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多位数乘一位数

多位数乘一位数

藤田初恋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多位数乘一位数

微信扫码分享

多位数乘一位数(精选17篇)

多位数乘一位数 篇1

  【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 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材内容例题安排1. 口算乘法 例1学习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方法。例2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2. 笔算乘法例1教学不进位的笔算乘法。例2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个位积满十需向十位进位的笔算乘法。例3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例4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例5教学0的乘法。例6教学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例7教学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3. 解决问题(习题)1、主要涉及总数、份数、每份数三量关系和倍数关系的一步问题2、乘加、乘减的两步应用问题。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笔算乘法难点:1. 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2. 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3.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三. 学习目标1. 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 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3. 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4.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 学习指导1. 口算60×5= 700×6= 56×0= 130×3=1+99×0= 60×8-48= 56÷7×30=小结:在今后的计算中,像类似这些一眼就能看出结果的题,我们就可以口算。在( )里填上>、<或=8×0( )8 8-0( )8 0+8( )01×8( )0 8÷8( )8 8-8( )0×82. 估算11×3≈ 49×9≈ 792×3≈ 507×5≈方法:用四舍五入法,把被乘数看成整十、整百数口算。3. 笔算421×2=842 663×2=1326 639×5=3195小结:做题时,同学们一定要认真仔细,特别是连续进位的乘法,该进位的一定要进位。207×8=1656 205×4=820 280×4= 1120 250×4=1000改错:先填表,再看积是几位数。×24421162054813 4 想一想,一位数与另一个因数的最高位相乘的积是否满十,与最后乘积的位数有什么关系?4. 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三算之间的关系,加强算法的选择。⑴小军每分钟大约走69米,他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8分钟。他家距学校大约有多远? 69×8≈560(米)⑵每套课桌椅坐2人,学校新买来200套课桌椅,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200×2=400(人)⑶阳光小学每个年级都是136人,全校6个年级共有多少人? 136×6=816(人)5. 解决问题 (1)红花有8朵,黄花有32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多少倍?32÷8=4(2)红花有8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4倍,黄花有多少朵?8×4=32(朵)(3)黄花有32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4倍,红花有多少朵?32÷4=8(朵) 比较三道题有什么相同,不同? 相同:说的是同一件事,都有32朵、8朵、4倍三个数量不同:已知和问题不同 练习:(1)有15个苹果,香蕉的个数是苹果的6倍,香蕉有多少个?15×6=90(个)(2)面粉有63袋,面粉的袋数是大米的7倍,大米有多少袋?63÷7=9(袋)(3)合唱队和田径队共有一百多个同学,已知合唱队的人数是田径队的4倍,合唱队有多少人?问题一:田径队有21人 21×4=84(人)问题二:田径队有39人 39×4=156(人)(4)小红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15页,看了8天后,剩下没看的页数与看了的同样多。这本书有多少页?方法一:15×8×2=240(页) 方法二:15×8+15×8=240(页)(5)学校组织460名师生去秋游,租了7辆车,每辆限乘65人,够吗?方法一:65×7=455(人) 460-455=5(人)方法二:65×7=455(人) 460>455 所以不够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一、口算:20×4= 500×8= 1+99×0 82-47-15=50×2= 0×47= 42÷7×40 53-13×3=21×3= 15×6= 80×9-600 (39+25)÷8=400×5= 25×4= (90-50)÷5 48+42÷6=33×3= 2000×4= 35÷5×90 92-27-53= 二、在( )填<、>或=105×6( )600 190×5( )1000 180×4( )800140×7( )980 12×6( )16×2 25×4( )24×514×5( )15×4 9÷9( )9 9-9( )0×9 三、判断1、5个0的和比0乘4的积大。2、一个三位数乘4,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3、500×4的积的末尾有2个0。4、小象有6头,大象有42头,我们可以说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7倍 四、竖式计算:(先估算,再笔算) 五、解决问题:1、育民小学三年级有6个班,每班有38人,全年级共有多少人?2、合唱队有男生56人,女生的人数是男生的2倍,合唱队有多少人?3、服装厂要做一批童装,已经做了6天,每天做50件,还差120件,原来要做多少件?4、一件羊毛衫148元,一件大衣的价钱是一件羊毛衫的4倍。一件大衣多少钱?一件大衣比一件羊毛衫贵多少钱?5、2名老师带31名学生去参观,用300元买门票够吗?

多位数乘一位数 篇2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计算教学是很枯燥的教学内容,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如何让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富于活力呢?我认真钻研了教材和教参,采用了以下方法来学习本单元内容:

  1、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接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计算,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交流讨论当中,不少同学的口算能力很强,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结果,在交流中学生充分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之上,我又引导学生试着用竖式解决这一问题,有了口算的基础,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笔算乘法的方法。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这一过程是学生自己的成果,而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

  2、给学生一个跳跃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并有效的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在学生学会简单的乘法后我让学生自己试着算稍难的算式,让学生试着自主学习,思考计算方法,利用新知的迁移来完成学习。

  每一堂课都有成功和不足之处。虽然每节课中我为学生搭建了自由展示、自主合作的平台,但对一些学生的关注时间和空间不够,例如,平时一些发言少的、内向的孩子,在合作交流中,参与的深度就远远不及活泼开朗的孩子,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多位数乘法的教学让我对计算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争取好的教学效果。

多位数乘一位数 篇3

  ——反思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设置

  春江中小三星校区 傅云军

  今年我由长期任教高段数学改为任教三年级数学。这一调整,感觉落差很大,期中既有学生方面的原因,更有教材方面的原因。去年我任教六年级数学,这是现在小学阶段最后一次使用老教材。虽然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也有所接触新教材,听闻到新教材如何如何难教,但是由于没有教过,因而这方面的体验不深。现在终于有机会亲密接触新教材了,自然也不能等闲视之。获知了今年的教学任务后,我就找来1—5年级的教材和教师用书,粗粗地翻阅了一遍。心想,了解一下学生先前所学的知识与现在及将来要学的知识对开展教学总是有好处的。一段时间教下来,终于体会到了先行者的苦恼:新教材知识的系统性不强;教材安排的练习较少,更多的需要教师重新设计;一些总结性的结论到底要不要出现,如果要出现,那么什么时机更合适等等。如果说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数学教师改进教学理念的话,那么随后遇到的问题,我觉得就不是理念所能解决的。

  这是在教学第四单元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遇到的一个问题。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解决“先量一量,在算出下列图形的周长”这类习题时动作很慢。开始我还认为是慢在操作,后来才弄清楚原来主要是计算的问题。在例题教学中,我更关注的是如何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帮助学生找到较为优化的方法,如: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或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由于教材选取的例子数字都比较简单:第42页例2这张卡片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第43页例3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因而忽视了计算。而在练习中由于参与计算的数字相对较大,学生特别是中下学生在计算中的问题一下凸显出来,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如在配套作业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第21页第一题,先估计下面图形的周长,再量一量, 估计周长有( ),实测周长有( )。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4毫米,求正方形的周长列示就是:14×4,可是大多数学生得出这个答案却花了好长时间(估计大都是14+14+14+14得出来的)。原来问题在于学生还不会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课堂中对于一个数乘2或乘4,我只能引导学生采用加法来计算。这样一来,对前面所探讨的算法优化的问题就是一个讽刺了!学生表面上多说上面提到的方法较好,计算时又回到加法,那么优化在何处呢!当时课堂中,我对学生出现的计算问题很是恼火,心想这么简单的计算居然有这么一大批学生计算很慢甚至无法计算。下课后,我有细细翻阅了本册教材与教师用书,似乎有点明白了——到现在为止,学生好像还没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找到了问题的所在,我心中有些释然了,但也产生了一个朦胧的想法——如果学过了第六单元的知识再来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否会更好一些呢?

  无独有偶,同样的问题在教学时分秒这一知识时又遇上了。在学过第一课时“秒的认识”后,学生对时、分、秒的进率已经全面掌握,接下来就要学习时间的计算了。求经过时间,这虽然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但通过钟面演示等手段,学生理解起来勉强还能过关。可是对于时间的化聚,却又成了一个问题,如:3时=( )分,4分=( )秒等等。原来以为这是非常轻松可以搞定的问题,而我班却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束手无策,有些学生即使能得出答案,速度也很慢,课堂效率非常之低下。联系起在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遇到的计算问题,我终于恍然大悟了——没有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学生计算确实有相当的难度。于是我在时间的计算的练习课之前,插入了第六单元的一节课——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有了这一知识的支撑,学生学生在解答时间的化聚这一练习,速度就明显加快了。

  再静下心来细细一想,其实在第一单元测量中,这一计算问题就已经有所显现,只不过由于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的进率多是10、100、1000的,因此对计算的影响相对较小。

  数学课程标准1—3学段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教材编写应以《标准》为基本依据,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从这段话中不难看出,我们在选择教材的时候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并让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新的数学问题。数学课程标准1—3学段数与代数具体目中又指出:“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空间与图形的具体目标中还指出:“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那么学生对长度、质量、时间单位进行换算时就必须掌握一个数乘整十数、整百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同样在解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也要用到一个数(这个数可能是两位数、三位数)乘2、4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上述知识点时,学生应该也必须掌握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数学教师对三上数学的教学调整势在必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的编写还要有利于调动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作为教师不能一成不变的教教材,虽然教材的编写存有不合理的地方,但是这不应该成为教师的借口,数学教师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地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有效地处理,使之更适合学生。因此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这一内容在何时进行教学就非常值得我们三年级数学教师进行思考。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是这样安排的:

  单元

  内容

  单元

  内容

  1

  测量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2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

  7

  分数的初步认识

  3

  四边形

  8

  可能性

  4

  有余数的除法

  9

  数学广角

  5

  时分秒

  10

  总复习

  照这样的安排,按顺序进行教学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前面我所述说的情况。为了不让乘法计算成为单位换算、周长计算的障碍,就应该把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内容移至前面加以解决。纵观整册教材内容,我建议这样安排:

  单元

  内容

  单元

  内容

  1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

  6

  时分秒

  2

  多位数乘一位数

  7

  分数的初步认识

  3

  测量

  8

  可能性

  4

  四边形

  9

  数学广角

  5

  有余数的除法

  10

  总复习

  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的安排是供教师参考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多位数乘一位数 篇4

  口算乘法

  【学习内容】

  人教版第五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例1。

  【学情分析】

  学生己学习一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以,在此基础上学习整十整百乘一位数,只要能处理好末尾的零就可以很好的掌握这节内容。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相应的口算。

  2、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学习重点】

  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

  【学习难点】

  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

  【设计特色】

  【学习过程】

  一、复习。

  ①  2个十是多少?   ②  5个百是多少? ②  40是几个十?

  10个十是多少?       10个百十多少?    1200是几个十?

  12个10是多少?      12个百是多少?    800是几个百?

  二、探究新知。

  1、示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2、出示例1,进行教学。

  ⑴、出示情境图1。

  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10人要多少钱?

  师:有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自由汇报。

  生1:9个2的和是18,再加上一个2是20。

  生2:10个2相加是20。

  生3:也可以把2×10看成2个10。

  --------

  ③、教师肯定,鼓励说得好的学生,然后板书。

  2×9﹦18(元)

  2×10﹦20(元)

  答:9人要18元。10人要20元。

  ⑵、出示情境图2。

  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①师:这个问题,小精灵问同学们会做吗?,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相讨论并计算。

  ②学生汇报,上台板演,学生评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69“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桌订正答案。通过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有什么发现?

  2、完成练习十五中的第一题口算,学生独立完成。

  3、练习十五的第2、3题,分小组讨论完成,汇报。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20 ×3=60

  200× 3=600

多位数乘一位数 篇5

  一、教材分析:《多位数乘一位数》单元的“整理和复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进行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二是集中安排了一个练习,在学生回顾整理的基础上对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进行复习巩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可以用笔算,也可以用估算和口算。过去在教学中只重视学生掌握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不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以至于学生虽然会计算,却不懂得怎么应用,遇到具体问题便束手无策。现在的数学教学,学生不仅要学会计算的技能,更要学会计算技能的应用。如何提高学生计算技能应用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情境来分析思考。我们在教学中多向学生举一些各种情况的例子,也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举一些例子。在教学中出现一部分学生偏重于笔算而忽视口算和估算,我们适当地让这些学生做一些口算和估算的练习。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整理和回顾本单元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

  2、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2、闯关练习,巩固算法

  3、学习效果自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提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能力,并达到一定的认知水平。整个教学过程注意营造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生动的集体氛围,我充分信任学生,使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活动,并充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给他们充分的创新自由。如:让学生自己回家对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进行整理和复习,在课堂上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合作性、自主性,同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进行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难点 对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进行复习巩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发散思维,体验算法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多媒体课件应用 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我们学过的“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学习单元中,我们学到了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生1:我们在第六单元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还学了三位数、四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师:很好,这位多学把“多位数”具体化成了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还有其他同学说说吗?

  生2:我们分别学了用口算和笔算的方式来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师:真棒,你是从计算方式方面来谈的,教材也正是这样编写的,现在谁来说说在口算乘法方面,有哪些知识点?

  生3:有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教学内容。

  生4:还包括估算的内容。

  师:对,口算乘法部分,我们学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估算的知识。那么在笔算乘法部分呢?我们学了哪些内容?

  生5:我们学了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比如:11×5,12×5。

  生6:我们还学了需要连续进位的乘法和不连续进位的乘法。比如:24×5,

  14×5等。

  师:你们的回答真完整,还给同学们举例了呢!还有谁要补充的吗?

  生7:我们还学了带“0”的笔算乘法。

  师:带“0”的笔算乘法有哪些特点吗?

  生8:如果是末尾带“0”的,不用管0,只要把前面的数相乘,最后再把0添上;如果是多位数的中间带“0”,就直接用一位数和多位数的各个位上的数相乘,0乘任何数得0。

  师:你们回答的真棒。刚才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把这个单元的知识点梳理了一下,看看这样总结好不好?好在哪里?

  教师板书:

  ¬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口算乘法

  估算

  多位数乘一位数

  不连续进位

  笔算乘法 连续进位

  因数中间和末尾

  有0的乘法

  生:好。好在一目了然。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引导学生说学习的收获,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让学生学会整理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闯关练习,巩固算法

  闯关获得进入晚会的入场券

  师:在没闯过一个关卡,我们都会获得一些小物品,当我们装饰好一棵圣诞树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参加圣诞晚会了,let’s go!

  闯关任务一:

  完成“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闯关练习卡,并讨论、总结出计算秘笈。

  80×3= 20×9=

  300×5= 600×4=  

  9×20= 7×30=

  600×3= 800×9=

  学生以开火车形式汇报得数。

  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口算整十或整百数与一位数相乘有什么小窍门?

  (学生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生1:多位数乘一位数,如果0在末尾,相乘的时候可以不看0,然后把前面的数逐位相乘后再添0。

  生2:如果多位数只有左起第一位是除0以外的数字,后面的数字都是0,那么可以利用乘法口诀马上算出得数。

  教师小结: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0。(出示幻灯片)

  师:闯关成功,我们获得了一棵圣诞树。继续看下一关!

  闯关任务二:

  完成“估算”的闯关练习卡,并讨论、总结出计算秘笈。

  32×3≈   88×6≈  

  289×5≈ 409×5≈ 

  326×7≈  69×7≈ 

  学生分小组汇报得数。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估算多位数与一位数相乘有什么小窍门?

  (学生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生1:把个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然后与一位数相乘。

  生2:我来补充,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方法是只能用于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因为如果是三位数和四位数的话,要四舍五入的就不是各位上的数了。

  师:你说得真好!当我们总结方法的时候,要看看这种方法是否可以适用于任何算式。

  教师小结:估算通常把多位数看成整十或整百,再和一位数相乘。(出示幻灯片)

  师:这一关也没能难倒同学们,你们真棒!这次看我们找到了什么?

  生:是铃铛!

  师:好,事不宜迟,我们进行下一关的挑战!

  闯关任务三:

  完成“笔算”的闯关练习卡,并讨论总结出计算秘笈。

  213×3=    89×7=   

  507×5= 470×3=

  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

  请几位学生上黑板前进行演算,然后集体订正。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1)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是什么?

  (2)一个因数中间有0怎么办?

  (3)一个因数末尾有0怎么办?

  师:谁来回答?

  生1: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是,首先个位上的数对齐,如果多位数最后一位数是0,则用多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一位数对齐,再进行逐一乘法计算。

  生2:如果0在中间不在末尾的话,还是按照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对齐,然后从个位乘起,0乘任何数得0。

  生3:如果需要进位的就在前面一位的横线上写小数字,数字是几表示进位几。

  生4:如果0在中间,0乘任何数得0,遇到有进位的就把0和进位数相加即可。

  师:你们总结的都非常棒,看来这一节的内容你们掌握得非常不错!

  教师小结: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出示幻灯片)

  生:哇,这次我们收集到的是一个可爱的雪人!

  闯关任务四:

  师:这关是完成练习大闯关,请同学们以抢答的方式进行。我数一二三,最快的同学就可以回答问题,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出示ppt

  1、 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

  (1) 小童每分钟大约走63米,他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9分钟。他家距学校大约有多远?(估算)

  (2) 每套课桌椅坐2个人,学校新买来400套课桌椅,一共可以坐多少人?(口算)

  (3) 三年级每个班都是48人,有4个班共有多少人?(笔算)

  生1:第一小题我会选择用估算的方法计算,因为我们不知道小童实际每分钟走多远,只能大约的估计。

  生2:第二小题我用口算,因为看到这两个数字我马上就想出得数了。

  生3:第三小题我用笔算,因为口算怕出错,所以笔算的话比较准确,不容易让自己犯错。

  师:对于这三个同学选择的计算方法你们是否同意,又不一样的意见吗?

  生4:第三小题我可以用口算,因为我口算的准确度已经比较高了。

  师:恩,但是在检查答案的时候,老师还是希望你能够用笔算验证一下!

  出示ppt

  2、 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里。

  (1)每支钢笔5元,买78支.400元够吗?( ) 

  A、够   B、不够

  生1:够,还可以找10元。

  师: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1:口算。

  师:谁用不一样的方法计算的?

  生2:我用估算,78元大约是80元,5×80=400。

  师:都是好方法,不过如果只是估计400元够不够用,我们用估算的方法比较快捷。

  (2)6500×6积的末尾有( )个零。    

  A、2  B、3  C、4

  生3:B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3:因为6500后面有两个0,而5与6相乘又分出一个0,所以共有3个0.

  师:思路挺清晰的。

  师:我们答对了两题,可以获得一个装饰的小球,继续加油!

  出示ppt

  3.请你判断一下下列竖式计算是否正确?

  2 0 8 7 0 3

  × 3 × 4

  6 0 2 4 2 8 5 2

  生4:第一道竖式错了,错在一位数的3应该对齐三位数里个位上的数字8,再相乘。还有0乘3得0,0+2得2,十位上的得数是2,百位上的得数应是3×2得6,最终得数应是624。

  师:请你上来黑板给我们写一道正确的竖式。

  师:他写对了吗?(对了)那第二道竖式计算是否正确?

  生5:不对,虽然它们个位对齐了,可是进位的数字没写清楚,而且他把

  4×0=4了,老师我可以也上黑板来写出来吗?

  师:好,那你来写!

  生5(板书完):这样才是正确的!个位对齐,然后进位数字标清楚,而且中间的0要特别注意,0乘以任何数都得0.

  师:同学们你们挺清楚了吗?感谢你的提醒,希望大家平时在计算时也要记得。

  出示ppt

  4、提高训练

  师:谁来根据图意说说?

  生1:剧场能坐870人,已知每张票的票价是8元,现在这场的票都卖完了,问题是这场的票房收入是多少元?

  师:说得很好!那谁来列式?

  生2:870×8=6960

  师:还漏了什么?

  生:漏了单位和答。

  师:对了,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要记得写上单位和答,这才完整。看这才我们收集到了什么?

  生:是小礼物盒!

  师:我们终于把所有的关卡都顺利闯过了,现在请大家把我们收集到的东西都装饰到圣诞树上,然后去换取我们的圣诞晚会邀请卡。

  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情境来分析思考,提高学生选择和判断算法的能力

  引导学生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算法进行对比,找出区别,又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醒,培养学生认真的数学习惯

  让学生会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探寻计算的规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三)学习效果自评

  师:今天的课收获了什么?

  生1:这节课我掌握了口算、笔算、估算的小窍门,我觉得记住这些小窍门而且运用上它们,我的计算起来比较顺利。

  生2:我知道了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计算要注意些什么。

  生3:我学会了做笔算题不能粗心,做完要检查,不当小马虎。

  生4:我把老师的板书抄下来了,我觉得如果没学完一个单元就做一个这样的总结,我能更清楚的知道自己学过了哪些东西,哪些懂了,哪些还没懂

多位数乘一位数 篇6

  一、填空。

  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

  2、12×5=60,12和5都是(  ),60是(   )。

  3、计算乘法时,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可以选择(  ),也可以选择(   ),还可以选择(   )。

  4、4个250的和是多少?列式(        )。

  5、把乘得的积填在表中的空格里。

  ×

  408

  350

  800

  620

  209

  7

  二、判断题。

  1、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   )

  2、任何数与1相乘都得1。      (   )

  3、400×8的积的末尾有3个0。    (   )

  4、一个三位数乘1,所得的积还是三位数。(   )

  5、在乘法里,积一定比其中的一个因数大。(   )

  三、口算。

  80×5= 7×40= 600×6= 25÷5=

  48÷8= 54÷8= 400×8= 7×10=

  3000×4= 80×5= 500×4= 9×1000=

  0×8= 25×0= 0×0= 200×3=

  3×2000= 5000×0= 5×4-4= 8×10+8=

  85-(15+20)= 600×8+2= 72÷8×9=

  40÷5×5= 30÷5÷6= 0×54+6=

  四、估算。

  59×8 21×6 509×4

  88×9 587×6 419×5

  五、用竖式计算。

  43×6   464×2 235×7

  649×5 508×9 420×5

  六、下面各题的积比较接近哪一个数?用线连一连。

  41×5   59×5   92×6   81×6   7×52

  500    200    350    300    550

  七、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

  八、用数学。

  1、下面是“星星书店”一天内售出几种书的记录。

  书名

  单价

  售出数量

  总售价

  计算机世界

  5元

  48本

  元

  数学乐园

  4元

  36本

  元

  我们爱科学

  6元

  55本

  元

  你能算出每种书的总售价吗?算出来填在表中。

  2、 装配65辆汽车要用多少个轮子?

  3、学校图书室内买回科技书240本,文艺书320本。买回的故事书是科技书和文艺书的和的3倍,买回的故事书有多少本?

  4、

  玩具

  机器人

  汽车

  洋娃娃

  玩具狗

  单价

  32元

  21元

  13元

  23元

  (1)买4个机器人需要多少钱?

  (2)买3只玩具狗需要多少钱?

  (3)老师带了80元钱,够买4辆玩具汽车吗?

多位数乘一位数 篇7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学生学习笔算乘法的开始,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一节课下来,有可喜的成绩,也有不足。同时也对我今后的教学有了一定必要的启示。

  一、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在研究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选取学生非常熟悉的绘画场景为教学情境,从学生熟知的彩笔这一数学信息引出问题,学生很轻松的就提出了“他们三个人一共有多少枝彩笔?”这个数学问题,很自如地引发到本节课主要探究的“怎样计算12×3”。

  二、扩展思维空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对于12×3的计算结果,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算出其结果,他们可以用口算的方法,可以用笔算的方法,可以用分解因式的方法,可以用摆实物的方法来求出他们的结果。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当我把问题明确提出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然后再和他的同桌交流,鼓励学生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算法,这样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思路会越来越开阔。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喜悦。

  不足及启示:

  一、教学内容较于简单化,解决的问题过于单一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呈现的虽然是学生新接触的学习内容,但竖式的书写学生早已不陌生,甚至用竖式的计算有些学生也已掌握,这一内容已经不能够成为学生愿意主动去探索的问题。

  启示:可加大教学内容的难度。

  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次进位的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内容加入进来,可以在完成12×3、23×2、123×2之后,再回到最初的情境中,把12枝彩笔换成18枝彩笔让学生计算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从而可以使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层次性,深度性,也使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气氛不活跃

  学生已经对本节课的笔算乘法的方法有所了解,不陌生。因此在教师讲解完他们不太明确的算理后,教师还是一味地反复强调这一问题,没有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得他们没有被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吸引,失去学习的兴趣,促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而不活跃。

  启示:可增加比赛,从而增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计算教学的算理、算法很重要,学习起来也很枯燥无味。在教学上如果教师能够设计一些激发学生挑战的形式将会激发他们学习热情。比赛这一形式就是一个好的办法。可以开展口算比赛,比哪个小组算得多且算得准;可以开展口算积分比赛,比哪个小组抢到的口算题最多,并算得准等。

  这样补充设计后,教学内容就会充实些,教学难就会深刻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浓厚些,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活跃些。

多位数乘一位数 篇8

  一、目标定位决定内容取舍

  初稿时在教学目标达成中设定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所以在新授前以提问激趣,引出课题。旨在让学生通过主题图提出一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根据学生随机生成的算式,引入到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中,然后提示课题共同探讨明算理。学生随机生成的算式,既可以用以复习巩固表内乘法,又能引出本课课题,更难的题目则可以引导学生带着这些暂时还不能解决的算式进入以后的学习。等到教案写完思路过一遍后,发现整个教学内容太多,量太大,特别是提问激趣那里,生成学习资源的时间最起码要10分钟,加上后面的练习,一节课可能完不成,再则没有机会进行试教了,在教学任务完成方面没有把握,所以放弃这个设计,由教师直接提问列式探讨算理。将目标重心回归到通过观察能熟练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思路的透彻决定隐性目标的达成。

  显性目标一般是针对学生和课堂有效性来说,而隐性目标是我的自我定位。由于一直在低段进行教学,总感觉教学语言中无效语言太多,总担心学生们听不明白,自己老是重复说,尤其是算理的阐述。所以这次给自己定的隐性目标是教学层次分明,教学语言简炼,体现教学有效性。然而功夫有欠,细节的不打磨注定了教学底气的不足,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即便是开头能达成目标,在过程还是不知不觉地偏离隐性目标,可见磨课之重要。通过磨的过程可以让你抓实一个点,该小结时小结,该提炼时提炼,层次分明,语言简明。

  三、学生表现定位教师教学思路。

  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非常活跃,课堂参与度高,而且从练习来讲,对能熟练用乘法解决问题的目标达成也非常好。但是学生在回答算理时,往往是有话说却不知如何表达出来,也有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说着自己想说的话而没有理会教师的问题。这固然有教师提问设计的原因,也有学生不善于倾听的结果。虽然最近在课堂中设计了一些环节让学生明白倾听和认真听讲的内涵,看来还是远远不够。要在今天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也要求自已对提出的问题有效性方面进一步去锤炼。

多位数乘一位数 篇9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86至87页的例题,试一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之后学生接触的新知识,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探索新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末尾有0的)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4、激励学生评价与反思,体验解决困惑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末尾有0的)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知识铺垫

  1、口算。

  30×2=  10×6=  300×2=   40×6=   3000×2=   500×6=  

  小结: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题,可以用多位数中0前面的数乘一位数,再看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后面添几个0。

  2、用竖式计算。

  227×5=    603×4=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为学生在例题的学习中,能灵活地运用迁移的方法,笔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二、 新课教学

  1、 导入新课 :谈谈读书有什么好处?

  2、 教学例7

  1)出示插图题目,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怎样列乘法算式计算?

  3)估算一下结果

  4)用竖式计算,自己试一试

  5)学生板演,对比优化方法。

  《设计意图:谈读书的好处既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又很好的过度到例题的教学。然后让学生找出条件、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课堂的开放性》

  三、 巩固练习

  1、课本87页的第1题。(要求用竖式计算)

  2、补充练习:算一算

  1200×6=   2600×5=   1300×9=   3200×4=  

  3、课本87页的第2题。

  4、课本87页的第3题。

  《设计意图:分层练习,分散难点。通过不同的练习,强化学生对《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理的掌握。书中的练习缺少了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练习,所以就补充了练习2》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回顾板书,说说体会与收获,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五、作业布置5、课本86页的“做一做”

  板书设计: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一位数的书写位置:这个一位数应该与多位数0前面的那个数字对齐;

  积末尾0的个数: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得末尾添上几个

多位数乘一位数 篇10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六一儿童节”的时候王爷爷送给三(2)班同学一些书

  名称《科技书》 8本

  《故事书》 9本

  《精版作文选》 8本

  《十万个为什么》5本单价7元6元 10元20元 根据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尝试独立提出问题。可能:

  (1)《科技书》一共要多少元?

  (2)《故事书》一共要多少元?

  ……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

  二、 探究新知

  让学生自由挑题列式。教师板书算式:

  8×7= 9×6=

  10×8= 20×5=

  师:上面的算式,哪题你能很快地报出它的得数?(学生可能说8×7和9×6)为什么你能这么快地算出它的得数?(学生可能会说用乘法口诀)

  师:10×8有乘法口诀吗?没有口诀,你有什么办法快速地算出它们的得数吗?

  生:想(一)8个10相加等于80(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二)10个8相加等到于80

  (三)把0不看,1×8,再在后面加个0。

  师板书:1个十×8=8个十

  师:明明是10乘8,为什么可以不看0再加0呢?

  生:1个十乘8等于8个十,是80。

  师:假如买的《故事书》不是9本,而是90本,那《故事书》一共要多少元?买900本呢?买9000本呢?你观察一下,你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6 × 90=540

  6 × 900=5400

  6 × 9000=54000

  (学生尝试总结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可以将题看成一位数乘一位数,算出积后,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出示20×5=

  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好象和刚才的结论不一样啊,因数和积的末尾0的个数不同

  师:那为什么会不同呢?

  生:哦,一位数乘一位数时,已经满十,多出了个0了!

  师:真不错,因此我们在做题时一定要认真仔细了。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迎接数学挑战?行么?

  三、 巩固提高

  (一)你能快速地计算出下面这些题的得数吗?

  10×7=    10×8=     30×5= 

  70×8=    300×3=   500×6=

  (二)数学卡片口算

  4×5= 30×3= 20×7= 200×7=

  3×3= 4000×5= 300×3= 2×7=

  400×5= 3000×3= 2000×7= 40×5=

  (三)师:现在老师要带30个同学们到儿童乐园去玩玩,来到售票处,发现上面写着:

  游乐项目价格表

  名称

  价格1旋转木马2元2碰碰车3元3激流勇进6元4登月火箭8元5过山车10元 师:老师想请他们玩旋转木马和登月火箭,付300元钱,你看我够不够? 学生探究方案。

  汇报方案。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

  你有什么收获?

多位数乘一位数 篇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76页例2,练习十七的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三位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口算

  2 × 4      8 × 7       9× 5  

  10 ×4      60 × 7     200 ×7

  4 × 6 + 5           3 × 8 +  2      

  2、 竖式计算 ( 板演并说算理)

  2  4              3 1 2           413

  ×   2            ×    3        ×   2 

  二、探讨交流

  1、学生观察情境图。

  ⑴、这幅图是在什么地方?

  ⑵、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设计意图: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来。)

  2、教学p76中的例2。

  师:这道题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⑴、将图中提供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

  书店有许多书,连环画每套18本,王老师买了3套,一共是多少本?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习惯。)

  ⑵、出示小精灵的问话: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

  ⑶、学生独立完成,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

  ⑷、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本组的新发现。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并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⑸、教师将小组的汇报板演到黑板上。

  18×3=54(本)

  1 8             1 8

  1 8           ×  3 

  +1 8            ——

  ——             5 4   

  5 4                        答:王老师一共买了54本。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展示算法的基础上,再现乘法竖式理清乘的顺序,竖式的格式。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笔算方法的理解。)

  三、做一做

  学生在练习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七题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2、练习十七题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思想教育。)

  3、练习十七题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活跃课堂气氛,轻轻轻松做数学。)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计算时要注意从个位乘起,哪一位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多位数乘一位数 篇12

  一、教学内容

  1.口算乘法

  (1)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2)乘法的估算

  2.笔算乘法

  (1)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2)一次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3)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4)连续进位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5)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

  二、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使学生会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编排特点

  1.在具体情境中教学计算知识。

  游乐园买票问题。

  计算共有多少枝彩笔。

  计算一共买了多少本书。

  开运动会时计算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计算运动场共能坐多少人。

  七仙女摘桃的神话故事。

  老寿星散步。

  2.重视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口算、估算、笔算相互配合,让学生根据计算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

  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法,在这儿,以表内乘法为基础,过渡到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而这些口算又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如12×3就要用到10×3和2×3的口算),在估算和笔算的过程中又同时巩固了口算。

  3.不再出现算理叙述和直观操作,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索,用迁移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识。

  如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不再出现“2个十乘3就是6个十,也就是60”这样的算理叙述,而是以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算法的方式呈现。

  再如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计算,不再借助直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以前教学不进位的乘法时借助小方块,教学进位时用小棒来帮助学生理解。)

  四、具体编排

  (一)口算乘法

  1.主题图

  呈现了一个游乐园的情境图,类似于二年级上册乘法初步认识的情境图。图中可以提出许多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如可以计算坐小火车的一共有多少人,坐过山车的有多少人,坐摩天轮的有多少人。图中有一个各种游乐项目的价格表,可以计算若干人玩某个项目需花的钱数。提的问题可以很开放(学生可以自己设定条件,如有15人想玩过山车)。

  2.例1(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1)从主题图中抽取出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乘法计算的意义。

  (2)以表内乘法9×2作为过渡。

  (3)计算2×10时体现算法多样化。

  a.10个2直接相加。

  b.9个2用表内乘法计算,再加一个2。

  c.把2×10看成2个10相加。

  (4)计算20×3时,只给出答案,没有给出思考过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自己归纳出2个十乘3就是6个十,也就是60的结论),引导学生将整十数乘一位数转化为表内乘法。

  3.做一做(第69页)

  把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对照排列,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口算乘法的规律。

  4.例2

  (1)在实际情境中,使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

  (2)利用已学的乘法口算进行估算。

  (3)第一次出现约等号。

  (4)一方面要掌握估算的方法,另一方面是用估算的结果进行判断。如果有32个同学参观,估算的结果是同样的,但判断却是不同的,所以在估算时还要分析实际的情况后再解决问题。

  (二)笔算乘法

  1.例1(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重点是教学竖式)

  (1)体现算法多样化,有连加,有口算乘法(隐含乘法分配律),还有用竖式笔算乘法。

  (2)这儿是第一次出现乘法竖式,所以,在右边的方框中给出了笔算的整个过程,并对每一步计算中各个数的含义进行了说明,使学生看到笔算乘法的完整步骤。左边给出了简写的乘法竖式写法,并标明因数和积的位置,使学生知道在了解了笔算乘法的步骤以后,可以采用这种简明的形式。

  (3)例题中只给出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让学生自己类推(下方的“做一做”中就对照编排了一、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三道例题,目的就是让学生形成这种迁移类推能力。)

  (4)教学时要让学生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进行讨论,掌握竖式的写法。

  2.例2(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

  (1)先估算再精确计算。

  (2)计算时,仍然采用多种算法。通过加法进位和乘法进位的比较,使学生掌握乘法时位的思想和方法。

  (3)与例1一样,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乘法放在“做一做”中,让学生运用类推能力进行计算。

  3.例3(两位数乘一位数,两次连续进位)

  (1)先估算再精确计算(估算出范围)。学生也可以按照这个思路进一步用减法计算:240-24=216。

  (2)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两次连续进位计算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发展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4.例4(三位数乘一位数,三次连续进位)

  编排思路同前,可以让学生自行解决。

  5.例5(0的乘法)

  0的乘法编排在这儿,是为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做准备的。

  九义教材是出示三个空盘。现在借助于学生熟悉的孙悟空偷吃王母娘娘的仙桃的神话故事来引出0的乘法,由于乘法的意义学生已经掌握,所以学生很容易得出0和任何非零整数的积都得0的结论。至于两个0相乘,无法用乘法的意义解释,只是数学上一种完备的定义,不必向学生解释,只要学生用前面的结论加以类推即可。

  在“做一做”中,提醒学生注意区别0的加法和乘法的不同。

  6.例6(因数中间有0)

  (1)多样化算法,可以口算(类似于12×3的口算方法),也可以笔算。

  (2)要让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思考当因数中间有0时如何计算。虽然0的乘法很特殊,但计算方法同前面。

  *练习题中也有三位数的个位和一位数相乘不满10的情况(502×3),要提醒学生用0占位。

  7.例7(因数末尾有0)

  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写法,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哪种写法更简便一些,再和整十数和一位数相乘比较一下,两者有什么异同点。

  五、教学建议

  1.结合情境教学计算问题,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采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经历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材非常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许多计算要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来进行学习,教材上没有专门出现计算法则的文字描述,教学时也不要求学生抽象地叙述法则,但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提高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如果学生在理解算理上存在困难,还是应该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

  3.注意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尤其是估算,教材中处处渗透估算的思想,目的是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逐步培养起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保证一定的训练量。

  这部分内容课时减少了(原为17课时,现为12课时),主要是因为不进位的乘法删去了,教学的步子更大一些。但必要的计算能力还是需要的,因为这是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除法做准备的,如果基础没打好,后面就会出问题,虽然现在提倡复杂的计算可以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但必要的训练还是需要。

多位数乘一位数 篇13

  一、教学内容

  1.口算乘法

  a.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b.乘法的估算

  2.笔算乘法

  a.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b.一次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c.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d.连续进位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e.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

  二、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使学生会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编排特点

  1.在具体情境中教学计算知识。

  游乐园买票问题。

  计算共有多少枝彩笔。

  计算一共买了多少本书。

  开运动会时计算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计算运动场共能坐多少人。

  七仙女摘桃的神话故事。

  老寿星散步。

  2.重视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口算、估算、笔算相互配合,让学生根据计算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

  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法,在这儿,以表内乘法为基础,过渡到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而这些口算又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如12×3就要用到10×3和2×3的口算),在估算和笔算的过程中又同时巩固了口算。

  3.不再出现算理叙述和直观操作,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索,用迁移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识。

  如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不再出现“2个十乘3就是6个十,也就是60”这样的算理叙述,而是以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算法的方式呈现。

  再如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计算,不再借助直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以前教学不进位的乘法时借助小方块,教学进位时用小棒来帮助学生理解。)

  四、具体编排

  (一)口算乘法

  1.主题图

  呈现了一个游乐园的情境图,类似于二年级上册乘法初步认识的情境图。图中可以提出许多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如可以计算坐小火车的一共有多少人,坐过山车的有多少人,坐摩天轮的有多少人。图中有一个各种游乐项目的价格表,可以计算若干人玩某个项目需花的钱数。提的问题可以很开放(学生可以自己设定条件,如有15人想玩过山车)。

  2.例1(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1)从主题图中抽取出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乘法计算的意义。

  (2)以表内乘法9×2作为过渡。

  (3)计算2×10时体现算法多样化。

  a.10个2直接相加。

  b.9个2用表内乘法计算,再加一个2。

  c.把2×10看成2个10相加。

  (4)计算20×3时,只给出答案,没有给出思考过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自己归纳出2个十乘3就是6个十,也就是60的结论),引导学生将整十数乘一位数转化为表内乘法。

  3.p69“做一做”

  把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对照排列,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口算乘法的规律。

  4.例2

  (1)在实际情境中,使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

  (2)利用已学的乘法口算进行估算。

  (3)第一次出现约等号。

  (4)一方面要掌握估算的方法,另一方面是用估算的结果进行判断。如果有32个同学参观,估算的结果是同样的,但判断却是不同的,所以在估算时还要分析实际的情况后再解决问题。

  5.练习十五

  第11题,是口算乘法的逆思考,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数乘一位数的规律,只要思考哪两个数相乘得24即可。

  (二)笔算乘法

  1.例1(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重点是教学竖式)

  (1)体现算法多样化,有连加,有口算乘法(隐含乘法分配律),还有用竖式笔算乘法。

  (2)这儿是第一次出现乘法竖式,所以,在右边的方框中给出了笔算的整个过程,并对每一步计算中各个数的含义进行了说明,使学生看到笔算乘法的完整步骤。左边给出了简写的乘法竖式写法,并标明因数和积的位置,使学生知道在了解了笔算乘法的步骤以后,可以采用这种简明的形式。

  (3)例题中只给出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让学生自己类推(下方的“做一做”中就对照编排了一、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三道例题,目的就是让学生形成这种迁移类推能力。)

  (4)教学时要让学生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进行讨论,掌握竖式的写法。

  2.例2(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

  (1)先估算再精确计算。

  (2)计算时,仍然采用多种算法。通过加法进位和乘法进位的比较,使学生掌握乘法时位的思想和方法。

  (3)与例1一样,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乘法放在“做一做”中,让学生运用类推能力进行计算。

  3.例3(两位数乘一位数,两次连续进位)

  (1)先估算再精确计算(估算出范围)。学生也可以按照这个思路进一步用减法计算:240-24=216。

  (2)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两次连续进位计算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发展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4.例4(三位数乘一位数,三次连续进位)

  编排思路同前,可以让学生自行解决。

  5.例5(0的乘法)

  0的乘法编排在这儿,是为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做准备的。

  九义教材是出示三个空盘。现在借助于学生熟悉的孙悟空偷吃王母娘娘的仙桃的神话故事来引出0的乘法,由于乘法的意义学生已经掌握,所以学生很容易得出0和任何非零整数的积都得0的结论。至于两个0相乘,无法用乘法的意义解释,只是数学上一种完备的定义,不必向学生解释,只要学生用前面的结论加以类推即可。

  在“做一做”中,提醒学生注意区别0的加法和乘法的不同。

  6.例6(因数中间有0)

  (1)多样化算法,可以口算(类似于12×3的口算方法),也可以笔算。

  (2)要让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思考当因数中间有0时如何计算。虽然0的乘法很特殊,但计算方法同前面。

  *练习题中也有三位数的个位和一位数相乘不满10的情况(502×3),要提醒学生用0占位。

  7.例7(因数末尾有0)

  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写法,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哪种写法更简便一些,再和整十数和一位数相乘比较一下,两者有什么异同点。

  (三)整理和复习

  重点复习根据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数据类型可以选择不同的算法,培养学生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建议

  1.结合情境教学计算问题,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采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经历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材非常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许多计算要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来进行学习,教材上没有专门出现计算法则的文字描述,教学时也不要求学生抽象地叙述法则,但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提高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如果学生在理解算理上存在困难,还是应该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

  3.注意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尤其是估算,教材中处处渗透估算的思想,目的是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逐步培养起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保证一定的训练量。

  这部分内容课时减少了(原为17课时,现为12课时),主要是因为不进位的乘法删去了,教学的步子更大一些。但必要的计算能力还是需要的,因为这是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除法做准备的,如果基础没打好,后面就会出问题,虽然现在提倡复杂的计算可以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但必要的训练还是需要。

多位数乘一位数 篇14

  【背景与导读】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主要是解决笔算过程中从那一位乘起、怎么进位和竖式书写格式问题。现代教育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即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通过教育活动,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包括态度、能力、知识)。本案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作有效的迁移,获得解决新问题的多种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评价,然后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力图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现“活生生的”数学研究工作,而不是死的数学知识。 

  【片断与反思】 

  片断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情境1出示) 

  师:美术课上,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腊笔画画。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这看看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学问题? 

  生:他们三个一共有多少枝腊笔? 

  师:那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2×3 

  师:那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1:12×3表示有3盒枝数一样的腊笔,每盒有12枝。  

  生2:表示有3个12。 

  师:你们能不能把这个算式算出来呢? 

  生:能。 

  师:那么就请你在自己的本子上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 

  师: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是怎么算的呢?谁先来说: 

  生1:我是这样的算的,我先把12分成10和2,然后算2乘3等于6,再算10乘3等于30,30再加上6等于36。(结合学生的汇报同时作相应的板书) 

  师:你们谁看懂了这位同学的算法吗?谁来说说? 

  生2:他是先用第二个因数先去乘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字,然后再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字,再把两个得数加起来。 

  师:哦,好的,那不是这么算的有吗? 

  生3:有。我是用连加的方法算出来的,3个12相加等于36。 

  生4:我是这样算的:先用10乘3等于30,然后算2乘3等于6,最后算30加6等于36。(总结汇报同时作相应的板书) 

  生5:我是通过摆小棒摆出来的。一行摆一捆零2根,连摆三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36。 

  师:同学们得出了这么多的算法,用那种算法比较简便呢? 

  生6:生4和生2 的算法比较简便。如果因数个数较多摆小棒、连加就比较麻烦。 

  师:同意吗?(生:同意。)那我们能不能 把这三个算式象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板书)  

  师:原来用竖式算的时候,以前就会算了,只不过在写法上有些不一样。我们已认识了乘法竖式,想不想用它来算两道啊? 

  师:那我们就用竖式的方法来算两道题吧!( 12 × 4=  213 × 3= 两学生板演)  

  师:算好后向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汇报) 

  师:看来用竖式计算乘法既可以从个位算起,还可以从高位算起的 

  反思:本环节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在注重知识技能的目标的同时,更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在价值目标取向上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会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一个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同时考虑到后继学习的需要,让学生逐渐体会到用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片断二:深入研究,形成算法。 

  师:用竖式计算乘法可以帮我们解决许多问题,我们再来看看。(情境2出示,王老师买书,每套18本,一共买3套,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书?) 

  师:谁来列算式? 

  生1:3×18。 

  生2:18×3。(板书) 

  师:好的,那么现在就请大家用刚刚学会的竖式来算出这个算式,你喜欢从哪位算起就从哪位算起吧。 (学生独立计算,一学生板演,此学生刚才认为从高位算起) 

  师:这位同学在黑板上也算好了,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算?把你刚刚是怎么算的和遇到的问题都说出来,好吗? 

  生:我先算“1”乘3等于3,我先不写上去,记在脑子里,再算“8”乘3等于24,前面算出来的3再加2等于5 。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老师也听明白了。他先算十位上的“1”乘3得3个十,可是这个“3”他先不写,你们知道他为什么先不写吗? 

  生:因为3乘8等于24,要写4进2。 

  师:哦,看到了个位要相乘,8乘3等于24,个位满二十,要向十位进2。所以他先不写,等会要和进上来的2相加,脑子里要多记一次。如果从个位算起,会不会这样的? 

  生:不会。先算个位上的“8”乘3等于24,写4进2。 

  师:写4进2是什么意思? 

  生:在个位上满二十了就向十位进2。 

  师:进2是怎么表示出来的? 

  生:写个小“2”。 

  师: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 

  生:跟加法一样,进位了就写一个小小的“2”。 

  师:我们继续算。 

  生:再算十位上的"1"乘3得3个十,再加进上来的"2"等于5个十。 

  师:这样算要不要像刚才一样,先把数记在脑子里,再和后面进上来的数相加了,你们说从个位算起方便还是从高位算起方便呢? 

  生:个位。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现了用竖式计算乘法从个位算起比较方便,但还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是什么问题知道吗? 

  生:进位了。 

  师:那我们是怎么解决的呀? 

  生:进位的时候用一个小小的数字记在个位和十位的中间。 

  师:好,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我们又发现了新问题,我们也想出了办法。那么一个数乘一位数用竖式计算是怎么算的呢?我们能总结吗? 

  生1:我是这样算的,先算第一个因数个位乘第二个因数,如果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生2:我还是觉得从高位算起比较好。 

  师:哦,是这样的,那等会再用这个方法算算,如果觉得不行再改回来,好吗? 

  反思:

  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思想。因为知识的内化,必须是学生个体针对问题对现有材料和已有知识加以分析,展开思维,才产生迁移的过程。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由于不同的个体知识背景和思维方法等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本环节在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如何解答一个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式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勇于说说自己探索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共同分析讨论思维的正误。同时鼓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提倡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计算一个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时,允许学生既可从高位乘起,也可从低位乘起,让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即进位)时,自己领悟哪一种计算顺序更简便。教师努力做到尊重学生,民主教学,认真倾听他们之间不同的意见,给他们发表自己想法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无恐惧的情景下自我检查、反省、逐步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作有效的迁移,获得了解决新问题的多种方法。并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优化,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点评与拓展】 

  本案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中,教师力图使计算教学从传授知识转向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学生实践模式。从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到让学生尝试解答新知识、自己交流归纳算理、总结计算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1世纪课程改革,其根本变化,在于更加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观,认识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的趣味,清楚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目标的实现,对于学生,是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学生一旦认为数学有趣、有用,而自己通过学习能够运用,那么,学生就具备了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有了学习的内驱力(即所谓学习动机)。这对于学生主动学习数学,至关重要的,是起决定作用的。另外,现代教育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即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通过教育活动,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包括态度、能力、知识)。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背景及思维水平不同,其发展的程度也不同。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即对不同个体,要有不同要求,注重差异。这就是所谓的“个性化”教学。 

  一段时间以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老师在课前花上很大的时间为学生组织学习材料,不管自己重新组织的材料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好像认识只有重新组织了才会显得本课内容的“新颖”、“更有学习价值”,而把书本中很好的学习材料丢弃在一边。本案例中就以书本中的情境为学习材料,简单地呈现,力图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通过提问列出算式并计算,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样做目的就在于节省复杂材料呈现过程,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有效地学习中。  

  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地用现成的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多位数乘一位计算由于数据比较简单,学生计算出结果的策略是多样化的,而竖式计算是本课中学习一种新的计算表达方式。考虑到学生后继学习的需要,对于用竖式计算乘法有必要对其要进行规范化,怎么列竖式、用竖式怎么算、它与别的算法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必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比较、内化后形成知识技能。但用竖式计算乘法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其它的计算方法均可以,因此对学生的其它算法,通过让学生自己适时的优化,然后选择常用的、好用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当数据越来越复杂时,用竖式计算的优越性随之体现,这也是案例中彰现的重要教学思想。  

多位数乘一位数 篇15

  教学目标:1、 在具体情境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1、 复习(1)直接说结果通过趣味桥 2*3 3*4 6*5 2*5 7*7 3*6 8*4 9*2(2)一共有多少人?(图:一排9人,站了4排)生:一排9人,站了4排,4*9=362、新授(1)师:也可以写成10*4,10*4表示什么意思?生:4个10。师:你会算吗?组内交流。汇报:你准备怎样算?介绍你的算法。算法一:生1:4个10相加师:转化成加法进行计算。(板书:10+10+10+10=40)有不同的算法吗?算法二:生2:10个4相加师:也是转化成加法进行计算的,算式有点长,全班报。老师写。板书:4+4+4+4+4+4+4+4+4+4=40算法三:生3:4*9=36我们学过,用36+4=40算法四:生4:把0不看,1*4,再在后面加个0。师板书:1个十*4=4个十 师:明明是10乘4,为什么可以不看0再加0呢?生:1个十乘4等于4个十,是40。师:用铅笔演示,10根捆一捆,有4捆,是4个10是40。集体读算法四。(2)师:从这些算法中选你认为最简便的一种,在组内说一说。生:我认为第三种最简便生:我认为第四种最简便师: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再试试,看看哪种方法最简便。3、 练习:游乐园游乐项目价格表 名称

  40*2=803*40=12040*6=2408*40=32040*9=360价格

  1旋转木马2元2碰碰车3元3激流勇进6元4登月火箭8元5过山车9元(1)40人玩每个项目,各需要多少钱?将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汇报:40人玩旋转木马需要多少钱?……师根据生的汇报将算式板书在价格表后。 (2)40*2=80、40*9=360你怎样算的?生1:不看40后面的0,算4个10乘2就是8个10是80。(3)李老师带了500元,不够让同学们玩所有的项目。写出了算式,你知道李老师的方案吗?李教师的方案:40*6=240 40*8=320你认为李老师的方案合适吗?为什么?生:超过了500元你能帮李老师想想办法吗?生:玩登月火箭就玩这两项呢?你有办法吗?生1:向熟人借生2:讨价还价生3:到银行取钱讨价还价这个办法好,怎样讨价还价呢?生:玩得次数多可以便宜4、 练习(1)数学卡片口算4*5= 30*3=300*3= 2*7=20*7= 200*7=3*3= 4000*5=400*5= 3000*3=2000*7= 40*5=让学生在卡片上独立算,全班和答案核对。300*3怎样算?生:3个百中的0不看,3个百乘3得9个百,9个百是900。200*7、4000*5怎样算?生:4000看作4个千,4个千乘5是20个千,是20000。(2)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生1:有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生2:另一个乘数是多位数。这些多位数有什么特点?生:都是整百、整十、整千的(3)师出示课题: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全班齐读课题)小结:计算时,我们可以把它们转化成加法计算,也可以把它们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乘一位数来计算。5、 寻找规律。(1)小组活动,把这些算式卡片分分类。 汇报:你们怎样分的? 生1:一位数乘一位数、二位数、三位数、四位数的各分一类。(课件同步演示四类) 生2:把乘数相同的分成一组。 小结: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分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2)要求学生轻声读第二种分类后的三类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一个比一个多一位数。 生2:前面多一个0,后面就多一个0,前面多两个0,后面就多两个0。 师引导生看算式。乘数末尾有一个0,积的末尾就有一个0;乘数末尾有两个0,积的末尾就有两个0;乘数末尾有三个0,积的末尾就有三个0。 生:40*5=200,乘数末尾有一个0,积的末尾就有两个0。没有这种规律。 师:4个十乘5,是20个十,是200。(3)练习:6*7=60*7=600*7=9*9=900*9=生汇报,师:有这个规律我们计算就简便多了。 (4)游戏:打汽球。10*6= 20*4= 200*3= 8*10= 100*7= 300*5= 500*6= (5)套圈游戏。 60 4 80 2 830 40 6 3小组合作,套中哪两个圈,就把这两个数相乘,组长记录,组员计算,在规定时间内看哪组算得多。 汇报。师:和你们一样的打勾,不同的等会再汇报。 生1:4*60=240 3*80=240 40*6=240 8*30=240 2*3*40=240 2*4*30=240 (6)礼物开锁。 30*3( )40*2500*3( )3*500200*3( )200*260*4( )600*4 你怎么知道填这个符号的? 生1:(指第二题)交换了乘数的位置。 生2:(指第三题)200个3比200个2多6、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用学到的知识帮助别人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多位数乘一位数 篇16

  篇一

  这节课是学生学习笔算乘法的开始,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一节课下来,有可喜的成绩,也有不足。同时也对我今后的教学有了一定必要的启示。

  一、 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在研究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选取学生非常熟悉的绘画场景为教学情境,从学生熟知的彩笔这一数学信息引出问题,学生很轻松的就提出了“他们三个人一共有多少枝彩笔?”这个数学问题,很自如地引发到本节课主要探究的“怎样计算12×3”。

  二、 扩展思维空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对于12×3的计算结果,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算出其结果,他们可以用口算的方法,可以用笔算的方法,可以用分解因式的方法,可以用摆实物的方法来求出他们的结果。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当我把问题明确提出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然后再和他的同桌交流,鼓励学生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算法,这样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思路会越来越开阔。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喜悦。

  不足及启示:

  一.教学内容较于简单化,解决的问题过于单一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呈现的虽然是学生新接触的学习内容,但竖式的书写学生早已不陌生,甚至用竖式的计算有些学生也已掌握,这一内容已经不能够成为学生愿意主动去探索的问题。

  启示:可加大教学内容的难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次进位的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内容加入进来,可以在完成12×3、23×2、123×2之后,再回到最初的情境中,把12枝彩笔换成18枝彩笔让学生计算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从而可以使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层次性,深度性,也使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气氛不活跃

  学生已经对本节课的笔算乘法的方法有所了解,不陌生。因此在教师讲解完他们不太明确的算理后,教师还是一味地反复强调这一问题,没有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得他们没有被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吸引,失去学习的兴趣,促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而不活跃。

  启示:可增加比赛,从而增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计算教学的算理、算法很重要,学习起来也很枯燥无味。在教学上如果教师能够设计一些激发学生挑战的形式将会激发他们学习热情。比赛这一形式就是一个好的办法。可以开展口算比赛,比哪个小组算得多且算得准;可以开展口算积分比赛,比哪个小组抢到的口算题最多,并算得准等。

  这样补充设计后,教学内容就会充实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浓厚些,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活跃些。

  篇二

  这两周我们学习了乘法的口算和笔算,反思这两周的教学我认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乘法,主要是解决口算或笔算过程中从哪一位乘起、怎么进位和竖式的书写格式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笔算乘法的开始,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如学习例3和例4时,我让学生先预习,预习要求是这样提的:1、先读课本,要求从上往下,从左往右认真阅读。2、寻找图中的信息,并根据有关的信息提出相关的问题,3、怎样解决这个问题?4、怎样计算?如果有问题可以请教家长。课堂中我利用两分钟的时间,让孩子回忆昨晚的预习情况,并做好汇报工作。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算法板书到黑板上,并让他们进行讲解,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孩子思路清晰,口齿伶俐,讲的头头是道,令人佩服。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其中缘由,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要及时讲解,重点讲明算理,让所有的学生知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是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个位、十位和百位的乘积都要进位、十位和百位的乘积加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也就是连续两次(或三次)进位的题目。在进位乘法中,进位叠加的乘法难度最大,学生既要记住进上来的数,又要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稍有疏忽,就会产生错误。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在课中安排了口算,在板演题中又要求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先算个位……再算十位……) 并且逐步完善板书过程,让学生了解到笔算乘法其实可以拆分成一个表内乘法算式和一到两个乘加算式来进行计算,再通过口答进行强化,化难为易,一步步进行突破。从学生的当堂作业上来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学生都能熟练说出算理,笔算正确率也较高。练习中还准备了挑战题,但因为是家常课,所以处理为机动,待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后,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

多位数乘一位数 篇17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

  知识点:

  1、熟练地笔算、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注意进位、数位对齐)

  2、解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实际问题。

  3、口算不要少0;估算注意≈。

  例题:

  1、口算

  20×3= 600×8= 4000×3= 41×9≈ 68×7≈ 502×2≈

  2、笔算

  36×9= 126×7= 567×3= 309×4= 476×5=

  3、养殖场里有鸭370只,鸡的只数是鸭的4倍,兔子比鸭多86只,鸡有多少只?兔子有多少只?

  4、3台拖拉机每天共耗油197千克,6台拖拉机3天耗油多少千克?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多位数乘一位数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404861149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