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一派天真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通用14篇)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篇1

  教材简析:

  《“扫一室”与“扫天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十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书房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2、细读课文,理清层次,交流讨论,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3、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通过学习,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受到“任何远大的目标都要从小事着手”的教育。  教学重点:   1、交流讨论,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2、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教学准备:与教学相关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实现理想、捡起地上的一片纸花、考上好大学、每天坚持锻炼身体20分钟、做好一次值日、写好一次作业)请大家将这些事情按大事小事分分类。   2.你心目中还有哪些事算大事,哪些是算小事呢?说一说,写一写。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1.自读课文,想一想陈蕃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你认为陈蕃是一个怎样的人?   3、再读读课文,你觉得陈蕃的屋子怎样?画出有关的句子。   4、你喜欢这样的读书环境吗?说说理由。   5、就是这样一间屋子,来客薛勤有什么反应?课文怎样写薛勤,找出有关的句子认真读读,体会一下。     相机出示句子: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     薛勤一进书房,吓了一跳。     (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陈蕃书房的肮脏,体会出他的懒散、不拘小节,同时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     6、你认为陈蕃不打扫屋子只专心读书对吗?可他却怎么认为?指导学生体会“理直气壮”“得意”,试着读出这几句话。   7、如果让你劝劝他,你会怎样说?拿起笔简单列一列你发言的提纲。(将写引入课堂,读写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悟理,在写中明理。)   8、全班交流。   9、和我们大家的观点一致,薛勤也认为陈蕃的做法欠妥,他是怎样劝诫的?指名生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句子: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这句话什么意思?你能换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吗?   10、如果你是陈蕃,你听了薛勤这句话会想些什么,又会怎么做呢?在小组中交流一下。陈蕃到底是怎样做的呢?找课文答案或交流查找资料。     (陈蕃,东汉著名政治家,曾任太守、太尉、太傅等职,从政数十年,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被世人称为“不畏强御陈仲举”。  四、拓展阅读,深化主题    出示名言警句,联系生活实际讨论理解名言警句的意思,深化主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板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行小事立大志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懂得“要想做成大事,先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道理。  2.能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体会反问句在语意表达上的作用;体会转折句式的用法;体会作者有条理有顺序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体会作者有条理有顺序的写作方法。三、教学准备:1、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后思考题。2、教师:制作与教学相关的课件。四、教学流程:(一)复习回顾,整体感知1、师: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板书:陈蕃  薛勤)       (二)深究细读,品味感悟  1、师:概括得好。那么这篇课文中的两个人物都是怎样看待“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呢?快速浏览课文,勾出相应的句子。(学生勾画句子)2、抽生汇报后,老师引生读句:陈蕃认为——;再引读:薛勤认为——(生读后抽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3、师:同样是“扫一室”与“扫天下”,两个人却有不同的看法,这是为什么?我们先来看看陈蕃是个怎样的人,就知道他为什么那么认为了。快速找出课文哪一段有介绍。(第1段)4、齐读第1自然段,说说陈蕃是个怎样的人。(课件出示:东汉时代,有个青年叫陈蕃,他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却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  5、生汇报,师小结:抓住重点词或句子概括段意是很好的方法,以后要多尝试。再引导:什么叫“志存高远”? 那么“懒散”又是什么意思?   师再引:人志向远大又喜好读书是好事还是坏事?而生活懒散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这句话中前半句说优点,后半句说缺点,意思发生了转变,中间就用—— “但”字把它们连接起来的。大家读一读,再体会一下。(生读句子)在这句话里,如果把“但”字去掉,还有哪些词可以替代它呢? (可、可是) (生每换一个词,师都让其放到句子里读一读,看是否通顺,同时体会转折的意思。) 老师读句子,认真听,仔细体会:看看作者重点要强调的是前半句的意思还是后半句的意思?所以,你在说话和写话时,前后意思发生了转折就可以用“但、可、可是”把前后句子连接起来,而且要把自己强调的意思放在关联词的后面。(生齐读句子:他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却很懒散。)6、引生细究:课文中从哪里能具体地看出陈蕃的“志存高远”、“喜好读书”和“生活懒散”呢?认真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相应的句子。(“志存高远”用“——”、“喜好读书”用“﹋﹋”、“生活懒散”用“”,生画句子,师巡视。)7、交流点拨: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进行如下点拨:(1)感受陈蕃的“生活懒散”:  师:哪些句子是说陈蕃生活懒散的?  生读出画的句子——屋子里乱七八糟,桌子上书呀、杂物呀什么都有,上面满是灰尘:地上到处是垃圾,墙壁上有不少蜘蛛网。屋里不仅肮脏,连空气也显得污浊。师:默读这段话,看看自己能完成这道填空题吗?作者先概括说陈蕃的屋里          ,然后,分别从        、        、        三个方面具体介绍,最后,总述“屋里不仅        ,            。”可见,这段描写是按照       的顺序写的。师再引:屋子很乱,可薛勤看这间屋子却很有顺序哟。来,我们一起随薛勤走进屋子有顺序地看看: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屋子里——乱七八糟,桌子上 ——书呀、杂物呀什么都有,上面满是灰尘:地上——到处是垃圾,墙壁上——有不少蜘蛛网。屋里——不仅肮脏,连空气也显得污浊。陈蕃的屋子怎么样?(也太脏了,而且还很乱。)  师引:默读这段描写,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屋子里乱七八糟,打上着重号。然后,抽学生来汇报,相机让学生用读表现自己的体会。师:老师来读,闭上眼睛,随老师的读到陈蕃的书房看看,体会作者描写顺序,感受书房的脏乱。师(小结):这么脏乱的书房让我们感觉到陈蕃确实——生活懒散。这么懒散的生活习惯可大大出乎薛勤的意外,所以文中说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  (2)感受陈蕃的“志存高远”。  师:有哪些句子是说陈蕃志存高远的?  生读画的句子:一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要扫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会花心思去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呢?(出示相应文字课件。)  师:他究竟有多大的志向?(理解“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这是一句反问句,意思不变,你能改成陈述句吗?(生答后师小结板书:不扫  只扫)同样的意思,可作者为什么要用反问句呢?(男生读原句,女生读改后的陈述句,体会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小结:对,反问句更能表达出陈蕃的志向远大,表现他一心要扫天下的决心。(试读、抽读、齐读) (3)感受陈蕃的“喜好读书”。  师:哪些句子是说陈蕃喜欢读书的?  生读画的句子——陈蕃见客人到来,就从自己的书房里出来接待。  师引: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师:还有吗?  生读画的句子:桌子上书呀、杂物呀什么都有。师引生说出理由。  (4)师(小结):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懒散得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你是陈蕃父亲的朋友——薛勤,看后你心里会想什么?会怎么做?看看书中怎么写的,用读来回答老师。8、体会薛勤的观点(1)引读5自然段,问:薛勤的观点是——(出示课件: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你是薛勤,你来对陈蕃说。(抽读,师随机评:我听出了你的急切,我听出了你的担忧。)这也是一句——反问句,我们一起来读读,读出薛勤的急切的心情强烈的语气。(齐读)老师引:这句话意思不变,你能改成陈述句吗?(相机板书:不扫  更  不能扫)师:这里还有一句话表现了薛勤对陈蕃的担忧,“听着陈蕃这样的回答,薛勤心里暗想:——” (出示句子: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这也是一句——反问句, 你能意思不变,能改成陈述句吗?师:你看,作者为了鲜明地表达薛勤和陈蕃对 “扫一室”与“ 扫天下”的看法,三处运用反问句。来,让我们再在读中体会体会。(读4、5自然段)男同学读陈蕃的话,女同学读薛勤想的和说的,老师读叙述的句子。9、展开联想,了解陈蕃。1、师:听了薛勤的一番话,陈蕃会有改变吗? 齐读最后一段,他又会怎么做呢?  2、师:陈蕃听了薛勤的劝告后成就自己的大事业了吗?(生摇头,表示不知道。) 我们来看一个小资料。(出示课件:陈蕃,东汉时期著名政治家,曾担任过太守、太尉、太傅等职。从政数十年,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e],被世人称为“不畏强御陈仲举”。) 看来,陈蕃真的成就了他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如果当初他不做身边的平凡小事,就难以成就日后的大事业。(三)明白道理,拓展积累  1、师:现在我们再回到课题,“扫一室”仅仅指打扫一间屋子吗? 那么“扫天下”呢? (板书:平凡小事  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课题中的两个词语都隐含另一个意思,所以加了——引号。2、师:“扫一室”“扫天下”中间加个“与”字表明这课就是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关系,我们把课题中的“与”字去掉,你能用关联词来说说“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关系吗?也可以说小事与大事的关系。(板书:不做小事,就难成大事;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事。)    师:对,作者就是通过这个故事给我们阐明了大事与小事的关系,告诉我们:从小事做起。(板书)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要把“他生活却很懒散”放在“但”后面重点强调?就是为了突出“从小事做起”的重要性。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前,到今天,它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师:要成就大事,就得从小事做起——这是本课作者对“大与小”的思考,下面老师再送同学们几句有关大与小的名言——课件: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培养习惯,收获行为;培养行为,收获性格;培养性格,收获命运。(生自读再齐读。有时间,把三、四句写在语文天地第二题后面。)希望大家下来也像老师一样去收集这类名言警句,并记住它们,经常告诫自己、提醒自己: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五、板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平凡小事)(轰轰烈烈的大事业)陈蕃          不扫        只扫                 (告诫)                    从小事做起薛勤          不扫   更   不能扫                  不做小事    就难成大事          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事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心存大志必须从小事做起,如果做不好平常小事,就不能做成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教育学生平时养成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殊含义.教学难点:明白心存大志必须从小事做起的道理.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教学突破: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抓重点语段理解课文内容.反复朗读反问句,将其改为陈述句朗读比较.与实际生活联系,体会"大事"与"小事"之间的联系.教学用具:图画,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导质疑: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就是"陈蕃"(板书).让我们一起把他的名字大喊三遍以表示对他的欢迎.(此设计是因为很多同学不容易读准"蕃"字)他是那篇课文中的人物呢 ("扫一室"与"扫天下")(板书)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强调两个"扫"字的意思是否一样 题目中为什么有双引号 )过渡:让我们赶紧读课文解开心中的疑惑吧!二,出示问题,引导自学:1,陈蕃是个怎样的人 用"——"在文中画出来.2,课题中的两个"扫"字一样吗3,"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特殊的含义4,薛勤是如何劝诫陈蕃的 他听后有什么表现(提示方法:先默读思考再与组内同学讨论,最后在班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三,反馈交流,领悟中心:1,交流第一个问题:(1),指名读相关的句子,归纳其特点:志存高远,生活懒散(板书)从哪儿能看出他生活懒散 (引导读第三自然段)出示句子:薛勤一进书房,吓了一跳.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引导学生明白"着实"一词表达的意思.("着实"突出了陈蕃书房的脏乱程度,说明了他生活懒散的特点)(2),读到这儿,老师很纳闷:一位志存高远的青年为什么生活如此懒散呢引导读第四自然段中陈蕃说的话,出示该句子: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要扫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会花心思去打扫一间小小的屋子呢陈蕃说这些话时是什么神态呢 你能找到相应的词语吗 (满不在乎,理直气壮,得意)谁能带着这些神态,用合适的语气读读这句话过渡:读到这儿,大家一定明白了两个"扫"字的意思,谁来告诉大家2,交流第二个问题:a,扫:清扫,除尘 b,扫:扫除,消灭(板书)谁能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出示:陈蕃认为自己是( ),该干( ),没必要( ).指名填空,(顺势板书: 不扫 只扫)引导:陈蕃认为该干大事业,真是志向远大,这样好不好呢 (板书:每个人都应志存高远)过渡:了解了陈蕃的想法后,谁能把自己对第三题的理解说给大家听3,交流第三个问题:"扫一室"喻平常小事;"扫天下"喻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板书)过渡:薛勤赞同陈蕃的观点吗 他是如何劝诫陈蕃的呢 (板书:薛勤)4,交流第四个问题:指名读相应的句子:出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引导学生给句子换个说法,指名学生说,课件出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指导读比较两个句子,指名说不同,师生共同归纳:反问句表达的语气更强烈.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找出来读给大家听.课件出示其他两个句子让学生给它换个说法.同学们,薛勤的观点你明确了吗 (板书:不扫 怎么扫 )同学们,你们又是什么观点呢 不要急着回答,我们先来讨论一个问题:生活中什么是小事,什么是大事出示图画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小事:不好好值日,乱扔垃圾;不专心听讲,不认真写作业;乱放东西,不能及时收拾等,大事:班级获得流动红旗;取得好成绩;养成好习惯;实现理想等.那么这些小事与大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你能用合适的关联词表达一下吗师小结:(板书:每个人都应志存高远,但如果不能踏踏实实做好平凡小事,就不能成就大事业.)(学生齐读两遍)看来我们大家都同意薛勤的观点,那陈蕃明白了吗 他有什么表现呢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陈蕃以后会怎么做呢 (生畅谈)你了解长大后的陈蕃吗 (引导生展示资料)陈蕃的成长轨迹验证了什么 (齐读:每个人都应志存高远,但如果不能踏踏实实做好平凡小事,就不能成就大事业.)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学完本课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赶快表达一下吧!五,作业超市:1,找出文中的反问句并给他换个说法.2,小练笔:写一篇读后感(提示:先说说自己有没有和陈蕃相似的地方,再说说自己今后的做法)板书设计: "扫一室" 与 "扫天下"清扫 扫除但如果不能做好(平常小事),就不能做成(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生活懒散 每个人都应志存高远陈蕃 不扫 只扫薛勤 不扫 怎么扫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来自第一范文网。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篇4

  教材简析:  

  《“扫一室”与“扫天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十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叫陈蕃,他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薛勤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2、细读课文,理清层次,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让学生懂得“要想做成大事,先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道理。      3、学习作者用词的精确。理解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学习重点难点:     1、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2、理解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学习过程:  一、亲切交谈,导入新课  1、课前先和学生亲切交谈,交朋友。  2、由“朋友”引出陈蕃、薛勤的名字。(板书:陈蕃 薛勤)  3、读读这俩个人物的名字。(由于这俩个人物的名字,同学们经常读错,在此教师要指导多读) ⑴自读⑵抽读⑶齐读  4、(由这俩个人物的名字引出课文)其实,这两个朋友就在我们课本94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抽学生读,每人一段。其余同学认真倾听。  3、学生评价刚才这6个同学的朗读。  4、浏览课文,思考:这俩个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交流)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提出读书要求:认真读课文,可以边读边琢磨。读到情不自禁之处,我们还可以反复地读,细细地来品读;如果能拿笔简单地写写自己的读书感受,那就更好了!  2、学生自由读书。  3、畅谈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相机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感悟。)  (一)理解陈蕃的书房很脏的句子。(第3段)  1、指导朗读。读出书房的肮脏,让学生体会到陈蕃生活的懒散。(板书:生活懒散)  2、引导学生理解“着实”一词的意思。思考:“着实”在这里还可以换成哪些词?(的确、确实)让学生明白换词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二)理解陈蕃的话。(第4段)  1、用横线画出陈蕃说的话。  2、抽读(出示句子)  “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要扫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会花心思去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呢?”  3、师范读。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根据学生的评价,老师相机指导)  ⑴分句指导朗读。  ①理解“哪里会花心思去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呢?”这句话的意思。  启发学生用满不在乎的语气读读这句话。(自读、抽读)  ②理解“大丈夫”的含义。  陈蕃既然认为自己是一名大丈夫,那么说起话来就应该是什么样的语气?(理解“理直气壮”的意思)  陈蕃理直气壮地说什么?(抽读)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板书课题中的“扫天下”)  从这一番话,你可以看出陈蕃是个怎样的人?(板书:志存高远)  ⑵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①学生练读。  ②抽读,评价。  ③集体展示(教师相机鼓励,把本课的气氛推向高潮)  (三)薛勤的话(第5段)  1、面对着这样一位年少而有大志的青年,薛勤说了什么?(出示句子:“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2、抽读。思考:你为什么要这样读?(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来)  3、这句话的意思还可以怎样表达?(训练学生将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相机板书课题中的“扫一室”)  (四)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1、学生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总结:“扫一室”:平常小事;“扫天下”:轰轰烈烈的大事)  2、“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联系呢?(板书课题中的“与”。学生畅谈,相机板书:从小事做起)  3、谈谈你心目中的小事与大事分别是什么?学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小事?  4、教师总结:课下老师经常听有些同学谈论只要学习好就行了,桌洞脏点不要紧;考上大学才是大事,平日的学习只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不值得一做。现在你们还认为这种观点对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五)文章第6段。  想象薛勤走后,陈蕃想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呢?(拿笔写一写)  四、选读课文,升华情感  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睟f分,边读边体会其中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交流收获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师小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要想成就大事,必须先要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正是因为懂得了这个道理,陈蕃后来成为了东汉著名的政治家;也正因为他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所以流芳千古,被世人所称颂。  六、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任选一项作业内容,独立完成。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回家收集有关陈蕃的资料。  3、陈蕃和我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篇5

  执教内容:北师版第七册教材。

  教材分析:   本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戒他: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打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只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教学目的:1、朗读课文,交流讨论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2、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教学重点难点:    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简案)教学目的:熟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从整体把握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指名朗读课文,检查一下生字掌握情况。      多媒体出示:蕃 薛 暄 肮 浊 蜘 蛛  三、小组讨论学习,理出课文层次。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精读课文,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寓意。教学过程:一、引: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扫一室"与"扫天下"这篇课文,谁能告诉老师: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讲了他的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二、读:1、请同学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把1至4节课文读两遍,这次读完后,老师提一个问题,老师会提什么问题呢?你们一边读一边想,老师可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2、师巡视,指导读书。3、指名猜测老师会提出什么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发现文本深意。)4、老师想问:读了许多遍课文后,陈蕃这个人物,在你脑海里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指名回答)    通过认真读书,谁已经找到:陈蕃不打扫屋子的原因? (1)课件出示:第4节课文。 (2)师引读:陈蕃之所以不打扫屋子是因为……5、指导朗读陈蕃的话。 (1)谁敢说自己是班上朗读最好的?读读这段话。读完后可以向其他同学介绍你这么读的理由。(让学生先理解重点词语意思,再要求读出:"满不在乎""理直气壮""得意"的神情和语气。) (2)谁能读的比他还好,把他读坐下去? (3)齐读。三、悟、品:1、薛勤认为陈蕃的做法欠妥,作为陈蕃父亲的朋友,他是怎样劝戒陈蕃的呢?(指名读第5节课文。)2、课件出示:   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3、师范读。4、指导读该句。(要读出长者教育晚辈的语气。)5、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并把句子换一种说法,使句子保持意思不变。6、师小结:这样的句子叫反问句,又叫反诘句。反问句在表达内容上比陈述句有力度。7、陈蕃听了薛勤的话后,感觉怎样?齐读6节。陈蕃明白了些什么道理?(同桌研究交流后,师指名回答。)8、课件出示:         你很聪明!肯定会做下面的题目:         "扫天下"比喻什么?"扫一室"比喻什么?          "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关系? 9、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同桌合作交流。)10、师指名回答,并随机板书:   轰轰烈烈的伟业   平常小事   成就大事  先从小事做起11、让学生结合实例谈体会。(引导学生讲生活中所发生的,与陈蕃所犯相类似的事例。)四、拓、结:    1、课件出示:      读一读,并记住名人名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春秋)荀子  (这句话是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子说的名言,他用了对比和比喻的手法来说明学习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一句话: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将来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所以陈蕃认识了自己的错误,改正了缺点,经过努力,后来成为东汉时代著名的政治家。)质疑问难:今天我们学了这一课,大家都长了不少的知识,谁还有什么疑难问题吗?(鼓励学生质疑问难。)2、结语:那些课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课桌,位洞脏点不要紧,考上清华北大是大事的同学,你现在还这样认为吗?五、作业:1、认真读读课文,把故事讲给爸妈听。2、从陈蕃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写一写。待下次语文实践课交流。六、板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平常小事)  (轰轰烈烈的伟业)            成就大事       先从小事做起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来自第一范文网。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熟练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会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感悟反问距的表达作用.通过学习,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特别含义.教学重,难点:1,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特别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幻灯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今天我们将进入第十一单元的学习,这个单元的主题非常有意思,是一组简单的反义词:大与小.(板书)2,在你心目中,什么是大事 什么是小事呢3,大事,小事对大家来说,各有各的看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在探讨"大事"和"小事"的问题.(板书课题)4,(齐读课题)看到这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思考: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检查预习.志存高远 乱七八糟 满不在乎 理直气壮 陈蕃 薛勤 着实 肮脏 污浊 轰轰烈烈 蜘蛛3,反馈:主要讲了东汉时代,青年人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件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三,精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1,自读课文,你认为陈蕃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反馈:他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打扫.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再指导朗读.(1)文中是怎样描写他生活懒散的 请用"——"在文中画出.("屋子里乱七八糟……显得污浊")(2)你觉得这是一间怎样的屋子 (脏乱)(3)你能读出屋子的脏与乱吗 (指导朗读)(4)薛勤看到这样的一间屋子,有怎样的反应a,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理解"着实")b,不禁皱起了眉头.3,陈蕃为什么不打扫房间 ("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要扫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会花心思去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呢 ")4,你从他的话中读懂了什么5,陈蕃在表达他的这一番言论时是怎样的(满不在乎 理直气壮 得意)板书6,指导朗读.7,他的看法正确吗 现在你想怎样劝劝陈蕃呢8,薛勤跟大家的意见都是一样的,我们来看看他又是怎样说的:"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体会反问语气表达的力度,引导学生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指导朗读)四,小组讨论:"扫一室"和"扫天下"有什么特别含义 五,1,薛勤的一番话语重心长,陈蕃听后想到些什么呢 (齐读最后一段)反馈:成就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2,正是陈蕃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从小事做起,后来他真的干了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请看资料:陈蕃,东汉著名政治家,曾任太守,太尉,太傅等职,从政数十年,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被世人称为"不畏强御陈仲举".六,把这个故事跟父母讲一讲.八,总结:一个人少年时就应该立下远大的志向,但是,仅有志向,连自己的屋子都懒得打扫的人,能走向成功吗 希望同学们不要忽视所谓的小事,任何时候都要做好身边每一件该做事,这才是成功的保证.板书:"扫一室"→平常小事与 (成就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扫天下"→轰轰烈烈的伟业《"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反思《"扫一室"与"扫天下"》是单元"大与小"的一篇课文,是根据《后汉书·陈蕃传》的第一节内容改编的.故事的内容耐人寻味,通过陈蕃的故事说明了凡事要从小事做起,不可忽视小事的道理..根据课文内容及学情,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激发兴趣.在导入方面,我让学生谈论自己心目中大事与小事为始,从而引出课题,目的在于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接着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或最想搞明白的问题.学生便提出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把他们并排放在一起 "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而这正是我们课堂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继而以此来组织下一步的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二,采用了探究式阅读的学习方式.以"你认为陈蕃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引领全文,指引学生有目的地精读课文,并且让学生进行有理有据,有条有理地谈论,评说.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顺势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实现认识上的升华.同时,重点语句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体现了以人为本,以读为主的新课改理念.三,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课堂注重朗读.如学生谈到第三段的内容时,让学生划出描写陈蕃书房情景的句子,结合句子谈感受.在了解句子的基础上,让学生多次朗读,读出房子的脏与乱.同样,学生找出陈蕃对打扫房间不以为然的三个词语:满不在乎,理直气壮,很有些得意,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这种语气比赛朗读,并结合陈藩的话谈谈他是怎样想的 学生在朗读后,议一议,评一评,相互交流,补充.由于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的不同,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反问句,可能有的理解,有的不理解.因此教学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感悟反问句表达的力度,从而理解所表达的意思.四,课外拓展.学习了文章后,学生对陈蕃后来的遭遇非常好奇,在这像学生展示出他后来的资料,能让学生加深对他的认识,同时有力地证明了:成就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的道理.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来自第一范文网。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的:

  1,初读《扫一室"与"扫天下"》,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2,细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感悟并体会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积累词汇.3,复述课文,积累词汇.. 4,熟读课文,讨论交流,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教学重难点:感情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每天我们都要面对并动手去做许多大大小小的事,那么在你的心目中那些事是小事 那些事又是大事呢 (生答)你平时是怎样对待小事的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 文《"扫一室"与"扫天下"》看看课文中的人是怎样对待这一问题的 板书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生齐读.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思路1,老师提出预习要求: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指名轮读课文,教师根据学情相机指导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3,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可分成几部分 说一下划分的理由.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1,自主学习第一部分(1段)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想:读完后你读懂了什么 有什么不明白的 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2,小组合作探究第二部分(2—5段)(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句.(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决不理解的词句.(3)集体交流汇报,师相机加以点拨,并指导.3,思考讨论:(1)哪些语句描写了陈蕃的书房 引导生抓住"肮脏""污浊""着实""不-禁"来体会陈蕃房间的 乱.(2)画出陈蕃对薛勤说的话,从"满不在乎""理直气壮""很有些得意"中让学生体会陈蕃的想(3)你认为陈蕃的观点正确吗 为什么(4)薛勤与陈蕃的想法一样吗4,指导朗读他薛勤的话,读出反问的语气,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在反复读中学会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5,自主学习第三部分:(第6段)指导学生理解两组句子.第一组句子: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连小事都不愿意去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第二组句子: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这是两个反问句.让学生通过体会句子的意思知到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更强烈.四,研读深悟1,创设问题情境薛勤走后陈蕃沉思起来,觉得他的话有道理.如果你是陈蕃,你怎样品味薛勤的话,你从中悟到了什么2,引导思考回答: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陈蕃的看法并说出原因,再思考:听了薛勤的话后,陈蕃思 考 了些什 么 薛勤的话有什么道理 然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志向及为了实现这个志向平时是怎样做的 学了本课对自己有哪些启发.五,深化总结:1, 生精读第六段深化理解体会"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关系.2,师总结:学了这篇课文让我想到两句古名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一成江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向我们明示了心存大志必须从小事做起.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积累词句.2,复述课文品读佳句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深化感悟1,指名朗读课文,小组中复述课文.2,小组代表在班级中复述课文.4,下面这句话的意思还可以怎样表达二,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准确的表达方法1,画出课文中你喜欢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喜欢的理由.2,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三,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掌握字形1,指名读生字.2,对难写的生字交流如何记住.3,集体扩词.4,独立试写.四,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写一篇读后感五,板书设计:"扫一室"与"扫天下"不"扫一室""扫天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来自第一范文网。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篇8

  一、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共有25人。其中男13人,女12人。他们思维活跃,聪明活泼。但由于知识链存在断点,所以成绩很难提高。二、教学内容分析:本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警示人们: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三、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学习《“扫一室”与“扫天下”》,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3、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二)、情感态度目标:1、熟读课文,讨论交流,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四、教学难点分析: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简洁,用词精确。2、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五、教学课时:两课时。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师:同学们,我们学校是环境教育特色学校,作为这个学校的一员,你们知道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有多大的作用吗?(指名回答)【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管是否会回答或回答得不够清楚都没有关系。】(多媒体出示有关一滴水、一度电的作用的知识。)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一滴水、一度电虽小,但集聚起来却是不可忽视的道理,从而初步体会大与小的关系。】 (师板书课题)师: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也为学生能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重点问题)(1)“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关系?(2)“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设计意图:这正是本堂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教师将据此来组织下一步的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2、师:谁能告诉大家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品味感悟,引发思考。师:(课件再次出示重点问题)带着你们刚才的问题,认真地默读和轻声读课文,用你喜欢的方式圈划出与你们的问题有关的或者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并在旁边进行批注。(学生读文、圈划、写批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课文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指名反馈,相机解决问题,指导朗读。)1、相机指导学生用不同方法理解重点词语:着实、污浊、轰轰烈烈、寒暄等。2、相机理解重点句子。师:课文中的薛勤想对陈蕃表达自己什么看法呢?(1)(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2)引导学生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并感受这个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3)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明白“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感受“小事”的重要性。(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什么样的事是大事,什么样的事是小事?【设计意图:由课文中的小事大事引申到学生生活中的小事大事,使学生不仅进一步理解了大与小的辩证关系,而且学会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大小事。】3、相机理解陈蕃这个人。师:你认为陈蕃是一个怎样的人?(1)当学生谈到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时,学习第四自然段。师:你认为陈蕃这样对吗?他是怎么认为的? 师:陈蕃的志向算大事还是小事,理解“扫天下”的表层意思和特殊含义。(2)当学生提到,陈蕃生活很懒散,学习第三自然段。师: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通过指导读书,理解重点词语,使学生了解陈蕃书房的肮脏,体会出他的懒散、不拘小节,同时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师:如果让你劝劝他,你会怎样说?拿起笔简单写一写。(写后全班交流)【将写引入课堂,读写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悟理,在写中明理。】(3)师:课文中的薛勤是怎么评价他的?(课件出示)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发现、了解并学会“但”字连接的转折句式的用法。】 师:正因为薛勤是这样想的,于是,他盯着陈蕃,反问道:(课件再次出示重点句子)(4)如果你是陈蕃,你听了这句话会沉思些什么,又会怎么做呢?(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课件出示陈蕃的生平事迹)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正因为陈蕃意识到了自己的想法的不对,所以,他彻底地改变了自己,最终成就了一番伟业。【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人物并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四)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师:(手指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对我们小学生有什么教育意义呢?请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指名回答)师小结:是呀,要想干轰轰烈烈的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设计意图: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教育意义。】(课件出示名言警句)师:现在,老师把这几句名言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时刻提醒自己: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人生中的每一小步。(生齐读名言)(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作业超市:1、必做题:(1)写本课中要求会写的生字,用“……但……”的句式造一个句子。(2)把你今天学的故事和明白的道理讲给家人听。2、选做题:薛勤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但也有人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你同意哪种观点呢?请说说理由。(温馨提示:可以上网、看书查找资料)【设计意图:作业的设计注意层次性,这是尊重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表现。】七、板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      平常小事 = 轰轰烈烈的伟业     “一屋不扫”不能“扫天下” !七、课堂练习: (1)写本课中要求会写的生字,用“……但……”的句式造一个句子。(2)把你今天学的故事和明白的道理讲给家人听。  八、作业安排: 薛勤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但也有人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你同意哪种观点呢?请说说理由。 九、附录: 教材及自制课件 十、自问自答: 本文故事虽然短小,但内涵丰富。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在重难点的突破上,根据课文特点及学情,我主要采用了“以议为主,联系自身生活实际感悟为辅”的教学方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 探究式阅读的学习方式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看课题质疑时提出的能体现文章重难点的两个问题:“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特别的含义?“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关系?来总领全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精读课文,进行探究。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读为主的新课改理念。 (二)多相互动代替教师的朗读指导。本篇课文的人物特点和行为很适合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现,教师应该做必要的朗读指导。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没有进行朗读指导。而是在让每个学生充分读书基础上,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补充、感悟、评价来达到指导的目的。实践证明,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朗读也很到位。(三)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深层内涵。教学伊始,教师就通过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虽小,但积聚起来能发挥大的作用的客观事实,使学生初步认识了大与小的辩证关系,激起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在教学中,又让学生说出、写出自己心目中的“小事”、“大事”到联系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对“大、小事”的感受等,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了“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现实意义。让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移情于课文,并将课文内涵及时内化升华。(四)拓展阅读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在读完课文后及时地推荐学生上网查阅有关的文章及名言警句,不仅扩大了阅读量,丰富了知识背景,同时培养了良好的阅读意识及习惯,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目标

  1.熟练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写作过程中语言的简洁,用词的精确,感受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   3.通过讨论、交流、辩论等方式明白“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感受“小事”的重要性。知道“只有勤扫‘一室’,才能‘扫天下’”“心存大志要从小事做起”的道理。   4.通过扩展阅读,深化课文主题,丰富知识背景。  二、教材分析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炼易懂。共有六个自然段,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段,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陈蕃的情况,突出了它的两个特点:心存大志及生活懒散;第二部分为2至5段,通过薛勤与陈蕃的一番对话阐明小小的屋子都不打扫是扫不了天下的道理;第三部分为第6段,写陈蕃的感悟。    课文以“扫一室”寓意不起眼的平凡小事,以“扫天下”寓意轰轰烈烈的伟业,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成就大事必然要从小事做起,一件小事完成的好坏往往影响到大事的成败,从这个角度上想,可以说事情本来就没有什么大事小事之分,只要是该做的就是大事,“轰轰烈烈的伟业”与“平凡小事”之间应该画等号,甚至很多时候小事大于大事,因为没有小事的一步步积累就无所谓大事。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小事的重要性。  三、设计意图与设计思路分析   第一步,联系实际,谈话导入    在导课时可以从单元主题入手,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大事和小事是什么?这里如果让学生直接回答,学生可能不知从何说起,老师可以利用课件出示一些事情,如:实现理想、考上好的大学、捡起路边的纸花……让学生按大事和小事进行分类,然后进行补充。这一环节为接下来的讨论埋下伏笔。   第二步,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检查完生字预习情况后,学生自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使学生对课文结构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三步,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围绕“陈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展开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几个重点来品读讨论:     a讨论:陈蕃的志向是什么?理解“扫天下”的意思。     b辩论:“扫一室”是大事还是小事?     c通过前面的讨论辩论来体会“大事”与“小事”的关系。   第四步、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阅读“语文天地”中自读课文《少了一个马掌钉》,积累有关名言警句。  四、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容易理解,课文内涵对于学生来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课的情感目标,不让道理只停留在学生的嘴上,而是真正地指导学生的行为,我认为在教学本课时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五、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实现理想、捡起地上的一片纸花、考上好大学、每天坚持锻炼身体20分钟、做好一次值日、写好一次作业)请大家将这些事情按大事小事分分类。   2.你心目中还有哪些事算大事,哪些是算小事呢?说一说,写一写。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1.自读课文,想一想陈蕃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你认为陈蕃是一个怎样的人?    a当学生谈到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想一想陈蕃的志向是什么?算大事还是小事,理解“扫天下”的表层意思,并把它归到大事栏中,理解它的特殊含义。    b当学生提到,陈蕃生活很懒散,他的房间很乱时;    (1)引导学生抓住“肮脏”、“污浊”以及“着实”、“不禁”等词来体会陈蕃房间的乱,同时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炼与巧妙。    (2)提问:陈蕃为什么不打扫房间?学生找到陈蕃的话“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要扫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会花心思去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呢?”(指导朗读)    (3)组织学生围绕“‘扫一室’到底是大事还是小事?”展开辩论,体会“扫一室”的特殊含义。    c你能给自己在开始时写好的“大事”“小事”再分分类吗?说说你的感受。(可以引用二年级学过的课文《特殊的考试》以及许多学生生活中的例子来说理。)   3.现在你想怎样劝劝陈蕃呢?    a学生先列发言提纲,之后交流。利用这个环节,让学生将“心存大志也不能忽视小事,要从小事做起”这一道理内化。    b我们来看看薛勤又是怎样劝说陈蕃的呢?学生读句子“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体会反问语气表达的力度。  (四)拓展阅读,深化主题   1.快速阅读“语文天地”中的《少了一个马掌钉》,讲了一件什么事?谈谈读后的感受。   2.课件出示名言警句,联系生活实际讨论理解名言警句的意思,深化主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五、课后作业    以“我和陈蕃”为题,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学完这篇课文后的启发。   六、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说理文,通过讲陈蕃的故事说明了凡事要从小事做起,不可忽视小事的道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学生能以读文为基础,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联系自身实际感悟这一道理。根据课文内容及学情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设计:  1.整节课各个环节中始终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从开课时让学生说出、写出自己心目中的“小事”、“大事”到联系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对“大、小事”的感受等。旨在让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移情于课文,并将课文内涵及时内化升华。  2.采用了探究式阅读的学习方式。以“你认为陈蕃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引领全文,指引学生有目的地精读课文,并对重点语句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体现了以人为本,以读为主的新课改理念。  3.采用灵活多样的对话方式进行互动学习。学生在与文本进行对话后对文章大意有了各自独特的感受,这时为他们创设交流的平台,在平等的讨论,激烈的辩论中大家各抒己见,一方面对文章进行梳理,深化对文章的感悟,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4.拓展阅读,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在读完主题课文后及时地推荐学生阅读有关的文章及名言警句,扩大阅读量,丰富知识背景,同时培养良好的阅读意识及习惯,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篇10

  一、学情分析

  1.课文中的故事发生的年代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但故事仍然有现实意义,课前教师应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了解课文的背景。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搜集资料的途径太少,根本无法了解到课文所在年代的背景。这就为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体验情感方面造成一定的障碍。因此教学前,教师可将查找所获资料与学生交流共享,以便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2.由于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的不同,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反问句,可能有的理解,有的不理解。因此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感悟反问句表达的力度,以及所表达的意思。  二、教学设想与目标    本文故事虽然短小,但内涵丰富。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初步了解大与小的辩证关系,为后面的理解奠定基础。其次,要让学生读文后交流感受,在交流中弄懂重点词语的意思,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再次,通过分析“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含义,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进而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现实意义。最后,引导学生认识“但”字连接的转折句式以及反问句式,为本单元后面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课要达到的目标是:   1.通过学生自读课文,交流讨论,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3.能找出“但”字连接的转折句式。   4.使学生感悟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四、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悟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现实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设置悬念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粒米,一滴水有多大的作用吗?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的目的是为学生设置了一个悬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2.师:课前老师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同学们请看。教师读出以下数据。    (多媒体出示:水一滴滴地流掉,米粒一粒粒被扔掉场景及以下数据:)    你知道吗?    我们每人每天浪费一滴水,我国13亿人口就会浪费13亿滴水,相当于260吨水,如果每人每天吃10千克的水,这些水可供1人吃26 000天,也就是70年。如果每人浪费一粒米,全国每天浪费掉13亿粒米,一粒米大约重0.025克,这13亿粒米大约重75吨,假如一人天能吃掉0.75克米。这些米足够一人吃10万天,也就是274年。    (设计意图:使学生恍然觉悟,一粒米、一滴水虽小,但集聚起来却是不可忽视,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大与小的关系。)   3.师:看到这组数据你想说些什么?   4.米粒、水滴虽小,但聚集起来能办大事情,解决大的问题,今天我们就进入十一单元大与小的学习。(教师板书课题:11.大与小“扫一室”与“扫天下”)    (设计意图:课题“扫天下”的天下写得大一些,是为了使学生从感观上初步体会两者的意义不同,但又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   5.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带着问题去读课文,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实际上我们想知道的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带着你们的问题,出声地朗读课文,在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用你喜欢的方式圈画出与你们的问题有关的语句。    (学生读文圈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并在读文时适当地做出圈画,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习惯。)   2.谁能说说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谈自己的感受,达到相互交流补充,同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3.实际上你们所谈到的都与课文的哪几段有关系?   4.是的3~5段也就是课文的重点段,请你仔细读这几段,想一想在这几段中,你打算解决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找重点段,引导学生掌握抓重点段理解课文的方法。)   5.你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打算怎么解决呢?   6.好,自由寻找合作小伙伴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要解决的问题。(小组学习)   7.学生交流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补充,以及教师的点拨指导,对于课文中的难懂词语、问题、课文的思想内容,学生自然而然就领会了。)    师:是的,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只是举手之劳,不必花费太多心思,日常小事都做不好的人怎么去成就大事呢?通过我们刚才的分析,你们认为我们在读这三段课文时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谁想来读一读。(指名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完后,我们评价出他们读得怎么样。   8.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9.学生在朗读中可能会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吓了一跳的语气、得意的语气、反问的语气……教师相机追问:你们听出他们读出什么样的语气了吗?为什么这样读呢?    (设计意图:意在了解学生对人物特点的理解、感悟情况,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引导学生读文后质疑   1.学生交流课前提的问题。   2.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不明白的问题或词语划下来,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师生及生生在对话交流中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例如:     ①着实、污浊什么意思?结合上下文指导学生理解。     ②“轰轰烈烈”联系课文背景指导学生理解。     ③“寒暄”结合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理解。   4.学生分角色朗读。   5.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三)品味感悟,激发思考   1.读文后,我们每位同学都谈了自己的看法,那么课文中的薛勤想对陈蕃表达自己什么看法呢?   2.学生读出薛勤原话: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老师指课题)    师:这就是课文的原题“扫一室”与“扫天下”,现在你们知道“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含义吗?    生:“扫一室”指平常小事,“扫天下”指轰轰烈烈的大事。   3.师顺势引导:对你们来说,什么样的事是大事,什么样的事是小事?    (设计意图:因势利导,由课文中的小事大事引申到学生话中的小事大事,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大与小的辩证关系,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大小事。)   4.回过来,我们看这句话,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比较好,请你们反复读一读这句话,并试着把这句话放到所在的段落中去读一读,感受一下。   5.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   6.这个句子我们能换个说法又不改变原意吗?    (生试做改句练习: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   7.师:可以这样改,像这种类型的句子,同学们知道叫什么句吗?   8.像这种类型的句子我们叫它反问句,改完后的句子叫陈述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遇到更多的这种类型的句子。   9.你再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表达效果更好些?(生说看法)   10.师顺势引导:是的,反问句的语气比陈述句的语气表达得更强烈些。   11.学生知道,说出这样的句子是反问句,师提问:你还能举出这种类型的句子吗?   12.学生举例后,引导学生再做改句练习,并说一说改后的句子叫什么。   13.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哪种句子的表达效果好。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你觉得陈蕃是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的薛勤是怎么评价他的?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发现“但”字连接的转折句式。)    预设: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   2.你们来读一读这一句,这个句子前后意思一样吗?哪个字连接前后句,这个字起到什么作用?   3.用一个“但”字连接前后意思相反的句子,起到转折作用,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你能找到吗?    (学生寻找并交流)    师(手指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对我们小学生有什么教育意义呢?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的目的是使课文的思想内容得到提升,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教育意义。)    总结:这篇课文对我的教育意义也很大,同时,让我想起了两句名言:春秋荀子曾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三国刘备也曾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老师把这两句名言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用这两句名言时刻提醒自己,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人生中的每一小步,这样才能跨越出人生中的一大步。(送给学生两副软笔书法的名言条幅挂在班级。)   六、教后反思    本篇文章看似简单,内涵却极其丰富。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在重难点的把握上,我主要采用“以议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学后我发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在交流补充中,理解词语含义  能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没有体现出对一些重难点词语的指导,而是把词语的指导渗透于第二大环节的小组学习当中,目的是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理解词语的含义。从而为后面理解课文作好准备。实践证明学生已经具备了这个能力。而且在交流中还掀起了一阵阵波澜,学生不但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于“轰轰烈烈”“寒暄”等词语的理解学生还能够联系课文背景及实际去应用,这对课文的进一步学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在朗读交流中,以议代指导  本篇课文的人物特点、行为,适合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现,在朗读中教师也应该做必要的朗读指导。在本课的设计中,我没有相应设计朗读指导,而是让学生在朗读后,议一议、评一评,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补充、感悟、评价,达到指导的目的,实践证明,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朗读也很到位。  可以说这是一堂轻松的阅读课,在这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边读边议、边悟边积累,边创造,达到了深刻理解课文含义的目的,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七、案例点评    这是一节特点鲜明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语文课,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亲自读一读、评一评、议一议,让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新授过程中,教师通过米粒、水滴虽小,但积聚起来能发挥大的作用,使学生初步认识了大与小的辩证关系,激起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并且教师在引导学生读文时带着问题去读,逐步培养了学生一定的读书方法。    尤其可贵的是在学生读文后,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机会,在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中,学生自主地理解了一些重点词语,并掌握了一定的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后面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扫清了障碍。    本设计后面环节的安排也是有条不紊的,各环节衔接紧密,过渡自然,由文题含义引申到学生身边的大事、小事,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了“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现实意义。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中的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关系懂得大与小的关系,懂得心存大志要从小事做起。3、初步感受反问句表达的作用。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引出问题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发生在东汉时候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二、听写入手  体会脏乱1、在解决以上问题之前,王老师想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听写几个生字词,看看你们的掌握情况,拿出你们的听写本,老师听写几个词语:乱七八糟  肮脏  污浊2、刚才听写的着几个词语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如果这几个词连在一起拿来形容一种环境,你觉得这种环境怎么样?今天我们在课文里面就会遇到这种情况,请大家在书上找找在什么地方?3、(投影)齐读。这是什么样一间屋子啊?你们的屋子脏吗?会不会有蜘蛛网啊?会不会连空气也污浊啊?那是为什么呢?看来比起这间屋子的主人来你们都很勤快,下面我们再来体会一下它的脏。个别读(读出它的脏),你觉得在读的时候应该强调哪些词语呢?(再读)这样的屋子确实太脏了,如果当你置身于这样一间屋子里的时候,你又会产生哪些疑问呢?三、整体感知 了解梗概1、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我们先来了解课文的故事梗概,老师请6个同学起来朗读全文,其他同学思考:全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了解了故事梗概,我们现在应该知道这间屋子的主人是谁了吧?那陈蕃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志存高远什么意思?一个胸有大志、喜好读书的人为什么书房如此肮脏呢?四、精读感悟  解疑明理1、默读课文,请同学们在书上勾画出相应的语句,然后4人小组讨论:他的书房为什么会这么脏?2、学生汇报(投影),师读,你觉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他看来扫书房是什么?大丈夫做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也就是扫天下。所以说他的话说的“理直气壮”“满不在乎”。什么叫“理直气壮”?好,你就用这种感觉朗读一次。齐读。他觉得自己这样做很有道理,你们认为呢?3、孩子们你们说得很好,而且很有道理。你们的想法居然和薛勤的想法一样。(投影)齐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汇报师板书)师:一个连小事都不愿意做的人是做不了大事的。4、如果让你去劝劝陈蕃,你会怎么说?老师也来劝劝陈蕃,仔细听,你觉得哪种劝法更好一些?(投影)为什么?5、那么薛勤的劝戒对陈蕃有用吗?齐读最后一段。学生读完后,师也读一次,故意把“沉思”读成“想了想”,刚才老师读的和书上的有什么不同?哪个好些?沉思什么意思?说明了薛勤的话对陈蕃确实有很大的触动,从而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那么会想些什么呢?会怎么做?五、补充资料  深入明理1、陈蕃听了薛勤的话,后来做了太蔚、太守,为国家做出了越来越多的贡献,试想多年以后,当陈蕃和薛勤相遇的时候,陈蕃会说些什么?2、课文学到这里,我们再来看一下题目,你现在怎么看“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关系呢?六、自选作业  课外拓展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想给自己设计什么作业呢?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篇12

  之二

  于洪敏

  教材简析:

  《“扫一室”与“扫天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十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书房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教学目标 :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2、细读课文,理清层次,交流讨论,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3、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通过学习,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受到“任何远大的目标都要从小事着手”的教育。

  教学重点:

  1、交流讨论,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2、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教学准备:

  与教学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许多琐碎的小事,有些同学善于从小事中汲取经验教训,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有些同学则认为事太小,无关紧要,往往忽略不计。那么这些事小吗?它们与同学们眼中的大事有什么联系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相关的课文。

  2、齐读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

  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推测一下课文可能写些什么?

  二、检查预习,全文初探。

  1、昨天布置了预习,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课件)这些生字词,你认识了吗?请几位同学度,视情况决定人数。

  2、认识了生字词,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

  ①认真听,在你有疑问或有感受的地方做记号。

  ②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3、讨论交流,理清层次。

  ①(1)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散。

  ②(2-5)薛勤告诫陈蕃,不扫一室是扫不了天下的。

  ③(6)陈蕃的感悟。

  (梳理课文顺序,以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为契机,相机进行。)

  三、精读课文,深层感悟。

  1、自己再小声读读书,你认为陈蕃是个怎样的人?并谈出你这样认为的理由。

  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会谈到“勤奋好学”“志存高远”“懒散”……,引导学生将课文一二三自然段中的内容尽数找出)

  2、相机出示句子: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

  薛勤一进书房,吓了一跳。

  (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陈蕃书房的肮脏,体会出他的懒散、不拘小节,同时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

  3、你认为陈蕃这样对吗?可他却怎么认为?指导学生体会“理直气壮”“得意”,试着读出这几句话。

  4、如果让你劝劝他,你会怎样说?拿起笔简单列一列你发言的提纲。(将写引入课堂,读写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悟理,在写中明理。)

  5、全班交流。

  6、和我们大家的观点一致,薛勤也认为陈蕃的做法欠妥,他是怎样劝诫的?指名生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句子: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这句话什么意思?你能换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吗?

  7、如果你是陈蕃,你听了薛勤这句话会想些什么,又会怎么做呢?在小组中交流一下。陈蕃到底是怎样做的呢?找课文答案或交流查找资料。

  四、总结课文,提高认识。

  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是呀,要想干轰轰烈烈的大事,必须从小事一点一滴积累。那些课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课桌、位洞脏点不要紧;考上清华大学是大事,平日的学习是小事……的同学们,现在你们还认为小事可以不计吗?

  五、布置作业 :

  1、仔细读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从陈蕃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写一写,在下次语文综合实践时交流。

  板书设计 :

  “扫一室”与“扫天下”

  (平凡小事)(轰轰烈烈的伟业)

  陈蕃 不扫 只扫

  ↑(告诫) 从小事做起

  薛勤 不扫 更 不能扫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篇13

  之一

  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 孙凤霞

  教学目的: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学习《“扫一室”与“扫天下”》,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

  3、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二、情感态度目标:

  1、熟读课文,讨论交流,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教具准备:

  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识字理解课文内容

  一、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孩子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有个问题要问大家。老师想知道在你的心目中小事是什么?大事又是什么?你们是怎样对待小事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人他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板书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齐读。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老师先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检查生字词读音。

  3、指名轮读课文,教师根据学情相机指导并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可分成几部分?说一下划分的理由。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自主学习第一部分(第1段)

  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想:读完后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二)小组合作探究第二部分(2—5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

  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3、集体交流,生交流后,师相继加以指点,并指导。

  4、思考:陈蕃书房怎样,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从这你能看出陈蕃是怎样一个人?从画出的词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你认为他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5、薛勤的观点又是怎样的?指导朗读他的话,读出反问的语气,通过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在反复读中学会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三)、自主学习第三部分(第6段)

  齐读,陈蕃明白了吗?你们也明白了吗?

  四、拓展延伸,升华体验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完课文,你有何收获或想说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积累词汇。

  一、朗读课文,深化感悟

  1、指名朗读课文,小组中复述课文。

  2、指名在班级中复述课文。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特别含义?(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

  4、下面这句话的意思还可以怎样表达?

  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指名说。

  二、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准确的表达方法

  1、画出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三、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掌握字形

  1、指名读生字。

  2、对难写的生字交流如何记住。

  3、集体扩词。

  4、独立试写。

  四、口语表达:

  陈蕃和我(可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陈蕃的看法,再引导学生思考:听了薛勤的话后,陈蕃会深思些什么?薛勤的话有什么道理?然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志向及为了实现这个理想自己是怎样做的,还可以谈谈自己的不足之处或对自己的启发)。

  五、布置作业 :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 “扫一室”与“扫天下”

  不“扫一室”

  ?“扫天下”

  课后反思: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篇14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复习导入: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看似日常小事,却往往决定大事的成败。我们今天再来学习这样的一篇课文,愿它像启明星一样,给你指明道路,给你人生真谛!2、板题、读题 《“扫一室”与“扫天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抽学生读,每人一段。其余同学认真倾听。2、学生评价刚才这6个同学的朗读。(洪亮;准确;通顺;有感情。)3、出示朗读要求:       读书如品茶,慢喝细饮才能品出茶的醇香。我们读书慢慢去品,可以边读边琢磨。读到情不自禁之处,我们还可以反复地读,细细地来品读;如果能拿笔简单地写写自己的读书感受,那就更好了!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书。5、思考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薛勤劝解陈蕃: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三、精读课文,深层感悟:1、思考问题:师:你喜欢哪一个主人公?为什么?2、全班交流。生:喜欢陈藩因为 “喜好读书”   生:喜欢陈藩因为“志存高远”“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要扫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会花心思去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呢?”指导学生揣摩人物心理,读出感情。生:我不喜欢陈藩,因为他很“懒散”。   找找文中的介绍读一读。指导朗读(心情、神态、语气)生: 我喜欢薛勤,因为他帮助陈藩,指导他改正。    ①、出示句子: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②、思考:你为什么要这样读?(指导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来)③、这句话的意思还可以怎样表达?(训练将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     2、创设情境,分角色再读。 给你一次扮演陈蕃和薛勤的机会,两人对对话。个人、小组分角色读书。3、 陈蕃后来是怎样做的呢?(交流查找资料。) (陈蕃,字仲举,东汉著名政治家,曾任太守、太尉、太傅等职。从政数十年,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被世人称为“不畏强御陈仲举”。)4、再读文章,加深理解。四、总结课文,提高认识。  1、学生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总结:“扫一室”:平常小事;“扫天下”:轰轰烈烈的大事)   2、“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联系呢?(学生畅谈,板书:小事成就大事)五、深化拓展。 1、抓小事方能成大事,中华上下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中有太多蕴含这样哲理让的名言警句,我们赏析几则。(幻灯片出示句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扫一室”做起,累积起“扫天下”的资本与财富吧!七、布置作业:    将陈藩给你的启示写成座右铭贴在书桌上。 板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陈蕃     不扫      只扫                        小事成就大事     薛勤     不扫     不能扫 评析: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件小事,但却蕴含着一个大道理,在今天同样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如何使学生从中悟理、学以致用是关键。在教学本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读书:抽读、自读、齐读、引读、有感情的读、明了方法之后再读,深层感知后再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书中认识到人物特点,体会到人物的感情,领悟了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其次,一个问题: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学生在读书中、交流中将人物特点逐一挖掘出来。只一个问题却统领了全文,围绕这个问题,所有的教学目标都得以实现,也化难为易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课文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写到陈蕃沉思很久,感到薛勤的话有道理就结束了,可后来他怎么做的,我要求学生搜集资料来补充文本内容。这样在于激发学生搜集资料,并且学会选择、整理资料。资料的补充使他们更加深入体会到课文中心:不扫一室,何以扫天下?从课堂链接到课外,能有效地发挥文本的辐射作用,它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使阅读的视角伸向文本的源头。感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面对文本,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如何使学生在得到语文知识的同时充分享受语文、受到情感熏陶。“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打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扫一室”与“扫天下”各代指什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句子为学生创设情境,借助多媒体,层层递进,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品味文本所包含的人文内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有两次读文,其间穿插了一次如何读书的讨论,后来也做了一些调整:先讨论后读书。课堂教学中虽将学生的认识都统一到只有扫一室才能扫天下的概念中,但仍有部分分歧,所以作了一次补充,课堂围绕它展开一次小小辩论赛。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319051146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