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统计》参考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统计》参考教案

甜生软语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统计》参考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统计》参考教案(通用14篇)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统计》参考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09页教学情境的录像片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方便,而且道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请同学们看,这是一条道路上过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四种车辆的数量。

  二、探求新知

  1.组织记录。

  (1)给学生发记录单。

  种类

  轿车

  面包车

  客车

  货车

  辆数

  (2)学生记录。

  同学们,在观看录像的时候,你是如何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的?交流后明确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既快捷又方便。

  (3)再次播放录像,学生记录。

  由于车辆过往速度快,学生记录会产生困难,反馈时如果学生记录不全,再次组织学生研究如何记录才能完整。强调分组合作记录,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

  (4)再次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

  (5)整理数据并填入统计表。

  2.制作统计图。

  (1)学生分组讨论。

  如果运用一个□表示1辆或2辆车,最多画几个格?应该怎么办?明确用1个□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

  (2)师生共同完成统计图。

  先让学生尝试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然后回答问题。

  组织讨论: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

  3.师生总结绘制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

  1.独立完成第111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4题。

  (1)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

  组织学生提供信息,收集信息,记录数据并填写统计表,完成填空题。

  (2)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

  课前与学校卫生室联系,调查二年(1)班和五年(1)班的视力情况,完成统计表,并谈一谈对视力较弱的同学的建议,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

  (3)练习二十二的第3题。

  利用多媒体出示“班级图书角情境图”。学生自己观察,独立完成。对要增添的书的建议,组织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理由。

  (4)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

  这道题以作业的方式完成,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二年级全体同学看电视的时间,把调查得到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明确长时间看电视有害健康,要注意用眼卫生。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统计》参考教案 篇2

  背景与导读:

  《统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三册的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把“统计与概率”作为重要内容,从第一册就有所涉及。教学中让学生走入真实、有趣的情境,提出有意义的现实问题,亲身经历调查、统计过程,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完成统计图、表,并了解与第一册《统计》的有所不同,积极地作出准确的分析、判断和推测。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通过教学内容,是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本册教材与上一册教材比,最重要的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因为统计的数据的增大,如果还用1格代表1个单位,就不方便了,以后还会学习用1格表示5、10或更多的单位。

  片段与反思:

  【片段一】

  结合生活,激情引趣

  出示四季美丽的图片。(课件出示、教师朗诵《四季歌》)

  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我们一起看看吧!(播放课件,四季图)。你们从片子里看到了什么?你们喜欢什么季节呢?为什么?

  生1:我喜欢冬天,因为冬天可以堆雪人。

  生2:我喜欢春天,因为春天有好多美丽的花。

  生:......

  师:其实我也喜欢夏季,因为夏天可以穿漂亮的裙子哟!

  师:隔壁二(6)班同学,把自己喜欢的季节的人数画成了一幅图,(课件出示《最喜欢的季节》的统计图)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是怎样看出来的?

  生1:我发现喜欢秋天的人最多。

  生2:我看到了喜欢春、夏、秋、冬的各有几人。

  生:......

  我们是根据以前学过的统计初步知识知道的,那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简单知识。(板书课题:统计)

  【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利用多媒体的声、光等效果将学生积极性充分调动,将数学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学习相连,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让他们从背景材料中去发现,去探索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愉快中回忆统计初步知识,这样不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巧妙复习了旧知,而且很自然的引入新课。学龄儿童对色彩鲜艳物品有着强烈的探索欲和探究兴趣。新课开始后,我顺应学生心理趋势,用多媒体出示的四季鲜艳画面和优美音乐下伴着老师的朗诵深深吸引学生进入思考状态。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

  【片段二】

  巧设问题,创设情景

  师:秋天真美呀!树叶儿黄了,在这色彩斑斓的季节里,学校准备带我们去秋游。恩施有那么多有名、漂亮的景点(出示龙麟宫、民族大观园、森林公园、儿童乐园景点图案),所以学校决定这次秋游的目的地由同学们自己来决定。你们想去哪儿?

  生:......

  师:哟!大家都想去很多美丽的地方,那就请你们拿出小纸条,在你最想去的地方下面画上一个记号,注意只能画一个。(收集卡片)

  秋游最想去的地方

  师:现在同学们的卡片都在老师手上,你最想知道什么信息?

  生1:我想知道想去那里的人最多。

  生2:我想知道想去儿童乐园的有几人。(学生最为感兴趣的地方)

  师:请四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人数,可以用画○、画□或画·等方法。(老师可适当的添加自己的一票,以便统计的数据全是双数)

  记录完后得出结果,并总结什么方法最简便,引出画“正”字的方法又快、又不宜出错。并把数据填在课件中的统计表里。

  秋游最想去的地方 

  【反思】

  在教学中我没有采用过去那种老师告诉数据,学生进行调查、统计的方式。而是利用当地民族旅游特色,一边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操。一边用学生喜欢集体活动这一特点出发,让他们亲身体验选择、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由于调查方法不同,记录数据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让学生用画○、画□、画·等方法体现收集数据的多样性,最后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引出方便、常用的方便的“正”字法。

  这个环节我的问话有些不妥,其实我认为学生可能会采用“举手”或“分开站”等更直接方法统计数据,但课堂上学生并没能说出来。我分析如果在整理数据之前先启发学生自己寻找方法去整理繁杂的数据,孩子们可能会在更开放的教学空间中得到更宽敞的思维平台和展示自我的机会。我意识到问话环节的不对,在后面的练习中我补充了“举手”等整理数据的方法。这是我在以后教学中还应改善之处。这样才能真正的营造一个思维的空间。

  【片段三】

  围绕新知,合作探究

  师:在整理数据画统计图时发现想去大观园的人数超过了老师准备的格子,这该怎么办呢?(讨论)

  生1:再在上面画几个格子。

  生2:把它画在旁边的格子里。

  生3:可以一个格子表示两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哪种方法好些,为什么?

  生4:我觉得画在旁边的格子里不好,因为那样土就混在一起了,这样不好看,不容易分清。

  生3:我觉得一格表示2个人好,因为那样10个格子就可以表示20个人。

  师:你们太棒了!想了这么多好办法,真了不起!你们更同意谁的意见呢?为什么?

  请学生在前面演示1格表示2个单位的画法,并在统计图上图颜色。

  【反思】

  问题是进行探究的动力源泉。这里利用已收集的数据而“方格不够”的实际和学生以掌握的统计图基本绘制方法,巧设疑难,为孩子提供思维空间。在这里我安排了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能互相启发。由于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孩子们自己提出来的,孩子们更是乐此不疲地去发现、尝试。最终用他们自己想出的“一个方格代表2个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最后从清楚、美观的角度思考把统计图创造出来。达到合作学习,共同提高。也为以后学习用“一格代表多个单位”的学习作铺垫。同时在操作中感悟了“替换”、“对应”的数学思想。

  【片段四】

  巧设疑难,深化新知

  师:儿童乐园里有好多有趣的玩具(课件播放玩具录像),你们玩过这些玩具吗?最喜欢玩什么?

  生:......(看到玩具片段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回答)

  师:最喜欢玩过山车、海盗船、碰碰车、高空飞机的分别举手,但注意每人只能举一次。(在老师的参与下有意识出现单数的情况)你能把刚才统计的全班《最喜欢玩的玩具》的统计图完成吗?学生小组完成。

  生1:呀!老师,那喜欢玩海盗船的有11人怎么画呢?

  师:哎呀!是呀!这可怎么办呢?那就请同学们想想办法吧!(鼓励学生小组讨论)

  生2:那可以用半格来表示。

  生3:我可以左、右半格来画。

  生4:我觉得这样不好,应该上、下半格来画。因为我们看统计图时是看竖条上面对着几,如果左、右半格画,可能会使别人看不清楚。

  (学生画后展示作品)

  【反思】

  这里我选择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具来调动新课后疲倦的情绪,过山车等玩具的图片出现把孩子们带到了游戏的乐园。他们都争着说什么好玩、什么有趣。这正是我所需要的。让孩子们用“举手”等形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并完成练习。我在单数这个环节中没有直接传授画的方法,而是给孩子空间想象。但我没想到,孩子会说出分左、右半格来画的方法,还展开了到底那种方法好的辩论。现代教育观认为,知识不能简单的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转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创新。

  【片段五】

  课堂延伸,感受统计多样性

  儿童乐园好大呀!不知道你们玩累了没有,我可有点口渴了,来点儿饮料怎么样?可同学们的口味不一样,拿出手中的乒乓球,向自己喜欢喝的饮料前管状通明条中投进去。来选定同学们最喜欢喝的饮料。

  师:你们观察投球的结果,和我们学习的什么很相似了?(条形统计图)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统计的方法,你能说说吗?

  生:我们教室里每星期贴的小红旗就是。

  生:......

  师:其实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旧能发现他的奥秘!

  【反思】

  设计课堂延伸,为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学生会画1格表示2个单位的统计图,即本课即将结束时。我设计让学生在管状通明条中投乒乓球来选择自己喜欢喝的饮料的游戏。乒乓球能像条形统计图一样直观的反映出统计结果,既复习了条形统计图又能使每位学生都能动手操作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统计的多样性和生活化。最主要是让学生们欲言未尽,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探索数学的欲望。

  点评与拓展:

  “统计”是数学知识,更是数学方法,本课着重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们感知“统计”的实用性、广泛性等。教学要立足于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肖老师在教学中也非常注意这一点的体现。

  1、首先在设计上,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导入设计巧妙,充分刺激学生视、听觉,还配上“四季歌”,由诗意的氛围调动学生注意力,使人感觉眼前一亮,带动学生不自觉的进入课堂。结束新课时,又回到生活中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多样性。使整个过程体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数学理念。

  2、灵活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第三册统计一课中,书中用喜欢的小动物乌龟等开始新课。但老师在设计中结合教学实际变革教材,选择学生特感兴趣的秋游活动来展开新课。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将秋游的目的地定为大家选择最多的地方,营造出学生想学习数学的氛围。

  3、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整个课堂由始至终的问题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东西,这样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发挥其主动性,在生活中探究。新课深入时,教师采用学生最喜欢的海盗船、碰碰车等来设计练习。让学生自己统计最喜欢各种玩具的人数,从而学会与他人合作,在小组讨论的帮助下完成统计图。在格子不够这一环节里,学生想了很多办法。例如:再添上几个格子;把它占两列格子;1格表示2个单位等方法时。教师并没有评断谁对谁不对,而是让学生自己说出1格表示2个单位方法好的原因。尊重每一位孩子,倾听他们的发言,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从而使学生在探究中得到提高。

  4、充分挖掘人文价值。

  结合恩施民族特色的本地实际,运用恩施人为之自豪的人文旅游景观贯穿整节课,教师就能很容易的营造情景。最终既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遇到问题积极解决的态度,还使孩子们体验到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统计》参考教案 篇3

  一年级《统计》教案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教学重点: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难点 :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1、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我们应该跟他们说什么?(老师好)

  2、这节课,老师把小朋友们分成5个小组来共同学习。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你们最喜欢的小红花,比比看哪个小组得到的小红花最多,大家有信心吗?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出示大象卡通图)小朋友们,瞧,今天谁来到我们班级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它吗?你们应不应该向大象爷爷问声好呢?

  2、 小朋友真有礼貌! 大象爷爷为了感谢大家,决定带小朋友们去他的神奇果树园摘水果吃。(出示果树)这些果树可真神奇啊!树上长满了苹果、梨、西瓜、桃子、草莓,小朋友想吃吗?每人摘一个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

  3、让学生摘自己喜欢的水果。师:怎样才能很快地看出同学们喜欢的水果的个数呢?

  4、让学生贴水果。通过贴水果的活动,初步感知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

  三、合作探究,体会领悟。

  1、   师:今天是大象爷爷的生日。(出示图)看,很多客人领着全家、带着礼物来到大象家给他过生日(动物们头戴面具依次出现)。你听,他们一起为大象爷爷唱起了生日歌(播放音乐)大家跟着一起唱吧!(学生欢快地唱起了生日歌)

  师:看了这张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提问题。 )

  2、    师:是呀,大象家来了这么多的客人,那么来了哪些客人呢?他们分别有

  几只呢?有  什么方法能一下子看清楚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只呢?

  3、 小组合作把动物头像整理在卡纸上。指名板演。

  4  、 学生讨论、操作后各组展示作品并汇报整理的过程。

  5、比较整理后的图和整理前的图。    师:看了这张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小狗家来了4只。

  生2:我知道了小猪家来了3只。

  生3:我知道了小猴家来了5只。(教师根据口答动画板书4、5、3。)

  6、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比多比少的知识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小猴比小狗多1只。

  生2:我知道了小猴比小猪多2只。……….

  7、小结。   师:小朋友有这么多发现,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排一排得到的。这是一种很好的统计方法。(板书课题:统计)这样统计,我们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家来客人的情况。

  四、统计鲜花情况

  师:这些客人还给大象带来了好多 五颜六色的鲜花作为生日礼物呢!你们也能用这样的方法帮他统计一下吗? 可以把这些花按什么来分类理一理? 有哪几种颜色的花?

  (学生独立操作:把花分颜色整理在线框内,一个框里摆一种花,一人板演。) 师:刚才小朋友把花按颜色理一理的过程就是什么?

  生:就是统计。   

  师:看了这张图,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己填表后集体交流,教师板书如下:) 红花 黄花 绿花 紫花 (5)朵 (4)朵 (3)朵 (2)朵

  师:看了这张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统计学习小组得到“小红花”的情况,给予评价鼓励。

  2、学会了统计,课后你们准备统计什么?回家后选择一个项目进行统计,然后与同学互相交流。

  六、总结评价

  1、师: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想对你的同学、对老师、对自己说些什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统计》参考教案 篇4

  第1课时:栽蒜苗一。

  教学目的: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回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难点重点: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计录数据。

  提前布置学生栽蒜苗试验,要求记录好蒜苗15天的生长情况,教师适当作记录指导。

  二、交流整理数据,并填表。

  1,全班交流记录数据的方法和形式,并说说从15天蒜苗生长的情况中,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活动交流,交流后,每小组记录得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三,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多教具,第1小组第15天蒜苗生长情况统计图,引导学生看图并回答,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讨论得到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图的兴趣.,

  2,分小组讨论制图的注意事项,要求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纵轴和横轴各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格子不够怎么办等,提问:你认为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本组记录整理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并展开讨论、谁的蒜苗长得快等。

  四,巩固与练习,

  1,试一试第1、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说得过程中体会从一小格表示的几个单位中理解条形所代表的实际数据。鼓励学生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练一练,先让学生在已确定每小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方格纸上独立画条形统计图,再进行交流,你能从图上获取哪些信息。

  五.实践活动。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应?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页4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栽蒜苗

  教学目的: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绘制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3,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回执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重点:体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多媒体出示一格表示不同数量的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组织学生从中获取信息,并说一说,谁的蒜苗长得高?当学生有争论时,启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统计图,找出原因,引导学生提出将两张图合并在一起的想法,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二、探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多媒体出示小亮、小丽栽的蒜苗半个月生长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探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三、巩固和练习。

  试一试第1题,先组织学生说一说条形统计图上每个条形的实际意义,再比较相关的两个数量,说说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算一算课后问题,然后提问:为什么锻炼前后有的成绩提得快,有的成绩提得慢,与同学进行交流。

  试一试第2题,多媒体出示第27届奥运会中、韩两国的奖牌情况统计图,让学说说上面的信息,并提出问题,然后独立解答教材中呈现的问题。

  四、实践活动。

  1,调查雅典奥运会获奖牌数前两名国家奖牌情况,并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记录你和其他4名同学运动前后脉搏跳动的次数,并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第3课时 :栽蒜苗(三)

  教学目的:

  1,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3,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难重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用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根据图上的信息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

  一、认识折线统计图。

  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的复习,引导学生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然后提出问题:如果要知道蒜苗的生长趋势能用什么办法?供学生讨论,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出单式折线统计图,多媒体出示一份15天蒜苗生长情况折线统计图,对照图上数据,让学生讨论,你能发现哪几天蒜苗生长得比较快?预测第20天蒜苗大约长到多少?说说理由,在回答蒜苗的生长趋势的同时,让学生体会,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二、绘制折线统计图。

  先讨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并适当提示:一格表示多少比较合适?格子不够怎么办等?然后鼓励大家将自己记录的15天蒜苗生长情况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可绘制在附页4上。)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

  三、巩固和练习。

  1,练一练第一题,先观察统计图,引导学生说一说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和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2,练一练第二题,看图后,首先说说小华每隔几小时测量一次气温,再说这一天气温的总体变化,鼓励学生讨论,从图中,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练一练第三题,组织学生读图,让学生掌握信息后,再根据信息进行适当推理,提醒注意,每一个数量的变化都会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晓玲跳绳数量也不例外。

  四、实践活动。

  1,四人小组互测身高,2人负责测量,1人记录。

  2,小组报告测量结果。

  3,将同学身高的数据按一定的规律分组。并统计人数。

  4,将这些数据用附页5的格子纸绘制成统计图,并与同学交流。

  第 4课时:走进网络

  教学目的:让学生养成从各种媒体收集数据的习惯,利用网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我国近几年来经济领域的飞速发展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工农业蓬勃发展。

  1,出示挂图,展示我国2002年工农业蓬勃发展的部分产量数据,提问:这些数据从哪里可以得到?激起学生对各种媒体的认识,初步的了结网络。

  2,进行读写练习,读出和写出挂图上的数,同桌一人读,另一人写,互相交换角色进行。

  3,先让学生独立完成2、3小题,再全班交流。

  二、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1,从网络上查找我国近五年来交通发展的情况,让学生感受我国近年来交通的变化情况。

  2,全班交流你家乡到北京的距离,估一估五年中新建的铁路有几个这样的路程。

  3,根据这些数据,组织学生讨论,从这些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三、人民生活大变样。

  1,全班交流家里电器和通信器材拥有的情况,进行整理,感受生活得变化。

  2,生从书上插图中获取信息,算一算,城镇人均收入增加最快的是那一年,根据这些信息估一估,三年后全国人均收入多少元,并说说理由。

  3、查一查,算一算,五年来全国造林多少公顷,编制成折线统计图,全班交流。

  四、实践活动。

  你还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吗?分组活动,每小组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调查收集数据,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后制成统计图表,并与同学分享成果。

  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统计》参考教案 篇5

  单元教学内容:

  1、最喜欢的水果(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2、迎新年(根据图表中的内容回答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感受统计的必要性,掌握统计整理的正确方法,能根据统

  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单元教学难点:

  体验数据、实物整理和统计的过程。

  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2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1、最喜欢的水果 1课时

  2、迎新年 1课时

  1、最喜欢的水果

  教学目标:

  1. 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认识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

  能根据图表中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新年快到了,班级里准备开联欢会,老师想买一些水果给同学们吃,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水果呀?

  生1:我喜欢吃苹果。

  生2:我喜欢吃香蕉、梨。

  生3:我喜欢吃橘子、草莓。

  2、老师课前也到商店里调查了一下,苹果、梨、香蕉、橘子现在市场上能购买到,而草莓、弥猴桃等冬季买不到,所以老师决定买这四种水果,可以吗?

  3、哪种水果买得多一些呢?

  二、做中学,学中得。

  师:每人挑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水果,跟老师和小朋友们说一说。

  师:老师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水果有多少个人喜欢呢?谁能帮老师想个好办法?

  生:把喜欢吃苹果的同学排成一行,喜欢吃橘子的排成一行。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们就按这种方法来试一试,喜欢吃苹果的同学站在第一行,喜欢吃橘子的同学站在第二行,喜欢吃香蕉的同学站在第三行,喜欢吃梨的同学站在第四行。

  (生活动)

  师:(走到同学中)站好排就能知道具体有几个人吗?

  生:不能。

  师:应该怎么办?

  生:一个一个地数一数。

  师:对,数的时候应该一个一个地数,不多数一个,也就是不重复,还要注意别漏数,现在每行第一名同学数一数你们组的人数。

  (生汇报人数。)

  师:咱班小朋友可真棒,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问题,分组站排是一种调查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来调查呢?

  生1:让喜欢吃苹果的同学举手,数一数有几个人,再让喜欢吃橘子的同学举手,数一数。

  师:这也是一种调查方法,还有吗?

  生2:分4组坐,每种水果坐一组。

  师:可以分4组坐。

  生3:还可以画√号。

  师:这些好办法老师建议你们一会儿在小组学习中去试一试,现在每组小组长为调查员,负责带领小组的同学选一种调查方法,去调查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人数,2号同学把你们各组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生活动)

  师:老师在每组桌面上放一张表格,根据调查表,把各种水果图片贴在这张表中。喜欢吃苹果的同学,将苹果贴在这个格里,喜欢吃梨的将梨贴在这个格里……注意一个小格里只能贴一个水果,开始吧!

  师: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完成了这幅图,看图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喜欢吃(苹果)的人最多,喜欢吃(橘子)的人最少。

  师:如果老师现在让你去买水果你知道怎么买吗?

  生:我就要多买一些苹果。

  师:好,根据统计图中每种水果的数量,我们来填在这个表中。

  师:这个表就叫统计表,看图或者表上的数据,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看一看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苹果比橘子多几人?

  师:是喜欢吃苹果的比喜欢吃橘子的多几人?

  生2:喜欢吃橘子的人数和喜欢吃梨的一共有几人?

  生3:喜欢吃橘子和梨的共有几人?

  师:好,我们就提到这里,如果你还有不同的问题,就跟小组里的小朋友说一下吧!

  (学生组内互问。)

  三、做中得,得中悟。

  师:你们知道今年是什么年吗?

  生:猴年。

  师:新一年的小使者晶晶,给我们班带来了许多新年礼物。(微机出示:电脑、算盘、笔、计算器混放的场景。)

  师:怎么样才能让大家很快看出哪种东西各有多少呢?

  生:把每种东西排排队,再数一数。

  师:为了操作方便,我们就用正方形代替计算器,用圆圈代替电脑,用长方形代替算盘,用三角形代替铅笔。像刚才那样把每一类东西排成一行,贴在方格纸里,再把统计表填完整,如果有困难的话可以和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开始吧!

  师:谁愿意公布一下统计的结果?

  (生展台展示统计图表。)

  师:你们真优秀,请回座。

  微机晶晶说:同学们能自己画好统计图,填好统计表,我很佩服你们,不过我的礼物要送给爱学习的孩子,你们能回答我几个问题吗?

  微机晶晶提问:

  1. 电脑有几台?

  2.算盘和笔共有多少?

  3.电脑比计算器多多少?

  4.我一共送来多少个礼物?

  微机晶晶:看来同学们真是既聪明,又可爱,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我决定把这些东西都送给你们,希望你们继续好好学习。

  师:同学们表现得这么出色,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祝愿你们在新的一年里,生活得更充实、更愉快,下面老师弹一首《新年好》,同学们就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小朋友喜欢的歌曲:《新年好》)

  四、玩中乐,乐中拓。

  师:老师想知道,小朋友每天晚上吃完饭,写完作业,都喜欢做什么事呀!

  生:看书、看电视。

  师:在什么栏目里出现过这种图标?知道它们代表什么吗?

  生:天气预报,晴、阴、雨、雪。

  师:这里是韶关市今年11月份的天气情况,知道老师想让你们完成什么练习吗?

  生1:统计一下晴天、阴天各有多少天。

  生2:比较一下,哪种天气最多。

  ……

  师:现在你们桌上就有一张统计表,请你认真数一数把这张统计表填好。

  师:哪个组同学愿意展示一下完成的统计表?看着你手中的统计表,提出问题,指定其他小组同学回答。问题尽量不重复。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迎新年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统计活动的必要性。

  2、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学会用不同形式呈现数据,由实物图过渡到统计表。

  3、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学会用不同形式呈现数据,由实物图过渡到统计表。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智慧老人去一(2)班做客。噢,原来是新年到了,为了让小朋友过一个快乐的节日,智慧老人要和他们进行一系列的活动。他们班有些什么活动?咱们也跟他去看看吧!

  2、板书课题:迎新年。

  二、观察整理,引出新知。

  看!智慧老人来到了表演组。

  1、仔细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挂图)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

  (4 人一组,1 人记录)

  3、各小组汇报结果。

  4、师生共同填写统计表。

  5、你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启发学生提出:参加演出的一共有多少人?

  唱歌的比跳舞的多多少人?

  ……(问题提的越多越好)

  三、应用实践。

  1、教师知道小朋友最爱玩了,智慧老人也爱玩,看他来到了哪儿?

  学生观察小朋友在玩什么?互说、互议。

  2、这几位小朋友又在玩什么呢?请你说一说,你能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吗?

  (1)小红第一次投中6分,第二次投中8分,两次一共投中多少分?

  (2)小刚第一次投中9分,他想比小红得分多,第二次至少要投中几分?

  (3)小丹投两次,最多得多少分?

  (4)第一名投中20分,第三名投中16分,第二名是小强,他可能投中多少分?

  3、这些问题你会解决吗?

  4、小朋友,你们能把咱们班的男、女生人数统计出来吗?

  四、思维扩展。

  在智慧老人的带领下,咱们观看了一(2)班小朋友“迎新年”的活动。说一说咱们班如何过新年,应展开哪些活动。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统计》参考教案 篇6

  课题条形统计图1 课时(总第44 课时)

  学材分析

  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的用途有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四、五年级学过统计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的用途;

  2、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

  条形统计图、实物投影仪

  导学流程设计:

  教 学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了制作条形统计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用统计图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

  (1)出示我校1998~2002年人数统计图。

  (2)观察这张条形统计图你认为在制作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统计图要标明统计图的名称、制作时间、统计项目等。统计图的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的每一小段长度都相等。

  2、制作全校各年级人数统计图。

  三、巩固练习

  将课前调查的全班同学体重的情况制成条形统计图。

  四、小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2、你已经知道了关于“条形统计图”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

  五、课内作业。

  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讨论注意方面。

  学生将制作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学生调查全班同学体重。

  学生小结。

  学生做作业。

  教学反思

  学生对读图,绘图学生很感兴趣、但绘图时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个别学生有错误,制作规范、美观方面要加强。

  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第 2 课时(总第 45 课时)

  学材分析

  学会在有纵轴、横轴的图上用复式条形表示相应的数据。

  学情分析

  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在制作方法上与单式统计图的不同之处。

  学习目标

  1、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作出简单的预测;

  2、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的能力以及与他人讨论、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

  单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 学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复习

  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首先让我们见见老朋友。

  这是实验小学五年级各班总人数的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

  二、新授

  1、质疑导入

  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各班的男女生人数,课前请5位同学分别作了调查,并制成了表格。

  继续用一个直条表示一个班级的人数,行吗?为什么?

  2、初识复式统计图,了解和单式统计图的区别

  3、自学复式统计图作图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4、学生汇报

  5、分析统计图

  小结: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各班总人数,还可以比较出各班男女生人数相差多少的情况。

  三、拓展提高

  1、创设情境

  今天我们就以我国旅游业为研究对象,来做一名“小小统计师”。

  2、点明课题

  1995-1999年我国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情况。

  3、请学生看书p-59页

  看到这张统计图,你能获得什么信息呢?

  请大家预测一下, 2006年我国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情况会怎么样?

  7、点击“共享情报”可以把你的想法写在留言板里。

  小结

  四、深入研究

  同学们进行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做投球游戏,把结果与教材数据比较,这个问题,同学们还可以进行深入研究。

  五、总结回顾

  学完这节课后,同学们还可以进入“广阔天地”,进入其他网站了解一些统计知识。

  你能说说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

  学生回答。

  请学生看一看它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从这张图里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小组讨论,汇报。

  1、学生小组合作,自己试一试。

  学生制图,师巡视指导。

  2、汇报展示

  3、分析统计图,在留言版交流感受

  同学们进行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做投球游戏,把结果与教材数据比较,这个问题,同学们还可以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总结。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良好

  教学心得体会:复式统计图学生很容易两者混淆

  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时(总第 46 课时)

  学材分析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知道它的制作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制作方法。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知道它的制作方法,学会在有横轴、纵轴的方格图上用折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

  2 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分析;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复式条形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例题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例题的方格纸。

  教 学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 复习旧知

  1 出示复式条形统计图。

  以例题的数据为素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出示。

  说说统计图的意思。

  说明:在复式统计图上,为了区分不同的数量,都要先用图例来说明每种数量各是用哪种图来表示的,才能使人看得清楚。

  3 出示单式折线统计图

  让学生说说折线统计图的意思,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

  你认为制作这样一份折线统计图要注意什么?

  提问:如果这个统计图上要表示出第二门市部相同年份的利润上缴情况,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我们就要用到复式折线统计图。

  二、 教学新课

  1 出示例题

  说说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情况统计表的意思。

  2 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统计图的名称是什么?先要画什么?横轴上要哪几个年份?年份之间的间隔要怎样处理?纵轴上的数量至少要表示出多少万元?

  让学生看看课本,想想自己画的对不对。

  提问:图中两条折线各表示哪个门市部的数量?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 加深认识

  提问:谁来说说这个统计图的意思?

  4 简单分析

  请同学们看第60~61页统计图下面的几个问题,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5 加深制图的认识

  提问: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在画法上有什么相同电和不同点?

  三、 巩固练习

  1 做练习四第1题

  学生说说统计图的意思

  口答问题

  2 做练一练的题

  说说统计图的意思

  让学生看清图例,在方格图里描点连线,画折线统计图。

  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有哪些想法?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统计的过程包括哪些工作〉?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画法上有什么不同?

  五、 作业

  学生讨论:

  提问:你是怎样看出同一年份中两个纸条各是哪一个门市部的呢?(根据图例)

  学生制作折线统计图。

  学生讨论方法。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所画的折线统计图,并在全班说说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果,全班交流。

  学生看清图例,在方格图里描点连线,画折线统计图。

  学生讨论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有哪些想法?

  学生自己小结。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良好

  教学心得体会:折线统计图学生能绘制,也能读懂

  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时(总第 47课时)

  学材分析

  数学十一册p-62页

  学情分析

  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一定的基础。

  学习目标

  1、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能看图准确分析图中包含的信息。

  2、掌握当统计数据的时间不连续的时候,水平射线表示的距离要根据实际时间多少来确定的方法,并知道这样做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两张数据统计表,学生准备一张方格统计图纸(学具盒)

  教 学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你长大了想干什么?

  2、设计一个某某城市的气象员,下面分管两个城市,即甲市,乙市,其他同学担任气象员助理。

  (二)循序渐进,探求新知。

  1、气象员走马上任,首先调出甲市和乙市一年气温情况统计表

  2、观察书中已经绘制好的折线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能获取什么信息呢?

  3、根据统计表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4、回答书上的问题。

  5、说说两城市的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6、学生讨论。

  7、两组折线在一个图中,我们怎样区分呢?

  8、观察统计图,你从中又能获取什么信息?产生什么联想呢?

  (三)巩固知识。做一做课堂作业相关题目。

  (四)结束语:今天某某过了一把气象员瘾,其他同学也跟着过了一把气象员助理瘾,其实就在明天,我们这个地方经济发达。真诚的希望同学们认真学好统计的知识,并用统计的知识管理好我们的气象,让我们的气象为人们服务。

  学生回答问题。

  1、观察书中已经绘制好的折线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能获取什么信息呢?

  学生讨论。

  学生自己制作,交流评比。

  自行设计,展示风彩,学生自评。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良好

  教学心得体会:有趣的教学情境,能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题练习四 课时(总第 48 课时)

  学材分析

  p63练习题1、2

  学情分析

  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会根据条形和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的问题。

  2.能掌握绘制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能独立绘制条形和折线统计图。

  教学准备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教 学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揭题。

  二.展开

  1.投影出示p63练习第1题的统计表。

  先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再回答表后问题。

  (1)2001年与1991年相比,哪些行业的人数增加了?哪些行业的人数减少了?

  (2)2001年与1991年相比,哪个行业的人数增加最多?哪个行业的人数减少最多?

  (3)结合这个地区的总人口是增加还是减少?写理由。

  2.尝试画条形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完成下图(第2题)。

  投影出示p63练习四第2题。

  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请学生说说是画什么统计图?

  (1)学生自己试一试,完成统计图。

  (2)学生交流互评。

  (3)教师小结。

  三.巩固

  练习基本练习题

  四.总结

  五.作业1、《同步伴读》

  先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再回答表后问题。

  先学生自己试一试,独立完成,再学生讨论互评。

  学生尝试画条形统计图。

  学生自己试一试,完成统计图。

  学生交流互评。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良好

  教学心得体会:通过练习学生加深了印象

  课题练习四 课时(总第49 课时)

  学材分析

  p64练习四实践活动题 自制练习纸(每生一张:内容是身高统计图)

  学情分析

  掌握条形和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的方法。

  学习目标

  1 1、掌握条形和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的方法,加深对条形和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数据的理解,能利用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

  2.联系实际进行统计,经历统计过程,体会统计在实际中的应用和作用,培养统计的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利用条形和折线统计图

  教 学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复习

  (1)复习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有关知识。

  (2)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二、学生实践活动

  1、请学生测量全班的身高,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2、学生完成书中表格。

  3、师生核对。小结。

  4、完成书中复式条形统计图。

  提问:你认为完成一项统计要经过哪些过程,

  说明:一项完整的统计,先要收集数据并进行分类整理,再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或

  5.做p63练习四实践活动第(3)小题。

  让学生看第3题,说一说第3题的题意和从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合作研究,派代表发言。

  2.统计表表示出相关的数据,然后对数据作出比较,分析、推理和判断。

  三.实践性练习

  1.做补充练习。

  让学生了解题意。要求两名学生相互合作,按要求从复印的身高记录上收集自己

  和同伴的身高数据。要求在课本上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与自己的同伴讨论从

  图中能得出哪些结论。组织学生在班内交流自己得出的结论。提问;你认为复式折线

  统计图有什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数据,帮助我们进行分析?

  2.统计家庭电话费支出情况。

  让学生拿出事先收集的家庭电话费支出情况,要求学生看一看每月的支出的金额。你能与自己的同桌同学合作,制作出你们两家的电话费支出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吗? 学生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制作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看看你们家的电话费支出情况怎样,比比两家去年下半年的电话费支出有什么不同。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内容?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问题?

  四.作业

  自制练习纸(每生一张:内容是身高、体重统计图)

  学生说一说。

  学生实践活动

  学生自己测量全班的身高,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看第3题,说一说第3题的题意和从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了解题意。要求两名学生相互合作,按要求从复印的身高记录上收集自己。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制作的统计图把分析情况进行交流。

  学生小结。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良好

  教学心得体会:要让学生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

  课题整理与复习 课时(总第 50 课时)

  学材分析

  整理与复习学到的知识,试一试第1题。

  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的整理和归类。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以前学过的知识和计算方法。

  2、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 学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引入

  1. 问:以前几个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指名回答。

  2. 师生一起归纳、整理几个单元所学内容。

  3. 揭示课题。

  4. 请学生把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并写下来。

  5. 与同学进行交流。

  二.展开(要多设计一些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让题目靠近学生生活。)

  1. 根据学到的知识,请学生提问题。

  2. 学生自己尝试解决。

  3. 与同学进行交流。

  注意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三.综合应用。

  投影出示p66练一练第1题。

  先4人小组中讨论,并解答,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特别要说清思考过程,最后,教师讲解。

  三.总结

  四.作业

  学生指名回答。以前几个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把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并写下来。

  与同学进行交流。

  根据学到的知识,请学生提问题。

  学生自己尝试解决。

  与同学进行交流。

  先4人小组中讨论,并解答,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特别要说清思考过程。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很好

  教学心得体会: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学生更喜欢。

  课题整理与复习 课时(总第51 课时)

  学材分析

  整理与复习第2、3题

  学情分析

  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能灵活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解答问题。

  2.通过图形的组合,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尺、三角板

  教 学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

  (1)复习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有关知识。

  (2)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二.练一练

  1. 出示p66练一练第2题。

  2. 请学生讨论题后的问题。

  3. 学生回答、交流。

  三. 展开练习

  1. 设计一个学生生活实际的折线统计图题目,让题目靠近学生生活。

  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各自做在草稿纸上,然后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答过程,特别是解题的思路。

  2.独立尝试练习。

  3.分4人小组进行练习。

  四.练一练第3题。

  1. 出示题目。

  2. 学生独立尝试练习。

  3. 师生交流,互评。

  4.小结。

  三.巩固

  请学生做统计图的相关题目。多练。

  四.总结

  五.作业

  《同步伴读》

  学生复习知识。

  学生回答问题,交流问题。

  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各自做在草稿纸上,然后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答过程

  分4人小组进行练习。

  学生练习。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良好

  教学心得体会:分4人小组进行练习,学生进行的比较顺利

  课题整理与复习 课时(总第 52 课时)

  学材分析

  整理与复习第4、5、6、7题

  学情分析

  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

  学习目标

  1.能灵活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解答问题。

  2.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练习题

  教 学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

  (1)复习比和比值的有关知识。

  (2)说说求比的注意事项。

  二.练一练第4题

  1.出示p66练一练第4题。

  2.请学生独立尝试完成。

  3.学生回答、交流。

  三. 练一练第5题

  1.出示p66练一练第5题。

  2.请学生读题。

  3.学生独立尝试完成。

  4.学生回答、交流。

  (注意事项: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各自做在草稿纸上,然后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答过程,特别是解题的思路。)

  四.练一练第6题。

  1.出示题目。

  2.学生独立尝试练习。(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各自做在草稿纸上。)

  3. 然后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答过程,特别是解题的思路。

  4.小结。

  五.练一练第6题。

  1.出示题目。

  2.学生独立尝试练习。

  3. 然后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答过程,特别是解题的思路。

  4.小结。

  六.巩固练习

  请学生做统计图的相关题目。多练。

  四.总结

  五.作业

  《同步伴读》

  学生复习知识。

  学生练一练。

  学生独立尝试完成。

  学生独立尝试完成练习题5。

  学生交流、回答。

  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答过程,特别是解题的思路。

  (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各自做在草稿纸上。)

  学生练习。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学生基本掌握,

  教学心得体会:练习多了,学生掌握的也较好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统计》参考教案 篇7

  认真拟定说课稿, 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下面是关于小学数学《统计》说课稿 范文,仅供参考!

  小学数学《统计》说课稿

  教材简析

  《统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内容。教材首先出现实际场景——生日聚会,引导学生学习分类整理,初步学习统计,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材还安排了“想想做做”,内容是整理小组里小朋友最喜欢吃的几种水果的人数。目的是让学生相互协同、合作学习,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进一步体会统计的过程及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

  教学难点是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统计》这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手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感受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4.学会有序观察、有条理地思考。

  5.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流程

  一、提供质疑的时机,唤起“主角”意识。

  师:小朋友,你们每年都过生日吗?过生日时你邀请哪些好朋友呢?爸爸妈妈是怎样为你过生日的呢?(出示主题图)今天是大象的生日。看了这张图,你们想提什么问题?

  生: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客人送给大象哪些花呢……

  【这一层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过生日这一事件,让学生自己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通过生生互问、师生互问,实现角色转换。唤起学生的“主角”意识。】

  二、提供探索的机会,激活“主角”意识。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1)分类理一理。

  师:这些问题都提得很好,那么谁又能解决这些问题呢?你能一眼看出每种小动物各有多少只吗?怎么办?(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说说。)

  生:只要把小狗放在一起,小猴放在一起,小猪放在一起。(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操作,把小动物分类理一理,在实际场景图上找到一个动物,就在下面摆一个动物。)

  指名学生到黑板前分类整理,有的学生将小动物分类后摆成一堆一堆的,有的学生将小动物分类后一个对一个排成一排一排的,有的学生是从下往上排的,有的学生是从上往下排的。

  哪种摆法比较好?通过比较,学生知道摆成一堆一堆的不能很快看出每种小动物各有多少只。而将小动物分类后一个对一个地排好,就能比较容易地看出每种小动物有多少只。

  师:分类后一个对一个地排好,我们就说是“分类理一理”。

  【这一层次让学生自己来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生的操作与实践去发现、经历和体会分类整理的过程,从而形成表象,激活了“主角”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2)语言描述。

  看了这张图你能告诉大象什么呢?请你和同桌说一说,同桌在说的时候,你要仔细听,听听他说的是否和你说的一样。(学生互相说。)

  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很认真,现在谁能站起来响亮地说给大家听。

  像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借助语言可使动作思维内化为智力活动,让学生用同桌交流、全班交流的形式反复描述,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有利于操作表象的形成,同时激活了“主角”的评价能力。】

  2.独立操作、体会过程。

  师:红花、黄花、绿花、紫花各有多少朵呢?请你从附页中把它们剪下来,分颜色理一理。

  学生汇报分类整理的结果。教师在四种颜色的花下板书花的朵数,再画上线,并让学生说说从表中知道了什么?先同桌说,再指名说。

  师:……我们把小动物分类理一理,把花分颜色理一理,这就是统计。(揭示课题:统计)

  【这一部分通过独立操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进一步培养“主角”意识。】

  三、创设选择的空间,积淀“主角”意识。

  师:小朋友真聪明,为了奖励大家,大象拿出水果招待大家,你喜欢吃哪一种水果?把它从附页中剪下来,以组为单位理一理,并说说  从这张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给学生提供一些贴近生活的统计表,如“听课老师年龄统计表”、“小组男女生人数统计表”、“本节课教具、学具统计表”等,让学生进行调查、整理。学生可以独立做,也可以合作做,然后把自己最为满意的一张表介绍给大家。

  【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培养学生的选择意识和选择能力,对学生以后适应社会甚为重要。在这一层次,教师为学生创设选择的空间,让学生体味自由选择的轻松和快乐,这是积淀“主角”意识的有效方式。同时让学生统计喜欢吃水果的人数,也使学生初步感受了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四、赋予总结评价权利,丰富“主角”意识。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么学到的?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统计》参考教案 篇8

  光明小学数学课导学案

  年级

  六年级下册

  课题

  《统计与概率》备课教师杨红霞

  执教         

  杨红霞        

  备课

  日期

  3、11

  学习目标1、综合运用统计知识,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及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简单的预测。2、引导学生回顾统计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统计活动中我们一般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的过程。体现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重点:在分析统计图时,能准确提取统计信息。难点:在分析统计图时,避免信息产生误导,能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认真分析数据。

  主   要  导  学  过  程教 学 环 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一、导入新课

  5分

  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的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准备怎样向他们介绍我们班的情况呢? 

  (1)列出几个你想调查的问题,全班交流后,选择3个问题开展调查。

  (2)你需要收集哪些数据?与同伴交流收集数据的方法。

  (3)实际开展调查,把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

  (4)分析上面的数据,,你能够得到到哪些信息?问题指向,预习先行 

  二、探究新知:             20分1、出示教材第83页第4题图,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怎样整理六(1)班家庭成员人数的调查结果?

  2、可以画条形统计图,并提出一些问题。

  (1)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月平均气温变化有什么好处?

  (2)假如小芳买课外书用了20元钱,那么小芳的零花钱共有多少元?

  (3)除了上面的扇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你还学了哪些统计图?举例说明集中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三,当堂检测

  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分

  15分1、结合实例,说说自己对平均数的理解,并收集生活中应用平均数的例子。

  2、看图回答问题,p84  1题,某地区6-12岁儿童平均体重情况。看图回答问题。学生自己完成活动单问题。3、问题生成单的第二题:某日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通过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得出那些结论?4、问题生成单第三题:学校气象小组测得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室外气温,并求出平均气温。强化训练,当堂达标四.小结与评价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五.布置作业完成巩固与应用的5、6题板书设 计统计与概率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统计》参考教案 篇9

  西南舁小学 高瑞珍

  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目标:

  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例1用:每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纵向),四人小组一张空白的格子图。例2用:师准备一些不同单位的空白统计图。(1小格分别表示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的空白统计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教学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a:出示情境图及统计表,让学生说说统计表上收集到的数据。

  b:根据这些数据,引导学生独立画出纵向条形统计图。(师事先准备的空白统计图)

  c:师提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

  2.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a:师谈话: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卖出的各种矿泉水之间的差异。但是,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办呢?

  b:引出新课:如果我们把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变成横放的条形统计图,那占的上下空间就小了。这样横轴就变成表示矿泉水卖出的数量,纵轴变成表示各种不同品牌的矿泉水。

  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a:师问:你能和四人小组的伙伴讨论讨论,再试着设计设计吗?

  b: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c:交流汇报展示四人小组的作品。学生自己介绍本组设计的条形统计图。

  d:师肯定孩子的创作,并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e:全班学生说说横向条形统计图横轴、纵轴、每一小格表示的意思。

  f:全班学生完成书上没画完的横向统计图。

  4.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a:师提问:根据横向统计图上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

  b: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c:你认为应多进哪种矿泉水,为什么?

  d:师小结:你看,统计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帮我们决策。

  5.巩固练习。

  p40第1题。

  a:看横向统计图,说说统计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同桌交流)

  b: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二、学习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1.看统计表,分析数据。

  a:引导学生看书上的统计表。

  b:师提问:从统计表上,你知道了什么?

  2.发现矛盾,引出新课。

  a: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计图,你准备一小格表示多少厘米?(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b: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不同空白统计图,让四人小组合作画完。

  c:出示学生画的统计图,引导比较,发现问题。(学生可以发现:如果每格表示较少的单位,画出的条形会很长,如果每格表示10个单位或20个单位,虽然画的格数少了许多,但是从图中很难直观地区分不同学生的身高相差几厘米。)

  d:师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f:引出新课:出示书上的统计图。

  3.学看统计图,尝试画统计图。

  a: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发现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b: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c:引导学生按照示例,把其他两人的条形补充完整。

  d:引导学生讨论:在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种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e:引导学生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f: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该统计图。

  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a:师问:根据上面两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

  b: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哪些同学的身高、体重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同学在正常值以上?

  c:引导学生为这些体重超正常值的同学出谋献策。

  d:师提问:刚刚在比较时,你是怎么看出他们在正常值以上还是在正常值以下的。

  e: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统计图中怎样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是在正常值以上还是正常值以下?(引导学生在统计图上用一条虚线画出正常值,再直观地比较。)

  5.巩固练习。

  p40—41的练习。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对自己、同学这节课学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教学设计说明:

  1.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较高。

  2.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知识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旧的条形统计图已经无法满足需要,或者出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这时候,老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一起动脑,思考解决的方法,最后引出新课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感受到每种条形统计图都是因为生活、统计的需要而产生的。

  3.让学生在学习中初步感受到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条件。

  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不同统计图的优点,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条件,并能联系实际说说在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统计》参考教案 篇10

  1.例1的教学。

  例1是在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安排的,设计了学生熟悉的检查身体的情境(如上页图)。首先统计学生刚入学时的体重情况和现在的体重情况,并把数据填入单式统计表中,然后提出:“如何在一个统计表里表示呢?”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在设计的三个问题中有一个发散性的问题:“你还能发现什么?”学生可在观察的基础上独立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用“正”字记录法,本册教材中没有再出现提示,在学生收集两年的体重数据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点拨。由于学生已经具有填写单式统计表的基础,在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张复式统计表中时,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有一定的空间,首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写,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全班集体讨论形成共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明确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根据统计表回答的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尝试完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从统计表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如,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化建议等,从而明确统计的作用与意义。

  “做一做”安排的是对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小组活动人数的统计,可以组织学生互相交流,独立完成数据的收集、整理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在复式统计表中给出了一个班级参加四种课外小组活动的人数,其余的内容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本班或其他班级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然后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讨论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2.例2的教学。

  例2是在学习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统计某路口过往车辆数量,使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与方法,同时使学生体验动态的统计过程(如上页图)。从数据来看,当在一条比较宽阔的马路上统计20分钟后,所得到的数据比较大,教材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用每个表示2辆汽车,最多要画几个呢?太麻烦了,怎么办呢?”这是例2的一个重点内容。

  教材中虽然给出了过往车辆的数据,但教师可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做具体处理,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现场收集,也可以用播放录像的形式让学生记录、采集数据。在记录数据时,教师要明确要求用“正”字记录法,对得到的数据,教师可有意识地加以整理,便于用一个表示5辆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师生共同完成以一格代表五个单位的统计图的制作。

  在学生完成统计图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回答统计图后的简单问题,并让学生继续发现问题。教材中特意安排了这样的一个问题: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教师可让学生大胆猜测,并说明猜测的理由,使学生明确根据统计图表可以进行简单的预测,以便作出较为合理的判断。

  例2后面的“做一做”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提供的素材把统计引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如有条件可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从而加深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3.关于练习二十二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通过调查班级同学喜欢吃的蔬菜情况,把学生的饮食情况与填写复式统计表结合起来,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根据统计表发现问题。

  第2题,安排了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视力情况的统计。此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现实性。通过二年级学生与五年级学生视力情况的对比,让学生了解视力情况是如何变化的。题中特别安排了问题:“你想对视力在5.0以下的同学说什么?”使学生把统计的结果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帮助视力有问题的学生找到视力下降的原因,从而增强保护视力的自觉性。

  第3题,设计了一个教室图书角的场景,如果班级中确实设立了图书角,则可以进行随机调查、收集信息。完成统计图后让学生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4题,选用了更加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看电视时间的统计,教师可完全让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实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统计》参考教案 篇11

  以下是一年级数学《统计》说课稿,欢迎借鉴!

  一、说教材: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统计》。这节课是在学生对用数杠进行统计,100以内数的数数和写数的一定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为此,我设定了:

  1、认知目标:

  (1) 能将信息整理分类。

  (2) 能对每类的对象进行统计并将结果登入表内。

  (3) 会在格子纸上画简单的统计图。

  2、情感目标:

  (1) 通过信息的整理、分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2)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数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

  3、思维拓展目标:

  使学生通过学习,初步了解统计的优点,会对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进行统计。

  二、说教法学法:

  一年级的学生对统计的认识非常的浅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本来是用学生的生日作范例,进行统计认识的教学。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日并不了解,也不感兴趣!所以,我利用书本第55页的小调查作为新授的切入口。从学生喜爱的水果入手,引起他们的兴趣与注意力。从学生自己的需求出发,作为一项游戏来完成信息的整理、分类与统计。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总体设计:

  这节课,我安排了两个环节。

  1、详细对学生喜爱的水果进行统计。

  第一个环节是这堂课的重点。我来重点说一说我设计的教学环节。

  在开始时,第一个步骤是通过实物的出示。用摆放在桌子上的水果,对学生进行感官上的刺激,使他们很快投入到注意的状态中。通过对个别学生最喜爱的水果的调查,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并请回答的学生尝一尝水果,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学生都要吃水果,自然地引入第二步骤。

  第二步骤是通过要分这些水果给学生,首先要知道每人喜爱的水果,再进行分配。从此开始新授内容的探究。又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运用举手表决或排队分组等形式进行,完成了对所需信息的整理和分类以及统计表的填写。这样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把新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

  第三步骤是请学生根据统计表来绘制统计图。通过教师绘制一条到学生小组完成一条到最后每人在书上绘制一条。通过统计图很清楚看出信息的多与少。突出了统计图的优点。

  2、学生自己对生日进行统计。

  这一环节在前面环节的基础上,估计学生没有什么难度。只要按照第一环节的步骤,一一分析、逐步深入,就可以完成了。把它作为巩固练习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统计的认识。

  以上就是我对《统计》节课的说课。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统计》参考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 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个代表一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的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理解同学的爱好、兴趣,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计数、完成象形统计图,观看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交流体验

  教学准备:彩笔、橡皮泥、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每人个一份、统计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出示彩虹图片的课件,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中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什么,并说明理由。学生可以自由说,只要与图片相关即可。当有人提出喜欢彩虹时,即问“你知道彩虹都有什么颜色组成吗?”教师将7种颜色及时板书。彩虹的7种颜色中一定有他们所最喜欢的颜色,教师可说:“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咱班到底有多少人和你喜欢同一种颜色?”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们的积极性一定也会很高,在此条件下,让他们回忆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呢(统计),由此引出主题。由学生所喜爱的漂亮图片来调动他们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探索与体验

  1、整理复习

  用“贴橡皮泥“的方法计数: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如教师可说:“我呢,非常喜欢紫色,我就把紫色的橡皮泥粘在黑板写有‘紫’的地方。非常简单,想不想来试试?”这种“玩”法,孩子们一定愿意接受,积极性就出来了。让学生分行来贴,保证人人参与。

  出示“我班同学最喜欢的颜色统计表“课件。把数据添到统计表中,由学生报数,教师在电脑前操作,添数。

  出示“象形统计图”课件,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他们手中的这张象形统计图(教师课前为每个学生准备好)。在动手做前,让学生说说对“相应颜色”的理解。学生做,教师巡视指导。

  2、新授

  出示课件,引用兔博士的话“你知道吗?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教师可说:“那条形统计图是什么样子的?想不想认识?”以激起学生对新知的好奇。“请看,这就是。”教师随即出示“条形统计图”的课件。“但它还没完成,这需要咱大家共同努力,齐心协力,好不好?”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体验合作的愉快。再一次由学生报数,教师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观看到条形统计图是怎么制作的,还可以加深印象。

  之后,让学生仔细看,认真想,这个统计图告诉你什么?学生可能说出:“喜欢蓝色的最多”“喜欢红色的最少” “一格代表一人”……接着,让他们在比较这个统计图与他们手中的象形统计图的异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想,去说,然他们自己发现。

  3、巩固练习

  教师可说:“通过统计我们知道了咱班同学喜欢颜色的人数情况,其实,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作用可大呢。用它还可以调查中华小学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你们是否也想请自动手完成一个条形统计图呢?”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好,打开书第52页,自由读题,并完成。”对有问题的学生,教师在巡视时可单独指导。

  (三)拓展延伸

  以出示课件的形式代问“用条形统计图统计的方法你掌握了吗?”“想一想:你知道用统计还可也调查什么?”学生可能有好多好多的方案与想法,虽然幼稚,但仍需鼓励。并提议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在课下实施,进行调查,有困难的可以几个人共同合作完成。

  (四)实践活动

  出示“健康饮食”的相关知识与图片,让学生懂得多吃蔬菜多健康。再出示“西红柿、黄瓜、土豆、青菜、豆角”图片。提议学生搞一个“我班同学最喜欢吃的蔬菜”项目调查,调查咱班同学最爱吃以上五种蔬菜中的哪一种。其中所需的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在学具袋中已有。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统计》参考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材第二册p93—94页例1、例2及9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使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设计思路】

  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

  本节课注重体现以下几点:

  1、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对简单数据进行整理,以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有一些初步的认识。

  2、注意学生情感的个性化、价值观的多元化得到充分的展示。

  由于低年级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化倾向,当讨论如果只买一种水果,该买哪种水果时,这就形成真实的两难问题.学生既要考虑到个体对水果的喜好,又想照顾大多数同学的喜好,真是左右为难.

  3、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根据统计结果,六种水果该各买多少的讨论,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想一想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就能知道?

  引出课题。

  二、引导探索,认识新知。

  1、使学生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种水果,记录在统计表里。同桌讨论:如果六种水果都买,哪些水果要多买,哪些水果要少买?

  2、绘制统计图。

  (1)展示学生绘制的统计图,相互评价.

  (2)看统计图表提问题。

  三、应用知识。    完成书95页的第一题。

  四、课堂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统计?

  五、课后延伸。

  调查本班同学,把喜欢下面几项活动的人数统计出来。(游泳、跳绳、拍皮球、踢足球、跑步)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统计》参考教案 篇14

  1、教师以新的课改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兴趣和愿望、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从统计图的“原始信息”中,不断鼓励学生尽量说与别人不同的问题,多角度地去进行“选择”、“加工”信息,直至“发布”信息,训练学生求异思考,发散思维。

  2、学生依据亲身经历的统计题材入手,找到了知识的“源”,是“有感而说”,其思路也就“源源不断”,也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的思想。学习活动尽量让学生感受与体验,注重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想、交流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历与探索,教师引领学生把学习过程变成问题解决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角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4、关注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交流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

  5、评价方式多样灵活,教学中能够正确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

  建议:1、如果在学生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后,总结出统计表和统计图的作用,并引导学生说出统计图和统计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这节课的效果会更好。

  2、本节课的时间安排适当调整一下,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统计图和统计表及其用途,让学生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及兴趣。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统计》参考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392231149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