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狂想曲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通用5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篇1

  《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

  王玲玲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具体物体的平均分,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的含义,知道余数一定

  要比除数小。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实际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学习的起点是重新从等分的事实开始来构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还是可以根据除法的算式老研究计算中出现的新问题,但是经历了这一次活动,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其实我们的对象已经不是除法的事实,而是除法的本身,研究除法计算中的另一种情况。因为学生在学习有余数除法以前,已经认识了除法,知道要把一个数等分,可以用除法计算。至于这个数能不能正好分完,对每一个人来说,在没有计算或进行分的实践之前,是不会知道能分完或不能分完的。只是在建构了除法后,在进行计算时,需要我们研究会出现的两种情况。因此,在学习有余数除法时,正是在学生已经知道除法的含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不必再次去研究“14颗草莓平均分给4人,你会分吗?”而是应该直接出示“14颗草莓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几颗?”用什么方法计算,紧接着让学生感受到计算中出现的困难。

  一、本节课的成功所在:

  1.能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例如: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地说,发现问题时让其他的同学帮忙,或者是师生一起解决。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学习新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我觉得要及时总结经验;失败了我们也要认真总结、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以便于弥补不足。在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时,当学生分析出商乘除数是已经分的,剩下的没分写下来叫余数这一环工节时,教师应该做适当的点拨,让学生理解到位。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篇2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一)

  在本节课里我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平台,坚持 “ 以人为本 ” 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采用 “ 开放 ”“ 民主 ” 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时空保证。让学生在 “ 体悟 ” 中学习 “ 有余数的除法 ” 。下面我对本节课进行全面细致的反思:

  一、成功之处:

  1 、设置悬念引出数学问题。

  数学原本很抽象枯燥的,在上课之前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有趣的悬念,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里,激发学习的热情。接着本节课选取了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在新课教学的一开始,就给学生呈现了一幅校园里的活动场景图,创设联欢会上同学们布置会场的情境,由此引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2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自主归纳。

  注意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数学规律,本节课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使学生们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东西都是正好平均分,出现剩余的情况是很多的,并明白平均分时,剩下的不够再分的数就是余数,从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初步建立 “ 余数 ” 这个概念,又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对比,使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结构特征有所了解和认识。在学习 “ 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 这一结论时,也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来检验了学生归纳出的结论的正确性,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积累一些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让学生各抒已见。学生经历了观察 ------ 发现 ----- 验证这一过程,尽量做到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做到规律让学生去发现,结论让学生去归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这样一次次的自我发现,在概括探索中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动眼睛“看”数学、动双手“做”数学。

  这样,不仅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知识的建构过程,而且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运用过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思做高度统一。拓展练习,体现了数学学习开放性、灵活性、发散性和挑战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整节课前后呼应,学生在探究中不断深入地掌握新知,巩固新知。

  二、不足之处:

  1 、没有重视过程教学。

  在除法列竖式环节,由自己板演,缺少探索,应让学生尝试板演,共同探讨,定出写法,这样才是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过程,才是教师过程的教学,对于竖式的认识,过分注重名称的认识,忽略了重难点的突破,特别是商的写法应重点强调对齐数位,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在学生的作业反映中有部分同学出现错误。

  2 、没有及时反馈学生的错误。

  对于学生的练习讲解过分重视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常见错误,应该把学生练习错误处集中拿出来,请全体学生一起纠正,避免学生在以后犯同样错误,达到书写与答案的准确性。

  总之,自己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数学语言方面要精炼,时间安排上要合理。课堂学生的自主性还不够。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好好专研教材,找准每节课的目标与重难点,理清思路,在教学环节中加以达成与突破,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少讲,学生多说,把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二)

  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是要学生认识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横式的写法,正确表达商和余数,并学会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余数规律,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摆一摆,在平均分若干物体还有剩余的活动中认识余数,感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尝试中学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例如在教学17除以5的时候,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商几的过程分析,使学生明白:5和几相乘的积接近17而且小于17就商几,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这节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同时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象、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知道具体情境中的“余数表示什么”,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从表内除法的引入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算理,都安排了符合逻辑的活动和思考空间,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能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从整节课的效果来看,学生学的还不错,但在“发现余数比除数小”这个规律时,我是指名学生板书连续的算式,原先是想这样会缩短时间,由于学生在板书过程中没有把各数对齐,使学生没能很快的观察出这个规律,反而花的时间更多,如果由老帅自己来板书可能效果会更好,学生可以很快地发现余数1、2、3、1、2、3、。。。。。。都是比4小的,没有超过4的,从而得出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一规律。

  当然,有余数的除法是这一单元的教学难点,学生的试商,竖式的写法,余数不能不写等等这些都要靠以后反复的练习,从而加以巩固。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篇3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们非常重视它,下面是《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里我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平台,坚持 “ 以人为本 ” 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采用 “ 开放 ”“ 民主 ” 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时空保证。让学生在 “ 体悟 ” 中学习 “ 有余数的除法 ” 。下面我对本节课进行全面细致的反思:

  一、成功之处:

  1 、设置悬念引出数学问题。

  数学原本很抽象枯燥的,在上课之前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有趣的悬念,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里,激发学习的热情。接着本节课选取了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在新课教学的一开始,就给学生呈现了一幅校园里的活动场景图,创设联欢会上同学们布置会场的情境,由此引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2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自主归纳。

  注意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数学规律,本节课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使学生们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东西都是正好平均分,出现剩余的情况是很多的,并明白平均分时,剩下的不够再分的数就是余数,从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初步建立 “ 余数 ” 这个概念,又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对比,使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结构特征有所了解和认识。在学习 “ 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 这一结论时,也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来检验了学生归纳出的结论的正确性,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积累一些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让学生各抒已见。学生经历了观察 ------ 发现 ----- 验证这一过程,尽量做到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做到规律让学生去发现,结论让学生去归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这样一次次的自我发现,在概括探索中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动眼睛“看”数学、动双手“做”数学。

  这样,不仅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知识的建构过程,而且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运用过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思做高度统一。拓展练习,体现了数学学习开放性、灵活性、发散性和挑战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整节课前后呼应,学生在探究中不断深入地掌握新知,巩固新知。

  二、不足之处:

  1 、没有重视过程教学。

  在除法列竖式环节,由自己板演,缺少探索,应让学生尝试板演,共同探讨,定出写法,这样才是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过程,才是教师过程的教学,对于竖式的认识,过分注重名称的认识,忽略了重难点的突破,特别是商的写法应重点强调对齐数位,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在学生的作业反映中有部分同学出现错误。

  2 、没有及时反馈学生的错误。

  对于学生的练习讲解过分重视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常见错误,应该把学生练习错误处集中拿出来,请全体学生一起纠正,避免学生在以后犯同样错误,达到书写与答案的准确性。

  总之,自己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数学语言方面要精炼,时间安排上要合理。课堂学生的自主性还不够。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好好专研教材,找准每节课的目标与重难点,理清思路,在教学环节中加以达成与突破,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少讲,学生多说,把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篇4

  教师设计教学方案,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设计教案时,要预测学生遇到的问题,那些地方学生不容易理解,根据学生要遇到的问题,设计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反思自己或他人以前在讲授这一教学内容时曾遇到过那些问题,有那些经验,应该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决的,效果如何?然后进行新的教学设计。

  在设计新的教案时,要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那些新问题,针对出现的这些新问题,可采取那些策略和方法。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对“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不够理解,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现象,在教学设计时,为加深学生的理解,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进行分铅笔试验,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最后让学生在操作实验中自己得到了“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篇5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铺垫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出示手偶)“大家好!我是兔宝宝,我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都非常聪明,想出几道问题来考考大家(出示题卡),谁能说出小动物身上最大能填几?”

  生:回答问题

  2、          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师:兔宝宝它们班要召开联欢会了,它负责布置教室,昨天它已经搬了15盆花了,大家看(多媒体展示例1中摆花的情景)它是怎么摆的?摆的结果怎样?

  生:每组摆5盆,摆了3组,正好摆完没有剩余。

  师:可是兔宝宝看了看觉得还不够,又和小伙伴们搬来了8盆花(多媒体展示例2中搬花的情景),这回一共有多少盆花了?

  生:一共有23盆花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帮兔宝宝布置教室,摆花盆,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二、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23个圆片代表23盆花,动手分一分,摆一摆。兔宝宝给我们提供了4种摆法(板书)

  第一种:每组摆3盆;

  第二种:每组摆4盆;

  第三种:每组摆5盆;

  第四种:每组摆6盆。

  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种摆法,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写一写,可以两个同学摆,两个同学列算式,边摆边思考你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怎样?

  (生动手操作)

  师:有哪些小组采用的是第一种摆法?请一名同学来汇报一下。

  生1:我们组用的是第一种摆法,每组摆3盆,摆了7组,还剩2盆。(课件展示第一种摆法)

  师:选择第一种摆法的同学和他的结果一样吗?

  生:一样

  师:有哪些小组采用的是第二种摆法?

  生2:我们组用的是第二种摆法,每组摆4盆,摆了5组,还剩3盆(课件展示第二种摆法)

  师:选择第二种摆法的同学和他的结果一样吗?

  生:一样

  师:有哪些小组采用的是第四种摆法?

  生3:我们组用的是第四种摆法,每组摆6盆,摆了3组,还剩5盆(课件展示第四种摆法)

  师:选择第四种摆法的同学和他的结果一样吗?

  生:一样

  师:有哪些小组采用的是第三种摆法?

  生4:我们组用的是第三种摆法,每组摆5盆,摆了4组,还剩3盆(课件展示第三种摆法)

  师:选择第三种摆法的同学和他的结果一样吗?

  生:一样

  师:剩下的这3盆花还能不能分成一组?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每组摆5盆花,现在只剩3盆了,就不够一组了。

  师:23盆花,每组摆5盆,摆了4组,还剩下3盆,这里剩下的3盆就是余数。

  师:这道题该怎样列式呢?

  生:23÷5

  师:这道题的得数应该怎样写呢?谁能说一说?

  生:先写5,再写几个点,然后写3

  师:写除法得数时,要先写商4,再在商的后面打六个小圆点,再写余数3(边说边板书)

  师:读作23除以5等于4余3,跟老师读一遍

  生:23除以5等于4余3

  师:这里商4表示什么?余数3表示什么?

  生:商4表示4组,余数3表示3盆

  (师板书单位名称)

  师:这道题的竖式又该怎样列呢?余数应该写在哪?请你们先在练习本上试着写一写,然后再和小组的伙伴研究研究

  师:谁能说说23除以5商是几?你是怎么想的?

  生1:商是4,因为分了4组

  生2:商是4,因为4乘以5等于20

  师:那么这两种方法哪个算起来更快一些呢?

  生:第二种

  师:23的下面该写几?

  生:20

  师:20表示什么?

  生:表示分掉的20盆花

  师:余数是几?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

  生:余数是3,是用被除数减去分掉的数得来的,表示多3盆

  师:请同学们仔细思考一下:我们今天摆的结果和昨天兔宝宝摆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生:今天摆的结果有剩余,而昨天兔宝宝摆的没有剩余

  师:昨天兔宝宝搬了15盆花,每组摆5盆,正好摆了3组,没有剩余;而今天23盆花,每组摆5盆,摆了4组,还多3盆,这里剩下的不够再分的这个数就是“余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三、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师: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把其他三种摆法分别列出横式和竖式,再说一说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是什么

  (生计算,三名学生板演)

  师:看见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兔宝宝的好朋友也赶来了,你们看它是谁?(课件出示)让我们和啄木鸟一起来给大树看看病吧!

  (生给大树上的竖式改错)

  师:兔宝宝还为联欢会准备了好吃的,你们看是什么?(课件出示53页第2题)

  生:面包

  师:有多少个面包?

  生:21个

  师:兔宝宝给大家提供了三种装法,你选择其中的一种,可以动手分一分,也可以动脑想一想,然后说出能装几袋,还剩几个

  (生汇报)

  师:说一说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有余数的问题

  (生汇报)

  四、     总结

  师:通过今天帮兔宝宝布置教室你有什么收获?

  (生汇报)

  师:笔算除法应该注意什么?

  (生汇报)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同时倡导学生学习数学应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一“问题解决”的过程。上述新课程所体现的重要理念中,都涉及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数学创设“问题情境”。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时精心设计了以下情境:由一个可爱的小兔手偶将孩子们带入到数学的王国,并创设了帮助小兔布置教室,摆花盆这一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走进了本课的学习,大大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

  小学生年龄小,思维的动作性还占相当的比重,合理的操作性练习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用23个圆片代表23盆花,来动手分一分,摆一摆,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余数产生的意义,理解了余数的含义和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含义。

  为了使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遇到的有余数的问题。学生们畅所欲言,如一位同学说:“妈妈买了10个苹果,三口人分,每人分得3个,还剩1个。”这时又有一 位同学站起来说:“我还有办法把它分平均了,把这剩下的一个苹果切成3份,每人就能吃同样多的苹果了,这样还可以看出他们家很团结。”听到他的回答,我想:这不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机会吗!于是我号召全班同学为这个懂事的孩子鼓起了掌。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平台,教师要积极探求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精选图文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224281142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