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物质的酸碱性

物质的酸碱性

摆脱失落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物质的酸碱性

微信扫码分享

物质的酸碱性(精选5篇)

物质的酸碱性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有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2、说出典型的强酸和生活中常见的弱酸性物质,确认强酸具有腐蚀性,说出典型的强碱和生活中常见的碱性物质,确认某些碱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3、会用石蕊试液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知道物质酸碱性强弱可用ph值的高低来表示,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4、知道物质酸碱性强弱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及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二、教学重点:

  认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物质酸碱性及酸碱性强弱测定方法。

  三、教学难点:

  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认识;ph的大小与物质酸碱性强弱的关系。

  四、教具:

  相关实验器材及器具,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方法:

  探究式(五人探究学习小组)、讨论、实验等。

  七、教学过程:

  <一>、酸性物质

  1、引言:钢铁、化肥、塑料、食品、药物等的生产过程中经常要用到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是两类基本的物质。如:人的胃液里就含有胃酸—盐酸,没有它,我们就不能有效地消化各种食物;若胃酸含量过多,又容易得胃病,需用含碱性的药物进行治疗。

  2、设疑激趣:(1)你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还有哪些认识?(2)你能说出哪些物质呈酸性、哪些物质呈碱性吗?以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说对相当一部分(鼓励之)。

  3、实验:取一瓶食醋,倒一点在烧杯中,示范一下闻药物气味的方法,然后请每一探究小组学生闻一闻食醋的气味。回答:有酸味。

  4、讲解:(1)用手轻轻扇动瓶口使气味飘进鼻孔来,同时告诉学生:实验室里的化学药品都不能用鼻子直接闻,更不能用嘴尝,这是一个操作规范。(2)食醋是一种酸溶液,它有酸味,具有酸性。(3)出示盐酸、硝酸、硫酸,指出它们是常见的强酸。

  5、提问:你们吃的水果中哪些有酸味呢?学生回答后指出这些水果中均会有一些不同的酸性物质,所以有酸味,但酸性不是很强——叫弱酸性物质。

  6、实验:出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让一学生闻闻有没有酸味,回答:没有。但二氧化碳也是酸性物质(下面的实验验证),因此指出并非所有含酸性的物质都有酸味。

  7、实验:课本p141的浓硫酸强腐蚀性实验演示,得出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浓硝酸也有强腐蚀性。

  8、讲解:万一不小心粘有浓硫酸之后的急救措施。

  <二>、碱性物质

  出示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氨水及一些碱性物质:小苏打、纯碱、洗涤剂等物质。

  1、读图:p141图4-50、图4-51,认识一些强碱和弱碱性物质。

  2、设问激趣:你们知道清洗脱排油烟机的工人师傅用是的什么药品吗?(讨论:大多数不知道)

  3、探究实验:p142碱性物质的去污能力。

  4、问:现在你们知道刚才提的问题了吗?(答:知道,是碱性物质。教师指出:大多数是纯碱)

  5、归纳:某些碱性物质有一定的去污能力,可作洗涤剂。但强碱有腐蚀性,使用时要小心。

  <三>、物质酸碱性的测定

  ⅰ、用石蕊试液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出示紫色石蕊试液,叫学生拿出探究小组桌上的石蕊试液,请他们辩别颜色。

  1、探究实验:二个探究小组做石蕊试液分别滴入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二个探究小组做石蕊试液滴入盐酸和石灰水中;二个探究小组做石蕊试液滴入二氧化碳气体和橘子汁中;剩余探究小组做石蕊试液滴入各种不同的洗涤剂中。

  2、探究结果汇报:(表扬)

  3、得出结论:通过比较实验现象差异性和共同性得出: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ⅱ、用ph判断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1、探究小组讨论:使用石蕊试液判断物质酸碱性的优缺点。

  2、讲解: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的必要性。

  3、课件演示:“由于土地的盐碱化和酸雨造成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4、演示:用ph试纸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方法及规范的操作方法介绍。

  5、探究实验:请各探究小组分别测出下列物质的ph值:1%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10%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纯水、食盐水等(教师巡视,帮助纠正他们的错误操作)。

  6、探究结果汇报。

  7、讨论:从上面实验中你们能归纳出哪些有规律性的知识?

  8、阅读p143-144找出规律。

  9、实验p144:一半探究小组做1-5,另一半做6-10。

  10、结果汇报。

  11、阅读p145:“我们身边物质的ph”。

  <四>、小结:

  两类基本物质

  <五>、巩固训练:

  1、用ph试纸测定自己唾液的ph是多少?

  2、某物质的溶液用ph试纸测试显红色,若滴入石蕊试液,此时石蕊显   色。

  3、纯水、食盐水的ph=     7,呈     性。   

  <六>、作业布置

物质的酸碱性 篇2

  详细介绍:

  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三、教学难点:四、教具: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方法:七、教学过程:141的浓硫酸强腐蚀性实验演示,得出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浓硝酸也有强腐蚀性。141图4-50、图4-51,认识一些强碱和弱碱性物质。142碱性物质的去污能力。143-144找出规律。144:一半探究小组做1-5,另一半做6-10。145:“我们身边物质的ph”。

  两类基本物质

  色。7,呈性。

  初一《物质的酸碱性》--

物质的酸碱性 篇3

  一、教学设计的背景与定位

  在学完酸和碱之后,学生已经知道了石蕊、酚酞等指示剂能指示出溶液的酸碱性,但是对于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还没有认识,石蕊、酚酞等指示剂能否指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也不清楚。而现在,物质的酸碱性即ph的大小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了解溶液的ph有不容忽视的实际意义。

  根据目前学生学习条件不足、资源缺乏等具体情况,本课题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实践为辅。由于学生整体素质较差,教学设计注重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引导作用,配套学案设计注重阶梯性,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起到提纲的作用。课堂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学化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使他们逐步养成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从化学的角度分析、认识社会现象的习惯。

  二、教学相关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网络中有关ph与生活的内容。

  3、仪器和药品:ph试纸、玻璃棒、20%和0.1%氢氧化钠溶液各一瓶、20%和0.1%盐酸溶液各一瓶、紫色石蕊、无色酚酞、泥土、雪碧、洗洁精、洁厕剂、橘子汁、番茄汁、肥皂水、立白洗衣粉等。

  三、课前准备工作

  1、网络中有关“ph与生活”的内容,教师和有条件的学生提前完成并打印一式两份。其中一份张贴在实验室。

  2、分组实验仪器:ph试纸、玻璃棒、20%和0.01%氢氧化钠溶液各一瓶、20%和0.01%盐酸各一瓶、紫色石蕊、无色酚酞、(以下分四组)泥土、雪碧、洗洁精、洁厕剂、肥皂水、自来水、橘子汁、唾液、牛奶、番茄汁、立白洗衣粉、厨房清洁剂等。

  3、学生自带生活中的常见物质,不限种类。

  四、教学设计的方案

  1、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的酸碱强弱可用ph的高低来表示。

  2、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的强弱。

  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实验与探究实验提高操作、观察、记录数据、思维等能力,初步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关注社会、保护环境的科学态度,以及求实、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ph、会测定物质的酸碱度。通过对比实验与探究实验提高操作、观察、记录数据、思维等能力,初步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

  教学难点:

  了解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关心社会、关注社会、保护环境的科学态度,以及求实、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你们闻过醋的味道吗?什么味道?你还尝过哪些有酸味的东西?这些都是酸。我们身边吃的用的物质有很多,哪些是酸性的?哪些是碱性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如何?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主题。

  【板书】课题

  【提出问题】现在盖房子少不了的是石灰,它溶于水是碱。可以尝味道吗?(不可以)有什么方法既简单又方便地测定物质的酸碱性?(学生:用石蕊和酚酞。)石蕊遇酸变红,有的有酸味的物质很酸,有的微酸,通过石蕊可以区分吗?那么,可以用什么方法才能区分出酸或碱的强弱程度呢?(ph)

  【投影】学习目标。我们先认识ph。

  【阅读】学生阅读p61页,讲出所了解的有关内容。教师板书。

  【板书】(或投影)

  一、ph是表示物质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的,简称酸碱度。

  1、ph的范围是0~14

  2、酸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

  3、ph越小酸性越强,反之ph越大酸性越弱。

  【投影】认识ph

  【设问】如何测定溶液的ph?什么是比色卡?(教师简要解答)

  【演示】两名学生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正确的操作方法。

  【学生活动一】测定不同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ph并记录。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所测得的ph与浓度的关系。

  【投影】投影学生实验结果并讨论。强调:①酸越浓,ph越小;碱越浓,ph越大。②两种不同浓度的盐酸浓度差别很大,但ph差别很小。

  【学生活动二】分组测定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并记录。

  【投影】汇总学生实验结果并投影。

  【讨论】

  ①将可食用与非食用物质的ph比较,有何结论?(酸性或碱性太强的物质即ph太大或太小的均不可食用,它们有强烈的腐蚀性)

  ②将酸性物质按ph大小进行排列,有何结论?(酸味越浓的物质酸性越强,ph越小;碱性越强的物质ph越大。)

  ③你调查到生活中哪些与ph有关的知识?

  【板书】师引导学生将调查的结果进行分类,学生讲述教师板书:

  二、ph与生活

  1、ph与人体健康

  人体体液的ph是7.35~7.45时正常;

  人体体液的ph<7.35时,处于亚健康状况;

  人体体液的ph=6.9时,变成植物人;

  人体体液的ph是6.85~6.45时死亡。

  如何测定自身体液的ph是否正常?

  如何调整体液的ph?常吃的食物哪些是酸性的,哪些是碱性的?

  酸性食物(20%):肉、蛋、……

  碱性食物(80%):蔬菜、水果、……

  2、ph与美容

  3、ph与内衣

  4、ph与酸雨

  5、ph与土壤

  6、ph与养鱼

  7、……

  【小结】以上讨论涉及了工业、农业、环境、人体健康等各个方面,(请学生翻开课本63页)说明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意义。

  【练习】见讲义,投影解答。

  1、月季花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某同学给月季花施肥前,对下列氮肥溶液的ph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表:

  化肥名称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氨水溶液的ph78811

  该同学最好选用( ) a、尿素b、碳酸氢铵c、硫酸铵d、氨水2、下表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物质食醋牙膏食盐水肥皂水火碱液ph3971013

  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射入一种叫蚁酸(具有酸性)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瘙痒,甚至疼痛。要消除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 a、牙膏和肥皂水 b、食盐水 c、火碱液 d、食醋【学生自我小结】投影要点,发随堂小测。【随堂检测】1、溶液的酸碱度常用            表示.2、ph的范围是            。3、ph<7时,溶液显            性,且数值越小,酸性越            。4、ph=7时,溶液显            性。5、ph>7时,溶液显            性,且数值越大,碱性越            。6、同学测定了一些食物的ph如下。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蕃茄橘子鸡蛋清牛奶玉米ph43868

  a、病人适宜多吃橘子  b、牛奶和鸡蛋清都显碱性  c、蕃茄的酸性比橘子强  d、橘子汁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作业】1、测定家中常用物质的ph。2、完成课本习题第1、2、7题。学案设计主题:我们身边物质的酸碱性班级            姓名           问题:1、你知道生活中我们吃的和用的一些物质哪些是酸性的?哪些是碱性的?2、有什么方法可以既简单又方便地测定物质的酸碱性?3、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时仅知道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是不够的,经常还需要知道溶液的酸碱强弱程度,那么怎样表示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呢?学习目标:1、物质的酸碱性强弱可用ph的高低来表示。2、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读一读:(课本61页)讲一讲:说一说你在课本上了解的内容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自己动手实验,测定周围物质ph,并填表:组别 物  质 ph 酸碱性 (酸性/中性/碱性) a 组   橘 子 汁    自 来 水    洗 洁 精     自带物质  b 组     汽    水     校园里的土壤     立白洗衣粉        自带物质   c组唾   液  肥 皂 水  番 茄 汁  自带物质   d组牛   奶  厕所清洁剂  厨房清洁剂  自带物质  

  议一议:将上述物质进行归类,并按ph的大小排列:物质名称     ph     酸碱度 物质名称     ph     酸碱度 

  交流一下你所了解到的与生活中的物质的ph相关的知识练一练月季花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某同学给月季花施肥前,对下列氮肥溶液的ph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表:化肥名称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氨水溶液的ph78811

  该同学最好选用(  )a、尿素 b、碳酸氢铵 c、硫酸铵 d、氨水读一读:(阅读课本62页~63页了解常见物质的ph及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意义)自我小结和检测。作业:1、测定家中常用物质的ph。2、完成课本习题第1、2、7题。五、教学后记本节课成功的地方之一是学生通过探究不同浓度的酸、碱溶液的ph,从数据上直观地了解到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与ph的关系,为以后高中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其二是充分发掘生活中物质的ph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课有很多学生意犹未尽向老师要ph试纸带回家;有的女同学对洗发水、洗面奶等的酸碱性特别感兴趣,教师这时趁机启发其对下一课时酸碱性与头发的关系进行研究。不足之处,一是学生学习程度差异较大,探究时间和讨论时间有别,所以教学时间紧迫,当堂检测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建议有条件的可将ph与生活的讨论内容投影或让学生在课后交流,也可互相借阅或阅读事先张贴在实验室内的资料。二是大多数学生没有电脑或没有条件上网,所以有关ph与生活的资料准备主要是教师完成,学生参与度不高,尽管学生很感兴趣。

物质的酸碱性 篇4

  §4—6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目标]:

  1、 知道物质有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2、 说出典型的强酸和生活中常见的弱酸性物质,确认强酸具有腐蚀性。

  3、 说出典型的强碱和生活中常见的弱碱性物质,确认某些碱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4、 知道物质的酸碱性强弱可用ph的高低来表示。

  1、 会用石蕊试液测定物质的酸碱性。

  2、 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教学重难点]:

  知道物质有酸性和碱性物质及与生活的联系,学会使用石蕊试液测定物质的酸碱性,学会使用ph试纸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的强弱,知道ph的意义。

  酸具有酸性,但酸性的物质不一定是酸。碱具有碱性,但碱性的物质不一定是碱。

  [教学准备]

  食醋、盐酸、硫酸、硝酸、浓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石灰水、试管、ph试纸、石蕊试液、玻璃棒。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我们学习了哪些物质的特性?

  今天我们学习物质的另一种性质——物质的酸碱性。

  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是工农业生产上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如钢铁、化肥、塑料、食品和药物的生产,都离不开它们。在我们周围有很多呈酸性或碱性的物质,我们大家一起来谈一谈你们对酸性物质的认识。

  你们闻过食醋吗?

  让一位同学上来演示闻食醋。

  谈感受。

  这样做对吗?

  如何避免对人体的伤害?

  让一位同学上来演示正确的闻食醋方法。

  食醋是一种酸溶液,它有酸味,具有酸性。食醋、橘子汁、番茄酱、苹果、柠檬汁也都含有某些酸性物质,具有一定的酸性,是常见的酸性物质。

  以上这些酸性物质有酸的味道或酸的气味,但不是所有的酸性物质都有酸味。

  熔点、凝固点、沸点、溶解性。

  如食醋、盐酸、硫酸、柠檬

  闻过。

  学生演示:学生把鼻子凑过去闻。

  有点酸,呛鼻。

  用手扇动,让少量气体进入鼻腔。

  实验结论:食醋的气味是酸的。 

  通过从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物质酸碱性确定的渴望。

  通过闻身边最熟悉的食醋实验,了解闻气体气味的正确方法几规范实验操作。

  通过介绍成见的物质苹果、橘子等是弱酸性物质,

  不同的酸性物质,酸性有强有弱。

  出示硫酸、盐酸、硝酸的样品,它们是工农业上常用的三大强酸。

  演示实验:用浓硫酸在滤纸上写字,纸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在用玻璃棒戳纸的不同部位,看哪些地方容易被戳破。

  说明了什么?

  注意:浓硫酸不能沾在皮肤上,如果不慎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干布擦去,再用水冲洗。

  用浓硝酸做实验也有同样的结果,强酸具有腐蚀性。结合犯罪用浓硫酸毁容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体会强酸的腐蚀性。

  实验结果:用浓硫酸写过字的地方变黑,而且容易戳破。

  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通过浓硫酸腐蚀白纸的实验,了解浓硫酸的性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出示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让学生说出状态和颜色。

  生活中还有哪些碱性物质?

  如不同的碱性物质,碱性的强弱不同,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等是强碱。各种洗涤剂是弱碱。

  洗涤剂有何作用?

  某些碱性物质有去污能力。

  湿布擦干净吗?(不干净)

  烧碱擦干净吗?(干净)

  注意:戴上手套做这个实验,如果有烧碱溶液粘在皮肤上,立即用水冲洗。

  实验结果:烧碱溶液容易去油污。

  说明:某些碱性物质有一定的去污能力,可做洗涤剂。

  注意:强碱和强酸一样,有很强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小心,不能直接接触。

  白色、固态颗粒状。

  小苏打、纯碱、各种洗涤剂等它们的水溶液具有一定的碱性。

  洗涤去污。

  学生实验:用湿布擦沾有油污的瓷砖;用烧碱溶液擦沾有油污的瓷砖; 

  通过擦沾有油污的瓷砖,既让学生了解碱性物质的去污能力,又让学生参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活动,理论联系实际。

  在我们周围除了酸性和碱性物质外,还有不呈酸性也不呈碱性物质,即中性物质,纯水是一种中性物质。

  补充中性物质,增强知识之间的联系。

  如何判断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

  这个方法有何缺陷?

  出示石蕊试液,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种新的物质:紫色石蕊试液。

  将石蕊试液加入水中,观察颜色变化。

  将石蕊滴入稀盐酸、稀硫酸中观察颜色变化。

  将石蕊滴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溶液,石灰水中。观察颜色变化。

  结论: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在中性溶液不变色。

  利用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变化来判断物质的酸碱性是简便的方法。

  尝一尝。

  有腐蚀性的物质不能尝。

  现象:颜色不变,还是紫色。

  变成红色。

  变成兰色。 

  通过探讨石蕊试液的使用,以此来判断石蕊试液的酸碱性。

  在前面的实验过程中你们还有没有发现石蕊美中不足的地方?

  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胃液酸性要达到一定的强度,酸性太强或太弱,对身体都是不利的。

  要知道酸碱性的强弱怎么办?

  引出ph试纸,由试纸和比色卡组成。

  ph试纸遇到酸碱性强弱不同的物质会显示不同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就知道ph值是多少。

  阅读ph试纸的使用方法。

  我还想测另一种溶液的ph值怎么办?

  ph是如何反映酸碱性强弱程度的呢?

  ph通常的范围:0---14

  ph<7酸性

  ph>7碱性

  ph=7中性

  你得出什么结论?

  携带不方便。

  不能区分酸碱性的强弱。

  让一位同学上来演示如何测定一种溶液的ph值。边讲边做,提示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液体,滴在试纸上,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换一头、洗一下(要擦干)

  ph值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通过探讨石蕊试液的作用和局限性,指出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必要性。

  通过演示使学生了解ph 试纸的作用和掌握使用ph 试纸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方法。

  分下ph试纸,让学生回家测唾液、尿液、汗液、肥皂水、橘子汁、苹果、洗衣粉的ph。  通过学生自己测定各种物质的ph,使学生了解身边物质的酸碱性,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学生不要提出酸和酸性物质的区别,主要让他们了解酸性和碱性,不要进行知识的深化,只要让学生知道几种简单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在演示实验中,颜色的对比时候要注意兰色和紫色的区别,这一点学生有时较难区别。

物质的酸碱性 篇5

  一、教学目标 :    1、知道物质有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2、说出典型的强酸和生活中常见的弱酸性物质,确认强酸具有腐蚀性,说出典型的强碱和生活中常见的碱性物质,确认某些碱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3、会用石蕊试液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知道物质酸碱性强弱可用PH值的高低来表示,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4、知道物质酸碱性强弱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及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二、教学重点:    认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物质酸碱性及酸碱性强弱测定方法。    三、教学难点 :    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认识;PH的大小与物质酸碱性强弱的关系。   四、教具:    相关实验器材及器具,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方法:    探究式(五人探究学习小组)、讨论、实验等。七、教学过程 :<一>、酸性物质1、引言:钢铁、化肥、塑料、食品、药物等的生产过程中经常要用到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是两类基本的物质。如:人的胃液里就含有胃酸—盐酸,没有它,我们就不能有效地消化各种食物;若胃酸含量过多,又容易得胃病,需用含碱性的药物进行治疗。2、设疑激趣:(1)你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还有哪些认识?(2)你能说出哪些物质呈酸性、哪些物质呈碱性吗?以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说对相当一部分(鼓励之)。    3、实验:取一瓶食醋,倒一点在烧杯中,示范一下闻药物气味的方法,然后请每一探究小组学生闻一闻食醋的气味。回答:有酸味。    4、讲解:(1)用手轻轻扇动瓶口使气味飘进鼻孔来,同时告诉学生:实验室里的化学药品都不能用鼻子直接闻,更不能用嘴尝,这是一个操作规范。(2)食醋是一种酸溶液,它有酸味,具有酸性。(3)出示盐酸、硝酸、硫酸,指出它们是常见的强酸。    5、提问:你们吃的水果中哪些有酸味呢?学生回答后指出这些水果中均会有一些不同的酸性物质,所以有酸味,但酸性不是很强——叫弱酸性物质。6、实验:出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让一学生闻闻有没有酸味,回答:没有。但二氧化碳也是酸性物质(下面的实验验证),因此指出并非所有含酸性的物质都有酸味。7、实验:课本P141的浓硫酸强腐蚀性实验演示,得出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浓硝酸也有强腐蚀性。    8、讲解:万一不小心粘有浓硫酸之后的急救措施。    <二>、碱性物质    出示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氨水及一些碱性物质:小苏打、纯碱、洗涤剂等物质。    1、读图:P141图4-50、图4-51,认识一些强碱和弱碱性物质。    2、设问激趣:你们知道清洗脱排油烟机的工人师傅用是的什么药品吗?(讨论:大多数不知道)    3、探究实验:P142碱性物质的去污能力。    4、问:现在你们知道刚才提的问题了吗?(答:知道,是碱性物质。教师指出:大多数是纯碱)    5、归纳:某些碱性物质有一定的去污能力,可作洗涤剂。但强碱有腐蚀性,使用时要小心。<三>、物质酸碱性的测定Ⅰ、用石蕊试液判断物质的酸碱性出示紫色石蕊试液,叫学生拿出探究小组桌上的石蕊试液,请他们辩别颜色。1、探究实验:二个探究小组做石蕊试液分别滴入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二个探究小组做石蕊试液滴入盐酸和石灰水中;二个探究小组做石蕊试液滴入二氧化碳气体和橘子汁中;剩余探究小组做石蕊试液滴入各种不同的洗涤剂中。2、探究结果汇报:(表扬)3、得出结论:通过比较实验现象差异性和共同性得出: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Ⅱ、用PH判断物质酸碱性的强弱1、探究小组讨论:使用石蕊试液判断物质酸碱性的优缺点。2、讲解: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的必要性。3、课件演示:“由于土地的盐碱化和酸雨造成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4、演示:用PH试纸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方法及规范的操作方法介绍。5、探究实验:请各探究小组分别测出下列物质的PH值:1%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10%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纯水、食盐水等(教师巡视,帮助纠正他们的错误操作)。6、探究结果汇报。7、讨论:从上面实验中你们能归纳出哪些有规律性的知识?8、阅读P143-144找出规律。9、实验P144:一半探究小组做1-5,另一半做6-10。10、结果汇报。11、阅读P145:“我们身边物质的PH”。   <四>、小结:

  酸性物质 酸 含酸性的物质   石蕊试液呈红色PH<7  

  石蕊试液呈蓝色PH>7       含碱性的物质 碱(溶液) 碱性物质 两类基本物质

  <五>、巩固训练:1、用PH试纸测定自己唾液的PH是多少?2、某物质的溶液用PH试纸测试显红色,若滴入石蕊试液,此时石蕊显   色。3、纯水、食盐水的PH=     7,呈     性。    <六>、作业 布置  

精选图文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物质的酸碱性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252111143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