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运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运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巫婆的猫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运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微信扫码分享

运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通用4篇)

运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合作交流与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愉悦,合作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教学难点: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例题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去跷跷板乐园玩一玩好吗?  

  2.出示跷跷板情境图。  

  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3.学生观察图片,并根据看到的信息提出问题。  

  (1)玩跷跷板的有多少人?(口答)  

  (2)跷跷板乐园一共多少人?  

  (3)玩跷跷板的比没玩跷跷板的多几人?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  

  重点研究第 2  个问题。  

  师板书:有 3  组同学在玩跷跷板,每组 4  人。还有 7  人没有玩,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观察图片,让学生完整地叙述一下要解决的问题。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请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5.学生板书列式。  

  4×3=12(人)              12+7=19(人)  

  综合算式: 4×3+7=19(人)   

  6.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我们刚才是如何发现问题的?又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8.处理第 3  个问题。  

  (1)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4×3=12(人)  12-7=5(人) 或 4×3-7=5(人)  

  (2)说说你的想法。  

  9.小结。  

  比较刚才解决的两个问题,它们有什么异同?  

  生:两道题的第一步都是用乘法计算的,不同的是第二步,前者用加法,后者用减法。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来解问题的。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认真看懂图的意思,或者读懂题的意思,在认真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相关问题的关系后,再选择正确的解决方法,最后列式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一幅图中的不同问题,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比较两个例题的异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 (1)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图片,口头编题。  

  例如:  

  ① 树上有 10  只小鸟,飞走了 4  只,又飞来 3  只。现在树上有多少只小鸟?  

  列式:10-4+3    或 10-(4-3)  

  ② 花丛中有 2  群小蜜蜂,每群 4  只,还有一群蜜蜂是 3  只。一共有多少只小蜜蜂?  

  列式:4×2+3   

  (2)学生汇报问题,并解决问题。  

  让学生说出所列算式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设计意图:此题呈现的是一个开放性的画面。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可以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予以解答。]  

  2.练习二的第 1  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练习二的第 2  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4.拓展练习。  

  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用 20  元钱买票够吗?  

  (1)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并汇报。  

  (2)如果你们小组一起去动物园,用 30  元钱够吗?够,应找回多少元?不够,还差多少元?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运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篇2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让学生学会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部计算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1.学会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

  一.教学过程:

  学前准备:

  2×9=       28-8=     7×8=      6×4=      9×2=

  2×5=       56-10=    24+13=     18-6=      12×2=

  深究新知。

  1.例3. (教材第8页)

  (1)请同学们看图说图意。

  有三组小朋友正在玩儿跷跷板,每组有4人。又来了7人。

  (2)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列式计算。(分组讨论)

  学生:有三组小朋友正在玩跷跷板,每组4人, 4×3=12(人)。

  学生:又来了7人,12+7=19(人)

  学生:列成综合算式是:4×3+7=19(人)

  (3)还可以怎样计算?

  (4)学生:跷跷板左边有六人,右边也有六人,再加上后面来的7人,一共有19人。列式为:6×2+7=19(人)

  2.做一做。(教材第9页图)

  教师: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你会解答吗?

  学生:树上原来有10只小鸟,飞走了4只,又飞来了3只,树上现在有多少只小鸟?

  列式:10-4+3=9(只)或10+3-4=9

  学生:中间有2棵花,左边有5棵花,右边有4棵花,一共有多少棵花?

  列式:2+5+4=11(棵)

  学生:远处有4只蜜蜂,右边有4只蜜蜂,左边有3只蜜蜂,一共有多少只蜜蜂?

  列式:4+4+3=11(只)或4×2+3=11(只)

  思维训练:                                      

  一双袜子  6元

  一顶帽子   9元

  (1)如果买3顶帽子和1双袜子,应付多少钱?

  (2)如果买双袜子和1顶帽子,应付多少钱?

  (3)小红有30元钱,她能买什么,能买多少,应找回多少钱?

  课后反思:在例题中有学生提出:“观看的比玩跷跷板的少几人?”学生很容易先列成7-4×3.在纠正过来。学生对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还不是很熟练,对谁与谁比,谁为标准还不够清晰,应教育学生仔细审题,认真思考后落笔。

  作业:同步练习

运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篇3

  一、 教学内容: 运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p8—9)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会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4、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会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2、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用不同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

  四、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计算。

  (二)、探究新知

  1、例三(教材第8页图,电脑显示)

  (1)看图说图意。(有3组小朋友在玩跷跷板,每一组有4人。又来了7人,一共有多少人?)

  (2)分组讨论,列式计算。

  a. 4*3=12(人) 12+7=19(人)

  b. 4*3+7=19(人)

  c.还可以这样计算:6*2+7=19(人) 4*4+3=19(人)

  小结:用乘加和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写成乘加的算式

  2、做一做。(教材第9页),电脑出示图。

  老师: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会解答吗?

  (树上原来有10只小鸟,飞走了4只,又飞来了3只,树上现在有多少只小鸟?)

  10-4+3=9(只) 10+3-4=9(只)

  …………

  (三)、课堂作业设计

  1、小白兔种了7 行胡萝卜,每行8个。准备送给小黑兔10个,小白兔还剩几个胡萝卜?

  2、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看了4天,每天看6页,还剩13页没有看。这本故事数一共有多少页?

  3、妈妈买来2盒月饼,每盒有9块。送给奶奶6块,还剩多少块月饼?

  4、小力买了5 个练习本,每本2元,他又买了一把尺子花了3元钱,小力一共花了多少钱?

  教后记:

运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篇4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a、学会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b、知道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a、通过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b、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细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抽象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学会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难点:知道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法: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思考,自主解决。

  教具:电脑课件,口算卡片。

  课型:新授课

  学         案

  教师活动

  (含学法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学前准备:

  老师出示卡片,学生计算。

  二.探究新知

  1、例三(教材第8页图,电脑显示)

  (1)看图说图意。(有3组小朋友在玩跷跷板,每一组有4人。又来了7人,一共有几人?)

  (2)分组讨论,列式计算。

  a、4×3=12(人)  12+7=19

  b、4×3+7=19(人)

  c、还可以这样计算:6×2+7=19(人) 4×4+3=19(人)

  小结:用乘法和加发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写成乘加算式

  2、做一做。(教材第9页),电脑显示图 。

  老师: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会解答吗?

  学生甲:树上原来有10只小鸟,飞走了4只,又飞来了3只,现在树上有多少只小鸟?

  列式:10-4+3=9(只) 10+3-4=9(只)

  学生乙:中间有2棵花,左边有5棵花,右边有4棵花,一共有多少棵花?

  列式:2+5+4=11(棵)

  学生丙:前面有4只蜜蜂,右边有4只蜜蜂,左边有3只蜜蜂,一共有多少只蜜蜂?

  列式:4+4+3=11(只)或4×2+3=11(只)

  三.课堂作业设计

  1、小白兔种了7行胡萝卜,每行8个。准备送给小黑兔10个,小白兔还剩几个胡萝卜?

  2、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看了4天,每天看6页,还剩13页没有看。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3、妈妈买来2盒月饼,每盒有9块。送给奶奶6块,还剩多少块月饼?

  4、小力买了5本练习本,每本2元钱,他又买了一把尺子花了3元钱。小力一共花了多少钱?

  一.1、引导学生观察:你从主题图中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谈话。

  3、演示课件,让学生发现问题。

  4、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运算方法来进行运算,然后导入新的计算方法。

  5、教师要说你明学习的知识。

  二.1、深入学生中及时了解预习反馈,掌握学情。

  2、根据学情,重点指导或强调。

  3、对学生有积极的表现,有创意有深度的问题给予表扬和鼓励。

  1.      同位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学生举例说明。

  2.      学生交流。

  3.      汇报自己的发现引入新课的知识。

  4.      抢算,进行抢答。

  5.      梳理知识,争强能力。先思考,再讨论,分析、概括。

  从学生喜欢的口算开始引入,迅速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一上课就马上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把学生的作品作为教学素材,更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给足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小组合作,自主探索新的解决方法。

  通过自己举例,学生更能容易的消化新学的知识。

  活动设计突出了层次行、多样性和趣味性。

  课后练习精编

  解决问题

  1、一个笔记本8元,一支钢笔13元。小莉买了9个笔记本和一支钢笔,一共花了多少钱?

  2、一个篮球7元,一个羽毛球4元。小明买了一个篮球和7个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3、足球9元一个,小军拿了100元买了7个足球,应找回多少钱?

  4、小熊:爸爸,妈妈和我都掰了9个玉米

  熊弟弟:我掰了6个

  熊妈妈:我们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

  5、兔姐姐:我们种了5行萝卜,每行9个。

  兔哥哥:我们准备送给邻居兔奶奶15个萝卜。

  兔弟弟:还剩多少个萝卜?

  6、动物园的门票儿童票每张5元,成人票每张8元,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用20元钱买票够吗?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的轻松、扎实、愉快,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本节课我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材上离我们较远的素材变为学生非常熟悉的图片出现,学生果然兴致极高,立即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使本课的教学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探究新知的环节中,我创造性地把学生的作品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亲生经历了知识的全过程,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创设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我充分的为学生创设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如:让小组合作,比一比、分一分,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乃至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精心设计,为学生引航。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毫无价值的。只有课前精心设计,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只有课前的成足在胸,才能在课上游刃有余,因此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

  总之,新教材给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带来了欢乐,也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挑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一概创造性的利用和挖掘教材资源,精心设计,让新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运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390331149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