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甜味剂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微信扫码分享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精选4篇)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篇1

  (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

  了解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

  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技能】:

  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

  制作临时装片

  观察不同细胞的差异

  【情感态度】:

  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

  认识水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禁采发菜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细胞的多样性,特别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是本课的重点。而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用具:

  实验材料、显微镜、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

  准备好实验的材料(选取多少种细胞?)。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   使用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集中细胞

  (二)第一课时的课后练习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彩图,回忆4种细胞的来源以及复习在初中阶段所了解的细胞的结构。

  简单复习一下显微镜的使用。用幻灯片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并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并以问题作为引导:你观察的是什么细胞;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后,视野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并将其移动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尝试用简图来描述一下你观察的细胞;你认为造成细胞形态结构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比较)

  小结,造成细胞形态结构差异的原因由于功能上的差异。

  课后联系第1、2题

  第一题:答案是b

  第二题:

  (1)上皮组织细胞、角质保护层细胞、皮下结缔组织细胞;表皮细胞、保卫细胞、叶肉细胞、导管细胞、筛管细胞。

  (2)共同点: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相异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3)因为两者都有多种组织有机结合,并有一定生理功能。

  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问题

  制作临时装片并观察。思考讨论老师的问题,并作出回答交流。

  完成练习

  (二)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第二课时)

  (三)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

  课后练习

  科学前沿

  本章小结

  自我测试

  引导学生比较上一节实验课所绘制的细胞图与大肠杆菌相片、模式图的差异。提出问题:两种细胞之间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导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代表生物。(真核细胞如动物、植物、真菌;原核细胞如细菌、蓝藻)

  以蓝藻作为例子介绍原核细胞的生活习性。

  1.什么是蓝藻,身边熟悉的蓝藻有那些代表生物?(发菜、水华)水华对环境的影响和禁采发菜的环保意义。

  2. 形态:比较小,营养方式。细菌主要以寄生、腐生为主,而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3.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

  4.用幻灯片比较一下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不同点。然后比较两者的相同点,突出细胞核与拟核物质组成的共同性。

  设问:被誉为现代生物学三大基石是什么?(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尔遗传理论、细胞学说)

  简单地解释细胞学说的三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描述了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第二要点描述了细胞的生命活动;第三要点描述细胞的繁殖。(可以以设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讲)

  以讨论题引导学生阅读“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资料。

  课后练习3:根本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共性是细胞核的组成物质。

  (略)

  比较两种细胞的差异,讨论并回答问题。(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细胞都有成型的细胞核,而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尝试解释细胞学说的内容

  阅读资料,讨论问题并进行交流汇报。

  (1、例如科学发现是曲折,漫长的;

  2、主要是阐明了生物界的同一性;

  3、例如对神创论有力的打击等。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篇2

  1.学习目标

  (1)说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注意从细胞大小、细胞核、细胞质特点上加以理解。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理解细胞学说的要点和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及其意义。

  (3)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通过实验,掌握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技能。

  (4)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2.学习建议

  (1)在使用低倍物镜的基础上换用高倍物镜,要通过实际操作熟练掌握换用程序和技巧,并注意观察换用前后视野范围、亮度等的变化。制作临时装片时,要注意比较材料的用量、切片的厚薄、加盖盖玻片的方式对观察细胞的影响。

  (2)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材料)和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来认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3)列表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

  较大

  细胞核

  无核膜,细胞核不成形,称为拟核。无染色体,环状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有核膜,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植物细胞具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构成的主要生物类群

  蓝藻、细菌等植物、动物、真菌等

  (4)分析细胞学说建立者施莱登和施旺的观点,指出其不足之处。通过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领悟科学发现的以下特点:①是很多科学家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②发现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③需要理性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④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细胞学说的建立,使千变万化的生物界由于具有细胞这样的共同结构而统一起来,也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依据: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它们之间都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篇3

  教学反思一: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内容中有关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教学,我在授课的几天前就询问过学生“有没有使用过显微镜”,结果四个班的同学中只有五个是用过显微镜的,所以我觉得先帮学生复习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步骤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在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具体的操作,学生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也能减少由于操作失误而导致显微镜的损坏。

  此内容的教学刚好在星期一下午,因为那时每个班的多媒体还无法正常使用,所以只能靠一部显微镜来介绍和展示显微镜的操作。我演示完显微镜的操作后,就请有兴趣的学生到讲台试着操作一下。有一个班的学生们面面相觑,很多人想去操作又不好意思,因为怕出差错,最后我指定一位平时表现比较活跃的学生去操作,结果还没操作完就下课了。而在另一个班,却有学生主动大胆地到讲台去操作,带动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下课后都还有同学因为没轮到他操作显微镜而惆怅。我问那个上讲台操作显微镜的学生以前是否使用过,他却说没有。原来,他按照我课前的要求,利用周末的时间,认真地复习了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中“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内容,还根据实验册预习了使用高倍镜的有关知识。

  从这件事中,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学生课前预习与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老师和学生都能认真贯彻三段教学法的各个环节,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二: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是本节课的学生实验内容,也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第一个生物实验,我想,这恰好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生物素养的良好时机!于是,我带着怀有期盼心里的学生走进了实验室。我认为: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知识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过了,这一点不需要我啰嗦,我只是按课本内容把实验的目的、内容、步骤、要求及注意事项概括性地讲了几句,就放手让学生自行操作了。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有的不知所措、有的乱拧乱动、有的毛手毛脚······简直是一团糟!结果不仅没有达到教学目的,而且还损坏了两台显微镜!课后经调查才知道:由于这个班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根本就没有上过几节生物课,更甭说是使用显微镜,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见过显微镜!

  通过这节课,我深刻领会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道理,备课中,不仅要熟悉教材,更要充分了解学生。从学生熟悉的知识背景出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遵循一般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上课之前,首先要知道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并通过下发预习学案,布置预习任务,让他们充分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必要时,可作诊断性训练,以做到心中有数;再根据学生实际,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保证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更要灵活应变,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即使是没有达到教学目的,还应该有补救的措施:诸如及时补充显微镜的相关知识,设计有关的训练题目,有针对性的进行反馈训练,甚至让学生重做实验······

  由于是高中生物的第一个实验,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不仅仅是上好这样的第一课,更要重的是要提高思想认识!为了上好第一课,要在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备、讲、批、辅、考、练,一个环节都不能少!

  教学设计中,之所以要放手学生自行操作,本意是要体现新课标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然而,没有教师指导的学习,绝对是盲目地学习,这也绝不是新课标的真正理念!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绝不能忘记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比如说,对于不知所措的学生,我们应给予最基本技能的指导;对于乱拧乱动的学生,我们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思想教育;对于毛手毛脚的学生,要规范其操作,讲解操作要领。

  总之,实验课的教学,既是生物课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要上好这样的课,既要让老师有充分的准备,也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又要达到课标的要求;既要尊重教材,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理念!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篇4

  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2. 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3. 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4.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技能目标】:

  1.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

  2. 制作临时装片

  3. 观察不同细胞的差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

  2. 认识水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禁采发菜的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 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步骤和要点。

  归纳比较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难点 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1.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有关实验仪器。

  2.本节相关教学课件。

  3、学生收集的有关细胞及细胞学说的资料。

  4、教师准备实验观察材料:

  单细胞生物有酵母菌(真菌)、衣藻(低等藻类植物)、草履虫(原生动物);多细胞生物有水绵、洋葱、莲的叶、蛙的皮肤上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等。 教学流程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彩图,回忆4种细胞的来源以及复习在初中阶段所了解的细胞的结构。

  简单复习一下显微镜的使用。用幻灯片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并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并以问题作为引导:你观察的是什么细胞;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后,视野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并将其移动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尝试用简图来描述一下你观察的细胞;你认为造成细胞形态结构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比较)

  小结,造成细胞形态结构差异的原因由于功能上的差异。

  课后练习第1、2题

  第一题:答案是B

  第二题:(1)上皮组织细胞、角质保护层细胞、皮下结缔组织细胞;表皮细胞、保卫细胞、叶肉细胞、导管细胞、筛管细胞。(2)共同点: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相异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3)因为两者都有多种组织有机结合,并有一定生理功能。

  引导学生比较上一节实验课所绘制的细胞图与大肠杆菌相片、模式图的差异。提出问题:两种细胞之间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导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代表生物。(真核细胞如动物、植物、真菌;原核细胞如细菌、蓝藻)

  以蓝藻作为例子介绍原核细胞的生活习性。

  1.什么是蓝藻,身边熟悉的蓝藻有那些代表生物?(发菜、水华)水华对环境的影响和禁采发菜的环保意义。

  2. 形态:比较小,营养方式。细菌主要以寄生、腐生为主,而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3.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

  4.用幻灯片比较一下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不同点。然后比较两者的相同点,突出细胞核与拟核物质组成的共同性。

  设问:被誉为现代生物学三大基石是什么?(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尔遗传理论、细胞学说)

  简单地解释细胞学说的三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描述了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第二要点描述了细胞的生命活动;第三要点描述细胞的繁殖。(可以以设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讲)

  以讨论题引导学生阅读“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资料。

  本节小结

  做课后练习 作业或练习设计 课堂完成教材后练习,课外完成《世纪金榜》练习。 板书设计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实验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1、步骤:对光——放置装片——用低倍镜观察——将要放大观察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转换高倍镜——用高倍镜观察

  2、制片临时装片的步骤:

  3、实验结果与结论

  结果:(1)不同的细胞,其形态,大小千差万别。

  (2)不同的细胞有共同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结论:细胞既具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较小(1μm~10μm)

  较大(10μm~100μm)

  细胞核

  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遗传物质分布的区域称拟核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和核仁

  不同点

  细胞器

  有分散的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细胞壁

  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无细胞壁

  举例

  放线菌、蓝藻、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的细胞

  真菌、动物、植物等的细胞

  均具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结构

  科学家

  成就

  1665年

  英国,__________

  发现并命名__________

  19世纪

  30年代

  德国,______和施旺

  创立了细胞学说

  1858年

  德国,魏尔肖

  提出了细胞通过______产生新细胞的观点

  内容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__________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__________所构成。

  ②细胞是一个________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__________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__________中产生。

  意义

  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实验比较简单,但课前一定要组织好学生分组预习实验。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明确高倍镜和低倍镜的使用原理,通过观察得出不同的生物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但结构类似,得出细胞既具有多样性又具有统一性。

精选图文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153281139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