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收发电子邮件

收发电子邮件

漫游诗人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收发电子邮件

微信扫码分享

收发电子邮件(精选6篇)

收发电子邮件 篇1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计算机组公开课教案

  课题:收发电子邮件

  授课人  蒋宗良

  班级:初一(2)斑

  教学目的:1、认识电子邮件

  2、学习邮件软件outlook express

  3、掌握收发电子邮件

  教学重点:制作电子邮件,收发电子邮件,附加文件的邮件。

  教学难点:收件人地址,电子邮件是否发出。

  教学步骤:

  一、             复习引课

  上节课我们浏览了internet网,看到了许多好的网站和漂亮的网页,也下载了部分软件和文章。我们怎样把这个消息告诉自己的同学、朋友和亲人啦?又怎样让他们得到啦?有什么办法?(打电话、写信、电报、传真、传呼等)有没有一种既有打电话的快速,又有信件的通讯方式啦?那就是电子邮件。

  二、             讲述新课

  一)、基本知识

  1、拨号上网

  2、启动outlook express

  3、认识outlook express界面

  1)、文件夹窗口

  2)、邮件主题列表窗口

  3)、邮件预览窗口

  二)、发电子邮件

  1、制作电子邮件

  1)、单击“新邮件”

  2)、认识新邮件窗口

  ①收件人:

  格式:用户名@邮件服务器域名

  如本校:stu___@local

  如国际:     

  ②“抄送”和“密件抄送”亦同上述格式一样。

  ③“主题”可自己命名

  如:信件、通知等

  ④“正文”书写要表达的内容

  3)、附加文件

  方法:插入――附件――选文件名――单击“附加”

  注:可附加别的软件编的文章,图片、软件等。但收件人方必须有该软件。

  4)、保存电子邮件

  方法:文件――保存――草稿

  5)、发邮件

  ①方法:单击工具栏的“发送”

  ②论证邮件是否发出

  方法:单击outlook文件夹窗口的已发送文件夹。如已发出,则显示该信件。否则,单击发件箱,选定该邮件,单击“发送和接收”发送该邮件。

  6)、实习操作

  ①告诉学生老师地址jzl@local

  ②让学生给老师发邮件一封

  三)、收邮件

  给学生演示收他们邮件的方法:单击outlook工具栏“发送和接收”按钮。

  四)、浏览邮件

  方法:①单击outlook文件夹窗口的收件箱,单击浏览的邮件,可在邮件浏览窗内浏览。

  ②双击邮件列表窗的电子邮件,可打开要阅读的邮件。

  ③双击附加文件邮件,即可打开该文件。(必须有该附加文件的软件,如文本word、解压缩软件等)

  三、             实习操作

  任务:1、同学互相收发电子邮件。

  2、老师向部分学生发电子邮件,要求回复。

  3、向全班同学展示部分学生接收的邮件及附件。

  课后小结:

  本堂课抓住了学生想发电子邮件的这一兴奋点,不段的贯川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相发邮件,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计算机组公开课教案

  课题:收发电子邮件

  授课人  蒋宗良

  班级:初一(2)斑

  教学目的:1、认识电子邮件

  2、学习邮件软件outlook express

  3、掌握收发电子邮件

  教学重点:制作电子邮件,收发电子邮件,附加文件的邮件。

  教学难点:收件人地址,电子邮件是否发出。

  教学步骤:

  一、             复习引课

  上节课我们浏览了internet网,看到了许多好的网站和漂亮的网页,也下载了部分软件和文章。我们怎样把这个消息告诉自己的同学、朋友和亲人啦?又怎样让他们得到啦?有什么办法?(打电话、写信、电报、传真、传呼等)有没有一种既有打电话的快速,又有信件的通讯方式啦?那就是电子邮件。

  二、             讲述新课

  一)、基本知识

  1、拨号上网

  2、启动outlook express

  3、认识outlook express界面

  1)、文件夹窗口

  2)、邮件主题列表窗口

  3)、邮件预览窗口

  二)、发电子邮件

  1、制作电子邮件

  1)、单击“新邮件”

  2)、认识新邮件窗口

  ①收件人:

  格式:用户名@邮件服务器域名

  如本校:stu___@local

  如国际:     

  ②“抄送”和“密件抄送”亦同上述格式一样。

  ③“主题”可自己命名

  如:信件、通知等

  ④“正文”书写要表达的内容

  3)、附加文件

  方法:插入――附件――选文件名――单击“附加”

  注:可附加别的软件编的文章,图片、软件等。但收件人方必须有该软件。

  4)、保存电子邮件

  方法:文件――保存――草稿

  5)、发邮件

  ①方法:单击工具栏的“发送”

  ②论证邮件是否发出

  方法:单击outlook文件夹窗口的已发送文件夹。如已发出,则显示该信件。否则,单击发件箱,选定该邮件,单击“发送和接收”发送该邮件。

  6)、实习操作

  ①告诉学生老师地址jzl@local

  ②让学生给老师发邮件一封

  三)、收邮件

  给学生演示收他们邮件的方法:单击outlook工具栏“发送和接收”按钮。

  四)、浏览邮件

  方法:①单击outlook文件夹窗口的收件箱,单击浏览的邮件,可在邮件浏览窗内浏览。

  ②双击邮件列表窗的电子邮件,可打开要阅读的邮件。

  ③双击附加文件邮件,即可打开该文件。(必须有该附加文件的软件,如文本word、解压缩软件等)

  三、             实习操作

  任务:1、同学互相收发电子邮件。

  2、老师向部分学生发电子邮件,要求回复。

  3、向全班同学展示部分学生接收的邮件及附件。

  课后小结:

  本堂课抓住了学生想发电子邮件的这一兴奋点,不段的贯川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相发邮件,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收发电子邮件 篇2

  信息技术教案

  教师:许卿   单位:

  教学内容:高中信息技术课本 活动1 收发电子邮件

  活动目的:掌握利用电子邮件与他人沟通的方法

  活动内容:

  1.         申请免费邮箱

  2.         收发电子邮件

  活动准备:

  至少50计算机(可以上网)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走入教室,环顾一周,上课。

  自我介绍,姓许,开始导入。

  问一个问题:大家在生活通过什么工具和你的朋友或同学沟通和联系?

  同学回答问题

  对,有很多种方法,我们可以写信,手机,电话,qq,还有发伊妹儿,也就是e-mail。

  大家也许都发过邮件。上网的时候发个e_mail给好友。那么e-mail是什么呢?我们给它下一个书面的定义:在因特网上发送和接收的信件称为电子邮件(e-mail)。

  同学们觉得,e-mail和我们平时生活中的信哪个更方便呢?

  回答问题

  那么e-mail比信有那些优点?

  总结一下:

  最大的优点是速度快,e-mail随发就到了,而信要几天或几周。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收发e-mail。

  二、   教学内容

  我们要发邮件给别人的时候首先自己要有一个邮箱,下面我们先来申请一个免费邮箱。提供免费邮箱的网站很多,国内的主要有网易,搜狐,新浪等。我们现在就去网易申请一个免费邮箱。

  1.在地址栏中输入: ,按回车,显示首页。单击邮件中心,进入网易邮件管理系统。

  2.在免费邮箱单击申请按钮,阅读服务条款,单击该页尾部的我同意按钮,进入申请通行证页面。

  3.在请选择通行证用户名右边的文本框里输入你的通行证名称,如“schooltime”。每个人的通行证名不能相同,一旦有人在网易望站申请了一个通行证名,别人就不能再使用该名。

  4.单击确认按钮,进入注册信息页面。

  5.按要求和提示填写完个人资料表格,单击确认按钮,邮件服务器将对你填写的信息进行检查,如果没有错误则显示出错提示,与要再次填写有关内容。

  好了,申请了一个邮箱之后我们来学习收发邮件。

  1.登陆网易首页,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单击登陆按钮。

  2.单击163免费邮箱,再单击进入邮件按钮,进入免费邮件系统。

  3.单击发邮件,进入发邮件页面。

  4.在收件人右边的文本框里填写收件人的电子信箱地址,如“,在主题右边文本框里填写邮件的主题“作业”。

  [1] [2]  下一页

  <

收发电子邮件 篇3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关于电子邮件是信息技术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而现在因特网上免费的邮箱越来越少,也越来越难申请,学生没有邮箱就无法进行实际操作,这给学生的收发电子邮件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先后在网易和新浪上分别申请了免费邮箱进行测试,结果发现新浪的邮箱比较稳定些,于是叫学生们申请了一个新浪上的免费邮箱。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教师是创新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创新活动的实践者。作为引导者必须富有创造精神,这样才能焕发出实践者的创新活力。只有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计算机教学有着广阔的创作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最大的创造余地,让学生淋漓尽致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根据已有的计算机的软硬件设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上一个好的任务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的做法是新课的知识是由学生经过思考自己动手“试”出来的,或经过老师和同学的提示,再实践得来的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同学之间的协作学习,让会的学生帮助不会的学生。

  我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为学生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和创作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而我考虑任务设计的重点之一,就是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并保持这一兴趣。如果学生对信息技术保持浓厚的兴趣,始终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自觉自愿地学习信息技术,这就是给了学生一把金钥匙。所以,我在设计任务时,以今天小明同学今天过生日作为本课的一个情景,让学生完成给同学发电子贺信作为任务,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网络上准备一些鲜花图片,生日蛋糕等图片,让学生作为附件发送给小明同学,这样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想完成这一任务。

  纵观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效果,我觉得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来设计,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和创作热情。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同时,通过组内交流、协作学习。增强了互助意识,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其次,通过作品展示,进行自评和他评,培养了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品质,使学生的个性、审美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实践证明,通过计算机的网络平台真正实现了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从而使素质教育的学科教学得到突破性进展。

收发电子邮件 篇4

  电子邮件是目前最具效率的通信工具,其速度快、全球通、费用低的特点使其使用的越来越普遍。电子信件的内容既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像、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让学生掌握电子邮件的收发,使其方便、快捷的进行信息交流,无疑对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带来了很好的途经,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为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但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令人不安的问题,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日间泛滥。 

  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让学生能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正确性和相关性;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 

  我们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过程中,除了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及信息处理的实践技能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具有适应信息社会生活的正确信息道德和法律法规观念。

  教育要以德为先,先进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系统有了更强的开放性,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良现象。如何采取措施防范,应是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因此,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全过程中,必须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倾向,加强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既具有丰富知识和综合的能力,健康的思想,完善的人格,又具有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终生学习能力的信息社会公民。 

  信息能力是信息社会人所需新型人材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信息能力的培养关系到人们如何立足于信息社会这一基本点。因此,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自由地遨游、探索,并对所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使用和进一步的加工,然后再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充分的利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将得到关于信息能力方面的最好的学习与锻炼,才能自觉抵御网络上的不健康、不道德因素,从而能较快地成长为既有高度创新精神、又有很强信息能力的符合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

收发电子邮件 篇5

  [课  题] 第48课  收发电子邮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进一步掌握浏览器的操作方法。

  (2)了解电子邮箱和e-mail地址。

  (3)初步掌握收发电子邮件的操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收发电子邮件的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或多媒体网络、一台能上网的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成功的申请了自己的电子信箱,现在就可以在因特网上同别人通信,那么如何接收和发送电子邮件呢?我们先来看看电子邮箱地址的格式。

  二、新授

  1.电子邮箱地址的格式

  举例:这是上节课一位同学在“新浪网”网站上申请的电子邮箱。

  “diqiuwang”是他的用户名,是提供电子邮箱的服务器名,“@”是分隔符,可见,电子邮箱的地址格式为:用户名@提供邮箱的服务器名。

  2.接收电子邮件

  (1)启动“outlook express”。

  (2)认识“outlook express”界面。

  3.接收电子邮件

  单击“outlook express”窗口左边的“收件箱”,收到的邮件就会在窗口的右边显示出来,单击邮件就可以阅读电子邮件的内容了。如果电子邮件的前面有图标 ,就表明该邮件带有附件,要知道附件的内容,可双击 ,在弹出的邮件窗口中双击所附带的文件就可以了。

  学生练习。

  4.在ie浏览器上网时接收电子邮件

  单击ie浏览器工具栏中的“邮件”按钮及阅读邮件命令,计算机就立即链接“outlook express”,弹出“收件箱”窗口接收电子邮件

  学生练习。

  4.发送电子邮件

  (1)单击“新邮件”。

  (2)认识新邮件窗口。

  ①收件人。

  格式:用户名@邮件服务器域名

  ②“抄送”和“密件抄送”亦同上述格式一样。

  ③“主题”可自己命名。

  如:信件、通知等。

  ④“正文”书写要表达的内容。

  (3)附加文件

  方法:插入――附件――选文件名――单击“附加”

  在使用ie浏览器上网浏览的过程中,发送电子邮件方法:

  邮件—新建邮件

  给出一个电子邮箱地址,例 让学生试发电子邮件。

  三、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收发电子邮件,课后请你给拥有电子邮箱地址的亲朋好友或同学发一封电子邮件。

收发电子邮件 篇6

  信息技术教案

  教师:许卿   单位:

  教学内容:高中信息技术课本 活动1 收发电子邮件

  活动目的:掌握利用电子邮件与他人沟通的方法

  活动内容:

  1.         申请免费邮箱

  2.         收发电子邮件

  活动准备:

  至少50计算机(可以上网)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走入教室,环顾一周,上课。

  自我介绍,姓许,开始导入  。

  问一个问题:大家在生活通过什么工具和你的朋友或同学沟通和联系?

  同学回答问题

  对,有很多种方法,我们可以写信,手机,电话,qq,还有发伊妹儿,也就是e-mail。

  大家也许都发过邮件。上网的时候发个e_mail给好友。那么e-mail是什么呢?我们给它下一个书面的定义:在因特网上发送和接收的信件称为电子邮件(e-mail)。

  同学们觉得,e-mail和我们平时生活中的信哪个更方便呢?

  回答问题

  那么e-mail比信有那些优点?

  总结一下:

  最大的优点是速度快,e-mail随发就到了,而信要几天或几周。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收发e-mail。

  二、   教学内容

  我们要发邮件给别人的时候首先自己要有一个邮箱,下面我们先来申请一个免费邮箱。提供免费邮箱的网站很多,国内的主要有网易,搜狐,新浪等。我们现在就去网易申请一个免费邮箱。

  1.在地址栏中输入: ,按回车,显示首页。单击邮件中心,进入网易邮件管理系统。

  2.在免费邮箱单击申请按钮,阅读服务条款,单击该页尾部的我同意按钮,进入申请通行证页面。

  3.在请选择通行证用户名右边的文本框里输入你的通行证名称,如“schooltime2000”。每个人的通行证名不能相同,一旦有人在网易望站申请了一个通行证名,别人就不能再使用该名。

  4.单击确认按钮,进入注册信息页面。

  5.按要求和提示填写完个人资料表格,单击确认按钮,邮件服务器将对你填写的信息进行检查,如果没有错误则显示出错提示,与要再次填写有关内容。

  好了,申请了一个邮箱之后我们来学习收发邮件。

  1.登陆网易首页,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单击登陆按钮。

  2.单击163免费邮箱,再单击进入邮件按钮,进入免费邮件系统。

  3.单击发邮件,进入发邮件页面。

  4.在收件人右边的文本框里填写收件人的电子信箱地址,如“,在主题右边文本框里填写邮件的主题“作业 ”。

  5.在邮箱的文本编辑区内输入邮件内容,“作业 ”。如果需要发送附件,单击附件,进入粘贴附件页面。

  6.单击浏览按钮,查找并选定所要粘贴的附件文件,单击粘贴按钮,将该文件粘贴到邮件上,单击完成按钮返回邮件管理页面。

  7.单击发送按钮,邮件被发送到指定的邮箱,邮件管理服务器给出提示信息:您的信件已成功发送到 。

  发了邮件之后我们去我的信箱看看收到的邮件。

  步骤和前面一样,首先要先进入邮件管理服务器,单击收邮件。出现收件箱的邮件标题列表,单击某一标题可查看该邮件的详细内容。

  下面,同学们自己上网去申请一个信箱,并每人给老师发个邮件,自我介绍一下。我的邮箱是

  三、   小结

  这节课大家学会了怎么收发邮件,也了解了e-mail的作用。

精选图文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收发电子邮件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212001142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