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科利亚的木匣》词语理解

《科利亚的木匣》词语理解

零度碳酸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科利亚的木匣》词语理解

微信扫码分享

《科利亚的木匣》词语理解(精选12篇)

《科利亚的木匣》词语理解 篇1

  【木匣】

  〖理解〗

  木质的小型的盛物器具。

  〖例句〗

  他把一把玩具放在一个木匣里了。

  【玩意儿】

  〖理解〗

  指东西、事物。

  〖例句〗

  他喜欢收藏一些小玩意儿。

  【法西斯】

  〖理解〗

  象征强权、暴力、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掠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极端独裁形式。

  〖例句〗

  我们决不会忘记日本法西斯给中国带来的灾难。

  【躲避】

  〖理解〗

  有意避开或离开不利的情况。

  〖例句〗

  你不愿见他就到屋里躲避一下。

  【果然】

  〖理解〗

  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例句〗

  他说要下雪,果然就下雪了。

  【渐渐】

  〖理解〗

  副词,表示程度或数量的逐步增减。

  〖例句〗

  过了清明,天气渐渐暖和起来。

《科利亚的木匣》词语理解 篇2

  作者:朱维山

  一. 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战争开始时,科利亚量了 步,埋下了木匣子。四年后,科利亚从门口起量了 步,却没有找到木匣子。后来,科利亚从门口起量了 ( )步,找到了木匣子。这是因为                             。

  二.为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再写出这段话说的道理及在全文中起的作用。

  科利亚高兴地说 伙伴们 今天我不光找到了匣子 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 人一天天长大 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周围的一切 不是都在起变化么

  二. 抄写课文中带有“果然”、“仍然”、“如果……就……”的句子,然后用这三个词语造句。

  三. 写出本文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

  四.写作练习。

  请以《我做了一件漂亮事》为题,写一篇小作文。要写出怎样动脑克服困难的,结尾写出自己受到的启发。

《科利亚的木匣》词语理解 篇3

  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材简说: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按照埋木厦──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记叙。埋木匣部分讲了科利亚和妈妈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埋木匣及木匣里有哪些东西,为什么埋木区和怎样埋木匣的。挖木匣部分讲 4年后,妈妈顺利挖出了自己埋的木匣,开始科利亚按原来的步数没有挖出木匣,经过认真思考后改变了步数,挖出了本匣。最后一段讲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启发,懂得“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的道理。课文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明一个道理,这是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课文后三个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讲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课文在描写科利亚思考过程时,层次非常清楚,合情合理,富有逻辑性,令人信服。首先他从妈妈的大木匣没有丢、还在原地得出三个结论:他的小木匣也不会丢,而且必在原地,妈妈是成年人,步伐的大小一般不会改变。为什么没有挖出来,他认为这里面一定有原因。经过认真思考,他明白了:时间过去4年,自己的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埋木匣时从家门口向前走10步,现在只需走5步。他按这样的思考做了,果然挖到了木匣。从这样一件具体的事情中,科利亚懂得时间一天天过去,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这样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道理。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二是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二者均为教学的重点,后者是教学的难点。

《科利亚的木匣》词语理解 篇4

  一、素质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能从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认识到“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应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决问题。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

  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后练习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大意。

  二、教学重点

  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这两点是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 ,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四、教学疑点

  1.课文写柯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

  2.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后面又要写“科利亚只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子”?

  五、教具 科利亚坦东西和挖东西时量步子的示意图。

  六、教学方法 导读法。

  七、课时安排 三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科利亚的木匣》。(板书课题)

  2.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出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读完后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这个词语的意思。

  3.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课文写出了一件什么事?

  写出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认读“箱”、“倍”、数数(sh( sh))、德(进行字形分析)

  3.简介卫国战争。

  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原苏联,苏联人民为了保卫祖国而与德国法西斯进行的战争。苏联人民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战斗,至1945年9月卫国战争胜利结束。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标明自然段,朗读课文。

  2.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

  (文章围绕“木匣”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科利亚埋木匣。

  第二层:科利亚挖木匣。

  第三层:科利亚从中受到启发。

  3.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段。

  4.指导第5自然段的归属。

  (这一段是过渡段。“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和科利亚到喀山去了。”是承上,后面两句“在那儿,他们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是下文,科利亚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应划到第二段里。)

  5.分段归纳。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五)讲读课文第一段

  1.请同学分节读课文第一段。全班思考:

  (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

  (2)他们为什么要把东西埋起来?

  2.讨论思考题。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亚怎么埋的木匣?妈妈又是怎么埋木箱的?

  (科利亚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盖上土,用脚踩了踩,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妈妈从家门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

  (4)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

  (一是说明科利亚为了免得让敌人发现,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细、认真。二是为后面科利亚第一次找不到箱子时,排除被敌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笔。)

  3.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课文写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又要写出“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亚埋木匣时是几岁?五岁。因为年龄埋下的是自己心爱的玩具。只会数到十所以他数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课文分几段?各段写什么内容?

  2.科利亚怎样埋木匣的?(什么时间埋的?怎么埋的?在哪里埋的?)

  (二)讲读课文二、三两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1)科利亚和他妈妈什么时候挖出埋藏的东西?从埋东西到挖东西这中间经过多长时间?

  (2)妈妈怎样挖箱子的?结果呢?

  (3)科利亚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结果怎样?

  (4)科利亚又是经过怎样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

  2.讨论思考题。

  (1)讨论思考题①

  四年以后,他们开始挖埋在地下的东西。理解“差不多”的意思是:将近、大约。

  (2)讨论思考题②

  引读:

  妈妈是怎么挖箱子的?学生接读:“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

  (3)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如果当初把箱子随便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由于当初妈妈计算好步子后才埋下箱子,现在一下子就找到箱子了。这说明算术确实有用。)

  (4)讨论思考题③

  教师引读:

  科利亚是怎样挖木匣子的?学生接读:“这时候,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他从门口起量了十步,就动手挖起来。”

  教师引读:

  挖的结果怎样?学生接读:“他挖呀,挖呀,却没有找到匣子。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是没有匣子。他朝左边挖了挖,又朝右边挖了挖,仍然没有。”

  (5)讨论用词。这里三次写到“没有”,“没有”前分别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请大家找出来,说说为什么要用这几个词?

  (“却”表示结果出乎意料之外,“还是”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仍然”也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还是”、“仍然”表示的意思是一样,但程度不同。这里连用这两个词,就强调了科利亚没有找到木匣子这一结果。)

  (6)妈妈的算术管用,而科利亚的算术为什么不管用?是敌人挖走了吗?科利亚,怎么回答小伙伴的猜测?

  (学生读:“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思考:科利亚是什么原因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么思考的?

  (学生读:“小伙伴们,我知道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年龄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问:科利亚的想法对吗?后来他挖到木匣子了吗?

  (这回科利亚量了五步。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子。证明科利亚的想法对了。)

  (7)教师出示幻灯片演示。

  ①科利亚量十步埋下木匣。

  ②来量十挖不到木匣。

  ③利亚量五步挖到木匣。

  问:从幻灯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

  (五岁时量十步埋木匣,后来他经过四年已经是九岁了,人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一倍,所以步数要减少一半,才能挖到。)

  板书:

  五岁量十步埋木匣步子小

  九岁量五步挖木匣步子大

  3.小结:科利亚挖木匣时量五步,这是科利亚冥思苦想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科利亚的想法是正确的。

  4.学生自由读第二段课文。

  5.挖到木匣后,科利亚为什么那么高兴?

  6.学生带问题读第三段课文。

  (1)这一段有几层意思?哪层意思更为重要?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找到了木匣子;第二层是知道了“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这两层意思第二层更为重要。)

  (2)为什么科利亚会说:“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因为科利亚从自己挖木匣的过程中明白了四年过去了,自己从5岁长到9岁,人长大了,步子也在变大,开始照埋木匣时的十步去挖,当然挖不到木匣,后来改为五步去挖,结果一下子就挖到了。由此,他得出结论:“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3)“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告诉我们要怎样做事情呢?

  (我们做事情,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4)小结:我们只有随着周围的变化而变化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布置作业 

  1.填空。

  (1)战争开始时,妈妈从家门口,量了( )步,埋下了箱子。四年后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 )步,很快( )。

  (2)战争开始时科利亚量了( )步,埋下木匣。四年后,科利亚从门口量了( )步,却没有找到木匣子。后来科利亚从屋门口起量了( )步,他一下子就( )。这是因为( )。

  2.准备简要复述科利亚挖木匣的经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简要复述科利亚挖木匣的经过。

  2.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明白了什么。

  (二)深究课文,理解课文前后内客的内在联系

  1.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出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在变化?

  (1)“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这是说科利亚在埋木匣时年龄还小。

  (2)“在那儿住了差不多四个年头。”这里讲埋木匣和挖木匣之间经过了四年的时间。

  (3)“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了。”这是讲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利亚长大了,步子也变大了,算术也学得多了。

  (4)“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起量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第一次照原样量十步没挖到木匣,第二次改变了步数,量五步,挖到了木匣。这说明时间过去了,人长大了,步子也大了,当然只有改变步数才能挖到木匣子了。

  2.小结:我们读课文必须把文章的前后内容联系起来读,并边读边想,才能真正读懂课文。

  (三)巩固练习,总结全文

  1.学生分段读课文,并练习给各段列小标题。

  (如: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

  2.领会课文写法。

  (1)课文主要写科利亚埋匣子,挖匣子的过程,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箱子,挖箱子呢?

  (科利亚埋匣子是模仿妈妈的样子干的,写妈妈挖到箱子与科利亚挖不到匣子进行对比,从侧面说明匣子埋在地下,没有被人拿走。科利亚挖不到的原因是一时没有认识到自己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了。)

  (2)课文写小伙伴的话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用小伙伴的话衬托科利亚的毅力和决心,另一方面说明伙伴们也并没认识到事物已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了变化。)

  3.请学生画出科利亚第一次和第二次挖木匣时怎样量步子,怎样挖到木匣子的示意图。

  (四)指导朗的读课文

  (五)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六)指导造句

  1.分析句子(幻灯出示句子)

  (1)科利亚把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木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仍然”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如:你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补一补,这件衣服仍然可以穿。

  (2)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果然”表示事情的结果跟预料的相符合,含有“真的”,“果真这样”的意思。如:果然前面就是一片桃林。

  (3)科利亚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不光……还……”是表示更进一层。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仅仅找到匣子,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受到了启发,明白了道理。

  (4)妈妈高兴地说:“算术真有用。如果当初我随便挖个坑把箱子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

  这句话的前半句是表示假设一种情况,后半句表示这种假设实现后出现的结果。

  2.学生口头造句,师生共同评议。

  (七)布置作业 

  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

  九、板书设计 

  15 科利亚的木匣

  (四年前)埋五岁 步子小 十步

  (四年后)挖九岁 步子大 五步

  懂得:一切都在起变化

  【设计意图】

  通过四年前和四年后的年龄变化,步子和步数变化的对比,明白“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有助于突破难点。

《科利亚的木匣》词语理解 篇5

  学习目标:

  1、学会8个字,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4、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在生活中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难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过程,培养在生活中思考的习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质疑解疑。

  ⒈(课前布置学生带自己的成长记录册或小时候的照片)

  师:有没有同学带来自己的成长记录册?

  (翻开印有出生石灰私自小脚丫、小手印的一页)大家看,这是某某同学出生时手和脚的样子。现在请大家比一比。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⒉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说出:我们在慢慢地长大,我们的身体在不断变化。

  ⒊你们在一天天长大,很多事物在时时刻刻变化着。今天我们要学习《科利亚的木匣》就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的。

  ⒋师:大家已经预习了这一课。通过预习,同学们一定产生了许多疑问,

  今天,老师把科利亚带来了,你们来问问他吧?CAI(出示一个小男孩的图象)生质疑。

  5、教师过渡:同学们可真会提问,而且还很有礼貌,克里亚可愿意回答了。请大家打开课文,答案都在课文里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科利亚都对你说些什么?

  6、生自读课文,自主质疑。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⒈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木匣,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⒉同桌互议。

  ⒊全班交流,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三、学习课文1-3自然段,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

  ⒈找出课文哪些段落是写“埋木匣”的。

  ⒉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和妈妈是怎样埋木匣的?可在关键句子下面做上记号。

  ⒊小组交流。

  ⒋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了解科利亚和妈妈都使用“量步子”的方法埋木匣的。

  ⒌指导朗读。

  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说说科利亚和妈妈是怎样埋木匣的。

  二、中心切入,研读品味。

  ⒈找出课文哪些段落是写“挖木匣”的。轻声朗读边读边思考边批注,要求学生在疑难的地方画上问号,把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

  ⒉引导学生质疑,教师小结并板书中心议题。

  ⒊教师指导学生读“挖木匣”的部分。

  ⑴妈妈为什么能很快挖出箱子?科利亚为什么第一次没有挖到自己的木匣,而第二次就挖到了呢?他是怎样想出来的呢?

  ⑵在读中品味,感受科利亚的感情与情绪“焦虑——被嘲笑——冷静思考——兴奋”的变化过程。

  ⒋借助动画,直观呈现“挖木匣”部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进一步了解科利亚的思考过程及人物特点。

  三、拓展内化,揭示主题。

  ⒈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你能给最后一个问句换种肯定的说法吗?

  ⒉导读、品悟、揭示并板书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在起变化。想一想:你的周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用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自己经历过的事例,说说对“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的体会。

  ⒊结语:亲爱的同学们,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周围事物在一天天的变化,你们也在一天天的长高长大,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还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号,但是只要我们像科利亚那样勤于动脑、善于发现,面对变化着的事物,采取不同的策略。那,还有什么困难能难倒我们呢?

《科利亚的木匣》词语理解 篇6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木匣,冰鞋,小玩意儿"等词语;练习用"仍然,果然"写句;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2.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读懂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难点

  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

  三,教学重点

  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有位同学给我们准备了一个故事,看他给我们带来什么

  听了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板题读题)课文里的小朋友科利亚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他有没有想办法解决呢 他又是怎样解决的呢 大家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初读

  自由读文,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

  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

  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

  汇报.

  精读

  默读第一部分,看看妈妈和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

  各学习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本部分内容.

  汇报(表演,讲故事等形式均可)

  根据汇报板书:科利亚

  (四年前)埋

  妈妈:30步

  4.小结

  第二课时

  (一)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战争开始时,科利亚和妈妈埋下了木匣.四年后,科利亚跟着妈妈回来了,他们将要挖出他们的木匣了.关于"挖木匣"这部分,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

  (二)带疑学文

  学生质疑,抓住重点问题板书,如:科利亚是怎么挖的,挖出来了吗 有没有遇到困难 怎么解决 妈妈又是怎么挖的

  小组读书讨论解决

  (主要)

  3 .汇报,主要围绕重点问题进行理解.

  ⑴抓含"仍然"的句子分析,指导朗读.

  ⑵柯利亚找不到箱子,他是怎么思考的

  (学生读:"小伙伴们,我知道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年龄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问:科利亚的想法对吗 后来他挖到木匣子了吗

  请学生边板书边说明

  板书:四年后 挖

  (这回科利亚量了五步.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子.证明科利亚的想法对了.)

  指导朗读,抓含"果然"的句子

  ⑶科利亚遇到的这种情况妈妈遇到了吗

  板书: 30步

  ⑷引疑:从板书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讨论:为什么妈妈步子不变能挖出箱子,而科利亚不能

  ⑸从妈妈和自己身上,柯利亚懂得了什么

  (学生读最后一段)

  板书:懂得:一切都在起变化

  "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告诉我们要怎样做事情呢

  (我们做事情,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三)深化拓展

  1.科利亚遇到问题能认真思考,所以他能顺利地解决了问题.现在,请同学们给《刻舟求剑》里的那个人想想办法,找到那把丢失的剑.

  2.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在你身边也有,你能举例说说吗

  引导说话:随着时间的……(引发学生多方面思考,如身体变化,家乡的变化,社会的进步,国际形势的演变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总结全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希望同学们带着这个启示,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去探寻生活给我们带来的更多的启示.

  附:板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 妈妈

  (四年前)埋 30

  (四年后)挖 30

  懂得:一切都在起变化

《科利亚的木匣》词语理解 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斧、锯、免、屋、抢、难、初、管、敌、阶、懂”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难过”等词语的。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感悟时间在变化,人也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时间在变化,人也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学习难点: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学习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要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斧、锯、免、屋、抢、难、初、管、敌、阶、懂”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难过”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能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

  学习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

  知识链接:

  这篇课文的作者左琴科,是苏联作家,他创作的题材多样,有左琴科的创作体裁多样,有幽默讽刺短篇、杂文、中篇小说、传记性小说、剧作和儿童故事等,其中以短篇见长。代表作有《蓝肚皮先生纳扎尔.伊里奇的故事》、《克伦斯基》、《澡堂》、《蓝书》等讽刺小说。

  学习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我要认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量了十步(liàngliáng)数了十步(shǔshù)木匣(xiájiá)

  一倍(bèibiè)喀山(kēkā)法西斯(sīshī)

  2.我要画出不懂的词语,还要运用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它的意思。

  法西斯在本课是指________

  3.我要仔细地看老师范写生字,我还要把本课的生字工工整整地抄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要熟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课文使我很受启发,我要读给同学听,,我还要虚心地听取同学的建议,改正自己在朗读课文时存在的问题。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这篇课文讲的是科利亚五岁的时候——,四年后——。从这件事中感悟到——在变化,———在变化——都在变化。

  2.我找到了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我能按照“埋木匣——找木匣——得到启示”的思路把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段,第二部分—段,第三部分段。

  3.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妈妈埋的木匣———,科利亚埋的木匣———,妈妈埋木匣时走了———步,科利亚埋木匣时走了———步,四年后,第一次找木匣妈妈走了———步,挖出了木匣,科利亚走了———步,没有找到木匣,第二次科利亚走了———步,找到了木匣。

  五.达标检测

  1.我会填空

  德:第7笔是,共笔。

  匣:最后一笔是,共笔。

  管:第12笔是,共笔。

  2.我能区分下列生字,还会组词

  免难敌抢鞋

  兔滩故创蛙

  3.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仍然果然突然居然

  ①我把一粒花种子丢进一个花盆里,没想到几天后它发芽了。

  ②有一天半夜,小狮子爱尔莎闯进了平时与它和睦相处的驴群里。

  ③刘老师生病了,可是他坚持给我们上课。

  ④小梅今天没有来上学,我想她一定是病了,下午我到她家去一看,她躺在床上,身边还放着药。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品读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人也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人也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学习难点: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不少的生字,现在让我们互相听写,看谁写得既正确又漂亮。写完后互相评价。

  二.品读课文,感悟思想

  1.通过读1—4自然段,我找到了描写木匣里面有什么的句子,这句话是———;我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把———,———,———等词重读了,从这些词我感悟到了科利亚是一个———的人。

  2.默读5—12自然段时,我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从这句话我体会到了————。这句话中的“仍然”表示的是————。

  3.联系上下文我知道了12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是————。

  4.我愿意和同学分角色朗读第4—12自然段,我们要相互评价看谁读得最感人,我还要改正自己不足的地方。

  5.合作学习第13自然段

  ⑴从这件事情中科利亚懂得了————道理?

  ⑵我能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情,社会上的事情来说说“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

  ⑶我要和同桌比赛背诵第13自然段,我还要把它抄写下来。

  三.实践活动

  我要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科利亚的木匣》词语理解 篇8

  一、素质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能从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认识到“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应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决问题。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

  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后练习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大意。

  二、教学重点

  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这两点是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 ,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四、教学疑点

  1.课文写柯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

  2.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后面又要写“科利亚只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子”?

  五、教具 科利亚坦东西和挖东西时量步子的示意图。

  六、教学方法 导读法。

  七、课时安排 三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科利亚的木匣》。(板书课题)

  2.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出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读完后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这个词语的意思。

  3.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课文写出了一件什么事?

  写出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认读“箱”、“倍”、数数(sh( sh))、德(进行字形分析)

  3.简介卫国战争。

  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原苏联,苏联人民为了保卫祖国而与德国法西斯进行的战争。苏联人民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战斗,至1945年9月卫国战争胜利结束。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标明自然段,朗读课文。

  2.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

  (文章围绕“木匣”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科利亚埋木匣。

  第二层:科利亚挖木匣。

  第三层:科利亚从中受到启发。

  3.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段。

  4.指导第5自然段的归属。

  (这一段是过渡段。“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和科利亚到喀山去了。”是承上,后面两句“在那儿,他们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是下文,科利亚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应划到第二段里。)

  5.分段归纳。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五)讲读课文第一段

  1.请同学分节读课文第一段。全班思考:

  (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

  (2)他们为什么要把东西埋起来?

  2.讨论思考题。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亚怎么埋的木匣?妈妈又是怎么埋木箱的?

  (科利亚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盖上土,用脚踩了踩,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妈妈从家门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

  (4)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

  (一是说明科利亚为了免得让敌人发现,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细、认真。二是为后面科利亚第一次找不到箱子时,排除被敌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笔。)

  3.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课文写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又要写出“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亚埋木匣时是几岁?五岁。因为年龄埋下的是自己心爱的玩具。只会数到十所以他数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课文分几段?各段写什么内容?

  2.科利亚怎样埋木匣的?(什么时间埋的?怎么埋的?在哪里埋的?)

  (二)讲读课文二、三两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1)科利亚和他妈妈什么时候挖出埋藏的东西?从埋东西到挖东西这中间经过多长时间?

  (2)妈妈怎样挖箱子的?结果呢?

  (3)科利亚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结果怎样?

  (4)科利亚又是经过怎样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

  2.讨论思考题。

  (1)讨论思考题①

  四年以后,他们开始挖埋在地下的东西。理解“差不多”的意思是:将近、大约。

  (2)讨论思考题②

  引读:

  妈妈是怎么挖箱子的?学生接读:“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

  (3)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如果当初把箱子随便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由于当初妈妈计算好步子后才埋下箱子,现在一下子就找到箱子了。这说明算术确实有用。)

  (4)讨论思考题③

  教师引读:

  科利亚是怎样挖木匣子的?学生接读:“这时候,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他从门口起量了十步,就动手挖起来。”

  教师引读:

  挖的结果怎样?学生接读:“他挖呀,挖呀,却没有找到匣子。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是没有匣子。他朝左边挖了挖,又朝右边挖了挖,仍然没有。”

  (5)讨论用词。这里三次写到“没有”,“没有”前分别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请大家找出来,说说为什么要用这几个词?

  (“却”表示结果出乎意料之外,“还是”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仍然”也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还是”、“仍然”表示的意思是一样,但程度不同。这里连用这两个词,就强调了科利亚没有找到木匣子这一结果。)

  (6)妈妈的算术管用,而科利亚的算术为什么不管用?是敌人挖走了吗?科利亚,怎么回答小伙伴的猜测?

  (学生读:“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思考:科利亚是什么原因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么思考的?

  (学生读:“小伙伴们,我知道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年龄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问:科利亚的想法对吗?后来他挖到木匣子了吗?

  (这回科利亚量了五步。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子。证明科利亚的想法对了。)

  (7)教师出示幻灯片演示。

  ①科利亚量十步埋下木匣。

  ②来量十挖不到木匣。

  ③利亚量五步挖到木匣。

  问:从幻灯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

  (五岁时量十步埋木匣,后来他经过四年已经是九岁了,人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一倍,所以步数要减少一半,才能挖到。)

  板书:

  五岁量十步埋木匣步子小

  九岁量五步挖木匣步子大

  3.小结:科利亚挖木匣时量五步,这是科利亚冥思苦想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科利亚的想法是正确的。

  4.学生自由读第二段课文。

  5.挖到木匣后,科利亚为什么那么高兴?

  6.学生带问题读第三段课文。

  (1)这一段有几层意思?哪层意思更为重要?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找到了木匣子;第二层是知道了“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这两层意思第二层更为重要。)

  (2)为什么科利亚会说:“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因为科利亚从自己挖木匣的过程中明白了四年过去了,自己从5岁长到9岁,人长大了,步子也在变大,开始照埋木匣时的十步去挖,当然挖不到木匣,后来改为五步去挖,结果一下子就挖到了。由此,他得出结论:“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3)“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告诉我们要怎样做事情呢?

  (我们做事情,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4)小结:我们只有随着周围的变化而变化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布置作业 

  1.填空。

  (1)战争开始时,妈妈从家门口,量了( )步,埋下了箱子。四年后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 )步,很快( )。

  (2)战争开始时科利亚量了( )步,埋下木匣。四年后,科利亚从门口量了( )步,却没有找到木匣子。后来科利亚从屋门口起量了( )步,他一下子就( )。这是因为( )。

  2.准备简要复述科利亚挖木匣的经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简要复述科利亚挖木匣的经过。

  2.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明白了什么。

  (二)深究课文,理解课文前后内客的内在联系

  1.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出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在变化?

  (1)“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这是说科利亚在埋木匣时年龄还小。

  (2)“在那儿住了差不多四个年头。”这里讲埋木匣和挖木匣之间经过了四年的时间。

  (3)“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了。”这是讲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利亚长大了,步子也变大了,算术也学得多了。

  (4)“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起量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第一次照原样量十步没挖到木匣,第二次改变了步数,量五步,挖到了木匣。这说明时间过去了,人长大了,步子也大了,当然只有改变步数才能挖到木匣子了。

  2.小结:我们读课文必须把文章的前后内容联系起来读,并边读边想,才能真正读懂课文。

  (三)巩固练习,总结全文

  1.学生分段读课文,并练习给各段列小标题。

  (如: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

  2.领会课文写法。

  (1)课文主要写科利亚埋匣子,挖匣子的过程,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箱子,挖箱子呢?

  (科利亚埋匣子是模仿妈妈的样子干的,写妈妈挖到箱子与科利亚挖不到匣子进行对比,从侧面说明匣子埋在地下,没有被人拿走。科利亚挖不到的原因是一时没有认识到自己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了。)

  (2)课文写小伙伴的话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用小伙伴的话衬托科利亚的毅力和决心,另一方面说明伙伴们也并没认识到事物已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了变化。)

  3.请学生画出科利亚第一次和第二次挖木匣时怎样量步子,怎样挖到木匣子的示意图。

  (四)指导朗的读课文

  (五)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六)指导造句

  1.分析句子(幻灯出示句子)

  (1)科利亚把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木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仍然”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如:你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补一补,这件衣服仍然可以穿。

  (2)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果然”表示事情的结果跟预料的相符合,含有“真的”,“果真这样”的意思。如:果然前面就是一片桃林。

  (3)科利亚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不光……还……”是表示更进一层。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仅仅找到匣子,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受到了启发,明白了道理。

  (4)妈妈高兴地说:“算术真有用。如果当初我随便挖个坑把箱子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

  这句话的前半句是表示假设一种情况,后半句表示这种假设实现后出现的结果。

  2.学生口头造句,师生共同评议。

  (七)布置作业 

  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

  九、板书设计 

  15 科利亚的木匣

  (四年前)埋五岁 步子小 十步

  (四年后)挖九岁 步子大 五步

  懂得:一切都在起变化

  【设计意图】

  通过四年前和四年后的年龄变化,步子和步数变化的对比,明白“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有助于突破难点。

《科利亚的木匣》词语理解 篇9

  教学目的:

  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教育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办法。

  2、学习生字新词。能用“仍然”、“果然”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根据“思考·练习”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了解科利亚挖着木匣的原因;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学文明理,懂得事物总在不断发展变化。无论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了变的眼光对待它,而是要根据事物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

  教具准备:课文内容录像带,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事往往能给人以启发。围绕着科利亚的木匣发生的事就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二、观看录像,了解课文大意

  边看边想:这篇课文围绕科利亚的木匣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指导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如何分段?

  2、重点讨论:第四自然段的归并。

  交流:这一段主要讲四年以后的事情,应归并到下一段。

  3、归纳段意。

  指点:可根据小标题,归纳各段段意。

  要求:作为段意的句子要简练、完整。

  四、学习第一段“埋木匣”

  1、指名读第一段课文。

  边读边想:把第一段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

  2、重点讨论:

  (1)两层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一层写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第二层交代他埋木匣的原因。)

  (2)如果调换叙述顺序,先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然后写他是怎样埋的,与原文相对比哪一种写法好?好在哪里?

  (先写科利亚埋木匣,后写埋的原因,设置了悬念,可激起读者继续阅读的兴趣。)

  3、质疑。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段内容

  提问:妈妈和科利亚是在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根据回答,相机板书)

  二、学习第二段“挖木匣”

  1、默读课文,圈画有关词句,讨论填写表格。(投影出示表格)

  2、指点:

  (l)妈妈为什么能很快挖出箱子?

  (2)科利亚为什么开始没有挖到木匣,后来又为什么挖着了?(根据回答,相机板书)

  3、重点理解文中两次描写科利亚挖匣子的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用“果然”、“仍然”说话。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横线的部分,理解句意。(投影出示句子)

  (1)科利亚从家门口起量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是没有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科利亚尽力去挖,挖得深、挖的范围大,结果都没有找到匣子。“仍然”说明科利亚无论是朝左边挖还是朝右边挖,都和把坑挖深没找到匣子的情况一样。)

  (2)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匣子。

  (科利亚想出了找不到木匣的原因,还想出了找到木匣的办法,然后按所想的方法去挖,结果找到了。“果然”说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

  三、学习第三段“受到启发”

  1、指名用高兴的语气读第三段。

  思考:科利亚通过动脑筋挖到了匣子,从这件事中,他懂得了什么?

  2、理解句子: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投影出示句子)

  (1)用陈述的语气说出“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一句的意思。

  (2)想一想、说一说:“周围的一切”在文中指什么?你还想到了什么?说说身边类似的事和处理的方法。

  四、说话练习

  用“不光……还……”这个关联词说说学了这篇课文的收获。

  五、总结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万物都在不断变化,我们应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多动脑筋,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方法。

《科利亚的木匣》词语理解 篇10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们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体会课文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练习用“仍然”“虽然”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柯里亚最后讲的话。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哪些写得真实、具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二、预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他们做了哪些事?

  三、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

  2、指名回答预习中的问题。

  四、结合课后第2题,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3)写柯里亚埋木匣。

  第二段(4—12)写柯里亚挖木匣。

  第三段(13)写柯里亚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发。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朗读。

  2、读后评议。

  3、默读第一段,思考:

  (1)柯里亚埋木匣是在什么时候?那时他几岁?

  (2)柯里亚是怎样将木匣埋起来的?

  (3)柯里亚为什么把东西埋起来?妈妈埋的东西同柯里亚的有什么不同?

  4、讨论思考题,检查默读情况。

  (1)讨论第1题,简介时代背景。

  (2)讨论第2题,重点理解“刚学”“只会”两个词语。

  (3)讨论第三题,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东西多不能都带走;受到妈妈埋东西的启示。

  六、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

  2、提出默读思考题。

  (1)他们什么时候挖埋藏的东西?从埋到挖经过了多长时间?

  (2)妈妈是怎样挖箱子的?结果怎样?

  (3)柯里亚开始是怎样挖的?结果怎样?后来为什么又挖着了?

  3、讨论思考题。

  4、指导朗读第二段。

  七、讲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怎样理解柯里亚最后说的这段话?(年龄小,步子小;年龄大,步子也大。)

  3、学生自己结合生活实际谈认识。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1、课文写的是柯里亚埋木匣、挖木匣,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木箱、挖木箱呢?

  2、课文为什么要写小伙伴们的话呢?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1、引导学生通读全文,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2、指名说哪些内容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5题。

  1、指名朗读,齐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

  4、将课文中含有“仍然”“虽然”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5、指导口头造句,纠正不当之处。

  6、将句子写下来。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

  30 柯里亚的木匣

  时间变、年龄变、步子变

  五步 四年后

  埋 木匣 挖

  十步 五步?

  方法要变

《科利亚的木匣》词语理解 篇11

  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认读生字词语。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同学们,通过预习你都了解了什么?生自由说。

  ②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识记形,了解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开火车认读字词。

  ③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  )木匣→(  )木匣(  )

  ⑤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①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a.教师指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b.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c.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

  妈妈埋的东西同柯里亚的有什么不同?

  四、指导书写

  1、生说说书写需要注意的生字。

  2、师范写,生书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a.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

  b.重点指导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②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启发学生自己上黑板画线段图表示科利亚现在每一步的大小,应该画几步。

  c.联系上文,让学生说说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

  d.分角色朗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③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二、学习写法

  课文用了怎样的写法?

  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抄写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26 柯里亚的木匣

  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

  一切在变

《科利亚的木匣》词语理解 篇12

  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认读生字词语。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同学们,通过预习你都了解了什么?生自由说。

  ②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识记形,了解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开火车认读字词。

  ③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  )木匣→(  )木匣(  )

  ⑤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①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a.教师指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b.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c.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

  妈妈埋的东西同科利亚的有什么不同?

  四、指导书写

  1、生说说书写需要注意的生字。

  2、师范写,生书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a.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

  b.重点指导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②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启发学生自己上黑板画线段图表示科利亚现在每一步的大小,应该画几步。

  c.联系上文,让学生说说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

  d.分角色朗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③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二、学习写法

  课文用了怎样的写法?

  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抄写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26 科利亚的木匣

  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

  一切在变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科利亚的木匣》词语理解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278341144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