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美术鉴赏》教案

《美术鉴赏》教案

说的甜蜜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美术鉴赏》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美术鉴赏》教案(精选4篇)

《美术鉴赏》教案 篇1

  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

  教学目的:

  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

  玉器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了解玉哪方面的故事?

  指名说说

  二、新授

  板书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

  以玉组词

  玉分几种,玉器制作有几种审美追求?

  为什么说“君子比德于玉”?

  新石器时代有哪些玉器文化?

  选择一玉器进行鉴赏练课件制作习

  学生细读,交流讨论。

  反馈:结合图例引导学生说说答案,阐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含义,重点讲授“君子比德于玉”

  进行鉴赏练习,说说艺术风格和喜欢的原因。

  三、总结

  中国传统玉工艺历史悠久,品种浩瀚,成就卓越,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玉的质地来比喻人的美德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使本来就精美的玉器更增添了深层次的审美意蕴。

  四、作业

  选一图进行鉴赏练习

《美术鉴赏》教案 篇2

  古代陶器 与瓷器

  教学目的:

  1、 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就。

  2、 了解中国ppt课件背景图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3、 体会从造型和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

  中国瓷器的产生和 发展,陶与瓷的区别;几大名窑的造型特征

  教学难点:

  瓷器的造型、装饰和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说到陶瓷你会联想到什么?你了解哪些陶瓷哪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交流。

  二、 新授

  板书:陶瓷

  1、 设问引导学生读书

  2、 结合教材,提问:

  ⑴陶瓷之间的差别:原料、烧制温度、工艺。

  ⑵陶的发展:彩陶、素陶

  仰韶文化——马家窑的文化——半山——马厂——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

  赏析:人面鱼面纹盘 彩陶船型壶 鸟纹彩陶盆

  鹳新概念英语鸟石斧彩陶翁 舞蹈纹盘 薄胎高柄陶杯

  瓷的发展:按历史年代介绍

  重点是宋五大窑代表作品造型与艺术特色。

  师引导学生交流,在指名说说

  汝窑:胎质细腻,似玉之美

  耀州窑:梅瓶典雅高贵

  官窑: 冰裂纹开片 均窑:蓝色乳浊釉

  定窑:乳白釉 景德镇:青花

  三、小结

  陶瓷经历了哪些发展?宋代有哪些名窑?师总结。

  四、布置课外思考:

  青花瓷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美术鉴赏》教案 篇3

  楚王问鼎——商周青铜艺术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光辉成就。

  2、 理解青铜器是如何以其造型纹饰和铭文体现其重大的社会flash课件模板下载作用。

  教学重点:

  青铜器艺术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商代尊神重鬼:西周礼乐制度:春秋战国礼崩乐坏。

  教学难点:

  学生对夏商周时代社会历史环境陌生及古代青铜器名称生僻字较多,用途不明确。

  教学个过程:

  一、 导入:

  引言: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具有代表性的工艺美术品。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就成为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

  板书:夏商周青铜器

  二、 新授

  1、 什么是青铜器?

  以铜为主加入锡铅合金,用蜡或泥模铸造的青铜器具。

  2、 青铜器的工艺三峡 学案答案的产生和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根据已学历史知识简单阐述。

  3、 青铜器的功能

  结合作品赏析:

  礼器:司母戊鼎 乐器:钟

  兵器:越王勾践 其他生活工具:

  4、 青铜工艺在造型和装饰上发生重大变化的四个时期及各个时期青铜工艺的主要特征。

  商代尊神重鬼:西周礼乐制度:春秋战国礼崩乐坏。

  商代前期多以日用品为主,大多薄胎 纹饰简单主要为饕餮纹。

  商代晚期胎壁加厚, 纹饰逐渐丰富,构图完整。欣赏《龙虎尊》《妇好角瓜》。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趋于瓦解,青铜工艺在造型和装饰也开始摆脱神秘宗教气息议论文向清新活泼的风格发展,变得奇巧富丽。欣赏《 立鹤方壶》

  战国时期作为封建社会的开端,处于开创新风格的变革时期,新工艺广泛流行,出现了《曾侯尊盘》2件合一的器物

  引导赏析。

  三、小结:古代青铜器艺术的产生、发展、变化是与当时的社会情况紧密结合的,大家要了解青铜工艺在造型和装饰上发生重大变化的四个时期及各个时期青铜工艺的主要特征。

  四、布置课后作业。

  熟读书后“小辞典”。

《美术鉴赏》教案 篇4

  授课年级:高中一年级

  课时:一课时

  课业类型:美术常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审美观念的形成;大体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的意识。

  ○2过程:发现----收集----创作----总结----巩固

  方法:发现与收集、构思与创作、讨论与分析、总结与巩固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审美的眼光观察生活、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生活。

  设计思路:

  1 本课虽是美术常识课,但要让学生有上美术课的新颖感、艺术感;

  2 学生在初中是在不同的学校学习的,美术知识层次不一,同时从《美术鉴赏》的审美性质出发,本课的教学要面对学生全体,要让全体学生对“美”与“美术作品”有个大体概念;

  3 审美教育的实施不是灌输给学生美学方面的理性知识,而是更多地采用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审美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和体验,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所以采用“发现----收集----创作----总结----巩固”的教学步骤;

  4审美意识是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审美意识具有能动性。在艺术作品和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缺乏美,美与美的现象无处不在,我们缺乏的是审美的意识与发现美的眼睛。如学生建立了审美意识必然能积极能动的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因此,强调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意义非凡。

  教学重点:怎样理解美术作品的涵义。

  教学难点:学生审美意识的养成。

  教具:电脑多媒体设备、示范作品、电子课件、照片。

  学具:自己拍摄的照片或喜欢的图片与绘画作品、铅笔、橡皮、绘画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是否准备好了自己拍摄的照片或喜欢的图片与绘画作品。

  (在课前安排布置学生准备好自己拍摄的觉得漂亮或美的物象的照片或喜欢的图片与绘画作品。)

  (如先前的课一样,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座位)

  导入新课

  师:在课前有很多同学准备好了自己拍摄的照片或喜欢的图片。

  (请学生展示自己拍摄的照片或喜欢的图片)

  (教师对学生提出表扬)

  师:请大家说说拍摄照片时的情形。

  学生回答

  师:很好!我们的同学善于观察发现美的形象,而且还善于分析、比较、辨别,抓取了最美的地方。其实在艺术作品和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缺乏美,美与美的现象无处不在,我们缺乏的是审美的意识与发现美的眼睛。如果大家留心观察,你们会发现美真的是无处不在!

  师:下面请大家看我这里也有几张照片。(多媒体课件展示照片)

  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照片漂亮吗?美吗?

  学生回答

  讲授新课

  一 什么是美?

  提问:请大家思考一下:你为什么会觉得它美?能谈谈你对美的定义吗?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美,本质上就是事物的一种关系属性。美是事物所具有的该事物的一定特性与人们意念正方向指向的极致部分高度和合而形成的关系属性。由于美是对象特性因吻合了人们喜好的意向极致而形成的,这也可明白爱美为何会必然是人的天性、审美为何会产生欣喜愉悦。从形成上看,“美”是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美”的观念与相应形式法则的产生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缺乏美,但怎样才能发现这些美呢?首先要求我们要有一颗趋美的心,再者,看待事物的时候改变一下习惯的焦距和角度,你必然有新奇的发现。多欣赏美术作品,美术作品是美的集合。(多媒体课件)

  二 什么是美术作品?

  再请看看我这里的这几幅画,(多媒体课件展示绘画作品)

  好看吗?

  提问:有谁能发现画与我给大家看的照片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

  学生回答

  师:对!这几幅画就是在照片上运用线条、色块、粘贴的手段,通过添加、组合、变形的方法而成的。

  我还给你们看几幅你们高一的同龄人的类似的作品。漂亮吗?(多媒体课件展示绘画作品)

  你们也能做吗?

  师:好,下面我给你们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你们可以单独也可以几人一起合作来进行创作,利用手头的材料,运用线条、色块、粘贴的手段,通过添加、组合、变形的方法创作一幅画。

  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作品展示

  要求学生说说创作意图

  (教师表扬并大体说明原由:因为学生观察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创造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呈现了什么)

  引入问题

  什么是美术作品?(如学生不能明确表达概念,也可以让学生举例)

  教师总结

  你们刚才创作的就是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是艺术家反映自然与社会现实生活,表达自我思想与情感的载体与具体形象,它包含着美的观念和形式美的法则。美术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师可适当分析师生们的作品,并明确指出所谓“高”,一在于艺术之美;二在于思想之美。)

  (多媒体课件展示几件宋代官窑瓷器和明代家具图片)

  提问学生

  这是美术作品吗?

  教师总结

  这也是美术作品。有许多艺术品最初是实用的器具,但因这些物品同样含着美的观念和形式美的法则,且随着社会的变化,原本的实用功能退居次要地位,反而审美功能得到凸显,我们也不妨把它们看作美术作品。

  提问学生

  你们还能举出更多的我们司空见惯、视而不见的美术现象和作品吗?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适当表扬。可提具体学生与例子)

  大家列举的真是太多了!的确,生活中美的作品与美的现象真是太多了!美与美的现象无处不在,让我们用敏锐的心灵与明亮的眼睛去发现无处不在的美与美的作品吧!

  知识小结

  作业布置

  观察你的家,把你认为最美的地方用手机或dc拍摄后发到学校电脑中我们美术的存储空间。

  教学反思

  经过几节课几个班的教学,我觉得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一 课前准备要充分。

  1教师课前备课要充分。本课是美术常识类型的课,如果对本课的理解不深刻,对教学目标与方向不明确,教学设计不科学,教学过程不清晰,教学方法与手段选择不恰当,教学材料准备不充足有效,教师讲授不明了简洁,这一课必是平淡无聊的生硬的理论灌输;

  2 在课前安排布置学生准备好自己拍摄的觉得漂亮或美的物象的照片或喜欢的图片与绘画作品时,教师的要求一定要指向明确,同时给于充足的时间与大体的方向。

  二 教师要能灵活机动的掌控课堂与教学,发现亮点,善用表扬,催发积极性。

  比如有节课教师请大家说说拍摄照片时的情形时,有位学生这样说:“老师布置任务后我就留心的观察了周围的事物。前几天猛然间发现学校的大银杏树上攀附着几根藤,在阳光照耀下,无论是形状还是色彩都很美。而且围绕大树转了几圈后发现在逆光下光色最美,所以就赶紧拍了下来。”说得多好!他这个表达说明他不仅善于观察发现美的形象,而且还善于分析、比较、辨别,抓取最美的地方。这不就是我们要花大力培养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方法吗?大大的表扬,并顺势引导,在全班推广。

  要掌控课堂,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情绪饱满,有激情,才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但一定要有感而发、由境而生,千万不要无病呻吟、矫揉造作。

  三 要给于学生一定的自由与空间,同时善于组织学生活动

  如在课堂上适当改变座位的排列方式,或者给于学生自由的座位选择,在课堂氛围和活动中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组织学生活动时,要善于在目的、人员、时间、合作方式、积极性等方面协调,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 从审美教育出发,考虑整个单元,整个美术鉴赏。

  这一课不是单独的无联系的存在的,教师备课时要从审美教育出发,从整个单元考虑,从整个美术鉴赏考虑,才不会目光短浅,将这一课理解为简单的独立的美术常识灌输。

精选图文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美术鉴赏》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163911140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