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第3单元《观察物体》详细教案

第3单元《观察物体》详细教案

甜到心口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第3单元《观察物体》详细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第3单元《观察物体》详细教案(通用15篇)

第3单元《观察物体》详细教案 篇1

  第1节 看一看(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

  教学过程:

  活动一:观察讲台

  1、今天我们来观察物体,你们猜一猜要观察什么物体呢?

  2、同学们学习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上课离不开讲台。今天老师就请大家观察这张讲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能看到什么?

  3、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这张讲台。你们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位置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4、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讲台,先在小组内交流。

  5、哪一个小组先汇报?请说一说你们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看到了什么?

  6、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好?

  7、你们小组真能干,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8、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不同的吗?

  9、通过实地观察,发现了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对于长方体来说,最少可以看到它一个面,最多可以看到它三个面。

  活动二:想一想,连一连

  1、书本第26页图中老师、淘气、笑笑分别看到讲桌的哪一面,先想一想,再连一连,做完后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进行交流。

  2、师生交流。

  活动三:认识长方体的上面、侧面、正面

  1、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不论它的大小,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现在每人都拿出一个自备的长方体,看看这个结论是不是正确的,然后,再打开书本第26页,找一找怎么称呼所看到的三个面。自己看书认识长方体的上面、侧面、正面。

  2、我们的牙膏盒一样,为什么同一面有的同学叫它侧面,有的同学叫它正面呢? 谁能帮我解决问题?

  (朝上的是上面,两边的是侧面,牙膏盒放的位置不同,名字就变了。)

  活动四:总结收获,体验成功。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学得快乐吗?

  第2节 看一看(二)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正方体搭简单物体,并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它的活动,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形状。

  2.在搭摆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验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物体,它们的形状可能相同;正面与一种形状对应的物体不是唯一的。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形状。

  教学难点:

  正面与一种形状对应的物体不是唯一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同学们平常喜欢玩什么?今天我们来玩积木,好吗?

  2、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积木)谁能说出它的正面、侧面及上面的形状?同桌互相指着说一说。

  3、同学们说得很对。今天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我们的朋友智慧老人要过生日,请我们去他家做客,笑笑、淘气已经去了,我们快点走吧。

  (电脑演示:智慧老人的家,笑笑、淘气、机灵狗把三个正方体积木一字摆在桌子上。)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同学们,你们敢和笑笑他们比比,看谁摆得更好吗?

  (学生开始摆物体)

  2、看,我们摆得也很不错。今天我们就与笑笑他们一起来学习观察由正方体搭成的简单物体。

  活动1:看一看,连一连。

  1、请认真观察自己搭的物体,是什么形状?

  2、你们能指着说出自己搭的长方体的正面、侧面、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吗?

  3、针对观察到的形状,你们有什么发现?

  4、观察得很仔细!想一想,笑笑、淘气、机灵狗他们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呢?请试着连一连。(电脑验证结果)

  活动2:搭一搭、看一看。

  1、同学们搭得好,看得细,下面请你用3个小正方体搭一个你喜欢的物体,看一看所搭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请在小组内交流,比比看,哪一组动作最迅速,搭的形状最多,观察得最准确。

  2、全班汇报,用实物投影演示各种搭法。

  三、巩固新知,创新发展。

  1、(电脑出示,教材28页练一练第1题)笑笑也搭了2个物体。从上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形状?请同学们试着连一连。(集体汇报)

  2、(出示28页练一练第2题)这是淘气搭的,你能回答淘气的问题吗?

  3、看看所搭物体,从上面、正面、侧面看,看到的各是什么形状?告诉你的同桌。

  4、(出示29页练一练第3题)智慧老人也搭了很多形状的物体。(语音出示智慧老人的话:同学们,欢迎你们的到来,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来辨认一下吧!)

  5、同学们好眼力!老师为你们的表现感到骄傲!看智慧老人还有什么要求。(语音出示:小朋友们,你们能用正方体搭一搭、想一想,还有什么样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图a?什么样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图b?)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出色的表现?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第3节 节日的广场

  教学目标:

  1.培养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会得出不同的形状。

  教学重点:

  培养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会得出不同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国庆节期间,你们有的外出旅游,有的在本市游玩,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感受?(让几个同学说一说)

  2、国庆节,不仅我们市,全国上下都是一派喜气洋洋。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节日广场”,再次感受一下节日的喜悦。(板书课题:节日广场)

  二、探索学习。

  (一)广场上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节日广场”图,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并体会祖国的美好)

  2、同学们看到了祖国富强、人民欢庆的景象,那你能根据看到的景象提出乘法问题吗?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观察。

  3、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思考,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

  4、集体交流。

  各小组同学派代表,将本小组问题提出,指名由某位同学或某个小组同学回答。

  5、小结:同学们真会动脑,发现了这么多的乘法问题,那请你们在课本上找到每个算式相对应的图画,把算式写在旁边。

  (二)瞻仰烈士纪念碑。

  1、同学们,在节日中,少先队员在烈士纪念碑前,敬上队礼,他们会对烈士说什么呢?

  2、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烈士用鲜血、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烈士,更不能辜负烈士的热血,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美!

  3、连一连。请问下面三幅图(课本31页)各是谁看到的?连一连,说一说每一幅图是从纪念碑哪个面看到的。

  (观察图画,发挥想像力,独立思考,动手连)

  4、全班交流。

  三、实践与应用。

  今天走进节日广场,感受到祖国的欣欣向荣,还发现了许多数学知识,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你还能发现哪些乘法问题?

第3单元《观察物体》详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从不同方向观察由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并能描述看到的形状。

  2、能辨认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物体得到的形状。

  教学重点:

  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能辨认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正方体木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迁移,预习新课。(课件出示)

  1、由两个小正方体组成以下图形,画出从前面、上面、左面所看到的图形。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观察物体(一)导学案

  问,从这三面看到的图形的形状一样吗?也就是说从不同的方面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引入课题,这节课学习“观察物体”。

  2、课堂预习。

  请同学们仔细看课本13页,请你拿出自带的4个小正方体木块,进行拼组,然后带着以下问题进行观察学习。

  1、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

  2、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每个面的形状一样吗?

  3、请你把能观察到的面的形状画在格子图上,并注明看的位置。

  4、我们分别不同的位置观察了拼成的立体图形,对于你画出的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二、自我检测。(课件出示)

  1、填一填。

  从前面、左面和上面观察由小正方体组成的不同的图形,结果可能( ),也可能( )。

  2、连一连。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观察物体(一)导学案

  三、预估问题。

  1、观察我们摆放的组合立体图形,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一样吗?分别是什么图形?

  2、同样都是用相同的4块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为什么你们从前面、上面、侧面画出的形状不同呢?

  3、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怎么样?

  四、预设解惑。

  请同学们拿出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摆立体图形画出的格子图,我们共同交流。

  1、同学们在实物图影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出示从前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图形,

  2、师把同学们的作品进行总结:(课件演示)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观察物体(一)导学案

  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作品,我们是如何画出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图形呢?有什么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

  (1)集体交流

  (3)方法提炼

  先确定集合体的长、宽、高,

  从正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高这两个要素;

  从上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宽这两个要素;

  从左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宽和高这两个要素。

  五、引导小结。

  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2、师:宋代大诗人苏轼有一首《题西林壁》你会背吗?

  3、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能解释一下吗?

  4、问:请你结合这首诗,再想一想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想法?

  六、针对性作业。

  1、课本13页做一做,练习四1至3题。

  2、《配练》上的1至3题。

第3单元《观察物体》详细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本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观察物体》是"空间和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初步把立体图形与其视图联系起来 .教材以学生观察恐龙玩具这一学生熟悉的事例入手,让学生体会到不同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体会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想:

  第一层次:在不违背教材创设生活情境的情境激发兴趣的原则下,将玩具恐龙换成了玩具小狗,接着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了解物体的正面,背面,侧面,并简单渗透左,右侧面.

  通过本位观察和换位观察,使学生自主发现:体会到不同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接着出现一些生活中的观察物体的现象:如观察恐龙,书本,汽车;进一步观察并验证,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二层次:出现观察茶壶图.增加了从物体上面和下面观察得到的影像,使观察提高一个层次.

  第三层次:出现正方体组合,将对物体的观察引向对几何形体的观察,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进一步提升空间观念.

  这样的安排,从简易到难,逐步发展,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托,逐步引导学生的空间想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狗玩具,茶壶,图片,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预设: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猜一猜:你能知道他是谁吗 (课件依次出示男孩背面图,继而出示侧面-正面图)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正面 背面 侧面

  从背面观察很难确定是谁,从侧面看到正面 就知道是谁了.

  2,你知道老师是站在小朋友的那边拍出这些照片的吗

  3,揭题: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实物探究,从四个方位观察小狗

  1,确定方位:

  (1)师:今天老师请了小狗朋友来和我们一起学习.大家喜欢它吗

  (2)课前准备好的玩具小狗,放在桌子中间,脸朝黑板.请你想一想,你坐在小狗的哪一边

  (3)反馈:告诉大家你在小狗的哪一边 是几号位置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前面 后面 左面 右面

  2,本位观察.

  (1)请小朋友脸朝小狗坐好,头不要偏,仔细观察:在你这个位置,看到了它的什么 小组内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吗

  学生活动.

  (2)反馈:刚才我们对小狗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在你这个位置,能看到小狗的哪个面 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形状吗

  3,换位观察,观察小狗的前,后,左,右(侧)四个面.

  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只能看到小狗的一个面,想不想看到小狗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呢 我们来换个位置观察.

  (1)换位置观察:请1号座位的同学到2号座位,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依次换位.准备好,轻轻的换.现在这个位置看到的和前一次看到的一样吗 你现在看到了小狗的什么,请把它记在心里.继续换位置观察.

  (2)每个小朋友都在前后左右四个位置仔细观察了小狗,现在老师要靠考考小朋友了.拿出作业纸,请你把在几号位置看到哪幅图的小狗连线.如果忘记了,可以离开座位走动观察;做好了,也可以再走出座位按四个位置再对一遍.

  学生连线并反馈.

  4,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我的发现: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小狗的形状也是不同的.)

  三,巩固练习和提升

  只要大家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本,铅笔盒,书桌……都可以作为我们观察的对象.

  1,试一试:观察恐龙,观察书本,观察汽车图.

  2,想一想.淘气和笑笑又在观察茶壶了.请你仔细观察,他们看到的茶壶会是怎样的

  说一说:这幅图是谁看到的 (依次出现不同方位的茶壶图片,逐个回答.)这两幅图又是从什么方位看到的 (出示水壶底面,上面图)

  谁愿意上来演示一下 (学生演示)

  3,猜一猜.4张学校的综合楼的照片,你知道老师是在哪里拍摄的吗

  提供拍摄地点:操场,大门进来的花坛,春秋公园,商贸中心

  四,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你有什么收获

  2,作业:《课堂作业本》练习p37.

  六,拓展探究——观察正方体组合

  1,拿出准备的正方体,观察各个面的形状,简单复习旧知.

  2,组合正方体成长方体,说说从他的正面,侧面,上面能看到的形状.

  学生可以想像,也可以用手中的正方体拼一拼,看一看,再说一说.

  反馈.

  3,机动作业:作业纸——连一连.

  教学反思:

  执教《观察物体》这节活动较多的课,我觉得对自己是个挑战.执教低段数学以来,我发现自己开课较多的是计算课和练习课.如:《数学乐园》,《8加几》,《加减混合运算》,《数学城堡》等.这类课学生不易跑开,即使不出彩,也不会差到哪儿去.这次选择上观察物体,一是觉得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的重要.《新课标辨》将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作为空间图形的具体目标明确提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二是想提升自己的课堂调控和临场发挥能力.

  试教了两次,到正式执教是第三次上了.虽说是上了三次,可是每次的设计都不尽相同.前两次新课展开时用的是水壶,考虑到水壶的特征比较明显也不花俏,壶身, 壶嘴,壶盖,壶把的辨认也容易表达,但学生的兴趣不是很高.到第三次改为小狗,将对水壶的观察作为巩固提升环节.原因是小狗比较可爱,更能吸引孩子注意, 激发学习的兴趣.从小狗到茶壶到正方体的学具运用,从简易到难,逐步发展,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托,逐步引导学生的空间想像,完成从形象到抽象,从体验到经验的数学学习,从而合理完成数学建模.

  反思自己的教学,觉得自己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

  一,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活动,在多次体验中建立影像与事物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

  学生的空间不是凭空就能生成的需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的积累经验,逐步培养和发展.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不相同, 体会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以观察为基础,安排了多次观察:从本位观察,观察从自己的位置看,能看到小狗的什么,是小狗的哪个面——再到换位观察:从小狗的前后左右四个面观察小狗每个面——最后落实到书面视图与位置的连线(通过离开座位移动位置观察检查).这些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观察,使学生逐步积累了判断的经验.

  二,以生活经验为依托,由简到难,逐步发展,逐步引导学生的空间想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本课的设计从学生感兴趣的小狗玩具入手,从容易观察到的小物体小狗,茶壶,到需要想像推理的大型建筑——综合楼,最后到抽象的形体正方体组合,从熟悉到不太熟悉,从具体到半抽象到抽象的安排,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了学生观察的兴趣和积极思考的动力,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不足之处和有待改进之处:

  对课堂生成的资源没有充分进行利用.想到了,但稍纵即逝,没有抓住.

  如: 观察汽车图,原本试教的时候是三个人从三个方位观察.由于投影不够清晰导致学生对于车前面和背面看的图难区分.所以删除了一人,改了题目.而备选择的答案有三个.所以有孩子插话提出应该有三个人的时候,时值另一孩子回答问题,所以没有进一步问插话的孩子:假设你是第三个孩子,你会在哪一边看到(多出来的)这幅图 从而错失了一个使学生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完成从位置看图到从图反思位置的相互关联的机会.

  忽略了一个观察的细节.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不同位置观察事物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对于每个学生的位置我标了特定的序号.但是没有提醒孩子留意.其实这也是观察物体的一个练习.所以后来做练习的时候有几个孩子对于1,2,3,4的座位号一时找不到.如果一开始就让孩子观察自己的座位,说一说"我坐在小狗的哪一边,是几号位置"等,就不会出现后面的情况.而课堂教学就会圆满很多!

  三,对于课件有待改进的地方:

  我想,观察物体对课件的要求应该比较高的.课件中涉及到大量的图片,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处理.由于上课时间比较仓促,所以课件有待改进的地方有:观察物体中出现的茶壶,正方体组合是以平面的静态出现的.如果制作成动态的展示各个面的形状会生动许多.

第3单元《观察物体》详细教案 篇4

  本单元以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为观察对象,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通过物体与其三视图的相互转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套教材里“观察物体”从二年级(上册)起陆续安排。

  二年级(上册)

  从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指出各个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三年级(上册)

  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3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初步进行物体与其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间的相互转换。

  三年级(下册)

  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简单描述看到的形状。比较几个物体的正视图(侧视图或上视图)。

  本单元教材安排一道例题和一次“想想做做”,都是观察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一道思考题里观察的物体要复杂得多。

  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观察了由3个相同的正方体摆的物体,初步学习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用图形描述物体各个面的形状,这些都是继续教学本单元内容的基础。

  从3个小正方体的拼摆至4个小正方体的拼摆,数量上仅多了1个小正方体,但拼摆时的变化却多得多。各种拼摆组成的物体形状各不相同,它们的视图有时相同,有时不同。如果学生理解这一点,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观察物体时数学思考的水平都能得到一次发展。例题出示三个都是由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由大卡通引导学生先从正面看这三个物体,比比看到的形状是否相同,再从侧面和上面看,也分别比比形状,这些活动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达到教学要求。

  用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不只例题中的三个,还有许多。因此,“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继续摆一摆、看一看、比一比并且画一画。这些要求既与例题自然衔接,又比例题适当提高。摆一摆让学生整体感知物体的特征,先摆再看便于学生理解物体某个方向的形状。例题和各道“想想做做”都有先摆一摆的要求,教学时要想办法为学生创造摆的物质条件,绝不能图省事以看教材里的实物图代替看摆出的实物。把看到的图形画出来,是表达观察、思考结果的一种方式。对学生画图的要求不宜过高,能画出草图并基本正确就可以了。

  “想想做做”第3题要求依据视图摆出物体,其中第(1)题的摆法各只有一种,第(2)、(3)题的答案是开放的。要鼓励学生摆出既符合视图要求,形状又不相同的各个物体。引导他们经历“研究视图的结构——想一想应该怎样搭——动手拼搭——验证搭成的物体是否符合要求”的过程,这个过程既能发展空间观念,也能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在进行第(2)、(3)题的拼摆时,可以分步进行。如先拿2个或3个正方体放成一排,再把其余的正方体放到适当的位置上去,想想有几种放法并检查摆出的各个物体的视图是否符合题意。第5题是第6题的铺垫,每个楼房模型都只要4个正方体就能搭出。学生在搭的时候,会自觉体会其中某个正方体被遮着,不容易看到甚至看不到,能理解那个看不到的正方体事实存在,也是空间观念的反映。第6题左边物体中的各个小正方体都能清楚地看到;中间物体中的个别小正方体不容易看到;右边物体中有个别小正方体被遮着,不能直接看到。说出三个物体各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难度不同,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数、怎样想的。

  思考题是从前、后、左、右分别观察由6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供教学选用。要注意的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观察由4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第3单元《观察物体》详细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看一看”(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所要观察的是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教材要求从情境入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探索和交流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继学习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打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所学内容是在一年级学习“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教材设计这个观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纸箱后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进行实地的观察体验,再通过找一找、连一连、看一看、想一想及数学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现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且最多能看到3个面,从而不断培养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把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辨认准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为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观察、操作、小组活动、讨论等环节中进行,所以学生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再通过变换角度的观察,学生从感性上有了真正的体验,学起来比较轻松,但对判断所观察的物体形状还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理念】

  1、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体验、合作交流的过程。

  2、“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教师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体验着自主、挑战、胜利带来的愉悦。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上  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从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建立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探究图形变化中感受乐趣,学会欣赏数学美。

  【学习重点】

  1、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不同,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活动。在参与探索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与简单评价。

  【学习难点】

  正确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

  【教具与学具】

  积木、长方体纸盒等

  学习过程:

  一、 课前游戏 复习方位

  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

  师: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

  师:以前我们学过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词,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好,全体起立!听老师的指令做动作,比一比看谁反应快。

  口令: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节奏越来越快。)

  二、实际观察初步感知新知

  1、 观察汇报

  师:同学们,你们看戴老师今天穿得漂亮吗?谁愿意上来站在老师的周围和老师成为更好的朋友呢?

  生分别站在老师的前后左右,观察老师衣着有什么特征。

  师:你能和大伙说说你站在哪里?看到什么吗?

  师:从同学的回答中你发现了什么?

  2、 小结揭题

  师:像这样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或者站在同一位置观察物体的不同面看到的都会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三、深入观察扩展新知

  1、 集体观察 汇报交流

  师:现在老师站在同学们的中间,请大家全体起立。想一想你现在在老师的哪一面,看到什么?换一个你喜欢的位置,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如果老师蹲下来,你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师:从刚才的观察中你发现了什么?

  2、观察长方体,再次验证规律。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漂亮的盒子,为了让全班同学都能看见,我们把它放在教室的中间,猜猜能看到几个面?实践出真知,我们现在就来试试吧!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观察,老师要给大家提一些要求:

  (1)、保持观察姿势,不能左瞧右看,随意改变自己的观察位置。

  (2)、观察后要说清楚自己看到了几个面,这些面各是什么颜色的。

  坐自己的位置不动,看能看到几个面?

  想不想站起来看看,哪几个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同一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3、出示主题图 巩固练习

  4认识正面、上面、侧面。

  (1)自学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变换摆放长方体的位置,分别指出它的正面、侧面、上面。

  小结:正面、侧面和上面都是相对观察者而言的。

  课间游戏:小小木头人。

  四、实践活动 延伸新知

  1、四人小组观察学具

  师:能够认清物体正面、侧面和上面后,大家想不想也像淘气那样观察我们身边的物体呢?

  师:请同学们4人一组观察自己的书本、文具盒、橡皮擦、书包等,告诉同组的人你看到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各是什么?换一下位置,看到的会一样吗?

  生:汇报观察所得。

  2、27页练一练1、3题。(机灵狗、笑笑、淘气看到的礼物各是什么样子的)

  2、 自由观察教室里实物。

  师:刚才同学们在小组中的表现都很出色。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活动去观察我们教室里的其它物体,试着说在不同的角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生:活动后汇报所得。

  机动练习:搭一搭:

  用正方体学具搭一搭,想一想,再看一看,怎么样摆成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图a?怎么样摆成的物体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图b?

  五: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过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

  六、练习设计

  回家后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并把从各个面看到的图像画在美术本上,同时标明是从哪个面看到的。

第3单元《观察物体》详细教案 篇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所观察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学具:照相机、电脑、实物投影仪、玩具等。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引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愿意吗?老师说方向,你们用小手指出以自己为中心的方位,做好准备,开始。

  指指你的前面在哪里?      指指你的后面在哪里?                    

  指指你的左面在哪里?      指指你的右面在哪里?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以自己为中心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老师观察到同学们指的非常正确,那么你的前面又称为“正面”,左面和右面又称为“侧面”。板书:“正面    后面     侧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从这些不同的方位去“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 创设情境

  1、观察照片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给一位好朋友拍了两张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出示照片)

  引导: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老师还给笑笑和淘气拍了一些照片,笑笑和淘气是谁,你们想知道吗?(课件出示照片)

  再让学生判断哪张图片是笑笑看到的,哪张图片是淘气看到的,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

  2、实物观察

  用准备好的玩具放在桌子上,请4个同学上台观察,说出观察到了什么?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

  (二)合作探究

  1、用小组准备好的玩具放在桌子上观察,然后交流、汇报,你观察到什么?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

  2、换位观察    

  小组内换位观察,说说现在你观察到的跟刚才观察到的物体一样吗?为什么?

  换个小组,老师指着玩具的不同的面让学生判断这几个面分别是谁看到的。

  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演示,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3、全面观察

  让学生自由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集体汇报)

  4、打开书p67,看看书上例1的同学是怎样观察的,谁来说一说图中的同学在干什么?(观察恐龙)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小亮观察的是恐龙的正面;

  小明观察的是恐龙的侧面;

  小红观察的是恐龙的后面。

  小天使问:“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同桌讨论后再让学生说说判断过程。

  三、活动交流

  1、想想做做p67做一做(小组汇报)

  2、想想做做练习十五第1题。

  3、猜猜游戏

  课件出示熊猫图、茶壶图、大象图,让学生猜一猜这几个面是谁看到的。

  4、同学们真聪明,说到大象,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摸大象的故事:想听吗?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其实把这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大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四、 课堂总结

  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谈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板书

  观察物体

  正面             后面           侧面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第3单元《观察物体》详细教案 篇7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期末复习要点

  1.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形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

  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量范围。

  3.

  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形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5. 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量范围。

第3单元《观察物体》详细教案 篇8

  案例:

  小学数学北师大教材,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教学片段。

  一、创设情境 复习学过的观察物体的知识

  1、出示课件,让学生仔细看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再拿出自己的玩具小汽车,从不同角度观察,你会发现什么?

  生:从上下左右前后观察小汽车,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小汽车,看到的形状都是不同的,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2、 肯定学生的回答,并用一句话进行总结,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形状。

  生举出生活中发现的类似现象。

  二、引导学生搭建立体图形

  1、 拿出准备好的立体图形,并讲解本课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要用这些正方体搭建不 同的立体图形。

  学生拿出正方体积木,积极动手进行搭建。

  2 、给学生示范书中的搭建过程,边操作边讲解。

  认真观察老师的搭建过程,发现问题可及时提问。

  3 、同学们明白了吗?现在大家来分组做练习,一名同学说要求,另一名同学搭建。

  学生认真配合,听清要求的内容,争取搭建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4 、对搭建有困难的同学进行指导,搭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

  学生多多进行练习,搭出几种不同的立体图形,做到搭得又快又准确。

  三、引导学生观察搭建好的立体图形

  1 、引导学生观察刚感刚刚搭建好的立体图形,(生认真观察搭建好的图形)师提问:应该怎

  样观察呢?

  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如正面上面等。

  2 、学生在组内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仔细的观察,可以互相说说观察到的不同形状。

  3 、师提问: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实事求是地回答,鼓励个性化语言。

  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本节课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能够按要求搭建立体图形;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立体会用上下左右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通过搭建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建出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通过观察来发现问题,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能够按要求搭建立体图形;通过搭建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建出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观察是认识一个事物的重要方法。本节课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简单的物体入手,让学生自己搭建自己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进行了各种搭建练习,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了强烈参与欲,学的积极主动,动手能力大大提高。实践证明,学生兴趣越浓,学习质量越高。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创造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和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增强了教学效果。

第3单元《观察物体》详细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活动,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数学交流和数学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

  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 小药箱、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圆锥体和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小药箱、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圆锥体

  教学过程

  一、 看图导入,板书课题。

  (课件2-5出示教学楼的四张图片。)这是哪里?(4人回答)为什么不一样?(1-2人回答)

  同学们说对了,因为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观察物体,相信同学们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板书:观察物体)

  二、观察物体 探究新知

  (一):观察小药箱(教师及学生拿出教具和学具。)

  1、请大家拿出小药箱,和老师一样摆放。请你说一说这个药箱有几个面?分别都是哪些面?(指名回答)(1人回答)

  前面又叫做什么面?其他的面怎么称呼呢?(3人回答)

  (教师相机板书:正面、左面、上面)

  2、现在请大家任意选一个角度观察小药箱,说说你能看到哪几个面?(3-5人回答)

  学生自由观察,汇报交流。(三种可能性,3-5人回答。能不能看到4个面,5个面呢?大约2人回答。)

  3、我这里有一则案例,请你当一次福尔摩斯,判断一下谁说了谎?(出示课件6,1-2人回答。)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说出结论,再出示课件中的内容)

  小结:(课件7展示)不管站在哪一个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4、大家从各个面观察小药箱,看一看能观察到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并且把自己观察到的图形画在草稿纸上。注意:视线要垂直于观察的那一面。(课前要求小组内学生分工,一个同学画一个面,以节省时间。看星期二的试上结果。)

  学生自由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5、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换各自的作品,互相评价一下画得对不对?

  学生汇报、交流。(大约5-6人回答)

  谁画出了小药箱的正面?

  谁画出了小药箱的左面?

  谁画出了小药箱的上面?

  谁画出了小药箱的右面?

  谁画出了小药箱的后面?

  6、(课件8出示第38页下图)请你判断这三幅图分别是小女孩从小药箱的哪面看到的。(板书“例1”)

  7、我这里有小药箱的三个面,哪位同学帮我贴在黑板对应的位置上?(2人上黑板,先差后优)。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展示课件9的前半部分。)请大家把第38页例1下面的两个括号填好。

  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所站的位置,那么我们观察到的各个面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2人回答)

  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如果观察者的位置发生变化,各个面也会发生变化。(展示课件9的后半部分。)

  8、请同学们翻到第40页,我们来看一看练习八的第1题,这也是个长方体请大家连一连。(教师巡视指导)(2人回答,先差后优。再课件展示)

  谁来连一连?

  谁再来连一连?

  我们一起来连一连。

第3单元《观察物体》详细教案 篇10

  下面是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及对称图形。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认识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轴。

  本课难点是:认识对称现象及找对称轴。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通过观察玩具小狗,用游戏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复习旧知识,又为新知学习做准备。接着设计一个画小狗的情景,让学生动手画小狗初步感知位置不同,所画出的小狗的形状不同。然后通过设计分礼物的生活情景,又激起学生探索对称图形的学习高潮。

  2.演示法 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对称图形时,通过电脑动态演示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画面,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的对称事物,使学生感受对称美,学会欣赏数学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3.发现法 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组图片,引导同学仔细观察、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当学生分出对称与不对称的两类图形后,再次引导观察发现。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 教学例1时,设计让每位同学把观察到小狗的形状画下来,通过动手画,亲身感知、体验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如,教学对称图形时,学生在折、画、比等活动中细心地观察、比较、分析中体验对称图形的特征。

  3.观察法 例1观察物体及例2的对称图形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狗,画小狗,再观察其他同学画的小狗  ,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只小狗为什么同学们画出来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1、激疑引入,让学生猜一猜今天要观察什么物体,然后出示玩具小狗。

  2、明确位置 ,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猜一猜,坐在小狗的什么位置,可能看到小狗

  的什么。

  这样教学设计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的内容又复习了旧知为探索新知做准备。

  3、画小狗

  请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看到的小狗的样子画下来。教师从正面、背面、侧面各选一张小狗图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4、质疑明理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只小狗,为什么他们画出来的形状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

  然后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小狗的形状就不一样。

  5、全面观察,体验新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察,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全面去观察这只小狗,并引导总结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

  6、知识应用

  此环节的教学通过让4名同学分别坐在4个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并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然后组织质疑明理,接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观察物体。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二)合作探究,认识对称图形

  1、引导分类,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

  首先教师通过分礼物的情景,让学生又进入探索高潮。这份礼物里有四个对称图形和一个不对称的图形。教师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再动手折一折,比一比,说说有什么发现后把它们分类,并在小组内交流。

  汇报分类方法,当有学生说出把梳子分一类,老虎、蝴蝶、树叶、七星瓢虫四种图形分一类时,引导全体学生再次观察、操作,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确实都是一样的而且大小相等。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

  接着电脑验证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什么是对称图形

  2、认识对称轴

  然后教师通过让学生找藏在对称图形里的一位线朋友,请同学给这位线朋友取名字等系列活动认识对称轴。

  电脑演示对称轴

  最后教师示范画对称轴

  3、(接着)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本环节教学,不经教师提示而直接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看一看后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第二次观察、比较、分析,在充分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同时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联系生活实际

  1、课件出示一组日常生活的对称图形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并激发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美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对称的。

  (四)创作,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创作对称图形比赛。

  (以上两小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理解对称图形的性质,并利用对称性质创作出美丽的图形,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五 、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第3单元《观察物体》详细教案 篇11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创新的思维火花、热烈的气氛都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上努力体现“三性”

  (一)主体性

  张扬、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理应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本课的设计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独立学习──深刻体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去获取和领悟感性材料中的简单数学问题。如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并配以轻柔愉悦的音乐,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活动中,继而让学生独立沉浸在丰富的学习材料之中,有玩具,也有生活用品,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观察的方向,再画一画,画好后又让他们离开自己的座位,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所画的物体,最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互相启迪,体会到在实际的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二)探究性

  本节课注重为学生营造探究条件,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带东西到课堂上来,有玩具汽车、飞机、水壶、钟、塑料椅子、绒毛玩具等物品,再从中选取信息探究新知;另一方面我也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如应用拓展的练习“摆正方体”,看着组合图形的三视图把图形摆出来,这样的操作活动对于需要教师点拨指导的学生来说,既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又能通过他们的探索逐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实践性

  数学是一种工具,一种将自然、社会运动现象法则化、简约化的工具。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这节课中,大量地创设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学以致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上课伊始的猜冰箱,课中观察玩具、用品,给熊猫照相等,都采用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旨在联系生活,开阔视野,同时延伸学习,使学生能从看到的物体的某一个面,联想到整个物体的形状,培养其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本课的所有教学环节都注重借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知识载体,意在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二、需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对简单物体正面、侧面、上面形状的观察,因此本节课选择了大量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观察,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但同时,生活中有些柱形体的几个面没有明显的区别,这些物体的观察又如何与本课的学习目标有机结合,它们的尺度该如何把握,都是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本节课课末的拓展练习中已涉及观察三视图后摆出组合图形,这个要求有一定的难度,但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却是极其有效的。课堂上四人小组通过讨论思考,都能摆出正确的结果,可见一年级学生已能基本达到此要求,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图形的认识”又该如何编排?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这也有待教师进一步思考。

第3单元《观察物体》详细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

  课本p67例1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  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讲完后问: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

  学生交流。

  教师揭示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用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1、教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说的非常好,每个小组都发给你们一个奖品,赶快打开看看吧。(学生的奖品有玩具小熊、闹钟、模型等)

  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奖品,你看到了奖品的哪一部分?跟你小组的同学说说。

  2、学生观察交流

  3、  全班交流汇报。

  请各小组选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组的同学看到的各是奖品的哪一部分?

  4、 各小组轮流说一说,说完之后,让学生把奖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5、引导探究,深入理解

  出示p67页上的恐龙图:这是小亮、小红、小明三个小朋友看到的奖品的部分。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并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完成“做一做”中的活动。

  2、  出示不同的物体,请学生分别说一说从前、后、左、右看可以看到哪一面?

  3、  出示不同位置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哪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样的知识应用中体验成功。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最好,好在哪里?

  五、随堂练习

第3单元《观察物体》详细教案 篇13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量范围。

  3.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单元编写意图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从三个方向观察由3,4个小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这一单元的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从三个方向观察由5个小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物体的范围的变化。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第一学段●三个方向观察物体及由4个小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四年级下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从三个方向观察由5个小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观察范围的变化

  本单元主要通过两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搭积木比赛、观察的范围。

  本单元教材内容的编写力图体现以下特点。

  1.以观察物体为载体,不断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空间与图形学习的核心目标,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本套教材在不同年级分层次安排了观察物体的内容,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过观察物体和由3,4个立方块搭成的立体图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和立体图形的形状,并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物体和立体图形。本单元内容是在前面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学生由5个小立方块的组合,能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并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物体和立体图形。数目上的增加,带来的是形式上更加多样的变化,相应的,需要学生有更高的空间想象能力。由前面的观察、辨别到这一单元内容的动手画出,对学生是一个更高的要求。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操作已获得了一些初步的观察物体的直观经验,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先想一想,画一画,再摆一摆,再想一想,着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另外,试一试中,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量范围,让学生认识到根据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

  2.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创设了猴子观察到的桃子的范围,电灯下的影子,汽车由远及近行驶时,观察物体的范围的变化等学生熟悉的、有趣的情境,这些情境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但学生又很少关注其中是否蕴涵着数学,因此,选择这样的内容,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又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同时,教材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发展了学生的抽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联系密切,并伴随学生的推理、想象、交流、创造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中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课时安排建议

  本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4课时。

  评价建议

  本单元知识技能的评价主要围绕以下三个要点:能正确辨认并画出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立方体的个数不超过5个),例如下面的第1题;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物体和立体图形,如第2题;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看到的(视图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量范围,如第3题;能画出观察范围随观察点的变化而改变的平面图形,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第4题。

  1.用小立方块搭一个立体图形如图,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形状。

  正面左面上面2.如图是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请你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3.桌上摆着一个由若干个相同的立方块组成的立体图形,从它的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图

  (1),从它的左面看到的形状是图(2),这个立体图形最多可以由____个立方块组成,最少可以由____个立方块组成。

  4.点a处有一电灯,画出立杆bc在地面上的影子。(正面左面上面)

  教学案例研讨

  教学内容搭一搭(教材第77页)

  (一)教学过程片段

  1.根据搭出的立体图形,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5个正方体积木,搭一个立体图形,然后认真观察你搭好的立体图形,分别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

  (学生小组合作开始活动,教师进行巡视,待学生完成后,小组汇报交流)

  师:现在进行小组作品展示。一个小组派两个代表,把你们搭好的立体图形和画出的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图形展示给同学们。

  组1:我们小组用5个正方体积木,搭了一个这样的长方体,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这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师:他们小组画出的是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与他们搭出的立体图形符合吗?生:(齐声说)符合。师:这么肯定?能说说理由吗?

  生1:他们用5个立方体搭出的是一个长方体,是一个我们熟悉的立体图形,所以容易想象出每个面看到的形状。

  生2:这5个立方体排列得很规则,没有被挡住的,所以很容易就可以知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

  师:是吗?他们小组摆出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和从正面看,没有被挡住的立方块,哪个小组排出的立体图形有被挡住的立方块?

  组2:我们小组用5个正方体积木,搭出了这样的一个立体图形(两个同学配合,一个说另一个搭出),这是正面看到的形状;上面看到的形状是;左面看到的形状是……

  师:他们小组从正面、上面和左面观察到的形状和搭出的立体图形相符合吗?(学生有些迟疑)生1:我觉得符合。生2:我觉得很难一下子就看出来(大部分同学点头表示同意这个同学说法)

  师:看来像这样的立体图形,我们很难一下子判断画出的形状是不是符合要求,现在我们一起研究怎样才能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一个立体的图形。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做什么?

  生:可以搭一个这样的立体图形进行研究。

  师:请同学们也搭一个这样的立体图形,进行研究。我有两点建议:第一,小组内搭好后,每个同学画出自己所看到的正面,然后想象一下坐在你对面的同学看到的正面,也画下来,并和坐在你对面的同学交流你们的画法。第二,画完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组活动,教师加入小组活动中)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交流和动手操作,同学们一定有了自己的想法。

  生1:我们通过交流认为,要正确画出自己看到的形状,首先要认真观察,看看哪些小正方块是隐藏的,是看不到的,哪些是能看到的,画好了以后还要进行对照。

  生2:我们认为想象很重要,刚才我和王鹤祥坐对面,我就是在脑海里想象这个立体图形在他那儿看是什么样子,然后再画下对方看到的图形,结果我到王鹤祥的位置上一观察,我画对了。

  生3:因为这样用5个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有些立方块被挡住了,所以我们在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那些凹凸不平的地方,被挡住的就不能画出来。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不但知道如何画出自己看到的形状,还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像这个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我们只看到了3个正方形。是不是就是只有3个小正方块呢?

  生:不是,还有2个被挡着我们看不到,但是它们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一部分。(这个学生说完后让全体学生指出看不见的是哪2个)2.利用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搭出立体图形

  师:(屏幕出示课本上从正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这是一小组用5块积木搭出立体图形,他们从正面、上面画下来形状,同学们能不能把立体图形搭出来?

  (小组活动,看图,小组内搭出立体图形)师: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搭好的立体图形,说说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做法和想法。

  生1:先根据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开始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根据上面看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

  生2:根据上面的形状我们知道有一块正方体是隐藏的,再根据正面的形状我们就知道了隐藏在哪一块下面了,这样很容易就搭好了。

  教学设计:辛秀红(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胜利东小学)

  (二)案例点评

  本案例中,教师比较准确地估计到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和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和关键。从生1画出的比较简单的情境入手,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导到解决这一节课的关键点上—有的小立块被“挡”。这是这一节课的难点、是关键,也是学生空间观念的生发点。让学生注意到有的小立方块是暴露的,有的是被挡的,就找到了应当画出什么和不能画出什么,就能让学生体会到,我们从一个方向看到的、画出的图形并不能代表现实中存在的所有的小立方块,由三维的立体图形到二维的平面图形需要想象,同样,从二维的平面图形复原三维的立体图形也需要想象。而这一问题的解决不是教师灌输的,又是让学生自己去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发展需要学生的亲自操作和想象。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教师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这一作用的发挥有时就是看似微乎其微的一句话,一个字,一个动作,一个眼神。

  (三)思考与讨论

  1.本套教材从一年级始多次安排了“观察物体”的内容,你认为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理由。2.从这一节课的教学实施过程谈一谈教师的引导作用。

  搭一搭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量范围。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教材设置了“搭一搭”的情境,“搭一搭”的情境包括两项比赛,第一项比赛是由观察到的5个小正方体的组合,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第二项比赛是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学生已学习过不多于4个小正方体组合的立体图形的视图,现在数量上虽然仅多了1个小正方体,但拼摆时的变化却多出许多,各种拼摆组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也会各不相同,它们的视图有时相同、有时不同。如果学生理解这一点,他们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的水平都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只是提供了一种比赛的情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不断变换立体图形的形状进行练习。由于学生已有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的经验的积累,所以此内容首先应鼓励学生借助思考和想象解决问题,然后再动手摆一摆进行验证。对于困难的学生,也可以借助动手操作,边操作边想象。在组织交流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思考或想象的过程,如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从正面看哪个正方体被遮着了,这样的正方体有几个?从左面看呢?第一项比赛:从上面看到的是:从正面看到的是:从左面看到的是:第二项比赛:(√)(×)

  试一试

  第1题

  由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由于只知道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所以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不能确定,下面的三种都有可能。鼓励学生先想象,再操作验证。

  第2题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先由上面看,哪个位置有正方体,哪个位置没有正方体;再由左面看,哪一排最多有几个、最少需要几个,进行充分想象。如果学生有困难,再让学生结合摆放实物来不断纠正自己的想象。

  答案:最少需要5块,最多8块

  练一练

  第2题

  答案:至少需要5个小立方块

  观察的范围教学目标

  1.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2.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这一内容的学习既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又能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且具有趣味性。教材创设了猴子爬上树张望墙里桃子的情境,这一情境学生并不陌生,对他们也有吸引力,但要将眼睛抽象成数学中的“点”,将视线抽象为数学中的“线”,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实际动手画一画,画出草图。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将体会到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范围也在发生变化,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这正是运用了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试一试

  第1题

  将电灯和杆子的上端看做两点,过这两点画线。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量一量,算一算,告诉他们影子的长短与杆离路灯的距离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这一点要到初中学习了相似三角形以后才能学习到。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再次体会到可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第2题

  如果客车继续向前行驶,那么他所能看到的建筑物b的部分将逐步缩小。可以画出客车在不同的位置时司机能看到的建筑物b的部分。

  行驶到位置②时。司机看不到建筑物b了,因为被建筑物a挡住了。

  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当车继续向a行驶时一直到过了建筑物a,所观察到的建筑物b的部分的变化。

  第3题

  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应给予指导。

  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亲身实践,尽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看到的现象。即使有些解释不了,也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1)在黑夜里把一个球向电灯移动时,球的影子逐渐变大。学生只要从大小上说明即可,对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进一步观察。实际上,只有当球在电灯的正下方时,影子才是圆形,当偏离时,会形成椭圆,抛物线,双曲线,这也可以让学生实际做一做。由此可以看出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之间的联系。但对形状变化的说明不作基本要求。

  (2)可以从影子长度的变化去观察,走向路灯时影子会变短。

第3单元《观察物体》详细教案 篇14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导学案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准备:多媒体

  学具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谈话引入复习内容。

  师:李白写过《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实所有的物体都是一样,站在不同的位置或是从不同的方向所看到的形状都可能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2.出示复习目标。

  (1)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出示复习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我们小学阶段所学习过的观察物体的知识,思考:

  (1)学习了哪些观察物体的知识?

  (2)如何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3)如何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4)如何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可举例说明)

  (5分钟后汇报复习收获,看一看哪一位同学汇报的最好)

  4.想一想。

  学生根据复习指导的提示进行独立整理复习。

  5.说一说。

  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小组补充说明。汇报时有的可根据对知识的理解,自己的经验举例说明;有的可能用不同的方法整理出相关的知识。

  二、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汇报,看来同学们收获都很多,下面就利用你们所复习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多媒体出示: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

  (2)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对老师想说什么话?

  生1:我又熟练的知道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生2:我进一步知道了要正确画出自己看到立体图形的形状,首先要认真观察,看看哪些小正方体是隐蔽的,是看不到的,哪些是能看到的,画好了之后还要进行对照。

  生3:我又明确了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的关键是找到隐蔽的小立方体。

  ......

  看来同学们这节课收获都很多,下面就利用所复习到的知识考一考大家。

第3单元《观察物体》详细教案 篇15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江苏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观察物体。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观察物体”时,主要是从简单生活用品(玩具、汽车、茶壶等)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进行观察,并选择合适的图形表示看到的物体形状。这部分内容则是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生活用品以及由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物体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感受物体与平面图形。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能力目标: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本课难点是: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通过观察手机不同的面,让学生猜猜物体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复习旧知识,又为新知学习做准备,引出这节课的课题。接着通过观察福娃玩具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形状不同。

  2.演示法: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图形,通过电脑动态演示物体不同面的组成,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的物体的不同面,学会欣赏数学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

  2.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3.观察法。例如,导入课程时,教师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手机、福娃不同的面,让学生去观察,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个手机为什么同学们观察到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出示手机的正面、侧面、上面图)

  同学们,请你们猜一猜,这分别是什么物体?为什么都是手机,但形状却不一样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请同学们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呢?你喜欢从哪个角度去观察?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之间说一说,并指名回答。

  师出示福娃公仔,并做简单说明。

  学生仔细观察。师出示从正面、侧面、上面、后面拍摄的福娃的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福娃的哪一面?是课件上的哪张图片?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再指名回答。

  2、换位观察

  听老师口令,请几名学生按顺时针的方向换位观察物体,你们现在看到的福娃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你形状看到了福娃的哪一面?

  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的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全面观察

  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游戏规则:听清楚老师说哪个小组要看福娃的哪一面,想一想自己应该站在什么位置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

  (三)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出示一个每个面的颜色都不相同的礼品盒。

  猜一猜:从任何一个位置来看这个礼品盒,你认为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引导学生观察验证。

  师;大家仔细观察礼品盒,你能看到几个面?分别是什么颜色或是什么数字?(生回答)

  师:在刚才的观察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三种不同的结果:可能看到1个面,可能看到2个面,最多可能看到3个面。请你们再看看身边的其他物体,会不会也是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呢?

  抽答。

  小结:

  通过刚才的观察讨论活动,你又知道了什么?(板书:最多能看到3个面)

  (四)认识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认识三个面的名称

  谁能上来选择一个能看到长方体三个面的位置,并用手摸一摸看到的三个面。

  谁能给这三个面分别取个合适名字呢?

  (教师板书)

  2、指导学生随意变换长方体的位置,说说它的三个面。

  (五)层次练习,应用拓展

  第87页的想想做做第1题至第5题。

  学生独立练习,反馈交流讲评。

  五、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同学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位置不同,观察角度不同,看到同一个物体的形状不同。

  一个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第3单元《观察物体》详细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392971149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