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复习4》教学设计

《复习4》教学设计

漫游诗人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复习4》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复习4》教学设计(精选23篇)

《复习4》教学设计 篇1

  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

  1、掌握所学的6个单韵母和10个声母。

  2、比较并抄写形近的声韵母。

  3、能够看图说话,拼读音节。

  4、认识事物,把音节和图正确地连接起来。

  5、能认读本单元所学的生字和词语。

  教学准备:带调的6个单韵母和学过的10个声母的字母卡片;事物图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所学的6个单韵母和10个声母。

  2、比较并抄写形近的声韵母。

  教学过程 :

  (一)第一题:我会读。

  1、打乱顺序认读6个单韵母和10个声母卡片,看谁读得又快又准。(集体读)

  2、按顺序连读6个单韵母和10个声母,区分字母不同的发音方法。

  (二)第二题:我会写。

  1、出示:b---d f---t n---m u---ü

  先集体认读,再说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用顺口区别。

  2、对比抄写,边抄写边小声念字母。

  3、游戏:给声母找朋友

  把6个单韵母和10个声母的卡片分别贴在16个同学的胸前,这些同学依次走上台,问:“谁是我的好朋友?”如果某位同学胸前贴着可以与之相拼的韵母,就要立即走上讲台,站在他的左侧,并大声读所拼出的音节。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够看图说话,拼读音节。

  2、认识事物,把音节和图正确地连接起来。

  3、能认读本单元所学的生字和词语。

  教学过程 :

  (一)第三题:看看读读。

  1、看看图上画着哪些东西,你认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音节:lǎ ba、mù tī、yī fu、pù bù、

  2、你能用上这些词语来说一句话吗?

  3、读音节。(指名读、开小火车、齐读)

  (二)第四题:我会连。

  1、看看图上画着哪几种动物?

  2、拼读音节,指一指音节所说的动物在哪里?

  3、画线把动物和相应的音节连起来。

  (三)第五题:我会认。

  1、打乱顺序,卡片认读生字、词语:大、土、米、我、马、地、爸爸、妈妈。(指名读、开火车、齐读)

  2、给生字扩词,看谁找的朋友多。造句,用上词语说一句话。

  3、游戏:找朋友。

  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教师或请学生来组词,说出一个词语时,拿着词语中所带的生字卡片的小朋友上台来,并拿着卡片领着同学读,如:“大,大家的大”。

《复习4》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

  1、复习复韵母和鼻韵母,练习书写。

  2、能够正确拼读音节,连接相对应的图片。

  3、正确拼读音节,了解秋游该带些什么,并能用简笔画将这些东西画下来。

  4、能够根据音节看清图意,看图说几句话,明白互相谦让的道理。

  5、能够正确认读词语,并会恰当使用。

  6、能够正确拼读儿歌,会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儿歌。

  7、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分流练习,分类按顺序排列。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复韵母和鼻韵母,练习书写。

  2、能够正确拼读音节,连接相对应的图片。

  教学过程 :

  (一)第一题:描描读读。

  1、先读韵母卡片,按顺序读,打乱顺序读。

  2、按虚线描韵母,一边描一边想想这个韵母的读音。

  3、描完了再按顺序读一读。

  4、扩展活动,做游戏“找朋友”。

  一部分同学举声母卡片,一部分同学举韵母卡片,大家在一起跳找朋友的舞蹈,跳完一曲,看看两个人拿的声母和韵母组成什么音节?然后一起拼读一遍,若两个人拿的声母和韵母不能拼成音节,说明朋友找错了。

  (二)第二题:我会连。

  1、听老师模仿动物的叫声,猜猜是什么动物。

  2、再读一读,图下的音节。(要注意三拼音的读法)

  3、做“给动物挂牌”的游戏。说说自己喜欢哪种动物,找出这个动物名称的音节,把他们连起来。

  4、校对答案。

  5、扩展活动:拼读下面的音节。

  jīn yú diàn shàn qīng ting wú gōng

  gōng rén nóng mín jiě fang jūn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拼读音节,了解秋游该带些什么,并能用简笔画将这些东西画下来。

  2、能够根据音节看清图意,看图说几句话,明白互相谦让的道理。

  3、能够正确认读词语,并会恰当使用。

  教学过程 :

  (一)第三题:读读画画。

  1、出示音节,拼读音节。(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什么时候要带上这些东西?师:秋游快到了,读幼儿园时要去秋游了,总是爸爸妈妈帮小朋友们理书包。现在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书包该怎么理呢?要带些什么东西呢?书上就告诉我们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3、这些东西只是给大家一个建议,你可以选择,还可以带些你认为有用的可这里又没有提到的东西。请大家把你在秋游时想带的东西用简笔画画下来。

  4、交流,并说说带上这些东西的理由。

  (二)第四题:我会讲。

  1、出示插图,认读图中的两个音节词。了解独木桥的特点。

  2、小组合作,看清图意,说说这幅图讲了什么?你能编一个小故事吗?

  3、小组汇报,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小白兔和猴爸爸各自要去哪儿干什么?它们怎样才能到达目的地?会发生什么事情?

  4、自己练习讲故事、指名讲、同学点评。

  5、假设小白兔和猴爸爸都要抢先过独木桥,会造成什么结果?(适时地进行互相谦让的教育。)

  (三)第五题:我会读。

  1、卡片抽读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你能选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吗?

  3、小组合作,选用几个词语说几句话。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够正确拼读儿歌,会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儿歌。

  2、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分流练习,分类按顺序排列。

  教学过程 :

  (一)第六题:读读背背。

  1、出示诗歌《秋叶飘飘》,请学生自己试着拼读,你读懂了什么?

  2、你会拼读哪些音节,做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3、在老师的指导下试读儿歌。(以词语为单位,做到词语连读)

  4、有感情地朗读儿歌,问:想象秋叶飞舞时还像什么?秋姑娘还会发来什么电报?(了解秋天的特点)

  5、谁能试着背背这首优美的诗歌。

  (二)第七题:我会读。(系统复习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1、复习23个声母。

  (1)读、背声母。

  (2)区别形近字母:b —d p —q f —t m —n

  音近字母:n —l z —zh c —ch s—sh

  (3)再熟读、背声母。(指名背、同桌背、自由背)

  2、复习24个韵母。

  (1)分组读:单韵母6个、复韵母9个、前鼻韵母5个、后鼻韵母4个。(重点复习复韵母和鼻韵母的连读方法)

  (2)对比读:a—an—ang e—en—eng

  i—in—ing un—ün—üe

  iu—ui—in an—ao—ou

  (3)连起来熟读、记忆。

  3、复习16个整体认读音节。

  (1)分类读。

  翘舌平舌;其后加i的有7个;跟韵母读音相同;用大y带头的有8个;还有一个wu。

  (2)熟读,记忆。

《复习4》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

  1、按声母的顺序连线组成动物图形,通过有趣的练习形式复习声母。

  2、运用事物摆字母的字形。

  3、了解同学的姓,能够拼读姓,明确声母是什么。

  4、拼读音节,区分平、翘舌音和音、形相近的声母,进一步练习拼音。

  5、拼读音节,并将同一类的事物连起来。

  6、能够认读所学的生字,并能给生字组词。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按声母的顺序连线组成动物图形,通过有趣的练习形式复习声母。

  2、运用事物摆字母的字形。

  3、了解同学的姓,能够拼读姓,明确声母是什么。

  教学过程 :

  (一)第一题:我会连。

  1、卡片认读23个声母。

  2、讲清方法:从声母b开始,按顺序连线,学生用铅笔试连。

  3、问:你是怎么连的?(什么字母和什么字母相连)

  4、连成了什么动物图形。(同桌互相检查,教师巡查。)

  (二)第二题:我会摆。

  1、看图,猜猜图上摆出的是什么字母?

  2、你能学着他的样子,摆摆我们已经学过的字母吗?(鼓励发挥想象)

  3、读一读摆出的字母,可背顺口溜。

  (三)第三题:我会想。

  1、你叫什么名字?你知道同学们的名字吗?

  2、师:每个人的名字都由姓和名两部分组成,在名字前面的是姓,一般都是一个字,如:……,但也有两个字的姓,如:……。跟在姓后面的就是你的名,如:……。

  3、你能说说自己的姓和名吗?同学的呢?

  4、认读声母:g k h j q x zh ch sh,看看哪些同学的姓里有这些字母。

  5、游戏,老师报同学的名字,大家立即说出姓的声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拼读音节,区分平、翘舌音和音、形相近的声母,进一步练习拼音。

  2、拼读音节,并将同一类的事物连起来。

  3、能够认读所学的生字,并能给生字组词。

  教学过程 :

  (一)第四题:我会读。

  1、以组为单位出示音节,指名读。

  2、说说每组音节有什么区别?读和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领读、带读、开火车读、齐读音节。

  (二)第五题:读读连连。

  1、自由拼读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教师正音,强调没有标声调的,读轻声,要读得又轻又短。

  2、看看书上连线的一组词语,为什么把它们连在一起?

  3、学生试着自己连接剩下的词语,并说说理由,教师校对。

  4、说话练习:我把bō luó和yā lí连在一起,因为它们都属于水果。

  (三)第六题:我会认。

  1、做摘苹果游戏:一张贴有生字的苹果树插图,请学生认认这些生字,会念的大声念出来,并把这个带生字的苹果送给学生。

  2、领读、带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生字。

  3、谁能给这些苹果找找朋友?

《复习4》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

  1、复习复韵母,能够正确区分形近的复韵母。

  2、能够正确拼读音节,并与相对应的图片连接起来。

  3、复习所学的词语,并能选词造句。

  4、拼读儿歌《拼一拼》,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想一想,三个圆圈和三条直线还能拼成什么图案。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复韵母,能够正确区分形近的复韵母。

  2、能够正确拼读音节,并与相对应的图片连接起来。

  教学过程 :

  (一)第一题:我会读。

  1、卡片认读单韵母:i e u r

  2、你能把这些单韵母组成复韵母吗?读一读。

  3、读:ie——ei iu——ui ei——er,说一说每一组复韵母有什么区别。

  (二)第二题:我会连。

  1、拼读音节。(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自己试着把音节和图片连接起来。

  (三)扩展活动。

  1、比一比,看谁能认读。

  2、同桌的两位同学轮流认读卡片上的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互相纠正。

  3、拼拼读读,看谁拼得又准又快。

  cì wei dài shǔ yě tù jiǔ cài dòu jiǎo qié zi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所学的词语,并能选词造句。

  2、拼读儿歌《拼一拼》,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想一想,三个圆圈和三条直线还能拼成什么图案。

  教学过程 :

  (一)第三题:我会认。

  1、打乱顺序,卡片认读词语。

  2、谁能用这些词语来说一句话?

  3、这些词语你能给它归归类吗?说说你归类的理由。(人称、动物、动作)

  (二)第四题:读读拼拼。

  1、出示儿歌《拼一拼》,自由拼读儿歌。

  2、朗读儿歌。(指名读、齐读)

  3、拿出学生自己准备的三个圆圈和三条直线,拼拼小鸭和小兔。

  4、小组合作:用圆圈和直线拼拼其它的图案,看哪一小组拼出的图案最多,最有趣。

《复习4》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

  1、掌握所学的6个单韵母和10个声母。

  2、比较并抄写形近的声韵母。

  3、能够看图说话,拼读音节。

  4、认识事物,把音节和图正确地连接起来。

  5、能认读本单元所学的生字和词语。

  教学准备:带调的6个单韵母和学过的10个声母的字母卡片;事物图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所学的6个单韵母和10个声母。

  2、比较并抄写形近的声韵母。

  教学过程 :

  (一)第一题:我会读。

  1、打乱顺序认读6个单韵母和10个声母卡片,看谁读得又快又准。(集体读)

  2、按顺序连读6个单韵母和10个声母,区分字母不同的发音方法。

  (二)第二题:我会写。

  1、出示:b---d f---t n---m u---ü

  先集体认读,再说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用顺口区别。

  2、对比抄写,边抄写边小声念字母。

  3、游戏:给声母找朋友

  把6个单韵母和10个声母的卡片分别贴在16个同学的胸前,这些同学依次走上台,问:“谁是我的好朋友?”如果某位同学胸前贴着可以与之相拼的韵母,就要立即走上讲台,站在他的左侧,并大声读所拼出的音节。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够看图说话,拼读音节。

  2、认识事物,把音节和图正确地连接起来。

  3、能认读本单元所学的生字和词语。

  教学过程 :

  (一)第三题:看看读读。

  1、看看图上画着哪些东西,你认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音节:lǎ ba、mù tī、yī fu、pù bù、

  2、你能用上这些词语来说一句话吗?

  3、读音节。(指名读、开小火车、齐读)

  (二)第四题:我会连。

  1、看看图上画着哪几种动物?

  2、拼读音节,指一指音节所说的动物在哪里?

  3、画线把动物和相应的音节连起来。

  (三)第五题:我会认。

  1、打乱顺序,卡片认读生字、词语:大、土、米、我、马、地、爸爸、妈妈。(指名读、开火车、齐读)

  2、给生字扩词,看谁找的朋友多。造句,用上词语说一句话。

  3、游戏:找朋友。

  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教师或请学生来组词,说出一个词语时,拿着词语中所带的生字卡片的小朋友上台来,并拿着卡片领着同学读,如:“大,大家的大”。

《复习4》教学设计 篇6

  活动目的: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区分声、韵母的字形和读音,辨认整体认读音节。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将全班同学分成三大组。

  2.教具准备:多媒体、挂图、录音、音节卡、字母卡等。

  活动时间:40分钟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渲染)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一起去其乐无穷的珍珠乐园游玩。你们高兴吗?不过,要想玩到各种各样的游戏,可要动动脑筋,闯过一道道难关,才能玩得尽兴。有信心战胜困难吗?

  二、引导自主闯关,达到活动目的。

  1.智取入门卷。(出示挂图、播放录音)

  导游:要进入珍珠乐园,就得闯过两关,才能获取入门券:

  1)分辨字形。2)读准字音。

  第一关:分辨字形。

  导游:(出示一张放大的入门券)瞧,这就是入门券,上面贴着很多小图片,请大家听录音,根据图片意思找出相应的声母卡贴上去,并读出声母。

  参考答案: ná lā tǎ fǔ mǐ nǚ qì pá zhū zú chā cā shān sān

  第二关:

  导游:祝贺你们顺利通过第一关,现在我还要考考你们,请大家自选其中的一个音节说一句完整的话,只要通过了这一关就可以拿到入场券了。

  (点评:在活动中通过直观的教学让学生对形近、音近的声母进行区别,实现了拼音帮助识字、表达的功能。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语言,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巧碰快乐车。(发放贴有单韵母的碰碰车头饰)

  导游:乐园里的游戏真多!瞧!快乐碰碰车就在眼前,谁想开?(发头饰)这六辆车相碰能碰出很多复韵母,若碰错了,可就有危险了,碰对了,就请大家读出来。

  参考答案:ɑi ei ui ɑo ou iu ie üe

  (点评: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使学生能自由表现,再加上老师适时的肯定和鼓励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

  3、勇闯魔鬼屋。(出示多媒体)

  导游:快乐的碰碰车真是有惊无险啊!下面还有更惊险的等着我们呢? (电脑出示鬼屋通道)通道上分布着 ɑn en in un ün ɑnɡ enɡ inɡ onɡ这些前、后鼻韵母,读对了,亮绿灯,错了,就出现怪叫声。

  (点评:刺激有趣的学习,深深吸引了学生,有利于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将读音容易混淆的前、后鼻韵母区分开来。)

  4、漫游百花园。(放录音、出示挂图)

  导游:闯过了心惊胆战的的鬼屋,现在我们一起去漫游百花园轻松一下吧!(放录音、出示百花园图)你们看,这里有一片绿草地,要想欣赏到色彩艳丽的花朵,就要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从众多的音节卡(有16个整体认读音节和一些拼读的音节)中智取整体认读音节卡,若取对了,卡片下面会出现一朵朵你喜爱的花。

  参考答案:(所有的整体认读音节)

  (点评:学生在认清、读准音节的基础上,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分辨,教师再抓住时机,及时纠正订正,给了学生充分实践的机会。)

  5、喜驾观光车。(出示列车图、配乐)

  导游:小朋友真聪明,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闯过了一关又一关,现在让我们乘坐空中观光列车一览乐园全景,好不好?(配乐、黑板出示三辆列车。如图)

  请小朋友将声母卡片、韵母卡、整体认读音节按顺序摆放在指定的列车车厢里,哪一组摆放得又快又正确,列车就能最先开动,你就能最早欣赏到乐园全貌了。

  参考答案:按顺序排列的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

  (点评:在优美明快的音乐声中,学生似乎找到了知音,学得不亦乐乎,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汉语拼音的排列顺序,也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复习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大家表现得也很棒,老师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会比现在更出色。

《复习4》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1、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2、3、5倍数的特征,以及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能够准确判断2、3、5的倍数和公倍数,能够利用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的目的。

  3、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巩固和加强,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总复习安排的“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以习题的形式呈现本学期的知识内容,包括倍数与因数、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程、相遇问题等。通过这些题目的复习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梳理各知识间的联系。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复习的目的除了要达到让学生抓住知识要点,会应用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的方法。由于本领域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所以“数与代数”将分几节课进行复习。本节课复习的重点是倍数与因数。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节课为期末复习课,之前学生已经较好的掌握包括了认识自然数与整数,倍数与因数,找倍数,2、3、5倍数的特征,找因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的概念纷繁复杂,学生对这些抽象的概念记忆起来较为困难,若单纯的以知识点的方式进行复习,学生势必会产生厌倦感。基于这一点的考虑,我在复习中将这几个知识点的复习以具体的数学问题方式呈现,给学生创造出特殊情境,使学生既易于接受又便于掌握,也使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教学设计

  1、倍数和因数

  师:(出示集合圈)根据所示集合圈,你能说出我们要填哪些内容吗?

  师:所示集合圈要求我们分别写出30以内2和3的倍数,中间的交集部分应写哪些数?

  师:同学们还记得2和3的倍数的特征吗?

  生1:2的倍数个位是0、2、4、6、8。

  生2: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师:为了准确填写集合圈,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生:在分别找出30以内2和3的倍数时,应先将2和3的公倍数填在交集内,交集内的数不应在其它集合圈中重复出现。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所示集合圈填写。

  师:同学们还记得5的倍数的特征,在填写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2和5的公倍数的末位数字为0。

  生:任何自然数都有因数1,1是所有自然数的最小公因数。

  2、找数

  师:(出示书中问题:94页第2题)怎样找出这个数呢?

  生:根据这个数是5的倍数可判断这个数的个位数字应是“0”或“5”,所以这个数可能是15或60。

  师:一个两位数分别是2、3、5的倍数,这个两位数最大和最小分别是多少?

  生:可以确定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它的个位数字应为“0”,又是3的倍数,所以它的十位数字应是3的倍数,因此这个两位数最大应为90,最小应为30。

  3、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师:(出示书94页3~4题)按材料的要求进行填写。

  (学生独立开展练习,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师:刚才我们在这些练习时,基本运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1:主要是列举的方法,先列举出各数的因数,然后可以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的公因数。

  生2:求公倍数也可以运用这一方法,先列举出各数的倍数,然后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这样就能得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师:还可以利用哪些方法直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设计说明: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利用短除法得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同时也可以得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解决实际问题

  师:(出示题目)两根木条分别长18厘米、12厘米。现在要将它们截成长度相等的小段,且无剩余,每段最长是多少厘米?

  (设计说明:要将每根木条截成长度相等的木条且无剩余,每段长度就应是12和18的公因数。“最长”应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利用短除法可得(12、18)=2×3=6(厘米)。当然,这一题的内容超过教材的要求,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五、教学反思

  “数与代数”的复习课,目的就在于对“数与代数”这部分知识进行再认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是复习课,内容就应是含概量多,书中问题少,想通过仅有的几道复习题让学生们掌握所有知识点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添加了几个问题进行适当的补充。例如:在填写完2和3的倍数集合圈时,增加了填写2和5的倍数集合圈,一方面是让学生有机会再尝试一次如何填集合圈,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自己总结出2和5的公倍数的特征的机会。

  在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让学生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方法。如在学生很好的掌握了用列举的方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让学生尝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的方法,在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六、案例点评

  本节课在知识梳理的同时,重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如引导学生分别填写“30以内2的倍数,30以内3的倍数”集合圈和“18的因数,24的因数”集合圈时,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交集部分是共有的,这样学生可以对公因数、公倍数的概念会有更深理解。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让学生自己回顾和整理所学的内容,整节课,教师不断提出问题,学生在独立思考与交流中解决问题。实现了知识的内化。本课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环节设计,让学生体会了“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知识”的应用价值。

《复习4》教学设计 篇8

  第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示例

  一、目标点击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曹雪芹其人及其生平思想。

  2.了解《红楼梦》有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3.了解宝玉、王熙凤、香菱、晴雯等人物性格。

  (二)能力目标

  1.学习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阅读有关章节,力求较好地欣赏《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

  二、要点回放

  1.《红楼梦》有关章节的思想内容。

  (1)《诉肺腑》

  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故事情节的主线。本文通过宝黛倾诉肺腑,吐露心声,表明他们的爱情已经成熟。

  (2)《宝玉挨打》

  所写的是《红楼梦》中的著名事件之一,突出表现了贾政与宝玉父子两代的思想冲突,明确展示男主人公的叛逆性格。

  (3)《香菱学诗》

  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这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儿香菱。

  (4)《抄检大观园》

  王夫人因下人在大观园里拾到一个绣春囊而大发雷霆,质问凤姐,风姐说出理由排除自己的干系,刑夫人的仆人王善保家的进谗言,提议夜里到大观园各处一一抄检,通过描写一系列活动,表现了复杂的矛盾冲突,逆造了王熙风、晴雯、探春等几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抄检大观园是贾府内部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也是贾府由盛而衰的一个征兆。

  2.分析有关章节中的人物形象

  贾政:惧怕忠顺府,听信谗言,易于动怒,笞子时下手不知轻重,性格正统顽固。

  贾宝玉:言谈机敏,不善应酬,矢志不移,性情温润,善体贴少女,思想叛逆。

  王夫人:善用心机,以退为进。

  王熙凤:指挥若定,管家风范。

  林黛玉: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同时又热情实在,富于同情心,不虚伪,不做作。

  晴雯:身份低微但性格坚毅,不甘心庸俗的现状,而发愤自强的女性形象,执着精诚,虚心求教,努力追求,不达目的决不休止。

  3.领会所选章节的基本手法

  《诉肺腑》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表现人物性格是其突出特点。

  《宝玉挨打》情节听跌宕起伏,错落有致。

  《香菱学诗》笔墨饱蘸深情,人物栩栩如生,人情味很浓,立意新颖,章法新巧。

  《抄检大观园》情节颇为曲折矛盾复杂。

  三、方法指津

  本单元学习节选自《红楼梦》的四篇课文。学习这四篇课文,要投入感情,展开想象,走进《红楼梦》的艺术世界;又要“跳出来”,客观地评析它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尤其要注意学习它的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同时,阅读《语文读本》中所选的《红楼梦》有关的章节,最好课外阅读《红楼梦》全书,力求较好地欣赏这部伟大作品。

  四、考点例析

  [考点]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例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分析]此题重点是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客观世界中的一切具体的物象一旦进入诗中,便成为具有强烈感情色彩乃至具有深邃思想的诗的意象,这种现象,在美学理论中称之为移情作用。一种深入人心的意象一旦形成,它甚至可以世代袭下去成为一个民族的某种心理象征。自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被作为一种惜别的象征之后,“折柳”便成为人们送别亲友的感情表达方式。自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对美好的比喻之后,“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继而流行,“桃花”就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总是重复某种意象的蕴涵,必造成阅读者的反感,聪明的诗人总是在寻找着表达的新意,所以杨柳、桃花在不同的诗篇里呈现出各异的内涵。例如,杨柳可以是依依惜别的感情寄托,但也可以因其报春的特征而勾引起少妇的闺思,甚至还能从它随风摆动的形象发现某些与人格精神有关的蕴涵。桃花可以是美色的表征,也可暗喻夕阳或鲜血。所以诗的意象中虽然有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自在的物象,但是它们的内涵和指向则不应受到限制和定位。

  这首诗着重写作者的一种思乡之情。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诗中看,又恰恰是由“闻”到“折柳”曲后而引起的。因“折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以古代离别往往从路边折柳枝送别来抒写离别行旅之苦,所以“折柳”寄托着惜别怀远之意。说“折柳”在诗中的地位实为重要,可见是有根据的评价。但鉴赏诗歌见仁见智是正常现象,因此命题者没有把这种评价绝对化,而是认为是否同意“关键”之说,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考虑给分。这种主观性命题,更符合鉴赏的原则。

  五、迁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波澜,亦即情节波澜,它是小说的纵向运动。对小说结构的考察,亦应包括对情节波澜的考察。

  总的说来,《红楼梦》的情节推进并非大波大澜、大起大落,不给人以大惊大喜的审美感受。从题材角度看,《红楼梦》是一部家庭琐事小说,从风格上看,它又是一部“不敢稍加穿凿”的大写实小说,这决定了《红楼梦》的波澜不惊。小说情节波澜的基本面貌如此,而小说情节组织的匠心亦见于此。在碧波万顷汩汩前行的驾驭中,在和风细雨、柔波微澜所蕴含的刀奔箭突中,体现了作者非同寻常的艺术功力。

  《红楼梦》是由无数琐言碎语,无数的细节构成的。它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往往不是那些大是大非,而是微言谨行。而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多半不是在那种表层的矛盾冲突中进行。深刻的矛盾总是蕴藏在片言只语、举手投足之中。且看第29回关于金麒麟的一段对话:

  ……贾母因看见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便伸手拿了起来,笑道:“这件东西好像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这么一个的。”宝钗笑道:“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贾母笑道:“是云儿有这个。”宝玉道:“他这么往我们家去住着,我也没看见。”探春笑道:“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他都记得。”林黛玉冷笑道:“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久留心。”宝钗听说,便回头装没听见。……

  除去标点符号,这段文字总共只有144宇,然而,这短短的144字却写了五个人物,并且个个性格鲜明入骨。可见《红楼梦》片言只语的魅力。与上段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又如第22回宝钗生日宴会那天因戏子事引发的一段描写:

  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倒像林姐姐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一时散了。

  凤姐的发言,犹若贾母说金麒麟,引出各人话语。宝钗、宝玉、湘云和众人的七嘴八舌,宝玉一个眼神旋即又使湘云气走,黛、云两相得罪,可谓一波方动,波波相随。这种因小而大的波澜推展可以相当分明地在全书最大的波澜宝玉挨打和抄检大观园中看到。

  小波浪孕育发展为大波浪,大波浪亦引发出千支万脉的小波浪。大小之间、层层传递,这使得波澜的发展有着无穷的动力,又显现出一起一伏的强烈节奏感。宝玉会贾雨村等三小浪花冲汇成挨打的大浪花后,这大浪花随即便牵引出了王夫人哭宝玉,贾母训子,众人探望,宝钗送药,宝黛相会,袭人献计,晴雯传帕,宝钗错怪……等无数新的小浪花小涟漪,波波传动,层层扩展,以至于它们重新汇合为新的大波澜。

  大小波浪之间,常常相互牵引、挤推、交换,而一个大波浪中又常包容有若干个小波浪,这就形成了一波含万波,万波挂一波,一波动而万波随的壮丽景象。

  《红楼梦》的这种美学追求,使得行文变得摇曳多变。它的流程绝不像孤桐劲竹那般一竿子到底,更不像那启闸之水、燃信之爆一般一泄无遗。它总是极尽曲折变幻之能事,恰如那云中神龙,或隐或现,藏头露尾,曲折善变,而其隐现之间,又如鱼跃出水,鸟钻山林,毫无痕迹可寻。

  1.对于金麒麟一段人物形象的分析,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贾母一句有意无意的话,首先得到宝钗应承,足见宝钗的善解人意或善于逢迎,而“比这个小些”同管子确实也体现了她平日的细心和敏感。

  B.宝玉所说当然是大实话,这就体现了与宝钗细心相对的粗心大意,亦可见宝玉对“金玉”之说的不以为然,不以为意,正是这种心理造成了生活中对金玉等物的盲点。而急着与宝钗唱反调本身,多少也看出他对宝钗的不满,及对黛玉表忠。

  C.探春的叙述明显地看出她对宝钗善解人意的赞赏,对宝玉粗心大意的嗔怪及对黛玉“尖刻”“小性”的鄙视。

  D.黛玉所言,应该说包含有一定的真理成分,全更多的恐怕还是黛玉自我心理的投射,是一种主体对客体的强加。黛玉的所谓“尖刻”就表现在此,“小性”也表现在此。这种不顾环境、场合与后果的说话也就黛玉说得出。

  2.简析“宝钗生日宴会”那天因戏子事引发的一段描写中人物形象。

  宝钗:

  宝玉:

  湘云:

  3.《宝玉挨打》一文中,宝玉挨打后,来探伤的宝钗、黛玉的片言只语也很有魅力,试简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宝玉挨打”是如何一波紧似一波,终于累叠成了巨波大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说“宝玉挨打”的情节是采用“舞台艺术”的写法,使各种矛盾和情节发展过程全部集中在一个“舞台”上,那么,“抄检大观园”则采取了“分镜头”的艺术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把一处处抄的情景逐次突现出来,在对比中形成波澜起伏的动人情节。试简析《抄检大观园》一文的波澜,并概括抄检的情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应为:探春的陈述只是指向事件本身,无对宝玉的嗔怪,更不可能对黛玉的鄙视)

  2.宝钗“不肯”说,正体现出一种自我把握的力量,体现出她的城府之深,出发点乃在自己。宝玉“不肯”说的出发点乃在黛玉,他深知黛玉的敏感小性,如果照说,必将引起黛玉不快。因此,在这“不敢”中人们看到的并非宝玉的胆怯,而恰恰是他的心细,而这心细中又恰可见出他的怜香惜玉之情。两个知情人隐而不说,故湘云道出真相的短短一句话无疑显得特别响亮,两相对照中,湘云豪爽阔大的性格也就一展无遗。

  3.宝钗的言语行为追求得体,一切都是这样予以节制和掩饰,虽然话中有情,但含而不露,丝毫不避讳袭人在场。黛玉探病,先是无声之泣,半日,方抽抽噎噎地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短短一句话,但意味深长,这是汹涌的感情,跳过悲伤的阻塞和畏缩。

  4.宝玉挨打有三个直接原因,一是“方才雨村来了,要见你,那半天你才出来;既出来,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仍是葳葳蕤蕤”。这本来就使贾政窝气,是为第一个小波澜。二是忠顺亲王府长史来讨琪官,阴阳怪气的一番话,“气得贾政目瞪口歪”,一场暴风雨已到了眼前。是为第二个小波澜。三是贾环诬告“宝玉哥哥……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儿不遂,……那金钏儿便赌气投井死了”,把个贾政气得是面如金纸。是为第三个小波澜。三个小波澜,一波紧似一波,终于累叠成了贾政痛挞宝玉的大波澜。

  5.贾母查赌(小波澜)一傻大姐拾绣春囊(小波澜)——刑王夫人之争——(小波澜)——王善保家的再次起势(小波澜)——令抄检大观园(大波澜)(1)“上夜的老婆子屋内”拣出些多余的“蜡烛灯油”等物。(2)到了怡红院,别人都打开箱子接受检查。而晴雯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检查结果并无“私弊之物”。(3)到潇湘馆,拣出几样东西,王善保家的“以为得了”,结果是宝玉的,自然亦无话可说。(4)到探春房中,王善保家的闹了个没脸。(5)到了李纨房中,亦无所获。(6)到惜春房中,虽搜到几样男人东西,但未构成罪行,而惜春却要求凤姐严惩。(7)到迎春房中,因为司棋是王善保家的外孙女,王善保家的想敷衍过去,结果却恰恰查出了司棋与潘又安的证据。王善保家的“只臊的没有地缝儿钻进去”,凤姐儿大为趁愿,而司棋则灾难降临。

《复习4》教学设计 篇9

  专题一第二课时《珍惜自尊》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学评目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

  知识

  能力不断地尝试体验自尊带来的快乐。善于尊重他人,共建和谐人际关系。2.2.1自尊的含义和表现记忆知道自尊的含义,了解自尊的人有哪些表现。2.2.2知耻与自尊的关系理解知道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不断完善自己。2.2.3虚荣与自尊理解比较虚荣心与自尊心,说明虚荣心的危害,克服虚荣心,提高自尊心。2.2.4尊重他人与自尊的关系理解说明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完善的需要的道理。

  2.2.5自尊的基本要求运用正确认识自尊与尊重他人、自尊与维护人格的关系,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2.2.6尊重他人的基本要求运用了解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学会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资源分析】(一)学情分析1、针对的问题:学生基础较薄弱,且不重视基础知识,对时政问题关心程度不够,也不能将时政材料与课本知识点有机的联系起来。2、学生的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区分本专题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掌握常考点并学会用课本的知识分析相关的时政材料。(二)考情分析近几年的中考,此专题知识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但难度不大;(三)相关资源链接1、《指导书》;     2、广州市近几年的中考题;【重难点解答】1、教学重点:尊重他人的基本要求2、教学难点:正确区分自尊与知耻、自尊与虚荣的关系【学习评价】  1、学习卷    2、课堂学习评价【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方法】  情感激励法、讲授法、讲练结合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  1、收集近五年中考题及珍惜自尊的相关时政材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  3、编写学习卷【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考点梳理

  ☆ 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是人人都需要的

  学生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本专题的知识进行梳理,构建知识网络并说出这样设计的理由。

  师生合作,梳理本课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做好笔记,实现知识的落实;通过师生合作共同构建知识体系,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的距离,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

  ☆ 正确区分自尊与知耻、自尊与虚荣

  ☆ 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 我们要做一个自尊的人

  ☆ 我们要做一个善于在尊重他人的人

  课堂检测

  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教师边巡视,边收集信息、发现问题,作简单点评并渗透解题技巧。

  针对性训练,巩固和落实知识,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升华

  师生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自己对“自尊”的看法(或启示),并作出“珍惜自尊”的倡议。

  巩固知识,升华情感【板书设计】                 

  珍惜自尊1、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是人人都需要的2、正确区分自尊与知耻、自尊与虚荣——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3、自尊与尊重他人的关系4、怎样做一个自尊的人5、怎样做到尊重他人

《复习4》教学设计 篇10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unit 10复习教学设计设计者姓名:刘萍联系方式:(电话:774一、教学内容及分析本单元复习内容为人教版七年级unit10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运用情态动词谈论自己在某一方面所具有的能力。整个单元的内容是围绕情态动词 can 展开的。通过本单元的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情态动词can 表达自己在某一方面所具有的才能,谈论自己的喜好与意愿,能够自荐或参加各种课外俱乐部,并制作海报,而且学会写出招聘广告.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和使用目标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多方面才能及团队精神。第一课时引导归纳第十单元的基本知识要点,第二课时在掌握基础上进行能力训练。利用检测习题,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巩固提高。本单元复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学生掌握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在学习活动中运用句型进行交际,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及应用中,复习巩固以前所学知识,并加以创新,并用到实践中。把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通过伙伴交流,师生问答的形式,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情谊。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运用情态动词can谈论能力,通过对目标语言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在某一方面所具备的才能;通过谈论彼此的特长与爱好培养一种群体意识。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行为动作的表达法,而教学“谈论能力”只是将情态动词can用于这些表达中;情态动词can在肯定旬、否定句和疑问句中的构成,和学生已经学过的be动词的结构有相同的地方,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结构的异同以加强记忆。同时引导学生采用repeating和cooperating的学习策略,学习一些新词汇,掌握一些重点句型,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精神并学会感谢人。三、单元整体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a学习重点词汇:dance, swim,sing,play,chess paint,speakjapanese, play the guitar, art music, guitar, drum,piano,,trumpet,violinb掌握情态动词 can 的肯定句和否定句、情态动词can 的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及肯否定回答;c学会制作招聘广告2)能力目标:a学会运用情态动词谈论自己的喜好与意愿;b运用情态动词can 谈论自己在某一方面所具备的才能;c成立同学们自己喜爱的各种俱乐部并为其制作海报。3)情感目标: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并能勇于展示自己的才能,通过小组活动谈论彼此的特长与爱好。指导学习积极与他人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团队精神。四、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i.复习词汇:can,play,want 2.词汇:guitar, dance, swim,sing, chess, speak, drum,trumpet,violin,play the guitar 3.句型:can you/he/she/you dance? yes,i/he/she/we can./no,i/he/she/we can’t. can bill play the guitar? yes,he can,but he can’t sing. 语法重点:情态动词can的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及肯定与否定回答、特殊疑问句的构成.

  五、教法选择、学法指导教法选择本课主要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利用教学图片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来展开课堂pair work问答式的口语交际活动,谈论谈论彼此的特长与爱好。模仿操练;词汇教学:演示讲解、情景操练、反复使用;口语教学: 互相操练、对话练习、交际活动;阅读教学:补充对话和填写价格标签;听力教学:图文配对和听写;写作教学:听写词句、模仿写作;语法教学:总结规律、模仿操练。学法指导:1、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本节课将在课堂活动中把学生分成两人一小组的学习小组,让他们围绕着课堂任务分工合作,在活动中相互探讨、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发展他们的能力。    2、创设情景和有意义的任务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概括和推理能力,发挥他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六、课时及教学内容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教法选择 资源准备 教学评价 unit 10 period 1 任务型教学、听说法、认知法、讨论法. 多媒体 音响 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训练,让学生应用本节重点知识进行训练,使学生掌握知识点。 单元检测 period 2      

  七、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unit10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 sectiona1a-2c) 课时 period 1 教学对象 学生 设计者 刘萍 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task 1 greeting and leading-in (2’)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each other.   free talk 热身和导入新课。 ppt 。 task 2 learning aims (1’) 1、 showing the learning aims. 2、 ask ss to read it together. read the aims together. 通过读目标,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掌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task 3 review the words(10’) 1、ask som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then review the words . 2、ask them to make the sentences to practice “can can’t” 1、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review the words . 2、make the sentences with “cancan’t” 3、work in pairs to practice . 利用图片,通过大量的训练让学生再现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task 4 talk about the clubs.(7’) 1. let them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make the conversations. 2. work in pairs to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 1、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make the conversations. 2、practice 根据图片内容练习重点句型,重复操练一下这三组句型,以培养他们的运用能力和合作能力。 task 5 writing (7’) 1、give the information ,then let ss write a poster . 2. ss write the poster. 3. show their poster to their classmates, then find and correct the mistakes. 1、use the information to write a poster. 2、show the poster in front of the class and correct the mistakes . 3、read and remember the poster . 根据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引导学生完成本单元的写作训练,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能提高其写作的能力和水平。 task 6 revision the important points 1、guide ss to review the important points in this unit . 2、let them take the notes and remember the points . 1、review the important points in this unit. 2、take notes and remember it . 归纳小结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并引导学生记忆和掌握知识要点。 task 7 do the exercise 1、show the exercise ,then let them do it . 2、check the answers and explain. 1、do the exercises by themselves . 2、check the answers . 多途径,多渠道联系所学重点知识,检测巩固本节课所复习的内容。 task 6 homework     小结本课内容,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七、板书设计 新课 标第 一网 unit 10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can you/he/she ……?

  yes,i/we /he /she can. no, i/we /he /she can’t.   1.{ 2.{ what club do you want to join ? i want to join …… club. 3.{ play +球类名词 play + the +instruments(乐器) 八、总结和帮助(反思及改进)

《复习4》教学设计 篇11

  第二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示例

  一、目标点击

  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语言学方面的,涉及语言和文学,普通语言学理论,修辞学和语用学等内容。这些课文,理论性较强,可以通过学习,让学生对语言理论和语言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语文实践中有意识地运用这些知识。

  二、要点回顾

  《语言与文学》

  语言和文学的关系非常复杂,本文讲二者的关系,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点,用浅显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加以说明。文章分类论述,从语言的两个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分别阐述了语言和文学的关系。

  词汇与文学,主要讲形象思维与具体形象的问题

  语音与文学,主要讲文学作品的抑扬美和回环美

  语法与文学,主要讲整齐的美和用语的简洁

  《语言的演变》

  语言包括语音、语汇(世称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语法的演变同样也涉及这三个方面,其中语汇的变化最明显、最迅速。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文章先《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从总体上展示语言演变的概貌,说明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着的,接着从语汇变化为重点,阐述语汇变化的各种不同方式,说明语汇变化最快、最显著的特点,最后用举例的形式简要说明语法和语音的变化。全文用简洁、通俗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语言发展的全貌。

  《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

  本文作者用通俗生动的语言阐述了他对修辞的理解,文章一共讲了以下三方面内容:什么是修辞、修辞选择的标准和修辞选择的条件。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文章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了语言的社会功能。

  第一,语言和说话。语言是从话语中抽象出来的一套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规则,而说话或话语则是运用语言“生产”出来的“产品”,语言存在于说话或话语之中。

  第二,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语言是社会现象,它与社会相互依存,是人们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没有语言,就无法形成人类社会,社会也无法向前发展,同时,语言没有阶级性,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都有权使用它,它共同服务于整个社会。

  第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部分阐明语言不仅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而且是人类交际中最重要的工具。

  三、方法指津

  1.学任何知识,都不能学死,而要学活。学死,就是学什么知道什么,不学就不知道,所有的知识都是孤立的、零散的,知识之间缺少联系和沟通;学活,就是要把所学的知识融合起来,联系起来,能够闻一知十,触类旁通,也就是学了知识要能够融会贯通、迁移运用,把它们化成一个整体,变成已有知识的一部分。

  2.语文学习中的迁移运用,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运用学过的语文知识理解文章,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阅读一篇文章,不仅要弄懂一个个词、一个个句子、一个个段落的意思,而且要把这些词、句、段融合起来理解,弄清它们整体的联系和意义,进而把这些意义和自己学过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通过旧知识和新知识的融合,把握文章的主要意思和作者的主要观点。比如,我们知道,语言是不断发展的,其中语汇的变化最明显,许多新词在不断产生,一些旧词(特别是时代色彩比较强的词语)在不断消失。在这个基础上学习《语言的演变》一文,就可以从新词的产生讲起,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亲身体会,让他们了解语言是不断发展的,进而理解语音和语法的发展变化。二是能够用文章中的知识解释相关的语文现象,并运用于自己的语文实践。阅读一篇文章,只限于理解文章本身还不够,还要能把文章中包含的道理和知识应用于实际。比如这个单元学习语言学方面的文章,就不能仅仅满足于懂得文章中讲到的知识,还要能够把这些知识转化为相应的语文能力。比如学习《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在弄懂作者的主要观点时,还要学着运用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适合对象、适应场合,恰到好处地运用语言,使语言产生最佳的表达效果。

  四、考点例析

  [考点]

  1.理解B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汇的含义

  ②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

  2.分析综合C

  ①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③归纳,整合文章内容要点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例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沙尘暴

  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大自然则另有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的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其实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地质史上,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凡搬不动的粗大砾石,留在原地形成砾石戈壁滩;颗粒适中的粗砾石和细砂被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则随强上升气流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就是沙尘经过百年堆积而成的,华厦文明就是在这块沙尘积累的黄土地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的西风掠过塔斯曼海,使新西兰火山岛屿上的土壤更为肥沃,因而被称作“澳大利亚出口的珍贵产品”。从非洲内陆吹向地中海的强风帮助古罗马人使用帆船从埃及运回小麦,但也将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尘带到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沙尘暴固然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然而由于沙尘含有碱性,又可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减缓酸雨的发生。

  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递带,它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沙尘和水气相遇,便能结合为云,最终化作降水。可见,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环上了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

  然而,近百年来,沙尘暴却已成为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一大灾害。构成我国沙尘暴的物质材料,多来自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区、在人为活动的干预下,特别是由于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入不加控制,结果造成生态巨变;原来有沙漠的地方沙漠扩大了;没有沙漠的地方沙漠产生了;内陆河流程缩短,水量减少,沼泽地消失;河水两岸的绿色走廊枯萎死亡。这样,来自大西北的沙尘暴,一路上还源源获得裸地上新的沙尘暴的补充,而且混入了工矿企业排入的有害成分和来自草原上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总之,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一连串的灾害也就由此产生。

  哥德说过:“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这或许能给我们某种启示。

  1.下列对沙尘暴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沙尘卷起,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

  B.沙尘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一项工程。

  C.从地质史上看,沙尘暴是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的结果。

  D.沙尘暴使那颗粒适中的粗砂被和细砂大风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地形。

  [答案]A

  奇思妙解

  这道题的命题角度,表层看是要检测考生对概念,即对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其实质,则是要检测他们“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的能力。本题的信息源锁定在原文的段①,它要求考生施展提取信息、概括信息的本领。基于这样的认识,即可认定,唯有A项揭示了沙尘暴的特征,可见本题答案为A无疑。其他各项,则从侧面介绍了沙尘暴的不同特征,但与A项相比,它们并非本质特征,因此,它们都不是“最精确”的。

  2.下列对“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沙尘这种天气现象古已有之,它在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B.沙尘逐渐积累形成尘暴,在全球范围内起了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C.沙尘含有碱性,能使大气吵的酸性物质得到平衡,从而减缓酸雨的发生。

  D.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而且在全球上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答案]B

  奇思妙解

  本题的命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试题要求选择理解错误的一项,这就需要启动比较与逆向思维,对各选项进行辨析。大家知道,看待任何事物,都需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即如沙尘暴,既有令人生厌的一面,又有帮助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好处的一面,据此来透视A项,则会发现它是正确的,不符合考试要求。C项的表述,源自原文段②的结尾处,两两对照,没有毛病,也不符合试题要求。D项源自段③,即“可见”之后的那个递进复句,显然D的表述也是正确的。只有B项的表述,即缺乏严密的科学性,又缺乏原文意思的准确性。你想,沙尘聚积,如果没有风力的作用,怎会形成沙尘暴?可见B项前半句的表述极不严密,据此即可认定B项的错误。

  3.下面对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上升气流把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

  B.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造成生态巨变。

  C.沙尘暴中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

  D.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

  [答案]A

  奇思妙解

  本题的命题意图,旨在探索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且要求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就是要求考生不仅要有“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而且要有较高的思辨正误的能力。观照原文审视A项,发觉它只表述了一种现象,并未揭示“灾害加剧”的原因,因而可认定,A就是本题答案。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

  B.风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这将会使海平面逐渐升高。

  C.既然是人为因素加剧了沙尘暴的危害,人类也就完全有能力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

  D.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因此人类应当顺应大自然,而不企图去改变大自然。

  [答案]C

  五.迁移训练

  一片树叶

  无论何时,偶遇美景只会有一次。因为自然是活生生的,它在不断地变化。而且,眼望着风景的我们,也在天天变化着。如果樱花常开,我们的生命常在,那么两相邂逅就不会动人情怀了。人和花的生存,在世界上是短暂的,可他们萍水相逢了,不知不觉中我们会感到无限的欣喜。还不只限于樱花,即使路旁一棵无名小草,不是也同样如此吗?现代文明的急速发展,破坏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平衡。人类的妄自尊大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危险性。世界有必要恢复和谐的感觉。自然和我们都连接在一条根上,应当珍视清澄的自然和素朴的人类,要制止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的行动。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体会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就在我们住地周围,哪怕是庭前的一棵树,一片叶子,只要人们用心观察,也会从中深刻地领悟出生命的涵义。

  我注视着院子里的树木,更准确地说,是在凝望枝头上的一片树叶。而今,它泛着美丽的绿色,在仲夏的阳光里闪耀着光辉。我想起当它还是幼芽的时候,我所看到的情景。那是去年初冬,就在这片新叶尚未吐露的地方,吊着一片干枯的黄叶,不久就脱离了枝条飘落到地上。就在原来的枝丫上,你那幼小的坚强的嫩芽,生机勃勃地诞生了。任凭寒风猛吹,任凭大雪纷纷,你默默等待着春天,慢慢地在体内积攒着力量。一日清晨,微雨晴,我看到树枝上缀满粒粒珍珠,这是一枚枚新生的幼芽聚着雨水闪闪发光。于是我感到百草都在催芽,春天已经临近了。

  春天终于来了,万木高高兴兴地吐翠了。然而,散落在地面上的陈叶,早已腐烂化作泥土了。

  你迅速长成一片嫩叶,在初厦的太阳下浮绿泛金。对于柔弱的绿叶来说,初厦,既是生机旺盛的季节,也是最易遭受害虫侵蚀的季节。幸好,你平安地度守了暑天,而今正同伙伴们织成浓密的青荫,遮蔽着枝头,任鸣蝉在你的浓荫下长鸣。我预测着你的未来。等一场台风袭来,天气也随之凉爽起来。蝉声一断,代之而来的是树根深处秋虫的合唱,这唧唧虫声,确也能为静寂的秋夜增添不少雅趣。你的绿意,不知不觉黯然失色了。终于变成了一片黄叶,在冷雨时垂挂着。夜来,秋风敲窗,第二天早晨起来,树枝上已消失了你的踪影。等到新的幼芽绽放绿意的时候,你早已零落地下,埋在泥土之中了。

  这就是自然,不光是一片树叶,生活在世界上的万物,都有一个相同的归宿,一叶坠地,决不是毫无意义的。正是这片片黄叶,换来了整个树的盎然生机。这一片树叶诞生和消亡,正标志着生命的四季里的不停转化。

  同样,一个人的死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死,固然是人人所不欢迎的,但是,只要你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视他人的生命,那么,当你生命渐尽,行将回归大地的时候,你应当感到安宁。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到的启示。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真谛。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准确的两项是

  A.“无论何时,偶遇美景只会有一次”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B.自然界中蕴含了丰富的启示,即使一叶坠地也隐藏着深刻的哲理。

  C.本文通过与树叶对话的形式传达了关于生命的真谛。

  D.本文以小见大,以充满感情的描写诗化了人与自然的联系。

  2.第一段中所说的“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的行为”指的是什么?最后一段中“你”的运用,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答:

  3.本文结尾,在“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的启示”之后,作者又加上一句“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真谛”样结尾含有什么用意?请试作分析。

  答:

  4.通观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①作者是按怎样的季节顺序描述树叶的?

  ②从一片树叶中作者获得了哪些感情?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答:

  参考答案

  1.B、D

  2.指对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的破坏;最后一段中“你”的运用营造了一种与读者进行交流的情境和氛围。

  3.(1)把树叶拟人化,使树叶获得了主体的位置。(表述不求一律,意思对即可。)(2)照应了“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的观点。(如答“表达了人与树叶具有平等地位的思想”也对。)

  4.①从今年仲夏开始——去年初冬——今年春天——初夏——暑天——秋季——明年春天②(1)应对个体生命的自然消亡持安宁的态度(2)生命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

《复习4》教学设计 篇12

  专题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内容目标

  具体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

  能力2.1 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 2.2 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2.6 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感受学习的快乐和生命的美丽,养成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提高关爱其他生命、维护生态平衡的觉悟,树立服务社会和人民的奉献精神,追求有意义的生活,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学生能够借助一定的素材资源,再现和再认“生命需要相互关爱”、“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和“珍爱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等知识,懂得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处理实际问题。通过情景模拟和课堂训练,锻炼学生获取信息并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资源分析】(一)学情分析1、针对的问题:学生基础较薄弱,且不重视基础知识,对时政问题关心程度不够,也不能将时政材料与课本知识点有机的联系起来。2、学生的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区分本专题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掌握常考点并学会用课本的知识分析相关的时政材料。(二)考情分析近几年的中考,此专题知识主要以选择题为主,问答也有,但难度不大;(三)相关资源链接1、《指导书》;     2、广州市近几年的中考题;【重难点解答】1、教学重点:肯定生命、尊重生命2、教学难点:怎样珍爱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学习评价】  1、学习卷    2、课堂学习评价【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方法】  情感激励法、讲授法、讲练结合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  1、收集近五年中考题及珍爱生命的相关时政材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  3、编写学习卷【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复习主题:珍爱生命

  通过简单的自我介绍,引入复习主题

  异地教学,要快速拉近与学生距离,导入主题

  考点梳理

  ☆ 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学生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本专题的知识进行梳理,构建知识网络并说出这样设计的理由。

  师生合作,梳理本课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做好笔记,实现知识的落实;通过师生合作共同构建知识体系,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的距离,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

  ☆ 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

  ☆  珍爱我们的生命,延伸生命价值

  走进考题

  课堂检测

  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教师边巡视,边收集信息、发现问题,作简单点评并渗透解题技巧。

  针对性训练,巩固和落实知识,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时政链接

  变式训练

  教师展示“保时捷少女”材料,指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变式训练。

  通过巧妙设疑和变式训练,巩固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材料设问变化,熟悉回顾相关内容,令学生既强化做题能力又激发学生思维,收获大于题目表面所给予的。

  情感升华

  师生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自己对“生命”的看法(或启示),并作出“珍爱生命”的倡议。

  巩固知识,升华情感【板书设计】                                        为什么  (最珍贵、息息相关、意义、价值)                     1、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怎么做  (生命观、生态观)                                             是什么 (突出表现、更多表现  )                     2、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                           怎么做  (个性、优势)                                   3、珍爱我们的生命,延伸生命价值——怎么做  (永不放弃、求生技能、肯定悦纳、延伸价值)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好!)请坐!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我是天河中学的郭嘉辉老师!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我想跟大家说一个小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在茫茫的星空中遨游,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登陆”的星球……找着找着,终于发现了这个——“地球”。她的美丽是因为有可爱的长颈鹿,有我最喜欢的萝岗梅子,有名闻省港澳的萝岗香雪,有出色的东区中学的学子们,有我们初三(  )班可爱的孩子们,当然还有我,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民教师。我们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不分彼此,不分性别,我们的生命都同等重要,都需要大家相互关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复习《指导书》专题一的内容——第一课时《珍爱生命》。请同学们翻开《指导书》p15-16页“珍爱生命”部分,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本课的知识进行梳理,构建知识网络并说出这样设计的理由。

《复习4》教学设计 篇13

  第一单元             第1、2课复习                   1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复习课主备课人学习目标强化识记《新闻两则》和《芦花荡》中的基础知识和文学常识;掌握新闻的基本知识和记叙的要素;掌握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方法;努力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积累做题方法与技巧。重点难点积累做题方法与技巧。学习过程 与方法 学习过程 与方法 

  学习过程 与方法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梳理:小组合作,在班上进行交流总结。 1、注音: 泄(     )气     溃(     )退     绥(     )靖     阻遏(     )  殷(     )切      要塞(     )     歼灭(     )     督(     )战  寒噤(     )      飒飒(     )     仄(     )歪     吆(     )喝 蹿(     )        浸(     )       锐不可当(     )  2、写字: 张(    )失措   (    )然自得   转弯(    )角   月(    )风(    ) 3、释义: 泄气:                           溃退: 歼灭:                           锐不可当: 阻遏:                           仄歪: 转弯抹角:                       泅: 央告:                           悠闲: (二)知识链接:文学常识等信息的梳理记忆 1、作家作品: 孙犁简介:                                                                                                                                   《白洋淀纪事》包含哪两部作品:                                        2、新闻基本知识回顾: ⑴新闻:又称消息,包括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新闻述评等。 ⑵六要素:                                                            ⑶结构:                               (新闻的标题有引题、正题和副题) ⑷篇幅:短小精悍。 ⑸特点:            、            、            。 ⑹写法:主要是           ,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3、小说基本知识回顾: ⑴小说的三要素:          、          、          。 ⑵刻画人物的方法:      、     、     、     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⑶小说的情节:        、        、        、        ;序幕、尾声。 ⑷小说的环境:        环境和        环境。二、精讲互动 (一)第一课知识要点 新闻知识及阅读方法指导: 1、看标题:标题大都能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 2、看导语:导语是正文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3、看主体:这是导语之后对内容作进一步叙述说明的部分,也是表现主题、深化主题的决定性部分。 4、看背景: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它有时隐含在主体之中。 5、看结语:它一般是对新闻主体的总结,有时也隐含在主体之中。 (二)第二课知识要点      小说阅读点金: 1、掌握全面解读小说的“金钥匙”:人物、情节、环境。 2、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与方法:可以从外貌、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去做具体的解读。 3、赏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注意以下角度: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即环境描写的作用)。三、达标训练 1、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转弯摸角(        )   锐不可挡(        )   

  2、根据意思写成语。

  ⑴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

  ⑵形容夜晚的天气晴和美好。  (            )

  ⑶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

  ⑷(姓名、事件、精神等)永远流传,不可磨灭。(            )

  3、下列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b.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c.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d.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4、下列不含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

  a.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b.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c.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

  d.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

  5、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式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

  ⑴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⑵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

  ⑶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⑷父亲拍拍我后脑勺说,这样是会吃苦头的!

  a.外貌  神态  动作  语言   b.外貌  心理  动作  语言

  c.外貌  心理  神态  语言    d. 外貌  动作  神态  语言

  6、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后面的习题。

  大军30万昨日渡过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24小时,30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⑴这则消息的导语是什么?它交代了新闻的哪些要素?

  ⑵本文语言准确凝练,内容高度概括。试根据下列提示填写相应的答案,并体会其妙处所在。

  a.文中哪些词语描述了敌军防线崩溃的情形?

  b.文中哪些词语描述了我军英勇无畏、势如破竹的英雄气概?

  c.上述词语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堂小结我全对的题型是:                ,我做得比较好的题型是             ,我特别需要认真听讲努力练习的题型是                       。作业布置订正复习中出现的错误,并准确识记。课后反思

《复习4》教学设计 篇14

  总复习(一) 教学目标:1、复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及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2、进一步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笔算乘除法。3、巩固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4、巩固常用的计量单位以及相互之间的进率关系,进一步建立吨、千克、克的概念。教学重、难点: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2、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回顾和整理;能够采用比较法、排除法等方法结合实际,正确使用计量单位。3、通过复习,激发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喜爱,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数学。教学设计:1、谈话激趣:同学们,到今天为止,我们三年级上学期的新课程全部结束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对本学期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到了现在,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位同学能帮助其他同学进行复习巩固。看谁最认真,做得最好!2、整理回顾口算方法:(1)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利用开火车形式快速计算。(2)强化口算方法:指名说出204×3和408÷4的口算方法。(3)计时训练:我们开始一个小竞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请同学们打开书看总复习的第1题,准备好,“开始!”交流,订正。3、回顾整理笔算的方法:(1)口算同学们做得又对又快,笔算是不是也掌握得非常好呢?书上的第5题的算式。(2)交流,评价。4、整理回顾两步计算式题。(1)在以前我们学生的两步计算试题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2)试着做一做第9题。(3)全班订正。(4)出示改错题:判断下列各题计算是否正确,为什么?5、复习常用的计量单位。(1)刚才,同学们计算题掌握的都非常好!这学期我们不仅学会了口算、笔算、两步计算式题的一些计算方法,而且我们还学会了好多的计量单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都学过哪些计量单位?(2)指名回答,师板书:     时间单位:年、月、日     质量单位:克、千克、吨(3)请同学们自己完成第2题。填完后再小组内进行交流。(4)全班订正。(5)做第3题。6、拓展交流:自己再把今天复习的相应的单元内容看一看,有没有疑难问题,可以询问老师或其他同学。板书:常用计量单位:1年=12个月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教学反思:    

  总复习(二)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已知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掌握解题方法。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复习,对已知信息能够进行正确处理,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1、在复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会根据具体的问题提出相应得解决办法。2、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一、情境创设激趣谈话: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科技馆?门票是多少钱呢?春游的时候我们打算去参观科技馆。我想请你们算算有关门票的问题,行不行?二、巩固探究1、第6题:谁来把题目读一读?这道题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2、刚才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了买门票的问题,还请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一个买书的问题。读题,解决。3、同学们,在前段时间,我校组织了一次“爱心助学”活动,为贫困山区的小伙伴捐款,你捐了什么?现在老师这有一道关于三年级学生捐款的信息。出示第10题,自己读一读题,看一看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自己解答,全班交流订正,说出是怎么解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1、  下面,我们一起到商店去购物好不好?引导学生看图第15页,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题中所提的“能买几个杯子”这个问题,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编一道应用题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如果商店里的这些商品让你自己选择,100元钱想买什么东西?能买什么?交流,纠正。5、刚才我们解决的实际问题都是和“钱”有关的,同学们解答的都比较好。下面我们来解决关于交通工具的实际问题,能做得更好吗?交流,解答,纠正。6、解决完了汽车的问题,我们来看火车的问题。出示第8题,这道题你知道了什么已知条件?所求问题时什么?要求火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三、拓展实践,总结:在这节课中,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要注意什么问题?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教学反思:

  总复习(三)教学目标:1、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2、复习巩固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办法,能够准确进行测量并求周长。3、利用周长的相关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4、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5、在交流的过程中回忆求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难点: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1、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如何观察立体图形,通过我们自己亲自动手搭积木,我们学会了什么?2、除了学习观察立体图形,我们还学习了求什么图形的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有关图形方面的知识。二、巩固探究1、复习观察立体图形每出示一个,让学生用自己的正方形积木照样子搭一搭。搭出图形之后,认真观察,说一说从正面、侧面、上面可以观察到什么样的形状?交流,订正。2、复习周长的计算方法。什么叫周长?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又该怎么求呢?自由完成第12题,汇报订正。3、完成第13题。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20厘米长的铁丝,用它围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还是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4、刚才我们又是动手操作,又是测量计算,累了吧?我们一起到足球场去轻松一下吧!看!这就是我们将要去的足球场。出示第14题。自己看图、读题,想一想,在这道题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这道题一共让你求出几个问题?会不会解答?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想法吗?三、拓展实践我们再独立解决几个实际问题:1、足球场是个长方形,长120米,宽95米。李林绕着足球场跑了3圈,跑了多少米?2、学校北面有一块长方形的实验园,长是30米,宽是20米,如果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有正好一面靠墙,篱笆长多少米?3、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板书设计:总复习立体图形     求周长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   

  总复习(四)教学目标:1、继续复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能够正确地观察日历,回答问题。2、复习可能性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3、复习有关搭配的知识,能够按照题意进行正确搭配。4、能够根据已知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通过复习加强巩固,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在以前的复习中,我们都复习了哪些知识?本学期我们学的内容除了刚才说到的,你认为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应该再复习整理?我们一起来整理回顾这些内容,看谁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最棒!最棒的同学我们可是有奖励的!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赛一赛好吗?二、巩固探究1、回顾整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同学们,你还记得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出示第16题:一年365天,合几个星期零几天?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做。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解决实际问题:出示92页第18题的图片及文字。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谁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怎样设计住房方案的?3、复习“搭配中的学问”出示第20题:我们刚才解决了住宿问题。现在我们在一起来解决穿衣的问题好不好?这是我们学过, 的搭配中的学问。你能不能自己试着解决呢?如果解决得好、搭配得棒,我们将评选它为“出色设计师”。自己解决,评选“出色设计师”。4、回顾整理“可能性”出示第19题,指名读题,自己解答,指名回答。5、整体回顾:在这一学期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教学反思:

《复习4》教学设计 篇15

  复习目标1.在脑中构建完整的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初步理解并明确“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等词含义。2.能正确读数、写数;能按要求写数及根据数位或数级的不同标准写出相应的数的组成;了解十进制。3.用“万”或“亿”作单位,改写整万或整亿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一个数的尾数后写出相应近似数。课前准备:小黑板、练习纸。课时:1课时复习过程一、明确复习内容本节课复习千亿以内数的认识。二、复习数位顺序表指出本节课最基础的知识就是数位顺序表。每生回忆数位顺序表的排列,两生互相交流。指名一生回答。再说出各数位上的计数单位。我们还给这么多的数位分了级,怎么分的?完成有关数位顺序的练习:1.一个数的最高位在十亿位上,这个数是( )位数。2.与千亿位相邻的数位有( )和( )。3.一个数只含有万级和个级,这个数最多是( )位数,最少是( )位数。4.亿级的第三位是( )位,万级的第二位是( )位,个级的第四位是( )位。相邻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书91页,看并理解“进率是10”的含义。 出示判断题:1.十进制计数法就是指每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2.1亿里有100个10万,1000个万。(请学生说本题的思考过程) 三、复习读数、写数及数的组成根据数位顺序我们还可以解决有关读数、写数的问题。在读数时,首先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分级)。分好级后怎么读?有零的时候怎么读?出示判断题:1.一个数不管中间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2.一个数不管末尾有几个零,都不读出零。 写数时要注意什么呢?(交流讨论)完成练习:1.读数3005790004、70305050050、19650000、809000000002.写数三十七亿零五百、三千零四十万零九百零八、一百七十亿零八刚才大家写了三个数,第一个数的组成可以怎么说?还可以怎么说?我们说数的组成时可以根据数位来说,也可以根据数级来说。请大家用这两种方法把后两个数的组成的写下来。完成练习:1.一个数的亿位、万位和个位上是4,其他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2.57836690078的最高位是( )位,十万位上是( ),百位上是( )。3.5个十亿、7个百万和4个千组成的数是( )。四、用“万”、“亿”作单位改写整万数或整亿数;近似数。

  为了方便读数、写数,像19650000、80900000000这样的整万数、整亿数我们常常用“万”、“亿”来作单位,这两个数该怎么改写呢?改写后的数和原来的数的大小有变化吗?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也就是用它的近似数来表示。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我们用什么方法?(四舍五入)请大家写出这些数的近似数:3805003≈( )万、64744000897≈( )亿、52349999≈( )万、800950000000≈( )亿完成练习:1.一个数的近似数可能比这个数大,也可能比这个数小。这句话对吗?2.一个数的近似数是240万,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是( )。

《复习4》教学设计 篇16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收获,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评价的能力。

  3.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能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会画给定图形的高。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总复习的“空间与图形”部分,在本学期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单元: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这两个单元涉及的知识点有: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组合图形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本课的主要任务是:把散落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从而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整体知识结构。在具体设计时,可以让学生想一想“本学期学到了什么知识?获得了什么学习方法?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哪些内容有趣?那些内容最有用?哪些还感到困难?”等问题,只有把学生的这些问题设计为复习课的重点时,那么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把学生平时储存在“问题银行”里的问题作为复习的内容进行梳理,以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河南省的省会,是一所名校,多年来教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平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每一个单元结束后,学生能自觉对知识进行整理与分析,学生们称这种形式为“数学知识树”。所以,不少学生已经对这两个内容的知识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在这种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下,我的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课堂勇于发言,敢于质疑,有较强的语言交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有挑战性的问题。

  四、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回顾所学的内容

  课前布置学生回忆本学期学的“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内容,把学到的知识写在一张纸上,要求学生尽量详细的概括所学知识。鼓励用文字、画图、表格等形式表示

  (设计说明:虽然我的学生在前面学完后都有整理与分析,但这个整理很重要,综合性更强。一方面是让学生又熟悉了知识;另一方面是方便上课时的交流。)

  1.让学生根据整理的内容汇报: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2~3人的汇报即可)

  知识内容主要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组合图形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等。

  (设计说明:这时汇报的知识是散装的,没有关系,重要的是看学生思维的触角到了何种地步。)

  2.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整理。

  ①尽量纪录的详细(包括文字、举例等),避免漏掉内容。

  ②有意识的按照类别进行板书。

  (设计说明:教师这时根据学生罗列的知识进行板书,不仅仅是把知识写出来,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3.展示学生比较好的整理方法。

  ①学生交流自己是如何整理知识的。

  ②学生作出最初的评价。

  ③教师有意识的介绍几种比较普遍的整理方式。

  (设计说明:学生的思路总是新奇而独特的,这个时候的展示不仅满足了学生“我做了”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为什么要重新进行整理”。)

  (二)活动二:开展知识的整理

  1.小组内交流课前的整理情况。

  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次比较全面地整理。

  ①注意选择比较好的整理方式。如,文字、表格或画图等方法。

  ②重新仔细地阅读教材,防止有遗漏。

  ③简单地交流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学习中的重点、难点。

  ④尝试让学生整理一下学习的方法。

  (设计说明:这个整理过程不仅仅是罗列知识点,对学生思维的含量要求比较高,学生要理清知识间的联系与重、难点,以及学习的方法进行描述。)

  3.分小组向全班汇报。

  ①汇报整理的过程和方式。

  学生整理的方式主要是:文字;表格;图示(知识树)。

  ②根据交流的体会,清楚地表达知识之间的联系。

  (设计说明:这个交流不仅仅是展示不同的表达方式,重要的是发现学生思维中的盲区,哪一部分学生遗漏了,教师注意及时补充。)

  4.评价小组的整理情况。

  ①你认为他们整理的优点在哪里?说说你的想法。

  ②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该怎么进行整理,说说你的看法。

  (设计说明: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度,不仅仅是评价谁的形式好,谁表达的清楚,更为重要的是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学习方法的描述。)

  (三)活动三:知识的应用和拓展

  1.请你结合整理的网络图,给每个知识点举个例子。

  ① 学生尝试自己举例子说明问题。

  ② 让学生完成总复习中“空间与图形”部分的题目(18——21题)。

  a.理解题意,明白题目中蕴含的知识点。

  b.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全班交流自己做题的思路和想法。

  (设计说明:举例子是很好的一种学习思路,当学生对规律或这是方法描述不清楚时,通过举例子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里的举例子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整理的各个领域的知识要点进行数学内容的举例,沟通知识点与数学内容的联系,并及时完成总复习的练习题,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③结合例子,尝试总结一些数学方法。

  生1: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通过割补成学过的图形进行解决。第20题计算一面墙的面积时,就是把这面墙分割成三角形和长方形进行计算的。

  生2:在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可以通过数方格的方法,还可以看成近似图形解决。

  生3:在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时候,需要知道高和相对应的底,这样就可以利用公式进行解决了。

  (设计说明:让学生结合例子尝试描述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再上一个台阶。)

  2.结合网络图反思。

  ①你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我们进行解决?

  生1: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先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学习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学生稍有沉默,教师静静等待)

  生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进行计算,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进行计算。

  生3:因为在学习一种新知识的时候,都在转化成以前学习的知识进行解决,所以先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②对于目前不能解决的问题,先写在“问题银行”里面。

  (设计说明:问题的交流很重要,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从这里折射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个问题,而是学生思维的光芒。)

  (四)活动四:展示与交流

  将整理的网络图贴在板报上,教室内展示,在复习时可以随时根据网络图进行系统的复习。

  (设计说明:学生整理出的知识网络图,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命脉”。这里的展示和交流,不仅仅是一种展览,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不断的学习。)

  五、教学反思

  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如何上好总复习课?

  每当我看到学生懒洋洋的做总复习的题目时,我总是感到很惶恐。对教师来说,复习的内容多,复习的时间短;对学生来说,复习的内容都已经学过了,没有多大的兴趣。总复习承担的任务是什么?仅仅完成一些题目吗?心里的不安让我尝试以学生为主体来上复习课,把课堂交给学生。

  我按照总复习中的类别,以“空间与图形”部分为例,让学生经历回顾、梳理、应用、拓展知识的过程,上了一节总复习课。学生热情高涨,我也很兴奋,现在回忆起来还意犹未尽,津津有味!学生思维的线在他们自己大脑的操纵下越来越清晰,最后是亢奋!真是太奇妙了。

  在学生课前整理知识时,知识是凌乱的;师生一起回顾的时候,凌乱的知识是散装的;经过小组的梳理与全班的交流,知识基本上连成了线,学生已经基本上清楚了知识的前后联系;经过应用与拓展,这些连成线的知识穿起了珠子,这些闪亮的小珍珠,足以显示学生思维的魅力!

  更妙的是,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还能整合知识,总结学习方法,不仅如此,总复习上的题目在学生梳理知识后的应用过程中,不知不觉已经完成了,我想数学对于学生的魅力莫过于不知不觉中的恍然大悟,满头雾水时的豁然开朗!

  这只是我上总复习课的一点做法和体会,在和大家分享的时候,还是有点诚惶诚恐,我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欢迎大家一起来探讨。

  六、案例点评

  如何上好复习课是老师们关心的问题,老师们普遍感到复习课难上,我也回顾了一下我们的教学研究,真正的在教学领域里面专门研究复习课的内容也比较少,因此如何上好复习课也成为教师的教学的“盲点”。位惠女老师在这方面作了一个有意义的尝试,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首先是复习课的目标定位问题?就是复习目标定位在什么地方。我想主要是进一步的理解、记忆,总结,融会贯通,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知识网络体系,这是复习课的主要目的。位老师的课让学生经历了回顾、梳理、应用和拓展。不仅引导学生回顾学了些什么,同时还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网络图、表格、树状图等形式再现,这样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个整体的印象。

  第二个环节梳理。梳理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的建构知识网络,复习不是简单的把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练习的过程,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整理、学会归纳,这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目的的话,这节课就成了练习课。位老师让学生在前面回顾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把知识用情景的形式或者习题的形式呈现出来,系统化的整理归纳,本部分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入心入脑。

  第三个环节应用。就是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也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位老师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网络,在综合运用中体会数学是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的自学能力或者学习的能力就会有得到提高。

  第四个环节是拓展。复习应该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有新的收获,这个新的收获就是,在解决问题中提出或者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位老师在和风细雨中让学生察看自己前面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怎么样,怎样做到查漏补缺,有新的发现。不仅如此,位老师还非常重视学生的质疑能力,这一点值得大家借鉴和学习。

  最后,提点小建议:回顾、梳理、应用、拓展四个环节是一个整体,要注意形成系列,做好计划,不能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题目或情景的设计要注意连成线、形成串,便于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良好的认识结构。

《复习4》教学设计 篇17

  uni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一、知识点拨

  i.language goals

  ?学会过去进行时的基本结构与用法

  ?学会简单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

  ?学会讲简单的故事

  ii.key words

  1.cut v.切;剪;割

  be careful.don't cut yourself.小心,别切到自己。

  2.alien n.外星人

  nobody knows whether there are aliens or not.没人知道到底有没有外星人。

  3.land v.登岸;登陆;降落

  the plane will land in ten minutes.飞机将在十分钟后降落。

  4.while conj.当……的时候;在……之时

  while i danced, she sang.我跳舞,她唱歌。

  5.right adv.正好;恰好

  the accident happened right over there.事故正好发生在那里。

  6.surprised adj.惊奇的;吃惊的

  i was surprised that he was late for the party.我很惊讶他聚会居然迟到了。

  7.kid v.欺骗;哄骗

  i'm not kidding you.我没有骗你。

  8.anywhere adv.到处;无论哪里(用于否定句中)

  did you go anywhere yesterday? 你昨天去没去过什么地方?

  9.happen v.发生

  a funny thing happened in the subway yesterday. 昨天地铁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happen to +名词 发生于……身上

  she hoped nothing bad would happen to him.她希望不会有坏事发生在他身上。

  10.get out of 从……出去

  she tried to get out of helping her mother.她尽量逃避帮助她的妈妈。

  11.run away 跑开;迅速离开;逃走

  the thief ran away when someone noticed him.当有人注意到他的时候,那个贼立刻逃走了。

  12.at the doctor's 在诊所;在医院

  i'm thinking of going to the tailor's.在表示诊所、店铺或某人的家时,经常用名词所有格的形式。

  she is staying at mary's.她住在玛莉家。我在想到裁缝店去一趟。

  iii.  key sentence structures

  the boy was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when the ufo landed.

  while the boy was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the ufo landed.

  the girl was shopping when the alien got out.

  while the girl was shopping, the alien got out.

《复习4》教学设计 篇18

  第十单元 总复习

  单元教学内容:课本第119~127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统计。本学期所学的“找规律”内容,目的是开括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学习,只是在练习中带着练习。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分别集中起来复习。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要求: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 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复习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难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

  单元课时安排:   4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  表内除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9页表内除法,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从而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

  教学重点、难点:

  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教学准备:

  小黑板,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回顾引入:

  1. 引导学生回顾本期已学知识。看目录相互说说,要求学生全班交流。概括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的变换,统计。

  2. 我们今天来复习表内除法。板书:表内除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亲切、自然、民主、平等的交谈中自然引入了课题。

  二. 复习整理:

  1. 说说下面各题你是怎样算的?(小黑板)

  32÷4    81÷9      15÷5

  24÷6    42÷7      40÷8

  24÷3    14÷2

  先独立做在课本上,再说一说怎么样算的。

  2. 针对刚才学生容易错的内容,用听算的方法,选拓展练习中的题进行训练。

  在草稿本上听算练习。

  3. 复习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可挂图出示,小组讨论后学生口答)

  出示挂图:教材第119页的第1题。(如果没有挂图可让学生看书)

  想一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小组讨论交流后,口答。

  4. 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

  在○填上“<”“>”“=”。引导学生正确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笔试一试复习表内除法,并同时找找学生的问题,了解学情。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除法知识来解决。

  三. 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页第1、2题。

  巡视、评改。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同桌检查。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及时查漏补缺。

  四、拓展性学习:

  1. 口算。

  15÷5=        6÷3=       16÷8=        9÷3=

  45÷9=       56÷7=       49÷7=        2×4=

  45÷5=       56÷8=       63÷7=        8÷2=

  2. 看图,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计算。

  3. 在○填上“+”“-”“×”“÷”使算式成立。

  16○6=10         8○4=2        21○3=7

  20○5=25         6○9=54       30○5=6

  第二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法、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9、120页第3~8题,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加法、减法的复习,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与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的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方法,正确、熟练地读数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对于计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使用。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 同学们,昨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呢?请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汇报。

  2、 今天,我们将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其加法、减法的复习。(板书课题)

  3、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旧知,自然引入本节内容。

  二、知识整理:

  1、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请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

  回忆学了万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2、下面先请大家独立做教材第119页第3题,然后集体订正。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

  3、写一写,再读一读。

  ① 千位上是2个千、百位上是5个百、个位上是6个一。

  ② 二千五百零六。

  4、 下面复习用计数单位表示数,独立完成书上第120页第4题,想一想是怎样做出来的。

  5、 复习近似数。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20页第5题,找出这段文字中哪些数是近似数?并画出来。再请同学回答。

  6、 复习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

  (1) 请同学们口算教材第120页第6题,看谁算得都对。“开火车”订正。

  (2) 引导学生做教材第120页第7题。先笔算,再请两个同学到台上板书,并展示。

  (3) 通过第6、7题的计算,请大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4) 请各学习小组互相讨论一下教材第121页第8题。我们怎样去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处理意见,并在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紧紧围绕万以内数的认识,开展练习。难点突出,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

  三、教学效果测评:

  1、综合练习教材第123、124页第3~6题。

  2、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知道和对学生进行帮助。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拓展性学习:

  在下面各数的前后各写两个相邻的数。

  698                 

  3299                

  9998                

  第三课时  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1页第9~12题“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的复习”。

  教学目标:

  1、复习“克和千克”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以及形成锐角、钝角的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比较好的质量单位的概念,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准备:

  小黑板,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计算,我们现在来做几道计算题。请大家拿出口算卡。

  100+200=            110 - 20=

  620+100=            120+360=

  130 - 70=            240 + 70=

  +50=            1000-30=

  1200-40=            140 - 40=

  860 - 80=            880+1200=

  【设计意图】:口算能力是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学习的基础,所以要加强口算训练。

  二、整理复习。

  1、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1)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21页第9题,大家想一想,你会怎么样去圈?为什么要这样圈?

  学生根据原来有的克和千克的概念,动手圈。

  (2)用重量去算一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再判断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3)大家想一想关于质量单位,我们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复习到呢?小组讨论,把没有复习到的知识列出来,作好全面复习。

  2、复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小黑板出示)

  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平移、旋转现象。升降机、观光缆车、

  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锐角和钝角。

  三、拓展性练习(略)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和统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2页“解决问题和统计”

  教学目标:

  1.、复习“解决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看题,学生能知道题中所说的事理,并能正确选择解决的方法。

  2、   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 请大家想一想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复习了本学期学过的哪些知识?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法、减法。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2. 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还有没有内容是我们没有复习到或复习了掌握不好的?如果学生有问题,则针对问题,让同学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解决方法。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二. 复习整理:

  1. 分别出示教材第122页第13、14题的挂图。(如果没有,就让学生直接看书)

  (1)看了图后,你明白图中的画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看挂图,小组讨论这两题的意思。

  叙述两幅图的意思,没有说好的请其他同学来补充完整。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怎样来解决这两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明:12÷3=4(次)

  一共要花:6×1=6(角)

  8×3=24(角)

  6+24=30(角)

  或: 6×1+8×3

  =6+24

  =30(角)

  2. 复习统计图。出示教材第122页第15题。大家一起来想一想第15题的数据怎么搜集?

  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用举手的统计方法来试试。

  3. 组织搜集数据,清点人数。

  根据自己的情况举手,并把老师清点结果填在书上。

  4. 大家已经搜集好了数据,从这个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请小组讨论一下,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在全班交流。

  小组讨论,得到讨论结果后,全班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在复习时,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在这里发挥学生复习的主体性,让学生更多自我反思,有利于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三. 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6、127页第11~15题。能够填在书上的就填在书上。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练习。

  四、拓展性学习:

  1. 调查班上昨天的数学作业,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并制成统计表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

  2. 二年级各班存放图书数目如下。

  二年级下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

  本学期总复习分五课时,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

  1、明确要点,分析单元知识要点,确定学生掌握措施。

  2、通过回顾、反思、总结逐步领悟数学问题的规律性。

  3、反复法,即通过同一情景的多次再现,让学生达到自觉领悟的目的。

  4、选择典型范例进行剖析,从方法的角度用儿童可以理解的语言,描述数学现象、解释数学规律。如解决问题的教学,通过揭示条件与所求的联系,结合方法与思路分析,渗透“转化”等数学思想来解决问题。

  5、加强规范要求,严把过程关。许多学生错误的呈现,是源于找的过程、计算的过程不规范,不仔细造成的。例如:在针对一些图形,通过统计分别找到个数这样的题目时,我要求学生从简到难,分别做好记号,对于没有做记号的学生,哪怕答案正确,也予以批评,目的是硬性规范,提高正确率。又如:找规律,特别是数字变化规律,我要求每个学生写出规律,不能用想(说)代替写,这个过程必须落实。

  6、加强方法沟通,体验方法的优化过程。统计与找规律有一定的方法,我们要充分的做好示范,更重要的是做好比较与沟通,同样是做记号,有的清楚,一目了然。有的最后一塌糊涂。还有找图形的顺序与计数的顺序,都是有着一定的学问,这里必要让学生自己比较之后,去“悟”。并最终实现能主动地采用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7、关注学困生。学困生不是学不好,而是由于个性的学习心理、特点、品质造成学习过程注意力集中度差,反应慢,遗忘快等现象。比如陈伏洪同学,他的乘法口诀背的不好,以至于做除法题时经常出错,于是我就采取每天一练,组成一对一的帮教措施,让她天天都能得到锻炼,另外,每天安排一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口算。

  通过这几节课系统的复习及相应习题的练习,学生基本上对旧知识达到了巩固复习,同时又从复习中体验到了掌握解题方法的重要性。

《复习4》教学设计 篇19

  教学目标:

  1、 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2、 正确辨别前后、左右等位置的顺序,正确认读时间;

  3、 在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明确分工,学会按指令完成任务。

  教学前的总体想法:

  想通过活动的创设,让学生在小组活动的交流中完成复习的任务。老师把复习的任务放手给各小组的组长,组长组织本小组的同学,在摸宝袋的游戏中将复习活动进行下去。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宝袋中的说明要明确,分工要具体,学生的可操作性要强,老师走进各组进行分别的指导和帮助!

  学校及学生的状况分析

  本班29人,分成了6个小组,分别是孩子们自己起的名字他们是花儿组:6人,多彩组:6人,月亮组:6人,彩虹组:5人,表帅组:6 人,每个组成员都明确的分工。分别是噪音控制员、倾听者、小组长、组长助理、卫生管理员、操作者。噪音控制员和倾听者都有自己的手势,引起其他成员的注意,告诉成员倾听和低声讲话。孩子的学前知识储备量较好,到现在为止经过了一个月的时间的多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培养了,也在小组合作中,一起进行过游戏的教学。玩过的游戏有“我们都是木头人、手指操、拍手和跺脚比多少、击掌凑十(5|、6、7、8、9、)口算接龙、摸一摸说一说、等等游戏”

  教学过程:

  游戏——智慧宝袋

  1、 谈话

  2、 今天慈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两个智慧宝袋,在1号口袋中装满了卡片,看你们小组能不能按口袋中卡片的要求完成任务。我先找同学和老师一起来做,每个组选一个代表到老师这里来。(游戏的示范)

  3、 袋子里装的内容有:

  (1) 请你们小组一起进行20以内加减法的接龙游戏。

  (2) 请各组的卫生管理员做拍手和跺脚的动作,组长指定同学回答:拍手和跺脚的数目谁多谁少?多的数量和少的数量各是多少

  (3) 请注意听操作者的击掌数目,(击掌凑十),其他成员回应他的击掌数目

  (4) 请你们小组按从高到矮的顺序站好队

  (5) 请组长站在中间,倾听者站在他的左边,噪音控制员站在他的右边,组长助理站在前面,操作者站在组长的后面。剩下了谁来检查?

  (6) 请你们小组一起完成100页的第一题,并请操作者宣布答案

  (7) 请你们小组一起完成100页的第2题,并请倾听者宣布答案

  (8) 请你们小组一起完成100页的第3题,并请组长助理者宣布答案

  (9) 请你们小组一起完成101页的第4题,并请小助手宣布答案

  (10) 请你们小组一起完成101页的第5题,并请噪音控制员宣布答案

  (11) 请你们小组一起完成101页的第6题,并请卫生管理员宣布答案

  (12) 请每个同学从2号口袋中摸出一个物体,不要让其他同学看到,然后描述你摸出来的物体的形状,看看其他同学能不能猜出来?

  (13) 按从矮到高的顺序站好队,按要求在2号袋子中摸物体。最矮的同学摸出球体,最高的同学摸出圆柱体!

  (14) 从2号袋子中拿出小表盘,两人一组拨出3:00、3:30、12:00、5点刚过、快7点了

  (15) 统计一下你们小组男生和女生的数量,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4、 以上是3节课的复习内容,在放手给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告诉学生将完成了的卡片做上记录(小组的图案,各组都有名字并且有自己组名字的简单图案)还给老师。并走进各个小组组织和调控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和督促完成所有的题目

  对以上设计的一些思考:

  可以说我在做这样的设计时,考虑的是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按照要求做事情。通过老师在小组中的协调和帮助指导,让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过程中老师会分别指导不同的小组完成不同的活动,教室中可能有些地方会比较热闹,有些地方又相对安静,学生在完成本小组的活动时是否能全身心的在自己的组内很好的落实和完成,又怎样不受其他组的影响,恐怕是我要单独进入小组进行指导的。由于问题的随机性,达到复习的总的效果可能要3节课后才能都完成。不知道这样的设计是否是一种冒险。也不知道学生是否喜欢这样的复习的组织形式!今天既然贴在这里,就是任大家评说的!

《复习4》教学设计 篇20

  第一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示例

  一.目标点击

  1.知识目标

  (1)掌握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基础知识。

  (2)了解本单元四篇课文的有关内容。

  2.能力目标

  (1)学习鉴赏科技说明文、科技论文的一些方法。

  (2)学习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写作特色。

  二.要点回放

  1.有关作者

  (1)《数学与文化》

  齐民友,1930年生,安徽芜湖人,数学教授,曾任武汉大学校长。

  (2)《熵:一种新的世界观》里夫金和霍华德:是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

  (3)《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梁思成(1901—1972),中国现代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广东省新会县人。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27—1928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回国后从事建筑教育研究工作,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并担任系主任直到逝世,1940年10月至1947年,美国耶鲁大学兼任教授、联合国总部大厦设计委员会成员。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他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为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做了开创性的工作。1943年写成《中国建筑史》一书。他是“人民英雄纪念碑”重要建筑的设计的领导人之一。著作《梁思成文集》。

  (4)《宇宙的未来》

  斯蒂芬·霍金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自从患了侧索硬化症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失望和沮丧,开始了他的宇宙学研究。他后来在相对论、“大爆炸”和黑洞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1988年出版宇宙学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在30多年中,他一直孜孜于宇宙起源的研究。现任牛顿曾经担任过的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

  2.常见生字词

  生字:熵 罄 庑 膨 胀 睇

  词语或成语:泽被 呕心沥血 绞尽脑汁 深不可测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夷为平地 告罄 无济于事 万变不离其宗 悠然自得 千篇一律 左睇右盼 荒谬绝伦 欲扬先抑 杂乱无章 尴尬膨胀……

  3.课文内容

  (1)《数学与文化》:本文论述了数学作为科学语言的重要地位,分析了数学能够影响人类精神生活的几个特点,即数学的确定性、简单性、抽象性和自我完善性,高度评价了数学在促进人类思想解放、使人类摆脱宗教迷信、不断创新的历史功绩,把数学提到文化兴亡、民族盛衰的高度来认识。

  (2)《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本文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出发,将熵的观念引申到能源、环境等领域,对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问题表示了深深的忧虑。

  (3)《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本文以介绍建筑创作为主要内容。建筑是时空艺术,“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指在时间、空间的综合持续中,建筑创作的重复与变化。重复与变化相互矛盾相互统一。如果只强调重复,作品往往毫无二致;只注重变化,作品往往杂乱无章。一个成功的建筑创作则是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体。

  (4)《宇宙的未来》:这篇讲演,从古代巫师的预言,谈到近代宗教预言,再改动到对宇宙未来的讨论,主要探讨了宇宙未来的两种命运:一是继续膨胀下去,一是收缩以至于坍缩成一个点。膨胀还是收缩,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运用天体物理学理论,对宇宙的未来作出科学的论断。

  4.写法鉴赏

  本单元四篇文章是科技说明文和科技论文,写得都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这于作者高明的写法有关,现总结如下。

  (1)《数学与文化》

  语言品味:①准确,本文语言正像数学那样逻辑谨严。

  ②生动,力求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阐释,使文章通俗易懂。

  ③流畅,文章充满激情,笔力雄健,气势飞动,纵横驰骋,无所不宜。

  (2)《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论证方法:①引用论证

  一是引用权威人士的话,二是引用民间谚语,来增强读者对科学原理的理解能力。

  ②概括论证

  概括可以抓住事物的本质,具有简明扼要的特点。

  ③分析论证

  本文用的最多的就是分析论证法。在简述一个科学道理或提出一个观点后,作者往往将问题分解开逐一论证。

  (3)《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分析方法:文章分析严谨而辩证,比较详尽地介绍了一些著名建筑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的关系,看法准确精当。

  (4)《宇宙的未来》

  本文体现了演讲的特点:①生动的导引,开头从古代的巫术和近代的宗教预言谈起,增加了趣味性,深化了演讲的主题——科学地求实精神。

  ②严谨的推理,本文作为一篇科学演讲,其最终目的是让人信服,而严谨的推理则能增强说服力,作者没有对宇宙的未来作明确的预言,正说明演讲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③幽默的语言,本篇演讲的语言幽默,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使所论述的问题更易于听众接受。

  三.方法指津

  本单元学习的是科技说明文和论文,这些文章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文质兼美,给人以启迪。学习的方法是提要钩玄,提要钩玄是韩愈所倡导的一种阅读方法,它的意思就是要在阅读中抓住文章的要点,领会其精神实质。

  提要钩玄的方法,具体有指出重点,剖析难点,概括内容,提炼观点,分析观点等,这就需要把阅读、理解、分析、判断、概括、推理等能力融合起来,在当代社会知识爆炸、信息激增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尤其适用。

  四、考点例析

  [考点]2003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关于现代文阅读的要求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例析]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

  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大的地区;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蔓延,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在英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另外,一些河流水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的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可以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大气层保持一定的热能。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全球气温将为—40℃,而现在全球平均气温为16℃。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1850年工业革命时增加一倍。

  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全球我们必须树立全球共同性的大气环境观念,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爱护头顶的这片蓝天。

  (2003年全国高考卷第7、9题)

  1.下列对“温室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指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能够接受阳光的一定的密闭空间中所产生的一种保温效应。

  B.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剧增以后,又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从而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C.指在接受阳光的密闭空间中能够影响地表气温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D.指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通过减少地表热量向空中散失,在特定密闭空间中产生的保温效应。

  [分析]

  此题重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建筑材料,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否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是阅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标志。本文始终围绕着“全球变暖”这一气候现象来展开论述。其中涉及“温室效应”的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温室效应,考生对此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此题答案应该选A原文中说:“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这一定义有四个关键词,即“透射阳光”“密闭空间”“热交换”“保温效应”。B项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剧增以后,又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从而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只有“热交换”一个条件,可以排除。C项也与原文意思不符也可以排除。D项只有“热交换”和“保温”两个条件因而也不是正确选项。而A项保留了全部四个条件,只是前后顺序作了调整,“透射”改为“接受”意思基本一样,所以应选A.

  2.下列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各国迟迟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不改变能源结构和大力植树造林,以致大气层的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

  B.1850年工业革命以来,大量开采和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结果,大大增加了温室气体的含量。

  C.由于人类无限制的破坏,地球上大片森林和草地急剧消失,沙漠进一步扩大,使得地表气温也随之不断升高。

  D.因雷击和虫害而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导致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植被日益减少,而人类对此却束手无策。

  [分析]

  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所提供的四个选项,都与生态平衡和气候变化有关,有一定的干扰度要准确选出,就要仔细比照原文,看看哪一项所说的生态变化与人的活动没有关系。A项基本上是用原文中的有关信息进行的归纳,显然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因而是正确的,可以排除B项中的大量开采和燃烧也都是人的活动,也是正确的。C项直接点明是人类无限制的破坏,也是正确的。D项虽然提到人类,但“雷击”和“虫害”却不是人的活动所造成的,所以不正确。因此,只有D项是正确的选项。

  五、迁移练习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现在,在加强改善文艺评论的呼吁中,也涉及评论风格的多样化,无疑,文艺鉴赏该是其中的一种。文艺评论与文艺鉴赏本是密不可分的。文艺评论虽属于“论”,但必须以艺术现象引起的具体感受为出发点,因而,凡评论必有鉴赏。同时,文艺鉴赏在对于是形象的具体感受中,也必然伴随着鉴赏者的观念、倾向、认识、态度,因而,凡鉴赏也必有评论。但两者在对文艺作品的感受与认识,又有侧重不同与深浅之别。鉴赏更多的重感性,带着主观的个人喜爱;评论更多的重理性,要求客观的科学分析。文艺鉴赏只是文艺评论的基础,而文艺评论则是文艺鉴赏的深入;评论基于鉴赏,又高于鉴赏。既然如此,有什么必要把某些评论拉回去,戴上一顶“鉴赏式”的帽子呢?这是因为,评论只要不停留在个人喜爱的鉴赏性阶段,有着应有的客观性与科学性,那么,它在风格特征上更多地保持着鉴赏的印记,便自有其特殊的魅力。这首先是它的论述比较具体形象。文艺鉴赏是一种由生动的艺术形象引起的精神活动,舍弃具体形象、具体感受的抽象思维和逻辑判断,也就舍弃了鉴赏。因此评论展示作者的审美判断呈现位“鉴赏式”时,其行文往往是生动形象、具体感人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一幅多么美妙的风景画!但它又不只是自然风光的单纯描绘,《唐诗鉴赏集》是这样赏析的:“细柳新绿,这不是春天的色彩吗?黄莺唱和,这不是春天的音乐吗?白鹭从南方飞回,正是春天的第一批客人;冰消水涨,远方的船儿不远万里而来,正说明人们已经开始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活动。这一切形象地构成了一个鲜明的主题——春天来了。”这里理性的思考没有游离生动的形象;相反,正是从生动的形象中引出内含的意蕴。这类评论的论述还比较富有个性色彩。文艺鉴赏并不是消极的接受,而是一种积极的感受。鉴赏者在感受作品的基础上驰骋想象,对艺术进行再创造。由于鉴赏者的主观条件不同,这“再创造”也就会呈现出它的差异性,带着浓厚的主观色彩,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诚然,文艺评论需要客观的科学评价,不容主观偏见;但优秀作品本可以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评论,鉴赏中的偏爱,往往使评论跳动着作者特有的观察、感受与体验,为评论带来特有的色彩。当然鉴赏式评论仅仅是评论中的一种,而且,它只能用于评论文艺作品,对文艺思潮、文艺流派、文艺运动等文艺现象,它就无能为力了。同时,它还有自己的缺点,就是由于它容易溺于鉴赏者的偏爱,成为偏见,使评论失去公正的态度。所以,评论而为鉴赏式,也只限“式”,戴上一顶富有特征的“帽子”,而不能让帽子成为自身。

  1.对文中加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抽象思维和逻辑判断”指鉴赏中的理性思维。

  B.“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明莎士比亚并没有赋予哈姆雷特明确的性格特征。

  C.“评论而为鉴赏式,也只限‘式’,戴上一顶富有特征的‘帽子”’中的“式”和“帽子”含义不同。

  D.“让帽子成为自身”意思是以鉴赏代替评论。

  2.作者认为鉴赏中的“再创造”会呈现“差异性”,下面不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引得无数人一洒同情之泪,但鲁迅说:“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

  B.鲁迅笔下的“阿Q”,有人认为是阶级的典型,有人认为是民族的典型,还有人认为是人类的典型。

  C.歌剧《白毛女》中的黄世仁让人憎恨,喜儿则引人同情。

  D.《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达吉亚娜是普希金心目中完美的俄罗斯妇女形象,但在今天的俄罗斯读者心中却是褒贬纷纭,莫衷一是。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评论必须以艺术形象引起的具体感受为出发点,鉴赏也必然伴随着鉴赏者的观念倾向认识和态度,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就是两者的辩证关系。

  B.鉴赏式评论的“魅力”在于理性的思考伴随着生动的形象,跳动着作者由鉴赏中的偏爱产生的特有的观察感受和体验。

  C.“优秀作品本可以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评论”,强调鉴赏式评论应注意角度的变化和内容的丰富。

  D.鉴赏式评论容易溺于偏爱而成为偏见,使评论失去公正的态度,所以只能用于评论文艺作品,对其他文艺现象无能为力。

  4.对本文论述的中心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评论与鉴赏的辩证关系

  B.鉴赏式评论的短与长

  C.文艺鉴赏的性质与特点

  D.提倡鉴赏式评论

  参考答案:

  1.B2.C3.B4.D

《复习4》教学设计 篇21

  “平面图形面积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根据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自主创编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回忆整理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会整理知识,领会学习方法。

  3、渗透“联系”、“转化”等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

  回忆整理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四、教学难点:

  根据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修改日记,激趣引入

  师:今天丽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篇由小淘气写的数学日记,想看吗?

  生:想!

  课件出示“小淘气的数学日记”

  3月18日  晴

  早上,我从2平方厘米大的床上起来,就坐到面积约为1平方分米的饭桌上拿早点吃。妈妈把我耳朵一揪:“洗脸去!”于是我才去拿14平方米大的毛巾洗脸……

  师:看完了这篇日记,你有什么话想对小淘气说的吗?

  生:……

  师:小淘气短短的一篇日记中却出现了这么多错误,看来他真得好好学数学了,你们觉得他在哪方面的数学知识该补一补呢?

  生:面积单位、平面图形的面积、面积……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

  出示课题“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

  (二)讨论交流,复习整理

  1、师:同学们,回想一下这六年里我们学了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

  学生自由说。

  2、你能在草稿上写出这些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字母公式。

  学生写公式。

  3、组织反馈。(课件展示)

  4、想一想,面积公式的推倒过程。

  师:今天我们是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你觉得我们应该复习哪些知识?

  生:……

  师:那这六个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好吗?

  师:你愿意说哪个,你觉得哪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你记得特别清楚,你就说哪个,好吗?

  生说出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5、同桌合作整理

  师:我们当时为什么先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师:真不简单,这六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有一定联系的,对吗?

  师:那你能不能用一个带有箭头的图,把六个平面图形之间的面积计算公式表示出来吗?

  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构建网络图。

  生展示作品,并说想法。

  师课件出示网络图:

  师:现在我们观察这个图,从左往右看,你看见了什么?从右往左看,你又看见了什么?

  生:从左往右看,我们看出左边的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推导出右边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从右往左看,我们看出右边的图形可以转化为前面的图形。

  师:其实这些平面图形与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板书:联系)在找这些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用到了一个很好的方法,那就是——转化。(板书:转化)

  (三)应用方法,立足实践

  师:那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用这些计算公式呢?接下来,李老师来考考大家,看看哪些同学能学以致用。

  课件出示题目。

  (四)总结评价,巩固方法

  今天,我们对平面图形的面积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并解决了我们身边遇到的数学问题。在复习阶段,我们可以利用今天学习到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总结,这样不但可以梳理知识,还可以提升认识,不失为一个事半功倍的好方法。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知识要提醒大家注意?

《复习4》教学设计 篇22

  一、教学内容:unit 12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revision)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一周中星期一到星期天的表达方式;掌握学科的表达;学习用because和表示品质的形容词表示理由;学习what,why,who引导的特殊疑问句。本单元围绕“谈论自己所喜欢的学科”这一话题,设计了三个任务型活动:任务一是:谈论自己所喜欢的学科,学习what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和学科的表达;任务二是:通过free talk,让学生谈论自己喜欢某一学科的理由,学习why等特殊疑问句;任务三是:作报告、写对话、写作训练,巩固和延伸所学知识,掌握星期的表达方式。

  what’s your/his/her favorite subject? my/his/her favorite subject is english.

  why do you like math. because it’s interesting.

  why does he/she like art? because it’s fun.

  when do you have math? i have math 0n monday,wednesday and friday.

  what’s ken’s favorite subject? science.

  单元总体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复习使学生学会谈论自己喜好的学科或自己喜好的其它事情并给出理由;学会说出一周的七天;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谈论自己所喜欢的学科”,主要是学习学科的表达、表示品质的形容词、一周中星期一到星期天的表达方式;学习用because表示理由。在询问“对方所喜欢的学科和人物”、“星期几”时,要使用以前所学过的what、who疑问句,再学习“询问理由”所用的why疑问句。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掌握所学疑问句的结构和使用以及回答。

  三、单元整体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复习词汇subject,science,physical,education,p.e.,biology,math,gymnastic

  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saturday,sunday,why,because;引导学生复习、巩固“询问喜欢的学科并给出理由”的目标语言并运用所学知识安排活动;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复习表示星期的名词;复习“谈论偏爱”和“询问喜欢的学科并给出理由”的语言结构;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2、过程与方法:

  采用practicing,summarizing,free talk和pairwork的学习策略,利用教学幻灯片来展开课堂pairwork问答式的口语交际活动和阅读、写作训练,复习、巩固,运用“谈论各自所喜欢的学科或其它的事情并给出理由”的目标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谈论的话题是喜欢的学科和一周的课程安排,通过互相询问和谈论彼此所喜欢的学科以及理想的课程安排,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情并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四、重点难点

  复习词汇subject,science,physical,education,p.e.,biology,math,gymnastic, 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saturday,sunday,why,because;引导学生复习、巩固“询问喜欢的学科并给出理由”的目标语言并运用所学知识安排活动。

  五、教学策略与教法选择

  依据本单元教材内容以及七年级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采用情景创设法、交际法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可供借鉴的教学策略有:1.直观形象的教学策略:教学要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2.创设情景,合作交流。4.同桌互评。

  教学内容 unit 12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 revision)

  课时 

  一课时 

  教学对象 

  七年级 

  设计者 

  薛玉鹏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一周中星期一到星期天的表达方式;掌握学科的表达;学习用because和表示品质的形容词表示理由;学习what,why,who引导的特殊疑问句。本单元围绕“谈论自己所喜欢的学科”这一话题,通过本单元的复习使学生学会谈论自己喜好的学科或自己喜好的其它事情并给出理由;学会说出一周的七天;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knowledge aims: 

  ⑴复习词汇subject,science,physical,education,p.e.,biology,math,gymnastic,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saturday,sunday,why,because;引导学生复习、巩固“询问喜欢的学科并给出理由”的目标语言并运用所学知识安排活动。

  ⑵复习表示星期的名词;复习“谈论偏爱”和“询问喜欢的学科并给出理由”的语言结构;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2. ability aims: 学会“谈论偏爱”和“询问喜欢的学科并给出理由”。

  3. emotion aims:  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三、重点、难点

  复习词汇subject,science,physical,education,p.e.,biology,math,gymnastic, 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saturday,sunday,why,because;引导学生复习、巩固“询问喜欢的学科并给出理由”的目标语言并运用所学知识安排活动。.

  四、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本课采用情景创设法、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由what, why引导的特殊问句来“谈论偏爱”和“询问喜欢的学科”并给出理由”。

  五、资源准备

  ppt

  六、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及资源准备

  step1:

  ( 4 min) show revision aims look and think. 让学生明白本单元具体目标

  ppt

  step2:

  (9min)  review and show the target language to talk about “like and dislike” look at the target language sentences and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 each other  出示重点语言句型,使学生有具体的目标呈现

  ppt

  step3:

  ( 9 min) 1. revi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about subjects and weekdays.

  2. have ss talk with partners.

  3. 1.go over words and expressions about subjects and weekdays.

  2. be active in practicing the conversations

  (free talk)

  通过自由谈进一步掌握what 和why的问句,熟练谈论喜好及理由。 

  step4:

  ( 14 min)

  show information.

  have ss speak and make a report. 

  english spoken.

  make a repot. 通过口头训练使学生掌握本单元重点词汇和句型,同时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ppt

  step5:

  ( 5 min) show exercises practice 通过训练巩固本单元内容。

  ppt

  homework

  ( 4 min) show “writing” writing 写作能力提高

  七、板书设计

  unit 12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words: subject, science, p.e. biology, math,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sunday, why, because

  sentences:

  what’s your/his/her favorite subject? my/his/her favorite subject is english.

  why do you like math. because it’s interesting.

  when do you have math? i have math 0n monday,wednesday and friday.

  八、反思总结

《复习4》教学设计 篇23

  1.隋朝大运河

  ①了解隋朝大运河的目的和条件。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的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尤其是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一带),成为江南最富庶的地区。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两京和边防军所需的粮食相当多,需要江淮地区供应。陆路运输,速度慢,运量小,费用大,无法满足北方的需要。开通运河,利用水利运输,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政治上看,隋政府为加强对东北和江南地区的控制,也需要开通一条南北向的大运河。隋炀帝个人,也抱有开运河乘龙舟游江南的目的。那时候,隋朝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政府掌握了大量的粮食、布帛和财富。这就为开通运河提供了足够的物质条件。

  ②大运河的地位和作用: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的长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而且河道的水深和宽度及通航能力也是最大的。它的完成,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和我国古老的长城一样,大运河千百年来饮誉世界。运河开通以后,“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唐朝文学家皮日休说,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皮子文薮·汴河铭》)他还在《汴河怀古》一诗里赞颂这条大运河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运河的开通,还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另外,运河的开通,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也起了促进作用。

  2.“贞观之治”

  这也是唐太宗之所以成为我国古代杰出政治家的主要业绩。参见前面的导引部分。

  3.“开元盛世”

  要知道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叫开元,政治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4.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发展、唐都长安的地位与繁荣

  生产工具的改进从两方面掌握:典辕犁、筒车、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发展,重点掌握唐三彩的制造,唐都长安不仅是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也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

  5.回纥、吐蕃及其与唐的关系

  “回纥”是团结、联合、协助的意思。公元788年,自请改汉字译音为“回鹘”,鹘是一种凶猛的鸟,“回鹘”含有“回旋轻捷如鹘”的意思。回纥长期过着游牧生活,《新唐书》、们日唐书》都说回纥‘‘居无恒所,随水草流移,善骑射”。《资治通鉴》说:“初,回纥风俗朴厚,君臣之等不甚异,故众志专一,劲健无敌。”以上材料说明回纥人风俗朴厚,安史之乱以前内部矛盾并不尖锐,崇尚勇敢,改名回鹘也可反映出来。

  ①唐与回纥的关系:政治上:回纥汗国存在96年共13名可汗,其中12名接受了唐朝册封,安史之乱时回纥两次出兵援助唐政府,自758年唐肃宗的幼女宁国公主出嫁回纥可汗开始,唐朝前后三次将公主(宁国公主、咸安公主、太和公主)嫁给回纥可汗。回纥吸取自匈奴以至突厥失败的教训,知道和好比战争有利,始终遵循不同于任何漠北强国的态度来与唐建关系,唐玄宗设边防节度使,也不把回纥列为敌人。唐与回纥为邻,北方边境平静无事,双方建立了一种历史上罕见的和好关系。

  经济上:唐与回纥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回纥经常用马匹交换唐的丝织品、茶叶和粮食,每年往往用几万匹马从唐朝换回丝织品几十万匹,并把其中的一部分转运中亚出售。

  文化上:相互交流。长安、洛阳汉人喜穿回鹘服装,出现“回鹘衣装回鹘马”的景象,说明汉和回鹘两族在文化上是相互交流的。

  ②吐蕃的社会生活:

  六七世纪之交,吐蕃人已经经营农业,有小麦、青稞麦、荞麦等农产品,但畜牧业仍是重要的生产部门。家畜有牦牛、马、羊、猪和独峰驼等,取牛羊乳酪为食,用毛织衣,住毡帐中。矿产有金、银、铜、铁、锡。人民爱用赭(土红)色涂面以避风寒。乐器有海螺和鼓。用五行(金、木、水、火、土)和十二属(鼠、牛、虎……)纪年,以麦熟时为一年的开始。他们非常勇敢,以战死为荣,几代都战死的人家被视为高门大族;战败脱逃的在他头上挂一狐尾,表示奇耻大辱。军法很严,战时前队皆死,后队方进。武器精良,平时人人佩剑,铠甲坚利,战士全身披甲,惟开两眼,劲弓利刃也不能伤。

  当藏族还处在原始的民族部落时代,就和汉族有了联系。年轻的松赞干布决心跟唐朝建立友谊o 634年第一批吐蕃使臣访问长安,唐朝使臣很快到吐蕃回访,成为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良好开端。松赞干布遣使献贵重礼物向唐王室求婚,唐太宗未允o 640年,又命大相(宰相)禄东赞为使官,以黄金5000两及珍宝数百件作聘礼,请许婚。唐太宗允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出嫁到吐蕃。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汉藏两族的友谊和吐蕃社会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直到今天藏族民间仍流传着许多有关公主的美好传说;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内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布达拉宫还保存着他俩结婚的洞房遗迹;大昭寺前的唐柳,传说是公主亲手所栽。藏族的史书用大量篇幅来记载公主的事迹。这一切都说明早在七世纪时,汉藏人民就建立起亲如一家的亲戚关系。

  710年,唐中宗以亲王女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并赐锦帛数万匹,大批杂伎工匠及龟兹乐队。工匠将生产技术传到吐蕃,至今拉萨还保存着许多唐代乐器。《毛诗》、《礼记》、《左传》、《文选》等书籍也在这时传人吐蕃。汉族文化进一步传播,唐蕃关系更加密切。730年尺带珠丹给唐玄宗上书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引日唐书·吐蕃传》).

  唐和吐蕃的关系,长时期内是友好相处,虽然统治者之间也发生过战争,但这些战争一般为时不长,而且遭到人民的反对。如唐玄宗时,金城公主刚死,玄宗就派大将哥舒翰攻打吐蕃o‘后来,诗人杜甫写诗指责说: “赞普多教使人秦,数通好合止烟尘。朝廷忽用哥舒将,杀伐虑悲公主亲’’(《喜闻盗贼总退口号》五首之二)o安史之乱期间,吐蕃乘机占有陇西许多地方,一度攻占长安。后来与唐时战时和,基本上保持亲戚关系。

  6.唐和新罗的友好关系、唐和日本的友好往来、玄奘西游

  唐和新罗的友好关系,玄奘西游参见前面导引部分。

  日本古称倭国,唐代始改称日本。日本自汉朝开始和我国发生正式交往。《后汉书》记载,东汉光武帝时,日本派使者来中国,光武帝赠以印绶。这枚金印上刻有“汉委奴国王”字样,于近代在日本九州发掘出来,证实了史书的记载。唐朝时候日本发生“大化改新”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唐朝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与日本的社会变革结合起来,出现了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高潮。通过中日两国的不断交往,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产技术以至生活习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国的深刻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646年日本的“大化改新”。这次改革,在中国长期留学的高向玄理和僧曼起了很大作用。他们仿照隋唐的官制,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参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宝律令扎

  8世纪后期,日本迁都平安京(今京都),都城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也有“朱雀街”、“东市”、“西市’’等名称。

  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的标音表意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日文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日本人的生活习尚、节日风俗也都受到唐朝的影响。

  7.安史之乱和唐末农民战争

  安史之乱的影响可从两个方面分析、掌握。

  ①安史之乱造成的破坏:安史之乱对人民是一场浩劫,给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为丘墟”(《治通鉴》卷222),“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或有衣经者”(引日唐书·回纥传》)。“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榛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几乎整个黄河流域,一片荒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杜甫《无家别》)这诗句描画了由于战乱广大人民无家可归的悲惨状况。

  ②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割据:安史乱起后唐王朝分崩离析,无力镇压叛乱,只得采取姑息政策,对安史部下的重要降将仍旧让他们做节度使,留驻原来的地方。于是,李怀仙做卢龙节度使,据河北北部一带;田承嗣做魏博节度使,据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一带;李宝臣做承德节度使,据河北西部一带,这就是所谓“河北三镇”o三镇逐渐“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把地方军事、政治、经济大权集于一身,“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们日唐书·李怀仙传》),以后其他地区如淄青(山东)·李正已等,都不听朝廷诏命,与唐王朝分庭抗礼。安史之乱以后,河北、河南、山东、江淮、关中等地都设有节度使,“大者连州十数,小者犹兼三四”。节度使“自署文武将吏,不供贡赋”,所有“法令、官爵、甲兵、租赋、刑杀,皆自专之”,—不接受唐政府命令。他们父子相承,兄终弟及,或军将自行拥立,事后胁迫中央承认,名义上是唐的藩镇,实际上是独立的小王国。藩镇割据局面,阻碍了全国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削弱了中央政权的兵力和财力,使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

  唐末农民战争的重点是它瓦解了唐朝的反动统治。

  8.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李春、孙思邈的成就

  雕版印刷术发明的年代还不能确知,学术界认为在隋唐时期。

  中唐时期的《真元妙道要略》一书里,记载了:“有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硝石……生者不可合三黄·(即硫磺、雄黄和雌黄)等烧,立见祸事。”可见其时人们已熟知火药的燃烧和爆炸性能。《真元妙道要略》记录了制成火药的方法。

  据宋路振《九国志》记载,当唐哀宗天祜初,郑蹯进攻豫章时, “发机飞火”,把豫章的城门龙沙门烧了,他率壮士冒火登城,浑身都被烧伤。五代末、北宋初的许洞解说,“飞火H·是指火炮、火箭两种东西。在豫章的那次战争说明了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李春,隋朝建筑工匠,赵州桥的设计者。赵州桥的建筑结构科学,坚固耐用,防洪省料,造型美观,在中国甚至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它的设计者却并没有受到重视,直到赵州桥建成100多年后,唐朝开元十三年(725年)中书令张嘉贞在《安济桥铭》中,才简略地提到:“赵州汶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样才使人们得以知道安济桥是普通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除此之外,历史上没有留下任何记载,无法查考其生平。李春对我国桥梁工程的巨大贡献将永载祖国史册。

  赵州桥原名安济桥,俗称大石桥,建于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6年),至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是今天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石拱桥是用石块拼砌成弯曲的拱作为桥身,上面修成平坦的桥面,以行车走人。在世界桥梁史上,石拱桥出现是比较早的。我国石拱桥更为悠久。大概在战国时已经有了石拱桥的建筑。而赵州桥的特点是“敝肩式”,即在大拱的两肩上再辟小拱,是石拱桥结构中最先进的一种。这在欧洲是14世纪才出现,就是法国的赛雷桥,比赵州桥晚700多年,并且早已毁坏。

  赵州桥全长52.82米,宽9.6米,桥上有3股道,中间走车马,两侧行人。赵州桥的净跨度长达37。37米,是当时中外跨度最大的石拱桥。桥的跨度虽大,但拱高只有7,23米。因此桥面坡度平缓,有利于交通和运输。

  孙思邈的成就参见前面导引部分。

  9.诗歌的黄金时代

  尤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重点中的重点。学习时参见前面导引部分。

  本单元难点

  1、三省六部制和改革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创设)

  a,三省六部制:581年,隋文帝即位不久,采纳大臣崔仲方的建议,“依汉魏之旧”建立中央机构。皇帝是全国军事、政治、经济的最高主宰,拥有绝对权力。辅佐皇帝处理全国军政要务的主要是三省。其中,尚书省管的事最多,为此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事。三省六部的关系和职权,课本的注释里已说得很明确。三省的长官:尚书令和左、右仆射(必仆射是尚书令的副手),纳言(门下省的最高长官),内史(内史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职务。六部的最高长官称尚书。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形式上是继承汉魏旧制,实际是总结了秦汉以来的统治经验,发展和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制度。可以防止外戚大臣专权篡位和地方势力分裂割据。三省六部的官员晶位不高,职权有较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集权和任免官吏。

  b.改革选官制度和科举制的形成:隋朝以前,用九品中正制选官,但到西魏、北周时期,选用官吏已经不大注重门第。随着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的重建,最高统治者要求从地主阶级中广泛地吸收有才干的人参加政权,以巩固统治。按门第高低选用官吏的九品中正制,不能适应这种需要。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晶中正制,改革选官制度,按德才标准选拔官吏,由地方送士人(包括州、县学的生员)到中央,参加秀才、明经等科的考试,考试合格的,录用为官。秀才考政论文章,后来还加了杂文。杂文的题目比较难,如《司马相如上林赋》、《贾谊过秦论》等。那时秀才录取标准很高,及第的人极少。明经是考经书的记忆和经义(对经文大意的解释),及第的人数较多。隋炀帝时,增加了进士科,那时的进士科以考政论文章为主。炀帝时还增加了科举录取人数。至607年,考试科目已经有了十科。

  2.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个历史人物的评价

  评价历史人物要从政绩人手,全面、客观地评价其历史功过。

  3.正确认识隋唐时期民族关系

  通过学习,认识到友好互助是各族关系的主流,各族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则是一时的历史现象。

  4.安史之乱的过程,藩镇割据的概念

  参见前面导引部分。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复习4》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332281146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