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

甜味剂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人口问题

微信扫码分享

人口问题(精选12篇)

人口问题 篇1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 

  1:理解人口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或延缓作用,掌握人口数量的标准; 

  2:了解世界人口现状,懂得人口众多增长过快所带领的严重后果

  3: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合理的人口数量标准

  教学难点  人口对经济社会的作用

  学法指导 借用语文中议论文体裁来分析社会教材。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社会教材大多亦如此,阅读教材时,注意每一自然段中的首句或末句,它们往往就是本段的论点,其余多围绕其展开,如第35页最后一段,首句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就是本段的论点其余都是用论据来论证这一论点的。

  教具准备 自制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大家知道吗,滴答一声,世界人口就增加3人,等到我们下课时,世界人口将增加多少?

  之前我们已经学了当今社会的主题和平与发展问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摁扣问题。

  讲授新课

  人是社会的主体,能否正确地妥善地解决好,直接关系到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它点明了的重要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影响,是什么影响呢?为什么?请阅读课文第一目。

  一 人口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或延缓作用

  思考:人类要生存和延续,必须进行两种生产,是哪两种生产呢?关系怎样?

  如果人类自身生产不适应物质资料生产会怎么样?人们常说“人多力量大”此话对吗?为什么?

  人多意味着劳动力多,但“人”后面还跟着“口”人是生产者更是消费者。

  辨析:人是生产者同时是消费者。(  )

  人是消费者同时是生产者。(  )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在“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中有一项奖励生育的措施:“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在那时由于人太少,劳动力兵力奇缺,勾践的这种奖励措施有利于越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多力量大”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能否把越王的这一措施推广到今天呢?当然不能。因为人是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人口的过度增长,只会强化人作为消费者的作用,从而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延缓甚至阻碍作用。

  所以人类生存和发展要受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

  材料:人体质量70%是水,缺少2%的水就要发烧,缺少20%的水就要死亡,一个人正常生存每天需5千克水,至于生活用水生产用水需求量更大。而地球上适合人类需要又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只占全球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

  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了人类生存离不开水,而水资源又是有限的。人口的发展还必须控制在生态和环境可以承受的限度内,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带来灾难。所以人类生存和发展还要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综上所说:人口数量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应该适度,适度的标准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但现实如何呢?

  二 世界人口增长过快

  1 请看课本36页图5-2,什么感觉?   人口过多。1997年世界人口达58亿,1999年60亿,估计到2050年将达到90亿。

  2 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千分之十五,发展中国家千分之十八,其中非洲达三十,而发达国家为千分之四,有的已出现负增长(出生率低于死亡率)。这组数字能说明什么?   不同国家地区人口增长速度不同。

  3 在世界地图上找出: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巴基斯坦、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这十个国家人口均超过一亿,其中亚洲占六个,北美南美欧洲非洲各一。七大洲中人口最多的是亚洲,约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三大洋州最少,不到总人口的二百分之一,南极洲至今无常住人口。这组数字又能说明什么?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

  世界人口众多,增长过快,增长速度不平衡,分布不均匀。这些又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后果一、人均生存空间越来越窄;

  二、自然资源消耗越来越多;

  三、全球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四、发展中国家失业增多经济受阻

  五、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缺乏,老年人赡养问题。

  由人口带来的种种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和有识之士关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采取措施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虽有成效,但由于人口增长具有惯性,世界人口增长势头还将延续很长时间。为了唤起各国政府人民对紧迫性重要性的认识,联合国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

  课堂小节 本节课我们学了二目内容,一是人口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或延缓作用可以概括为“五个双重”

  双重生产: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

  双重身份:生产者和消费者

  双重作用:促进或延缓作用

  双重规律:社会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制约

  双重标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同环境保护相协调。

  二是世界人口增长过快。由于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课堂练习

  是非判断题

  1.       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两者都是无条件的。

  2.       在生产资料限定的条件下,人口增长过多,就会强化作为消费者的作用,从而促进社会经济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

  3.       20世纪50年代初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收入的差距为10∶1,1989年扩大到50∶1。造成差距加大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但与人口增长的地区不平衡也有一定的关系。

  4.       20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采取措施降低出生率,就使各国人口增长马上停止。

  5.       人口增长过快,贫困加剧,人们扩大了向大自然的索取;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又反过来使人口更加增多。

  选择题

  1.在个大洲中,亚洲人口最多,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三;大洋州人口最少,不到世界总人口的二百分之一;南极洲至今还没有常住人口。可见         (      )

  A 世界人口增长过快            B 世界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C 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D 世界人口急剧增加

  2.人口发展必须控制在生态和环境可以承受的限度内,这说明了      (      )

  A 人对生态环境是无能为力的

  B 人口发展越慢越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C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D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受经济规律的制约

  问答题

  人作为生产者,是有条件的,而人从出生到参加工作前的时间和年迈生病的那段时间,他不是生产者,但仍是消费者,因为他每天都要吃穿住用。

  这段话的中心含义是什么?请简要说明人口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作业 布置 见作业 本

人口问题 篇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

  学习目标:

  (1) 识记: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2) 理解:分析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素质偏低的特点,说明人口问题是

  (重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分突出的制约因素。

  1、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1)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重要国情之一

  材料一:

  我国1949年人口达504亿,1990年达到11.4亿,相当于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七个发达国家人口总和的1.9倍,超过了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的总和;1998年底,我国总人口已达到12.5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1%。这就是说,世界上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人口基数大

  材料二:

  按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已降低到千分之十一点四计算,每隔两秒仍有一个婴儿诞生,每天大约出生43 000人,每年净增长1000万以上的人口。

  新增人口多

  材料三:

  显示:中国人口的文化程度的构成图

  人口素质偏低

  (2)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1]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最基本特点

  材料四:

  城市和农村人口比重图 预测我国60岁以上人口在总

  人口的比重

  中人口密度分布

  [2]农村人口多、年龄结构老龄化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平衡

  再次显示:

  (3)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1]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最基本特点

  [2]农村人口多、年龄结构老年龄化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平衡

  2、 人口迅速增长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1) 人口是人力资源形成的基础

  [1] 适度的人口规模及其增长,会形成丰富的人力资源

  [2] 人口增长过快,就会变成社会发展的沉重负担

  (2)人口问题成为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粮食供给不足、就业问题严重、生活贫困、妨碍人类资源的开发

  3、 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

  (1)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思考下列问题:

  [1] 我国人口形势是怎样?表现在哪里?

  [2] 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2) 严峻的人口形势-----人口的过多和过快增长

  表现:

  [1] 人口的过多和过快增长,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材料五:

  显示图片(未作)

  材料六:

  建国40多年来,我国每年平均净增人口1000余万,致使每年新增加国民收入的25%以上要被新增加的人口消费掉,这就不得不减少资金的积累,影响经济发展。

  材料七:

  “九五”时期,城镇新增长的劳动力和下岗待业职工有2200多万;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约在1.37亿左右。

  材料八:

  人均国土面积占世界水平的1/3,人均耕地面积占1/4,人均谈水资源占1/4,人均森林资源占1/9。我国500多条江河,多数已被污染;大多数城市每平方公里平均降尘量达30—40吨;城市噪音和垃圾已成为一大公害。

  [2]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

  材料九:

  据统计,90年代初,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每年未6000万吨,比10年前增加一倍。在380个城市中,至少有2/3的城市中才处在垃圾的包围之中。仅北京三环、四环路之间就有高50米以上的垃圾山4500多座,占地超过7000亩。

  [3]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年龄化速度也在加快,由此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将会日益严重

  [4]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再次显示图表:中国人口文化构成图)

人口问题 篇3

  教学目的

  1.在认识人地关系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因人口增长过快而带来的人口问题,使学生认识世界城市化现状和城市问题。

  2.通过人口问题和城市问题的表现与成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充分利用本节内容进行正确的人口观、人地协调论的思想教育。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述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难点是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

  教学用具 自制教学投影片:①“苦难的母亲”,②人口问题及城市问题的表现,③城市人口柱状图及表格,④“主要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图表。

  教学提纲

  一、人地关系与人口问题

  1.人地关系

  2.人口问题的产生

  3.人口问题的表现①资源紧张②环境恶化,③生活条件等不易改善……

  4.解决人口问题的能策

  二、城市与城市问题

  1.城市化

  2.世界城市化现状

  3.城市问题

  4.解决城市问题的对策

  教学过程 

  提问引入 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什么?(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

  [教师总结] 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是越来越快,有人称我们进入了“人口爆炸”的时代。地球大小是有限的,地球上的物质也是有限的,地球物质也是有限的,不断快速增长的人口会带来哪些问题呢?这就是本节课要讲述的世界人口问题。

  (板书)

  一、人地关系与人口问题

  “人”是指人类,“地”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即人周围的自然界。人类自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与自然地理环境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提问] 人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关系?(人类要从自然界取各种物质,也要把消耗后的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

  [教师总结] 如果自然界能够满足人类的物质需要,人类排放的废弃物也没有给自然界带来不良的后果,不改变原有的环境质量。这时,我们说人地关系是协调的。如果因人口增长过快,打破了人地的协调关系,势必要产生许多问题,我们把这些问题统称为人口问题。

  2.人口问题的产生(板书)

  人口增长过快,与环境,资源不协调。(板书)

  [提问] 请你举例说明,如果人口增长过快会出现哪些人口问题?(学生可广泛列举。)

  [教师总结]

  3.人口问题的表现(板书)

  ①资源紧张:粮食短缺,各种资源不能满足需要。

  ②环境恶化: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沙漠化、噪声污染等。

  ③生活条件不易改善: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人均占有的绿地少,教育医疗条件差等。

  [展示投影片]“苦难的母亲”(教材第86页)。

  [提问]请同学看漫画“苦难的母亲”,这幅漫画的含义是什么?①反映的是地球上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饥饿、战争和贫困等。②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是没有做到有计划地生育。)

  [展示投影片] 人口问题的表现。

  [提问] 根据投影片,说明人口问题都表现在哪些方面?(①乱砍滥伐导致沙漠化;②大气污染;③使用农药导致土壤污染和土质退化……)

  [提问]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许多人口问题,那么人口长期停止增长或减少会不会也带来人口问题呢?会带来哪些问题呢?(也会带来问题。例如:劳力短缺,老年人增多,也现社会的老龄化并引起社会问题等等。)

  4.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

  [提问] 人口增长过快或减少都将带来人口问题。怎样才能使人口增长比较合适呢?(①控制人口数量,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②提高人口素质,使人们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

  过渡 刚才我们学习的人口问题是世界范围的。实际上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问题的严重程度也不同。例如,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亚非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就更为突出。如果再比较城市与乡村,那么由于城市人口更为集中,所以许多严重的人口问题又多发生在城市里。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和城市人口也将不断增加。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城市化及城市问题。

  二、城市化及城市问题(板书)

  1.城市化(板书)

  [提问讲述] 请比较一下,城市与农村有什么区别?

  比较城市与农村的区别要从人口密度、就业性质、生活条件、教育医疗条件等方面进行。

  城市化过程就是由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一般表现为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

  [提问] 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的原因是什么?(经济水平提高后,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人们主动到城市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及生活、教育、医疗等条件。)

  [教师讲述] 城市化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通常在发达国家里城市人口比重大,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则较小。

  6A21007配图>

  [展示投影片] 世界城市人口比重柱状图。

  [提问] 从1900年至今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什么?(城市人口比重增大,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快于世界增长速度,城市化进行越来越快,)

  [展示投影片] “主要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图。

  [练习] 请读出美国、澳大利亚、埃及、中国、尼日利亚的城市人口比重。

  [提问] 根据以上两个图表,你能说明世界城市化的现状吗?(待学生观察思考后,在教师引导下得出以下特点)

  2.世界城市化现状(板书)

  ①世界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0%,发达国家较高,一般大于70%,发展中国家较低,只有30%多一点。

  ②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大,速度快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

  ③世界上的大城市越来越多

  ④城市化的重点在发展中国家。

  [展示投影片] “各种城市问题的表现”图。

  [提问] 由于城市人口过多会引起哪些城市问题?(由学生回答,教题归纳总结,写出下列板书。)

  3.城市问题:住房拥挤、交通拥挤、垃圾过多、噪声污染等。

  [提问] 请同学们想一想,解决城市问题有哪些办法?

  4.解决城市问题的对策。

  [教师总结] ①限制城市规模,分散城市职能;②加强城市管理。

  布置作业  请你写一篇题为《我国的人口问题》的短文。

人口问题 篇4

  学习目标:

  (1) 识记: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2) 理解:分析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素质偏低的特点,说明人口问题是

  (重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分突出的制约因素。

  1、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1)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重要国情之一

  材料一:

  我国1949年人口达504亿,1990年达到11.4亿,相当于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七个发达国家人口总和的1.9倍,超过了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的总和;1998年底,我国总人口已达到12.5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1%。这就是说,世界上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人口基数大

  材料二:

  按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已降低到千分之十一点四计算,每隔两秒仍有一个婴儿诞生,每天大约出生43 000人,每年净增长1000万以上的人口。

  新增人口多

  材料三:

  显示:中国人口的文化程度的构成图

  人口素质偏低

  (2)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1]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最基本特点

  材料四:

  城市和农村人口比重图 预测我国60岁以上人口在总

  人口的比重

  中人口密度分布

  [2]农村人口多、年龄结构老龄化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平衡

  再次显示:

  (3)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1]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最基本特点

  [2]农村人口多、年龄结构老年龄化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平衡

  2、 人口迅速增长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1) 人口是人力资源形成的基础

  [1] 适度的人口规模及其增长,会形成丰富的人力资源

  [2] 人口增长过快,就会变成社会发展的沉重负担

  (2)人口问题成为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粮食供给不足、就业问题严重、生活贫困、妨碍人类资源的开发

  3、 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

  (1)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思考下列问题:

  [1] 我国人口形势是怎样?表现在哪里?

  [2] 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2) 严峻的人口形势-----人口的过多和过快增长

  表现:

  [1] 人口的过多和过快增长,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材料五:

  显示图片(未作)

  材料六:

  建国40多年来,我国每年平均净增人口1000余万,致使每年新增加国民收入的25%以上要被新增加的人口消费掉,这就不得不减少资金的积累,影响经济发展。

  材料七:

  “九五”时期,城镇新增长的劳动力和下岗待业职工有2200多万;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约在1.37亿左右。

  材料八:

  人均国土面积占世界水平的1/3,人均耕地面积占1/4,人均谈水资源占1/4,人均森林资源占1/9。我国500多条江河,多数已被污染;大多数城市每平方公里平均降尘量达30—40吨;城市噪音和垃圾已成为一大公害。

  [2]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

  材料九:

  据统计,90年代初,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每年未6000万吨,比10年前增加一倍。在380个城市中,至少有2/3的城市中才处在垃圾的包围之中。仅北京三环、四环路之间就有高50米以上的垃圾山4500多座,占地超过7000亩。

  [3]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年龄化速度也在加快,由此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将会日益严重

  [4]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再次显示图表:中国人口文化构成图)

人口问题 篇5

  人教版初三年级第三课第一节第二框题《我国的人口问题》

  侯各庄   赵海涛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学习我国面临严峻人口形势,了解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了解我国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影响,了解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内容及具体要求。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式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收集整理大量的图文、音频、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形势的特点及基本国策的具体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大量的事实资料的分析对比,引导学生面对现实,冷静分析,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

  教学重点:

  1 我国面临的严峻人口形势。

  2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教学难点 :人口问题已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设计思想:

  本框题的内容是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在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从问题出发,通过情景设置──讨论启发──交流展示学习模式,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形成对人口形势的正确认识。

  教学方法:情景设置──讨论启发─交流展示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

  导入  环节:

  图片:中国地图和人口密集

  春运期间北京火车站一幕

  提问: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学生讨论:

  教师导入  新课:春运这个词实际上是中国特有的,春运所反映的许多问题无不与我国的人口有着直接关系,因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多给我国带来许多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

  板书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

  情景设置第一组:(配合课件依次出现)

  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人口比较柱状图

  我国五次人口普查图表

  计算题:中国人口如果手拉手可绕地球赤道几圈?中国人口增长每分钟一个排,每小时一个团,每天一个集团军,中国每两秒钟就有一个婴儿诞生,请你计算每分钟,每小时,每天,每年新出生的人口数?

  我国有文化人口在人口中的比例图及与世界发达国家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图。

  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及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比较。

  6. 我国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预测表。

  7. 中国人口分布的图表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担一个问题,小组讨论后,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讨论题目是:每个情景分别反映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是什么?

  师生小结:

  图1. 说明我国人口基数大

  图2. 说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快

  图3. 说明我国新增人口多

  图4. 说明我国人口素质偏低

  图5. 说明我国农村人口多

  图6. 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图7. 说明我国人口分布不平衡

  板书:1. 我国人口的现状

  情景设置第二组:

  1. 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较图

  2. 环境破坏的漫画

  3. 城市垃圾包围居民生活圈

  4. 中国与世界教育经费对比图

  5. 新增人口消耗的图表

  6. 北京人才招聘会

  提问:以上情景说明什么问题,你对此有什么切身感受。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然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师生小结:

  图1. 说明人口多给自然资源造成压力,人均占有量少。

  图2、3. 说明人口多给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活带来压力。

  图4. 说明人口多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

  图5. 说明新增人口多影响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图6. 说明人口多给就业带来压力

  板书 2. 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制约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情景设置第三组:

  新加坡、印度的人口政策

  "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宣传画。

  提问:结合上述事例,说说我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人口政策。全班讨论,各抒己见,发表看法。

  师生小结:(投影)

  解决各国人口问题的出发点是各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口过多的国情决定我国必须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同时也要提高人口素质,双管齐下,才能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为此1972年开始国家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实行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30年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使中国人口少生2.8亿,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贡献,它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将长期坚持下去,一百年不动摇。

  人口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因此必须从可持续发展高度看待人口问题;人口问题又是世界性问题,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大问题,必须从整个地球,全人类的高度认识人口问题。

  为此我们的口号是:关注地球!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关注人类!

  板书:3.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课时安排:一、课时

  板书设计 :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

  1. 我国人口的现状

  2. 人口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制约因素

  3.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人口问题 篇6

  侯各庄   赵海涛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学习我国面临严峻人口形势,了解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了解我国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影响,了解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内容及具体要求。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式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收集整理大量的图文、音频、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形势的特点及基本国策的具体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大量的事实资料的分析对比,引导学生面对现实,冷静分析,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

  教学重点:

  1 我国面临的严峻人口形势。

  2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教学难点 :人口问题已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设计思想:

  本框题的内容是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在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从问题出发,通过情景设置──讨论启发──交流展示学习模式,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形成对人口形势的正确认识。

  教学方法:情景设置──讨论启发─交流展示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

  导入  环节:

  图片:中国地图和人口密集

  春运期间北京火车站一幕

  提问: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学生讨论:

  教师导入  新课:春运这个词实际上是中国特有的,春运所反映的许多问题无不与我国的人口有着直接关系,因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多给我国带来许多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

  板书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

  情景设置第一组:(配合课件依次出现)

  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人口比较柱状图

  我国五次人口普查图表

  计算题:中国人口如果手拉手可绕地球赤道几圈?中国人口增长每分钟一个排,每小时一个团,每天一个集团军,中国每两秒钟就有一个婴儿诞生,请你计算每分钟,每小时,每天,每年新出生的人口数?

  我国有文化人口在人口中的比例图及与世界发达国家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图。

  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及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比较。

  6. 我国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预测表。

  7. 中国人口分布的图表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担一个问题,小组讨论后,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讨论题目是:每个情景分别反映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是什么?

  师生小结:

  图1. 说明我国人口基数大

  图2. 说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快

  图3. 说明我国新增人口多

  图4. 说明我国人口素质偏低

  图5. 说明我国农村人口多

  图6. 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图7. 说明我国人口分布不平衡

  板书:1. 我国人口的现状

  情景设置第二组:

  1. 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较图

  2. 环境破坏的漫画

  3. 城市垃圾包围居民生活圈

  4. 中国与世界教育经费对比图

  5. 新增人口消耗的图表

  6. 北京人才招聘会

  提问:以上情景说明什么问题,你对此有什么切身感受。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然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师生小结:

  图1. 说明人口多给自然资源造成压力,人均占有量少。

  图2、3. 说明人口多给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活带来压力。

  图4. 说明人口多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

  图5. 说明新增人口多影响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图6. 说明人口多给就业带来压力

  板书 2. 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制约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情景设置第三组:

  新加坡、印度的人口政策

  "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宣传画。

  提问:结合上述事例,说说我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人口政策。全班讨论,各抒己见,发表看法。

  师生小结:(投影)

  解决各国人口问题的出发点是各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口过多的国情决定我国必须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同时也要提高人口素质,双管齐下,才能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为此1972年开始国家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实行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30年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使中国人口少生2.8亿,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贡献,它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将长期坚持下去,一百年不动摇。

  人口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因此必须从可持续发展高度看待人口问题;人口问题又是世界性问题,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大问题,必须从整个地球,全人类的高度认识人口问题。

  为此我们的口号是:关注地球!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关注人类!

  板书:3.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课时安排:一、课时

  板书设计 :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

  1. 我国人口的现状

  2. 人口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制约因素

  3.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人口问题 篇7

  人教版初三年级第三课第一节第二框题《我国的人口问题》

  侯各庄   赵海涛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学习我国面临严峻人口形势,了解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了解我国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影响,了解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内容及具体要求。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式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收集整理大量的图文、音频、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形势的特点及基本国策的具体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大量的事实资料的分析对比,引导学生面对现实,冷静分析,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

  教学重点:

  1 我国面临的严峻人口形势。

  2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教学难点 :人口问题已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设计思想:

  本框题的内容是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在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从问题出发,通过情景设置──讨论启发──交流展示学习模式,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形成对人口形势的正确认识。

  教学方法:情景设置──讨论启发─交流展示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

  导入  环节:

  图片:中国地图和人口密集

  春运期间北京火车站一幕

  提问: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学生讨论:

  教师导入  新课:春运这个词实际上是中国特有的,春运所反映的许多问题无不与我国的人口有着直接关系,因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多给我国带来许多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

  板书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

  情景设置第一组:(配合课件依次出现)

  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人口比较柱状图

  我国五次人口普查图表

  计算题:中国人口如果手拉手可绕地球赤道几圈?中国人口增长每分钟一个排,每小时一个团,每天一个集团军,中国每两秒钟就有一个婴儿诞生,请你计算每分钟,每小时,每天,每年新出生的人口数?

  我国有文化人口在人口中的比例图及与世界发达国家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图。

  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及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比较。

  6. 我国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预测表。

  7. 中国人口分布的图表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担一个问题,小组讨论后,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讨论题目是:每个情景分别反映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是什么?

  师生小结:

  图1. 说明我国人口基数大

  图2. 说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快

  图3. 说明我国新增人口多

  图4. 说明我国人口素质偏低

  图5. 说明我国农村人口多

  图6. 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图7. 说明我国人口分布不平衡

  板书:1. 我国人口的现状

  情景设置第二组:

  1. 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较图

  2. 环境破坏的漫画

  3. 城市垃圾包围居民生活圈

  4. 中国与世界教育经费对比图

  5. 新增人口消耗的图表

  6. 北京人才招聘会

  提问:以上情景说明什么问题,你对此有什么切身感受。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然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师生小结:

  图1. 说明人口多给自然资源造成压力,人均占有量少。

  图2、3. 说明人口多给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活带来压力。

  图4. 说明人口多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

  图5. 说明新增人口多影响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图6. 说明人口多给就业带来压力

  板书 2. 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制约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情景设置第三组:

  新加坡、印度的人口政策

  "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宣传画。

  提问:结合上述事例,说说我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人口政策。全班讨论,各抒己见,发表看法。

  师生小结:(投影)

  解决各国人口问题的出发点是各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口过多的国情决定我国必须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同时也要提高人口素质,双管齐下,才能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为此1972年开始国家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实行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30年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使中国人口少生2.8亿,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贡献,它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将长期坚持下去,一百年不动摇。

  人口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因此必须从可持续发展高度看待人口问题;人口问题又是世界性问题,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大问题,必须从整个地球,全人类的高度认识人口问题。

  为此我们的口号是:关注地球!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关注人类!

  板书:3.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课时安排:一、课时

  板书设计 :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

  1. 我国人口的现状

  2. 人口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制约因素

  3.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人口问题 篇8

  第三课   第二框题我国的人口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我国面临严峻人口形势,了解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了解我国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影响,了解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内容及具体要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式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收集整理大量的图文、音频、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形势的特点及基本国策的具体要求。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大量的事实资料的分析对比,引导学生面对现实,冷静分析,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

  课程标准

  教学内容:

  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

  基本要求:

  活动:根据国家公布的统计数字,采用自制或识读图表等方式,归|纳出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

  1、我国面临的严峻人口形势。

  2、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教学难点 

  人口问题已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

  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法,多媒体手段法、问题教学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展示图片:中国地图和人口密集及春运期间北京火车站一幕。

  提问: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春运这个词实际上是中国特有的,春运所反映的许多问题无不与我国的人口有着直接关系,因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多给我国带来许多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

  讲解新课

  二、我国的人口问题(板书)

  1、严峻的人口形势(板书)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板书)

  目前,我国人口达13亿人,全世界人口60多亿,在5个人中,就有1个中国人。

  参考材料:

  地球到底能养活多少人?悲观:150亿人;乐观:350亿人。真正的问题是地球能负担多少与我们同样需求的人?事实上,地球能养活300亿人,如果他们象孟加拉那样生活的话;但是,如果象西欧人或北美人的消费水平一样的话,地球只能养活7亿人。

  2)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板书)

  ①人口基数大

  中国人口(13亿人)=欧洲+非洲+澳洲+北美洲+中美洲

  ②新增人口多

  计算题:中国人口如果手拉手可绕地球赤道几圈?

  中国人口增长每分钟(1982年三普资料为38人)一个排,每小时(1982年三普资料为2280人)一个团,每天(1982年三普资料约为50000人)一个集团军,中国每两秒钟就有一个婴儿诞生,请你计算每分钟,每小时,每天,每年新出生的人口数?

  近几年,我国人口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3%左右,即每年净增人口平均1500万左右,相当于每年增加一个澳大利亚的人口数。

  ③人口素质偏低

  据五普统计,全国100万人口中的科学家、工程师的人数,是美国的十五分之一,是日本的六十分之一。在136个国家中,每13人中的大学生数,我国排在第135位。 我国受高等教育(大学)的人数是14%,而发达国家多数在60%以上。

  3)我国人口现状的其他特点(板书)

  ④农村人口多

  我国农村人口约占64%,城市约占36%(计划到2020年达58%);而美国城市人口占76.3%,世界城市化水平达47%。

  ⑤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预测我国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2040年

  2050年

  7

  11.7

  15.5

  21.9

  25.1

  27.4

  我国2000年人均寿命达71.4岁(1990年是68.55岁);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有1.32亿人,且以每年3.2%的速度急剧增长。

  ⑥人口的分布不平衡

  汉族占91.6%,少数民族占8.4%;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

  4)严峻的人口形势(板书)

  ①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制约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如:“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消费资料的前提下,人口越多、增长越快,所需要的抚养、生活费用就越多,能够用于生产的费用和人均占有的消费资料就越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就越慢。”本材料揭示了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又如:城市垃圾包围居民生活圈→→说明人口多给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活带来压力。北京人才招聘会→→说明人口多给就业带来压力。

  ②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参考资料——BBC中文部驻美国特约记者爱琳报道: 

   联合国一名人权调查员对中国的教育状况进行了严厉批评,指出 中国不仅是全世界公共教育经费最低的国家之一,而且在教育问题上 还歧视贫穷的民工子女,向他们另收高额学费。负责人权事务中"受教育权利"的联合国人权调查员托马赛夫斯基 女士在对中国进行了两周的访问后,就中国的教育现状发出了严厉的 批评。 她指出,中国没有履行人权公约中,有关教育的承诺。中国政府 虽然称,超过90%的中国人至少接受了9年的教育,而且文盲率至少下 降了5%,但托马赛夫斯基女士指出,情况并非如此。她说,实际上,中国的教育开支之少,在全世界居倒数几位,连 穷国乌干达都比不上。她说,中国的教育经费只占全国生产总值的2%,这个数字仅仅是联合国所建议的三分之一;而且政府公共预算只占教育总经费的53%剩下的47%则要求家长或其他来源去填补。

  中国与世界教育经费对比图→→说明人口多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

  又如:一位记者与一个农村放牛娃的对话“为什么不上学—放羊—放羊干什么—挣钱——挣钱干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娃娃—生娃娃干什么—放羊。”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这说明了人口素质底是造成我国农村人口生产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及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性。

  阅读回答:在我国广大农村,许多家庭在春联:“要想富,少生孩子多修路”。这体现了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实行了什么?(计划生育)

  2、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板书)

  1)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依据(板书)

  A.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因: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所面对的严峻的人口形势已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重大问题。只有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使人口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宏伟大业的实现。

  B.制定的依据:

  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也是在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的唯一正确的选择。

  2)计划生育的目的(板书)

  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就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时间

  1970年

  1987年

  1993年

  1997年

  2000年

  人口出生率(‰)

  33.43

  23.24

  18.09

  16.98

  15.23

  A.什么是晚婚晚育?

  国家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晚婚,是指青年男女在法定结婚年龄(男22周岁,女20周岁)的基础上,推迟3年以上结婚;晚育,是指妇女在24周岁以后生育第一胎。

  B.实行晚婚晚育有何意义?

  实行晚婚晚育,一方面有利于青年男女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学习,并且能够更好地抚育后代,提高子女的素质;另一方面对于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也有重要意义。

  资料卡:2002年9月1日实行的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

  解决各国人口问题的出发点是各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口过多的国情决定我国必须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同时也要提高人口素质,双管齐下,才能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为此1972年开始国家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实行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30年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使中国人口少生3.38亿,节省7.4万亿人民币,相当于1997年的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贡献,它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将长期坚持下去,一百年不动摇。

  人口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因此必须从可持续发展高度看待人口问题;人口问题又是世界性问题,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大问题,必须从整个地球,全人类的高度认识人口问题。为此我们的口号是:关注地球!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关注人类!

  巩固总结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人口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大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坚持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问题 篇9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

  学习目标:

  (1) 识记: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2) 理解:分析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素质偏低的特点,说明人口问题是

  (重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分突出的制约因素。

  1、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1)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重要国情之一

  材料一:

  我国1949年人口达504亿,1990年达到11.4亿,相当于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七个发达国家人口总和的1.9倍,超过了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的总和;1998年底,我国总人口已达到12.5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1%。这就是说,世界上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人口基数大

  材料二:

  按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已降低到千分之十一点四计算,每隔两秒仍有一个婴儿诞生,每天大约出生43 000人,每年净增长1000万以上的人口。

  新增人口多

  材料三:

  显示:中国人口的文化程度的构成图

  人口素质偏低

  (2)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1]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最基本特点

  材料四:

  城市和农村人口比重图 预测我国60岁以上人口在总

  人口的比重

  中人口密度分布

  [2]农村人口多、年龄结构老龄化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平衡

  再次显示:

  (3)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1]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最基本特点

  [2]农村人口多、年龄结构老年龄化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平衡

  2、 人口迅速增长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1) 人口是人力资源形成的基础

  [1] 适度的人口规模及其增长,会形成丰富的人力资源

  [2] 人口增长过快,就会变成社会发展的沉重负担

  (2)人口问题成为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粮食供给不足、就业问题严重、生活贫困、妨碍人类资源的开发

  3、 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

  (1)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思考下列问题:

  [1] 我国人口形势是怎样?表现在哪里?

  [2] 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2) 严峻的人口形势-----人口的过多和过快增长

  表现:

  [1] 人口的过多和过快增长,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材料五:

  显示图片(未作)

  材料六:

  建国40多年来,我国每年平均净增人口1000余万,致使每年新增加国民收入的25%以上要被新增加的人口消费掉,这就不得不减少资金的积累,影响经济发展。

  材料七:

  “九五”时期,城镇新增长的劳动力和下岗待业职工有2200多万;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约在1.37亿左右。

  材料八:

  人均国土面积占世界水平的1/3,人均耕地面积占1/4,人均谈水资源占1/4,人均森林资源占1/9。我国500多条江河,多数已被污染;大多数城市每平方公里平均降尘量达30—40吨;城市噪音和垃圾已成为一大公害。

  [2]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

  材料九:

  据统计,90年代初,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每年未6000万吨,比10年前增加一倍。在380个城市中,至少有2/3的城市中才处在垃圾的包围之中。仅北京三环、四环路之间就有高50米以上的垃圾山4500多座,占地超过7000亩。

  [3]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年龄化速度也在加快,由此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将会日益严重

  [4]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再次显示图表:中国人口文化构成图)

人口问题 篇10

  教学目的

  1.在认识人地关系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因人口增长过快而带来的人口问题,使学生认识世界城市化现状和城市问题。

  2.通过人口问题和城市问题的表现与成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充分利用本节内容进行正确的人口观、人地协调论的思想教育。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述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难点是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

  教学用具 自制教学投影片:①“苦难的母亲”,②人口问题及城市问题的表现,③城市人口柱状图及表格,④“主要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图表。

  教学提纲 第二节 世界的人口问题

  一、人地关系与人口问题

  1.人地关系

  2.人口问题的产生

  3.人口问题的表现①资源紧张②环境恶化,③生活条件等不易改善……

  4.解决人口问题的能策

  二、城市与城市问题

  1.城市化

  2.世界城市化现状

  3.城市问题

  4.解决城市问题的对策

  教学过程

  提问引入 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什么?(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

  [教师总结] 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是越来越快,有人称我们进入了“人口爆炸”的时代。地球大小是有限的,地球上的物质也是有限的,地球物质也是有限的,不断快速增长的人口会带来哪些问题呢?这就是本节课要讲述的世界人口问题。

  第二节 世界的人口问题(板书)

  一、人地关系与人口问题

  “人”是指人类,“地”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即人周围的自然界。人类自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与自然地理环境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提问] 人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关系?(人类要从自然界取各种物质,也要把消耗后的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

  [教师总结] 如果自然界能够满足人类的物质需要,人类排放的废弃物也没有给自然界带来不良的后果,不改变原有的环境质量。这时,我们说人地关系是协调的。如果因人口增长过快,打破了人地的协调关系,势必要产生许多问题,我们把这些问题统称为人口问题。

  2.人口问题的产生(板书)

  人口增长过快,与环境,资源不协调。(板书)

  [提问] 请你举例说明,如果人口增长过快会出现哪些人口问题?(学生可广泛列举。)

  [教师总结]

  3.人口问题的表现(板书)

  ①资源紧张:粮食短缺,各种资源不能满足需要。

  ②环境恶化: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沙漠化、噪声污染等。

  ③生活条件不易改善: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人均占有的绿地少,教育医疗条件差等。

  [展示投影片]“苦难的母亲”(教材第86页)。

  [提问]请同学看漫画“苦难的母亲”,这幅漫画的含义是什么?①反映的是地球上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饥饿、战争和贫困等。②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是没有做到有计划地生育。)

  [展示投影片] 人口问题的表现。

  [提问] 根据投影片,说明人口问题都表现在哪些方面?(①乱砍滥伐导致沙漠化;②大气污染;③使用农药导致土壤污染和土质退化……)

  [提问]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许多人口问题,那么人口长期停止增长或减少会不会也带来人口问题呢?会带来哪些问题呢?(也会带来问题。例如:劳力短缺,老年人增多,也现社会的老龄化并引起社会问题等等。)

  4.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

  [提问] 人口增长过快或减少都将带来人口问题。怎样才能使人口增长比较合适呢?(①控制人口数量,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②提高人口素质,使人们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

  过渡 刚才我们学习的人口问题是世界范围的。实际上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问题的严重程度也不同。例如,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亚非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就更为突出。如果再比较城市与乡村,那么由于城市人口更为集中,所以许多严重的人口问题又多发生在城市里。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和城市人口也将不断增加。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城市化及城市问题。

  二、城市化及城市问题(板书)

  1.城市化(板书)

  [提问讲述] 请比较一下,城市与农村有什么区别?

  比较城市与农村的区别要从人口密度、就业性质、生活条件、教育医疗条件等方面进行。

  城市化过程就是由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一般表现为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

  [提问] 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的原因是什么?(经济水平提高后,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人们主动到城市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及生活、教育、医疗等条件。)

  [教师讲述] 城市化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通常在发达国家里城市人口比重大,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则较小。

  6a21007配图>

  [展示投影片] 世界城市人口比重柱状图。

  [提问] 从19xx年至今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什么?(城市人口比重增大,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快于世界增长速度,城市化进行越来越快,)

  [展示投影片] “主要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图。

  [练习] 请读出美国、澳大利亚、埃及、中国、尼日利亚的城市人口比重。

  [提问] 根据以上两个图表,你能说明世界城市化的现状吗?(待学生观察思考后,在教师引导下得出以下特点)

  2.世界城市化现状(板书)

  ①世界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0%,发达国家较高,一般大于70%,发展中国家较低,只有30%多一点。

  ②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大,速度快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

  ③世界上的大城市越来越多

  ④城市化的重点在发展中国家。

  [展示投影片] “各种城市问题的表现”图。

  [提问] 由于城市人口过多会引起哪些城市问题?(由学生回答,教题归纳总结,写出下列板书。)

  3.城市问题:住房拥挤、交通拥挤、垃圾过多、噪声污染等。

  [提问] 请同学们想一想,解决城市问题有哪些办法?

  4.解决城市问题的对策。

  [教师总结] ①限制城市规模,分散城市职能;②加强城市管理。

  布置作业 请你写一篇题为《我国的人口问题》的短文。

人口问题 篇11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对人口问题的认识,进而激发责任感和使命感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并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1、认识和理解人口增长过快对环境及社会经济影响。2、掌握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的措施、策略。3、理解乡村人口涌入城市的原因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难点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教具      手工时钟、草帽、太阳镜、背包等角色扮演的道具

  教学手段      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媒体投影):漫画《举不动了》《地球不堪重负》(媒体投影):录音资料:娃儿多了有什么好处?(导入):同学们,娃儿多了真有好处吗?(生答:没有)人口过多,增长过快有哪些影响?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探讨的《人口问题》      看漫画答问题体会资料情景

  二、新课探讨(一)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影响   (二)控制人口数量        问:人类要生存和发展有哪些需要呢?(承转):按这些方面需要,如果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哪些影响呢?(媒体投影):图片(围绕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等)(媒体投影):资料激励学生并小结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会产生巨大影响(承转):目前世界上已有60多亿人口,并且仍在以800万/每年的速度递增。你能想象出这一速度吗?让我们来算一算(媒体投影):神机妙算高举手工制作的时钟,扮演时钟老人(承转):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人类已进入“人口爆炸”的时代。地球不堪重负,人口问题的出路何在?(媒体投影):畅所欲言(假如你是某国总理,你将采取什么措施?)      根据自身体会回答 观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汇报结果   借助计算器计算并比一比谁算得快(生算出每天、每小时、每分、每秒净增人口数) 畅所欲言,发表各自见解

  213161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三、师生练习、巩固新知四、收集资料      小结: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强调: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媒体投影):公益广告(媒体投影):宣传标语(少生快富,幸福奔小康等)问:现在少数国家人口停止增长,甚至不断减少,又会带来什么问题呢?(承转):近年来,许多国家的人口增长出现新的特点,即大量乡村人口涌入城市。下面请同学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角色扮演”的活动来说明乡村人口涌入城市的原因。(媒体投影):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示意图。鼓励并小结原因:(1)乡村劳动力过剩(2)城乡差别,城市的物质生活、文化教育条件好,就业机会多。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对城市发展既有利,也有弊。你的观点如何呢?下面我们来开展活动。(媒体投影):争论赛题目: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正方:利大于弊:反方:弊大于利形式:自由辩论小结: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可以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劳动力,有力地支持城市建设,但另一方面又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过多带来诸如就业、住房、交通、环境、社会治安等一系列问题。(媒体投影):练习(百发百中、步步为赢、更上一层楼)         欣赏并讨论 看书p69阅读材料第二段,并回答。 借助于道具进行“角色扮演”(学生情绪达高潮)     按正方、反方分二大组坐好。双方交替辩论。(课堂气氛再掀高潮)   思考并回答

  点评:本节课是武进区初一地理教学观摩活动中的一堂研究课。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注重利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设计问题情景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采用角色扮演、课堂辩论等形式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同时,多种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也尝到了合作学习的愉悦。在课堂气氛波澜起伏、高潮迭起、激烈、和谐的不知不觉中,学生对人口问题有了了解,对解决人口问题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对问题的严重性有了更直接的体会和更深层的思考,同时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真正做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达成。

人口问题 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图表中人口增长的速度,讨论漫画“苦难的母亲”,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理解人口无计划增长带来的危害。认识到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2.通过阅读“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原因”的示意图,使学生初步认识城市人口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志。通过“城市问题”的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城市迅速扩张所产生的问题。

  3.联系社会现象,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长”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 4.通过对人口问题的读图、分析、讨论,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初步认识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教学建议

  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的教材分析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之一,人口的增长直接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这个问题如果处理的好,就会使得人类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反之,就会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本节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二是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及产生的问题。教材首先在“做一做”算一下自己家的家庭收入和人均收入,并用图表显示1995-2000年世界人口增长的情况,给出触目惊心的数字。这种直观、鲜明的对材料的引入,使学生印象深刻,又超出了学生原来的想象,为学生下一步认识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作了很好的心理铺垫。 接着,教材叙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类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从环境中取得资源、能源来满足各种需要。同时,人类还要在生产、生活中不断把废弃物(废水、废气、垃圾等)输送到环境里,人和环境时刻都在发生着密切的联系。这部分内容是认识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的另一个知识准备。明确了人和环境关系,使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人口问题的核心,以及由人口问题所引起的连锁的环境、资源、水、土地等问题。

  教材用具体的例子说明人口数量增长过快,环境一时难以供应足够的资源所产生的问题。并用漫画“苦难的母亲”,来说明地球现已难以承载如此众多的人口。此漫画形象、生动,极富感染力。教材进而点出: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并要提高人口素质,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关于“世界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教材分析

  “世界人口向城市迁移”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教材首先用图示显示了世界人口城市化的变化过程和发展趋势,这幅图形象、直观的把1900年、1925年、1950年、1987年、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的变化表现出来,一目了然。

  城市人口增加的主要源泉是农村人口大量迁往城市,用示意图表示流向城市的原因,其结果城市发展过快。给城市带来的问题,用了四幅插图表示。对于这部分内容,生活在大城市的学生有很多感触,因此,在授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在自己城市生活所看到种种问题,分析了城市人口数量增加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这个环节应该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完成。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及产生的问题”的教法建议

  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及产生的问题,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学生有很多感触,因此,在授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在自己城市生活所看到种种问题,分析了城市人口数量增加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这个环节应该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完成。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阅读课文,看图并回答: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读城市问题的四幅插图,让学生讨论并说明城市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城市带来哪些问题。

  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的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重在理论阐述,说理性强。处理好这段内容,关键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抓住人口“多”和由此造成的“害”字。对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实例、图示和素材。可以用生动的例子开头,“你想不想知道在咱们每上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全球增加了多少人?”使学生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对人口增长过快产生忧患意识。用“做一做”算一下自己家的家庭收入和人均收入,重点理解人均收入的概念,为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做铺垫。

  用漫画“苦难的母亲”引出:地球这么多人,个个都要“母亲”照顾,母亲能承受的了吗?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1、人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么多人,不但有穿衣吃饭住房等问题,还有医疗、教育、交通、住房、就业问题。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人类从环境中取得资源、人类的废弃物污染环境、人类无截止地滥用资源使环境恶化。

  通过提问、讨论、举例,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这个教学环节,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不是单纯的依赖教师讲述,而是通过思考教师的问题,与同学讨论交流得到的。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人口过多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教学手段】幻灯片

  【教学过程 】

  (导入  )“你想不想知道在咱们每上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全球增加了多少人?” (148*45=6660人)

  (学生活动)增加了这么多人,需要为他们准备什么?(吃、穿、用、教育、医疗等)

  做“做一做”

  (板书) 第二节   世界的人口问题

  一、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1、人与环境的关系

  (幻灯片)展示“人类与环境关系模式图”

  提问:人类和环境之间有什么密切关系?(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类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从环境中取得资源、能源来满足各种需要。同时,人类还要在生产、生活中不断把废弃物(废水、废气、垃圾等)输送到环境里,人和环境时刻都在发生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讨论)看漫画“苦难的母亲”提问:地球这么多人,个个都要“母亲”照顾,母亲能承受的了吗?分组讨论人口增长过快给环境和社会带来哪些问题?

  问题:

  1、人口数量增长过快,环境一时难以供应足够的资源,那么人类会采取哪些不合理的方法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带来了那些后果?

  2、从社会生活的角度,还会产生哪些问题?

  (教师总结)对于人口增长过快,人类为了满足各种需要,就出现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等破坏环境的现象,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环境恶化等严重后果。人口增长过快,还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不但有穿衣吃饭住房等问题,还有医疗、教育、交通、住房、就业问题。

  (板书)2、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1)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恶化

  (2)造成社会问题

  (提问)以上我们了解了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那么,是不是一个国家的人口的发展越慢越好,阅读课文后,说出对与不对的理由?人口发展太慢后停止增长,后不断减少,也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人口增长的过快和过慢都会产生很多问题,请大家讨论想一些办法,人口问题应当如何合理解决?

  (总结并板书)3、对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过渡)从人口的发展的历史看,早期人们都居住在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的地区,以后随着城镇的出现,一部分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迁移。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使世界上的大城市越来越多。

  (提问)看图说出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原因引起的,城市中具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条件,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

  (板书)二、人口向城市的迁移

  1、城市化水平是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志

  2、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幻灯片)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长图:

  为什么城市人口比重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城市一般是现代工业、科学文化集中的地方。城市人口的比重越大,说明这个国家现代工业、科学文化越发达。目前,世界发达国家人口的70%为城市人口,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点。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并且,很多都是由于农村劳动力过剩,使得大批农村人口无计划的涌入城市。)

  (学生活动)在你的实际生活中,有没有感到城市人口在增多?城市人口增多了,会出现哪些问题?请举例说明?

  师生共同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完成。

  (板书并归纳)3、城市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

  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空气污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

  (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问题,一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二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这是我国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大家一定要理解好计划生育政策,可以向周围的人宣传,为我国解决这两个问题做一点贡献。

  【设计思想】

  根据本节教材对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念三方面的要求,本节设计了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围绕着本节内容的两个主要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及所产生的问题。每一部分内容有两个环节:首先,通过示意图中的图表、数据,形成一般性的认识,即先学理论;第二个环节,用理论来指导实践,通过漫画、城市问题的景观图的来激发学生探索各种问题,用学过的有关的知识,分析事物本质(如母亲苦难的原因;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的原因;城市发展过快给城市带来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切身感到无论是人口问题,还是城市问题,都和自己密切相关,都需要从我做起。

  【板书设计 】

  第二节              世界的人口问题

  一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1、人与环境的关系)

  2、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1)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恶化

  (2)造成社会问题

  3、对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二 人口向城市的迁移

  1、城市化水平是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志

  2、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3、城市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

  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空气污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

  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人口过多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

  (导入  )我们已经了解了世界人口的概况,并让同学们计算了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人所用的时间。从计算中,我们看到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是越来越快。下面,我们根据给出的数据,来计算一下我们上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世界增加了多少人?(6660人)

  数据:每年      78000000人

  每天         213699人

  每小时         8904人

  每分钟           148人

  每秒钟            2.5人

  (展示)人类与环境关系模式图

  (讨论)人类与环境之间有什么密切关系?

  教师根据讨论结果,进一步补充完善: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类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资源、能源来满足各种需要。同时,人类还要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断的把废弃物(废水、废气、垃圾等)输送到环境中去。受到影响后的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从而产生很多环境问题(沙漠扩大、水土流失严重等),人类与环境就是这样时刻发生着密切的联系。

  (展示)漫画二则

  (讨论)漫画的含义

  (讨论)当前,世界人口与日俱增,人口数量增长过快、过多,环境一时难以供应足够的资源,那么人类会可能采取哪些不合理的方法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这样会带来哪些后果呢?

  (展示)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的图片(四幅)。

  人口增长过快、过多,人类为了满足各种需要,就出现了滥伐森林、滥垦草地、围湖造田等破坏环境的现象,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环境恶化等严重后果。不仅如此,还带来许多社会问题。粮食、生活用品的短缺,交通拥挤,就业困难,教育、医疗、卫生的改善困难等问题。

  (讨论)以上我们了解了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那么,是不是一个国家的人口发展越慢越好呢?阅读资料,说出好与不好的理由。

  资料一:加拿大统计局在2002年3月12日公布的最新人口普查数字显示,加拿大人口在二十世纪最后5 年中,一共只增加4%,增幅创加国历史新低。到2001年,加拿大人口总数达30,007,094人。在新增加的120万人口中,移民人数超过自然出生人口,为二战以来首见。

  资料二:英国日前公布的最新人口普查数字显示,英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目前英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首次超过16岁以下人口,其中8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110万,是50年前的5倍。普查结果显示,英国目前总人口为5800多万,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21%。

  (总结)人口发展太慢,或停止增长,或不断减少,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化,社会负担加重等。

  (讨论)人口增长过快和过慢都会产生很多问题,请大家讨论,人口问题应当如何合理解决?

  (总结)

  (展示)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长示意图。

  从人口发展的历史看,早期,人们都居住在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的地区,以后随着城镇的出现,一部分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迁移。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大量人口从农村涌进城市,使世界上拥挤的大城市越来越多。

  (展示)世界城市人口分布图

  (讨论)

  1.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的原因是什么?

  2.大批农村人口无计划地涌入城市,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哪些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

  3.农村人口若有计划来到城市,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哪些好处?

  (总结)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总趋势,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的70%以上为城市人口,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0%多一点。发展中国家应适度增加城市人口的比重,以缓解大量农村人口给城市带来的种种压力。

  (展示)城市问题图片四幅

  但是,城市人口过多也会出现相应的问题。比如,住房拥挤、交通阻塞、垃圾污染、噪音污染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供水紧张,食品供应苦难,教育、医疗卫生条件差,就业困难,最终导致城市环境不断恶化。所以,城市人口的增长也必须与一个国家经济和城市环境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板书设计 :

  第二节  世界的人口问题

  一、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1.人与环境发生着密切联系

  2.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1)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恶化

  (2)造成许多社会问题

  3. 

  二、人口向城市的迁移

  1.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2.城市人口比重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

  3.城市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

  探究活动

  对所居住小区的外来人口调查报告

  要求:

  1、周末对自己居住小区的外来人口进行一个调查。调查的范围包括附近农贸市场中的各种摊位各种外来人员,家附近的餐馆、理发馆及清洁、环卫、保姆等。调查统计出你们家的这个小区里的外来人口都做着多少种不同的工作?随机问几个人,他们都是从哪里来的?来了多长时间了?今后有什么打算?

  2.整理好资料后,在全班开的讨论会上进行交流。然后,全班找出有共性的资料,汇总出一份我们所在城市的外来人口调查报告。

  目的:

  1、通过调查学生所居住小区外来人口的情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

  3.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调查,对家乡有了更多的了解,激发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人口问题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517181154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