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一梦入混沌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通用5篇)

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1

  关于第8页主题图我是这样利用的:

  首先让学生从图中找到数学信息“每辆车准乘70人,二(1)班35人,二(2)班30人,二(3)班35人,二(4)班34人,那两个班可以合成一辆车?”,理解“准乘”、“和乘”的意思。

  接着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我认为在教学计算方法之余,还要考虑到实际情况——两个班可以合乘,另两个班和乘行不行?因此,我让学生充分讨论,设计出合理的乘车方案:

  方案1、二(1)和二(2)36+30=66、二(3)和二(4)35+34=69合理;

  方案2、二(1)和二(4)36+34=70、二(2)和二(3)30+35=65合理;

  方案3、二(1)和二(3)36+35=71、二(2)和二(4)30+34=64不合理。

  然后我又让学生对第3种方案进行讨论,看有没有办法解决?有许多学生想到可以从第一辆车调到第二辆车上1人,但有同学又认为这样不太方便。

  我认为这样利用第8页主题图不但能完成应有的教学内容,还培养了孩子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良好。

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2

  1、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的机会,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遭遇“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教师就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结论进一步反思,澄清认识,找到正确的方法、答案。

  2、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以前的课堂上,学生基本上是听讲—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基本上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新课程所要求的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数学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本节课就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小组讨论中,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和补充。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不同观点、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相互碰撞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

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3

  1、课堂的调控

  整节课学习内容没有给学生足够时间将知识内化,在很多地方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说、让学生练的机会时间不 多。在新授阶段,时间过于短暂,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安排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尽快内化为自身知识。在总结过程中,相同点不同点也可由学 生来说一说,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氛围。

  2、关于估算与口算

  想想做做6:该题设计估算,体现估算的多样 化:这题中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熊猫馆到老虎馆,有直观感觉就可以判断。第二层次:44+42与44+52,一个加数相同,由另一个加数判断两式得数大 小。第三层次:44+42与35+38,由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估计得数,先加十位,再看个位是否满十,是否要进位。第四层次:54+35与 42+44估算的结果都是80多,只有口算出具体得数才能比较。

  可以设计如下,出示图片以及图片后后,可顺次提问如下问题:

  ①从猴山到蛇馆有几条路?

  ②从猴山到孔雀园有几条路?

  ③现在让你比较什么?44+42\44+52\35+38\54+35

  ④我们比较那条路最近也就是看这四个算式中哪个算式结果最小,那你能不计算出具体结果就判断出来吗?

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4

  每一位老师都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一

  这节课是前几册100以内口算的延伸,是在100以内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整十数)和100以内笔算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学生已经具备从图中发现数学信息,并具备一定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的计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的最好的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感受春天,提供了乘船去鸟岛春游的生活情境,同时充分利用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激起学生急于解决问题的欲望。

  2、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体现算法多样化

  在学生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解决实际问题时,由于学生生活背景、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口算的方法也必然多样化。在实际教学中,我就尊重学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交流中体验算法多样化,并努力使学生内化、完善自己的计算方法。如在解决乘船问题的过程中,当学生列出算式23+31、32+39时,问学生:你是怎么算的?还有其他算法吗?每种算法,通过指名几个学生说口算方法,同时又让学生选择一种喜欢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使每个学生体验到算法多样化,并内化、完善自己的计算方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二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会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教学重点是正确口算,根据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

  本节课我能根据学生的基础准确确定教学目标。体现在对教学情境的分层把握上。

  教学参考上是把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作为一个课时来教学的。我从本班学生现有的基础出发,只学习和不超过100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这就要对教材上的教学情境图进行和理的分配,分层次展开教学。教材第91页的情境图为引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提供了现实背景,为了只完成加法教学,我先放手让学生从图中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并把四个班的人数和一条船限乘68人板书到黑板上,鼓励学生提一些和乘船有关的数学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板书到黑板上,如四个班一共有多少人?二一班和二二班一共有多少人?二三班和二四班一共有多少人?。。。。。。对这些问题学生列式解答比较简单,可以把时间和重点放到计算方法教学上。再带领学生解决较深层次的问题,就是一条船坐两个班的学生行不行的问题。这样学生通过计算不同的两个班的人数和来选择同时坐两个班的几种方法,增加了训练题目,巩固训练了加法。再组织学生讨论这四个班怎样搭配两条船就行了的问题,学生不知不觉又计算了一遍,看看哪两个班的和是比68小的就行了。至于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二一班和二二班坐一条船还有多少个座位,需要从二三班调多少人刚好坐满第一条船,同时二三班调走了一部分人以后,还有多少人,这些减法问题则让学生在本节课上思考就行了。

  课后感觉学生在本节课上学有所获,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口算加法,也能较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加法问题,不足的是把情境图意分割开来,不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完整。但能照顾全体学生,可以说是失有所补。

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5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是伴随解决问题而产生的。 

  2、 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并在与他人交流中完善自己的算法,还能根据算式的特点选择最恰当的算法进行计算。 

  3、 在应用知识的同时,活化知识,形成技能,提高素质。 

  一、 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好!很高兴认识实验小学二年二班的学生,很巧的是:老师在长春岭镇中心小学也教二年二班。所以我有个想法,我们两个班一起去动物园参观好吗?刚才我和你们班主任研究了一下,把所有同学分成4个组:(1)43人(2)39人(3)46人(4)41人,这么多人怎么去呢? 

  (从多种方式选择最实际的一种,即坐客车方便而且便宜。) 

  师:老师也同意坐客车去,而且把大客车都雇来了。(教师边贴客车模型边说明) 每辆车有85个座位,我雇来两辆车,怎样乘车比较合理?(学生说出两个组乘一辆车后教师马上追问)你想让哪两个组合乘一辆车?(讨论后设计以下三种方案) 

  (一) 43+39         (二)43+46        (三)43+41 

  41+46               39+41              46+39 

  要想知道哪种方案最合理,就必须算出每种情况下的乘车总人数,如果总人数接近或等于85人,才能既舒服又省钱地到达目的地。 

  二 探索并优化算法 

  43+39怎样计算? 

  (1) 独立思考2分钟,你想出几种方法? 

  (2) 和小组成员交流并统计你们组共有几种方法? 

  (3) 依次选择最好的方法汇报。 

  (4) 自由评价、补充、改善任意一种算法。 

  (5) 按照思考过程把多种算法分类。 

  可能出现的结论:

  1、相同数位相加的方法。 

  4 3 +3 9=8 2   (其中有的学生先算个位;有的学生先算十位) 

  (40+30=70 

  3+9=12 

  70+12=82) 

  2、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的方法。(既把一个数拆为整十数和一位数,再和另一个数分别相加。由于计算顺序不同,所以有以下4种算法。) 

  4 3+3 9=8 2       4 3 + 3 9=8 2     4 3+3 9=8 2         4 3+3 9=8 2 

  (43+30=73          (43+9=52          (39+40=79            (39+3=42 

  73+9=82)           52+30=82)         79+3=82)             42+40=82) 

  3、凑整十数的方法。 

  43 + 39=82         43+39=82          43+39=82      43+39=82 

  (43+7=50           (39+1=40        (43+40=83     (39+50=89 

  50+32=82)          40+42=82)       83-1=82)      89-7=82) 

  4、“十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加十位上的数”的方法。 

  4 3 + 3 9  =? 

  (40+9=49 

  30+3=33 

  49+33=?) 

  最后选择三个典型的计算方法: 

  43 +39=8 2         43 +39=8 2             43 + 39=82 

  (40+30=70         (39+1=40               (43+30=73 

  3+9=12           40+42=82)              73+9=82) 

  70+12=82) 

  哪种方法好,得看你做什么样的题,下面根据每个算式的特点选择最好的方法计算41+46、 43+46、 41+39、 43+41、 46+39。 

  经过交流总结出计算不进位加法用第一种方法比较好,计算的算式中有一个数接近整十数时用第三种方法;第二种方法适用于其他情况。 

  (计算后判断老师的答案对吗?) 

  哪两个组合乘一辆车     总人数      可以吗 

  一、43+39               82          红灯 

  41+46               87 

  二、43+46               89          红灯 

  41+39               80 

  三、43+41               84          绿灯 

  46+39               75 

  (43+39这样的题学生经常算错,我算错的目的就要引起大家的注意。乘车方案可不可行,之所以用红绿灯表示,是想让学生了解交通常识,也很生动有趣。) 

  三、应用与拓展 

  1、乘车问题解决了,快让我们排队上车。客车开起来了! 

  从出发到第一站17公里,第一站到第二站18公里,共(  )公里;第二站到第三站29公里,现在行驶(  )公里;第三站到终点36公里,一共行驶(  )公里。 

  2、我们一路欢歌笑语,来到远近闻名的动物园。小动物们正列队欢迎我们呢!快和他们问好吧!接着大家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最近的情况。 

  小猫说:“我身体长39厘米,比小狗短36厘米。小狗身体长( )厘米。” 

  斑马说:“我们经常与羚羊群居,在我的大家庭中,有羊17只,斑马的只数比羚羊多47只。羚羊( )只。” 

  狮子说:“我追赶猎物时先跑63公里,又跑37公里。一共跑( )公里。” 

  他们由于太高兴了,还没准备好,就开始说,结果说了不完整的话。你能补充完整并学着他们的模样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再介绍一次吗? 

  3、一转眼,回家的时间到了。我们真舍不得离开,他们更想挽留我们。还拿出自己珍贵的照片要送给大家。鱼的照片18张,熊猫的照片56张,犀鸟的照片66张,猴的照片29张。哪两种照片正好85张?这两种照片送到坐85人的车上;哪两种照片正好84张,就送到坐84人的车上。 

  4、老师发现18+66=84 、 43+41=84 还有哪两个两位数相加也等于84呢?(教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写,这样不会重复,更不会漏掉。) 

  5、回家的铃声已经敲响,我们不得不说再见了。希望下次还有机会参观的同学,请把所有两位数相加等于85的算式写出来。 

  教学设计与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如果只要求正确计算得数并不难,但是要求学生又快又准地用最恰当的方法计算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我觉得本节课的难点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优化算法。算法多样化不是一题多解,而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体现。我们的学生由于生活背景不同,知识经验不同,所以对于相同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也不一定相同,这时学生便需要教师的肯定、激励和引导。最后让学生自主地去比较、选择和完善自我。 

  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个过程的最佳途径。有一个小故事可以说明这一点。在一个盛产牛奶的小村庄,有两种鸟:一种是山雀,一种是珍珠鸟。它们经常偷喝农夫的牛奶。后来农夫发现了,就用锡箔纸把装牛奶的瓶口封好。从此珍珠鸟再也喝不到牛奶,但是山雀依然能够啄开锡箔纸继续喝牛奶。这是为什么呢?研究者发现原来珍珠鸟都把同伴视为天敌,山雀则不然,山雀往往十几只鸟生活在一起,大约过半个月的时间,还要一部分鸟到其他群体中去。第一次发现锡箔纸能啄开也许是一次偶然,但这个消息马上传给组内山雀,又过了些日子又通过成员交换传给其他组的山雀。在消息传播中,他们在交流,互相启发,它们不仅仅又分享了牛奶的香甜,而且啄锡箔纸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这让我们不难想到,学生不也经常在交流中出现思维的碰撞,在相互启发时闪现创新的火花吗?因此在探索43+39的计算方法时,我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后,鼓励学生充分交流。那么是不是只有学生间的交流就可以了?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事实证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必不可少。 

  在一次学习“9加几”的课堂上,我曾经“真正”地把时间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想一种方法后,我开始让小组交流,可是我们的学生更喜欢向老师汇报,更多的时间便由每名学生向老师和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方法,课上气氛活跃,争取发言的小手此起彼伏......我还是第一次上了这么受学生欢迎的课。作为一位教师我当时的兴奋不言而喻。在我冷静地思考这样生动活泼的过程会不会有一个完美的结果时,我拉过几个学生随便问问:“你喜欢这节课吗?”“喜欢。”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你喜欢哪种算法?”“我自己的呀!”“你不觉得其他的方法更好吗?”“别人的方法,我不清楚。您不说我的方法很了不起吗?”我哑口无言。我突然意识到我的鼓励是多么微不足道。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但是在学生的不同中,也存在着共同之处,认识到每个学生学习的普遍性和规律性不容忽视。并且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永远进步。所以在这节课上,当学生间交流时,我特别提出“会说不如会听”的观点,要求学生在听中补充,听后评价。尤其要比较自己的方法与谁的方法相似,从而按照思维方式将多种方法归类,还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哪种方法适合做哪种类型的题。这时学生对于多种计算方法的认识才清晰而有条理,算法的优化才在学生的心里得到内化。学生自愿地接受新方法,改善自己的解题策略。完成了一个健康和谐发展的社会化过程。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274501144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