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除法》教案

《除法》教案

战情人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除法》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除法》教案(精选19篇)

《除法》教案 篇1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难[1] 点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资源小棒、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摆一摆。用8根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正方形?(两个小正方形或一个大正方形。)2.说说你是怎样摆的?8根小棒,每4根一摆,可以摆2个小正方形。8根小棒,每8根一摆,可以摆1个大正方形。3.列式计算。摆两个小正方形:8÷4=2(个)  8表示什么?4呢?2呢?摆一个大正方形:8÷8=1(个)二、探究新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与数字打交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不信,你瞧!(一)提出问题。1.在学校组织的科技知识竞赛中,豆豆和小朋友齐心协力,赢得了冠军。老师奖给豆豆10枝铅笔,豆豆想:这10枝铅笔可不是靠我一个人得来的,我要分给大家,让大家和我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师引导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3.想一想: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每人分4枝呢?……让我们来分一分!(二)探究新知。1.分一分。(出示记录表)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    2    3

  4

  5

  6(1)指导操作。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请一小组上台示范分一分。分后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后有没有剩余?师生共同在表格中记录结果。(2)自主活动。如果每人分3枝、4枝、5枝、6枝,分别可以给几人呢?你能用以上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分的不同结果记录下来吗?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2.说一说。(1)学生汇报交流,师填写表格,确认结果。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    2   5   —    3   3   1

  4

  2

  2

  5

  2

  —

  6

  1

  4(2)观察以上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是怎样想的?(3)小结。10枝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    2   5   —    5   2   —(1)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    3   3   1    4   2   2    6   1   4(2)3.写一写。(1)观察表(1)。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有没有剩余?怎样列算式?(板:10÷2=5(人)。)10枝铅笔每人分5枝,可以分给几人?有没有剩余?怎样列算式?(板:10÷5=2(人)。)10表示什么意思?5呢?2呢?(2)观察表(2)。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用什么方法计算?(板:10÷3=。)可以分给几人?(板:3人。)有没有剩余?还剩几枝?这1枝还能分吗?这1枝是剩下的,它是10枝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6个小点,把它记下来!(板:……1(枝)。)(3)认识余数。在除法算式中,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在10÷3=3……1中,10、3、3分别称为什么呢?1呢?请同学们看书自学。反馈交流,师板书:余数。带领同学齐读算式:10除以3等于3余1。(4)观察比较10÷5=2和10÷3=3……1这两道算式,师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4.试一试。你能把表(2)中分铅笔有剩余的其他情况,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学生独立在书上填一填。反馈交流:10÷4=2(人)……2(枝)          10÷6=1(人)……4(枝)说说这两道算式中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解决问题:豆豆一组有3人,那么他会选用哪一种分铅笔的方法呢?(每人3枝,还剩1枝。)5.概括提炼: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三、应用拓展1.“想想做做”第1题(1)。(1)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2)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2.“想想做做”第1题(2)。(1)看图独立完成。(2)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3)观察比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之处?(第(1)题是每几个一份,第(2)题是平均分成几份,两题都是平均分后有剩余,就可以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3.“想想做做”第2题。(1)出示第2题图。(2)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3)独立完成下面两道题的填空。(4)集体交流讨论:比一比两小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4.“想想做做”第3题。先把题目要求读一读,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四、总结揭题1.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板:有余数的除法。)2.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课后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用有余数的除法说一说,说给父母听。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表格以及算式

《除法》教案 篇2

  第三单元: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口算和估算(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63~64页的教学内容,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探索并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用类比的方法去探索、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较为熟练地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的春季运动会刚刚落下帷幕,你们看,小动物也来凑热闹了,开起了它们的运动会。

  (出示第63页动物运动会的主题图)

  教师:动物运动会上都有哪些比赛项目呢?

  教师;从你的仔细观察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很明显啊,135个比40个多。

  教师:那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能用算式表示吗?

  (板书算式)

  教师:这个问题又如何解决呢?

  (板书算式)

  教师: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不过要解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就要用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板书课题)

  二、迁移类比,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引导观察

  教师: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为了让我们的校园更绿更美,各个学校都在开展植树活动。(出示例1情景图)

  教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2:我还知道了这是600株树苗。有可能每捆100株,6捆就是600株。

  学生3:图中还告诉我们,这600株树苗要平均分给2所学校,问每所学校分得多少株?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

  (板书算式)

  2自主探索,交流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算法。

  教师:这个除法算式与过去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呢?

  教师:能通过独立思考找到计算的方法和答案吗?

  教师:那试试吧。

  (2)汇报交流。

  教师:不错啊,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再做。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教师:用已有的知识来解答新问题,能看出你是认真思考了的。

  教师:做除法想乘法,很好的主意。

  教师:哦,你能举一反三,真棒!

  教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3归纳小结,得出方法

  教师:通过对这道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算式的解答,你们得出了什么方法没有?

  教师:同学们通过观察和已有的经验,发现了平分6捆树苗和平分6株树苗的方法是完全一样的,不同的只是把“株”这个单位换成了“捆”。计算的时候,不管是做除法想乘法,还是根据6÷2=3推出600÷2=300,都能得到正确答案。

  三、尝试运用,加深理解

  1对口令游戏

  (1)师生对口令。

  800÷4400÷2900÷3600÷2500÷5

  (2)同桌两人相互出题对口令。

  2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让学生独立口算,然后订正答案。再引导学生对上、下两道共4组题进行比较,发现规律。

  3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火车车厢上的题目,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集体订正,不仅可以让学生顺着开火车,还可以倒着开。

  四、反思总结

  教师: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告诉小伙伴什么吗?

  口算和估算(教学片断)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64页例2。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口算

  600÷3800÷4840÷2

  500÷5360÷3240÷2

  学生算后,让学生说800÷2和840÷2的口算思路。

  2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面积=;长=;宽=。

  二、教学例2

  (出示例2情景图)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有关面积的问题,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2:告诉我们要爱护草坪。

  学生3:两个小朋友测出它的宽是6米,要求长是多少米?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列式呢?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真聪明,那么长是多少米呢?我们要计算才知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120÷6与刚才的口算比较,有什么不同吗?

  教师:对,这就比我们学习的知识回顾题中的口算题稍困难一点,那我们能不能借用它们的算法来学习例2呢?下面请大家分成4人小组,进行学习,把自己的想法先在组内进行交流。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

  如果学生未能发现学生3说的这种方法,教师要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学会用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口算和估算(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65页例3,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现实情景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及方法。

  2在经历估算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理解估算的现实意义,逐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体会估算的现实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对科技活动感兴趣吗?

  教师:神舟五号让中国人实现了飞天梦,中国在航天领域的骄人成绩博得了满堂彩。大家想到科技馆去了解一下有关科技方面的知识吗?

  1引导观察

  出示例3情景图。

  教师:这所学校的同学们也和我们一样对科技知识感兴趣呢。你们看,他们正排队进入科技馆准备参观。认真观察,看看画面里为我们提供了一些什么信息?

  教师: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3:分3批的话,平均每批进去多少人呢?

  2组织讨论

  教师:这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谁知道?

  教师:从实际情况来看,每批进入参观的人数必须完全一样吗?

  教师:那么你们认为怎样分配才能使每批进去的人数较为合理呢?

  教师:怎样计算?

  3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在实际生活中,许多时候只需要一个大致的结

  果就行了,不用非常准确地算出结果,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到估算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

  (板书课题)

  二、运用转化,探究方法

  1引导分析

  教师:根据图意,谁能来猜一猜平均每批进去参观的人数大约是多少呢?并说明你猜测的理由。

  教师:那你是怎样判断的呢?

  教师:有根据,思路清晰,我想你的推断肯定也启发了其他同学。还有大胆猜测的同学吗?

  教师:能说说你是怎么思考的吗?

  学生2:因为574小于600,600÷3=200,所以推断出每批进去的人数不会超过200 人。

  教师:你已经在对答案进行估计了,而且说得非常有道理,真是聪明的孩子。

  2探究方法

  教师:574÷3大约是多少?应该怎样估算呢?能不能从刚才两个同学的发言中得到一些启示?请同学们先在小组范围内讨论讨论。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教师:谁来说说你们讨论的情况?

  教师:就574÷3这道题而言,能具体说说吗?

  教师:真棒!从旧知识受到启发,解决了新问题,还有其他的估算方法吗?

  3归纳方法,深化认识

  教师:同学们真不错,想出了不同的估算方法。不管是574÷3≈200,还是574÷3≈190,能从中明白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吗?

  教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三、尝试运用,促进内化

  1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

  (1)以小组为单位议一议,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除法估算?

  (2)各小组汇报自己讨论的结果,小组间还可以互评。

  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

  互相说一说怎样估算793÷4、539÷9。要求说出估算结果及估算方法。

  3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

  不计算,对计算结果的范围进行大概估计,得出商的范围。

  4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计算后集体订正,巩固估算方法。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疑问吗?

  笔算(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70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会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确定第一位商的位置,掌握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情景图和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全班看卡片口算

  600÷3800÷2150÷3400÷8

  320÷4360÷9420÷2420÷6

  教师:谁来说说420÷2怎样算?420÷6怎样算?

  2口算时同时请两名学生用竖式板演54÷3,54÷6计算完成后,让学生说出是怎样计算的。

  3猜测如果被除数的位数增加了,计算方法会变吗?

  4引入

  教师:通过下面的学习,让我们从中找到正确答案吧。

  二、自主探索,学习例题

  1出示例1的情景图

  教师:请你观察这幅图,然后告诉大家你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教师:谁能根据你所获得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怎样列式?(板书:135÷3)

  教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

  2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

  学生尝试自己探索并计算。

  3小组交流

  (1)教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呢?把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是获得的成功和小组里的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2)小组活动。

  4全班交流

  选一个小组将竖式在投影仪上展示、讲解,其他小组如有不同意见可以提问,小组进行答辩。

  教师追问:“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5不用计算,判断下面商的最高位的位置

  425÷9130÷3645÷4226÷9

  明确: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就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商要写在第二位,即十位上。

  三、巩固练习,促进内化

  1完成70页课堂活动

  同桌两人相互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式,判断商是几位数,最高位是几。

  2竖式计算

  844÷4185÷5374÷7

  (1)独立练习。

  (2)评讲计算过程。

  教师:同学们在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四、知识延伸

  教师:如果被除数变成四位数、五位数了,你可以计算吗?方法是怎样的?

  笔算(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71~72页例2、例3、例4。

  【教学目标】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和竖式书写格式。

  2培养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主动的探索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在计算过程中要商0的两种情况,学会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掌握其计算的简便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播放动画:数字王国的成员1,2,3,4,5,6,7,8,9依次出来了,最后出来的是0,它

  一会儿翻个跟头,一会儿跳个舞,自豪地说自己的本领多。)

  教师:0的本领真的很多吗?小朋友,请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教师:0还有一样本领,你们想知道吗?

  教师:通过下面的学习你就会知道0还有一样什么样的本领了,请接着看动画。

  二、探究新知

  1巧设情景,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1)播放6只小白兔采蘑菇的动画。

  (2)教师:一共有几只小白兔采蘑菇,平均每只小白兔采多少朵蘑菇?怎样列算式呢?

  (板书:0÷6)

  教师:想一想,0÷6等于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教师:刚才我们结合图知道了0÷6=0,下面我们再来看这两道题。(出示:0÷20÷5)

  教师:算一算得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学生发表意见。

  (5)总结规律。

  教师:观察以上3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根据刚才的发现,你能得到一个结论吗?同桌两个同学相互说说,然后告诉大家。

  学生: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

  教师:有没有补充?

  学生:除数不包括0。

  教师:为什么要除以不是0的数?

  学生:0和任何数相乘都是0,所以0除以0的商不确定,因此0不能做除数。

  2探究商中间有0的除法,“406÷2”

  (1)教师:你能估计406÷2大约得多少吗?

  (2)学生尝试计算406÷2,教师巡视。

  (3)小组交流。

  (4)汇报交流情况。

  ①分组贴出竖式,派一人汇报交流情况,同组的可以互相补充。

  ②如果学生没有谈到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教师可以追问:“商的十位上可不可以不写0,

  为什么?”

  (5)看出现的两种竖式。

  再次讨论怎样写更好,说明理由。

  (6)引导把笔算的结果与估算比较。

  (7)小结:被除数的某一位上是零,因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是0,所以就要在这一位上商0占位。

  3进一步探究商中有0的除法,“624÷6”

  (1)出示情景图观察。

  (2)教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获取了哪些信息?

  教师:该怎样列算式?

  (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624÷6。

  (4)教师:请同学们估计一下阿姨平均每分大约能打多少字?商是几位数?

  (5)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这道题。

  (6)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教师:在同学们计算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这两种情况。

  展示:

  教师:请同学们把你的计算结果与估算结果比较,判断哪种方法正确?

  教师:商的十位上为什么要写0?

  (7)教师:通过这道题的讨论,你知道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明确:在除的过程中哪位不够商1,就在哪一位上商0占位。

  三、练习与应用

  1课堂活动:做游戏(第72页)

  (1)用卡片组成三位数。

  (2)用组成的三位数除以我卡片上的数计算。

  2练习十三第1题

  6丿6487丿4585丿7552丿512

  (1)先估算。

  (2)再独立笔算。

  (3)展示、评讲。

  四、反思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76~77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让学生体验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是有规律的。

  2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从而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

  3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规律,并能抽象和概括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情景图和例2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教师:老师想说的第1个数是7,第2个数是14,第3个数是21。(板书:7,14,21)你们知道我想说的第4个数是多少?

  教师:我想说的第5个数是多少?

  教师:你们是怎样猜到老师的想法的?

  教师:看来,只要找到规律,就能够很快地解决问题,今天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一起来发现规律吧。

  (板书课题:发现规律)

  二、引导探索,发现规律

  1教学例1

  (1)出示例1 的情景图,请学生观察。

  教师:你从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教师:要解决小女孩提出的问题,你们准备怎么办?

  (2)填表发现规律。

  ①教师:老师完全同意你们的想法。书上也给我们列出了表格,我们先来完成书上第76页的表格吧。

  ②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后教师提问:观察这个表,你发现了什么?

  ③教师:从你们刚才的发现中,你猜测到了什么?

  ④教师: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下面我们以第1列3个数量为标准,  你又会有什么发现?

  ⑤学生以第1列为标准,举例进行比较。

  教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看来,当每筐装的个数不变时,篮球的总个数和

  装的筐数这两个量的变化确实有一定的规律。下面,我们根据表格列除法算式,看看你又有

  什么新发现?

  (3)列式总结规律。

  ①教师:谁来列出筐数的除法算式?

  板书:8÷8=1(筐)

  16÷8=2(筐)

  24÷8=3(筐)

  ……

  教师:请同学们分小组观察以上除法算式,看看你们又能发现什么?

  ②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③小组汇报自己的发现。

  ④引导概括规律: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几倍,商就扩大几倍。

  2教学例2

  教师:同学们通过观察表格,观察算式,找到了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

  除数与商之间的变化规律,真能干!下面看看你能找到这些数的排列规律吗?

  (1)出示例2,学生按箭头指示的方向观察。

  (2)教师:这些数是怎样排列的?把你的观察结果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3)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第1个数720,720÷2=360,360即为第2个数。

  第2个数360,360÷3=120,120即为第3个数。

  第3个数120,120÷4=30,30即为第4个数。

  ……

  除数依次增加1。

  (4)根据规律想一想:两个空白处应分别填几?请填上。

  三、综合训练,深化提高

  1课堂活动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评讲。

  ①说说排列的规律。

  ②回答:后面两个数是怎样填的?

  2课堂活动第2题

  (1)独立找规律画图。

  (2)说明方块的排列规律,展示画的图。

  3练习十四

  (1)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写出算式、得数。

  (3)评讲:你是根据什么很快写出得数的?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通过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发现了规律,还运用了规律,同学们真棒!希望同学

  们在生活中也要注意观察事物,发现规律,做有心人。

  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80页,例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巩固所学的新知。

  2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计算方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具、学具准备】

  例1情景图。

  【教学准备】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出示例1情景图。(暂不出示问题)

  教师:请小朋友们看图,图上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教师:要想知道能买多少包,我们必须知道什么?

  教师:要先算出每包饼干的价钱,再算200元可以买几包。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探讨解决办法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主题图,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那么1包饼干多少钱?

  教师:1包饼干8元,现在王阿姨有200元,那么可以买多少包呢?怎么解决?

  教师:说得真好,那250元钱能买到多少包这种饼干?

  教师:对,不同的方法我们都能解决这个问题。

  三、尝试运用,促进内化

  1学生独立完成第81页的课堂活动

  只要学生能说出其安排的理由,教师要给予肯定。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3完成练习十五的第2题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从图中获取相关信息。

  (2)学生提出问题。

  (3)教师帮助学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梳理,再让学生解决。

  四、反思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81页例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所提供的现实背景,能对现实问题进行探究,并解决问题。

  2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同时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具、学具准备】

  有关主题图的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请大家仔细看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学校把这样的12盒水彩笔平均分给3个班,每班可分得水彩笔多少支?要想知道每班分多少支,我们必须知道什么?

  教师:同学们真会思考,两种方法都可以。(板书)注意单位。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85~8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所有内容及相应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体验整理的优越性,感受和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体验、学习整理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讨论、交流,主动回忆所学知识

  教师: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今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个单元同学们

  学习了哪些知识?

  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教师:(边归纳、边板书)本单元我们首先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其次是一起探索规律,最后还学习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方法。

  二、通过例1、例2,自主整理复习

  1出示第85页整理第1题

  教师: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00÷2=800÷4=

  320÷8=490÷7=

  先独立口算,写出结果,交流口算结果和口算方法。

  2出示第85页整理第2题

  (1)教师:首先确定下列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再估算。

  324÷6=594÷3=

  408÷4=728÷8=

  先独立估算,写出估算结果,再交流估算方法。

  教师(归纳):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先是确定商是几位数,再把被除数看成一个有利于估算的数,再利用前面的口算方法,写出估算结果。

  (2)教师:估算之后,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全班齐练,4人板演,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强调商中间和末尾有零的情况。

  三、分析练习十六各题,明确练习目的

  教师:现在我们看看练习十六内容的安排和目的。

  引导学生逐题分析。

  教师:根据刚才我们整理的内容,哪些题是在复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学生:第1,2,3,5,8,9,10题。

  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主要是通过哪几题来练习的?

  四、分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教师:好,下面我们首先就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练习。

  练习形式可采取先独立完成,再交流结果,老师对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评。

  (2)教师:练习十六中剩下的练习内容,我们将在下节课进行。

  五、小结反思

  教师:今天的整理复习课,让同学们有了哪些收获?今后你知道自己怎样去整理所学的知识了吗?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吗?

《除法》教案 篇3

  第五单元:除法

  教学内容: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本单元安排了七个情境活动:买文具(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路程、时间与速度(常见的数量关系),参观苗圃(一次试商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国家体育场(体会万、亿的实际意义),秋游(试商需要改商的除法),探索与发现(四)(探索商的变化规律),抗震救灾(三步的混合运算)。

  教材简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一位数除三位数除法,而且这部分内容学生已经经历了几次的反复,本学期主要解决的是两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这个单元也是小学阶段整数除法的最后一个单元。学生打好这个基础对他以后学习小数除法有很大作用。

  1、两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

  这个内容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这部分内容教材安排了这样几个:一个是58页,除数是整十的除法,一个是64页除数是接近整十的两位数除法,还有一个是67页,除数是两位数,但是要调商的。

  2、常见的数量关系

  这个常见的数量关系安排的是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主要是为了学生以后能够解决日常实际问题,能够进行归纳、抽象,帮助分析问题。

  3、探索商的运算规律——商不变的性质

  在第三单元,教材已经安排了乘法的结合律和乘法的分配律的探索规律。而本单元的探索活动是前几个探索活动的继续,所以在标题上写“探索与发现(四)”,所以重点应放在怎样探索这个规律,在探索规律上重点在商不变的性质上,因为商不变性质对学生后续学习起了很大作用。

  4、带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学习了带有小括号的运算,带中括号的运算,运算的步骤就多了,但是,根据课标的要求,四则混合运算一般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教材也遵循了这个要求,我们教学时不能随意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学内容不再加深。

  单元教学目的: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亿以内的大数,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

  4、经历探索商不变规律的过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5、会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

  单元教学重点:

  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

  单元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1、在探索的过程中归纳计算的方法。

  2、在实例比较中归纳常见的数量关系

  3、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4、在数据推理中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5、在运算的过程中提高估计的意识。

  课时分配:(第五单元共需12课时。课时分配如下:)

  买文具…………………………2课时

  路程、时间与速度…………………………2课时

  参观苗圃…………………………2课时。

  秋游…………………………2课时

  国家体育场…………………………1课时

  探索与发现(四)…………………………1课时

  中括号             …………………………2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59、60页   买文具

  教学目的:

  1、结合生活实际情景,探索并掌握除法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

  2、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除法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

  教学方法:

  在探索的过程中归纳计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我能算得又对有快:

  40×2=       50×5=     90×3=     20 ×7=     30 ×3=   70×4=        80×6=       9 ×10=     30×6=    40×3=     60 ×2=   2×70=

  2 、我能算得又对有准。

  (    )×30=60  (    )×60=180      (    )×50=200  (    )×40=80  (    )×40=40       (    )×20=180         90 ×(   )=180  40×(   )=120      70×(  )=140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课:

  我们进入了四年级,新学期开始小华来到了文具超市:钢笔8一支元,文具盒一个20元,书包一个30元。妈妈给了80元,请你帮帮小华想想,可以买多少个文具盒呢?多少支钢笔呢?多少个书包呢?

  学生看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上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

  1、先口答:可能买多少文具盒呢?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再独立列式计算。

  2、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提出问题的同学可以选择同学来解答他的问题.。

  3、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的条件,并提出数学问题。鼓励算法多样化。

  4、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的条件,并提出数学问题。鼓励算法多样化。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方法,并说出理由。老师特别请列竖式的同学来板书,当小老师讲解,如果学生能向他发问更好,如果没有,老师问:“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板书:       80÷20=

  想一想商是多少?你是怎样算的?

  80是8个十 , 20是2个十 ,8个十÷ 2个十=4

  所以:  80÷20=4

  那么:  如果有140元,又可以买几个铅笔盒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启发学生想一想,会发现什么规律。怎样商?

  (由学生自己小结)

  5、点出商的末尾“0”的问题。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你觉得为什么商的个位要补“0”?

  让学生明白,通常具体情景,把算式转化成可以简便的算式,进行简便运算。

  四、课堂作业设计

  1、课本第60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通过口算、估算、列竖式等多种形式寻求答案。

  2、完成“试一试”第2题。让学生根据情境去实际靠,提出问题后指名解答。

  3、完成“试一试”第3题。使学生感受估算与精算的区别。

  五、课后小结(略)

  第二课时 买文具(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61页买文具(二) 练习课

  教学目的:

  1、结合实际情境,正确地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2、利用上节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情境,正确地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解决一些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视频展示仪

  教学方法:

  尝试运用法。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我能算得又对有快

  150÷30=    30÷13=     342÷40=     600÷20=

  想一想:“600÷20”商的个位为什么要补“0”?

  2、引导学生回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

  二、综合练习

  1、括号里最大填几?

  30×(  )<220   50×(  )<85   40×(  )<140

  60×(  )<306   60×(  )<200   80×(  )<314

  学生可口算、估算或竖式计算解答。

  2、600÷20商的个位为什么要补“0”?

  (1)学生读算式

  (2)在练习本上练习

  (3)学生在全班范围内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讨论小结:商的末尾必须补0,它起着占位的作用。

  3、试一试:

  800÷40=          900÷30=         500÷50=

  三、课堂作业设计

  1、完成课本61页“练一练”第1题。

  2、解决实际问题

  课本61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四、拓展练习

  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第二节  路程、时间与速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62、63页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的: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4、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视频展示仪主题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2、电脑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学生猜哪辆车会取胜呢?

  接着出示条件:

  第一辆2时行驶了120千米,第二辆3时行驶了210千米。

  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解答?

  二、探究新知识

  1、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独立审题。

  (2)让学生说一说题目中都有哪些信息

  小组交流,明确: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有什么办法?

  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

  速度:1时、1分、1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一天 一月 一年)

  这道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而面包车的速度为每小时70千米。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学生试着表述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      路程÷速度=时间

  5、看一看。

  课本第62页下面的内容: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关注速度。

  三、课堂作业设计

  1、课本第63页“试一试”第1题。

  学生看图,根据情境独立审题并解答。

  2、课本第63页。完成“试一试”第2题。

  四、总结谈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64页路程、时间与速度的练习课

  教学目的:

  1、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

  视频展示仪主题图。

  教学方法:

  尝试运用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让学生理清三者关系,为下面的练习打基础。)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策略意识。)

  2、 完成“练一练”第二题。根据情境图列式计算。

  (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果、发现规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完成“练一练”第三题。

  根据第1个算式写出第2、3个算式的得数,寻找其中的规律。

  (让学生自己编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次巩固和延伸,这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完成“练一练”第四题。

  列式计算后,与自己的同桌再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解答。

  5、完成“练一练”第五题。

  三、实践应用

  看线段图解答,然后提问:15分、35分分别在什么位置。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四、拓展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五、作业本。

  第三节 参观苗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65、66页参观苗圃(把除数看做整十数试商)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试商方法,学会验算。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绿色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平时,看书时间长了,眼睛觉得很累,但只要看看绿色的植物,就能消除眼睛的疲劳,给人以舒适的感觉。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块去参观苗圃,那里种有很多的绿色植物。

  2、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二、解决问题

  1、欣赏了那么多漂亮的植物,你现在了解到苗圃的基本情况了吗?

  学生汇报观察的收获。

  2、你能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每种花的盆数相同”这个信息对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作用?作用是什么?缺少这个信息能不能计算?

  3、你能列出算式吗?

  4、 能估计一下答案吗?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估计这些答案有什么作用吗?

  5、用除法竖式你会吗?

  a、先自己试一试。

  b、如果遇到困难你有二种求助方式:①求助课本②求助小组伙伴。

  c、小组交流你的成果。

  d、小组间交流你们的计算方法,说清楚你们小组是怎么想的?可以上台板书你们的竖式。

  (明确:试商的时候,把22当作20来试,把154看作是150,

  20×7=140,最接近150,所以商7。)

  6、 请你来给园艺师帮帮忙:园艺师要用120盆花布置广场,每个图案用18盆花,可以组成几个图案?还剩下几盆花?

  独立解决。说说你的算法和想法。你会验算吗?

  三、趣味练习

  今天同学们在参观苗圃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并自己探索解决了问题,学会了2位数的除法,下面咱们就来练一练,比一比,看你可以获得几星级?

  1、说说你把除数当作几来试商?(一颗星)

  70÷31=     381÷54=    272÷28=89÷22=

  2、最大能填几?(二颗星)

  38×(     )<243     42×(    )<213

  61×(     )<441     59×(    )<481

  森林医生(三颗星)p64页第四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66、67页参观苗圃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生活实际情景,体验“改商”的过程。

  2、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某学校要秋游啦,同学们纷纷在做准备,四(1)班有41个学生,老师想让同学们戴上红色的帽子,这样好识别自己班上的学生。超市里有8元、9元、10元的红色帽子,而班费只有400元,请你帮老师算算,可以买那种帽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购买方案)

  二、建立模型。

  1、同学们都准备好了,来到了大操场,电脑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

  (1)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

  (2) 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讨论估计试商。

  272÷34= 先估估大概需要几辆车

  (3)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新 课标 第 一网

  3、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试商?会发现什么技巧。

  (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时候商会小?)

  4、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大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大呢?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

  5、继续完成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小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小呢?

  6、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理解改商。

  2、完成“试一试”

  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商的大小情况。

  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解决五年级学生如果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

  3、完成“练一练”,可以适当扩充。

  四、小结本课

  五、布置作业

  第四节  秋 游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68、70页秋游

  教学目的

  1、通过具体生活实际情景,体验“改商”的过程。

  2、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某学校要秋游啦,同学们纷纷在做准备,四(1)班有41个学生,老师想让同学们戴上红色的帽子,这样好识别自己班上的学生。超市里有8元、9元、10元的红色帽子,而班费只有400元,请你帮老师算算,可以买那种帽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购买方案)

  二、建立模型。

  1、同学们都准备好了,来到了大操场,电脑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

  (1)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

  (2) 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讨论估计试商。

  272÷34=

  先估估大概需要几辆车

  (3)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3、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试商?会发现什么技巧。

  (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时候商会小?)

  4、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大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大呢?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

  5、继续完成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小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小呢?

  6、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理解改商。

  2、完成“试一试”

  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商的大小情况。

  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解决五年级学生如果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

  3、完成“练一练”,可以适当扩充。

  四、小结本课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同重点。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来做一些关于除法的练习题。比一比谁做得最准确。我们运用乘除法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综合练习

  1、完成68页“填一填”。

  2、完成68页第二题。

  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333÷37 328÷42   372÷45   395÷56   294÷29 765÷74

  学生完成后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完成68页第三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全班交流。

  4、她开学前能看完吗?估一估,算一算。

  三、拓展练习

  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部分练习题。

  四、布置作业 教材69页第6题。

  第五节 国家体育场

  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73、7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活动,进一步感受亿以内大数的实际意义。

  2、会用生活周围的具体数据形象地描述大数,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感受亿以内大数的实际意义。

  2、 会用生活中的具体数据,形象地描述大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课前要求学生查找生活中的大数,并在班上汇报。

  2、学生体会较大的数的实际意义。

  3、出示课件:

  问:XX年奥运会在哪个国家举行?电脑出示北京申奥的资料。国家体育场是XX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它的占地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能容纳约10万观众。

  二、建立模型。

  1、学生根据课本实际情景图的要求,小组活动。

  2、引导学生观察,以小组为单位估测自己所在的教室的面积。

  1万平方米的面积大约相当于多少间这样的教室?

  20万平方米呢?

  (1)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

  (2)首先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全班交流

  3、课前要求学生统计好:我们学校的学生数大约有多少?大约有多少这样的学校的学生数才达到1万人?10万人呢?

  4、小组讨论

  你们小组能怎样描述10万人,怎样描述20万平方米?

  5、举出一些估算的例子。

  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验证。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你不间断地从1数到1亿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让学生明白,通常具体情景谈论怎样估计。

  (1)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2)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

  2、让学生说一说数学书的某一页的字数,根据自己的估算,1万字大约要几页?

  3、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还可以估计什么?

  四、小结与布置作业:

  第六节 探索与发现(4)商不变的规律

  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75 76页探索与发现(四)商不变性质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2.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灵活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准备:

  视频展示仪

  教学方法:

  谈话法;对比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数学中蕴涵着无数规律,今天,我们再共同来找寻一种新的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二、探索商不变的规律

  1、投影仪出示:

  8÷2=4        这组算式有什么规律?

  80÷20=       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

  800÷200=     从下往上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

  8000÷=

  2、能再举一些例子说明你的发现吗?

  3、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的发现。

  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

  三、体会商不变的规律。

  观察72页“试一试”的两种计算方法。

  四、尝试运用

  出示73页练一练第1题。

  根据每组算式的结果直接写出第二个、第三个算式的得数。

  (了解被除数和除数是否扩大或缩小了相同倍数,运用商不变的规律。)

  五、基本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并与同伴交流。

  240÷30=     440÷20=       80÷20=       360÷90=

  120÷40=     4800÷400=     2400÷60=    9600÷800=

  2.你能用这个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吗?

  150÷25   800÷25  ÷125  9000÷125

  六、布置作业

  回家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第七节 中括号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77页,中括号(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电脑出示XX年2月,我国新疆喀什地区发生了6。2级的大地震,造成许多学校的房屋倒塌,为恢复学校的正常上课,党和政府紧急调动各地的帐篷,使灾区的学生能按时开学上课。你能为灾区学生做什么?(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分析处理信息,了解灾区学生的困苦。)

  1、根据情景图提出问题

  2、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

  二、建立模型。

  1、学生根据课本实际情景图的要求,独立列式计算完成课本提出的问题。学生大部分会列分步算式,少数学生可能会列综合算式,但由于他们未学[ ],所以在列综合算式后,发现按运算顺序来算的话,得出的结果会不同,为什么呢?学生处于“悱偾”状态,老师适时请出[ ]来帮忙,由此,学生对括号的作用印象一定非常深刻。

  (首先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算式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3、启发学生想一想,通过计算对比会发现什么?

  4、学生通过刚才的比较总结: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能为灾区学生做什么?引出书上的第4题:捐书

  引导学生先说出计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

  (鼓励算法多样化。指出错在哪里?怎样才能改正)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把算式转化成可以简便的算式,进行简便运算。

  2、完成“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

  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错误,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

  四、小结本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77页“中括号” 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带中括号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带中括号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电脑出示XX年2月,我国新疆喀什地区发生了6.2级的大地震,造成许多学校的房屋倒塌,为恢复学校的正常上课, (党和政府紧急调动各地的帐篷,使灾区的学生能按时开学上课。你能为灾区学生做什么?)

  根据情景图提出问题。

  二、建立模型

  1、学生根据情境图的要求,独立列式计算,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算式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3、启发学生想一想,通过计算对比会发现什么?

  4、总结: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能为灾区学生做什么?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完成74页“算一算,比一比”

  这两组题有什么区别?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2.完成“练一练”。

  a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b同桌交流。

  四、总结

  板书设计

  〔 〕叫中括号

  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个教室的高度?大约相当于多少个学生手拉手的长度?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形象地描述这一高度?

《除法》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式来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成竖式来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步计算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抽背乘法口诀。

  师:二年级时我们学习了乘法口诀,能流利地背下来吗?现在老师抽查一些同学,看看背得怎么样?

  2、口算。

  师:乘法口诀是我们学习乘法、除法计算的基础,孩子们一定要熟记于心。现在我们就运用乘法口诀来口算下面各题。(课件出示口算题)

  师:先计算,再说出你用的是那句口诀。(开火车)

  3、复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以口算题最后一道除法算式举例。72÷8=9举例

  师:同学们看,在72÷8=9这道除法算式中,72叫做什么?8叫做什么?9呢?(课件出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二、探究新知

  1、分析例1题意,列式解答。

  师:孩子们,快乐的节日里,总是有鲜花的陪伴。丽丽班要开联欢会,她们要去搬鲜花布置会场,我们看看她们搬了多少盆花?怎样去布置会场?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一段动画。(课件出示例1)

  师:这道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在草稿本上列式计算。(生在草稿本上做)

  师: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15÷5=3(组),因为题目是求15里面有几个5,所以用除法算式解答。[学生汇报。根据汇报板书15÷5=3(组)]

  2、学习除法竖式的书写。

  师:孩子们,老师在这要告诉你们的是:除法像加法、减法一样,也能列成竖式来计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竖式的认识和计算。(板书课题:除法竖式的认识和计算)不过,除法竖式有些特别。想知道怎样列除法竖式吗?我们接着看动画。(课件出示竖式的写法。)

  师:你学到了什么?应该怎样列除法竖式呢?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交流2分钟)

  师:哪个组愿意上来教教大家列除法竖式?(请一组学生上来,有的拿话筒说,有的板书,配合列出除法竖式)

  3、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名称及所表示的意义。

  师:集体的力量就是强大,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写出了除法竖式。在这个竖式中,15叫做什么?(板书:被除数)它在这道题目中表示什么?(花的总盆数)5叫做什么?(板书:除数)它表示什么?(每组的盆数)3叫做什么?(板书:商)它又表示什么?(摆的组数)3要对齐被除数的哪一位?(个位)为什么?(它表示15里面有3个5,而不是30个5)被除数下面的15怎么来的?(板书:5和3的乘积)它要和被除数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它表示每组摆5盆,3组一共摆了15盆花。最下面的0怎么来的?(被除数15减去5和3的乘积15所得的0,它表示这15盆花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4、正确书写除法竖式。

  师:你们想不想动笔写写除法竖式?来,拿出草稿本,跟着老师在练习本格子上规范地写一遍。(师用练习本带领孩子们一起写一遍,强调格式。)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6÷4 27÷3

  师:会写除法竖式了吗?到底会不会呢?我们来做两道题检验一下。(先在草稿本上做,再指名板演。)

  师:很多同学都做完了,停笔。现在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做一做,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看他做的对不对?书写除法竖式的顺序对不对?

  师:检查一下自己做的,看看做对了吗?

  2、下面各题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师:很多同学都说自己会了,但我想其中肯定还有一些小马虎不会做。你们看,这是3位同学做的题,当中就有一些小马虎,我们一起帮帮他们。

  课件出示题目,先判断对错,再在草稿本上改正错题。组长检查批改,帮助不会做的同学。

  3、把下面的竖式补充完整。

  师:知道了除法算式当中的被除数和除数,我们基本上能正确地列出除法竖式,可如果除法竖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没有完整地告诉我们,你能根据其他条件将竖式补充完整吗?试试看吧。

  课件出示题目。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除法》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中的起始课,内容主要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教材安排了一个例题,一个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口算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熟悉、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我执教的就是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口算方法的探究即例1中的(1)、(2)及做一做。学生在学习完前几册的相关内容之后学习的,是继学习表内乘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之后的一个新的学习内容。

  本节课把估算内容与口算内容结合起来一并教学,旨在能过用口算来解决估算,这样就加强了口算、估算之间的联系。但是重点还是对口算算理的理解与口算方法的掌握。对于新知教学则通过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寓算理于情境中,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更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同时,也为学生学习五上小数除法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材处理: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挥计算数学的教育价值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从三方面着手把教科书上的内容转化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探索数学知识的资源。第一,借助教科书的分气球,分彩旗,创设了运动会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置计算于现实的具体情境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活动,经历除法计算方法形成的过程,还数学以本来面目。第二,调整教科书上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口算、估算内容相对集中。先请学生探讨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同桌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再通过观察情境中,让学生产生知识冲突,把整十数除两、三位数转化成表内除法,明白为什么这么算,这么算的简便之处,既理解算理。在这个基础上再研究相应的除法估算。用口算解决估算,在学生基本掌握口算方法的基础上,再通过多买了气球这个情境信息的变换,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明白为什么要估算。对于估算方法的处理上,则重在转化,把估算方法转化到口算方法上来,体现了用口算算是作用这样,既为学生熟悉、掌握的口算方法创造了条件,又能使学生顺利解决估算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三,精心设计练习题。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必须经过多次反复,循序渐进地实际应用。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分为四个层次:一是让同学们小试身手,即口算和估算的练习。二是游戏练习,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内练习口算,提高口算能力。三是将单调的练习融合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后一个层次是举行数学运动会,也就是口算比赛。这样的练习设计具有一定的梯度,形式多种多样、生动有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进一步升华,进而形成技能。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情绪和亲切感,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这节课中我从以下方面体现出来:一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口算内容融入装扮运动会的一件件具体工作中,使学生置身于解决具体问题的情景中,探索和运用计算方法,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活动有趣、有意义。二是,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基本理念 。例如口算方法的探索,让学生经历了提问题、解决问题中探讨计算方法、总结方法的基本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寻找的口算方法,是学生在交流中总结的口算方法。这样,给学生带来了知识与能力的提高,给学生带来了情感态度的健康发展。

  三、注意趣味性

  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书上一个个静态的毫不相关的题通过课件制作,让它们动起来,串起来。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练习题,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让学生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整节课的教学设计,趣味性强,方法重在“巧”。我觉得本节课还是比较融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关注鼓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动眼、动脑、动口中探究,在练习中及时发现、适时评价,充分体现评价的激励、导向和调控功能,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78――80页例1(1)(2)

  目标预设: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以及相应的估算。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数学的方法,促进他们的迁移、有序思维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探索口算方法

  掌握用整十数除的方法

  教学过程预设: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前个星期都参加了学校里举行的运动会对不对,喜欢开运动会吗?光明小学也举行了一次运动会,老师拍摄了运动会里一些精彩的照片,想不想看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图,

  师:从这张照片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生:用除法计算,算式是:80÷20。

  (2)探索口算方法

  师:怎样算80÷20呢?

  (同意吗) 怎么算出等于4的?

  请自己想一想,想好后再说给同桌听一听。

  现在谁愿意把方法来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口算方法:

  ① 因为20×4=80,所以80÷20=4;引导学生想乘法算除法,(板书:想乘法算除法)。

  ② 因为8÷2=4, 所以80÷20=4。(板书:转化为表内除法。)

  师:同学们有用想乘法算除法,也有的用表内除法来想,这两种方法都很棒,那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再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2、教学例2,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刚才我们顺利地完成了分气球的任务。学校还买来了彩旗,(出示彩旗)从图片上你又了解到哪些信息?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谁会解决这个问题?

  生:列式 120÷30

  你能利用我们刚才学的口算方法,计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吗?谁还会算?有不一样的算法吗?

  学生讨论方法

  师:这两道题在口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生:这一题的口算方法和刚才这题的口算方法很类似,都可以用乘法想除法或用表内除法来算。也就是都需要乘法口诀。

  师:你很会总结。 在找照片中的数学问题时,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口算方法 。(板书:口算除法。)在口算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口算。

  练习:180÷30 240÷40 420÷60

  3、探讨估算方法

  (1)同学们这么快就把分气球和分彩旗的问题解决了,但是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会碰到这样一些情况。我从光明小学了解到因为怕气球炸了,所以多买了3个,大概可以分给几个班?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算式怎么列?生:83÷20

  大概可以分给几个班?可以用≈连接,用了≈是什么意思?谁算出来了?你是怎么想的?

  (2)那这样的题目你会算吗?

  出示: 80÷19≈ 122÷30≈ 120÷28≈

  如果请你任意选一题来估算,你准备选哪一题?请选一题试试,把你的估算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3)交流总结

  师:都算完了吗?我们来交流交流。先说你选的是哪一题,再说你的估算方法。谁愿意来说说?(全班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虽然我们选择的题不同,但我们估算方法是一致的。谁能把估算的方法概括地说一说。

  三、巩固应用

  1、小试身手

  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口算除法、估算求商来解决问题,接下来我们就小试身手。

  2、打气球游戏

  大家想不想做个游戏?下面我们来做个打气球游戏。有十个气球,每个气球上有一道题,如果那个同学将气球上的题算出来,气球就自动破裂。

  40÷20 90÷30 240÷80 180÷20

  560÷70 720÷90 320÷80 360÷40

  估算143÷20 72÷10

  抽其中三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下面有一个生活中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光明学校为比赛拿奖的同学订购了一批图书,奖给同学们,如果让你把这些书捆包,你准备把多少本捆成一包呢?请你来设计一下。并算一算这些书要捆多少包?

  4、数学运动会

  同学们我们在运动会的照片里找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学会了口算除法,还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今天在我们的在数学课堂里也要举行一次运动会,想不想参加。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一个号码。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在运动会的问题解决中,探索了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最后,我们来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

  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本节课我本着“扎实、有效”的原则,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且面向全体学生来进行教学。通过教学实践,个人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算”和“用”有机结合。

  数学课程提倡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强调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计算教学更是不能只是简单的计算,要把计算和生活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本课从例题材料(分气球)到练习设计购买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以用引算,以算为用。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数学学习是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两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3、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120个气球,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到后面的练习卡片上的空白处理等,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4、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中师生平等的对话,对学生富有激励的评价,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一种积极的状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好习惯是一位良师益友,有些学生往往很聪明,内容掌握的也很好,可在简单的计算中出错误。究其原因是做时只图快,做后不检查造成的。课堂上我经常表扬认真、仔细的同学,让同学友情提示,促使学生在计算中良好习惯的养成,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值得引起我再次思考的是: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一堂课下来,怎样把情境串起来,让环节间的过度自然?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

《除法》教案 篇6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自己的方法试商,知道余数应该比除数小。

  2.能运用有余数得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继续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想法。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用相关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理解余数为何要比除数小。

  教学资源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温故而知新

  1.星期天,红红的妈妈买回来了6个桃子,她请红红把这些桃子放在盘子里,要求是这样的:6个桃子,每盘放3个,可以放几盘?有剩余吗?

  请你用手中的学具代替桃子,帮助红红放一放,然后列出算式,用竖式计算一下。好了的小朋友可以在小组里和小朋友交流交流。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如果红红的妈妈买回来的桃子不是6个,而是7个,按上面的要求放在盘子里,可以放几盘?有剩余吗?还剩几个呢?

  也请你用学具分一分,再用除法算式把这种分法表示出来。在小组里说说、交流,随学生回答板书:7÷3=2(盘)……1(个)

  1个是什么数?

  师小结:7个桃子,每盘放3个,放了2盘,所以商2,剩下1个不够分了,所以余数是1。你会用竖式把分7个桃子的情况表示出来吗?

  2.请你和同桌小朋友合作,试一试。(学生在尝试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

  3.指名板演。(选择板演的学生最好是将出现错误的各种情况都反映出来。)

  4.交流。让板演的学生说说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含义。

  5.如果不摆学具,你是怎样想到商2的?(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6.小结:试商是有余数除法中最关键的一步,小朋友要动脑筋,找到合适的商,当然特别要注意的是余下的不能再分。

  三、尝试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1.刚才的学习我们班有5个小朋友表现特别棒,这里有18个气球,如果把这18个气球奖给他们,请你们算一算,平均每人可以奖几个?还剩几个?

  请你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表示出来。

  完成以后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找到合适的商的?

  2.交流。

  3.如果把这些气球平均奖给7个、8个小朋友,这时他们每人拿到几个气球?还剩几个气球呢?请你任意选一种在小组里说一说,并写下来。

  4.请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中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交流,学生自由说。

  5.师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呢?

  四、多层训练,巩固新知

  1.分一分。

  “想想做做”第1题。由每组的组长负责,先用小棒分一分,完成填空;然后进行竖式计算;最后在方框里填上商和余数。

  2.比一比。

  “想想做做”第2题。请小朋友选择其中的3题,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3.“想想做做”第3、4题。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图意。

  (2)根据图意,填上除数。

  (3)列竖式算一算,填上商和余数。

  (4)同组交流。

  (5)全班交流。

  五、全课总结,自主评价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今天的知识,你觉得哪些地方需要特别注意的?

  2.你对自己在这一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板书设计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除法横式以及竖式

  (余数要比除数小)

  练习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3.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让学生学会灵活试商的方法。

  教学资源

  小棒、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摆一摆,填一填。

  (1)摆:7根小棒,每2根一堆。

  填:(   )根小棒,每(   )根一堆,分成了(   )堆,还剩(   )根。

  □÷□=□(堆)……□(根)

  (2)摆:7根小棒,平均分成6堆。

  填:(   )根小棒,平均分成(   )堆,每堆是(   )根,还剩(   )根。

  □÷□=□(根)……□(根)

  2.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1题。

  (1)让学生看图独立完成填空。

  (2)汇报交流。

  先校对结果,然后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具体含意义。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2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4道竖式的计算,请4名学生板演。

  (2)讲评。

  校对结果,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到商的。

  2.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3题。

  (1)先让学生独立判断,找出错误原因,并进行改正。

  (2)同桌交流。

  在交流中,帮助个别学生找出有错误的题目,并让其独立改正,再次强调余数要比除数小。

  3.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4道竖式的计算,请4名学生板演。

  (2)讲评。

  校对结果,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到商的,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试商的方法。

  4.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5题。

  (1)启发学生根据题列出算式。

  (2)用竖式计算出结果,独立完成。

  (3)汇报交流。

  5.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第6题画面。

  (2)让学生各自算一算,并思考:每列火车上的3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小组里说一说。

  (4)全班交流。

  让学生体会有余数的除法与过去学过的表内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学会一些灵活试商的方法。

  三、练习回顾与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疑问?

  板书设计

  练习一

  第2题与第4题的竖式计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

  难点:让学生在经历“实际问题—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中,获取有关的数学知识,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资源

  口算卡片、第10题插图。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24÷8    40÷5    28÷7   63÷9

  72÷8    36÷4   48÷6    32÷4

  2.口答。

  (1)29里面最多有(   )个7。

  (2)25里面最多有(   )个4。

  (3)54里面最多有(   )个8。

  (4)70里面最多有(   )个9。

  3.完成第6页“练习一”第7题。

  (1)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让3名学生板演。

  (2)讲评,让学生说说有余数的4道题是怎样想的。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第6页“练习一”第8题。

  (1)观察画面,说说图意。

  思考:有几个大蘑菇?有几只小蚂蚁?蚂蚁应到哪里去躲雨?

  (2)根据学生的回答,先让学生计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

  (3)再按蘑菇上的提示,各自把这些算式进行分类。

  (4)全班交流。

  校对。问:余数是1的算式有哪些?余数是3的算式有哪些?没有余数的算式有哪些?

  2.完成第7页“练习一”第9题。

  (1)引导学生看懂题意。

  启发思考:除数最小应是几?

  (2)让学生在方框里填上最小的除数。

  (3)校对,并同桌讨论:为什么余数是5时,最小的除数是6?

  (4)全班交流。

  3.完成第7页“练习一”第10题。

  (1)让学生认真观察每幅图,明确图意。

  (2)让学生各自根据图意,列式计算,请4名学生板演。

  (3)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说每题除法算式及商、余数的意义。并思考讨论:最后一题求得商是2次,为什么却要3次才能运完?

  4.完成第7页“练习一”第11题。

  (1)出示第11题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弄清题意。

  要求学生同桌间说说图意。

  (2)全班交流。并且回答: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小兔想搭的正方体是由几个小方块搭成的?

  (3)根据图意,列式计算,并校对。

  5.完成第7页“练习一”第12题。

  (1)让学生各自想一想,填一填。

  (2)小组交流,并思考:还有哪些不同的填法?比一比,哪组同学填出的不同算式多?

  (3)汇报交流,并小结。

  三、练习回顾与质疑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和疑问?

  板书设计

  练习二

  第7题以及第10题、第12题解答过程。

  我们去植树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获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直接经验,发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资源

  教学插图。

  教学过程

  一、观察场景图,把握各种信息

  1.出示场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看到了什么?

  二、分类、整理场景图中的各种信息

  1.独立思考:根据场景图中各班的信息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或从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4.各自完成第8页中的填表。即把每班植树的棵树填入表中。

  5.校对,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解决场景图中提出的各种具体的实际问题

  1.出示第9页场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独立思考:场景中需要我们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一共有几个?怎样解决每个具体问题?

  3.小组讨论解决这些具体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4.全班交流。

  (1)让各组汇报各自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并引导其他各组学生对其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行评价。

  (2)追问: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知道并利用到什么条件?

  四、根据场景图,进一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场景图,启发思考: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2.交流汇报。对有创意的问题,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3.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答。

  4.校对,并说说是怎样解答出来的。

  五、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启发思考: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你能列举一些吗?

  2.选择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各自独立解答。

  3.汇报交流。

《除法》教案 篇7

  教学内容:口算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难点: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学生学练过程 组织引导过程         学生练习(口答和口算)               学生观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分析解决问题。     小组汇报。                         小组内说一说。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师: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二三得六       2×3=6    6÷3=2       60÷3=30 2、 20×3=60       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练习设计: 1、口算下面各题 200÷5 =    120÷6 =    2400÷6=    100÷5=       500÷5=   100×6 =    2000÷2=    700÷7=      2000÷5=     160÷4=    120÷3=      800÷8=    2、买一个要5元,李老师带150元一共能买几个 ?   3、玩具厂计划生产600个零件,如果每天做6个,要几天才能完成任务?   4、商店运进240箱苹果,每次运8箱,要几次才能完成?   课后反思:        

《除法》教案 篇8

  三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1 课时,本课第 1课时

  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基本掌握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笔算。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借助实物操作形成“自己的算法”。通过讨论和比较,明确算理。重点难点:在明确算理的基础上,基本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课前准备:口算卡片、幻灯片、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1、表内除法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视算。  复习除法笔算的格式 9÷2=指名板演。提问各部分名称。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除法 二、新授1、教学40÷2 出示场景图。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出示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40÷22、教学46÷2先自己想一想,结果是多少,然后告诉你的同桌。组织全班交流。明确: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十,也就是20。 出示第二个问题:平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3、练习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46÷24、教学笔算46÷2先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结果是多少,然后和同桌交流。组织全班交流。明确:每人先分得2捆是20枝,再分得3枝,合起来是23枝。板书口算的想:40÷2=20     6÷2=3    20+3=23 出示口算卡片,视算。选择几题说说算理。自学除法笔算的方法。指导笔算除法的顺序和方法。提问: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第二个4是怎么来的?第二个和第三个6分别是怎样来的?三、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说明46÷2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板书2)46说明竖式的写法,以及在横线格上的位置。做想想做做第2题课堂小结 讨论并指名回答。  作业直接写得数。写完后比一比每组两题在计算上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先独立做前两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比一比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完成后两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课堂作业:p2(3)晚自习作业:p2(4、5)    板书设计:练习设计: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三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除法的验算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1 课时,本课第 2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验算,包括没有余数的和有余数的。 2、通过具体的问题,理解验算的方法和意义。重点难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及意义。课前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校对昨天晚自习练习。  新授 出示场景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教学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出示第一问:36元可以买多少块蛋糕? 列式并计算结果,同时,复习笔算除法的运算顺序和算理。老师板书。 提问:算得对不对?你有办法来验证吗? 先和同桌说,再指名回答。 (2)教学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板书乘法验算的竖式,说说1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36又表示什么?怎么看算对了没有? 指出:最后一定要和被除数比。  出示第二问:65元可以买多少块蛋糕,还剩多少元? 试着列竖式计算并验算,遇到问题可以和同桌商量。 交流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老师板书除法竖式。 3、小结   提问:你是怎样验算的?板书乘法21×3的竖式。结合竖式,提问:63不等于65呀?我们算错了吗?引出剩余的2元要加上去,板书完竖式。

  三、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的第一组  订正试做的题,再结合乘法竖式问问各部分的意思。  比一比,刚才两题除法的验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四、作业        先算一算,再看看每组中的两道题有什么联系。     课堂作业:p4(2) 晚自习作业:p4(1剩下两组、3、4、5)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开发区小学 三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练习一

  本课初备

  课时

  共 11课时,本课第3 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巩固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笔算,及除法的验算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重点难点: 1、掌握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及其验算; 2、学会找到场景图中的隐含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课前准备: 教学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基本题练习 1、练习口算   做p5(1)。 直接写得数。 2、练习笔算  选择几题,说说是怎样算的。  做p5(2)前两题。  二、综合练习 1、做p5(3)  做在作业本上。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说说验算的方法。 2、做p5(4) 先算一算,填一填,再比一比。 提问:哪个组平均每人收集的节数多? 3、做p5(5) 从这张表中,你还能看出什么?  先独立解决,再进行交流。 (3)小结  注意指导学生观察场景图,图中的隐含条件是每2个小朋友用一张课桌。  (4)作业 先独立思考,再进行交流,说说解题思路。 提问:你准备怎样安排这三辆车的座位?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课堂作业:p5(2)剩下两题。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三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练习一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1课时,本课第4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逐步积累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要求……先要求……”这样一种有条理、合逻辑的思考方法。重点难点: 收集、整理信息,并灵活组合信息。再进行有条理、合逻辑的思考。课前准备: 练习题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基本题练习 1、练习口算    20÷2        33÷3  40÷2        63÷3  80÷2        93÷3 五、练习笔算和验算  分类口算,整理算法。  49÷4 二、综合练习 1、做p6(6)     笔算并且验算。   四、做p6(7) 看图,收集信息。 独立思考后,再交流。 试着用“要求……先要求……”说说你怎么想。 解答在作业本上。集体订正。     五、做p6(8)  看图,收集信息。 独立思考后,再交流。 用“要求……先要求……”说说你怎么想。 解答在作业本上。集体订正。 三、解答思考题 看图,收集信息。 独立思考后,再交流。 试着用“要求……先要求……”说说你怎么想。 解答在作业本上。集体订正。  (1)铺垫: □÷3=23,□可以填几,你怎么想的? 如果□÷3=23……□,第二个□可以填几,你怎么想的?第一个呢?  (2)铺垫: □□÷□=21,第三个□可以填几,你怎么想的?能不能填大于4的数?为什么? □□÷□=21……1,□填几,你怎么想?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除法》教案 篇9

  单元主题

  除法

  单元目标

  (须体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景,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在实际的情景中,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结合具体情景,认识亿以内的大数,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经历探索商不变规律的过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会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应用迁移、模拟的方法探索新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生活中,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教材包括了以下六个部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路程、时间与速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体会万、亿的实际意义探索与发现(四)中括号

  单元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单元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

  学困生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措施教学中采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溶入活动当中亲自体验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积累感性认识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让学生自己出题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一帮一的小组学习方法,让优生能够帮助比他困难的同学,达到共同进步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他们上课是的精力时候集中,随时提醒他们

  教学方法  采用学生感兴趣与生活有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同时在课堂中设立互帮互助的原则,同时对于新课的知识及时采用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并对学生掌握不是很好的知识及时巩固  加深理解,练习的 形式也会多种多样,尽量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形式。

  课时的划分

  17课时

  买文具(除数是整十数的两位数)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须体现“三维目标”)

  结合具体的情景,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算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试商时商的定位

  教学(具)准备

  课本例图教学情境挂图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学 生

  活 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 计

  意 图

  一、谈话引入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2.解决问题

  (1)自主探索算法。

  (2)讨论交流算法

  解决问题(2)

  自主探索算法

  交流讨论算法

  三、巩固深化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学生回答

  学生认真观察图,并寻找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指名回答

  生:80÷20

  生1:我是用逐步相减的方法:80-20=60(元)(买1个剩下60元),60-20=40(元)(买2个还剩下40元)。。。。。。。

  生2:用乘法计算:20×2=40(元)(买2个是40元)20×3=60(元)(买3个就是60元),20×4=80(元)(买4个就是80元)。

  生3:用除法竖式计算:

  80÷20=4(个)

  4

  20厂80

  80

  ——

  0

  师:关于除法计算,我们已经学了哪些内容?师:从这节课起,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除法计算的内容,本单元,我们将要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除法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师: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师: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得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提出问题:

  (1)80元可以买多少个铅笔盒?

  (2)140元可以买多少个铅笔盒?

  师:怎样列出算式呢?

  师:你能独立算出结果吗?那请你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算完后与同桌交流一下

  师: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和大家说一说

  师:同学们都不错想出了那么多的解决办法,用竖式计算时,“4”为什么要写在个位上(因为80里含有4个20,所以4应写在个位上)

  师:通过交流,同学们都认识了:140是14个十元,20元是2个十元,因为14÷2=7所以140÷20=7,因此商“7”应与个位对齐

  师: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计算时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被除数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那一位上面,除的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表内除法和除数是一位的除法

  培养观察理解能力

  通过分析理解能解决问题

  自主探索学会总结

  作业设计课本60页中“试一试

  板书设计                    买文具(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课后教学反思

  课时进度

  练习课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须体现“三维目标”)

  通过练习,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试商和商的定位,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试商的方法与商的定位

  教学(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学 生活 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 计意 图

  一、复习引入

  二、指导练习

  学生参与到练习中

  1.口算

  30÷10=      54÷4=

  60÷60=       80÷40=

  369÷3=        90÷10=

  20×40=

  抽一些题目让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

  2.在括号能最大能填几?

  30×<87

  40×<150

  60×<432

  20×<85

  笔算(全班齐练)

  90÷30     400÷50

  430÷80      162÷20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商是怎样定位的,教师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评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61页“练一练“中1、2、3、4题

  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然后在集体订正

  通过练习加强对已学巩固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练习课

  课后教学反思

  课时进度

  1课时

  路程、时间与速度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须体现“三维目标”)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能用数学术语表达这些关系,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

  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

  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学 生活 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 计意 图

  一、创设情境,引出路程、速度与时间

  二、探索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解决问题

  认识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

  拓展认识

  三、应用关系,解决问题

  学生根据教师提问回答问题

  生1:小华平均每分走多少米?小明平均每分走多少米?

  生2:小华和小明,谁走得快?

  学生根据提问回答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交流

  120÷2=60(千米)

  210÷3=70(千米)

  因为70>60,所以大客车跑的快。

  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在组织全班交流

  速度=路程÷时间

  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根据书上回答问题

  师:小华家距离学校是560米,小明家距离学校是360米,小华说:“我从家里走到学校用8分钟,小明说我从家里走到学校用6分钟

  学校

  560米      360米

  小华家           小明家

  师:根据这个情境谁能说一说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多少米,你从家到学校步行的时间大约是几分钟?

  理解速度概念

  师:根据这个情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让学生独立解决上面的问题,并组织交流。

  师:谁能说一说我们班上哪个同学步行速度最快?哪个同学跑步跑的最快?

  师:根据书上的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师:根据这个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哪辆车跑的快些?怎么知道哪辆车跑的快些?

  教师指出:卡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也就是卡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读作:每小时行60千米);大客车每小时行70千米,也就是大客车的速度是70千米/时(读作:每小时行70千米)。

  师:根据上面的例题,你认为怎样用式子表示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

  师:同学们都说的不错

  师:同学们都说的不错

  师:同学们先自学书上62叶“看一看“你能说一说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从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哪辆车跑的快些?与哪些数学信息有关,探索

  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认识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作业设计          指导学生完成“试一试“中的1-3题板书设计          路程、时间与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

  课时进度

  1课时练习课

  课型特点

  练习课

  教学目标(须体现“三维目标”)

  通过练习,加深对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能熟练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

  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学 生活 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 计意 图

  复习引入

  1.复习

  2.引入

  二、指导练习

  生:路程、时间与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师:上节课学到了什么?

  师:我们只要记住其中的一个关系就容易推想出其它两个。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昨天所学的内容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64页“练一练“第1-第5题

  第1题

  先提醒学生注意题中资料,然后在集体交流讨论,全班回馈。

  第2题

  先让学生观察本题的教学情境图并说一说获得了哪些信息

  第3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填数,在组织交流

  第4题

  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明确这道题可以理解为已知两个因子的积和一个因子,求另一个因子,所以都用除法计算。

  第5题

  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再结合题目提供其它条件解决问题

  通过练习让学生更牢固的掌握新知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速度=路程÷时间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课后教学反思

  课时进度

  1课时参观苗圃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须体现“三维目标”)

  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尚,并能正确计算。

  养成认真计算、细心检查验算的习惯

  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试商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教学情境挂图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学 生活 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 计意 图

  一、复习引入

  探索新知

  解决问题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

  自主探索算法

  (1)探索估算的方法。

  (2)自主探索笔算的方法

  (3)讨论交流笔算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2)

  1.出示问题(2)引出算式

  2.自主探索估算方法

  讨论交流笔算的方法

  (3)交流验算方法

  (三)归纳算法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回答

  学生答:154÷22=

  生:①因为22×10=220,所以不到10盆

  ②因为22×5=110所以比5盆多一些

  ③因为140÷20=7,所以大约7盆左右;

  。。。。。。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交流

  学生回答

  生:120÷18

  独立估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估算的方法

  生:①因为18×5=90,所以比5个图案要多

  ②因为18×6=108,所以可能是6个;

  因为120÷20=6,所以可能是6个;

  。。。。。。。

  独立计算,然后同桌交流,

  独立验算,在组织交流

  (1)用竖式计算

  69÷20=

  850÷40=

  420÷60=

  师:说一说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2)回答: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0×<96

  40×<260

  20×<184

  60×<195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如果除数不是整十数,而是任意两位数,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数是任意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出示“参观苗圃”教学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室内培育22种花,共154盆,每种花的盆数相同,每种花各有多少盆?

  师: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师:求“每种花各有多少盆 ?”应该怎样列式?

  师:怎样计算出结果呢?

  引导学生认识可以先估算,在笔算

  师:你会估计这个算式的得数吗?

  师:刚才,大家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方法还挺多的,你会用竖式计算154÷22的得数吗?

  园艺师要用120盆花来布置广场,每个图案要18盆花,可以组成几个图案?还剩几盆花?

  师:这道题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师:要求“可以组成几个图案?还剩几盆花?”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师:谁能估算120÷18的得数?

  师:你会用竖式计算

  120÷18的得数吗?

  教师巡视,如果发现典型错误,应及时纠正并给予个别指导

  师:怎样知道刚才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你会验算吗?

  师:你们对比问题(1)与问题(2)的计算过程,想一想 ,计算除数是任意两位数的除法,试商时,应怎样算?

  除数是两位数,试商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当除数的个位是4或比4小的可用“四舍”法试商,即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十数。当除数的个位是5或比5大时,可用“五入”法试商,即除数的十位数加上“1”,去掉除数的尾数,当做整十数。

  通过练习加强对已学巩固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激情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巩固新知交流验算方法准确试商提高计算速度

  作业设计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66页“试一试”

  板书设计           参观苗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

  课后教学反思

  课时进度

  1课时练习课

  课型特点

  练习课

  教学目标(须体现“三维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能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学 生活 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 计意 图

  复习引入

  二、指导练习

  除数是任意两位数的除法

  学生回答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提问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除数是任意两位数的除法的?

  (2)计算

  90÷42

  376÷58

  147÷21

  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在集体交流讨论,全班回馈。

  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在组织交流,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归纳填数的方法。

  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在组织交流

  第4题

  想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并改正过来,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第5题

  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再结合题目提供其它条件解决问题,并且让学生估计一下哪一辆车行驶的快一些。估计后请学生自己通过计算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能准确迅速的计算除数是任意两位数的除法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练习课

  课后教学反思

  课时进度

  1课时秋游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须体现“三维目标”)

  通过具体的情境,体验“改商”的过程

  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学 生活 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 计意 图

  一、复习引入

  探索新知

  创设情境,讨论乘车方案

  解决问题(1)

  (三)解决问题(2)

  全班演练,集体订正

  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灾组织全班交流

  生:a。都坐小客车

  b.都坐大客车

  c.既有大客车,又有小客车

  生:272÷34=

  生:184÷46

  先独立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估算方法,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独立探索算法

  复习。

  在下面○里填上“>”或“<”。

  32×4○120   43×6○260

  48×5○245   53×6○310

  28×7○210   39×6○220

  引入

  师: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师:根据这幅图,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师:你认为怎样安排乘车?

  师:三年级学生都坐小客车,需要几辆车?怎样列式?

  师:先用估算的方法估算一下需要几辆小客车?

  师:然后在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272÷34的商

  引出问题(2)

  师:四年级学生坐大客车,需要几辆车?怎样列式?

  估算

  探索竖式计算方法

  自主探索算法

  讨论交流算法

  复习巩固引入新知

  作业设计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69“试一试”

  板书设计              秋游(除数是两位数除法(二))

  课后教学反思

  课时进度

  1课时练习课

  课型特点

  练习课

  教学目标(须体现“三维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学 生活 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 计意 图

  一、引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全班订正

  师:本节课我们用练习来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70页的“练一练”中1-4题

  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在集体交流讨论,全班回馈。

  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在组织交流,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在组织交流

  第4题

  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再结合题目提供其它条件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培养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在组织

  交流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练习课

  课后教学反思

  。

  课时进度

  2课时练习六

  课型特点

  练习

  教学目标(须体现“三维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

  能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具)准备

  新课标第一网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学 生活 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 计意 图

  一、引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三、全课小结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本节课我们用练习来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六中的第1-8题

  第1题

  先说出每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并说说是怎样判断的,再让学生独立算出得数填在方框里,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核对

  2.第2题

  估一估每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并说说是怎样判断的,再让学生独立算出得数,集体订正。

  3.第3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题目的要求,指导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再根据要求寻找相关算式。

  4.第4题

  先让学生观察本题插图,指名说一说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找出相关信息,先估一估,再通过计算验证积极的估计。

  5.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核对

  6.第6题

  先让学生认真审题,提醒学生看清各题的运算符号,然后估计各题得数,指名口述估计过程与方法。

  7.第7题

  本题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资料,自己提出问题本尝试进行解决

  8.第8题

  在练习本题之前,可以安排一个小小的实践活动,给学生3分钟的时间,朗读一篇材料,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计算,了解一下自己的速度,接着让学生完成题中提出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师: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想提的问题是什么?

  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

  独立完成练习

  独立解决问提并能进行检验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练习课

  课后教学反思

  课时进度

  1课时国家体育场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须体现“三维目标”)

  通过小组活动,进一步感受亿以内大数的实际意义

  会用生活周围的具体资料,相象地描述大数,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一台计算器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学 生活 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 计意 图

  一、引入课题

  二  指导活动

  三.介绍“你知道吗?

  先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如何描述,再组织全班交流

  自己验算然后集体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估计方法,再组织全班交流

  观察书中“国家体育场”指名读一读,情境中的一段话。然后教师指出20万㎡、10万人都是亿以内的大数,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活动进一步体会万、亿的实际意义。

  小组活动1:体会万的实际意义

  学会描述1万㎡,20万㎡的面积有多大

  正确认识周围一些常见的数据。

  师:同学们说一说教室面积大小、课桌面积大小,以及学校操场跑道长短等。

  组织讨论学生如何描述1万㎡、20万㎡

  验证

  让学生用计算器来验证自己的描述,或纠正描述数据的偏差

  学会描述1万人、10万人

  (1)确定参照物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学校的学生人数,并把学生说的数据进行核实。

  (2)组织学生讨

  如何描述1万人、10万

  验证

  让学生自己用计算器计算来验证自己的描述,或纠正自己的描述数据的偏差

  3.交流

  针对你们小组还有什么方法形象的描述10万人和20万人,这两个数?

  4.说一说

  日常生活中还常常遇到亿为单位的数

  指名读一读情境图中的三句话,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亿为单位表示数。

  (二)小组活动2:体会亿的实际意义

  1.先组织讨论问题(1)

  不间断地从1数到1亿,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2.问题:

  (1)讨论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继续讨论以下问题。

  (2)估计语文课本中某一页的字数。根据你们小组的估计1万字占多少页?1亿字的书大约有多厚

  (3)估计自己的步长,你的1亿步大约有多长?

  (4)估计1亿粒大米的质量,在全班交流你们的组的方法

  小组活动交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要把重点放在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指导方法上。

  进一步体会万、亿的实际意义。

  掌握估计万、亿 的方法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国家体育场(体会万亿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课后教学反思

  课时进度

  1课时探索与发现(四)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体现“三维目标”)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综合、归纳等思维活动,获得一些探索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学 生活 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 计意 图

  一、引入新课

  二、探索规律

  (一)探索商不变的规律

  1.计算

  2.引导观察,找出规律

  3.全班交流,总结规律

  4.质疑,深化认识

  (二)应用规律,进行计算

  (三)全课小结

  独立计算。

  独立思考,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

  (1)从上往下看被除数扩大了10倍,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不变(2)从下往上看被乘数缩小了10倍,除数同时缩小10倍,商不变。。。。。。。。先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乘0,那么被除数和除数都变成0,而0÷0是没有意义的,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0也是没有意义的(0不能作除数)独立计算,全班交流

  师:大家记得,在学习第三单元乘法时,我们曾经学过一个乘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谁能举例说明这个规律是怎样的?

  师:在除法里,被除数或除数的变化,也会引起商的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除法中的一个规律,即“商不变的规律”。

  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计算

  8÷2=

  80÷20=

  800÷200=

  8000÷=

  学生独立计算后,教师让学生口答计算结果

  师:认真观察每道算式,找一找他们的规律,谁能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同学们都观察的很仔细,现在老师把你们发现的规律归纳一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这就是商不变的规律

  师:在描述商不变的规律中,为什么要添上“零除外”?

  让学生完成“试一试”中的计算题950÷50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练习发现规律然后在运用规律

  让学生认识0不能作除数的意义作业设计          课本第76页“练一练”1-3题板书设计                     探索与发现(四) 8÷2=4

  80÷20=4

  800÷200=4

  8000÷=4

  反思

  课时进度

  1课时中括号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须体现“三维目标”)1.认识中括号,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2.能进行简单的带有中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中括号,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学 生活 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 计意 图

  一、复习

  二、探索新知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2.探索算法

  (1)介绍有关括号的常识

  (2)独立尝试

  (3)全班交流

  (4)对比、发现,深化认识

  3.对比练习

  三、全课小结

  独立完成

  根据提问回答生:这两道题虽然看上去很相似,但计算过程和计算的结果都不相同要认真审题,看看题目中都含有哪些运算,然后再进行计算,计算了一定要认真检查

  1.80-30+18   34+20-42

  2.18+2×6   18÷3-4

  3.6×(40-29)     (61+35)÷6

  说一说这三组题目的运算顺序

  让学生观察书上情境图

  师:图中有几道计算题,这几道题一样吗?你会算哪一题?说一说

  360÷(12+6)×5的运算顺序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算式:360÷【(12+6)×5】是一道含有中括号的计算题。

  师:算式中的括号,起着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你知道常见的括号有哪几种?

  是小括号,又称圆括号

  是中括号,又称方括号

  {}是大括号,又称花括号

  师:在含有括号的算式;要按照从里到外的次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再算大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括号内的运算,要按“先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依次算”的规定进行

  师:根据刚才的介绍,谁能说一说“360÷【(12+6)×5】”的运算顺序?

  师:对比这两个算式的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77页“算一算,比一比”

  师:你认为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温故而知新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

  对比练习深化认识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中括号单元教学反思 

  课时进度

  2课时练习七

  课型特点

  练习

  教学目标(须体现“三维目标”)1.通过练习,复习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估算意识,发展估算的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使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学 生活 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 计意 图

  一、引入课题

  二、指导复习

  提出问题

  三、指导练习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师说明本节课练习内容和练习的目的

  师:在本单元,我们学到哪些知识?

  本单元学到的内容:

  1.除数是整十书的除法

  2.路程、时间与速度

  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4.探索与发现

  5.体会万亿的实际意义、

  6.中括号师:针对本单元所学的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完成课本78页至79页“练习七”的1-7题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把得数写在书上,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核对2.第2题练习时先指名估算,并让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在让学生连一连,算一算3.第3题练习时,先把解决的问题要求降低,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后全班交流4.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核对。5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课堂并辅导差生,然后集体订正6.第6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核对。7.第7题(1)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理解“每横行、竖行、斜行三个数的乘积相等的含义。(2)    接着,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3)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强化练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学习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独立计算的能力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练习七反思  

《除法》教案 篇10

  笔算除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9页例1

  教学目标:

  1.经历分小棒地过程理解合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地计算顺序和商地定位方法。

  2.学会一位数除法(被除数每一位商地数都能被除数整除)地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以表内除法的笔算、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口算基础上,进行一位数两位数(被除数每一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笔算除法,难点是着重帮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再哪一位上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你们知道植树节吗?是几月几日?植树有什么好处?

  2. 引导学生观察19页主题图

  同学们,图上小朋友在干什么?从这个画面中你看到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新授

  1. 出示例1,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你会列式计算吗?

  2.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如果用竖式计算你会吗?(教师巡视指导)

  4.让板书的学生说说理由。根据他的回答,同学们用小棒代替书,分一分。看看他这样计算与思考对吗?

  5.有疑问吗?(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可以提问。)

  6.试一试。

  36÷3   68÷2   84÷4   46÷2   28÷2

  三.   巩固练习

  第21页第1题上面一行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20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和每次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商的数合并造继续除的道理。

  2.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分钱币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除到某一位时有余数,要把余数和后一位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的计算过程,从而明白算理。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口算

  90÷3    900÷3    800÷4    15÷3    150÷3    2700÷9    270÷9

  2.出示人民币3张100元、4张10元、2张1元券。

  观察:一共有多少元?

  根据学生的操作回答,教师板书:

  300÷3=100

  30÷3=10

  12÷3=4

  重点问一下12是从哪里来的?

  342÷3=114             

  二、新授

  1.出示例2: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2.如果学生猜对了:问你用什么方法猜得如此正确?如果学生猜得不正确: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正确计算出每班种多少棵树26。

  3.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竖式计算过程。

  4.课本第20页做一做第2题。

  展示学生作业。如果发现错误,请学生判断,并说明原因。

  5.小结:你觉得计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

  1. 第21页第1题下面一行。

  第三课时

  练习内容: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结合习题渗透事物之间是有练习的这有简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练习旨在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除的顺序和竖式的书写格式,练习时不但对学生计算步骤方法要充分重视,同时要培养学生书写正确、整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口算:全体练习,同桌校对

  20÷2   30÷10   40÷4   60÷3   ÷2   360÷6   720÷9

  2. 出示课本练习题。

  边做边思考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3.世界上的许多事物,它们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我们数学也不例外。请同学们看第21页第3题。算算、填填、说说每一组上下有什么联系。

  二、笔算练习

  1.   80÷5    68÷4      98÷7     864÷4    936÷2     696÷4

  2.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出示小黑板练习题

  三、作业

  1.第21页第4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22页例3

  教学目标:

  1.再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再除的算理。

  2.再经历一系列的计算练习后,感悟多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步骤,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再合作交流中积极发表自己意见,同时学会倾听,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概括一位数除三位数,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得前两位再除得算理与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 口算

  400÷100   80÷8   90÷10   56÷8   49÷7   63÷7   81÷9

  2. 出示  74×4=296      52×7=364       296÷4=          364÷7=

  你能根据上面的乘法算式,很快地填写出下一个除法算式的商吗?你是怎么想的?

  3. 出示 284÷4=     350÷7=    16÷4=     14÷7=     296÷4=     364÷7=

  边填边想这两题上下之间有什么联系?

  二、新授

  1.出示例3。

  2.你能列式计算吗?算好后请你在四人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1)被除数前一位2除以6不够商1,你是怎么处理的?

  (2)处理后得到的商你写在被除数的哪一位商?为什么?

  (3)接下来的商你又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

  3. 试一试:156÷3

  集体订正

  4. 计算。

  378÷6       425÷5

  引导学生把每次除后余下的数余除数进行比较,问:你发现了什么?

  强调:为什么每求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6.小结。指着例3与学生的板演提问:

  说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三、练习

  1.做一做

  156÷3    434÷8     605÷5      863÷7

  2.计算。

  176÷2         456÷4      381÷3         495÷5

  这4道题都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为什么有的商是两位数,而有的商是三位数?想想商的为数与被除数、除数有什么关系?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第23页练习五1——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地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2.逐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除数是三位数以内,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练习,加深对除法从高位算起的方法,及被除数除于除数不够商1的除法算法,并让其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过程:(列出所有题目)

  一、  基本练习

  1.听算20题乘除法练习题。

  2.课本第23页第一题,给合适的题目涂上颜色。

  3.第23页第二题,看好,并用尺子连线。通过除法运算,锻炼计算能力。

  4.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要同时要求格式及书写的规范,然后认真检查除法竖式的正确与否,是否漏了单位等。

  5.“蚂蚁搬家”:设置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尽量的帮助蚂蚁抢运粮食过冬。

  6.先进行估算商是几位,然后再计算。

  7.第7、8题,是综合练习。要求学生综合应用乘数、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知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知识和分析、推理能力解答一席简单的实际问题。另外第7题的解法有多种,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25页例4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2.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

  3.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教学过程

  一、 生活引入

  1. 一本寓言故事书5元,如果你用100元钱买同样的书,你准备买什么,最多可以买多少本?

  100÷5=20(本)    100÷7=14(本)……2(元)

  2.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得出验算方法。

  出示:   18×6=108    46×7+3=325    108÷6=    325÷7=

  3.比较一下,上下两个算式 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教师板书:商×除数=被乘数

  商×除数+余数=被乘数

  二、新授

  1. 验证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指板书问:是这样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出示例4。

  教师巡视指导。

  你们验证的结果怎样?

  2. 验证带余数除法的方法。

  你是怎样验算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除数商的一种还可以:100-2=98      98÷7=14

  3. 小结。通过上面题目的联系,请同学们说说除法验算的方法和验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三、练习

  1.课本第25页做一做。你们验算了吗?我们要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2.课本第26页第3题。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题目要求的这两类?

  一般学生:算出结果再分类。

  好学生:看末尾。如果是0或5能被5整除,没有余数,反之带余数。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26-27页第4—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做练习,进一步熟练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

  2.边练习边观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创新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一位数整除三位数的基本练习课,巩固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 计算找联系

  1. 独立计算课本第27第5题。

  教师巡视看学生计算的方法。(有的同学做了27×5=135,直接就得出:135÷5=27)

  请做得快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方法。这个方法好吗?我们就用乘除之间的关系来计算。

  2.估一估,算一算课本第27页的第6题。

  二、多角度思考,填里的数

  出示 2×4=104,你能在里填正确的数吗?

  请每组派代表说说你们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二、 熟练笔算方法

  1. 判断课本第26页第3题商的余数。

  要指导自己判断是否正确,可用什么方法验证?

  下面我们来计算一下,看看它们商为数与你判断的是否一致。

  再仔细观察以下,商的为数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除数一位数

  被除数首位够除:

  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位数

  被除数首位不够除:

  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为数—

  2. 27页第7题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28页例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图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计算方法。

  2. 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0作为被除数时的意义及除数为0时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听算

  二、新授

  1.出示例5。

  2.例5有四副图,逐一出现。先让学生讲讲他看到的图中故事。然后教师再旁白故事,设置情境。

  3.嵌入数学问题:(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生:4÷4=1

  (2)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引导学生想到:三人一个西瓜没分到,怎样用算式来表示呢?这时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写出:0÷3=0,并深刻领会其中的含意。

  (3)设置另一情境:当零为除数时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

  由于这个内容不是小学时学到的,但为了让学生有个认识,所以可以略带一些,当0作为除数时,是没有意义的。

  三、做一做

  0÷2     0÷4     0÷5     0÷102384393     0÷0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29页例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弄清商中间与末尾的不同意义。

  2.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3.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难点:从“以学生为主体”这个观点出发,让学生讨论得出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不断沟通乘除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口算

  2. 出示103×3

  你能算出积,并把它改写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09÷3=103

  二、新授

  1.出示例6。

  怎样列式?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到的?

  其他同学会用竖式计算吗?

  (教师巡视,找典型问题以便反馈讲评。)

  指板演题,问,为什么十位上要写0?

  再出示学生中的典型问题,

  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讨论后,教师把省去的这步去掉。

  小结:这题我们是怎样计算的?

  2. 试一试。

  535÷5         618÷6       6015÷3

  指第3题问:为什么6015÷3上的中间会有两个0?

  3. 出示      605÷8

  你会计算吗?验算一下自己对否,为什么商是70而不是7?

  4. 第30页的第3题

  5.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注意什么?

  三、  练习

  1.第29页做一做

  2.第30页的第1、2、4题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31页例7及做一做

  教学目的:

  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被除数中间不够商1怎么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2÷8    45÷5    63÷7    42÷6    54÷9    25÷5

  13÷4    26÷8    33÷6    52÷8    46÷9    61÷8

  2.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760÷4        405÷2

  3.被除数末尾或中间有0时怎么办?

  二、新授

  1.出示例7: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1)读题,做什么方法,为什么做除法?怎么列式?

  (2)832÷4=?自己列竖式算一算,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两个学生板演。

  (3)汇报:你是怎么算的?3÷4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写0,不写行不行?还有没有不同的写法?

  (4)打开书31页,看看书上的两种写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2.做一做:615÷3    624÷6    218÷2    525÷5

  (1)同桌任选一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

  (2)请学生板演

  (3)集体订正

  3.判断对错33页,第2题

  (1)这些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集体订正

  4.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作业

  33页第1题:306÷3    360÷3    680÷4    608÷4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32页例7的第二题及做一做

  教学要求: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掌握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5分钟口算练习

  2.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415÷3          280÷6

  二、新授

  1.出示例2:56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克隆鼠展览。平均每批有多少人?还剩几人?

  ⑴全班读题,题目里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⑵562÷4,请你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再在四人小组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学生板演

  ⑶汇报:你是怎么算的?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商0,不写行吗?为什么?

  ⑷全班口答

  2.做一做:631÷3    340÷2    704÷5    843÷6

  ⑴同桌任选两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

  ⑵请学生板演,说算法。

  ⑶集体订正

  3.巩固: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传递了816米,平均每天传递了多少米?

  ⑴独立完成后同桌说算法

  ⑵集体订正

  4.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三、作业

  1.33页第一题:517÷5    403÷8    262÷6    564÷7

  2.33页第四题。

  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33页练习八5至8题

  练习要求:进一步巩固被除数中间或末尾不够除时要商0的笔算方法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30÷7    36÷8    68÷9    60÷7

  44÷6    53÷8    27÷4    14÷3

  2.列竖式计算,并从中选一题说说自己的算法

  218÷2         704÷5

  3.游戏:比比谁跑得最快

  ⑴700÷7    7200÷9    4000÷8    880÷4

  ⑵600÷2    5400÷6    5500÷5    390÷3

  二、综合练习

  1.643盆花平均放进5个花坛,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还剩几盆?

  ⑴读题,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

  ⑵集体订正

  2.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怎样买票合算?

  票   价

  成人10元

  学生6元

  团体6元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买票合算。

  ⑵四人小组讨论:你是怎么想的

  ⑶全班汇报。

  三、数学游戏

  1.每人从0-9的数字卡片中任意拿出4张,编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

  2.求出商和余数

  3.记下余数,作为自己的得分

  4.每人重复上面的三个步骤,继续玩,看谁先得20分

  5.思考:从这个游戏中你发现什么?

《除法》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1、第61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 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的基础之上,同时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老师不但给你们带来了这些水果,老师还要给大家展示一项绝活,那就是你们只要说出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就能说出这个号码上的水果,你们信不信?不信咱就来试一试吧。其实,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就知道其中的秘密了。

  二,新课探究:

  (一)学习例1、

  1、(出示例1)同学们请看,可以摆几盘?(3盘)到底是不是3盘呢?请两位同学来摆一摆。(一人摆盘子,一人摆草莓)教师指图问:6个草莓,每两个一盘,摆了几盘?(生答3盘,师板书“摆了3盘”)摆完了没有?(师板书“正好摆完”)刚才这个摆的过程怎样列式?生:6÷2=3(盘)师板书列式。你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因为这道题就是求6里面有几个2,所以用除法)谁能结合这个算式,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6表示有6个草莓,2表示每2个放一盘,3表示放了3盘。)那在这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你们知道吗?

  2、那现在如果有7个草莓,还是2个摆一盘,又该怎样摆呢?(指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摆,其他同学看他们摆的对对?)

  (师:7个草莓,每2个一盘,摆了几盘?生:3盘。摆完没有?生:没有。师:那怎么样?生:还剩一个。师板书“摆了3盘,还剩1个。”)

  3、同学们看看,这一次摆的和刚才那一次摆的有什么不一样?(第一次正好摆完,第二次还剩1个。)那为什么这剩下的一个没有继续摆呢?(剩下的1个不够再摆一盘了。)象这样在平均分的时候有剩余的情况,我们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那象这样摆又可以怎样写算式呢?指名列式。7÷2=3(盘)……1(个)。问:这里的3表示什么意思?(摆了3盘)这里的1呢?(剩下的1个)谁能结合这个图,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1个。)师:咱们把这剩下的1个叫做余数。(板书“余数”)像这样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个除法算式可以像这样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那在这个除法算式当中7叫?2叫?3叫?1叫?

  4、你也想像刚才那俩位同学一样感受一下和有余数除法打一下招乎吗?完成做一做第2题小练习,集体订证。

  (二)学习例2

  1、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和有余数的除法打过招乎了,那你们想不想更加深入的了解新朋友“余数”呀,其实我们的这位新朋友还藏着许多的数学小秘密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它。(出示例2)

  2、同学们,你们用小棒摆过正方形吗?想一想,摆一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那如果有8根小棒能摆几个正方形呢?一起说,怎样列式?8÷4=2(个)那9根、10根、11根小棒、12根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接下来咱们就分别摆一摆,并用算式表示出来。最后再把情况记录下来。

  5、汇报摆的情况:先说摆的情况,再说列式。现在,咱们不摆小棒,你能推算出,13根、14根、15根小棒的结果吗?逐一汇报,之后,请学生说说发现。(余数总是1、2、3,除数都是4,)想一想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他的数呢?小组讨论,指名回答。(如果够4根的话就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师课件展示,如果余数是4,那就可以再摆一个正方形。)那16根小棒就可以摆4个正方形了。不能是4,那余数可不可以比4大?剩下5根可不可以?为什么?看来余数总是1、2、3,在不断的重复出现。那根据你们的意见,余数不能等于4,也不能比4大,那余数只能比余数小。

  5、小练习:

  1、做一做:现在还是用小棒来摆这样的五边形,想一想,如果有剩余,可能剩几根?

  2、现在,不摆小棒给你一个算式(★÷6=▲……(?),如果有余数,可能是哪些?那再看(★÷8=▲……(?)除数是8,余数可能是哪些?看来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是要比除数小。出示另一个算式(★÷(?)=▲……5)体会除数要比余数大。(★÷(?)=▲……7)

  ★÷7=▲……(?)除数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刚才我们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还知道了它们的关系,现在你能用它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做一做的第2题。和装面包的问题。

  3揭示猜一猜的小秘密。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除法》教案 篇12

  第五单元 除法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探索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能够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通过学习,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中括号的必要性,能够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目标:

  1、 结合实际情景。探索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 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

  4、 经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并能够运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5、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课时安排:

  内容                         课时数

  1、买文具                     2课时

  2、 路程、时间与速度          2课时

  3、参观苗圃                   1课时

  4、秋游                       1课时

  5、国家体育场                 1课时

  6、探索与发现(四)           1课时

  7、中括号                     1课时

  买文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情景,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

  2、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学生估算意识。

  4、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理。

  2、解决商的定位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口算:(借助视频)

  40×2 =   50×5 =   90×3 =  20×7 =

  30×3 =   70×4 =   80×6 =  9 ×10=

  30×6 =   40×3 =   60×2 =  2 ×70=

  (  )×30=60   (  )×60=180   (  )×50=200

  (  )×40=80   (  )×40=40    (  )×20=180

  90×(  )=180   40×(  )=120   70×(  )=140

  师: 全对的同学请举手,祝贺你们成为这节课的“口算之星”

  (设计意图:为本节课学生准确试商奠定基础)

  2、板演(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竖势计算方法)

  68÷2 =      648÷8 =      567÷5 =

  【设计意图】:结合这3道题总结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竖势计算方法,为本节课学生推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竖势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在生活中做什么的时候用过除法呢?

  生:我们在分东西、买东西的时候会用到除法。

  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二、探索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我们学校每学期开学初,校长都会拿出一部分钱资助那些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同学,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这学期,校长把负责购买任务交给了老师,我准备到文具店为同学们购买文具,你们想和老师一同去吗?

  (板书课题)

  生:想。

  师:(出事教学情境图。)谁来说一说,你在文具店里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钢笔8元一支,

  文具盒10元一个,

  书包20元一个,

  计算器30元一个。

  师:同学们,我们到文具店干什么来了?

  生:买文具。

  师:怎么没有同学关心老师带了多少钱呢?

  生:老师,您带了多少钱?

  师:老师带了——一边说,一边拿出80元钱。(8张10元)为了公平老师打算用这80元钱都买一样的文具,请你们结合80元这一信息,提出只买一样文具的数学问题?

  生:80元可以买多少支钢笔?

  80元可以买多少个文具盒?

  8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

  80元可以买多少个计算器?……

  师:老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研究8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

  (小组合作的要求)

  先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在本上写出你的计算方法。

  (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2、独立探索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师:好,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怎么列式的?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方法,并说出理由)

  生:因为1个书包是20元,2个书包是40元,3个书包是60元,4个书包80元,所以80元可以买4个书包。

  我列的算式是 20+20+20+20 = 80(板书学生算式)

  生:我用的是20乘多少等于80的方法,因为20乘4等于80,所以80元可以买4个书包。

  我列的算式是20×(4) = 80(板书学生算式)

  生:我是用80连续减20的方法,即买1个剩 60元,买2个剩下40元,买3个剩下20元,买4个后就没有钱了。所以80元可以买4个书包。

  我列的算式是80-20-20-20-20 = 0(板书学生算式)

  生:我想80里面有几个20,有几个20就可以买多少个书包。80里面有4个20,因此80元可以买4个书包。

  我列的算式是80÷20 = 4(板书学生算式)

  生:……

  3、探索竖式计算的方法。

  师:你们的想法都不错,那你们会用竖式计算80÷20 = 多少吗?

  (老师特别请刚才用列竖式的同学来板书,当小老师讲解,再请一个错误的同学板书。)

  生1      4         生2        4

  20 )8 0               20 )80

  8 0                    80

  0                     0

  师:谁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www.

  (如果学生能向他们发问更好,如果没有,老师问)

  师:我们来看这两位同学的竖式。他们的竖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他们的商都是4,但是4的位置不同,一个在个位上,一个在十位上。

  师:请你说说“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生1:20是一个两位数,计算时,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被除数是80,就是8个十,除数是20,就是2个十,80除以20,就是8个十除以2个十,,我就想乘法口诀“二四得八”,8÷2 = 4。所以,80除以20,商是4。4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

  师:你又是怎么想的?

  生2:哦,他说的对,我写错了。

  师:你们同意谁的写法?

  生:第一种。

  师:(擦去错误的)这道除法竖式计算题和以前计算试题有什么区别吗?

  生:以前学习的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今天学习的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而且这个两位数还是整十数。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计算、讨论,你能结合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竖势计算方法,推理出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竖势计算方法吗?

  生: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一定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竖势计算方法)

  4、估一估,练一练。(片)

  师:如果校长给老师140元,可以买几个书包?怎么列式?

  生:140÷20

  师:请你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生1:因为14÷2 = 7所以 140÷20 = 7

  生2:因为20×7 = 140所以140÷20 = 7

  师:我们估算的结果对不对呢?下面请同学们用除法竖式验证。(学生独立计算)“7”为什么写在个位上?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140元是14个十元,20元是2个十元。因为14÷2 = 7,所以140÷20 = 7,7写在个位上。

  生:20是一个两位数,计算时,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14比20小,再试除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除到了个位,所以7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

  师:我们用竖势计算的结果和刚才估算的结果一样吗?

  生:一样。

  师:这就证明我们既做对了,同时也估算对了。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用了不同的方法计算出80元可以买4个书包,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出色。请同学们看看这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

  生:除法。

  师:老师也认为我们在生活中买东西的时候遇到一个数中包含几个另一个数时,用除法计算比较简便,如果你喜欢其它方法也可以用。请同学们快速地用除法竖势来解决刚才你们提出的问题。

  80元可以买多少支钢笔?

  80元可以买多少个文具盒?

  80元可以买多少个计算器?

  (请3名做的快的同学到前面板演)

  5、试一试,探索有余数的除法是整十数的除法。

  师:你们和他们的做法一样吗?

  生:一样。

  师:通过做这3道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80元只够买2个计算机,还剩20元,这道题有余数。

  师: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师:说的真好。你们记住他说的话了吗?

  生:记住了。

  师:请大家齐说一遍。

  生:(齐说)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三、试一试

  第1关     我是最棒的!

  估一估下面各题的商,然后计算。

  40)80         20)94          60)246

  30)360        20)840          40)562

  第2关     帮助别人,他快乐,我更快乐。

  90元可以买几个计数器?165元呢?独立完成。

  第3关      更上一层楼。

  知识拓展。讨论商的末尾“0”的问题

  老师回到学校把文具店的商品价格向校长做了汇报,最后校长给了老师600元钱,让我去买书包,快帮老师算一算可以买几个20元的书包?你们会列竖式吗?

  师:你觉得为什么商的个位要补“0”。

  生:20是一个两位数,计算时,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60÷20,商3,写在十位上,正好除尽,被除数个位还有一个0,不需要再计算,直接在商的个位补0。

  四、畅谈收获

  同学们,时间过得可真快,快乐的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打算快和大家说说好吗?(学生畅所欲言)是的,我们的收获是不小,在帮助老师的同时,你们也收获了知识、收获了成功、更收获了快乐。

  板书设计:   

  买文具

  (学生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买文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正确地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2、利用上节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情境,正确地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解决一些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方法:尝试运用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学生板演,说明算理。

  180÷30=     140÷14=     342÷40=    600÷20=

  想一想:“600÷20”商的个位为什么要补“0”?

  2、引导学生回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

  二、综合练习

  1、括号里最大填几?

  30×<250   50×<95   40×<140

  60×<306   70×<200   80×<314

  学生可口算、估算或竖式计算解答。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三、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第4题。

  请学生观察情境图独立思考、解答。

  四、拓展练习

  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150÷30=      130÷13=       342÷40=     600÷20=

  教学反思

  路程、时间与速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情景,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能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速度的单位,会正确读、写,知道其含义;

  2、理解速度和时间、路程的关系;

  3、正确理解速度概念。

  教学准备:提示卡、课件、尺子。座位安排:每3人同桌(分a、b、c三层同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学生猜哪辆车会取胜呢? 接着出示条件:我2时行驶了120千米,(货车)

  我3时行驶了210千米。 (客车)

  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解答?

  2、速度单位名称的教学

  【设计意图:为学生发现速度单位和以前学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单位的不同埋下伏笔】

  二、教学新知

  1、速度概念的教学

  课件出示3道题,让学生口答各物体的速度。教师再引导学生归纳小结“速度”概念。

  2、归纳计算速度的公式

  由上题计算各物体速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速度=路程÷时间”这个关系式。

  3、感受生活中的不同速度

  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不同物体的速度,并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电闪雷鸣”这个生活自然现象。

  【设计意图:提高了课堂练习的密度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很乐于解决身边的问题,并认识到数学来自生活,为生活服务,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加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4、归纳计算路程、时间的公式。

  通过计算教科书第63页“试一试”第1题,引导学生归纳“时间=路程÷速度、路程=时间×速度”两个关系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这一个环节也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尝试应用,深化练习

  1、做第63页“试一试”第2题。(分层练习)

  2、拓展练习:第64页第2题(分层练习)

  【设计意图:练习进行分层,可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让不同的学得到不同的收获。】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课外作业:第63页第3题。

  教学反思

  路程、时间与速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方法:尝试运用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让学生理清三者关系,为下面的练习打基础。)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策略意识。)

  2、 完成“练一练”第二题。根据情境图列式计算。

  (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果、发现规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完成“练一练”第三题。

  根据第1个算式写出第2、3个算式的得数,寻找其中的规律。

  (让学生自己编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次巩固和延伸,这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完成“练一练”第四题。

  列式计算后,与自己的同桌再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解答。

  5、完成“练一练”第五题。

  三、实践应用

  看线段图解答,然后提问:15分、35分分别在什么位置。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四、拓展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五、作业练习。

  教学反思

  参观苗圃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试商方法,学会验算。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绿色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平时,看书时间长了,眼睛觉得很累,但只要看看绿色的植物,就能消除眼睛的疲劳,给人以舒适的感觉。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块去参观苗圃,那里种有很多的绿色植物。

  2、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二、解决问题

  1、欣赏了那么多漂亮的植物,你现在了解到苗圃的基本情况了吗?

  学生汇报观察的收获。

  2、你能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每种花的盆数相同”这个信息对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作用?作用是什么?缺少这个信息能不能计算?

  3、你能列出算式吗?

  4、 能估计一下答案吗?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估计这些答案有什么作用吗?

  5、用除法竖式你会吗?

  a、先自己试一试。

  b、如果遇到困难你有二种求助方式:①求助课本②求助小组伙伴。

  c、小组交流你的成果。

  d、小组间交流你们的计算方法,说清楚你们小组是怎么想的?可以上台板书你们的竖式。

  (明确:试商的时候,把22当作20来试,把154看作是150,

  20×7=140,最接近150,所以商7。)

  6、 请你来给园艺师帮帮忙:园艺师要用120盆花布置广场,每个图案用18盆花,可以组成几个图案?还剩下几盆花?

  独立解决。说说你的算法和想法。你会验算吗?

  三、趣味练习

  今天同学们在参观苗圃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并自己探索解决了问题,学会了2位数的除法,下面咱们就来练一练,比一比,看你可以获得几星级?

  1、说说你把除数当作几来试商?(一颗星)

  70÷31=      381÷54=       272÷28=       89÷22=

  2、最大能填几?(二颗星)

  38×(   )<243   42×(     )<213  

  61×(     )<441   59×(     )<481

  3、森林医生(三颗星)p67页第四题。

  板书设计:

  参观苗圃

  20      7

  22  1 5 4 

  1 5 4

  0

  教学反思

  秋游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生活实际情景,体验“改商”的过程。

  2、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学校要组织秋游啦,同学们纷纷在做准备,四年级有41个学生,老师想让同学们戴上白色的帽子,这样好识别自己班上的学生。超市里有8元、9元、10元的帽子,而班费只有400元,请你帮老师算算,可以买那种帽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购买方案)

  二、建立模型。

  1、同学们都准备好了,来到了大操场,现在怎样安排车辆才能让同学们都坐上车而又不浪费呢,电脑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

  (1)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

  (2) 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讨论估计试商。

  272÷34=     先估估大概需要几辆车

  (3)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2、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试商?会发现什么技巧。

  (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时候商会小?)

  3、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大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大呢?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

  4、继续完成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小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小呢?

  5、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理解改商。

  2、完成“试一试”

  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商的大小情况。

  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解决五年级学生如果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

  3、完成“练一练”,可以适当扩充。

  四、小结本课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秋游

  30     9                   8

  34  2 7 2          34   2 7 2

  3 0 6               2 7 2

  0   

  国家体育场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活动,进一步感受亿以内大数的实际意义。

  2、会用生活周围的具体数据形象地描述大数,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具体数据形象地描述大数,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引导学生介绍课前收集到的数据信息。

  如教室面积的大小,课桌面积的大小及学校操场跑道的长短等.

  2、学生体会较大的数的实际意义。

  3、出示课件:

  问:XX年奥运会在哪个国家举行?电脑出示北京申奥的资料。国家体育场是XX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它的占地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能容纳约10万观众。

  二、玩中学 

  1.小组活动1。

  a.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描述1万平方米、20万平方米的大小。

  b.统计学校的学生数,明确“一万”“十万”的大小。

  c.对于10万人,20万平方米,小组内还有什么其他方法进行描述吗?

  全班交流。

  2.说一说。

  介绍日常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以亿为单位的数。

  3.小组活动2。

  a.不间断地从1数到1亿要多长时间?

  (同桌一组,一个数,一个计时。)

  b、让学生说一说数学书的某一页的字数,根据自己的估算,1万字大约有几页?1亿字的书大约有多厚?

  c.估计自己1步的长度。

  d.估计一亿粒大米的有多重。 “亿”的大小,巩固建立的表象。

  4、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4页的“你知道吗”。 

  三、学中做        

  出示一组收集到的数据。

  1.海洋里各种鱼虾的种类超过15亿种,每年我们从海洋里捕捞约1亿吨鱼虾。

  2.我国冰川和永久性积雪的覆盖面积约7亿平方千米。

  体会15亿、1亿、7亿的多少,同时,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做中得       

  回家后收集一些较大数的相关信息,与同学交流,谈感受。

  教学反思

  探索与发现(四)

  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从而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2、能够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灵活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 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2、 培养审题习惯以及灵活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动画:《猴王分桃》

  2、启发提问:

  (1)同学们,小猴皮皮自作聪明,为什么猴王和其它小猴子听完它的话后,都笑了呢?

  我们来看看猴王是怎样给它分桃的?

  课件出示: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猴,

  16个桃,平均分给4个小猴,

  32个桃,平均分给8个小猴,

  64个桃,平均分给16个小猴。

  (2)你能列式计算每个小猴平均分到几个桃吗?

  生答师板书:8÷2=4(个)

  16÷4=4(个)

  32÷8=4(个)

  64÷16=4(个)

  (3)通过计算,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3、揭示课题:

  (1)猴王是运用什么知识来教育这个自作聪明的小猴皮皮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们就知道了。

  (2)如果以第一个算式为标准,下面三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什么变了,什么不变?被除数和除数是怎么变化,而商不变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商不变的规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揭示规律

  1、填写表格

  被除数 24 48 120 240 480

  除数 4 8 20 40 80

  商     

  2、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比较,出示思考题:

  (1)从左往右看,第2、3、4、5组同第1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2)从右往左看,第4、3、2、1组同第5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3、讨论交流

  从上面的例子你发现什么规律?

  小组间互相讨论交流,归纳出两种变化规律。

  4、概括规律

  (1)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种变化规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引导学生把这两种变化规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3)阅读课本,加深理解,强调关键词语:“同时”、“相同的倍数”。

  5、质疑、释疑

  如果被除数和除数不是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或者扩大(或缩小)的倍数不相同,那么这个规律还存在吗?

  6、小结、评价

  三、应用规律,深化理解

  做整十、整百数的除法口算,有时可以应用这个规律。

  课件出示:

  8000÷400=20            9500÷500=19

  800÷40=                950÷50=

  80÷4=                  95÷5=

  从上到下,根据第1题的商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1、在书上一组一组地完成。

  2、提问:从上往下观察比较,商为什么相同?从下往上观察比较,商为什么相同?

  3、感悟方法: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只要同时划掉被除数和除数末尾同样个数的0。运用商不变的规律,使整十、整百数的除法口算变得十分简便。

  四、多层练习,发展思维

  1、计算下面各题的商:

  30÷15=      300÷150=        60÷30=

  (30×4)÷(15×4)=       (30÷3)÷(15÷3)=

  算完后,让学生说说商为什么都是2?

  2、根据“200÷50=4”分别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200÷5)÷(50○□)=4     (2)(200○□)÷(50×2)=4

  填写后,指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这2题的题意。

  3、编题游戏:你能编出几道算式,使被除数和除数变化了,而商不变吗?

  (1)学生编题      

  (2)汇报交流

  五、回顾全课,归纳总结

  1、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前看的《猴王分桃》的动画片,想想猴王是运用什么规律来教育帮助小猴皮皮的?

  2、说说学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

  中括号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的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2、使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且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4、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正确解答带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试题

  教学准备: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25×4=      36÷9=    13×2=        28+53=

  82-14=     15×3=     56÷14=       55×4=

  2、让我来算一算

  51-(23+14) 63÷(21÷7)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例题,引出新知识

  1、出示360÷(12+6)×5

  2、学生说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3、出示例题,引出新知识。

  360÷[(12+6)×5]

  我们已经知道,在列式时为了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要用到括号。但有时只用小括号还不够,还要用到中括号。(板书[ ])

  说明:像这样的括号,叫做中括号。(说明中括号的写法)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带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式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探究新知

  1、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这道算式,(板书例题):请大家说一说,这道题有怎样的特点?说明小括号外面还有中括号。让学生说一说要先算哪一步。

  ⑴认真观察,全班交流讨论

  ⑵汇报观察的结果,全班交流讨论

  ⑶教师提问:有了中括号的参与,你明白了运算顺序吗?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规范的进行算式计算的板书

  3、算一算、比一比

  请学生先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三、学以致用

  1、教材上的练一练

  2、补充练习

  为支援受灾学校的学习,新华小学部分学生开展了捐书活动,四年级捐书120本,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捐20本,六年级捐的书是五年级的3倍,根据新华小学捐书的本数,25所这样的学校可以捐书多少本?

  问: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谁?说说带有中括号的算式,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板书设计:

  中括号

  360÷[(12+6)×5]

  =360÷[18×5]

  =360÷90

  =4

  教学反思

《除法》教案 篇13

  第三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除法以及解简易方程,学习了分数乘法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分数除法和比的初步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学习分数除法打下了基础,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对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好的作用.教材内容包括: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比和比的应用.这些知识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一方面基本上完成了分数加,减,除的学习任务,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分数四则运算;另一方面又开始了比的初步知识的学习,为后面学习百分数和比例提供了基础.两方面的收获,都将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用口算或笔算的方法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使学生学分用分数除法来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理解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知道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求比值和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景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单元教学重点】

  1、分数除法的计算;

  2、分数除法问题的解答;

  3、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与运用.

  【单元教学难点】

  1、理解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的算理;

  2、比的应用.

  1、分数除法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指导并初步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并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学会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正确计算。

  3、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4、掌握分数除法的统一法则。

  【教学难点】

  1、学会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正确计算。

  2、引导学生推导出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

  3、对于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的理解。

  第一课时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掌握了它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并用它解决了相应的实际问题。这节课开始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去逐步探究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还要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本节课我们先探究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二、新知探究:

  (一)分数除法的意义

  1、出示例1的教学挂图,让学生看图观察图意,指名口答图意和应该怎样列式.

  2、你能把上面的问题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口答问题和列式)

  3、100g= 1/10kg,你能将上面的问题改成用kg作单位的吗 (引导学生将整数乘除法应用题改变成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整数乘除法的问题和改写后的问题,分析得出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联系以及分数除法的意义.

  5、练习:课本2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练习,订正时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这样填.

  (二)分数除以整数

  1、小组学习活动:

  问题⑴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问题⑵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活动要求]

  ①先独立动手操作,再在组内交流,

  ②讨论:通过折纸操作和计算,你发现了几种折纸方式,每种方式应怎样列式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汇报学习结果:

  3、学生独立阅读教材

  4、归纳总结: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指导学生归纳出:分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数,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三、巩固与提高

  ①把7/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什么数乘6等于3/17?

  ②如果a是一个不等于0的自然数,1/3÷a等于多少? 1/a÷3等于多少? 你能用一个具体的数检验上面的结果吗

  四、课后作业

  练习八第1、2、3题

  五、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例1.100×3=300(ɡ)          1/10×3=3/10(㎏)

  300÷3=100 (ɡ)        3/10÷3=1/10(㎏)

  300÷100=3(盒)        3/10÷1/10=3(盒)

  例2. 4/5÷2=4÷2/5=2/5     4/5÷2=4/5×1/2=2/5

  4/5÷3= 4/5×1/3=4/15

  第二课时 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上节知识

  1、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2、口算下面各题

  1/6÷3         4/7÷2       3/5÷2    6/7÷2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三

  1、 出示例三  小明2/3小时走了2千米,小红5/12小时走了5/6千米,谁走的快些?

  2、 指导列式

  (1) 谁走得快是比两人的什么?(速度)

  (2) 怎样求二人的速度?(自己列出算式,并与你所在的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算式及列式依据)

  (3) 汇报并板书:小明平均每小时走2÷2/3

  小红平均每小时走5/6÷5/12

  (4) 你能直接求出这两个算式商的大小吗?(不能)

  (5) 你会求出这两个算式的商吗?为什么?(不能,因为除数是分数)

  我们这一节就来探究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的方法(板书:一个数除以分数)

  3、 探究计算法则:

  探究计算2÷2/3

  (1) 指导学生画线段示意图:

  ①你能用线段图表示这道题的信息吗?试试看(由于用2/3小时行2千米,求1小时行多少千米,学生在画图时有一定困难,画图前可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a、2/3小时表示什么?(1小时的2/3)

  b、2/3小时行驶的路程和1小时所行路程有什么关系?(2/3小时行的路程=1小时所行路程的2/3即:1小时所行路程的2/3是2千米)

  此时学生就可根据乘法应用题画图的方法画出线段图了。

  ②把你的画图与同组同学交流一下,看是否相同。如果不同,比比谁的画图能更好的反映信息。

  ③打开教材第30页,看看你们的图与教材的图是否相同。

  (2) 探究怎样计算2÷2/3

  独立阅读教材第30页,体会教材中的推导过程,并在小组内说一说

  (3)师生互动

  师生共同探究计算过程,分析算理

  ① 1小时走多少千米就是求3个1/3小时走多少千米,必须先求1个1/3小时走多少千米

  ② 由2/3小时行2千米,即2个1/3小时行2千米,可求1个1/3小时走多少千米,也就求2千米的1/2是多少 ?  2×1/2

  ③ 3个1/3就行2×1/2×3千米

  ④ 由此推出2÷2/3=2×1/2×3

  ⑤ 由于1/2中的分母2和第三个因数恰好是原来除法算式中的数,为了便于分析,可用乘法结合律让它先算,即

  2÷2/3=2×1/2×3=2×(1/2×3)=2×3/2

  ⑥ 分析2÷2/3和2×3/2的特征,你们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得出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4、 你们能用这个规律计算5/6÷5/12吗?试一试,并把你的计算与同组人交流。

  三、课堂练习:

  1、教材第31页“做一做”

  2、练习八第4题

  四、板书设计:

  一个数除以分数

  2÷2/3=2×1/2×3=2×3/2=3(千米)

  简写:2÷2/3=2×3/2=3(千米)

  5/6÷5/12=5/6×12/5=2(千米)

  第三课时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一个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应怎样计算?

  2、 计算:

  24÷5/6      2/3÷3/4      5/7÷25/14

  二、 探究新知:

  1、 教学例4(1):混合运算应用题

  小红用长8米的彩带做了一些花,每朵花用2/3米的彩带。他把其中的4朵送给了同学,小红还剩几朵花?

  (1) 讨论问题

  ① 你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② 要求小红还剩几朵花,先应求什么?

  ③ 怎样列式?

  (2) 讨论要求:

  ① 先在小组内讨论问题

  ② 独立列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

  (3) 汇报讨论结果并板书

  8÷2/3-4

  =8×3/2-4

  =12-4

  =8(朵)

  答:小红还剩8朵花。

  2、教学例四(2)四则混合运算题

  (2)计算1/5÷(2/3+1/5)×15

  ①先按运算顺序计算出题目的得数

  ③ 在上面的算式里。如果要先计算(2/3+1/50×15,就要用到中括号。在用到中括号后,就成了新算式,试一试,写出这个新算式。学生写出后教师板书:

  1/5÷[(2/3+1/5)×15]

  (1) 先议一议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2) 议一议: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怎样计算?

  (3) 在学生充分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三、 课堂练习:

  四、 教科书第34页“做一做”

  五、 板书设计: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8÷2/3-4              计算:1/5÷(2/3+1/5)×15

  =8×3/2-4                 计算:1/5÷[(2/3+1/5)×15]

  =12-4                        =1/5÷[(10/15+3/15)×15]

  =8(朵)                     =1/5÷[13/15×15]

  =1/5÷13         

  答:小红还剩8朵花。            =1/65

  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第四课时    混合运算练习题

  练习内容:教科书第36页内容

  练习过程:

  1、 由学生独立完成

  2、 在小组内探讨交流

  3、 汇报应用题解题思路(在全班内)

  第2节

  解决问题

  2.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理解,学会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3、会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4、掌握列方程解答文字题的分析方法。

  5、能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1、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如何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实施】:

  第一课时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一说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计算25/36÷30

  3、用等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① 鸡的只数是鸭的3/4

  ② 女生是男生的一半

  ③ 梨重量的3/5相当于苹果的重量

  ④ 儿童体内的水分占体重的4/5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例1的条件和问题

  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小明体内有28千克水分,小明的体重才是爸爸的7/15,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设疑讨论

  问题:①题中有几个等量关系?各是哪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②所求问题在哪个或哪几个等量关系中?

  ③哪个等量关系中只有所求问题是未知的?

  ④找出这个关系式后用线段图表示它们的数量关系

  分组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板书:

  小明体重×4/5=小明体内的水分质量

  ?×4/5=28

  师:如果用方程解这道题,你会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解答并汇报结果)

  1、爸爸体重是多少千克?(学生分组讨论完成)

  讨论设疑①爸爸的体重在哪一个关系式里?写出这个关系式

  ②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③如果用方程解答这道题该怎样做?

  (学生讨论结束后独立完成 后,让组长检查后汇报,教师板书

  2、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并填充教材。

  ④课堂练习

  (1)教科书第38页“做一做”

  (2)一条裤子75元,是一件上衣价格的2/3。一件上衣多少元?

  四、板书设计: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例一:

  解:设小明的体重为x千克   解:设爸爸体重为x千克

  4/5x=28                    7/15x=35

  x=28÷4/5                   x=35÷7/15 

  x=35                        x=75

  答:小明体重35千克。           答:爸爸体重75千克。

  第二课时

  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一、复习

  写出下面数量关系(用等式)

  (1)裤子价钱是上衣的2/3

  (2)裤子的价钱比上衣少1/3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二

  爱华小学的同学非常喜欢课外兴趣小组,他们学校参加美术小组的有25人,比航模小组人数多1/4,算一算,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1、讨论设疑

  (1) 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条件和问题)

  (2) 怎样用线段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3) 问题和条件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4) 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解答?理由是什么?

  2、讨论要求

  ① 将4个问题在小组内充分讨论

  ② 由组长或小组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学生独立解答

  4、由组长汇报检查并汇报解法过程。

  三、课堂练习:

  1、 教科书练习十第4题

  2、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5/8,还剩15千克。这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3、 修一条公路,修了200米,还剩2/3没有修。这条路长多少米?

  四、板书设计:

  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的应用题

  问题参加运算,用方程简单

  解:设航模组有x人

  x+1/4 x =25             (1+1/4)=25

  5/4x =25                     5/4x=25

  x =25÷5/4                   x=25÷5/4

  x=20                        x=20

  答:航模组有20人。

  3.比和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读比值。

  2、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3、学会并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运用这个知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比的意义。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比的基本性质。

  4、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5、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量的意义。

  6、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学难点】

  1、理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基本方法。

  4、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   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电脑课件呈现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的影像资料。(或实物投影出示课文插图)

  画面呈现联合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师:根据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二、课堂实施:

  (1)比的意义:

  师:在长和宽的关系中,我们可以把15÷10和10÷15换成另一种说法。就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的知识。(板书课题)

  师: 这是一组同类量之间的比,不同类量之间也可以比  如“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千米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千米。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

  由此可以推出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比的写法: (学生自己独立阅读教材,掌握比的写法)

  (3)比中各部分的名称:

  师:比是除法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当除法写成比后,各部分的名称就发生了变化,请同学们在教科书中查出比各部分的名称。

  (4)比的另一种写法: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15:10也可以写成15/10,仍读作“15比10”。(5)讨论比、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分组讨论并汇报)

  三、课堂练习:教科书第44页“做一做”

  四、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同类量:                            比的写法:           

  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         15比10写作:15:10

  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10比15写作:10:15

  不同类量:

  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    42252比90写作:42252:90

  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第二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除法的基本性质

  2、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新授:

  1、探究比的基本性质

  以6:8=6÷8=6/8为例

  (1)比较和除法的关系:

  6÷8=(6×2)÷(8×2)=12÷16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3÷4

  (2)学生探究比和分数的关系

  (3)归纳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2、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题——化简比

  (1)教学例1

  “神州”五号搭载了两面联合国旗,一面长15厘米,宽10厘米,另一面长180厘米,宽120厘米。这两面国旗长和宽的最简单的整数比分别是多少?

  最简比的条件:①两个整数

  ②互质数

  15:10=(15÷5):(10÷5)=3:2

  (为什么除以5)

  180:120=(180÷__):(120÷__)=:应除以什么数?

  归纳:把一个两项都是整数的比化成最简比的方法是(给它们同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2)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6:2/9          0.75:2

  1/6:2/9=(1/6÷18):(2/9÷18)=( ):( )

  (比内含分数,应先取分母,乘什么?)     (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0.75:2(比中有小数,设法变整数)

  方法1、

  0.75:2=(0.75×100):(2×100)

  =75:200

  =(  ):( )

  方法2、

  0.75:2=(0.75×4):(2×4)

  =3:8

  三、指导学生做教科书第46页“做一做”

  四、板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

  以6:8=6÷8=6/8为例

  (1)比较和除法的关系:

  6÷8=(6×2)÷(8×2)=12÷16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3÷4

  15:10=(15÷5):(10÷5)=3:2

  (为什么除以5)

  180:120=(180÷__):(120÷__)=:应除以什么数?

  第三课时   比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2   按1:4的比配制了一瓶500毫升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1、分析题意:条件:浓缩液和水的和500毫升  

  浓缩液和水的比1:4

  问题:水?毫升       浓缩液?毫升

  2、启发学生解决问题   方法可能有以下两种

  一、总份数:4+1=5

  每份数:500÷5=100(毫升)

  各份数:100×4=400(毫升)

  100×1=100(毫升)

  答:略

  二、总份数4+1=5 

  各份数500×1/5=100(毫升)

  500×4/5=400(毫升)

  答:略

  教师小结:比的应用主要是按比例分配,即把几个数的和按照它们之间的比分开来,其特征为:

  1、问题特征   条件:两数(或几个数)之和

  两数(或几个数)之比

  问题:求两个数(或几个数)

  2、解法特征:

  解法一     ①求总份数

  ②求一份数③求各份数 

  解法二     ①求总份数  ②求各份数

  三、课堂练习   教科书第49页“做一做”

  四、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

  一、总份数:4+1=5

  每份数:500÷5=100(毫升)

  各份数:100×4=400(毫升)

  100×1=100(毫升)

  答:略

  二、总份数4+1=5

  各份数500×1/5=100(毫升)

  500×4/5=400(毫升)

  答:略

《除法》教案 篇14

  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2

  课次

  5

  授课课题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

  教学基本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进行首位不能整除的计算。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操作,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基本掌握首位除时有余数的除法笔算。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首位除时有余的处理方法,基本掌握首位不整除的除法笔算。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突出数的组成和平均分,使学生理解算理。

  学法指导

  注重演算过程中的算理说明和习惯养成。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一、导入 

  出示情景图。

  提出问题:把5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2个班,每个班能分得多少个?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在草稿本上试算,说说与前面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交流你是怎么分的?

  突出“先分给每个班2筒后,还剩下1筒和2个羽毛球,该怎么办?”

  借借助学具或画图,体会先要分整筒的,分给每班2筒,余下的一筒要和单个的合起来再分。也就是余下12个,每班再分6个。每班共分到26个。 

  说明,52÷2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二、新授

  1、教学52÷2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指名回答第一步,板书好十位上的2和2乘2的4。注意想:5里面最多有几个2。

  接下去该怎么算?打开书本p7先互相说一说,再试着把题做完。

  交流。

  提问:十位除后余下1怎么办?

  合上书本,想一想怎么除的,在草稿本上再算一遍。

  自己验算一下,看看算得对不对。 

  说说今天学的除法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 

  3、小结 

  先独立试做前两小题。指名板演。

  三、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集体订正。

  说说计算方法。

  独立做后两小题。 

  作    业

  课堂作业:p8(2)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数学  课程教案

  周    次

  2

  课次

  6

  授课课题

  商末尾有0的除法

  教    学

  基本内容

  基本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理解不够商1要用0占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的

  和要求

  基本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理解不够商1要用0占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及难点

  理解不够商1用0占位。

  教学方法

  及手段

  注重讲解验算的过程及意义

  学法指导

  说思路练习和笔算相结合。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练习题校对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一、复习 

  96÷6  99÷6

  笔算,指名板演。

  集体集体订正。

  二、新授

  1、教学62÷3 

  先摆小棒6捆带2根,平均分成2份,怎么分?

  口答算式,并计算。

  再摆小棒6捆带2根,平均分成3份,怎么分?先摆一摆,再同桌交流。

  指名摆一摆,说说想法。突出剩下的2根。

  口答算式,并写出结果。 

  说明62÷3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2、教学62÷3的笔算竖式 

  先在草稿本上试算,再交流。

  说说遇到什么问题。

  讨论个位上的2除以3不够怎么办。

  讨论后明白个位上2除以3,不够商1,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再说说,为什么个位上要写0,能不能省略?

  怎样验算算得对不对?指名板演。 

  先试做“想想做做“第1题。

  3、练习

  再做后三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三、课堂小结

  作    业

  课堂作业:p10(4)

  板书设计

  商末尾有0的除法

  96÷6  99÷6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2

  课次

  7 授课课题

  除法练习课

  教学基本内容

  本课是以练习的形式对学生前面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教学目的和要求巩固除法笔算中的难点和重点。通过练习,提高正确率和计算速度。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进一步巩固除法笔算中的重难点,打好基础。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解与练习相结合。

  学法指导

  注重演算过程中的算理说明和习惯养成。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一、基础题练习

  1、做p10(3) 

  先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观察,并指出错在哪里。

  再在书上改正三道题,指名板演。 

  出示题目后,先估计第一题的商是几十多。并指名说说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2、做p8(6)1、练习口算 

  做p5(1)。

  出示题目后,先估计第一题的商是几十多。并指名说说估计的方法。

  再在书上写出各题的商是几十多。

  二、综合题练习

  1、做p8(4) 

  2、做p8(5) 

  3、做p10(5) 

  先看图,自己读题。

  说说你会解答吗? 

  先独立思考,再指名提问题。

  其他学生口答算式。 

  先看图,读题。

  解答第一问。说明解答格式。

  思考第二问:怎样安排?

  在黑板上列表帮助解答: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二、综合题练习

  1、做p8(4) 

  2、做p8(5) 

  3、做p10(5) 

  方法1 方法2

  4

  10

  10

  10

  10

  20 

  方法3

  10

  10

  10

  10

  10

  14 

  4、做p10(6) 

  三、课堂小结

  先看图,读题。

  自己在草稿本上试算。

  交流。

  四、提问:为什么10顶帐篷还得加上1顶?

  作    业

  书本上剩下的题目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数学  课程教案

  周    次

  3

  课次

  8

  授课课题

  练习二

  教    学基本内容

  进一步巩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教学目的和要求

  进一步巩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同时继续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收集、整理信息,并灵活组合信息。再进行有条理、合逻辑的思考

  教学方法及手段

  灵活运用,逐步增强算法.

  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及时验算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一、导入 

  二、基本题练习

  1、做p11(1) 

  先看懂要求。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2、做p11(2) 

  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写一写。

  选择几题,指名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再用竖式算出结果,做第一组。 根据估计检验笔算结果是否合理;根据笔算判断估计的

  3、做p11(3) 

  先看懂题目,独立完成填表。

  再观察表格,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交流自己的发现,使同学们体会到钱的总数不变,能买的本数和单价之间的变化规律。  三、讲解思考题 

  先看懂题。

  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提问:为什么男孩会多付8角钱? 这8角钱是几本本子的价钱? 四、布置作业

  作    业

  课堂作业:p11(2剩下三组)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3

  课次

  9 授课课题

  复习(1)

  教学基本内容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方法的掌握

  教学目的和要求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以及验算的方法,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及难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的口算、笔算方法以及验算的方法;在计算时对各种情况进行比较,弄清联系和区别,加深理解,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突出数的组成和平均分,使学生理解算理。

  学法指导

  注重演算过程中的算理说明和习惯养成。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一、导入 

  二、练习

  1、做p12(1) 

  直接写出结果。

  集体订正。

  2、做p12(2) 

  直接写出结果。

  集体订正。

  选择几道题要求说说口算方法。 

  做第一组。

  强调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

  先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做完后集体订正。比一比,说说上下两题在计算方法上的区别和联系。

  3、做p12(3)

  做两题。

  做完后说说验算方法。 

  看懂题意。说说单价的意思。

  直接填在书上。

  集体订正。 

  4、做p12(4) 

  先看图,说说从图中看到些什么。

  小组交流,试着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5、做p12(5) 

  三、布置作业

  作    业

  p12(2)后两组,p12(3)剩下两题。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数学  课程教案

  周    次

  3

  课次

  10

  授课课题

  复习(2)

  教    学

  基本内容

  同上

  教学目的

  和要求

  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及难点

  在练习的同时不仅仅会做题目,还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及手段

  注重计算能力培养

  学法指导

  说思路练习和笔算相结合。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练习题校对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一、做p12(6) 

  出示题目,要求先算一算,然后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规律。

  出示54÷18,让同学们根据刚才得出的规律进行试算。 

  二、做p13(7) 

  看图理解题意。

  做在本子上。

  指名说说是怎样解决的。

  三、做p13(8)

  先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解决的。

  四、做p13(9) 

  看图理解题意。

  小组先讨论准备怎样租船。

  交流租船方案。

  再讨论租金的计算方法。

  五、布置作业

  作    业

  课堂作业:p13(9)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3

  课次

  11 授课课题

  农村新貌

  教学基本内容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与数学联系。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整幅图的观察,在场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在活动中产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会有序地观察,在观察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交流前先独立思考。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解与学生讨论。

  学法指导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一、导入课题 

  二、观察场景图 

  1、对整幅图先进行有序的观察。 

  2、分场景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些什么。

  三、提出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问题。

  并把所提出的问题整理出来,写在纸上。 

  四、组织交流 

  分场景交流问题,出示所交流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作    业

  选择你所感兴趣的问题做在作业本上。

  板书设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数学  课程教案

  周    次

  4

  课次

  12

  授课课题

  认识整千数

  教    学

  基本内容

  引导学生进行除法计算的验算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使学生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 2.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

  3.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

  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生对整千数和一万的实际含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及手段

  卡片、计数器,

  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及时验算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完成练习一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一、  复习 1.说出下面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并读一读。 86                           501  209  900  327  478  701 2.说一说已经知道的数位顺序。 二、学习新知 1.  想一想:一千一千地数,一千下面是几千?五千下面是几千?九千下面是多少? 2.  一万是几个千组成的? 3.  在计数器的千位上拨3,它表示什么呢?如果在千位上拨5,又表示什么呢? 4.  在计数器的万位上拨1,你知道它表示多少吗? 5.  请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其他学生思考:这些数分别表示多少?(学生进行拨数) 6.  填空:3个千是(     )6个千是(   )5个千是(    )  1个万是(     ) 7.  认识数位顺序表

  数位顺序表

  ……

  (  )位

  (  )位

  (  )位

  (  )位

  (  )位 想一想:从右边起,第(  )位是万位。 8.  你觉得万这个单位怎样?我们学校大约有1000人,要几个我们这样的学校的人数,大约就是1万呢? 三、练习 1.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再请学生进行交流。 2.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3题。    同桌相互读给对方听,再请部分学生来读一读。并思考:你从这些数据中知道了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的第6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组织交流。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只要是合理的都行。 4.完成“想想做做”的第7题。    先让学生讨论:他们两家可能相距多少米?再组织交流。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都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

  作    业

  “想想做做”第4、5题

  板书设计

  认识整千数

  ……

  (  )位

  (  )位

  (  )位

  (  )位

  (  )位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4

  课次

  13 授课课题

  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1)

  教学基本内容 1.使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和联系实际的活动,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

  2.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熟练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会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基本掌握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笔算。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借助实物操作形成“自己的算法”。通过讨论和比较,明确算理。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中间连续有两个0的读法。

  教学方法

  及手段

  学法指导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一、复习 1.  想一想:我们昨天学习了哪个新的计数单位? 2.  算一算:8000-=     10000-7000= +1000=   +5000=   6000+= 二、学习新知 1.  师拿出计数器,在个位上拨“2”,想一想“2”表示什么? 2.  继续在十位上拨“5”,它又表示什么?它和个位上的“2”合在一起,表示什么? 3.  继续在百位上拨“6”,表示什么?与个位、十位上的数合在一起,又表示什么? 4.  在千位上拨“3”,表示什么?与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又表示什么?谁能完整地来说一说? 5.  师出示“2个千、3个百、6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多少?”的题目,请一位同学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其他同学思考:这个数是多少?怎么读? 6.  请学生来报一个数,请另一个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要求说出这个数的组成及读法。 7.  再出示“3个千、5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请学生试着写一写、读一读。 8.  想一想“三千零二是由几个千和几个一组成的? 9.  谁能来读一读“3002”这个数?学生先进行试读,在请学生来读。能不能读成“三千零零二”,在什么情况下两个“0”,只要读一个零? 10.              读一读:3004   3040  3400(体会:如果0出现在数的末尾是不用读出来的。) 三、练习 1.  做“试一试” 先说出数的组成,再写一写,读一读。 学生先独立完成,做完后进行交流,比较。 2.  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 先在书上写一写,再读一读。 3.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说出各数的组成,再读一读。 3745 5160 6030 8002 4.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 写出下面商品的价钱。 三千五百五十元   九千零二十元 二千八百零八元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进行交流。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明白了什么?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6题。 四.小结。

  作    业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6题。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数学  课程教案

  周    次

  4

  课次

  14

  授课课题

  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2)

  教    学

  基本内容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熟练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重点

  及难点

  0的读法

  教学方法

  及手段

  注重讲解验算的过程及意义

  学法指导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1.算一算:+=   4000+1000= 3000+4000=   10000-=   +3000= 2.读一读:2176  3098  9001  2030  2300 3.  6782里面有(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 3004里面有3个(   )和4个(  )。 5个千和4个百组成的数是(  )。 5个千和4个十组成的数是(  )。 5个千和4个一组成的数是(  )。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二、练习 1.                读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8848米。 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的平均深度大约是4028米。 2.                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世界第一斜拉索桥——上海杨浦大桥全长八千三百五十四米。 世界著名的大瀑布——尼亚加拉瀑布宽一千二百四十米。 3.                做“想想做做”的第7题。 学生先在书上完成,再组织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体会每组3道题之间的联系。 4.                找规律: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的第8题, 然后同桌两人合作进行找规律,看哪个组先找到规律。 5.                组数活动: 老师提供3、7、0、0这四个数字,请学生进行组数活动。看谁组成的数最多? 6.                连一连: 书上的第1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7.                课外小知识: 学生自学“你知道吗?”的课外读物。自 学后请同学来说一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三、小结四、作业

  作    业

  想想做做剩下的内容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4

  课次

  15 授课课题

  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基本内容

  。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和联系实际的活动,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能正确地对万以内的数进行大小比较。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解与练习相结合。

  学法指导

  注重演算过程中的算理说明和习惯养成。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  比较下面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   324(  )432    324(  )342 2.  一件衣服87元,一条裤子218元,裤子和衣服哪个更贵?你怎么知道的?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一台电视机的价格是2530元,一台空调机的价格是3680元,想一想:电视机和空调机比,哪一台的价格低一些? 2.小组进行讨论。 3.进行交流。(方法可能有两种,一是2530不到3000,3680已超过3000。所以,2530比3680小。二是千位上2比3小,2530就比3680小) 4.你会比电视机(2530元)和冰箱(2350元)的价格吗?自己先把你的方法与同桌说一说,再组织班级交流。(电视机和冰箱价格的千位上都是2,该怎样比呢?) 5.任意选择两种商品,比一比它们的价格,再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6.  练习:比大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380(  )3280  2380(  )2360 2380(  )8230  2380(  )3820 三、练习 1.  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再进行交流。 2.  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 火箭每秒能飞行4500米,人造卫星每秒能飞行8000米。谁飞行得快? 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3.  城关小学有学生1036名,林庄小学有学生 890名,哪个学校的学生多? 指名学生说比较的方法,然后完成在书上。4。做“想想做做”的第5题。下面的数各接近几千? 5870                  4012  4900  7104 5003                  2895  6044  8002 学生先相互说给对方听,再在班级里进行交流。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作    业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题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除法》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1、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长方形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折纸吗?今天我们就利用折纸来学习知识。 你能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两份吗?那么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平均分成三份呢?五份呢?

  (1)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把一张纸的4/7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二、自主探究 小组交流

  自主学习提示

  1. 利用手中的的学习纸,涂一涂,算一算,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2. 同桌之间说一说彼此的想法。

  3. 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课本第55页的提示,完成这两个问题。

  三、交流释疑

  1、初步感知分数除法

  把一张纸的4/7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请同学们拿出图(一)来涂一涂。

  交流:为什么要这样涂,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 还有不同的涂法吗? 能根据这个过程列出一个除法算式吗? 这个除法算式和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分数除法。(板书)

  初探算法 把一张纸的4/7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请大家在图(二)的上面涂一涂。

  交流:(展示学生不同的涂法) 同学们是把长方形纸的七分之四平均分成了三份,再把其中一份涂上颜色。 谁能根据这一过程列出一个算式。 怎样才能算出得数呢?

  观察3和1/3 有什么关系,由除以3变成乘3的倒数,是不是除以一个整数就可以乘它的倒数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教师出示三组算式)1/3÷5 4/5÷3 1/3÷5

  指生演板 让学生观察每一组算式,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根据这三组算式再结合上一道题,你认为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

  四、实践应用

  1、算一算 9/10÷30 15/16÷20 14/15÷21 8/9÷6 5/6÷15

  2、填一填 师:学会了知识就要灵活的运用,这道题你们能填上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第56页填一填,想一想。 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

  师:为了使我们的校园更整洁,学校给我们各班划分了卫生区,这一周轮到第一组负责 卫生区的卫生,老师想卫生区的四分之三平均分给四个人来负责,你们能算出每个人负责整个卫生区的几分之几吗?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运用分数除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呢。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说一说生活中的问题,让大家解决。

  五、课堂总结 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练一练第3、5、6题

《除法》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分”的行为,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知道余数是怎么的。

  2、会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来表示图的意思。会读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知道除数与余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一、引入

  出示15个双色片

  师:这里有15个小圆片,要求每2个,每4个,每5个,每6个来分。结果会如何呢?请小朋友拿出15个双色片,任选其中的一种分发来分一分。

  二、探究

  1、 从“分”理解余数,并会列式

  (1) 师:(指每5个分)谁是每5个分的?你上来分一分。(一生板演,并说出分的过程。)

  问:谁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师板书)

  问:15、5、3、各表示什么?

  (2) 师:(指每2个分)谁来分一分?(一生板演,并说出分的过程。)

  师:多出一个还能分吗?

  师:谁会列式?(师板书:15÷2=7余1)

  问:15、2、7、1各表示什么?(学生说,教师用圈图表示)

  师:“余”我们可以用6个小圆点表示。(师在算式上改余为……)

  师: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说一说15、2、7、1各表示什么?

  问:谁会读这个算式?(一生读,全班齐读)

  2、 会根据图的意思,列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1) 师:(指每4个分)谁来分一分?(一生板演,并说出分的过程。)

  师:能不能用刚才的算式来表示这幅图。(请学生把算式写在练习纸上)

  汇报,交流。说说算式中各数的意思。

  (2) 师:(每6个分)谁来分一分?(一生板演,并说出分的过程。)

  师:请小朋友在练习纸上列出算式。

  师小结: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不够分,分不完的情况,这样就产生了余数。在除法算式中可以用六个小圆点来表示余数。

  三、练习

  1、 出示柚子图

  ○○○○○○○○○○

  ○○○○○○○○○○

  ○○○○○○

  师:每6个装一袋,最多装几袋?还余几个?谁愿意来分一分?(用圈表示)

  圈后列式解答。

  2、 出示蛋糕图

  ○○○○○○○○○○

  ○○○○○○○

  有17块蛋糕,每4块装一盒,最多装几盒?还余几块?

  师:请小朋友在练习纸上圈一圈,再列式解答。(作后展示交流)

  3、 出示一组题

  ○○○○○○○○○○     ○○○○○○○○○○

  ○○○○○○○○      ○○○○○○○○

  算式:   算式:

  ○○○○○○○○○○

  ○○○○○○○○

  算式:

  师:想一想,每几个一份,最多分几份?还余几个?圈好后用算式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选一题说说各数表示什么。

  4、 纠错(如前一题练习学生有错,在这里展示纠错)

  (1)、○○○○○○○○○○    18÷3=5••••••3

  ○○○○○○○○

  (2)

  18÷4=3••••••6

  请学生说说分的对吗?为什么?算式该怎么写?

  师小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除数 余数

  5、 判断

  (1)17÷2=7••••••3 ( ) 请一个学生说说为什么?正确的算式是怎样的?

  (2)29÷4=6••••••5 ( )

  (3)14÷5=2••••••4 ( )

  (4)33÷3=10••••••3 ( )

  后三题请学生用手势表示,并说出错在哪里。

  6、拓展

  △÷9=○••••••☆

  师:△ ○ ☆各表示什么?那么☆可以是几?最大是几?说说道理.

《除法》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在实际情景中感悟小数除以整数运算的意义.

  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自主体验,合作交流归纳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在操作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商的小数点定位的方法和算理.

  初步培养数学学习与生活建立联系的意识,培养在计算过程中认真仔细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法和算理.

  教学难点: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同学们,你们都上街买过东西吗 买东西当然要便宜一点.王老师双休日也去上街买牛奶,可看了两家超市的同一种牛奶,却不知道选择哪一家 你有什么好办法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们需要我提供什么信息

  请看大屏幕: 哪个超市的牛奶便宜

  超市名称

  同种牛奶

  麦德龙超市

  8盒一共11.2元

  三江超市

  买4盒送1盒一共7.2元

  到底哪一种便宜,怎么比较呢 (看它们的单价)

  二 展开

  大家想一想应该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11.2÷8 7.2÷5)

  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 (总价÷数量=单价)

  这些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做的有什么不同 (小数除法)

  利用总价÷数量=单价这个数量列式不但可以列出整数除法算式,而且可以列出小数除法算式,看来整数除法和小数除法当然他们的意义也是相同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板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你能估计一下两个超市牛奶的单价会是多少呢

  我们先来算算麦德龙超市这种牛奶的单价吧.

  ① 每个学生尝试计算11.2÷8,算完以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选出一种最好的方案,全班交流.

  ② 学生上来交流:

  把11.2元转化成112角后进行竖式计算.

  直接进行小数除法竖式计算,你是怎么算的,你们对这种想法有什么问题么,王老师有一个问题, 商的小数点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11.2÷8=1.4,用11除以8,商1以后,余数是3,化为30个十分之一,与十分位上的2合起来是32个十分之一.32个十分之一除以8,商是4个十分之一,它表示0.4,商"4"就应该写在商的十分位上,我们还要在4的左边点上小数点,所以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③我们一齐再来算一下,师生共同回忆竖式计算过程,师在黑板上板书竖式.

  ④这个结果对不对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一下

  可用乘法验算,我们试一下.

  ④你觉得在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再来算一算三江超市这种牛奶的单价吧,

  请你用竖式计算7.2÷5.

  (1)学生独立用竖式进行计算 :有问题么,我们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遇到有余数2不够除的情况,在这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2)班内反馈

  在展台上展示学生答案,并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只要方法过程正确就给以肯定和鼓励.

  (3)引导学生对添0的方法进行质疑:

  除到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为什么可以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学生在质疑释疑过程中,有3种理解方法:

  ▲2个十分之一可以化成20个百分之一继续计算

  ▲学生用元角分的知识进行理解,7.2元就是7.20元,方法就是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进行计算.

  ▲小数末尾添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来理解.

  (4)我们一齐再来算一下,师生共同回忆7.2÷5的除法竖式计算过程,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

  (强调被除数的末尾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被除数除尽)

  (5)现在你觉得在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现在你能说说哪个超市的牛奶便宜

  11.2÷8=1.4元 7.2÷5=1.44元 1.44元 〉1.4元

  麦德龙超市的牛奶便宜,看来王老师还得到麦德龙超市去买,谢谢你们了.

  练习

  ①刚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实我们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下面请你用用学过的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25.2÷6 34.4÷16

  ②我们再来算2题.

  4.28÷4 42.6 ÷5

  尝试,校对.

  7 让我们来一齐说一说小数除以整数是怎样计算的,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先小组讨论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通过帮王老师解决买牛奶这个问题,理解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那就是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三 深化

  除了在购物中要用到小数除法的知识,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要用到小数除法的知识,你能把题目读一读么

  比如,

  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射击运动员杜丽最后5枪打出52.5环的成绩勇夺该项目的奥运金牌,平均每枪打多少环

  光明小学举行"手拉手"献爱心活动,三年级的46名学生共捐款55.2元,五年级60名学生共捐款65.4元.几年级的同学平均每人捐的多

  请你算一算

  2 在我们的学校里还有这样一个问题,你会解答么

  小明在献爱心活动中,准备把72.72元零花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你认为小明会捐给( )位小朋友,每个灾区小朋友( )元钱.

  四 作业 列竖式计算.

  10.44÷9 14.35÷7 37.8÷12

  75.6÷72 29.47÷14 247.1÷35

《除法》教案 篇18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掌握百以内的一位数来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两、三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内容编排顺序是:先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然后在探索有关0的除法规律的基础上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再学习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除法,最后学习连除和乘除混合两步计算试题。

  新知识点:

  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2、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3、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除法。

  4、连除和乘除混合试题。

  教学要求: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示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演算。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结合具体计算过程,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4、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课时安排:               6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分桃子

  教材第54.55页的内容。

  教材目标:

  1、探索并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笔算方法。

  2、笔算过程中的试商方法。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

  120÷3=      86÷2=     63÷3=    420÷6=

  2、笔算。

  (1)集体在本子上完成。

  4

  (2)做完后投影展示学生书写过程。

  (3)叙述完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创设学习情境。

  今天老师带着猴子们来到桃园一起采摘桃子,看他们干的多带劲哪!不一会,一筐筐新鲜的桃子就采满了。咦,老师为什么端来48个桃子呢?噢,原来它是为了表扬2个采摘小能手。同学们,请你们帮忙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这48个桃子公平地分给这2名摘桃子能收呢?

  (1)启发讨论。

  (2)鼓励提出问题,代表发言。

  学生:老师,我有个办法,把这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使每只猴子分得同样多,这样比较公平。

  教师按学生叙述逐步把例题出示完整。

  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3)你能说说要计算每只猴子分多少个,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吗?(除法计算)怎样列式呢?(48÷2)

  教师板书:48÷2

  2、尝试解决问题。

  (1)观察。

  被除数和除数各式多少?(被除数是48,除数是2)。48÷2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48平均分成2份)。

  (2)思考。

  想一想:在我们所学的乘法口诀中有=( )四十八的口诀吗?(没有)

  教师:你能用我们前面所学过的方法来解答吗?

  学生甲:可以用口算的方法算。

  教师:用口算怎样想,得数是多少?(先算40÷2=20,再算8÷2=4,最后20+4=24)。

  24是48÷2的商,这个商与我们前面复习的笔算除法有什么不同?(这个商是两位数)板书课题:用一位数除,商是两位数。除了用口算,用竖式能不能计算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呢?

  想一想:写竖式时要分几步呢?

  3、独立计算48÷2.

  4、小组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请学生到投影前,指着自己的竖式,叙述计算过程。

  5、板演,叙述方法。

  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板书。

  教师:同学们刚才说得特别清楚。你们看老师的理解和你们一样吗?做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被除数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对齐被除数的十位写上2。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表示从被除数中已经分掉的数,写在48十位的下面。4减4得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分完了,个位上还有8,要拉下来继续除。8除以2得4,要在商的个位,对齐被除数的个位写上4.再用除数2去乘4,积是8,表示从被除数中又分掉的数,写在拉下来的被除数个位上的8的下面,8减8得0, 在余数的位置上写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这样就完成了48÷2的计算过程。

  24

  2

  4

  8

  8

  0

  说明:竖式计算过程中的0不写不影响数的大小,可以省略,但最后的0表示全部分完,要写上。从要分的数里减去已分的数,因为是除法竖式,所以“-”可以省略。

  6、学生回顾上题的计算过程。教师提问,学生在心里回答相关问题。

  提问: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

  每求一位商都经过哪几步?(除、乘、减)

  每步的意义是什么?

  根据什么确定是否全适?

  7、师生共同归纳方法。

  笔算除法要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注意每求一位商要经过除、乘、减三步。

  8、练习。

  独立完成“试一试”的题目。

  9、继续学习“分桃子”。

  板书: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1)提问:用竖式怎样做呢?

  (2)试做。

  提问:计算过程中发现什么问题了?(整十数不能被3除完)。

  (3)同桌互相说算理。

  (4)集体小结过程。

  教师板书:

  16

  3

  3

  18

  18

  0

  说明:计算时还是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被除数最高位是4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最多分得1个十,要在商的十位,对齐被除数十位上写1,用除数3去乘1个十,积是3个十,写在48十位的下面,4减3得1,表示十位上还有1个十没有分完,把个位上的8拉下来,写在与十位上余下的1个十合在一起的是18。再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在竖式中商的个位,对齐被除数个位写上6,用除数3去乘6,积是18,写在18的下面;18减去18得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0,表示正好分完。

  (5)提问:如果被除数的某一位除后有余数怎么办?(遇到某一位除后有余数,要与下一位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6)整理计算过程。

  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被除数的哪一位除后有余数(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就把余数与被除数的下一位数合起来继续除。

  (7)比较上面两个例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从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不同点:后一个例题的被除数十位上除后还有余数。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55页“试一试”第1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淘气的猴子,节约。

  教材第57—5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者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重点、难点:

  1、商中间有0的两种情况。

  (1)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

  (2)0除以一个不是0的除数。

  2、正确计算商末尾不是0的除法。

  教具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答:说出各数表示的意义。48    408    480

  说出0在408   480这两个数中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新知

  1、创设“一个桃子也没有了“的情境。

  (1)根据情境,列出算式:0÷4=?

  (2)提问:你知道0÷4等于多少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根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要求0除以4得几,就想几和4相乘得0,因为0和4相乘得0,所以0除以4得0)。

  (3)想一想:0÷5=?    0÷7=?

  组内交流,说出你是怎样想的。

  (4)观察算式:0÷4=0    0÷5=0    0÷7=0 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5)反馈练习:0÷15=     0÷152=

  2、教学408÷4。

  (1)说出口算方法。(先算400÷4=100,再算8÷4=2,最后算100+2=102)。

  (2)根据口算方法,尝试笔算完成。

  (3)阅读教材第57页,了解计算过程。

  教师边列竖式边请同学讲述,先用4去除百位上的数,百位上的4除以4商1,把1写在商百位的位置,除到十位时,0除以4得0,十位上要商0,0和4相乘得0,0减0得0,按下去再除个位数。

  说明:中间用4除0的部分可以省略不写,但是商十位上的0必须写,起占位的作用。

  3、教学612÷3

  (1)出示例题,学生读懂题意后,列出算式612÷3

  (2)尝试练习

  (3)质疑

  教师: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时,用3去除十位上的1不够商1,怎么办?(除到被除数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哪一位商0,前提是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

  下面怎样继续计算?(余下的1与被除数个位上拉下来的2合起来是12,12除以3商4)。4写在商的哪一位上?(个位)

  提问:在这个竖式中,商中间这个0不写行不行?为什么?

  4、观察比较。

  观察我们刚才学习的两个练习题:408÷4,612÷3,你发现了什么?

  同桌之间交流发现。

  明确:这两道题都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第一道题是除到中间第一步,被除数是0,商是0;第二道题是除到中间一步,不够商1商0.

  揭示课题:商中间有0的除法。

  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两种情况都是在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不够商1,就对着十位商0.

  5、尝试解答522÷4

  (1)估算商是多少,商是几位数。

  (2)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计算中发现了什么,怎样解决。

  (3)根据口算方法,探索笔算过程。

  (4)明确:为什么商的个位要添上0?

  (5)强调书写格式

  130

  4

  4

  12

  12

  2

  (6)发现商的特点。(把课题补充完整)

  补充完整课题: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59页“练一练”1、2、3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练习。

  教材第60、6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1、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

  一、课堂作业设计:

  1、口算

  820÷30=    180×3=     360÷4=     230×3=

  57-32=      540÷3=    360-40=     320×5=

  指一行同学每人一题。

  40÷4=    28÷7=    90÷3=     400÷4=    280÷7=

  900÷3=   4000÷4=   2800÷7=   9000÷3=

  同桌互答,并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

  规律:①除数不变,被除数变大,商也变大了。

  ②下一行所得的商都比上一行商的末尾多一个0.

  2、教材第60页的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笔算。

  (2)指名叙述笔算过程。

  3、教材第60页第2题。

  (1)投影出示。

  (2)估算商是几位数。

  (3)计算。

  (4)检验计算与估算的商的位数是否一样。

  4、教材第60页的第4题。

  (1)投影出示。

  (2)由图中所给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你会想到什么?

  (3)同桌交流,相互启示。

  (4)提出问题。

  今年爷爷的年龄是孙子的几倍?

  明年爷爷的年龄是孙子的几倍?

  (5)解决问题。

  (6)交流解决方法。

  二、思维训练。

  1、教材第61页的第6题。

  (1)投影出示。

  (2)说一说: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3)想一想如何解答。

  (4)指名解答。

  (5)说一说,通过解答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教材第61页的第8题。

  (1)理解题意。

  (2)交流比较方法。

  (3)揭示结果。

  (4)谈话:交流打字方法。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送温暖

  教材第62-6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计算,逐步培养学生计算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检查、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1、掌握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正确地进行验算。

  教具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指名说一说计算360÷3和360÷9时各应该怎样想。

  2、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完成。

  提问:这两道题的商写的位置为什么不同?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教师:前几天,我校开展了“城乡手拉手”活动,为贫困地区捐献图书,三年级同学共捐献图书576本,准备送给6所希望小学,平均每所希望小学分到多少本?

  (1)教师边创设情境边板书例题。

  我校三年级同学捐出576本故事书,送给6所希望小学,平均每所小学分到多少本?

  (2)分析题中所给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3)列出算式。

  (4)看算式576÷6,估算商是几位数。

  同桌交流估算过程。

  (5)提出问题。

  教师:计算时遇到什么问题?(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被除数百位上的5比除数6小意味着什么?(不够商1)怎么办?想一想:口算除法中我们遇到过这种情况吗?(遇到过一位数除几百几十的数商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除法中遇到的这种情况,笔算时可以借鉴它的方法吗?(可以,把个百看作50个十,与十位上的7个十合并,一共是57个十。57个十除以6可以商9个十,还剩下3个十)。商9个十的9写在商的什么位置?为什么?(因为57个十除以6得9个十,还余下3个十,所以应在商的十位上写9)。

  (7)小结

  由这个例题可以看出,做一位数除法,当遇到被除数的最高位十的数比除数小时,就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

  2、学习验算方法。

  (1)怎样检验刚才我们的计算是否正确呢?请你们在除法竖式的旁边把商和除数相乘。

  教师指名板书:    96

  ×3 6

  576

  (2)观察乘法和除法的关系,看一看发现了什么。(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

  (3)揭示验算方法。

  教师: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验算除数计算得对不对,如果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说明除法的计算是正确的。

  (4)讲述验算格式。

  验算时,先在除法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

  今后,我们在做除法题时,凡是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不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验算可以帮我们检查计算是否正确,所以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63页第1题。

  (1)集体看书,明白题意。

  (2)独立思考,按要求在○里填上“<”、“>”或“=”。

  (3)组织交流。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甲:先计算结果,比较结果的大小,再填出符号。

  学生乙:观察每道题中左右两个算式特点,再根据计算中的规律,直接填出符号。

  2、教材第63页的2、3题。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买新书

  教材第65、6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试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1、正确运用“从左往右”与“先括号里,再括号外”的运算顺序。

  2、脱式计算的方法。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先说运算顺序,再口算。

  14×6+28=      72+3×6=      36÷2-11=     60-42÷7=

  教师:通过复习,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乘加或除减的两步运算试题的运算顺序掌握得很好。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同学们,我们学校的图书室刚买来200本书,想请一组同学帮忙,把这些书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你们算一算每层放多少本书。看那个组的同学算得又对又快。我们就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他们,好吗?

  (1)结合故事情境,板书例题。

  学校图书室买来200本书,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你能算出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书吗?

  (2)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3)小组交流解答思路。

  (4)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1:我们组认为可以先求两个书架共有多少层,再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

  小组代表2:通过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可以先求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书,再求每层放多少本。

  小组代表3:我们组统一上面两组的发言,我们在讨论时与他们的想法差不多,只不过用分步方法。第一步先求每个书架放多少本:200÷2=100(本),第二步再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100÷4=25(本)

  (5)列综合算式。

  教师:刚才在讨论过程中哪个组的想法与小组代表2的方法相同,按照你们的思路应该怎样列出综合算式呢?(200÷2÷4)这个算式中有哪些运算符号?(都是除号),我们在计算时要按照什么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先算200÷2等于100,把没参与这步计算的4和除号拉下来,再算100÷4等于25.这样就求出平均每层放25本书,把单位名称写上。

  教师随着讲解把板书写完整:

  200÷2÷4

  =100÷4

  =25(本)

  教师:哪个组的想法与小组代表1的方法相同?按照这样的思路应该怎样列出综合算式?【200÷(2×4)】为什么要在2×4的外面加上括号呢?(因为要先算出两个书架共有多少层,如果不加括号就要改变解题思路和运算顺序了)。观察这个算式有哪些运算?有没有括号?(有“×”和“÷”,有括号),对于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试题,它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做括号里面的,再做括号外面的)。

  指名板书:200÷(2×4)

  =200÷8

  =25(本)

  2、比较两种解法。

  (1)观察两种解法。

  (2)叙述解题思路。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65页第1、2题。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八

  教材第67、68页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训练正确计算的能力。

  2、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67页第2题。

  (1)板书:48×6+2=290              290÷6的余数是(  )

  (2)引导学生弄懂题意。

  (3)尝试独立解答。

  (4)叙述解答思路。

  (5)提问:为什么要填2?在除法算式中,48、6、2、290分别是什么?(290是被除数,6是除数,48是商,2是余数)。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6)板书:106×6+3=427          427÷4=(   )……(   )

  (7)独立完成。

  (8)为什么这麽块就填好了?

  你运用哪个知识解决的这个问题?(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2、教材第67页第3题。

  (1)投影出示。

  (2)看懂题目要求。

  (3)估算商是几位数。

  (4)交流估算过程。

  学生:这几道题是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有的是两位数,有的是三位数。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时,商就是两位数,如330÷8,424÷7,411÷6。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大时,商就是三位数,如582÷4,725÷6,914÷3.

  (5)集体在本子上计算。

  二、思维训练。

  1、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1)投影出示。

  182+85÷5           (123+12)×6           682-56×7

  9×(218+310)       432÷(131-125)      507-368÷8

  (2)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

  (3)指名说出运算顺序。

  2、教材第67页第4、5、9题。

  独立计算

《除法》教案 篇19

  课题:分一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学具,使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为认识除法积累较丰富的感性经验。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重点与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体会“先确定每一份是多少再分”这种平均分的方法。课前准备:挂图、圆片、小棒等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在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玩一个游戏。这里有6个○,现在请你把这6个○分成几堆,可以怎样分?  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认识平均分)。                                                      活动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活动四:课堂小结,总结收获。                    1.组织学生小组比赛。  2.汇报交流。 展示:操作的结果。 采访:分法最多的组,你们是怎么合作的?是怎么分的? 3.认识“平均分”。 谈话:每张纸条上都是6个○,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种分法。现在,我们再继续把这些纸条来分一分,你会怎么分? 提问:你是怎样分的?说说你这样分的理由。 讲述:像这样每份都是2 个,或者每份都是3 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平均分) 小结: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4.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完成“试一试”。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平均分了吗?茄子博士也想考考大家,大家愿意接受吗? 出示题目:把8 个桃子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5.探求平均分的方法。  谈话:瞧,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 出示:挂有8 个桃子的树。问题:如果每个小朋友分2 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小结:8 个桃子,我们可以把2 个桃子作为一份分给1 个小朋友,一共分了这样的4 份,就是分给了4 个小朋友。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也是平均分。 1.第31 页“试一试”。 学生读要求,问:有没有困难?        2.完成“想想做做”第2 题。 先看图,想一想要我们怎样圈?        3.“想想做做”第3 题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要求。         今天,你在这堂数学课上有些什么收获?            要求:给学生三分钟,请同桌两个人合作,先用圆片分一分再用水彩笔把分的结果写在纸条上,每张纸条上写一个结果。 比一比,哪组分的方法最多!        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题。 观察题中的插图,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 动手试一试:用圆片摆一摆。 集体交流,展示并说一说: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分得几个? 小组交流讨论,用圆片摆一摆。指明学生到前面分一分。  学生动手练习,并填空。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圈一圈,并填空。  学生自己选择解决的方法,把分的结果填在书上,再说说用了什么办法分的。                             通过把6个“○”的不同分法分类,使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学生用8个“○”平均分,分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通过各人不同分法的交流,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按要求“每2个一份地分”,让学生在分的过程中,体会这种平均分的方法。      通过分一分、圈一圈等平均分的活动,进一步体会“每几个一份”这种平均分的过程。                              课题:分一分

  第2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学具,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 2.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重点与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体会“先确定每一份是多少再分”这种平均分的方法。课前准备:挂图、圆片、小棒等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例题(平均分的另一种分法)。 创设情境:有一天,猴哥哥、猴弟弟一块儿到山上去摘桃子,你们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桃子? 提问:你认为怎么分最公平呢? 引导学生说出:把8 个桃子平均分给2 个小猴。   提问:这样每只小猴可以分得几个桃子呢?                   学生观察得出:一共摘了8 个桃子。                    通过分桃子这个情境中“分得公平”这个要求,学生自然地想到“把8 个桃子平均分给2 个小猴”,从而进入平均分的另一种分法。  活动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想一想,分一分。 2.说一说,演一演。 3.引导学生比较归纳。 比较:分的方法不一样,想一想,分的过程有没有一样的地方?(分的过程是每份同样多,有的同学是一个一个地分,有的是几个几个地分。) 小结:不管是一个一个分,还是几个几个分……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把8 个桃平均分给2 只小猴,每只小猴4 个。     用圆片代替桃子,想办法分一分,注意:要平均分。 学生边说边演示分的过程。可能会有以下这些方法:先分给每只小猴1 个,再分给每只小猴1 个,直到每只小猴4 个;先每只小猴2 个,再每只小猴2 个;先每只小猴3 个,再分给每只小猴1 个……                       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操作,虽然分法可能不同,但分的过程是每份同样多,有助于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活动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狗妈妈分骨头。(“试一试”改编) (1)讲述:小猴吃完桃子后,高高兴兴地下山玩了。半路上,正好遇见黑狗、白狗、花狗3 只狗妈妈在商量事情。原来3 只狗妈妈各获得12 根骨头。黑狗妈妈有2 个孩子,白狗妈妈有3 个孩子,花狗妈妈有4 个孩子。你们愿意帮3 只狗妈妈把骨头平均分给他们的孩子吗? (2)出示填空题。 ①把1 2 根骨头平均分给2 只小狗,每只根。 ②把1 2 根骨头平均分给3 只小狗,每只根。 ③把1 2 根骨头平均分给4 只小狗,每只根。 2.第33 页“想想做做”第1 题。                   (3)分一分、填一填。 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骨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分一分,再填一填。 学生独立解决,再交流反馈。    读懂要求,思考准备怎样解决。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把习题编成童话,提高了学生操作的兴趣,增加了情趣,同时,通过3次分的过程,增强学生“分”的体验,掌握“分”的方法。 通过三次“圈一圈”和开放的分练写本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平均分成几份”的体验。活动四:课堂小结,总结收获。 今天,你在这堂数学课上有些什么收获?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活动五:联系生活,运用“平均分”。                 1.谈话:老师这里有1 6 本练习本,请大家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平均分成几份,看看你们能想出多少种不同的分法。可以先用小棒代替分一分,再把分的结果画在纸上。遇到困难可以请教你信赖的同学和老师。  (交流和讨论:注意询问为什么不能平均分成三份呢?) 2.在我们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平均分东西的事情吗?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课题:分一分

  第3课时

  教学目标:1.继续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教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重点与难点:通过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课前准备:挂图、圆片等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活动一:初步感知,铺垫准备。 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展示8个圆片。 提出要求:①把它们平均分4份,看看每份有几个? ②把它们每4个一份地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2.提问:想一想,刚才自己是怎样分的,再观察黑板上两位同学分出的结果,这两种分法的结果虽然不一样,但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呢? 3.小结: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学生拿出自己的圆片动手操作。(两个学生上黑板操作)             通过两种不同要求的操作,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活动二:动手操作,体会领悟。         1.创设情境。 出示:12枝铅笔。 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个星期,老师为了奖励上课认真的同学,特意准备了一些铅笔。数一数有几枝? 3.自主探索。  4.初步交流,总结两种思路。 (1)提问: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2)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有意识地分成两类。 (3)谈话: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都分对了,但他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4)小结:虽然结果相同,但他们所想的和分的过程却可能不一样,有的是“每几个一份地分”,有的是“平均分成几份”, (5)谈话:看一看你的分法,是不是符合要求? 6.展示后小结。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分法,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地分”,但不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结果每一份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2.明确要求。 (1)提问:把12枝铅笔平均分,你想怎样分? (2)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新课标第一网 拿出12个圆片来代表12枝铅笔,动手试一试。      5.小组交流。 (1)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内总结:你们小组共发现了多少种分法?把它们分别贴在小黑板上。                   通过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操作方法,获得同样的结果,在整体上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注重操作的体验和对操作结果的观察。              注重操作的体验和对操作结果的观察、提升。活动三:巩固应用,内化概念。      1.依次出示“想想做做”第1~4题。(1)先出示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知道都是平均分。 2.“想想做做”第5题。 (1)谈话:图中一共有几本书?你是怎么知道的?如果平均分的话,可以怎样分呢? 3.“想想做做”第6题。 (1)提问:图上画了什么?兔子是怎样分的?鸡是怎样分的呢?(注意两种分法) (2)独立完成填空。 (3)小组交流并订正。  (2)独立完成填空。    (2)让学生先自己说一说,再和同桌交流。在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不同素材的图,由扶到放,加深对“平均分”两种情况的认识。初步体会“合”与“分”之间既相对又相关联。活动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在这堂数学课上有些什么收获?   课题:练习四(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进一步认识除法,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正确写出除法算式;

  3、能用学到的数学语言正确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重点与难点: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用正确写出除法算式

  课前准备  若干个圆片,小棒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练习四第1题 分一分,填一填。 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分成了份。 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1)分一分,写算式。(2)比一比:你发现了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小结:把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3)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通过对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及列出的不同除法算式的比较,体会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            练习四第2、3题 看图并填空。  出示:完成第39页第2、3题(1)引导看图,想一想分的过程,再填空。  (2)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根据对一副图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练习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练习四第4、5、6题  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萝卜,再填括号里填数,再填算式练习四第5题。仔细观察图,再填算式练习四第6题  根据文字叙述写除法算式。  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萝卜,再填括号里填数,再填算式填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第40页第6题。  新课标第一网 课题:练习四(2)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通过两种操作方法,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看图会写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并能说出各个算式的含义。

  3、增强交流的信心,培养良好的数学习惯。

  重点与难点: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用正确写出除法算式

  课前准备  若干个圆片,小棒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活动一:解决练习四第7题。

  1、审题分析,写算式。

  2、观察第7题,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根据一幅图可以写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不过每道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a读题,理解题意。

  b独立列式

  c讨论分析      

  本活动根据不同的要求写出不同的算式。弄清每个算式表示的实际含义,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活动二、解决练习四第8题。

  1、投影出示:三个花坛。

  2、说说图意,教师指导,尽量用数学语言说。

  思考:为什么第一题用乘法算,而第二、第三题用除法算?

  3、学生交流完成,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活动三:应用乘、除法的意义

  解决实际问题。(第9题)

  创设情境,讲述故事,。

  活动四:选择信息,写出乘法或除法算式。

  1、投影出示:第10题图片

  2、引导学生看懂图意,

  3、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写的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

  活动五: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提问:小朋友,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同桌讨论交流,在书上列出算式  根据图,每个学生写出乘法或除法的算式,比比在规定时间内谁写得又对又多。 通过故事情境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热情。课题:认识除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      通过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      。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重点与难点: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啊算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课前准备  若干个圆片,小棒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 。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教学书上第36页的例题。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看书上的插图)

  讲述:小朋友,星期天你们假日小队经常活动吗?今天小明的假日小队组织外出爬山,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样想到的?

  (3)教学除法算式

  ①讲述: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怎样写算式呢?共有6个小朋友,先写6,再写÷(介绍除号,指导写法)每辆车坐2人,就在除号后面写2,刚才你们已经想出来了要坐3辆车,接下去怎样写?(边讲述边板书: 6÷2=3)

  ②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

  ③提问:结合这道例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6、2、和3各表示什么?

  教学第36页的“试一试”

  小结:把几个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 、继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教学第37页的例题。

  (1) 提问:你从这道题中知道些什么?[板书:6枝铅笔 3人 每人枝]

  ①列除法算式

  讲述:把6枝铅笔平均分给3人,求每人分几枝,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谁能写出除法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6÷3=2)

  ②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

  读除法算式,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各是多少。

  8÷4=2     15÷3=5    24÷6=4

  教学第37页的“试一试”练习题

  3、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三、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做第38页的“想想,做做”第1、2、3、4题。

  在小组内交流,说说填写出来的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四、全课总结

  提问: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用什么方法学会了除法?你认为怎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学生回答后板书:6个人 每辆车坐2个人 要坐( )人。)小组合作交流,示范扮演。

  让学生看图、读题、独立完成。订正后提问:结合这道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里,12、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观察和阅读例题(2)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后把结果板书到括号里。6÷3=2结合这道题,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说说这道除法式表示的实际意义。

  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括号内填什么数,这个数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引出“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分的平均分的活动,并抽象出除法。在此基础上认识除号,指导读法、写法。 练习从“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求每份是多少”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法,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实际意义。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除法》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407391149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