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电压》

《电压》

战情人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电压》

微信扫码分享

《电压》(通用12篇)

《电压》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的装置;

  2、知道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

  3、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想象、类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情感目标

  1、体会类比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2、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灯泡发光、电动机砖动”现象提出问题:灯泡发光、电动机转动,都需要电流,那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学生思考.

  学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结论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的讲解点拨.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类比电流、阀门类比开关、涡轮类比电灯、抽水机类比电源、水位差类比.让学生体会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类比“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用“抽水机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类比“电源是形成电源的原因”;用“流动的水冲动水轮机转动”类比“流动的电荷使灯泡发光”.

  在学生初步知道电源、电流的作用后,介绍了有高低、的单位;介绍了生产、生活中的用电器的值,是学生感觉到就在我们身边.

  概念的初步建立过程充分体现了“类比的科学方法”,把难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说明使学生容易理解.

  教法建议

  演示一个显示电路通电的实验(小灯泡发光),启发指出电路中有电流.提问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若学生回答是因为电路中接有电源,则可进一步提问:有电源为什么就会有电流呢?学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们的正确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课.

  1.  用类比法讲解电流形成电流原因

  对初中学生可以采用类比方法,说明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的装置.首先作好课本图6-1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A、B两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冲动涡轮转动的原因,当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动.要让水持续流动,就需要用抽水机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两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接下来演示课本图6-2实验并用挂图与图6-1进行类比说明:

  由以上类比,启发学生归纳出:水的流动是因为有水压,电荷作定向移动是因为有.因此可知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使提供的装置.

  注意:讲授时,还需着重指明是那段电路两段的.常说的“电路上的”,指的是“这段电路两端的”.

  2.  的高低和单位

  先从水压有大小引出也应有大小(高低),在做下面的实验:

  (1)用1节、2节、3节干电池分别给同一个小灯泡通电(选用额定为3.8V的灯泡),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

  (2)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不同.

  (3)介绍的单位:伏特(V).一接干电池1.5V,家庭电路220V.比伏大的单位有千伏(kV),高压输电线间的达几千伏甚至到几万伏.比伏小的单位友毫伏(mV).

  (4)在讲完的单位之后,认真地介绍课本图6-4的几种值,还可以多介绍一些生产、生活中用电器的额定值,可以布置查找记录电源、用电器额定值的家庭作业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5)讨论“想象议议”中的问题,可以起到巩固、归纳本节知识的作用:用电器工作需要通过电流,产生电流需要在用电器两端加上,提供需要电源.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应当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的新理念,为避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一系列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学习方法、片杨能力.

  一、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电灯发光、电冰箱制冷等用电器工作时都有电流通过,电荷是怎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呢?在学生思考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师进行下面的活动.

  二、 类比说明,讲解

  1.演示水流冲动涡轮机转动实验,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流动?怎样才能使水持续流动?两容器水面有高度差,水才会流动;抽水机不断地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使两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水面高度差.

  2.演示小灯泡发光实验,用类比方法讲解“使电路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的装置”.类比的方法要具体,可以参考下面的方式:

  3.对高低的认识,要从具体现象入手,使学生对的高低有直观的认识.可以演示“利用不同节数干电池给同一小灯泡供电,观察其亮度的变化.”由此说明,灯泡两端的越高,表现出灯泡发光越亮.在此基础上,再演示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不同.

  三、 的单位

  1.的单位教学可以直接给出定义,但对伏特、千伏、毫伏间的换算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落实.

  2.对单位的初步认识,可以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电源、用电器的标值中确认识、去了解.

  以上教学要求和方法,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一般的学校和学生都应该能做到.如果有的学校没有小抽水机和涡轮,可以用下面的实验加以说明:

  如图2,两个玻璃杯容器底部用一根软胶管相连,中间用卡子卡住,两边的水面不相平,当把卡子打开后,看到水从A容器流向B容器.A、B容器水面相平后,水停止了流动.由此说明水面的高度差是使水定向流动的原因.

  接下来可以提问:要让水持续不断地流动,应当采取什么方法?

  不断地把B容器中的水舀到A容器中,使A、B容器保持稳定的水面高度差.接下来说明,舀水的工作可以用抽水机来完成,给出挂图说明.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讨论和电流的关系.典型例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例题.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路两端有,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B.      电路中无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无

  C.      电路两端必须有,才可能有电流

  D.     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有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练习单位换算.如:220V=______kV, 4.5V=______mV.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学生小组【参考题材】

  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

《电压》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电压的概念,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能说出电压的单位和一些基本的电压值,并会进行单位换算。

  3.能说出电压表的用途及规范使用电压表的方法。

  4.相信自己能设计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的简单电路图,初步学会使用电压表。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总结、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悟物穷理的能力。

  3.通过电压概念的建立,使学生领会类比这一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伏特故事,激励学生勤奋学习,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2.通过认识安全电压值,渗透“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1.电压的单位;2.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难点:1.电流的成因;2.电压表的规范使用。

  【教具

  多媒体,示教板一块,干电池两节,灯泡一只,开关一个,电压表一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实验,提问,引入新课

  实验:(学生演示)利用干电池、一只灯泡、开关、导线连接简单电路,使灯泡发光,并画出电路图。

  问题:小灯泡为什么能发光?(电流)没有了电源电路中还有电流吗?

  引入新课:为什么电路里必须有电源才会有电流?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二、新课教学

  (一)认识电压

  1.水流的形成:

  (出示课件)思考:(1)水轮机在什么条件下会转动?在什么条件下又停止了转动?学生回答后师生小结:水压是形成水流的原因。水压消失水流停止,水轮机停止转动。(2)怎么样才能得到持续的水流?用抽水机提供水压,就能得到持续的水流。

  板书:抽水机→水压→水流。

  2.电流的形成:

  (出示课件)类比水流的形成,得到电流的形成原因──电压。

  板书:电源→电压→电流。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3.电压的单位:

  (1)实验探究:怎样才能改变小灯泡的亮度?(通过改变电池的节数,即改变电池两端的电压)电压是有大小的。

  (2)单位:(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常用的电压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v=1000v  1v=1000mv  1mv=1000μv。

  (3)电源之父:伏特(录音播出)

  伏特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善于思考、喜欢探求、勇于实践的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了电学实验,他读了很多电学的书,他的实验超出了当时已知的一切电学知识。18XX年3月20日他宣布发明了伏打电堆,这一神奇发明,对电学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伏特被称为“电源之父”。后人为纪念这位著名的物理学家,把电压的单位规定为伏特。

  (4)常见的电压值:(打出幻灯片)

  一节干电池:1.5v。

  一个蓄电池:2v。

  家庭电路:220v。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一般不高于36v。

  老师特别提示:(学生齐读)

  国庆佳节到,安全最重要;科学用好电,生命美无限。

  (二)电压的测量──电压表

  1.观察电压表,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学生思考后回答)

  标示:v。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三个接线柱:“-”、3、和15。标“-”的表示是“-”接线柱,另两个就是“+”接线柱。所标的“3”“15”是表示量程的大小,使用时一定要用“一正一负”的接线柱。

  量程和分度值:接“-”和3时量程是0~3v,分度值是0.1v。接“-”和15时量程是0~15v,分度值是0.5v。

  练习从电压表上读数。老师小结,首先要看清所选用的量程,再看清最小分度值表示多少,然后再看清指针所指的位置,读出正确的读数。

  幻灯片打出练习

  (1)关于如图所示的电表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一个电压表

  b.它的示数是1.7v

  c.它的示数可能是8.5v

  d.它有一个负接线柱和两个正接线柱

  2.电压表的使用

  问题:电压表应如何使用?电压表在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对比电流表的使用,学生看书思考后回答:

  (1)校零:检查电压表的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

  (2)并联:电压表必须并联在待测电路的两端,应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3)被测电压的大小不能超出电压表量程。一般先选用大量程进行试触,如电压表的示数在小量程范围内,则改用小量程。

  幻灯片打出电压表使用要做到“一不二要三看清”:

  一不: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二要: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

  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三看清:看清所用的量程;看清分度值;看清指针所指的位置。

  (1)如图所示为用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电压的电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2)下列各图中电压表分别测量的是哪两端电压?

  (3)下图是用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的电路,其中电压表使用正确是(    )

  3.实验探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利用你手边的器材连接电路,进行下面的实验:

  用电压表测量小灯泡发光时两端的电压。

  (2)用电压表测量小灯泡不发光时两端的电压。把结果记录在表中。

  (3)比较(1)和(2)两次实验现象及测量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小灯泡的情况

  电压表示数(v)

  发光时

  不发光时

  方法

  学生实验,老师巡视后师生总结:

  (1)电路中有电流的条件一是有电源,二必须是通路。

  (2)用电压表可以和电源两极直接相连,测电源两端电压。

  (3)可以用电压表检查电路故障。

  4.电压表和电流表在使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总结)

  相同点:

  (1)使用前都要较零。

  (2)使用时必须让电流从“+”接线柱流进去,从“-”接线柱流出来。

  (3)被测电流或电压的大小都不能超出电表的量程。

  不同点:

  序号

  电流表

  电压表

  1

  串联在电路中

  并联在电路两端

  2

  量程  0~0.6a

  0~3a

  量程   0~3v

  0~15v

  3

  不能与电源直接相连

  可以与电源直接相连

  如图所示为一个正确的电路图,其中a、b是电表,则(    )

  a.a、b均为电流表

  b.a、b均为电压表

  c.a是电流表,b是电压表

  d.a是电压表,b是电流表

  三、课堂小结(学生总结)

  四、布置作业

《电压》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l        初步认识,知道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的装置。知道的单位:伏、千伏、毫伏。l        会连接表,会读表。2、过程和方法l        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3、情感、态度、价值观l        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重、难点:           1、    会使用表,会读数。2、    能正确知道的含义及作用。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表教学课时:1课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复习电流、电路知识。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电荷的运动是靠什么做动力的呢?……        进行新课:           1、:的作用就是使电荷做定向运动。产生电流的两个因素是:   有电源          电路必须闭合其中电源的作用就是提供:导体要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1)、符号:U(2)、单位:伏特,符号V,还有千伏(kV)、毫伏(mV)1kV=1000V     1V=1000mV              例:U=220V=      kV=       mV2、的测量:用表,符号V             (1)、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表的使用:        a\ 表必须和用电器并联(等于一断开的开关)       b\ 必须红接线柱接正极,黑接线柱接负极。       c\ 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边讲边演示一遍(3)、读数:    确定量程……选择示数      确定分度值……      读数,写上单位例:投影图片……让学生读数练:给出图片……让学生读数           3、动手做:(1)、让学生连一电路,并连上表测。(2)、读出的大小。   3、达标练习:课本后7页“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1、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2、     课本后练习。教学后记:1重点是表的使用,由于部分学生还是连错电路……串、并联混淆,教师可示范一遍或让学生先化出电路图。     2、读数应多练习几遍,学生使用的表量程有所不同,最好要提示一下。

《电压》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的装置;

  2、知道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

  3、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想象、类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情感目标

  1、体会类比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2、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灯泡发光、电动机砖动”现象提出问题:灯泡发光、电动机转动,都需要电流,那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学生思考.

  学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结论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的讲解点拨.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类比电流、阀门类比开关、涡轮类比电灯、抽水机类比电源、水位差类比.让学生体会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类比“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用“抽水机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类比“电源是形成电源的原因”;用“流动的水冲动水轮机转动”类比“流动的电荷使灯泡发光”.

  在学生初步知道电源、电流的作用后,介绍了有高低、的单位;介绍了生产、生活中的用电器的值,是学生感觉到就在我们身边.

  概念的初步建立过程充分体现了“类比的科学方法”,把难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说明使学生容易理解.

  教法建议

  演示一个显示电路通电的实验(小灯泡发光),启发指出电路中有电流.提问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若学生回答是因为电路中接有电源,则可进一步提问:有电源为什么就会有电流呢?学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们的正确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课.

  1.  用类比法讲解电流形成电流原因

  对初中学生可以采用类比方法,说明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的装置.首先作好课本图6-1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A、B两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冲动涡轮转动的原因,当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动.要让水持续流动,就需要用抽水机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两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接下来演示课本图6-2实验并用挂图与图6-1进行类比说明:

  由以上类比,启发学生归纳出:水的流动是因为有水压,电荷作定向移动是因为有.因此可知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使提供的装置.

  注意:讲授时,还需着重指明是那段电路两段的.常说的“电路上的”,指的是“这段电路两端的”.

  2.  的高低和单位

  先从水压有大小引出也应有大小(高低),在做下面的实验:

  (1)用1节、2节、3节干电池分别给同一个小灯泡通电(选用额定为3.8V的灯泡),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

  (2)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不同.

  (3)介绍的单位:伏特(V).一接干电池1.5V,家庭电路220V.比伏大的单位有千伏(kV),高压输电线间的达几千伏甚至到几万伏.比伏小的单位友毫伏(mV).

  (4)在讲完的单位之后,认真地介绍课本图6-4的几种值,还可以多介绍一些生产、生活中用电器的额定值,可以布置查找记录电源、用电器额定值的家庭作业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5)讨论“想象议议”中的问题,可以起到巩固、归纳本节知识的作用:用电器工作需要通过电流,产生电流需要在用电器两端加上,提供需要电源.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应当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的新理念,为避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一系列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学习方法、片杨能力.

  一、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电灯发光、电冰箱制冷等用电器工作时都有电流通过,电荷是怎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呢?在学生思考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师进行下面的活动.

  二、 类比说明,讲解

  1.演示水流冲动涡轮机转动实验,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流动?怎样才能使水持续流动?两容器水面有高度差,水才会流动;抽水机不断地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使两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水面高度差.

  2.演示小灯泡发光实验,用类比方法讲解“使电路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的装置”.类比的方法要具体,可以参考下面的方式:

  3.对高低的认识,要从具体现象入手,使学生对的高低有直观的认识.可以演示“利用不同节数干电池给同一小灯泡供电,观察其亮度的变化.”由此说明,灯泡两端的越高,表现出灯泡发光越亮.在此基础上,再演示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不同.

  三、 的单位

  1.的单位教学可以直接给出定义,但对伏特、千伏、毫伏间的换算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落实.

  2.对单位的初步认识,可以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电源、用电器的标值中确认识、去了解.

  以上教学要求和方法,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一般的学校和学生都应该能做到.如果有的学校没有小抽水机和涡轮,可以用下面的实验加以说明:

  如图2,两个玻璃杯容器底部用一根软胶管相连,中间用卡子卡住,两边的水面不相平,当把卡子打开后,看到水从A容器流向B容器.A、B容器水面相平后,水停止了流动.由此说明水面的高度差是使水定向流动的原因.

  接下来可以提问:要让水持续不断地流动,应当采取什么方法?

  不断地把B容器中的水舀到A容器中,使A、B容器保持稳定的水面高度差.接下来说明,舀水的工作可以用抽水机来完成,给出挂图说明.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讨论和电流的关系.典型例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例题.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路两端有,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B.      电路中无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无

  C.      电路两端必须有,才可能有电流

  D.     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有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练习单位换算.如:220V=______kV, 4.5V=______mV.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学生小组【参考题材】

  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 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 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 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 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 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

《电压》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的装置;

  2、知道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

  3、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想象、类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情感目标

  1、体会类比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2、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灯泡发光、电动机砖动”现象提出问题:灯泡发光、电动机转动,都需要电流,那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学生思考.

  学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结论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的讲解点拨.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类比电流、阀门类比开关、涡轮类比电灯、抽水机类比电源、水位差类比.让学生体会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类比“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用“抽水机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类比“电源是形成电源的原因”;用“流动的水冲动水轮机转动”类比“流动的电荷使灯泡发光”.

  在学生初步知道电源、电流的作用后,介绍了有高低、的单位;介绍了生产、生活中的用电器的值,是学生感觉到就在我们身边.

  概念的初步建立过程充分体现了“类比的科学方法”,把难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说明使学生容易理解.

  教法建议

  演示一个显示电路通电的实验(小灯泡发光),启发指出电路中有电流.提问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若学生回答是因为电路中接有电源,则可进一步提问:有电源为什么就会有电流呢?学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们的正确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课.

  1.  用类比法讲解电流形成电流原因

  对初中学生可以采用类比方法,说明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的装置.首先作好课本图6-1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A、B两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冲动涡轮转动的原因,当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动.要让水持续流动,就需要用抽水机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两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接下来演示课本图6-2实验并用挂图与图6-1进行类比说明:

  由以上类比,启发学生归纳出:水的流动是因为有水压,电荷作定向移动是因为有.因此可知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使提供的装置.

  注意:讲授时,还需着重指明是那段电路两段的.常说的“电路上的”,指的是“这段电路两端的”.

  2.  的高低和单位

  先从水压有大小引出也应有大小(高低),在做下面的实验:

  (1)用1节、2节、3节干电池分别给同一个小灯泡通电(选用额定为3.8V的灯泡),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

  (2)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不同.

  (3)介绍的单位:伏特(V).一接干电池1.5V,家庭电路220V.比伏大的单位有千伏(kV),高压输电线间的达几千伏甚至到几万伏.比伏小的单位友毫伏(mV).

  (4)在讲完的单位之后,认真地介绍课本图6-4的几种值,还可以多介绍一些生产、生活中用电器的额定值,可以布置查找记录电源、用电器额定值的家庭作业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5)讨论“想象议议”中的问题,可以起到巩固、归纳本节知识的作用:用电器工作需要通过电流,产生电流需要在用电器两端加上,提供需要电源.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应当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的新理念,为避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一系列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学习方法、片杨能力.

  一、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电灯发光、电冰箱制冷等用电器工作时都有电流通过,电荷是怎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呢?在学生思考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师进行下面的活动.

  二、 类比说明,讲解

  1.演示水流冲动涡轮机转动实验,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流动?怎样才能使水持续流动?两容器水面有高度差,水才会流动;抽水机不断地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使两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水面高度差.

  2.演示小灯泡发光实验,用类比方法讲解“使电路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的装置”.类比的方法要具体,可以参考下面的方式:

  3.对高低的认识,要从具体现象入手,使学生对的高低有直观的认识.可以演示“利用不同节数干电池给同一小灯泡供电,观察其亮度的变化.”由此说明,灯泡两端的越高,表现出灯泡发光越亮.在此基础上,再演示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不同.

  三、 的单位

  1.的单位教学可以直接给出定义,但对伏特、千伏、毫伏间的换算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落实.

  2.对单位的初步认识,可以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电源、用电器的标值中确认识、去了解.

  以上教学要求和方法,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一般的学校和学生都应该能做到.如果有的学校没有小抽水机和涡轮,可以用下面的实验加以说明:

  如图2,两个玻璃杯容器底部用一根软胶管相连,中间用卡子卡住,两边的水面不相平,当把卡子打开后,看到水从A容器流向B容器.A、B容器水面相平后,水停止了流动.由此说明水面的高度差是使水定向流动的原因.

  接下来可以提问:要让水持续不断地流动,应当采取什么方法?

  不断地把B容器中的水舀到A容器中,使A、B容器保持稳定的水面高度差.接下来说明,舀水的工作可以用抽水机来完成,给出挂图说明.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讨论和电流的关系.典型例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例题.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路两端有,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B.      电路中无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无

  C.      电路两端必须有,才可能有电流

  D.     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有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练习单位换算.如:220V=______kV, 4.5V=______mV.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学生小组【参考题材】

  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

《电压》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的装置;

  2、知道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

  3、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想象、类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情感目标

  1、体会类比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2、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灯泡发光、电动机砖动”现象提出问题:灯泡发光、电动机转动,都需要电流,那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学生思考.

  学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结论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的讲解点拨.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类比电流、阀门类比开关、涡轮类比电灯、抽水机类比电源、水位差类比.让学生体会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类比“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用“抽水机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类比“电源是形成电源的原因”;用“流动的水冲动水轮机转动”类比“流动的电荷使灯泡发光”.

  在学生初步知道电源、电流的作用后,介绍了有高低、的单位;介绍了生产、生活中的用电器的值,是学生感觉到就在我们身边.

  概念的初步建立过程充分体现了“类比的科学方法”,把难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说明使学生容易理解.

  教法建议

  演示一个显示电路通电的实验(小灯泡发光),启发指出电路中有电流.提问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若学生回答是因为电路中接有电源,则可进一步提问:有电源为什么就会有电流呢?学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们的正确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课.

  1.  用类比法讲解电流形成电流原因

  对初中学生可以采用类比方法,说明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的装置.首先作好课本图6-1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A、B两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冲动涡轮转动的原因,当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动.要让水持续流动,就需要用抽水机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两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接下来演示课本图6-2实验并用挂图与图6-1进行类比说明:

  由以上类比,启发学生归纳出:水的流动是因为有水压,电荷作定向移动是因为有.因此可知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使提供的装置.

  注意:讲授时,还需着重指明是那段电路两段的.常说的“电路上的”,指的是“这段电路两端的”.

  2.  的高低和单位

  先从水压有大小引出也应有大小(高低),在做下面的实验:

  (1)用1节、2节、3节干电池分别给同一个小灯泡通电(选用额定为3.8V的灯泡),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

  (2)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不同.

  (3)介绍的单位:伏特(V).一接干电池1.5V,家庭电路220V.比伏大的单位有千伏(kV),高压输电线间的达几千伏甚至到几万伏.比伏小的单位友毫伏(mV).

  (4)在讲完的单位之后,认真地介绍课本图6-4的几种值,还可以多介绍一些生产、生活中用电器的额定值,可以布置查找记录电源、用电器额定值的家庭作业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5)讨论“想象议议”中的问题,可以起到巩固、归纳本节知识的作用:用电器工作需要通过电流,产生电流需要在用电器两端加上,提供需要电源.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应当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的新理念,为避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一系列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学习方法、片杨能力.

  一、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电灯发光、电冰箱制冷等用电器工作时都有电流通过,电荷是怎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呢?在学生思考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师进行下面的活动.

  二、 类比说明,讲解

  1.演示水流冲动涡轮机转动实验,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流动?怎样才能使水持续流动?两容器水面有高度差,水才会流动;抽水机不断地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使两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水面高度差.

  2.演示小灯泡发光实验,用类比方法讲解“使电路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的装置”.类比的方法要具体,可以参考下面的方式:

  3.对高低的认识,要从具体现象入手,使学生对的高低有直观的认识.可以演示“利用不同节数干电池给同一小灯泡供电,观察其亮度的变化.”由此说明,灯泡两端的越高,表现出灯泡发光越亮.在此基础上,再演示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不同.

  三、 的单位

  1.的单位教学可以直接给出定义,但对伏特、千伏、毫伏间的换算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落实.

  2.对单位的初步认识,可以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电源、用电器的标值中确认识、去了解.

  以上教学要求和方法,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一般的学校和学生都应该能做到.如果有的学校没有小抽水机和涡轮,可以用下面的实验加以说明:

  如图2,两个玻璃杯容器底部用一根软胶管相连,中间用卡子卡住,两边的水面不相平,当把卡子打开后,看到水从A容器流向B容器.A、B容器水面相平后,水停止了流动.由此说明水面的高度差是使水定向流动的原因.

  接下来可以提问:要让水持续不断地流动,应当采取什么方法?

  不断地把B容器中的水舀到A容器中,使A、B容器保持稳定的水面高度差.接下来说明,舀水的工作可以用抽水机来完成,给出挂图说明.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讨论和电流的关系.典型例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例题.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路两端有,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B.      电路中无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无

  C.      电路两端必须有,才可能有电流

  D.     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有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练习单位换算.如:220V=______kV, 4.5V=______mV.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学生小组【参考题材】

  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 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 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 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 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 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

《电压》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的装置;

  2、知道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

  3、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想象、类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情感目标

  1、体会类比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2、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灯泡发光、电动机砖动”现象提出问题:灯泡发光、电动机转动,都需要电流,那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学生思考.

  学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结论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的讲解点拨.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类比电流、阀门类比开关、涡轮类比电灯、抽水机类比电源、水位差类比.让学生体会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类比“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用“抽水机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类比“电源是形成电源的原因”;用“流动的水冲动水轮机转动”类比“流动的电荷使灯泡发光”.

  在学生初步知道电源、电流的作用后,介绍了有高低、的单位;介绍了生产、生活中的用电器的值,是学生感觉到就在我们身边.

  概念的初步建立过程充分体现了“类比的科学方法”,把难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说明使学生容易理解.

  教法建议

  演示一个显示电路通电的实验(小灯泡发光),启发指出电路中有电流.提问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若学生回答是因为电路中接有电源,则可进一步提问:有电源为什么就会有电流呢?学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们的正确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课.

  1.  用类比法讲解电流形成电流原因

  对初中学生可以采用类比方法,说明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的装置.首先作好课本图6-1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A、B两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冲动涡轮转动的原因,当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动.要让水持续流动,就需要用抽水机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两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接下来演示课本图6-2实验并用挂图与图6-1进行类比说明:

  由以上类比,启发学生归纳出:水的流动是因为有水压,电荷作定向移动是因为有.因此可知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使提供的装置.

  注意:讲授时,还需着重指明是那段电路两段的.常说的“电路上的”,指的是“这段电路两端的”.

  2.  的高低和单位

  先从水压有大小引出也应有大小(高低),在做下面的实验:

  (1)用1节、2节、3节干电池分别给同一个小灯泡通电(选用额定为3.8V的灯泡),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

  (2)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不同.

  (3)介绍的单位:伏特(V).一接干电池1.5V,家庭电路220V.比伏大的单位有千伏(kV),高压输电线间的达几千伏甚至到几万伏.比伏小的单位友毫伏(mV).

  (4)在讲完的单位之后,认真地介绍课本图6-4的几种值,还可以多介绍一些生产、生活中用电器的额定值,可以布置查找记录电源、用电器额定值的家庭作业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5)讨论“想象议议”中的问题,可以起到巩固、归纳本节知识的作用:用电器工作需要通过电流,产生电流需要在用电器两端加上,提供需要电源.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应当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的新理念,为避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一系列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学习方法、片杨能力.

  一、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电灯发光、电冰箱制冷等用电器工作时都有电流通过,电荷是怎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呢?在学生思考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师进行下面的活动.

  二、 类比说明,讲解

  1.演示水流冲动涡轮机转动实验,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流动?怎样才能使水持续流动?两容器水面有高度差,水才会流动;抽水机不断地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使两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水面高度差.

  2.演示小灯泡发光实验,用类比方法讲解“使电路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的装置”.类比的方法要具体,可以参考下面的方式:

  3.对高低的认识,要从具体现象入手,使学生对的高低有直观的认识.可以演示“利用不同节数干电池给同一小灯泡供电,观察其亮度的变化.”由此说明,灯泡两端的越高,表现出灯泡发光越亮.在此基础上,再演示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不同.

  三、 的单位

  1.的单位教学可以直接给出定义,但对伏特、千伏、毫伏间的换算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落实.

  2.对单位的初步认识,可以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电源、用电器的标值中确认识、去了解.

  以上教学要求和方法,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一般的学校和学生都应该能做到.如果有的学校没有小抽水机和涡轮,可以用下面的实验加以说明:

  如图2,两个玻璃杯容器底部用一根软胶管相连,中间用卡子卡住,两边的水面不相平,当把卡子打开后,看到水从A容器流向B容器.A、B容器水面相平后,水停止了流动.由此说明水面的高度差是使水定向流动的原因.

  接下来可以提问:要让水持续不断地流动,应当采取什么方法?

  不断地把B容器中的水舀到A容器中,使A、B容器保持稳定的水面高度差.接下来说明,舀水的工作可以用抽水机来完成,给出挂图说明.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讨论和电流的关系.典型例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例题.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路两端有,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B.      电路中无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无

  C.      电路两端必须有,才可能有电流

  D.     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有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练习单位换算.如:220V=______kV, 4.5V=______mV.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学生小组【参考题材】

  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

《电压》 篇8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 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知道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

  ● 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二、过程和方法

  ● 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 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教学重、难点

  1.会使用电压表,会读数。

  2.能正确知道电压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各小组按照图片所示进行实验,看看你们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并通过合作找出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学习知识

  1.小组合作,阅读探究电压相关知识

  教师:现在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材4-5页电压部分相关知识,解决如下问题:

  问题展示:

  ①我知道了生活中存在电压的例子。

  ②电源的作用是什么?电压的作用是什么?

  ③你掌握电压的符号和电压单位以及单位转换了么?

  ④你知道了生活中那些常见的电压呢?

  学生:a、阅读教材及资料学习电压的相关知识

  b、将自己没有掌握准确的知识交给小组,进行合作、交流互相解答问题

  c、小组代表发言为全班同学解答问题

  d、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问提出来,其它小组答疑(如果没有则该步骤不用进行)

  教师:a、组织学生进行解答问题、质疑

  b、板书电压相关知识,并纠正学生回答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足。

  2.小组合作,学习测量电压

  a、观察电压表

  教师:测量电压用电压表,现在观察各小组实验器材中的学生电压表,看谁能说出它由那些部分构成的呢?

  学生:观察电压表,说出电压表的构成。

  b、连接电压表

  教师:同学们阅读电压表的说明书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问题展示:①电压表应该与被测用电器怎样连接?

  ②电压表的红色、黑色的接线柱应该怎样连接?

  ③什么情况下使用“3”接线柱?什么情况下使用“15”接线柱?

  ④从说明书中你还看懂了什么?请你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学生:观察电压表并阅读电压表说明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学生进行回答的同时进行板书并纠正学生表达过程的错误和不足。

  3.学会读数并动手测量电压

  教师:刚才同学们表现的很好,那谁知道如何进行读数呢?

  学生:学生自愿回答

  (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全面的回答则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如何进行读数)

  教师:选小组代表回答如何进行读数。

  板书读数的方法:

  教师:现在各小组利用现有的器材按照下面的电路图进行连接并测量出两只灯泡两端的电压各是多少伏?看那一组做的最好?

  学生:按照电路图进行连接电路。

  三、课堂检测

  1.课本后7页“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

  2.完成题纸中的内容。

  四、学生小结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呢?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什么遗憾呢?

  【课后活动

  巩固复习本节内容;了解家中各种用电器的电压值,观察家里的可调亮度的台灯是怎样调节亮度的?

  【教学反思

  本节重点是电压表的使用,由于本节是下学期开学第一节课,部分学生可能遗忘了上学期的内容,容易将串、并联电路混淆,教师可先化出电路图,然后让学生动手连接并测量。在学生进行连接测量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各小组的指导,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马上纠正,读数可以在学生动手测量后进行,应多测几遍,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并使学生体会使用的电压表量程不同,读数也会不同。

《电压》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

  3、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电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想象、类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情感目标

  1、体会类比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2、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灯泡发光、电动机砖动”现象提出问题:灯泡发光、电动机转动,都需要电流,那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学生思考。

  学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结论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的讲解点拨。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类比电流、阀门类比开关、涡轮类比电灯、抽水机类比电源、水位差类比电压。让学生体会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类比“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用“抽水机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类比“电源是形成电源的原因”;用“流动的水冲动水轮机转动”类比“流动的电荷使灯泡发光”。

  在学生初步知道电源、电压、电流的作用后,介绍了电压有高低、电压的单位;介绍了生产、生活中的用电器的电压值,是学生感觉到“电压”就在我们身边。

  电压概念的初步建立过程充分体现了“类比的科学方法”,把难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说明使学生容易理解。

  教法建议

  演示一个显示电路通电的实验(小灯泡发光),启发指出电路中有电流。提问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若学生回答是因为电路中接有电源,则可进一步提问:有电源为什么就会有电流呢?学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们的正确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课。

  1.用类比法讲解电流形成电流原因

  对初中学生可以采用类比方法,说明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首先作好课本图6-1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a、b两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冲动涡轮转动的原因,当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动。要让水持续流动,就需要用抽水机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两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接下来演示课本图6-2实验并用挂图与图6-1进行类比说明:

  由以上类比,启发学生归纳出:水的流动是因为有水压,电荷作定向移动是因为有电压。因此可知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使提供电压的装置。

  注意:讲授电压时,还需着重指明是那段电路两段的电压。常说的“电路上的电压”,指的是“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2. 电压的高低和单位

  先从水压有大小引出电压也应有大小(高低),在做下面的实验:

  (1)用1节、2节、3节干电池分别给同一个小灯泡通电(选用额定电压为3.8v的灯泡),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

  (2)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电压不同。

  (3)介绍电压的单位:伏特(v)。一接干电池电压1.5v,家庭电路电压220v。比伏大的单位有千伏(kv),高压输电线间的电压达几千伏甚至到几万伏。比伏小的单位友毫伏(mv)。

  (4)在讲完电压的单位之后,认真地介绍课本图6-4的几种电压值,还可以多介绍一些生产、生活中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值,可以布置查找记录电源、用电器额定电压值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5)讨论“想象议议”中的问题,可以起到巩固、归纳本节知识的作用:用电器工作需要通过电流,产生电流需要在用电器两端加上电压,提供电压需要电源。

  --方案

  教学过程应当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的新理念,为避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一系列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学习方法、片杨能力。

  一、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电灯发光、电冰箱制冷等用电器工作时都有电流通过,电荷是怎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呢?在学生思考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师进行下面的活动。

  二、 类比说明,讲解电压

  1.演示水流冲动涡轮机转动实验,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流动?怎样才能使水持续流动?两容器水面有高度差,水才会流动;抽水机不断地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使两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水面高度差。

  2.演示小灯泡发光实验,用类比方法讲解“电压使电路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类比的方法要具体,可以参考下面的方式:

  3.对电压高低的认识,要从具体现象入手,使学生对电压的高低有直观的认识。可以演示“利用不同节数干电池给同一小灯泡供电,观察其亮度的变化。”由此说明,灯泡两端的电压越高,表现出灯泡发光越亮。在此基础上,再演示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电压不同。

  三、 电压的单位

  1.电压的单位教学可以直接给出定义,但对伏特、千伏、毫伏间的换算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落实。

  2.对电压单位的初步认识,可以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电源、用电器的电压标值中确认识、去了解。

  以上教学要求和方法,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一般的学校和学生都应该能做到。如果有的学校没有小抽水机和涡轮,可以用下面的实验加以说明:

  如图2,两个玻璃杯容器底部用一根软胶管相连,中间用卡子卡住,两边的水面不相平,当把卡子打开后,看到水从a容器流向b容器。a、b容器水面相平后,水停止了流动。由此说明水面的高度差是使水定向流动的原因。

  接下来可以提问:要让水持续不断地流动,应当采取什么方法?

  不断地把b容器中的水舀到a容器中,使a、b容器保持稳定的水面高度差。接下来说明,舀水的工作可以用抽水机来完成,给出挂图说明。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讨论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典型例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例题 关于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b. 电路中无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无电压

  c. 电路两端必须有电压,才可能有电流

  d. 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有电压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练习电压单位换算。如:220v=______kv, 4.5v=______mv。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

  【组织形式】学生小组

  【参考题材】

  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

  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

  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

  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

  【评价方案】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

  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

  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

《电压》 篇10

  (北京市第八中学 章浩武)

  (一)教材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

  (二)教学目的

  1.知道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仪表和电压表在电路中的符号。

  2.能正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3.知道正确使用电压表的规则,会将电压表接到被测电路的两端测电压。

  (三)教具

  教学电压表一只,小灯泡两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学生电压表每两人一只。

  (四)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是什么?

  (2)你怎样知道一只电表是电流表,在使用电流表前,要观察了解哪些内容?

  2.引入新课

  这堂课我们来学习测量电压的仪器。它叫电压表。

  (出示几种电压表)

  电压表和电流表不仅外形相似,构造也相似,因此,在使用上,它们有相同的方面,但它们测量的又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又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我们将采取跟电流表对比的方法,来学电压表。

  3.进行新课

  出示几块电表,其中有电流表、电压表,请一位学生上来挑出哪些是电压表,然后提问。

  你怎么知道这些电表是电压表?(看表盘上标的安母V)

  表盘上标有字母“V”的是电压表。电压表的种类也很多,有教学用电压表和学生用电压表,从测量范围来看,有伏特表、毫伏表、微伏表(介绍它们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板书:<一、电压表

  1.测量电压大小的仪表,叫电压表。

  2.常用的电压表是伏特表。>

  提问:通过观察教学电压表,你可以知道哪些有关内容?

  (要求知道:量程;最小刻度值;零刻线的位置。)

  利用投影幻灯或做演示实验,练习电压表读数。读数之前,先复习在电流表读数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去做的(要求:先说出电压表的量程,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最后从指针位置说出电压表的示数)。

  让学生观察课桌上的学生用电压表,并用投影幻灯片配合,请同学回答学生用电压表的量程,最小刻度值和零刻线的位置。要求:在学习学生用电流表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推理,学生能回答出下列几点:

  量程:它有两个量程。若用“+”(或“-”)和“3”两个接线柱,量程是3伏。若用“+”(或“-”)和“15”两个接线柱,量程是15伏。

  最小刻度值:量程是3伏时,要看下面的刻线,最小刻度值是0.1伏。量程是15伏时,要看上面的刻线,最小刻度值是0.5伏。

  零刻线的位置。)

  用投影幻灯片练习学生用电压表的读数(要求:读数过程要有序,先说出所用量程,再认出最小刻度值,最后说出指针表示的是多少伏)。

  板书<二、电压表的示数

  1.使用前,先要观察电压表。

  2.电压表读数方法同电流表。

  3.学生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量程是3伏时,最刻度值是0.1伏。量程是15伏时,最小刻度值是0.5伏。>

  在复习电流表使用规则的基础上,边演示,边讲授电压表的使用规则,并且对比它跟电流表在使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三、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1.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利用幻灯,将一只灯泡、开关、电源和电压表的模拟元件放在投影幻灯的平台上,用粗线代表导线,边讲边接电路)。

  2.必须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提问:电压表的接线柱旁边刻有“+”、“-”号,为什么这样做?若接线反了,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用电压表中的接线柱怎样使用?)

  3.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提问: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量程会出现什么现象?如果事先不能估测出被测电压的大小,怎么进行测量?学生电压表有两个量程,大、小量程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选用量程的方法与电流表相同。

  4.电压表可以直接连到电源的正、负极上,测出的示数是电源的电压。>

  练习:先画出电路图,再在电学示教板上接入电压表(全体同学都画出电路图,请一位同学在示教板上接线)。

  (1)把一个灯泡接入电源的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出小灯炮两端的电压,画出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

  (2)在两个灯泡L1、L2串联的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出小灯炮L1两端的电压,画出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

  辅导学生连好电路,闭合开关,让学生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3)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测量的是哪个灯泡两端的电压,并在电压表两端标出它的“+”、“-”符号。

  4.小结

  利用表格的方法对比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异同。

  表格如下:

  (也可由学生课下归纳,作好小结。)

  (四)说明

  1.电压表是在学习了电流表之后讲授的,这两个电表的不同点明显,相同点也清楚。因此,采用对照、比较的方法,学生容易接受,也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是有好处的。

  2.这堂课的难点是怎样将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要求教师做好示范,还要学生多练才行。

《电压》 篇11

  (北京市第八中学 章浩武)

  (一)教材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

  (二)教学目的

  1.知道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仪表和电压表在电路中的符号。

  2.能正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3.知道正确使用电压表的规则,会将电压表接到被测电路的两端测电压。

  (三)教具

  教学电压表一只,小灯泡两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学生电压表每两人一只。

  (四)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是什么?

  (2)你怎样知道一只电表是电流表,在使用电流表前,要观察了解哪些内容?

  2.引入新课

  这堂课我们来学习测量电压的仪器。它叫电压表。

  (出示几种电压表)

  电压表和电流表不仅外形相似,构造也相似,因此,在使用上,它们有相同的方面,但它们测量的又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又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我们将采取跟电流表对比的方法,来学电压表。

  3.进行新课

  出示几块电表,其中有电流表、电压表,请一位学生上来挑出哪些是电压表,然后提问。

  你怎么知道这些电表是电压表?(看表盘上标的安母V)

  表盘上标有字母“V”的是电压表。电压表的种类也很多,有教学用电压表和学生用电压表,从测量范围来看,有伏特表、毫伏表、微伏表(介绍它们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板书:<一、电压表

  1.测量电压大小的仪表,叫电压表。

  2.常用的电压表是伏特表。>

  提问:通过观察教学电压表,你可以知道哪些有关内容?

  (要求知道:量程;最小刻度值;零刻线的位置。)

  利用投影幻灯或做演示实验,练习电压表读数。读数之前,先复习在电流表读数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去做的(要求:先说出电压表的量程,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最后从指针位置说出电压表的示数)。

  让学生观察课桌上的学生用电压表,并用投影幻灯片配合,请同学回答学生用电压表的量程,最小刻度值和零刻线的位置。要求:在学习学生用电流表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推理,学生能回答出下列几点:

  量程:它有两个量程。若用“+”(或“-”)和“3”两个接线柱,量程是3伏。若用“+”(或“-”)和“15”两个接线柱,量程是15伏。

  最小刻度值:量程是3伏时,要看下面的刻线,最小刻度值是0.1伏。量程是15伏时,要看上面的刻线,最小刻度值是0.5伏。

  零刻线的位置。)

  用投影幻灯片练习学生用电压表的读数(要求:读数过程要有序,先说出所用量程,再认出最小刻度值,最后说出指针表示的是多少伏)。

  板书<二、电压表的示数

  1.使用前,先要观察电压表。

  2.电压表读数方法同电流表。

  3.学生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量程是3伏时,最刻度值是0.1伏。量程是15伏时,最小刻度值是0.5伏。>

  在复习电流表使用规则的基础上,边演示,边讲授电压表的使用规则,并且对比它跟电流表在使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三、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1.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利用幻灯,将一只灯泡、开关、电源和电压表的模拟元件放在投影幻灯的平台上,用粗线代表导线,边讲边接电路)。

  2.必须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提问:电压表的接线柱旁边刻有“+”、“-”号,为什么这样做?若接线反了,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用电压表中的接线柱怎样使用?)

  3.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提问: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量程会出现什么现象?如果事先不能估测出被测电压的大小,怎么进行测量?学生电压表有两个量程,大、小量程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选用量程的方法与电流表相同。

  4.电压表可以直接连到电源的正、负极上,测出的示数是电源的电压。>

  练习:先画出电路图,再在电学示教板上接入电压表(全体同学都画出电路图,请一位同学在示教板上接线)。

  (1)把一个灯泡接入电源的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出小灯炮两端的电压,画出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

  (2)在两个灯泡L1、L2串联的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出小灯炮L1两端的电压,画出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

  辅导学生连好电路,闭合开关,让学生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3)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测量的是哪个灯泡两端的电压,并在电压表两端标出它的“+”、“-”符号。

  4.小结

  利用表格的方法对比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异同。

  表格如下:

  (也可由学生课下归纳,作好小结。)

  (四)说明

  1.电压表是在学习了电流表之后讲授的,这两个电表的不同点明显,相同点也清楚。因此,采用对照、比较的方法,学生容易接受,也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是有好处的。

  2.这堂课的难点是怎样将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要求教师做好示范,还要学生多练才行。

《电压》 篇12

  欧姆定律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最重要的一个知识点,能否掌握好该定律是学好电学知识的关键之一。在学习定律的同时, 我们还应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现行教材中为了引入欧姆定律都要先做一个研究性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向初中学生介绍了物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即研究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可以保持一些物理量不变,每一组实验中只看两个变化量间的关系,最后再将所有结论综合起来。我这几年对欧姆定律教学中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非常注重对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的教学,细细阅读现用教材,发现了一个问题:在引入欧姆定律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阻碍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

  现行教材中一般为引入欧姆定律所设计的实验电路如书图7-1所示。实验操作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保持电阻R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改变加在电阻R两端的电压,研究通过电阻R 的电流I 与R 两端电压U 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是变换连入电路的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加在电阻R 两端电压U 不变,研究通过R 的电流I 与电阻R 间的关系。完成第一部分实验时,如果学生问:“前面讲过移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 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但为什么可以改变了加在电阻两端电压呢?”或者在做第二部分实验时, 学生问:“刚刚是调节变阻器, 使电阻R 两端电压改变, 现在为什么同样是调节变阻器,却又是使加在R 两端的电压不变呢?”可能是觉得解释这两个问题并不难解释,只要用欧姆定律和串联电阻的知识来解释就可以了。但这就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必须用欧姆定律来解释引入欧姆定律的实验,这在逻辑上是混乱、相悖、讲不通的。由于以上的问题,许多同学会对引入定律的实验百思不得其解,这必然影响他们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掌握。那么该怎么做才能使同学更轻松地完成实验,更容易地理解欧姆定律呢?笔者认为这里主要的问题出在滑动变阻器上,于是便思考现用教材中为什么要在实验中加上变阻器?笔者认为, 这个实验中加变阻器的作用是使实验操作更简单,因为有变阻器可以不改电路,只需调滑片就可以达到改变和不改变R两端的电压。但事实上这一设计不但不能简化实验,反而给学生理解实验和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设置了一个不小的阻碍。经过一番思索后,笔者在欧姆定律的教学中进行了以下的改进,效果不错,现叙述如下。

  实验中将滑动变阻器去掉,电路简化为简单电路。第一部分实验中,直接通过改变电池数目或调节学生电源输出电压来改变加在R 两端电压。第二部分中,只需保持电池数目或学生电源输出电压不变即可, 当然, 相比之下用学生电源的效果要优于干电池。在讲完欧姆定律和串联电阻之后,再提出保持电源电压不变的前提下, 要改变加在R 两端的电压该如何改造上面的简单电路?在保持电源电压不变的前提下,电阻R 的阻值变化,如何改造电路,可以保证加在不同电阻两端电压不变?通过分析以上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最后设计出原来的实验电路,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欧姆定律的认识,也为今后设计伏安法测电阻和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电路打下基础。.

  个人认为不加入变阻器确实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如果不加入变阻器,在不改变电源的情况下,电阻变了,由于电池有内阻,如果有电压表测的话可能会发现电压略有改变,而加入变阻器则可以消除这一点!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电压》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536591155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