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

看似乖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精选4篇)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 篇1

  一、教案说明

  《鱼游到了纸上》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能体会聋哑青年的特点,并学习他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和发展学生联系课文,抓重点词理解、品析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和两者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四、教学片段

  (一)、揭示课题,交代学习目标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鱼游到了纸上,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什么疑问?

  生:鱼怎么会游到纸上?生:谁让鱼游到了纸上?生:鱼会在纸上游动吗?

  师:我相信,经过本节课的努力,我们大家一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有信心吗?

  生:有。

  (二)、带着疑问读课文,要求读得要准确。

  师;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这位青年是怎样一个人?请填空

  师:为什么那位青年能把金鱼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呢?你能从文中找出有关描写青年人的语句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画句子边写体会。

  (三)、学生汇报后,出示句子:

  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

  师: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这位青年人的认真、专注。

  生:“他有时工笔细描,有时……“

  师:这是从人物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生回答

  师:从青年人的动作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师板书:全神贯注  一丝不苟)

  生:“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他似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小结:青年人做画时,专心致志,达到忘我的境界。他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都是鱼,好像和金鱼融合在一起。

  生:(他学画才一年多……每个星期……一看就是一整天,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师:你能谈自己的体会吗?

  指导朗读:请大家闭起眼睛,张开你想象的翅膀,假如你是那位看鱼的青年,正十分专注、十分入神地看,简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睁开眼睛,怎么读才能读出这感觉来呢?指名朗读体会他坚持不懈的精神。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插图,说说图中大意。

  小结学法:抓重点词理解,写下批注,朗读体会。

  (四)、师:正是由于青年人的认真专注,一丝不苟,坚持不懈,才使“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过三次,分别是谁说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班上交流。

  师:谁能说一说题目到底什么意思?

  生:青年人画得像,画得活灵活现,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一样。

  生:赞扬青年人高超的画技,画的鱼很像

  (五)、师:当作者把人们的赞叹写给他看,他的表现怎样?他是怎样说的?

  生答。体会“游到心里”的意思。同位交流。

  就是(因为)青年人的头脑中有鱼的形态、特点,有鱼的准确形象(所以)才能画出栩栩如生的金鱼。

  (六)、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通过学习上面的重点句,谁能说说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小结:对!“先游到了心里”是“游到了纸上”的基础和原因,“游到了纸上”是结果。这位聋哑青年能把鱼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是他勤于观察、专注观察、刻苦练习的结果。作者赞扬了他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七)师:刚才我们对描写青年人的语句进行了深入地体会,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作者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来写的?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生动形象呢?

  学生交流。

  学完课文,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五、教学反思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读书,整体感知,互相交流。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并且通过再读书自己解决问题。抓住了文章的重点问题,让学生通过读书找到文中的重点句子,仔细体会,课堂上有生生互学的场面。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多给学生活动的机会,克服课堂上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的现象。                2、学生不理解的共性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读、思、议。学生读书讨论,互相合作学习,共同解决不懂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抓住共性的、重点的、难点的词、句点拨精讲。

  3、加强了读的训练。

  教学过程体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读的训练。自读课文给以足够的时间,全体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书,边读边思,培养了学生的读书能力和读书习惯。当理解了内容,学生为聋哑青年忘我、专注的品质所感染,情感的闸门打开的时候,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朗读,渲染了气氛,加深了内容的理解,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思想教育。在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读出感情,加深印象,提高阅读能力。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 篇2

  一、教学片段

  (二)品读课文,体会品质

  1、课文中那些地方具体描写了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有关词,句,并用笔写出你对这句话的感受,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2、小组合作学习。

  3、学生汇报汇报

  ⑴、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哪几个词能体现出青年爱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老是” “呆呆地” “静静地”“不说一句话”)

  这是对青年的什么描写?(动作 神态)从这动作神态中你更体会到了什么?从作者的角度你体会到了什么?

  ⑵、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这是对青年的什么描写?(动作)从青年慢时专注,快时流畅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在他这种忘我精神的下画出的鱼会是什么样的呢?你能用四字词形容一下吗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形神兼备 活灵活现)(指导朗读)

  4、作者除了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还描写了什么?(学习人物外貌部分)

  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老人,孩子,也有青年。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唯一”生: “融为一体”

  师:这时青年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都是鱼,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条鱼。看到此情此景想像一下围观的人们会说些什么?(生说)

  指导朗读,评读

  ⑷、他忘记了时间  忘记了自己。

  为了画好金鱼,他还忘记了什么,你能想像一下吗?

  ⑸、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师:你能找个词代替这句话吗?(废寝忘食)

  过渡:正是他这种忘我的精神致使他画出来的金鱼是那样的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难怪小女孩惊奇的说(齐读)“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

  文中有几次提到了这句话呢?(三次)为什么三次提到呢?

  (指名读,评读)

  5、你怎么理解“先游到了心里”这句话?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青年通过反复的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心里,作到胸有成“鱼”,所以才能落笔生辉,下笔如有神。让人感到鱼游到了纸上。你能用一对关联词把它们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吗?(因为…所以)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 篇3

  一、教学设计说明

  《鱼游到了纸上》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能体会聋哑青年的特点,并学习他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和发展学生联系课文,抓重点词理解、品析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和两者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四、教学片段

  是鱼画到了纸上还是鱼游到了纸上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27课。(板书:鱼画到了纸上)

  生:(哗然)老师,您写错了,是“鱼游到了纸上”,不是“鱼画到了纸上”。

  师:(故作愕然)不对吧,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生:哎,有道理。鱼只会在水里游,怎么可能游到纸上呢?

  生:可书上明明是“鱼游到了纸上”呀!

  (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开始争论)

  师:鱼究竟能不能游到纸上呢?我们认真读完课文之后,再下结论。

  (生边读课文边思考)

  师:得出结论了吗?

  生:鱼能游到纸上。因为课文里的那位青年画得太逼真了,给人的感觉就像鱼真的游到了纸上一样。

  师:这位青年为什么能把鱼画得那么鲜活,逼真?请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生:“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师:怪不得呢!课文中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生: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生: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了自己。

  生: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师:真是如痴如醉呀!简直到了不知“金鱼是我”还是“我是金鱼”的地步了。如此用功地学画,画出的鱼怎能不栩栩如生呢?当他看到作者写给他的“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了”时,是怎么回答的?

  生: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师: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生:因果关系。因为那位青年经常忘我地到玉泉观鱼,在心中已经有了金鱼的鲜明形象,所以他才能画出活灵活现的金鱼。

  师:真是胸有成“鱼”呀!从这位青年由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好品质?

  生:做事一丝不苟。

  生:做事专心致志。

  生:做事全神贯注。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物。

  生:《全神贯注》中的罗丹,差一点儿把朋友锁在自己的工作室。

  师:学习了他们的优秀品质后,我们受到什么启发?

  生:我们做事的时候也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

  生:我们上课的时候要全神贯注,认真听讲。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 篇4

  一、疑问引入:

  我们都知道鱼离不开水,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那个青年把金鱼画得栩栩如生,如同游到了纸上?请同学们轻声快速朗读。

  2.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这段话,想想这个青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开始。

  你是怎么理解“一丝不苟”的?

  那什么叫“工笔细描”?

  除了描写金鱼的轮廓之外,每个部位都画的十分细腻。你能读出文中工笔细描的句子吗?(引用姑娘绣花的细致来表现青年画画。)进行朗读指导

  什么叫“挥笔速写”?(出示图片)

  画的又快又好,用粗线条勾画出金鱼的轮廓。你能读出文中挥笔速写的句子吗?同学们找到的词都表现了他的认真,我们能不能换一个词形容?

  在这个句子中有一个特别的标点符号,你们发现了吗?你们知道分号前后的两个句子是什么关系?写出了青年画画两种不同的笔法。这些词写的好不好?希望同学们把它勾下来积累下来。

  指导朗读。

  3.作者写得多好呀!这位青年仿佛已经在我们面前画画了。这段话中作者抓住了人物哪些方面把这个青年画画时的情景写活了?

  (板书动作、神态)

  4.这位青年为什么能把鱼画的那么鲜活、逼真?

  生: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你怎么知道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的?

  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现在我们讨论一下这组句子,比较下列句子并说明你选择的理由。(课件。)

  生:用词准确。

  从你们抓住的这些重点词、句可以看出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作者写得多好啊!我们一齐读读,读时突出那些重点词、句,语速不要太快,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那忘我的境界吧!

  5.还有哪句话写出了青年的专注?

  ①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映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这句话突出了他看鱼时的专注。观察鱼仔细。

  怎样才能读出青年的专注?(只动嘴巴,不发声音,开始。——齐读。)

  ②这是作者通过描写周围人的表现来突出青年看鱼的认真,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这种描写叫侧面描写。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一个片断。(自由读)这个片断也是场面描写。从片断的提示上,再结合描写人物的方法,你发现了什么?这些描写人物的方法都融合在一起使用。

  欣赏完片断我们一起找一找与文中这句话相对应的图,仔细观察书上128页至129页的图,大胆想象,完成下列练习。

  进行片断练习,适当点评。

  6.找的很准确,看来同学们都是用心读书的孩子。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位特别的青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7.找一找文中几次出现“鱼游到纸上来了”?

  为什么作者要多次提到“鱼游到纸上来了”?和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因果关系。他心中有了金鱼的鲜明形象,所以他才能画出活灵活现的金鱼。8.聋哑青年画得好,也要靠作者写得好才能表现,你从作者身上学到了什么?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318841146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