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减 法

减 法

零度碳酸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减    法

微信扫码分享

减 法(通用15篇)

减 法 篇1

  减    法          总第10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计算法则,学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2、学会结合具体的试题进行估算。3、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春天离我们越来越近,快乐小学组织学生游玩昆明、大理、丽江。师简介后,大家上车出发去大理喽!2、师说:车先行了159千米,让同学们在途中吃了午饭,接着,又行了189千米,到达了大理。你们想一想,昆明到大理的路一共有多长? 二、合作学习,探求新知:1、同学们到达大理后,这时,有一位同学问导游:“我们游玩过大理,去丽江,还有多远?”导游说:“从昆明到丽江,一共517千米,我们到大理,行了348千米,你说还有多远呢?”教师板书部分线段图昆明                 大理             丽江

  2、听了导游的话,你可以在图中标出哪些条件?(请学生继续板书完整线段图。)3、教学估算:(1)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大家能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吗?(2)生汇报交流,师板书。(3)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两种估算的方法,你同意哪一种呢?(4)同学们说的两种方法,各有各的道理,等我们用笔算的方法得出准确答案后,再来比较这两种方法。4、教学笔算:(1)小组合作,探究517-348计算方法。 (2)学生汇报交流后总结算法。5、师生总结:计算中,你认为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呢?6、比较一下,两种估算结果中谁与计算的结果更接近呢?三、巩固练习,合作进步1、游过丽江同学们去了生态果园,园里栽植了三种果树。(如图)(1)从图中你得到什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问题吗?先提一个给自己,再互相提一个数学问题做一做,最后交换批改。批改时注意竖式的格式,答案是否正确。(2)果园里还藏着不少数学问题呢,下面的问题你能解答吗?果园为超市运去410千克水果,上午卖出152千克,下午卖出17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四、全课总结

  减    法             总第11课时教学目标: 1、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找朋友。415-228  556-379  538-89  362-135269-180  910-461  218-129  747-5202、如果把218-129改为208-129,计算上有什么不同?3、导入板书课题。二、探究体验  1、计算208-129  (1)指名板演,余生齐练。  (2)2人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3)请板演学生把计算过程叙述一遍。  (4)师生齐小结计算方法及要注意的问题。2、学生在书上自主完成第26页例2。3、学习例3。(1)出示例3:500-185 (2)独立思考:怎样计算?(3)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各自的方法有什么不同?(4)全班汇报交流。(可以列竖式,也可以   4、师生齐小结:被减数为0,且已被借时,一定要先从前一位退1,然后看作9再减。  三、实践应用1、 小组比赛:完成25页第1题,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对又快。2、 独立完成25页第4题。3、完成25-26页第3、6题在练习本上。四、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减 法 篇2

  有几枝铅笔(加法的认识)

  【知识点】:

  1、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读、写加法算式,感悟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2、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的加法口算。

  3、第一次出现了图形应用题,要让学生学会看图形应用型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有几辆车(初步认识加法的交换律)

  【知识点】:

  1、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从而形象直观的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2、鼓励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可以出现两个不同的算式,并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

  摘果子(减法的认识)

  【知识点】:

  1、会读写减法算式,能说出减号的意义,理解减法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理解图意,并根据图意写出减法算式,从而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感悟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小猫吃鱼(得数是0的减法)

  【知识点】:

  1、进一步体会减法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意义。

  2、提高5以内数减法的计算能力。

  3、会把加法算式转化减法算式。

  猜数游戏(6,7的加减法)

  【知识点】:

  1、学会“6”和“7”的加减法,感知并了解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2、根据图意能列出“一加一减”两道算式。

  3、正确口算“6”和“7”的加减法,并能表达算式的含义。

  跳绳(8,9的加减法)

  【知识点】:

  1、在具体情境中有序地写出8、9的不同的加减法算式。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2、正确口算“8”和“9”的加减法。

  可爱的企鹅(8,9加减法的综合练习)

  【知识点】:

  1、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并提出数学问题,正确选择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2、认识“大括号”,理解图中“大括号”和“问号”表示的含义。

  3、根据图中数量关系,联系加减法含义,能正确列式,学会“求整体”时用加法解决,“求部分”时用减法解决。

  分苹果(10的加减法)

  【知识点】:

  1、从实际问题抽象并整理出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正确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

  3、本课教学10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作为10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

  操场上(解决减法问题)

  【知识点】: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减法算式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用自己的语言完整的表达两者之间多几、少几的关系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体验谁比谁少,谁比谁多的相对性,意思是一样的,可以用同一道算式来解决。

  乘车(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知识点】:

  1、知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的含义和“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大家来锻炼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巩固基数和序数的区别,能给事物正确排序。

  3、正确理解图意,能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相应的方法解决问题。

  4、根据情境提供的数学信息,学生可以正确比较“多、少”“高、矮”,体会比较的相对性。

减 法 篇3

  【引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即在恰当的学习目标导引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主动获得对数学的理解。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一年级的教材进行了探讨,对《8、9的加、减法》做以下设计: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学生引入学习中,并使学生通过细致观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等方式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观察、思考的能力。

  【案例】《8、9的加、减法》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细致观察

  布鲁纳说得好:“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愉快的情境,时时引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新鲜等情绪。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观察图上小朋友的不同穿着、发饰等,为学习8的加法打下基础。

  师: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生1:我看到有4个男生,4个女生在跳绳。

  生2:我看到有3个女生穿裙子,其他小朋友穿裤子。

  生3:我看到有2个小朋友抡绳子,其他小朋友在跳绳。

  生4:我看到1个小朋友戴着帽子,其他小朋友没有戴。

  ……

  学生各抒己见,很好的表达了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这时,老师提一个问题:“告诉老师,可以怎样列式?”学生茅塞顿开,一下子说出了很多不同的算式,并且说出了这样列式的理由。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同时为下面学习9的加减法打下兴趣的基础。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教师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出示9个方格,数一数,一共有几格?学生通过数数,回答。这时将方格涂绿一格后,问:怎么列式?学生兴致勃勃,跃跃欲试:1+8=9或8+1=9,当问及为什么这样列式时,学生回答得很好:“有1格被涂成了绿色,其他8格是白色的,所以可以这样列式。”老师再出示减法:9-( )=( ),问:“谁来解答这道题呢?”学生经过思考,得出:9-(1)=(8)认为有9格,1格涂成绿色,还剩8格没有涂。还有的学生得出9-(8)=(1)认为有9格,有8格是白色的,剩下的1格是绿色的。学生经过观察思考,说出了这样或那样列式的理由,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出示涂绿五格后的方格,为学生的学习进行巩固。再出示全涂满后的方格,问:又可以怎么列式?因为这涉及的0,所以有的学生对涂满后的方格不知道该怎样分类,教师适当引导:有9格,9格都涂满了,还剩下几格没有涂呢?学生回答是0后,就明白了可以怎样列算式了。学生回答后,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在这个基础之上,让学生动手涂一涂,看谁还能列出和老师不一样的算式。学生的兴趣、好胜心被激发,一个个都迫不及待的动手涂起来,并且说出了这样涂后可以列怎样的算式。教师完成板书。这样,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之下,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很快就将8、9的加减法的算式写出来了。

  【评析】本节课利用课件播放主题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说图意,列出算式,并及时评价。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动脑、动手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实践对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研究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信息源,是教学活动实施的线索。我们提倡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内容、知识传授的深度和广度既应以教材为主要依据,又应结合教师实际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学习心理等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本课时,在学生对9的加减法都比较熟练的基础上,将9格都涂满,让学生认识到还有涉及到0的加减法,使教材变得富有挑战性。

  二、细致观察,自主探究。

  细致观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给学生观察提纲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本课的主题图,就需要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图中的小朋友的不同衣着、发饰,为学习8的加法做好铺垫。通过细致观察,学生不仅发现了“怎样列式”,还说出了“为什么这样列式”。这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反思】整堂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新课,细致观察主题图,快乐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学生不仅发现了“怎样列式”,还说出了“为什么这样列式”。通过动手实践,列出了不同的算式,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减 法 篇4

  第一课时

  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型:基础课

  教法:多级分析综合法

  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重点: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

  难点: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二课时

  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型:转化课

  教法:尝试自学法

  目标:1、在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及算理。

  2、能正确地计算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式题。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及概括能力。

  重点: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方法和分子是0的分数。

  难点: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方法和分子是0的分数。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三课时

  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型:转化课

  教法:尝试自学法

  目标: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的算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重点: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方法。

  难点: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方法。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四课时

  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课

  课型:训练课

  教法:设疑激思法

  目标: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重点:计算的正确率。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五课时

  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课型:迁移课

  教法:引导模仿法

  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计算方法、书写格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灵活确定算法、正确进行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规范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计算的顺序和计算的正确率。

  难点:计算的顺序和计算的正确率。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六课时

  课题: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课型:迁移课

  教法:引导模仿法

  目标:1、使学生知道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2、使学生认识到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分数计算简便。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简算方法。

  难点:简算方法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七课时

  课题:整理和复习

  课型:训练课

  教法:设疑激思法

  目标:1、进一步更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计算的正确率。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八课时

  课题:整理和复习

  课型:训练课

  教法:设疑激思法

  目标:1、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会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计算的正确率。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一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内容:

  这一教材分为三小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目标:

  1、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      理解整数加法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会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4、      使学生会解答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关键: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

  课时安排:

  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

  3、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课时

  4、      整理与复习--------------------------2课时

  五年级数学第九册全册备课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包括的内容有:分数加、尊、乘、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设想:

  在前册已有的基础上重点教学分数四则运算,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培养学生解答比较容易的分数应用题的能力;进一步认识最简单的立体图形,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结合所学数学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

  1、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会计算分数加、减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会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3、            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4、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5、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6、            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一到二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减 法 篇5

  执    教: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桃南小学 胡海玉

  教案编写: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桃南小学 胡海玉

  教案评析: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教委 陈 静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57页及做一做

  教学要求:

  1.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利用“一图四式”掌握8和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教具准备:

  1.第56页情景图课件。

  2.学生准备7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画的白色小猫。

  3.教师准备2个邮箱、麦当劳优惠卡和礼物。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口算、夺红花

  1.教师电脑出示口算题。

  2+4=      1+5=      6-1=      2+2=

  3+2=      4+3=      6-3=      7-2=

  师:这里有几道口算题,你们想抢答吗?(给对的小朋友奖一朵红花。)

  二、教学例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想见机器猫吗?今天啊,机器猫要来到我们的课堂,但他给小朋友设了三关,你们必须闯过三关,才能见到机器猫,它还要送给你们礼物呢!

  评:教师利用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机器猫设置的三关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

  2.采访学生

  师:老师想采访小朋友,你最喜欢什么动物?

  (猫、狗、小白兔等)

  你们喜欢恐龙吗?

  (教师走到小学生中进行采访)

  (二)教学例1、例2

  1.闯第一关(电脑出示)

  (1)师:我们来闯第一关,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请讲给你的同桌。

  (电脑出示:在大森林里来了6只蓝恐龙,2只 红恐龙。)

  学生汇报

  (2)提问题

  师:你们认识“?”是什么符号吗?(电脑出示“?”)有问号在说明小恐龙有问题了,你们回答出问题就能和小恐龙成为好朋友,愿意吗?

  ①、请看第1题:看恐龙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能列式解决吗?

  ●学生提出:6只蓝恐龙和,2只红恐龙,合起来是多少?

  ●师:谁来列式帮她解决?

  ●汇报(6+2=8只 2+6=8只)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提出:一共8只恐龙,有6只蓝恐龙, 有几只红恐龙?

  师:谁来帮他?

  汇报(8-6=2只)

  师:有什么问题要问?(小组交流)

  汇报

  ●学生提出:一共8只恐龙,有2只红恐龙,还有几只蓝恐龙?

  列式(8-2=6只)

  师:请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幅恐龙图我们一共列出了几道算式。(4道)

  评:教师设计了形象直观而又蕴含数学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变“让我学”为“我要学”。本环节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个体潜能,进行小组合作式探究,寻找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提高交往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②、请看第2题:请小朋友试着把四道算式写在纸上。

  汇报、板书:6+2=8 8-6=2 读算式

  2+6=8 8-2=6

  ③、请看第3题: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6+2=8 2+6=8呢?

  (小组交流)汇报

  师:你们的方法都很好,因为6和2组成8,所以6+2=8 2+6=8。

  ④请看第4题:请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知道8-6=2 8-2=6?

  汇报

  师:你们真聪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小恐龙成为了好朋友,高兴吗?让我们一起来唱、来跳《找朋友》。

  2.闯第二关

  学生摆7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

  师:请看圆片图,试着一下写出四道算式。

  汇报板书:7+2=9    9-7=2

  2+7=9    9-2=7

  问:女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7+2=9 2+7=9?

  男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9-2=7 9-7=2?

  请讲给同桌听。

  小结: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只恐龙?(8只)

  你们共摆了几个圆片?(9个)

  你们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几和几的加减法。(板书:8、9的加减法。)

  3.课中操

  4.闯第三关

  电脑出示:5+3=    8-3=

  3+5=    8-5=

  师:不用摆,请小朋友说出这四道题的得数?

  汇报

  师:请你挑一道自己喜欢的算式,说说你是怎样知道得数的?讲给同桌听。

  学生交流、汇报。

  评:第二关、第三关,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自己去说,自己解答,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5.小结:你们用智慧闯过了三关,看机器猫来了,它给你们带来了礼物(在抽斗里),高兴吗?

  三、游戏活动

  1.邮递员

  信有:6+2=    8+1=    9-1=    4+5=

  1+7=    7+2=    3+6=    8+1=

  师:老师有两个邮箱,一个是8号邮箱,另一个 是9号邮箱,拿信的小邮递员要算出信上的得数,就投进几号邮箱。

  2.给小猫涂色

  师:得数是8的涂成黄色,得数是9的涂成蓝色。小组合作,看哪个组涂得又快又好。

  3.麦当劳

  师:这棵树上有你们喜欢的汉堡、奶酪……,你们想要吗?你要算出你吃的东西要多少钱,老师就奖给你一张麦当劳优惠卡。

  评: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为学生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不仅轻松愉悦地掌握新知,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总评: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1、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小动物,通过设计三关,使学生体验了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了课堂情趣。

  2、这节课创设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脑思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学生始终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探索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设计:

  《8、9的加减法》是在学习7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是根据一幅主题图,让学生写出四个算式并计算得数的探索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会到教学的乐趣。

  首先让学生复习和巩固7以内加减法,为今后熟练地口算打基础。

  然后我通过采访学生,设立三关,让学生闯关这样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一关,我让学生观察恐龙图,放手让学生提问题,并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探索出“一图四式”,并掌握了8和9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第二关,通过让学生摆圆片,列出四道版式并计算得数;第三关,直接用“想一想”的办法来计算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

  最后,我设计了各种游戏活动,用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减 法 篇6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汁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小数加、减法。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小数的意义、复名数与小数的改写、求未知数J等知识,初步了解简单的现金日记账的记账方法,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谁来说一说,小数加、减法的汁算法则是什么?计算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是什么?(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

  这节课,我们就按照小数加、减法的法则,重点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练习。(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好计算方法,提高小数加、减的熟练程度,并进一步巩固小数的意义、复名数和小数的改写等知识,能应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基本题练习

  1.做练习三第5题。

  用小黑板㈩示,指名学生口算,结合选择3—4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提问:计算小数加、减法特别要注意什么?

  2.练习笔算。

  (1)14.2十8.45    3.86+0.24    8.43+1.57

  指名3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重点说一说最后一题是怎样算的。

  (2)12.42—9.3    23.4—7.36   10-8.61

  指名3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重点说一说最后一题怎样做的。

  (3)12.4+3.58+7.63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说一说其中的简便算法。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要把几个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整数加、减法计算,然后刘齐横线上的小数点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三第7题。

  (1)我们学会了小数加、减法,就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请同学们把下面的复名数改写成小数。

  3千米40米    1米25厘米    2吨350于克

  让学生口答,结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指出:复名数改写成小数,要把高级单位的数写在整数部分,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小数里的小数部分。

  掌握了复名数改写成小数的方法,就可以把复名数的加、减计算,改写成小数再计算。

  (2)做练习三第7题。

  ①出示第一题,说明第—步的书写格式和汁算过程,并板书出来。

  ②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怎样做的。注意说明书写格式。

  2.做练习三第8题。

  学习小数加、减法,除了可以把复名数加、减改写成小数计算,还可以把分母是10、100、1000这些分数的加、减法,也改写成小数计算。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三组,每组—题,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重点讲评第一、二道题。

  3.做练习三第10题。

  让学生看第10题,说明下面是现金日记账的—个月的账目,并用小黑板出示。

  请大家先看前面的“月、日”和“摘要”,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后面三个项目各是什么名称?谁知道每个项目是什么意思?

  这三个项目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板书关系式)

  横着看,上十月结存了多少元?(说明这个小学七月份结余下348元7角)

  8月5日记的是哪一笔账,结存金额里应该怎样算?为什么要加240元?请同学们算一算结存金额要填多少。(学生计算后口答,老师板书)

  8月l0日付出多少元?结存金额要怎样算?请大家算一算填在日记账上。    (学生计算后口答,老师板书)

  让学生接下去一直算到8月27日,填在课本上。

  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

  提问:本月合计中“收入金额”和“付出金额”要怎样填写?“结存金额”要怎样算出来?

  让学生计算填在日记账上。

  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

  追问:本月合计中的“结存金额”的数就是哪—天支出后的“结存金额”?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练习了什么内容?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说明:学会小数加、减法之后,复名数的加、减法和分母是10、 100、1000……的分数加、减法,也可以改写成小数加、减法来计算。]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6、9题。 

  无锡市胡埭中心小学   周晓刚

减 法 篇7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7 页的内容及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5 一8 题。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三个分数连加、连减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重点难点

  掌握三个分数连加、连减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谁能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二)自学预设1、自学p107的例3,在计算时你要注意什么呢?你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2、尝试练习+ + =                — + =— — =               +— =试着完成p107的做一做(三)合作交流,展示汇报。1 .通过预习,你能从电视台少儿频道各类节目播出时间分配情况中提取什么有用的信息吗?

  节目类型 动画类 游戏类 教育类 科普类 其它 时间分配          

  ( l )请学生根据所给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要求用一步计算的问题)

  汇报预习结果( 2 )老师提问:前三类节目共占每天节目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你能讲讲你们同伴预习时讨论出来的不同方法计算吗?同学板书在黑板上。方法一: + = =      + = = =方法二: + = = = =引导全班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种方法,并作出评价:“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学生交流,达成共识:用三个分数直接相加比较简便。( 3 )出示问题:其他节目占每天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学生思考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板书:1- -请学生试着计算。老师提问:“1 ”应化为分母是几的分数?为什么?请学生将计算过程板演出来:1- - = - - = =提问:如果将 换成 ,请你算出结果。学生计算:1- - = =提问: 是多少?你能解释吗?2.小结:分子是0,根据分数与除法关系,0除以任何整数都得0,所以,凡是分子是0 的分数都等于o 。(四)巩固练习,检测反馈1 .完成教材第107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2 .计算下面各题  3.解方程 4 .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5 、6、7题。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5 .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8 题。

  根据学生课前的调查进行解答。并对学生进行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应用时间的教育6.应用题(1)李洁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三天各看了全书的,李洁三天共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2)一块地,种白菜用去它的,种萝卜用去它的,其余的种青菜。种青菜的地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注意在计算分数连加、连减时,用几个分数直接相加或相减比较简便。另外,如果被减数是“1 ”时,将被减数化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假分数再计算,当分子出现o 时,这个分数就等于o 。板书设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方法一: + = =      + = = =方法二: + = = = =注意计算分数连加、连减时,用几个分数直接相加或相减比较简便。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检测题:1.讨论:妈妈买来一个西瓜,平均切成了8块,你和爸爸、妈妈准备如何来分享?你能从中找到那些分数?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提出来让大家解答好吗?2连线+          21+         1+          1+          22+          3.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找出错误原因,并改过来.  (1)+=         (2)6 - -                         =5--                         =5-                         =54.计算:  -       -        1 -      -  +         +         +     +    观察第二行,你发现了什么?若两个相同的分数相减结果又如何?   5.口答:(1)一根铁丝长米,比另一根铁丝长米,了;另一根铁丝长多少米?(2)3天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 ,第二天修了全长的,第三天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教学反思:对计算方法上的探讨,在计算中能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做题,力求学生的算法多样化。

减 法 篇8

  下面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

  今天,我执教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心中感慨万千,我既为学生的精彩而感动,又感到有些压抑。细细分析整个教学过程,让我有了新的认识。下面就对本节课的成败进行一下自我反思。

  一、 成功设计演绎出精彩

  1、抢答游戏,顺势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若能有好的引入,可以给学生一个启发的广阔思维空间,使学生把注意力、兴趣集中起来,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从而开展积极的思维,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中主动积极的学习。英国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曾指出:“玩耍和娱乐是孩子开发智力的第一有效方法”。基于这一点,我设计了抢答赛,把比赛有机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无意注意中既巩固了知识,又在遇到的新问题悬念中顺势导入新课 ,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学生能积极地投入教学中。

  2、合作探究、主动构建

  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出:学习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也有这样一段描述:“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没有剥夺他们的权利,而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后,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正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主要方式。学生在小组的共同努力下,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无论困惑与成功,都让孩子经历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了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也是该课最精彩的部分。学生小组的一份份设计方案成了本节课最亮丽的风景。他们猜想验证的过程,他们有理有据的分析,他们那种把新知识转化为已有知识的数学探究思想,还有他们那种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构建知识的情景,无不吸引着我,让我为他们而自豪,为他们而喝彩!这种精神不正是新课改所需要的吗?

  3、正确定位、尊重学生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们教师的职业不同点就是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基于以上两点的思考,我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我的探究中感受成功、体验快乐。那我们教师做什么呢?我们要组织好这节课,要把学生引导到数学的领域中进行探究,和学生一起研究、一起探讨问题,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伙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我们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价,并通过教师的评价能激起学生的一次又一次的欲望,让他们获得知识的升华、人格的提升。

  本节课,我多次在总结中对学生进行评价,一句句“你们真了不起!”、“你们正让我感动”等话语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自信而快乐。同时,我非常注意学生研究问题时的每一个细节,只要我发现了,我都给予及时地评价,并渗透了数学思想的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这一切都是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没有对教师自己角色的准确定位,是不会出现以上这些催人奋进、激情澎湃的话语的。

  4、补充材料、拓展视野

  数学的知识是枯燥的,但数学思维的逻辑与严禁又让人佩服。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应只建立在知识的学习上,还可以补充丰富的数学资料,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感受中国的灿烂文化,拓展数学视野,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我结合本节课内容搜集了一点小知识进行补充,随即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 压抑气氛让我反思

  大家都知道,计算教学是最为枯燥的,除了计算就是练习计算,为了计算而计算。我既使绞尽脑汁,设计抢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教师激励的语言感染学生,让他们自己探究感受成功的快乐。但是这节课我觉得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整节课我都没有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我觉得有些失败,自己也没有发挥出最佳的状态,总觉得有些压抑。我考虑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

  1、开端的情景没创设好

  我非常注重开场白的情景创设,但这次的开场白只是和学生交流了观察与猜想的精神,一直比较低沉。还没来得及进行一些小游戏来调动大家就上课了,学生的情绪还没有进入兴奋的最佳状态。再加上抢答赛中的紧张与知识的遗忘则更加重的沉闷的气氛。如果我把枪大赛的气氛在调整一下,或许会更好。

  2、亮点卡没利用好

  亮点卡很吸引学生,从课后学生的争先恐后想得到它就可以证明。但我却没能发挥出它的激励性,只用了一两次,如果在课堂地进行中也设计一些奖励,可能会调动的更好一些。

  3、设计方面存在缺陷

  计算教学的枯燥如何克服?这个问题我虽然尽力避免,但依然免不了它的枯燥乏味。我的设计还缺少趣味性等东西,我想在这方面再下一番功夫,多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的尝试,争取能更好地克服掉。

  总之,这节课我为学生的探索精神而感动、而自豪,又为课堂的压抑气氛而苦恼,我迫切希望得到专家的指引和大家的意见,并希望通过我的反思能积累经验、汲取教训,不断指导今后的教学生涯。

减 法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渗透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3.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9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8以内的加减法.

  老师依次出示卡片,学生用手势表示得数.

  2.复习9的组成.

  学生独立完成:(49页上)指名说答案.

  师:今天我们要应用这些旧知识继续学习加减法的计算.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羽毛球图

  师:你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吗?

  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左边有8个羽毛球,右边有1个羽毛球,一共有几个羽毛球?)

  学生根据题意在桌子上用卡片摆出算式.

  老师板书:8+1=9

  1+8=9

  问:求一共有多少个,为什么用加法?对这幅图你还有不同的理解吗?

  指名回答.(一共有9个羽毛球,去掉右边的1个,还剩几个?)

  (或去掉左边的8个,还剩几个?)

  学生摆出算式,老师板书:9-1=8

  9-8=1

  问:求左边的或右边的为什么要用减法?

  (2)比较

  这四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两个加法算式的得数只好是两个减法算式的被减数,9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1,一部分是8,从9里面去掉1剩8,去掉8剩1.)

  2.教学摆一摆

  (1)师:刚才的图是把9分成了8和1两部分,那么9还可以分成哪两部分?请你用学具摆一摆.

  指名到前面来摆:●●●●●● ●●

  师:请你根据这幅图列出四个算式.

  学生列式,老师板书:7+2=9 9-2=7

  2+7=9 9-7=2

  问:这四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师:9还可以分成哪两部分?请你再用学具摆一摆,然后看图列出算式.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6+3=9 9-3=6

  3+6=9 9-6=3

  师:这四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请你自己说一说.

  (3)师:9还可以怎么分?动手摆一摆,然后列式.

  板书:5+4=9 9-4=5

  4+5=9 9=6=4

  师:请你自己说一说这四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3.总结算法

  师:这些都是几的加减法?

  板书课题:

  问:不摆学具、不看图,怎样计算呢?

  学生在小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总结出多种算法.

  问:9的加减法除了这些题以外,你还知道有哪些?

  引导学生说出:0+9=9 9-0=9

  9+0=9 9-9=0

  问:这几道题怎么想得数?(想:算式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口算,大家当裁判.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49页的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8+1=   7+2=   6+3=   5+4=

  1+8=   2+7=   3+6=   4+5=

  9-1=   9-2=   9-3=   9-4=

  9-8=   9-7=   9-6=   9-5=

  3.游戏:送信

  前面有几个写着数字的信箱,每个学生手里都有一封信(上面写着算式),学生把自己手里的信装到相应的信箱里,就说明把信送到了.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猫捉老鼠

  游戏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加减法的计算.

  游戏准备

  写有加减法算式的老鼠图片及写有相应答案的卡片,小猫面具.

  游戏过程

  1.四人一组,围在一起,桌上摆满老鼠图片,学生都头带小猫面具,胸前佩带写有得数的卡片,各自找与自己得数相同的算式(老鼠图片).

  2.在规定时间内,比谁捉到的老鼠多.

减 法 篇10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几何图形拼图,学习从颜色、形状、大小等不同特征用3个数字编4道题的方法;激发运算兴趣,发展思维的变通性。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会进行9 的加减法。

  (材料准备)《国王的皇冠》拼图1张;练习纸1张。

  重点与难点:理解3个数字编4道题的方法。  一、看看,说说

  欣赏《国王与皇冠》拼图,幼儿说说:

  1、  图上像什么?(左边:像金灿灿的皇冠;右边:长胡子的国王)

  2、  这些图形是有几个图形组成的?

  左边:9个;右边:10个

  3、  各图分别由几个什么图形组成?

  左边:圆形3个,三角形6个;

  右边:椭圆形5个,梯形5个      

  二、找找、列列

  在各个拼图中找出三个数字,进行列式

  如:3个圆形,6个三角形,一共有9个图形,可以列式:

  3+6=9;6+3=9;   9-3=6;9-6=3

  如:4个橙色的圆形,5个橙色的三角形,一共有9个图形,可以列式:

  4+5=9;5+4=9;   9-4=5;9-5=4

  重点和难点:理解3个数字编4道题的方法——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可以知道加法式子的两个数字互换,答案都是一样的:减法式子中的两个数字互换,总数都是相同的。

  三、填填、算算

  1、幼儿在练习册上学写数字10;

  幼儿在练习纸上根据所画几何图,按照形状、颜色、大小、方位等不同特征在10的加减法试题空格内填写相应数字。

减 法 篇11

  活动目的1.结合实物,感知总数、部分数之间的关系,学习列出减法算式。2.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根据游戏情节分析数学问题。活动准备1. 《小朋友的书·数学》。2.  磁性黑板一块;磁性教具小猫7只。3. 7以内的算式卡片若干。活动过程1.游戏“捉迷藏”,学习7的减法。l 出示7只小猫,提问:7只小猫用数字几来表示?请小朋友和小猫一起玩捉迷藏游戏: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悄悄藏起一部分小猫。然后请小朋友说说有几只小猫藏起来了?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列出减法算式,并请小朋友讨论每个数字以及减号所代表的意思。t:“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种小动物,你们看看是什么?”t:“对了!是小猫。请问我带来了几只小猫呢?”t:“恩!你们真聪明!那7是怎么写的?来,我们一起用手比划一下。”t:“现在,小猫们要跟小朋友们一起玩捉迷藏!”t:“说迷藏是怎么玩的呀?”t:“对了,要把眼睛闭起来。现在老师就请你们把眼睛闭起来,不准偷看哦,小猫要去藏起来了。”t:“好了,大家睁开眼睛吧。”t:“我们黑板上的小猫是不是少了?有几只小猫藏起来了呢?谁能告诉我?”t:“你是怎么知道的呀?”t:“哦,总共有7只小猫,减去黑板上的小猫就是藏起来的小猫。其他小朋友觉得对不对呀?”l 游戏重复进行,练习7的减法。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随时调整游戏的玩法。比如:请小朋友来藏小猫,或把小猫藏到小朋友的背后等。t:“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帮小猫藏起来,谁愿意?”t:“你打算藏几只小猫呀?偷偷告诉我,不让他们听到。”…(同上)…t:“游戏结束了。小朋友都非常厉害!”t:“一共7只小猫,黑板上剩下6只,我藏起了…(1只)…”在黑板上写出“7—[d1] 6=1”……以此类推,至在黑板上写出“7—1=6”t:“现在我们黑板上这么多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在黑板上写出“1+6=7”直至“6+1=7”2.游戏“按得数找朋友”,巩固7以内的加减法运算。l游戏开始,教师发令:“一、二、三。”念完“三”即举起一张算式卡片,游戏者迅速算出得数。t:“老师把黑板上的算式都变成了一张张小卡片,你们看!我要跟你们玩个小游戏,老师从这些卡片里面随便抽出一张,你们来告诉我卡片上的算式等于几,我要看看哪个小朋友说得又快又对。”t:“小朋友回答得很好,我要请他来给你们抽卡片!”多请几个小朋友,游戏多玩几轮。3. 幼儿操作。幼儿操作《小朋友的书·数学》第8页“学习7的减法”进行练习。仿照第8页进行教具制作t:“我要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掌握了。”t:“上面是不是有很多水果呀?7个殷桃、7个梨……”t:“有些水果上面是不是被划了一条黑色的斜线?被划了线的水果就是被吃掉了。”t:“7只殷桃吃掉1只,还剩几只?”在黑板上写上7—1=6…(同上)… 

减 法 篇12

  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45~46页及练习七第4~8题。

  教学目标 :

  1.

  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第45页情境图的课件。

  2.学生准备7根小棒、7个小圆片、7朵花(模型)、7个三角形等学具。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1= l+2= 3+1= l+3=

  4+l= 1+4= 2+3= 3+2=

  计算后指定一至二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填空。

  二、新课引入

  1.教师谈话。

  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2、3、4、5的加法和5、4、3、2减几的减法了,大家会算得数是6和7的加法、6和7减几的减法吗?

  1.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

  (1)学生摆小棒(两人一组面对面地坐)。

  教师提醒学生一边摆5根、一边摆1根,然后要求两个学生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观察,并各写出一个加法算式。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教师配合学生说的过程在黑板上板书:5+1= 1+5=

  教师:写出的两个算式相同吗?

  学生:不相同。

  教师:大家都是根据同一组小棒写出的算式,为什么两个算式不相同?

  学生1:因为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的,我先看到的是左边的5根小棒,后看到的是右边的1根小棒,所以我写出来的算式是“5+1”。

  学生2:我先看到的是左边的1根小棒,后看到的是右边的5根小棒,所以写出来的算式是“l+5”。

  教师:由于每一组的两个小朋友坐的方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相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相同。

  (3)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4)引导学生比较5+1=6和 1+5=6。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

  学生:在这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相加的得数相同;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

  (5)学生两人一组在桌面上摆7个小圆片,先去掉1个小圆片,并让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7-1=;然后再从7个小圆片中去掉6个,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又写出减法算式7-6=。

  让学生算出两个减法算式的得数。

  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并说一说7-1=6和7-6=1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2.学习第 45~46页“摆一摆”的三组例题。

  (l)屏幕上出示“摆一摆”前面的情境图,并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图上画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

  学生:图上画了几个小朋友摆小棒、摆花、摆三角形的活动。

  教师:图告诉我们,我们可以通过摆学具算加法和减法。

  (2)学习“摆一摆”第一组例题。

  学生摆花,先摆加法算式后摆减法算式,边摆边计算。

  让学生交流自己摆的过程和结果,着重说一说四道题的得数是怎么来的。

  (3)学习“摆一摆”第二组例题。

  ①学生摆小棒算5+2和2+5,并在算式后面的方框里填得数。

  ②学生摆小棒算7-2和7-5,并在方框里填得数。

  ③引导学生比较5+2=7和2+5=7、7-2=5和7—5=2的联系,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根据一幅图可以写两道加法算式或两道减法算式和两道加法算式的联系。

  ④引导学生根据摆和算的过程比较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教师:根据5+2=7和7-2=5,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后交流:7-2=5和5+2=7两个算式有联系,如果不摆小棒,想5+2=7可以算出7-2=5。

  3.学习“摆一摆”第三组例题。

  (1)让学生摆三角形,边摆边写出加法算式3+3=6。

  (2)让学生根据摆三角形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6-3=3。

  (3)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如果不摆学具,你能算出3+3的得数吗?怎样算?

  学生:如果不摆学具,我们可以想6的组成:3和3组成6,所以3+3=6。

  教师:如果不摆学具,怎样算6-3的得数?

  学生:可以去想加法3+3=6算出6-3=3。

  教师:4+2和5+2是不是也可以想数的组成进行计算呢?

  让学生回答后再说一说想数的组成计算这两个算式的过程。

  教师:可以想加法算出6-2、6-4、7-2、7-5的得数吗?

  学生:可以。

  让学生试着用想加法算减法的方法算一算。

  4.学习写算式。

  (1)教师在黑板上示范6+1=7和6-2=4的写法,并讲解写算式的要领和要求。

  (2)学生练习写算式。

  (3)学生交流并互相评价所写的算式。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46页“做一做”的练习。

  先学生独立计算并在书上填得数,然后交流、评价计算结果,评价时指定几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和方法。如果有的学生计算有困难,让他们边摆边算。

  2. 巩固练习算式的写法(教师指定几个算式让学生练习写法)。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七的第4、5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

  2.做第6题,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连线的理由。

  3.做第7题,完成后评价时特别注意学生对等号的处理。

  六、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交流本课时学习的内容和收获。

  2.教师对全课时的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小结,小结时注意突出根据一幅图可以写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的客观事实,并强调用多种方法计算有关6、7的加减法。

减 法 篇1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1页“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并通过对两位数加减法估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增强数感。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理念:

  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探究,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2、充分让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新知,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并能解释估算过程。

  教具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多媒体教室上课,高兴吗?还有一些领导和老师们也来到了我们教室,请同学们起立向后转,向他们问声好。刚才我们已经向后面听课的老师们打过招呼了,现在我想请大家猜一猜:后面听课的老师有多少人?

  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我们是不是应该拿出最好的状态来上课?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最爱动脑筋,表现的最出色。

  (通过课前谈话,使学生获得初步的估计意识,为学生积极参与后面的学习活动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十月份我们学校就要举行运动会了,为了让我们051班的孩子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江老师决定到体育用品商店买一些运动器材,让小朋友多锻炼,这是小朋友最想买的3种运动器材(课件出示:羽毛球拍、篮球、呼拉圈)。

  2.猜价格游戏:商店的李阿姨她也非常的喜欢数学,想和同学们做个猜价格的游戏,你们愿意吗?

  ⑴猜羽毛球拍的价格:

  ①学生第一次猜价格(学生是乱猜)。

  ②师:透露一点,接近30元。

  ③学生第二次猜测:29、28 、27 、31、32……

  ④师:大家猜得都很有道理,这些数都接近30,我们说它大约是30元,这个羽毛球拍的价格是28元。

  ⑵猜篮球的价格:大约是40元,让学生猜(猜中后出示43元)。

  ⑶猜呼啦圈的价格:大约是20元,猜价格。

  4.揭示课题: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估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在估算时,我们可以把一些几十几的数看成整十数,如71看作70 ,53看作50,88看作90,算出大约的数,可以更简洁、迅速的解决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减法估算。(板书课题)

  (从学生的生活实例出发,创设情境,通过猜体育用品的价格,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有关估算的感性知识,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活动之中,真正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1.在导入的基础上补充并揭示例题:江老师带100元钱去买下列体育用品:28元的羽毛球拍、43元的篮球、24元的呼拉圈(出示相应图片及价格)。估一估老师带的钱够吗?

  2.学生积极思考。

  3.你是怎样估算的?把你的方法给组里的伙伴们说一说。

  (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4.谁愿意把你的估算方法跟大家交流交流。

  学生可能回答:羽毛球拍28元大约是30元,篮球43元大约是40元,呼拉圈24元大约是20元,30+40+20=90,所以100元钱够了。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是从100元中减去30元等于70元,70元减去40元等于30元,30元减去24元还剩6元,所以够了。

  ……

  (通过创设具体的购物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小组交流,相互启迪、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估算参加运动会的人数

  ①我们学校马上要开运动会了,为了保证运动会能正常进行,顺利召开,教师们正在进行积极的准备工作。这是我们二年级参加比赛的人数。(出示)

  跑 步 的38人,打球的29人,转呼啦圈的22人

  ②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③每一个运动员都有一个参赛号码布,现在有61个号码布,(板书:61)请你帮老师们估算一下够用吗?为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38人大约是40人,29人大约是30人,22人大约是20人,40+30+20=90,超过61人,所以不够用。

  学生也可能回答:40人加30人等于70人,不用加后面的就超过了61了,所以不够用。

  ……

  ④不够用,怎么办?

  ⑤大约要买几十个号码布?

  学生可能回答:大约买30个号码布,因为40+30+20=90(人),现在有61个,大约要买30个就够了。

  小结:同学们估算的很好,我代教师们谢谢大家。

  (一题两用,给学生一个锻炼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应用能力。)

  2、估算啦啦队的人数

  除了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外,我们每个班还要派出啦啦队(出示情景图:051班39人,052班42人),两个班合起来大约有多少人?

  ①看图,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②那个词是关键词?“大约”是什么意思?

  ③两个班合起来大约有多少人,你是怎样估算的?

  ④汇报。

  师:有这么多的同学做啦啦队,相信运动会一定会开的很精彩。

  (学生通过进一步的练习,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现数学的价值。)

  3、估算转呼啦圈的个数。

  师:有个叫小亮的小朋友他报的项目是转呼啦圈,这一段时间来他在练习转呼啦圈。

  出示:小亮计划三天转100个,昨天转了29个,今天要转42个,两 天大约转了( )个。小亮第三天大约还要转(  )个。

  (练习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充满情趣,学以致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育观念。)

  4、猜数游戏

  师:还记得去年的运动会吗?我们班的小丽同学在转拉圈的项目中取得了一等奖呢!下面我们来做个猜数游戏,我想把这个上台与老师合作的机会给她。(请小丽同学到讲台上,老师给她一张卡片,让她先读一读,然后举起卡片读给大家听。)

  小丽:我有20多枝水彩笔。

  师:今天老师又奖给她一盒水彩笔,有多少枝呀?(教师拿一盒12支的水彩笔送给小丽)

  小丽:12枝。

  师:请你们猜猜小丽大约有多少只水彩笔?

  学生可能回答:有30多枝,因为小丽原来有20多枝,老师又奖给她12枝,合起来是30多枝。

  学生也可能回答:有40多枝。因为小丽有20多枝,可能是21、22枝,也可能是28、29枝,如果是28、29枝,加上12枝,大约是40枝了。

  师:你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我们为他的精彩的回答鼓鼓掌!

  (这一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得以释放,把学生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游戏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应用知识,体验成功

  1.比赛结束后,为了表彰这次运动员出色的表现,我们班准备用60元钱的班费作奖金,可这些运动员不仅爱体育,为我们班赢得了荣誉,而且也非常的有爱心,他们说要用这60元奖金去买一些礼品送给孤儿院的小朋友们。送些什么好呢?让我们一起去商店看看吧。

  2.出示货架:12元的奶粉、19元的书、24元的书包、11元的钢笔、19元的羽毛球拍、38元的玩具

  3.商店里都有些什么商品,他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

  (学生观察商品及其价格)

  4.分小组设计购物方案。

  师:下面每一小组帮运动员设计一个购物方案,你们准备用60元钱买哪些礼品,大约要花多少钱?记录员做好记录。

  我们组的设计方案

  案

  我们组准备买什么

  估一估大约多少钱

  算一算实际多少钱

  1

  2

  3

  一想:剩下的钱(少的钱)怎么办?

  (四人小组活动)

  5.汇报交流

  ……

  (此练习设计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加减法的估算,更让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要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联系实际,才能真正解决好问题,才能符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积极的思想感情。)

  六、小结

  同学们真了不起,能用我们学习的估算知识解决生活遇到的问题,还能用估算的知识去献出爱心,同学们学的非常成功,希望你们能把今天学习的知识应用的更广。

减 法 篇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减法的理解.

  2.会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减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 .

  3.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和认真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

  教学难点

  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求未知数 .(要求说出关系式)

  2、填空

  80-( )=49 ( )-32=27

  二、讲授新课

  教师谈话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学习.(板书课题:)

  1.教学例4(演示课件)

  (1)出示第一幅图

  提问: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怎样求还剩多少米?如何列式?

  ③说出算式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教师板书

  关系式:被减数-减数=差

  也可以写作:差=被减数-减数

  (3)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怎样求用去多少米?如何列式?

  (4)教师板书

  30-12=18(米)

  引导学生与第(1)题比较

  提问:

  ①要求的数在第(1)题里是什么数?

  ②已知的两个数分别是第(1)题里的什么数?

  ③怎样求减数?

  教师板书:减数=被减数-差

  (5)出示第三幅图

  提问: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怎样求这条绳子的总长,怎样列式?

  (6)教师板书

  18+12=30(米)

  引导学生与第(1)题比较

  提问:

  ①要求的数在第(1)题里是什么数?

  ②已知的两个数分别是第(1)题里的什么数?

  ③怎样求被减数?

  教师板书:被减数=减数+差

  (7)引导学生比较求被减数和减数的方法不同.

  被减数包含着两部分,去掉减数就得差,去掉差,就得减数,所以求减数用减法.求被减数就要把减去的数与差这两部分数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计算.

  (8)根据减法的各部分关系,可以检验减法

  用减法验算:432-78=354

  教师指出:如果用减法和差相加得到被减数;或者用被减数减去差得到减数,说明计算是正确的.

  练习:填空.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被减数

  62 

  370 

  528 

  减 数 

  52

  150

  630 

  71

  差

  7

  18 

  80

  28

  29

  2.教学例5 

  例5  求未知数 .(板书

  (1)             

  提问:

  ① 是减法中的被减数还是减数?

  ②怎样求被减数?

  教师板书

  =35+48

  =83

  ③书写时注意什么?怎样检验是否正确?

  (2)

  提问:

  ① 是减法中的被减数还是减数?

  ②怎样求减数?

  (学生板演)

  练习:求未知数

  -120=370 

  3.教学例6

  80减去一个数得49,这个数是多少?

  提问:

  ①要求的数用什么字母表示?

  ②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

  80- =49

  =80-49

  =31

  练习:102减去一个数得34,这个数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用两种方法验算.

  8024-4728               3001-2849

  2.先把下面各式中的“( )”换成 ,然后说出 是多少.

  62-( )=15          ( )-80=470

  3.求未知数 .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求被减数?怎样求减数?

  五、课后作业 

  1.(1)什么数减去32还剩27?

  (2)从160里面减去一个数得55,减去的数是多少?

  (3)920减去6300与45的商,差是多少?

  2.求未知数x.

  x-67=24 320-x=270

  82-x=63 x-210=540

  3.求未知数x.

  x-450=450 440+x=440

  x+87=419 215-x=75

  板书设计

减 法 篇15

  先从本次活动的设计来讲,采用了碰球游戏和填数游戏两种不同的形式来帮助幼儿复习9以内的组成,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幼儿是非常感兴趣的,但是这样的活动只是面对大群体和极少的个体很难把握全班幼儿对9以内组成的掌握情况,只是起到一个复习的作用。再来看看活动中重点环节,采用点子图的形式让幼儿自己来感知点子的特征,第一幅图是有蓝色和红色两种点子,逐步引导幼儿获知图意并知道是用加法来计算,让幼儿尝试列出加法算式。难点在于第二幅图,其中有五个点子是用斜线划掉的,它的意思就是去掉五个点子,但是在做这样去掉点子的图时一定要让幼儿把图中所有的点子都数进去,之后再去掉画斜线的点子数就可以列出相应的算式了。两幅图的操作活动之后看上去幼儿好像是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了,接着就是让幼儿自己来做一做操作题了。根据《纲要》中所说:“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以及平时发现有些能力较弱的幼儿会用掰手指的方法来计算,我为幼儿提供了雪花积木让有需要的幼儿自己在摆放雪花积木的过程中感知数量关系,并能够成功的完成计算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发现雪花积木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孩子们能够依靠雪花积木的帮助很好的完成计算题,但是这样的操作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在同样的时间内能力强的幼儿很快就完成了操作题,但是利用雪花积木的幼儿仅仅完成了一部分,我想可以在区域活动的时候给予那些能力较弱的幼儿更多的时间,进一步发展他们数学方面的计算能力,摆脱用掰手指的方法。    在讲评活动中,主要以幼儿帮助幼儿的方法,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请他们来发现错的地方并加以改正。主要发现有数字写反的、对减法还不太明确的幼儿。针对以上问题,在日常的活动中应多加以练习。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减    法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403511149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