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初一《思想政治》课案

初一《思想政治》课案

说的甜蜜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初一《思想政治》课案

微信扫码分享

初一《思想政治》课案(通用8篇)

初一《思想政治》课案 篇1

  ----情系祖国报效祖国

  一、教学目标 :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的基本概念,明白报效祖国不仅要有报国之志,还要有报国之行;教育学生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学方法:

  1“五让”教学法(让学生提问、让学生讲解、让学生争论、让学生精练、让学生实践本课略去精练),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思想。

  三、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面包、印有国徽的硬币

  四、教学过程 :

  1、小组赛歌,导入  新课

  我们伟大祖国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学们都很热爱自己的祖国,能否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下面来个小组赛歌。四个小组每组各有一次机会,每人三四句。(过程略)

  同学们的歌声或慷慨激昂,或婉转动听,表露了对祖国的满腔赤诚。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三十五课:情系祖国报效祖国。(板书)

  2、出示事例,提问解答

  现在请听一个真实的故事:(课件:孙天帅不下跪的配音材料)

  孙天帅好样的!如果你碰到这种情况,敢不敢象孙天帅那样做?

  你们也好样的!我们来个与孙天帅的零距离交流,怎么样?选一个同学代表孙天帅来答记者问。

  (找一人代表孙,并面向全体同学)现在坐着的同学和我代表来自四面八方的记者,有很多话想对孙天帅讲,也有不少问题想问问孙天帅.我先来提问,大家不介意吧?

  (用一书做话筒状。)设问:我是南通日报社的记者,你知道当时这么做可能会丢了饭碗,请问,在现在工作这么难找的情况下,你为什么还那么做呢?----自己的工作与民族的尊严相比,民族的尊严更重要。我的工作丢了可以再找,可民族的尊严丢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现在你后悔吗?

  当时是什么力量驱使你这么做的?----我是自发的。内心深处对祖国的一种爱,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做的。

  你对那些下跪的人有什么看法?----他们也是迫于生计,可以理解。但我很遗憾他们为了保住工作而牺牲人格和国格的做法。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有些人信念迷茫,思想失衡,凡事用金钱来衡量,有时做出有损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事,对此我们应坚决反对。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情况有多特殊,我们都要时刻谨记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为什么不以其他更委婉的方式,如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呢?----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面前,容不得谈判。

  你能对那些在华投资的外商说几句话吗?----你们到中国来投资办厂,用的是中国工人,请尊重中国工人的人格,否则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影响双方的关系!)

  一个人有了尊严,就有了支撑生命灵魂的骨架。一个民族有了尊严,这个民族就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不可战胜的民族!咱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高度自尊心的民族,正因为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高昂着头颅,挺直着脊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为我们属于这个民族感到骄傲自豪!因此,作为一个情系祖国的人,作为一个有爱国情操的人,首先必须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按键)

  咱们来细味一下这两个词的意思: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大家到课文中找一下。找到了吗?齐声朗读一下,好不好?(按键)(生读时板书:有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民族自尊心----一个民族自己尊重自己、保持和维护民族尊严的心理。民族自豪感----一个民族由于自己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所具有的高尚品质而感到光荣的情感。)我们同学的知识面都挺广,想想咱们历史上有哪些值得怀念的具有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的人?

  正因为有无数这样具有爱国情操的好儿女,所以我们的国家建设才取得很大成就,但目前我们还面临许多困难,我们来看一幅图:

  3、阅读材料,分析问题

  这幅图是1997-2000年我国东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比较示意图:(图略)

  通过这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

  总体上我国在不断进步,东部和西部的发展速度都比较快,但由于起点不一样,东西部的实际差距比较大,发展不平衡,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为此国家正进行西部大开发;其实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国面临的困难还有不少:资源短缺,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人口过多,就业压力大。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一首刘欢为下岗工人创作并演唱的歌曲《从头再来》,听听这首歌对你有何启迪?(放歌)

  《从头再来》这首歌欣赏完了,使你想起或想到了什么吗?

  启示我们,对祖国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我们应采取什么态度?

  正视困难,不逃避困难,增强忧患意识;乐观对待前进中的困难,有信心战胜困难。

  4、上网查询,发表见解

  我们对祖国不仅要有满腔的热爱,更重要的是要把对祖国的热爱化做实实在在的行动。孙天帅是这么做的,另有一位20岁出头的小伙子,叫李向群,你知道他是怎么用行动报效祖国的吗?不太清楚的没关系。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你们会上网吗?谁愿意到网上来为我们查找李向群的资料?(上网)

  资料太丰富了,我来简要介绍一下。李向群的家在海南经济特区。他家有两个服装加工厂,两个服装批发店,两辆汽车。他从小的理想是当一名军人。95年体检时由于体重不够未能如愿,第二年才如愿以偿。98年我国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他参加了湖北荆江段的抗洪抢险,在抢险中他非常积极主动。我们主要来看这几段:由于字比较小,请个同学上台来看着电脑读一下。

  李向群家有百万,能做老板,可他选择了当兵,他傻不傻?为抗洪牺牲了年仅20岁的生命,他值不值?我们来个小型讨论会:怎样处理祖国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由李向群说开去(让同学们稍作准备)讨论中可以争论。

  好,咱们四个小组的对抗赛继续进行。看看在这轮自由讨论中哪一组同学思维最活跃?表现最出色?哪一组先来?

  98年的洪水人们记忆犹新,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课件画面)大家设想一下:滔滔洪水倾泻而下,眼看即将冲毁堤坝,吞噬家园,危及数以万计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作为一名军人,李向群能坐视这一切发生吗?还来得及考虑自己的身体健康吗?他唯一想做的就是毫不犹豫地冲向滚滚波涛,与洪魔展开殊死搏斗,以保护广大人民的生命和财产。这是一种自然的又伟大的选择。你能说他不值得吗?

  在同学们争论声中,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个人利益与祖国命运是紧密相连的,没有祖国的独立与尊严,就没有个人的地位和自由;没有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就没有自己的幸福欢乐。因此,报效祖国首先要把个人理想和什么----祖国命运联系起来。

  (板书:把个人理想和祖国命运联系起来。)

  5、设置情境,指点迷津

  有的人也想把个人理想和祖国命运联系起来,可有个疑惑难以解开。请看大屏幕:"我很想报效祖国,可报国欲死无战场,我没赶上那轰轰烈烈的战争年代,纵有为国献身的理想抱负,也难以实现啊!"谁能为他指点迷津?

  5爱国并不一定就要效命疆场,在日常生活中脚踏实地地从身边事情做起,这也是爱国的具体表现。(板书:做好身边事)

  说的不错,我们还想看看做得怎么样?这天一个白人青年在一家中国商店买了一块面包,营业员找给他两个硬币。这位白人青年看着手中的两个硬币边走边自言自语:“Haha! Two coins, they are worthless, and it is not easy to carry with them. Oh! Just throw them away."(翻译一下)于是,他就随手一扔,一个印有国徽的硬币滚落地上……假如这时你正好路过,会怎么办?推举三个擅长表演的同学到台上来,将故事进行下去。(道具:面包、两枚硬币)

  真想不到同学们能表演得这么好,谢谢你们三个。你们对这个中学生的行为怎么看?

  这个中学生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国家尊严,体现了爱国情怀。但如果碰到突发事件,如:有人落水,歹徒抢劫等,你们会怎么办?作为未成年人的你们要勇于,更要善于维护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有能力的情况下挺身而出,无实际能力的情况下多动动脑子,既保护自己又使国家集体他人利益免受或少受损失。

  有报国之志就一定能报效祖国了吗?(板书:练就硬本领)

  时间的车轮已驶入21世纪,你觉得为了报效祖国,你们最想掌握哪些硬本领?怎样才能掌握这些硬本领?(理论知识如经济、外语、语文、数学等、实践能力)

  大家都知道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而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又是科技进步和创新。因此,在新世纪同学们尤要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我想知道,自进入初中以来,你们参加过哪些社会实践活动?有什么收获?参加过哪些小发明或小制作?

  (如没有没关系,从现在开始也不晚啊。你们可以自己选定一个感兴趣的课题,找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观察、实践,必要时找老师指导、上网查询等。总之,只要你开始做了,并坚持下去,我相信凭你们的聪明才智一定能有新发现、新收获的!)

  (真不错!我很赏识你们,虽然你们的成就还不一定明显,但毕竟已经开始做了,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你们学习的渴望,证明了你们的报国情怀。我期待着你们今后有更多的发明和制作!)

  这堂课我们主要谈了两个问题,请看黑板:情系祖国、报效祖国即如何培养爱国情操?如何做一个坚贞不渝的爱国者?现在这两个问题能回答了吧?那你们有没有发现情系祖国、报效祖国之间有某种关系?(情不系祖国就不能报效祖国,情系祖国才能报效祖国;反过来,报效祖国了,我们对祖国的感情会更深,这有会促使我们更好地报效祖国)

  这节课马上就结束了,请说出你最想对祖国说的一句话:

  下面是我最想对你们说的:爱国不仅包括奔赴疆场、马革裹尸的英雄壮举,也包括维护国家利益、捍卫民族尊严的平常义举;爱国不仅体现在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也体现在风平浪静的和平年代。让我们每个人从自己身边的事情做起,做一个真正的情系祖国,报效祖国的好公民!

初一《思想政治》课案 篇2

  初二《思想政治》各课主要知识点

  01.青少年学习法律常识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P3~4页

  02.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核心分别是什么?                              P5页

  03.什么是法律?                                                    P11页

  04.法律的基本特征及其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P8~11页

  05.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形式是什么?法律一般都以什么形式出现?        P9页

  06.什么是国家强制力?法律规则为什么必须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P10页

  07.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P12页

  08.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核心、原则、分别是什么?                P13页

  09.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有何相同点?有何不同点?              P13、16页

  10.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相互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P13~14页

  11.“无规矩不成方圆”揭示什么道理?                                 P19页

  12.法律的特性是什么?                                              P20页

  13.法律的规范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P20页

  14.我国有关治安行政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项法规是什么?                  P23页

  15.什么是公共秩序?                                                P23页

  16.什么是公共安全?什么是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P26页

  17.什么是社会管理秩序?                                            P29页

  18.中学生在禁毒斗争中应怎办?                                      P32页

  19.我国现阶段一切工作的中心是什么?                                P37页

  20.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                              P38页

  21.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是全民所有制经济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P39页

  22.全民所有制经济也叫什么经济?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是什么?          P39页

  23.经济活动中要遵守什么原则?每一项原则如何理解?                  P40~41页

  24.经济活动有哪些参与者?每种参与者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作用是什么?法律对他们分别作出什么规范要求?                                                  P42~44页

  25.什么是公共财产?P39页  侵犯公私财产犯罪有哪几种表现?              P44页

  26.破坏经济活动秩序有哪几种行为表现?                                  P46页

  2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含义、表现、重要地位作用、任务分别是什么?        P49页

  2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各方面内容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分别是什么?如何加强这些方面内容的建设?                        P50~52页

  29.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措施有哪几类?如何理解这几类措施的含义?          P53页

  30.什么是环境?它包括什么内容?每种分类的环境分别指什么?          P60~61页

  31.什么是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P62页

  32.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带来严重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P63~64页

  33.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                                          P64页

  34.为何说环境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                          P65页

  35.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基本内容?                          P69~70页

  36.运用法律手段保护环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每方面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70~72页

  37.在环境问题上对当代中学生的要求是什么?                          P73~74页

  38.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是谁?                              P83页

  39.《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P83~84页

  40.什么是家庭保护?其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P85页

  41.什么是学校保护?其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P87~89页

  42.什么是社会保护?其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P90~92页

  43.什么是司法保护?其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P92~94页

  44.未成年人尤其是中学生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P94~95页

  45.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如何分类?                              P99~101页

  46.什么是刑法?                                                      P103页

  47.什么是犯罪?                                                      P103页

  48.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最本质特征、法律标志、必然法律后果分别是什么?P103页

  49.什么是刑罚?刑罚如何分类?各类有何特点?                       P104~105页

  50.我国刑法的任务是什么?                                            P106页

  51.什么是危害国家安全罪?它有哪些主要表现?                          P107页

  52.抢劫、盗窃等侵犯财产的犯罪活动有何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P109页

  53.中学生为什么不能参加赌博活动?                                    P109页

  54.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有何区别和联系?                              P111~112页

  55.为什么说“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思想是很危险的?                  P113页

  5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分别是什么?          P118页

  57.什么是法律效力?                                                  P117页

  58.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P117~119页

  59.为何说“宪法是最高的行为规则”?                                P120~123页

  60.各种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行使国家权力,要做到哪些方面?        P120~122页

  61.宪法一般通过哪三种方式规范公民行为?                            P123~124页

  62.什么是合法权利?什么是基本权利?                                  P124页

  63.以宪法为核心的权利保障体制,主要内容包括哪两个方面?              P125页

初一《思想政治》课案 篇3

  01.青少年学习法律常识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P3~4页

  02.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核心分别是什么?                              P5页

  03.什么是法律?                                                    P11页

  04.法律的基本特征及其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P8~11页

  05.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形式是什么?法律一般都以什么形式出现?        P9页

  06.什么是国家强制力?法律规则为什么必须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P10页

  07.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P12页

  08.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核心、原则、分别是什么?                P13页

  09.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有何相同点?有何不同点?              P13、16页

  10.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相互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P13~14页

  11.“无规矩不成方圆”揭示什么道理?                                 P19页

  12.法律的特性是什么?                                              P20页

  13.法律的规范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P20页

  14.我国有关治安行政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项法规是什么?                  P23页

  15.什么是公共秩序?                                                P23页

  16.什么是公共安全?什么是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P26页

  17.什么是社会管理秩序?                                            P29页

  18.中学生在禁毒斗争中应怎办?                                      P32页

  19.我国现阶段一切工作的中心是什么?                                P37页

  20.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                              P38页

  21.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是全民所有制经济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P39页

  22.全民所有制经济也叫什么经济?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是什么?          P39页

  23.经济活动中要遵守什么原则?每一项原则如何理解?                  P40~41页

  24.经济活动有哪些参与者?每种参与者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作用是什么?法律对他们分别作出什么规范要求?                                                  P42~44页

  25.什么是公共财产?P39页  侵犯公私财产犯罪有哪几种表现?              P44页

  26.破坏经济活动秩序有哪几种行为表现?                                  P46页

  2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含义、表现、重要地位作用、任务分别是什么?        P49页

  2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各方面内容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分别是什么?如何加强这些方面内容的建设?                        P50~52页

  29.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措施有哪几类?如何理解这几类措施的含义?          P53页

  30.什么是环境?它包括什么内容?每种分类的环境分别指什么?          P60~61页

  31.什么是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P62页

  32.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带来严重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P63~64页

  33.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                                          P64页

  34.为何说环境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                          P65页

  35.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基本内容?                          P69~70页

  36.运用法律手段保护环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每方面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70~72页

  37.在环境问题上对当代中学生的要求是什么?                          P73~74页

  38.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是谁?                              P83页

  39.《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P83~84页

  40.什么是家庭保护?其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P85页

  41.什么是学校保护?其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P87~89页

  42.什么是社会保护?其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P90~92页

  43.什么是司法保护?其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P92~94页

  44.未成年人尤其是中学生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P94~95页

  45.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如何分类?                              P99~101页

  46.什么是刑法?                                                      P103页

  47.什么是犯罪?                                                      P103页

  48.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最本质特征、法律标志、必然法律后果分别是什么?P103页

  49.什么是刑罚?刑罚如何分类?各类有何特点?                       P104~105页

  50.我国刑法的任务是什么?                                            P106页

  51.什么是危害国家安全罪?它有哪些主要表现?                          P107页

  52.抢劫、盗窃等侵犯财产的犯罪活动有何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P109页

  53.中学生为什么不能参加赌博活动?                                    P109页

  54.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有何区别和联系?                              P111~112页

  55.为什么说“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思想是很危险的?                  P113页

  5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分别是什么?          P118页

  57.什么是法律效力?                                                  P117页

  58.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P117~119页

  59.为何说“宪法是最高的行为规则”?                                P120~123页

  60.各种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行使国家权力,要做到哪些方面?        P120~122页

  61.宪法一般通过哪三种方式规范公民行为?                            P123~124页

  62.什么是合法权利?什么是基本权利?                                  P124页

  63.以宪法为核心的权利保障体制,主要内容包括哪两个方面?              P125页

初一《思想政治》课案 篇4

  初二《思想政治》各课主要知识点

  02.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核心分别是什么?                              P5页

  03.什么是法律?                                                    P11页

  04.法律的基本特征及其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P8~11页

  05.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形式是什么?法律一般都以什么形式出现?        P9页

  06.什么是国家强制力?法律规则为什么必须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P10页

  07.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P12页

  08.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核心、原则、分别是什么?                P13页

  09.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有何相同点?有何不同点?              P13、16页

初一《思想政治》课案 篇5

  “正确认识自我”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正确认识自我是正确对待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的前提和基础。因而,本框的学习是第二课教学的起点和基础。学好这一框对于帮助学生正视自我,从而正确树立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认识自我”有三个层次:(1)阐述正确认识自我的涵义;(2)说明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性;(3)了解和学习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激发学生认识自我的兴趣,使其主动积极地认识自我,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树立自信心,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表演、讨论等形式为载体的过程体验,帮助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与学习活动中发展自我。

  3、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学生表演、分析,懂得什么是正确认识自我,理解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意义,初步学会正确认识自我的一些基本方法及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

  二、 学生分析

  进入初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他们对周围的人和物有新鲜感,他们希望认识自己、他人和新的集体。关于如何认识自我,在小学的教学中几乎没有提到,这个问题对刚进初中的学生来说是崭新的,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时要抓住这种好奇心与认识欲望,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对自己熟悉的角色的扮演,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从而使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的一些基本方法,理解正确认识自我的涵义与重要性,通过学生介绍自己的优点、特长,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从而消除部分同学身上的自卑心理,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认识和更好地认识自我,在此基础上增强自尊自信,使学生能健康的成长。

  三、 教学理念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理解他人的观点、社会期待和普遍价值的存在,学会与他人交往,体味他人的体验并在这一过程中理解自我,对自己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角色扮演对各个年龄层次的学生而言,是一种参与性极强、富有乐趣的活动。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必须体验角色的思想情感和个性,理解角色并以合适的语言、动作把它表达出来;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既要演好自己的角色,还需要与其他扮演者配合共同完成演出任务。这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发展人际交往智能。所以,本框内容的教学主要通过学生扮演记者、教师、家长、学生等这些熟悉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以引发学生个体体验为基础,学习正确认识自我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认识自我的涵义和重要性。

  四、 教学过程 

  故事导课,激发兴趣:

  小明认为自己文学功底深厚,常在别人面前吹嘘卖弄。一次他看到电视台举办文学知识大赛,他马上报了名,想这下可以在电视上露脸了,并在同学面前夸下海口:一定要拿个大奖。比赛开始了,有10分、20、30分题可供选择。小明非常自信地选择了30分题,题目一出来,小明傻眼了,第一关就被淘汰出局。这下小明可是羞得无地自容。

  师:同学们,小明为什么会羞得无地自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小明太自信了。”“不,是太自负了”“他不自量力”……

  “告诉我们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胜。”“做人要有真才实学。”“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同学们,你们认为失败了的小明会怎样呢?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多角度地思考续说小明的故事。

  师:引导学生从他们的续说中归纳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性:正确认识自我,才能增强自尊自信,才能确定合理的奋斗目标,才会取得成功;相反,如果自视过高,就会自以为是,变得很盲目;如果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这样就会不思进取,永远一事无成。

  师:小明到底怎样了,下面先请看同学们的表演,然后思考:短剧中体现了哪些认识自我的方法?

  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学生表演短剧:记者收到一封感谢信,带着这封信到学校采访。

  记者(学生甲扮演):你好,我是处州晚报的记者,请问初一(2)班的班主任在吗?

  教师(学生乙扮演):我就是,有什么事?

  记者:我们收到了白云社区的感谢信,你们班的小明和小刚利用暑假为社区做好事,我想了解更多的情况,并写一篇报导。

  师(学生扮演):小明同学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习成绩非常优秀,而且爱帮助人,关心集体。小刚同学体育方面很不错,是个好苗子,学习成绩中等,集体荣誉感强,但上课不是特别认真,脑子倒是挺灵光的。你可以找几个学生了解一下。

  记者:同学们,你们好,我想请你们谈谈小明和小刚平时表现怎么样(包括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情况)?

  学生1:他们俩是可是一对铁哥们,,小明学习成绩好,小刚呢体育好,会帮助人。

  学生2:他俩是邻居,每天一块上学,小明帮小刚辅导。他们可讲义气啦,小刚上中学后学习成绩进步很快,这多亏了小明的帮助,他小学经常给老师留下补课呢,这次小刚考了优秀。

  学生3:小明成绩好,又肯帮助同学,在家也经常会帮他妈妈做家务,他的邻居都竖大拇指说他是个好孩子。

  学生4:小刚在学校表现还不错,可在家里,他妈妈经常数落他,说他这个不如小明,那个不如小明,我都同情他了,小刚有时会和他妈妈顶嘴。

  学生5:小刚上课不认真,有时会乱写乱画。他有小明这么好的哥们,真是他八辈子,不,是十辈子修来的福气。

  记者:下面请两位同学自我介绍一下。

  小明:“我没有同学们说的那么好,我自从在电视上比赛失败后进行深刻的反思,我发现自己太孤陋寡闻了,而且自以为是,就决心踏踏实实的学习,认认真真地做人 ”

  小刚:“我很惭愧,我觉得自己比较粗心、上课不是很用心,成绩不理想,可我比较关心集体,热爱班级,对同学热心。不过,我有点叛逆,如果谁老说我,我就会很反感,会对着干。

  记者:谢谢各位同学,再见。

  师生互动,引发思考:

  师:表演看完了,请问小品中这两位同学是怎么认识自己的?

  生甲:是与同学比较。

  生乙:是通过妈妈、老师等的态度认识自我的。

  师:这两种都是认识自我的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讨论:运用这两种方法认识自我时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1)与同伴比较要客观、实事求是,还要公平合理,比如,小刚成绩比下明稍差,那是基础不一样,小刚已经开始努力,也有了很大进步。(2)通过他人的态度认识自我时要注意:对别人的态度要具体分析,正确对待。别人的态度不一定都是客观的、正确的,要看大多数人的意见或态度。

  师:与同伴比较时,要有可比性,也就是说比较的双方的大部分条件应该是平等的或相似的。除了上面的方法外,从短剧中还可以看出其他方法吗?

  生:还可以比较自己的过去与现在自己的学习、活动与工作上取得的成绩来认识自我,象小刚的学习成绩比过去进步了,小明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改正了。

  师:这又是正确认识自我的一种方法。也希望小刚、小明能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进步。再想一想还有其他认识自我的方法吗?

  生:我还可以把英雄人物作为自己的榜样,与他们相比,找出差距,向他们学习。

  师:与先进人物、英雄人物比较,这也是认识自我的方法,这些人物可以是历史上的或当代的,也可以是书本上的或是现实生活中的。请问我们与他们要比什么呢?

  生:与他们比较时,不是与他们的成就、名声、地位比,而是与他们的努力奋斗相比较,找出差距,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与方法。

  师:我再给大家介绍一种方法:运用心理学的方法认识自我,如气质类型自测。这是认识自我的辅助方法。

  生生互动,体验交流:

  师:我们学习了五种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下面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大家选取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给自己自画像,展现自己的优点、特长(可以说、画,演等),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教师巡视了解,挑出最具特色的在全班交流(可以挑选学生作品在实物投影上展示)。

  知识提升,回归教材:

  师:我们学习了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和重要性,那么,什么是正确认识自我?

  生:就是指一个人人对自我的认识要与自我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师:正确认识自我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1)正确、全面认识自己的特点和长处。(2)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认识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自我的人生价值主要在于对祖国的贡献。

  教师寄语,歌曲激励:

  师小结:正确认识自我,才能使自己看清前进的方向,才能在集体的大海中乘风破浪。因此,我们都要学会认识自我。我们还要认识到正确认识自我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需要一个从不太正确到比较正确的逐步深入的过程。课后请同学们以“寻找我的闪光点”为题,写一篇介绍自己的特点、优点的文章。

  五、 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论认为: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既能教人应付生活,又能教人主动地参与生活、创造生活,感受生命的意义,享受生命的光辉,对生活充满热爱的教育。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本节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来扮演他们熟悉的角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尤其是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向同学展现自己的优点与特长,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为他们之间相互了解创造了机会和条件,同时还让他们交流、讨论,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与团队精神。只有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使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从而较好地实现了三维目标。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选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不能贯穿整堂课的始终,仅仅是为了体现这一模式而设计了这么一个情节。

初一《思想政治》课案 篇6

  “正确认识自我”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正确认识自我是正确对待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的前提和基础。因而,本框的学习是第二课教学的起点和基础。学好这一框对于帮助学生正视自我,从而正确树立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认识自我”有三个层次:(1)阐述正确认识自我的涵义;(2)说明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性;(3)了解和学习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激发学生认识自我的兴趣,使其主动积极地认识自我,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树立自信心,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表演、讨论等形式为载体的过程体验,帮助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与学习活动中发展自我。

  3、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学生表演、分析,懂得什么是正确认识自我,理解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意义,初步学会正确认识自我的一些基本方法及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

  二、 学生分析

  进入初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他们对周围的人和物有新鲜感,他们希望认识自己、他人和新的集体。关于如何认识自我,在小学的教学中几乎没有提到,这个问题对刚进初中的学生来说是崭新的,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时要抓住这种好奇心与认识欲望,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对自己熟悉的角色的扮演,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从而使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的一些基本方法,理解正确认识自我的涵义与重要性,通过学生介绍自己的优点、特长,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从而消除部分同学身上的自卑心理,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认识和更好地认识自我,在此基础上增强自尊自信,使学生能健康的成长。

  三、 教学理念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理解他人的观点、社会期待和普遍价值的存在,学会与他人交往,体味他人的体验并在这一过程中理解自我,对自己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角色扮演对各个年龄层次的学生而言,是一种参与性极强、富有乐趣的活动。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必须体验角色的思想情感和个性,理解角色并以合适的语言、动作把它表达出来;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既要演好自己的角色,还需要与其他扮演者配合共同完成演出任务。这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发展人际交往智能。所以,本框内容的教学主要通过学生扮演记者、教师、家长、学生等这些熟悉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以引发学生个体体验为基础,学习正确认识自我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认识自我的涵义和重要性。

  四、 教学过程 

  故事导课,激发兴趣:

  小明认为自己文学功底深厚,常在别人面前吹嘘卖弄。一次他看到电视台举办文学知识大赛,他马上报了名,想这下可以在电视上露脸了,并在同学面前夸下海口:一定要拿个大奖。比赛开始了,有10分、20、30分题可供选择。小明非常自信地选择了30分题,题目一出来,小明傻眼了,第一关就被淘汰出局。这下小明可是羞得无地自容。

  师:同学们,小明为什么会羞得无地自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小明太自信了。”“不,是太自负了”“他不自量力”……

  “告诉我们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胜。”“做人要有真才实学。”“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同学们,你们认为失败了的小明会怎样呢?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多角度地思考续说小明的故事。

  师:引导学生从他们的续说中归纳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性:正确认识自我,才能增强自尊自信,才能确定合理的奋斗目标,才会取得成功;相反,如果自视过高,就会自以为是,变得很盲目;如果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这样就会不思进取,永远一事无成。

  师:小明到底怎样了,下面先请看同学们的表演,然后思考:短剧中体现了哪些认识自我的方法?

  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学生表演短剧:记者收到一封感谢信,带着这封信到学校采访。

  记者(学生甲扮演):你好,我是处州晚报的记者,请问初一(2)班的班主任在吗?

  教师(学生乙扮演):我就是,有什么事?

  记者:我们收到了白云社区的感谢信,你们班的小明和小刚利用暑假为社区做好事,我想了解更多的情况,并写一篇报导。

  师(学生扮演):小明同学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习成绩非常优秀,而且爱帮助人,关心集体。小刚同学体育方面很不错,是个好苗子,学习成绩中等,集体荣誉感强,但上课不是特别认真,脑子倒是挺灵光的。你可以找几个学生了解一下。

  记者:同学们,你们好,我想请你们谈谈小明和小刚平时表现怎么样(包括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情况)?

  学生1:他们俩是可是一对铁哥们,,小明学习成绩好,小刚呢体育好,会帮助人。

  学生2:他俩是邻居,每天一块上学,小明帮小刚辅导。他们可讲义气啦,小刚上中学后学习成绩进步很快,这多亏了小明的帮助,他小学经常给老师留下补课呢,这次小刚考了优秀。

  学生3:小明成绩好,又肯帮助同学,在家也经常会帮他妈妈做家务,他的邻居都竖大拇指说他是个好孩子。

  学生4:小刚在学校表现还不错,可在家里,他妈妈经常数落他,说他这个不如小明,那个不如小明,我都同情他了,小刚有时会和他妈妈顶嘴。

  学生5:小刚上课不认真,有时会乱写乱画。他有小明这么好的哥们,真是他八辈子,不,是十辈子修来的福气。

  记者:下面请两位同学自我介绍一下。

  小明:“我没有同学们说的那么好,我自从在电视上比赛失败后进行深刻的反思,我发现自己太孤陋寡闻了,而且自以为是,就决心踏踏实实的学习,认认真真地做人 ”

  小刚:“我很惭愧,我觉得自己比较粗心、上课不是很用心,成绩不理想,可我比较关心集体,热爱班级,对同学热心。不过,我有点叛逆,如果谁老说我,我就会很反感,会对着干。

  记者:谢谢各位同学,再见。

  师生互动,引发思考:

  师:表演看完了,请问小品中这两位同学是怎么认识自己的?

  生甲:是与同学比较。

  生乙:是通过妈妈、老师等的态度认识自我的。

  师:这两种都是认识自我的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讨论:运用这两种方法认识自我时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1)与同伴比较要客观、实事求是,还要公平合理,比如,小刚成绩比下明稍差,那是基础不一样,小刚已经开始努力,也有了很大进步。(2)通过他人的态度认识自我时要注意:对别人的态度要具体分析,正确对待。别人的态度不一定都是客观的、正确的,要看大多数人的意见或态度。

  师:与同伴比较时,要有可比性,也就是说比较的双方的大部分条件应该是平等的或相似的。除了上面的方法外,从短剧中还可以看出其他方法吗?

  生:还可以比较自己的过去与现在自己的学习、活动与工作上取得的成绩来认识自我,象小刚的学习成绩比过去进步了,小明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改正了。

  师:这又是正确认识自我的一种方法。也希望小刚、小明能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进步。再想一想还有其他认识自我的方法吗?

  生:我还可以把英雄人物作为自己的榜样,与他们相比,找出差距,向他们学习。

  师:与先进人物、英雄人物比较,这也是认识自我的方法,这些人物可以是历史上的或当代的,也可以是书本上的或是现实生活中的。请问我们与他们要比什么呢?

  生:与他们比较时,不是与他们的成就、名声、地位比,而是与他们的努力奋斗相比较,找出差距,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与方法。

  师:我再给大家介绍一种方法:运用心理学的方法认识自我,如气质类型自测。这是认识自我的辅助方法。

  生生互动,体验交流:

  师:我们学习了五种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下面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大家选取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给自己自画像,展现自己的优点、特长(可以说、画,演等),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教师巡视了解,挑出最具特色的在全班交流(可以挑选学生作品在实物投影上展示)。

  知识提升,回归教材:

  师:我们学习了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和重要性,那么,什么是正确认识自我?

  生:就是指一个人人对自我的认识要与自我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师:正确认识自我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1)正确、全面认识自己的特点和长处。(2)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认识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自我的人生价值主要在于对祖国的贡献。

  教师寄语,歌曲激励:

  师小结:正确认识自我,才能使自己看清前进的方向,才能在集体的大海中乘风破浪。因此,我们都要学会认识自我。我们还要认识到正确认识自我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需要一个从不太正确到比较正确的逐步深入的过程。课后请同学们以“寻找我的闪光点”为题,写一篇介绍自己的特点、优点的文章。

  五、 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论认为: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既能教人应付生活,又能教人主动地参与生活、创造生活,感受生命的意义,享受生命的光辉,对生活充满热爱的教育。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本节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来扮演他们熟悉的角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尤其是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向同学展现自己的优点与特长,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为他们之间相互了解创造了机会和条件,同时还让他们交流、讨论,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与团队精神。只有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使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从而较好地实现了三维目标。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选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不能贯穿整堂课的始终,仅仅是为了体现这一模式而设计了这么一个情节。

初一《思想政治》课案 篇7

  本学期以来,我担任初二年段六个班的思政和初一年段二个班的思政的教学任务,经过这半个多学期以来的教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先要在课堂教学中我以一颗平等尊重之心对待学生,由于《思想政治》这门功课的特殊性。因此当我有一次在课堂上讲话的语气重过头了、或者说威胁学生说罚抄书本了,我听到有学生在下面小声地讲,还是思政老师呢,居然也要让我们罚抄书本。我马上联系到我在教学过程中所讲过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条款,所谓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传。我岂能知错而犯猎呢,因此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语和行为,严格按照《思想政治》这一课所讲过的法律和教师职业道德来规范自己,时时刻刻做到依然书本规定要求自己。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刻刻不忘记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的理念。如今七年级的课程使用新的教材,我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到准备充分,上不无准备之课。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质疑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要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指导学生去学习。我常常遇到学生的提问,而且常是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果在上课前没有进行很好的准备,有时会很难应对。而对于八年级的六个班而言,现在依然是使用老的教材。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用老教材新思路的方式进行教学,针对七年级教材的特点以法律知识为主,我特意认真学习了《法学基础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相关的法律书籍,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大量的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案例来学习法律,掌握法律的相关知识,做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大量安全的涉入,使学生的兴趣大增,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有时,学生在课堂上还会主动提出一些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我在课堂上向学生们一一解答。

  最后,平时注意点滴知识的积累。为了增强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我虚心向前辈们请教,平时大量阅读与法律有关的报纸和新闻消息,常常看电视中与法律案件有关的节目。充实自己的知识水平,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提出和讨教。例如有一次书本上和作业本上的两个几乎相同的案例,却在裁决时一个用民法一个用行政法进行不同的裁决。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问贾洪永老师,和他讨论了很久,最后也没有什么满意的结果。于是我干脆打手机到杭州去问我的一个好朋友,他是杭州商学院商法学士,如今在考研,向他请教这个问题。一直到他把这个问题解答得我完全明白了为至。我认为只有在学术在严谨,才能够在课堂上做到收放自如,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使学生满意,使学生爱学。

初一《思想政治》课案 篇8

  初二《思想政治》各课主要知识点

  01.青少年学习法律常识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P3~4页

  02.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核心分别是什么?                              P5页

  03.什么是法律?                                                    P11页

  04.法律的基本特征及其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P8~11页

  05.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形式是什么?法律一般都以什么形式出现?        P9页

  06.什么是国家强制力?法律规则为什么必须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P10页

  07.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P12页

  08.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核心、原则、分别是什么?                P13页

  09.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有何相同点?有何不同点?              P13、16页

  10.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相互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P13~14页

  11.“无规矩不成方圆”揭示什么道理?                                 P19页

  12.法律的特性是什么?                                              P20页

  13.法律的规范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P20页

  14.我国有关治安行政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项法规是什么?                  P23页

  15.什么是公共秩序?                                                P23页

  16.什么是公共安全?什么是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P26页

  17.什么是社会管理秩序?                                            P29页

  18.中学生在禁毒斗争中应怎办?                                      P32页

  19.我国现阶段一切工作的中心是什么?                                P37页

  20.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                              P38页

  21.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是全民所有制经济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P39页

  22.全民所有制经济也叫什么经济?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是什么?          P39页

  23.经济活动中要遵守什么原则?每一项原则如何理解?                  P40~41页

  24.经济活动有哪些参与者?每种参与者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作用是什么?法律对他们分别作出什么规范要求?                                                  P42~44页

  25.什么是公共财产?P39页  侵犯公私财产犯罪有哪几种表现?              P44页

  26.破坏经济活动秩序有哪几种行为表现?                                  P46页

  2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含义、表现、重要地位作用、任务分别是什么?        P49页

  2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各方面内容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分别是什么?如何加强这些方面内容的建设?                        P50~52页

  29.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措施有哪几类?如何理解这几类措施的含义?          P53页

  30.什么是环境?它包括什么内容?每种分类的环境分别指什么?          P60~61页

  31.什么是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P62页

  32.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带来严重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P63~64页

  33.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                                          P64页

  34.为何说环境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                          P65页

  35.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基本内容?                          P69~70页

  36.运用法律手段保护环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每方面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70~72页

  37.在环境问题上对当代中学生的要求是什么?                          P73~74页

  38.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是谁?                              P83页

  39.《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P83~84页

  40.什么是家庭保护?其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P85页

  41.什么是学校保护?其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P87~89页

  42.什么是社会保护?其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P90~92页

  43.什么是司法保护?其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P92~94页

  44.未成年人尤其是中学生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P94~95页

  45.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如何分类?                              P99~101页

  46.什么是刑法?                                                      P103页

  47.什么是犯罪?                                                      P103页

  48.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最本质特征、法律标志、必然法律后果分别是什么?P103页

  49.什么是刑罚?刑罚如何分类?各类有何特点?                       P104~105页

  50.我国刑法的任务是什么?                                            P106页

  51.什么是危害国家安全罪?它有哪些主要表现?                          P107页

  52.抢劫、盗窃等侵犯财产的犯罪活动有何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P109页

  53.中学生为什么不能参加赌博活动?                                    P109页

  54.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有何区别和联系?                              P111~112页

  55.为什么说“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思想是很危险的?                  P113页

  5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分别是什么?          P118页

  57.什么是法律效力?                                                  P117页

  58.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P117~119页

  59.为何说“宪法是最高的行为规则”?                                P120~123页

  60.各种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行使国家权力,要做到哪些方面?        P120~122页

  61.宪法一般通过哪三种方式规范公民行为?                            P123~124页

  62.什么是合法权利?什么是基本权利?                                  P124页

  63.以宪法为核心的权利保障体制,主要内容包括哪两个方面?              P125页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初一《思想政治》课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503171153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