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甜到心口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第一单元

微信扫码分享

第一单元(精选17篇)

第一单元 篇1

  第一单元(复习)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写日记、爱护图书。

  2、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成语。一能读准字音;二能正确默写;三能理解有关词语。

  3、能背诵《走,我们去植树》和《古诗两首》,并能正确默写。

  4、理解本单元的课文内容,能完成课后练习。

  5、掌握人物对话的标点符号。

  6、能写好一份建议稿。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默写本单元的词语、成语和古诗

  植树    和煦    荒滩    山坡    回荡    欢声笑语    伴随   绿色工厂

  音符    健康    增添    版图    建设    乖乖低头    宝库   一株杏树

  程度    绽放    明媚    花苞    绽开    掌握规律    皱纹   顷刻间

  郑重    推断    代替    估计    俊俏    活泼机灵    鲜艳   烂漫无比

  圆晕    映衬    电线杆  荡漾    吹拂    痕迹        聚拢   翼尖

  春深似海    风月无边     世外桃源     飞瀑流泉      古木参天

  山外有山    诗情画意     蔚为壮观

  《春日偶成》 《江南春》

  二、《走,我们去植树》

  1、 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 指名背诵课文

  3、 说说植树有哪些好处?(美化环境   净化空气  阻挡风沙   防止洪涝……)

  4、 小黑板出示: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春风      (       )的脚步        (      ) 的小树

  (      )的空气      (       )的音符        (      ) 的版图

  (      )的希望      (       )的朋友        (      ) 的童年

  三、《第一朵杏花》

  1、 朗读课文,强调生字读音,要求读准多音字:重  冲

  2、 说说近义词

  留心(留意)   观察(观看)    也许(可能)

  郑重(慎重)   立即(马上)    大概(大约)

  “顷刻间”的意思是表示极短的时间,你还知道表示时间短的词语吗?

  马上   一会儿  立即   一眨眼   一刹那   一瞬间  霎时   转眼间

  3、 完成词语搭配

  留心观察     用心学习    耐心等待    细心作业

  精确计算     精美礼物    精彩节目    精心栽培

  4、完成课后练习4、5

  5、仔细读一读课文8---12 小结,体会人物的不同心情,填上适当的提示语。

  6、“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赞扬了竺可桢爷爷怎样的优秀品质?(严谨认真 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

  四、《燕子》

  1、 指名背诵课文,纠正有关生字的读音

  2、 说说课文中的几组近义词

  聚拢(    )俊俏(     )

  3、 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说说把什么比做什么?

  4、 分析课文每一小节所写的内容

  例:阅读第二小节,完成下列练习

  (1) 按要求写词语

  照样子写词语

  毛毛细雨                                                      

  从文中找出一个描写春天美景的四字词语。               

  (2) 这段话主要给我们介绍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3) 用一两句话说说你读了这段话之后的感受。

  5、 每课练第六题、第七题和第八题

  五、《古诗两首》

  1、 读一读

  2、 背一背

  3、 说说诗句的意思以及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你还背诵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吗?指名背一背 

  5、 每课练第六题、第七题

  六、《练习1》

  1、 采用拟人的手法将下列句子写生动

  夏日的夜晚,星星在夜空中一闪一闪。

  河岸边的柳树在微风中摆动着枝条。

  春风吹,杏花开。

  春雨沙沙,小草儿长出了嫩芽。

  春风吹,青蛙从洞里爬出来了。

  布谷鸟咕咕叫。(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

  河水哗哗流向远方。

  早晨,太阳升起来。

  果园里,苹果熟了,红通通的。

  秋天到了,柿子红了,葡萄紫了。

  秋天到了,田野里的稻子沉甸甸的。

  2、读读背背  说说这部分成语的特点

  3、口语交际:推荐和自我推荐

  以“我的优点”为题,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

  七、习作1:写一篇关于春游的建议稿

  八、练习

  完成期终练习卷1 的部分内容

第一单元 篇2

  (2003-01-23 21:21:00)

  本单元学习科技说明文和科技论文。

  提要钩玄是阅读文章的一个重要方法。韩愈在《进学解》中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这里所说的“记事者”是指史书,“纂言者”是指学术论著。就阅读科技说明文、科技论文而言,提要,是在阅读的基础上,提炼出文章论述的要点;钩玄,是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探索其更精微的内涵。提炼文章的要点,可以利用作者自己的原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述;探索文章的内涵,可以分析作者的某个观点,也可以阐发作者的主要思想。学习本单元,要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提要钩玄,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增强概括、分析的能力。

第一单元 篇3

  单元提示

  在色彩斑斓的世界中,奇妙的事物无处不在。我们置身于这样的世界里,既可以感受鬼斧神工般的自然美,又可以领略人们创造的形形色色的人工美。这个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有的介绍了某类建筑物的特征或某种动物的习性,有的说明了某种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还有的解释了某个科学道理。这些文章的作者都有一双善于洞察事物特征的眼睛,他们从具体的事物写起,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新奇的世界。

  说明事物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学习这个单元的文章,看看它们分别抓住了事物的什么特征,又是怎样逐层深入地进行说明的。还要注意体会说明文准确、简明的语言特点。

第一单元 篇4

  教学教学知识点:

  1.理解和掌握两步加减法计算解决问题,并知道小括号作用和学会使用小括号;2.学会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目的

  1.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掌握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不只是单纯的计算题有不同的算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较喜欢的方法。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工具口算卡片,课本插图。

  课时按排本单元可用4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看木偶戏(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1。(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从教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感受对于同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重点,难点:

  1.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多角度去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学前准备: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自由发言)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看教材插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适时点拨

  1.利用木偶戏场景插图。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发言。。。。。。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9(人)    (2)22-6+13=29(人)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测评训练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一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22+13-6=29(人)      22-6+13=29(人

  教后反思:

  1.让学生理解主题图意和联系生活实际,自由提出了不同的问题,但解决方法都是分步完成。学生积极动脑,思维活跃。

  2.学生通过看图提出问题,基本掌握了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且,学生基本能从不同角度去解决同一个问题。

  3.教学时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通过师生共同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叁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有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找答案,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4。加强学生书写要求,力求让学生作到书写整齐,认真的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2课时问买面包(题解决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2(连减应用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初步认识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学前准备:教科书第5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1、谈话:同学们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过面包,今天老师也带大家去买一次面包。

  2、出示买面包的情境图,“你能从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什么有关的数学问题?”

  二、适时点拨

  1、利用买面包场景插图。让学生自由说出从图中给出的信息,知道了什么?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提示: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54-8=46(个)    (2)8+22=30(个)

  46-22=24(个)         54-30=24(个)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1)54-8-22

  (2)能不能列成54-8+22?小组里讨论?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老师今天能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括号”,把(2)中的算式“54-8+22”变成“54-(8+22)”,就可以了。这样我们就可以先算8+22,然后再算54-30。大家说说括号在这里起什么作用?(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

  8.小结。

  三、 测评训练

  1.练习一的第2、3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请学生尝试解决第5题。有困难时给学生以启发。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题解决二(连减)

  (1)54-8=46(个)       (2)8+22=30(个)

  46-22=24(个)           54-30=24(个)

  54-8-22=24(个)        54-(8+22)=24(个)

  教后反思:

  本教材选用“学生购买面包”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运用连减或加减两步计算解决“还剩多少个面包”这个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使用小括号。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明确小括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因此,本节课我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问,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上不足的地方:在用小括号将分步计算的式子列成综合算式时要更加注重理解分步计算时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加强分步与综合的联系。

  第3课时基本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练习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巩固解决问题的步和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同一个问题。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解决问题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重点,难点:

  1.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培养学生发展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78-17     45+54=     71-34=     35+24=

  61-45=     29+56=     29+41=     91-45=

  2.补充问题后,再列式计算.

  (1).有20个乒乓球,17个小皮球,__________?

  (2).飞机上有儿童和大人一共57人,其中大人38人,________?

  (3).小明用了5张电脑磁盘,还剩下19张,___________?

  3.听算:(老师说算式,学生回答)

  二.课堂练习设计

  1.教材练习一的第1—4题.

  2.小组讨论: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

  三.思维训练

  1.一技莶字笔8元,一技圆株笔5元.小红有20元钱,她买了一技莶字笔和一技圆珠笔,还剩多少钱?(用两种方法解答)

  2.自己编一道用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第4课时.跷跷板(问题解决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例3。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让学生学会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学前准备:教科书第8~9页跷跷板乐园情境放大图片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定标 

  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跷跷板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适时点拨

  1.利用跷跷板场景插图。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玩跷跷板的有多少人?图中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玩跷跷板的有多少人?图中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6=12(人)      (2)4×3=12(人)

  12+7=19(人)          12+7=19(人)

  (3)……

  5.观察比较解题方法的联系。

  明确解题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玩跷跷板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 (1)2×6+7     (2)4×3+7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测评训练

  1.第9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1、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               问题解决三

  例.3

  (1)2×6=12(人) (2)4×3=12(人)

  12+7=19(人) 12+7=19(人)

  2×6+7=19(人) 4×3+7=19(人)

  教后反思:

  例3是教学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乘加,乘减,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两步计算,也就是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提出:观看的比玩的少了几人?本身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并没错,但值得老师注意的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在引导学生看图思考问题时应教育学生仔细审题,认真思考后在落笔.不能一下子否定学生的问题.这样对学生会有负面影响.

第一单元 篇5

  一 事 一 议

  ——从叙述到议论的桥梁

  初中生学写议论文需要一个过程。一开始,可先写“一事一议”的文章,即就一件事发表议论,“即事说理,有感而发”,从而逐步提高说理能力,为进一步写好议论文打下基础。

  “一事一议”的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先叙述一件事,再就这件事进行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明一个道理。

  先来谈叙事部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目睹许多事情,这是发表议论的对象,也是产生看法的基础。我们可以选择那些有话可说、有理可讲的事情,它可以是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可以是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最好是那些发生在自己身边、且较有普遍意义或应引起大家重视、而自己感受也最深的事情来写。身边的事情,自己熟悉;感受深的事情,有看法可言。如同学中存在的助人为乐、自觉参加环保活动及抄作业 、过生日请客等现象,都可以成为议论的对象。

  选定了确有其感、确有其理的事情,还要明确怎样“叙”。对事情的叙述,既要清楚,以便于议论,又要简约,要根据说理的需要对有关材料作适当的取舍。与所说之理相关的部分要叙述得具体一些,突出一些;反之,则可以少叙或不叙。如《实力最重要》一文的第1段是这样写的:

  我家街口有个哑人卖刀,只见他将晒衣服用的铁丝垫在钢板上,像切韭菜一样嚓嚓切断,然后扬起刀口让人看——刀口完好无缺。在人们的惊叹声中,刀一售而空。

  同样是这件事,《要善于宣传自己》一文则是这样开头的:

  邻居王阿姨逢人便说她从街口买回一把好菜刀。据说这刀能将一根铁丝切成几段而刀口完好无缺。“我们刚从街口经过,怎么没听见卖刀的吆喝声呢?”“那卖刀的是个哑人!我是看了他的表演才买的。”——原来如此!

  说理的中心不同,叙述的角度也就不一样。叙事要为所说之理奠定坚实的基础,然后再以“理”为核心展开议论也就顺理成章了。

  再来看议论部分。

  谈看法、说见解的文章,虽然是由“叙”生“议”的,但重在“发表议论”,文章的主体部分是议论,这是“一事一议”的文章区别于记叙文的本质特征。议论,即对所叙之事的是非、优劣,或肯定,或否定,或褒扬,或贬斥。这就离不开对事情的分析。对事情的分析清楚了,议论的内容也就明确了。

  一事一议的“议”,就是针对事情谈见解。针对“好事”谈见解,要说出它好在哪里,为什么是好事,给大家什么样的启发;针对“坏事”谈看法,同样要说出它什么地方不好,为什么会发生,它的实质是什么,从中应得到什么教训。此外,还可以就这件事进行联想,表达自己的一点看法,阐述一个道理。如《实力最重要》写到:

  由此,使人联想到了做人……哑人的成功充分说明了——实力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

  而《要善于宣传自己》则写的是:

  王阿姨买哑人的刀,是因为亲眼目睹了刀的优良性能,而我们没看到的人只能与此“良刀”无缘了。哑人无言是出于无奈,但我们却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实力之外,要善于展示、宣传自己,这可以使人取得更大的成功!

  由以上两例,我们可以明白,事理本身往往具有多面性,对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可以挖掘出不同的内涵,得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来。我们要尽可能扩展思维,力求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写出新意。

  作文参考题目

  1电视上有这样一条饼干广告,画面上是几个中国小孩嚼着饼干,喜滋滋地舔着嘴唇说:“真正美国口味,我们都爱吃!”请你以“由‘口味’想到的”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一事一议”的作文,谈谈自己的见解。

  提示:这件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可以从这则广告对儿童的影响谈,也可以从“真正美国口味”这句话谈……可从自己最有的可讲的角度出发,确立一点看法。注意所谈见解应当尽量不片面、偏激。

  2从——说起

  提示:在你的身边,每天都会发生许多事情,你要分析一下,这些事情有些什么影响,自己感受最深的是哪一件;然后再考虑“想到”了什么、能“说起”些什么。要对事情本身做些分析,确定一个角度谈谈自己的见解。不要就事论事,而要就事论理。字数应不少于600字。

  口语交际

  开 辩 论 会

  这次口语交际活动,可以组织一次辩论会。

  为了帮助同学们组织好辩论会,下边介绍一点有关的知识。

  1辩论的题目必须明确。如果题目所包含的不是两个不相容的判断,就可能争不起来,或辩不出结果。

  2辩论的双方必须认真准备。要研究对方的论点,要分析对方用以支持其论点的事实、道理有哪些,说理过程是否严密。要把自己一方的论点、论据想清楚,尽量组织得有条理。可以事先写成草稿备用。

  3辩论双方的人员组成要相等。双方各确定主辩一人,助辩2—3人。主辩、助辩通力协作,辩论才能取胜。

  4确定主持人。他的任务是选定论题,规定和宣布辩论规则,督促双方做好准备,在辩论会上启发和引导发言,负责组织评委的讨论,宣布辩论的结果。

  5确定评判员。辩论终结,可举行评判,要评出优胜的一方,并评出若干名优秀的辩论员,予以奖励。

  下边再介绍二个辩论的题目供参考。

  1以“开卷是否有益”为题进行辩论。甲方(正方)肯定“开卷有益”的观点,乙方(反方)持否定意见,认为“开卷未必有益”。

  2从中学生的热门话题中挑选辩论题。如“中学生勤工俭学的利弊问题”。

第一单元 篇6

  体现新课标思想: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化,欣赏祖国的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发表不同见解,并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写作习惯。

  教学内容:

  《古诗四首》、《詹天佑》、《卖火柴的小女孩》、《小雨点》、练习1

  教学目标:

  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指定的课文或段落,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化,欣赏祖国的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发表不同见解,掌握动口、动脑、动手的学习方法。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了解课文内容。

  2、掌握动口、动脑、动手的学习方法。

  3、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指定的课文或段落,养成积累古诗的习惯。

  教学难点:

  想象诗所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感情,通过学习<詹天佑>产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和实物投影

  教学时间:9课时

第一单元 篇7

  这个单元学习哲学论文。阅读这类文章要善于质疑思辨。

  质疑思辨是一种“读思结合”的创造性阅读方法。在阅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疑问也就有了;如果实在无疑,不妨“于无疑处有疑”。阅读的过程,便是不断生疑、不断思考、不断探究的过程。王安石说,“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这样阅读,才有收获,有发现,甚至有创造。

第一单元 篇8

  英语学科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英语学习掌握外语学习的方法,并具有良好的学习心态,为今后更漫长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特别是六年级的学生,面临的是毕业升中,为的是打好铺垫,能顺利过渡到初一。整个单元以来,我认为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学生在整节课中始终能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参与教学的每个环节。在游戏中学生表现得非常活跃,抢答中学生表现得尽情投入。在新授课中学生表现得积极主动,受到的效果是可喜的。课后学生对生词的发音及句型的运用都记得准而牢,同时学生还能灵活运用本节课所学句型进行交际。

  这堂英语课是积极、成功的,它留给我两点重要的提示:

  英语课务必求活。课堂上我们必须抓住点滴时间,在尽量少的时间内做尽量多的事情,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应该善于运用多种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形成紧凑、有序的教学结构。抓住不可多得的教学契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有创造性的学习。如:在本节课最后一个活动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做一个调查,让他们自己记录一下,全班同学的身高、年龄与体重,并且能跟自己的好朋友进行比较,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最后在班上贴出我做的统计表,并让小组长分别填写各个小组的调查情况。学生对此兴趣勃然,能用英语进行交际,就连平时不敢开口说英语的小王也能够主动参与,真是非常难得。

  英语课务必实。课堂上的“活”最终还是要体现为效果上的“实”,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宝贵的40分钟,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切不可搞形式主义。不要为追求表面上热热闹闹的课堂气氛而忽视扎扎实实的课堂训练,我们更要简化教学环节,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如:在课一开始时,我带着学生唱了一首歌,在教单词时,我跟学生玩的两个游戏,但是,学生对单词还是掌握得不好,通过10分钟的游戏学习,学生还不能很好地拼读单词,其实也是,六年级的学生应该不能光是看表面的玩玩就可以了,他们更喜欢的是动脑和亲身体验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所以在最后一个活动中,我给了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调查,让学生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把本节课的知识学得更牢。

  另外,本节课也存在了一些问题:

  如:教新单词时没有必要花10分钟在游戏上,可以有游戏,但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我设计的“吊死鬼”游戏似乎有点过于简单,所以效果不是很好。又如:在呈现新句型时,可以不那么复杂,直接用tpr把一系列的内容边说边做,在约5分钟就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些短语的意思了。还有的就是:在最后一个调查活动中,如果我能时刻提醒学生学习的目的,让这个目标成为各种活动的线索,整个课堂就会显得更紧凑了。

第一单元 篇9

  (一) 第 一 单元备课 年 月 日 单元名称期初复习教时数2 本单元教材是复习第九册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本册教材所必须的准备知识,包括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四则运算和简易方程。本单元先复习小数四则运算,再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接着是三步运算的简易方程,混合运算及应用题。 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上学期已学过的知识,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训练地进行小数四则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注意使计算简便;会解含有三步计算的简易方程;会解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总之,通过复习使学生概念得到巩固,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为新学期做好准备。 目标 达成 情况 存在问题与改进办 1 教学准备 课题(小节)期初复习教时数2 1、 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 理解小数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意义。 3、 掌握小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四则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重点: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理解小数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意义。难点: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四则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教学方法:1、 练习法 2、 讨论法 3、 举办单项竞赛 教学准备: 小黑扳,习题卡。 教师备课用纸(二) 第 页 年 月 日 课时教学设计 期初复习(一) 期初复习 一1、 计算法则 2、 口算 3、 笔算 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理解小数加法、减法、乘 法和除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能够比 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四则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教学程序与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 复习口算。 1、小黑板出示期初复习第1题,指名口算。 二、复习笔算。 1、 期初复习第2题。 三、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提醒学生既要注意算得正确,又要注意口算速度。 ⑴复习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法则,回忆验算方法。 ⑵指名板演,其余座练,集体订正。 2、期初复习第3题。 ⑴提问:怎样取积的近似值? 怎样取商的近似值? 两者有什么异同? 1、学生自由回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后指名说。 2、填空。 ⑴9厘米是1米的( )分之( ),用分数表示是( )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 ⑵0.6里有( )个十分之一,0.304的计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单位。 ⑶5个百和1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 ⑷0.03千克=( )克 420厘米=( )米 4.2千米=( )米 5200平方米=( )公顷 6米8分米=( )米 9.02吨=( )吨( )千克=( )千克2、补充: 0.38×2 3.6+1.7 7.6÷1.9 10÷2.5 9-2.4 1.25×4 4.6-1.6×2 3.5÷0.7+2.4 1÷5×7 1.25×18+1.25×62 3.5÷0.2÷0.5 ⑵指名板演,其余座练,集体订正。 3、期初复习第5题。 学生独立判断,并说明理由。 教师备课用纸(三) 教学程序与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四、复习小数文字题。 五、作业。 做期初复习第6题。 指名完成, 集体订正 引导生小结,进一步熟练掌握做小数文字题的方法及技能。 课堂作业:期初复习第3题。 巡视辅导做期初复习第6题。 独立完成。 独立作业 认真完成作业 教师备课用纸(四) 课时教学设计 期初复习(二) 期初复习(二)1、 四则混合运算 2、 简易方程 3、 列方程解应用题 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注意使计算简便,会解含有三步计算的简易方程,能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方法解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程序与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 复习名数的改写及分数的大小比较。 二、复习解简易方程。 一、 1、提问什么叫名数、单名数、复名数。 2、让学生到黑板上任意写一个名数。 3、让学生对所写的名数进行改写,回忆出单、复名数的改写方法。 单名数改写方法:一看、二想、三列、四移 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方法:一分、二改、三合 4、复习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同分母分数,分子越大则分数越大;异分数分数,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1、 提问:你觉得解简易方程时应注意 些什么? 能先算的要先算,看清未知数是什么 数,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 师引导生讲评 小结解方程的注意点 5、做期初复习第7题,集体校对。 2、做期初复习第8题前两题。 指名板演,其余座练,然后集体校对。 独立解方程,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教师备课用纸(三) 教学程序与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复习四则运算及简便运算。 四、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五、作业。 1、 回忆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2、指导审题(期初复习第9题)。 3、指名板演,其余座练。 4、评讲交流。 1、期初复习第10题。这是一道几何初步知识的应用题,用方程解较为方便,要注意三角形面积公式中的“÷2”。 2、期初复习第11题。 提示:可以根据两个数量关系式列出两种不同的方程来解答。 3、期初复习第12题。 求某一方速度的相遇问题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地运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 4、只列式,不计算(看谁列得多,好)。 5、变式练习。 ⑴某厂有男工216人,比女工的2倍少58人,女工有多少人? ⑵某厂有女工137人,男工人数比女工的2倍少58人,男工有多少人? 课堂作业: 1、 简便运算。79.9×99 10.1÷12.5 1. 25×62+1.8×12.5 2、期初复习第8题后两题。 分组练习 互相订正 读题 分析题意 独立做题 小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及应 该注意的地方 独立完成作业 认真检查 教师备课用纸(四)

第一单元 篇10

  教    师 周晓霞 学    科 数学 执教班级 六(4)、(6) 教学内容 认识负数(教材第2—4页)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3.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4.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 重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进一步建立数感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3   )课时 设计意图 (生成设计) 一、自主创造,引出新数。 1.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班的学生都发生了变化,学校也发生了变化,请同学们看看老师的这些信息: (1):班级的成员也发生了变化,咱们班这个学期转走了两个学生,转进一个学生。 (2):学校图书室转进100本新书,又借出100本书。 (3):小明把自己的压岁钱存进银行800元,又取出100元做零用钱。 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些量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回答。 (是意义相反的量)。 要区分相反意义的量,同学们有没有好办法呢? 为了清楚地区分是准进100书还是借出了100本书,同学们想出了各种方法,你们真会动脑筋,真会创造。 2.怎样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呢?历史上的数学家们对这个问题也进行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出示数学史课本第四页“你知道吗?”) 二、初识负数,学会读写。 1.同桌讨论举出相反意义的量,然后用加“+”或“-”的方法来表示。 交流汇报。 2.介绍课本第4页的《你知道吗?》以及正、负数的读写法。  3.你们还能再说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吗?还有吗?有多少个? 同学们,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又创造了负数。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去进一步认识负数。(揭示课题:认识负数。板书:负数。) 三、沟通联系,丰富认识。 1.教学例1                             电视台每天都会播放天气预报,你们知道是用什么来测气温的吗?(课件出示温度计) 观察温度计上数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课件突出两个刻度10)这两个10表示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 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正数、负数分别表示这两个刻度所指的温度吗? (课件出示显示上海、南京、北京气温的温度计)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正、负数来表示这些温度吗? 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关键要找准谁的位置? 零摄氏度也就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什么? 零上温度用什么数表示?零下温度呢?那0就是正数和负数的什么? 2.教学例2 在我国的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天当中温差很大。看温度计说说那里早晨、中午、晚上的温度。 吐鲁番这种独特的气候特点是由它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的。(课件出示吐鲁番盆地)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课件介绍海平面) (课件出示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米? 海平面以上用什么数表示的?海平面以下呢?那海平面的高度又该用哪个数表示呢? 0是正数吗?是负数吗?它是正数和负数的什么?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四、链结生活,内化理解。 生活中除了温度、海拔高度,还有很多地方会用到负数。 1. 电梯中的负数:王叔叔和李阿姨都从办公楼的地面一层乘电梯,王叔叔去5楼开会,李阿姨去地下二层取车,他们分别应该按电梯里的哪个键?     2.神七与负数:我国即将发射的神舟七号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会达到(     )以上,而背阳面会低于(      ),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内的温度能始终保持在(     ),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1)21℃               (2)100℃                (3)-100℃ 3.产品说明上的负数:食品包装袋上有这样的标记“500+2g”,质检人员拿出5袋后称重后和标准重量比较记录为: +0.1g 、-1g、0g、+0.5g、-3g。     +0.1g 、-1g、0g、+0.5g、-3g是什么意思?500+2g是什么意思? 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同学们,生活中的负数还远远不止这些,课后多留心观察,下节课请同学们来交流,好吗? 认识负数是小学生学习的又一种新的数。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着手,通过一个说反话的小游戏,让学生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了解认识负数的必要性 出示三个城市的温度时,让学生记录并读一读。这样出现了不同的记录方式,通过比较从而得出用负数记录的简便性。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第一单元 篇11

  七年级语文教案

  5.童趣

  课型: 讲读    课时:2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能读准节奏、停顿),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

  2.把握文言词语解释的最常见方法,理解和积累重点词语。

  学习重点: 体会文章中细致观察的作用及联想和想象的用法.

  学习难点: 理解文言词语, 感悟“物外之趣”。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自学

  1.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掌握加点字

  藐   项为之强  鹤唳   怡然  凹凸  为壑   癞虾蟆   土砾    庞然  童稚

  (2)解释下列成语

  明察秋毫: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风声鹤唳:

  ★用楷书把加点的词语和成语抄写三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2.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一些知识,写在下面。

  3.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1)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文言文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同源而异流,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同为主,不同为次,所以不难学,我们要有学好的信心。

  (2) 学文言是为了继承祖国的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许多事情;文言文中的许多词汇、语汇依然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学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

  (3)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培养语感方法有“三要”: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要自己用心领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要主动积累词汇、语汇,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这三条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4.照下面的朗读示例,大声朗读课文三遍以上,要求读准句子的节奏、停顿。

  ① 能/张目对日 ②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③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④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⑥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

  5.文言词语的解释,最常见的方法是添字组词法和换用同义词替代法,如: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昂(抬)首(头)观之。请按此方法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项(      )为之强              ②作(       )青云白鹤观(       )

  ③果(      )如鹤唳云端           ④以丛草为(       )林(       )

  ⑤为(      )之怡然称快           ⑥兴(       )正浓

  ⑦方(      )出神                 ⑧驱(       )别院

  6.在认真完成上面第4、5题的前提下,尝试着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把你不清楚词义的词语、不理解句意的句子都写在下面。

  7.平常的事物或景象,经过想象和联想,往往会变得美丽而奇特,从而获得超出这一事物或景象本身的乐趣。你小时候有过这样的体验或经历吗?请用简洁的话叙述出来,写在下面。 

  二.指导学习•研讨

  1.导入(由预习.导学导入),简介作者有关知识(学生答,师做适当补充)。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变幻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同学们,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奇思妙想,看着看着……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中的趣事,可能会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或许还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沈复(1763一?)清代散文家。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一生长期作幕僚,奔走南北,游历过许多地方。嘉庆十三年(1808)五月间,随翰林院编修齐鲲出使琉球,参加册封琉球国王的盛典,十月间归国。在此期间,写作了《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自传体的散文。原有六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今存前四记。

  2.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第一遍,教师范读;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第四遍,学生齐读

  3.疏通文意

  学生借助注释,复述课文内容,可以加入自己的想像,教师可以让每人讲一小节,也可以尊选一人主讲,其他人补充完善,不明白的地方要进行思考探究,也可以请求其他同学帮助解决.也可以举手问老师。教师参与到讨论和争议中去,然后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面对全体同学强调重点字词,如果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全班合力解决,必要时点拨深化。

  ★重点词语师生共同解疑。

  (1)弄清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经常)

  ②项为之强(“强”通“僵”)   ③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④徐喷以烟(慢慢地)(用)  ⑤蹲其身,使与台齐(使之与)

  ⑥以丛草为林(把)  ⑦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原来是)   ⑧鞭数十,驱之别院(用鞭子打) (赶、驱逐) ⑨兴正浓(兴趣)

  ⑩方出神(正)

  (2)弄清加点的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①必细察其纹理(代藐小之物)  ②昂首观之(代夏蚊)

  ③使之冲烟而飞鸣(代蚊子)   ④常蹲其身(代自己)

  ⑤观之正浓(代二虫)          ⑥驱之别院(代虾蟆)

  4.在教师的帮助下,试着让学生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5.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1)联系全文,“物外之趣”“物内之趣”指什么?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2)从课文看,发现或产生“物外之趣”的条件是什么?

  (3) 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小结: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学生快速自由朗读课之后,再快速齐读 

  限时背诵课文,分自然段背诵 

  三.巩固•延伸

  (一). 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

  鹤唳云端         童稚      项为之强         土砾        

  miǎo   小之物  páng    然大物凹者为hè      yí     然自乐

  (二).填空。

  ①《童趣》一文中依次写了       、       、         三件事,全文紧紧围绕一个“        ”字,揭示了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

  ②“             ”是本文画龙点睛之语,而这需要通过        和        的心理过程才能实现的。

  ③童趣》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家,本文选自《________》

  (三)阅读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善,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________,________。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________,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照原文内容,把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以丛草为林: (2)凹者为壑:

  (3)兴正浓: (4)鞭数十:

  3.翻译句子:

  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作者把癞虾蟆说成是“庞然大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5.从选文中举一例说明作者幼时的童趣。

  教后感

  第二课时

  一、检查巩固

  1.检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默写成语(找学生到黑板上默写)。

  2.找两位同学背诵课文。

  3.注意文章停顿,齐读课文。

  二.指导学习•研讨

  1.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2.只是“明察”“细察”,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3.分别找三个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4. 找出文中描写动作的语句. 

  5. “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将“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蛤蟆处死?都已经把癞虾蟆捉在手了,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

  6.读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启示?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7.集体背诵课文,背诵时想像出三幅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总结:同学们,《童趣》是一篇饶有兴味的文章。作者的奇思妙想引发我们很多美丽的联想和想像。其实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都是在联想、想像甚至幻想中产生的。少年儿童有着天生的好奇心,我们应当把它充分开发出来,使我们的生活、学习更加 多姿多彩。同时希望同学们能逐渐引起对文言文兴趣,多多积累文言词汇,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

  三.巩固•延伸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字注音。

  强(  ) 唳(  ) 怡(  ) 壑(  )

  2.用加字法或换字法解释加点的词。

  ①张目_______②项为之强______③素帐______④私拟作________⑤土砾____⑥凹者为壑_____⑦果如鹤唳_______⑧鞭数十_______ 

  3.指出“以”这个词在下列语境中的意思。

  (1)以丛草为林(  )(2)徐喷以烟(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时有物处之趣。

  (2)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5.解释下列成语并造句。

  (1)明察秋毫—— (2)怡然自得——(3)庞然大物——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_______,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__________________,心之所向,则或_________,_________;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为加点字注音。

  怡然称快: 庞然大物:   癞虾蟆:       项为之强:

  2.上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3.为文章的空白处填上原文。

  4.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昂首观之:   怡然自得:   素帐:   方出神:  鞭数十:   驱之别院:

  5.翻译句子。 

  (1)又留蚊于素帐中。        (2)以丛草为林。        

  6.作者回忆了童年哪几件趣事?                                       

  7.作者幼时为什么会“时有物外之趣”?

  8.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富有情趣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9.请从文中找出几个成语。

  (三)课外延伸

  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①曰:“子之插花能备风睛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②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③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④罪过耳。”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

  (选自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注:①芸:指作者的妻子陈芸。②盍:何不。③踯躅:徘徊,文中指虫子不停的跳动。④作俑: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盍仿而效之(    )  a. già  b. hé  c. hè

  (2)虫踯躅不受制(    )a.zhí zhú  b.zhì zhú  c.zhí shǔ(3)恐作俑罪过耳(    )  a. yōng  b.yòng  c. yǒng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

  (1)案头瓶花不绝    (2)觅螳螂蝉蝶之属

  (3)如其法行之        (4)不亦善乎

  3.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

  (2)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本文记叙了作者和妻子装饰瓶花之事,表现了夫妻之间的伉俪情深和自得其乐的家庭生活。                                 

  (2)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作者的妻子向作者介绍画中的草虫技法,作者欣然模仿这种方法作画。                                   

  (3)从文中的叙述与描写中可知作者甘愿过一种从事艺术的自由自在的平淡生活而无意涉足官场。                               

  教后感

  七年级语文学案

  5.童趣

  课型:讲读     课时:2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能读准节奏、停顿),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

  2.把握文言词语解释的最常见方法,理解和积累重点词语。

  学习重点: 体会文章中细致观察的作用及联想和想象的用法.

  学习难点: 理解文言词语, 感悟“物外之趣”。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自学

  1.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掌握加点字

  藐(    )    项为之强(   )    鹤唳(   )    怡(    )然    凹凸(      )             

  为壑(    )    癞(    )虾蟆    土砾(    )   庞(    )然    童稚(    )

  (2)解释下列成语

  明察秋毫: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风声鹤唳:

  ★用楷书把加点的词语和成语抄写三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2.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一些知识,写在下面。

  3.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1)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文言文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同源而异流,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同为主,不同为次,所以不难学,我们要有学好的信心。

  (2) 学文言是为了继承祖国的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许多事情;文言文中的许多词汇、语汇依然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学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

  (3)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培养语感方法有“三要”: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要自己用心领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要主动积累词汇、语汇,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这三条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4.照下面的朗读示例,大声朗读课文三遍以上,要求读准句子的节奏、停顿。

  ① 能/张目对日  ②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③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④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⑤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⑥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

  5.文言词语的解释,最常见的方法是添字组词法和换用同义词替代法,如: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昂(抬)首(头)观之。请按此方法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项(      )为之强              ②作(       )青云白鹤观(       )

  ③果(      )如鹤唳云端           ④以丛草为(       )林(       )

  ⑤为(      )之怡然称快           ⑥兴(       )正浓

  ⑦方(      )出神                 ⑧驱(       )别院

  6.在认真完成上面第4、5题的前提下,尝试着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把你不清楚词义的词语、不理解句意的句子都写在下面。

  7.平常的事物或景象,经过想象和联想,往往会变得美丽而奇特,从而获得超出这一事物或景象本身的乐趣。你小时候有过这样的体验或经历吗?请用简洁的话叙述出来,写在下面。

  二.学习•研讨

  1.导入(由预习.导学导入),简介作者有关知识(学生答,师做适当补充)。

  2.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3.疏通文意

  学生借助注释,复述课文内容,可以加入自己的想像,教师可以让每人讲一小节,也可以尊选一人主讲,其他人补充完善,不明白的地方要进行思考探究,也可以请求其他同学帮助解决.也可以举手问老师。教师参与到讨论和争议中去,然后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面对全体同学强调重点字词,如果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全班合力解决,必要时点拨深化。

  ★重点词语师生共同解疑。

  (1)弄清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  ②项为之强(    )   ③果如鹤唳云端(    )  ④徐喷以烟(    )(    )  ⑤蹲其身,使与台齐(   )  ⑥以丛草为林(    )  ⑦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⑧鞭数十,驱之别院(    ) (     )  ⑨兴正浓(    )   ⑩方出神(    )

  (2)弄清加点的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①必细察其纹理(    )  ②昂首观之(    ) ③使之冲烟而飞鸣(    ) ④常蹲其身(    ) ⑤观之正浓(代二虫)   ⑥驱之别院(代虾蟆)

  4.在教师的帮助下,试着让学生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5.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1)联系全文,“物外之趣”“物内之趣”指什么?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2)从课文看,发现或产生“物外之趣”的条件是什么?

  (3) 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自主讨论明确:

  师小结: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学生快速自由朗读课之后,再快速齐读 

  限时背诵课文,分自然段背诵 

  三.巩固•延伸

  (一). 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

  鹤唳云端         童稚      项为之强         土砾        

  miǎo   小之物  páng    然大物凹者为hè      yí     然自乐

  (二)填空。

  ①《童趣》一文中依次写了       、       、         三件事,全文紧紧围绕一个“        ”字,揭示了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

  ②“             ”是本文画龙点睛之语,而这需要通过        和        的心理过程才能实现的。

  ③童趣》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家,本文选自《________》

  (三)阅读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善,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________,________。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________,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照原文内容,把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以丛草为林: (2)凹者为壑:

  (3)兴正浓: (4)鞭数十:

  3.翻译句子:

  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作者把癞虾蟆说成是“庞然大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5.从选文中举一例说明作者幼时的童趣。

  学后感

  第二课时

  一、检查巩固

  1.检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默写成语(找学生到黑板上默写)。

  2.找两位同学背诵课文。

  3.注意文章停顿,齐读课文。

  二.学习•研讨

  1.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2.只是“明察”“细察”,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3.分别找三个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4. 找出文中描写动作的语句. 

  5. “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将“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蛤蟆处死?都已经把癞虾蟆捉在手了,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

  6.读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启示?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回答,教师要给予热情鼓励。)

  7.集体背诵课文,背诵时想像出三幅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三.巩固•延伸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字注音。

  强(  ) 唳(  ) 怡(  ) 壑(  )

  2.用加字法或换字法解释加点的词。

  ①张目_______②项为之强______③素帐______④私拟作________⑤土砾____⑥凹者为壑_____⑦果如鹤唳_______⑧鞭数十_______ 

  3.指出“以”这个词在下列语境中的意思。

  (1)以丛草为林(  )(2)徐喷以烟(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时有物处之趣。

  (2)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5.解释下列成语并造句。

  (1)明察秋毫—— (2)怡然自得——(3)庞然大物——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_______,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__________________,心之所向,则或_________,_________;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为加点字注音。

  怡然称快: 庞然大物:   癞虾蟆:       项为之强:

  2.上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3.为文章的空白处填上原文。

  4.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昂首观之:   怡然自得:   素帐:   方出神:  鞭数十:   驱之别院:

  5.翻译句子。 

  (1)又留蚊于素帐中。        (2)以丛草为林。        

  6.作者回忆了童年哪几件趣事?                                       

  7.作者幼时为什么会“时有物外之趣”?

  8.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富有情趣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9.请从文中找出几个成语。

  (三)课外延伸

  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①曰:“子之插花能备风睛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②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③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④罪过耳。”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选自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注:①芸:指作者的妻子陈芸。②盍:何不。③踯躅:徘徊,文中指虫子不停的跳动。④作俑: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盍仿而效之(    )  a. già  b. hé  c. hè

  (2)虫踯躅不受制(    )a.zhí zhú  b.zhì zhú  c.zhí shǔ

  (3)恐作俑罪过耳(    )  a. yōng  b.yòng  c. yǒng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

  (1)案头瓶花不绝    (2)觅螳螂蝉蝶之属

  (3)如其法行之        (4)不亦善乎

  3.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

  (2)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本文记叙了作者和妻子装饰瓶花之事,表现了夫妻之间的伉俪情深和自得其乐的家庭生活。(      )                         

  (2)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作者的妻子向作者介绍画中的草虫技法,作者欣然模仿这种方法作画。(      )                          

  (3)从文中的叙述与描写中可知作者甘愿过一种从事艺术的自由自在的平淡生活而无意涉足官场。(      )

  学后感

  第5课《童趣》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一. 1. (1)  miǎo  jiāng   lì yí āo   tū hè lài   lì páng  zhì(2)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庞然大物:形容极大极大的动物。风声鹤唳:形容人在非常恐慌的时候,稍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十分紧张害怕,疑神疑鬼。2.(略)   ★4. ① 能/张目对日      ②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③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④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⑤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⑥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5.6.7.(略)二. 3. ★重点词语师生共同解疑。 (1)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经常)②项为之强(“强”通“僵”)③果如鹤唳云端(果真)④徐喷以烟(慢慢地)(用)⑤蹲其身,使与台齐(使之与)⑥以丛草为林(把)⑦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原来是)⑧鞭数十,驱之别院(用鞭子打) (赶、驱逐)⑨兴正浓(兴趣)⑩方出神(正)(2)①必细察其纹理(代藐小之物)  ②昂首观之(代夏蚊)③使之冲烟而飞鸣(代蚊子)④常蹲其身(代自己)⑤观之正浓(代二虫)⑥驱之别院(代虾蟆)4. (略)5.(1)内之趣——细察其纹理;物外之趣——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色,在头脑中创造出来的超出事物本身特征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乐趣。通过“联想”和“想象”产生。(2)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观察力强)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观察细致)。(3) “物外之趣”回忆了三件趣事。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乐趣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丰富的想像,才会得到。 三.(一)(二)(略)(三) 1.神游其中  怡然自得  拔山倒树而来  2. (1) 以:把  (2)壑:壕沟  (3)兴:兴致  (4)鞭:鞭打  3.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子都被它吞下去了。  4.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作者将癞虾蟆说成是“庞然大物”,说明观察入神、细致,从而产生超然物外的乐趣,另外,此“庞然大物”也是相对于“二虫斗草间”之“二虫”而言。  5.此题答案不惟一,可从观察飞蚊、观察花台草木、观虫斗、驱虾蟆等事情中任选一例分析。 

  第二课时一、(略)二.1.“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观察的本领;“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观察的习惯;“时有物外之趣”——观察的收获。2.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 ★3. 观蚊成鹤:夏蚊成雷——群鹤舞于空中——怡然称快;神游山林:草丛、虫蚁、土砾——森林、野兽、丘壑——怡然自得;鞭逐虾蟆:癞虾蟆——庞然大物——大快人心。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到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4. 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5. 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6.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回答,教师要给予热情鼓励。) 7. (略)三.(一)1.略2.①睁开②僵硬③白色④比⑤碎石⑥山谷⑦鸣叫⑧用鞭打3.(1)把,拿(2)用4.(1)所以经常有超脱于世外的乐趣。(2)把草丛当做森林,把虫蚁当做野兽,把土块碎石凸起者当做山丘,凹陷者当做山谷。5.(1)比喻观察极细致入微。秋毫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2)自己感到和悦愉快。(3)十分巨大的样子。(造句略)(二)1.yí chēnɡ   pánɡ   lài há ma    jiānɡ2.《闲情记趣》   沈复3.略(见原课文)4.抬头   愉快   未染色的帐子   正   用鞭子打   赶走5.(1)又把蚊子留在无色的蚊帐中。(2)把草丛当作树林。6.①将夏蚊“私拟作群鹤舞”。②神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③观二虫斗草间,鞭虾蟆。7.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8.略 9.庞然大物、怡然自得等。(三)1.(1)b  (2)a  (3)c  2.(1)绝:断(2)属:类  (3)行:做  (4)善:好  3. (1)虫子跳跃而不容易受控制,哪里能够模仿(画中的草虫之法)呢?  (2)(虫子)有的抱着花梗,有的踩在叶子上,好像是活的一样。  4. (1)√ (2)× (3)√

第一单元 篇1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1~3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感受方程思想。知道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经历从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感受方程思想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感受方程思想

  课前准备:天平、砝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抽象数学模式。

  1.出示实物天平。

  师:认识吗?它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称物体的重量、使得左右平衡)

  2.演示:

  出示两个50g砝码和一个100g砝码,(将未标有重量的一边朝向学生)

  师:它们的重量我们还不知道,如果要分别放在两个盘上,天平会怎样呢?(演示)

  学生观察后发现天平平衡(这时,将砝码标有重量的一边朝向学生)

  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在本子上写。

  指名回答,板书:50+50=100

  3、出示例1

  说明: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板书: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

  二、引导分类,概括方程概念。

  1、学生自学

  要求:

  (1)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2)小组同学交流四道算式,最后达成统一认识: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这4道算式。

  (3)把这4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要说出理由。

  a、想一想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b、把自己分类的情况,写在纸上?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

  第一种: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第二种:

  x+50>100 x+x=100

  x+50<100

  x+50=100

  2、概括概念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能按自己的标准对式子进行分类。

  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分法:

  你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想法。

  a、教师指着黑板说:像右边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方程。(板书:像x+50=150、2x=200这样_____________的等式方程)

  b、你能说说什么叫方程吗?

  c、学生发言,概括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板书)

  提问: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

  那x+50>100 、x+50<100为什么不是方程呢?

  提问: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在小组里交流。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举例方程、理解概念

  你能例举出方程吗?谁能举的与刚才不一样吗? (用字母y表示、有难度的方程)

  以前我们见过方程吗?

  三、完成“试一试”、“练一练”

  1、“试一试”

  (1)观察左边的天平图,说说图中的是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2)观察右边的图,弄清题意,列出方程。

  1、练一练第1题

  (1)观察,找一找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交流:

  (3)说明: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

  (4)判断: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

  2、练一练第2题

  (1)先写一些方程

  (2)组织交流

  3、练一练第3题

  四、课堂作业:

  1、练习一第1题 先独立完成在交流

  2、练习一第2题

  (1)先说一说每题的数量关系

  (2)独立列出方程

  (3)交流

  3、练习一第3题

  (1)说一说天平两边有什么物体,这些物体的质量间有什么关系

  (2)独立思考列出方程

  (3)观察方程,初步感知等式的性质。

  习题超市:

  1、讨论判断: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8x=0 6x+2 4+2>10 2y÷5=10 n-5m = 15

  17-8 = 9 10<3m 6x +3 = 11+2x 4+3z =10 a÷8=60

  2、根据下面的信息,你能列处几个不同的方程?

  我比莉莉重25 kg,,我重61 kg。

  我186 cm。

  我身高x cm,我比爸爸矮40cm。

  我重y kg。

  板书设计及课后反思:

  方程的意义

  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教材简析:

  等式是方程的生长点,学生在前几册教材里对等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有利于方程概念的建立,本单元教材首先让学生体会等式的含义。

  天平两臂平衡,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例1在天平图下方呈现“=”,让学生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教材使用了“质量”这个词,是因为天平与其他的秤不同。习惯上秤计量物体有多重,天平计量物体的质量是多少。教学时不要把质量说成重量,但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例2继续教学等式,教材的安排有三个特点:

  第一,有些天平的两臂平衡,有些天平两臂不平衡。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有时写出的是等式,有时写出的不是等式。学生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与感受中,能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第二,写出的四个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数,有两个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便于学生初步感知方程,为教学方程的意义积累了具体的素材。第三,写四个式子时,对学生的要求由扶到放。圆圈里的关系符号都要学生填写,学生在选择“=”“>”或“<”时,能深刻体会符号两边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符号两边的式子与数则逐渐放手让学生填写,这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写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等式。

  第2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第3题都是看图列方程,编排这些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和理解现实情境里的等量关系的能力,体会方程是表示等量关系的数学方法,从而进一步巩固方程的概念,并为以后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些内容在编排上有两个特点:

  一是直观情境的呈现从天平图开始,发展到带括线的图画。带括线的图画在一年级(上册)就出现了,学生比较熟悉。但是,从列算式求答案的习惯思维转向列方程表示等量关系,仍然会有困难。因此,教材先让学生看天平图列方程。天平两臂平衡,表示它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已经在两道例题里教学得很充分了,看天平图列方程能让学生初步知道什么是列方程和怎样列方程,对依据什么列方程和列出的方程表示什么有所体验。

  在此基础上,过渡到列方程表示带括线的图画里的等量关系,会平稳得多。二是带括线的图画里的等量关系,突出两个或几个部分数相加是它们的总数。在几个部分数相同时,它们相加用乘法比较简便。这些关系是数量之间最基本的关系。而且这些关系建立在加法和乘法的意义上,学生容易理解。如文具盒的价钱加笔记本的价钱一共20元,买4本同样的故事书一共要16.8元,列出的方程分别是12+x=20和4x=16.8。如果少数学生列出的方程是20-x=12或16.8÷x=4也是可以的,但不宜提倡;绝不能列出20-12=x、16.8÷4=x这样的方程。因为后者仍然是过去列算式的思路,不利于学生体会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对以后的教学也是有弊无利的。

第一单元 篇13

  第一单元童趣

  第一课 《快乐宝贝》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本首歌曲。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加热爱、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快乐”

  教学准备:录音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快乐吗?”让学生自由回答。有的说“快乐!”有的说:“不快乐,家长让他们学习这个班,那个班都累死了!”那么教师接着问:“那你们想不想快乐?!”回答是肯定的,教师再接着说:“想快乐,那就来一起来听一首歌曲---快乐宝贝。

  板书----快乐宝贝

  (二)             展开新课:

  1、          教师有感情的范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让学生把书打开,朗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

  3、          教师让学生看书上,领唱和齐唱部分的歌词,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练习:

  a、教师读领唱部分的歌词,学生读齐部分的歌词,让他们学着配合。

  b、学生之间互相练习。

  4、教师教唱本首歌曲:

  a、分句教唱。

  b、分段教唱。

  5、利用录音带,指导学生把唱的不准确的地方改正过来。

  6、练习。

  7、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小结:

  表扬在课堂上表现好的学生。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多练习这首歌曲。

  第二课时《对鲜花》

  年级:小学三年级

  教学内容:

  唱—— 北京民歌《对鲜花》

  听—— 黄梅戏《对花》

  创编活动—— 对花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北京民歌《对鲜花》,唱出民歌特有的韵味。

  2、  通过欣赏黄梅戏《对花》,初步感知戏曲的风格特点,感受民族音乐与民俗风情的丰富多彩,增添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喜爱之情。

  3、  能认识并唱出附点四分音符,了解并会运用“对唱”这一演唱形式。

  教学重点:能够用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活泼、诙谐的情趣。

  教学难点:指导唱准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以及第三、第四乐句的音高。

  教具准备:花卉图片、玫瑰花一支、装饰教室的鲜花、卡片、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起共鸣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的变化,揭示“花”的主题。

  1、  导入

  师:同学们一定发现了今天我们的教室里多了许多缤纷的鲜花,没错,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正是与“花”有关。

  2、  交流

  师:春天到了,百花争奇斗艳,你们知道哪些花儿呢?请说出花名。

  (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每种花都有独特的外形和生长特征,老师还想考考大家——

  什么花开在水里呢?(荷花、水仙)

  什么花长得像木耳呢?(水仙)

  什么花红满山?(山茶花、杜鹃花)

  什么花的枝干上长满了刺?(月季、蔷薇、玫瑰)

  3、听赏歌曲《对鲜花》

  师:下面我们来听一首歌,听听歌中是怎么回答的。

  a、播放录音《对鲜花》

  b、听完老师用有节奏的语言提问,同时指导学生按歌词中的句子有节奏地回答

  师问:什 么 呢 │开 花儿│在水│里─│  生答:菱.角│开 花儿│在水│里─│

  师问:什 么 呢 │开 花儿│像木│耳─│  生答:凤.仙│开 花儿│在水│里─│

  师问:什 么 呢 │开 花儿│红满│山─│  生答:山.茶│开 花儿│在水│里─│

  师问:什 么 呢 │开 花儿│满干│刺─│  生答:蔷.薇│开 花儿│在水│里─│

  c、出示花卉图片(凤仙、山茶),通过视觉让学生感受其外形特征。出示玫瑰花,介绍属于蔷薇科,让学生亲手摸一摸枝干上的小刺。

  二、新歌教学

  1、  揭题

  师:刚才这首歌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北京民歌《对鲜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吧。

  2、  学唱歌曲

  a、认识附点四分音符(借助卡片)

  先出示四分音符并说出名称,再介绍“附点”,认识附点四分音符。

  b、 老师唱谱,学生跟着哼唱旋律并找出歌谱中的附点四分音符。

  c、 着重练习带有附点音符的乐句。

  d、分句教唱歌词,注意反复练习难点句子,比如第三乐句。

  3、  介绍“对唱”的演唱形式

  师:这首歌跟我们以往学的歌曲不一样,它的歌词中多了双引号,同学们发现了没有?有几个呢?(两个)它表示什么意思?(两个人唱)

  师:对了,歌曲中一人问一人答,这样的演唱形式叫对唱,是一种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对歌。下面我们来用对唱的形式把歌词的第2、3、4段练习一遍。

  在唱好第一段的基础上,演唱歌词的其他三段。教师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唱歌姿势和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

  三、创编歌词

  师:我们还可以继续编歌词,比如(唱)“什么呢开花儿白有香?”(生唱着答出来:茉莉、栀子)

  学生自由创编,并用对唱的形式唱出来。

  四、欣赏黄梅戏《对花》

  师:其实这种对花的形式不仅在北京有,其他地方也流行,不仅民歌里有,戏曲里也非常精彩。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段黄梅戏里的《对花》,听听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揭示欣赏题目,播放录音。

  第三课时《在钟表店里》

  教学内容:聆听《在钟表店里》 (管弦乐曲)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在钟表店里》,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热闹情景,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2.合作学习,根据音乐的情绪变化为音乐即兴编创动作,

  3.能用打击乐为音乐伴奏

  教学重点:体验音乐所描绘的热闹景象, 丰富想象力。

  教学难点:合作学习,根据音乐的情绪变化设计相应的动作,表现音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自制的各种钟表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进教室(阶段目标:创设学习氛围、建立师生的情感沟通)

  教师:播放音乐《小天使》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六个人一组,四个小组围成圆圈做律动

  二.导入(阶段目标:激发兴趣、引导参与)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仍然采取小组的方式进行学习,比一比哪个小组学习的最积极,看哪个组同学得分高。在黑板上出示各种各样的钟表,设问:见过这么多钟表吗?在哪里见过?

  学生:见过,在表店里。

  教师:出示课题《在钟表店里》的课题,设问: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要求:每个组说一种答案,不许和其他组重复。小组内商量一下,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学生1:各式各样的钟表

  学生2:有布谷叫声的表

  学生3:我想到在一家表店里,钟表特别多

  学生4:我想知道表店里的工人是怎样工作的?

  教师:太棒了,同学们从钟表联想到在钟表店里工作的人们,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欣赏这首由德国作曲家奥尔特写的这首管弦乐曲《在钟表店里》,让我们到音乐中去寻找答案吧。我们完整的听一遍(出示课件、播放音乐)

  学生:完整的听音乐

  三.   分段赏析(阶段目标:体验音乐、表现音乐)

  1.初步了解音乐内容

  教师:从音乐中你听到什么了?各组派一名代表发言,不能重复。

  学生1:我听到了各种钟表的声音

  学生2:我听到有布谷钟的声音

  学生3:我觉得音乐写的在那里的人们生活的特别快乐

  学生4:我还听到中间的音乐好象很慢,特别抒情

  教师:请大家看画面,(播放画面)带着神秘的语气对同学们说,钟表店里的主人是个老爷爷,他每天都快活的工作着,他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钟表别提有多自豪了。我们一起来听音乐的第一部分(播放音乐第一部分的课件)听听这部分音乐描写了什么?

  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中轻松、活泼的气氛。

  2.欣赏音乐的第一部分

  教师:这段音乐带给我们什么感受?

  学生1:轻松的、愉快的

  学生2:特别高兴、舒畅的

  教师:音乐把我们带到一个琳琅满目的钟表店里,吸引我们的不仅是各种钟表,是那些带着愉快情绪工作着的人们。我们一起来听这部分音乐的主题,(播放音乐的主题)

  学生:聆听音乐主题,加深印象

  教师:想想你会怎样来表现这个主题?各组开始商量一下。(播放主题音乐作为背景)

  学生:小组开始活动

  教师:请一组来说

  学生1:介绍自己组的方法,我们用拍手、拍腿的方法进行。

  教师:那好,其他组跟着做一做(播放音乐)

  教师:这个组的方法非常简单而且有效果,其他组呢?

  学生2:我们用打击乐来表现(用双响筒来表现)听音乐伴奏

  学生3:我们用舞步来表现,听音乐展示自己小组创编的活动

  教师:看了大家的展示,说明同学们都有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音乐的方法,下面,请注意这个主题还要不断的出现,当你再听到这个主题时,能不能还用你们刚才的方式表现呢?

  学生:能

  教师:完整的播放音乐的第一部分音乐

  学生:各组同学聆听音乐并表现。

  教师:大家做的真棒,谁注意到主题音乐到底出现了几次?

  学生:三次

  教师:作曲家为什么要安排出现三次呢?出现一次就得了,想想,为什么?

  学生1:音乐要告诉我们他们生活的特别快乐。

  学生2:使人们能记住这些曲调。

  教师:用你们自己的方式再来感受一遍作品的第一部分(播放音乐第一部分的课件)

  学生:边听边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表现

  教师:这样勤奋工作的结果是什么呢?

  学生:各种钟表都准时了

  教师:音乐用各种钟表的声音来表现他们劳动的成果,你们听(播放钟表发出的响声)

  学生:边听边模仿

  教师:这就是音乐的第一部分,音乐的第二部分将把我们带进哪里呢?

  3.聆听音乐的第二部分

  教师:播放音乐的第二部分

  学生:聆听第二部分音乐

  教师:这段音乐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学生:工人们在休息

  教师:你们怎么知道的呢?

  学生1:音乐很抒情

  学生2:好象在工人们在欣赏自己的劳动果实

  学生3:速度变慢了

  学生4:情绪抒情、优美了

  教师:我们一起用擦汗的动作来表现一下,把你刚才体会到的融进我们的动作里?(播放音乐课件并带着学生做律动)

  学生:听音乐做律动体验音乐的美

  教师:大家做的非常好,接下去的音乐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听(播放音乐的第三部分课件)

  学生:聆听第三部分音乐

  4.聆听音乐的第二部分

  教师:这部分音乐我们熟悉吗?

  学生:熟悉,就是我们听过的第一部分

  教师:但是音乐的结尾好象给人的感觉更加强烈,为什么?你感觉音乐有哪些变化?每组一名同学说,不要重复。

  学生1:音乐变快了

  学生2:音乐更加强烈了

  学生3:好象更加有力量了

  学生4:情绪更加热烈了

  教师:我们各组商量一下怎样表现这段音乐?商量好了要展示。

  学生:分组商量

  教师:播放第三部分音乐

  学生:一组展示(大家评价)

  教师:如果感觉没有准备好也没有关系,请准备好的组进行展示。

  学生:二组展示(大家评价)

  四.完整欣赏表现音乐(阶段目标:再次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的轻松、愉快的情绪)

  教师:我们一起赏析了各段音乐,结实了一群在那里愉快工作的人们,老师从一间钟表店里拍了一些资料片,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精美的钟表以及它的精良的制作过程。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音乐完整的课件)

  学生:观看影音资料片

  五.小结(阶段目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师:欣赏了管弦乐曲《在钟表店里》,你们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这节课的感受吗?

  学生1:我们知道了钟表店里工作的人们特别高兴。

  学生2:我觉得钟表特别多、特别好看。

  学生3:我喜欢音乐中安静的部分。

  学生4:我也要像他们那样愉快的学习。

  教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收获,我们一起体验了这么轻松愉快的音乐,我真佩服这个作曲家,谢谢同学们的合作。

  第四课时《打秋千》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小伙伴打秋千的亲切咏唱,使学生领悟“仡佬族”儿童的快乐生活。

  2、指导学生根据歌曲内容的表现需要,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方法歌唱。

  教学重点:

  1、运用正确的感情来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全面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

  2、准确掌握结束句的唱法。

  【教学方法】听唱法、教唱法

  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电子琴。

  学生自备:报纸、塑料袋、矿泉水瓶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播放开场音乐,设置鲜艳背景,让学生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进入教室。

  二、组织教学:(激发兴趣)

  大家好,今天陈老师很高兴在这里与你们一起上音乐课,希望大家听得准、唱得的好、表演热烈,和老师合作愉快,大家能不能做到?

  三、导入练习:

  首先,我们来听一首歌曲,大家来考虑一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你能不能用你的手势或是手中的小道具把它拍出来?(播放四拍子的歌曲,指导学生运用手中的道具拍出四拍子的节奏型。)

  同学们做的真好,老师这还有一首儿歌,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好学生、要做到、上课时、不吵闹、敢发言、勤动脑、认真听、习惯好。要求同学们用三拍子的节奏读出这首儿歌。(1—2名学生,然后学生拍手齐读。)

  四、揭示课题:

  同学们的表现真是令老师高兴,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你们非常熟悉的朋友,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小朋友打秋千的场景,然后仡佬族小朋友的可爱形象徐徐进入屏幕),同学们说他们在干什么?(打秋千)

  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就是《打秋千》。(课件出示课题)

  五、讲授新课:

  1、欣赏录音范唱:

  问题:①歌曲是几拍子的?    a、2/4                    b、4/4

  ②歌曲的演唱情绪是:a、轻快、活泼    b、优美、抒情

  2、教师范唱:(要求学生随音乐拍手或拍腿)注意:本首歌曲有2段,第1段的结束句和第2段的结束句有什么不同?

  3、学生模唱:用“噜”来模唱。

  4、按照节奏拍手读歌词。问题:通过读歌词,你能不能说说仡佬族小朋友打秋千的形象?可以用歌词当中的词语来说。(美丽、可爱、蹦蹦跳跳、像风一样、淘气)

  5、学生随范唱跟唱。

  歌曲处理:

  1、这首歌曲,老师这里有几种唱法,同学们来对比一下,哪种唱法比较好听,同学们要做出选择,并且要说出你选择的理由。

  第一种:缺乏感情,声音平淡,没有表现出小奶牛那种活泼、可爱、淘气的形象。

  第二种:语气太重,铿锵有力,不适合这首歌曲。

  第三种:声音明亮,轻快、活泼,轻重缓急掌握适度,能够表现出小奶牛那种活泼、可爱、淘气的形象。

  2、既然我们已经分析了歌曲的演唱情绪,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加上感情来演唱一下这首歌曲?学生带上感情来演唱歌曲。(老师用录音机录音)

  3、刚才,老师偷偷用录音机把同学们的声音录了进去,同学们想不想听一听,在听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哪些地方唱的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学生自己总结,总结完毕后,复唱歌曲。)

  七、歌曲巩固:

  下面我们用我们手中的简易乐器来为我们的歌曲来伴奏一下,我们来分分组(乐器归类),老师来给你们伴舞怎么样?(老师随音乐做动作)同学们想不想活动活动,来一起跟老师做一下!

  八、课堂小结:

  就让我们在这优美的音乐旋律当中,结束我们这一节愉快的音乐课!同学们再见!

第一单元 篇14

  温国祥

  教学活动:利用奥运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写作训练,本活动由两个阶段构成。详细设计见下文。

  新学期第一课(收心课)

  重庆铁路中学  温国祥

  教学设想:

  经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同学的思想、学习、生活、身体都有了许多的变化,而且学生由假期生活转为学校生活需要一个心理过程,即常说的“收心教育”。同时,结合本学期“作文修改训练”的内容,首先让学生明确文章必须经过修改才能获得好的效果。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有两种构思,具体的方案见下文。

  1、老师讲故事

  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0米气步枪决赛结束时,中国选手朱启南用右手食指所作的经典动作——打完最后一枪,朱启南悄悄回过头,寻找着自己的教练,一脸疑惑地举起右手食指,指了指自己。当教练的食指竖起来的时候,他也竖起自己的食指。两指相对,向身后的教练竖起食指,意思是:“我是第一吗?”在得到肯定的点头之后,朱启南咧开嘴,会心地笑了。

  请根据这个年纪只有19岁的奥运会冠军给留给世界这一精彩瞬间,写一些自己的感想。

  类似的动作:

  孟关良、杨文军在冲刺结束后,孟关良也竖起了右手食指;

  罗雪娟在游泳女子100米蛙泳结束后,用右手食指轻轻碰了一下自己的嘴唇然后再高高举起。

  2、教学过程 还可变为,师问:大家看奥运了吗?感觉怎么样呀?

  用一个词概括自己的奥运会随想。如:精彩、感动、惊喜、兴奋、遗憾、王者、英雄、超越、突破……(这些词语先由学生说,老师进行板书,最后学生依据自己的感想写文章。)

  二、学生完成作文(当堂写,写不完的回家接着进行。)

  教师检查学生的假期作业 。

  三、作文的批改:

  1、自批(在文章中用不同颜色的笔划上波浪线,然后在文章的末尾进行改正,按先后顺序标上1、2、3……的号码。)

  2、互批(交换改,注明谁改的、改的是第几段、第几行的哪个内容,同样在文章的末尾,写在这位同学所作的自批后面,标上号码。)

  3、师阅:对上述两种修改进行评比。

  四、教师选出合格的文章打印出来,形成一个“奥运会随想专题”。并向校刊投稿。

  五、讲评:

  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奥运会的随想谈(可见奥运会的文档);二是学生修改作文的情况。

  教学后记:

  这次只要求学生写一个片断,字数在150左右,关于奥运会的感想放在第一单元的大作文时完成。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作文设计与讲评

  第一、 学生阅读课文34——35页的内容。

  第二、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本单元的写作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按照事情的发展过程有条理地进行记叙,掌握按时间顺序写和按空间顺序写这两种记叙事情过程的基本方法。写作活动与课文的结合点是弄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主要可结合第三、四课让学生体会。四道作文题,第一、二:题,可指导学生联系本人或班级的生活实际安排好所要表达内容的顺序,学生可从这两道题中任选一题。

  第2题的要求有两个:新鲜事不是离奇的事,记叙文写作要从生活出发,要从小处入手。莫把新鲜当怪异,要到生活中找米,写出真情实感。其次要安排好记叙的顺序。

  第1题是写一个故事。故事注重情节,要能吸引人,但同样要表达真情实感。这篇作文应引导学生多注重语言的表达。

  第3题,掌握写“计划”的格式,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订计划。

  第4题,“课外练笔”要求学生看精彩电视节目后的观感,激发兴趣,体现个性,指导抓住切入口,明主旨,吐真情,组织交流,“修改作文”要求学生着重修改自己习作中的标点符号在正确表达情意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综合上述教材的安排与特点,我设计出了本单元学生的大作文——写一则观后感。

  第三、设计理由:学生在完成观感时,必然要记录一件事,而且它肯定是学生认为较新鲜的事,是学生有话可说的一件事。这样,学生所写出的感情必然是自己内心世界的体现。如此,本次作文就将本单元学生作文的要求及练习题1、2、4合并在一起,实现了精练的目的。结合七年级学生写观感的水平,此次写作前,我作了相应的讲解,先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写。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文的实际情况,采取精讲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取长补短。

  第四、课前讲解

  1、《我的故事》  学生旁批:模仿《老山界》按时间变化与空间转移来安排故事情节的方法进行构思。

  2、“……里的新鲜事”

  板书:新鲜==离奇

  3、观后感写作方法介绍与示范

  爱国主义(话题太大)

  不当的方法:喊口号(空洞,无实际内容)

  恰当的方法:“大化小”(从生活小事写起)

  师解释:因为生活小事往往是在你身边发生的事,是你熟悉的事,这样你就更有话说,更便于安排情节,从而写得更有内容、也许更加感人。

  板书:

  引:简要概括所读、看的内容==复述(50——100字)

  点:开门见山,点明中心(1、2两句话,50字)

  析:a、找出原文(片)中你最有想法的一个事例(情节),结合你的感想进行分析,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b、可采用的句型“此外……”

  结:总结全文(照应前文的感想,切记使用小学生作文的结尾方式即喊口号。)

  注意:刚开始写作时,可写出前面三项内容即可。

  示范:

  1、《奥运随想》

  ——我看菲尔普斯脱“帽”

  第一部分:在什么情况下菲尔普斯脱“帽”(50—100字)

  第二部分:点中心——这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应该向他学习。(50字)

  第三部分:首先将他的行为与中国队员的表现进行对比;其次可与自己小学、中学参加升旗时的表现进行对比,用事实说明自己提出的中心。

  第四部分:照应中心,结合全文。

  2、《最甜的时刻》

  ——读《给妈妈洗一次脚》有感

  第一部分:简要概括2003年发生在华中科技大学某一专业的事实——老师给大学一年级新生布置的一道特殊的“寒假作业 ”:回家后给妈妈洗一次脚。

  第二部分:点中心——这是报答母爱的一种形式。

  第三部分:首先可引用孟郊的《游子吟》或广告“小男孩给自己的母亲端来一盆洗脚水请妈妈洗脚”;结合自己的一些真实事情谈感想。

  第四部分:照应中心。

  第五、学生优秀习作

  1、蒋蕊:新世纪的栋梁

  ——读《七律•长征》有感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写的一首诗,诗中再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转战十一个省,翻越五岭、快速通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终于喜踏岷山的场景。

  读完此文,不禁掩卷深思:红军是什么?在我看来,红军是那夜里的蜡烛,点亮了我们的明天;红军是那雪地里的火炭,温暖了你,温暖了我,温暖了一切;红军是那桥柱,支撑着大桥,支撑起新中国的诞生。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词中的一字、一语,都经过了千百万的检验、是从广大群众的心底唱出来的。它代表着革命战士的一滴血、一滴泪,歌声荡漾在我们的耳边,不禁让人想起了战斗;想起了光荣牺牲的战士们;想起了战斗中吃苦的红军;也想到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想到了部分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班上同学。对于红军来说,困难似路上小小的蚂蚁;似树上那小小的一片叶子落在自己的头上;似一张考验自己的试卷;似一个放大镜,放大了红军的勇敢与伟大。红军以及后来的新四军、八路军、解放军、志愿军用智慧和勇敢装点了我们神圣的祖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种种革命性的变化。

  江山如此多娇,红军的战斗已成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图,这幅图没有西双版纳的密林那样神奇秀丽;没有海峡那边的阿里山那样风光如画;也没有古人笔下的永州小石潭那样水清境幽;更没有世界著名水城威尼斯那样别具魅力与神韵。但红军的胜利却是这些美丽风景的桥梁和源头。它让我们幸福,让我们快乐,让我们成为新世纪的栋梁。

  点评:这篇习作,我一口气读了三遍。你的文采让老师自愧不如,更让老师由衷地高兴——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排比、设问等修辞方法,语言优美。特别是文章的开头一段,成功地把引所读文章与自己的感想巧妙地融合在一块,十分精彩。我以能与如此优秀的学生一同学习、一同进步而感到自豪。100分。

  教学后记:2004年11月10日,此次学生写的1——3篇文章均刊登在重庆铁路中学校刊——《铁中》2004年第3期上;蒋蕊同学写的《新世纪的栋梁》一文,有一个地方的语言不太严密(是蔡移风老师发现的这个问题):文章的最后一段讲“但红军的胜利却是这些美丽风景的桥梁和源头”,而作者在前文列举的风景有:西双版纳的密林、海峡那边的阿里山、永州小石潭、水城威尼斯。这样,就有一个前后矛盾的问题,因为红军与古代的、大陆以外的三处风景没有任何关系。语言的组织在这里有失严密。

  2、姜笑:奥运随想

  ——我看菲尔普斯“脱帽”

  奥运会是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盛会,对奥运选手来说,能站在奥运会领奖台最高的那一级上,聆听国歌、面对国旗冉冉升起,是最荣耀、神圣的时刻。素有世界泳坛“天才”之称的美国运动员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就六次经历了这种特殊的时候。更让人击节叫好并肃然起敬的是他在接受全世界观众祝贺和敬仰的时候,没有忘记向自己的祖国,并以一个别人看来毫不起眼的动作表达着他心中那份浓浓的爱国情怀——他用左手默默地摘下头上那个由橄榄枝编成的象征荣誉的花环,然后右手紧握拳头放在胸前,肃然地注视着“星条旗”一点点地升起,口中低唱着国歌。

  看到这一情景,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在他心中,祖国是至高无上的。相比之下,中国运动员就没有把爱国主义表现得如此细腻、如此完美。但也不能说他们不爱国,他们一定也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只不过他们的表达方式不同罢了。

  作为学生,我们每个星期都要参加升旗仪式,可是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升起时,又有多少同学能严肃地对待呢?事实是,大部分同学还在下面讲话。或许有人会说,升旗每周一次,讲一下话有什么关系?看了菲尔普斯“脱帽”的自觉行动,如果你还这样想甚至还这样做,你难道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可耻的人吗?学校每周一都安排庄严的升国旗仪式,正是为了提醒我们时时刻刻想着祖国并把她放在心上,让我们牢记: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母亲——祖国。

  菲尔普斯面向国旗自觉“脱帽”,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正因为是小事,更能体现他的可敬。他用自己的行为,告诉我们:爱国主义不是一句空话,而应该是一种贯穿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就应该从小事做起。

  建议:将字书写大一点,这样,你的成绩才不会吃亏。

  点评:你的观点十分深刻而且中肯,这说明你的写作能力是很强的;文章的开头部分与第三段非常精彩。95分。

  3、郝欢:母爱无言

  ——读《甜甜的泥土》有感

  文章讲述了一个叫王小亮的男孩在八岁生日之际,收到了一包带有体温的自己最爱吃的奶糖并与同学、老师分享快乐,虽然剩下的糖被他不得已埋入雪地里进而融化了,他仍然觉得十分快乐并抠了一块泥土美美地品尝的故事。

  读完这个故事,我陷入了沉思:慈爱、关爱、恩爱以及世界上所有的爱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亮的遭遇不由让我想起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而由爱筑成的家庭,是生命的起点、人生的慰藉和社会的细胞。因此,我想高声说:我爱我家,我爱我的亲人。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小亮虽然不能和自己的亲生母亲生活在一起,虽然时常遭受后妈的虐待,但他的世界里并不缺少爱:首先他懂得爱自己,就像《灰姑娘》中的女孩一样,其次他还有老师、同学的关爱,最后还有小亮朝思暮想的、好久没有尝到的母爱。

  母爱是无私的,它不求回报,母爱更是无言的,只求默默地奉献。让我们共同唱响那首老歌“……不需要更多的语言……这温暖依旧未改变……”,一起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祝她们健康长寿!最后,让我们一同大声地说:妈妈,您辛苦了。妈妈,我爱你!

  点评:紧紧围绕原文,把自己心中的话用合理的语言展现在大家面前,从文章可以看出,你是一个感情丰富、懂得珍惜生活的学生。90分。

  4、王磊:奥运随想

  ——我看菲尔普斯“脱帽”

  在雅典奥运会的游泳场上,美国运动员菲尔普斯获得金牌、站上了最高的领奖台,当美国国歌奏响时,菲尔普斯便摘下了头上那顶用橄榄枝编成的帽子……

  菲尔普斯用“脱帽”的方式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尊敬,这是一种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

  爱国主义是每个人都应有的一种情感,参加奥运会的队员也不例外,只不过他们的表达方式各不相同罢了。比如菲尔普斯,他的表达方式要细腻一些,在聆听美国国歌时,他情不自禁地摘下了象征荣誉的“帽子”。而中国奥运队员尽管没有如此细腻的表达方式,但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如刘翔、刑慧娜……夺得冠军后,第一时间高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然后把国旗披在身上,绕场跑步,向全场的观众以及世界人民宣告:中华民族的体育健儿又一次取得了金牌,中华儿女早已不再是“东亚病夫”,而是一个敢于拼搏、不断奋进的。

  正是在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指引下,我们的奥运健儿,才克服了种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与巨大的挑战,刻苦而科学地训练,在赛场上沉着冷静地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并最终取得了优秀的的成绩,为中国奥运会代表团在雅典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32金、17银、14铜。他们当中的代表有:膝盖中尚带着两颗钢钉的冼东妹、没有一节脊椎完好的张国政、曾两次昏倒在奥运赛场上的六朝元老王义夫……

  可见,不仅仅只有菲尔普斯爱自己的祖国,我们中国的队员同样深爱着自己的母亲——祖国。

  点评:文章思路清晰,观点正确——不偏激,特别是结尾十分有力。95分。

  作者邮箱:

第一单元 篇15

  一、填空。

  1、在-7.3、8、+1.5、0、-42、73.2、-8.42、+6.1中,正数有(          ),负数有(             )。

  2、如果存入5000元记作+5000元,那么取出2400元,存折上应记作( )元。

  3、负五分之三写作,-读作。

  4、如果比数学测试平均分高4分记作+4分,那么-3分表示( )。

  5、数轴上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边,所有正数都在0的边。

  6、负数都比正数(   );(   )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7、在数轴上,从0点出发,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a点,a点表示的数是( );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左移动7个单位长度到b点,b点表示的数是( )。

  8、下午1时的气温是6℃,傍晚6时的气温比下午1时下降了4℃,凌晨5时的气温比下午1时低9℃。傍晚6时的气温是( )℃,凌晨5时的气温是( )℃。

  9、在数轴上表示下面各数。

  -4   3   -1  -2.5  +   7.5

  10、在○里填上“›”“‹”或“=”

  -7○-5.5 1.5○ 0○-2.4 -3.1○3.1

  -1○0    ○-   1.7○-0.2   ○-

  二、判断对错。

  1、最大的负数是-1。   (  )

  2、零上2℃(+2℃)和零下2℃(-2℃)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

  3、0既是正数也是负数。( )

  4、数轴上0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 )

  5、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记作+400米。( )

  6、在8.2、-4、0、6、-27中,负数有3个。( )

  7、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  )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各数中,最大的数是(  )

  a、-9 b、-200 c、2.9 d、0

  2、以明明家为起点,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如果明明从家走了+30米,又走了-30米,这时明明离家的距离是米。

  a、30 b、-30 c、60 d、0

  3、数轴上,-在-的边。

  a、左 b、右c、北 d、无法确定

  4、规定10吨记为0吨,11吨记为+1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8吨记为-8吨 b、15吨记为+5吨

  c、6吨记为-4吨 d、+3吨表示重量为13吨

  5、一包盐上标有:净重(500+5)克,表示这包盐最重是( )克,最轻有( )克

  a、505 b、550c、495 d、545

  6、天气预报报告:“某地今天气温0℃-5℃,明天气温-2℃――4℃。”明天气温比今天(  )了。

  a、上升    b、下降

  四、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请你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圈里。

  36、-9 、0.7、+20.4、-、100、-13、-261、+4.8、

  正数 负数

  2、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

  -3.5-3   1- 5 -5

  3、同学们做游戏,以篮球架为起点。

  (1)将数轴上的数补充完整。

  (2)文文向西走6米记作-6米,红红向(  )走4米记作+4米。

  (3)强强的位置是-5,用  标出他的位置。

  (4)小刚先向东走4米又向西走2米,用 标出她的最终位置。

  五、解决问题。

  1、下面是林林家二月份收支情况。

  2月8日:妈妈领工资1600元

  2月10日:交水电费180元

  2月12日:林林买衣服用去60元

  2月15日:爸爸领工资2200元

  2月18日:去公园游玩用去50元

  2月20日:妈妈买衣服用去150元

  2月22日:爸爸买书报杂志用去130元

  2月28日:本月伙食费合计用去820元

  ⑴请你用正负数的知识填写下表。

  日期 2月8日 2月10日 2月12日 2月15日 2月18日 2月20日 2月22日 2月28日

  收支情况∕元 +1600

  ⑵尝试计算林林家2月份的结余。

  2、在一次数学测试中,六(1)班的平均成绩87分,把高于平均分的记作正数。

  (1)李阳得了95分,应记作多少?

  (2)刘洋被记作了-5分,他实际得分是多少?

  (3)王刚得了87分,应记作多少?

  (4)李阳和刘洋相差多少分?

  3、根据以下几个城市某天的天气预报回答问题。

  北京:-6℃――5℃   上海:13℃-18℃  天津:-5℃――1℃

  吉林:-18℃――9℃  太原:-9℃――2℃ 石家庄:-7℃――4℃

  (1)这一天天津的最低气温是(   ),最高气温是(   )。

  (2)最低气温最低的城市是(   ),最高气温最高的城市是(  )。

  (3)将这几个城市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

  4、某游泳池的标准水位记为0米,如果用正数表示水面高于标准水位的高度,那么:

  (1)+0.05米和—0.8米各表示什么?

  (2)水位高于标准水位0.45米怎样表示?

第一单元 篇16

  教学内容:课本第5页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二第5-8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基本思考方法,会正确地进行日常存款利息的计算,并能解决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教学光盘及多媒体设备,银行定期存款单,有关利率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老师的家里有8000元钱暂时还用不着,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有哪位同学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

  2.这位同学的建议真好,我就把这八千元进行储蓄。在储蓄之前,老师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

  二、联系生活,理解概念

  1.让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储蓄知识

  2.说得真好,储蓄能支持国家建设,这是储蓄的优点,我们一起看以下的信息,投影:2001年12月,中国各银行给工业发放贷款18363亿元,给商业发放贷款8563亿元,给建筑业发放贷款2099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5711亿元。这些钱都是我们大家平时的储蓄。据统计,到2005年底,我国城市居民的存款总数已经突破10万亿,所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对国家、个人都有好处。

  3.储蓄时要做哪些工作?储蓄分几种类型?

  结合自己的理解,向大家说说什么是活期和定期,什么是零存整取各整存整取吗?

  三、参与实践,内化体验

  1.同学们了解的知识还真不少,老师先谢谢大家能相互交流这么多的储蓄知识。现在老师就带上这些钱,准备把钱存入我们昆山的建设银行,存款之前,银行的工作人员给了老师一些存款单,要老师完整的填写这张存款单,现在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这样一张存款单,你知道各部分该如何填写吗?试试看!(学生一边相互讨论一边填写)

  2.学生展示所填表格,并相应介绍

  3.刚才同学们都顺利的把八千元存入了信用社。假设过了几年之后,存款到期了,老师去信用社把它取出来,同学们都记得当初存入银行的金额是人民币八千元整,现在取出来是不是也只是人民币八千元整?是少了还是多了?这些多出来的一部分钱有一个专有名词叫什么?

  4.什么是利息?八千元又是什么?利息的多少一般由什么决定?你还知道什么?

  5.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进行调整,我国1998年到2006年银行活期和整存整取的利率如下:(投影)

  从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根据刚才的交流,你认为应如何计算利息?

  6.根据你们刚才所填写的存单,你能帮助老师算出八千元到期时有多少利息吗?

  四、联系例题,升华认识

  1.你能帮亮亮算一算,到期时他可以得到多少利息吗?

  学生计算后看书,与书上校对。

  指名读:根据国家税法规定,个人在银行存款所得到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缴纳利息税。

  2.存款的利息必须按20%的利率纳税,纳税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座的同学长大之后都要依法进行纳税。那么亮亮应缴纳的利息税是多少元?亮亮实得利息多少元?

  学生尝试练习,可能会有两种思路:

  (1)18-18×5%=14.4元    (2)18×(1-5%)=14.4元  

  集体交流:18×5%表示什么?(上缴的利息税)

  18-18×5%表示什么?(应得利息-上缴的利息税=实得利息)

  1-5%表示什么?(实得利息占应得利息的百分率)

  18×(1-5%)表示什么?(应得利息×实得利息的百分率=实得利息)

  (板书:应得利息   实得利息)提问:谁来说说应得利息和实得利息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练一练”。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并计算,然后汇报交流。

  4.提问: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可以不纳税?

  如果你购买的是国库券和建设债券不仅仅可以用来支持国家的发展,而且不要纳税,希望同学们今后多支持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哪个同学知道,还有哪种储蓄形式不纳税?

  五、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练习二第7题。

  引导学生阅读存单,分析题意:从存单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对“王强一共可以取回多少元”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独立做题,然后指名交流,共同订正。

  2.课后拓展

  学生到银行做调查,把练习二第8题的表格填好。

  小华准备将过年时收到的10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定期一年。到期后把利息捐赠给“希望工程”。按现在的年利率计算,到期后小华可以捐多少钱?

  甲、乙两人不久前各向银行存入1000元。甲先存一年定期,到期后连本带息又存了一年定期;乙直接存了两年定期。到期后,你认为谁取回的钱多?

  六、自主归纳,实际运用

  1.这节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掌握了什么本领?

  2.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二的5、6、7、8题。

  七、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第5、6、7题。

  板书设计:                                   利息问题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实得利息=应得利息-利息税

  200×4.50%×2=18元

  课前思考: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孙老师的的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宽松的学习情境,从想了解关于储蓄的知的话,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积极回忆有关储蓄的知识,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充分利用学生乐于帮助教师解决困难的心理,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只有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才能显得真实和精彩。

  “利息”这一教学内容虽然是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能接触到的活生生的知识,但对储蓄方面的知识也只是一知半解,所以在课前因让学生进行资料查询,再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充分让学生 “做主”,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理解有关利息、利率、本金的含义、体会数学的真实。

  为了提高计算的兴趣,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味浓的习题:

  李阿姨今年存入银行8万元,定期二年,年利率4.68% ,二年后到期,扣除利息税5% ,得到的利息能买一台6000元的电脑吗?

  王刚家有6000元计划存入银行三年,王刚的妈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助算一算,是存定期三年合算?还是存定期一年,然后连本带息再转存合算呢?

  课前思考:

  本节课是在百分数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上新课之前,为了让学生对储蓄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我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为下面的新授作铺垫,这样学生更能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

  利息、本金、利率等概念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为了降低难度,教学中让学生实际动手填一填,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计算利息时,一定要审清是算应得利息(税前利息)还是实得利息(税后利息),要不要扣20%的利息税。

  课前思考:

  由于学生对利息等概念无生活经验,尽管我周五布置了调查任务,但学生对这方面获取的信息还是不多的,这影响了学生对利息计算方法的理解。孙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注意了这方面的引导,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对这些信息的交流理解上,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计算。

  建议:孙老师设计了8000元的存款计算,是否直接按例题上数据进行计算?

  附网上收集到的活期与定期存款类型说明,不知是否正确?

  一、定期存款

  1、整存整取定期储蓄

  50元起存,存期分三个月、半年、一年、二年、三年和五年,本金一次存入。存期内只限办理一次部分提前支取,且只能在存单开户局办理。用户可在开户日约定自动转存,存款到期可按原定存期连本带息自动转存。存单到期,可在同市县范围内(下同)通存通兑。

  2、零存整取定期储蓄

  5元起存,存期分一年、三年和五年,按固定金额每月存入一次。中途如有漏存,应在次月补存,未补存者,到期支取时实行分段计息。漏存前存入的金额按零存整取利率计息,漏存后存入的金额按活期利率计息。

  3、存本取息定期储蓄

  5000元起存,存期为一年、三年和五年,一次存入本金,定期支取利息,到期归还本金。在约定存期内如需提前支取,利息按取款日银行挂牌公告的活期存款利息计算,存期内已支取的利息要一次性从本金中扣回。

  二、活期类储蓄(包括活期、定活两便、通知存款等)

  1、活期储蓄

  指单位有权随时支取或用于结算的款项。

  1元起存,由储蓄机构发给存折,凭折存取,开户后可以随时存取。活期储蓄可在全国联网网点通存通兑,并可凭活期存折申领一张配套的邮政绿卡。

  2、定活两便储蓄

  50元起存,不确定存期,记名可挂失。存期不足三个月,按支取日挂牌的活期利息计算;存期满三个月以上(含三个月),按一年期内的整存整取同档利率打6折计息(注:存期在一年及以上,都按一年期利率的6折计息)。

  3、个人通知存款

  通知存款

  您在存款时不约定存期,并与银行约定存款支取时提前通知期限的一种存款品种。其利率高于活期存款,本金一次存入,多存不限,可一次或多次支取。

  存款人可自由选择存款品种(一天或七天通知存款),金融机构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相应利率水平和实际存期计息,利随本清。

  目前人民币通知存款有一天通知存款和七天通知存款两种,最低起存金额为人民币50万元,最低支取金额为10万元;外币通知存款现有七天通知存款一种,最低存取金额不低于折合人民币一万元的等值外币。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从生活实际引人利息的计算,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这节课没有我料想的顺畅,首先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不是很充分,尽管让学生课前做了相关的资料查询,但是真正做到的学生只有一部分。组织学生交流的时候气氛不够活跃,还是我讲得比较多,学生听得也很认真,主要是对这部分知识相当感兴趣,但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我没让学生拿8000元来计算利息,而是直接以书上的例题让学生计算。从整体的学习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掌握,问题仍然出现在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上。当学生在黑板上板演时,我发现学生打草稿列竖式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或许也是导致学生正确率不高的原因。

  在这里我也有些疑惑,求实得利息的时候有两种方法:

  实得利息=应得利息—利息税

  实得利息=本金×利率×时间×95%

  在这里采用哪种方法更好些呢?还是尊重于学生的选择?在学生做题的时候我发现他们不够灵活,大部分学生都采用第二种方法,可数字大的情况下学生乘95%很容易算错。

  孙老师补充的拓展练习第二题和潘老师补充的第二题学生能够理解,可是计算的难度很大,不用计算也可以直接判断出,所以我讲解了一下 “连本带息再转存”的意思,让学生回家自己拿计算器验证。不知道这样的处理是否妥当?

  课后反思:

  今天在上课前,我先认真学习了同年级组老师的“课前思考”,感到对我的教学都很有帮助。尤其是高教导谈及的学生课前预习工作做得不够充分这一点,我有同感,所以还是需要教师收集相关资料提供给学生。另外,我补充的第二道习题的计算比较复杂,正如沈老师建议的那样,如果学生借助计算器就比较方便,而且本题的重点不在于让学生学会计算,而是要通过计算体验两种不同的储蓄种类的利息是不同的。看来,设计练习题时需要教师考虑周全些,这样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中结合例题及相关练习,我主要帮助学生理解应得利息与实得利息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应该说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相关计算,但作业中存在的错误主要是计算错或是求一共取回多少钱时忘了加上本金,还有计算应得利息时忘了乘上时间。

  课后反思:

  今天教学的利息问题,内容还是比较简单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弄清一些关键词的含义——主要的是应得利息(税前)和实得利息(税后)。习题主要也应以这两种为主,再加上到期后一共可以取回多少钱这三种题型。

  从作业的反馈情况来看,对“到期后一共可以取回多少钱?”这种题型容易出错,要么用本金+应得利息,要么就是算了实得利息后忘记加本金;由于乘利率时小数位数较多,导致计算正确率不高,学生的计算还是有待提高

  课后反思:

  在交税问题中由于自己没有好好学习同组老师的建议,也没有认真核对生活实际情况,吃了大亏,所以在这课教学时,我再次认真分析教材,学习同组教师建议,上网查看相关资料,再根据班上实际情况,对孙老师的教学设计稍有调整,整个课上下来,自己比较满意,学生的理解情况也比较好,但在作业中确实和其他老师一样存在两种情况的问题:1、计算正确率不高;2、部分学生漏乘时间。

  沈老师提出的问题我觉得应该随学生的能力来选择其中的计算方法,但我班学生倒是用第一种的情况居多,因为第2种理解比第一种更抽象,对学生理解的要求更高!

第一单元 篇17

  重庆市渝中区第一实验小学 张婕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我们的学校。今天,让我们把视野放远些,去了解了解各种各样的学校。

  教师用课件出示研究课题:

  1.不同地区的学校;

  2.不同时期的学校;

  3.不同类型的学校。

  课前,同学们组成了三个学习小组,分别对这三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学习。下面,就请各组派代表上台汇报。各组先商量商量吧。

  (学生分组讨论、商量怎样汇报;教师巡视指导。)

  师:准备好了吗?请第一组上台汇报。

  第一组众生:生1 :我们这组研究的问题是:“不同地区的学校”。

  生2 :(展示从互联网下载的文字、图片资料)这是一所城市的小学──“北京师范附小,该校占地……”

  生3 :(展示搜集的照片)这是一所农村的小学──“渝北区鸳鸯镇中心小学。这是学校的老师办公室,设施很陈旧;这是教室,桌椅都很破旧了;这是……”

  生4 :(展示电子绘画作品)这是我妈妈曾经去过的新疆的一所小学,它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小朋友也能在崭新的教学楼里读书了。(教师随机插话:“图画真漂亮,是谁画的呀?” 学生:“是我和妈妈一起在电脑上画的。”教师:“真不错!”)

  生1:同学们,刚才我们介绍了城市、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我们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师生齐鼓掌)

  师:[教师走上台]感谢第一组的同学。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图片,请看──(课件展示几张少数民族学校的图片)大家说,这是什么地区的学校呀?

  生:少数民族的学校。

  师:对,他们身后的茅舍就是他们的教室。在一些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他们的教学条件还是比较落后的。好,接下来请第二组代表上台。

  第二组众生:生1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表演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不同时期的学校”。请看,由、XX同学表演古代的学校。

  (学生上台表演私塾上课的情景)

  生1 :下面,请、等同学表演现在的学校(学生上台表演上各种课的情景;旁白:“现在我们在学校可以学习英语、音乐、计算机等好多知识,我们的学习生活真快乐。”)

  生。:这是我和、XX同学一起设计的未来的学校。(学生展示想象画)将来,我们在家里可以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听到老师上课。我们的学校也有了机器人来承担保安和环境清洁等工作,学校的设施设备会更加现代化。

  生1 :我们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师生齐鼓掌)

  师:第二组的汇报很有创意,真精彩!老师也想给大家介绍一些资料,行吗?(课件展示孔子讲学的图画)这也是古代人们学习的方式,大家在树阴下席地而坐,听老师讲授知识。那时,一间屋子可能就是一个学校。(课件展示我校过去校舍照片)大家看,这是哪里?

  生:我们学校过去的样子。

  师:(课件展示我校现在的校舍照片)那这里呢?

  生:现在的学校。

  师:通过我们学校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生1 :我们学校的变化真大!

  生2 :我为学校而自豪!……

  师:是呀,51年过去了,我们的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有着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渝中名校。其实,我校的发展变化只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学校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后,请最后一组上台汇报。

  第三组众生:生1 :同学们,我们研究的是“不同类型的学校”。请大家仔细听我们的介绍,待会儿我们会提出问题,答对有奖!

  生2 :(展示文字、图片资料)这是重庆市巴蜀小学,该校有教职工……它是一所小学;这是江西的一所中学……;这是北京大学……

  生3 :这是美容学校、这是医学院校、这是厨师学校……

  生1 :我们的介绍完了。现在我们提问,请大家举手回答。

  生4 :我们刚才介绍了哪所小学?

  生:巴蜀小学。

  生4 :答对了,送你一个奖品。第二个问题:你知道全世界有多少所中学?

  (全班哑然,教师上台)

  师:看来这个问题有点难。我建议你们把问题改一下,好吗?(生点头)可以这样问:刚才我们介绍了哪些类型的学校?

  生1 :有小学、中学、大学;

  生2 :还有医学院、厨师学校、美容学校。

  师:其实,医学院、厨师学校、美容学校等这些培养专门职业人才的学校,我们称为职业学校。

  生:我们的介绍完了,谢谢!

  师:(课件展示一张聋哑孩子正在学习的照片)同学们,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小伙伴不能和我们一起学习。他们在什么学校学习呢?

  生:聋哑学校。

  师:对,这些就是特殊教育的学校。(课件展示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物,以及与其相应的学校图片)你知道从事这些职业的人们,又曾经读过哪些类型的学校吗?

  生:演员──艺术学校;解放军──军事学校……

  师:每个人都曾经是学校的学生,尽管学校有不同的类型,但是它们都为社会培养了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人才。张老师从小就想当一名光荣的教师。于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选择了到师范学校读书,毕业后当了老师。同学们,你们又有些什么理想?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你准备选择什么类型的学校学习呢?

  生:我想当个科学家,所以我要争取读大学。

  师:希望你能实现理想。

  生:我要当老师,所以要读师范院校。

  师:热情欢迎你加入教师的行列!

  生:老师,我想做个飞行员,那我要读什么学校呢?

  师:谁来帮助他?

  生:培养飞行员的学校。

  师:航空学院。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学校,大家学得很好。下课!

  (原创作品)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第一单元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390441149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