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

红尘戏语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文化创新

微信扫码分享

文化创新(精选12篇)

文化创新 篇1

  第五课  (重新整合教材知识体系)

  第一框题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第二框题    文化创新的途径

  自主学习篇

  一、什么是文化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在于_____________。

  2、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①社会实践决定________________;社会实践是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文化创新引导、制约和推动______________的发展。

  二、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1、必要性(原因)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动力。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健康的文化会_______________,所以要发展先进文化。而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文化创新。

  2、重要性

  ①作用:文化创新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________,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________________。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保证。

  三、如何创新

  1、文化工作者要坚定地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路

  必要性:①社会实践决定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重要性:文化工作者只有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路,才能创造出现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2、文化创新的途径

  (1)根本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本途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待传统文化)

  为什么: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      ,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         ,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待外来文化)

  为什么: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      、     和       ,可以学习和吸引各民族         ,发展本民族文化;不同民族文化之间        ,可以“         ”;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能够突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       。               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如何做:在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和科学分析的态度,必须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_________________;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a、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b、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固守本民族文化拒绝接受其他文化)

  c、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否定传统文化)

  3、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立足于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               ;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        ,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       ,在        和        上积极创新;在           的领导和               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           ,铸造中华文化的           。

  4、构建“学习型社会”,促进文化传承、创新与人的全面发展。

  合作交流篇

  [来源:高考资源网]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教材48页最后1段  49页第1段

  【注意】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另一方面,文化创新又反作用于社会实践,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辨析:文化创新的渊源就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解析:错误。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是唯一来源。

  【知识拓展】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

  (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是通过继承积累下来的,并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2)文化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即文化传承。

  (3)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而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4)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文化创新的意义  教材49页最后两段和50页第1段

  1.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来源:]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3.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4.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知识迁移,拓展综合】文化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要求

  当今世界,文化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软实力”,它同时也是一种“硬实力”。从“软实力”的意义上说,人们的观念、思想、精神、智慧、进取精神和创造力等文化要素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硬实力”的意义上说,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和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比例的提升,都显示出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举足轻重。

  辨析: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①片面的。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该观点看到这一点是正确的。但是文化创新还有另一方面的积极作用,即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的要求   教材50页最后两段

  ①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造者应该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辨析:文化创新是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解析:不科学。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工作者在文化创新中肩负着重大责任,但文化工作者的文化创新必须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所以,不能把文化创造仅仅理解为是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知识综合】创新与继承

  文化创新的途径

  第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思维拓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无论是对传统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

  糟粕”,还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创造;无论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还是对人类优秀文化的借鉴、汲取,都是建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的。

  辨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解析: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的(基本)重要途径。途径则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和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来源:ks5u.comz_x_x_k]

  第二,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①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53页1段

  ②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53页最后1段  54页2段

  【知识点拨】文化创新与文化继承

  1.创新与批判继承的关系:批判继承是基础,是起点;创新是在批判继承基础之上融会新实践经验的升华创新,是发展;有批判继承才有创新,才能不断创造新文化。

  2.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教材53页第1段

  【注意】不能离开传统而空谈文化创新,否则文化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文化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和延续性。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文化传统的选择性继承。任何文化,都不可能也不允许摒弃民族的优秀传统而从头开始。一旦离开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改造,进行文化创新,发展民族的先进文化就会失去根基。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绵延至今,历经兴衰而光焰不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深入中华民族的骨髓,成为我们民族的一种黏合剂、凝聚力。对于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当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进行认真审慎的分折、过滤、选择。中国历史文化有着优良传统,即“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传统。此外,我们的文化中还有“以德治国、修身为乐”的重德精神;“重人轻神、人贵物贱”的人文精神;“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等等。所有这些,经过改造都可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我们建设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

  【知识卡片】文化“交流”、文化“融合”、文化“交融”三个概念的区别

  一般而言,用“交流”一词,更侧重与描述行为、说明过程;用“融合”一词,更侧重与描述状态、说明结果;如果用“交融”一词,那就是既表达交流与融合的状态,也表达交流与融合的结果。

  【知识拓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以我为主”,就是在对世界文化精华的汲取中,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为我所用”,就是辩证取舍、择善而从,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并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造、整合和创新。应高度警惕文化殖民主义,防止西方国家以文化为手段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输入它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学习和借鉴外国文化,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具体分析西方文化,真正做到择其优而祛其弊。二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充分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努力实现西方文化的中国化。三要坚持从现阶段实际出发,为现阶段任务服务的原则。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既要看到我们的优势,更要看到我们的差距和不足,从而以博大的胸襟、积极的态度,开展对外经济文化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外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经验和进步文化成果,以服务  和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辨析:在文化交流中“以我为主”与“海纳百川”是相互矛盾的。

  解析:并不矛盾。“以我为主”有利于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有利于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而文化交流中“海纳百川”则表明文化竞争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借鉴、合作、共处。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1. 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教材55页最后1段

  2.克服四种错误倾向  教材55页第2段

  【知识卡片】外来文化、传统文化及其关系

  所谓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所谓外来文化,是指从异域传人的外国文化。其实,传统文化中有外来文化,外来文化中有传统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外来文化也会逐渐变成传统文化,也就是说,消化吸收了的外来文化就变成了传统文化。

  【总结提高】

  第一,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待外来文化要注意具体分析,对其中的优秀成分要大胆吸收借鉴,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第二,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共同态度:一是保存、整理;二是鉴别、选择;三是扬弃、会通。三者不断循环,而不是一次性完成。

  学以致用篇

  一、单项选择题

  1.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  )

  a.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b.实现文化繁荣,提高人的素质

  c.促进社会制度的变革    d.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  )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XX年7月25日至8月17日,中国演艺品牌《功夫传奇》赴英国伦敦西区一流剧院——伦敦大剧院连续演出28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事实证明,要更好地走出去,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下列对文化创新的认识正确的有           (  )

  ①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③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功夫传奇》是针对外国观众专门设计的,既有中国特色又能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这一做法体现了       (  )

  a.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不同民族文化逐渐趋同    d.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

  5.我国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人民群众的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创造活力,为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舞台和丰富素材。这表明        (  )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人民群众是文化艺术作品的直接创造者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文化创作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

  6.每年清明,人们常常要到郊外为亲人扫墓,以寄哀思。如今,一种新的“扫墓方式  ——网上扫墓悄然兴起”。网上扫墓就是在互联网上建一个虚拟扫墓的空间,人们可在网络上为已故的亲人朋友点烛、烧香、敬酒,还可将他们的生平资料、照片等制成信息,放在网上进行悼念。部分市民认为,应该大力提倡文明祭祀,让“绿色扫墓”取代传统的烧纸、烧物。这说明

  a.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b.传统习俗是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c.陈规陋习是阻碍社会进步的落后文化 

  d.文化创新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7.山东文化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不仅已成为当代中国最具影响的地域文化,更是在多个领域引导着时代新潮流。山东文化要保持这一优势,就必须         (  )

  ①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坚持文化创新   ②继承传统,保持地方特色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8.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基础。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

  ①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 ②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社会实践和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③文化创作的动力来自社会实践 ④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要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必须克服“守旧主义”和 “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10.“学有所教”的政策指向是让每一个适学个体都能平等地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一提法,与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十分相似。这说明(  )

  ①文化具有继承性 ②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③文化复古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京剧经过200多年的不断丰富、革新与发展,一直继续到现在,表现了旺盛的生命力。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中国京剧吸收昆腔、京腔、秦腔等艺术成分,在18世纪90年代初徽班进京,至19世纪40年代末,在徽、汉二调皮黄戏的基础上融汇衍变,形成了以唱西皮、二黄为主的北京皮黄戏。随之向外流动,班称就班,调称京调,先后传入天津、上海等地。

  试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

  12.齐鲁大地历史文化厚重,民间文化灿若繁星。老区临沂被誉为“中国柳编之乡”,XX年柳编产业生产总值达50多亿元;鄄城县红花乡7 000余农民编制红红的“中国结”,年产值2 200万元;高密毛绒玩具、巨野农民工笔画、鄄城土布、曹县钠杨木加工,产品远销国内外;潍坊市已连续举办25届国际风筝节,小小风筝串起长长产业链条。

  运用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

  13.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华文化是“危”中有“机”,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机遇。为此,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充分利用齐鲁文化优势,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有山东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

  某校高二(5)班学生在《文化生活》综合探究课上,围绕“实施齐鲁文化走出去战略”展开研讨。请你参与其中,为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提出合理化建议。

  14.xx届五中全会把自主创新放在了国家战略的位置上,自主创新当然包括文化创新。海尔之所以能取得辉煌的成就,关键是靠自主创新。海尔的经验启示我们:自主创新意义重大。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引导产业向正确的方向进化,如果没有文化的自主创新,产业的创新就是奢谈。因此,文化创新是产业发展中最重要的、先导性的创新。

  运用所学有关知识谈谈文化创新的作用。

  三、社会实践探究题

  根据以往的调查,为振兴本地文化产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五课  文化创新

  dbaba  adbdc

  11.答案:(1)文化工作者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3)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新的主体作用。 (4)文化创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同时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5)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

  12.答案:(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经济实力。

  (2)传统文化若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对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创新。(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4)商品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13.答案:(1)立足实践抓住新机遇,发挥齐鲁文化资源优势。(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铸造齐鲁文化新辉煌。(3)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让世界真正了解齐鲁文化。(4)大力发展山东文化产业,打造有重要影响和山东特色的文化品牌,提升齐鲁文化国际竞争力。

  14.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 篇2

  一、选择题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没有创新,文化就会萎缩,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回答1-3题。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基础。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②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社会实践和创作者的聪明才智③文化创作的动力来自社会实践④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时代精神的融入对文化创新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主要告诉我们,文化创新要

  a.保持民族文化特性b.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坚持与时俱进d.抵御其他民族文化的侵蚀

  3.文化创新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③扫除民族文化交流的障碍④促使一种民族文化代替另一种民族文化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XX年高考文科基础测试,广东卷)《国家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新作为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电视剧《任长霞》在题材选择上坚持“三贴近”原则,较好地处理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观看的人无不感到心灵的震撼,其收视率在央视排行榜中名列前茅。而同期偶像云集的电视剧《女才男貌》收视率却很低。回答5—7题。

  5.从《任长霞》的题材选择看,文化创新的源泉是

  a、正确处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b、社会实践

  c、文化创作者的灵感和想象d、借鉴外来文化的表现形式

  6.观看《任长霞》的人无不感到心灵的震撼,这说明

  a、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

  b、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文化有利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d、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7.《任长霞》的热播对文化创作者的启示有

  ① 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② 进行文化创新必须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③ 文化创新必须象镜子一样真实地记录生活

  ④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a、①②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这种观点否定了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③文化创作者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9.文化创新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③扫除民族文化交流的障碍④促使一种民族文化代替另一种民族文化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0.脱离了群众斗争生活,创作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技巧再熟练、再全面,也决不能创作出革命的作品来。这说明

  a.文化创作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b.文化创作的动力来自社会实践

  c.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在于社会实践

  d.文化创作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

  11.XX年5月16日《光明观察周刊》载文指出,发展出民族的、人本的、科学的、开放的、富有竞争力的先进文化,就一定能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这说明

  a.文化创新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b.文化创新的作用巨大

  c.文化创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d.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12.XX年4月5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一种文化的发展过程,其本质就是应答历史挑战的过程。凡是对新挑战作出创新应答,创新文化活跃的国家,才能兴旺发达,以至后来居上;凡是创新文化乏力、囿于固有经验和传统思维的国家,就难以持续繁荣和长远发展。这告诉我们

  a.必须在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创新文化

  b.有了文化的创新就能兴旺发达

  c.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进行文化创新

  d.创新是人类本质的最高表现

  13.文化创新,就是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说明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b.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创造出有特点的文化d.抵制民族虚无主义

  二、非选择题

  14.原始人在劳动过程中,由于筋力的张弛和工具运用的配合,自然地发出劳动的呼声。这种呼声具有一定的高低和间歇,在一定时间内,或者重复而有变化,或者变化而有规律,这样就产生了节奏。这种简单的节奏就是音乐、舞蹈的节拍和诗歌韵律的起源。从现实生活来看,水手摇橹和拉纤,建筑工人打夯,码头工人搬运,都可以听到集体的、个人的或彼此互相唱和的歌声,音调和谐而有节奏。

  结合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说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5.辨析题

  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充分发挥我国文化工作者的主体作用。

  16.巴尔扎克是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批判大师,他的箴言是:“观察一切,牢记一切。”巴尔扎克一生,除了几次短暂的旅行,始终没有离开巴黎。他观察巴黎、研究巴黎,直到最小的细节。他的足迹遍布大街小巷,身上总是带着地图和笔记本,随时记录有关情况。他参观考察、访问交谈,有时甚至询问过路行人,收集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巴尔扎克一生著作颇丰,《人间喜剧》被誉为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从上述材料中,你认为巴尔扎克能够取得伟大艺术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5:bcbbb2—10:daaba11—15:bcb

  14.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5.(1)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作的专业人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文化要创新,就必须重视发展文化工作者的积极作用。

  (2)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如果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也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②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工作者只有充分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吸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3)可见,辨题重视文化工作者的重要作用,有合理的一面,但认为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则是不正确的。

  16.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社会实践又是文化创新的巨大动力,实践的需要不断推动文化的发展。巴尔扎克能够取得伟大艺术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重视实践,深入社会生活。

文化创新 篇3

  第二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学案

  一、(学案)学习指导

  (一) (学案)知识网络

  (二) (学案)课程标准要求   

  通过介绍文化创新的两面性,进一步理解“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一内容的学习,理解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在文化创新中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这是进行文化创新的重要保证。

  (三) (学案)学法指导

  1.(学案)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法

  合作式学习的目的是培养我们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培养个人的责任感。因此,要求同学们将自身的学习有机融入到小组或团队的集体学习活动之中,在完成共同学习任务的同时,展开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例如,对文化创新途径的理解,大家可以互相讨论到底有哪些途径?什么是“根本途径”?什么是“重要途径,,?在合作学习的场景中,人们可进行广泛的合作与交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与他人共享学习资源。

  2.(学案)问题式的学习方法

  问题式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求同学们以问题作为学习的载体,自觉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来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并在这样的活动中逐步形成一种强烈而又稳定的问题意识,始终保持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由发现新问题为起点,到解决新问题为终点的过程。例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内涵有什么不同?如何理解“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有什么区别?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借鉴”、“交流”、“融合”这三种提法有什么不一样?如此等等。总之,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高低,重要的

  67

  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发现了多少;重要的不仅是要学生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有勇气面对问题;重要的不是学生提问的正确性、逻辑性,而在于学生发问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二、(学案)知识点拨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立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二是立足于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两条途径都要以“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的原则为保证。这种文化创新的途径,可以称为综合创新。

  (一) (学案)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社会实践

  因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所以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主要是把握创新的“途径”,了解其过程。立足于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既是一个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

  张岱年先生首先提出的文化“综合创新论”,力主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文化的创新问题。具体地说,一方面需要总结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其优点和缺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西方文化,对其优点和缺点也要有明确认识,然后根据中国国情,将上述两个方面的优点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更高的文化。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主要体现为优秀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结合。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例题: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它出自《周易》中的卦辞,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说明(    )

  a.清华大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

  b.清华大学不鼓励学生吸收西方文化

  c.清华大学重视文化创新和文化融合

  d.清华大学固守中国传统文化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a恰当地体现了清华大学对传统文化的态度;b选项犯了非此既彼的错误,重视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排斥西方文化;c选项与题干不符;d选项表现了对创新的排斥。本题正确选项是a。

  (二) (学案)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着眼于文化传播,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借鉴、交流和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实现文化创新,

  68

  需要博采众长,进行文化借鉴,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在这里要注意相互借鉴、平等交流,要正确处理文化差异和文化竞争与文化合作的关系。另外,要注意正确的学习借鉴方法,即“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沉淀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借鉴、交流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要全面理解此项内容,可从两个问题人手:

  1.(学案)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借鉴、交流与融合是怎样的过程呢?

  第一,是一个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第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是一个‘‘取长补短”的过程;第三,在文化借鉴和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2.(学案)在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借鉴、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应该是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总之,我们既要坚持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吸收、借鉴不同民族文化,这样才能实现文化创新与文化发展。

  例题:广州地处中西交汇之所,数百年的开放与豁达造就了今日的粤式文化,而正是这种文化孕育了昨天的香港和今天的深圳。这说明(    )

  a.粤式文化属于外来文化

  b.粤式文化摆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c.粤式文化克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

  d.粤式文化是文化交融的结果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a项没有分清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界限,广东文化是中国本土文化的组成部分;b项没有搞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现代文化来自传统文化;c项与题干无关。d项抓住了粤式文化的特色,故本题选d。

  (三) (学案)把握当代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文化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这是文化创新具体实现的重要保证。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在当代中国,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对传统文化要有所创新,这就意味着要有突破,意味着创造新文化、新文明。这种“新”表现在既适应时代前进步伐又不失民族文化特质和民族精神,既高于和优于资本主义文明又适应现代科技、市场的要求。这种创新和批判继承是相辅相成的,批判继承是进行锄新的基础,没有批判继承,所谓创新就是一句空话;反过来,创新又构成批判继承的目标指向。

  要认清对待本民族和传统文化中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

  69

  无主义”两种极端的错误倾向。必须树立正确的文化创新方向: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就中华文化的辉煌。

  对我们来说,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汇点上,坚持把批判继承和超越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既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使之内化为我们民族的主体意识,又从时代的课题出发,赋予它以崭新的时代意义,使之同时代精神相融合,努力开拓、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新文明。同时还要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这样才能加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新文明,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辉煌。

  要把握好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外来文化中有优秀的部分,也有落后的部分。我们应该能够着眼于历史与社会、东方与西方文化的交汇点,正确对待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相互影响。只有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又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才能使中华民族不断实现文化创新。

  例题:17XX年,英使马嘎尔尼来华要求通商,而乾隆皇帝却发了一道“敕谕”:“天朝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

  a.中国传统文化10XX年来没有变化

  b.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不需要外来文化的介入

  c.中国传统文化有“封闭主义”的倾向

  d.中国传统文化有“历史虚无主义”的倾向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创新过程应克服的错误倾向。a项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任何事物都是变化的,只不过有程度之分,变化小不等于没变化;b项是错误的,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c选项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缺陷;d项与c项的意思相反。本题选c项。

  三、(学案)学习自评

  (一) (学案)单项选择题

  1.(学案)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是一位生物学家,他曾经解剖过几百种动物,从外部结构、生活习性、生殖方式到毛发、血液、皮肤等,都进行了详尽的研究。通过研究,他发现他的老师柏拉图的“理念论”是错误的。有人批评他背叛师门,亚里士多德却说:“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上述材料说明(    ) 1.a  

  a.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b.文化创新必须推翻前人的观点

  70

  c.真理比老师更重要

  d.亚里士多德从柏拉图的学说中得到了启发

  2.(学案)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大胆创新,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行动的指南。这表明(    ) 2.d

  ①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②文化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  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④文化创新要面向未来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学案)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也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3.c

  a.文化创新要求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b.文化创新要求去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c.文化创新要求彻底改变我们的传统文化

  d.文化创新要求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4.(学案)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在《全球化与道德重建》中认为,当今世界和平的危险在于:西方强迫其他大陆的民族和文化接受西方关于文明、民主和人权的理想和观念。而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东西方文化争夺在世界上的优先地位,相反地,在于各种文化和社会模式彼此之间的和睦相处。由此可见(    ) 4.d

  a.文化的冲突是破坏世界和平的根源

  b.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可以实现东方文化的创新

  c.东西方文化的竞争可以实现世界和平与进步

  d.各国之间的文化宽容关系到世界和平

  (二) (学案)非选择题

  1.(学案)美国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四英尺八点五英寸。这个标准从何而来呢?原来这是英国人的标准,美国的铁路原先是英国人建的。那么为什么英国人用这个标准?原来它源自马车轮宽的标准。那么马车为什么一定要用这个轮距标准呢?因为如果那时候的马车用其他轮距的话,马车的轮子很快会在英国的老路上撞坏。为什么?因为这些路上的辙迹的宽度是四英尺八点五英寸。那这些辙迹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它们是古罗马人的战车造成的,这种战车的轮距就是四英尺八点五英寸。他们为什么这样设计呢?原因很简单,这是两匹拉战车的马的屁股的宽度。可见,任何一件新生事物的背后都有传统的影子。

  请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谈谈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的关系。

  1.文化创新是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的统一。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其文化创新就会失去根基。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开拓创新,发展新文化,体现时代精神。

  71

  2.(学案)7世纪末,第一批法国基督教传教士抵达中国,他们将中国儒家经典如《论语》、《礼记》等的译文寄回欧洲出版,结果孔子的学说使许多法国人大为震动,很快获得了普遍的崇敬和仰慕,并且成为法国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有力的思想武器。更为有趣的是,法国1793年宪法所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以及法国1795年宪法所附《人和公民和权利和义务宣言》都写入了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分别定义为自由的道德界限和公民义务的原则。

  当今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是不可避免的。在过去,西方很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那么在当前,我们在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的过程中应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呢?

  2.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借鉴、交流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时,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四、(学案)能力拓展

  1.(学案)阅读格言

  ①位卑未敢忘忧国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③言必信,行必果

  ④知耻近乎勇

  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⑦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⑧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⑨天不变,道亦不变

  请说出上述格言的意思,并回答:

  (1)哪些道德范畴继续适用于今天,是我们还应该努力提倡和实践的?

  1.提示:本题属开放性题目,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主。  

  (2)哪些道德范畴今天完全不适用,是应予抛弃的?

  (3)哪些道德范畴的内涵应予以改造、转换和充实?

  2.(学案)目前,一些地方开音乐会时喜欢搞人海战术,一千架钢琴、一万只古筝、甚至几万人在体育场合唱。对这种文化现象,李明、王云两位同学有不同的看法。

  李新认为:一千架钢琴、一万只古筝同时演奏、几万人的大合唱,这在以前是根本没有的。现在我们国家富裕了,才可能有这样的大规模演出,这正是社会进步、文化创新的体现。

  72

  王成认为:一千架钢琴、一万只古筝同时演奏、几万人的大合唱是一种没有什么高招的表现,根本不是文化创新,相反是一种低级的文化浮夸,后果就是劳民伤财、伤害文化。

  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呢?

  2.提示:本题不设统一答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意见,最好能体现出辩证的观点。

  3.(学案)昆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宣布的“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19个项目之一,在中国文化史和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地位。然而,昆曲又是窘迫和无助的。在今天,昆曲严格的程式化表演、缓慢的板腔体节奏、过于文雅的唱词、陈旧的故事情节,丧失了时尚性和大部分娱乐功能,离当代人的审美需求相距甚远,因而难以争得观众。

  有人主张,昆曲应作为博物馆艺术,只求保存,不用发展。此说遭到昆曲工作者和有识之士的反对,也有悖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初衷——保证这些杰出文化的生存,而不是遏制它们未来的发展。

  在保护昆曲艺术方面,我们应如何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呢?

  3.昆曲应作为博物馆艺术,只求保存,不用发展,这肯定是错误的。一方面要保证杰出文化的生存,另一方面也不能遏制它们未来的发展。为保护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昆曲艺术,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那么,如何让传统文化充满活力呢?文化创新既要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传统,又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使文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成果而向前发展。纵观中外文化发展史,所有优秀文化成果之所以能够永垂青史,在于它们能够深刻地把握时代精神,倾听时代呼声,深切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从而给文化的创作与繁荣注入强大的生命力。我们现阶段的时代精神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包含了变革、发展、创新等丰富的内涵。昆曲的发展道路也应该是这样的。

  五、(学案)相关信息

  (一) (学案)文明新风驻乡村

  过去在福建莆田市,农村宫庙是落后和迷信的代名词。学生一到放假,由于回乡没地方可去,让家长担心。如今放暑假再回到老家时,村里早已为他们准备了好去处,那就是村头祠堂改建成的村民文化中心,这里有公共阅报栏、书库、器乐室、棋牌室、体育活动室等到各种设施,应有尽有。每天一大早,他们就相约到这里打乒乓球。村里许多孩子也都喜欢到这里来,既能学知识,又能锻炼身体。这一切是因为村里采取了改宫庙、建文化中心的新举措。

  近两年来,莆田市农村文化建设存在一个难题:一方面,许多农村文化阵地场所十分匮乏;另一方面,大大小小的宫庙却广布农村。于是,他们想了一个好主意:把这些宫庙改建成文化中心,逐渐把庙堂变成农民群众的文化课堂。有一个村的老协会会长是老党员,威望高,他就带着村老协会的老年人把村里祠堂收拾整理,从家里搬来或自己动手制作书桌、书柜,添购了党报党刊以及各种科技图书30多种,建成了文化宫,还不定期邀请专家来讲课,文化宫搞得有声有色,逐渐吸引村里大批男女老少前来光顾。到目前,全市已有86个宫庙改建成文化宫,文化宫里有活动室、阅览室、黑板报、图书馆、电视等,有的还有可供演出的舞台。

  73

  有的村虽然都是宫庙,但与其他宫庙有很大区别。如赞扬莆田唐代前贤林攒孝母事迹的宫庙,有的是褒扬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林敦大败倭寇的宫庙等。对这类宫庙,宣传部门除了建立文化中心,使一批宫庙逐渐褪去迷信色彩,成为社会主义文化阵地。还收集文物,增设名人事迹展览室,有的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二) (学案)山西晋剧何以红火?

  晋剧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在山西和黄河流域曾独领风骚。然而,和其他剧种一样,近年来,晋剧却不断衰落。是什么原因导致晋剧每况愈下?山西晋剧院开门问计。XX年3月,他们从省内各地请来100多位戏迷和专家学者把脉寻诊。很快,病因查明:一是因循守旧,缺乏创新,一曲《打金枝》一唱就是20年,曲目是老面孔,演员也是老面孔;二是名角分散,各自为政,难以满足观众看好戏更要赏名角的心理需求。此外,市场意识淡薄,对观众欣赏水平和消费层次缺乏细化,在电影、电视、卡拉ok等多种休闲娱乐方.式的挤压下,市场空间越来越窄。晋中戏迷刘来福老人痛心地说:“省晋剧团行头比不过私营剧团,好不容易来个名角,可喊两嗓子就销声匿迹。这样下去,哪留得住观众呢?”

  如何把观众重新请回剧场?晋剧院在巩固农村市场的同时,重点培育城市市场。XX年初,山西省晋剧院在太原市创办了“周末剧场”,每周推出优秀剧目和新创剧目,有意识地开辟、培育和巩固城市文化市场。“周末剧场”不仅满足了城市人文化生活的需求,更为晋剧团创作新品、打磨精品提供了展演的平台,将观众请进了剧场。如今,周末看晋剧已成太原一景。

  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力求用传统的戏曲形式反映现代生活,使晋剧留住了观众。但同时,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使晋剧长久地留住观众。《清风亭》是山西晋剧传统剧目中一部颇具影响力的剧目,深受戏迷们的喜爱。编剧通过剔除剧中封建迷信等糟粕,着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将“以德治国”的新时代精神渗透到紧贴生活的剧情中,使剧中人物更鲜活,情节更感人。

文化创新 篇4

  江苏省南京六中XX年高考政治复习教学讲义(学案+测试)第五课文化创新

  一、关注考点

  (3)文化创新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②文化创新的意义

  ③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④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二、考点解读

  考点一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可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考点二 文化创新的意义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考点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所以,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3.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继承是创新的必要前提,离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

  4.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考点四 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1.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和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考点五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1.坚持正确的方向,要把握好当代文化和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3.我们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三、知识体系

  四、典型例题

  1.XX年8月14日至26日首届青奥会在新加坡举行。青奥会

  开幕式表演中用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其中最让人期待的点火仪式同样取材中国文化,展现的是“凤凰涅槃”的故事。青奥会开幕式表演烙上“中国印”的事实启示我们,进行文化创新(  )

  a.要全面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

  b.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要承认中华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拒绝任何外来文化

  d.要承认传统文化都能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

  2.XX年6月8日,“澳大利亚文化年”在北京正式拉开帷幕。

  “澳大利亚文化年”于XX年6月至XX年6月在中国举办,至XX年将在澳大利亚举办“中国文化年”。中澳互办文化年表明(  )

  a.文化创新的源泉是文化交流

  b.文化创新的源泉是创作者的灵感

  c.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

  d.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3.只要说起与肮脏为伍,与细菌相伴的苍蝇,中国人都恨

  不得把它们赶尽杀绝。可是,这么龌龊的形象,却受到澳大利亚人的青睐和尊崇,并堂而皇之地登上澳大利亚50元的钱币。甚至悉尼奥运会还放飞了苍蝇吉祥物。对于这两种文化的差异,我们应该(  )

  a.学习和吸收外来的文化,勇于抛弃本民族的文化

  b.通过文化交流,让澳大利亚认同我们的观念

  c.加强不同文化的对话,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d.承认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4.XX年8月28日,中国水上运动会在山东日照举行。以“日

  出海上”为造型的中心舞台,灵感来源于“海上观日出”的历史文化意蕴,并结合现代体育理念,利用现代光影技术,呈现出蓝色经济区蓬勃向上的活力。这说明(  )

  a.客观事物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要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差异和个性

  c.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d.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可以促进文化的发展

  5、材料1:据广电总局最新一项数据显示,XX年国内开拍

  的电视剧中,50%以上是各类翻拍剧。从大年初一开播的浙版《西游记》开始,各类经典名著的翻拍剧就牢牢占据了今年的电视荧屏。继《西游记》之后高希希版的《三国》热播,观众刚拍完一轮板砖(“拍砖”,网络用语,大意是反对、批判),李少红版的《红楼梦》又开始幽幽怨怨地上演,正当观众惊呼此版为“红雷梦”时,张纪中版的《倚天屠龙记》又开始轰炸各大卫视荧屏,“人猿泰山”扮相的邓超版张无忌一出场就遭遇观众板砖无数……

  材料2:与以往多数名著改编剧都面临“板砖”相比,《茶馆》却赢得了观众良好的口碑,其中很大原因就是《茶馆》保留了老舍原著的魂。无论是剧中人物一口地道的北京话,还是北京人幽默、好面子、喜欢正话反说的性格特征,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材料反映了我国电视剧创作中存在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谈一谈我国电视剧应如何创新?

  答案:(1)①材料反映了我国电视剧创作的创新能力不足;②一些电视剧创作不尊重艺术创作规律,破坏了艺术的精髓。

  (2)①立足社会实践,从社会生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特别是对一些经典名著的再创作,既要保护和继承它们的合理内核,确保其“原汁原味”,又要体现时代精神;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立足于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在电视剧创作方面的有益成果;④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关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创作出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作品。

  第五课文化创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XX年4月初召开的中国作协七届五次全委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们思考到中国文学进一步繁荣发展的重要问题。大家都有一种共同的感知:笔墨当随时代,作品应该反映时代的变化,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作品。这说明,文学工作者要创造出伟大的作品,应该(  )

  ①自觉投身于伟大的实践当中 ②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③全面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④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③观点错误,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批判继承而不是全面继承。

  答案: d

  2.继获得了首届中国电影“金扫帚”(最烂片)奖后,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三枪拍案惊奇》在XX年2月20日闭幕的第6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不仅没有获得任何奖项,而且还成为电影节开赛以来综合评价得分最低的竞赛片。批评者普遍认为胡编乱造的恶搞是该片失败的重要原因。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文化作品就是现实生活

  b.文化创作不能脱离社会实践

  c.不能以获奖与否作为评价文化作品的标准

  d.中西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解析: “胡编乱造的恶搞”没有处理好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a观点错误,c、d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3.上海世博会多媒体秀《海宝来了》以多媒体互动技术为依托,将表演在空中、墙面、地面的三维立体空间展开,通过时空的跳跃、场景的变幻,使参观者亲历海洋的波澜壮阔和时空穿越的奇幻美景,从而展示本届世博会从上海出发、从现在出发,对人类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探索,生动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会主题。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科技创新在文化创新中起着重要作用 ②文化创新要为社会实践服务 ③人们在创造文化的同时享受文化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4.范曾是我国当代国画画家的一个代表性人物。在XX年2月3日闭幕的“范曾新春书画展”后,范曾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文化的发展振兴,首先要继承中华文化精华的部分,使之充分发展,不断创新,这样我们才有一个健康的文化振兴。这说明文化的健康发展(  )

  ①离不开社会实践 ②不能失去文化的民族根基 ③是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④离不开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①④不是对材料的反映。

  答案: b

  5.参加XX年全国政协会议的张艺谋导演说:“中国电影应该借鉴《阿凡达》这种更有创意和高科技的手段来丰富叙事,尤其是讲中国故事。我希望未来的年轻导演不要走故事片导演的老路。”这反映了(  )

  ①科技进步推动文化创新 ②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③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要平等地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④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6.相声源于解放前的北京,天桥一代的艺人为谋生在舞台上相互对骂或戏谑以招揽看客,这是初期的相声。后经侯宝林等相声大师进行批判、改造,才成为一门真正的语言艺术,才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这说明(  )

  a.文化继承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b.对一切传统文化都应该剔除

  c.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立的

  解析: a不是材料的主旨,b、d观点错误。

  答案: c

  7.XX年5月6日至9日,朝鲜国宝级艺术团体——血海歌剧团潜心50年创作的大型歌舞剧《红楼梦》在北京的演出获得巨大成功。该剧的创作忠实原著,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感情把握十分到位,剧中演员们的衣着打扮及动作台步借鉴了曾在朝鲜热播的中国电视剧《红楼梦》。朝鲜歌舞剧《红楼梦》的成功演出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a.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推动了文化创新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c.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d.尊重和发展本民族文化是文化交流的根本

  解析: 朝鲜文化借鉴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歌舞剧,体现了不同国家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b、c、d不是对材料内容的反映。

  答案: a

  8.中国XX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世”字图形寓意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广义的人类,对美好和谐的生活追求,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这一现象表明(  )

  a.文化创新要求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b.文化创新要求不断改变传统文化

  c.文化创新的关键是剔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d.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博采众长

  解析: 改变传统文化的说法不科学,故b不选,c、d观点错误。

  答案: a

  9.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这一主题是对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理念将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地成长,对世界城市化进程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这说明(  )

  a.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d.发挥民族文化的积极作用才能使民族兴旺发达

  解析: a、c、d不符合材料的主旨。

  答案: b

  XX年5月24日至29日,中宣部在北京举行全国文化工作会议。运用相关知识,回答10~11题。

  10.推进文化创新,要立足伟大实践,在投身火热现实生活中推进文化创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当作大学校大课堂,善于从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进行文化的创造。这一要求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

  a.推动文化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b.文化创新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实践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解析: 材料强调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a不符合题意,b、c不是文化生活角度。

  答案: d

  11.文化创新要着眼群众需求,在服务人民大众中推进文化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自觉接受群众的评判、市场的评判,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文化精品。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文化创作者的灵感可有可无 ④让每个人满意的作品才是文化精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③④观点不正确。

  答案: a

  12.“我很喜欢穿藏装,因为它有着一种古典魅力。但我平日工作非常忙碌,穿藏装的繁琐程序让我不得不放弃它。”XX年藏历新年次旺卓玛买了一套被“革新”了的藏袍,这种藏袍的“革新”体现在穿起来就像穿裙子一样方便,完全符合年轻女性的审美追求。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需要(  )

  ①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②以追求经济价值作为主要目标 ③坚持继承和发展的统一 ④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②观点错误,传统文化的主要价值在于其对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认同方面的作用。

  答案: c

  13.XX年3月,英国文化传媒体育部提出了一个国家数字参与计划。项目旨在鼓励和支持所有的文化机构,运用新兴技术的发展来向更广泛的受众推广自己。文化与数字工程相结合的工作在英国广泛展开后,一系列的美术馆、博物馆、画廊有了自己的网站,公众的参与让这些文化设施从里到外鲜活了起来。这对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启示是(  )

  a.要利用现代科技,促进社会学习、文化和教育资源的整合

  b.要使学习成为一种美德,成为人们实际生活的“第一需要”

  c.要让学习成为人民的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d.要用新兴学习方式代替学校教育和读书等传统学习方式

  解析: 材料反映了政府通过现代科技整合资源为学习型社会创造条件。b、c不答合题意。d观点错误。

  答案: a

  14.XX年3月23日,出席俄罗斯举办的汉语年开幕式的国家副主席说,中俄语言文化交流内容更加丰富,参与程度更加广泛,效果更加鲜明。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心灵因交流而沟通,友谊因交流而加深。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不同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

  a.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根本动力 b.有利于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

  c.是文化创新的目的和检验标准 d.会使民族文化趋同而失去特色

  解析: a、c、d观点错误。

  答案: b

  15.XX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的主体由汉字“心”、英文字母“v”、嘴衔橄榄枝飞翔的和平鸽构成,在呈现中国文化个性的同时,表达了志愿者的用“心”和热“心”。上海世博会青年志愿者标志的设计创作(  )

  ①来源于社会实践 ②完全是作者智慧和想象的产物 ③体现了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④表明文化具有民族特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②观点错误。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6.材料一 XX年4月底5月初成功举行的河南濮阳国际精品杂技魔术节,进一步提升了濮阳“中国杂技之乡”的知名度,同时通过杂技魔术节促进了经贸合作、拉动经济增长。近年来,在政府出台的“利用传统文化艺术杂技,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濮阳杂技产业迎来发展的“春天”,杂技团队的数量急剧增加。目前,濮阳市拥有各类团体50多个,从业人员近2万人,年经营收入近10亿元,年创汇超过1亿元。

  材料二 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濮阳市立足当地传统文化资源,通过创新体制、采用新技术,突破传统杂技的单一表演形式,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杂技节目。XX年濮阳杂技团体创新推出的杂技情景剧《神龙部落》和《水秀》在全国引起轰动。据不完全统计,近20年来,濮阳杂技在省级以上乃至国际杂技艺术节等大赛中获奖300多项。这些年濮阳杂技节目的发展,一靠创,自己开发;二靠挖,从传统节目里挖掘;三靠移,从外地外国移植,向其他艺术门类借鉴。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生活道理?(10分)

  (2)结合濮阳市杂技节目发展的经验,说明应如何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10分)

  答案: (1)濮阳通过举办国际杂技魔术节文化活动促进经贸合作、拉动经济增长,濮阳杂技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就业的增加和经济发展,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文化消费的增加,使得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0分)

  (2)①濮阳市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通过体制、技术、形式等创新,通过文艺团体自己开发、创新杂技节目,说明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社会实践,依靠人民群众,推动文化创新,这是实现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②濮阳市立足于当地的传统杂技资源、重视从传统杂技中挖掘创新,说明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③濮阳市杂技节目重视向外地外国其他文艺形式借鉴,说明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要积极以其他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10分)

  17.XX年5月24日至29日,中宣部举行的全国文化工作会议强调,推进文化创新,一要立足伟大实践,在投身火热现实生活中推进文化创新。二要植根历史文化,在继承优良传统中推进文化创新,从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上进行新的文化创造,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时代的光芒。三要着眼群众需求,在服务人民大众中推进文化创新。四要紧跟世界潮流,在吸收借鉴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中推进文化创新,着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中华文化始终立于世界文化发展的潮头。

  (1)为什么要重视我国的文化创新?(10分)

  (2)上述材料中的要求是怎样体现文化创新的?(10分)

  答案: (1)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影响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重视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③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10分)

  (2)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因此,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实现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人民群众的实践,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和生活中汲取营养。③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推进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优秀文化传统。④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因此,实现文化创新,要紧跟世界潮流,吸收借鉴各国优秀文明成果。(10分)

文化创新 篇5

  导入新课

  文学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诗歌中,《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许多民族和国家还没有文字的时候,我国已有璀璨的诗歌艺术。

  (多媒体课件展示:《诗经》简介及《氓》一诗赏析)

  提问:《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提示:这首诗是一个弃妇的自诉,她叙述了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过程,诗中充满了对负心丈夫的怨愤,最后她从痛苦中醒悟过来,表示要坚决地同他一刀两断,表现了女主人公刚强的性格和反抗的精神。

  提问:在那种时代,妇女轻易地被丈夫抛弃,是极个别的现象吗?说明了什么?

  提示:诗中女主人公被丈夫氓抛弃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个别的现象,它是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物。《氓》

  这首诗通过一个女子的婚姻悲剧,深刻地批判了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社会现实。

  提问:我们还学过哪些古代诗歌?

  提示:如唐朝诗人的杰出代表杜甫,杜甫在继承了前人文学艺术精华的基础上,把唐诗推向又一个高潮,被称为“诗史”、“诗圣”。

  提问:杜甫的诗里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的思想,为什么?

  提示:因为杜甫生活的时期恰逢安史之乱,亲身感受并亲眼目睹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探究问题)

  探究:从我国先秦时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等文学艺术发展的事例看,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提示:立足于实践基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其中,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多媒体课件展示)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孝”文化占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儒家文化,而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就是“孝”。古人认为,“孝,德之本也”、“而德孝为先”。……如《二十四孝图》就搜集了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我们来看其中一个。

  (多媒体课件展示“埋儿奉母”及探究)

  问题1:对于郭巨的这种孝,你的看法如何?

  提示:这是一种愚孝。

  问题2:如何对待传统“孝”文化?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孝”与之相比有何不同?怎样体现了文化的创新?

  提示:传统“孝”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今天我们倡导的“孝”,不但继承了“孝”文化的精华,而且还注入了时代精神,把“孝”文化发扬光大。

  (多媒体课件展示以下内容)

  (2)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教师针对课本第54页的探究,请学生举例。

  (多媒体展示:快乐驿站)

  进一步引出文化创新还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就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进行文化创新的典范。

  (多媒体课件展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教师进行讲解。

  探究:

  1、中国传统乐曲加入西洋乐演奏的形式对演出效果有何影响?

  2、结合这个例子,你认为应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做到文化创新?

  分组讨论,选派代表发言。

  (多媒体课件展示)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2)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①海纳百川的胸怀

  ②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既竞争又合作

  ③保持民族文化的传统特色

  请看书第55页探究:这三个观点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

  提示:

  观点一,完全推崇外来文化否定传统文化——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观点二,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拒绝接受外来文化和新文化——是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观点三,是我们应该坚持的正确方向。

  (多媒体课件展示上述内容)

  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守旧主义、封闭主义

  错误倾向

  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小结

  综合提高:你能用一个公式表示文化创新的途径吗?(以下可选用: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外来文化、精华、十、二)。

文化创新 篇6

  5.2文化创新的途径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初步运用辩证观点说明文化的传承,文化发展中应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现代技术手段展示材料:(视频、音乐、图片、漫画)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运用探究式、合作法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充分认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在文化发展的问题上既要克服那种一味固守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倾向,又要克服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坚持正确方向,推动文化发展。

  教学重点: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教学难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

  教学过程

  [走进新课]

  师:同学们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舞蹈。

  多媒体课件展示:舞蹈《千手观音》(视频)精彩片段(4 分8秒)

  师:大家边看边思考两个问题:

  1、 舞蹈的表演者是谁?

  2、 对《千手观音》了解吗?

  生1:舞蹈《千手观音》是由21名聋哑员表演。

  生2:舞蹈《千手观音》是由21名聋哑员表演。千手观音的千手以扇面排列数层,如孔雀开屏。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表示遍观世界,千手观音表达度一切众生,广大圆满无碍之意。

  生3:丰富的手姿变幻来诉说内心的语言,特别适合聋哑人表演,手语应用在舞蹈之中变成了舞蹈语言,变幻的动作表达了我们的心声,更富有艺术美和感染力。

  师:关于舞蹈《千手观音》,我们同学们知道得很多,对我国传统古典文化的优秀艺术技能进行大胆创新,用现代舞的技法加以表现;音乐上独帜一树,同时用现代交响乐的手法,把我国古典音乐与舞蹈的丰富内涵表现的栩栩如生,舞蹈《千手观音》的创作说明了文化创新的问题。

  [推进新课]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

  (一)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社会实践

  师: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探究思考问题。

  雕塑艺术在创新的过程中发展,不仅表现为雕塑技艺更加纯熟、表现力日益突出,而且体现在用于雕塑的材质范围日益扩大,有石雕、玉雕、木雕、牙雕、沙雕、果核雕刻••••••甚至还有在头发丝上进行的雕刻。

  从我国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从古希腊神话、罗马史诗到欧洲中世纪的十四行诗、文艺复兴时期的名作,以及18、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作品,都体现了一种不断创新精神。

  思考:从上述雕塑艺术、文学艺术发展的事例看,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师:我们如何认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呢?

  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的过程。

  生:从上述文学艺术发展的事例看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

  ②着眼于文化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途径。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那么,我们如何理解这一过程呢?

  请大家结合课本p53页,思考一下。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讨论探究。

  多媒体课件展示:(孝顺故事)

  “孝”,至今仍被我们视为稳定家庭、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你能否根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从中看到道德继承中的文化创新?

  生:能够根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从中看到道德继承中的文化创新。百善孝为先,孝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伦理、公众道德准则和传统文化品牌。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进行,那种具有毒害性质的“孝”已经被基本消除,而其中的优秀部分、精华部分不但被继承下来,而且还注入了新的内容,给予了重新诠释。体现了批判中有继承,在继承中又得到了发展。

  ③批判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师:我们如何正确认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呢?

  [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讨论探究。

  生1:创新不能离开传统,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而从头开始。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生2: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④注意: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合作探究]  我们共同欣赏名人作品。

  你了解徐悲鸿吗?通过欣赏他的作品,思考:从徐悲鸿的作品你想到了什么?

  生1: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屺亭桥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生2: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溪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光明解放的向往。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的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生3:徐悲鸿的作品使我们想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师:大家对徐悲鸿的作品有了大致的认识和了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化创新,我们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二)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师:文化创新的第二基本途径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请大家讨论)

  生1:因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生2: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多媒体课件展示(XX年奥运会会徽)

  师:思考:从奥运会会徽设计上,对于文化来说我们感悟到什么?

  生: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1)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多媒体课件展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图片

  师: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于文化来说也是如此,这说明什么?

  生: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

  (2)、在文化 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请大家结合教材第54页探究问题,讨论回答:

  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特色的文化好似各种不同的美食,经过人们的调制,最终带有新的风味、新的特质。多种创新的方式,不仅表现在思想、理论的发展上,也表现在文学艺术形式的变迁中。

  对此,你能提供一个事例加以说明吗?

  生:能。比如,我国唐朝时,日本派了大批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长安街头常常可以见到日本留学生的身影.这些人学成以后回到日本,把大唐文化带到日本.日本的“茶”道,起源于中国,日本的“和服”起源于唐装.特别是日本文字,使用中国汉字或汉字偏旁部首作为片假名,记录日本语言.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又向西欧国家学习,引进外国文化,使日本经济日益强盛.但这里,日本对外国文化不是全盘吸收,是取长补短,把外国文化融汇到自己的文化中.

  师:同学们分析很好,那么我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时候应该坚持什么原则呢?(结合教材)

  生: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因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对待外来文化的基本原则

  [合作探究]

  师:下面我们一起赏析音乐:《梁祝》主题精彩片段(1分11秒),

  (共同探讨)1、中国传统乐曲加入西洋乐器演奏对效果有何影响?

  2、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创新?

  师:中国传统乐曲加入西洋乐器演奏对效果有何影响?

  生1:突出音乐个性,使中国传统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分展现出西洋乐曲的丰富表现力。

  生2:中国民族戏曲曲调运用西洋交响乐曲的演奏形式,把《梁祝》主题旋律加以创新,充分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加以继承和发展,成为通过文化交融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

  师: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

  生1:首先,文化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要以此为基础,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也就失去了根基;又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面果。

  生2:文化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社会实战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生3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开展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以发展本民族文化。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要求我们“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三)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师:文化发展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要使这条大河水道畅通,水清质美,就必须清理和维护好它的源与流。

  [合作探究]

  师:首先,请大家阅读教材,结合教材第55页,共同讨论探究问题。

  多媒体课件展示:在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对待外来文化有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观点二:观点三:

  上面的观点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

  (讨论)

  生1:观点三是正确的,观点一、二都是错误的。

  生2:因为,观点一是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旨“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观点二是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是一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表现。观点三是我们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生3:文化的多样性体现了人类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各种民族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各有其长处,各族人民都曾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过贡献。文明的多样性使世界充满活力和不断进步。所以,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要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博采各国文化之所长,特别要善于吸收发达国家中那些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而又适合我国国情的文明成果。同时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文化的侵蚀。

  师:以上三个观点实际上都是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即要求我们外来文化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1)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生1: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首先反对“守旧主义”和 “封闭主义”。我们把那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称为“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生2:我们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我们把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倾向,称为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些都是不利于文化创新的错误倾向,必须予以克服,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

  (2)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错误倾向

  a、 “守旧主义” 和“封闭主义”

  b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3)树立正确的文化创新方向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纵览古今,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悠久的文明进程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更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教育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师:接下来就本节课内容我们共同小结

  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结内容)

  生:学生一边回答一展示课件相应内容。

  师: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文化创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创新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延伸新课]

  目前,延平区有部分中、小学校已着手组织在校学生开展“诵读书经活动”,对这一活动有人认为是复古,有人认为是创新。请从文化传统的角度谈谈你对开展学生“诵经”活动的看法。

  练习

  1、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 )

  a. 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b. 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

  c. 文化工作者的创新努力

  d. 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

  2、中国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思想,成为西方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有力的思想武器。这表明( )

  a. 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

  b. 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c. 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排斥

  d. 文化具有民族特色

  20世纪50年代,我国音乐学院学生练习的曲目大多是外国音乐家的作品。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的一些拉小提琴的年轻人,决心创作出中国人自己的作品。他们以发展民族音乐为使命,创作出了感动全世界的经典曲目——《梁祝》。这首反映中国古老而美丽传说的乐曲,展现了中华文化鲜明的风格和特点,成为通过文化融合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

  在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方面,这个事例对你有什么启示?

  《梁祝》取材于中国古老的传说,用小提琴奏出主题,绵绵长长,幽幽远远,仿佛是祝英台在诉说昔日往事。梁祝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首先,我们要继承传统,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其次,文化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

  再次,开展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发展本民族文化。

文化创新 篇7

  第五课  文化创新

  1.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4)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成果的标准。

  (5)推动社会实践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补:文化创新的主体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 文化创新的意义。

  (1)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进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1)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过程。

  (2)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3)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特别提示】

  (1)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二者并不矛盾。

  文化创新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否则就会推动文化创新的根基;只有体现时代精神,才能使文化创新成为现实,否则文化就会停滞不前。

  (2)文化创新的根基和文化创新的基础是不是一回事?

  二者不是一回事。文化创新的根基是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的基础是社会实践。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必须建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

  【应用指导】

  1.尝试进行文艺创作,体会调查研究与体验生活对文艺创作的重要意义。

  2.结合教材中学过的优秀文章,分析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认识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所起的作用。

  3.结合北京奥运会徽、主题、宣传口号等实例,分析文化创新的意义。

  4.结合我国与其它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交往活动,认识文化交流与创新对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4. 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1)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2)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既要反对“守旧主义” 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 总结归纳: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着眼于文化的继承,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3)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文化创新 篇8

  第五课  文化创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文化发展的实质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3)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

  (4)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5)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6)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7)文化发展需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理解:                                    

  (1)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2)文化创新推动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着民族文化的繁荣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4)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分析                         

  (1)通过分析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跋的作用,来完整地把握二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

  (2)通过分析明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明确文化创新要博采众长,又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2、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列举事例说明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2)能够举例说明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和民族文化繁荣的作用

  (3)通过结合现实生活深刻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

  (4)通过结合具体事例把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1)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

  (2)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更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二、【课程标准】:

  2.5 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2.7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三、【整体感知】: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进一步理解人类文化是—个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这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既要防止故步自封、因循守旧,又要防止“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四、【相关知识】:   

  (1)紧密联系初中教材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知识。

  (2)重点结合高中历史教材中“文化发展历程”的知识理解本课内容。

  五、【方法点津】: 

  (1)通过网络等搜集一些相关知识,增强感性认识,开阔视野。

  (2)举办一些专题讨论会、辩论会来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3)请语文科、历史科老师做专题报告。

  (4)注意把政治与语文、历史这三科知识相互渗透、融通。

  六、【课文导语】: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这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既要防止故步自封、因循守旧,又要防止“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七:【新课教学】:

  第一框题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一、【课程标准】:

  2.5 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新课教学】: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课堂探究:(1)采风活动与文化创新有什么关系?

  (2)采风活动对于文化创作可以起到哪些作用?

  ◇探究提示:(1)中国世纪大采风活动多年来受到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支持,曾两次写信关心鼓励采风活动这一善举,说“采风活动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只要我们真正投身人民群众,坚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深入体验当代中国发展和进步的历史进程,就一定能不断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把采风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这样,有助于文化创新。

  (2)中国世纪大采风活动以“三贴近”精神为指导思想,倡导全国的媒体和宣传机构,号召全国的作家、诗人、电视人、摄影家、书画家、新闻工作者和经济科学界的专家学者,加盟大采风活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创作出反映世纪中国时代强音的优秀作品;弘扬经济建设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优秀单位,总结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先进经验;交流探讨地方经济发展、实践全民奔小康的成功之路的有效途径;协助地方单位解决需要解决的部分实际困难。

  1.文化发展的实质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他们总结了工人运动的历史经验,批判地继承了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优秀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把辩证唯物主义运用于人类社会,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就是文化发展、文化创新的典例。

  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重要性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不是任何学者凭空发明创造出来的,而是文化实践经验的概括。认识来源于实践,人们的社会认识

  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没有文化实践,就没有文学原理。正因为古往今来有着丰富的

  文化实践经验,历代的作家、评论家才能对它们加以概括,形成一定的理论。

  ◇课堂练习:

  1.苏轼在《石钟山记》一文中就士大夫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提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这告诉我们(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d.一个人要有所知,必须要亲自去实践

  答案:b

  解析:对“钟声”产生原因的认识,士大夫之所以“莫能知”,是因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即没有实践,所以b项应选。题干未涉及认识的发展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所以a、c项观点虽正确,但与题意不符。d项说法锚误。

  2.下列对文化创新的看法正确的是(    )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文化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题中表述实际上回答了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问题。①②③侧重回答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④侧重回答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反作用,故全选。

  3.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本课小结:

  1.关于本课逻辑结构的宏观把握: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这一问题,教材分三个层次展开论证:一是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二是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三是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教材运用辩证方法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展开论述。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又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教材关于文化创新的途径问题,从三个层次展开讲述:第一个层次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第二个层次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第三个层次是“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三个层次三个角度,着重于分析每一个层次,然后予以归纳总结,即采用了分析归纳法,层次清晰,教学目标明确,既便于传授知识,又便于学生学习时识记、理解和把握。

  2.把握本课主干知识,构建知识大树,以此系统地掌握全课内容,还要从中总结和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文化创新 篇9

  第五课 文化创新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创新的源泉与作用。

  2、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中的源泉和动力

  3、理解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列举实例说明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感悟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激发学生各个领域勇于创新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反作用,理解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

  课前预习案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是什么?文化创新的必要性是怎样的?

  [实例探究1]文化创新是          (      )          

  a.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b.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c.文化进步的根本标志            d.文化发展的实质

  [实例探究2]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到汉武帝时终于成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这说明(      )

  a文化在创新中发展           b任何一种文化都处于变化之中

  c信奉黄老之学是权益之计      d儒家学说也是先进性与落后性的统一体

  2、如何理解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1)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什么?如何理解?

  课堂探究:文化创新的渊源和源泉是一回事吗?

  [实例探究3]文化创作的灵感来自于              (      )

  a.社会实践                b.客观事物本身

  c.文化创作者的头脑        d.文化创作者的判断思维

  (2)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是什么?如何理解?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

  1、创新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有何意义?

  2、文化创新有何意义?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如何理解?

  [实例探究4]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      )

  a推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b. 丰富发展民族文化

  c.推动实践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 产生更多优秀文化作品

  [实例探究5]黄老之学对恢复和发展西汉经济、巩固新生的政权起了很大的作用,使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说明(     )

  a文化具有继承性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c黄老之学是先进文化          d文化对社会实践的反作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如何理解?

  [实例探究6] 下列对文化创新的说法正确地组合是 (      )

  ①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 文化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a.① ②        b.① ② ④     c.① ② ③        d.① ② ③ ④

  3、如何全面理解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

  (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这是一个呼唤文化创新的伟大时代,推动文化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2、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实例探究7]社会实践的主体和文化创造的主体是(     )

  a.广大文艺工作者                  b. 人民群众

  c. 各行各业的艺术家                 d. 英雄人物

  3、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是什么?

  思维探究:有人说:“文化创新是文化创作者的事情,与一般群众无关”,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课堂探究案

  问题探究1:学生阅读教材第48页课堂探究,思考讨论

  (1)采风活动与文化创新有什么关系?

  (2)采风活动对于文化创新可以起到哪些作用?

  问题探究2:引导学生分析探讨教材第49页话题

  (1)你读过鲁迅和高尔基的那些作品?读后有何感受?

  (2)鲁迅和高尔基的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文化生活有何异同?

  问题探究3:引导学生分析探讨教材第50页材料并探究思考

  (1)你还能举出文化创新有利于发展和繁荣文化的例子?

  (2)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发展和繁荣中华民族文化,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问题探究4:引导学生分析探讨教材第51页材料并探究思考

  有人说,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对此你怎么看?

  (2)你能否运用上述观点,结合实例说明深入实践对文化创新的意义?

  课堂检测

  1、首届中国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以“点亮创意智慧,融入科技力量,焕发文化魅力,创造财富价值”为宗旨,以“创意、科技、文化”为主题。其宗旨和主题蕴含了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③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唯一因素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并对经济有重大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北京奥运会场建设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这表明

  a建筑文化有其自身的继承性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建筑艺术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d先进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3、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这说明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c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d文化创新是繁荣民族文化的需要

  4、传统理论认为,水稻、小麦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而袁隆平等科学家在实践中观察到的现象与此不符,于是大胆创新,反复试验,成功培育三系杂交水稻。这说明

  a正确的理论对社会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b文化创新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c原来正确的理论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丧失其合理性d通过实践,总会发现认识中的错误

  5、艺术创作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正如王夫之所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这表明

  a.艺术创作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b.艺术创作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艺术创作来源于实践       d.艺术创作要有一定的灵感

  6、人民日报报道,动漫不仅使电视荧屏更精彩,而且形成了动漫游戏出版物,音像制品,动漫游戏产品的动漫产业,这说明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b.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

  c. 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的繁荣 d.文化创新的途径就是继承传统和推陈出新

  文化创新是文化的生命之源,是先进文化的特质。一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文化不断地从创新中汲取力量、开拓进取的历史。无数事实一再向人们验证: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及时而有效地赋予文化以新的内容和新的时代精神,使其不断地焕发出新的光彩与活力,并由此获得新的价值和意义。据此回答7题。

  7.上述材料主要强调的是 ( )

  a.文化创新对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作用

  b.是否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c.文化创新对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有重要意义

  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8、“玉米”、“凉粉”、“荔枝”……以上这些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粉丝代称成了当前网络上最热门的流行新词。这一事实说明

  a文化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文化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c文化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c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

  9、xx届五中全会把自主创新放在了国家战略的位置上,自主创新当然包括文化创新。海尔之所以能取得辉煌的成就,关键是靠自主创新。海尔的经验启示我们:自主创新意义重大。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引导产业向正确的方向进化,如果没有文化的自主创新,产业的创新就是奢谈。因此,文化创新是产业发展中最重要的、先导性的创新。

  运用所学有关知识谈谈文化创新的作用。

  学生反思: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作业纸

  1、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了“柳体”,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国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这体现了(   )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推动作用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d.人民群众中的任何一员,都能进行文化创新

  2、下面关于文化创新和社会实践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④文化创新是检验社会实践的标准所在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实现文化创新,必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文化创新的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道路。因为

  a.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文化创新的主体b. 向人民群众学习是文化创新的内在要求   c.文化创新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文化只有创新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4、《国家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新作为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下列关于文化继承、文化发展和文化创新三者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b、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d、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6、“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这句话

  ①看到了人民群众在文化创作中的作用②否定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认为文化创新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④肯定了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文化与科技特别是与现代高科技的结合,使文化载体、文化传播形式更加现代化、多样化,从而加速了文化创新的进程,这说明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文化创新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

  c社会实践的发展延长了文化创新的“手臂” d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动力和基础

  8、中国海信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占据市场竞争优势,投入巨资。耗时4年,终于研制出中国自己的电视机芯片,大大推动了我国电视机产业的发展。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的?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参考答案

  课堂探究:文化创新的渊源和源泉是一回事吗?

  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是唯一的来源。

  思维探究:有人说:“文化创新是文化创作者的事情,与一般群众无关”,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1)文化创新与文化创作者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但不能因此认为文化创新只是文化创作者的事情。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主体。离开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文化创作者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文化创作者的创作必须服务于人民群众。可见,认为文化创新与一般群众无关是不对的。

  (3)文化创作者必须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实例探究:1—5daacd 6、d 7、b

  课堂检测:1—5bbabc 6—8ccb

  9、(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课后作业:1—5ccaba 6、a   7、c

  8、(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海信集团基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要,立足实践,调查研究,刻苦攻关,终于研制出中国自己的电视机芯片,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海信集团研制出中国自己的电视机芯片,大大推动了我国电视机产业的发展,这说明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创新 篇10

  课题

  执笔人

  编写日期

  执行人

  执行日期

  三维

  教学

  目标1.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重要途径。理解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分析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跋的作用,来完整地把握二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结合具体事例把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们感悟到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树立善于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重点

  难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实践。(3)文化创新的两个重要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教学难点:(1)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2)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教法

  教具

  教法:讨论分析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特色教案   【新课】导入新课创设情境:介绍采风,杨丽萍和她的《云南映象》。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指导归纳:全国首部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由我国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出任艺术总监和总编导并领衔主演倾情打造的艺术精品,《云南映象》是一台融传统和现代一体的舞台新作,将原生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全新整合重构,展现了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该歌舞集70%的演员来自云南各地州甚至田间地头的本土少数民族演员,演出服装还原于云南各民族民间着装的原型。                     问题1、这种采风创作出的作品你喜不喜欢?为什么?2、这种歌舞与平常舞台上看到的有何不同?            新课讲解 一、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二、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云南映象》出发,思考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指导归纳: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云南映象》之所以能得到欢迎。一方面是因为源于生活;另一方面是因为富有创意,而且这种创意常常来源于平民生活,因而具有亲和力,自成体系,最终得到人们的认可。这也充分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多媒体课件展示)思考问题: 1、从《云南映象》事例来看,它有着无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什么?动力是什么?2、你能举一举有关文化创新根本途径的例子吗?1、从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来看:重要途径之一;作用之一。创设情境:继续挖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相关问题。指导归纳: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是一台既有传统之美,又有现代之力的舞台新作。她将最原生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全新整合重构,再创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全剧共有“混沌初开”“太阳”“土地”“家园”“火祭”“朝圣”“雀之灵”等七场歌舞,展现了云南少数民族对自然的崇拜、对生命的热爱。舞蹈编排将云南原始乡村歌舞的精髓和民族舞蹈语汇进行了整合重构,用新锐的艺术构思表现少数民族的勤劳、朴素。肢体语言中揉合了彝、苗、藏、傣、白、哈尼等民族舞蹈。(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1、《云》创作过程中整合重构,渗入现代之力,既体现出传统民族文化风格,又蕴含时代精神的韵味,这是一个什么过程?2、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2、从社会时间提供的条件来看: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二;作用之二         指导归纳:《云南映象》,既包含原生态的舞蹈,同时揉合了彝、苗、藏、傣、白、哈尼等民族舞蹈,云南映象中的许多民族舞蹈有街舞、爵士舞的感觉和相似动作。此外,“云南映象”作为一部大型民族舞剧,起初并不是专门为了走向海外市场而诞生的,后来又成为一种活动附带着商业文化。“云南映象”的商业运作模式基本上是仿照“大河之舞”而来的。“大河之舞”是一个小民族的传统文化,它能够走向全球,给爱尔兰人挣足面子和票子,这足以说明它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样板。所以,学样子就要学成功的案例,“云南映象”的整个运作的商业文化就是完全是学习借鉴爱尔兰“大河之舞”的成功经验。 (多媒体)讨论质疑:1、《云南映象》怎样利用丰富的创作资源?有什么特色?2、怎样看待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三、如何创新1、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2、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方向归纳延伸: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我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的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的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只有深深植根于民族土壤,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虚心学习,才能推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坚持正确方向,才能共同创造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了解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投身社会实践,善于学习他人之长处,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方向,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

  后记

文化创新 篇11

  【学习目标】

  1、理解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2、理解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课前预习】

  1、尝试完成学案中的填空及相关思考题

  2、把你的疑问写下来

  【学习过程】

  情境导入:今天,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一理念与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但又有本质的区别,是对古代民本思想的批判继承,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看,“以人为本”的思想怎样体现了文化创新?

  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___________.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柏”“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是怎样的?

  ①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             ,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没有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________。

  ②另一方面,              ,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情境:中国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把中国传统杂技表演与西方优雅的芭蕾舞蹈巧妙的糅合创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中西合璧的味道让人沉醉,更令人惊叹,它创造了中国杂技艺术的奇迹,你认为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的成功之处是什么?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是怎样?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

  ②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_____________,以发展___________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________,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基础上,推出融会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____________。

  ★★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过程中应有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①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__________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______成果。要有_________的胸怀,________的气魄,________的态度。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

  ②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要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二、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如何把握和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1)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①(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既要反对“________主义” ---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____________主义”--- 根本否定传统文化错误倾向。

  ②(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又要克服“________主义”---拒绝接收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____________主义” --一味推崇外来文化,。

  小结一下:

  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课后反思】你的心得,你的困惑

  【课堂练习】

  1、(•江苏XX年10月,第31届世界戏剧节在南京举行,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个剧目登台亮相,赢得了广泛好评。这表明 ( )                                                        

  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

  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2、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性格征,而且超越时代和国界,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遗产。这启我们(  )

  ①必须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产业  ②要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③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要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XX年广州亚运会会徽以广州的象征——“五羊雕像”为主体轮廓,图案以柔美上

  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轮轮廓,构图以抽象和具体相结合,在灵动、飘逸中不失稳重,象征着亚运会的圣火熊熊燃烧,永不熄灭。这说明( )                                      

  a.离开传统文化,才会有文化创新     b.文化创新来自创新者的灵感

  c.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文化         d.没有传统文化就不能实现文化创新

  4、(•江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向世界奉献了一部奥运史上最华美的乐章。这充分说明 (  )                                                                      

  ①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文化创新 篇12

  课题

  执笔人

  编写日期

  执行人

  执行日期

  三维

  教学

  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识记并理解文化创新的途径,区分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理解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推陈出新,既要博采众长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明确在文化创新中要注意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二)能力目标:通过结合现实生活深刻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通过结合实例理解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尝试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为铸造中华文化的辉煌做贡献。

  重点

  难点

  重点: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与基本途径。                                                                                   难点: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教法

  教具

  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充分运用有关文化艺术资料,设疑排难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特色教案教学过程:播放音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教师: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优美的旋律动听悦耳、扣人心弦,诠释了一段传诵千年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那么悠扬婉转的曲调背后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创作历程呢?【来自生活的报告】何占豪,通过学习西洋音乐感到了西方音乐的魅力。但是正如他自己所说:“如果我们拉贝多芬、拉小夜曲,老百姓听不懂。他们喜欢听沪剧、听越剧。可是沪剧、越剧我们这些同学是不会拉的”。

  于是年轻的何占豪和几个同学创办了一个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专门探究小提琴创作和演奏上的民族风格问题.每每实验出一点成果奉献给农民朋友都能够获得他们的极大欢迎。

  由于何占豪比较熟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曾经用越剧的曲调写过一个四重奏小《梁祝》。后来在不断试验的基础上,创作了感动全世界的经典曲目《梁祝》。思考:从外来音乐民族化的最初探索到《梁祝》的最终创新,是怎样实现的?学生回答略教师:通过分析材料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唯一源泉。因此我们说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也是文化创作的基础。大屏幕显示: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教师:正是由于创作者的不断实践,才造就了如此美妙的爱情音符,但《梁祝》并不仅仅是单纯几个音符的情感宣泄,它更是一部至臻完美的叙事诗。这个经典的爱情故事被西方国家称为“蝴蝶的传奇”,那么这个传奇的爱情故事是怎样演绎的呢?【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作品取材于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以表现这对青年男女的忠贞爱情和对封建宗法礼教的控诉和反抗。    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并非是越剧“卡戏”式的模仿,而是对原剧内容和曲调进行综合提炼,加以发展和创造;结构上运用了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在艺术处理上,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如在呈示部尾吸取了戏曲中歌唱性的“对话”形式,用来表现“梁祝相爱”的主题;展开部中的“哭灵投坟”则用了京剧中的倒板和越剧中的嚣板。 这部协奏曲旋律优美,在国内被誉为“民族的交响音乐”,为什么说它是民族的?在《梁祝》的创新过程中是如何对待民族文化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1)之所以称它是“民族的”就在于它继承了传统文化,如传统的爱情故事、传统的戏曲(越剧、京剧)等。(2)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体现了取其精华;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并非是越剧“卡戏”式的模仿,而是对原剧内容和曲调进行综合提炼,加以发展和创造--体现了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大屏幕显示:二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一)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着眼于文化继承,“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教师:假如没有传统的爱情故事,会不会有今天的协奏曲《梁祝》?学生:不会。教师:这说明在文化创新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学生:这说明在文化创新时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教师:对,传统文化既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前提;离开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民族文化的创新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就应该尊重传统文化。教师:当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如果不根据新的社会实践,不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赋予时代气息和时代特色,传统文化也就失去了生命力。这要求在文化创新时还要注意什么呢?学生:体现时代精神。大屏幕显示:●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教师:《梁祝》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华丽蜕变, 那么结合新的时代要求,假如你是文艺工作者,你打算怎样让《梁祝》再来个漂亮的转身?学生讨论回答:电影、电视、动谩、杂技芭蕾舞……教师:同学们的想法跟大导演如出一辙,其实在XX年的时候,中国台湾导演蔡明钦曾把这个经典的爱情故事以新兴动画的技术演绎出来。多媒体展示:图片略。该动画以东方古老传说中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配以新兴动画技术,重新诠释这出动人的爱情故事。导演蔡明钦说,《梁祝》这次不走戏说的路线,将完全遵从故事本身,结尾仍然是一个悲剧。 不过配合现今的开放社会,每个角色人物也更活泼俏皮,戏中也加入许多西化的活动,例如让梁祝在学校堆雪人,增添许多节庆气氛,充满崭新的创意,受到国内外朋友的喜欢。教师: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文化创新过程中不仅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多媒体展示:(二)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重要途径: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多媒体展示:中法文化年的图片略教师:通过欣赏图片,大家看中法文化有没有差异?学生:有差异教师:对,作为一个民族的重要标识,中法文化是有很大差异的。中国向法国公众展示了古老中国的风采神韵和现代中国的勃勃生机;法国向中国公众展示了其浪漫、创新、以人为本的特色。那么中法文化的差异有没有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呢?学生:没有教师:在这个冲突频繁的世界,文化年高扬和平的旗帜;在这个仍然存在歧视的世界,文化年高扬平等的旗帜。中法文化年的成功举办,也体现了中法两国能以博大胸襟、海纳百川的气魄博采众长,汲取世界文化的长处。但是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多媒体展示:   近一两年来,由韩国流行音乐、偶像剧、服饰打扮所聚集起来的韩国文化风潮席卷了我国绝大部分的都市时尚人群。新的社会现象催生了新的词语,“韩流”一词应运而生,在广大年轻人中也出现了一种观点:中国不如韩国,我们要全面学习韩国的文化.一些老年人看到青少年行为的不尽人意,便惊骇“狼来了”,悲叹“世风日下”,感慨“人将不人”或“国将不国”,强烈呼吁要抵制韩国的文化,全面继承我们传统文化.  你怎样看待上述观点?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韩国文化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年轻人认为“中国不如韩国,我们要全面学习韩国的文化”是属于“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老年人强烈呼吁“要抵制韩国的文化,全面继承我们传统文化”是属于“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对于韩国文化我们要辨证地来看,要吸收他们的长处,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同时还要去除韩国文化中的糟粕……                                                  三: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多媒体展示:对于文化创新而言,我们应该: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树立正确的文化创新方向: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

  教学

  后记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文化创新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529991154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