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新人音版第八册 第八课 《理想》教学参考

新人音版第八册 第八课 《理想》教学参考

看似乖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新人音版第八册 第八课 《理想》教学参考

微信扫码分享

新人音版第八册 第八课 《理想》教学参考(通用12篇)

新人音版第八册 第八课 《理想》教学参考 篇1

  教 学 目 标

  1.长大后希望成为怎样的人?是我们四年级学生大家都应思考的问题——理想。本单元的四首音乐作品为你提供了几个侧面:有科技类《种太阳》;有航运类《小纸船的梦》,有教师类《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以及各行各业的英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他们为祖国,为“四化”流汗,是我们的榜样!你的理想是什么?

  2.演唱《种太阳》,并进行编创表演,从该曲调学唱过程中,学习曲调的重复与相似部分,为进一步学习重复与模进手法作铺垫。

  3.在学唱《小纸船的梦》中,顺带学习变音记号——降记号,并在唱结尾句曲调实践中把它唱准,以加强音乐的色彩变化,营造梦境的氛围。

  4.从聆听的二首歌曲中,进一步巩固演唱形式分类的知识;听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乐句重复次数,并画图形谱。

   教 学 内 容

  聆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教学基本要求

  1.教师的职业对学生来讲,既神气又神秘,因此有很多学生把当一名教师作为自己的理想。女声独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就是赞美人民教师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和托起了一代新人的社会责任感。

  2.欣赏女声独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设问: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与情感?歌曲表现为什么采用女声独唱?(细腻、亲切)

  3.复听:要求能记住歌曲标题“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曲调,并能模唱。用图形谱把它记录下来。

  4.讲解:歌曲的音调富有民族风格,采用山东琴书的音调为素材,创作而成,旋律乡土气息浓郁。

  5.用投影机打出歌谱,学生随着录音轻声跟唱。

  聆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教学基本要求

  1.我们即将完成小学四年级的学习,如果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将是怎样的你和我?

  2.欣赏《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用投影机打出歌谱。

  设问:歌曲的内容与情绪是怎样的?

  3.复听歌曲,跟录音轻声哼唱。

  歌曲提出了三个问题,美妙的春光属于谁?创造这奇迹要靠谁?举杯赞美谁,光荣属于谁?

  4.师生讨论。

  5.长大后,你希望成为怎样的人?

  用诗、歌、画、舞来表达。

  6.小结:美好理想必需通过自己的努力奋进,才能实现。

  表演《种太阳》 教学基本要求

  1.自然知识导人。

  设问:在宇宙的星球中,有几个地球、太阳、月亮?回答是肯定的只有一个。为什么有白天、黑夜;有冬天、夏天?地球的两端北极与南极终年冰雪不化?如果按生物自然的规律,种什么收什么,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么能否设想播种一颗太阳,能结出许多太阳来呢?

  2.欣赏《种太阳》范唱。

  设问:种出来的太阳,派什么用处?

  “种太阳”是孩子们的什么想法?歌曲的含义是什么?

  3.师生初步讨论歌曲的内容,适时还可以听范唱片段,以初步理解词义。

  4.学唱曲调:

  (1)听辨曲调中相同部分。

  教师范唱第一乐段(第17小节)曲调,要求学生听出哪一部分(乐节)是相同的,出现几次,并唱出这一部分。

  (2)学唱第一乐句。师生共同用4/4拍指挥图式划拍。板书该乐句,师生接唱,学生唱前2小节,教师接后2小节。

  即(学生)

  (老师)

  交换接唱(后2小节切分节奏不必讲解,让学生在听教师接唱中模仿)。

  (3)学唱第二乐句。

  在第一乐句的下方,对齐板书第二乐句:

  

  

  画出前2小节的图形:

  引导学生了解相似模仿,并进行视谱唱准。

  

  (4)在唱好第一、二乐句的基础上,自学第三、四乐句。

  (5)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6)完整地、流畅地、富有天真童心地演唱曲调。

  5.学唱歌曲:

  (1)朗诵歌词,并进行初步学唱歌曲。

  (2)分析讨论歌词的大胆理想,以及这种积极探索大自然的精神。

  设问:种太阳的目标在第二乐段中已阐明,你是怎样理解“世界每一个角落都会变得温暖又明亮”。

  (3)以纯朴地情感演唱歌曲《种太阳》。

  6.表演歌曲:

  (1)根据对歌曲理解,分组设计、编排表演唱。形式不拘,各组可充分发挥各组学生的想像及特长,如独唱与伴舞;小组表演唱,小品表演等等。

  (2)各组展示交流,集体点评。

  7.小结:有理想是“四有”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

  表演《小纸船的梦》 教学基本要求

  1.基本训练:

  

  以上两条练习均用慢速或中速,要求二声部和谐、均衡。注意 x0 0x 节奏。

  2.理想谈话导入:长大后当一名船长,走遍全世界,这也许是很多人的理想;我们班上有那么一位小朋友,为了长大当上一名船长,他折小纸船,希望小纸船变成大船……请听范唱《小纸船的梦》。

  设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由几部分组成?是几拍子的歌曲?速度怎样?

  3.先学合唱部分:

  (1)教师分别范唱二个声部的曲调。

  (2)学生分声部自学。用3/4拍指挥图比划拍视唱。

  (3)分声部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4)二声部合成,并填上歌词。注意声音的和谐。

  4.再学唱第一乐段。教师重点指导第四乐句的曲调:

  

  这四句的节奏与音准都较难,尤其是七度大跳音程,教师可适当用琴带一下,帮助学生唱准,其他三乐句可让学生自学。

  5.全曲合成,并填上第一段歌词。

  6.讲解变化音降记号:

  (1)复习升记号:演唱上学期第六课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复习音名与变音记号(详见第七册第六课)。

  (2)出示降记号:听辨《小纸船的梦》前奏:

  板书,并在键盘图上指出这三个音的位置。如有口风琴,可利用口风琴的键盘找到1=f(调)中的,并吹奏感受其音高。

  (3)完成课本上的听辨练习。

  (4)唱好歌曲中的结束句。

  

  感受和声音程的变化效果。

  7.完整地唱全歌。要充满向往的神情演唱。

  8.表演歌曲:

  (1)伴奏练习。重点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使用有固定音高的旋律乐器按谱练习。

  (2)演出形式上可采用领唱与合唱。要注意伴奏声部的音量不能太大,要突出歌唱的声部,处理好唱与伴奏的关系。

  (3)完整地、有感情地表演歌曲,抒发第一人称“我”的理想。

  

  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唱《种太阳》;聆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第二课时:学唱《小纸船的梦》;聆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 教 材 分 析

  1.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这是一首献给教师的歌曲。歌曲赞美了人民教师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和托起下一代新人的崇高责任感。深情的歌声将激起今天坐在课堂中的学生对教师的敬爱,并对他们明天的选择产生深刻的影响。

  歌曲采用山东琴书的音调为素材,真挚、纯朴,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歌曲由两个乐段及一个尾声组成。前乐段包含四个乐句,第一乐句从高音盘旋下行,第二乐句作平稳的进行,第三、四乐句分别与第一、第二乐句相似。句首的

  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的惊奇和赞叹的心情。后乐段也含四个乐句。第一、第三乐句也都在句首用高昂的音调表现出实现了崇高理想后的强烈的自豪感。第三、第四乐句,委婉深情,赞颂了教师的高尚情操。

  结束部分取材于后乐段的第一乐句,这也是本首歌曲的主题所在,表达了人民教师甘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的坚定信念。

  2.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歌曲作于1980年夏。同年在北京“新星音乐会”上演唱后,受到人们尤其是青年的喜爱,广泛流行,后被评为优秀群众歌曲。歌曲的曲调爽朗、刚劲,节奏明快,简洁,歌词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词曲结合保持一字一音,使歌曲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和欢乐的情绪。

  歌曲采用主、副歌的形式。主歌部分为齐唱或领唱,句式短促,时而三拍子、时而二拍子,更还有四拍子、三种拍子交迭,使音乐富有变化和活力。副歌部分采用二声部合唱,音区提高,表现了青年们神采飞扬、无比自豪的风貌。“属于你,属于我”这一对舒展而又略带俏皮的问答短句,生动地表现了年轻人互相鼓励、互相竞赛的精神状态,增添了歌曲的情趣。

  结束句运用三个长音

  ,高亢有力,将歌曲推向高潮。

  

  3.歌曲《种太阳》

  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富有童趣,深受广大孩子们喜爱的儿童歌曲。歌曲通过欢快跳跃的旋律,富有幻想的歌词,表达了少年儿童创造理想未来的天真美好的愿望。采用4/4拍,大调式,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曲中弱起小节及五度、六度的跳进,使曲调活泼跳跃,孩子天真的神情和充满幻想的欢乐情绪刻画得十分形象生动。第二部分是歌曲的副歌,由三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节奏紧凑,附点八分音符及十六分休止符的运用配以衬词“啦啦啦”,使曲调更加欢快活泼,表现了种太阳时的愉快的心情。紧接着两个乐句节奏宽松,舒展优美的旋律与前句形成了明显的对比,表达了少年儿童要使世界变得更加温暖、明亮的美好愿望。

  4.歌曲《小纸船的梦》

  这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儿童抒情歌曲。它以优美委婉的旋律和质朴坦诚的语言,展示了一颗纯真的童心,寄寓了孩子美好的憧憬。歌曲分为主题与副歌。这两个部分在音乐上都有共同的特点:旋律线条在乐句之中和乐句之间不断有规律地上下流动,有如波浪的缓缓起伏。这一贯穿全曲的进行方式与3/4拍相结合,使人感觉到小纸船随波飘荡的韵律。主歌部分有四个乐句,各为4小节构成一个方整的乐段。第一乐句旋律先作上行,后作下行,第二乐句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只是在旋律上提高了音区。第三乐句句首和第一乐句相同。后半乐句在节奏上加密,增强了动感。第四乐句出现了分裂的节奏“ x0 0x ”,打破了前面三个乐句的平稳节奏,流露出殷切期待的心情。歌曲的副歌为二声部合唱。因歌词的需要,旋律句幅扩大为8小节。高声部的旋律取材于前乐段的第二乐句,音区的提高和八度大跳进行,使得感情变得比较激动。结束句的两声区从高音区作平行三度下行。和声上因运用了变化音而形成了大、小三度的色彩变化,使音乐显得柔和,朦胧,歌声载着孩子的梦想,飘向远方,飞向未来。

  后记

  本册教师用书仅供使用《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音乐教科书》第八册教材的音乐教师备课参考用。在备课时,望教师从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研究每节课的课堂教学整体设计。请广大音乐教师在使用中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再版时进一步修订。

  本册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建议”由郁文武编写,欣赏教材分析由伍崇焜编写,歌曲教材分析由刘德昌编写。

新人音版第八册 第八课 《理想》教学参考 篇2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①范读

  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②正音、正字、释词

  ③默读

  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⑤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板书: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人格意义(4、5、6、?)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

  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作业 

  ①抄写并识记字词。

  ②背诵这首诗歌。

  ③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

  ④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检查作业 。

  ②继续研讨与赏析。

  ③语言运用。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①识记字词。 ②朗读、背诵。

  研讨与赏析(二)

  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②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点评

  本教案突出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在人文精神方面,着力将课文表现的思想观念,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情感意识。在语文素养方面,抓住了诗歌教学的主要特点,重在品味和赏析诗歌形象化的语言特点。教学方法方面突出了朗读训练和思维训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符合新课改的精神。阅读过程注重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学生易于接受;问题的设置,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前后贯通,相互照应,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特别是在学法指导上,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教师的组织作用和引导作用得到鲜明的体现。本教案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注重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与表达能力,且兼顾了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 的综合。

新人音版第八册 第八课 《理想》教学参考 篇3

  (建议安排2课时)

  [学法导引]

  《理想》是一首哲理诗, 通过一连串形象生动的比喻,告诉我们理想是成功的保证,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不懈地追求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学习这首诗首先要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去领悟诗中精练含蓄的语言和富有哲理的语句,其次要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最后要找出诗中关于理想的十二个比喻,并分析其作用,进而了解全诗的主旨。此外,还要学会用比喻的修辞写一段话。

  [典题例析]

  例题:品读下面诗句,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领会下列诗句的深刻含义。

  ……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

  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

  寂寥里的欢笑,笑里的酸辛。

  ……

  解析:读着这几句诗,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杂交水道之父袁隆平的故事。如今,被誉为“当代神农氏”的科学家,身价以亿计算的袁隆平在鲜花、掌声和欢笑之中快乐地享受人生。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在他在实现理想之前,熬过怎样一段漫长与黑暗,艰难与曲折的日子:他在偏远的农村饿着肚子翻山越岭来回40多公里换回稻种;他搞杂交水稻被讥讽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他搞实验的坛坛钵钵被造反派砸烂;他为找回被扫荡一空的秧苗发疯似地跳下深井……从53年到74年,整整21年时间在黑暗中摸索,在屈辱中试验,忍受着误解与讥笑,饱尝了孤独与寂寞。袁隆平的经历是这几节诗最好的注脚。

  参考答案: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付出的要比得到的多得多。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选择题。

  1、指出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                         (  )

  a、蜕变(tuì)    饥寒(jī)     缀连(zhuì)   倔强(jiàng)

  b、洗濯(zhuó)   玷污(zhān)  扒窃(qiè)    诅咒(zòu ŭ)

  c、海天相吻(wěn)碌碌一生(lù)坚贞(zhēn)   庸人(yōng)

  d、鬓发(bìn)    寂寥(liáo)   榆扬(yú)     当心(dāng)

  2、指出下列诗句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                          (  )

  a、理想/是船舶, 载着/你出海远行。

  b、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

  c、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d、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3、请联系上下文, 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理想如珍珠, 一颗缀连着一颗。 (连结)

  b、理想是肥皂, 洗濯你的自私心。 (清洗、冲洗)

  c、理想更多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 (寂静、空旷)

  d、理想被玷污了, 不必怨恨。  (染上杂质)

  4、下列诗句, 不构成比喻关系的一句是。                    (  )

  a、理想是罗盘, 给船舶导引方向。

  b、理想是船舶, 载着你出海远航。

  c、理想是一种获得, 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d、理想是路, 引你走到黎明。

  二、阅读分析。

  阅读本诗的第8、11两节, 回答后面问题。

  第8节: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第11节     英雄失去理想, 蜕作庸人。

  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庸人失去理想, 碌碌终生,

  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5、这两节诗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6、这两节诗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它有什么表达效果?

  7、“大写的人”是指怎样的人? 结合你身边的生活,列举出你所知道的“大写的人”的名字,并简说其事迹。

  8、“夸耀当年的功勋”, 为什么说是“可厌”的?

  9、“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为什么说是“可笑”的?

  训练二

  一、请摘出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两句, 并简述喜欢的理由。                                

  二、比较阅读下面语段, 回答文后的问题。

  理想

  理想是石, 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 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 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 引你走到黎明。

  ……

  理想如珍珠, 一颗缀连着一颗,

  贯古今, 串未来, 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 历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 今照来, 先辈照子孙。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

  理想抽芽,揄扬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在山的那边

  ……

  ——在山的那边, 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 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 那个海呢?

  ……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

  1、分别摘出两首诗中能表明主旨的诗句。

  《理想》                                                                      

  《在山的那边》                                                                      

  2、说说这两首诗的共同之处。

  3、为什么说“人类有了理想, 才使世界不断向前发展”?请结合你所知道的人和事, 举出一二个具体事例来证明这个论断正确。                                     

  4、仿照《理想》中“理想是……”的比喻句式,写几句话。

  三、 将下面语句工工整整地抄在摘录本上, 并背诵下来, 把它介绍给你的父母。

  4、 理想是人生的太阳, 理想是世界的主宰。

  5、 微风难寻,落日难追,但心中的目标 只要执着地去追寻就一定能得到。

  6、一个有远大理想而不付诸行动的人,犹如一片没有播种的土地,一条不经流水的江河, 一株永不结果的大树, 一只失去舵手的航船。

  六.《理想》训练一

  1、b2、c3、c 4、c5、树立远大理想意义重大。6、对比,突出强调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7、指崇高伟大,具有高尚人格的人。周恩来,从小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终于成了一个对中国革命有巨大贡献的伟大政治家。8、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夺名利,当然令人讨厌。9、凡是只会怨天尤人,诅咒眼前的环境,当然可笑。10、略

  《理想》训练二

  一、略 二、1、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揄扬会有浓阴。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2、内容上,都抒发了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不息的思想感情。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3、莱特兄弟想在空中飞翔,不断实验,发明了飞机;瓦特想让火车跑得快一点,不懈努力明了蒸汽机。4、略

新人音版第八册 第八课 《理想》教学参考 篇4

  教学目标 :

  ①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 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及主要句子的含义。

  ③ 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

  ① 朗读训练。

  ② 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 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搜集流沙河的有关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恰值青春年少的我们,该怎样用理想做挂天征帆,驾长风破巨浪;以一柄木桨,引领生命之舟驶入金色港湾?今天我们一起赏读流沙河《理想》,共同唱响理想赞歌。在上课前,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来谈谈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作者介绍:

  1、流沙河,当代诗人。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经常被揪去批斗,挂黑牌、戴高帽、被毒打、关押,这种生活一直持续了XX年。但诗人仍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一直坚持勤奋写作。“十年浩劫”结束,诗人终于重见光明,迎来了文学事业的又一春。《理想》这首诗歌,写出了诗人报警磨难之后对理想的深刻而真切的感悟。

  2、范朴真为先生所作的藏头诗:

  流金岁月滤沧桑,沙石飞卷旧时光,

  河汉曾经草木秀,清风无痕自留香。

  三、诵读感知:

  1.学生轻声朗读,疏解字词,熟悉诗歌内容和语言节奏。

  寂寥(liáo):寂静;空旷。 扒窃(pá)

  玷污(diàn):弄脏,比喻辱没。

  诅咒(zǔ zhòu):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洗濯:(zhuó)洗。缀连(zhuì) 莹莹(yíng)船舶(bó) 蜕(tuì)

  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倔强(jué jiàng):(性情)刚强不屈。

  2.教师范读全诗。

  提示:《理想》是一首哲理诗。多的是“是字句”,多的是“使字句”,一连串的“理想是……”,一连串的“理想使……”,使每节诗的形式整齐统一,同时节与节之间整齐中显现出一种参差的美、节奏的美、和谐的美,使理想内涵得到多角度的揭示,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相得益彰。朗读中要感情饱满,语调适当高亢一些,尤其要从整齐的句式中读出气势。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充分感受诗歌积极昂扬的情感。

  4.学生集体朗读。

  提示:集体朗读可模仿合唱和交响乐的形式:依诗歌脉络而安排2~3、4~7、8~11节男女生分读,开头和最后一节全班齐读。

  四、梳理层次:

  1、理想的意义(1) 历史意义(2、3)

  人格意义(4、5、6、7)  

  人生意义(8、9、10、11)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2、主旨感悟:这首诗反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重要性,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坚持不懈地为理想而奋斗。

  五、分组交流,质疑释疑,品析语言,找出有价值的作课堂展示:

  1、第六节,为什么“理想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这是矛盾的吗?(不矛盾。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2、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做副产品。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

  寂寥,就是寂静、空旷。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却被误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而尚未觉悟的人,总认为现状是天经地义的,要改变现状,在他们看来就是大逆不道,是疯子,是狂人,躲避他,反对他,奋斗者的处境就陷于寂寥。

  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3、第10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是指什么?

  联系历史背景就不难理解了。十年浩劫,“四人帮”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推行他们那套假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被他们糟蹋了,玷污了。因为他们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动摇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窃了。妖魔玷污了理想,你能不能识别真假,对真正的理想坚信不移,这是一种考验,也可以说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理想之所以会被扒窃,在自己一面,也因为不够执著,所以说一要找回来,二要提起警戒,“以后要当心”,要把理想视为生命。

  4、第11节与上面有什么联系?“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可笑”?

  上一节说“被扒窃”,这一节说“失去”,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观抛弃的,有层进关系。与第8节又构成正反对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对比非常鲜明。正反对比,更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夸耀自己当年的功勋,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名夺利,当然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却不愿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当然可笑。

  5、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6、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7、诗人说“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庸人失去理想,陆路终生,/可笑的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你同意这些说法吗?

  “忠厚者”这里是指为理想而踏实奋斗的人,“常遭不幸”是指被人误解,甚至十嫉恨。“绝处逢生”主要是指理想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变得正直,变得崇高。

  8、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六、体验拓展:

  分析本文语言特点:语言凝练,形象,富有音乐美,精妙的比喻令人接应不暇,它们从多角度赞美理想,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此外,顶针、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也使语言更加凝练、形象。

  1、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诗人给理想打了许多比方,异彩纷呈,含义深刻。花季少年对未来充满憧憬,多彩的理想画笔绘出壮美的人生蓝图。请同学们模仿诗作,用很美的话来概括、赞美理想。

  教师示例:

  理想是茫茫大海上那灯塔雪亮的眼光。

  理想是十字道口那路标醒目的手臂。

  理想是驱逐寒夜那火种熊熊的烈焰。

  理想是钥匙,打开成功的大门。

  理想是生命的阳光,照耀你的一生闪射光芒。

  理想是青春的翅膀,带领你向美好的未来飞翔。

  理想是生活的双桨,推动你驶向美好的前方。

  2、重温经典

  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

  ①. 只有向自己提出伟大目标并以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之奋斗的人,才是幸福的人。

  ——加里宁

  ②.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生活的目的——这种伦理基础,我把它叫做猪栏的理想。

  ③. ——爱因斯坦

  ④.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⑤. 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 —(法)蒙田

  ⑥. 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史立兹

  ⑦. 理想并不能够被现实征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闪耀。 ——巴金

  ⑧. 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 ——罗曼•罗兰

  ⑨. 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 ——屠格涅夫

  ⑩. 我们如果没有理想,我们的头脑将陷入昏沉;我们如果不从事劳动,我们的理想又怎样实现? ——陈毅

  ⑪. 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列宁

  ⑾.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了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中才能实现理想。 ——周恩来

  ⑿.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3、下列拟人化的物语,都有一定哲理,请同学们选择感兴趣的一种,并以之为线索,写一篇“感悟生活”的诗文。

  (1)鸟:笼子即便是金的,也不如没有的好。

  (2)虾:哈哈!你们怎么都倒着走哇!

  (3)啄木鸟:真挚的爱,往往是残酷的爱。

  (4)昙花:人们都说我很美,是因为我生命很短暂吗?

  (5)放大镜:在我眼里,芝麻便是西瓜。

  (6)凸透镜:把力量凝聚在一起,便能获得成功。

  (7)锁:在强盗眼里,我是不存在的。

  (8)彩虹:我七色的光彩,来自那最普通的阳光。

  (9)窗户:我的原则是该开的时候开,该关的时候关。

  (10)镜子:只有看得起我的人,我心里才会装着他

  4、读了这篇文章,你对理想有了怎样的新认识,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怎样才能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呢?写300字左右的随笔。

  5.青春年少,憧憬着五彩的人生画图,请用稚嫩的手笔,写下心中的梦想。在班里组织一次理想演讲比赛,让同学们的喝彩为奋斗着的你加油。

  七、课堂小结: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举凡那些历史上有所建树的风流人物,无不在青春年少就显露出非凡的远大志向。“自古英雄出少年”,一代伟人周恩来正是抱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鹏程壮志而发奋攻读,终有所作为。恰如诗中所言“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愿同学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在蔚蓝的天空划出美丽的弧线。

  八、板书设计:

  理想的意义(1)

  历史意义(2、3)

  人格意义(4、5、6、7)

  人生意义(8、9、10、11)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新人音版第八册 第八课 《理想》教学参考 篇5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①范读

  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②正音、正字、释词

  ③默读

  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⑤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板书: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人格意义(4、5、6、?)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

  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作业 

  ①抄写并识记字词。

  ②背诵这首诗歌。

  ③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

  ④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检查作业 。

  ②继续研讨与赏析。

  ③语言运用。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①识记字词。 ②朗读、背诵。

  研讨与赏析(二)

  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②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点 评

  本教案突出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在人文精神方面,着力将课文表现的思想观念,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情感意识。在语文素养方面,抓住了诗歌教学的主要特点,重在品味和赏析诗歌形象化的语言特点。教学方法方面突出了朗读训练和思维训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符合新课改的精神。阅读过程注重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学生易于接受;问题的设置,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前后贯通,相互照应,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特别是在学法指导上,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教师的组织作用和引导作用得到鲜明的体现。本教案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注重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与表达能力,且兼顾了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 的综合。

新人音版第八册 第八课 《理想》教学参考 篇6

  许子芬

  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设计

  课文导入  :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整体感知

  ①范读

  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②正音、正字、释词

  ③默读

  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⑤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板书: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 {人格意义(4、5、6、?)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

  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作业 

  ①抄写并识记字词。

  ②背诵这首诗歌。

  ③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

  ④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检查作业 。

  ②继续研讨与赏析。

  ③语言运用。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①识记字词。 ②朗读、背诵。

  研讨与赏析(二)

  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②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课后记:调动学生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引导探究诗句的含义,否则,学生缺乏认识,难以理解课文。

新人音版第八册 第八课 《理想》教学参考 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查阅并整理资料,了解流沙河;独立使用字、词典,扫除生字词;养成积累使用词汇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独立质疑,在合作中继续发现并解决问题;联系生活体验,感悟和理解诗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和练习朗读的技巧。

  3.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和理解诗的含义,积极探究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设计:

  1.以学生交流有关作者、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的资料导入。

  2.听录音示范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本文需要把握的感情基调。(让学生在朗读体验中把握感情基调,以此正确处理诗节和诗句间的停顿,准确传达诗的意蕴和语言特色。)

  3.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各用一句话概括诗的主要内容:(序号代表小节数)

  --根据各节大意,探究全诗脉络。(可以这样串:理想是前进的方向①。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想②,正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③。但实现理想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④,但这些挫折和失败也磨炼着你的意志,提升着你的人格,使你成长为乐观向上的人⑤,淡泊利⑥与名⑦的人。所以,拥有理想,你就是一个大写的人⑧。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⑨,但是一旦拥有你就要珍惜⑩,一旦实现你更要奋进⑾。树立理想吧,现在正是实现理想的好时光⑿!)

  4.合作探究:(采用联系生活实际,独立地边读边悟;合作并倾听其他同学发言。可以是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1)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文中的诗句,谈谈你对理想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实例印证自己的感觉,从而体会诗情)(比如:你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你同意诗人说“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的这些说法吗?)

  (2)在体会的基础上,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自信地读给全班同学听(老师可以适当从感情的把握、重音的确立、节奏的划分、语气语调的变化上加以指导)。

  5.品味语言和诗味:

  --这首诗意蕴丰厚,内容深刻,感情充沛,同时在形式上非常讲究,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发现(老师及时抓住学生观察到的知识点,加以点拨、概括。参考:有音韵上每节偶句押韵,全诗一韵到底;语意上多承接,多转折,多并列;修辞上多比喻,多排比,多对比,多顶针;句式上多“是字句”,多“使字句”,多短句;语言上多警句,用词很精粹等。

  6.布置作业:

  (1)将课堂上需要整理、积累的资料记录在作业本上;

  (2)有感情、有表情朗读课文,或者背诵佳句。

  (三)相关链接:

  (1)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塞涅卡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克雷洛夫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

  理想是事业之母------叶圣陶

  【教学反思】

  这样一首哲理诗,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读”、“品”是极其重要的两个环节,是“悟”的大前提。其次,这首诗对明确学生的人生目标,创设远大的人生理想,产生为理想而奋斗的信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引导好,事半功倍。

  七短文两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继续巩固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了解张晓风;积极、独立地扫除阅读上的字面障碍;积累、使用词汇。

  2.过程与方法:独立质疑,在合作中继续发现并解决问题;联系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理解课文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和练习朗读的技巧,在朗读中带上自己的感*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体会奉献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与奉献精神;积极、大胆地跨出实践、尝试的第一步。

  (二)教学设计:

  1.以学生词汇积累交流导入,师生共评。

  2.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行道树》主旨。

  --引导学生学会寻找文章的关键句,哲理句,它们对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有很大的作用。“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和“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

  3.问题研究:

  (1)学生针对课文中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质疑:

  如:“忧愁而又快乐”的含义;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中的“痛苦”体现在哪里?“深沉”的含义是什么?

  (2)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

  (3)全班共同讨论小组内的遗留问题,老师做引导:

  --联系课文的上下文和生活中的例子:“忧愁、痛苦”表现为“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快乐”“深沉”表现为“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荫”“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等等)

  4.朗读体味:

  (1)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段落甚至文章,师生互评。

  (2)及时请学生讲述朗读时的感情与体验。

  (3)请学生说说喜欢的理由(内容、形式、表达等)

  (4)出示几首不同风格的音乐,请学生选择最喜欢的曲子,配乐朗诵。

  5.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第一次真好》:

  (1)寻找关键句、哲理句,以把握主旨:

  --“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

  (2)探究问题,自主或合作解决:

  --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

  为什么“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什么样的“第一次”不能尝试,为什么?等等

  6.比较两篇文章(强调注意:比较是客观的,有同有异的;与喜欢是不一样的。)

  --从内容上看,《行道树》赞美的是无私奉献者的崇高精神,《第一次真好》抒写的是人生体验;

  --从表现的哲理上说,前文让人明白奉献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快乐,后文告诉我们的是尝试第一次是需要勇气的,但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从艺术魅力上来看,前文富有感染力,后文富有亲和力;从传情效果来看,前文含蓄,后文直白;

  --从语言表达上说,前文是内心独白,是诗意的抒情,后文是寓理于事,叙议结合等等。

  7.布置作业:

  (1)朗读训练,在朗读体味文本;

  (2)课外阅读张晓风的散文作品。

新人音版第八册 第八课 《理想》教学参考 篇8

  教师只要明确“以学生为本”的真正含义,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用心细心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课堂亮点就会异彩纷呈,这恰似一道道美景让我们时常追忆。

  一、以背诵为依托,层层递进进行教学,给学生一个“提升点”

  按照教学进度这周我们进行《理想》教学,这是现代诗人流沙河一首哲理诗,为了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课堂伊始我让学生搜寻记忆展示诗歌的背诵积累,短小精悍的诗歌给小组加2分,稍微冗长的诗歌给小组加三分。当学生争先恐后的展示时,我接着追问什么是诗歌?诗歌有什么特点?学生就会在畅所欲言中明确:诗歌是文学的四大样式之一,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经常吟诵诗歌陶冶情操,笔下生辉。当学生背到曹操《龟虽寿》一诗时我又追问:你能说说这首诗中那一句是表现作者的远大理想和抱负的吗?学生答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又进一步提问:请同学们说说古诗词的名句中哪些是表现作者崇高理想的诗句?巧妙引入新课教学。这样在教者层层递进的教学中,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对学生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提升。不仅渲染了课堂浓浓的文学氛围,更让学生潜移默化养成积累记忆阅读的好习惯。“腹有诗书气自华”吗。让学生真正懂得:没有积累没有阅读就没有语文的重要。

  二、以朗读为线索,灵活巧妙的教学,找准学生的的“情感点”

  诗歌是富有音乐美的语言艺术,非常适合朗读。朗读可以让我们很好的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我抓住“激情朗读”这一环节,告诉学生我现在代表学校检查各班的诗歌朗读情况,要求小组人人参与,形式新颖,声音洪亮,感情饱满。哪个小组的设计新颖你就是将来的“广告创意大师”“名导演”。“一石激起千乘浪”,你瞧:回音式朗读,男生引领合读。女生引领合读,读演结合,读唱交融,重复朗读真是异彩纷呈,这又激起了我的热情,我又和同学们一起把十一小节诗做了分配,采用了“师生组朗读”,掀起了课堂朗读的高潮,激发了学生的兴奋点,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了诗歌优美的意境,也让学生在情感上进人了美好的氛围,情感有了良好的启动,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师巧设计,课堂亮点呈。教学美景常思量,亦难忘,长追忆,暖心房。

新人音版第八册 第八课 《理想》教学参考 篇9

  初一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4讲)

  主讲:刘 畛(南大附中  一级教师)

  主要内容:

  第六课《理想》第七课《行道树》

  学习重点:

  《理想》

  1、学习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和理解《理想》的哲理。

  《行道树》

  1、学习“行道树”——这无私奉献者的精神。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知识讲解:

  一、 基础知识

  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

  蜕变tuì       倔强jué     洗濯zhuó 玷污diàn                扒窃pá        诅咒zǔ         寂寥liǎo        夸耀yào              脊梁jǐ         贪婪lán          怨恨yuàn       鬓发bìn

  2、辨别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形体的异同: 

  蜕变——退化       倔强——坚强       洗濯——洗涤     玷污——沾染       扒窃——盗窃        诅咒——咒骂       寂寥——寂寞        夸耀——夸赞        装饰——庄稼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 倔强:刚强不屈,固执。

  (2) 玷污:弄脏,污损。多用作比喻。

  (3) 诅咒:原指迷信的人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现指咒骂。

  (4) 寂寥:寂静而空阔。

  (5) 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6) 行道树:指种植在道路两旁的树木。

  (7) 堕落:思想行为变坏或往坏的方向变。本文指行道树离开了原始森林,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

  (8)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本文指对被污染的城市的一点改观。

  (9) 繁弦急管:各种各样欢快的音乐声。弦,指弦乐器。管,指管乐器。

  (10) 红灯绿酒:即“灯红酒绿”,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二、 重点分析

  1、阅读新诗《理想》,把握主要内容。

  什么是理想?人们说:理想是对未来的美好设想。如:办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的中国人民的理想是什么?祖国独立、民族解放。今天,我们积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人民的理想是什么?强国富民,振兴中华。 诗人流沙河极大地赞美理想:希望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

  2、《理想》共有12节,每一节主要写什么呢?你是如何理解的? 

  第1节用了四个比喻:由“石”到“ 火”,由“火”到“灯”, 由“灯”到“路”—— 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第2节诗是写: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如:饥寒、温饱、文明)。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

  第3节: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如:从温饱到文明,从安定到繁荣。理想是人类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

  第4节:理想的实现,并不很切近,往往要经过多次挫折和失败。(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长期性。)

  第5节:理想给人力量:使人乐观、给人斗志、增人活力。(理想使人有满怀希望的情怀、不屈不挠的斗志、壮心不已的活力。)

  第6节:为崇高社会理想而奋斗,将获得幸福。(理想不是黄金梦,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

  第7节: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享受着欢乐、品尝着艰辛。(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不是个人荣誉。所以,社会给你的荣誉,只不过是副产品。“寂寥”写出了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往往不被人理解的处境。)

  第8节: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所谓“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第9节:理想使人走上正轨,奋发向上。(罪人、浪子有了理想,就能恢复良知,重新做人。)

  第10节:理想要坚定,信心不动摇。(这也是一种考验。)

  第11节:失去理想,人生将没有意义。(对应第八节“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第12节:希望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今日“抽芽、开花”,明日“浓荫、甜果”。)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的含义?

  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拥有为理想而奋斗是幸福的,是一种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要舍弃“小我”,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2)怎样理解“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这句诗的含义?

  因为,理想会使人充满斗志,顽强不屈的奋斗的。因而面对不幸和厄运,有了理想,就能相信厄运是可以战胜的,前途是光明的,就会不屈不挠的奋斗。所以,理想可以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4、《理想》的脉络是怎样的?

  总说理想的意义(第1节)——理想的历史意义(第2、3节)——理想的人格意义(第4、5、6、7节)——理想的人生意义(第8、9、10、11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5、新诗《在山的那边》和《理想》有共同的主题吗?找出这两首诗中内涵相同的诗句。

  共同的主题是:都抒写了理想的意义。 

  相同的诗句:①关于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每一次的失望是折磨人的有:《在山的那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理想》——“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②关于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活。《在山的那边》——“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的你眼睛……”   《理想》——“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6、行道树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7、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8、问题探究:

  (1) 为什么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

  因为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荫,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2) 行道树忍受了哪些痛苦?

  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它们寂寞、孤独、苦熬。它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

  (3) 行道树“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中的“深沉”的含义是什么?                      一切神圣的事业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深沉的幸福。

  9、本文的行道树和奉献者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托物言志(或托物寓意)是散文领域里传统的表现手法,本文是借行道树的自白,来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首先,行道树离开了原始森林,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奉献者舍“小我”、 牺牲个人幸福,为人们的幸福而辛苦忙碌、努力奋斗。

  其次,行道树和奉献者一样,他们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他们都会感到寂寞、孤独、苦熬,往往不被人重视、不被人理解。

  第三, 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的幸福,他们同样享受着深沉的幸福。

  巩固训练

  1选出下列词语中读音全对的一组(   )

  蜕变tuì       倔强jué     洗濯zhuó 玷污diàn                扒窃bá        诅咒zǔ         寂寥liǎo        夸耀yào              脊梁jǐ         贪婪nán               怨恨yuàn            鬓发bìn

  洗涤tiáo             堕落duò 坠落zhuì   包袱fu

  2找出下列词语中有错误的一组(   )

  A蜕变——退化       倔强——坚强       洗濯——洗涤    

  B玷污——沾染        扒窃——盗窃        诅咒——揍骂  

  C寂寥——寂寞        夸耀——夸赞        装饰——庄稼

  D堕落——坠落        烟尘——沉沦        忙碌——平庸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 堕落

  (2)点缀

  4、怎样理解“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这句诗的含义?

  5、为什么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

  迁移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 光的赞歌   艾青

  只是因为有了光

  我们的大千世界

  才显得绚丽多彩

  人间也显得可爱

  光给我们以智慧

  光给我们以想象

  光给我们以热情

  光帮助我们创造出不朽的形象

  那些殿堂多么雄伟

  里面更是金碧辉煌

  那些感人肺腑的诗篇

  谁读了能不热泪盈眶

  那些最高明的雕刻家

  使冰冷的大理石有了体温

  那些最出色的画家

  描出了色授神与的眼睛

  比风更轻的舞蹈

  珍珠般圆润的歌声

  火的热情、水晶的坚贞

  艺术离开光就没有生命

  山野的篝火是美的

  港湾的灯塔是美的

  夏夜的繁星是美的

  庆祝胜利的焰火是美的

  一切的美都和光在一起

  1、 阅读上面的诗歌,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2、 为什么“一切的美都和光在一起”?

  (二)   行道树    (节选)    

  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这座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l、作者写了一篇行道树的自白,用的是什么手法?行道树的形象象征了哪些人?作者赞美了他们什么精神?

  2、行道树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你是怎样理解的? 

  3、划线句“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中的“深沉”的含义是什么?

  4、“仍然固执”表现了奉献者什么样的品质?

  5、划线句“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与《理想》中的哪句诗意义相近?

  (三)

  忽然间,花园的角门开了,一个小男孩飞跑了进来。他没有看那月光下的万紫千红,却一直跑到松树背后的一个不受人注意的墙角,在那如茵的绿草中间,采摘着野生的二月兰。

  那些浅紫色的二月兰,是那样的矮小,那样默默无闻。她们从没有想到自己有什么特殊招人喜爱的地方,只是默默地尽自己微薄的力量,给世界加上点滴的欢乐。

  ……

  月儿行到中天,花园里始终没有再开始谈话,花儿们沉默着,不知怎么,都有点不好意思。

  1、在语段中找出一个形容花多,颜色迷人的成语。

  2、作者在文中设计一个小男孩采摘二月兰的细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意义?

  3、文章结尾写到花园里的花儿们“有点不好意思”,有什么寓意?

  参考答案

  巩固训练

  1、A     2、B     3、(1)堕落:思想行为变坏或往坏的方向变。本文指行道树离开了原始森林,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

  (2)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本文指对被污染的城市的一点改观。    4、这就是说,理想使人乐观。例如,饥寒年头,有了温饱的理想,相信靠勤劳的双手一定能赢得丰衣足食,满怀希望,情绪就乐观了。所以说,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

  5、详见“重点分析”。

  迁移阅读

  (一)1、诗人以“光”这个形象为核心,描绘了因为“光”才有的绚丽多彩的世界。   2、因为“光给我们以智慧\光给我们以想象\光给我们以热情\光帮助我们创造出不朽的形象”。

  (二)1、拟人手法。   奉献者。   宁愿牺牲自我,以苦为乐,把为社会做贡献视作神圣事业。     2、从现实中人们对绿化、环保的不够重视方面来回答。     3、主要是:一切神圣的事业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深沉的幸福。     4、奉献者执著于神圣的事业,而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与态度。5、“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三)1、万紫千红     2、在选文中点明主旨,借默默无闻的二月兰歌颂品质谦逊、作风朴素的劳动者。   3、花儿们的千姿百态比不上二月兰谦逊的美德,赞美了二月兰的朴实之美。

新人音版第八册 第八课 《理想》教学参考 篇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查阅并整理资料,了解流沙河;独立使用字、词典,扫除生字词;养成积累使用词汇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独立质疑,在合作中继续发现并解决问题;联系生活体验,感悟和理解诗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和练习朗读的技巧。

  3.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和理解诗的含义,积极探究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设计:

  1.以学生交流有关作者、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的资料导入。

  2.听录音示范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本文需要把握的感情基调。(让学生在朗读体验中把握感情基调,以此正确处理诗节和诗句间的停顿,准确传达诗的意蕴和语言特色。)

  3.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各用一句话概括诗的主要内容:(序号代表小节数)

  --根据各节大意,探究全诗脉络。(可以这样串:理想是前进的方向①。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想②,正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③。但实现理想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④,但这些挫折和失败也磨炼着你的意志,提升着你的人格,使你成长为乐观向上的人⑤,淡泊利⑥与名⑦的人。所以,拥有理想,你就是一个大写的人⑧。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⑨,但是一旦拥有你就要珍惜⑩,一旦实现你更要奋进⑾。树立理想吧,现在正是实现理想的好时光⑿!)

  4.合作探究:(采用联系生活实际,独立地边读边悟;合作并倾听其他同学发言。可以是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1)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文中的诗句,谈谈你对理想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实例印证自己的感觉,从而体会诗情)(比如:你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你同意诗人说“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的这些说法吗?)

  (2)在体会的基础上,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自信地读给全班同学听(老师可以适当从感情的把握、重音的确立、节奏的划分、语气语调的变化上加以指导)。

  5.品味语言和诗味:

  --这首诗意蕴丰厚,内容深刻,感情充沛,同时在形式上非常讲究,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发现(老师及时抓住学生观察到的知识点,加以点拨、概括。参考:有音韵上每节偶句押韵,全诗一韵到底;语意上多承接,多转折,多并列;修辞上多比喻,多排比,多对比,多顶针;句式上多“是字句”,多“使字句”,多短句;语言上多警句,用词很精粹等。

  6.布置作业:

  (1)将课堂上需要整理、积累的资料记录在作业本上;

  (2)有感情、有表情朗读课文,或者背诵佳句。

  (三)相关链接:

  (1)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塞涅卡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克雷洛夫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

  理想是事业之母------叶圣陶

  【教学反思】

  这样一首哲理诗,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读”、“品”是极其重要的两个环节,是“悟”的大前提。其次,这首诗对明确学生的人生目标,创设远大的人生理想,产生为理想而奋斗的信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引导好,事半功倍。

  七短文两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继续巩固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了解张晓风;积极、独立地扫除阅读上的字面障碍;积累、使用词汇。

  2.过程与方法:独立质疑,在合作中继续发现并解决问题;联系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理解课文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和练习朗读的技巧,在朗读中带上自己的感*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体会奉献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与奉献精神;积极、大胆地跨出实践、尝试的第一步。

  (二)教学设计:

  1.以学生词汇积累交流导入,师生共评。

  2.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行道树》主旨。

  --引导学生学会寻找文章的关键句,哲理句,它们对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有很大的作用。“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和“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

  3.问题研究:

  (1)学生针对课文中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质疑:

  如:“忧愁而又快乐”的含义;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中的“痛苦”体现在哪里?“深沉”的含义是什么?

  (2)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

  (3)全班共同讨论小组内的遗留问题,老师做引导:

  --联系课文的上下文和生活中的例子:“忧愁、痛苦”表现为“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快乐”“深沉”表现为“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荫”“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等等)

  4.朗读体味:

  (1)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段落甚至文章,师生互评。

  (2)及时请学生讲述朗读时的感情与体验。

  (3)请学生说说喜欢的理由(内容、形式、表达等)

  (4)出示几首不同风格的音乐,请学生选择最喜欢的曲子,配乐朗诵。

  5.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第一次真好》:

  (1)寻找关键句、哲理句,以把握主旨:

  --“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

  (2)探究问题,自主或合作解决:

  --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

  为什么“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什么样的“第一次”不能尝试,为什么?等等

  6.比较两篇文章(强调注意:比较是客观的,有同有异的;与喜欢是不一样的。)

  --从内容上看,《行道树》赞美的是无私奉献者的崇高精神,《第一次真好》抒写的是人生体验;

  --从表现的哲理上说,前文让人明白奉献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快乐,后文告诉我们的是尝试第一次是需要勇气的,但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从艺术魅力上来看,前文富有感染力,后文富有亲和力;从传情效果来看,前文含蓄,后文直白;

  --从语言表达上说,前文是内心独白,是诗意的抒情,后文是寓理于事,叙议结合等等。

  7.布置作业:

  (1)朗读训练,在朗读体味文本;

  (2)课外阅读张晓风的散文作品。

新人音版第八册 第八课 《理想》教学参考 篇11

  一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二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三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

  四  教学难点: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五  教学方法: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及主要句子的含义。 ③启发法。④讨论法。

  六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两种方式)

  1.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2.同学们,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恰值青春年少的我们,该怎样用理想做挂天征帆,驾长风破巨浪;以一柄木桨,引领生命之舟驶入金色港湾?今天我们一起赏读流沙河《理想》,共同唱响理想赞歌。在上课前,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来谈谈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作者介绍:

  1、流沙河,当代诗人。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经常被揪去批斗,挂黑牌、戴高帽、被毒打、关押,这种生活一直持续了XX年。但诗人仍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一直坚持勤奋写作。“十年浩劫”结束,诗人终于重见光明,迎来了文学事业的又一春。《理想》这首诗歌,写出了诗人报警磨难之后对理想的深刻而真切的感悟。

  三、诵读感知:

  1.学生轻声朗读,疏解字词,熟悉诗歌内容和语言节奏。

  寂寥(liáo):寂静;空旷。 扒窃(pá)玷污(diàn):弄脏,比喻辱没。诅咒(zǔ zhòu)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洗濯:(zhuó)洗。缀连(zhuì) 莹莹(yíng)船舶(bó) 蜕(tuì)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倔强(jué jiàng):(性情)刚强不屈。

  2.听录音范读全诗。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充分感受诗歌积极昂扬的情感。

  4.学生集体朗读。提示:集体朗读可模仿合唱和交响乐的形式:依诗歌脉络而安排2~3、4~7、8~11节男女生分读,开头和最后一节全班齐读。

  四  作业:

  1.抄写全诗。    2. 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有气势、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二、指名读1-7节,研讨诗歌的内容及形象化的语言。

  1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召起什么作用?(比喻、顶真,作用是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逐步推进。,在全诗中起统领作用。)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什么“理想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这是矛盾的吗?不矛盾。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 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 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 ,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什么“ 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做副产品。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寂寥,就是寂静、空旷。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却被误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而尚未觉悟的人,总认为现状是天经地义的,要改变现状,在他们看来就是大逆不道,是疯子,是狂人,躲避他,反对他,奋斗者的处境就陷于寂寥。

  三  分组朗读1-7节。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五   作业:

  1、朗读背诵全诗。2、下列拟人化的话语,都有一定哲理,请同学们选择感兴趣的一种,并以之为线索,写一篇“感悟生活”的诗文。

  (1)鸟:笼子即便是金的,也不如没有的好。(2)虾:哈哈!你们怎么都倒着走哇!(3)啄木鸟:真挚的爱,往往是残酷的爱。(4)昙花:人们都说我很美,是因为我生命很短暂吗(5)放大镜:在我眼里,芝麻便是西瓜。(6)锁:在强盗眼里,我是不存在的。(7)彩虹:我七色的光彩,来自那最普通的阳光。(8)窗户:我的原则是该开的时候开,该关的时候关。(9)镜子:只有看得起我的人,我心里才会装着他。

  第三课时

  一、浏览全文,梳理层次:

  1、理想的意义(1) 历史意义(2、3) 人格意义(4、5、6、7)人生意义(8、9、10、11)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2、主旨感悟:这首诗反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重要性,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坚持不懈地为理想而奋斗。

  二  朗读8-12节,研讨与赏析,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1、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2、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3、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

  4、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5、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  阅读体验 :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作业:《学习指要》。

  第四课时

  一  齐诵诗歌。

  二 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模仿第一段写几句话。例如: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诗人给理想打了许多比方,异彩纷呈,含义深刻。花季少年对未来充满憧憬,多彩的理想画笔绘出壮美的人生蓝图。请同学们模仿诗作,用很美的话来概括、赞美理想。

  三  课堂练习,交流讨论研讨与练习一。教师示例:

  理想是茫茫大海上那灯塔雪亮的眼光。理想是十字道口那路标醒目的手臂。理想是驱逐寒夜那火种熊熊的烈焰。理想是钥匙,打开成功的大门。理想是生命的阳光,照耀你的一生闪射光芒。 理想是青春的翅膀,带领你向美好的未来飞翔。理想是生活的双桨,推动你驶向美好的前方。

  四  拓展延伸,重温经典,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

  ①.只有向自己提出伟大目标并以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之奋斗的人,才是幸福的人。—加里宁

  ②.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生活的目的——这种伦理基础,我把它叫做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③.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④.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 —(法)蒙田

  ⑤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史立兹

  ⑥.理想并不能够被现实征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闪耀。 ——巴金

  ⑦.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 ——罗曼•罗兰

  ⑧.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 ——屠格涅夫

  ⑨.我们如果没有理想,我们的头脑将陷入昏沉;我们如果不从事劳动,我们 的理想又怎样实现? ——陈毅

  ⑩.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列宁

  ⑾.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了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中才能实现理想。 ——周恩来

  ⑿.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七、课堂小结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举凡那些历史上有所建树的风流人物,无不在青春年少就显露出非凡的远大志向。“自古英雄出少年”,一代伟人周恩来正是抱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鹏程壮志而发奋攻读,终有所作为。恰如诗中所言“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愿同学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在蔚蓝的天空划出美丽的弧线。

  八   作业:

  读了这篇文章,你对理想有了怎样的新认识,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怎样才能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呢?写300字左右的随笔。

  牢骚,你怎么看?

  提示:决非发牢骚,而是强烈的呼唤。呼唤更多的奉献者为社会造福,为人类造福呼唤人们尊重奉献者的辛劳,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六、作业 

  鼓励学生结合现实和自己的经历,谈学习感受。(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哪些启发?)

  附板书设计:            行道树                 张晓风

  散文特点:形散神不散

  散:取材广泛,笔法灵活,形式多样

  神:结构紧凑、主题集中,中心明确  

新人音版第八册 第八课 《理想》教学参考 篇12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及主要句子的含义。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搜集流沙河的有关故事。

  一、*导入

  同学们,*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恰值青春年少的我们,该怎样用理想做挂天征帆,驾长风破巨浪;以一柄木桨,引领生命之舟驶入金色港湾?今天我们一起赏读流沙河《理想》,共同唱响理想赞歌。在上课前,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来谈谈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作者介绍:1、流沙河,当代诗人。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经常被揪去批斗,挂黑牌、戴高帽、被毒打、关押,这种生活一直持续了12年。但诗人仍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一直坚持勤奋写作。“十年浩劫”结束,诗人终于重见光明,迎来了文学事业的又一春。《理想》这首诗歌,写出了诗人报警磨难之后对理想的深刻而真切的感悟。2、范朴真为先生所作的藏头诗:

  流金岁月滤沧桑,沙石飞卷旧时光,

  河汉曾经草木秀,清风无痕自留香。

  3、流沙河先生的名片

  流沙河先生有过三种名片。

  第一种名片白底黑字,字是他亲笔书写,笔力遒劲,笔笔划划都像用先生的铮铮傲骨构成。名片上左方竖写着“流沙河”三个稍大的草书;接着是两行蝇头小草:“曾任文学编辑,供职四川作家协会”;居中是他的座右铭:“天道还好,人生无常”;片尾是他的居家地址和电话。“天道还好”是说自然界的循环规律,“人生无常”是指人生却没一定之规。这两句话集中了先生辩证旷达的人生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人生态度。其时先生已是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名片背后印着先生的长诗《太阳》中的几句:“作为个体/我们的生命有限/作为种属/我们的生命无穷/虽然含笑的不再是相同的眼/虽然跳动的不再是相同的心/生命之火代代相传/春天永远和我们同在。”这几句诗可看做是先生座右铭的诠释和补充。

  先生的第二张名片要比第一张名片高档了许多,覆了膜,朦胧着小*花,淡雅,质朴。这张名片仍为先生亲笔所书,左上方横写着“流沙河”,下面两排为居家地址和电话。下面偏右横写着八个字:“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句话源于东汉杨震。杨震任太守期间,有豪绅重金向他行贿,杨震不肯受。豪绅说,此事只有你知我知。杨震说,还有天知地知。流沙河先生是在用此话告诫自己和忠告友人,为人为文都得讲个良心、正派。

  先生的第三张名片是惟一的印刷体,白底黑字,比普通名片窄了许多。上面居中印着“流沙河”,右下角两行小字:“成都四川;中国作协四川分会”。仔细一看,名片上方是被裁剪了的。原来,1983年他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到国外访问,中国作协统一为团员印制了名片。先生名片的右上角印有“诗人”二字。他一张未用,丢了又觉可惜,在抽屉里一锁十二年。第二种名片用完后,他将这种名片找出来,剪去“诗人”二字,用毛笔写上电话号码,权当名片用。究其原因,先生说:“中国台湾、香港,甚至全世界,没有在名片上自封作家、诗人的。”先生说罢长吟陆放翁诗句:“此身合是诗人未?细寸骑驴入剑门。”先生的意思很明白:陆游那样已写了一万首诗的伟大诗人尚且怀疑自己算不算诗人,何况我流沙河啊!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其实名片也如其人。沙河先生的名片告诉我们的,绝非“清高”“谦虚”所能概括。

  三、诵读感知

  1.学生轻声朗读,疏解字词,熟悉诗歌内容和语言节奏。

  寂寥(liáo):寂静;空旷。扒窃(pá)

  玷污(diàn):弄脏,比喻辱没。

  诅咒(zǔzhòu):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洗濯:(zhuó)洗。缀连(zhuì)莹莹(yíng)船舶(bó)蜕(tuì)

  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倔强(juéjiàng):(性情)刚强不屈。

  2.教师范读全诗。

  提示:《理想》是一首哲理诗。多的是“是字句”,多的是“使字句”,一连串的“理想是……”,一连串的“理想使……”,使每节诗的形式整齐统一,同时节与节之间整齐中显现出一种参差的美、节奏的美、和谐的美,使理想内涵得到多角度的揭示,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相得益彰。朗读中要感情饱满,语调适当高亢一些,尤其要从整齐的句式中读出气势。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充分感受诗歌积极昂扬的情感。

  4.学生集体朗读。

  提示:集体朗读可模仿合唱和交响乐的形式:依诗歌脉络而安排2~3、4~7、8~11节男*分读,开头和最后一节全班齐读。

  四、梳理层次

  1、理想的意义(1)历史意义(2、3)

  人格意义(4、5、6、7)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人生意义(8、9、10、11)

  2、主旨感悟:这首诗反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重要性,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坚持不懈地为理想而奋斗。

  五、质疑释疑,品析语言

  1、第六节,为什么“理想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这是矛盾的吗?(不矛盾。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2、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做副产品。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

  寂寥,就是寂静、空旷。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却被误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历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而尚未觉悟的人,总认为现状是天经地义的,要改变现状,在他们看来就是大逆不道,是疯子,是狂人,躲避他,反对他,奋斗者的处境就陷于寂寥。

  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3、第10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是指什么?

  联系历史背景就不难理解了。十年浩劫,“四人帮”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推行他们那套假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被他们糟蹋了,玷污了。因为他们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动摇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窃了。妖魔玷污了理想,你能不能识别真假,对真正的理想坚信不移,这是一种考验,也可以说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理想之所以会被扒窃,在自己一面,也因为不够执著,所以说一要找回来,二要提起警戒,“以后要当心”,要把理想视为生命。

  4、第11节与上面有什么联系?“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可笑”?

  上一节说“被扒窃”,这一节说“失去”,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观抛弃的,有层进关系。与第8节又构成正反对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对比非常鲜明。正反对比,更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夸耀自己当年的功勋,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名夺利,当然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却不愿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当然可笑。

  5、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的年代。

  6、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7、诗人说“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庸人失去理想,陆路终生,/可笑的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你同意这些说法吗?

  “忠厚者”这里是指为理想而踏实奋斗的人,“常遭不幸”是指被人误解,甚至十嫉恨。“绝处逢生”主要是指理想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变得正直,变得崇高。

  8、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六、体验拓展:

  分析本文语言特点:语言凝练,形象,富有音乐美,精妙的比喻令人接应不暇,它们从多角度赞美理想,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此外,顶针、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也使语言更加凝练、形象。

  1、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诗人给理想打了许多比方,异彩纷呈,含义深刻。花季少年对未来充满憧憬,多彩的理想画笔绘出壮美的人生蓝图。请同学们模仿诗作,用很美的话来概括、赞美理想。

  教师示例:

  理想是茫茫大海上那灯塔雪亮的眼光。

  理想是十字道口那路标醒目的手臂。

  理想是驱逐寒夜那火种熊熊的烈焰。

  理想是钥匙,打开成功的大门。

  理想是生命的阳光,照耀你的一生闪射光芒。

  理想是青春的翅膀,带领你向美好的未来飞翔。

  理想是生活的双桨,推动你驶向美好的前方。

  2、重温经典

  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

  ①.只有向自己提出伟大目标并以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之奋斗的人,才是幸福的人。

  --加里宁

  ②.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生活的目的--这种*基础,我把它叫做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③.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

  ④.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法)蒙田

  ⑤.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史立兹

  ⑥.理想并不能够被现实征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闪耀。--巴金

  ⑦.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罗曼罗兰

  ⑧.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屠格涅夫

  ⑨.我们如果没有理想,我们的头脑将陷入昏沉;我们如果不从事劳动,我们的理想又怎样实现?--陈毅

  ⑩.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列宁

  ⑾.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了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中才能实现理想。--周恩来

  ⑿.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3、下列拟人化的物语,都有一定哲理,请同学们选择感兴趣的一种,并以之为线索,写一篇“感悟生活”的诗文。

  (1)鸟:笼子即便是金的,也不如没有的好。

  (2)虾:哈哈!你们怎么都倒着走哇!

  (3)啄木鸟:真挚的爱,往往是残酷的爱。

  (4)昙花:人们都说我很美,是因为我生命很短暂吗?

  (5)放大镜:在我眼里,芝麻便是西瓜。

  (6)凸透镜:把力量凝聚在一起,便能获得成功。

  (7)锁:在强盗眼里,我是不存在的。

  (8)彩虹:我七色的光彩,来自那最普通的阳光。

  (9)窗户:我的原则是该开的时候开,该关的时候关。

  (10)镜子:只有看得起我的人,我心里才会装着他

  4读了这篇文章,你对理想有了怎样的新认识,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怎样才能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呢?写300字左右的随笔。

  5.青春年少,憧憬着五彩的人生画图,请用稚嫩的手笔,写下心中的梦想。在班里组织一次理想演讲比赛,让同学们的喝彩为奋斗着的你加油。

  七、课堂小结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举凡那些历有所建树的风流人物,无不在青春年少就显露出非凡的远大志向。“自古英雄出少年”,一代伟人周恩来正是抱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鹏程壮志而发奋攻读,终有所作为。恰如诗中所言“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愿同学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在蔚蓝的天空划出美丽的弧线。

  八、板书设计:

  理想的意义(1)

  历史意义(2、3)

  人格意义(4、5、6、7)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人生意义(8、9、10、11)

精选图文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新人音版第八册 第八课 《理想》教学参考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155841139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