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小猫》教学反思

《小猫》教学反思

藤田初恋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小猫》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小猫》教学反思(精选3篇)

《小猫》教学反思 篇1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儿童故事,它的情节曲折有趣。 “卡罗尔一直想有一只小猫 ”,这是故事的起因。正因为她 “一直 ”想,爸爸就给她出主意登广告要小猫。可别人送来了许多小猫,为了解决小猫太多的问题,爸爸只好又登广告把小猫送人。当别人把小猫都拿走时,喜欢小猫的卡罗尔非常伤心,可就在这时,她却惊喜地发现她最喜欢的那只小猫留下了,卡罗尔终于有了一只自己的小猫。

  由于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没有要求会写的字,加之课文篇幅较长,内容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出人意料的情节产生的吸引力,能抓住孩子的心,使其一口气读下去。所以教学时,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激趣导入

  你喜欢小猫吗?你了解小猫吗?说一说小猫的可爱之处,小猫喜欢什么活动?孩子们听了后,兴致特别高,有的说,小猫能抓老鼠,小猫胡子有什么作用;有的说,小猫爪子特别可爱,有的说小猫最喜欢玩线团。一下子,小猫可爱的样子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学生眼前。课堂气氛特别活跃。

  二、朗读感悟

  本课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习默读课文,在默读中体会小猫的得与失在卡罗尔内心引起的情感变化,感悟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感受小动物带给人们的生活情趣。

  在教学时,我先有声有色地读了一遍课文,孩子们都听呆了,于是,我说,你们想自己读一读吗?听清老师的要求,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这就是默读),边读边画出写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孩子们按要求读了,他们确实没有出声读,但他们在读的过程中,都发出咯咯地笑声,课文内容真是太有趣了,我没有对孩子们给以约束,我想:这就是内心情感的流露。孩子们真是太可爱了。在孩子们默读后,我说: “说一说你画的有趣的句子吧。 ”

  孩子们汇报着:他一蹲下,小猫就扑扑地一个个跳出来,朝屋里跑;晚上,家里可不得了了,小猫在钢琴上跳来跳去,叮叮咚咚响成一片。小猫钻进抽屉里,橱柜里。有人从门外进来,门后会突然扑出一只小猫,吓人一大跳 ……孩子们边汇报边笑着,我第一次看见孩子们上课这么开心。

  三、激发情感。

  学习最后三段时,让学生感受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人,他人就会真情地关爱我们!

  四、实践活动

  卡罗尔登广告的作用可孩子们开始行动,有的说: “老师,是否写上地址? ”有的问: “老师,是否留电话号码? ”

  五、遗憾之处

  孩子们大多没有养过小动物,如果他们有养过小动物的体会,学习此篇课文,他们的感受会更深刻。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阅读课文,讲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儿童故事,情节曲折有趣。讲述的是卡罗尔在爸爸的帮助下用登广告的办法得到许多猫,后来又用广告的办法送走了许多猫,最后卡罗尔终于有了自己的小猫,这件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课文在写作特色上语言质朴、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组织材料。

  本文在低年级是初步接触阅读课文。在教学思路上,我力求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由于二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还是很肤浅,这得在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关键,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上完本课后,学生学习效果还是不差,兴趣挺浓厚的,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程序,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贯穿”阅读过程。“理解、记忆、速度”等。《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出现的略读课文。对于二年级学生,这篇阅读课文,故事篇幅大,但内容通俗易懂。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了真正放手让学生自学,可以合作。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由“扶”到“放”选择感兴趣的内容与学习伙伴交流,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与乐趣。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默读”采用分层将“默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后面的几篇默读、略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设立较浅的阅读问题。说说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有趣?(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回答问题时,不用一字一句地细细地读,而是要跳跃性地快速读,一边读一边用笔做标记。与问题无关的段落可以不读。有趣的地方作作标记。如、第5自段,卡罗尔与小猫的对话写得很有趣;第7自段,一位叔叔送小猫的样子像变魔术一样,写得很有趣;第10自然段,小猫的顽皮写得很有趣;第17自然段,小猫与卡罗尔的亲热过程写得也很有趣。)

  二、对于低年级,识字是重难点。针对我班学生实际情况,已经有识字的能力。为激发学生识字的乐趣与自主性。引导学生“圈、演、比、看、猜、找”等阅读中识字方式。(圈生字、演动作、比字形、看插图、猜字谜、找近、反义词)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汉字的奇妙有趣。通过分析字形,演一演既认识了生字,又理解了字义,一举两得。)

  三、在紧扣默读的感悟中,做到真正放手让孩子们自读自悟其“趣”初次默读,整知全文;第二次默读,画出觉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第三次默读感受卡罗尔的心情如何变化。采用分层法,将“默读”进行拓展到生活的层面中阅读。环环进、环环练、环环扣、将“默读”贯穿于每个孩子的心中。

  本文虽然修饰语少,抒情也少,但并不乏味,这是因为本文恰当地安排了人物的对话。这些质朴的对话语言不只是简单地告诉我们他们说话的内容,而且是通过人物所讲的话,可以看出他们的动作、神态,感悟他们的内心世界。文中送猫的小男孩,小女孩的语言简洁而朴素,从表面看说明了他们是来送猫的,但从他们的两次对话中,却让我们看到了卡罗尔的美好心灵。更能感受到动物与人的和谐相处,可见写好对话,可以使文章妙语生花。(这个环节,我重点提示了怎样才能写好人物对话。一是要想清楚谁和谁说话,因为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二是要根据写的事情,用质朴的语言进行合情的描写,这样的文章或是写出的一段话,才有极强的感染力。)

  这里鼓励学生读书不放一难。如、卡罗尔的情感随小猫的到来与离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能从中体会到什么。(当她得到了各种各样可爱的小猫时,卡罗尔笑了;当她的小猫又被带走时,卡罗尔伤心;当她发现小猫伯洛从厨房里出来时,高兴得大叫……从卡罗尔的情感变化中,可以看出卡罗尔是个活泼开朗、执著善良、有爱心的小女孩。)

  总之,在教学本课时,本人渗透了在写人,叙事之中蕴含着为人处事的道理。因此,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不能单靠一篇课文能取得成效,“实施”是教学的策略。要日积月累,在阅读练习中熏陶感染,逐步深入学生心灵,像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学反思]:《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第8课《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儿童故事,它篇幅虽长,但内容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出任意料的情节产生的吸引力,能够抓住孩子们的心。同时它也是一篇略读课文。这也是我第一次进行略读课文教学。

  第一课时,识字、认字、交流识字方法、编字谜,唯一不同于精读课文的是本课没有我会写的生字,不用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我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习默读课文。在默读中体会小猫的得与失在卡罗尔内心引起的情感变化,感悟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感受小动物带给人们的生活情趣。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人交流。

  第一次让学生默读,学生还算喜欢。我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默读”?明确默读的要求: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悟。学生一默读很认真,基本上能做到默读的要求,学习兴趣浓。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读,我进行了再默读并提出了要求:边读边想并画出你觉得课文中写得有趣的句子。学生这一次兴趣再大了,交流时学生表现也很积极。这篇课文比较长,但学生喜欢读,这节课在这方面上得小有收获。

  课文默读后我带孩子们学习课文。我按照教案的原设计上课,问他们卡罗尔家登了几次广告?广告内容分别是什么?广告有什么有趣的地方?这时才发现他们对广告并不感兴趣。因为他们拖长声音回答:“两——次——”,“第——一——次——是……”我当时马上想,要不要改变教学重点内容?我就问他们:“小猫来到了卡罗尔家,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毕竟是小朋友,那些可爱的小猫引发的趣事真的让他们来了精神。我紧接着又问:“你们觉得除了课文写的趣事之外,还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这一次学生反应异常热烈,很多学生马上举起了小手。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进行了说话训练,我先让他们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再选择讲得好的学生说。而且在学生说的时候,自己一边补充,一边做着相应的动作和表情,全部学生都被调动了起来,就连那个总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李博也被逗得哈哈大笑,欢快而激动地摆动着双手,迫切地想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创意。

  这节课,说实话其实有点“乱”,不仅是说教学设计变了,而且是说纪律,学生们都顾不上上课的规矩了;但是这节课很活跃很开心,学生参与度是我开学四周来最高的。

  有一篇文章上说过:当你批评学生不专心听讲的时候,有没有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否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我也常在反思,为什么我有些课上得比较沉闷,与教材教本有关还是与自己的教学设计构思有关?

  我想,我最有权力也最有可能的就是改变我自己。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反思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新课标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文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儿童故事,它的情节曲折有趣。写了:卡罗尔一直想有一只小猫,爸爸就通过登广告向别人征要,于是别人送来了许多许多的小猫,家里乱成一团,爸爸只好又登广告把小猫送给别人。当别人把小猫都拿走了时,喜欢小猫的卡罗尔非常伤心,就在这时,她却惊喜地发现她最喜欢的那只小猫留了下来。“卡罗尔终于有了一只她喜欢的小猫。”

  本文是略读课文,学习本课时,我注意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学习默读能力,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别人交流,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环节:你觉得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有趣,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并且说说你喜欢的原因,这个环节不但尊重了学生自己的选择,还要求学生既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在离下课还有10分钟时,按照教案设计,应该是让学生合上课本,闭上眼睛回想一下课文内容,然后简单复述故事情节的,我突发奇想:让学生通过表演重现故事情节,不是更好吗?安排好几个重要角色后,其他的学生就扮演小猫。孩子们非常兴奋。扮演小猫的同学不停地喵喵地叫着往教室外走。

  表演开始了,“卡罗尔”通过与“爸爸、奶奶”的对话表达了自己想有一只小猫的心情。广告登出去后,第一个送小猫的男孩儿出场了,这时意外发生了:随着男孩进门的,还有一大群“小猫”,这群“小猫”喵喵喵地叫个不停,爬在地上的,钻进桌底的,趴在窗台的。。。。。。什么表情都有,笑着,叫着,咧着嘴做鬼脸的都有。表演实在没收办法进行了,这时下课铃声也响了,我只好示意让学生停了下来,作了一下总结:

  “大家想啊,由我们同学扮演的小猫还这么淘气,在教室吵得象一锅粥,卡罗尔家那么多的小猫,不知道吵成啥样罗。。。。。。”学生哄堂大笑起来。

  课后,我静静地思考着,语文课上的最后环节应该说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为什么却失败了呢?

  一、打了无准备之仗

  这个环节的设计本来在教案里没有,是我临时调整补充进去的,在表演之前没有做什么周详的考虑,教师本身也没有做到心中有底,面学生本身也是很随意的,加上天性活泼,只顾着自己扮演的角色,没有考虑到配合其他同学,以至乱成一团。

  二、临时应变能力不强

  在众多的“小猫”涌进教室里,作为“导演”的教师没有能及时阻止,让众“小猫”一涌而入,也没想到那么多的“小猫”不是同时到达的,不能及时调整表演的步骤,导致课堂上出现混乱的局面。

  三、课堂调控能力不够

  在安排角色时,有的角色学生抢着扮演,而有的角色却无人愿意扮演,我没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仅凭学生的兴趣而为之,因此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感兴趣的角色都凑在一块,使课堂近乎失控,而学生不感兴趣的部分则无人理睬。

  俗话说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我想,以后再要表演课本剧,一定不会再发生类似的情形了。

  附:《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课前准备

  1.课件及生字卡片2.学生收集小猫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知道许多动物都是人类的好伙伴,你最喜欢跟什么小动物一起玩耍呢?(生自由畅谈,并出示课件,可爱的小狗、小猫等图片)

  2.有一位叫卡罗尔的外国小姑娘很想有一只自己的小猫,最终她是怎样得到的呢,让我们一起从《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活泼可爱、生动逼真的动物图片,吸引学生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标出自然段。

  2.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并根据情况及时正音。

  (1)你们觉得哪些字音最难读,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老师抽出生字卡片,指名读,并集体认读)

  (2)读准了字音,我们开小火车读一读词语(课件出示本课词语)。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为阅读课文扫清文字的障碍。)

  三、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今天,老师和大家用一种新的读书方法来读这篇课文,“默读”(师板书),什么叫默读?(指名说)小结: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悟。边读边想。

  2.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次),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全班交流)

  3.学生默读课文(第二次。

  (1)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为什么?边读边用“―――”画下来。

  (2)把自己画下来的句子、段落默默地多读几遍,你一定会觉得其乐无穷。

  (3)指名全班交流

  老师要注意适时评价,并请学生把自己喜欢句子和自然段读一读。看谁说得有趣,那谁能读得比她更有趣呢?(鼓励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读出有趣,享受阅读的快乐。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出示课文插图和段落。)

  3.默读课文最后三段(第三次),想一想伯洛为什么没有离开?你从哪儿知道的?卡罗尔用心地照顾它,和它一起游戏,一起玩耍。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

  4.领悟文章内涵: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人,别人就会真情地关爱我们。

  5.小结默读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种新的读书方法选好学习了这篇课文,这种方法很好。你在读的时候,可以静静地思考问题。现在老师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就用默读的方法在课外读一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它的作者就是这位法国小姑娘蒂皮,今年12岁,她从小就生活在非洲的丛林里,小蒂皮把大象视为哥哥,和狒狒相伴,与鸵鸟共舞,连危险的豹子她也尝试着去和它接近。她会跟动物说话,用眼睛跟动物交流。希望同学们用默读的方法去感受蒂皮和她的野生动物世界,希望同学们也像小蒂皮一样热爱野生动物,以真诚的爱心关爱大自然,善待野生动物,去营造一个美好的充满欢乐友爱的未来世界。

  (设计意图: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习默读课文,在默读体会小猫的得失在卡罗尔的内心引起的情感变化。在指导默读时采用分层默读的方法进行训练:初次默读,整体感知全文,速度不必过快;二次默读,画出你觉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体会其中的趣味;三次默读,感悟、欣赏。)

  四、复述故事。

《小猫》教学反思 篇2

  音乐活动《小猫》,整节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性很强,能跟着我积极模仿小花猫,并且快乐的学唱歌曲。活动中,我安排了许多表演内容,这样能满足小班幼儿的身心需要,在唱唱跳跳中熟悉歌曲旋律,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歌词内容。尽管我在一些细节上把握的还不够,但是,孩子们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参与活动的兴趣,仍然很投入地配合着我,让我很感动。    

  在进行歌曲表演时,我和幼儿一起模仿小花猫的叫声“喵呜……喵呜”突然,叶可鉴小朋友很大声的问我----“应该是啊呜呀”。当时,我为了整节活动能够正常的进行便没有回答她的问题,继续着我们的歌表演,其它的孩子也没有太多的注意到“小叶子”的这一疑问,他们仍然快乐地跟着我“喵呜……喵呜”地模仿着小花猫。我想,大家都跟着我说“喵呜”,叶可鉴也会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跟着学的。其实不然,当我们再度表演时,叶可鉴依然很大声的问我“应该是啊呜呀”。这次她的语气更加果断了,近乎是一种质问的口气。刚才我对她提出的问题不置可否,现在的她要讨回一番公道似的。面对孩子的再次提问,我不能只顾及我原先的活动设计了,此时,我已经意识到我必须回答叶可鉴这个问题。我首先表扬了叶可鉴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小朋友,其次建议大家一起听听她的提议,我们一起来学学她说的“啊呜”,用“啊呜”声来学小花猫叫。果不其然,孩子们学得兴致高昂,一个个张大了嘴巴,“啊呜……啊呜……”一张张快乐的小脸仿佛花儿一般在我眼前绽放!我根本就没有想到,仅仅是两个区别不太大的字,竟然会有如此之大的魔力,仅仅是两个字,居然可以带给孩子们如此之大的快乐!   

  案例分析:   

  本次的青年教师分层公开教研活动是本学期我在园内部唯一的一次开课机会,也是我在这届小班新生第一次开课,面对那么多客人老师,孩子们没有任何拘束感,很放松,也很投入,让我万分庆幸自己拥有着这群无邪地小精灵。   

  《小猫》这节小班音乐活动我参考了陈淑琴老师的教案设计,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我做了许多修改。周三上午在小(4)班试上后,发现很多环节不能很好的抓住幼儿的注意力,有些环节不紧凑,孩子们兴趣索然。讨教多位资深老教师之后,我对自己的教案做了部分修改与调整。在修改调整的同时,我也想当然的对歌曲中的部分歌词做了改动。在陈淑琴老师的教案设计上,歌曲学小猫叫声的部分本就是叶可鉴小朋友所提议的“啊呜……啊呜”,可我觉得这样的叫声不像是一只可爱的小花猫,倒像是一头凶猛的大狮子,这和我的活动设计大相径庭,于是我便改为我们耳熟能详“喵呜”。没有想到我的这一小小修改竟被叶可鉴“一语道破”。 

  “为什么当时我在参考陈淑琴老师的教案设计时没有考虑“啊呜”的用意呢?”   

  “为什么没有考虑明明“啊呜”声像大狮子,为什么陈淑琴这样的资深学者没有修改呢?”   

  我在修改歌词的时候太大意了,根本没有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喜欢夸张的动作,他们喜欢夸张的表情。正如我们早操中小猴子学做操的动作,老师领操时总是觉得蹦跳的动作太多,跳起来很吃力。但是我们发现,孩子们乐于那样快乐的蹦跳动作,每做到这个动作,我们都能在孩子的脸上找到他们抑制不住的快乐与兴奋。这样的快乐既属于他们也属于我们。   

《小猫》教学反思 篇3

  中国画《小猫》是小学中国画系列课中很受欢迎的课型,儿童喜欢小猫,其形态天真可爱,而中国画线描的技巧,又是儿童在绘画上最喜欢表达的手段。基于这些,从儿童的兴趣出发,认识规律出发,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运用课件,从观察入手,掌握猫的基本形态。欣赏儿童作品,来激发兴趣,达到直观形象的目的。在老师作画时采用儿歌形式概括其步骤,学生易记、易掌握绘画步骤。同时,抓住给猫添画背景,进行基本技能和发散思维的训练,克服过去的“以画代教”和纯技法的毛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完成画小猫的任务的基础上,有机地收到思想教育和美育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效果。

  我在教授笔墨技巧时,简化传统的笔墨过程,强化水、墨、色的交相呼应,使画面具有现代感。在用笔上,只让学生了解中、侧锋两种用笔方法,使他们感受到这两种笔法所产生的线条粗、细变化即可。在用墨上,只让学生感受到墨色在白纸上的对比作用即可。所以,每每看到儿童能轻松快乐地作画,作为教者,我感到非常愉悦。

精选图文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猫》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221001142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