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听《黄河颂》后的体会

听《黄河颂》后的体会

一梦入混沌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听《黄河颂》后的体会

微信扫码分享

听《黄河颂》后的体会(精选13篇)

听《黄河颂》后的体会 篇1

  今天下午教研活动,听了四年级的一节语文课。是阅读课《黄河颂》,谢老师虽说没试上过,但由于她的功底不错,课还是朴实地上下来了。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学习:

  1、课前让学生自主去获取信息查找资料,让学生对黄河有所了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理解课文。

  3、重视对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如第一次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时,有的学生只动嘴,这时教师再提醒学生读书要动笔。

  不过我觉得如果她第一次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后,不要请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而是直接解决问题,阅读重点段时再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读,就不会浪费时间了。  

听《黄河颂》后的体会 篇2

  《黄河颂》

  [识记与积累]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屏障(    )              哺育(    )                     发扬滋长(    )

  澎湃(    )              wǎn(    )转                 高山之diān(    )

  体pò(    )            zhuó(    )流                一xiè(    )万丈

  2. 《黄河大合唱》,1939年作于抗日根据地_________,_________词,________曲,由________个乐章组成。

  3.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巨大的波浪。(    )

  (2)辗转。这里指弯弯曲曲地延伸。(    )

  (3)原指水势浩大,漫无边际。也指声势浩大。(    )

  (4)喂养,通过教育培养。(    )

  [课文解读·感悟探究]

  熟读《黄河颂》一诗,回答以下问题。

  4. 诗歌中多次出现第二人称“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究竟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诗歌结尾处“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出现两次是否重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全诗运用了什么明显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品味·拓展提高]

  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

  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黄河每立方米水的年平均含沙量约35千克,高峰时达到570千克。古人称黄河是“一

  ▲

  石(担)水,六斗泥”。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7. 此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文中加“▲”符号的“约”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9. 这段文字的表面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际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创新]

  10. 你平时了解历史典故吗?请写出与下列典故相关的历史人物。

  (1)卧薪尝胆(     )                 (2)三顾茅庐(     )

  (3)负荆请罪(     )                 (4)破釜沉舟(     )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识记与积累]

  1. 下列注音和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港督(dòu)         肃穆(mù)        媒体(méi)

  b. 镶嵌(qiàn)        噙满(qín)       瞩目(zhǔ)

  c. 苍桑(cōng)       承诺(nuò)       隆重(lóng)

  2. 选词填空。

  (1)来自世界各国700多家新闻媒体的8000多名记者采访报道了这________(历史性,激动,兴奋)的一幕。

  (2)这时,距零点只差几秒,全场一片________(肃静,安静,肃穆)。

  (3)说,历史将会记住提出“一国两制”创造性________(设想,构想,想像)的邓小平先生。

  3.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成语的一项是(    )

  a.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辉煌。

  b. 这一宣告通过电波传向祖国的长城内外。

  c. 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d. 香港将循序渐进地发展适合自己的民主制度。  

  [课文解读·感悟探究]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4~6题。

  23时56分,中英双方护旗手入场,象征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的降旗、升旗仪式开始。出席仪式的中外来宾全体起立。全场的目光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主礼台前东西两侧的旗杆上。

  23时59分,英国国旗和香港旗在英国国歌乐曲声中缓缓降落,随着“米字旗”的降下,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这时,距零点只差几秒,全场一片肃穆。

  7月1日零点整,激动人心的神圣时刻到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奏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

  全场沸腾了,许多人眼睛里噙满激动的泪花,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照相机、摄像机的镜头不停地闪动,记录下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

  4. 这段语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当时针指向零点时,人们是怎样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第二段中加点的“缓缓”和第四段中加点的“徐徐”是同义词,能否互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品味·拓展提高]

  阅读下列歌词,完成7—10题。

  我的中国心

  (1)河山只在我梦里,                                 (9)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2)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10)在我心中重千斤。

  (3)可是不管怎样,                                     (11)不论何时,不论何地,

  (4)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12)心中一样亲。

  (5)洋装虽然穿在身,                                 (13)流在心里的血,

  (6)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14)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7)我的祖先,                                            (15)就算生在他乡,

  (8)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16)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7. 文中第(9)句歌词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8. 下面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b.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c.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d.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9. 这首歌词押的韵是______________。

  10. “中国印”具体指什么?能否把该句中的“烙”字改为“写”或“画”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创新]

  11. 在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话,使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给生命一个微笑,无论你是伫立在成功的顶峰,还是__________________,无论你是在为爱而陶醉,还是__________________。

  给生命一个微笑,微笑着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只不过他们把痛苦锤炼成绚丽的诗行;微笑着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生命一个微笑,我们便拥有了人生中无可比拟的美丽和洒脱。

  【试题答案】 (在下一页)

  《黄河颂》

  1. zhàng  bǔ  zī  pài         宛  巅  魄  浊  泻

  2. 延安      光未然    冼星海    八

  3. (1)狂澜    (2)宛转     (3)浩浩荡荡     (4)哺育

  4. 亲切、自然、直抒胸臆。指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5. 否。表达了中华儿女有着坚强不屈、斗争到底的民族精神。

  6. 象征      比喻

  7. 列数字          打比方

  8. 不能去掉。因为“约”字更能准确地说明黄河的含沙量大,如果去掉,就不符合实际。

  9. 黄河的含沙量大;实际是说根治黄河的必要。

  10. (1)勾践          (2)刘备     (3)廉颇     (4)项羽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1. b

  2. (1)历史性        (2)肃穆            (3)构想

  3. b

  4. 这段特写了英国国旗和香港旗的降落以及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的升起,人们沸腾的盛况。

  5. 全场沸腾了,许多人眼睛里噙满激动的泪花,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照相机、摄像机的镜头不停地闪动,记录下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奏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

  6. 不能。“缓缓”表明香港政权的交接是以和平的外交方式并经过长时间才争取的。“徐徐”尽管也有“缓缓”的意思,但主要用于褒义的场合,而“缓缓”则是一个中性词,它既可以指上升,也可以指下降,“徐徐”则主要指上升。

  7. 排比      借代

  8. b

  9. in

  10. 具体指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等外貌特征,不能改。因为“烙”十分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中国印的程度深,这是始终不能改变的;而“写”或“画”则是人为的,表达的程度较浅,随时可以擦掉。

  11. 例:徘徊在失败的低谷;在为恨而伤怀;并非没有挫折,只不过他们把挫折当成前进的起点。

听《黄河颂》后的体会 篇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导学案

  湖北云梦隔蒲中学 余国福   时间:

  课    题 :《黄河颂》

  学习目标:

  1、 理解生字词,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  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并能从写作方法上理解本诗。

  学习方法:自我感知,读、议、说,展示成果。

  导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学法提示:预习课文,独立完成,各组上黑板展示,并讲解。比一比,谁书写工整,讲得出色

  1、作者及写作背景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xx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稍后因鄂北组织被破坏,失掉党的组织关系。 30年代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由阎述诗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1937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他的《街头剧创作集》出版。1939年1月,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由晋西抗日游击区奔赴延安。同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词表现手法上汲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澎湃(   ) 狂澜(  ) 屏障(  ) 一泻万丈(  )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摇篮:                            屏障: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各组分别朗读课文,看谁朗读的最好,选一名代表展示。)2、精读课文,思考下列各题:(学法提示:用心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

  ①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其中的“望”字统领的什么地方,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②本文从哪三个角度讴歌了黄河的伟大精神?

  三、合作探究,研读赏析

  学法提示:自己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并将小组交流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1.诗中“啊!黄河!”出现了三次,这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2.《黄河颂》中的黄河并不仅仅是地理学上的黄河,而且表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1、“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中,“体魄”能否换成“身躯”?为什么?(可查阅两个词在字典中的解释)

  2、“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的铁臂”,是什么意思?(发挥你的想象)

  五、个性化备课

  六、教学反思

听《黄河颂》后的体会 篇4

  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忘过去,努力进取,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

  1、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和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

  2、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诗人写作此诗的意图。 教学难点:

  把握诗文的基调,加强对诗歌的朗读,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

  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二、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1、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创作背景

  《黄河颂》是抗日战争时期, 交响乐《黄河大合唱》中一首独唱歌曲的歌辞, 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希望在抗日战争时期, 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 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 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烈的情感, 至今读起来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唤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三、解题:

  本文题目是《黄河颂》,哪个字最关键?(抓住“颂”字)

  四、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

  注音

  山巅(diān) 澎湃(péng pài) 狂澜(kuáng lán) 屏障(píng zhàng) 哺(bǔ)育 浊(zhuó)流

  九曲(qū)连环 浊流(zhuó) 滋长(zī)

  2、释词

  山巅:山顶。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哺育:喂养。

  五、合作探究: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2、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颂黄河部分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历史贡献、地理特点、自然特点

  3、结合时代背景,请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

  河精神。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4、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5、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六、总结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足够强大。所以,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七、作业布置

听《黄河颂》后的体会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课前准备: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

  学生-----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

  (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洗星海、《黄河大合唱》、 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 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 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 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 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 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 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无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一,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二,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三) 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 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 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 本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词?(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对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的把握

  3,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诵读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再诵课文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

  (六)拓展延伸

  教师紧接《黄河颂》: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同学们,你想再颂黄河吗?那就去读读《黄河大合唱》吧,你想更深入地认识黄河吗?那么,下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寻黄河吧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刘勇

  设计理念:

  《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教学时可充分利用cai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直接诉诸视觉、听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学习目标: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

  利用cai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

  以诗歌第二节的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重难点及策略: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资源与教具:cai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

  第一板块:朗读、感知

  1、激情导入  ,营造氛围

  ⑴、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黄河,伟大的母亲河!

  ⑵、学生欣赏。cai出示:黄河奔腾不息的动画。               

  师(配画音):这就是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

  ⑶、师:1938年,日本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领土,黄河危在旦夕,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华夏民族的优秀儿女啊!带着黄河的英雄气魄,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

  板书:黄河颂。

  2、欣赏《黄河颂》,感受激情

  ⑴、师: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让我们来欣赏一曲黄河的深情颂歌。

  cai出示《黄河颂》乐章。

  ⑵、师:同学们,欣赏了《黄河颂》,老师的胸中也激越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

  抽生后明确:激昂、雄健、悲壮! 

  ⑶、cai出示,教师配乐诗朗诵。

  3、生齐读,吟咏成诵

  师:同学们,面对母亲河,叫我怎能不歌唱?放声高歌吧!

  学生齐读课文。

  第二板块:朗读、品味

  1、品味语言,感悟诗情

  师:我们已被黄河所感染、所鼓舞,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篇,去聆听黄河的声音,去感悟中华民族的灵魂吧!

  ⑴、《黄河颂》由序曲、主体、尾声三部分组成,序曲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尾声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板书:序曲、主体、尾声

  ⑵、让我们聚焦于黄河的主体部分吧!主体部分是由绘黄河、颂黄河两部分组成,绘黄河,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师:男同学来读绘黄河部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出气势。

  ⑶、那同学们,颂黄河部分又在颂扬黄河的什么精神呢?我们看,有一个句子反复出现了三次,那就是——“啊!黄河!”,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呢?

  板书:摇篮、屏障、臂膀。

  ⑷、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 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出这三个小节的情感与气魄呢?

  分小组讨论,试读。

  抽读后明确:第一节,舒缓深沉;第二节,坚强有力;第三节,高亢激昂。

  ⑸、分成三个小组来读这三个小节。

  师:黄河是摇篮,养育了炎黄子孙;黄河是屏障,护卫了神圣国土;黄河是臂膀,激励着中华民族!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象征着我们中华的民族魂!

  板书:民族魂 

听《黄河颂》后的体会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

  教学设计:

  《黄河颂》是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与学的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大屏幕上打出黄河的图片,老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作出如下的解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播放音频:《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保卫黄河》。

  二、学会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强调朗读时,要注意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同时要融合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

  2、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指导朗读: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4、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5、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6,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组合,予以鼓励。

  注 :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三、内容研讨

  (一)、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二)、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三)、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四)、品尝“颂黄河”部分。

  1、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 了黄河。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五)、“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六)、1、品赏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学生谈一谈: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明确: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2、小结。(大屏幕显示下列板书)

  序曲:描绘雄姿和气势

  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尾声:表达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1)呼告(2)反复(3)比喻拟人

  三、学生自由畅谈,说一说在读诗时,你从诗句中想到了什么?可结合一句诗来想像,也可结合几句诗来谈,还可结合全文来说。

  四、拓展延伸,参与实践。

  1、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的心得,谈谈我们应为振兴中华作出怎样的贡献,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2、课后向老人询问抗日救亡时的小故事。

听《黄河颂》后的体会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2. 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教学设计与步骤:

  一、播放《黄河大合唱》音乐片断,以雄壮激越的音乐演唱和朗诵

  来感染、调动学生。

  二、学生们把预习所查资料展出并汇报交流,共同了解《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颂》中其第二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苦难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整体感知课文

  1. 教师范读后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 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并能概括大意。

  3. 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

  4. “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5. 诗歌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

  四、内容探究

  1.颂歌的首尾如何呼应的?

  2.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3.“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是不是病句?为什么要词性活用?

  4.探究课堂上生成的各种相关问题。

  五、小结课文

  六、欣赏《黄河颂》音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朗诵并学唱《黄河颂》

  2.拓展延伸提高

  教学设计与步骤:

  一、概述上节课内容,组织《黄河颂》的朗诵表演

  二、学唱《黄河颂》

  三、组织学生表演唱(安排好领诵、齐诵、个人领唱和合唱,如学生能力强,方能有好的效果)

  四、再组织学生欣赏并演唱《保卫黄河》并讨论:为什么保卫黄河就是保卫国家?目标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黄河颂》

  五、比较阅读《长江之歌》再次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如能阅读和演唱结合效果更好。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阅读材料见《语文课课练》

  练习设计:

  练笔 1. 评析《黄河大合唱》其他乐章的歌词

  2. 赏析你平日里喜爱的歌曲之一

  3. 为你熟悉的一段音乐填写出歌词

听《黄河颂》后的体会 篇8

黄河颂

  刘雪飞

  一、指导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成了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本课例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作者和作品。

  2.了解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

  3.利用字典,掌握“涛、澜、浊、宛、魄、涤、泻、荡、屏”等9个字。

  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情感目标

  感受歌词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

  三、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四、学法指导

  通过“读——品——诵——谈”的四步进行学习。

  五、课前准备:

  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

  学生——收集《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并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六、教学过程 :

  (一) 引入

  (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没有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

  (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 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议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 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不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一,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二,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三)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 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这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 时代背景的把握

  3, 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 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朗诵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再诵课文,探究修辞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继而找出运用比喻、拟人和反复的语句。

  (六)联系课文,拓展延伸

  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七)学生评价

  教师设计学生自我评估表,让学生进行效果自测。

  (八)作业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学习歌词的方法任选《黄河大合唱》中的一篇进行赏读,写出阅读体验。

  七、教学反思

  本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首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使之能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其次,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教师借助论坛这一畅所欲言的平台,使学生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得到了和谐统一。第三、这样的整合模式所营造的教学氛围既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任务,既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也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过程 最优化,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听《黄河颂》后的体会 篇9

  一、指导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成了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本课例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作者和作品。

  2.了解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

  3.利用字典,掌握“涛、澜、浊、宛、魄、涤、泻、荡、屏”等9个字。

  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情感目标

  感受歌词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

  三、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四、学法指导

  通过“读——品——诵——谈”的四步进行学习。

  五、课前准备:

  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

  学生——收集《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并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六、教学过程:

  (一) 引入

  (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没有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

  (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 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议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 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不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一,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二,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三)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 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这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 时代背景的把握

  3, 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 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朗诵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再诵课文,探究修辞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继而找出运用比喻、拟人和反复的语句。

  (六)联系课文,拓展延伸

  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七)学生评价

  教师设计学生自我评估表,让学生进行效果自测。

  (八)作业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学习歌词的方法任选《黄河大合唱》中的一篇进行赏读,写出阅读体验。

  七、教学反思

  本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首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使之能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其次,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教师借助论坛这一畅所欲言的平台,使学生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得到了和谐统一。第三、这样的整合模式所营造的教学氛围既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任务,既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也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上一篇:《黄河颂》教案2

  下一篇:《黄河颂》学习要点

听《黄河颂》后的体会 篇10

  教学目标 :

  1、语言智能发展目标

  (1)能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

  (3)能初步学会运用英特网和图书馆搜集黄河相关的资料,并做初步的整理。

  2、音乐智能发展目标

  (1)通过倾听《黄河大合唱》组乐,特别是课文部分《黄河颂》,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感染力。

  3、人际关系智能发展目标

  (1)通过小组交流或信息共享来增进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设想:

  《黄河颂》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一个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文章气势磅礴,直抒胸臆,读来琅琅上口,使人受到无尽的感染。所以本课教学应以学生诵读为主,从诵读中领会它的思想内容,体会它的情感,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重点感悟诗歌的第二节。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与黄河相关的资料。

  2、教师准备《黄河大合唱》各个部分的MP3音乐和课文录音及黄河景色的图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授课年级:七年级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1、播放《黄河大合唱》组乐

  2、同时黄河景色图片联播

  (以这种方式导入  是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并发展音乐智能。)

  二、话说黄河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在学习课文之前同学们先七嘴八舌地说说自己课前搜集到的黄河的相关资料,3分钟后每组推选1人小结你组搜集到的资料。

  (既是对搜集的资料的一次整理,也是借此对搜集资料的方法技巧的一次交流,更是对团队协作的人际交往智能的一次锻炼)

  三、多角度朗读,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1、教师范读或听课文录音初步感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进一步感悟,并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及作者的情感。

  3、学生齐读再进一步感悟。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通过反复地朗读,既增进了对诗歌所表现的强烈的感情有一个丰富的感性体验,也是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语言智能的一次锻炼)

  四、欣赏质疑

  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2、这首诗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指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简述理由。

  6、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描绘雄姿和气势

  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尾声 :表达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发展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的语言智能。)

  四、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配乐朗诵、理解性欣赏朗诵,既可以增进了学生对诗歌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进一步发展了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文的语言智能。)

  五、课外作业 

  1、背诵本首诗

  2、收集有关黄河文化和治理黄河的资料,写成专题文章,计划开一次以“黄河”为专题的主题班会。

  3、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之所以布置这样的作业 ,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朗诵和搜集资料的语言智能的发展,也为后续学习做一点准备。)

听《黄河颂》后的体会 篇11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⑤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五、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课外作业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教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上一篇:《黄河颂》课堂实录

  下一篇:《黄河颂》教案2

听《黄河颂》后的体会 篇12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学生说说你见到的黄河。

  2、欣赏歌曲〈黄河颂〉。

  教师: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以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在艺术作品当中广泛出现。人们歌咏它,因为它古老,它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因为它厚重,它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它苍桑,它与它的人们一起经历过抗争与苦难。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一首和黄河有关的歌曲,希望大家用心去感受。

  3、让学生说说听之后的感受。

  4、这首歌曲的名字是?词作者是?曲作者呢?

  二、介绍写作背景:

  先让学生介绍。

  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到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黄河大合唱》一共八个乐章,其中的《黄河颂》、《黄水谣》和《保卫黄河》流传最广。今天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第二乐章《黄河颂》。

  二、读,感悟。

  1、解题:课文的题目为“黄河颂”,其关键词应是?

  课文分为两部分:朗诵词、歌词。

  2、听课文配乐朗诵。要求:(1)体会朗诵词的作用(2)朗诵者是如何朗诵的?在一些关键处做标注。

  3、思考朗诵词的作用:朗诵词在歌词之前,可以起到一种铺垫、提示、总起这样的作用。他提示我们后面的歌词要赞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和民族精神。

  4、一起来把朗诵词读一下,体会它所起的作用。同时,老师希望,在能够对后文起到作用的关键词、句同学们应当在读的时候加强语气。

  5、快速浏览歌词,思考你认为哪些诗句直接描写了黄河的英雄气魄,而哪些诗句又集中地赞颂了黄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

  从“我站在高山之巅”一直到“劈成南北两面”,这描写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6、自读,体会怎样通过朗读表现黄河的英雄气魄。(提示:注意重要词语)

  (1)望黄河滚滚”的“望应该拖长一点(2)奔向东南”的“奔”读得快一点,要用力。(3)“掀起万丈狂澜”的“掀”声音也应当随之高亢起来。(4)“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读得有一种高低起伏的感觉。(5)劈成南北两面要用力,干脆。

  (2)看来,我们要读好课文,读好诗篇,一定要读好关键词。

  7.齐读这一节。

  8.:很好!这就是黄河的气魄!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所以见到黄河这样的一种气魄,诗人对它的赞颂之情随之也油然而生,喷勃而出。所以,后面就是在赞颂黄河,对吧!我们可以根据一个很明显的标志把这一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它是?(浏览,回答)。这三个层次的朗诵方法一样吗?小组讨论,作答。

  第一个“啊,黄河!”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赞颂黄河对中国的贡献,写到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既然是摇篮,我们就应该读得深情一点。

  第二个“啊,黄河!”它是从地理位置的优势来描写、抒发对黄河的情感。所以,读得要比第一个稍微带点感情一些。写到了它像一个巨人。既然是一个巨人,我们就应该读得更加坚定。

  而第三个则是写的黄河的泽被众生,它为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所以,读时感情要最浓厚的。写到了它哺育了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就应该在读这一段的时候使感情达到顶峰。

  9、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10.太好了。同学们的朗诵可以登台表演了。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在朗诵的时候,我们可以总结出来的经验:要读好诗歌,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我们要读好诗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投入自己的感情,全身心地投入来读,还要读好关键词句。这样呢,我们就能够把诗篇读出情感,读出韵味。最能够体现诗句的内容、抒发我们感情的词语,就是关键词。

  11.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哪些手段增强我们的朗诵效果?

  布置背景、在朗诵时配上音乐、加入动作,表情,增加手势、分角色来读,把诗歌的韵味层次都读出来。

  1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进行全文朗诵。

  五、很好,我们今后在朗诵诗歌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我们今天这堂课上同学们总结出来的读诗的方法。这就是《黄河颂》。它只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那同学们想了解更多的《黄河大合唱》的内容吗?那咱们今天的课呢,时间是有限的。但是,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去了解《黄河大合唱》,去真正地感受到黄河的气魄。不过,这里我还是给大家准备了它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同学们能不能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朗诵方法来感情朗诵一下这首歌词?

  1、小组合作,探讨朗诵方法,推举出一位代表。

  2、班内朗诵。

  3、听歌曲〈保卫黄河〉。

  三、写公益广告词。

  课上到这,想必同学们心中一定漫溢着对母亲河的深情厚意。可是我们是怎样对待我们的母亲河的呢?说句实话,我们对不起黄河。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多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是相当清澈的。(让学生欣赏美丽的黄河)。现在,我们的母亲又变成了什么模样?让学生看几幅触目惊心的图片。黄河今天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状堪忧。请针对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或只是广告词,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六、我们今天这堂课,既学习了《黄河颂》,我们同时也在学习当中体会到了我们读诗的方法。我想,我们的语文学习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们对黄河的关注也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们这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就是保卫母亲河,《母亲河,黄河》。那么,我希望同学们开展广泛地课外阅读,真正地走进黄河。今天的课到此结束。下课,起立!同学们再见!

听《黄河颂》后的体会 篇13

  第一部分:

  1.填空:(5分)

  ⑴《黄河颂》作者       ,该歌词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                    。

  ⑵《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作者       ,作者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预见中华民族正逢新的转机,号召                。

  ⑶《土地的誓言》作者       ,现代作家。

  2.给加点字注音:(5分)

  山巅(  ) 狂澜(  ) 崎岖(  ) 斑斓(  ) 亘古(  )

  3.《黄河颂》作者用第二人称来写有什么作用?(3分)

  4.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

  ⑴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⑵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

  5.《黄河颂》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4分)

  6.“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句中的“趣味”如何理解?(4分)

  7.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4分)

  8.填入语段的空缺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4分)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      。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      ,也许是一项纯黑的博棵保残硎亲饕当旧系囊桓龊煳宸帧r残硎且蛔郎秸浜n叮残硎且恢灰肮?u>      。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      。……便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

  a、一朵小花 一片砖瓦 一个口信 一双清净的旧鞋

  b、一片砖瓦 一个口信 一朵小花 一又洁净的旧鞋

  c、一片砖瓦 一朵小花 一个口信 一双洁净的旧鞋

  d、一个口信 一片砖瓦 一双洁净的旧鞋 一朵小花

  第二部分:

  (一)

  宽容

  十九岁那年,我考上了北方的一所大学。入学前的那天晚上,父亲把我叫到跟前,在昏黄的油灯下对我说:“以后出门在外了,遇事一定要冷静,凡事要多替别人想一想,不要和人斤斤计较。”我点点头。

  在大学的两年里,我常常想起父亲的话,我努力地学得开朗一些,用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渐渐地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和充实。我知道,这是因为,父亲在我的心底播种下了一枚名叫宽容的种子。

  宽容是人和人之间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它和诚实、勤奋、乐观等价值指标一样是衡量一个人气质涵养、道德水准的尺度。宽容别人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一种接受、一种爱心,有时候宽容更是一种力量。

  听人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某地的一位部门经理,有一次在外地出差处理业务时,手袋被盗,里面除了常用的钱物外,还装有公司的文件。当她又内疚又担心地站在总经理面前讲完所发生的事情后,总经理笑着说:“我再送你一只手袋好吗?你前段时间的工作一直非常出色,公司早就想对你有所表示,但一直没有机会,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那位没有暴跳如雷的总经理用宽容的态度处理了这件事,使部门经理心怀感激,后来任凭其它公司有多么优厚的待遇聘请她,她都不为之所动。

  这就是宽容的力量。宽容本身也是一种沟通、一种美德。假如生活中,我们受不了不公正待遇或自己身边的人做错了什么,千万不要生气愤怒,而应学会宽容。生气愤怒是人类最坏的毛病之一,它是在用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是一种徒劳的,于己于人无益的情绪。

  清朝初叶的李绂做过一篇《无怒轩记》,他说:“吾年逾四十,无涵养性情之学,无变化气质之功,因怒得过,旋悔旋犯,惧终于忿戾而己,因以‘无怒’名轩。”李绂“无怒”,我们“宽容”如何?迅速浏览短文回答问题:

  9.写出文中与“宽容”同义的一个句子。(4分)

  10.作者大学两年为何感觉从未有过的温暖和充实?(4分)

  11.宽容有哪些作用?生气有何不好?(4分)

  12.划线的“她都不为之所动”中“她”是谁y她不为什么所动?为什么?(4分)

  13.文中李绂的话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是                 。(4分)

  14、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4分)

  (二)

  公德

  冯骥才

  在汉堡定居的一个中国人,对我讲了他一次亲身感受——

  他刚到汉堡时,随着几个德国青年朋友驾车到郊外游玩。他在车里吃香蕉,看车窗外没人』匝手把香蕉皮扔了出去。驾车的德国青年马上“吱”地来个急刹车,下去拾起香蕉皮塞到一个废纸兜里,放进车中。对他说:“这样别人会滑倒的。”这件事对他印象极深,从此再不敢随便乱丢废物。

  在欧美国家的快餐店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吃完东西要把用过的纸盘纸杯吸管扔进店内设置的大塑料箱内,以保持环境的整洁。为了使别人舒适,不妨碍影响别人,这叫公德。

  在美国碰到过两件小事,我却记得非常深。

  一次在华盛顿艺术博物馆前的阔地上,一个穿大衣的男人猫腰在地上拾废纸。当风吹起一张废纸时,他就像捉蝴蝶一样跟着跑,抓住后放在垃圾筒内。直把地上的乱纸拾净,拍拍手上的土,走了。这人是谁,不知道。大概他看不惯这废纸满地的景象,就这样做了。

  另一次在芝加哥的音乐厅。休息室的一角是可以抽烟的,摆着几个脸盆大小坐地的烟缸,里面全是银色的细砂,为了不叫里边的烟灰显出来难看。但大烟缸里没有一个烟蒂。柔和的银砂很柔美。我用手一拂,几个烟蒂被指尖勾起来。原来人们都把烟蒂埋在下面,为了怕看上去杂乱。值得深思的是,没有一个人不这样做。

  有人说,美国人的文化很浅,但教育很好。我十分赞同这见解。教育好,可以使文化浅的国家很文明;教育不好,却能使文化古老国家的人文明程度很低,素质很差。教育中的“德”,一个重要成分是公德。公德的根本是重视他人的存在。

  我坐在布鲁塞尔一家旅店的大厅内等候一个朋友。我点着烟,看到对面一个人面前放个烟碟,就伸手拉过来。不一会儿那人站起身伸长胳膊往面前的烟碟里磕烟灰,我才知道他正在抽烟,赶紧把烟碟推过去。他很高兴,马上谢谢我,并和我极有好感地谈起天来。我想,当我把烟碟拉过来时,他为什么不粗声粗气地说:“哎,你没看见我正在抽烟?”

  美好的环境培养着人们的公德,比如清洁的新加坡,有随地吐痰恶习的人也不会张口把一口粘痰吐在光洁如洗的地面上。相反,混乱肮脏的环境败坏人们的公德,比如纽约地铁,墙壁和车厢内外到处胡涂乱抹,污秽不堪,人们的烟头乱纸也就随手抛了。

  好的招致好的,坏的传染坏的,善的感染善的,恶的刺激恶的,世上万事皆同此理。

  1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公德的理解?(4分)

  16.第5自然段“他就像捉蝴蝶一样跟着跑”;第7自然段“美国人的文化很浅”,你怎样理解?(4分)

  17.第8自然段说:“当我把烟碟拉过来时,他为什么不粗声粗气地说:‘哎,你没看见我正在抽烟?’”“他”为什么不这么说?(4分)

  18.文章最后一句“世上万事皆同此理”中“此”指的是什么?(4分)

  19.“公德”这一抽象的话题,在作者笔下,像小溪的流水,润到人们的心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4分)

  (三)

  我爱北京的小胡同

  ①我爱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小胡同也爱我,我们已经结下了永恒的缘分。

  ②60多年前,我到北京来考大学,就下榻于西单大木仓里面一条小胡同中的一个小公寓里。白天忙于到沙滩北大三院去应试,夜里回到公寓小屋中,还在忍受臭虫的围攻。

  ③但是,我们这一帮穷学生仍然能够苦中作乐。黄昏,总要到西单一带去逛街。耳听铿锵清脆、悠扬有致的京腔,如闻仙乐。此时鼻管里会蓦地涌入一股幽香,是从路旁小花摊上的栀子花和茉莉花那里散发出来的。回到公寓,又能听到小胡同中的叫卖声:“驴肉!驴肉!”“王致和的臭豆腐!”其声悠扬、深邃,还含一点凄清之意。这声音把我送入梦中,送到与臭虫搏斗的现场上。

  ④将近50年前,我在欧洲呆了10年多以后,又回到了故都。这一次是住在东城的一条小胡同里,后门在翠花胡同,前门则在东厂胡同,据说就是明朝的特务机关东厂所在地,是折磨、囚禁、拷打、杀害所谓“犯人”的地方,冤死之人极多,他们的鬼魂据说常出来显灵。里面重楼复阁,四廊盘曲,院落错落,花园重叠,一个(甲)(“陌”的注音)生人走进去,必然是如入迷宫,不辨东西。

  ⑤然而,这样复杂的内容,无论是从前面的东厂胡同,还是从后面的翠花胡同,都是看不出来的。外面十分简单,里面十分复杂;外面十分平凡,里面十分神奇。这是北京许多小胡同共有的特点。

  ⑥据说当年黎元洪大总统在这里住过。我住在这里时,北大校,长胡适住在黎住过的房子中。我住的地方仅仅是这个大院子中的一个旮旯,但是这个旮旯也并不小,是一个三进的院子,我第一次体会到“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味。院子里摆满了汉代砖棺,黄昏时分,总会让人感觉到鬼影幢幢,毛骨悚然。所以很少有人敢在晚上来拜访我。我“与鬼为邻”,倒也过得很安静。

  ⑦第二进院子里有很多树木。有一个夏日的晚上,刚下过一阵雨,我走在树下,忽然闻到一股幽香。原来这些是马缨花树,树上正开着繁花,幽香就是从这里散发出来的。

  ⑧这一下子让我回忆起十几年前西单的栀子花和茉莉花的香气。当时我是一个19岁的大孩子,现在成了中年人。相距将近20年的两个我,忽然融合到一起来了。

  ⑨不管是六十多年,还是五十年,都成为过去了。现在北京的面貌天天在改变,层楼摩天,国道宽(乙)(“敞”的注音)。然而那些可爱的小胡同,却日渐消逝,被摩天大楼            掉了。这是不可抗御的,也不定就算是坏事。可是我仍然执着地关心我的小胡同。就让它们在我心中占一个地位吧,永远,永远。

  ⑩我爱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小胡同也爱我。

  20.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甲)(乙)两处的汉字。(2分)

  21.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和具体语言环境,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填人第⑨段中的空格内(  )(3分)

  a.侵蚀:逐渐侵害使变坏。

  b.排挤:利用势力或手段使不利于自己的人失去地位或利益。

  c.吞噬:吞食;并吞。

  d.囊括:把全部包罗在内。

  22.对第③段中加点的“悠扬”“深邃”“凄清”这3个词语含义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  )(3分)

  a.“悠扬”指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婉转,形容叫卖声悦耳动听,又像是从遥远的过去传来,表现出一种深沉、幽远的意境。

  b.“深邃”一词,使人觉得叫卖声是从胡同的深处传来,又像是从遥远的过去传来,表现出一种深沉、幽远的意境。

  c.含有“凄清”之意的叫卖声使人联想到老舍笔下为生存而苦苦挣扎的样子,它透露出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

  d.“凄清”的叫卖声与铿锵的京腔形成对比,营造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氛围。

  23.对第⑤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  )(3分)

  a、与摩天大楼相比,小胡同是简单、平凡的,然而小胡同的复杂、神奇又是摩天大楼无法比拟的。

  b.外表看似简单而内部结构复杂的小胡同,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c.在这看似普通而内部结构复杂的小胡同,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d.平平凡凡的小胡同住过许多不寻常的人,记录了不少神奇的故事。

  24.本文首尾呼应,其中“北京的小胡同也爱我”这一句的意思是(  )(4分)

  a.“我”的生活和小胡同紧紧联系在一起,没有小胡同就没有“我”。

  b.小胡同接纳了“我”,它的环境熏陶了“我”,它的文化哺育了“我”。

  c.在最困难的时候,“我”选择了最具特色的小胡同,“我”和小胡同的缘分不浅。

  d.小胡同里留下了“我”的苦涩,也留下了“我”的欢乐。

  25.仔细阅读全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给本文划分结构层次。(4分)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6、本文的中心意思是(  )(4分)

  a、以“我”住过的两个小胡同为例,说明了北京小胡同的共同特点,表达了对北京小胡同的赞美之情。

  b.回忆了“我”在北京小胡同度过的60多年的漫长生涯,表达了对小胡同日趋消沉这一现象的惋惜之情。

  c、通过“我”在北京小胡同生活片段的回忆,表达了对已经结下了永恒缘分的北京小胡同及其所代表的文化的眷恋之情。

  d、将旧日的小胡同与今天的摩天楼进行对比,表达了对首都北京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喜悦之情。

  《黄河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答案

  1.⑴光未然、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⑵李大钊、国民去开创历史新纪元。⑶端木蕻良 2.略 3.直接抒发对黄河英雄气概的赞美之情。(意近即可) 4.略 5.把歌词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6.这种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 7.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8.b 9.凡事多替别人想想,不要和人斤斤计较。 10.因为“我”记住了父亲的话,生活很开朗,并用真诚善良的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11.宽容能调和人际关系,增进了解,有时是一种力量;同时,宽容是衡量人的气质涵养、道德水准的一种尺度生气是人类最坏的毛病之一,它用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是徒劳的且于己于人都无益的情绪。 12.(丢手袋的_部门经理不为优厚的待遇所动,因她有一位宽容的总经理。 13.以反面说明宽容的作用。 14.其观点是对人要宽容宽容与否应视对象、事情性质等而定。 15.文中所提到的公德指:遵守社会公德从根本上说是重视他人的存在,人们的公德意识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公德就是为了使别人舒适,不妨碍影响别人。 16.是说这片废纸风一吹跑得很快,他很难抓住却穷追不舍,这个穿大衣的男人很讲公德;美国人的文化很浅是说该国文明史的发展时间不长。 17.因为他重视别人的存在,考虑别人的需要。 18.好的招致好的,坏的传染坏的,善的感染善的,恶的刺激恶的。 19.本文以小见大,用具体的生活小事来说明大道理,给我们以生活的启迪,希望每个人都成为讲公德的好公民,拘小节,识大体。 20.陌、敞 21.c 22.d(讲析:“含有一点凄清之意”的叫卖声不能和第⑥段的“我第一次体会到‘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牵扯到一起,故d不恰当。) 23.a 24.b 25.b 26.c

精选图文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听《黄河颂》后的体会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222851142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