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京洛风流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篇1

  《温馨的港湾》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名字的故事,明白每一个人的名字都包含了父母对自己的爱与希望,进而理解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

  2.激起学生的幸福感和对长辈的感激之情,从而努力学习,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与希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怎样回报父母的爱与希望;

  2.理解每个人的名字寄托了家人对自己的爱与希望。

  教学准备:粘贴、名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在黑板上出示一幢房子图形。

  师: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房子。

  师:还可以是什么?(引导:如果房子里住着爸爸妈妈和你)   生:我的家。

  2.师:对,这就是我们温暖的家。每个孩子都有家,在每个家里都会发生许多温暖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家里的故事。

  二、名字的故事

  1.师: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领来了三个新朋友,想知道他们的名字吗?翻开书,自己认识一下吧。

  学生自己看书,可说给同学听。

  2.师:你知道他们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吗?从他们的名字看,你认为他的名字实际上体现了爸爸妈妈对他们的什么心情?(学生答“爱”)

  师:对,体现了爸爸妈妈对他的爱。(板书:爱)

  指名扮演介绍名字的故事。

  师提问:(1)你叫什么名字?

  (2)你的名字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吗?

  (3)从名字中,你体会到父母希望你成为怎样的人?

  (4)你喜欢你的名字吗?为什么?

  生:上台表演,与老师、同学交流。

  师引导:

  ①介绍张扬时,强调张扬是父母的姓连起来,说明他的父母特别爱他,父母关系特别好。

  ②介绍谢凌寒这个名字时,引导学生回忆王安石的《梅花》,体会她的父母希望她像冬天的腊梅拥有坚强的品质和毅力。

  ③王振华的名字寓含着振兴中华,成为祖国有用的人才。

  小结:刚才咱们班同学帮了这三位同学一个大忙。我想,在咱们班同学的名字中故事一定比他们更多、更有意义。

  全班分成四人小组进行采访交流,交流时,其他三位同学可以充当小记者采访。

  全班交流,老师进行点评:喜不喜欢这个名字,为什么?引导说出父母对大家的关心和爱。

  小结:一个名字的诞生,寄托着家人的希望,记载着一段温馨的故事。听了同学们名字的故事,老师深深地感受到父母对你们那份真挚的、无私的爱。

  三、同样的爱

  1.师:从名字中,我们体会到父母的爱。其实那只是父母对我们所有的爱的一方面。从我们出生后生活的每一天,他们都在用无声的爱呵护我们成长。

  2.你能说说父母是怎样关心、爱护你们的?  先四人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小结:多么好的父母,多么好的家人。为了让大家不受一点委屈,他们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这其实是父母对你们深情的爱。小朋友在接受这种爱时会感到幸福。但孩子们有时也会犯错误,当你在学校和同学打架后,当你因粗心成绩考差后,当你对年迈的爷爷奶奶没礼貌时,你的父母又是怎样对你的呢?   全班交流。

  3.师引导:这时,你觉得他们还爱你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这也是爱,父母责备、批评的最终目的是为孩子好。其实这也是一种爱,是一种严格的爱,它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有很大帮助。

  4.看看书中哪几幅图表现长辈慈祥的爱,哪些表现了长辈严格的爱。填写完成书中的小诗,补充妈妈的爱是什么?(引导: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填)

  全班齐读小诗。

  四、写名字的故事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聊了名字的故事,你懂得了什么?刚才小朋友都说得不错,那你能把你名字的故事写下来,制作成一张名片卡,送给他们吗?

  学生制作名片卡。

  小结:四十分钟匆匆而过,小朋友真能干,让我们彼此能记住对方,永远记住爸爸妈妈的爱与希望,让我们的家永远是一个温馨的港湾。爱的方式有很多中。父母不管是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还是严格的责备、批评。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希望我们健康成长,长大了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

  姓氏来由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50xx年前)就有了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并且,姓氏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延续。

  姓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若干民族组成一个原始部落,部落内各氏族又独立存在,同时,各氏族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婚姻联系,姓就作为识别和区分氏族的特定标记符号应运而生。中国最早的姓都带有“女”字,如姬、姜、妫、姒等,可以推断早在母系氏族时期,姓已经形成,是由母权制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所决定的,其作用就是便于通婚与鉴别子孙后代的归属。同姓内部禁止婚配,异姓氏族之间可以通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姓为姓。

  氏最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形成。黄帝时已有“胙土命氏”。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和阶级社会、国家制度的形成,出现了赏赐封赠土地以命氏的习惯。继而,氏之源起,形成滥觞,出现以各种形式得氏的现象。至此,姓和氏本意的属性分野,实质上已不太明显。

  秦朝以前,姓和氏是含意不同、各有所指的两个单字。姓字的古形字是 “人”和“生”组成的,意为人所生,因生而为姓。秦国刻石《诅楚文》中,始见姓字为“女”字和“生”字的组合字,这一字形最终被汉代人许慎定形,成为会意字。氏字的出现,早在甲骨文中就有。清代文字学家朱骏声在其名著《说文通训定声》中,释“氏”字本意为木本,是植物之根,为象形字,后来被转注为姓氏的氏,取木之根本之意。

  夏商周三代,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起源较早,形成后也较为稳定;氏起源较晚并不断发生变化。《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总之,姓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商周以前,姓用以区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贱者有名无氏。氏同而姓不同,婚姻可通;同姓不可通婚。

  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分野已经微乎其微。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成为不可分割的同一属姓了。

  《我和爸爸有个约定》

  【教学目标】

  1.知道温馨的小家庭,不仅需要父母付出,也应有自己的一份功劳。

  2.激发对家庭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探索的兴趣,养成探究的能力。

  3.感受家庭的温馨。

  【活动准备】图片,学生留心观察,了解各自家庭需要努力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温馨的家是我们的避风港,作为家庭中的一员,你准备为温暖的家做些什么呢?

  过渡:我们来看看图中的小朋友怎么为温暖的家出一份力。

  二、看图(书中插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小强有个什么坏毛病?他的爸爸也有个什么坏毛病?

  2.为了使自己的家更温馨,他们准备怎么做?结果怎样?

  三、家庭总动员

  1.平时,你们家的家务活都是谁干的?不做家务的人都在干什么?

  2.你觉得你们家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努力的?

  3.请几户家庭分别说一说“立约”的内容,并做一做,使学生觉得自己的家是最完美、最温馨的家。

  四、画一画

  1.每位同学制作一幅《欢乐家庭》画,把自己家庭最温馨的一刻展示出来。

  2.同学互相交流。

  教学目标】

  1.知道温馨的小家庭,不仅需要父母付出,也应有自己的一份功劳。

  2.激发对家庭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探索的兴趣,养成探究的能力。

  3.感受家庭的温馨。

  【活动准备】图片,学生留心观察,了解各自家庭需要努力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温馨的家是我们的避风港,作为家庭中的一员,你准备为温暖的家做些什么呢?

  过渡:我们来看看图中的小朋友怎么为温暖的家出一份力。

  二、看图(书中插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小强有个什么坏毛病?他的爸爸也有个什么坏毛病?

  2.为了使自己的家更温馨,他们准备怎么做?结果怎样?

  三、家庭总动员

  1.平时,你们家的家务活都是谁干的?不做家务的人都在干什么?

  2.你觉得你们家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努力的?

  3.请几户家庭分别说一说“立约”的内容,并做一做,使学生觉得自己的家是最完美、最温馨的家。

  四、画一画

  1.每位同学制作一幅《欢乐家庭》画,把自己家庭最温馨的一刻展示出来。

  2.同学互相交流。

  《今天我当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感受父母为家庭的温馨付出的辛劳,明白家庭的幸福、自己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无私付出

  2.明确“学习”和“做家务”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用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为家庭分忧。

  3.使学生体验“当家”的辛劳,提高自己料理生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辨析引题:讨论辨析: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必做家务。

  二、播放录像,体验父母的辛劳

  1.播放录像(一位家长一天的工作)。

  教师:这位家长一天中做了哪些事?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父母这么辛劳,我们可以怎样来帮帮他们呢?

  2.说说自己动手做一做的家务:洗菜、洗鱼、剥豆……

  3.反馈交流。

  (1)你是怎样做这些家务的?

  (2)对自己的表现如何评价?

  (3)劳动中你想到了些什么?

  师:日常生活中你还能为你的父母或长辈做些什么呢?

  三、制定“今天我当家”计划表

  1.学生自主制定计划表

  2.收集典型计划表,实物投影

  四、课堂延伸:课后按照计划实施,并填好“当家反馈表”(表见书中)。

  妈妈的手

  【教学目标】

  1.感觉家人的手与自己的手的差异,了解家人的手是由于操劳而产生了变化。

  2.能以感性的语言表达对家人的尊敬。

  3.愿意分担父母的辛苦劳累,并由此产生愉悦的感受。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了解父母一天的工作,一张表格。

  【教学过程】新-课-标-第-一-网

  一、猜谜导入

  谜语: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齐。

  二、体验妈妈的辛劳

  1.说一说:握家人手的感觉;自己观察到的家人的手有什么特点。

  2.比一比:把观察到的家长的手和自己的手画下来,再观察自己的手与家人的手有什么不一样。

  3.议一议:家人的手为什么这么粗糙,而且还有茧。

  4.填一填:

  早晨六点起床,忙家务___个小时;

  中午十二点下班,做中饭___个小时;

  下午五点下班,做晚饭,忙家务___个小时;

  上班工作 个小时;休息睡眠___个小时。

  一天中属于妈妈自己的时间是___个小时。

  5.谈一谈:自己成长过程中一件印象最深刻的父母或其他长辈关心自己的事。

  三、深化认识,具体行动

  1.讨论交流: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2.做“心手相连”的游戏。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篇2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册

  重庆市渝中区中一路小学 王蕾

  一、从照片上看我家

  师: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可亲可爱的家。我的家住在长江上游最大的城市──重庆市渝中区七星岗,你们的家住在什么地方?

  生1 :我的家住在……

  生2 :我的家住在……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我们的家。(师板书:我的家)

  师:我先来说说我的家。(师展示自己的全家福)看,这是我九岁时的一张全家福照片,猜猜哪个是我?

  生:左下角那个扎小辫的。

  师:对,这就是九岁时的我,(指照片介绍)这是我的爸爸,这是我的妈妈,这是我的哥哥,这是我的姐姐。我长得像爸爸还是妈妈?

  生1 :你爸爸。

  生2 :你妈妈。

  生3 :既像你爸爸又像你妈妈。

  师:为什么呢?

  生1 :你是他们的孩子。

  生2 :你是妈妈生的。

  师:对,我是爸爸妈妈的骨肉,血管里流淌着他们的血液,他们是我最亲近的人。

  师:(边讲边在全家福照片的周围画)那时我们一家人住在军区的大院子里,楼前有一条公路,公路的右前方有一个游泳池,夏天,我们常去那儿游泳。楼的后面有一个篮球场,我的姐姐常去那儿看哥哥打球。对了,还忘了告诉你们,在公路边上还有一个小花园,我和小伙伴们常在这儿捉迷藏。

  师:同学们,你们家周围有哪些地方你最喜欢去?你们也像老师这样把自己喜欢去的地方画出来,待会儿再给我们介绍介绍!

  (生动笔画自己家周围景物,师巡视)

  生1 :(指照片)这是我的爸爸,这是我的妈妈,我长得像妈妈。我家周围有一个小花园,我常在那里玩!

  生2 :别人都说我长得像爸爸,特别是眼睛。这是我家,前面有许多草,后面有一个游泳池,我常去游泳。

  生3 :我不知长得像谁?

  师:大家看呢?

  生:既像爸爸又像妈妈。

  生3 :我家附近有一家餐馆,我们一家人常去吃饭。

  二、师生共同谈自己的家庭生活

  师:(展示书上家庭生活的范例)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另外一位同学的家庭生活是怎样的?

  生1 :他们在一起吃饭,打扫卫生。

  生2 :他们有时闹别扭,有人生病了会着急。

  师:(出示自己的家庭照片)我们一家人最喜欢在一块儿聊天,因为爸、妈常出差,所以只要他们一回家,我们兄妹三人就会围在他们身边叽叽喳喳地讲学校的故事,爸、妈也会告诉我们他们一路的见闻,这时一家人最开心。

  师:你们一家人平时都在家里做些什么?

  生1 :一起看电视。

  生2 :我们一家人喜欢在一起打扑克。

  生3 :我们一家人平时爱表演节目。

  师:对了,同学们都带了自己和家人一块照的照片,这照片后面有什么样的故事,先说给同桌的同学听听!

  (生同桌相互讲照片后面的故事)

  师:谁愿意来讲一讲?

  生1 :(展示平台上展示的照片)这是我们一家人搬新家时照的,全家都十分开心,因为我们的新家又宽敞又明亮,比以前好多了!

  生2 :这是我们家第一张全家福,那时我三个月,我第一次能用眼神与爸爸交流,所以照了这张像。

  师:看爸爸笑得多开心呀,真是幸福的一家。

  生3 :这是我们全家人在外公去世前一起照的,有大姨、小姨、妈妈、爸爸等许多人,那时外公生病了,我和姐姐去把他从医院接回来给他过生日,除了我,大家都知道外公是最后一个生日,于是我们一起照了这张像,没过半月,外公就去世了,但我看见这张像,就想起外公。

  师:是啊!这张照片中有你们一家人对外公的怀念。

  师:我的这张照片后面也有故事。看,我们一家人的表情多严肃啊!那是因为我的哥哥照完这张像后将离开家,到南海舰队当一名海军战士,加上爸、妈常出差,家里就只剩下我和姐姐两个人,我们真舍不得他走,这严肃的表情后边包含着我们一家人依依不舍的感情。后来,远在南海舰队的哥哥常给我们写信,他说无论在什么地方,他都牵挂着我们,牵挂着我们的家。

  师:是啊!我的家、你的家、他的家都是那么平凡、普通,我们一起做事,一起游戏,谁生了病,大家都着急、担心,这是为什么呢?

  生1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生2 :因为我们血管里流着一样的血。

  生3 :因为我们相互关心。

  师:对,我们是一家人,不管怎样,大家总是互相关心,互相惦记,因为我们爱自己的家,爱家里的每一个人。

  (板书:我爱我的家)

  三、出示调查表,谈感想

  师:对了,说到这儿,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你们了解家里人吗?了解爸爸妈妈小时候的故事吗?请拿出你们的家庭调查表,汇报一下你在调查中印象最深刻、最感兴趣的事。

  生1 :我爸爸小时候玩小木枪,是他自己做的,还把自己的手削出了血。

  生2 :我妈妈小时候看小人书,现在我看的书很大。

  生3 :我爸爸小时候会做很多事,扫地、做饭、洗衣服,很能干。

  师:了解了这一切,你有什么感想?

  生1 :我们现在的生活真好,我们应努力学习。

  生2 :社会变化快。

  师:想对爸妈说些什么?

  生1 :感谢爸妈对我的关心、照顾。

  生2 :爸、妈我很喜欢你们!

  师:通过调查,我们对爸爸妈妈有了更多的了解,相信你们会更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更爱自己的家。

  (原创作品)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地形、地势特点,知道我国的主要地形、地貌、并能在地形图上找到他们的位置。2、探究多样的地理环境给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带来的益处,促进学生对祖国的热爱。3、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明白“母亲河”的含义,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与保护母亲河的意识。4、知道祖国山河壮丽、秀美,形成热爱祖国的情感。懂得多视角欣赏自然之美,并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中国地形挂图     2、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祖国就像一幅画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课题。出示中国地形图,师述:俯视祖国大地,她就像一只威武的雄鸡,傲然屹立的世界的东方。她有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千百年来,我们中华儿女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板书:江山多娇 

  二、了解祖国的地形地貌。

  板书:祖国就像一副画。

  1、问:这是一张中国地形图,它有几块主要的色块,这不同颜色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同对我国的地形图,了解和研究我国的地形、河流。

  2、 理解我国的地形三级阶梯。问:地形图上的各种颜色就是代表不同的高度。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在这张图上各种颜色都代表的高度是多少呢?教师点图片上的各种颜色,分别判断土黄色、黄色、绿色的海拔是多少。

  师述:我们从高空向下观看我国的地形,大体上分为三级阶梯,因为是从上往下看,所以第一阶梯最高,第二阶梯次之,第三阶梯最低,尔后是海洋。再仔细观察,我国的地势明显是西高东低。板书:西高东低

  3、我国主要的地形地貌。

  ①世界上的地形分为五种,具体是: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这五种地形在我国都有分布,请在地图上找一找。板书:五种地形齐全

  ②请读小资料:p53。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地图上找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主要丘陵、主要河流、主要岛屿……互相指一指。

  ③思考讨论:多样的地形、地貌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好处?我们的家乡属于什么地形? 

  ④扩展资料。海拔:是指地面上某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们用的《中国地形图》上中国各地的海拔是以青岛黄海水准原点为起算点的。水原点即平均海水平面。多种地形与我国生产的关系:我国幅员辽阔,世界上五种地形都有,这样就给我们发展多种经营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平面为我们提供了耕地,高原为我们发展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山地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矿藏等等。这样使得我国能够从各方面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三、走进母亲河。

  (板书:我们的母亲河。)

  1、思考:我们为什么称长江、黄河为母亲河?

  2、收集资料,请你拿出有关母亲河的资料、故事、赞美母亲河的诗歌、散文、歌曲、绘画……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资料,全班同学把资料进行归类。

  4、歌唱母亲河。以小组为单位,全班进行比赛。

  ①说一个评价母亲河的词。每组不重复,看谁用词最贴切。

  ②说一句赞美母亲河的话。看谁感情最真挚。

  ③讲一个长江、黄河的传说、故事,或朗诵一首诗、唱一首赞美的歌……

  四、小结。

  祖国就像一幅色彩丰富的水彩画,13亿中国人生活在她温暖的怀抱。

  五、延伸课外。

  课后收集祖国风光的图片、资料,自制一个祖国旅游观光路线图,为下节课学习做准备。

  板书:                         江山多娇

  祖国就像一幅画:西高东低   地形齐全

  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岛屿……

  我们的母亲河:长江、黄河

  第二课时   神游祖国(活动课)

  一、讲我的旅游故事。

  请几名同学讲一处自己曾经去旅游过的地方。

  要求:1、讲清景点所在省市位置,游览时间,自己印象最深的景点,自己游览后的感受。2、学生介绍完一处风景,就把图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二、小组活动——“我的旅游观光梦想”。

  1、展示自己的一个全国范围的旅游路线图。在小组内介绍需携带的物品,采用的交通工具,观光的顺序、注意的事项等。

  2、着重讲自己最想去的一个地方及原因,以及对那个地方的初步了解。

  三、我会表演——小品:我是世界自然遗产。

  1、学生分组,看书查资料,了解“世界自然遗产”的含义,以及我国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地方,教师进行指导。

  2、分别就自己感兴趣的一处,了解它的景观特色、被保护情况,合作编小品脚本,进行排练。如扮成游客、导游、当地居民、拟人化的山水树木等……。

  3、请两三组学生进行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四、总结升华。

  祖国有壮丽的山河,需要我们精心的呵护。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板书:                       神游祖国

  我的旅游故事

  我的旅游梦想

  保护世界遗产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学生干部应通过选举产生,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

  2、懂得选班干部的标准和干部的职责。知道人人都有选举权,选举中做到公平、公正。

  3、懂得当干部只有为大家服务的责任,没有特殊权利。

  二、教学准备:

  1、《少先队队章》

  2、多媒体

  3、直尺列表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我们心目中的班队干部

  1、我喜欢的小干部

  1)参照教材第23页,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五年的学校生活,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干部,并写在黑板上。

  2)根据大家的发言,全班同学交流、研讨:什么样的小干部是大家所喜欢的,应以什么标准来选干部?并说明理由。

  2、模拟活动:假如我当班干部

  1)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每个同学结合班里的初阶,写一篇“假如我当班干部”的“竞选宣言”。

  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竞选宣言”。

  3)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进行发表对他们的“竞选宣言”提出质询。

  4)全班评出最佳“竞选者”。

  第二课时  怎样选干部

  一、谈话引入,激发情感

  师:同学们,我们是在红旗飘飘下成长的少年,在学校的阳光下,我们加入了光荣的少先队组织。我们的小队,中队每期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使大家受益匪浅,终身难忘。我们的每次活动,都离不开队干部的精心组织和安排。那么,少先队干部是怎样产生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话题——怎样选干部。

  二、            探究学习

  1、多媒体出示插图,指导观察。

  2、学生自学交流。

  3、师小结:选举的一般程序:

  个人自荐——队员推荐——队员无记名投票——兼票员统计票数——公布选举结果

  4、为什么要这样选干部呢?可不可以老师自己指定?

  出示队章的有关内容,看看少先队章是怎样规定的?

  5、我喜欢的小干部是怎样的人?

  讨论:谈谈自己选干部的标准?

  (1)    结合自己学校的学习生活,把你喜欢什么样的干部写在黑板上。

  选干部的标准

  对的打√  ,错的打х

  (2)    根据学生发言,全班交流。

  讨论:什么样的干部是大家喜欢的?应以什么标准来选干部,并说明理由。

  (3)    在干部选举中,我们每个同学都有选举和被选举权。我们怎样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呢?

  学生交流选举中可能遇到的现象。

  如:投选票……    不公平,不公正

  凭关系……    不公平,不公正

  投自己……    可以

  这些同学是否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你们在选举班干部时是怎样做的?你们对干部选举有和建议?

  三、            交流活动

  同学《干部轮岗大家谈》,按下列条件全班同学分类站列。

  “赞同轮流当干部”:

  “赞同选举产生干部”:

  “其他条件的”:

  用民主的方式推选一人发言,引导思考:“轮流当干部”和“选举产生干部”的利和弊。

  四、            总结。

  第三课时  当干部为了什么

  一、            谈话引入

  师:我们的班干部是全班同学通过民主选举出来的,他们办事公正,有能力,有责任心,他们担当了班级小主人,老师小助手的作用,功不可没。那么,当干部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二、            探究学习

  1、首先看看课文中这些同学的发言,列表分析。

  当干部可以管同学……

  当干部是帮老师做事的……

  当干部是多为同学做满意的事………

  当干部可以保送读书……

  分析以上列表是否对集体,对大家有利。

  2、你认为当干部是为了什么?列表说明。

  3、小结:

  当干部的动机要正确,当干部不是为了实惠,而是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次为大家服务和锻炼的机会。

  4、当上干部,怎样履行自己的职责呢?

  出示多媒体:文中的图文,讨论分析。

  (1)我们是好朋友,忘记写了,就通融通融吧(           ),不讲原则

  (2)怎么那么凶,不就是个中队长吗?(            )

  (3)体育委员,我们几个女生想借一下乒乓球拍,班里就一副,既然归我保管,我要先玩(      )。

  (4)为大家,班干部没有特殊权利。(         )

  小结:班干部是大家选举的,只有为大家服务的职责,没有特殊的权利。

  三、            拓展

  1、            请班级干部谈谈自己当上小干部后的想法和做法。

  2、            我了解的一些干部的想法和做法。(不涉及姓名)

  3、            每人给自己班级的干部写一段话,可以是希望,也可以是称赞,鼓励等。亲自送给班干部,相互交流。

  四、            模拟活动:假如我是班干部

  (1)    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每个同学结合本班实际,写一篇“假如我是班干部”的“竞选宣言”

  (2)    在组内交流。

  (3)    小组推荐在班上演讲,全班同学针对他的“竞选宣言”提出意见和咨询。

  (4)    评出最优“竞选者“

  五、            总结: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干部就是火车头,充分发挥干部的作用,认真履行自己干部的职责,就能锻炼自己,健康成长,从小当好小主人,把自己培养成为全面发展,名副其实的合格人才。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篇5

  一、 说教材

  这一课是第二单元“成长不烦恼”的第一课,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到困难是生活中常有的事,在学习他人、总结自己经验后,逐渐掌握解决困难的方法,通过体严、测验、检验自己的结论,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激发学生逐步形成遇到困难勇于挑战的情感态度,培养良好的意志力与耐挫力。

  教材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困难,谈一谈自己克服困难的体验,进而来学一学他人的“登山”故事;第二个板块是帮助学生在游戏中树立起我要攀登的勇气和毅力,通过做题测试,对自己的意志力有一个分析、认识,再“对症下药”,设置《“自我命令”成绩记录卡》帮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生活中不断训练自己的意志力;第三个板块将克服困难过程中获得的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得出“登山”诀窍。教材结构清晰,内容贴近学生。

  根据以上的认识,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编排。第一个板块——生活中处处有“登山”分了三个层次:一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会遇到困难,二是让学生谈谈自己克服困难的经历——我的“登山”故事,三是让学生了解他人的“登山”故事。鉴于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有重复,所以,我将这两个内容打通,加以丰富。首先让学生通过一个真实的登山录像,认识并理解登山过程会遇到各种困难,理解这里的“登山”并不仅仅指登山,而是比喻的意思,指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在理解“登山”概念后,让学生罗列自己遇到的困难,再说说自己克服困难的体验,教师在倾听学生讲述克服困难的经历时,加以引导,提炼出克服困难的几大要点:决心、信心、毅力、方法等,为第二教时总结“登山”诀窍做好铺垫。第二个板块——他人的“登山”故事。“他人”的概念外延上很丰富,所以,我将教材丰富化,让学生先说同学的“登山”故事,本质上来讲,也就是由己及人;再拓宽到古今中外的名人,以及科学家、奥运健儿等勇敢攀登高峰的故事,激励学生从他们的事迹中汲取克服困难的力量。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将课时划分为两教时。第一教时,通过录像导入,帮助学生理解“登山”的涵义、理解生活中处处有“登山”、讲述我的“登山”经历、关注他人的“登山”故事;第二教时从意志力测验承接上一课,再指导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培养意志力,总结“登山”诀窍。这样安排使课堂教学更加紧凑、合理。

  下面以第一教时的目标、过程来阐述本节课是怎样体现新课程标准下“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理念的。

  二、 说目标

  1认知: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存在着困难和挫折,认识到困难是生活中常有的事。

  2情感态度:激发学生逐步形成遇到困难勇于挑战的情感态度,培养良好的意志力与耐挫力。

  3方法过程:通过学习他人,总结自己的经历,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

  对“登山”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对学生克服困难情感的激发。能够让学生面对困难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具备情感上战斗力是本课的重头戏。因此,从两个层面来激发这种情感,一是从自己说起,回忆自己曾经遇到的各种困难,谈谈当时克服困难的感受、体验,挖掘出学生身上的一种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动力。二是了解他人的“登山”故事,包括同学、名人、科学家、奥运健儿等。

  新课程提出,《品德与社会》除了对学生进行德育以外,还应该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因此,教学中渗透了指导学生收集信息的方法。

  三、 说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从爬山说起,通过逼真的登山录像,让学生对登山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困难获得感性的认识和体验。启发学生观察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登山”的比喻义,即“生活中克服困难的过程比作登山。让学生认识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讨论生活中的“登山”问题。这样设计,为后面我的“登山”经历做好铺垫。

  (二)生活中处处有“登山”

  1让学生从自己曾经遇到过的困难谈起,先在小组里充分交流自己碰到的困难。以贴“困难山”的形式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登山”。

  2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来谈一谈自己克服困难的感受和体验,重在把学生克服困难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激发出来,教师相机点拨、揭示出克服困难的几大要点,激励学生克服困难的主观情感,让学生获得“我要攀登”的决心、信心、恒心、方法等诸多层面的体验,这样比较自然的揭示课题。在这里也渗透了克服困难方法的指导,为下一课时作好铺垫。

  (三)他人的“登山”故事

  这个内容是建立在对克服困难以具有一定的情感认识的基础上的,它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层的“我要攀登”的情感,激发学生遇到困难不退缩,敢克服的意志力。设计这一板块,主要体现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辨析同学克服困难的经历,采用帮助的形式,让学生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对同学张小虎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建议;第二层次:回顾学生熟知的古今中外的名人、科学家等为了人类的进步,勇敢攀登高峰,和困难作斗争的故事——大禹治水、梅兰芳学艺、桑兰微笑着承受一切、勾践卧薪尝胆、爱迪生发明电灯、居里夫人发明镭……第三个层次,学生把收集到的奥运健儿奖牌背后的故事,自己来进行介绍,这样既结合热点时事,也激发出学生学系奥运健儿勇攀体育高峰的精神。整个过程既是对他人克服困难了解的过程,也是勇气、信心、力量的过程,更是 “我要攀登”情感迸发的过程。

  (四)总结、升华

  此时学生的感情深入内心,教师以赠送奖牌,铭记格言的形式,进一步鼓励学生,对学生提出希望。

  四、 说课总结

  整节课的设计围绕调动学生克服困难的情感需要,即“我要攀登”,从情感的角度激发学生逐步形成遇到困难勇于挑战的情感态度,培养良好的意志力与耐挫力,为下一节课的实践与方法总结打下扎实的情感基础。每个教学环节,都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主,以儿童现实生活为切入口,联系儿童实际,遵循儿童认识规律,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提高课堂的针对性、时效性。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明白集体的事应大家商量,知道民主集中制这一民主生活中的基本原则。

  2、学习一些与大家商量办事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3、增强学生民主协商和民主参与的意识。4、具备有事同大家商量的能力,主动发言,学会商量。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有事大家商量

  一、 创设情景,巧妙导入

  教师向学生公布一个比较武断,未征求学生的意见,不符合多数同学意愿的决定,以引起学生对这一决定的不满。

  1、学生谈感受,道不满原委。

  2、思考:为什么集体的事要大家商量,而不能个人说了算?

  二、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1、课件出示教材p.28图,并附动画配音。

  师:这些小干部其实很想为大家做些事情,不辜负同学的信任,但他们遇到了难题,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们帮他们出出主意吧。

  2、讨论:怎样才能做出一个让大家满意的决定呢?

  3、交流、汇报,总结、提炼。

  (1) 大家共同商量。(2) 班委会商量决定。(3) 人人参与商量决定。

  (4) 少代会商量决定。   ……

  4、课件动画介绍“少代会”概念及职责。

  三、 商议决定,达成共识

  师:集体的事情不能一人说了算,应该人人做主人,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1、讨论:你们班在商量事情的时候,是不是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些同学不爱发言怎么办呢?

  2、现场采访:(1)在班级商量事情的时候,你爱发表自己的意见吗?

  (2)你不爱发言的想法是什么?

  3、讨论:怎样让不爱发言的同学也能把他们的想法说出来?

  4、商议决定,达成共识

  问:大家各有各的意愿和想法,商量时采用什么方法最后做出决定?

  (1) 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2) 班委会讨论做出决定

  (3) 小组长讨论决定

  第二课时   学会商量

  一、 生成问题

  导语:集体的事需要大家商量。大家在商量的时候,要有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以使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而有些时候,大家在商量事情时会遇到一些问题……

  1、课件逐一出示p.32、33图,并配以场外音。

  2、讨论:同学们,你们在商议班级事情时,还会遇到哪些问题?

  二、 解决问题

  1、 思考明理。想一想:(1)假如我在发言,别人打断我的话,我有什么感受?我希望别人怎么做?(2)假如因为没有采纳自己的意见就生气,周围人会有什么感受?(3)如果只顾自己说,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别人会怎么想?(4)怎样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说服别人呢?

  2、制定“规则”。

  师:如何进行商量呢?针对以上讨论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大家一起来制定一个“听说守则”。(1)八人小组讨论,每组制定一份“听说守则”。(2)各小组守则汇总,筛选制定出全班“听说守则”。(3)抄写“听说守则”,读熟记住。

  四、 学会商量

  1、全班商量:为下周班会选择一个大家感兴趣的活动内容。(按照“听说守则”进行)

  2、在协商中做出决定。

  附:听说守则

  (1)尊重别人的发言权,不随便打断或轻易否定别人的发言;

  (2)在民主协商中能做到求同存异,学会倾听和吸纳别人的意见;

  (3)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说服他人;

  (4)当自己的意见不被别人采纳时,要胸开阔,做到少数服从多数。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篇7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学习智慧树》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预设: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一些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并能讲出来。

  2、能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做到“勤学好问,细心观察”。

  情感:

  1、懂得在学习中要学会勤学好问,细心观察,做学习的有心人。

  2、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行为:

  1、通过游戏、调查、交流、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习中处处有学问。

  2、在学习中要学会勤学好问,细心观察,找到学习的方法,做个学习的有心人。

  教具准备:

  1、多媒体、幻灯片、课文插图。

  2、搜集学习的好方法和名言、科学家的小时候勤学好问的故事。

  3、绘制一棵“学习智慧树”及果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1+2+3+4+5+…+100=?的算式;问:“看谁能又快又准地说出结果。

  2、讲述高斯的故事。

  3、小结:高斯不是按顺序相加,而是动脑筋思考,发现了其中的巧算法(1+100)ⅹ 50=5050

  二、开展活动一:寻找学习生活中的小窍门

  1、小组讨论汇报:(例如:语文、数学、英语、生活常识等)

  2、把自己的小窍门写在果子上。

  三、开展活动二:让我们开个故事会:《科学家的故事》

  1、小组交流自己编的故事,推荐最优秀的代表上台讲一讲,例如:蒸汽机的发明(瓦特),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地心引力的发现(牛顿)。

  2、听完故事后请同学说说自己想法和做法。

  四、开展活动三: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1、分组进行调查,搜集材料汇报:

  a、        组:互联网上的信息

  b、         组:邮票里的知识

  c、        组:买菜的学问

  d、        组:燕子的家

  2、小结:

  五、开展活动四:齐种智慧树。

  1、让我们的智慧树开花结果。

  2、让我们围着智慧树齐声歌唱《小小少年》。

  六、总结全文: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篇8

  重庆市渝中区第一实验小学 张婕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我们的学校。今天,让我们把视野放远些,去了解了解各种各样的学校。

  教师用课件出示研究课题:

  1.不同地区的学校;

  2.不同时期的学校;

  3.不同类型的学校。

  课前,同学们组成了三个学习小组,分别对这三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学习。下面,就请各组派代表上台汇报。各组先商量商量吧。

  (学生分组讨论、商量怎样汇报;教师巡视指导。)

  师:准备好了吗?请第一组上台汇报。

  第一组众生:生1 :我们这组研究的问题是:“不同地区的学校”。

  生2 :(展示从互联网下载的文字、图片资料)这是一所城市的小学──“北京师范附小,该校占地……”

  生3 :(展示搜集的照片)这是一所农村的小学──“渝北区鸳鸯镇中心小学。这是学校的老师办公室,设施很陈旧;这是教室,桌椅都很破旧了;这是……”

  生4 :(展示电子绘画作品)这是我妈妈曾经去过的新疆的一所小学,它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小朋友也能在崭新的教学楼里读书了。(教师随机插话:“图画真漂亮,是谁画的呀?” 学生:“是我和妈妈一起在电脑上画的。”教师:“真不错!”)

  生1:同学们,刚才我们介绍了城市、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我们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师生齐鼓掌)

  师:[教师走上台]感谢第一组的同学。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图片,请看──(课件展示几张少数民族学校的图片)大家说,这是什么地区的学校呀?

  生:少数民族的学校。

  师:对,他们身后的茅舍就是他们的教室。在一些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他们的教学条件还是比较落后的。好,接下来请第二组代表上台。

  第二组众生:生1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表演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不同时期的学校”。请看,由、XX同学表演古代的学校。

  (学生上台表演私塾上课的情景)

  生1 :下面,请、等同学表演现在的学校(学生上台表演上各种课的情景;旁白:“现在我们在学校可以学习英语、音乐、计算机等好多知识,我们的学习生活真快乐。”)

  生。:这是我和、XX同学一起设计的未来的学校。(学生展示想象画)将来,我们在家里可以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听到老师上课。我们的学校也有了机器人来承担保安和环境清洁等工作,学校的设施设备会更加现代化。

  生1 :我们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师生齐鼓掌)

  师:第二组的汇报很有创意,真精彩!老师也想给大家介绍一些资料,行吗?(课件展示孔子讲学的图画)这也是古代人们学习的方式,大家在树阴下席地而坐,听老师讲授知识。那时,一间屋子可能就是一个学校。(课件展示我校过去校舍照片)大家看,这是哪里?

  生:我们学校过去的样子。

  师:(课件展示我校现在的校舍照片)那这里呢?

  生:现在的学校。

  师:通过我们学校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生1 :我们学校的变化真大!

  生2 :我为学校而自豪!……

  师:是呀,51年过去了,我们的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有着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渝中名校。其实,我校的发展变化只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学校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后,请最后一组上台汇报。

  第三组众生:生1 :同学们,我们研究的是“不同类型的学校”。请大家仔细听我们的介绍,待会儿我们会提出问题,答对有奖!

  生2 :(展示文字、图片资料)这是重庆市巴蜀小学,该校有教职工……它是一所小学;这是江西的一所中学……;这是北京大学……

  生3 :这是美容学校、这是医学院校、这是厨师学校……

  生1 :我们的介绍完了。现在我们提问,请大家举手回答。

  生4 :我们刚才介绍了哪所小学?

  生:巴蜀小学。

  生4 :答对了,送你一个奖品。第二个问题:你知道全世界有多少所中学?

  (全班哑然,教师上台)

  师:看来这个问题有点难。我建议你们把问题改一下,好吗?(生点头)可以这样问:刚才我们介绍了哪些类型的学校?

  生1 :有小学、中学、大学;

  生2 :还有医学院、厨师学校、美容学校。

  师:其实,医学院、厨师学校、美容学校等这些培养专门职业人才的学校,我们称为职业学校。

  生:我们的介绍完了,谢谢!

  师:(课件展示一张聋哑孩子正在学习的照片)同学们,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小伙伴不能和我们一起学习。他们在什么学校学习呢?

  生:聋哑学校。

  师:对,这些就是特殊教育的学校。(课件展示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物,以及与其相应的学校图片)你知道从事这些职业的人们,又曾经读过哪些类型的学校吗?

  生:演员──艺术学校;解放军──军事学校……

  师:每个人都曾经是学校的学生,尽管学校有不同的类型,但是它们都为社会培养了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人才。张老师从小就想当一名光荣的教师。于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选择了到师范学校读书,毕业后当了老师。同学们,你们又有些什么理想?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你准备选择什么类型的学校学习呢?

  生:我想当个科学家,所以我要争取读大学。

  师:希望你能实现理想。

  生:我要当老师,所以要读师范院校。

  师:热情欢迎你加入教师的行列!

  生:老师,我想做个飞行员,那我要读什么学校呢?

  师:谁来帮助他?

  生:培养飞行员的学校。

  师:航空学院。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学校,大家学得很好。下课!

  (原创作品)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篇9

  《看地图,找家乡》

  【教学目标】:

  1.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2.了解图例和实物的关系;学习看地图的方法,培养读地图的能力

  3.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简单的图例、方向;初步养成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中国行政地图及所在地区省市行政地图,

  【教学过程】

  一、看地图,说家乡

  1.导入: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呢?

  学生说说家乡的所在地

  2.师:知道了家乡的地址,能不能在地图上找到它的位置?

  学生在书中的地图上把家乡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说说它在祖国的哪个位置。

  3.师出示中国行政地图,说说它像什么。 复习地图上的东西南北和上下左右的关系,认认“雄鸡”的头、胸、背、尾、脚各是祖国的哪些省份。

  学生说说涂色的图形像什么(认认自己所在省的图形特征)。

  4.说说写写你家乡的地址。如我家所在地是浙江省,在宁波市的鄞州区,杭州是我们的省会。这里是鱼米之乡,盛产雪菜、年糕等。

  二、“我找到家乡了”

  1.出示家乡(省市)地图。

  2.学习图例。

  (1)讨论问题:地图上为什么要有图例?图例和实物有什么关系?我们看地图的时候,这些图例可帮我们哪些忙?

  (2)根据各自家乡的地图特征,添加个别图例,加深印象。

  3.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图例,在地图上找找自己的家乡。

  4.上台交流,说说我是怎样找到家乡的。

  三、“地图告诉我很多”汇报会

  1.汇报内容:选择地图、地图差异、看图收获、看图疑问等。

  2.汇报程序:同桌交流、小组交流、推选一名同学上台向全班交流汇报。

  介绍地图的比例尺

  地图是将地球表面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描绘在平面上的图形。因此,要想知道地图上某一段距离在实地上的长度,就必须知道实地在地图上缩小的倍数。

  地图比例尺的定义:地图上某一段长度与实地相应长度之比。 

  地图比例尺的表现形式:

  1.文字比例尺:它是直接用文字来说明地图与实地上长度的比例关系,如“1厘米代表10公里”。

  2.分数式比例尺:分数式比例尺,其分子为图上距离,分母为实地距离。分子与分母为同一单位且分子为1,如“1:5000”。

  3.图解式直线比例尺:地图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比例尺,它可以不必经过数学计算,可直接在地图上量出相应的实地距离。

  4.斜分比例尺:斜分比例尺是纵横两种分划的复合比例尺,故又叫复比例尺,又可称为微分尺。          

  5.纬线比例尺:上述直线比例尺及斜分比例尺主要用于大中比例尺地图,而在小比例尺(1:100万以下)的地图上,由于投影的关系,使之各纬线(或经线)的长度变形不同,所以不能用一种直线比例尺来概括全图。此时应对每一纬线(或经线)画一个直线比例尺,结合起来叫作纬线比例尺。

  《我的家乡真美丽》(1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家乡美丽的自然环境,关爱大自然。

  2.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景观,亲近家乡的山水,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初步培养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养成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明白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到几个同学的家乡去参观。

  2.课件出示教科书中的草原、高原、大连标志、乡村风光的图片:

  ① 师提出要求:看一看,说一说,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

  ② 学生欣赏,自由谈,初步知道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自然环境。

  ③ 这些同学的家乡各不相同,有的是粗犷苍凉的高原,有的是一望无限达到草原,有的是热闹繁华的大城市,有的是宁静美丽的乡村。我们的家乡是什么样子呢?

  3.介绍自己家乡的的自然环境特点。

  你能象书中的五个小朋友一样,说说自己家乡是什么样?教师引导学生参考教材、联系家乡的实际想想,自己家乡环境有什么特点。可先写下来,再介绍。

  4.小节: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山上的泥土是那样清香,小溪的流水是那样清甜,一切都那么熟悉,那么亲切。亲近家乡的山山水水,想想家乡最美的地方在哪里。

  二、我的家乡真美丽

  1.让学生把收集的家乡名胜古迹、山水美景的照片、图片及文字资料展示在黑板和教室周围的墙上。

  2.学生自由分组欣赏,互相讨论,在心中选定自己认为最美的景物。派代表发言选定最佳景物。

  3.小结:通过刚才的介绍,大家已经了解了家乡的美景。确实,家乡就像你们所画、所摄、所介绍那样,她真的美丽。

  生长在这样美丽的地方,大家有什么感受呢?就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感情。

  三、我爱我的家乡

  1.师提出活动要求。全班同学自由选择,可以个人、可以小组进行下面任意一项活动,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感情。

  活动1:自编一节或一首描写家乡的诗歌,有感情的朗读。

  活动2:模仿《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旋律,自编歌词唱一唱。

  活动3:用其他形式(快板、相声等)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2.学生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说一说,唱一唱,演一演。教师评价鼓励。

  3.小结:刚才,大家都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赞美,表达了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确实,家乡是生我样我的地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深深刻在我们的心理。以后,无论我们走到哪儿,永远不会忘记的,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乡。

  四、拓展

  学生继续收集有关家乡的各个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等。

  《我的家乡物产多》

  【教学目标】

  1.知道家乡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了解家乡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2.初步养成调查、观察、收集和清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3.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1.根据书本内容,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一起拟定调查提纲。

  2.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及所占有的条件,按调查提纲自愿组成几个活动小组,每组对应一个调查提纲。

  3.各自完成调查报告,如采访记录、图片汇编等。

  4.调查汇报。

  每组推选一名发言人介绍小组整体的调查结果,小组内其他成员补充。

  5.组织开好“家乡物产博览会”(建议用一课时)。

  (1)会前准备:收集家乡的物产,设计好包装;了解它的特性,如生长生产情况、营养价值和用途等;并为它设计好推销的广告词。

  (2)布置展台,摆放物品,做到合理美观。

  (3)学生参观、赏评。

  (4)评选最佳展台、最佳广告词。

  《我的家乡变了样》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方面来了解家乡的变化。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之情,激励他们好好学习。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和道德分析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书中两个小朋友通过观察发现他们的家乡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你们仔细观察看看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学生看图交流

  2.师:通过观察发现他们的家乡变化可真大啊!那么我们的家乡广西柳州市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同学们想知道吗?

  二、 交流汇报、体会家乡的变化

  1.师: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说说我们家乡以前是什么样子呢?

  生: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相互交流,回答。

  2.通过课件辅助,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

  a.房子方面的变化:以前有很多都是瓦片房,容易失火,没有自来水和卫生间,很不方便,并且非常的潮湿(图片)。

  师:现在我们住的是什么房子啊?   生:回答

  师:现在我们很多同学家都购买了商品房,并且还装修得很漂亮呢!到处是配套设施完善的高楼大厦。我们的家乡每年都在发生变化,难怪现在的人都说我们的家乡变得越来越漂亮了。

  b.道路方面的变化

  师:在很久以前,外面的人认为我们的家乡交通非常不发达。

  c.物质生活方面的变化

  引导学生讲以前我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现在是什么样。

  学生通过搜集和调查的资料来回答。新课标第一网

  师:很久以前我们购买东西的时候无论是买什么都必须有票,那时候虽然有票,但是没有钱购买。现在我们的钱多了,生活好了,就连一些高档的商品我们也能消费了。我们的家乡再也不是“人无三分银”的地方了。同学们通过调查了解,发现了家乡很多方面的变化,现在你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家乡还有哪些变化呢?

  d.休闲广场的兴建

  引导学生说说贵阳市新建了哪些休闲广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课件辅助说明)

  政府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特地修建了许多广场,人民广场、体育广场等,这些广场的修建让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e.科技方面的变化

  引导学生从通信、互联网等方面来说明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我的家乡变了样》 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方面来了解家乡的变化。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之情,激励他们好好学习。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和道德分析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书中两个小朋友通过观察发现他们的家乡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你们仔细观察看看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学生看图交流

  2.师:通过观察发现他们的家乡变化可真大啊!那么我们的家乡广西柳州市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同学们想知道吗?

  二、 交流汇报、体会家乡的变化

  1.师: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说说我们家乡以前是什么样子呢?

  生: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相互交流,回答。

  2.通过课件辅助,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

  a.房子方面的变化:以前有很多都是瓦片房,容易失火,没有自来水和卫生间,很不方便,并且非常的潮湿(图片)。

  师:现在我们住的是什么房子啊?   生:回答

  师:现在我们很多同学家都购买了商品房,并且还装修得很漂亮呢!到处是配套设施完善的高楼大厦。我们的家乡每年都在发生变化,难怪现在的人都说我们的家乡变得越来越漂亮了。

  b.道路方面的变化

  师:在很久以前,外面的人认为我们的家乡交通非常不发达。

  c.物质生活方面的变化

  引导学生讲以前我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现在是什么样。

  学生通过搜集和调查的资料来回答。

  师:很久以前我们购买东西的时候无论是买什么都必须有票,那时候虽然有票,但是没有钱购买。现在我们的钱多了,生活好了,就连一些高档的商品我们也能消费了。我们的家乡再也不是“人无三分银”的地方了。同学们通过调查了解,发现了家乡很多方面的变化,现在你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家乡还有哪些变化呢?

  d.休闲广场的兴建

  引导学生说说贵阳市新建了哪些休闲广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课件辅助说明)

  政府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特地修建了许多广场,人民广场、体育广场等,这些广场的修建让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e.科技方面的变化

  引导学生从通信、互联网等方面来说明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五十六个民族。

  2、初步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3、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增进民族团结。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教材p70-71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图及图例说明。

  2、准备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活动过程:

  一、听歌曲,激发感情

  1、最近大街小巷都在播放一首歌曲,我们也一起来聆听。

  2、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3、解说点题: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唱出了我们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大家庭,感受它的团结和温暖吧!

  二、了解中华民族的组成和民族的分布

  1、(出示民族地区分布图)这是一幅民族地区分布图,你能从上面获得那些信息?

  2、小组交流学习,做好记录。

  3、小组推荐一名成员汇报成果,进行班级交流,教师相机总结(民族的组成、民族的分布):从图上我们了解了人数相对较多的部分民族以及它们的分布。其中汉族人数最多,其它民族人数较少,我们称这些民族为少数民族。

  4、出示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进行了解。(学生快速浏览)

  5、抢答竞赛活动:完成“我所知道的民族”

  三、了解“五大民族自治区”。

  1、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中央在少数民族人数较集中的地方成立了民族自治区,这些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现在,全国已建立了五个自治区。你能从分布图上找出来吗?

  2、生看分布图,指出相应位置,教师相机介绍名称:内蒙古自治区、宁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3、我国除了五大自治区外,在一些少数民族比较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还建立了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此外,还建有1300多个民族乡。

  四、齐唱歌曲,总结课堂

  1、同学们,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多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出示书上民族集体照)这张照片就是最好的证明。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身在何处,都是心心相连的兄弟姐妹。让我们一起高歌,歌唱民族的团结,歌唱民族的欢乐祥和。

  2、师生共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p72-73

  活动准备:师生查阅本民族的相关资料,收集信息,教师可制作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但五十六个民族都有自己古老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由此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你是哪个民族呢?你了解自己的民族吗?

  二、“民族知识知多少”展示会

  1、课前让同学们收集本民族的资料,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展示会”,把你了解到的本民族资料展示给大家。

  2、学生用多种方式在班上交流汇报。形式如:讲故事、表演、知识竞赛、演讲等;内容如:人口以及分布、历史、祖先的传说、文字的发展等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展示补充资料。(幻灯片:黄帝陵、书法作品欣赏)

  4、你还知道其它民族的资料吗?(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补充)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成功地召开了“民族展示会”,大家都对自己的民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明白了:各民族之间存在着文化的差异,无论是文字、先祖还是服饰,都有不同之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都热爱我们的祖国!”

  第三课时

  活动内容:p74-83

  活动准备:收集各民族的服饰、民居、歌舞、节日、体育活动以及风俗礼仪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像一颗颗闪亮的明珠,镶嵌成中华民族五彩缤纷的文化宝库。今天,我们就走进祖国的民族文化,进行一次多方面的考察,你一定会留恋往返。

  二、分组交流

  1、学生根据主题的不同而自愿结合成组。(可以用以下主题:民族服饰、民居、民族歌舞、民族节日、体育运动、习俗礼仪)

  2、学生将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并用多种方式交流。交流形式推荐如下:图片展示、实物展示、猜一猜、说一说、现场服饰搭配、跳一跳、唱一唱、奏一奏、快乐节日、体育竞技场、小品、演讲

  三、把小组的交流成果进行全班展示

  四、你还知道哪些民族文化呢?说给大家听一听。(师生补充)

  第四课时

  活动内容:p74-83

  活动准备:学生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讨论会

  1、引出问题: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让我们大开眼界。但是这些民族文化与这个民族生活的环境、生活习惯、民族传说和信仰有关系吗?会有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此展开讨论。

  2、四人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成员进行汇报。

  4、得出结论:民族的生活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民族信仰不同,众多的不同让每个民族形成了文化的差异。民族的差异性正是一个民族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正是民族差异性让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五彩斑斓。

  二、假如我是她?

  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当我们与其它民族的人相处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下面三幅图,你更欣赏哪种行为?为什么?

  2、生看三幅图(书上p83插图),说说自己的立场。

  3、全班进行现场投票,评出最佳行为。

  4、小结:是呀,当我们与其它民族的人相处时,首先应该尊重别人的风俗习惯,(出示格言)因为(生齐读:尊重是友谊的前提,而认同他人的习惯就是最基本的尊重)

  三、课堂总结

  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是祖国的一员,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团结互助为荣。各民族人民手牵手,心连心,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学们,你们是中华民族的未来,行动起来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篇11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学会认识社会,正确了解社会,同时还得养成良好习惯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情感,更是要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正确了解祖国,通过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实践等活动,不断修炼自己,教会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本书内容大多取自生活,都是些寻常事,且恰恰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生活实际,而孩子的思想很单纯,在同伴之间要进行社交。如何才能最有效地交到更多的朋友呢?但是在交友的同时,应要分辨清楚什么是好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外面的世界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像我校的孩子,他们还小,不怎么懂事,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正处于摸棱两可的阶段。若在昏沉的引诱下,会导致学生不爱学习,不仅自己不学,还会影响他人,甚至逃学,出现这种情况,需要有正确地引导,关键是老师要起带头作用,做好学生的引导者,指路人。如何把学生从坑里拉出来,重新振作精神,扬眉吐气。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但不是叫你孤军奋战。因而在遇到困难或坏人的时候,及时寻找朋友或老师来帮助,齐心协力,互相合作,坚持到底把困难解决好。

  对于这些浮于表面的现象,大多能感知到,可有些却不知不觉地隐藏在知识的背后,虽然学生的知识丰富,头脑中或多或少保持清醒状态,但迷信活动依然存在,比如看风水,算命,看手相等。不过像我们有点知识头脑的人一般不会轻易相信。可现在出现更为高级的,比如电脑算命。偶而个别学生还很重视星座。这时老师要指导学生不要踏出科学之门,用科学来揭穿这些迷信活动的真面目,不仅自己学会了,还要回家后如何跟亲朋好友谈科学知识来拯救那些精神迷惘的人。

  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打架斗殴已成家常便饭,要让学生分清黑白是非,任何一种小小的行为就是属于欺负行为,严重的会导致犯罪。且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讲哥们义气,动不动一大帮人打一架,老师要引导如何处理这桩小事。首先正面面对错误,其次,承认错误,最后道歉。别小看,就因学生平时不注意才会最终导致一发不可收拾的场面。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篇12

  以生活为本源 以情境为载体 以活动为手段 

  —— 

  一、 设计理念 

  意大利诗人但丁有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对于从事任何工作的任何人来说,思想品德都将是难以忽略的。但是,以往以道德知识的传授与学习为特征的品德教育片面强调品德的内容结构,忽视了品德的形式结构。对道德知识传授的强调、对道德知识的记诵与理解,让我们的学生学习到的只是“关于道德的知识”,并没有直接转化为道德行为。事实上,“儿童学习的内容应该是他们生活中的内容。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 

  对于《我不耍赖皮》一课的设计,我根据《课标》要求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努力使教学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在这样的实践体验中,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把教学的需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 

  二、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和社会的实际,我这样设计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 

  通过课前、课中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懂得社会生活中处处有规则,规则给自己、他人带来了方便,使人感到愉快,使生活更有秩序,对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进步都有影响。 

  2、行为与习惯 

  通过游戏、辨析和规则的设计,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规则,不耍赖皮,初步树立公民意识与民主观念。 

  3、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说、讨论、游戏等体验生活中的规则,让学生感受规则的重要。 

  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规则,生活中需要规则,在具体生活中应该遵守规则。 

  活动难点: 

  激发学生对规则的认同感,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设计中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使之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 

  (一)、 以生活为本源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学生在以往生活中已产生了不少情感体验,从这些已有经验出发来组织教学,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己教育自己,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也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因而,我根据教学内容的情感目标,对学生情况进行了调查,使教学更加有的放矢。通过课前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我发现教材中出现的规则学生都已了解,而且对于新出台的交通法规、环保法规也有自己的感受,知道这一点之后,课堂上就能更好地捕捉学生情感体验中的火花。 

  当然,学生有了正确的认知,并不一定有明确的行为。因为学生受年龄、阅历等限制,有时因为不知道该怎样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时因为缺乏坚强的意志,很多美好愿望就此夭折,“听听激动,做做不动”这是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是思品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教学中只有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学生认之深,情之真,才能意之坚,行之久。比如有学生认为大夏天过马路,等了八十多秒才等来一个绿灯,而这绿灯只有短短十几秒,虽然自己每次都遵守交通规则,但感觉很麻烦。她的体会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共鸣,老师及时捕捉了学生的心理,让他们展开讨论“遵守规则到底麻不麻烦”,在思维的碰撞中更加明白了遵守规则的重要:虽然有时候比较麻烦,甚至有时候吃点小亏,但是对你,对我,对大家,对社会都有好处。这就对学生的实际生活起到了指导作用。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494941153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