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我从哪里来?》教案

《我从哪里来?》教案

京洛风流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我从哪里来?》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我从哪里来?》教案(通用3篇)

《我从哪里来?》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懂得父母养育自己不容易,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珍爱生命的情感。

  2、行为与习惯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的好习惯。

  3、知识与技能

  帮助学生了解浅显的生命科学的知识和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技能。

  4、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命科学常识的直观教学法和资料信息搜集法,引导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感受到父母养育自己的不容易。通过资料比较的方法,看到自己的成长,并为自己的成长感到喜悦。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1.请父母提供自己的出生证。

  2.向爸爸妈妈了解自己出生时的情况。

  3.查找自己成长过程的照片及其他成长资料。

  教师准备:

  1.了解学生的已有认识和感兴趣的话题。

  2.动物(小马、小鸡)出生的情景录象。

  3.父母的结婚照片、妈妈怀孕的照片。

  4.胚胎发育各阶段的图片。(配解说词)

  5.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 情景导入,揭示活动的主题。

  1、看录象:老马生小马、鸡蛋里孵出小鸡。

  2、学生交流:小鸡、小马从哪里来?

  3、导入主题:猜一猜我们是从哪儿来的?[出示课题]

  学生自由说。 [出示父母的结婚照、妈妈怀孕的照片]

  (爸爸妈妈结了婚就成为夫妻,妈妈怀孕了,就有了你们。)

  [点评:儿童很喜欢小动物,这是儿童的天性。通过观看小鸡、小马不同的出生时的录象,将孩子们带入千姿万象的奇妙的生命世界,从而自然地引出了本课的主题:我们(人)从哪里来?一下子激发了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 图文结合,了解生命的孕育过程。

  1、学生围绕主题自由提问。

  2、看图听录音介绍。

  3、学生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4、随机出示各种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① 各阶段胎儿的图片:一个半月、三个月、七个月、九个月。

  体会我们在妈妈肚子里慢慢长大。

  ② 胎盘、脐带图。

  了解:宝宝的肚子上有一根带子跟妈妈的身体连在一起,妈把自己的营养不断送给宝宝,宝宝就一天天长大了。

  [点评:“生命的产生”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各年龄层的孩子都有好奇心,也有不同的性探索取向。这部分的教学,采用听简洁而富有情趣的录音介绍,看形象直观的分解彩图,主要是深入浅出地帮助七八岁的孩子正确认识神秘的生命常识,恰如其分地进行性启蒙教育。]

  5、我们在妈妈肚子里时,妈妈有些什么感觉?

  (现场找一找有没有怀孕的妈妈,把她请上来为我们讲一讲。)

  (小朋友还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问问宝宝妈妈。)

  6、小游戏:学生把自己的书包绑在肚子前面,模仿妈妈怀孕的样子走一走,学着妈妈挺着大肚子干家务活。

  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妈妈很累,走路、干活都不方便。

  7、看录象:胎儿分娩情景。

  体会:妈妈分娩的辛苦,看到新生儿的幸福。

  (是啊,就像你们的诞生,也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带来了快乐和幸福!)

  [点评:邀请怀孕的妈妈谈谈十月怀胎的感受,人人在游戏中进行体验,旨在通过互动式的参与,让孩子进一步感悟到生命来之不易。]

  三、 说说比比,了解自己的出生情况。

  1、说一说:自己出生时的情况。

  提示:①你是在哪个医院出生的?[出生地点]

  ②自己的生日是什么时候?属什么?[出生时间]

  ③平常听爸爸妈妈说的有关自己出生的其他情况。

  2、拿出自己的出生证,介绍出生时的自己。

  小组交流。[姓名] [性别] [身长] [体重]

  3、找一找:自己的成长变化。

  [点评:还课堂给孩子,让他们自主学习,凭自己的知识积累、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来探究问题,并有所发现,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孩子们动手找自己成长变化的过程也是生活化的课堂的一个成功展示。]

  四、现场采访,体会父母养育的不易。

  1、采访现场的老师妈妈、老师爸爸。

  2、学生交流采访感受。

  3、联系自己,学生说说自己成长过程中最难忘的事。

  指名学生上台讲讲具体的事例。

  [点评:“课堂即生活”,让孩子在实践中充分去思考、想象、体验、创造。通过与小伙伴、老师、家长、周围人的平等对话,孩子们学会合作交流,认识在亲身体验中得到感悟,情感在相互碰撞中得到升华。]

  (爸爸妈妈这样关心、爱护你们,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先和旁边的小伙伴交流交流。可以是编几句儿歌,可以说句心里话,也可以编成动听的歌曲唱出来。)

  4、电话热线:向爸爸妈妈说一句心里话。

  (让我们一起向自己的爸爸妈妈、向在场的爸爸妈妈、向所有的爸爸妈妈说一声——你们辛苦了!我爱你!)

  [点评: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爸爸妈妈表达心声,通过打热线电话传递孩子与父母间的真情,老师不失时机地抓住孩子情感火花,让他们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五、活动延伸,和父母共享成长的快乐。

  (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我们在爸爸妈妈的精心抚育下,就像小树苗一样快乐成长!)

  [出示“小树快快长”卡片]

  (如果你愿意,回去后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做一张成长卡。在成长卡上贴上一张自己满意的照片、写上一句心里话、把有趣的、难忘的事画下来等等,下次我们一起来布置班级的“成长乐园”,好不好?)

  [放背景音乐《小松树》]

  [点评:这一活动设计是课内外的结合、学生生活的结合和其他课程的融合。通过与父母共做成长卡,一是继续在生活中体验父母、家庭的亲情,和父母共享成长的快乐;二是体现新课程“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激起孩子创造的愿望和乐趣;三是通过“成长乐园”的展示,渗透一种积极人生观的启蒙教育,鼓励孩子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父母,以愉快、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未来!]

《我从哪里来?》教案 篇2

  活动名称:我从哪里来(科学)

  活动目标:1、让幼儿初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能较完整表述观察结果,大胆地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2、了解妈妈怀孕十月的辛苦及抚养自己长大的艰辛,激发幼儿爱母亲的情感。

  活动准备:1、课件《我从哪里来》。

  2、教学挂图。

  3、陈老师怀孕前后的照片。

  4、音乐《感恩的心》。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两张陈老师的照片,鼓励幼儿进行比较。

  1、师:这是谁?以前的陈老师和现在的陈老师有什么不一样?你从哪看出来的?

  2、师:原来现在的陈老师怀孕了,要生小宝宝了,小朋友,那你们是从哪来的呢?你们知道妈妈肚子里为什么会有小宝宝吗?

  二、播放课件《我从哪里来一》,让幼儿通过观看课件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来。

  1、师:小朋友,现在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儿来的吗?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样形成的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观察结果,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2、师:原来爸爸妈妈结婚以后,爸爸在妈妈的身体里种下了一些小种子,这些像小蝌蚪的种子叫做精子,他们在妈妈的身体里展开了游泳比赛,游得最快的精子就会和妈妈身体里叫做卵子的好朋友友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受精卵,受精卵长大后就是一个小宝宝了。

  三、播放课件《我从哪里来二》,让幼儿通过观后课件初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

  1、师:小宝宝住在妈妈身体里的什么地方?

  2、师:开始的时候他有多大?后来慢慢的长出了什么?眼睛会睁开吗?

  3、师:小宝宝会在妈妈的肚子里做些什么呢?宝宝的耳朵能听见声音吗?后来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怎么样了?他会在妈妈的肚子里生活几个月?

  4、师:原来小宝宝一直住在妈妈身体里的一个叫做子宫的小房子里,开始的时候他像一粒种子那么大,慢慢地长出了眼睛、耳朵、嘴巴,到了180天的时候眼睛还会睁开。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会游泳、吸吮手指、翻跟头,有时还会跟着音乐跳舞,后来小宝宝越长越大,妈妈的肚子再也装不下了,他就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了,他整整在妈妈的肚子里住了十个月。

  四、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观察进一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

  1、逐一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

  --师:这时的宝宝是怎样的?他怎么吃食物呢?

  --师:这时候的宝宝只能看见头和身体,还有腮和小尾巴呢!不过小尾巴会随着宝宝的长大消失的。小宝宝是通过脐带吸收妈妈肚子里的营养,一天天地长大。

  2、出示第二幅图片后提问。

  --师:小宝宝慢慢长大了,现在他是什么样的?他有眼睛、鼻子、嘴巴了,他现在的眼睛、鼻子、嘴巴和我们的一样吗?

  --师:现在的小宝宝刚刚有了眼睛、鼻子、嘴巴,和我们的不一样。

  3、出示第三幅图片后提问。

  --师:你看见小宝宝的什么了?

  --师:这时的小宝宝长了小手、小脚,他躲在妈妈的肚子里很安全。

  4、出示第四幅图片后提问。

  --师:你看见小宝宝又有什么变化了?

  --师:这时的小宝宝全身都覆盖着一层绒毛。

  5、出示第五幅图片后提问。

  --师:你猜猜小宝宝这时候会长成什么样?

  --师:这时候的小宝宝还在继续长大,骨骼也渐渐结实了,他有时还会调皮的踢妈妈一脚呢!

  6、出示第六幅图片后提问。

  --师:小宝宝怎样了?

  --师: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生活了十个月,最后终于来到了人间,来到这个世界。

  五、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1、师:我们从妈妈的肚子里来到了这个世界肯定很开心幸福,但我们在妈妈肚子里一天天长大的时候,你觉得妈妈会怎样?为什么?

  2、出示陈老师怀孕之前带小朋友做操玩游戏的照片和怀孕之后做事情的照片让幼儿观察这两个时期老师身体状态的变化,体会妈妈怀孕的辛苦,从而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出示陈老师带小朋友做操的照片并提问:怀孕之前陈老师在和小朋友做什么呢?

  --师:有了小宝宝之后,陈老师的身体有什么变化?还能和小朋友一起跑、一起跳、一起做操吗?

  --出示陈老师弯腰捡东西不方便,上楼梯很累的照片让幼儿观察,体会妈妈怀宝宝的辛苦。

  --出示陈老师看见食物不想吃,恶心及不得不吃的照片并提问:为什么陈老师吃不下还要吃呢?因为不吃,肚子里的宝宝就缺乏营养,长不大,所以妈妈是很伟大的,我们要更加爱我们的妈妈。

  3、师:小朋友都说的很好,陈老师现在怀了小宝宝上班很辛苦,常常感到很累,但是老师再累还是要带小朋友学习本领,所以小朋友要更加体谅老师,爱老师,不惹老师生气做一个听话的好宝宝。

  4、师:你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你们的妈妈也付出了很多,也很辛苦,现在你们上幼儿园了,长大了应该怎样感谢妈妈呢?可以对妈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5、播放音乐《感恩的心》,让幼儿表演。

  --师:小朋友都说的很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怀着感恩的心来感谢我们的妈妈,感谢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感谢妈妈为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

《我从哪里来?》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自己从哪里来,是如何长大的。

  2、激发幼儿探索自身奥秘的好奇心。

  3、教育幼儿爱好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幻灯片、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小枕头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主题

  请小朋友观察一下黄老师的肚子和其他老师的肚子有什么不一样。

  师:你知道你是从哪里来的吗?

  想不想知道你们在妈妈肚子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2、观看视频《我从哪里来》,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

  师:小朋友你们在妈妈的肚子里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爸爸和妈妈结婚以后,爸爸把身体里一种叫精子的东西送给了妈妈,和妈妈身体里叫做卵子的东西友好地结合在一起,留在了妈妈肚子里的小房子里,在小房子里一天天长大,这个小房子叫子宫,经历了280天左右,就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了。

  3、出示图片,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样子。

  种子—芝麻—花生—葡萄—西瓜

  师: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么吃东西的?(靠脐带)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做什么?(刚开始是睡觉,到后来会运动)

  4、小游戏《变魔术》,学学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都干些什么。

  请幼儿表演:我要做个魔术师,把小朋友们都变回妈妈的肚子里,在妈妈肚子里做个小捣蛋鬼,听我口令(教师语言提示):肚子里的宝宝像个小蚕豆,紧紧地抱成一团,一动也不动。慢慢慢慢长大了些,宝宝说,我要当个拳击手,左边两下嗨嗨,右边两下嗨嗨;我还要学习踢皮球,左边两下,右边两下;我还会生气皱皱眉撅起我的小嘴巴;我还经常舔舔我的小脚丫,揪揪我的小耳朵;好困啊,打个哈欠睡一觉吧。妈妈妈妈我要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出来出来终于出来了,好亮堂啊。

  5、小宝宝终于出生了,哇真可爱,小宝宝出生了以后就会慢慢长大可以坐起来了。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宝宝是怎样如何长大的。(看电脑图片)宝宝---坐---爬---走---跑

  6、情景剧表演《我来做妈妈》,体验做妈妈的辛苦。

  请小朋友每人自己的衣服里塞上一个枕头,跟着老师的台词表演一位怀孕的妈妈。”〈教师按照慢慢起床---小心走路- -弯腰打扫卫生---扶着肚子散步---弯腰捡东西---轻轻坐下〉 

  7、妈妈从怀你们到生出你们一直到把你们抚养这么大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很辛苦,你们要如何报答妈妈呢?(幼儿自由讨论) 

  我们小朋友确实长大了、懂事了真的很不错哟!今天回家就请你们大声的把心里话对妈妈叫出来,好不好。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结束活动。

精选图文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我从哪里来?》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174081140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