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听《滴水穿石的启示》同课异构后感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听《滴水穿石的启示》同课异构后感

颜值担当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听《滴水穿石的启示》同课异构后感

微信扫码分享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听《滴水穿石的启示》同课异构后感(精选16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听《滴水穿石的启示》同课异构后感 篇1

  听了我校蒋老师和顾山实小徐老师分别执教的《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我的脑海不由隐现这两句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在阳光照耀下,西湖碧波荡漾,水光闪烁,呈现出迷人风韵;在雨幕笼罩下,西湖群山影绰,云雾飘渺,展现出另一番奇妙景致。在诗人眼里,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是那么美妙无比。细细品味两位教师的课堂,恰似这西湖的景致。尽管她们的教学思路与教学风格迥异,但同样令人赞叹神往。

  潜心品读,感悟内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语言,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她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我想,顾山实小的徐老师做到了这点。她引领学生感悟到了语言散发出的独特气息,浓郁的语文味也在课堂中诗意弥漫开来。

  徐老师的课堂中,学生时而静思默想,时而动情诵读;时而小声自读,时而潜心研读……读得层层深入,读得有情有味。相信孩子们走出课堂,滴水穿石的启示人人会诵,滴水穿石的精神荡涤着他们的思想!

  感谢徐老师,给我们学生带来了一场精神盛宴!

  简约教学,触摸表达

  蒋老师在教学中,不是就知识讲知识,就内容讲内容,而是引领学生进行了一场充满语言实践、思维碰撞的学习之旅。教学流程简约但并不简单,她牢牢扣住了“文本语言”这一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走进言语深处,关注表达形式,触摸语言文字,咀嚼文字精髓。

  一、导入自然,开门见山

  简洁自然的导入是有效课堂的前奏。蒋老师教学伊始,复习导入之后,直接引领学生明确论点。她是这样说的: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种奇特的自然景观,那就是“滴水穿石”。(出示画面)小小的水滴创造了自然界的奇观,它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个启示就是,出示(齐读):如果我们像滴水穿石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那么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能成功。随即板书: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就能成功

  因第二教时精读时间较紧,蒋老师就是这样一下子扣住课题自然导入到了本文中心论点的解读。

  二、简化环节,张弛有度

  整整一堂课,蒋老师的教学环节只有四步:一、复习导入,明确论点;二、研读事例,领会论据;三、体会反证,回顾总结;四、迁移拓展,启发思考。其中,教学过程中具体展开的是第二个教学环节:研读事例,领会论据。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扣住滴水穿石的精神来学习事例。每一个事例研读结束,便回环品读这句话:你看,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就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三个事例品读之后,再引导学生领会道理:

  师:三个不同的名人事例证明了同一个道理,那就是,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取得成就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就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指读。

  师:这是一句反问句,语气非常强烈,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里的 “顽石”加上引号表示什么呢?那“滴穿”就是?

  生:顽石,指困难。滴穿,指克服。

  师:现在,你对这两个词的内涵一定理解得更深刻了。

  出示: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就是在困难面前,决不……

  就是在危险面前,决不……

  就是在失败面前,决不……

  就是在成就面前,决不……

  此处设计,把抽象的滴水穿石的精神以形象化、具体化、实践化。

  这样的设计,精悍巧妙,对于学生的思想意识,极具震撼力。

  三、整合内容,删繁就简

  一篇课文,可以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多了,可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面面俱到,则往往面面不到。“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精选学生的兴趣点和知识的生长点,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是一篇说理文,蒋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了本文基本的表达方法:首先用滴水穿石的自然奇观引出启示,然后举了三个名人的事例来证明这个启示,接着举了雨水的反面事例,最后是总结。像这种用事例来说明道理的文章叫“议论文”。

  同时教学之中,蒋老师引导学生举例仿写:如果让你再写一个事例,你觉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语言精炼、显示精神、突出成就。)试着写写“法布尔”吧,以下词语供选用:着迷、迷恋、痴迷、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孜孜不倦、不朽巨著

  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蒋老师就是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新知与旧知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积累、感悟文本语言的同时,更注意到了语言的运用。

  纵观蒋老师的课堂,没有漫无目的地“大撒网”,也没有刻意地“精雕细琢”,努力体现着“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思想。记得一位哲人说过:“简单到极致,就是美丽。”蒋老师简约务实的课堂教学中,尽显了原汁原味的语文本色。

  有的放矢,言意兼得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两位教师都充分利用课文这个“例”,指导学生得“意”(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事)、得言(“运用事例来说明论证”、“正反论证”等)、得法(徐老师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提炼关键词来概括事例;蒋老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事例),她们都很好地促进了“例”的增值,体现了对学生学习的指导。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在教学之中,两位老师还有机地将学生的阅读视角智慧地牵引到“写”的层面上来,引导学生去关注“言语表达形式”,因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指向“说”“写”的生命表达。

  细细回味蒋老师与徐老师分别执教的《滴水穿石的启示》,尽管她们的流程有所不同,尽管课堂的铺陈有所差别,但同样精妙的是——扎实高效的言语实践在师生积极活跃的对话中进行,学生的言语能力得到提升,言语生命自然舒展。

  课堂虽尽,思考未止

  《滴水穿石的启示》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虽然已经结束,但留给我们听课教师的思索无穷无尽……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议论文,文章从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入,列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位名人的成功案例,接着将太极洞内的水滴和下雨的水滴进行对比,告诉人们:要想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道理。课文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和正反论证的方法,文章语言准确明白易懂,文章结构逻辑严谨,情感充沛,是对学生进行议论文知识教学和意志品格教育好教材。

  像这一类议论文,它最大的文本价值到底是什么?“文本解读,是要有高度,但更要适度。因为语文教学不是说教师知道多少就要教给学生多少,教师能走多远就领着学生走多远。”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展开教学,否则“高处不胜寒”。

  具体,我们又该如何解读文本的价值取向?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听《滴水穿石的启示》同课异构后感 篇2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地去做。

  课前预习:

  1、学法回顾:

  四年级我们曾学过《说勤奋》这篇课文。这篇课文先引出所要讲的道理,然后举事例从不同侧面说明问题,最后归纳作者的观点。我们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要先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找到作者的主要观点,然后再仔细读读课文,看看作者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朗读课文,标小节,画出生字词。

  3、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理解词义。

  (1)难读的词语我会读:

  (2)难写的词语我会写:

  (3)重点词语我理解。

  锲而不舍:炉火纯青:

  日雕月琢:孜孜不倦:

  (4)重点句子我理解。

  a、“不叫一日闲过。”意思是

  b、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4、这篇课文可以分几段?,每个部分写了什么呢?

  5、思考:滴水穿石给予我们什么启示?(找出文中的句子画出来)

  预习反馈:

  1、小组交流难读难写的生字词。(“给”多音字)

  2、小组内互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3、小组交流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质疑探究:

  1、引导质疑: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

  2、滴水穿石的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滴水穿石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精神?用书中的两个词概括。

  3、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滴水穿石”的故事?

  4、朗读第一自然段:探究小洞是怎样形成的?

  (学习建议:了解锲而不舍的意思,锲和舍的意思;奇观的意思。你还知道哪些奇观?)

  5、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水滴力量微不足道,为什么能把石块滴穿?

  当堂检测:

  1、给带点的字注音:

  给予还给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2、“谋”“纲”“贩”“权”这四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我们在书写要注意结构匀称,做到。

  3、按要求写成语。

  (1)古今中外(含有两对反义词):

  (2)形容书画技艺高超的成语:

  4、课后作业2:抄写“滴水穿石”的近义词。

  5、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如果我们也能像雨滴那样,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第二课时预习作业:

  思考题:1、作者通过哪些事例告诉我们滴水能穿石这一道理?作者为什么要列举这些事例?

  2、这篇课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主备人:常刘敏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2、学习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3、初步感受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

  资料链接:

  李时珍,字东壁,晚年号濒湖山人。公元1518—1593年,今湖北省蕲春县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在医药学方面的巨大贡献,近四百年来,一直为国内外人士所称颂。他的名著《本草纲目》,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

  爱迪生(1847~1931)美国著名的发明家、企业家。1847年2月11日诞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的一个农民家庭。12岁时,家庭生活困难,开始在列车上卖报,16岁时发明了自动定时发报机,一生中共完成2000多项发明,1928年被授与美国国会金质特别奖章。

  齐白石(1864~1957),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清,兰亭,后改名璜,字萍生,小名阿芝,号白石、白石翁作品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作品集》《齐白石山水画选》等

  预习反馈:

  1、小组交流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列举了哪三位具有水滴精神的名人故事?

  2、小组交流: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一个故事内容。

  合作探究:

  1、想一想,这三位名人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具体表现在哪里?

  方法小贴士:从哪些关键词感受三位名人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特别推荐:

  (1)李时珍先后查阅800多种书籍,经过27年的刻苦钻研,终于在1578年写成《本草纲目》。全书共52卷。卷目及药物绘图1127种,各类药物按类编入,共1892种,还附有治病药方11096条。被翻译成拉丁、法、日、英,俄等文本,成为的药学巨著。

  (2)感受白石老人“不叫一日闲过。”

  特别推荐:齐白石老人一辈子就从来没有离开过画画。春天,他在和煦的春风里描画犁田的老牛;夏天,他在阴凉的树阴下观察小溪里的鱼虾;秋天,他在习习的凉风里观赏各式各样的菊花;冬天,即使毛笔冻硬了,墨水冻成块了,他还是坚持着作画……

  (3)炉火纯青是什么意思,请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2、作者为什么要列举这三个事例呢?(温馨提示:仿照《说勤奋》一文)

  3、从滴水穿石的现象,你又想到了谁?

  (温馨提示:本册教材中还有哪些人物,以及相关事件)

  4、读第4自然段,思考写了什么?在本文是不是很多余?说说你的看法。

  (温馨提示:从作者的写作方法谈看法。)

  当堂检测:

  1、在句中填写适当的关联词语。

  (1)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2)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的,它却不能把石头滴穿。

  2、填空: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课文为了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列举了三个正面的例子事例,即:①;②;③和反面的例子来说明,这种方法就叫正反说明。

  知识积累:(八字成语)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同伴评价:

  课文学完了你学的怎样?与同伴合作好吗?征求同伴的意见,你获得几颗星呢?a、★b、★★c、★★★

  课后作业:

  根据情境写成语。

  明明出神地盯着水滴,老师地对他说:“水滴的力量是的,但是它能将石头滴穿,给予我们启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一心一意,不能,要,不能半途而废。”明明地说:“‘水滴石穿’其实就是一种的精神。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听《滴水穿石的启示》同课异构后感 篇3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和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近文本,深入文本,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理文章,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太极洞内的自然奇观这一直观的形象,去理解“水滴石穿”的精神,从而有所启发、感悟。在教学中,学生的理解有时很肤浅,他们只从表面上了解石头是被水滴滴穿了,水滴很顽强,但在“滴水穿石”的过程中水滴所表现的内在精神却被抛在一边,而“滴水穿石”精神的理解则是学生这节课有感而发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引导学生对这枯燥的说理讲解感兴趣则是本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学这一课时,先设疑激趣,吸引学生走近文本。如下:

  板书(一):

  水 滴 石 头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给“水滴”和“石头”加上不同的词语来形容一下,怎样的水滴,什么样的石头?

  生:形状很小的水滴

  生:微不足道的水滴

  师:你理解“微不足道”吗?

  生:很小很小,不值得去说。

  师:水滴哪方面不值得去说?

  生:水滴形状太小了,不值得去说

  生:形状小,力量小,不值得去说。

  师:力量微不足道的水滴。(板书:微不足道)石头呢?

  生:沉重的

  生:坚硬的 (板书:坚硬)

  形成板书(二)

  水 滴 滴穿 石 头

  (微不足道) (坚 硬)

  用不同的词语来形容“水滴”和“石头”,让学生对它们有个表象的认识。“微不足道”与“坚硬”对比,为学生质疑作了很好的铺垫。

  师:同学们,看看板书,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生:力量微不足道的水滴怎么能滴穿坚硬的石头?

  生:石头上的小洞怎么形成的?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第一小节是怎么说的?(生自读)

  激趣,学生会产生很大的激情,当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情感发生共鸣时,他们内心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通过教师适度的引领,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走进文本,激情地投入。

  目前一些语文教学中,很多读都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被动的读,是无心的读,无目的的读。教学中,我在读的方面是这样做的:

  师:哪位同学能把小洞形成的原因说一下。(找一生读)

  师:读懂了吗?(又找一生读)

  师:真懂了吗?

  生:是!

  师:那我再找一位同学读,在他读的中过程我会问一些问题,看你们是不是真读懂了?

  生:“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 ( 问:在什么地方?)

  生:“有水滴接连不断……在一个地方。”( 问:水滴怎样滴下来的?)

  生:“几百年……” ( 问:说明了什么?)

  师:这样天天滴,月月滴,年年滴,从不停止,是文中的哪两个词语。

  生;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师:嗯,你们真的懂了,不过你们还没有懂透,“懂透”明白不?

  学生质疑,有的干脆说:“随你问吧!”

  师:那好,你们再读读课文,如果能把文中所描述的内容画出来,我就认为你们真的读懂了。

  生:噢,好!(生高兴地投入自读中)

  找一生画,其图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师:画得得怎么样?

  生:不对,水滴是从正上方岩缝中滴下。

  生:往下滴的是水滴,是连续不断的,他画成了直线了。(生改画)

  生:总是滴在一个地方,而且滴穿了。(生改画)

  如下图:

  语文阅读教学应给学生读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读出味,读出情,读得如见其物,如临其境。学生自读,对文本内容有个初步、完整的了解;教师引读,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面对面交流;通过学生画图,再次深入文本中去,文字材料会被激活为形象的画面,生动的场景,语言文字变成了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读得更深更透,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生本互动”,学生披文入境,把握“水滴石穿”的真正含义。书读透了,学生兴趣高了,教起来轻松,学起来愉快。

  师:让我们来把板书补充完整,如下图。

  形成板书(三)

  水 滴 滴穿 石 头

  (微不足道)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坚 硬)

  师:微不足道的小水滴由于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终于滴穿了坚硬的石头,人如果也能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会怎么样呢?

  出示: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呢?

  生:略

  形成板书(四)

  人 成 功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学生通过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与文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他们从文本内容获得具有鲜明的个性认识。教学中,教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读进去,有了充分的的感知,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读的手段把握文章的内涵,产生了真实的体验。

  教学中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从文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从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绝不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主动发现的绝不暗示。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由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桃子”,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智力、能力在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得到发展。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听《滴水穿石的启示》同课异构后感 篇4

  一、说教材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第九册教材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议论文。本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

  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 “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

  需要注意的是本单元的主题是百折不挠,而这一主题的课文在三、四年级的教材中也有,五年级怎样上出不同来,怎样上升到一个高度,这是需要考虑的。同时本文是一篇说理文,四年级的《说勤奋》,六年级的《谈礼貌》都是同一类型的文章。在《课标》中第三学段阅读教学明确提出“学会阅读说明性文章,使学生初步把握各类文体的特点,进一步增强独立阅读的能力。要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初步领悟写作方法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根据新《课标》和课文特点,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本课举例说明、正反两方面说明的写作方法。

  4、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让学生明白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重点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二、说教法

  1、品词析句法

  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言语实际活动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本课抓住关键语句,以读为主线,辅之以听、说、写,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由“感知——感悟”的过程。

  2、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课堂又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阵地。本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的平台,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三、说学法

  1、质疑探究。古人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让学生逐步懂得在阅读中怎么思考,怎么发问,寻找作者的思路。

  2、自主合作

  《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语文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选择学习,让他们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生成智慧、生成能力,提高素质。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准确、流利。

  2、自学生字词。会读,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完成描红写正确。

  3、初步理清文章条理,感知文章运用了哪些事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4、画出文中你认为含义比较深的句子,在空白处写一写简单的体会。

  5、搜集有关“滴水穿石”的资料。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有六个步骤: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直奔中心,突破难点   三、循果索因,情感朗读   四、学习事例,体会写法  五、照应课始,交流感受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推销一下自己,谈一谈自己的理想,(板书:理想)谁来? 学生各抒已见

  同学们的理想真远大,今天老师就送给大家一把能打开理想之门的钥匙。

  (这是导入部分,这样设计旨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爱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用推销自己的方式来谈谈自己的理想,一下了激起了学生对话的兴趣,而理想正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话题,为下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阅读中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迸发,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欲望下学习。)

  二、直奔中心,突破难点

  1、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到这把能打开理想之门的钥匙 。

  2、出示: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1)请同学自由读这句话,你能找出几组反义词。

  (2)板书: 目标专一  三心二意  持之以恒  半途而废

  (3)我们要想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反之,如果我们(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就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我们一起把这段话读一遍。

  (4)  小结:这句话从正反两方面准确而又全面地揭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过渡:这意思在文中似曾相识,在哪儿见过吗?请大家把书打开,看看哪儿也说了这层意思?

  (张庆先生说过,“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本环节直奔中心,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感知感悟,突破难点。)

  三、循果索因,情感朗读

  1、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齐读

  2、请同学们读第1小节,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告诉我们小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1)生答师出示“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抓住重点词语“总是同一个地方”“接连不断” “几百年过去”“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锲而不舍”“日雕月琢”来体会小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3)指导有感情朗读。

  请同学自由读这段话,小小的水滴要穿透厚厚的石头,容易吗?读给你的同桌听,请同桌评一评。推荐自己的同桌来读。

  真够艰难的,可它竟然成功了,真是奇迹啊!真为小水滴高兴!我们一起读一遍。

  (4)小结:小小的身体中竟然蕴藏着如此坚定的信念,令人震撼,同学们你们想说些什么吗?

  回答出示: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指名读这句话,这是一个什么句?(反问句)换一种说法“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什么事都能做成。”用反问句是强调这个意思。谁来读好这个反问句。

  (本环节紧扣文章的中心,通过反复朗读,领悟小水滴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四、学习事例  体会写法

  过渡: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什么事都能做成。怎样才能让读者也相信这个道理呢?课文是用的什么写法?(举例)是啊,其实我们人类社会中有着许许多多像小水滴一样的人。

  1、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几位这样的人?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事例,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事例中的人哪里让你感受到了小水滴的精神,他们最了不起的是什么?他获得了哪些成功?(可以用笔画画写写)

  2、交流:(李时珍是医药专家,他访名医,尝药草,终于写成《本草纲目》,说明他目标专一;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说明他持之以恒。爱迪生是发明家,他迷恋于电学实验研究,说明他目标专一;他毕生孜孜不倦,说明他能持之以恒。齐白石是个画家,他数十年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说明了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3、过渡:大家说的真不错,不知读得怎么样呢,谁来读?分人物朗读

  4、……理解省略号。是啊,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你  还知道哪些人也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后取得成功的呢?(徐悲鸿、勾践、本单元学的富兰克林、谈迁、诺贝尔都是。)

  (语文的学习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瞻前顾后,抓住教材前后的联系,有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

  5、过渡:这么多的故事,书上只是分别选取了一古两今、两中一外三个典型事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谁来读好这句话,反问语气。读出强调。

  6、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指――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顽石指――阻力、困难。” “滴穿顽石指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再读这句话。

  7、读一读第四节,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写上这一节。

  学生交流,教师点明: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可增强课文的说服力。

  (高万同老师说过,说理文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道理,也就是“事例的典型化”、“论证的合理化”。一篇说理文就应该上出说理文的特点,不能当作记叙文来上。本环节就是紧扣本文的中心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放手让学生来品味语言文字,感悟人物形象。同时明白课文说明事理的方法:举例说明、正反两方面说明)

  五、照应课始,交流感受

  1、再次出示: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这段话是作者在看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自然现象后心迹的真实流露,也就是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也可以说是一段名言,让我们牢牢记住这句话吧!  齐读

  2、其实,从三年级到现在,我们学过许多这方面的内容,你能用一些俗语或自己的话来谈谈你的收获吗?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有志者事竟成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3、再次读这句话。

  (本环节由中心句的学习,再回到中心句的学习,形成一个整体,这才是完整的学习过程。通过对中心句的反复吟咏,一咏三叹,使学生牢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同时用一句话谈谈自己的收获,也联系了以前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内化了学生的语言。)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老师就是希望大家牢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用好这把钥匙,去打开理想之门。为了时刻提醒了自己,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书签,可以送给朋友,也可以送给家人。

  2、写一篇读后感。

  (本环节是一个总结升华,让学生制作书签,是加深学生的感受,强化学得。写读后感也是出于这个考虑,是强化,是升华)

  五、说教学设计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

  李时珍

  目标专一

  爱迪生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齐白石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听《滴水穿石的启示》同课异构后感 篇5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孜孜不倦、炉火纯青"等成语,能主动运用"滴水穿石"和"启示"这两个词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教学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课前准备:课文录音、写有字词的幻灯片、写有课文重点句的幻灯片   课文插图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复习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不单单说的是一处奇异景观,从中我们还会体会出做人做事的道理。2、复习词语。

  滴水穿石   微不足道   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半途而废   三心二意

  (1)指名读 (2)齐读    二、图片出示,激趣导入 1、图片展示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启发谈话:我们先一起来欣赏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的石块,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太极洞滴水穿石奇观? 

  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润圆滑的小洞。

  2、设疑:这块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是怎样形成的呢?(1)同学们,让我们来给“水滴”和“石头”加上不同的词语来形容一下,怎样的水滴,什么样的石头?(板书:水滴   石头)(2)学生回答。相机指导理解“微不足道”形成板书: 水 滴       滴穿     石 头(微不足道)                 (坚   硬)3、出示课文内容。

  这个小洞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1)这些话告诉了我们“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①相机理解“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的意思②结合课文内容,通过画图来理解奇观形成的原因。 板书:水 滴      滴穿        石 头(微不足道)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坚   硬) (2)那么,从这个奇观的形成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①出示: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呢?  3、微不足道的小水滴由于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终于滴穿了坚硬的石头,“滴水穿石”这个自然现象的形成需要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人如果也能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会怎么样呢?三、具体实例,论话启示 1、请大家听课文第3节的录音,思考: ① 这一自然段中写了哪3位名人? 交流:李时珍 爱迪生 齐白石 2、默读他们的故事,并做记号,想想他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1)学生默读,学习交流。(2)理解“立志学医 不懈努力” “迷恋研究 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 坚持不懈”。(3)出示表格,让学生对照课文填空。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们也能像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3、书上讲了这3位名人的故事,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名人故事呢? 师生交流。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4、同学们课前搜索的工作做得不错,通过这么多的事例,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出示:  (1)这是一句什么句?谁能用反问句的语气来读一读?(2)“滴水穿石”的精神指什么?(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滴穿”的意思可理解为什么?(攻克、克服) “顽石”的意思可理解为什么?(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3)我们理解了三个词的意思,谁再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攻克各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 板书:人                 成 功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四、水滴、暴雨,对比揭示 1、动画演示《水滴》、《一场暴雨》,谁来说说暴雨的特点?(速度快、力量大……)谁再来说说水滴的特点?(速度慢、力量小……) 2、水滴的速度慢、力量小,它能把石头滴穿;暴雨的速度快、力量大,它能把石头滴穿吗?为什么?讨论:因为他们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齐读第四小节。 五、突出启示,感悟升华 1、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就应需要“滴水穿石”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还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2、”那么,你的理想是什么呢?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从现在开始你该如何去做呢?先小组讨论再个别发言。 六、总结全文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持之以恒、目标专一”的精神。那么,为了提醒和勉励自己,请同学们在空白的书签上写一句自勉的话,并用水彩笔加以美化。 七、创作书签,个别点评。 (单击出示书搜集的书签及名人名言) 1、学生创作书签,教师指导巡视。 2、找出几个优秀的,进行点评。  板书设计:        水 滴      滴穿        石头(微不足道)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坚   硬) 人                 成 功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听《滴水穿石的启示》同课异构后感 篇6

  一、观察奇观,初悟“启示”。

  出示滴水穿石奇观图

  师:哪位同学能向同学们和听课老师介绍一下太极洞滴水穿石奇观?

  生:一生读课文第一节,其他同学边听边观赏奇观。

  师:哪些词语表现了水滴的品格?

  生:接连不断

  生: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出示文本框: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师:对,你能用联系下文的方法来概括水滴的精神。那么第二节第一句话起什么作用?

  生:“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这句话承接上文。

  师:“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句起什么作用?

  生:引起下文。

  师:第二节在全文起到——

  生: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师:水滴具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可是它的大自然兄弟雨水又怎样呢?课文哪一节作了介绍?

  生:指名跳读第四节。

  师:雨水的致命弱点是什么?

  生: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师:水滴和雨水比,我们更喜欢谁?

  生:水滴!

  师:我们带着喜欢水滴的感情,再来朗读第二节,注意突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生:有感情朗读第二节。

  师:刚才我们读到了两个带问号的句子,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生:第一句,先问后答,第二句只问不答,但答案就在问句里了。

  师:对,前句是设问句,后句是反问句。不改变原来的意思,能将反问句换一种说法吗?

  生: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二、品读名人,深悟“启示”。

  师: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就是像水滴这样的人,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些名人好不好?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几位名人?

  生: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师:默读他们的故事,并做记号,想想他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

  生:边默读第三自然段,边勾勾画画。

  师:“不懈努力”什么意思?

  生:“不懈”就是毫不松懈,“努力”就是非常勤奋地去做。不懈努力的意思就是毫不松懈,非常勤奋地去做。

  师:哪些地方表现出李时珍很努力?

  生: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

  师:老师刚才听清楚了,你读“翻山越岭”的时候“越”读得很长,表现了李时珍越过一座座山岭时的艰辛和决心。还有哪些同学读懂了这句话后面的内容了?

  生:“大半个中国”说明李时珍走的路很长,他不怕累。

  生:他访名医的时候很可能要吃好多次闭门羹,但他没有气馁。

  生:有许多药草可能有毒,他却还要亲口尝一尝,多危险啊。

  师: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不懈”呢?

  生:“二十几年”看出他从来不松懈。

  生:他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出示文本框:

  (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们也能像 (         )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师:谁能通过板书提示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生:边看题边思考。

  生: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如果我们也能像李时珍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师:对,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感情来朗读李时珍的故事呢?

  生:我们应该带着崇敬的心情去读。

  师:我们就带着这种感情一起朗读李时珍的故事吧,读的时候注意突出表现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语。

  生:有感情的朗读李时珍的故事。

  师:老师刚才和大家一起,先读一遍李时珍的故事,然后抓住“不懈努力”这个词来理解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最后有感情地朗读。现在各学习小组按照这个方法来选学爱迪生、齐白石的故事好吗?

  生:小组选择一个故事自学、探究。

  师:在各小组间相机指导。

  师:现在我们来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抓住了哪个词解读爱迪生的?

  生:孜孜不倦

  师:“孜孜不倦”理解了吗?

  生:孜孜不倦就是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师:爱迪生为什么要孜孜不倦地工作呢?

  生: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

  师:他是电学实验迷,前面我们还遇到过哪些迷?

  生:法布尔是昆虫迷。

  生:贾岛是诗迷。

  生:富兰克林是雷暴迷。

  生:诺贝尔是炸药迷。

  生:谈迁是《国榷》迷。

  师:对,他们都是像水滴那样的人啊!爱迪生孜孜不倦的结果怎样呢?

  生:他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灯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生:老师,我还知道他发明白炽灯的时候先后用铁丝、头发丝等做灯丝,经历了若干次的失败。

  师:对!你补充的资料足见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生:老师,我还知道爱迪生在他年老多病的情况下还坚持做实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师:你的这个小资料正好可以解释一个词——

  生:毕生!

  出示文本框:

  (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们也能像 (         )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师:我们把前面的填空再做一下好吗?先说给自己听听,然后再举手回答。

  生:爱迪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如果我们也能像爱迪生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生:齐读

  师:我们现在是小学生,将来也做爱迪生怎么样?

  生:好!

  师:我们再来朗读爱迪生的故事,体会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哪个小组研究齐白石了?你抓住了哪个词?

  生:我抓住了“坚持不懈”

  生:我抓住了“炉火纯青”

  师:哪个词更能反映齐白石老人的深厚功底?

  生:是炉火纯青。

  师:炉火纯青什么意思?

  生:比喻学问、技艺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师:相传道家炼丹炼到炉里的火发出青色的火焰时就成功了,后来比喻学问、技艺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那所谓的炼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齐白石炼的是什么?

  生:齐白石老人炼的是画功。

  师:故事里哪些词语能表现他的画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生:始终没有停止过作画。

  生: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叫一日闲过。”

  生:就是到了晚年,也任然坚持作画三幅。

  生:他数十年如一日。

  师:对啊,齐白石老人一辈子就从来没有离开过画画。春天,他在和煦的春风里描画犁田的老牛;夏天,他在阴凉的树阴下观察小溪里的鱼虾;秋天,他在习习的凉风里观赏各式各样的菊花;冬天,即使毛笔冻硬了,墨水冻成块了,他还是坚持着作画……

  生:所以他画的虾像在水里游动!

  生:所以他画的虾叫人垂涎欲滴!

  出示文本框:

  (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们也能像 (         )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师:我们现在再来按上面的填空题提示说一段完整的话怎么样?不着急回答,还是先说给自己听听。

  生:自言自语。

  生:齐白石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他的画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如果我们也能像齐白石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师:老师看得出来,同学们刚才学习三个故事的时候也做到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像这样下去,我们还有什么书读不成呢 ?

  生:掌声雷动。

  师:让我们一起朗读齐白石的故事吧。

  生:以自己的方式朗读。

  三、互动生成,体悟“启示”。

  师:书上只讲了三个典型事例,你们还知道哪些名人故事呢?

  生:富兰克林经过长期观察、研究,终于发明了避雷针。

  生:诺贝尔一生从事炸药研究,即使被炸得鲜血淋淋,还是没有停止过研究。

  生:谈迁经过20多年的奋斗,完成了编年史巨著《国榷》。

  生:吴魏从小刻苦练习乐器,哪怕不吃不喝,也要把曲子练熟。

  师:吴魏是我们高邮人的骄傲,仇王佑同学也是音乐迷,每天坚持练二胡,只要你像他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老师相信你肯定会成功的!

  生:掌声鼓励仇王佑。

  师:我们讲了这么多故事,概括起来说就是——

  生: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师:引号中的三个词语理解吗?

  生:思考。

  出示文本框: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                   )的精神,才 (                      ) 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师:能把你的理解溶进填空里去说一段完整的话吗?

  生: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克服一个个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生: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的精神,才攻克一道道难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生: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的精神,才扫除一只只拦路虎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师:所以我们要铭记——

  生: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师:找出两组反义词。

  生:目标专一、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半途而废。

  四、领会特色,赏悟“启示”

  师:这篇课文先给我们呈现太极洞奇观,然后揭示滴水穿石的启示,接着举三个典型事例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只有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美好理想的道理,最后给我们提出希望。我们再来回眸太极洞奇观,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奇观!

  生:有感情朗读太极洞奇观。

  板书: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

  李时珍                    《本草纲目》

  爱迪生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一千多项发明

  齐白石                     炉火纯青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听《滴水穿石的启示》同课异构后感 篇7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反思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先是讲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块石头被水滴穿,接着讲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来列举三位名人因着这种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最后揭示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学习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要作成一件事得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这样才能实现美好的理想。考虑到课文的脉络,结合新课程标准,我在这堂课中竭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  训练和感悟并举。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在教学中力求体现这一点,抓住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语理解,然后学习三位名人的事例来理解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在学习李时珍这一片段时,我先叫学生先自读课文划出表现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语。这一问题的提出,我真意想不到学生理解得这么透彻。一个学生找了:“翻山越岭,走了大半个中国。”他从“翻山越岭”体会到艰苦,从“走遍大半个中国”体会到路走的多,从中体会到李时珍持之以恒。另一个学生说:“我也谈走遍大半个中国,在明代,那时没有发达的交通工具,李时珍走了大半个中国,我想他肯定花了很长的时间,吃了很多很多的苦,可能脚磨出了血泡,可能走到荒山野岭,找不到投宿的地方。”还有一些学生找到了“二十几年”“访名医、尝草药”等等。最后通过朗读训练来加强对三位名人事例的理解,让学生懂得具有这种精神便会取得成功,揭示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

  二、注意教学资源的拓展和延伸。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要求学生增强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遵循这一点,我在课堂上学习了三位名人的事例后,为了让学生懂得具有这种精神便会取得成功,为了让他们有更多的体会,在教学过程安排了“小小交流会”这一内容,学生在课外广泛搜集,获取了资料,加上“仿照课文改编”这一形式,把课文的知识向课外延伸。

  三、尽量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整合。

  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及相应的学习方法和评价手段。遵循这一原则,我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是十分明显的,可以说,课件的辅助教学的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之处:

  《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中,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他们都有过不同的困难经历,但最终让他们名垂史册的是他们坚持自己的目标不变,持之以恒地探索研究。由于人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所以就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感悟中读。还要帮助和引导学生理解他们所面临的困难,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与朦胧的生活感知,深深地感受到面对艰巨的困难,这些伟大的人物是如何用“坚持”与“研究”为自己的人生书写美丽的,从而激发他们对人生目标、智慧、信念、勇气、毅力等的追求与向往。在这方面的渗透在我的这节课上还不是很到位。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反思

  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上好一堂课虽很辛苦,但课后的我感触却颇多:

  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虽然这是我初次尝试,但是多媒体教学的确令人耳目一新。比如在教学“滴水穿石”的成因时,让学生听一听水滴的声音,使学生感受到水滴那微不足道的力量,再让学生耳闻目睹那大雨倾盆的景象,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大雨的猛烈,通过对比学生加深了对“滴水穿石”的理解。课件的辅助教学,优化了课堂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不应有烦琐的文字分析,而要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去感悟。我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让他们在朗读中感悟。如对“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目标专一”的理解,如通过朗读来加强体会对三个名人事例的理解,如对“滴水穿石”的启示的理解等。

  但是,我个人认为这节课的可圈可点之处也是很多的,最明显的就是时间没有把握好。由于对三个名人事例的教学花了较多的时间,所以后面的几个环节都“滑”过去了。如对“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这句话的理解原来是想结合学生自己的实际来加深理解的,但由于时间的关系就一带而过了。再如设计的练习,让学生选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做成书签。个人认为是很不错的,因为这书签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帮助学生积累,但终因时间的关系,学生没有来得及交流,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精心设计教案,认真制作课件,要上好一堂精品课真的很不容易!这是我一堂课后最深的体会。

  《滴水穿石的启示》反思

  《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从安徽广德太极洞“滴水穿石”的自然奇观引出做事必须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成功的道理,希望我们铭记“滴水穿石”的启示,从而实现美好的理想。

  课始,我先出示课件:安徽广德太极洞“滴水穿石”奇石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让学生给这一奇观起个名字,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对这一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些什么?”学生提出:水滴微不足道,怎么会滴穿石头呢?这正是文章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让学生放声朗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这一问题。通过自读,学生找出了“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这一句。接着我让学生找出句中两个关键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一些体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语,启发学生:这一奇观除了用滴水穿石形容,还可用哪四个字来形容?调动了学生的积累,学生回答出了“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等词语。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对水滴的敬佩之情,我则给予恰当的评价,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放声朗读,思考:滴水穿石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学生很快找出了这一句:目标转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接着让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一个最敬佩的事例,抓住关键词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想办法读好。在大堂交流时,我避免了形式单一,学生谈到齐白石时,我问:齐白石的精神,除了“坚持不懈”还可用什么词语形容?学生谈到李时珍时,我让学生结合有关李时珍的故事来谈体会并启发学生说:李时珍在完成《本草纲目》的过程中尝草药、访名医遇到了那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其中你有什么体会?你想对李时珍说些什么?学生谈到爱迪生时,我让学生用一句诗或一句名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训练,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古今中外,还有许多这样的人,你能举出一些例子来吗?”“他们成功的经验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你能帮他们总结一下吗?”至此,学生自然水到渠成地理解了古今中外名人成就的取得来自于他们不懈的努力。

  另外,在课堂教学时,我也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默读、对读等形式,促使学生在读书中进行思考、领悟,在思考、领悟中读,这样对课文中心能有较好的把握。

  本堂课的不足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不够(没能很好的把握好),学生对生活中同样的例子,阐述得较少。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读了课文后的感受较多的停留在一般水平上,认识有的还没有真正到位。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听《滴水穿石的启示》同课异构后感 篇8

  之一

  佚名

  一、漫谈理想,引入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猜猜老师的理想是什么,再说说自己的理想。

  2、谈话激趣,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起去寻找一把打开理想大门的最重要的钥匙。它在哪儿呢?就在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用心读书思考你就能找到。

  3、揭题读题。板书课题。

  二、了解奇观,引导质疑,探究形成原因,感知“滴水穿石”的启示。

  1、了解奇观: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大奇观。同步示图,让学生描述,后小结这就是“滴水穿石”。

  2、引导质疑: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学生提出问题,师引导归纳,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3、读文探究:

  A.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节,围绕问题圈画有关词句,加以体会。

  B.组织交流阅读感受。

  (1)刚寸你们提出的问题弄懂了吗?你是从课文中那些语句读懂的?

  生交流,示文字:

  1、“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楔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2)从第二段文字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持之以恒”的意思。

  (3)结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具体意思,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4)指导朗读:要让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

  4、感知启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够穿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引出下一旬,让学生变换句于的说法。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教师点明:用反问句就是强调了这个意思,指导读好反问句。

  过渡,你相信吗?怎样才能让读者也相信这个道理呢?课文用的是什么写法?(举例)

  三、精读事例,探究联系,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1、默读第三节,说说课文举了哪三个事例。

  2、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事例,自主读文探究:这个事例和“滴水穿石”有什么联系?

  3、同桌合作交流自读体会。

  4、组织交流,教师随机评点,并指导读好事例。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从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各自专一的奋斗目标、如何为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几个方面去领悟事例和“滴水穿石”的联系。

  (2)相机理解“迷恋”、“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的意思。

  5、合作朗读这三个事例。

  6、小结: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啊!你能帮他们来总结一下吗?

  学生回答后引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指什么精神,“滴穿顽石”揩什么意思。

  (2)练读。

  7、以读代讲第四节,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写上这一节。

  学生交流,教师点明: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可增强课文的说服力。

  四、照应课始,交流感受,读记“滴水穿石”的启示。

  1、学到这里,那把打开理想大门的钥匙你找到了吗?学生交流后出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2、理解“铭记”,学生读背。

  五、领悟写法,诱发写作动机,布置搜集事例,为说写作准备。

  1.领悟说明道理的方法:我们读了这篇课文,都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看来,作者说明道理的本事可真大。那么,作者有那些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

  (领悟本课举例。从正反两方面说理的方法)

  2.诱发动机:其实,能够证明课文道理的事例还有很多,老师有个想法,我们也来写一个这方面的事例,来证明“摘水穿石”的道理,好吗?

  3.布置课外作业 ,指导搜集渠道:搜集一个事例,可通过阅读、。上网等渠道去搜集。

  板书:

  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听《滴水穿石的启示》同课异构后感 篇9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段落和句子,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注意关键字词,体会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

  2、复习词语(出示12个词语,指名读,齐读)

  3、请同学们再仔细读一读,找一找和“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指名说,教师点击课件。

  4、齐读和“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

  二、           导入课文

  1、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你们想知道吗?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么描述的?

  三、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指名读,其他同学仔细听,找一找小洞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指名交流

  4、小结:水滴一刻不停地往下滴,从来没有改变过方向,它是多么专一啊。水滴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这是多么漫长的过程啊。

  5、指导读好这两句话

  四、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其实,我们知道,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它能把石块滴穿。那么雨滴呢?你认为雨滴能滴穿石块吗?指名多人说,并说明理由。

  2、小结: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的,它的力量肯定要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却不能把石块滴穿。这是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而水滴呢?

  五、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二自然段第一句,齐读。教师点击“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多么了不起的水滴啊。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两句话,感受水滴的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出示“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学生齐读。

  六、           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生活中,如果我们也能向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古今中外,有很多人就是靠着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介绍他们的?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课文举了那些人的事例来写的?

  3、指名说(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一)李时珍

  1、李时珍的主要成就是什么?(编写《本草纲目》)这是怎样的一本书?指名说

  2、介绍《本草纲目》。

  3、李时珍的滴水精神表现在哪儿呢?请你读读写李时珍的句子,找一找。

  4、指名说。出示句子: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5、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是多么不容易啊。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6、小结:正是凭着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李时珍才编写成了这样一本举世闻名的药物学专著。齐读,感受历程的艰辛。

  (二)爱迪生

  1、爱迪生的成就是什么?(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出示图片

  2、一个人有一项发明专利权就已经很不简单了。爱迪生竟然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真是了不起啊!他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计,怎么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指名说)

  3、你知道爱迪生“迷恋”电学实验研究的一些事例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指名说)

  4、师述:在作实验的时候,爱迪生差点让硝酸弄瞎了眼睛。有一次,他在火车上做实验,引起了,被列车长打了耳光,把他的一个耳朵打聋了。就是这样,爱迪生还是没有放弃,仍然迷恋电学实验研究。

  5、“毕生”是什么意思?(一生)“孜孜不倦”是什么意思?你从哪里看出爱迪生的“孜孜不倦”?

  (三)齐白石

  1、齐白石的滴水精神又体现在哪儿?指名说,出示图片

  2、理解“不教一日闲过”

  3、齐白石对自己是这样的严格要求,对艺术创作是这样的是这样的坚持不懈,他的技艺才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4、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励志成才的故事呢?学生交流。

  5、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齐读。

  6、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是什么意思?“滴穿”和“顽石”又指什么?

  7、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攻克了一道道难关,最终取得成功。

  8、齐读第三自然段,体会

  七、           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启发?指名说

  2、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出示最后一句,指名读,齐读。

  八、           总结课文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像课文里写的这样,学习水滴的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去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

  九、           作业

  写话:

  如果我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一定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听《滴水穿石的启示》同课异构后感 篇10

  一、形近字组词:徽(    )纲(     )谋(     )贩(      )炽(     )

  微(    )刚(     )媒(     )饭(      )帜(     )

  二、多音字组词:    给(      )(         )     (      )(        )

  琢(      )(         )     (      )(        )

  三、成语填空:(     )水穿石     三心二(    )     微不(     )(     )   

  日(    )月琢   炉火(    )(   )   坚持不(    )    半途而(     )  

  (     )(     )不倦    接连不(     )       翻山(     )(     )

  (     )而不舍     目标(      )(      )    持之(     )(     )

  四、句子训练:

  1、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变陈述句)

  (                                                                 )

  2、(   )代著名(     )家李时珍经过努力,终于写成了巨著(               )。3、(   )国发明家(       ),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五、语段分析:

  a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就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语段中“滴水穿石”加双引号,作用是:(                 )

  2、才“滴穿”一块块“顽石”,其中“滴穿”“顽石”分别指的是什么?

  (                                                               )

  3、把这句话变成陈述句:

  (                                                                 )

  b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1、语段中“滴水穿石”加双引号,作用是:(                     )

  2、“给予”的读音是(        ),近义词是(        ),反义词是(        )。

  3、写出语段中的两对反义词:

  (            )——(            )   (           )——(           )

  4、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变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是课文的结尾,其作用是:(                              )

  c我们知道,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的,它的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但它却不能把石块滴穿。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1、在文章中,写于水的目的在于(                                        )

  2、语段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练习6测试

  一、画横线的字注音:  咨询(    ) 啃啮(    )(     ) 浸蚀(     )(     )  脊背(     )    泄气(       )  遨游(      )

  二、补充成语:    (     )(     )不掉      (      )(     )如雷

  不自(    )力  有气(    )(    )  粉身(    )(    )

  三、“鸟中最会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永远是飞不高的。”

  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向同学介绍一项健康小常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听《滴水穿石的启示》同课异构后感 篇1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义和方法。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很多名胜古迹,它们有的供人观赏,有的使人增长知识,有的能让人懂得做人办事的道理……今天我就要带着大家去观赏一处 奇观。[课件演示]

  (二)学习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的这一奇观,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奇观是什么样的?(石头状如卧兔,小洞光滑圆润)

  2、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大声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用“__”划出相关句子。[出示投影]

  1)自由读这段话,思考: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滴穿了这块石头,所以我们就把这一奇观叫作――(滴水穿石)。

  2)分句指导朗读

  3)弱小的水滴,微不足道的力量,却将坚硬的石头滴穿了,这是为什么呢?(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过渡:水滴有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奇迹――将石头都滴穿了,如果人有了这种精神是不是也能“滴穿”一块块“顽石”,创造出奇迹呢?

  (三)学习第二部分

  1、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是怎么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取得成功的呢?

  1)读课文,划出最能表现人物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词句。

  2)四人小组交流你找出了哪些句子。

  3)你能结合书上的重点词句讲一讲他们的故事吗?

  2、你还知道哪些人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的事例,你能像书上一样用简洁的语言来说一说吗?

  3、古今中外的名人靠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例子,以此说明:不管做什么事都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出示投影]

  1)句子中的“滴水穿石”的精神指是的什么精神呢?

  2)你能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吗?

  3)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三部分

  同样是水,雨水是由无数的水滴组成的,而且速度比太极洞的小水滴要快得多,为什么雨水没有滴穿石头呢?指读第四自然段,找到原因。

  小结:雨水没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所以无法滴穿石头,这就从反面告诉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五)学习第四部分

  1、看了太极洞的奇观――滴水穿石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出示投影]

  1)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指导朗读。

  3)背诵积累。

  2、你有什么美好的理想吗,你准备怎样去实现呢?

  (六)课外延伸

  1、很多人为督促自己实现美好理想,常常给自己拟定一条座右铭,同学要实现那些美好的理想可以选择书中一些意义深刻的句子,也可以在老师提供的这些名言警句中选择一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记下来。

  2、背诵积累

  (七)总结全文

  同学们都有很多美好的理想,只要你们像太极洞的小水滴一样,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那你的理想一定能够实现,像小水滴一样创造出奇迹来。

  四、板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听《滴水穿石的启示》同课异构后感 篇12

  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14课《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介绍事理的说明文。这篇课文的脉络清晰,由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本课实际,我设计了以下三维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特性,达到教学信息资源的共享。

  2、能力目标:通过数字化平台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借助网络,再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材料,学生明白要想取得成功必需具备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数字化教学平台中,我主要设置了以下十个板块:“课文赏析”、“滴水穿石”、“广德太极洞”、“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爱迪生发明创造”、“齐白石艺 术长廊”、“滴水穿石的故事”、“滴水穿石的科学解释”、“课堂交流”、和“在线测试”。这些板块有图文资料的呈现,有flash、gif动画的演示,有 课堂交流的平台等,给学生以全方位的内容。

  这节课是基于数字化教学平台下的语文课,既要发挥数字化平台的优势,又要体现语文教学的特色,于是我进行了如下课堂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给大家一个机会,谁愿意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推销一下自己,谈谈自己的理想?”以这个问题导入,然后送给学生一把打开理想大门的“钥匙”,从而引出滴水穿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品读悟理

  出示图片,学生谈对图片的了解,并质疑:为何小小的水滴竟有这么大的力量能滴穿石头,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看滴水穿石的flash感受水滴的力量,通过抓 住关键词来进行朗读训练,体现语文以读促学、阅读品味的特点。再用gif动画与音效的结合展示下雨的情景,滂沱大雨倾泻而下,让学生进行比较为何那么猛烈 的雨却滴不穿石头,从而加深认识,从图、文、声等方面刺激学生感观,进一步明白滴水穿石的道理。

  三、事例助学

  “水滴力量虽小,但是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终能把石头滴穿。其实我们人类社会也有许多像小水滴一样的人。”由此透过水滴石穿这种自然现象,联系到人类 社会中,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第三小节的学习。第三小节以并列的方式介绍了古今中外三位名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终获得成功的事例,这部分内容更适合于学生自 主性学习。于是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人物分别进入三个板块自主学习。通过找关键字朗读、找数据比较、关键句理解等方式交流,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三位 名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并由此延伸到下一个板块的学习。

  四、拓展研究

  虽然同在一个班,但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趋向各不相同,即使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感悟,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此时数字 化教学平台的强大优势得以凸显,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中很难实现的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由浏览、甚至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搜索,从众多资料中有目的地 阅读筛选出体现滴水穿石精神的地方,给之以充足的时间,复制、粘贴并进行加工整理后在“课堂交流”中与其他同学共享。最主要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这 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浏览、搜索、阅读、筛选等方法的指导,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方法帮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再交流,由人机对话转化为人人对话。

  五、学以导行

  学习一篇课文,不仅是了解课文内容,关键要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要有所启发,要有所收获,要能内化成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学到这,学生已有所悟有所得,让学 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剖析和反思,实现既定的情感目标。

  为使整个设计结构首尾呼应能更紧凑,再次回到课前,让学生猜为何把滴水穿石的图片作为打开理想大门的钥匙送给他们,在学生说的基础上适时总结,提出希望。

  近三年对数字化教学平台下的语文教学进行了很多的探索与尝试,数字化教学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为课堂教学带来了一次新的革命,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 数字化教学平台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将会带给老师和学生更多的惊喜。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听《滴水穿石的启示》同课异构后感 篇13

  【课前谈话】

  师:第一次见面,老师想和你交个朋友,好么?

  生:好!

  师: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刘。你们可以叫我——

  生:刘老师。

  师:大声地跟老师打个招呼!同学们好!

  生:好!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刘老师是从哪儿来的么?你说说。

  生1:浙江。

  生2:江西。

  师:孩子们,告诉你们,刘老师来自巫溪刘三姐的故乡——广西。刘老师的家乡山清水秀,风景如画,那儿独特的卡斯特地貌,千百年来孕育了形象各异令人称奇的自然风光,而刘老师生活的城市又都是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被称为“奇石之都”。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师:这小鱼是不是栩栩如生啊?这像不像咱们国宝的大熊猫啊?

  师:同学们,从你们神往的眼神中老师看出来了,你们咱们柳州的奇石很感兴趣,是吗?

  生:是。

  师:其实啊,还有比这更神奇的石头呢!今天就跟着老师一起走进安徽广德太极洞去领略大自然的又一大奇观吧!同学们准备好上课了吗?

  生:准备好了!

  【上课时间】

  师:好,上课!

  生: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请再看大屏幕。看到什么了?听到什么了?谁来说说,大胆一些!咱们五四班的孩子很能干啊!好,你来!

  生:我听到了滴水的声音,我看到了这块石头由于滴水的缘故,所以几千年过去了石头上有一个圆圆的小洞。

  师:孩子们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好,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生:那么小的水滴,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怎么能把一块石头滴川呢?

  师:还有吗?

  生:水滴为什么会从上面滴下来呢?水滴滴了多长时间吧这块石头滴川了呢?

  师:这个问题相信学了课文你会找到答案的

  生:石头那么坚韧水滴怎么可能把石头滴川呢?

  师:对啊,刚才几个同学都想知道:这小小的水滴怎么能滴川这坚硬的石块呢?同学们,这节课,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22课。来,我们全班一起读课题:22 读。

  生:22滴水穿石的启示。

  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教材自由读读课文,注意倾听老师的要求,第一,读懂字音难读的的地方多读两遍把它读通都顺为止。第二,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什么了?好孩子们,自由读课文,放出声音来读,开始。

  师:同学们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自由读自己的,好吧,好,开始读,自己开始读。

  师:孩子们课文都读完了么?

  生:读完了。

  师:这篇课文有几个生字咱们要特别注意的。来,谁来读这两个字?好,请你来。

  生1:给予给予锲而不舍锲而不舍。

  生2:第二个字的读音你再看看。

  生1:锲而不舍。

  师:对了,来同学们咱们全班一起来读。

  生:给予。

  生:锲而不舍。

  师:同学们这个“给”是个什么字?

  生:多音字。

  师:还可以读成。

  生:给。

  师:谁能用gei给这个读音来组词呢?好请你来。

  生:送给。

  师:看来呀,字词是难不倒大家啦,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课文主要写什么了?好,老师请你来。

  生:课文通过讲滴水穿石这一件事,告诉告诉我们就是让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要专一,持之以恒,不能三心二意。

  师:不错,你的概括能力挺强的。但是有一个字音你没有读准,给予(jǐyǚ)我们的启示,记住了么?好还有哪位同学想来说一说?你来。

  生:一块小小的水滴,能把石头滴穿。一滴小小的水滴能把石头滴穿,从这件事里他给我们,他给予我们一件,一个启示是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不能半途而废做事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师:这篇课文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什么,课文是怎么说的?

  生: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师:孩子,老师听明白了,只要我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

  生:美好的理想。

  师:这就是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

  生:启示。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都想知道;这水滴是如何滴穿石块的吧?

  生:是。

  师:看看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第几自然段?

  生: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重点是第一自然段。

  师:对拉,那老师想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读?好,请这个女孩来读。对,拿着你的话筒,其他同学要注意听。

  生:滴水穿石的启示,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出来。

  师:滴落下来。

  生: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师:孩子,这段这么长,你能读的这么流利,真棒!来。请坐。同学们,现在谁来描述一下这水滴是怎样滴穿石块的?能用上课文中的句子么?好请你来。

  生: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师:你真能干,一下子找到了描写滴水穿石的句子。而且读的很有感情,老师真佩服你。请坐。同学们,老师建议大家也来读读他找的这段话,边读边想:哪些词引起了你的关注?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预备齐。

  生: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师:谁来说说哪些词引起了你的关注?好,老师请你来。

  生:从接连不断引起了我的关注,因为水滴有专一的目标,才能把石块滴穿。

  师:你真会读书,还读出了水滴的精神。孩子,那水滴接连不断向下滴,他滴在了什么地方,什么地方?你来说。

  生:这块石头上,这块石头的上面。

  师:上面的课文中有一个词,这水滴滴在?

  生:滴在这块石头的岩缝里

  师:哦,没想好,坐下,别着急,坐下。你来帮助他。

  生:滴在石块的一个地方

  师:是呀,孩子们,不管岁月如何三番变化,这水滴就是朝着同一个地方,重复着同样的动作。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水滴的——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还谁来说说,你还关注了哪些词?好请这个小女孩。

  生:我从锲而不舍这个词中看出了水滴持之以恒他总是朝一个目标往下滴才能,终于把石块滴穿

  师:是呀。你也很佩服,读出来自己的感受。同学们那咱们来看看锲而不舍这个词,“锲”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没关系,那老师来告诉大家。“锲”是雕刻的意思,那整个词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呢?好,那位男同学。旁边的小女孩拿话筒给他好么?

  生:那个词的意思是不断的雕刻。

  师:对,那整个词放在课文中他指的是什么?好,请你来。

  生:他指的是水滴不断的雕刻这块石头。

  师:对呀。同学们这水滴不断的雕刻这块石块,往下滴。他这样,是一天两天吗?

  生:不是。

  师:那是多长时间?看看课文怎么说的?一起说。

  生: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

  师: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这水滴不断的往下滴,都在雕刻着这石头,这就是课文中的另一个词,一起说。

  生:日雕月琢。

  师:我们再来看看,锲而不舍和日雕月琢这两个词。你有什么发现么?你来说。

  生:我发现锲而不舍和日雕月琢近义词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同学们,作者在一句话当中用了一组近义词,来写水滴不停的往下滴,就更突出了水滴的——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一起读。

  生: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滴水能滴穿石块也绝非一日之功啊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再读。

  生: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相信你们更能体会到水滴的目标——

  师、生:专一、持之以恒。

  师:我们一起来。在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读。

  生: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师:听,我们的耳边又想起了这滴答水滴的声音,这小小的水滴居然能把滴穿石块滴穿,看到这滴水穿石的现象。作者又想到什么呢?我们全班一起轻声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水滴的力量,预备齐——

  生齐读。

  师:作者想到了什么?看看课文,好请你说。

  生:作者想到了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他能把石块滴穿的。

  师:孩子,如果说石块是有精神的,那水滴的精神又是什么?

  生:水滴的精神就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对了,再看看,作者还想到了什么?好请你来。

  生:还想到了我们如果能象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师:对呀,作者还想到了我们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句子,什么句子?

  生:反问句。

  师:能给他换种说法,意思不变吗?好,你这个小男孩,来,话筒呢传给他。

  生:如果我们我们如果都象水滴那样,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师:你能读好这个反问句么?试一试,好么?

  生:如果我们能象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师:老师感受到你有把事情做好的决心,但是如果通过你的朗读,能把你的决心亮出来就更好了,再试试好吗?

  生:如果我们能象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师:老师感受到了你的自信心,同学们,咱们全班一起来读,如果——齐。

  生齐读。

  师:同学们,这强烈的反问句分明是再告诉我们,做事情要——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才能够获得——

  生:成功。

  师:这就是作者由滴水穿石的这个现象,所提出的观点,为了更好的讲清楚观点,作者接下来举了一些例子,列举了一些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作者列举了哪些人?

  师:你来说说作者写了哪些人?

  生:写了李时珍、爱迪生、还有齐白石

  师:同学们你对那一个人物成功的事例比较感兴趣呢?能和我们谈谈吗?好,请你来。

  生:我对齐白石,我对齐白石老爷爷感兴趣。因为他有一次到了晚年的时候他都会坚持每晚,每天做三幅画。从这里我知道了齐白石老爷爷并不是因为自己到了晚年而不作画

  师:看来是白石老爷爷的持之以恒的精神把你给感动了。是吗?还有谁来说说不同的。你想来?

  生:我对李时珍这位名人很感兴趣。因为他为了成功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最终获得成功,他有滴水穿石的这种,持之以恒,持之以恒的精神。

  师:是呀,看起来也是他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把你给感动了,同学们其实每一个成功的名人都有一个令人感动的事情,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学学李时珍是如何获得成功的。

  师: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李时珍的部分来。请你来读读?

  生: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师:看来有点紧张,同学们现在我们放慢阅读的角度,再来细细地品读这段话。注意从这段话抓关键词来体会李时珍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为了帮助大家学习老师下发了学习卡。你们看,我们这个学习卡有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学习要求,第二板块是学习资料,是来帮助我们来学习李时珍的故事的。第三个板块是学习疑惑,同学们在学完这段话之后,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把它写下来。大家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好。那现在请同学们先自己好好读读这段话,读完之后四人小组合作共同学习。好,自己读。可以选择你自己喜欢方式:默读,放出声音读。都可以。

  师:已经读完的同学们,就回头找到你的小伙伴,利用学习卡快速学习吧。同学们,老师给你们5分钟的时间,大家要高效率的完成。

  师:找到了关键词,大家动笔在文中把它画出来。

  师:好了,同学们现在咱们来交流交流吧,交流是一种分享,分享咱们就有收获了,待会儿,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请汇报,可以结合你的阅读的体会,或者利用学习卡来谈一谈,好吗?来,哪一小组想跟咱们汇报一下,交流一下?好,请你来。

  生:我们小组学习的是翻山越岭,

  师:你们学的是翻山越岭?

  生:翻山越岭和李时珍的第一本《本草纲目》和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白天冒着毒蛇猛兽滑落深山的危险,还没有草料。晚上还要整理材料废寝忘食我很小就体会他很认真。

  师:看来,你们小组读出了李时珍的艰辛哪,同学们,刚才这个小组抓住了“翻山越岭”这个关键词来学习,那我们也要关注一下这个词,还有哪个小组也是抓住这个词来学习的,来谈谈吧,好,请你来。

  生:他如果不翻山越岭的话那他就踩不到草药这样的话他就没有刚才的《本草纲目》。

  师:是啊同学们通过“翻山越岭”这个关键词我们似乎看到李时珍艰难跋涉在崇山峻岭当中,随时都有滑落山涧,还会遭遇到毒蛇猛兽的袭击,那可是会有生命的危险的呀,面对这样的危险,他放弃了么?

  生:没有。

  师:那这是要何等的勇气和毅力呀,从这个关键词,我们就可以体会到李时珍的——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还有那个小组想和咱们交流一下?好请你来。

  生:我们组抓到了“偿药草”这个词因为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遍百草吃药草,一次亲身体验曼陀罗的药效,失去知觉,双宝黛比。几十年来他遍尝了上千种,获得了宝贵而真实的药效资料。

  师:同学们别小看“偿药草”这三个字,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遍尝了上千种药草,这些药草有点可能是甘甜的,有的可能是苦涩的,还有的可能是有毒性的,可以说李时珍每一次常药草都是徘徊在生与死的边缘,面对这样的危险他放弃了么?

  生:没有。

  师:从这个词咱们又能看出李时珍的。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同学们,李时珍他这样翻山越岭,一一偿药草,他这样不懈的努力,只是一天两天么,一天两天么?

  生:不是。

  师:那是多长时间?课文哪个词告诉我们?一起说。

  生:二十几年。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二十几年哪?你今天回到问题非常积极,老师表扬你。

  生:是非常辛苦、非常艰难的二十几年。

  师:这还是一个怎样的二十几年?你来说。

  生:是和生死之交的时候,和生死魔鬼搏斗的二十几年。

  师:搏斗的二十几年,还有么?

  生:生死边缘徘徊的二十几年。

  师:说的好。

  生1:坚持、危险,冒着生命的危险的二十几年

  生2:这是随处充满危险的二十几年

  师:这还是一个目标——

  师、生:专一,持之以恒二十几年

  师:这更是一个创造奇迹的

  生:二十几年

  师: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读这段话,你们就更能体会到李时珍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明白作者的用意。齐!

  师:同学们,学到这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么?

  生:我的问题是《本草纲目》是一般什么样的书?他里面都写了什么内容?

  师:这是一本什么样的药学巨著,是吧?同学们那我们现在就一起来看看这本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师:同学们,看着《本草纲目》中这一串串数字,你们一定读懂了这数字背后的艰辛与坚持,这数字背后的毅力。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容易么?

  生:不容易。

  师:水滴能够滴穿石块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那么水滴和李时珍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呢?好请你来。

  生:他们都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师:是呀,正像课文中最后一段所说的,来我们一起读,我们要铭记。。

  师: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就是《滴水穿石》指引我们的——

  生:启示。

  师:好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是一篇体裁独特的说明事理的文章,在这样说明事理的文章,是我们五年级阶段第一篇。现在同学们就跟着老师来一起回顾一下我们今天的学习,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作者先写了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

  师、生:现象。

  师:接着提出了,只要——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师:为了更好的讲清楚这个观点作者接下来,作者举了一些——

  生:例子。

  师:事例。最后作者得出了,只要——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个启示。同学们看,象这样说明事理的方法层次清楚、有理有据。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李时珍是如何获得成功的,下节课老师带着我们继续学习另外两个名人成功的事例,好,同学们那就让我们收获满满的下课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听《滴水穿石的启示》同课异构后感 篇14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后反思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先是讲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块石头被水滴穿,接着讲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来列举三位名人因着这种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最后揭示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学习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要想做成一件事得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这样才能实现美好的理想。

  明确了这堂课的基本结构和一些基本要求,然后根据自己对这课的理解来进行备课。从整体上看,这节课的流程还是比较清晰,结构还是比较完整的。我把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两大块来理解:一、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学习三个名人的事例及雨水不能穿石的事例,深入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二、初步学习并掌握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我在这堂课中竭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品反问句,明确观点,直奔主题。用“从滴水穿石这一现象作者想到了什么?”这一问题入手,揭示反问句,点明反问句在这里的作用,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二、品重点段,学习事例。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作者列举了三位名人的事例,他们是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这三人中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用一词来说这叫“古今中外”,可见作者的选材是多么精当!下面,就让我们走近三位名人,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他们身上都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抓住关键的词句谈谈自己的体会。读完后,你可以选择一个你最敬佩的人物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学生交流时我不时地提醒学生紧扣“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谈自己的感想,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文章第三自然的小结句: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这样设计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紧凑,目标的达成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三、正反对比,领悟写法。

  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可以不要吗?为什么?从而让学生明白运用正反例子对比的说理方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总结全文,领悟写法。

  这篇课文,作者先描述“滴水穿石”这种现象,再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为了证明这一观点,作者从正面列举了三位名人的事例,还从反面分析了雨水不能穿石的原因。最后得到这样一个启示:齐读最后一段。如何写说理性的文章,这篇课文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

  个人觉得这节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学生在交流李时珍的学习材料时,没有很好地围绕思考题展开交流,教师的点拨也很不到位,学习过程存在走过场的情况,教学过程生硬。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反思

  这个学期,我们高年级组在语文研讨会中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进行研讨。其中针对高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不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现在的学

  生有的连完整的话都不会说,有的表达不够清晰正确,有的根本不愿意开口。因此,我们提出一些说话能力的标准并开展了研讨课的活动。

  我们认为说话能力的标准是:

  1.能说完整的话。

  2.发言声音响亮。

  3.乐于说话,敢于说话。

  4.表达流利、动听。

  围绕这个训练重点,我上了《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一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说话

  的能力。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

  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教学难点: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

  我的教学思路是先观察奇观,初步感悟启示,接着通过品读名人事例,深悟启示,最后通过生生互动的讨论铭记启示。

  我设计了以下环节来进行说话能力的训练。

  1.在语句训练中培养说话能力。如安排学生概括段意,概括句子;进行反问句式的训练;朗读带有关联词的句子的训练。

  2.在小组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分析等锻炼表达能力。

  3.在感悟中培养说话能力。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去深刻感悟文本,从而培养说话能力。

  4.利用“及时评定,激励竞争”的方式,通过加分来激励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上完本课之后,我的体会也很深刻,深深感受到文本预设与生成的艰难。教学的设计要从学生的需要来考虑,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比如,我问学生最喜欢谁的感人事迹时,不应该按课本的顺序来讲授,而是应该遵循学生的兴趣意愿来灵机设计教学。其次,教学的设计要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否则削弱了知识点。最后,教学结束时要及时进行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一节研讨课的所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改变,更多的是教学机智等方面的思考。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听《滴水穿石的启示》同课异构后感 篇15

  一、漫谈理想,引入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猜猜老师的理想是什么,再说说自己的理想。

  2、谈话激趣,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起去寻找一把打开理想大门的最重要的钥匙。它在哪儿呢?就在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用心读书思考你就能找到。

  3、揭题读题。板书课题。

  二、了解奇观,引导质疑,探究形成原因,感知“滴水穿石”的启示。

  1、了解奇观: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大奇观。同步示图,让学生描述,后小结这就是“滴水穿石”。

  2、引导质疑: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学生提出问题,师引导归纳,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3、读文探究:

  A.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节,围绕问题圈画有关词句,加以体会。

  B.组织交流阅读感受。

  (1)刚寸你们提出的问题弄懂了吗?你是从课文中那些语句读懂的?

  生交流,示文字:

  1、“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楔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2)从第二段文字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持之以恒”的意思。

  (3)结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具体意思,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4)指导朗读:要让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

  4、感知启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够穿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引出下一旬,让学生变换句于的说法。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教师点明:用反问句就是强调了这个意思,指导读好反问句。

  过渡,你相信吗?怎样才能让读者也相信这个道理呢?课文用的是什么写法?(举例)

  三、精读事例,探究联系,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1、默读第三节,说说课文举了哪三个事例。

  2、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事例,自主读文探究:这个事例和“滴水穿石”有什么联系?

  3、同桌合作交流自读体会。

  4、组织交流,教师随机评点,并指导读好事例。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从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各自专一的奋斗目标、如何为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几个方面去领悟事例和“滴水穿石”的联系。

  (2)相机理解“迷恋”、“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的意思。

  5、合作朗读这三个事例。

  6、小结: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啊!你能帮他们来总结一下吗?

  学生回答后引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指什么精神,“滴穿顽石”揩什么意思。

  (2)练读。

  7、以读代讲第四节,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写上这一节。

  学生交流,教师点明: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可增强课文的说服力。

  四、照应课始,交流感受,读记“滴水穿石”的启示。

  1、学到这里,那把打开理想大门的钥匙你找到了吗?学生交流后出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2、理解“铭记”,学生读背。

  五、领悟写法,诱发写作动机,布置搜集事例,为说写作准备。

  1.领悟说明道理的方法:我们读了这篇课文,都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看来,作者说明道理的本事可真大。那么,作者有那些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

  (领悟本课举例。从正反两方面说理的方法)

  2.诱发动机:其实,能够证明课文道理的事例还有很多,老师有个想法,我们也来写一个这方面的事例,来证明“摘水穿石”的道理,好吗?

  3.布置课外作业 ,指导搜集渠道:搜集一个事例,可通过阅读、。上网等渠道去搜集。

  板书:

  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听《滴水穿石的启示》同课异构后感 篇16

  一、补全下列词语,并用横线标出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

  三心  微不  月琢  炉火

  坚持  锲而  山岭  不倦

  而废  持之  不断  光滑圆

  二、选用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填空。

  1、他的魔术已经玩到了出神入化的( ). 。

  2、他时常( ),天生我才必有用。

  3、他的那手绝活如今已是( )了。

  4、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 )。

  5 、这点事( ),你不必放在心上

  三、按课文填空。

  1、课文中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人物的事例,说明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这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取得成功的。

  2、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shǔ shù )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jiāo jiào )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也仍( rēng réng )然坚持每天花三幅。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用“√”标出括号中正确的读音。

  2、从文中找出三组意思相反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挥毫作画”的“毫”意思_______________,“坚持不懈”的“懈”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不教一日闲过”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你的积累中,也表达这一意思的名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画出文中地一句反问句,把它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顽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滴穿”这个词上加上引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滴水穿石”这个词上加上引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听《滴水穿石的启示》同课异构后感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327451146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