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19 秦兵马俑

19 秦兵马俑

甜尕妞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19 秦兵马俑

微信扫码分享

19 秦兵马俑(精选17篇)

19 秦兵马俑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重点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学生:分小组分主题搜集有关兵马俑的图片和资料。

  教师:介绍兵马俑的录像资料及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1.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八大奇迹,是哪八大奇迹?

  生讲述世界八大奇迹。

  2.介绍秦兵马俑的发现。

  生齐读课题。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数字化教学平台上去了解一下秦兵马俑吧!学生浏览与秦兵马俑有关的资料。

  4.点击视频,观看秦兵马俑录像。

  学生看录像后谈初步印象。

  二、初步感知、理清思路

  1.根据学习要求,初步感知课文,了解文章大体内容。自学生字生词。

  2.交流初读课文收获,教师检测生字生词。

  3.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三、再读课文,大胆质疑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针对课文内容和有关秦兵马俑进行质疑。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整理归纳所提出的问题。

  四、激发鼓励,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课文及秦兵马俑的其他方面进行了质疑,下节课我们就要走进文本,来解决我们所遇到的难题。

  第二课时

  一、回首秦俑,激情导入

  1.谈话导入。

  2.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走近了秦兵马俑,你知道了什么?

  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秦兵马俑真是太伟大了!这么多的兵马俑能做得这么完美,简直是不可思议。

  生:我知道秦兵马俑的规模很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生:古代的劳动人民真是聪明啊!做出这么精美的兵马俑,我们现代人怎么都模仿不出来,我真想现在就去看一看。

  …………

  师: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公里的临潼。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法国总理希拉克说:“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中国。”今天我们班学生组成的秦兵马俑考古学习小组,将再次出发,到这神奇的地下王国去看一看。

  二、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引导:秦兵马俑是怎样的规模宏大呢?课文的第2自然段做了具体的描述,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真切感受到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联想到了什么?在书上写下批注。

  学生读后交流。

  2.点击“秦兵马俑规模宏大”,欣赏三维实景图,说说自己的感受。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二)学习第4—9自然段

  1.师:是啊!在我们眼前出现的秦兵马俑规模是如此的宏大,是不是就凭这可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了呢?

  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请同学们自由读4—9自然段,说说文中列举了哪些兵马俑类型?

  学生自由读4—10自然段,交流文中列举的兵马俑类型。

  (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

  2.引导:8000个兵马俑啊,竟找不到两个相同的,真是太奇妙了!我们一起走近兵马俑,仔细端详这些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仔细观察图片,然后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多读一读,最后在全班交流。

  学生对照图片,读文体会。

  组织学生交流,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专门学习第9自然段

  1.引导过渡: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让我们仔细看一看兵俑。仔细端详,你会发现它们神态各异。教师引读第9自然段。

  2.播放课件,欣赏各种神态的兵俑。

  3.这么多的兵俑,这么多的神态。他们“有的凝视远方,好像思念家乡的亲人……”这一句后有省略号,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兵俑还有许多不同的神态。

  师:这一段具体介绍了兵马俑的不同神态。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加以细描,仿佛让我们看到,那一个个勇士威武不屈、拼死沙场的高大形象;让我们倾听到,将士们思乡念亲的凄婉心声;让我们感受到,那一个个兵马俑背后的血泪与辛酸……正是作者独具匠心,选择了恰当的观察视角,运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让我们读出中国人民智慧的伟大。

  4.生齐读这一段。

  5.师引导:同学们,读完了,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又激动又佩服古代的劳动人民!的确,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四、课外拓展、学生搜集资料

  1.引导学生自主查阅网络资料,解决与秦兵马俑相关的其他问题。

  2.组织交流。

  板书

  秦兵马俑

  (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秦王朝强大国力和军威的象征

  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雕塑、制陶的高超水平

19 秦兵马俑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课前准备:兵马俑的资料。

  教学时间: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思考: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交流: 

  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2、意思: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朗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1)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2)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3)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写将军姿态。

  (5)写武士姿态。

  (6)写骑兵俑姿态。

  (7)写车兵俑姿态。

  (8)写弓弩手姿态。

  (9)写马俑姿态。

  (10)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1)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5、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将3至10节归并在一起。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

  四、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六、作业 抄写词语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不仅俑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兵  马  俑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将军俑  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  威武凝重

  骑兵俑  勇猛善战

  兵车俑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  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 俑  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10节引读

  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三、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3、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四、总结课文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规模宏大

  19 秦兵马俑  类型众多  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时间 三教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974年,在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的骊山陵东侧,发现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刻画精致、形态逼真的兵马俑。

  这便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出示课题,齐读。

  二、看录象,创设情景

  1、仔细欣赏。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交流。

  2、自读课文,了解大意。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练读,读给同桌听。

  3、说说兵马俑给你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词

  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正音。

  2、理解词义,可联系上下文,也可查字典。

  3、指名试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四、精读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集体讨论。

  (1)从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从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朗读前四句,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潮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5、读最后一个长句子,前半句讲了兵马俑的恢弘气势,“看上去真像……”讲兵马俑的高超制作工艺。

  6、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课文除了讲“规模宏大”,还讲了兵马俑的什么特点?

  二、学习第3段

  1、提出要求:这一段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它们有什么样的鲜明个性?用笔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词句。

  2、学生自学。

  3、同桌交流。

  4、集体讨论,交流。

  (1)从“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最前列”和“神态自若”的描写中,感受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特点。

  (2)从“体格健壮,体态匀称”及穿着装扮,手持各种武器,“目光炯炯,双唇禁闭,神态严峻”中,体会武士俑威武凝重的特点。

  (3)从“上身着短甲……左手持弓箭”中体会骑兵俑的勇猛善战的特点。

  (4)车兵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弓弩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马俑形体健壮,肌肉丰满,跃跃欲试。

  5、在学生充分交流,发表意见后,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自由穿插。

  6、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读第10自然段,填空: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有的————,好像———;……

  (2)用“有的……有的……”和“好像”练习说话。

  7、指导有感情朗读4~10自然段,体会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三、学习过渡段

  1、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兵马俑,这两方面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2、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句话的作用。

  (1)这句话包含了哪些内容?

  (2)句子前半部分是说兵马俑规模宏大,后半部分是说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造句。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兵马俑,这两方面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2、过渡段在划分段落时一般是划上段还是划下段?

  二、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分段。

  (1)2~10自然段讲了兵马俑的哪两个方面?

  (2)按两个方面给2~10自然段分为两段,过渡段是划上段还是划下段?

  2、概括段意。

  第一段:总领全文。

  第二段:写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第三段: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第四段:总结全文。

  三、学习一、四段

  1、指名读第1段。

  (1)“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是什么意思?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说明了秦兵马俑的价值怎样?

  (2)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导朗读,抓住“举世无双”、“享誉世界”体会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以及为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3、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和文章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

  4、总结。

  这篇课文生动的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        19秦兵马俑(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不仅)规模宏大       (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勇气概

19 秦兵马俑 篇3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8个字只要认识不要求会写。认识一个多音字“乘”。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看画面,发挥想象,品味重点段落和词句,感悟秦兵马俑的特点。三、突破措施

  有感情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ppt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秦兵马俑》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能流利地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3. 理清课文脉络。

  二、预习学案:

  (一)我会读

  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荣誉     鸟瞰     统一      率领  

  征战     风靡     魁梧      拼搏 

  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南征北战

  身材魁梧       若有所思      惟妙惟肖

  (二)我会填

  1.课文从(    )和(    )两个方面具体介绍兵马俑的,课文第四至第九自然段分别描绘了(  )(  )(  )(  )(  )(  ) 的样子。

  2.用线将兵马俑和它相应的特点连起来。

  将军俑          配合默契

  武士俑          利箭在弦

  骑兵俑          龙腾虎跃

  车兵俑          骁勇善战

  弓弩手          威风凛凛

  马俑            训练有素

  (三)我质疑

  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请写在下面。

  《秦兵马俑》导学案

  一、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二、学习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出示课件)

  1.课文是以什么结构来叙述兵马俑的?每个部分讲了什么?各个部分是用哪句话来连接的?

  2.秦兵马俑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的呢?

  三、作业布置

  1. 请你做一次导游,带大家参观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秦兵马俑。请根据课文内容及搜集的资料写一段导游词。

  2.自主查阅网络资料,解决与兵马俑相关的其他问题。

  《秦兵马俑》课堂检测

  一、择优录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画出来)

  擎着(qíng jìng)  模拟(shì  nǐ)    战车千乘(chéng shèng)

  军吏(shǐ  lì)    战靴(xié  xuē)  惟妙惟肖(xiào  xiāo)

  二、补充下列成语,并选择填空。

  (  )世无双    所向披(   )     南(  )北(  )

  (  )无仅有    若有所(   )    (  )妙(  )肖

  (  )死搏斗    神态自(   )    (  )(   )欲试

  (  )首挺胸    养精(  )锐     (  )(   )有神

  1.齐白石擅长画虾,他画的虾(           ),充满活力。

  2.飞将军李勇英勇善战,他率领的军队纪律严明,在战场上(            ),令敌人闻风丧胆。

  3.(           )的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它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

  4.面对突然而来的灾难,见多识广的警察(           ),有条不紊地指挥大家迅速撤离了现场。

  5.在决赛前,双方球员在(  ),准备最后一搏。

  板书设计

  14  秦兵马俑

  将军俑  威武勇猛 久经沙场    

  武士俑  忠君爱国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各尽其责

  形象鲜明 英勇善战                          

  马 俑  神态各异

  展现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19 秦兵马俑 篇4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课前准备:兵马俑的资料。

  教学时间:二教时

  教学过程 :

  第一教时

  一、导入  新课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思考: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交流:

  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2、意思: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朗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1)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2)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3)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写将军姿态。

  (5)写武士姿态。

  (6)写骑兵俑姿态。

  (7)写车兵俑姿态。

  (8)写弓弩手姿态。

  (9)写马俑姿态。

  (10)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1)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5、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将3至10节归并在一起。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

  四、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六、作业  抄写词语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不仅俑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兵 马 俑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将军俑 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 威武凝重

  骑兵俑 勇猛善战

  兵车俑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 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 俑 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10节引读

  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三、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3、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四、总结课文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规模宏大

  19 秦兵马俑 类型众多 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

19 秦兵马俑 篇5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时间 三教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974年,在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的骊山陵东侧,发现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刻画精致、形态逼真的兵马俑。

  这便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出示课题,齐读。

  二、看录象,创设情景

  1、仔细欣赏。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交流。

  2、自读课文,了解大意。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练读,读给同桌听。

  3、说说兵马俑给你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词

  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正音。

  2、理解词义,可联系上下文,也可查字典。

  3、指名试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四、精读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集体讨论。

  (1)从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从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朗读前四句,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潮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5、读最后一个长句子,前半句讲了兵马俑的恢弘气势,“看上去真像……”讲兵马俑的高超制作工艺。

  6、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课文除了讲“规模宏大”,还讲了兵马俑的什么特点?

  二、学习第3段

  1、提出要求:这一段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它们有什么样的鲜明个性?用笔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词句。

  2、学生自学。

  3、同桌交流。

  4、集体讨论,交流。

  (1)从“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最前列”和“神态自若”的描写中,感受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特点。

  (2)从“体格健壮,体态匀称”及穿着装扮,手持各种武器,“目光炯炯,双唇禁闭,神态严峻”中,体会武士俑威武凝重的特点。

  (3)从“上身着短甲……左手持弓箭”中体会骑兵俑的勇猛善战的特点。

  (4)车兵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弓弩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马俑形体健壮,肌肉丰满,跃跃欲试。

  5、在学生充分交流,发表意见后,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自由穿插。

  6、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读第10自然段,填空: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有的————,好像———;……

  (2)用“有的……有的……”和“好像”练习说话。

  7、指导有感情朗读4~10自然段,体会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三、学习过渡段

  1、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兵马俑,这两方面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2、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句话的作用。

  (1)这句话包含了哪些内容?

  (2)句子前半部分是说兵马俑规模宏大,后半部分是说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造句。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兵马俑,这两方面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2、过渡段在划分段落时一般是划上段还是划下段?

  二、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分段。

  (1)2~10自然段讲了兵马俑的哪两个方面?

  (2)按两个方面给2~10自然段分为两段,过渡段是划上段还是划下段?

  2、概括段意。

  第一段:总领全文。

  第二段:写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第三段: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第四段:总结全文。

  三、学习一、四段

  1、指名读第1段。

  (1)“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是什么意思?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说明了秦兵马俑的价值怎样?

  (2)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导朗读,抓住“举世无双”、“享誉世界”体会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以及为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3、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和文章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

  4、总结。

  这篇课文生动的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        19秦兵马俑(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不仅)规模宏大       (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勇气概

19 秦兵马俑 篇6

  知识目标:

  1、学习"糜、挺、炯、唇"等字;

  2、继续学习、巩固联想和想象的写法。

  能力目标:

  1、推想"举世无双、所向披靡、南征北战、跃跃欲试、惟妙惟肖"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朗读课文并练习速读。

  3、画出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语句体会其好处。

  情感目标:

  在了解的规模和特点基础上知道它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教学重点:画出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语句,体会其好处。

  教学难点 :速读练习,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手段:影视素材、电子幻灯片、图片、模型。

  教学方法:指导、讨论、仿写。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提出问题,导入  新课。

  1、 谈你所知道的被称为历史文物的遗迹有哪些?

  2、 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使世界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了新的了解和评价。因此,"世界第八大奇迹"在人们心中早已成了兵马俑的代名词。

  3、 (幻灯展示一课时学习内容)

  二、 初步感知,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 细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讨论交流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四、朗读练习。速读6----10自然段。

  1、 计时读文,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读完该段并说出主要内容。

  2、 同桌之间计时读文比赛。

  3、 速读全文看谁最快。

  五、再次读文。

  找出文中联想和想象的部分,画出带有"好像"词语的句子,再读一读。

  六、总结:

  1、介绍有关兵马俑及秦始皇等相关资料。

  2、解释下列词语。

  举世无双 恢弘气势 所向披靡 南征北战

  跃跃欲试 惟妙惟肖 鸟瞰

  3、理清文章思路。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理解课文内容。(幻灯展示二课时学习内容)

  1、 速读介绍兵马俑规模宏大一段,说说这段有什么特点?

  (运用数字加以说明俑坑气势恢弘。)

  2、 作者又是怎样介绍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一特点的呢? (1)分读作者介绍的不同的俑,说说你喜欢什么俑,为什么?

  小结:作者有详有略地介绍了俑的类型,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品。

  (2)读短文,与原文对比,你更喜欢哪一段,为什么?(见二课时学习内容)

  (3)依据资料提示,展开你丰富的想象,介绍一下可能还有哪些神态的兵马俑?

  (4)小结:威武雄壮的军阵,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示出的军功和军威。

  3、 齐读结尾段,主要写了什么?

  还有哪些语言表达了这一情感?(见二课时学习内容)

  4、小结:美轮美奂的在文化、艺术等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了光彩。

  三、总结:

  1、理解填空。(幻灯片)

  2、介绍一种课文所写以外的兵俑或马俑。

  3、说说你所见到的和所知道的我国历史文物,介绍一下它的样子、价值,并展示其图片和资料。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⒈凭借课文的语文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⒉联系课文内容领会过渡段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⒈出示图,师问:这是什么?教师板书课题:。

  ⒉把你知道的的有关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

  二、学习第四—九自然段。

  ⒈兵马俑有哪些类型?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呢?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

  自学要求:

  ①读一读,圈出表示外貌、神态、动作的词。

  ②议一议,你喜欢哪一类兵马俑,为什么?小组交流。

  ③演一演,根据书上的描写做一个动作,其他同学猜猜演的是什么俑。

  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小组学习。

  ⒊交流。

  三、学习第十自然段。

  ⒈学生默读,用横线画出表示神态的词。

  ⒉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四、导读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体会、过渡段在文中的作用。

  六、作业 :

  ⒈依照文中的过渡段练写片断。

  ⒉搜集相关的课外资料。

  板书: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 恢弘气势 )              ( 惟妙惟肖 )

  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19 秦兵马俑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课前准备:兵马俑资料的搜集。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让我们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2、思考:秦兵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指名交流。

  三、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为了说明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课文的语言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说说游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四、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1、 听写词语 

  2、 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兵马俑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将军俑 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 威武凝重

  骑兵俑   勇猛善战

  兵车俑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 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 俑 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10节引读

  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6、齐读课文第11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三、归纳小结。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              

  13、 秦兵马俑

  举世无双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规模宏大

19 秦兵马俑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3、联系课文内容借助课件,领会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的特点。初步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的特点。

  教具:相关课件与音频资料。

  学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秦兵马俑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1、猜谜语,引出秦兵马俑。

  二、导入

  1、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在长达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伟大的中华人民创造了许多奇迹。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就是其中的代表。它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让我们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

  2、生观看兵马俑全景图片,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三、学习生字

  1、大家想进一步地了解兵马俑,到兵马俑展区去一睹它们的风采吗?那咱们可得先买门票。(课件出示带生字的门票。)今天的门票不需要大家花钱买 ,因为知识就是用不尽的财富,只要你能正确地读出门票上红色的生字词就可以到展区一饱眼福。请同学们拿出笔,一边自由读课文,一边在课文中找出生字新词,并读正确。

  2、学生自由读课文,认生字。

  3、指名个别读、齐读生字。

  四、学习课文内容

  1、现在就请大家一起走进展区,了解咱们国家伟大的兵马俑,请大家认真听,听完后,请大家说说你的感受如何。(播放兵马俑音频资料)

  2、请大家自由说说自己感受如何。

  3、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所见所感,那么课文又是如何介绍兵马俑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概括兵马俑特点的一句话,并读一读。

  4、指名反馈。(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形态各异,而且个性鲜明。)

  5、再次自由读文,找出体现兵马俑规模宏大、形态各异的部分。指名反馈,朗读第二自然段。通过具体数据,以及与教室面积、本校人数进行比较,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6、兵马俑形态各异,那么究竟有哪些形态呢?指名反馈。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形态,认真读。

  7、请选择相同形态的同学齐读相关段落,并派代表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种形态。

  五、小结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形态各异,而且个性鲜明。那么兵马俑究竟向世人展示了秦兵的哪些不同的个性呢,请同学课后,继续朗读课文剩下的段落,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

  六、作业: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尝试背一背。

  板书:            规模宏大

  秦兵马俑    形态各异

  个性鲜明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

  1、本课尝试的是多媒体课教学,由于第一次尝试语文课的多媒体教学,上课前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工作。首先是选教材。本篇课文有关兵马俑的资料网上比较多,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上网查找,有利于课外拓展,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其次是制作课件。很少运用课件,而且事先还要搜集大量的有关兵马俑的资料,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几经修改,课件雏形才出来了。最后是确定上课思路。课件基本定下来后,其实这时,教案也在头脑中差不多形成了。大致分为这样几块:整体入手——看兵马俑的全景视频;读文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图文结合,观看视频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

  2、教学中采用直奔中心段落的教学方法。我抓住全文的中心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展开教学,迅速理清全文脉络,教学中,我还在点拨、过渡的语言上做好推敲,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学习语言。 

  3、学生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所以完成认字的任务主要靠自学自查,但我在教学时,对学生的生字放手有些过度,对于少数不容易读准的字指导不够。对于后进生读文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4、秦兵马俑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教师在上课时,自身的不足,导致学生在学习兵马俑的特点时,感悟不深,其实,有时很有必要进行范读,让学生能够迅速找到感觉,深入文本。

  5、在学习秦兵马俑规模宏大这一特点时,课文运用了列数字、对比等方法,在教学时,教师有突出数字、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但没有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相机进行有关写作方法的指导,将教语文与用语文割裂开来了。

19 秦兵马俑 篇9

  13秦兵马俑(第1课时)

  (主备人:仇建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扫清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抓住过渡句把握文章结构和内容

  教学准备:课前师生分头搜集、准备有关秦兵马俑的图文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关于秦兵马俑,你有什么了解?(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思考:读了课文,你对秦兵马俑又有了怎样的印象?

  三、检查、交流:

  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拱形  队伍  军吏  战靴  铜戈  擎着  跪  模拟

  (有几个字笔画较多,如“瞰、率、靡、魁”,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形近字的方法认记。)

  另外,有几个多音字要提醒学生读准:匀称(chèn),身着(zhuó)短甲,撒(sā)开四蹄。

  2、理解词语意思:

  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

  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朗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1)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2)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3)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写将军俑姿态。

  (5)写武士俑姿态。

  (6)写骑兵俑姿态。

  (7)写车兵俑姿态。

  (8)写弓弩手姿态。

  (9)写马俑姿态。

  (10)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1)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5、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将3至10节归并在一起。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

  6、同桌分段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3秦兵马俑(第2课时)

  (主备人:仇建华)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感受它的“惟妙惟肖”。3、继续练习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中国人民的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了解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默读课文,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感受它的“惟妙惟肖”。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法国前总理希拉克: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佣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

  2、为什么说秦兵马俑是第八大奇迹?(课件出示句子: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形象鲜明。)板书: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形象鲜明

  3、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兵马俑的世界,仔细看一看这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秦兵马俑。(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4-9自然段

  ㈠课件出示:自学课文4-9自然段

  ①找一找,课文着重介绍了哪几种俑?

  ②想一想,你最想向大家介绍哪一种兵马俑?为什么? 

  ㈡读后交流: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俑?

  2、你最想向大家介绍哪一种兵马俑?为什么?

  ⑴将军俑(课件出示:图文)

  师:俗话说:军不可无将,国无良将莫兴兵。我们先来看将军俑。你为什么喜欢将军俑?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在你的眼前,这是一位怎样的将军?

  a威武的将军。你从课文哪些词句中读出了他的威武?请你来读,把将军威武的形象读出来。

  b神态自若的将军。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师:将军面前是呐喊着冲杀上来的敌人,自若的神态,给敌人以震慑、胆怯;后是军吏和士兵,能稳定军心,给人以力量和信心。因此,将军自若的神态,实际上一种底气,是一种实力的象征。你能读出神态自若的样子吗?难怪,作者会认为这是一位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将军,谁能把这位威风凛凛的将军、神态自若的将军形象读出来。(指读、齐读。)

  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已发掘的三个俑坑中,总共才出土七个将军俑。一位骁勇善战、足智多谋的将军,对一场战斗乃至一场战争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秦始皇统领的这支军队之所以能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与其拥有这样的良将是分不开的,你知道哪些?

  c过渡:一位威风凛凛、神态自若的将军形象正留在我们的心中,下面老师请大家看一幅图片,猜一猜,这是什么俑?

  ⑵武士俑(课件先出示图片)

  a、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发型、神态、武器等。课件出示文字)

  b、同是大敌当前,武士与将军的神态有什么不同?

  c、他们严阵以待,蓄势待发,做好为国捐躯的准备,你能读出武士俑的这种精神吗?这样一支训练有素、军纪严明的军队,秦军怎能不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呢?

  ⑶骑兵俑(过渡:还写了哪些俑?)能骑善射,是马背上的勇士。

  ⑷车兵俑: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⑸弓弩手:张弓搭箭,眼盯前方,准备就绪,训练有素。

  ⑹马俑:秦兵马俑博物馆建成开放以来,接待了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包括一百多位外国元首。美国前总统里根曾说过这样一句幽默的话:“我真担心它会踢我一脚。”这是什么俑?(课件出示:马俑图片)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课件出示文字)这些战马也是久经沙场、战功显赫。

  三、秦兵马俑仅仅只有六种吗?读第10小节,你又能读出几种神态的俑?

  ⑴“有的……好像……”,你能读出他们的特点吗?(指度、齐读)

  ⑵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赋予雕塑以生命、情感,写活了,难怪似乎能听到他们的呼吸。秦始皇用了整整十年时间,一统天下,有多少热血男儿,离开家乡故土,告别妻儿老小,踏上征程,奔赴疆场。是的,同学们的朗读、回答,让我们仿佛看到,那一个个勇士威武不屈,拼死沙场的高大形象;让我们仿佛听到,那一个个壮士思乡念亲的凄婉心声;让我们仿佛感到,那一个个战士背后的心酸与血泪……

  ⑶请大家想一想,仅仅就这四种神态的兵马俑?(这出土的八千件兵马俑,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课文有一个标点符号留给我们一份思考,一份创造,发现了吗?只要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就能触摸到兵马俑的神韵,品尝到创造的快乐。

  课件出示:一组图片 “有的……好像……;有的……好像……”

  同学们的生动描述,让我们又欣赏一一件件精美的艺术珍品。他们尽管神态各异,但有共同的特点,是什么?(惟妙惟肖、神形兼备、训练有素、勇敢善战……)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支勇敢善战、军纪严明的军队,秦始皇才能灭六国、统天下;也正是因为工匠们打造的这栩栩如生、神形兼备的八千多件精美的艺术珍品,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板书)

  ⑷播放课件:无论多少次,站在秦俑面前,和这些雕塑对视,我们都可以感到心灵的震撼和来自千年传递的消息。面对着气势恢弘的秦兵马俑,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四、小结过渡: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将我们带到刀光剑影的古战场,仿佛看到尘烟滚滚,战旗飘飘,仿佛听到了战马嘶鸣,杀声震天。

  让我们满怀豪情,朗读最后一节。

  同学们,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秦兵马俑,已超越了国界,自1979年开馆以来,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无数中外宾客纷至沓来,一睹它的风采,许多贵宾都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1、全国政协副主席胡绳:中国第一帝,世界第八奇。

  2、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3、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秦俑坑真是世界奇迹,百闻不如一见,真是名不虚传。

  难怪课文开头就这样描写:(齐读开头一句)

  考古学家评价:秦兵马俑的发掘,是二十世纪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秦兵马俑,沉睡了几千年的瑰宝,一朝醒来,震惊世界。身为中国人,面对这举世无双,旷世绝代的艺术群雕,你最想说什么?让秦兵马俑博物馆的留言簿上,也留下我们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千言万语,凝聚着都是一份骄傲和自豪。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秦兵马俑——世界第八大奇迹。

  五、同学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秦俑文化仅仅向我们敞开一扇小小的门。关于秦俑的话题,秦俑的谜还有很多,你想了解哪些?

  老师向你们推荐两条途径(课件出示)

  1、点击《秦兵马俑专题学习网站》;

  2、阅读余秋雨《藏着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中国游》

  板书设计:

  规模宏大

  秦兵马俑      类型众多       世界第八大奇迹!

  形象鲜明

  教学反思:

19 秦兵马俑 篇10

  一、看拼音,写词语

  yuè  yuè  yù   shì      shén  tài  zì   ruò      duì   wu     

  (           )     (               )     (   ) 

  wéi miào wéi  xiào jué wǔ  jǐn yǒu      mó  nǐ      gǒng xíng

  (             )  (               )   (         )    (        ) 

  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正确读音,在下面加“     ”

  将领(jiāng  jiàng) 身着短甲(zháo  zhuó)匀称(chēng  chèng)

  踏上征程(tā  tà) 似乎 (sì    shì)       俑坑 (kēng  kāng)

  三、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1、绝:①断绝;②完全没有了;③独一无二的;④极、最。

  绝无仅有(    )  走上绝路(    )  绝佳选择(    )

  2、举:①全;②往上托;③兴起;④推选。

  举世无双(    )  举办奥运会(    )  举重比赛(    )

  3、张:①使合拢的东西分开或紧缩的东西放开;②陈设,铺排;③看,望;④量词。

  张弓搭箭(    )  东张西望(    )  张灯结彩(    )

  四、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选择两到三个成语描述一下秦兵马俑

  (  )(  )无双   所(  )(  )靡    南(  )北(  )

  跃跃( )( ) ( )有所( ) 惟( )惟( ) ( )无( )有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兵马俑不仅               ,而且               ,               。”这句话在文中起         的作用,从中可知道文章主要写了兵马俑      、         这两方面的内容。

  2、“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          ,          ,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          ,           ,好像在暗下决心;有的            ,           ,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          ,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这段话是围绕          这个词来写的,文中把兵马俑写得活灵活现,不仅写出了作者所见,还写出了作者的          。请你展开想像,在省略号处进行补写: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

  六、读一读,完成后面的练习《文化遗产》

  世界最大帝陵之一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实际上它是一座豪华的地下宫殿。

  世界第八个奇迹  外国元首、学者参观秦俑博物馆后认为,秦俑坑的发现,不仅在我国,而且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可以说是世界第八个奇迹,它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公认它是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震惊中外的考古发现  1974年,中国考古工作者把沉睡千年的7000多件陶俑发掘出土,被认为是古代的奇迹,是本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秦兵马俑,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考古发现上,都是世界上所罕见,它对于深入研究公元前二世纪秦代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艺术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材料。它既是中国人民的艺术珍品,又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遗产。

  古代泥塑艺术的宝库  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艺术手法细腻、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显示出泥塑艺术的顶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1、  秦兵马俑的研究价值体现在:一是;                                          ;二是                                                                         。                         

  2、请你谈谈自己学了课文并读了以上材料后的感想。

19 秦兵马俑 篇11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他们主动探究的过程。教学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课外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感悟,注重情感体验,积累文中有特色的语言。教学中再结合三幅插图,一幅是一号坑的远景图,一幅是铠甲武士,另一幅是秦始皇陵彩绘铜车马图片,既能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又能激起学生搜集图片资料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2、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探究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2、认真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章清楚的条理、细致的描写、生动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们记不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去西湖公园旁的省博物馆里参观过什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介绍秦兵马俑的文章。(出示课题)昨晚老师让大家预习了这篇文章,并查找一些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现在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呢?

  2、介绍得真好,从同学们介绍的内容可以看出秦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怎样?(十分的珍贵)

  二、整体感知课文

  秦兵马俑到底具有多么珍贵的历史价值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吧!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边读边想想全文围绕哪一句话写,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1)全文围绕“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这句话在文中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为什么?(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课文第4——7自然段讲了兵马俑的类型和特点)(板书)

  (4)全班朗读这句话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出示自学要求:

  ①请同学们在第二自然段中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秦兵马俑规模的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②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列举了大量的数据。)

  2、汇报自学情况

  3、如此壮观的气势,大家一起去感受一下吧!让我们一起把第二段朗读一下。

  四、学习课文4——7自然段

  大家的朗读让老师领略了兵马俑的风采, 兵马俑有哪些类型?他们各有什么个性特点呢?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4——7自然段。

  1、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

  自学要求:

  ①找一找,兵马俑有几种类型

  ②读一读,圈出最能体现兵马俑类型个性特点的词语

  ③议一议,你喜欢哪一类兵马俑,为什么?小组交流。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小组学习。

  3、交流:

  板书:将军俑 神态自若

  武士俑 整装待发

  骑兵俑 准备上马冲杀

  马  俑跃跃欲试

  4、大家把自己喜欢的兵马俑的类型读一读

  五、学习第八自然段

  过渡: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你会发现它们神态各异。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兵马俑其他的神态(朗读第8自然段)

  六、谁愿意朗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与哪一段相呼应呢?(第一段)

  2、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4、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5、从这两个词语中可以看出什么?(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

  6、领略了这么壮观的场面,又欣赏了这么鲜明的形象,大家心中对兵马俑涌起怎样的情感?(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七、总结课文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通过反复地阅读课文,懂得全文是围绕“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来写的。紧接着能抓住这句话展开自读探究。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了解到文章是用详实的数据来说明秦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以及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的特点。但对于介绍秦兵马俑类型和个性特点这一部分内容,在汇报学习成果时我只让个别的学生说,教学完本课我认为这种形式并不能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我想在这个环节上如果让学生以填表格的形式来学效果应该会更好。在教学本课时,因为缺少秦兵马俑的各类图片,学生单单通过读课文,还不能真切地感受到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以及我们国家能拥有这样的意思珍品是多么的了不起。因此在畅谈阅读感受这个环节中,当问到学生:“领略了这么壮观的场面,又欣赏了这么鲜明的形象,大家心中对兵马俑涌起怎样的情感?”时,有个别学生回答:“没有”。我只能建议学生有机会要亲自到西安的秦兵马俑去走一走,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一番。我想如果能找到一些相关的图片对教学效果一定大有帮助。

  但这堂课,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学生到网络室上课很新奇,发言不如教室热烈,原因是电脑吸引了他们一部分注意力。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困难,学生的自主权大了,课堂生成性增强了,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应变能力和电脑操作能力。

  2、上课实际操作时遇到了许多意料之外的问题。比如老师即要上课,,常常会顾此失彼,弄得手忙脚乱。

  3、总觉得学生学得不深刻。原因在于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求学生浏览这么丰富的资料,学会选择,准备交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学生只能从文字上说出兵马俑之价值,而不是内心的体验。为此,我觉得上课时语言文字得带领学生细细品读,把学生情感引发出来,才能把重点、难点解决。

  4.在课前的搜集资料中学生做的很好,对教学有很大帮助。

19 秦兵马俑 篇12

  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状物类的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和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教学目标:

  1、以读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力求让学生“以读求悟,读中见悟”。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认知水平,即关注学生阅读“期待视野”。

  3、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词语解释:

  魁梧:(身材)强壮高大。

  举世无双:人世间没有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所向披靡:所向,指风吹到的地方;披靡,草木随风倒伏的样子比喻力量所达到之处,敌人望风溃散或一切障碍皆被清除。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形容坚定英勇的样子。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思的?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传神。

  自学提示:

  课文着重表达介绍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激发起读者的民族自豪感。

  本文介绍的重中之重还是类型和个性,因为这才能真正体现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体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雕塑艺术。

  课文语言生动,描写细致。作者对兵马俑的外观形象都进行了极生动的描绘,尤其是捕捉住了兵马俑的神态,描写得栩栩如生。多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运用准确、生动。

  阅读思考:

  1、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兵马俑,这两个方面是通过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2、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反映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课文那几节来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具体用了哪些词语来描写各种类型的兵马俑的?

  4、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观看录像。

  1、教师先充满地导入: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惟妙惟肖的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的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2、教师提出要求:同学们想不想到西安的临潼领略一下兵马俑的风采?请同学们在观看录像时注意观察,认真思考,看完后我要请你谈谈观看录像的感受。

  自评:在播放录像之前教师提要求,学生就能有目的地观看录像,这才能有的放矢,真正起到多媒体的作用,而不是为了放录像而放录像。

  3、教师播放课件:秦兵马俑规模宏大,学生观看。[设计意图:在揭示课题的同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探究的欲望。]

  自评: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将学生带入秦兵马俑的宏伟的情境中,

  二、落实重点,合作交流。

  1、学习“规模宏大”。先让学生交流看录像的感受。再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兵马俑规模宏大的语句。可以小组交流讨论。[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大胆充分的与同学交流,能进一步的为自主学习引路搭桥。在合作的氛围中,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各自生成自己的知识和认识,整个合作过程就会迸发创造的火花。]接着学生读书交流,在书上圈圈画画。再发表意见,学生补充,更正。

  2、指导学生读书,教师指导学生评价。对于学生的朗读,教师暂不评价,而由学生评议。

  自评:心理学家认为,延迟评价往往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而过早的评价,无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都会抑制学生的灵感和创造性,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证明学已把自己融入到课堂中自主学习。

  3、学生再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读出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教师点拨。

  4、学习“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一段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是课文精读的重点。教学时,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他们有什么鲜明的个性?学生用笔划出后,指导学生交流讨论,然后引导学生扣住重点词语体会各种类型兵马俑。学生感受到兵马俑的不同类型各具特色,了解每一类兵马俑都制作精湛,堪称是精巧的工艺品。学生自由朗读,挑选自己最喜欢的章节朗读,再比一比谁读得好。[设计意图: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由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的喜好不同,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等特点不同,各有各的可爱之处,学生的选择就会有所不同,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自主选择,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生动活泼地发展。]

  5、学习“个性鲜明”一段时,由于第十节语言优美,条理清楚,描写细致,栩栩如生的再现了兵马俑的各异的神态,所以可以把这一节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体会、表演、朗读、感悟。让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小组合作体会兵马俑的神态各异,可以读,可以演,可以说,可以画,学习小组自由选择,充分准备,上台汇报时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小组的凝聚力,表现组员的聪明才智,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兵马俑的神态各异。[设计意图:这样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自由发挥,个个参与学习,人人奉献思维结果。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发散学生思维,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预感,既丰富了课文内容,有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精神。]

  6、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第十节总分的结构说一段话,这一环节目的是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出一个总起句让学生说,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命题,学生可以自设话题,就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乐说,教师指导学生会说,及时鼓励赞赏,让学生体验成功,张扬个性,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更为自由、舒展的平台。

  自评:学习语文的目的不仅在理解,还要学会运用,从言语的内化、组织到言语的生成表达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也是语言训练的过程。

  三、整体把握,总结全文。

  课文学完了,可以安排这样的环节,假设学生是西安临潼人,要欢迎国内外的游客参观兵马俑,作为导游怎样设计导游词呢?让学生抓住一点来说,如“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注意到导游先生或导游小姐的身份,注意语言的个性特点。[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鲜活的情景,从课堂上的学生到导游的身份的转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自评:学生自编自演,利用课本资源,突破了教学内容的单一性,让学生自主的、创造性的学习语文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布置任务,课外延伸

  教师布置这样的任务,请学生或上网,或上图书馆,或实地采访,查找兵马俑的有关资料,准备下一节课的新闻发布会。[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充分利用徐州汉文化的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走上社会,在广阔的学习空间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发展,使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自评: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课文只是一个例子,通过这一课的设计,我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动手动脑,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19 秦兵马俑 篇13

  作者:宋非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63

  回到文本,语文才能获得能量-----谈《秦兵马俑》的教学设计

  宋非 发表

  [学习目标]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 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在网上也查找了许多资料,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兵马俑,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兵马俑的感受吗?

  2、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课前同学们组成了研究小组,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作者是如何将这特点生动、准确地表达清楚的。

  二、规模宏大

  1、打开课本,仔细读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边读便联系已获取的信息资料认真体会,文中的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做好评注。(评论)

  2、学生汇报。

  三、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下面就让我们的研究小组活动起来,走进课文体会文中不同类型的兵马俑那鲜明的个性。

  2、填写表格

  ①填一填:课文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他们有什么样的鲜明个性?

  ②说一说:从文中哪些词句你体会到这样的特点。(可重点选择一个俑分析研究)

  ③比一比:将这些不同类型的兵马俑进行前后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交流(朗读)

  4、研读第十小节,细细品味、赏析,你觉得哪儿写得精彩。

  四、结束

  今天,我们学习了《兵马俑》这课后,你还想了解兵马俑的哪些知识呢?

  [教学反思]

  在接到上课任务伏案备课时,我首先考虑的问题是“教什么”和“怎样教”。这篇课文可分三课时教完,我准备上第二课时,因此教学目标就定为让学生通过研读课文,品析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接下来考虑的就该是如何教了。

  这是一节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如何既能最大限度发挥网络的优越性,又要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味?我一直在思考、寻找两者间最佳的切合点。

  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要突破课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信息来丰富封闭孤立的课堂教学,填补教材“空白”,使信息成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这种探究性学习方式超越了传统的单一学科学习的框架,学生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和谐发展。于是,我将这节课定位为语文探究性阅读课。

  语文的探究是否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呢?语文是一刻也离不开文本的。探究要从具体的文本而不是凭空出发,最后回归而不是远离文本。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收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要与课文联系起来。如果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与语文学习无关,成了脱离教学、仅供参观的展品。这样的语文教学就像放飞而断了线的风筝。因此,教师的讲授与学生间的互动相结合,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建构相结合。

  上完这节课的感受用赖配根老师的话作为总结:“回到文本,回到文本的细节,回到文本的血脉,回到文本的意义场,语文才能获得能量。”

  ;id=2071

19 秦兵马俑 篇14

  a级基础知识达标(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一锤定音(给加粗字正确的音节打“√”)(12分)

  享(yù    yǜ)鸟(kàn   gǎn)梧(guǐ   kuí)     拼(bó    buó)南北战(zēng   zhēng)所向披(mǐ  mí)

  二、词海拾贝(补充词语)(16分)

  举世(  )双享誉(  )(  )(  )(  )宏大     (  )态(  )若跃跃(  )(  )惟(  )惟(  )     若有(  )思(  )(  )沙场(  )(  )拼搏

  三、我会填(14分)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这句话在全文起_______的作用。它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其中,

  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词点出了秦兵马俑的突出特

  点。(8分)

  2、我也会用“不仅……而且……”写一句话。(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好钢笔字(8分)

  b级重点难点过关(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阅读乐园(41分)

  世界第八奇迹

  1974年,在西安临潼区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附近,秦兵马俑终于从历史的沉淀中重见光明,向世人展现了2000年前的英武雄姿。当年,秦始皇为了自己死后仍有人侍奉、守卫,享乐如同生前,即位之初,就发动民工在他自己的陵墓内,大规模地制作了陪葬的兵马俑群。迄今为止,所发现的4个俑坑,都是地下坑道的土木结构建筑,总面积相当于5个足球场那么大。1号坑俨然是一个全副武装,戒备森严的警卫型“方阵”,也是最大的一个坑;军阵布列较复杂的2号坑出现了车、步、骑3个兵种;3号坑约有500平方米;4号坑是未建成就废弃的空坑。如果按出土的兵马俑排列形式复原,以上各坑共有武士俑7000个,陶马100多匹,战车100多辆。秦兵马俑规模气势之大,艺术价值之高,无可匹敌,后人称其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1、这一段话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2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兵马俑在______。当年_______为了自己死后如同生前,即位

  之初,就发动_______在________,总面积相当于________

  __。(20分)

  附加题(10分)

  填空:

  世界八大奇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秦兵马俑 篇15

  一、教材解读:

  《秦兵马俑》,是状物类散文,采用总分总的思路。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

  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他的陵墓在西安城东30公里处。1974年2月,当地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俑。从此,一个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地下军阵被挖掘出来,并建成博物馆。秦兵马俑坑系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号、二号、三号坑和兵马俑坑组成。展出的陶质陪葬武士俑和兵马俑共计8000个,排列成阵,气势壮观。俑分将军俑、铠甲俑、跪射俑等。坑内还出土有数万件实战兵器,馆内展出秦始皇大型彩绘铜车马。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展示了古长安往日的辉煌,也是长安何以会成为丝路起点的一个写照。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8个),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的资料,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章中的作用。通过精读课文,感受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知道课文是如何将观察和联想结合起来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的。

  四、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五、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二】、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条理,引导学生弄清作者介绍的思路。

  2、学习课文第一、二段,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感受兵马俑坑的规模宏大,体会课文是如何通过列数据,作比较等形式描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秦兵马俑

  2、读题,质疑:读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课题,你有什么想要问的吗?

  3、解题:“秦兵马俑”中的“秦”指的是秦代,“俑”指的是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和战马的偶像。

  4、导读:今天我们将学习这篇介绍秦兵马俑的课文,借此了解秦兵马俑。那么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向我们介绍秦兵马俑的?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二、自读课文,把握要点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向我们介绍秦兵马俑的?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划出有关的句子)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朗读,正音。(多媒体出示)

  拱形 队伍 军吏 战靴 铜戈擎着 模拟 或立或跪

  临潼 鸟瞰 铠甲 发髻 驭手 弓弩 颔首 炯炯有神

  战车千乘 翘起 神态严峻 所向披

  2、出示成语词语,指名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解释词语)

  举世无双 所向披靡 昂首挺胸 若有所思 惟妙惟肖 南征北战

  神态自若 跃跃欲试

  (举世无双:人世间没有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所向披靡:所向,指风所吹到的地方;披靡,草木随风倒伏的样子。比喻力量所达到之处,敌人望风溃散或一切障碍皆被清除。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形容坚定英勇的样子。

  若有所思:好象在思考什么似的。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传神。)

  3、交流:

  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向我们介绍秦兵马俑的?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出示: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3、把这一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一句)说一说。

  (学生练说,通过练说,知道可以用不同的表达形式来表达相同的内容。)

  如:可以这么说:出土于我国西安临潼的秦兵马俑是举世无双的珍贵历史文物。

  五、精读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讨论:“宏大”是什么意思?他和那些词语意思比较相近?

  (通过比较“宏大”“巨大”“恢弘”,感知“宏大”是巨大而有气势的意思。)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讲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讨论:

  幻灯出示:

  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帅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1)从三个佣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从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从兵马俑的阵势上体会兵马俑的气势恢弘。

  4、师:当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请你说一说你的感受。

  5、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段。

  六、课堂作业

  1、抄写默写词语。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内容: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利用媒体课件,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或展示有关的图象资料,让学生真实地了解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发掘 高超 折服 严峻 神态庄重

  健壮 珍品 模拟 雕塑 殊死搏斗

  2、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课文除了讲“规模宏大”,还讲了秦兵马俑的什么特点?

  二、精讲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读课文第4~10自然段,思考:课文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它们有什么样的鲜明个性?

  3、指名读第4 自然段,说说将军俑的个性特征。(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4、自由读课文第5~9自然段,填写下面的表格。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将军俑  久经沙场   肩负重任

  武士俑  目光炯炯   神态严峻

  骑兵俑  勇猛善战

  车兵俑  各尽其职

  弓弩手  神情专注

  马 俑  跃跃欲试

  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6、出示:

  “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垂,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对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他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1)朗读这段话,谈谈自己的体会。

  (这一段话,进一步说明了秦兵马俑神态各异,制作精湛,每一件都是精巧的艺术珍品。)

  (2)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4~10自然段,体会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三、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出示:

  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是的。

  1、这段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与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相呼应?

  2、你从那些词语中感受到秦兵马俑的珍贵,从那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

  “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说明秦兵马俑的的珍贵历史价值

  “惟妙惟肖”、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

  3、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总结。

  这篇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谈谈读后收获。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附板书:

  14、秦兵马俑

  “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不仅) 规模宏大 (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惟妙惟肖”、

19 秦兵马俑 篇1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视听冲击,在历史情境中

  1、教师渲染: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熟了课文,知道了秦兵马俑是举世无双、并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素有“中华第一帝,世界第八奇”之称的秦兵马俑的风采吧!

  2、播放《秦兵马俑》纪录片,并配合纪录片中的音乐进行朗读。

  (点评:在学生读熟课文、了解兵马俑特点的基础上,具有厚重历史色彩的画面和音乐,以及教师深情并茂的范读,立即将学生领进了一种文化氛围之中。亲眼看着栩栩如生的兵马俑,亲耳聆听着作者对祖国历史文化艺术的真情赞美,学生岂能不砰然心动?对兵马俑艺术的钦佩和热爱已悄然发芽、滋长!)

  二、品词析句,在文本语言中动情

  过渡:看着这真实的历史画面,听着这浑厚古雅的音乐,我们一定已心潮起伏!让我们走进课文,感悟课文语言,感受课文中所涌动的那一份对祖国历史文化艺术,对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炽热情怀吧!

  1、引导感悟课文第二自然段:

  ⑴ 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⑵ 同桌讨论:

  这一自然段是如何让我们感觉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

  (点评:讨论的过程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深入感悟文本语言的过程,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领悟了文章的写作方法,在对写作方法的领悟中激起对秦兵马俑的惊叹之情。)

  ⑶ 再读这一自然段,划出你认为最能体现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

  ①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

  教师相机导读:

  见过我们学校的篮球场吗?足有50多个篮球场该有多大,做成这么大规模的兵马俑,多么不易!

  ② “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教师相机导读:

  秦始皇是什么人?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皇朝,他统帅的大军该有多么庞大呀!做成这么巨大阵容的兵马俑,又谈何容易?

  (点评:通过打比方和想像表现兵马俑、表达情感,是本篇课文的一个语言特点,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本环节运用联系生活经验、回忆历史人物的方法,巧妙地引导学生自主悟读,在读中重点感悟这两种写作方法在语言、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也在读中使刚刚激起的惊叹之情得到深化。)

  2、引导感悟课文第4~8自然段:

  ⑴ 设疑引读:

  ① 师:秦兵马俑不但规模宏大,而且──(生接“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请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4~8自然段,老师因为课文当中的一个词语而在为兵马俑们感到委屈!找找看,是哪个词语?

  ② 一一“否定”学生的猜测,如:

  生:昂首挺胸 师:你们刚才看到的兵马俑是不是昂首挺胸……

  ⑵ 释疑品读:

  ① 师:我认为作者不应该用“它们”,能帮老师说说理由吗?

  ② 师:是啊,它们多像人啊,它们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哪些人?你怎么看出来的?再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

  ③ 学生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表达观点,如:

  我认为将军俑就是将军,是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你看他“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批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而且还那样的“神态自若”,他不就是活生生的将军吗?

  ④ 是啊,那么多种类的兵马俑,一类像一类,那么的鲜明。但,这只能说明一类而已啊!这怎能足以说明它们就是一个个独特的人呢?

  ⑤ 指名读第8自然段。

  ⑥ 师:哦,它们不仅有形,更有神。这一自然段写了几种神态?

  ⑦ 请几位男生分别表演一种神态。学生对照课文语句点评。

  ⑧ 学生思考:

  还可能有什么样的神态?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说一说(开头用四字词语形容,后面加上“好像……”)。

  ⑨ 师:是啊,它们怎么能用“它们”呢?它们就是人啊!让我们再想想,作者肯定也知道它们很像人,但为什么还要用“它们”呢?

  ⑩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点评:本环节以“它们”为突破口,设置“找词语”、“为老师找理由”、“情境表演点评”、“仿造语句”的自主活动,对一个个“猜测”的否定就是品析词语的过程,“为老师找理由”、“情境表演点评”、“仿造语句”更是体悟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整个过程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品悟、自由表达、自由评点,最后,又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解决了“它们”的问题。此时此刻,一股对于中华历史文化艺术的热情,已在学生的心中热烈燃烧。)

  三、出文抒情,在心灵倾吐中移情

  1、师:是啊,这么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难怪作者情不自禁地说……

  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两遍,读出作者对于秦兵马俑、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气概的热情赞美。

  2、秦兵马俑的出土,震惊了海内外,许多杰出人物都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指名读)

  出示:

  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参观时说:“真是气壮山河。秦始皇 这个人气魄不小。”

  卢森堡大公赞叹说:“这些艺术珍品达到了非凡的水平,表现了中国人民非凡的天才,全世界人民将在这里受到鼓舞。”

  美国女记者奥德丽·托平说:“我们面临的是本世纪以来最伟大的考古发现。……我们站在雨中,激动得几乎流下眼泪……如此伟大的考古发现展示了历经战斗与荣耀的中国历史。而我们看到的大军只是一个历史的开端……” 

  3、引导学生变角色倾吐:

  ⑴ 如果你是一名游客,欣赏了秦兵马俑,会怎么说?

  ⑵ 如果你是一名导游,你如何通过你简单地介绍吸引游客?

  ⑶ 如果你是一名文物工作者,你会用什么样的话来劝大家保护秦兵马俑?

  ⑷ 现在你是一名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面对秦兵马俑,你会怎么说?

  (点评:通过视听冲击、语言熏染,本课已使秦兵马俑在规模、类型和个性方面,给了学生强烈的心灵震撼,使学生浓烈的情感蓄满心池。本环节又通过文本对秦兵马俑的赞美,国内外杰出人物对秦兵马俑的赞美,由文内到文外,由入文到出文,使学生的情感之水不断膨胀,最终通过学生代表不同身份倾吐心声的出口喷涌而出,学生抵达了对秦兵马俑这一艺术瑰宝的真情颠峰。至此,本课以“情”字为楔入口,使学生在课堂里浓烈的情感氛围中,感悟了课文、品味了语言、提高了审美能力和思想境界、提升了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

19 秦兵马俑 篇17

  作者:江苏江都市高汉中心小学  徐小丽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9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投影、挂图、录音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1974年春天,在西安临潼,当人们掘开那厚厚的黄土,发现了一支沉睡了千年的军队,震撼了整个世界,这就是   (板书:秦兵马俑)

  (师: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秦”字的最后一笔是“、”。这里的“秦”字就是指“秦朝”。秦朝的开国皇帝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国家--秦国。可是,同学们知道这里的“兵马俑”是什么东西吗?指名说)

  2、齐读课题。(理解了课题的意思,让我们一起读读课题)

  过渡:法国前总理希拉克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秦兵马俑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就让我们一起到这个神奇的地下王国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

  1、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指名读自学提示。

  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思考:读了课文,秦兵马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在书上写下你的感受。(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刚才同学们都用心去朗读了课文,读得非常好。老师从课文中找出了一些四字词语(出示词语灯片)认识吗,谁来读读?(指名读,提醒:读出词语的韵味 师评价)

  (2)、我们一起来读,你能从这些词语中发现什么规律?(指名说)

  (师评价:同学们真是有心人啊!)

  3、指名交流:读了课文,秦兵马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领会过渡段的作用

  1、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具体介绍兵马俑的哪两个方面?能到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吗?

  2、生朗读思考,指名说,(出示: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齐读

  3、读了这句话,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兵马俑两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方面是   (齐说)

  第二方面是   (齐说)这两个特点作者是用哪对词巧妙的连接起来的?(不仅、而且)

  在我们要讲清楚一个人或一事物的两个特点时,我们就可以借助(生说“不仅、而且”)那么,请你想想你怎样介绍好你喜欢的人或事物的两个特点呢?(用“不仅。。。。。。而且。。。。。。”说话)

  4、再读过渡段,浏览全文,思考:这段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指名说)

  小结:过渡段既能概括上文,又能引起下文,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又是一种巧妙的写作方法,所以我们在阅读写作中要重视运用。

  四、精读第二段,感悟“规模宏大”

  1、仔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第一句话在这一小节中有什么作用,划一划能看出兵马俑规模宏大的语句。

  2、指名交流,出示前四句话

  3、自由读句子,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兵马俑规模宏大的?指名交流(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相机出示挂图

  4、指名读(你能通过朗读让人感受到兵马俑规模宏大吗?愿意读给同学们听吗?)

  5、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你会有什么感受?(或对着这幅画,对着这段文字,你想说什么?)师小结:是啊,我们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6、齐读游人的反应(出示: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7、“折服”什么意思?这是一句双重否定句 你能换一种说法吗?

  出示: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师:这两种表达,你认为哪种最好? 为什么?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8、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体会一下兵马俑那令人折服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吧!

  (播放录音,出示:站在高处鸟瞰。。。。。。大军)

  9、自由读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过渡段的作用,并且感受到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兵马俑的另一个特点我们到下节课再去探究。

  请在网页下端使用题目关键字搜索本课更多资料!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19 秦兵马俑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283861145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