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汽化和液化

汽化和液化

说的甜蜜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汽化和液化

微信扫码分享

汽化和液化(精选4篇)

汽化和液化 篇1

  【内容分析

  《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本节“想想做做”3个,科学探究活动1个,“动手动脑学物理”1个,“sts”一个,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的主要特点。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用具

  水槽、塑料口袋、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老师用棉纱蘸些酒精或水在黑板是写几个字,不一会儿,字迹不见了,引起同学们的思考。

  二、进行新课

  活动1:课文里的“想想做做”,教师先演示:用一塑料袋装一些酒精,把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了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清楚看到塑料袋里的酒精不见了,而塑料袋却马上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塑料袋瘪了,袋里又有酒精了。这时学生自然产生“酒精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酒精为什么会失而复得?”等一系列的疑问,从而引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活动2:“探究水的沸腾”这个探究活动是本节的重点,采用探究物理问题所经常采用的方法:

  [提出问题]:我们把水烧开称为沸腾,请同学们来说说你所见到的、感受到的沸腾现象?(由于烧开水是我们生活中常做的事,因此同学们可以说出较多的沸腾时的现象)

  [猜想和假设]:既然沸腾是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现象,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思考和猜想,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猜想列在黑板上,并进行归类。如:水沸腾时温度会上升,停止加热水不会沸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教师给出的器材,同学们讨论、思考,学会正确选择所需要的器材,并能知道其作用:酒精灯(加热)、加盖烧杯(盛水、防止热散失)、铁架台(支撑烧杯)、温度计(测水温)、石棉网(烧杯受热均匀)。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学会了分工合作,如计时、观察气泡的变化情况、温度的变化,且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酒精灯的正确操作在此得到进一步的复习巩固,要求同学们将观察到的数据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min

  温度/℃

  气泡变

  化情况

  [分析和论证]:将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作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下图)。

  收集同学们填在表格的数据,进行分析说明,使同学们较好地了解沸腾的特点,知道了沸腾的条件。

  [评估]: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操作,评估探究的各个环节,你认为这些探究还有哪些不足和疏漏的地方,请提出来,最好能说出改进的措施本实验使用的学生温度计因为质量问题,以及本地的大气压影响使测出水的沸点不是100℃,可结合小数据括号中的“在标准大气压下”作简单说明。

  [合作与交流]: 由于有许多探究活动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需要同学们之间的相互配合,促使同学们之间要懂得相互合作,在交流过程不知不觉使同学们之间形成一种默契配合,关系融洽的友好气氛。

  活动3:“纸锅烧水”,它的实验现象出乎学生意料,可以很好地说明由于水的蒸发吸热,使纸的温度低于着火点,纸锅也能够烧开水。

  活动4:课文里的“想想做做”,1.把酒精擦在手背上,让学生手背感觉到“凉”而亲身体验蒸发吸热的效果。2.用沾了酒精的棉花包在温度计的玻璃泡,并用扇子扇,让学生看到温度的降低而感受到的蒸发吸热过程,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有蒸发致冷的效果。

  活动5:再一次重复活动,让学生观察什么是液化,如何使气体液化,体会液化的一种途径──温度“降到足够低”的含义,而利用压缩体积进行液化这种方式学生不熟悉,可以举液化石油气的例子,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例子。

  活动6:指导学生阅读“sts电冰箱”的内容,让学生逐步习惯用所学的知识认识生活,解释实际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注意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本节教学后感

  新的课程目标与《九年义务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相比,知识目标有所降低,但能力目标、意识目标有所提高。按《九年义务教学大纲》的要求,旧教材将汽化和液化的内容分为3节课进行:蒸发、观察水的沸腾、液化,通过三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准确表达所学到的知识。而新教材则把它们放在一节课,正是遵照新课程标准精神:在义务教育阶段,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知识的严密性。只要抓住它们的最明显的特征,让学生好理解和记忆,使他们可以更多地专注于探究的过程。

  通过以上的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还可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都有很大的帮助。

汽化和液化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蒸腾。能比较两种方式的想同和不同。

  2.能用分子运动观点解释蒸发现象,能借助实验分析液体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以

  及在实验中的应用,能够列举并分析增大蒸发和减小蒸发的事例,确认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并以此来解释相关的现象。

  3.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

  持不变,但要吸收热量。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说明沸腾的实质。

  4.能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液体沸腾的图像,能根据液体沸腾图像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

  5.理解沸点概念。能说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了解低沸点物质在实标中应用。

  6.能用实例说明液化现象,确认气体液化时,要向外放出热量。能说出气体液化的

  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能列举液化现象以及液化在实标中应用的事例。

  教学课时。

  两课时  (含实验)

  教学准备。

  五组: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200ml烧杯。酒精温度计。硬纸板。玻璃片。一次

  性打火机。30%酒精。50ml注射器。乙醚。等。棉签。水。视频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1.板书设计。

  蒸发: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状态变化:液体      气态。

  蒸发         能量变化:吸热。

  影响因素:温度,液体表面积,风速。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不同液体,沸点不同)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液化。

  液化    状态变化:气态      液态。

  能量变化:放热,

  影响因素:温度下降,体积压缩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规律的应用。低沸点物质的应用。

  2.教学过程设计。

  蒸发⑴分发器材,实验室上课无此步骤。

  ⑵让学生用棉签蘸30%酒精涂在手上,观察现象,讨论,归纳出蒸发概念。

  ⑶例举洗手后不擦干怎样使手快干,归纳出影响蒸发的因素。

  ⑷俗话说冷 冷在风里,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归纳出蒸发的能量变化。

  ⑸设凝,电风扇能对任何物体降温吗?

  ⑹分组实验,水的沸腾。注意观察现象,并描述。

  a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升高,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同时有大量气泡从杯底及四周水中产生并迅速增大,汹涌冒出水面。气泡破裂开来,放出里面的蒸气,归纳沸腾特点。

  ①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的,即低于这个温度液体吸热升温,但不沸腾,在这个温度液体沸腾但不升温。

  ② 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剧烈发生的。

  ③ 液体沸腾时虽然温度不变,但要吸热。

  ⑺列表归纳。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

  都要吸收热量

  不同点 

  特

  点 1.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2.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1.同时发生在液体表面和内部

  2.只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发生。

  1.液体温度的高低。

  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3.液体表面上气流的快慢。 

  液体表面气压的大小。

  ⑻阅读沸点表(标准大气压)

  ⑼低沸点物质的应用。

  液化。

  ① 同学都喜欢喝冰冻的瓶装水,水从冰箱内取出后会发生什么现象,沸腾的水上盖一干的玻璃片,马上会出现水滴,这些水是从哪里来的?

  ② 讨论 归纳出液化的概念,说明液化时要放热。

  ③ 讨论 100℃水蒸气与100℃水烫伤哪个严重?为什么?

  作业。

汽化和液化 篇3

  学习目标:

  1. 知道什么是汽化什么是液化,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和液化的两种方法。

  2.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 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学习重点: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习难点:能分析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汽化和液化所引起的现象。

  教具学具:塑料袋、酒精、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硬纸板、

  一张光滑的厚纸、扇子 

  导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快乐自学、合作探究:    

  (一)温故知新:

  1.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________。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__,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____   _。

  2.一切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晶体的熔化温度叫_______;晶体的凝固温度叫__________;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是____  __的。

  3.铝的熔点是 660℃,那么温度为660℃的铝是(   )

  a.液态          b. 固态    c.固液共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二)自主学习

  1.演示课本85页“想想做做”实验,观看滴入几滴酒精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的情况得出:

  (1)汽化的定义:物质从_____态变为_______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液化的定义:物质从_____态变为_______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汽化和液化现象?

  2.阅读:实验探究:水的沸腾部分,思考并完成以下内容。

  实验装置中温度计的作用是:                                   

  烧杯口硬纸板的作用是:                                       

  纸板上为什么还留一个小孔?                                   

  如何减少加热时间:                                           

  3.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水沸腾是温度和时间的关系曲线:

  温度/℃

  4.利用图像,探究、寻找规律,总结如下:

  沸腾:

  (1)沸腾是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需要      热。

  (2)液体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沸腾,且液体沸腾时温度     ,液体沸腾的温度叫        。

  (3)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在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酒精的沸点是      ℃。

  (4)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也就越      。

  温馨提示:阅读小资料和科学世界,了解一些沸点值如酒精并要明确沸点与大气压强的关系。

  5.思考:衣服干了是否沸腾现象?          ,汽化还有一种方式叫做        。

  (1)蒸发是在           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2)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               。

  (3)沸腾与蒸发是汽化的两种方式,都需要要    热;蒸发可以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       ,具有制冷作用。

  6.针对训练:

  (1)举例分析常见的汽化现象。

  (2)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项目

  方式

  不同点

  相同点

  发生位置

  剧烈程度

  温度要求

  沸腾

  蒸发

  7.阅读液化部分并完成以下内容:

  (1)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举例:                               

  (2)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举例:                            

  (3)降低温度与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4)液化要        热。

  二、自我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还有的疑惑是

  三、当堂训练:

  必做题

  1.关于液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降温可以使所有气体液化       b.压缩体积可以使所有气体液化

  c.液化过程是个吸热过程         d.液化过程是个放热过程

  2.今年3月,我市大部分地区空气异常潮湿,家中墙壁“出汗”、地板湿漉漉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水这种物质发生了                                      (    )

  a.熔化    b液化    c.汽化    d.凝固。

  3.水烧开时,壶嘴冒出许多“白气”,这些“白气”是                  (    )

  a.水蒸气    b.小水珠     c.热空气      d.白烟

  4.夏天扇扇子能使人感觉凉爽,这是因为扇子所产生的风               (    )

  a.使空气的温度降低           b.在人体表面吸热

  c.加快了人体表面汗水的蒸发   d.减慢了人体表面汗水的蒸发

  5.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60 ℃的水,正在沸腾中   b.用纸盒装水,放在火上加热,可将盒中的水烧开

  c.液体吸热后,温度却不升高   d.用水银温度计测得南极考查站的温度是-60 ℃

  选做题

  6.物质从液态变为__________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形式。图1中甲、乙是小明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时看到气泡上升情况的示意图,其中图__________是沸腾时的情况。

  图1

  7.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常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瓶里的。

  8.晾晒湿衣服时,为了干得快,人们总是把它放在向阳、通风的地方,而且还要把衣服摊开,这是因为决定蒸发快慢的因素是         、           、             。

  9.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b装置)

  (1)甲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他们选择的是    (填“a”或“b”)套装置。

  (2)乙、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c所示:a、b两种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不同。

  (3)通过分析图像c,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

  ①                                                        ;  

  ②                                                       。

  四、课堂作业

  课本p15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五、我的反思

汽化和液化 篇4

  4.2 汽化和液化

  每  课  必  记

  课  题

  4.2 汽化和液化

  日 期

  教

  学

  目

  标

  1、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能比较两种方式的相同和不同。

  2、借助实验分析液体的蒸发的三个因素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确认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并以次来解释相关的现象。

  3、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但要吸热。

  4、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液体沸腾的图像,并叙述沸腾的特点。

  5、理解沸点的概念,能说出一atm下水的沸点,了解低沸点物质在实际中的应用。

  6、能用实例说明液化的两种方法和现象,确认气体液化时要放热,及液化的应用。

  重

  点

  难

  点

  分

  析

  影响液体蒸发速度的三个要素在生活中的应用。

  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但要吸热。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大量的相关实验和多媒体素材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引入】用“酒精棉花”在黑板上写“汽化”两字。

  举例:p125之后问,黑板上的字怎么不见了?——变成气态了

  ——>>>汽化的概念: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一、汽化的两种形式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讨论】液体蒸发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各种生活中的实例来得出。)

  (1)液体的温度         越高

  (2)液体的表面积       越大           蒸发越快

  (3)液体的表面空气流动 越快

  补充实例说明,人们利用蒸发快慢三个因素来加快或减慢蒸发。

  【例】农民在收割后,把谷放在通风的操场上太阳底下摊开来晒,然后隔段时间会把谷去翻翻,这里面用到了哪些原理?

  还有:水在火炉上烘   水倒在盆中比装在杯中没的快

  酒精擦上,用嘴吹……,书上p126的三个例子。

  然后插上水,哪个感觉更凉快?(同时老师在黑板上分别用水和酒精写蒸发两个字)

  得出结论:酒精蒸发的快,不同的液体蒸发的快慢不一样。

  刚才我们感觉到擦上酒精后手感觉凉凉的,能说明什么呢?

  液体蒸发要吸热,下面就通过实验来证明。

  【实验】p127酒精蒸发实验。可以观察到温度先下降(蒸发吸热),后上升(蒸发完了,回到室温),让学生说明原因。

  补充:干温度计,用书扇,温度 不降

  湿温度计,用书扇,温度 下降   说明水蒸发时降温所致。

  综合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和液体蒸发吸热的原理,结合生活蒸发给我们的好处和坏处。

  【例】风吹蒸发快,洗完澡,冷,电风扇夏天吹,凉爽。

  狗吐色头,增大接触面积,加快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蒸发来加快散热。

  【小结】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

  蒸发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蒸发要吸热。

  2、沸腾

  【实验】p128(从温水开始加热,节省时间)

  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

  1、沸腾前,水温升高,沸腾时,水温不变,同时有大量蒸气泡从杯底及四周水中产生并迅速增大,汹涌冒出水面,气泡破裂开来放出蒸气。(这里让学生描述时越详细越生动越好)

  2、归纳:(都可从实验现象中通过提示让学生归纳出来)

  (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的,低于这个温度,液体吸热升温,不沸腾;在这个温度,沸腾,但不升温。

  (2)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3)液体沸腾时,虽温度不变,但要吸热。

  3、沸点的概念及几种液体的沸点:

  (1)注意:都是在一标准大气压(atm)下的

  (2)水的沸点,1atm下,100℃,其他物质见p128的表

  4、低沸点物质的用途:冷冻治疗。(原理见p129)

  【讨论】蒸发和沸腾(汽化的两种方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并且都要吸热

  不同点

  1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2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3比较缓慢

  1同时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

  2只在一定温度(沸点下进行)

  3剧烈汽化

  影响

  因素

  1液体温度高低

  2液体表面积大小

  3液体表面积空气流动速度

  液体表面气压大小会影响沸点的高低

  二、液化

  【引入】p129 朝桌子或窗户嗬气,可以看见上面有小水珠出现。

  天气冷的话朝空气中吐气,可以看到“白气”,白气其实是小水珠,水蒸气看不见的。

  【实验】水蒸气液化。

  1、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1)降温  【实验】

  (2)加压(压缩气体的体积)【乙醚液化实验】

  日常应用:气体打火机,液化石油气等

  2、液化放热:水蒸气冒出上方,放手感觉烫。冰箱后面会发热等。

  阅读研究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和卫星的温控技术,p131。

  3、“白气”问题 p131 讨论

  (1)靠近壶嘴一段温度还是比较高,不会明显液化。

  (2)水蒸气变成水珠液化要放热,所以,要更烫。

  【小结】         汽化(吸热)

  液态ß-――――--à 气态

  液化(放热)

  汽化方式: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沸腾(沸点的概念)

  液化方法:降温和压缩气体

  三、课后练习

  轶

  事

  记

  录

  课

  后

  反

  思

精选图文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汽化和液化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251541143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