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应用题复习

应用题复习

困爱之城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应用题复习

微信扫码分享

应用题复习(精选9篇)

应用题复习 篇1

  教学内容:教材第80~81页复习第6~11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一步计算应用 的数量关系,进一步掌握连续两问应用题的思考和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和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要复习应用题。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一步应用题和连续两问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二、复习简单应用题

  1、  口头列式解答下列应用题,并一说是怎样想的?

  (1)    杨树16棵,柳树14棵,杨树和柳树一共多少棵?

  (2)    一共要栽树30棵,已经栽了14棵,还要栽多少棵?

  (3)    杨树5行,每行6棵,一共有多少棵?

  2、  指出:在解答应用题时,要看两个条件有什么联系,和要求的问题有什么关系 ,然后想用什么方法算,再列出算式解答。

  3、  做复习题第6题

  (1)    让学生读题,然后说一说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2)    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口答算式,老师板书。

  (3)    提问:第一题为什么用加法,第二题为什么用减法?

  (4)    指出:要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就要把一个数和多的几合起来,要用加法算,要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就要从一个数里去掉几,要用减法算。

  4、  做复习第9题

  三、复习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1、  做复习第10题。做后提问:根据哪两个条件求第一个问题?再根据什么求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用第一个问题的得数做条件,来求第二个问题?

  2、  练习:妈妈买了23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 多少个?剩下的苹果平均装在3个塑料袋里,每个塑料袋里装几个?

  3、  小结:解答连续两问应用题,要先根据前两个条件求出第一个问题,再根据第一个问题的得数和另一个条件求出第二个问题。如果不先求出第一个问题,就不能求出第二个问题。

  四、复习作业 :复习第7、8、11题。

应用题复习 篇2

  课题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期初复习第9~13题。

  教学要求:

  让学生进一步地方认识一些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巩固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加深理解乘、除法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第12、13题里编出的各道应用题。

  教学过程 :

  一、             揭示课题

  二、             整理归纳,巩固解题方法

  1、出示乘、除法应用题组,让学生解答、比较。

  (1)       有3个金鱼缸,每个缸里有5条金鱼,一共有几条?

  (2)       一共15条金鱼,每5条养在一个金鱼缸里,要几个金鱼缸?

  (3)       一共15条金鱼,平均样养在3个缸里,每缸养几条?

  学生口头解答,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小结。

  2、完成第9~11题。

  (1)       指名3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       检查订正。提问:第9题为什么用乘法算?第10题是怎样想的?第11题为什么也用除法?得数6和余数2表示什么意思?

  3、思考第12题。

  (1)       读题,你能找出有几个数量?

  (2)       你能选两个条件提一个问题吗?试试看。

  三、             口头编题、沟通联系

  1、请小朋友先看第13题里的图,然后告诉大家是什么意思?

  2、谁来编乘法应用题?为什么这是乘法应用题?

  谁来编一道除法应用题?编题后再出示。和第1题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是除法应用题?

  指名编另一道除法应用题。第2和第3题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黑板上编出的三道应用题要求做在作业 本上。

应用题复习 篇3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期初复习第9~13题。

  教学要求:

  让学生进一步地方认识一些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巩固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加深理解乘、除法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第12、13题里编出的各道应用题。

  教学过程 :

  一、             揭示课题

  二、             整理归纳,巩固解题方法

  1、出示乘、除法应用题组,让学生解答、比较。

  (1)       有3个金鱼缸,每个缸里有5条金鱼,一共有几条?

  (2)       一共15条金鱼,每5条养在一个金鱼缸里,要几个金鱼缸?

  (3)       一共15条金鱼,平均样养在3个缸里,每缸养几条?

  学生口头解答,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小结。

  2、完成第9~11题。

  (1)       指名3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       检查订正。提问:第9题为什么用乘法算?第10题是怎样想的?第11题为什么也用除法?得数6和余数2表示什么意思?

  3、思考第12题。

  (1)       读题,你能找出有几个数量?

  (2)       你能选两个条件提一个问题吗?试试看。

  三、             口头编题、沟通联系

  1、请小朋友先看第13题里的图,然后告诉大家是什么意思?

  2、谁来编乘法应用题?为什么这是乘法应用题?

  谁来编一道除法应用题?编题后再出示。和第1题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是除法应用题?

  指名编另一道除法应用题。第2和第3题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黑板上编出的三道应用题要求做在作业 本上。

应用题复习 篇4

  百分数应用题复习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2、通过划线段图、类比和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3、教学重点是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二、教学过程 :

  (一):复习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判断单位“1”,说出数量关系

  ⑴男生占全班人数的4/5

  ⑵今天比去年增产二成五

  ⑶节约了15%

  ⑷期中考试的优秀率为52%

  ⑸打八折出售

  通过同学们对关键句的分析、叙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是完全一样的,都是要紧紧抓住数量之间的关系,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确定解题方法。

  (二):二基本题复习

  分析解答下面各题,比较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⑴建造一栋楼房,计划投资100万元,实际用了90万元,节约了百分之几?

  ⑵建造一栋楼房,用了90万元,比计划节约了10%,计划投资多少万元?

  ⑶建造一栋楼房,计划投资100万元,实际节约了10%,节约了多少万元?

  ⑷建造一栋楼房,计划投资100万元,实际超用了10%,实际投资了多少万元?

  分组讨论这一组题目的解法,在弄清解题思路和正确列式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组题他们的单位“1”是相同的,数量关系式也是相同的,而数量之间的关系有所不同,解答方法也不尽相同,有乘法也有用方程解。

  (三):变式练习:

  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和方程:

  水果店运来苹果120千克,               ,运来梨多少千克?

  1、运来梨比苹果多25%

  2、运来的比苹果少25%

  3、运来的苹果是梨的25%

  4、运来梨是苹果的25%

  5、运来苹果比梨少25%

  6、运来的苹果比梨多25%

  7、运来梨比苹果的25%少2/5千克

  在学生分析解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这些题目是百分数应用题中比较典型的,也是最基本的,解答时必须要准确判断单位“1”,弄清要求数量与单位“1”之间的关系和数量对应的百分率,确定解题方法。

  (四):发展变化题练习

  1、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在距终点30千米处相遇,相遇时甲车行了全程的45%,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⑴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弄清条件和问题。

  ⑵列方程解答

  解:设全程为x千米     1/2x—45%x=30

  ⑶用30算术方法会解答吗?         30÷(1/2—45%)

  用算术方法解答,必须要找到30千米对应的百分率。要根据乘除法的关系列出算式。

  2、修一条400米的路,第一天修了25%,第二天修了30%。两天共修多少米?

  指名用不同的方法分析解答:

  解一:400×25%+400×30%

  解二:400×(25%+30%)

  如果把“第二天修了30%”改成第二天“修了剩下的40%”如何解答?

  分组讨论不同的解法:

  解一:400-400×25%=300(米)

  300×40%=120(米)

  120+100=220(米)

  解二:(1-25%)×40%÷30%

  400×(25%+30%)=220(米)

  讨论:改变后的题与原来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单位“1”不同,因而解答的方法也不一样。

  3、比较练习:

  甲乙两粮库,甲库比乙库多存粮20%,如果从甲粮库中调出40吨,则两粮库的存粮数相等(放入乙粮库),甲乙两粮库原来存粮各多少吨?

  在分析解答“如果从甲粮库中调出40吨,则两粮库的存粮数相等”的基础上加入“放入乙粮库”再分析。

  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甲粮库中调出40吨,就相等说明甲库比乙库多40吨。而从甲粮库中调出40吨放入乙库,就相等,说明甲库原来不是比乙库多40吨,而是多80吨。所以第一题列式:400/20%。而第2题列式400*2/20%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四):课堂作业 :

  课本1143页第3、4题,115页第4题。

应用题复习 篇5

  一、教学实践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复习》。

  教学目标:理解、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与解题方法;沟通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与辈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之间的联系,正确、合理、灵活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方法观察、分析生活中的事物,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⒈谈话引入:临近期末,又将开展学生评比的活动。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件事,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用数学的方法分析,看会得出怎样的结论。

  在往年的学生评比中,三好学生占班级人数的10%,各类积极分子占班级人数的1/4。看了这两个信息,结合班级实际,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根据班级学生人数是52,预计学生会提出:我班能评上三好生、各类积极分子的各有几人?能评上各类积极分子的比评上三好生的多几人?没评上三好生和各类积极分子的有几人?等等。)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并由提问同学指定其他学生回答,全体学生集体批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以上几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从结构上分析,都是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所不同的是这个几(百)分之几有否直接已知;从解题方法上分析,都用乘法计算。)

  ⒉教师提供信息:我校六年级段有4个班,202名学生,全校有26个班,1380个学生。根据刚才三好生、各类积极分子的比例,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四人小组中交流,在此基础上,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探讨能不能把刚才同学交流的题目改编成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根据各小组的汇报,教师板书这些分数除法应用题,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以上这几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⒊请学生推算:(1)我校五年级段去年评出三好生与各类积极分子共89人,请你推算五年级段去年大约有学生几人。(2)我校三年级段去年有181人没有被评上三好生与各类积极分子,你能推算三年级段去年大约有学生多少人吗?(3)余姚市有少年儿童12万,宁波市有少年儿童110万,浙江省有少年儿童438万,全国有少年儿童1亿3千万,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信息,照刚才的比例推算,没有被评上三好生与各类积极分子的有多少人?

  ⒋针对目前评比三好生与各类积极分子的办法,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有什么想法?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看法的基础上,教师提供学校学生评价改革的方案:

  为了发现、培养每个学生的特长,发展个性,从本学期开始,学校决定将评比三好生与各类积极分子改为评比闪亮星,学校暂时确定了“小天使”、“小蚂蚁”、“小蜜蜂”、“环保小卫士”、“小冰心”、“小华罗庚”等18种星,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与爱好去争取、申报。为此学校红领巾小记者专门采访了学校领导,下面是这次采访的片段:

  小记者:评选闪亮星与评选三好生、各类积极分子有什么区别?

  学校领导:将有更多的学生得到肯定、鼓励。去年我校共评出三好生与各类积极分子近4000人,今年预计能评上闪亮星的人数将增加180%。特别是六年级学生,我估计有9/10的学生会被评上闪亮星,在评上的学生中,20%的学生可能会得到五颗不同的闪亮星,2/5的学生可能会得到四颗不同的闪亮星。努力吧,祝愿我校的同学“星光灿烂”。

  看了这篇材料,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集体汇报。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小记者采访的第二个片段:

  小记者:中、低年级学生对评比闪亮星有什么反应?

  学校领导:学校对三年级的28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想申报闪亮星的人数相当于不想申报人数的1/7。(分别可以从分数、倍数、比的角度去分析。)

  对这个信息,你能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吗?你又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呢?

  ⒌通过今天的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二、教学反思

  ⒈复习课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引导学生回顾、整理知识,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有所得,并且尽可能地多得?在上述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从简单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引入,逐步过渡到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思考,提出不同数量、不同质量的教学问题,并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探索并获得成功的机会。同时注重沟通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与倍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之间的横向联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⒉创设了学生很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把期末学生评比的事情引入教学课堂,并以聊天的形式展开教学,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创设了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⒊注重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以学生十分熟悉又很感兴趣的事件为背景,特别在最后的练习阶段,用小记者采访学校领导的形式,向学生提供了两篇教学材料,要求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整堂课都渗透了这一教学思想。同时加强了学生解题后反思能力的培养,当学生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后,不仅要求他们对解题策略、解题方法进行反思,而且对解题结果进行分析,帮助对事件进行判断。例如通过计算发现,过去的评比方案面太窄,改革后的评比方案使大家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功。

应用题复习 篇6

  教学内容:p48第6题  、 p53第147题。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灵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视屏出示,商场的物品价格。问:看看这一标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二、引导探究理解新知。1、教学p48第6题,视屏出现第6题的画面。题中问题:(1)胜利小学图书馆买了20本《数学家故事》15本,《童话故事》一共花去多少元?(2)群星幼儿园王老师带了50元去书店买了5本《童话故事》剩下钱,还能买几本《儿童歌谣》?2、启发学生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你还能想出不同的解法吗?3、练习p53  14题、13题。分层次练习。三、总结,让学生回忆本节教学内容。四、作业:p49、 7、8、9、10。

应用题复习 篇7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2、通过划线段图、类比和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3、教学重点是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二、教学过程 :

  (一):复习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判断单位“1”,说出数量关系

  ⑴男生占全班人数的4/5

  ⑵今天比去年增产二成五

  ⑶节约了15%

  ⑷期中考试的优秀率为52%

  ⑸打八折出售

  通过同学们对关键句的分析、叙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是完全一样的,都是要紧紧抓住数量之间的关系,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确定解题方法。

  (二):二基本题复习

  分析解答下面各题,比较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⑴建造一栋楼房,计划投资100万元,实际用了90万元,节约了百分之几?

  ⑵建造一栋楼房,用了90万元,比计划节约了10%,计划投资多少万元?

  ⑶建造一栋楼房,计划投资100万元,实际节约了10%,节约了多少万元?

  ⑷建造一栋楼房,计划投资100万元,实际超用了10%,实际投资了多少万元?

  分组讨论这一组题目的解法,在弄清解题思路和正确列式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组题他们的单位“1”是相同的,数量关系式也是相同的,而数量之间的关系有所不同,解答方法也不尽相同,有乘法也有用方程解。

  (三):变式练习:

  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和方程:

  水果店运来苹果120千克,               ,运来梨多少千克?

  1、运来梨比苹果多25%

  2、运来的比苹果少25%

  3、运来的苹果是梨的25%

  4、运来梨是苹果的25%

  5、运来苹果比梨少25%

  6、运来的苹果比梨多25%

  7、运来梨比苹果的25%少2/5千克

  在学生分析解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这些题目是百分数应用题中比较典型的,也是最基本的,解答时必须要准确判断单位“1”,弄清要求数量与单位“1”之间的关系和数量对应的百分率,确定解题方法。

  (四):发展变化题练习

  1、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在距终点30千米处相遇,相遇时甲车行了全程的45%,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⑴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弄清条件和问题。

  ⑵列方程解答

  解:设全程为x千米     1/2x—45%x=30

  ⑶用30算术方法会解答吗?         30÷(1/2—45%)

  用算术方法解答,必须要找到30千米对应的百分率。要根据乘除法的关系列出算式。

  2、修一条400米的路,第一天修了25%,第二天修了30%。两天共修多少米?

  指名用不同的方法分析解答:

  解一:400×25%+400×30%

  解二:400×(25%+30%)

  如果把“第二天修了30%”改成第二天“修了剩下的40%”如何解答?

  分组讨论不同的解法:

  解一:400-400×25%=300(米)

  300×40%=120(米)

  120+100=220(米)

  解二:(1-25%)×40%÷30%

  400×(25%+30%)=220(米)

  讨论:改变后的题与原来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单位“1”不同,因而解答的方法也不一样。

  3、比较练习:

  甲乙两粮库,甲库比乙库多存粮20%,如果从甲粮库中调出40吨,则两粮库的存粮数相等(放入乙粮库),甲乙两粮库原来存粮各多少吨?

  在分析解答“如果从甲粮库中调出40吨,则两粮库的存粮数相等”的基础上加入“放入乙粮库”再分析。

  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甲粮库中调出40吨,就相等说明甲库比乙库多40吨。而从甲粮库中调出40吨放入乙库,就相等,说明甲库原来不是比乙库多40吨,而是多80吨。所以第一题列式:400/20%。而第2题列式400*2/20%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四):课堂作业 :

  课本1143页第3、4题,115页第4题。

应用题复习 篇8

  南京市东山中心小学      甘道宝  尹伊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2、通过划线段图、类比和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3、教学重点是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二、教学过程 :

  (一):复习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判断单位“1”,说出数量关系

  ⑴男生占全班人数的4/5

  ⑵今天比去年增产二成五

  ⑶节约了15%

  ⑷期中考试的优秀率为52%

  ⑸打八折出售

  通过同学们对关键句的分析、叙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是完全一样的,都是要紧紧抓住数量之间的关系,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确定解题方法。

  (二):二基本题复习

  分析解答下面各题,比较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⑴建造一栋楼房,计划投资100万元,实际用了90万元,节约了百分之几?

  ⑵建造一栋楼房,用了90万元,比计划节约了10%,计划投资多少万元?

  ⑶建造一栋楼房,计划投资100万元,实际节约了10%,节约了多少万元?

  ⑷建造一栋楼房,计划投资100万元,实际超用了10%,实际投资了多少万元?

  分组讨论这一组题目的解法,在弄清解题思路和正确列式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组题他们的单位“1”是相同的,数量关系式也是相同的,而数量之间的关系有所不同,解答方法也不尽相同,有乘法也有用方程解。

  (三):变式练习:

  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和方程:

  水果店运来苹果120千克,               ,运来梨多少千克?

  1、运来梨比苹果多25%

  2、运来的比苹果少25%

  3、运来的苹果是梨的25%

  4、运来梨是苹果的25%

  5、运来苹果比梨少25%

  6、运来的苹果比梨多25%

  7、运来梨比苹果的25%少2/5千克

  在学生分析解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这些题目是百分数应用题中比较典型的,也是最基本的,解答时必须要准确判断单位“1”,弄清要求数量与单位“1”之间的关系和数量对应的百分率,确定解题方法。

  (四):发展变化题练习

  1、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在距终点30千米处相遇,相遇时甲车行了全程的45%,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⑴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弄清条件和问题。

  ⑵列方程解答

  解:设全程为x千米     1/2x—45%x=30

  ⑶用30算术方法会解答吗?         30÷(1/2—45%)

  用算术方法解答,必须要找到30千米对应的百分率。要根据乘除法的关系列出算式。

  2、修一条400米的路,第一天修了25%,第二天修了30%。两天共修多少米?

  指名用不同的方法分析解答:

  解一:400×25%+400×30%

  解二:400×(25%+30%)

  如果把“第二天修了30%”改成第二天“修了剩下的40%”如何解答?

  分组讨论不同的解法:

  解一:400-400×25%=300(米)

  300×40%=120(米)

  120+100=220(米)

  解二:(1-25%)×40%÷30%

  400×(25%+30%)=220(米)

  讨论:改变后的题与原来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单位“1”不同,因而解答的方法也不一样。

  3、比较练习:

  甲乙两粮库,甲库比乙库多存粮20%,如果从甲粮库中调出40吨,则两粮库的存粮数相等(放入乙粮库),甲乙两粮库原来存粮各多少吨?

  在分析解答“如果从甲粮库中调出40吨,则两粮库的存粮数相等”的基础上加入“放入乙粮库”再分析。

  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甲粮库中调出40吨,就相等说明甲库比乙库多40吨。而从甲粮库中调出40吨放入乙库,就相等,说明甲库原来不是比乙库多40吨,而是多80吨。所以第一题列式:400/20%。而第2题列式400*2/20%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四):课堂作业 :

  课本1143页第3、4题,115页第4题。

应用题复习 篇9

  教学目标 

  (一)通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和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对比,学生更好地掌握它们的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

  (二)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分析,找出这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难点:明白两种应用题都是用减法计算,但它们所表示的意义并不一样的道理.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6+30 27-9 40-4 37+10

  60-40 38+6 56+4 40+28

  2.按要求摆圆.

  师:第一排摆6个圆,第二排摆4个圆.想一想,可以提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学生经过思考以后,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

  (1)两排一共有多少个圆? 6+4=10.

  (2)第一排比第二排多几个或第二排比第一排少几个? 6-4=2.

  (3)第一排去掉几个和第二排同样多或第二排再添上几个和第一排同样多? 6-4=2.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7.

  (1)有红花9朵,黄花6朵,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2)有红花9朵,黄花比红花少3朵.黄花有几朵?

  1.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从哪句话知道红花多,还是黄花多?

  生:第(1)题从问话“黄花比红花少几朵?”第(2)题从第2个已知条件“黄花比红花少3朵”都能知道红花比黄花多,黄花比红花少.

  2.解答第(1)题.

  (1)让学生用红花和黄花摆出条件和问题,教师出示意图:

  ②分析:

  师:这道题的问题是求什么?

  生:这道题要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师:这个问题与已知条件有什么关系呢?

  生:分析这个问题,可以知道黄花少,红花多,要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必须知道黄花有几朵,还要知道红花有几朵.

  师:既然红花的朵数多,我们应该把红花的朵数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边摆边说.(学生操作完,请一名学生叙述)

  生:黄花比红花少,红花多.红花的朵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黄花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从红花的朵数里去掉跟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用减法计算.

  ③列式计算:(教师板书)

  9-6=3(朵)

  口答:黄花比红花少3朵.

  3.解答第(2)题.

  ①让学生把刚才摆的第(1)题图,改变成第(2)题图.(事先给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纸条代表问题放到6朵红花下面)教师先出示有9朵红花的图.

  ②分析

  师:这道题的问题是求什么?(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生:黄花有多少朵?黄花比红花少3朵.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黄花少,红花多.

  师:红花的朵数多,我们就可以把红花的朵数怎么办?

  生:把红花的朵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黄花同样多的朵数,另一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也就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让每位同学边摆边说)

  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把红花的朵数分两部分,并让学生指一指哪一部分是同样多的朵数,哪一部分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哪一部分是所求的黄花的朵数.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完成示意图,把图中各部分标出.

  生:从红花的朵数里去掉红花比黄花多的,得到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也就是黄花的朵数.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用减法计算.

  ③列式计算:(教师板书)

  9-3=6(朵)

  口答:黄花有6朵.

  4.分组讨论.

  师:刚才我们解答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在学生叙述的基础上加以概括:

  相同点:

  ①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都是有红花9朵.

  ②两道题都是已知黄花比红花少,也就是红花多.红花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黄花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

  ③都是用减法计算.

  不同点:

  ①有一个已知条件不同,第(1)题知道有黄花6朵,第(2)题知道黄花比红花少3朵.

  ②要求的问题不同,第(1)题的问题是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第(2)题的问题是求黄花有几朵?也就是第(1)题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第(2)题的所求问题.第(1)题的所求问题是第(2)题的一个已知条件.

  ③虽然都是用减法计算,但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不一样.第(1)题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要从红花的朵数里去掉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黄花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第(2)题求有多少朵黄花,要从红花朵数里去掉比黄花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的朵数.

  ④所列算式不同,结果不同.

  第(1)题:9-3=6(朵)

  第(2)题:9-6=3(朵)

  (三)巩固反馈

  1.教科书第105页“做一做”.

  (1)让学生自己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教师提示,学生思考.

  师:第(1)题求象比熊少几只怎样想?第(2)题求象有几只怎样想?

  (3)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4)做在书上,及时订正.

  2.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仿例7编题后解答.

  3.课堂作业 .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种应用题的对比,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分清楚题里的数量关系,找到那个较大的数,再做进一步分析,最后解答.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讲授两种应用题的对比,重点是在正确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复习时,教师说明摆的要求,发挥学生思维水平,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便于与后面教学联系.通过操作,使学生对相比较的两个数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获得初步表象,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里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问题:“从哪句话知道红花多,还是黄花多?”主要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最后引导学生比较两种应用题的异同,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虽然两道题都是用减法计算,但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不一样.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初步发展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应用题复习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397071149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