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意识的本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本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甜味剂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意识的本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微信扫码分享

意识的本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精选5篇)

意识的本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篇1

  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

  1、识记宗教观念的本质

  2、理解意识的概念及概念的含义

  3、分析意识的不同类型,说明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能力目标

  使学生通过对意识三种类型的分析及对其进行的概括、继续体会学哲学的思维要求,重点是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关于宗教本质的教学,进一步进行无神论的教育

  2、通过对“人们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的分析,进行社会主义信念的教育

  重点和难点】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3、物质和意识的辩正关系

  4、意识的社会性

  教学过程 】 

  (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就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地球上存在的两现象:

  1、 物质现象2、意识现象。比如思想、意见、计划、政策、方针

  自从人产生后,相应的人的意识也产生了。思格斯曾把人类意识赞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地球上自从出现了人和人的意识那时起,地球也就变得格外绚丽多彩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意识问题。也就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第二节。

  (讲授)首先我们先从意识的起源来讲起

  一、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 由一切物质都具有的物理、化学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例如:潮汐、矿石、向日葵、含羞草、植物。

  2、 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例如:蜘蛛、蜜蜂、响尾蛇。

  3、 由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

  二、意识是劳动的产物

  1、 劳动使猿脑变成人脑,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器官

  2、 劳动产生语言,为意识的产生提供物质外壳

  3、 劳动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推动了意识的发展

  三、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四、意义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1、 意识的低级形式——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 意识的高级形式——思维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 错误的意识同样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五、意识具有社会性

  1、 从意识的主体来看:意识的主体是社会性的人。

  2、 从意识产生的动来看:意识是为满足个人和社会的一定需要,而去反映一定的客观事物

  3、 从意识的内容来看:意识不仅反映自然现象,而且反映社会现象

  4、 从意识反映的客观世界的途径看:人的意识是在社会实践中反映世界

  讲述狼孩和王子的故事……

  总结: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第二节 (板书设计 )

  一、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             意识是劳动的产物

  三、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四、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五、             意识是有社会性

  (参考资料)

  1、自然界的无机物没有意识,只是有机械的。物理的或化学的反应,即特体由于其他物体的作用而产机械状态,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的改变。

  2、 动物的感觉有自己的物质基础,就是专门反映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无机物 低等生物 高等动物 猿猴

  ↓        ↓            ↓       ↓  

  反映特性  刺激感应性      感觉和心理     

  3、动物:无条件反映 → 条件反射 → 第一信号引起的反映

  人:无条件反映 → 条件反射 → 第一信号引起的反映 、第二信号引起的反射→人的意识

  4、脑有大脑、小脑、间脑、中脑、桥脑和延髓6个部分组成。其中中脑、桥脑、延髓3部分总称为脑干,是生命中枢所在部位。

  5、成人脑重平均1300——1500克,占领体总体重的2%左右

  6、人脑有140亿个神经元,而1个神经元又与100000多个细胞相联系,形成一个十分精密和庞大的神经细胞网络世界

  7、神经细胞直径很小,小的仅3/4微米,但它的传导速度快得惊人、最快的每秒100米左右,因此人的大脑思维意识活动是很快的

  8、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大脑皮质平均厚度为7.5毫米,大脑分为1000多个动能动。如   区、语言区、听觉区、嗅觉区

  9、脑的表面有许多凹起的沟和凸起的回 ,所以使大脑皮层的表面积大大增加了,如果将它展开总的面积有1600多平方厘米。

意识的本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篇2

  教学过程 】 

  (复习旧课:)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劳动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不是意识产生的源泉。人脑好比是一个工厂,这个工厂生产产品就需要原料。那么所需原料是来自人脑,还是来自客观世界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所学习的内容。

  (讲授)一、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板书)

  人脑生产意识的原料是客观世界,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主要通过三种形成:

  1、识的低级形式——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当外界的事物,现象作用于人的眼耳,鼻、舌、口等,感觉器官,所引起的神经兴奋传达到大脑时,就产生了感觉,这是意识的低级形式,举些例子来说,P22……

  2、意识的高级形式——思维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思维是意识的高级形式。它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是人脑在获得丰富的感觉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此及彼,由表及里的一系列加工制作,从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思维不像感觉那样直接反映外界对象的形象,但它反映许多事物的共同和内在联系。例如“水果的概念”…

  3、错误的意识同样是客观建立的反映

  我们经常看一些神话故事书。以及一些鬼片,那么这些妖魔鬼怪,是人们凭空创造出来的吗?那是一定不是的,在客观世界中我们都能找到它的根源,例如,P23……下面教师给大家讲个“龙有九似”的典故,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可是地球上从来没有出现过龙,那么“龙”的观念又是从何而来的呢?“龙”的观念最先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当时人们为了表明自己祖先的强悍,就从他们日常所能接触到的各种动物身上择取其优,逐步创造了“龙”的形象,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东汉人王符曾指出“龙”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顶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因此,就“龙”的整体来说,它是超现实的,但就其各个部分来讲,又能从客观现实中找到创作它的原形,由此可见,“龙”的观念也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反映,只不过是拼盘而成的歪曲反映而已。

  总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无论是低级形式的感觉、高级形式的思维,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源于客观世界,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接下来,老师再给大家讲个狼孩和王子的故事.1920年,印度加尔各答附近,一队猎人进山,发现并捕获了两个与狼嬉戏相处的小孩,交给了当地米德纳布尔孤儿院院长辛格大主教,辛格给他们分别命名:卡玛拉和亚玛拉,大的约8岁,小的只有两岁,她们进孤儿院时,共有狼的特征,每天晚上,隔一定时间就要像狼一样嚎叫,专吃生肉;喜欢啃骨头,用舌头舔水,没有感情,饥饿时找食,饱时就休息,昼睡夜出,。靠四肢行走,小的亚玛拉过了一年就死了,大的卡玛拉在别人搀扶了站起来,教她独自站立竟有了四年的时间;学习语音成效更小,7年后才会四五十个词并勉强学会几句话,1929年死于尿毒症,年约17岁,但智力只及一般三四岁的孩子。

  无独有偶,据记载,19世纪初,某国有个王子幼年时被人绑架,囚禁在一间直不起身的黑屋子里直到17岁被释放,从未接触过人后来虽然经宫廷老师尽心尽力的教育,智力还不及常人,死后解剖,发现他的脑沟很简单,大脑甚至没有覆盖小脑,连类人猿还都不如。

  在这个故事里,狼孩和王子,从生下来以后,就没有和人类接触,从而如此弱智,这个故事说明了,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具有社会性。

  二、意识具有社会性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意识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具有与生俱来的社会性。

  1、从意识的主体来看:意识的主体是社会性的人。

  2、从意识产生的动来看:意识是为满足个人和社会的一定需要,而去反映一定的客观事物

  3、从意识的内容来看:意识不仅反映自然现象,而且反映社会现象

  4、从意识反映的客观世界的途径看:人的意识是在社会实践中反映世界

  最后,同学们请记住两句话,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一、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板书设计 )

  1、 意识的低级形式——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 意识的高级形式——思维刀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 错误的意识同样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二、人的主观能动性

  1、 从意识的主体看……

  2、 从意识产生的动因看……

  3、 从意识的内容看……

  4、 从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途径来看……

意识的本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篇3

  教学过程 】 

  (复习旧课:)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劳动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不是意识产生的源泉。人脑好比是一个工厂,这个工厂生产产品就需要原料。那么所需原料是来自人脑,还是来自客观世界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所学习的内容。

  (讲授)一、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板书)

  人脑生产意识的原料是客观世界,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主要通过三种形成:

  1、识的低级形式——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当外界的事物,现象作用于人的眼耳,鼻、舌、口等,感觉器官,所引起的神经兴奋传达到大脑时,就产生了感觉,这是意识的低级形式,举些例子来说,P22……

  2、意识的高级形式——思维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思维是意识的高级形式。它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是人脑在获得丰富的感觉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此及彼,由表及里的一系列加工制作,从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思维不像感觉那样直接反映外界对象的形象,但它反映许多事物的共同和内在联系。例如“水果的概念”…

  3、错误的意识同样是客观建立的反映

  我们经常看一些神话故事书。以及一些鬼片,那么这些妖魔鬼怪,是人们凭空创造出来的吗?那是一定不是的,在客观世界中我们都能找到它的根源,例如,P23……下面教师给大家讲个“龙有九似”的典故,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可是地球上从来没有出现过龙,那么“龙”的观念又是从何而来的呢?“龙”的观念最先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当时人们为了表明自己祖先的强悍,就从他们日常所能接触到的各种动物身上择取其优,逐步创造了“龙”的形象,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东汉人王符曾指出“龙”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顶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因此,就“龙”的整体来说,它是超现实的,但就其各个部分来讲,又能从客观现实中找到创作它的原形,由此可见,“龙”的观念也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反映,只不过是拼盘而成的歪曲反映而已。

  总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无论是低级形式的感觉、高级形式的思维,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源于客观世界,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接下来,老师再给大家讲个狼孩和王子的故事.1920年,印度加尔各答附近,一队猎人进山,发现并捕获了两个与狼嬉戏相处的小孩,交给了当地米德纳布尔孤儿院院长辛格大主教,辛格给他们分别命名:卡玛拉和亚玛拉,大的约8岁,小的只有两岁,她们进孤儿院时,共有狼的特征,每天晚上,隔一定时间就要像狼一样嚎叫,专吃生肉;喜欢啃骨头,用舌头舔水,没有感情,饥饿时找食,饱时就休息,昼睡夜出,。靠四肢行走,小的亚玛拉过了一年就死了,大的卡玛拉在别人搀扶了站起来,教她独自站立竟有了四年的时间;学习语音成效更小,7年后才会四五十个词并勉强学会几句话,1929年死于尿毒症,年约17岁,但智力只及一般三四岁的孩子。

  无独有偶,据记载,19世纪初,某国有个王子幼年时被人绑架,囚禁在一间直不起身的黑屋子里直到17岁被释放,从未接触过人后来虽然经宫廷老师尽心尽力的教育,智力还不及常人,死后解剖,发现他的脑沟很简单,大脑甚至没有覆盖小脑,连类人猿还都不如。

  在这个故事里,狼孩和王子,从生下来以后,就没有和人类接触,从而如此弱智,这个故事说明了,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具有社会性。

  二、意识具有社会性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意识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具有与生俱来的社会性。

  1、从意识的主体来看:意识的主体是社会性的人。

  2、从意识产生的动来看:意识是为满足个人和社会的一定需要,而去反映一定的客观事物

  3、从意识的内容来看:意识不仅反映自然现象,而且反映社会现象

  4、从意识反映的客观世界的途径看:人的意识是在社会实践中反映世界

  最后,同学们请记住两句话,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一、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板书设计 )

  1、 意识的低级形式——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 意识的高级形式——思维刀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 错误的意识同样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二、人的主观能动性

  1、 从意识的主体看……

  2、 从意识产生的动因看……

  3、 从意识的内容看……

  4、 从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途径来看……

意识的本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篇4

  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

  1、识记宗教观念的本质

  2、理解意识的概念及概念的含义

  3、分析意识的不同类型,说明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能力目标

  使学生通过对意识三种类型的分析及对其进行的概括、继续体会学哲学的思维要求,重点是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关于宗教本质的教学,进一步进行无神论的教育

  2、通过对“人们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的分析,进行社会主义信念的教育

  重点和难点】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3、物质和意识的辩正关系

  4、意识的社会性

  教学过程 】 

  (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就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地球上存在的两现象:

  1、 物质现象2、意识现象。比如思想、意见、计划、政策、方针

  自从人产生后,相应的人的意识也产生了。思格斯曾把人类意识赞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地球上自从出现了人和人的意识那时起,地球也就变得格外绚丽多彩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意识问题。也就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第二节。

  (讲授)首先我们先从意识的起源来讲起

  一、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 由一切物质都具有的物理、化学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例如:潮汐、矿石、向日葵、含羞草、植物。

  2、 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例如:蜘蛛、蜜蜂、响尾蛇。

  3、 由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

  二、意识是劳动的产物

  1、 劳动使猿脑变成人脑,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器官

  2、 劳动产生语言,为意识的产生提供物质外壳

  3、 劳动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推动了意识的发展

  三、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四、意义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1、 意识的低级形式——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 意识的高级形式——思维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 错误的意识同样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五、意识具有社会性

  1、 从意识的主体来看:意识的主体是社会性的人。

  2、 从意识产生的动来看:意识是为满足个人和社会的一定需要,而去反映一定的客观事物

  3、 从意识的内容来看:意识不仅反映自然现象,而且反映社会现象

  4、 从意识反映的客观世界的途径看:人的意识是在社会实践中反映世界

  讲述狼孩和王子的故事……

  总结: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第二节 (板书设计 )

  一、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             意识是劳动的产物

  三、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四、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五、             意识是有社会性

  (参考资料)

  1、自然界的无机物没有意识,只是有机械的。物理的或化学的反应,即特体由于其他物体的作用而产机械状态,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的改变。

  2、 动物的感觉有自己的物质基础,就是专门反映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无机物 低等生物 高等动物 猿猴

  ↓        ↓            ↓       ↓  

  反映特性  刺激感应性      感觉和心理     

  3、动物:无条件反映 → 条件反射 → 第一信号引起的反映

  人:无条件反映 → 条件反射 → 第一信号引起的反映 、第二信号引起的反射→人的意识

  4、脑有大脑、小脑、间脑、中脑、桥脑和延髓6个部分组成。其中中脑、桥脑、延髓3部分总称为脑干,是生命中枢所在部位。

  5、成人脑重平均1300——1500克,占领体总体重的2%左右

  6、人脑有140亿个神经元,而1个神经元又与100000多个细胞相联系,形成一个十分精密和庞大的神经细胞网络世界

  7、神经细胞直径很小,小的仅3/4微米,但它的传导速度快得惊人、最快的每秒100米左右,因此人的大脑思维意识活动是很快的

  8、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大脑皮质平均厚度为7.5毫米,大脑分为1000多个动能动。如   区、语言区、听觉区、嗅觉区

  9、脑的表面有许多凹起的沟和凸起的回 ,所以使大脑皮层的表面积大大增加了,如果将它展开总的面积有1600多平方厘米。

意识的本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篇5

  教学过程 】 

  (复习旧课:)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劳动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不是意识产生的源泉。人脑好比是一个工厂,这个工厂生产产品就需要原料。那么所需原料是来自人脑,还是来自客观世界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所学习的内容。

  (讲授)一、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板书)

  人脑生产意识的原料是客观世界,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主要通过三种形成:

  1、识的低级形式——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当外界的事物,现象作用于人的眼耳,鼻、舌、口等,感觉器官,所引起的神经兴奋传达到大脑时,就产生了感觉,这是意识的低级形式,举些例子来说,P22……

  2、意识的高级形式——思维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思维是意识的高级形式。它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是人脑在获得丰富的感觉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此及彼,由表及里的一系列加工制作,从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思维不像感觉那样直接反映外界对象的形象,但它反映许多事物的共同和内在联系。例如“水果的概念”…

  3、错误的意识同样是客观建立的反映

  我们经常看一些神话故事书。以及一些鬼片,那么这些妖魔鬼怪,是人们凭空创造出来的吗?那是一定不是的,在客观世界中我们都能找到它的根源,例如,P23……下面教师给大家讲个“龙有九似”的典故,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可是地球上从来没有出现过龙,那么“龙”的观念又是从何而来的呢?“龙”的观念最先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当时人们为了表明自己祖先的强悍,就从他们日常所能接触到的各种动物身上择取其优,逐步创造了“龙”的形象,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东汉人王符曾指出“龙”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顶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因此,就“龙”的整体来说,它是超现实的,但就其各个部分来讲,又能从客观现实中找到创作它的原形,由此可见,“龙”的观念也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反映,只不过是拼盘而成的歪曲反映而已。

  总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无论是低级形式的感觉、高级形式的思维,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源于客观世界,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接下来,老师再给大家讲个狼孩和王子的故事.1920年,印度加尔各答附近,一队猎人进山,发现并捕获了两个与狼嬉戏相处的小孩,交给了当地米德纳布尔孤儿院院长辛格大主教,辛格给他们分别命名:卡玛拉和亚玛拉,大的约8岁,小的只有两岁,她们进孤儿院时,共有狼的特征,每天晚上,隔一定时间就要像狼一样嚎叫,专吃生肉;喜欢啃骨头,用舌头舔水,没有感情,饥饿时找食,饱时就休息,昼睡夜出,。靠四肢行走,小的亚玛拉过了一年就死了,大的卡玛拉在别人搀扶了站起来,教她独自站立竟有了四年的时间;学习语音成效更小,7年后才会四五十个词并勉强学会几句话,1929年死于尿毒症,年约17岁,但智力只及一般三四岁的孩子。

  无独有偶,据记载,19世纪初,某国有个王子幼年时被人绑架,囚禁在一间直不起身的黑屋子里直到17岁被释放,从未接触过人后来虽然经宫廷老师尽心尽力的教育,智力还不及常人,死后解剖,发现他的脑沟很简单,大脑甚至没有覆盖小脑,连类人猿还都不如。

  在这个故事里,狼孩和王子,从生下来以后,就没有和人类接触,从而如此弱智,这个故事说明了,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具有社会性。

  二、意识具有社会性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意识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具有与生俱来的社会性。

  1、从意识的主体来看:意识的主体是社会性的人。

  2、从意识产生的动来看:意识是为满足个人和社会的一定需要,而去反映一定的客观事物

  3、从意识的内容来看:意识不仅反映自然现象,而且反映社会现象

  4、从意识反映的客观世界的途径看:人的意识是在社会实践中反映世界

  最后,同学们请记住两句话,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一、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板书设计 )

  1、 意识的低级形式——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 意识的高级形式——思维刀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 错误的意识同样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二、人的主观能动性

  1、 从意识的主体看……

  2、 从意识产生的动因看……

  3、 从意识的内容看……

  4、 从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途径来看……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意识的本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517771154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