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酒醒梦一场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微信扫码分享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精选4篇)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篇1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课时 生活处处有哲学  

  【课标解读】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a  

  【小高考题范例】  

  例1、“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说明  

  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 b.哲学就是辩证法  

  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 d.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例2、恩格斯说:“一切观点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这说明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  

  c.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 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  

  例3、马克思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  

  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挥人的智力  

  【预习内容】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哲学的产生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 活动。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 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 和 的活动中, 在处理 和 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哲学源于人们对 的追问和对 的思考。

  2、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哲学与我们的 、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 和 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的作用:哲学是一门给人 ,使人 的学问。

  2、哲学的本义:哲学就是爱 或追求 。

  3、哲学的任务: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 世界和 世界。

  【序列问题】  

  1、你觉得日常生活当中哪里有哲学的思想在其中?  

  2、哲学的思想你是生来就有的么?那是怎么来的呢?  

  3、你知道哲学的本义么?  

  4、我们中学生为什么必须学习哲学呢?  

  【小试牛刀】  

  1、哲学的任务是  

  a.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    b.指导人们正确地改造世界  

  c.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哲学是文化的灵魂  

  2、“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感悟相一致的是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总结和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3、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这句话主要是强调  

  a、马克思是研究哲学的哲学家 b、哲学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  

  c、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不懂哲学的人就不能进步  

  4、“学习哲学,终身受益”。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哲学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  

  d、正确的哲学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国际天文学大会通过决议,将地位倍受争议的冥王星“开除”出太阳系行星行列,太阳系行星数目也因此降为8颗。回答5—6题。  

  5、“哲学开始于仰望苍穹”。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  

  a、哲学的发展与大自然有关 b、一切科学知识都是人们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结果  

  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认识和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   

  6、人们对大自然的追问和思考,离不开哲学的指导。这是因为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③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科学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7、马克思说:“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对此可以这样理解  

  a、哲学在世界之外 b、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学习哲学可以使人更聪明  

  8、我们之所以要重视对哲学的学习,是因为哲学是  

  ①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学问 ②哲学家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③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④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②④  

  9、有人认为,神秘而深奥的哲学智慧产生于哲学家聪明的大脑,这种观点   

  a.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的产生必须以聪明的大脑为基础  

  b.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c.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哲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关系  

  d.是错误的,否认了哲学的智慧产生与人类的实践活动  

  10、而对有限资源与无限开发的矛盾,奥运正在寻求确定新的价值取向,《奥林匹克宪章》称,奥运会是一种“生活的哲学”。 奥运会是—种“生活的哲学”说明  

  a.哲学是一种智慧,是美好生活的向导,哲学即生活,生活即哲学   

  b.哲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它来源于生活  

  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指导人们生活更好的科学   

  d、哲学是对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  

  11、泰纳说:“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供人玩乐的艺人。”这从一定程度上正确指出了  

  ①哲学可以代替科学和艺术    ②科学和艺术受到哲学的影响  

  ③哲学对科学和艺术有指导作用 ④科学和艺术都是为哲学服务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从XX年起,每年11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四被定为“世界哲学日”。“哲学日”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唤醒人的自由意志,来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审视。“不管你处在什么处境,如果你保持着一种思考哲学的状态,那么人类尊严的大部分就被保持了。”哲学日发起人如是说,哲学就是要触动每个人的精神内存,让人认识自己,回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并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c.有了哲学,生活就快乐了 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知识和方法总结】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篇2

  教育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哲学的概念、哲学和世界观、具体科学的关系。

  2、联系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

  3、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二、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3、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世界观决定着人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增强学生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2、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教学重点难点:

  1、 什么是哲学?

  2、 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4、 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

  5、 学好哲学与掌握好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

  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

  【导入新课】

  从今天起,我们来共同学习一门可以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哲学”这个词是个西方术语,在近代被翻译为汉语,其含义是 “爱智慧”或“启发智慧”等。在汉语中,“哲”具有“聪明”和“贤明”的意义。从词义上概括地讲,哲学就是给人以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在座的各位聪明否?一个人聪明不聪明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我早料到雷声过后一定是倾盆大雨)。当然,严格地说,并非所有的哲学都会使人聪明(人是无毛两足动物)。实践证明,在眼花缭乱的哲学学说中,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唯一科学的哲学,因此,我们要学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少同学认为,哲学是比较玄妙的、深奥的学问,一定很难学。从教材的封面《生活与哲学》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哲学作为对智慧的爱和追求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它来自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也从来没有离开人们的实践活动。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讲授新课】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1、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探究交流】p2排名问题—是为了说明一切哲学智慧和思想都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和实践。

  a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

  人的认识要受到主、客体等条件的限制,因而使得在排名问题上,大家的意见各不一致。

  b为什么应看到排名的“二重性”?

  事物具有两面性,人的看法也应该全面,应看到排名的“二重性”。 全面地看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1)哲学智慧和思想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

  【相关衔接】a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实践

  b 每个人要处理的三个关系:  一是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

  二是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人们的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哲学与智慧息息相关。哲学的智慧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来自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中。

  【举    例】a实践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奴役(奴隶)、战胜(敌人)、和谐(朋友)

  b两会: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c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社会形态的更替规律;

  d事物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需要遵循规律(拔苗助长、《童梦奇缘 》);

  e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里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运动);

  f塞瓮失马(对立统一);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联系)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在实践中,我们总会追问许多为什么,总会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许多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举    例】刚出生的婴儿总是用好奇的眼光观察世界,当会说话时,总是会问许多大人认为不可思议的问题,如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人为什么会死?人在地球上为什么不会飞?为什么有上下、前后、左右之分(十万个为什么、蓝猫淘气3000问);

  长大后,我们会思考:人为什么要活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什么是幸福?为什么要终身学习?为什么同样的境遇,同样的条件,有的人生命历程中欢笑和成功常伴,有的人却总是身陷泥泞和坎坷;同样面临艰难和困苦,有的人总是笑对人生。应付自如,有的人却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探究交流】p3杞人忧天的故事—为了说明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a杞人忧天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

  任何事物都不是永恒不变的,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b 你现在经常思考哪些问题?为什么?(提问)

  只要肯动脑筋,思考,就会在思考中体悟哲学并不神秘。

  生活中,人们会形成许多关于世界、人生的思考,并且依据自己的思考结果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在人们日常的思考中,涉及到许多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甚至有一些根本上就是哲学思考。 所以说,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思维拓展】如何才能得到智慧?

  可以通过学习知识而接近智慧。但知识只不过是追求智慧过程中的阶段性产品,还不是智慧本身。理性知识固然是追求智慧的重要工具,但不是唯一的,要获得智慧,就要敞开胸怀,运用整个身心去感受、去倾听、去探索。智慧是超越的,智慧也在人间。每个人都可以进入智慧之中,都可以掌握生活的艺术。哲学正是开启幸福生活之门的钥匙。生活之路在身后不尽地绵延,也在面前无穷地展开,如果想得到幸福生活,就要自觉地运用智慧审视自己的生活。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迄今为止最为科学的哲学。

  总之,哲学并不神秘,也不是高高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它来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只要我们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自然、社会密切相关,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一句话,哲学并不神秘莫测,它就在我们身边。

  2、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自然界变化万千,人类社会错综复杂,使得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充满艰辛。正确的前行的路在何方?这时需要一盏照亮前进方向的理性的智慧的明灯,帮助我们排除疑虑与困惑哲学就是一盏明灯。哲学一词在古希腊文、英文、俄文、德文、法文中都有爱智慧的意思。所以,从字义上看,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启发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

  实践证明,哲学能够给人智慧,使人类获得了实践中不可或缺的聪明才智。

  【举例】教参p73、74《两个乡下人》——(人生观和思维方式不同,不仅影响人生道路,而且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举例】教参p74    《观虫》——联系实际,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举例】海岛推销鞋子

  【探究交流】p4——说明了哲学可以给人以智慧,可以提高人的所谓层次,锻炼人的思维能力。

  a两个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说明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思维方法,人们的思维方法和世界观具有密切的关系,哲学对于人们思想方法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b思维方法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

  说明思维方法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2)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课堂探究】 p4—引文的名言说明了哲学具有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a为什么不知道宇宙的性质、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不能享受快乐?

  b伊壁鸠鲁为什么把学习哲学和灵魂的健康、人生的幸福联系在一起?

  【探究提示】a不知道宇宙的性质、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意味着没有正确的世界现。世界观不正确,就不会有幸福的生活。

  b哲学是解决世界观问题的,因此伊壁鸠鲁把学习哲学和人生的幸福联系在一起。

  【举    例】

  【名    言】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马克思

  每个人都要处理自己与自然界、自己与他人或社会以及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这就需要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化与发展,带领人类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探究思考】人为什么需要进行哲学的思考?(古希腊皮浪:智者应当象猪一样,对一切都无动于衷)

  因为人有太多的困惑,这种困惑不仅仅来自于未知世界对自身生命的威胁,同时也来自人对自身生存意义的质疑和反思。在面对未来的未知,我们总是需要飞快地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抉择;面对生存,需要不停地定义自身的价值与需求,希望我们的选择最终是对的而不是错的,单纯的有结论的知识作为思考的依据完全无法解答人的所有的困惑,因为现实永远出现在已知的知识范畴之外,那么我们所需要的就不仅是那一点有限的知识,而是一种站在所有知识基础上的永恒的思考。这便是对哲学的思考。

  从这个角度便不难诠释我们内心最深处对哲学的界定,我们将什么样的东西称为哲学:一些人能在最粗俗的生活中找到人生的道理,而一些人在厚重的哲学书籍中仅找到符号;那些走在前路的哲学家们在向我们宣扬着、灌输着什么,有人愿意搜刮格言来打扮自己,也有人愿意驾着前人精神的马车遨游世界,什么是哲学,我们应该知道。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世界观的含义——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概念分析】

  自然界

  客观物质世界   

  a整个世界                  人类社会

  主观精神世界 ——思维、意识       

  b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本源:物质还是精神;

  世界状态:运动(原因、方向、规律;)还是静止

  人与世界:人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生价值

  这些问题都属于世界观的范围,都是哲学研究的对象。

  a世界观人人都有,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人生活在世界上,每时每刻都在跟外界打交道,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逐步、自发形成了各自的世界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称之为自发的世界观。

  b不是所有的世界观都是哲学

  (零散、不系统、朴素、缺乏理论论证——自发的世界观)

  在通常情况下,在实践中形成的自发的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因此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是哲学。

  【举例】宗教是世界观,不是哲学。  

  【举例】哲学家周国平先生说:好奇心是人的理性的开端,人人都有好奇心,人人都可能是哲学家;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又说:每个人都可以大谈哲学,但并非每个人都是哲学家。周先生的话指出:每个人都会在生活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对世界的一定看法,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在这一点上,哲学家与普通人是共通的;黑格尔的话指出:世界观虽然跟哲学有关,但尚不等于哲学。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a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但不是所有的世界观都是哲学,哲学是把那些零散的、不系统的、朴素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形成一定的思想体系,系统地回答关于世界的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问题。

  b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课堂探究】p5 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为什么呢?

  【探究提示】哲学世界观同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是有区别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归纳】

  区别: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哲学并非人人都知;

  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则需要自觉、系统地学习和研究;

  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则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但不是所有的世界观都是哲学,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联系: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课堂探究】p6

  a上述具有不同思想观点的人,在做人做事上有什么不同?你赞同哪些人的做法?

  b人的思想观念与其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有什么关系?

  【探究提示】说明哲学既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也是系统化、理论化的方法论。

  a分析如下:

  命由天定—逆来顺受  人定胜天—积极奋争   热爱世界—积极进取

  看破红尘—无所作为

  思想        行动           世界观        方法论

  可见,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b需要进一步思考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和他的处事方式之间的内在关系,由此引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关系。

  【图示讲解】

  世界观

  用来观察问题、处理问题    

  统一       哲学

  方法论

  (1)方法论的含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说明】方法论包括认识世界的方法和改造世界的方法。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a区别:概念不同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b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p6

  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结合图示讲解)

  “统一”有两层意思:

  一层是:哲学既包含世界观,又包含方法论,只有世界观或只有方法论都不称其为哲学。

  一层是:在哲学中,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即哲学不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简单相加。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自然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自然

  (1)具体知识    b社会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社会    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c思维科学知识—人的认识和思维

  人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具体的知识,这些知识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类:一类是自然科学知识,一类是社会科学知识,还有一类是思维科学知识。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2)哲学是人们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进行反思的结果,是人们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课堂探究】p6从对具体“美德”的概括中抽象出美德的共性,体现出哲学思维的什么特点?

  【探究提示】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最一般的本质、最普遍的规律,哲学思维的特点是反思,概括和抽象。具体科学是关于世界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规律性知识,哲学则是从这些具体科学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知识。

  (3)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a区别:

  a概念不同

  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

  b研究对象不同 

  哲学研究整个世界最一般、最普遍的本质和和规律

  b联系:(一般和特殊)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从哲学的产生来看,哲学和具体科学并非同时产生。哲学是以具体科学为基础,随着具体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产生的,并且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没有具体科学这一奠基石,哲学就成了虚无飘渺的空中楼阁,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哲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具体科学的发展不断印证哲学观点的正确或错误。

  【举例】日心说对神学的颠覆,如原子、元素论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证明。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每一个时代的具体科学的发展,总是受到这个时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和支配。任何一个科学家都有自己的哲学信仰,都用一定的哲学世界观来指导自己的研究。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就会在研究中失去正确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

  【举例】牛顿晚年误入歧途

  牛顿早年在自发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谱写了人类物理史上的辉煌篇章。他谦虚地说,他是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拾取了知识大海里一个晶莹美丽的贝壳。但在他的后半生,居然虔诚地投入上帝地怀抱,用25年的时间研究神学,写了100多万字有关神学和宗教的书稿。牛顿是一个虔诚的宗教信徒,自幼受到信奉上帝的教育,这对他的世界观影响极深,加之他所处的时代是形而上学统治自然科学的时代,在错误的世界观的支配下,他将解释不了的现象求助于上帝,如“从上帝那里去寻找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第一推动力”,结果一事无成。

  【举例】门捷列夫的悲剧

  门捷列夫是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其成功在于他不自觉地遵循了辩证法。但他晚年成了形而上学的俘虏,这妨碍他进一步获得新的科学研究成果。

  【举例】地质学家李四光认为哲学是灵魂,他反复阅读和研究哲学著作,并自觉地把学习成果运用到地质研究工作中去,构建了自己的地质力学理论,从而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不能混为一谈,互为替代,也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

  【判断分析】把哲学从试验中赶出去(错)—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

  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错)—把哲学与具体科学看成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错)—把哲学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   

  【总结归纳】什么是哲学?(三层)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本课归纳】1、三个概念(世界观、方法论、哲学)

  2、三对关系(哲学和世界观、哲学和具体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篇3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1)哲学的含义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4)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

  ◇理解:(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哲学的本义和任务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分析:(1)联系身边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

  (2)列举人们具体的世界观并分析哲学的含义

  (3)用史实分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

  (4)分析马克思、恩格斯、黑格尔等哲学家的哲学思想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3)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知识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

  (4)通过对身边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学家观点的体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

  (2)通过对哲学概念、世界观概念的分析,激发自觉树立科学世界观、自觉增强哲学修养的热情

  (3)通过对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学习,增强我们以哲学为指导,学好具体知识的自觉性

  二、【重点、难点】:

  1、哲学与爱智之学

  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三、【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将从生活中的哲学思想人手,体验哲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了解哲学概念,为开始全书的学习做好思想准备。

  四、【方法点津】:

  (1)运用比较法,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2)运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地理解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关系。

  (3)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整理哲理故事。

  (4)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的世界观自觉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五、【课文导语】:

  人和动物不同。动物只是本能地“活着”,而人的生活应该是经过思考、有明确目标和意义的生活。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应该对自己生活其中的世界和生活本身进行审视和思考。为此,我们不仅需要具体科学知识,还需要哲学知识。哲学和我们的生活是什么关系?什么是哲学?哲学研究什么?哲学和具体科学是什么关系?了解这些问题,可以使我们走进哲学,自觉地追求智慧,创造更美的人生。  

  第一框题    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课堂探究:(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我们应看到排名的“二重性”?

  (3)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谈谈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探究提示:(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不同,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思维方法不同。

  (2)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地来看待。片面地看待排名问题,不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3)全面的思维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哲学智慧,看待别人、分析自己等都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这说明生活与哲学密切相关。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1)、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智慧。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人们对问题的高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

  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句话,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应当提供让人惊异、惊讶、惊醒的创新论断。

  国外一本工具书说,哲学家是那些“爱提出令人烦恼的问题,并给出稀奇古怪回答的人”。人们未必能够同意这个“稀奇古怪”的定义,但它传达出的哲学应当让人“惊讶”的信息,则是人们必须充分注意的。

  研究哲学需要惊异。惊异不同于被事物外部表象所吸引的好奇心,而是为事物深层奥秘所激起的沉思。柏拉图认为,哲学根源于惊异。亚里士多德说:“由于惊异,人们不仅现在,而且一开始的时候,就去进行哲学研究。”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哲学思想起于对问题的“惊异”,进而以让人感到“惊讶”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必然能起到“惊醒”世人的作用。“惊讶”的核心是思想创新。面对问题(新问题和老问题),敢想前人之未想,敢做前人之未做,“不以平常眼光看待问题,不以平常思维考虑问题,不以平常语言谈论问题,不以平常方式解决问题”。

  哲学让人“惊讶”,但反对故弄玄虚。使人“惊讶”的深刻的判断内涵,只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表达方式,是不会脱离大众的。

  ◇名言题化:(结合课本p2名言)

  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  )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

  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

  答案:a

  解析:引文的本义是说人们改变自然界的程度决定人们的智力程度,即说明哲学来源于实践,即是实践决定认识。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补充: 哲学上说的世界: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前两者是客观世界后者是主观世界。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

  ◇课堂探究:(1)你在童年时代是否也思考过类似的问题?

  (2)杞人忧天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

  (3)你现在经常思考哪些问题?为什么?

  ◇探究提示:(1)一般人在童年时代都思考过类似的问题,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体会。

  (2)杞人忧天的故事固然不可取,但它反映出一种追问和思考,而这种追问和思考非常宝贵,它使我们的思想进发出哲学的火花。   

  (3)此题非常开放,要根据每个同学具体的情况来探讨。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教材通过两句名言说明了哲学并不是悬浮于高空的思想楼阁,而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

  3、结论: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名言题化:(结合课本p3名言)

  “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说明(    )   

  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    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          d、哲学就是辩证法   

  答案:b   

  解析:a、d两项说法有误,c项不能反映题意。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篇4

  第二课时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课标解读】

  1、世界观的含义,懂得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a

  2、方法论的含义,懂得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a

  【小高考题范例】

  例1、哲学是

  ①包罗万象的知识总汇                 ②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④最一般的、普遍的方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例2、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据此完成(1)一(2)题。

  (1)爱因斯坦的这段话表明

  ①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区别的   ②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③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对具体科学的研究起指导作用

  ④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爱因斯坦上段话中的科学指具体科学,那么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区别在于

  a.哲学是一个理论体系,具体科学不是理论体系

  b.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c.哲学是社会知识的概括总结,具体科学是自然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共同性质、共同规律,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问题

  【预习内容】

  1、世界观是人们对            以及              的总的                 。

  2、哲学与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        、        的世界观。哲学以        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          。哲学与世界现的研究对象都是            。

  3、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          。世界观      方法论,方法论       世界观。哲学是          和          的统一。

  4、哲学是关于             的学问,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    、      和         的一门学问。

  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关系是            、           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相互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           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揭示的是         共同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哲学与具体科学又相互联系:(1)          是         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        为          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序列问题】

  1、什么是世界观?你有世界观么,为什么?每个人的世界观都一样么?

  2、什么是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么,为什么?

  3、请说出掌握的具体知识有哪些并分类;哲学是其中的哪一类呢?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怎样?

  4、“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和“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两句话意思一样么?请分别分析。

  5、请总结什么是哲学?

  【小试牛刀】

  1、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说明

  a.只要自然科学有所发展就能实现哲学的发展

  b.哲学的发展推动着自然科学进步    

  c.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d.哲学是适应自然科学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

  2、《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积极推动理论创新,进一步发挥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这说明

  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是认识世界的工具

  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        d.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思考

  3、下列观点属于世界观的是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②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④上帝创造了世界      ⑤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⑥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

  4、下列属于方法论的是

  a.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b.存在即被感知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5、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立足当代、立足国情,以深人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自觉、积极、主动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服务。上述要求符合的道理是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思考   ④人们研究哲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下列关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哲学和世界观都是人们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根本观点

  b.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理论

  d.世界观就是哲学,哲学就是世界观

  7、任何一个健全的成年人都会在其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解释一切现象和处理各种问题的。上述事实说明

  a.哲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自然界的根本观点

  c.方法论决定着世界观   d.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8、放弃世界观的改造,背弃理想信念,思想蜕化变质,正是一些人成为腐败分子的根本原因。这说明

  a.世界观是影响人生道路选择的重要因素  

  b.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千变万化的

  c.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d.世界观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9、目前,专业迷信网站越来越多,网上迷信活动日益猖獗,还有些网站利用迷信活动非法敛财,令人担忧。对于迷信思想,我们必须反对,这是因为

  a.迷信思想和行为是脱离现实的    b.人们的活动受世界观的支配

  c.世界观就是哲学               d.世界观来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10、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

  a.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人类社会

  b.哲学是具体科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1、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这一事实说明

  a.没有系统的哲学知识,就不可能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取得成就

  b.哲学是具体科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外在表现形式

  d.具体科学的发展需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指导

  12、“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这说明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的进步推动着具体科学的发展

  c.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前提和基础    d.具体科学与哲学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

  13、具体科学始终是哲学之因,而哲学则是具体科学之果。这说明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②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

  ③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④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知道作用

  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①③

  14、“今天,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遇到的矛盾纷繁复杂,更需要哲学的指导。”这是因为哲学

  a.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理论 b.任务就是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

  c.是人们实践活动的总结    d.能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5、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深处困境是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以上材料说明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c.哲学不等于自发产生的世界观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知识和方法总结】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531551154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