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过桥》教案

《过桥》教案

温柔眷恋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过桥》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过桥》教案(精选13篇)

《过桥》教案 篇1

  《兰兰过桥》是一篇融科学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知识性课文,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带来《兰兰过桥》教案及反思,供你参考。

《兰兰过桥》教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从古至今,各种桥可以说是分门别类,风格各异,谁能向大家说一说你见过什么桥?它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桥。

  板书课题:32.兰兰过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兰兰过了什么样的桥?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1)画出文中生字,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想一想,兰兰过了哪几座桥?

  3.检查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学习情况。

  (2)回答兰兰过了哪几座桥。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潜水桥、塑料桥。

  三、细读课文,指导朗读,感悟语言

  (一)师:让我们先过潜水桥。

  1.请大家找到写“潜水桥”的段落,认真读一读。想一想这座桥与我们过的桥有什么不同?

  2.再读读,像兰兰那样过这座桥,体会过桥的感受。

  (二)检查自读情况

  师:谁能说说这座桥与我们平时过的桥有什么不同?

  1.学生汇报后,引导归纳“潜水桥”的特点。

  (1)架在水面上(2)用玻璃砖制造(3)像一座长长的房子。

  提问:为什么把潜水桥比作是长长的房子?(揣摩潜水桥长、高大、结实的特点)。

  潜水桥还像什么?(鼓励学生说出不同见解)

  2.师:说说你走过这座桥的感受好吗?

  学生可以说书中兰兰的过桥感受,也可以说自己通过想象的感受。

  四、指导写字

  师:这座“潜水桥”我们已经走过了,现在我们把这座桥的生字学会好吗?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兰、梁、程、波、架、特、砖、各、带、坐、座

  1.说一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交流识字方法)

  2.指导书写:兰、各、坐、座、带

  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兰兰过桥》反思1

  《兰兰过桥》这篇课文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向同学们介绍了新奇美观的潜水桥和轻巧实用的塑料桥,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迅速发展的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这一课文章较长,要使学生能充分地朗读,必须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进行练读,这样学生才能很快地抓住桥的特点来学习课文。吴老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抓住重点句子,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通过反复朗读,欣赏图片感受,实物展示,学生对于桥的特点是比较明确的,并运用了好几个句式练习,让学生学会完整地说话。

  在教学中,我抓住“潜水桥奇妙在什么地方?”这个主要问题,开展整堂课的教学。首先,教师复述了第一段的大意,然后问:“是什么奇妙的事呢?”请学生自己仔细读读2、3、4自然段划出你认为奇妙的部分。然后,又问:“兰兰在潜水桥上看到了哪些奇妙的景物呢?”教师还给学生句式:“水里大大小小的鱼有 ,有 ,还有 ,真有趣!”来说话,学生能有目的的说说。

  学生通过教师一步步的引导,能够初步感受到潜水桥的奇妙,完成了课堂的教学任务。通过教学可以感觉到,整节课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学情。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和意识。在朗读感悟中通过多种方式积累词语,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乐于学习,乐于参与。

《兰兰过桥》反思2

  《兰兰过桥》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课文又是一篇融科学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知识性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新奇美观的潜水桥和轻巧实用的塑料桥,通过这二座桥反映出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何引领一年级的孩子学习这样的课文成了我思考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课文,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就会犯难,要正确流利的读完课文是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引导孩子做充分的预习。采用了同桌之间每人读一段、小组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多遍朗读。在初读的基础上,我教学时引导孩子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先让孩子找到兰兰过了哪几座桥?再引导孩子自己读课文,看看哪几段是写兰兰过潜水桥?哪几段是写兰兰过塑料桥?接着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进行练读,这样学生才能很快地抓住桥的特点来学习课文。我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抓住重点句子,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通过反复朗读,欣赏图片感受,实物展示,学生对于桥的特点是比较明确的。另外设计了造句、设计未来的桥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想象能力,孩子们得到了充分的朗读训练',对于理解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

  整堂课下来,我觉得学生对于有关科学的课文总是显得很感兴趣,所以我请学生们课后想想“未来的桥会是什么样呢?”学生们显得比较兴奋。我想在每一位同学心中一定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未来之桥。也希望学生的创新欲望在学习中得到保护和发展。

  但是从课堂中表现出来一些问题,需要重视:(1)学生的朗读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有的学生朗读做到了正确流利,但是感情朗读还不太到位;有的学生还把握不好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有的学生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领悟到的感情,模仿他人的较多,而自己的体会感悟的表现较少等。(2)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需要加强。有的学生光顾表现自己而举手,根本没听老师的提问和其他同学的发言。(3)部分学生还是缺乏训练,发言声音较小,这是一种胆怯的表现,也是一种很不好的说话习惯。(4)细节部分的教学需要加强,那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桥越来越先进。

  以上几点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注意,把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过桥》教案 篇2

  (一)创设请境,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桥是什么样子的?动笔画一画好吗?

  投影仪演示学生画的桥:说一说,议一议。

  2过渡:从古到今,桥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多媒体课件演示桥的发展:木桥—石桥—公路桥—公路、铁路两用桥—立交桥。)

  3揭示课题,读题。(看教师写课题,注意“桥”字的规范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读课文。

  ①借助拼音,自读课文2—3遍。

  ②用“○”圈出本课中需掌握的字,用“—”标出本课需认识的字,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③思考:爷爷带兰兰过了几座桥?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样子。

  2检查识字和读书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1—4自然段。

  ①齐读课文1—4自然段。

  ②看图体会,分组讨论。

  这座桥叫什么桥?它架在什么地方?是用什么材料造的?在桥上可以看见什么?

  ③小结:多奇妙呀!桥居然架在水中。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吧!

  (多媒体课件演示:遇河—进桥洞——桥中观看游鱼、行船。)

  2学习课文5—7自然段。

  ①自由读课文5—7自然段。

  ②引发质疑:你能从课文这几段中知道些什么?

  (明确:桥的材料,使用方法、特点。)

  ③小组合作讨论、解答疑难问题。交流学习体会。

  ④讨论:这座桥与我们平时玩的什么东西很相似?你能给它起个更贴切的名字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桥的使用过程。

  ⑤小结:多有趣的桥呀!我们再来看一看它是怎么变化的吧!

  (多媒体课件演示:遇小河——给管子打气——过桥——放气、叠收)

  3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

  齐读。理解词语:“变魔术”“专家”。

  (四)再读课文,求异创新

  1齐读全文,讨论:兰兰的爸爸为什么能成为桥梁专家?

  2小结:兰兰的爷爷就是因为有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再加上他多动脑、勤思考,成为了着名的桥梁专家。生活中我们还需要什么样的桥?

  (五)课外练习,拓展思维

  1收集一些关于桥的文字与图片,办一个“桥的演变”的展览。

  2设计一个新颖而又实用的桥,画在纸上。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识记生字

  一、激趣导入新课

  借助图画或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赏兰兰过桥的片断,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兰兰过桥

  二、初读课文,引导思考

  1、师:我想:好多同学都过过桥,而兰兰过的桥跟我们过的可不一样。究竟哪点不一样呢?我们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2、学生小声读课文。

  要求:

  (1)画出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想一想,兰兰过了哪几座桥?

  3、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用指名读、集体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检查学习生字、生词的情况

  4、回答“兰兰过了哪几座桥?”(潜水桥和塑料桥)

  三、师:好。让我们先来过一过潜水桥

  1、清大家先找到写“潜水桥”的段落,认真地读一读。想想这座桥与我们平常过的桥有什么不同。

  2、再读一读,让我们像兰兰那样过一过这座桥,体会体会走在这座桥上的感受。

  四、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

  师:谁能说说这座桥与我们平常过的桥有什么不同?(实际上是说“潜水桥”的特点)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归纳“潜水桥”的特点:

  1、架在水面上。

  2、用玻璃砖造的。

  3、像一座长长的透明的房子。

  师:说说你走过这座桥的感受好吗?

  学生可以说课文中兰兰的感受(鱼在周围游,船在桥顶上驶来驶去),也可以说自己通过想象的感受。

  五、师:这座特别的“潜水桥”我们已经走过了。现在,我们把这座桥的生字学会好吗?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兰 桥 座 特 结 实

  1、说说你们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生字。

  让学生交流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教师加以肯定。

  2、这几个生字中哪个最不好写?

  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教师进行书写指导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的一部分

  课堂订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识记生字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走过了“潜水桥”。这节课我们走一走兰兰过的另一座桥,好不好?

  二、学习“塑料桥”这一部分的内容

  1、提示学习方法。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有了过“潜水桥”的经验。大家回忆回忆,“潜水桥”是怎么过的?

  (1)找出这座桥的特点(与平常的桥不一样的地方)。

  (2)说说我们走在这座桥上的感受。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塑料桥”的特点:

  轻巧,便于携带,塑料做成,空气做填充材料。

  (2)说说走在上面的感觉。

  “又平又稳”。学生说出自己想象出来的感觉也可以。

  4、走过了两座神奇的桥,你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他们创造的愿望,对他们合理的新想法要热情鼓励。如果有时间,可让学生把自己的设计画下来,再相互交流。

  三、书写本课余下的生字

  出示生字:顶 野 取 提 术

  1、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生字

  让学生交流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教师加以肯定。

  2、这几个生字中哪个最不好写?

  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教师进行书写指导

  提示:“野”左边的“里”字,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取”左边的“耳”字,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余下的部分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用“顶、提、特、轻、奇”口头组词语

  六、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

  比较句子,让学生说体会。(第二句比第一句具体、形象)

  七、自我问答:

  兰兰的爷爷就是因为有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再加上他多动脑、勤思考,成为了着名的桥梁专家。生活中我们还需要什么样的桥?

  (主要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加之思想教育,可以启发学生,正确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

《过桥》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认识“程、闭、驶、划、稳、软、折”这7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上新课前曾老师要带着小朋友们一同乘上特快列车到我们祖国以及世界各地去欣赏一番那里各式各样的桥。(播放桥的图片,师解说)这些桥都是用钢筋水泥建成的。而有一位叫兰兰的小朋友今天要过几座与众不同的桥,让我们跟兰兰一起去看看吧。首先请小朋友们把课题响亮的读一读——9、兰兰过桥

  二、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汇报预习成果。教师随机教学生字的读音。

  归纳学生对课题提出的三个最好的问题。让学生带上其中的两个问题再次预习课文,然后自己解决。

  三、学习潜水桥部分:

  过渡: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座桥,并说出理由。随机出示小秘诀:先找出哪些自然段写了自己所喜欢的那座桥;再反复读,找出表示桥特点的词句。

  喜欢潜水桥的学生根据小秘诀说理由,其他学生质疑。教师相机出示句子进行词句教学,归纳出潜水桥的特点:结实、透明。

  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四、学习学第五自然段:

  过渡:走过潜水桥,兰兰和爷爷又来到了哪儿?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轻声自由读,想想有什么想弄明白的?

  生质疑,解疑。

  五、教学塑料桥部分:

  过渡:喜欢塑料桥的小朋友站起来。老师相信你们刚才已经很认真地自学过写塑料桥部分的内容了。现在请你们按照“小秘诀”来给其他小伙伴介绍介绍塑料桥,可以吗?先要介绍的是什么?接着是——?

  1、第7自然段:(出示写桥特点的句子)请一生读句子,读时要注意让其他小朋友听完你的朗读,就知道塑料桥的特点。

  随机指导朗读

  小结塑料桥的特点:轻巧

  2、第8自然段:(出示写桥特点的句子)请一生读句子,读时要注意让其他小朋友听完你的朗读,就知道塑料桥的特点。

  随机指导朗读

  小结塑料桥的特点:平稳

  3、第9自然段:看电脑动画,理解塑料桥使用过程 。

  4、编儿歌:

  六、教学第十自然段:生质疑,解疑。

  七、总结延伸:如果你是桥梁专家,你打算造什么样的桥?

  小朋友真会想,可是你们和爷爷设计的桥在现实生活中都还没造出来,要想让你们的梦想成真,你们应该怎么做?

  八、作业:将自己设计的桥画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复读全文。

  2.说说课文中兰兰过了哪两种桥,潜水桥和塑料桥各有什么特点。

  (二)识记、书写新的生字。

  1.读出生字词

  兰兰  桥梁  工程师  一条 波浪 架在  特别  玻璃砖 各种各样

  驶过来 划过去  采野花  往前走  打开  很薄  轻巧  又平又稳

  2.指导书写。

  “坐”两个人要写小,下面横要托住整个字。

  “座”要把里面的坐写小一点,偏右一点。

  学生书空练习,互相评价。

  教学板书:

  32、兰兰过桥

  潜水桥

  塑料桥

  (科学技术 )

  教学反思:

  《兰兰过桥》这一课文章较长,要使学生能充分地朗读,必须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进行练读,这样学生才能很快地抓住桥的特点来学习课文。我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抓住重点句子,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通过反复朗读,欣赏图片感受,实物展示,学生对于桥的特点是比较明确的。另外设计了造句、当“小小解说员”和设计未来的桥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想象能力,孩子们得到了充分的朗读训练,对于理解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

  通过教学可以感觉到,整节课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学情。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和意识。在朗读感悟中通过多种方式积累词语,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乐于学习,乐于参与。

《过桥》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兰、梁”等12个生字。会写“兰、各”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两种及它们的特点。

  重难点:

  1、认识本文的生字,新词,能正确地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桥?(指名答)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课题)课文里所讲的桥会让大家开眼界。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3、同桌相互评读。

  4、出示生字卡片,检测生字的读音。

  三、学习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兰兰和爷爷过了几种桥?

  2、课文的哪些段写的是潜水桥?谁愿意读一读?

  3、课文的哪些段写的是塑料桥?谁愿意读一读?(7至9段)

  四、朗读感悟熟悉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

  ⑴你喜欢哪一种桥?(指名说)请喜欢潜水桥的同学读一读描写潜水桥的一至四段

  ⑵思考:潜水桥有什么特点?(四人讨论)画一画

  ⑶兰兰在潜水桥里都看到了什么?(图文结合回答)

  2、学习课文6至9段

  ⑴读课文6至9段

  思考:塑料桥有什么特点呢?画出有关的语句。

  ⑵学生回答(轻巧、带着方便)

  3、学习第十段

  ⑴齐读第十自然段

  ⑵爷爷真会变魔术吗?(科技的力量)

  (3)、读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想法?

  五、朗读全文

  板书:

  潜水桥 水下 玻璃砖 结实

  32、兰兰过桥{ }科技的力量

  塑料桥 轻巧 平稳 方便

  第二课时

  一、复习全文

  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中兰兰过了哪两种桥各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读生字词

  桥梁 工程师 波浪 特别 玻璃桥

  划过去 采野花 很薄 轻巧 又平又稳

  2、实践活动

  三、实践活动

  创造设计:未来的桥

  展开丰富想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座桥,然后画下来。

  准备交流

  要求:设计发造桥用的材料,设计好桥的式样。

《过桥》教案 篇5

  佚名

  教学目标 :

  1.知道雷锋从小乐于帮助别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向雷锋学习。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过、桥、时、座、河、背、又;认识走之儿、广字旁和同字旁;理解“过来、过去、又”等词语的意思;会区别“一个”和“一个一个”的不同意义。

  3.正确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又、过来、过去”的意思。

  2.教育学生从小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完成课堂作业 。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人,揭示课题

  1、出示雷锋肖像,简介雷锋的生平事迹。

  2、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是“过桥”。(出示课题)讲的是雷锋小时候帮助同学的事。

  3、出示卡片,学习生字:过,读准三拼音,学习新偏旁“走之儿”,学会“过”的笔顺。(先里后外)说说它是什么结构?(半包围结构)。

  4、学习生字“桥”,三拼音,扩词理解。

  5、齐读课题。

  二、听课文录音。

  要求小朋友边听录音,边思考:课文一共有几句话?讲了雷锋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初学课文,随课文学习有关生字。

  1、课文一共有几句话?在每句话后面做上“/”记号。

  2、指名四个小朋友分别读四句活。

  3、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啊?

  出示卡片,学习“时”,读准翘舌音,字形与“过”作比较,用“时”口头组词。

  4、雷锋和小同学上学时,得经过什么?

  a.学习生字:座,认识广字旁,学生自己分析字形?(广+坐)

  b.学习生字:河,怎样记住字形?(氵十可),扩词理解意思:大河、河水等。

  5、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的?学习生字:又,掌握字音字形。学习生字:背,认识月字旁。(北十月)

  6、认读带读字:

  léi hòu màn

  雷锋 时候 漫过

  7、指导学生在书上的囹字格内给每个生字描一遍。

  四、巩固练习

  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说说偏旁名称:走、广、月。

  3、齐读生字新词两遍。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 本1、2题。

  六、课外熟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

  复习检查生字新词,学习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有关作业 。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生字新词。

  2、比一比,再组词。(口头回答)

  过雨去又

  时两云有

  3、指名朗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第一句。提问:这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课文中“小时候”是什么意思?

  2、雷锋他们要过桥,碰到了什么困难呢?齐读第二句话。

  讨论:①他们碰到了什么困难?

  ②“漫过”是什么意思?打开幻灯,看图理解“漫过”的意思。

  3、在这样的情况下,雷锋做了一件什么好事呢?

  4、打开幻灯,练习说话: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

  5、出示句子:

  bēi

  上学时,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背过去。放学后,雷锋又把bēi

  小同学一个一个背过来。

  ①指名朗读。思考: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圈出有关词语。

  ②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a.“一个一个”是几个?它和“一个”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

  b.看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背过去”和“背过来”的不同意思。

  c.“背过来”这里为什么要用上“又”字?

  ③指导朗读。

  先自由练读,再指名读,最后齐读。

  三、课堂小结

  1、看幻灯,讲一讲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作业 

  1、把“比一比,再组词”的作业 完成在练习本上。

  2、《课堂作业 》第三题。

  五、课外作业 

  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

  检查字词。总结课文。深化导行。完成有关作业 练习。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组词。

  桥( )( )( )

  河( )( )( )

  2、《课堂作业 》第4题。

  3、看幻灯,复述这个故事。

  二、齐读课文

  三、总结导行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雷锋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2、出示句子,齐读:ɡuān xīn bié 人bānɡ zhù bié 人

  3、你准备怎样向雷锋学习?

  四、作业 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 》第1题。

  五、课外作业 

  向小朋友推荐课外读物,准备召开“雷锋故事会”。

  附板书:

  15、过桥

  bd

  上学时,一个一个 背过去

  bd

  放学后,又一个一个 背过来

  ɡuān xīn bié 人bānɡ zhù bié 人

  ◆[2004

《过桥》教案 篇6

  之二

  佚名

  教学目标 :

  1.知道雷锋从小乐于帮助别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向雷锋学习。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过、桥、时、座、河、背、又;认识走之儿、广字旁和同字旁;理解“过来、过去、又”等词语的意思;会区别“一个”和“一个一个”的不同意义。

  3.正确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又、过来、过去”的意思。

  2.教育学生从小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完成课堂作业 。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人,揭示课题

  1、出示雷锋肖像,简介雷锋的生平事迹。

  2、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是“过桥”。(出示课题)讲的是雷锋小时候帮助同学的事。

  3、出示卡片,学习生字:过,读准三拼音,学习新偏旁“走之儿”,学会“过”的笔顺。(先里后外)说说它是什么结构?(半包围结构)。

  4、学习生字“桥”,三拼音,扩词理解。

  5、齐读课题。

  二、听课文录音。

  要求小朋友边听录音,边思考:课文一共有几句话?讲了雷锋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初学课文,随课文学习有关生字。

  1、课文一共有几句话?在每句话后面做上“/”记号。

  2、指名四个小朋友分别读四句活。

  3、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啊?

  出示卡片,学习“时”,读准翘舌音,字形与“过”作比较,用“时”口头组词。

  4、雷锋和小同学上学时,得经过什么?

  a.学习生字:座,认识广字旁,学生自己分析字形?(广+坐)

  b.学习生字:河,怎样记住字形?(氵十可),扩词理解意思:大河、河水等。

  5、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的?学习生字:又,掌握字音字形。学习生字:背,认识月字旁。(北十月)

  6、认读带读字:

  léi hòu màn

  雷锋 时候 漫过

  7、指导学生在书上的囹字格内给每个生字描一遍。

  四、巩固练习

  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说说偏旁名称:走、广、月。

  3、齐读生字新词两遍。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 本1、2题。

  六、课外熟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

  复习检查生字新词,学习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有关作业 。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生字新词。

  2、比一比,再组词。(口头回答)

  过雨去又

  时两云有

  3、指名朗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第一句。提问:这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课文中“小时候”是什么意思?

  2、雷锋他们要过桥,碰到了什么困难呢?齐读第二句话。

  讨论:①他们碰到了什么困难?

  ②“漫过”是什么意思?打开幻灯,看图理解“漫过”的意思。

  3、在这样的情况下,雷锋做了一件什么好事呢?

  4、打开幻灯,练习说话: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

  5、出示句子:

  bēi

  上学时,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背过去。放学后,雷锋又把bēi

  小同学一个一个背过来。

  ①指名朗读。思考: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圈出有关词语。

  ②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a.“一个一个”是几个?它和“一个”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

  b.看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背过去”和“背过来”的不同意思。

  c.“背过来”这里为什么要用上“又”字?

  ③指导朗读。

  先自由练读,再指名读,最后齐读。

  三、课堂小结

  1、看幻灯,讲一讲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作业 

  1、把“比一比,再组词”的作业 完成在练习本上。

  2、《课堂作业 》第三题。

  五、课外作业 

  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

  检查字词。总结课文。深化导行。完成有关作业 练习。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组词。

  桥( )( )( )

  河( )( )( )

  2、《课堂作业 》第4题。

  3、看幻灯,复述这个故事。

  二、齐读课文

  三、总结导行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雷锋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2、出示句子,齐读:ɡuān xīn bié 人bānɡ zhù bié 人

  3、你准备怎样向雷锋学习?

  四、作业 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 》第1题。

  五、课外作业 

  向小朋友推荐课外读物,准备召开“雷锋故事会”。

  附板书:

  15、过桥

  bd

  上学时,一个一个 背过去

  bd

  放学后,又一个一个 背过来

  ɡuān xīn bié 人bānɡ zhù bié 人

《过桥》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包括一篇课文、一幅插图、七个生字、七个词语、四个新出现的部首和课后练习。课文叙述了雷锋小时候热心帮助同学的一件事。

  全文分两个自然段。第一段只有一句话,讲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第二段共有五句话,讲因为下雨,河水漫过了小桥,小同学上学遇到了困难,雷锋主动帮助小同学过桥。

  教学重点是第二自然段。

  难点是按汉字结构分析字形,理解、掌握新词(放在阅读教学中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义)。

  二、教学要求

  1.学会七个生字,理解掌握七个新词语,学会四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雷锋叔叔热心帮助同学,助人为乐的精神。

  三、教案

   (一)课时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提示生字词,学习认识七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初步理解词义。

  第二课时:巩固复习生字词,分析讲解课文,指导朗读,复述,完成课后作业 。

  (二)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学会七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学会生字组成的新词,借助拼音,初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导入  新课,出示课题,挂出雷锋的画像(或放投影片)。

  老师提问(以下“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叔叔吗?知道他是谁?

  学生回答(以下“答”):雷锋叔叔。

  老师板书(以下“板书”):“雷锋”,接着介绍雷锋的生平事迹。

  (二)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三)借助拼音,让学生读文。

  (每个人都自读,读后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从回答中教师提示出生字词)

  问:第一自然段里有几句话?

  答:一句话。

  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答: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

  板书:gùo      yào

  过(走过) 要

  问:第二自然段里有几句话?

  答:有五句话。(请五名同学各读一句话)

  学生每读完一句话,让学生用笔做个记号,五句全读完了,再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认真读,读中教师板书出生字词:

  板书:qǐ        biān       fàng

  起(一起)  边(桥边)   放(放学)

  yòu bēi

  又背(背过去)(背过来)

  (四)教学生认读生字词。

  教师要按字形结构,帮助学生记忆分析字形。在生字教学中教师可启发学生说出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问学生,你们怎样记住这几个生字呀?启发学生说出:“过”与“边”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都是“走之旁”,只是里面不同。这两个字,字形相近,可教给学生进行区别、比较,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再启发学生说出“起”字是“走”字旁,里面是自己的“己”字。教师告诉学生说:“起”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外边是个“走”字,里面是个“己”字,(教学生说一句顺口溜:起床先别走,叠好小被子“指‘己’字”再走。)同时告诉学生:“走字旁”的最后一笔要拉长,要托住里边的“己”字。

  继续教学生认:“要”、“背”、“放”、“又”四个生字,从中教学生识记部首:“西字头”(要与西字区分)、“反文旁”(攵)告诉学生是:

  的第五笔是竖,不是竖弯。“要”字的下半部分的“女”字不是女字旁,第三笔是横不是提。最后可教学生说:“西女要”、“北月背”,以帮助学生掌握字形。教“又”字可告诉学生“又”字的意思是:“重复,连续”的意思。让学生用“又”练习说几句话,以帮助学生理解“又”字的字义。

  带领同学齐读生字词:“过”。过桥的过,过桥。“要”,要过桥的要,要不要的要,重要,主要。“起”,一起的起,一起。“边”桥边的边,桥边。“背”,背过去,背过来的背,背上。“放”放学的放,放学。“又”又过来的又。(分行读、男女生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按结构分析字形,指名同学说出:“过、边、起”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要、背”是上下结构的字。

  “放”是左右结构的字。

  “又”是独体字。

  (五)巩固练习。

  1.认读字卡、词卡。(开火车认读)

  2.用七个生字进行口头组词练习。

  3.猜字谜游戏。

  4.将卡片放在黑板槽内,请一名同学读字,两名同学找,看谁先找到。复习巩固所学的七个生字。

  5.齐读一遍课文。

  6.指导书写生字,每个字只写三个,课上完成抄写生字的作业 。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分析讲解课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反复读中,使学生感受到雷锋热心助人的精神,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学会复述本文,完成课后作业 。

  教学过程 :

  (一)指名分段读课文,齐读全文。

  (二)分析讲解全文。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思考:这段话讲的是什么时间,什么事儿?)

  问:这段里只有一句话,这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儿?

  答: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

  问:一座什么样的桥?

  答:是一座小桥。(学生答后,老师让学生讲讲小桥是什么样子,与大桥相比较。)

  齐读这一段,自由读这一段,说出这一段里只有一句话。

  2.指名读第二段。(请五名同学每人只读一句话,读后回答问题。)

  问:在什么样的天气里,雷锋和小同学去干什么?(打出投影幻灯:雨天里,雷锋和几个小同学一起去上学。)

  答:有一天下大雨,雷锋和几个小同学一起上学去。

  问:他们走到桥边看见了什么?(出示幻灯片)水从桥下流过,还是从桥上流过?

  学生答后,教师说:“因为下大雨,河水涨得比桥高,河水漫过了桥面。(引导学生看课本中的插图,从图上看出,河水已经漫过了桥面。重点讲“漫过”这个词语。)

  问:雷锋和小同学都遇到了困难,雷锋是怎么说的?(让同学读第二段中的第三句话。)

  读:来,我背你们过桥。

  问:这句话是谁说的?(回答后,再读一遍这句话。)

  答:雷锋。

  接着,齐读第四句话。读后提问:雷锋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同时打出投影幻灯,雷锋背小同学过桥的画面。)

  指名读这句话后,提问:放学的时候,雷锋又怎么做的呢?(让同学们齐读第五句话。)

  问:雷锋背同学过桥的次数多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答:放学的时候,他又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来。

  问:“一个一个”和“一个”有什么不同?“一个一个”和“一个个”意思一样吗?

  齐读第四、五两句话,读后回答问题。

  问:课文中的“背过去”与“背过来”各是指什么时间?

  答:上学的时候,雷锋把小同学背过去。放学的时候,雷锋又把小同学背过来。

  教师说:这两句话具体讲雷锋是怎样背小同学过桥的。这里的“背过去”又“背过来”是告诉我们雷锋不止一次地背同学过桥。在大雨中,雷锋背着小同学来回走在小桥上,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体会一下,在大雨中,他背着的打着伞的小同学在漫过河水的小桥上来回走很多次,你们说说,困难不困难,辛苦不辛苦。(讲这些话时,要引导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边看图边讲,使学生在具体环境中,体会到雷锋在下雨天,河水漫过小桥的情况下,背同学过桥的困难和辛苦。)

  (三)总结全文。

  1.请两名同学朗读全文。(一个人读旁白的话,一个人读雷锋说的话。)

  2.齐读全文。

  3.问:这篇课文讲述了雷锋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儿?

  答:讲述了雷锋小时候热心帮助同学的一件事儿。

  教师说:对。这篇课文是叙述雷锋小时候热心帮助同学的一件事。全篇课文分两个自然段,第一段是写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第二段写下雨天,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雷锋叔叔在困难面前,没有想到自己过桥不好走,他想的是小同学过桥有困难,他在大雨里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又一个一个地背过来,这里的“又”是指背了不止一次两次,“过去”、“过来”这两个词就告诉我们雷锋从这边往那边(叫过去)又从那边往这边(叫过来)一个一个地背送小同学。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值得大家向他学习。

  (四)师生进行讨论。

  教师诱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大家要向雷锋学习什么?”

  学习雷锋热心助人的精神。

  (五)指导朗读。

  教师先范读,要注意几个长句子的读法。如:“雷锋和几个小同学一起上学去”及后边两个重点句都比较长。在读的时候,要指导学生在“小同学”后边稍稍停顿一下,要重视通过范读来指导朗读。

  (六)指导复述全文。

  教师分段分句指导读,每读完一句话都要求学生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在学生理解掌握每句话的意思的基础上,再指导复述就容易多了。

  (七)课后作业 。

  1.回答问题:

  下雨天,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

  2.填空练习。

  ①下雨天,河水漫( )小桥。

  ②( )的时候,雷锋把( )背( )。( )的时候,雷锋又把( )背( )。

  3.读一读,比一比,进一步掌握字形,牢固记忆所学的生字。

  方——放西——要己——起

  4.写出本课两个走之旁的字,并组成词。

  辶____( )____ 辶__( )_____

  5.朗读、复述全文。

  板书设计 :

  15  过桥

  下大雨

  河水漫过小桥

  上学的时候 雷锋把小同学背过去

  放学的时候 雷锋又把小同学背过来

  四、教学提示

  (一)两个重点句子是学生学习时应注意的地方

  1.上学的时候,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

  2.放学的时候,雷锋又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来。

  (二)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要让学生掌握

  过去:从这边到那边。

  过来:从那边到这边。

  “背过去”又“背过来”是指背了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多次。

  一个一个:不是一个,而是很多个的意思。

《过桥》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包括一篇课文、一幅插图、七个生字、七个词语、四个新出现的部首和课后练习。课文叙述了雷锋小时候热心帮助同学的一件事。

  全文分两个自然段。第一段只有一句话,讲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第二段共有五句话,讲因为下雨,河水漫过了小桥,小同学上学遇到了困难,雷锋主动帮助小同学过桥。

  教学重点是第二自然段。

  难点是按汉字结构分析字形,理解、掌握新词(放在阅读教学中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义)。

  二、教学要求

  1.学会七个生字,理解掌握七个新词语,学会四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雷锋叔叔热心帮助同学,助人为乐的精神。

  三、教案

  (一)课时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提示生字词,学习认识七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初步理解词义。

  第二课时:巩固复习生字词,分析讲解课文,指导朗读,复述,完成课后作业 。

  (二)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学会七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学会生字组成的新词,借助拼音,初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导入  新课,出示课题,挂出雷锋的画像(或放投影片)。

  老师提问(以下“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叔叔吗?知道他是谁?

  学生回答(以下“答”):雷锋叔叔。

  老师板书(以下“板书”):“雷锋”,接着介绍雷锋的生平事迹。

  (二)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三)借助拼音,让学生读文。

  (每个人都自读,读后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从回答中教师提示出生字词)

  问:第一自然段里有几句话?

  答:一句话。

  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答: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

  板书:gùo      yào

  过(走过) 要

  问:第二自然段里有几句话?

  答:有五句话。(请五名同学各读一句话)

  学生每读完一句话,让学生用笔做个记号,五句全读完了,再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认真读,读中教师板书出生字词:

  板书:qǐ        biān       fàng

  起(一起)  边(桥边)   放(放学)

  yòu bēi

  又背(背过去)(背过来)

  (四)教学生认读生字词。

  教师要按字形结构,帮助学生记忆分析字形。在生字教学中教师可启发学生说出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问学生,你们怎样记住这几个生字呀?启发学生说出:“过”与“边”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都是“走之旁”,只是里面不同。这两个字,字形相近,可教给学生进行区别、比较,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再启发学生说出“起”字是“走”字旁,里面是自己的“己”字。教师告诉学生说:“起”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外边是个“走”字,里面是个“己”字,(教学生说一句顺口溜:起床先别走,叠好小被子“指‘己’字”再走。)同时告诉学生:“走字旁”的最后一笔要拉长,要托住里边的“己”字。

  继续教学生认:“要”、“背”、“放”、“又”四个生字,从中教学生识记部首:“西字头”(要与西字区分)、“反文旁”(攵)告诉学生是:

  的第五笔是竖,不是竖弯。“要”字的下半部分的“女”字不是女字旁,第三笔是横不是提。最后可教学生说:“西女要”、“北月背”,以帮助学生掌握字形。教“又”字可告诉学生“又”字的意思是:“重复,连续”的意思。让学生用“又”练习说几句话,以帮助学生理解“又”字的字义。

  带领同学齐读生字词:“过”。过桥的过,过桥。“要”,要过桥的要,要不要的要,重要,主要。“起”,一起的起,一起。“边”桥边的边,桥边。“背”,背过去,背过来的背,背上。“放”放学的放,放学。“又”又过来的又。(分行读、男女生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按结构分析字形,指名同学说出:“过、边、起”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要、背”是上下结构的字。

  “放”是左右结构的字。

  “又”是独体字。

  (五)巩固练习。

  1.认读字卡、词卡。(开火车认读)

  2.用七个生字进行口头组词练习。

  3.猜字谜游戏。

  4.将卡片放在黑板槽内,请一名同学读字,两名同学找,看谁先找到。复习巩固所学的七个生字。

  5.齐读一遍课文。

  6.指导书写生字,每个字只写三个,课上完成抄写生字的作业 。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分析讲解课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反复读中,使学生感受到雷锋热心助人的精神,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学会复述本文,完成课后作业 。

  教学过程 :

  (一)指名分段读课文,齐读全文。

  (二)分析讲解全文。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思考:这段话讲的是什么时间,什么事儿?)

  问:这段里只有一句话,这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儿?

  答: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

  问:一座什么样的桥?

  答:是一座小桥。(学生答后,老师让学生讲讲小桥是什么样子,与大桥相比较。)

  齐读这一段,自由读这一段,说出这一段里只有一句话。

  2.指名读第二段。(请五名同学每人只读一句话,读后回答问题。)

  问:在什么样的天气里,雷锋和小同学去干什么?(打出投影幻灯:雨天里,雷锋和几个小同学一起去上学。)

  答:有一天下大雨,雷锋和几个小同学一起上学去。

  问:他们走到桥边看见了什么?(出示幻灯片)水从桥下流过,还是从桥上流过?

  学生答后,教师说:“因为下大雨,河水涨得比桥高,河水漫过了桥面。(引导学生看课本中的插图,从图上看出,河水已经漫过了桥面。重点讲“漫过”这个词语。)

  问:雷锋和小同学都遇到了困难,雷锋是怎么说的?(让同学读第二段中的第三句话。)

  读:来,我背你们过桥。

  问:这句话是谁说的?(回答后,再读一遍这句话。)

  答:雷锋。

  接着,齐读第四句话。读后提问:雷锋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同时打出投影幻灯,雷锋背小同学过桥的画面。)

  指名读这句话后,提问:放学的时候,雷锋又怎么做的呢?(让同学们齐读第五句话。)

  问:雷锋背同学过桥的次数多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答:放学的时候,他又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来。

  问:“一个一个”和“一个”有什么不同?“一个一个”和“一个个”意思一样吗?

  齐读第四、五两句话,读后回答问题。

  问:课文中的“背过去”与“背过来”各是指什么时间?

  答:上学的时候,雷锋把小同学背过去。放学的时候,雷锋又把小同学背过来。

  教师说:这两句话具体讲雷锋是怎样背小同学过桥的。这里的“背过去”又“背过来”是告诉我们雷锋不止一次地背同学过桥。在大雨中,雷锋背着小同学来回走在小桥上,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体会一下,在大雨中,他背着的打着伞的小同学在漫过河水的小桥上来回走很多次,你们说说,困难不困难,辛苦不辛苦。(讲这些话时,要引导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边看图边讲,使学生在具体环境中,体会到雷锋在下雨天,河水漫过小桥的情况下,背同学过桥的困难和辛苦。)

  (三)总结全文。

  1.请两名同学朗读全文。(一个人读旁白的话,一个人读雷锋说的话。)

  2.齐读全文。

  3.问:这篇课文讲述了雷锋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儿?

  答:讲述了雷锋小时候热心帮助同学的一件事儿。

  教师说:对。这篇课文是叙述雷锋小时候热心帮助同学的一件事。全篇课文分两个自然段,第一段是写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第二段写下雨天,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雷锋叔叔在困难面前,没有想到自己过桥不好走,他想的是小同学过桥有困难,他在大雨里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又一个一个地背过来,这里的“又”是指背了不止一次两次,“过去”、“过来”这两个词就告诉我们雷锋从这边往那边(叫过去)又从那边往这边(叫过来)一个一个地背送小同学。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值得大家向他学习。

  (四)师生进行讨论。

  教师诱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大家要向雷锋学习什么?”

  学习雷锋热心助人的精神。

  (五)指导朗读。

  教师先范读,要注意几个长句子的读法。如:“雷锋和几个小同学一起上学去”及后边两个重点句都比较长。在读的时候,要指导学生在“小同学”后边稍稍停顿一下,要重视通过范读来指导朗读。

  (六)指导复述全文。

  教师分段分句指导读,每读完一句话都要求学生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在学生理解掌握每句话的意思的基础上,再指导复述就容易多了。

  (七)课后作业 。

  1.回答问题:

  下雨天,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

  2.填空练习。

  ①下雨天,河水漫( )小桥。

  ②( )的时候,雷锋把( )背( )。( )的时候,雷锋又把( )背( )。

  3.读一读,比一比,进一步掌握字形,牢固记忆所学的生字。

  方——放西——要己——起

  4.写出本课两个走之旁的字,并组成词。

  辶____( )____ 辶__( )_____

  5.朗读、复述全文。

  板书设计 :

  15  过桥

  下大雨

  河水漫过小桥

  上学的时候 雷锋把小同学背过去

  放学的时候 雷锋又把小同学背过来

  四、教学提示

  (一)两个重点句子是学生学习时应注意的地方

  1.上学的时候,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

  2.放学的时候,雷锋又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来。

  (二)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要让学生掌握

  过去:从这边到那边。

  过来:从那边到这边。

  “背过去”又“背过来”是指背了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多次。

  一个一个:不是一个,而是很多个的意思。◆

《过桥》教案 篇9

  之三

  佚名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雷锋热心助人的精神。

  2.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3.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读懂课文第2自然段,理解词句。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图片,小黑板,田字格黑板,生字卡。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雷锋热心帮助小同学的好品质。

  (二)读懂句子,理解词语意思。

  (三)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第2自然段,理解词语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简介雷锋生平,讲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

  (二)读题,解题,请一位同学读题。

  板书:14 过桥

  1.谁能说说“过桥”是什么意思?(从桥的这边走到那边)

  2.这篇课文课题是“过桥”,我们看看课文围绕“过桥”这一词语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读准字音,读成句。(学生练习2~3遍)

  1.这篇课文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2.讲的是谁的什么事?(讲的是雷锋背小同学过桥的事)

  3.拿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

  要 又 放 起 边 过

  (四)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句。

  1.读第1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1)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

  (2)这句话讲的是谁?(雷锋)

  (3)讲的是他什么时候的事?(小时候)

  (4)他小时候怎么样?(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要走过一座小桥)板书:小桥

  (5)看图,读课文,说说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小桥。(用木头架的很窄的小桥,没有桥栏)

  (五)读第2自然段课文,理解思考题。教师出示小黑板:

  1.读题,指名读题。

  2.理解题意:①题目问在什么天气?(下雨天)②问雷锋做什么?(问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③我们读课文重点要思考什么?(雷锋怎样做的)

  学生带着问题读2遍课文。

  (六)认真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懂得词句意思。

  1.这段课文一共有几句话?(5句)

  2.读第1句话。(指名读)

  (1)这一天天气情况怎样?(下大雨)大雨是什么样的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板书:下大雨

  (2)这句话里讲的都有谁?(雷锋和小同学)小同学是一人,还是两人?(没有明确表明,但人数较多)

  (3)雷锋和小同学做什么?(一起上学去)“一起”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他们在一块儿走向学校)

  3.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什么天气,谁和谁一起干什么。谁能读一读?(请2~3名同学读)

  4.读第2句话,想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事?(他们走到桥边,看见河水漫过了小桥)他们指的是谁?(雷锋和小同学)

  (1)他们为什么要“走”到桥边?课文在什么地方告诉了我们这个原因?(因为他们上学要过小桥)

  (2)他们来到桥边看见了什么?(看见了河水漫过了小桥)板书:水漫过桥面

  (3)河水为什么会漫过小桥?(因为下大雨)“漫过”是什么意思?(指河水没过桥面,也就是说小桥的桥面在河水下面)

  (4)小同学要走过小桥有什么困难?(小桥很窄,又没有扶栏,河水还在流过桥面,小同学要走过小桥既不好走,又有危险)

  (5)雷锋要走过小桥有困难吗?(雷锋要在水流中踩稳桥面,很费力气地走)

  师述:让我们看看在这种情况下,雷锋是怎样做的?

  5.读第3句话,自读2遍,想想雷锋是怎样说的?

  (1)他们走到桥边,看见河水漫过了小桥,雷锋是怎样说的?(来,我背你们过桥)

  (2)“来”在这里表示什么?(招呼小同学过来)教师范读这句话,让学生体会雷锋的态度。(“来”不仅是招呼小同学过来,还表明了雷锋的态度是很坚决的)

  (3)“你们”指谁说的?(几个和雷锋一起上学的小同学)板书:来背

  (4)雷锋为什么在自己走过小桥也很吃力的情况下要背小同学过去呢?(因为他看到河水漫过桥面,小同学过桥不仅困难,也容易发生危险,所以要背小同学过桥)

  6.读第4句话,想想雷锋是怎样做的。

  (1)读第5句话,回答雷锋是怎样做的?(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

  (2)“一个一个”和“一个”意思有什么不同?(“一个”只是一个,“一个一个”数量较多,几个的意思)板书:一个一个

  (3)“一个一个地背过去”和“背过去”有什么不同?(“一个一个地背过去”是背过去一个,又背第二个,第……的意思;“背过去”没说几个,只是讲背过桥去)

  (4)在河水漫过桥面的情况下,雷锋自己过桥也很不容易,他背上又背着小同学,更增加了困难,想象一下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5)谁能把雷锋背小同学过桥时困难情景这句话读出来。(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了)

  7.读最后一句话,想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自读,指名读)

  (1)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时间?(放学的时候)什么事情?(雷锋又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来)

  (2)上学的时候雷锋和小同学怎么会一起上学去呢?(在路上碰到一起的)放学的时候呢?(雷锋把小同学找到一起的)

  (3)认真读一读第4句话和第5句话中有哪几个词语不同?

  板书:(一个一个) 背过去

  又 背过来

  (4)①“又”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再,还的意思,这里指放学的时候,雷锋再一次背小同学过桥)

  ②“背过去”和“背过来”有什么不同?(“背过去”是从家住的这边背到学校的那边;“背过来”,是从学校那边背到家住的这边)

  8.读读第4~6句话,说说雷锋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1)从雷锋克服困难背小同学过桥这件事,你能看出雷锋是什么样的人?(雷锋是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2)你要怎样向雷锋学习?

  【板书设计 】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二)学会6个生字:过要起边放又

  (三)认识3个新偏旁:,西字头;“走”,走字旁;“攵”,反文旁。

  (四)正确书写6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2.朗读课文。

  (二)学会6个生字。

  1.过,gu^,拼读音节,读词语:过来。

  (1)识记字形。自学后讨论发言。

  提示:想想“过”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先写什么部件,后写什么部件。(用偏旁加笔画的方法记字形。半包围结构,走之旁。先写里边:一笔横“一”,二笔竖钩,三笔点“寸”,再写走之旁“过”,一共6笔。过去的过)

  走之旁几笔,怎么写?(3笔,一笔点“丶”,二笔横折折撇,三笔捺“辶”)

  (2)口头组词语。

  过来来过过去过往走过

  (3)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里边的“寸”一笔横,过竖中线,在横中线上面。二笔竖钩,占右半格离竖中线三分之一的地方。三笔点,点在中心点上。外边的走之旁和“送”占同样的位置,写法相同。

  ②指导书写,重点是走之旁,同学仿写字头。

  2.要,y4o,拼读音节。

  (1)认识新偏旁,西字头。

  板书:—西,让学生区分“西”字作偏旁时笔画有什么变化?(“西”作偏旁,第4笔撇,第5笔竖弯,都改成竖“丨”)

  (2)识记字形,自学后讨论发言。(要,y4o,上下结构,西字头,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上面西字头,下面“女”字,一共9笔)

  (3)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整件位置:上窄下宽。部件位置:西字在上半格正中间,第一笔离边线三分之一。第6笔横,斜压横中线。下面“女”字,占下半格三分之二,第二笔撇点,从中心点起笔,点到右中格中心点的斜右下方。第三笔斜撇在竖中线与第二笔交叉。

  ②指导书写,重点是下面的“女”,学生仿写字头。

  3.起,q!,拼读音节,读词语:一起。

  (1)认识新偏旁“走”,走字旁。看看“起”字,“走”字作偏旁笔画有什么变化?(把最后一笔捺写长。

  (2)识记字形,自学,讨论。(走,z%u,半包围结构,走字旁,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自己的“己”字加个走字旁,组合成起。一共10笔。一起的“起”)

  (3)口头组词语。

  一起起来起床起始起立

  (4)指导书写。

  ①看准位置,“己”占右半格中间,第二笔横,压横中线。“走”占左半格三分之二,三个横都到竖中线收笔。“捺”过竖中线在右下格下面三分之一处。

  ②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走”的占位。学生仿写字头。

  4.边,bi1n,拼读音节,读词语:桥边。

  (1)识记字形,自学,自说,互说互检。

  (2)口头组词语:

  桥边一边旁边两边

  (3)指导书写。自学,看田字格字帖自己写字头,教师检查指导。

  5.放,f4ng,拼读音节,读词语:放学。

  (二)认识新偏旁“攵”,反文旁,笔顺是:攵,一共4笔。

  (2)识记字形,自学,讨论发言。

  (3)口头组词语。

  放学 开放 放手 解放 发放

  (4)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左右相等。右边“方”字,占左半格右半边,第一笔点,点在上半格中间,不靠竖中线上。第二笔横,压横中线起笔,写斜横到竖中线收笔。第四笔横折钩,写斜横折斜钩,折在中心点。右边反文旁,第一笔稍高于点起笔,在中心点收笔;第二笔横,在横中线上面一点儿;第三笔撇,从横的中间起笔,过竖中线与“方”的钩对齐收笔。第四笔捺,从中心点起笔,过右下格中心点收笔。

  ②教师范写,学生仿写字头。

  6.又,y^u,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自学,同桌互记互检。

  (2)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第一笔横撇与二笔捺在中心点交叉,下面两笔对称。

  ②自己看田字格字帖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出示小黑板练习书后第二题:

  (1)下雨天,河水漫(过)小桥。

  (2)(上)(学)的时候,雷锋把(小)(同)(学)背(过)(去)。

  (3)(放)(学)的时候,雷锋又把(小)(同)(学)背(过)(来)。

  1.读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读一读填好的句子,体会填上的词语的意思。

  (1)河水漫过小桥的“过”字和背过来的“过”字意思有什么不同?(漫过的“过”是超过的意思,背过来的“过”是通过的意思)

  (2)找出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上学”“放学”)这表示两个什么时间?(早上,下午)

  (3)找出表示相同动作不同方向的词。(过来、过去)

  (四)巩固练习。

  1.读一读,比一比。

  (1)从字形上比一比。放(方—)要(西—)起(己—)(2)从字义上比一比,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词语。

  过来过去 要好 起来 起头

  两边 天边 地边 放开 放学

《过桥》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包括一篇课文、一幅插图、七个生字、七个词语、四个新出现的部首和课后练习。课文叙述了雷锋小时候热心帮助同学的一件事。

  全文分两个自然段。第一段只有一句话,讲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第二段共有五句话,讲因为下雨,河水漫过了小桥,小同学上学遇到了困难,雷锋主动帮助小同学过桥。

  教学重点是第二自然段。

  难点是按汉字结构分析字形,理解、掌握新词(放在阅读教学中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义)。

  二、教学要求

  1.学会七个生字,理解掌握七个新词语,学会四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雷锋叔叔热心帮助同学,助人为乐的精神。

  三、教案

  (一)课时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提示生字词,学习认识七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初步理解词义。

  第二课时:巩固复习生字词,分析讲解课文,指导朗读,复述,完成课后作业 。

  (二)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学会七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学会生字组成的新词,借助拼音,初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导入  新课,出示课题,挂出雷锋的画像(或放投影片)。

  老师提问(以下“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叔叔吗?知道他是谁?

  学生回答(以下“答”):雷锋叔叔。

  老师板书(以下“板书”):“雷锋”,接着介绍雷锋的生平事迹。

  (二)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三)借助拼音,让学生读文。

  (每个人都自读,读后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从回答中教师提示出生字词)

  问:第一自然段里有几句话?

  答:一句话。

  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答: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

  板书: gùo   yào

  过(走过)  要

  问:第二自然段里有几句话?

  答:有五句话。(请五名同学各读一句话)

  学生每读完一句话,让学生用笔做个记号,五句全读完了,再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认真读,读中教师板书出生字词:

  板书: qǐ     biān  fàng    yòu  bēi

  起(一起)  边(桥边)  放(放学) 又 背(背过去)(背过来)

  (四)教学生认读生字词。

  教师要按字形结构,帮助学生记忆分析字形。在生字教学中教师可启发学生说出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问学生,你们怎样记住这几个生字呀?启发学生说出:“过”与“边”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都是“走之旁”,只是里面不同。这两个字,字形相近,可教给学生进行区别、比较,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再启发学生说出“起”字是“走”字旁,里面是自己的“己”字。教师告诉学生说:“起”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外边是个“走”字,里面是个“己”字,(教学生说一句顺口溜:起床先别走,叠好小被子“指‘己’字”再走。)同时告诉学生:“走字旁”的最后一笔要拉长,要托住里边的“己”字。

  继续教学生认:“要”、“背”、“放”、“又”四个生字,从中教学生识记部首:“西字头”(要与西字区分)、“反文旁”(攵)告诉学生是:

  的第五笔是竖,不是竖弯。“要”字的下半部分的“女”字不是女字旁,第三笔是横不是提。最后可教学生说:“西女要”、“北月背”,以帮助学生掌握字形。教“又”字可告诉学生“又”字的意思是:“重复,连续”的意思。让学生用“又”练习说几句话,以帮助学生理解“又”字的字义。

  带领同学齐读生字词:“过”。过桥的过,过桥。“要”,要过桥的要,要不要的要,重要,主要。“起”,一起的起,一起。“边”桥边的边,桥边。“背”,背过去,背过来的背,背上。“放”放学的放,放学。“又”又过来的又。(分行读、男女生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按结构分析字形,指名同学说出:“过、边、起”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要、背”是上下结构的字。

  “放”是左右结构的字。

  “又”是独体字。

  (五)巩固练习。

  1.认读字卡、词卡。(开火车认读)

  2.用七个生字进行口头组词练习。

  3.猜字谜游戏。

  4.将卡片放在黑板槽内,请一名同学读字,两名同学找,看谁先找到。复习巩固所学的七个生字。

  5.齐读一遍课文。

  6.指导书写生字,每个字只写三个,课上完成抄写生字的作业 。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分析讲解课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反复读中,使学生感受到雷锋热心助人的精神,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学会复述本文,完成课后作业 。

  教学过程 :

  (一)指名分段读课文,齐读全文。

  (二)分析讲解全文。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思考:这段话讲的是什么时间,什么事儿?)

  问:这段里只有一句话,这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儿?

  答: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

  问:一座什么样的桥?

  答:是一座小桥。(学生答后,老师让学生讲讲小桥是什么样子,与大桥相比较。)

  齐读这一段,自由读这一段,说出这一段里只有一句话。

  2.指名读第二段。(请五名同学每人只读一句话,读后回答问题。)

  问:在什么样的天气里,雷锋和小同学去干什么?(打出投影幻灯:雨天里,雷锋和几个小同学一起去上学。)

  答:有一天下大雨,雷锋和几个小同学一起上学去。

  问:他们走到桥边看见了什么?(出示幻灯片)水从桥下流过,还是从桥上流过?

  学生答后,教师说:“因为下大雨,河水涨得比桥高,河水漫过了桥面。(引导学生看课本中的插图,从图上看出,河水已经漫过了桥面。重点讲“漫过”这个词语。)

  问:雷锋和小同学都遇到了困难,雷锋是怎么说的?(让同学读第二段中的第三句话。)

  读:来,我背你们过桥。

  问:这句话是谁说的?(回答后,再读一遍这句话。)

  答:雷锋。

  接着,齐读第四句话。读后提问:雷锋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同时打出投影幻灯,雷锋背小同学过桥的画面。)

  指名读这句话后,提问:放学的时候,雷锋又怎么做的呢?(让同学们齐读第五句话。)

  问:雷锋背同学过桥的次数多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答:放学的时候,他又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来。

  问:“一个一个”和“一个”有什么不同?“一个一个”和“一个个”意思一样吗?

  齐读第四、五两句话,读后回答问题。

  问:课文中的“背过去”与“背过来”各是指什么时间?

  答:上学的时候,雷锋把小同学背过去。放学的时候,雷锋又把小同学背过来。

  教师说:这两句话具体讲雷锋是怎样背小同学过桥的。这里的“背过去”又“背过来”是告诉我们雷锋不止一次地背同学过桥。在大雨中,雷锋背着小同学来回走在小桥上,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体会一下,在大雨中,他背着的打着伞的小同学在漫过河水的小桥上来回走很多次,你们说说,困难不困难,辛苦不辛苦。(讲这些话时,要引导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边看图边讲,使学生在具体环境中,体会到雷锋在下雨天,河水漫过小桥的情况下,背同学过桥的困难和辛苦。)

  (三)总结全文。

  1.请两名同学朗读全文。(一个人读旁白的话,一个人读雷锋说的话。)

  2.齐读全文。

  3.问:这篇课文讲述了雷锋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儿?

  答:讲述了雷锋小时候热心帮助同学的一件事儿。

  教师说:对。这篇课文是叙述雷锋小时候热心帮助同学的一件事。全篇课文分两个自然段,第一段是写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第二段写下雨天,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雷锋叔叔在困难面前,没有想到自己过桥不好走,他想的是小同学过桥有困难,他在大雨里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又一个一个地背过来,这里的“又”是指背了不止一次两次,“过去”、“过来”这两个词就告诉我们雷锋从这边往那边(叫过去)又从那边往这边(叫过来)一个一个地背送小同学。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值得大家向他学习。

  (四)师生进行讨论。

  教师诱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大家要向雷锋学习什么?”

  学习雷锋热心助人的精神。

  (五)指导朗读。

  教师先范读,要注意几个长句子的读法。如:“雷锋和几个小同学一起上学去”及后边两个重点句都比较长。在读的时候,要指导学生在“小同学”后边稍稍停顿一下,要重视通过范读来指导朗读。

  (六)指导复述全文。

  教师分段分句指导读,每读完一句话都要求学生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在学生理解掌握每句话的意思的基础上,再指导复述就容易多了。

  (七)课后作业 。

  1.回答问题:

  下雨天,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

  2.填空练习。

  ①下雨天,河水漫( )小桥。

  ②( )的时候,雷锋把( )背( )。( )的时候,雷锋又把( )背( )。

  3.读一读,比一比,进一步掌握字形,牢固记忆所学的生字。

  方——放西——要己——起

  4.写出本课两个走之旁的字,并组成词。

  辶____(  )  辶____(  )

  5.朗读、复述全文。

  板书设计 :

  四、教学提示

  (一)两个重点句子是学生学习时应注意的地方

  1.上学的时候,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

  2.放学的时候,雷锋又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来。

  (二)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要让学生掌握

  过去:从这边到那边。

  过来:从那边到这边。

  “背过去”又“背过来”是指背了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多次。

  一个一个:不是一个,而是很多个的意思。◆[2003年5月10日]

《过桥》教案 篇11

  北京景山学校 特级教师 马淑珍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包括一篇课文、一幅插图、七个生字、七个词语、四个新出现的部首和课后练习。课文叙述了雷锋小时候热心帮助同学的一件事。

  全文分两个自然段。第一段只有一句话,讲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第二段共有五句话,讲因为下雨,河水漫过了小桥,小同学上学遇到了困难,雷锋主动帮助小同学过桥。

  教学重点是第二自然段。

  难点是按汉字结构分析字形,理解、掌握新词(放在阅读教学中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义)。

  二、教学要求

  1.学会七个生字,理解掌握七个新词语,学会四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雷锋叔叔热心帮助同学,助人为乐的精神。

  三、教案

  (一)课时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提示生字词,学习认识七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初步理解词义。

  第二课时:巩固复习生字词,分析讲解课文,指导朗读,复述,完成课后作业 。

  (二)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学会七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学会生字组成的新词,借助拼音,初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导入  新课,出示课题,挂出雷锋的画像(或放投影片)。

  老师提问(以下“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叔叔吗?知道他是谁?

  学生回答(以下“答”):雷锋叔叔。

  老师板书(以下“板书”):“雷锋”,接着介绍雷锋的生平事迹。

  (二)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三)借助拼音,让学生读文。

  (每个人都自读,读后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从回答中教师提示出生字词)

  问:第一自然段里有几句话?

  答:一句话。

  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答: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

  板书: gùo yào

  过(走过) 要

  问:第二自然段里有几句话?

  答:有五句话。(请五名同学各读一句话)

  学生每读完一句话,让学生用笔做个记号,五句全读完了,再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认真读,读中教师板书出生字词:

  板书: qǐ biān fàng yòu bēi

  起(一起) 边(桥边) 放(放学) 又 背(背过去)(背过来)

  (四)教学生认读生字词。

  教师要按字形结构,帮助学生记忆分析字形。在生字教学中教师可启发学生说出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问学生,你们怎样记住这几个生字呀?启发学生说出:“过”与“边”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都是“走之旁”,只是里面不同。这两个字,字形相近,可教给学生进行区别、比较,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再启发学生说出“起”字是“走”字旁,里面是自己的“己”字。教师告诉学生说:“起”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外边是个“走”字,里面是个“己”字,(教学生说一句顺口溜:起床先别走,叠好小被子“指‘己’字”再走。)同时告诉学生:“走字旁”的最后一笔要拉长,要托住里边的“己”字。

  继续教学生认:“要”、“背”、“放”、“又”四个生字,从中教学生识记部首:“西字头”(要与西字区分)、“反文旁”(攵)告诉学生是:

  的第五笔是竖,不是竖弯。“要”字的下半部分的“女”字不是女字旁,第三笔是横不是提。最后可教学生说:“西女要”、“北月背”,以帮助学生掌握字形。教“又”字可告诉学生“又”字的意思是:“重复,连续”的意思。让学生用“又”练习说几句话,以帮助学生理解“又”字的字义。

  带领同学齐读生字词:“过”。过桥的过,过桥。“要”,要过桥的要,要不要的要,重要,主要。“起”,一起的起,一起。“边”桥边的边,桥边。“背”,背过去,背过来的背,背上。“放”放学的放,放学。“又”又过来的又。(分行读、男女生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按结构分析字形,指名同学说出:“过、边、起”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要、背”是上下结构的字。

  “放”是左右结构的字。

  “又”是独体字。

  (五)巩固练习。

  1.认读字卡、词卡。(开火车认读)

  2.用七个生字进行口头组词练习。

  3.猜字谜游戏。

  4.将卡片放在黑板槽内,请一名同学读字,两名同学找,看谁先找到。复习巩固所学的七个生字。

  5.齐读一遍课文。

  6.指导书写生字,每个字只写三个,课上完成抄写生字的作业 。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分析讲解课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反复读中,使学生感受到雷锋热心助人的精神,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学会复述本文,完成课后作业 。

  教学过程 :

  (一)指名分段读课文,齐读全文。

  (二)分析讲解全文。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思考:这段话讲的是什么时间,什么事儿?)

  问:这段里只有一句话,这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儿?

  答: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

  问:一座什么样的桥?

  答:是一座小桥。(学生答后,老师让学生讲讲小桥是什么样子,与大桥相比较。)

  齐读这一段,自由读这一段,说出这一段里只有一句话。

  2.指名读第二段。(请五名同学每人只读一句话,读后回答问题。)

  问:在什么样的天气里,雷锋和小同学去干什么?(打出投影幻灯:雨天里,雷锋和几个小同学一起去上学。)

  答:有一天下大雨,雷锋和几个小同学一起上学去。

  问:他们走到桥边看见了什么?(出示幻灯片)水从桥下流过,还是从桥上流过?

  学生答后,教师说:“因为下大雨,河水涨得比桥高,河水漫过了桥面。(引导学生看课本中的插图,从图上看出,河水已经漫过了桥面。重点讲“漫过”这个词语。)

  问:雷锋和小同学都遇到了困难,雷锋是怎么说的?(让同学读第二段中的第三句话。)

  读:来,我背你们过桥。

  问:这句话是谁说的?(回答后,再读一遍这句话。)

  答:雷锋。

  接着,齐读第四句话。读后提问:雷锋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同时打出投影幻灯,雷锋背小同学过桥的画面。)

  指名读这句话后,提问:放学的时候,雷锋又怎么做的呢?(让同学们齐读第五句话。)

  问:雷锋背同学过桥的次数多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答:放学的时候,他又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来。

  问:“一个一个”和“一个”有什么不同?“一个一个”和“一个个”意思一样吗?

  齐读第四、五两句话,读后回答问题。

  问:课文中的“背过去”与“背过来”各是指什么时间?

  答:上学的时候,雷锋把小同学背过去。放学的时候,雷锋又把小同学背过来。

  教师说:这两句话具体讲雷锋是怎样背小同学过桥的。这里的“背过去”又“背过来”是告诉我们雷锋不止一次地背同学过桥。在大雨中,雷锋背着小同学来回走在小桥上,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体会一下,在大雨中,他背着的打着伞的小同学在漫过河水的小桥上来回走很多次,你们说说,困难不困难,辛苦不辛苦。(讲这些话时,要引导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边看图边讲,使学生在具体环境中,体会到雷锋在下雨天,河水漫过小桥的情况下,背同学过桥的困难和辛苦。)

  (三)总结全文。

  1.请两名同学朗读全文。(一个人读旁白的话,一个人读雷锋说的话。)

  2.齐读全文。

  3.问:这篇课文讲述了雷锋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儿?

  答:讲述了雷锋小时候热心帮助同学的一件事儿。

  教师说:对。这篇课文是叙述雷锋小时候热心帮助同学的一件事。全篇课文分两个自然段,第一段是写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第二段写下雨天,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雷锋叔叔在困难面前,没有想到自己过桥不好走,他想的是小同学过桥有困难,他在大雨里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又一个一个地背过来,这里的“又”是指背了不止一次两次,“过去”、“过来”这两个词就告诉我们雷锋从这边往那边(叫过去)又从那边往这边(叫过来)一个一个地背送小同学。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值得大家向他学习。

  (四)师生进行讨论。

  教师诱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大家要向雷锋学习什么?”

  学习雷锋热心助人的精神。

  (五)指导朗读。

  教师先范读,要注意几个长句子的读法。如:“雷锋和几个小同学一起上学去”及后边两个重点句都比较长。在读的时候,要指导学生在“小同学”后边稍稍停顿一下,要重视通过范读来指导朗读。

  (六)指导复述全文。

  教师分段分句指导读,每读完一句话都要求学生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在学生理解掌握每句话的意思的基础上,再指导复述就容易多了。

  (七)课后作业 。

  1.回答问题:

  下雨天,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

  2.填空练习。

  ①下雨天,河水漫( )小桥。

  ②( )的时候,雷锋把( )背( )。( )的时候,雷锋又把( )背( )。

  3.读一读,比一比,进一步掌握字形,牢固记忆所学的生字。

  方——放西——要己——起

  4.写出本课两个走之旁的字,并组成词。

  辶____( ) 辶____( )

  5.朗读、复述全文。

  板书设计 :

  四、教学提示

  (一)两个重点句子是学生学习时应注意的地方

  1.上学的时候,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

  2.放学的时候,雷锋又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来。

  (二)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要让学生掌握

  过去:从这边到那边。

  过来:从那边到这边。

  “背过去”又“背过来”是指背了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多次。

  一个一个:不是一个,而是很多个的意思。

  ◆[2003

《过桥》教案 篇12

  之一

  北京景山学校 特级教师 马淑珍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包括一篇课文、一幅插图、七个生字、七个词语、四个新出现的部首和课后练习。课文叙述了雷锋小时候热心帮助同学的一件事。

  全文分两个自然段。第一段只有一句话,讲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第二段共有五句话,讲因为下雨,河水漫过了小桥,小同学上学遇到了困难,雷锋主动帮助小同学过桥。

  教学重点是第二自然段。

  难点是按汉字结构分析字形,理解、掌握新词(放在阅读教学中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义)。

  二、教学要求

  1.学会七个生字,理解掌握七个新词语,学会四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雷锋叔叔热心帮助同学,助人为乐的精神。

  三、教案

  (一)课时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提示生字词,学习认识七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初步理解词义。

  第二课时:巩固复习生字词,分析讲解课文,指导朗读,复述,完成课后作业 。

  (二)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学会七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学会生字组成的新词,借助拼音,初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导入  新课,出示课题,挂出雷锋的画像(或放投影片)。

  老师提问(以下“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叔叔吗?知道他是谁?

  学生回答(以下“答”):雷锋叔叔。

  老师板书(以下“板书”):“雷锋”,接着介绍雷锋的生平事迹。

  (二)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三)借助拼音,让学生读文。

  (每个人都自读,读后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从回答中教师提示出生字词)

  问:第一自然段里有几句话?

  答:一句话。

  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答: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

  板书: gùo yào

  过(走过) 要

  问:第二自然段里有几句话?

  答:有五句话。(请五名同学各读一句话)

  学生每读完一句话,让学生用笔做个记号,五句全读完了,再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认真读,读中教师板书出生字词:

  板书: qǐ biān fàng yòu bēi

  起(一起) 边(桥边) 放(放学) 又 背(背过去)(背过来)

  (四)教学生认读生字词。

  教师要按字形结构,帮助学生记忆分析字形。在生字教学中教师可启发学生说出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问学生,你们怎样记住这几个生字呀?启发学生说出:“过”与“边”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都是“走之旁”,只是里面不同。这两个字,字形相近,可教给学生进行区别、比较,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再启发学生说出“起”字是“走”字旁,里面是自己的“己”字。教师告诉学生说:“起”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外边是个“走”字,里面是个“己”字,(教学生说一句顺口溜:起床先别走,叠好小被子“指‘己’字”再走。)同时告诉学生:“走字旁”的最后一笔要拉长,要托住里边的“己”字。

  继续教学生认:“要”、“背”、“放”、“又”四个生字,从中教学生识记部首:“西字头”(要与西字区分)、“反文旁”(攵)告诉学生是:

  的第五笔是竖,不是竖弯。“要”字的下半部分的“女”字不是女字旁,第三笔是横不是提。最后可教学生说:“西女要”、“北月背”,以帮助学生掌握字形。教“又”字可告诉学生“又”字的意思是:“重复,连续”的意思。让学生用“又”练习说几句话,以帮助学生理解“又”字的字义。

  带领同学齐读生字词:“过”。过桥的过,过桥。“要”,要过桥的要,要不要的要,重要,主要。“起”,一起的起,一起。“边”桥边的边,桥边。“背”,背过去,背过来的背,背上。“放”放学的放,放学。“又”又过来的又。(分行读、男女生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按结构分析字形,指名同学说出:“过、边、起”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要、背”是上下结构的字。

  “放”是左右结构的字。

  “又”是独体字。

  (五)巩固练习。

  1.认读字卡、词卡。(开火车认读)

  2.用七个生字进行口头组词练习。

  3.猜字谜游戏。

  4.将卡片放在黑板槽内,请一名同学读字,两名同学找,看谁先找到。复习巩固所学的七个生字。

  5.齐读一遍课文。

  6.指导书写生字,每个字只写三个,课上完成抄写生字的作业 。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分析讲解课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反复读中,使学生感受到雷锋热心助人的精神,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学会复述本文,完成课后作业 。

  教学过程 :

  (一)指名分段读课文,齐读全文。

  (二)分析讲解全文。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思考:这段话讲的是什么时间,什么事儿?)

  问:这段里只有一句话,这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儿?

  答: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

  问:一座什么样的桥?

  答:是一座小桥。(学生答后,老师让学生讲讲小桥是什么样子,与大桥相比较。)

  齐读这一段,自由读这一段,说出这一段里只有一句话。

  2.指名读第二段。(请五名同学每人只读一句话,读后回答问题。)

  问:在什么样的天气里,雷锋和小同学去干什么?(打出投影幻灯:雨天里,雷锋和几个小同学一起去上学。)

  答:有一天下大雨,雷锋和几个小同学一起上学去。

  问:他们走到桥边看见了什么?(出示幻灯片)水从桥下流过,还是从桥上流过?

  学生答后,教师说:“因为下大雨,河水涨得比桥高,河水漫过了桥面。(引导学生看课本中的插图,从图上看出,河水已经漫过了桥面。重点讲“漫过”这个词语。)

  问:雷锋和小同学都遇到了困难,雷锋是怎么说的?(让同学读第二段中的第三句话。)

  读:来,我背你们过桥。

  问:这句话是谁说的?(回答后,再读一遍这句话。)

  答:雷锋。

  接着,齐读第四句话。读后提问:雷锋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同时打出投影幻灯,雷锋背小同学过桥的画面。)

  指名读这句话后,提问:放学的时候,雷锋又怎么做的呢?(让同学们齐读第五句话。)

  问:雷锋背同学过桥的次数多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答:放学的时候,他又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来。

  问:“一个一个”和“一个”有什么不同?“一个一个”和“一个个”意思一样吗?

  齐读第四、五两句话,读后回答问题。

  问:课文中的“背过去”与“背过来”各是指什么时间?

  答:上学的时候,雷锋把小同学背过去。放学的时候,雷锋又把小同学背过来。

  教师说:这两句话具体讲雷锋是怎样背小同学过桥的。这里的“背过去”又“背过来”是告诉我们雷锋不止一次地背同学过桥。在大雨中,雷锋背着小同学来回走在小桥上,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体会一下,在大雨中,他背着的打着伞的小同学在漫过河水的小桥上来回走很多次,你们说说,困难不困难,辛苦不辛苦。(讲这些话时,要引导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边看图边讲,使学生在具体环境中,体会到雷锋在下雨天,河水漫过小桥的情况下,背同学过桥的困难和辛苦。)

  (三)总结全文。

  1.请两名同学朗读全文。(一个人读旁白的话,一个人读雷锋说的话。)

  2.齐读全文。

  3.问:这篇课文讲述了雷锋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儿?

  答:讲述了雷锋小时候热心帮助同学的一件事儿。

  教师说:对。这篇课文是叙述雷锋小时候热心帮助同学的一件事。全篇课文分两个自然段,第一段是写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第二段写下雨天,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雷锋叔叔在困难面前,没有想到自己过桥不好走,他想的是小同学过桥有困难,他在大雨里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又一个一个地背过来,这里的“又”是指背了不止一次两次,“过去”、“过来”这两个词就告诉我们雷锋从这边往那边(叫过去)又从那边往这边(叫过来)一个一个地背送小同学。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值得大家向他学习。

  (四)师生进行讨论。

  教师诱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大家要向雷锋学习什么?”

  学习雷锋热心助人的精神。

  (五)指导朗读。

  教师先范读,要注意几个长句子的读法。如:“雷锋和几个小同学一起上学去”及后边两个重点句都比较长。在读的时候,要指导学生在“小同学”后边稍稍停顿一下,要重视通过范读来指导朗读。

  (六)指导复述全文。

  教师分段分句指导读,每读完一句话都要求学生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在学生理解掌握每句话的意思的基础上,再指导复述就容易多了。

  (七)课后作业 。

  1.回答问题:

  下雨天,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

  2.填空练习。

  ①下雨天,河水漫( )小桥。

  ②( )的时候,雷锋把( )背( )。( )的时候,雷锋又把( )背( )。

  3.读一读,比一比,进一步掌握字形,牢固记忆所学的生字。

  方——放西——要己——起

  4.写出本课两个走之旁的字,并组成词。

  辶____( ) 辶____( )

  5.朗读、复述全文。

  板书设计 :

  四、教学提示

  (一)两个重点句子是学生学习时应注意的地方

  1.上学的时候,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

  2.放学的时候,雷锋又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来。

  (二)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要让学生掌握

  过去:从这边到那边。

  过来:从那边到这边。

  “背过去”又“背过来”是指背了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多次。

  一个一个:不是一个,而是很多个的意思。

《过桥》教案 篇13

  佚名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雷锋热心助人的精神。

  2.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3.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读懂课文第2自然段,理解词句。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图片,小黑板,田字格黑板,生字卡。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雷锋热心帮助小同学的好品质。

  (二)读懂句子,理解词语意思。

  (三)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第2自然段,理解词语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简介雷锋生平,讲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

  (二)读题,解题,请一位同学读题。

  板书:14 过桥

  1.谁能说说“过桥”是什么意思?(从桥的这边走到那边)

  2.这篇课文课题是“过桥”,我们看看课文围绕“过桥”这一词语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读准字音,读成句。(学生练习2~3遍)

  1.这篇课文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2.讲的是谁的什么事?(讲的是雷锋背小同学过桥的事)

  3.拿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

  要 又 放 起 边 过

  (四)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句。

  1.读第1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1)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

  (2)这句话讲的是谁?(雷锋)

  (3)讲的是他什么时候的事?(小时候)

  (4)他小时候怎么样?(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要走过一座小桥)板书:小桥

  (5)看图,读课文,说说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小桥。(用木头架的很窄的小桥,没有桥栏)

  (五)读第2自然段课文,理解思考题。教师出示小黑板:

  1.读题,指名读题。

  2.理解题意:①题目问在什么天气?(下雨天)②问雷锋做什么?(问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③我们读课文重点要思考什么?(雷锋怎样做的)

  学生带着问题读2遍课文。

  (六)认真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懂得词句意思。

  1.这段课文一共有几句话?(5句)

  2.读第1句话。(指名读)

  (1)这一天天气情况怎样?(下大雨)大雨是什么样的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板书:下大雨

  (2)这句话里讲的都有谁?(雷锋和小同学)小同学是一人,还是两人?(没有明确表明,但人数较多)

  (3)雷锋和小同学做什么?(一起上学去)“一起”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他们在一块儿走向学校)

  3.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什么天气,谁和谁一起干什么。谁能读一读?(请2~3名同学读)

  4.读第2句话,想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事?(他们走到桥边,看见河水漫过了小桥)他们指的是谁?(雷锋和小同学)

  (1)他们为什么要“走”到桥边?课文在什么地方告诉了我们这个原因?(因为他们上学要过小桥)

  (2)他们来到桥边看见了什么?(看见了河水漫过了小桥)板书:水漫过桥面

  (3)河水为什么会漫过小桥?(因为下大雨)“漫过”是什么意思?(指河水没过桥面,也就是说小桥的桥面在河水下面)

  (4)小同学要走过小桥有什么困难?(小桥很窄,又没有扶栏,河水还在流过桥面,小同学要走过小桥既不好走,又有危险)

  (5)雷锋要走过小桥有困难吗?(雷锋要在水流中踩稳桥面,很费力气地走)

  师述:让我们看看在这种情况下,雷锋是怎样做的?

  5.读第3句话,自读2遍,想想雷锋是怎样说的?

  (1)他们走到桥边,看见河水漫过了小桥,雷锋是怎样说的?(来,我背你们过桥)

  (2)“来”在这里表示什么?(招呼小同学过来)教师范读这句话,让学生体会雷锋的态度。(“来”不仅是招呼小同学过来,还表明了雷锋的态度是很坚决的)

  (3)“你们”指谁说的?(几个和雷锋一起上学的小同学)板书:来背

  (4)雷锋为什么在自己走过小桥也很吃力的情况下要背小同学过去呢?(因为他看到河水漫过桥面,小同学过桥不仅困难,也容易发生危险,所以要背小同学过桥)

  6.读第4句话,想想雷锋是怎样做的。

  (1)读第5句话,回答雷锋是怎样做的?(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

  (2)“一个一个”和“一个”意思有什么不同?(“一个”只是一个,“一个一个”数量较多,几个的意思)板书:一个一个

  (3)“一个一个地背过去”和“背过去”有什么不同?(“一个一个地背过去”是背过去一个,又背第二个,第……的意思;“背过去”没说几个,只是讲背过桥去)

  (4)在河水漫过桥面的情况下,雷锋自己过桥也很不容易,他背上又背着小同学,更增加了困难,想象一下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5)谁能把雷锋背小同学过桥时困难情景这句话读出来。(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了)

  7.读最后一句话,想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自读,指名读)

  (1)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时间?(放学的时候)什么事情?(雷锋又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来)

  (2)上学的时候雷锋和小同学怎么会一起上学去呢?(在路上碰到一起的)放学的时候呢?(雷锋把小同学找到一起的)

  (3)认真读一读第4句话和第5句话中有哪几个词语不同?

  板书:(一个一个) 背过去

  又 背过来

  (4)①“又”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再,还的意思,这里指放学的时候,雷锋再一次背小同学过桥)

  ②“背过去”和“背过来”有什么不同?(“背过去”是从家住的这边背到学校的那边;“背过来”,是从学校那边背到家住的这边)

  8.读读第4~6句话,说说雷锋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1)从雷锋克服困难背小同学过桥这件事,你能看出雷锋是什么样的人?(雷锋是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2)你要怎样向雷锋学习?

  【板书设计 】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二)学会6个生字:过要起边放又

  (三)认识3个新偏旁:,西字头;“走”,走字旁;“攵”,反文旁。

  (四)正确书写6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2.朗读课文。

  (二)学会6个生字。

  1.过,gu^,拼读音节,读词语:过来。

  (1)识记字形。自学后讨论发言。

  提示:想想“过”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先写什么部件,后写什么部件。(用偏旁加笔画的方法记字形。半包围结构,走之旁。先写里边:一笔横“一”,二笔竖钩,三笔点“寸”,再写走之旁“过”,一共6笔。过去的过)

  走之旁几笔,怎么写?(3笔,一笔点“丶”,二笔横折折撇,三笔捺“辶”)

  (2)口头组词语。

  过来来过过去过往走过

  (3)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里边的“寸”一笔横,过竖中线,在横中线上面。二笔竖钩,占右半格离竖中线三分之一的地方。三笔点,点在中心点上。外边的走之旁和“送”占同样的位置,写法相同。

  ②指导书写,重点是走之旁,同学仿写字头。

  2.要,y4o,拼读音节。

  (1)认识新偏旁,西字头。

  板书:—西,让学生区分“西”字作偏旁时笔画有什么变化?(“西”作偏旁,第4笔撇,第5笔竖弯,都改成竖“丨”)

  (2)识记字形,自学后讨论发言。(要,y4o,上下结构,西字头,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上面西字头,下面“女”字,一共9笔)

  (3)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整件位置:上窄下宽。部件位置:西字在上半格正中间,第一笔离边线三分之一。第6笔横,斜压横中线。下面“女”字,占下半格三分之二,第二笔撇点,从中心点起笔,点到右中格中心点的斜右下方。第三笔斜撇在竖中线与第二笔交叉。

  ②指导书写,重点是下面的“女”,学生仿写字头。

  3.起,q!,拼读音节,读词语:一起。

  (1)认识新偏旁“走”,走字旁。看看“起”字,“走”字作偏旁笔画有什么变化?(把最后一笔捺写长。

  (2)识记字形,自学,讨论。(走,z%u,半包围结构,走字旁,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自己的“己”字加个走字旁,组合成起。一共10笔。一起的“起”)

  (3)口头组词语。

  一起起来起床起始起立

  (4)指导书写。

  ①看准位置,“己”占右半格中间,第二笔横,压横中线。“走”占左半格三分之二,三个横都到竖中线收笔。“捺”过竖中线在右下格下面三分之一处。

  ②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走”的占位。学生仿写字头。

  4.边,bi1n,拼读音节,读词语:桥边。

  (1)识记字形,自学,自说,互说互检。

  (2)口头组词语:

  桥边一边旁边两边

  (3)指导书写。自学,看田字格字帖自己写字头,教师检查指导。

  5.放,f4ng,拼读音节,读词语:放学。

  (二)认识新偏旁“攵”,反文旁,笔顺是:攵,一共4笔。

  (2)识记字形,自学,讨论发言。

  (3)口头组词语。

  放学 开放 放手 解放 发放

  (4)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左右相等。右边“方”字,占左半格右半边,第一笔点,点在上半格中间,不靠竖中线上。第二笔横,压横中线起笔,写斜横到竖中线收笔。第四笔横折钩,写斜横折斜钩,折在中心点。右边反文旁,第一笔稍高于点起笔,在中心点收笔;第二笔横,在横中线上面一点儿;第三笔撇,从横的中间起笔,过竖中线与“方”的钩对齐收笔。第四笔捺,从中心点起笔,过右下格中心点收笔。

  ②教师范写,学生仿写字头。

  6.又,y^u,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自学,同桌互记互检。

  (2)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第一笔横撇与二笔捺在中心点交叉,下面两笔对称。

  ②自己看田字格字帖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出示小黑板练习书后第二题:

  (1)下雨天,河水漫(过)小桥。

  (2)(上)(学)的时候,雷锋把(小)(同)(学)背(过)(去)。

  (3)(放)(学)的时候,雷锋又把(小)(同)(学)背(过)(来)。

  1.读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读一读填好的句子,体会填上的词语的意思。

  (1)河水漫过小桥的“过”字和背过来的“过”字意思有什么不同?(漫过的“过”是超过的意思,背过来的“过”是通过的意思)

  (2)找出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上学”“放学”)这表示两个什么时间?(早上,下午)

  (3)找出表示相同动作不同方向的词。(过来、过去)

  (四)巩固练习。

  1.读一读,比一比。

  (1)从字形上比一比。放(方—)要(西—)起(己—)(2)从字义上比一比,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词语。

  过来过去 要好 起来 起头

  两边 天边 地边 放开 放学

  ◆[2005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过桥》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294611145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