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连续退位减

连续退位减

巫婆的猫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连续退位减

微信扫码分享

连续退位减(精选13篇)

连续退位减 篇1

  教学内容:教材第65页例6、“想想算算”,练习十三第5~8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学会的笔算,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进一步巩固用差加减数验算减法的方法。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引入

  笔算:312-261 2312-905

  做完后让学生说说笔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的地方。

  二、教学新课

  1、  出示例6:612-261=

  2、  提问:怎样列竖式?

  3、  让学生试着在书上完成。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计算的。讲解完后学生集体说说计算过程。

  4、  提问:这道题和前面学习的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  指出:像这样从个位起,每一位上的数都不够减,都要从前一位退1后再减的计算,叫做。计算,要按照笔算减法的法则,细心计算。还要特别注意,某一位上退了1,到这一位计算时不能忘记已经退了的1。

  三、巩固练习

  1、  做“想想算算”第1题第2题,板演,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和验算过程。

  2、  做练习十三第7题,让学生说说错误的原因,然后改正。

  指出:笔算减法,有时要连续退位,有时不要连续退位。计算时要注意退位一般要在前一位上记退位点,防止忘记已经退去的1,哪一位上计算不够减,就该从前一位退1。还要注意,够减时就不需要从前一位退1。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三第5、8题。

连续退位减 篇2

  教学内容:教材第65页例6、“想想算算”,练习十三第5~8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学会的笔算,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进一步巩固用差加减数验算减法的方法。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引入

  笔算:312-261 2312-905

  做完后让学生说说笔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的地方。

  二、教学新课

  1、  出示例6:612-261=

  2、  提问:怎样列竖式?

  3、  让学生试着在书上完成。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计算的。讲解完后学生集体说说计算过程。

  4、  提问:这道题和前面学习的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  指出:像这样从个位起,每一位上的数都不够减,都要从前一位退1后再减的计算,叫做。计算,要按照笔算减法的法则,细心计算。还要特别注意,某一位上退了1,到这一位计算时不能忘记已经退了的1。

  三、巩固练习

  1、  做“想想算算”第1题第2题,板演,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和验算过程。

  2、  做练习十三第7题,让学生说说错误的原因,然后改正。

  指出:笔算减法,有时要连续退位,有时不要连续退位。计算时要注意退位一般要在前一位上记退位点,防止忘记已经退去的1,哪一位上计算不够减,就该从前一位退1。还要注意,够减时就不需要从前一位退1。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三第5、8题。

连续退位减 篇3

  507-348,个位上不够减,向十位借1,十位上是0,十位先向百位借1,即10个10,然后十位退1作10,借个位10个1。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各位数上的变化情况因为有0的出现而更加复杂。本课突破难点的关键就是“0”。

  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不借住情境,让学生直接做纯计算的复习题,然后由复习题517-348,被减数从517到507,学生对这个变化并没有在实质上进行关注,但却引起了学生计算上新的飞跃。教师抓住从1到0,引导学生思考1和0到底有什么区别?学生发现1是有,0是没有,从有到无的变化。然后引导学生发现从1到0带了了计算上的新问题。但这里教师的问题是:“0特别在哪里?”这样的提问是否指向性不够明确?

  2、抓住关键问题。

  很多老师用各种形式让学生一遍遍地反复说算哩,说计算过程是肯定的,关键是怎么说?教师紧紧抓住为什么十位上的0会变成9?有效的课堂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在思考,思考是数学的核心问题。

  3、500-348

  引导学生发现:减数与差末尾凑10,中间凑9。学生发现规律是否就是真正理解,学生可能会不知其所以然。问题: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0,为什么要末尾凑10,中间凑9呢?不断追问让学生进一步明晰两个“0”是不同的,中间的“0”尽力了“借”与“被借”两个过程,而末尾的“0”只有借的过程,明确算理。

  4、怎样的板书书写形式更能让学生理解

  一般是在竖式上写出借与被借的关系。

  她的课的板书是个位:17-8=9

  十位:9-4=5 修正后:10-1-4

  百位:4-3=1

  强调十位上的0为什么会变成9。

  5、有比较性又可以增进理解的题目出现在练习中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在练习当中穿插可以进行比较与辨析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在中间有0之后出现一组练习,前面三道是个位不够减需要连续退位的,而最后一道题目是705-245,让学生发现不同,进行区别辨析,明确中间有0变成9是个位不够减的连续退位的情况下,进一步完善规律。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连续退位减 篇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22-23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养成验算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二、创设情境

  走进美丽的云南

  三、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出示书本主题图

  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什么信息?

  提出问题

  2、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独立思考,列式

  引导学生算法多样化

  估算、列竖式计算

  四、教学效果测评

  1、p23做一做

  2、拓展性练习

连续退位减 篇5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2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理解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减法的估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及减法的估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估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约4分钟)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美丽的风景图片。(出示:主题图)

  (2)师: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美丽的云南吗?

  你知道云南的哪些地方呢?

  (3)师:今年暑假,育英小学的小伙伴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到美丽的云南组织了一次特别有意义的夏令营活动。让我们也随着他们一起到美丽的云南去看一看吧!

  (4)简单介绍:美丽的云南有三大著名景点。

  昆明的石林:是由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组成的森林。

  大理的三塔寺:由三座塔而得名。

  丽江的玉龙雪山:山峰终年积雪。

  (5)师:(指导学生看主题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主题图,看看他们的旅行路线。他们从什么地方出发?(昆明)

  准备怎样走?(先经过大理再到丽江)

  他们一共要行多少路程?

  他们现在到达了哪里?(大理)已经走了多远呢?

  (6)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到丽江还有多远?)

  (7)师:我们把他们的行程路线用线段图的形式表示出来了,谁能再说说这个线段图它表示的意思。(指名讲解)

  (8)师: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教师板书:517-348=

  2、提出学习目标:

  (1)、想一想,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让学生说一说)

  (2)、出示学习目标:a、知道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b、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展示成果,激发冲突(约24分钟)

  1、小组个人展示。

  (1)学生独立自学、完成p22-23页的例1和“做一做”。

  师:用竖式计算前,可先估一估,判定它的值大约是多少?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交流(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说,如果不懂,优生对其辅导),寻找学生错例。

  2、各小组在班上展示

  (1)算法展示(要求学生先说估算值,再说计算方法)

  生1:517-348= 我是这样算的,个位上的7减8不够,向十位借1,合成17减8等于9;十位的数不够减,就找百位借1,合成10减4等于4;百位上被借走1个,剩下4减3等于1,结果是169。

  生2:我知道哪一位不够减就找前一位借,再进行计算。

  ……

  (2)错例展示

  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可能是:

  ①在退位减法计算中,被借走后,忘了减1。

  ②有的学生在连续多位计算时,会将两数相减做成加的。

  (3)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你在学习中还有什么疑问吗?请对大家说说?

  (4)小结计算方法。

  师:今天学的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师:用竖式怎样计算?你觉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位不够就向前一位借1。)

  三、解决问题,扩展延伸(约9分钟)

  1、反馈练习:先估一估,再笔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32-157= 386-198=

  2、今天我当小医生。

  8 2 4 3 1 6 5 6 7

  - 6 4 7 - 1 7 8 - 4 8

  ————— ————— —————

  1 8 7 2 4 8 1 2 7

  3、小游戏:花儿朵朵(略)

  要求:先把绿叶上的两个数相减,再与花朵上的得数配在一起。

  4、拓展思维:填数

  (1)(3)5 6

  - 7 2 (8)

  ————————

  6(2) 8

  四、归纳总结,完善认知(约3分钟)

  (1)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今后在计算连续退位减法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连续退位减 篇6

  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一)

  教学内容:P22-23 例1及“做一做”

  三维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同时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2、联系实际,初步渗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3、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老师想请同学们一起到云南去旅游。(出示例图)

  昆明的旅游景点是石林、大理的旅游景点是三塔、丽江的旅游景点是玉龙雪山。

  1、 你还观察到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2、 师:大理到丽江有多远,我们可以通过画线段图来理解。

  3、 3、学生估算大理到丽江,汇报估算的方法。

  4、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在小组中讨论。

  5 1 7 十位退1后能减4吗?怎么办?

  — 3 4 8 百位退1给十位,这时十位上是几?

  1 6 9 十位上的6是怎样算出来的?

  5、“做一做”

  6、 学生讨论计算的方法和注意点,教师小结后揭示课题。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六的第1题,把小蜜蜂和相应的花连起来。

  2、用数学:第2题。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道题,订正时说计算过程。

  3、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两个问题,集体订正。

  三、全课小结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二)

  教学内容:P24 例2、例3 P25-26 练习六第4-6题。

  三维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结合情景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连续退位减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今天早上,我拿着一张100元的钱去买早点。一块蛋糕加一袋牛奶共花了6元。可是服务员没有足够的零钱,怎么办呢?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师生得出:先去附近把100元换成整十元的,然后付给服务员10元,服务员找回4元,我还剩90+4 =94元。将100-6列成竖式再回顾一下思维过程。

  二、新授:

  1、教学例2:507-348=

  (1)学生尝试计算。

  (2)分析: 要从十位上退1,可十位上是0 ,怎么办? 十位退1后剩几?百位上为什么只剩1?

  (3)想一想:计算上与517-348有什么不同?

  (4)笔算702-564,让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

  2、教学例3

  (1) 出示例3:500-185=

  你会计算吗?你有几种算法?学生自主探索求差的方法,小组交流。

  (2)学生展示算法。

  500-185=315

  ① 5 0 0 ②185+15=200 ③185=100+85

  — 1 8 5 500-200=300 500-100=400

  3 1 5 300+15=315 400-85=315

  (3)试一试:800-695=

  3、比较两题计算上的相同点,小结并揭示课题。

  三、反馈练习

  练习六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让学生运用估算大致检验一下答案的正确性。表扬正确率高的同学 。

  四、全课小结

  教学后记:

连续退位减 篇7

  连续退位减是三位数减三位数计算中的难点,许多孩子发生的计算错误都是在这里。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突破计算的难点,最有效的策略便是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地理解算理。

  为了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先在计数器上拨算珠进行计算。要让每个学生都通过拨算珠体会退位的过程:个位上2颗珠不够减,需从十位上退1颗珠;十位上没有珠,先从百位退1颗珠,到十位上是10颗珠,再从十位退1颗珠,到个位上是10颗珠。在学生拨算珠之后,结合课件的演示,让学生交流拨算珠的过程,加深对隔位退位过程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通过条理清楚的问题,注重让学生讨论退位的过程,即在每一次退位后被减数各位是多少,引导学生明确在竖式上计算的方法:从个位算起,让学生观察,个位上4减8不够该怎么办?孩子通过操作知道要向十位借一。于是向十位借,发现十位上是0,师问能借吗?孩子自然说本身就是0,自己都没有就无法借,师提示孩子有该怎样办,孩子想到向百位借,然后问孩子怎样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下问题:十位向百位借一后是多少?个位向十位借一后,十位又剩下多少?同时在板书的时候在十位边上写10,而且在10上点上圆点,帮助学生理解。通过操作与说理,目的是让孩子理解退位过程,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本课先让学生操作计算器,初步理解了算理,再让学生看竖式表述算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比较明确,所以作业正确率比较高。

连续退位减 篇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4页例2、例3,完成练习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一、智能目标

  1、使学生掌握被减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多种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情感目标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知识,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2、提供讨论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具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

  昨天上午,我拿着一张100元的钱去买了两块蛋糕和一袋牛奶共花了8元钱,可是服务员没有足够的零钱找给我,怎么办呢?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师生总结得出:让服务员或者是老师先去附近把100元换成整十元的,然后再找钱,或者是老师付给服务员10元,服务员找回4元。

  提问:我还剩多少元?

  2、借助计数器理解100—6的笔算算理。

  教师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提问:个位上0减6不够减要从哪一位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从百位上退1给哪一位?是多少?

  现在被减数个位上是几?减去6得几?被减数十位上还剩几?为什么是9?百位上还有吗?为什么?

  3、回顾100—6的退位过程,初步感知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方法。

  谁能说一说刚才100—6是怎么减的?

  指名口答,教师板书退位过程。(先划去十位上的0,再划去百位上的1,在十位上记10,然后再划去十位上的10改为9,划去个位上的0,最后再减。)

  4、引入新课。

  提问:100—6和昨天学习的连续退位减法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被减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二、探究新知

  1、学习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1)出示例2。

  复习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17—348,指名板演。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如果将517改成507,计算上会有什么不同呢?

  (2)讨论分析:个位上不够减,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

  (3)交流汇报。

  得出:要先从百位上退1给十位作10,再从这个退下的10中退1到个位作10,这时十位上是9,然后再减。

  (4)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说说是怎样计算的。师生评议,结合评议提问:

  个位上的9是怎样得来的?

  十位上的5又是怎么得来的?

  百位上为什么要写1?

  2、学习被减数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1)提问:怎样计算500—185?出示例3。

  (2)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进行计算?

  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3)汇报算法,教师板书。

  对不同于教材的算法给予肯定和鼓励。

  3、小结:被减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的笔算方法。

  提问:今天学习的连续退位减和昨天学习的连续退位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讨论交流,指名汇报。

  得出:相同点是都要运用“哪一位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1”的计算法则。

  不同点是在今天学习的连续退位减的过程中,个位上不够减向十位借1时,十位上是0,要先从百位上退是给十位作10,然后再从退下的10中退1给个位,最后再减。

  三、自主练习

  1、游戏:小蜜蜂采花蜜。完成练习六第1题。

  谈话:有5只小蜜蜂,它们被安排到指定的花上去采话蜜。你能根据小蜜蜂手中的算式把它送到指定的位置吗?

  学生独立练习,交流结果。

  2、应用题练习。

  完成练习六第2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增长了什么新知识?

连续退位减 篇9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相同数位对齐才能相减的道理,掌握三四位数不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

  3.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不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 橡皮筋图、计数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130-90 1200-800 410-60 9000-7000

  2.53减26得多少?用竖式算出来。

  3.口答:笔算两位数减法的法则是什么?(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法则。)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笔算减法,这节课就来学习三四位数的“笔算减法”。(板书课题:笔算减法)

  三、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1橡皮筋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橡皮筋有几捆一百根的,几捆十根的和几个一根的?一共有多少根?用一个几位数表示?3、7、6各表示哪一位上的数?(指名口答。)

  板书:百 十 个

  3 7 6

  (2)画上虚线,问:虚线图表示什么意思?去掉了多少根?要用一个几位数表示?

  (3)这题要求什么?竖式怎样列?

  (4)提问:笔算减法从哪一位减起?(从个位减起。)

  (5)让学生看图在书上算出得数。

  (6)指名口述计算过程,教师结合橡皮筋图说明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的道理。

  2.教学例2。

  (1)出示例2。

  (2)教师提出问题:①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②十位上的数不够减怎么办?

  (3)配合演示板的操作讲解算理:9个一减去6个一还剩3个一;1个十减7个十不够减,从百位退1当作10个十,10个十加上1个十就是11个十,11个十减去7个十还剩4个十;3个百退走1还剩2个百,2个百减去1个百还剩1个百。

  (4)结合演示过程指导竖式计算。

  ①个位9减6得几?(9减6得3,在个位上写3。)

  ②十位上1减7不够减,怎么办?(从百位退1,十位上10加1得11,11减7得4,在十位上写4。)

  ③百位上还剩几?(百位退1后还剩2,2减1得1,在百位上写1。)

  (5)指名完整地复述竖式的计算过程。

  3.教学例3。

  (1)出示例3。

  (2)学生在自备本上试算。

  (3)指名说一说怎样用竖式计算,重点让学生说出百位是怎样算的。

  4.练习:教材第111页上面的做一做。

  5.比较、分析、归纳法则。

  引导学生比较三四位数减法与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1)找相同点。提问:笔算三四位数的减法与两位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出示法则第一、二条。

  (2)找不同点。提问:笔算两位数的减法时在计算中遇到哪一位不够减?笔算三四位数减法呢?

  (3)找不同点中的相同点。教师结合复习的第2题与例2、例3重点提问:它们有没有相同的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法则第三条。

  让学生齐读笔算三四位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111页下面做一做的第1题。

  2.判断正误。

  3.教材第111页下面做一做的第2、3题。

  五、课堂小结

  提问:(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笔算三四位数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3)笔算退位减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六、布置作业 

  练习三十第1~4题。

  七、思考练习

  在□里填数。

连续退位减 篇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三年级上册22——23页例1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一、智能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连续退位减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万以内的连续退位减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的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情感目标:

  1、结合云南的风景图片,让学生知道我国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联系实际,渗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3、让学生在活动中轻松愉快的学习数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计算下面各题。

  86-37 73-28

  指名板演,大家齐练。

  2、提问: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这两道两位数减两位数的?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谈话:同学们,我国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其中云南就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欣赏云南的自然风光。(课件出示云南的自然风光图片,结合图片介绍云南的主要旅游景点。)

  2、交流体会。

  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吗?

  告诉学生:我国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同学们要好好学习,掌握各种本领,长大后把我们的祖国装扮得更加美丽富强。

  3、出示例图,教学例2。

  (1)提问:这幅图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说明:大理到漓江有多远,我们可以通过线段图来理解。

  示范画线段图,逐段出示相关数据。

  分析提问:整条线段表示从哪里到哪里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这条线段分成了几小段?哪两小段?已经知道了哪段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大理到漓江还有多远?怎样列式?

  指名口答,板书算式:517-348

  (3)估算。

  提问:你能估算出这题的结果大约是多少吗?

  学生尝试估算。

  你能把你的估算方法说给小伙伴们听听吗?分组交流。

  指明汇报。结合不同的估算方法让学生讨论:怎样使估算的结果与计算的结果更接近呢?

  指出:把517看作500,把348看作与它接近的350,这样估算出的结果与计算的结果更接近。

  (4)教学笔算。

  你能在书上接着计算出这题的结果吗?学生尝试计算。

  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指名汇报:教师演示笔算过程。

  结合演示提问:十位上该怎样减?十位上不够减怎么办?

  向百位上借1后十位上又该怎样减?

  百位上应该如何减?

  得出:十位上不够减要向百位上借1,在十位上加1然后再减。

  (5)小结计算法则。

  结合竖式提问:个位上的9是怎样得来的?

  十位上的6又是怎么得来的?百位上为什么要写1?

  通过刚才的笔算,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小结:(强调)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要向前一位借1。在连续退位减计算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不能忘记先减去借走的1。

  三、 自主练习,加深巩固

  1、出示(做一做)主题图。

  告诉学生:这是一张统计图。

  提问:你能从图上得到哪些信息?

  2、看图提问题。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指名提问题,教师逐一板书。

  3、解答问题。

  (1)解答用减法解答的问题。

  提问:哪些问题要用减法计算?怎样列式?你能计算出结果吗?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师生评议。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2)解决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连续退位减 篇11

  练习内容:教科书第25,26页练习六的地4---6题。

  练习目标:

  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练习过程:略

连续退位减 篇12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掌握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万以内数不连续退位的减法。

  (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三)培养学生遇到困难积极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教学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理解计算法则第三条的含义。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2.同时口答

  (1)10个一是多少?(2)10个十是多少?

  (3)10个百是多少?(4)100里面有几个十?

  3.口算

  (1)20以内的退位减

  14-7= 11-3= 13-5= 15-6= 12-4=

  18-9= 10-4= 16-8= 12-5= 11-7=

  13-8= 14-5= 16-9= 17-8= 10-5=

  (2)4-1-2= 7-1-6= 8-1-6= 5-1-2=

  2+10-4= 3+10-7= 5+10-6= 1+10-9=

  3.订正板演

  师说:怎样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学生说过程,教师贴出笔算法则)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师说: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学习更大的数的笔算减法,你们有信心学会吗?(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1

  (1)出示皮筋图

  师问:图131画了几捆100根的皮筋?几捆10根的?几捆1根的?一共是多少根皮筋?(376根)376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板书:

  师问:用虚线圈起几个100根?几个10根?几个1根?一共用虚线圈起多少根?(132根)虚线圈起表示什么?(减去)132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继续板书: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然后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教师在复习准备过程中贴出的计算法则前两条上用红线画出。

  师说:不退位的笔算减法前两条法则和以前我们学的百以内笔算减法是一样的。

  (2)练一练

  2.学习例2

  (1)出示方块图

  师问:图上画了几个100的方块?几个10个的方块?几个1个的方块?一共有多少个方块?老师要从319个方块里面拿走176个方块,怎么拿?板书:

  学生动手操作,叙述拿的过程:先从9个一中拿出6个一;从1个十里拿7个十没法拿从百位退1个百作10个十,把10个十加上1个10是11个十,再从11个十中拿走7个十;3个百退1个百剩2个百,从2个百中拿走1个百还剩1个百。学生边说,教师边在图上演示。

  (2)看竖式学法则

  师说:谁能看着竖式说说计算过程?重点让学生说十位上是怎么算的,老师在复习准备过程中贴出的第三条法则上用红笔修改。((3)

  (3)练一练

  3.学习例3

  出示例3:求1230与425的差。

  让学生在本上独立完成,重点让学生说说十位和百位是怎么算的。用红笔在第三条法则上继续修改。

  师问:千位、十位上相减都得0,为什么十位上要写0,而千位上就不必写了呢?(十位上的0起占位作用,而千位上的0写了没意义)

  4.小结

  师说: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万以内数的笔算减法,计算方法前二条与百以内数的笔算减法法则一样,大家看第三条,比较乱,老师改一改大家看着就很清楚了。(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让学生一起读一遍法则。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2.笔算下面各题

  247-181= 740-570= 3472-3380=

  3.被减数是1368,减数是295,差是多少?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在一年级已经学过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基础上,学习万以内数的不退位及不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

  在复习准备中,先安排了三道百以内笔算减法,以复习百以内笔算减法法则,然后安排了四道口答,以复习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最后是口算练习。

  在学习新课中,例1是通过皮筋图引出的,由于没有退位,比较简单。例2是有退位的减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减法法则第三条,在此基础上,学习例3学生就不会感到太困难了。

  在巩固反馈中,安排了大量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了解学生哪些地方还不清楚,及时给予帮助。

  板书设计 

连续退位减 篇13

  教学内容:教科书p22页的例1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学会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的基本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和意识。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增强问题意识。

  重点:学会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连续退位的笔算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投影片,教课书第22页的彩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你们知道吗?我国幅员辽阔,有许多美丽的地方。

  在我国南部有一个旅游胜地——云南。你们听说过吗?

  师:云南省内有许多迷人的景点。有一支旅游团正在那里旅游,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你们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二、探究体验:师:谁来说说?

  (板书:517-348= (千米))

  谁能来说说这个算式的意思?

  (根据回答操作课件一)

  师:简单的说,就是用总路程去掉已走的路程,就是剩下的路程。

  师:谁能先估算一下,大概还剩多少千米?

  师:究竟还剩多少千米呢?电视机前的小朋友,我们一起列竖式算一算吧。

  (板书: 5 1 7 )

  -3 4 8

  师:小朋友,你们算好了吗?我们请一个小朋友来说说,他是怎么算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十位退1变成0了,那怎么办呢?我们请他接着说。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你们听懂了吗?请跟着老师一起再说一遍是怎么算的。

  个位上7减8,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7变成17,17减8等于9,个位上写9。十位上的“1”退1后变成0。十位上0减4不够减,从百位退1当10,0变成10,10减4等于6,十位写6。百位上的5退1后变成4,4减3等于1,百位写1。

  师:这道题连续两次需要退位。记住了,哪位上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再减。

  象这样的题你们会做吗?好,我们再来试一试。

  三、实践应用:完成书上相关练习。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连续退位减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397131149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