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欧姆定律教案

欧姆定律教案

安乐窝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欧姆定律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欧姆定律教案(精选9篇)

欧姆定律教案 篇1

  欧姆定律  

  [设计意图]

  欧姆定律是研究电路最重要的规律之一,也是是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课标对欧姆定律这部分的要求是:理解欧姆定律,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发现,中考中对学生的两个方面的能力考察明显增加。一个是对电路图的识别,这个也是学生在初三涉及电学知识时候感到最头疼的地方,教师要在平时的电学题目分析过程中慢慢的引导学生去正确的分析电路,所以在复习欧姆定律时候也不要忽视这一点;二是对欧姆定律的计算方面有所加强,并且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题目,针对这一点,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熟悉各种类型的题目,了解各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

  [复习目标]

  1、 电路中的电流、导体两端的电压或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判断当导体两端的电压或通过导体中的电流改变时,导体电阻是否变化。

  2、 应用欧姆定律,结合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解决一些综合性问题。如:

  ⑴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大小

  ⑵利用欧姆定律推导出的串联分压,并联分流来求电路中的比值大小问题;

  ⑶分析当电路组成发生变化时,电流表、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或计算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计算在不损坏电表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等。

  3、 实验能力:

  ⑴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得出得出结论;

  ⑵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会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器材等;

  ⑶分析实验过程中发生电路故障的原因;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1、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  利用欧姆定律的简单的计算;

  3、  欧姆定律的应用,包括伏安法测电阻;串、并联的分压分流问题;动态电路的取值问题;电路故障的原因问题。

  难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一、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共15题,每题2分,计30分)

  1.根据欧姆定律可以得到r=u/i,由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导体的电阻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为零时电阻就等于零

  b. 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没有电流通过时就没有电阻

  c. 导体的电阻等于加在它两端电压跟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某同学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画出了如图1所示的一个图像,下列结论与图像相符的是(    )

  a. 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b. 电阻一定时,电压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c. 电压一定时,电流随着电阻的增大而减小d. 电压一定时,电阻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3.如图2示,ab和bc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串联后连入电路中,比较这两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它们的电流的大小,有(    )

  a. uab>ubc, iab<ibc    b. uab<ubc, iab=ibc       

  c. uab>ubc, iab=ibc    d. uab=ubc, iab<ibc

  4.如图3示电路,当滑片p向左滑动时,电表读数的变化是 (  )

    a.电压表读数增大  电流表读数增大  b.电压表读数减小  电流表读数增大

    c.电压表读数不变  电流表读数不变  d.电压表读数增大  电流表读数不变

  5.如图4所示,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下列关于电路中两只电表的示数变化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 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减小b. 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增大

  c. 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都增大      d. 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都减小

  图1                  图2            图3                    图4

  6.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

  a.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b.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c.改变被测电阻的阻值;   d.保护电路.

  7.两个相同的电阻串联起来,总电阻为12欧,若接在某电源上,电路中电流为i1。若则将它们并联起来,接在相同电源上,干路上电流为i2,则i1与i2之比为(   ):

  a、1:1   b. 1:2     c. 4:1     d. 1:4

  8.两根粗细和长短都相同的铜导线和镍铬合线串联起来接入电路中,则(   ):                                               图5

  a、通过铜导线的电流大,电压也大;

  b、通过两导线的电流一样大,镍铬合线两端的电压大;

  c、通过两导线的电流一样大,铜导线两端的电压大;

  d、通过镍导线的电流大,但镍铬合金线两端的电压小

  9.如图5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由左向右滑动时,安培表和伏特表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

  a、电流表示数不变,电压表示数变小  b、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不变

  c、电流表示数不变,电压表示数变大  d、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不变

  10.已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在如图6—甲所示的电路中,ab为粗细均匀长为l的电阻丝,滑片p与ab接触良好的并可自由滑动,r0为定值电阻.若以电压表示数u为纵坐标,p离a点的距离x为横坐标,当闭合开关s后,u随x变化的图线应为图14--乙中的(电源电压不变) (  )

  图6--甲         a.     b.    乙         c.     d.

  11.如7图所示,灯泡l1标有“3v、0.3a”的字样,灯泡l2的电阻为8.33ω,电源电压为6v。当s1闭合,s2断开,滑片p滑至中点c时,灯l1正常发光,正确的说法是:(      )

  a.通过l1的电流和通过r ac的电流都是0.3a  b.灯泡l2两端的电压也是3伏

  c.滑动变阻器ac两端,此时的电压是3伏    d.灯泡l1的电阻 10欧

  12.如图8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为200ω,r2的电阻为50ω,电源电压为10v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a滑到b时,电压表的读数变化范围是:(    )

  a、2v~0;              b、10v~0v;

  c、10v~2v;            d、5v~1v。

  13.如图9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部分电阻为r/,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u;调节p的位置,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为u/2,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   )

  a、2r/    b、r/     c、2r1+r/       d、r1+2r/

  图7                  图8               图9                 图10

  14.如图10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电路正常工作,过了一会儿,两电表的示数都变大,则该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    )

  a、灯泡l开路;    b、灯泡l短路;  c、电阻r开路;   d、电阻r短路

  15.如图11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电压表  (  )

  a.v1示数增大,v2的示数增大b.v1示数减小,v2的示数增大

  c.v1示数减小,v2的示数减小d.v1示数增大,v2的示数减小

  二、填空题

  16.在图1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电键s由断开到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将_____,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将______。(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图11

  17.如图18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压表v的示数变(“大”或“小”或“不变”)      ,电流表a1的示数变(“大”、“不变”或“小”)      ,a2的示数变(“大”或“小”)      。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18.在某一温度下,两个电路元件a和b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14所示。则由图可知,元件a的电阻为  ____ω;将a和b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5v的电源两端,则通过a和b的总电流是  ___  a。

  19.如图15所示,电源电压为6v,r2=30ω,r1为0~120ω的变阻器,求s闭合后,p从中点向左端滑动时,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为              .

  20.若导体两端电压为6v时,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是0.1 a,若两端电压为零,则该导体的电阻为________ω

  21.在修理电子玩具时,需要用一个75ω的电阻,现手边有阻值为300ω、100ω、60ω、40ω、35ω及15ω的电阻各一个,他可以选择其中     ω和     ω两个电阻     联来获得。

  22.一个电铃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0.5安,电阻为 9欧姆,现把它接入电压为10伏的电路中,为使电铃能正常工作,应____联一个阻值为______欧的电阻。

  23.如图16,一根阻值为r=27ω的粗细均匀的电阻线弯成一个圆,a、b、c是三等分点,若将ab接在5.4v的电源上,求整个电路中的电流        a。

  图16                                    图17

  23.如图17,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某一位置时,r/、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u2,当滑片p在另一个位置时,r/、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u2/,u1=┃u1-u1/┃,△u2=┃u2-u2/┃,则△u1    △u2(填 “>”“=”“<”)                              

  三、作图与简答题                     

  24.如图18,已知黑箱中有两个阻值均为r的电阻,

  rbd=0,rcd=3ω,rac=3ω,rab=6ω,请画出

  框内电路,并标出r的值。

  25.某中学初三年级课外兴趣小组做“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实验(小灯泡标有“2.5伏”字样),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一组u和i的数据: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灯泡两端的电压u(伏) 0.5 1.0 1.5 2.0 2.5 3.0

  通过灯泡的电流i(安) 0.18 0.22 0.26 0.30 0.32 0.34

  灯泡发光情况 微亮→逐渐变亮

    分析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灯丝中电流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灯丝的电阻如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四、实验与探究题

  26.用如图19所示的电路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他先后将5ω、15ω和25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a、b两点间,闭合开关s,读出电流表示数(如下表)。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电流i与电阻r并不成反比。

  图19

  (1)该实验中选错了什么器材?请你说出应换用的器材:                         

  (2)为保证实验正确进行,还需要什么仪器?                                    

  27.如图20所示为用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电路中电流约为0.4a,待测电阻为10ω。

  图20

  (1)如图20,用笔画线做导线,将题中实物图按电路图连线,开关在闭合前,图中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位于变阻器的_________端(填a或b)。

  (2)电压表应选__________的量程,电流表应选__________量程。

  (3)小名同学闭合开关,调节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示如图21所示,则电压表的读数是   v,电流表的读数是     a,被测电阻rx的阻值是       ω.

  (4)全班为小名同学首先获得测量结果而高兴。小名准备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 你认为他的实验真的结束了吗?为了得到更可靠的结果,你认为接下去他的具体操作应是                    

  ①                                                                      ;         

  ② 你提出这个建议的目的是:                               。

  (5)某次实验过程中发现:闭合开关前电流表的示数为0,电压表的示数为6v,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电压表的示数仍为6v,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实验中所用器材良好,但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几乎不动,而电压表的示数较大,则电路中发生故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将待测电阻换成小灯泡,实验中测量电流、电压值后,通过计算得出三次小灯泡的电阻不相等,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五、计算题

  28.如图22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动的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0~5v,电流表示数相应的变化范围是1.5a~1.0a,求:

  (1)r2的阻值; (2)电池的电压是多少伏?

  图22

  29.如图23-甲所示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1=40ω,电源电压及灯l的电阻保持不变。当滑片滑到b端时,将s1、s2均闭合,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为如图23乙、丙所示;当s1、s2均断开且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中点时,电流表a1的示数为0.4a,

  求:(1)电源的电压;

  (2)r2的电阻;

  (3)灯l的电阻。

  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电阻r0=30ω,电路两端电压u不变,且u=24v,求在不超过电表量程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的变化范围。

欧姆定律教案 篇2

  (一)教学目的

  1.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的物理意义,了解定律中各量的单位;

  2.能较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

  3.知道什么叫伏安法;

  4.培养运用物理公式解答物理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二)教具

  写有课堂练习题的小黑板(或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得出了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和它的电阻的关系,请一位同学叙述一下这个关系(抽中等学生或差等生不看书回答)。大家认为他说得对吗?(不足之处由学生订正)上节课我们曾经把这个关系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请一位同学回答是怎样表示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R一定时,I1/I2=U1/U2 (1)

  U一定时,I1/I2=R2/R1 (2)

  教师: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就是将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得出的一个电学的基本规律,即欧姆定律.

  板书:欧姆定律

  2.新课教学

  教师: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呢?让大家阅读课本,请一位同学朗读欧姆定律的内容,教师板书.

  板书: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教师:欧姆定律的内容中好像比上节实验得出的关系少设了一点什么,你们发现了没有?(在说到“正比”或“反比”时,没有说“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或“电压不变的情况下”)这是否意味着“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不需要保持电阻不变这个条件了呢?不是的.只有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才会跟它两端电压成正比.同样,也只有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才会跟它的电阻成反比.定律作了简明的叙述,但暗含了这两个条件.这是对定律应注意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定律没有指明“正比”、“反比”所应满足的条件,还意味着它能适用于电压、电阻同时都变化时,电流应如何变的情形,这种情形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遇到.其次欧姆定律中说到的电流、电压、电阻都是属于同一段导体的.在后面将欧姆定律用于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时,注意到这一点是很必要的.欧姆定律的内容可以用公式来表述,请大家看看课本上是怎样表述的.(学生看书,教师板书)

  教师:欧姆定律的公式中,U、R、I各表示什么?各量各用什么单位?(学生答).这个公式是怎样概括表述了欧姆定律的内容呢?我们以导体电阻R一定的情况来说明,若导体两端的电压由U1变为U2时,流过导体电流由I1变为I2,则由(3)式可以写出下面两式,(教师一边叙述一边板书)将两式相除,即得到(1)式.

  板书:R一定时,I1=U1/R

  I2=U2/R

  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它的电阻由R1变为R2时,电流由I1变为I2.请同学们由(3)式导出(2)式.(学生推导,教师巡视后,请一个学生说出他的推导过程,教师板书)

  板书:U一定时,I1=U/R1

  I2=U/R2

  教师:大家看到,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都简洁优美地概括了上节在一定条件下由实验得出的结论.而且从欧姆定律的公式我们可以看到,只要知道了导体的电阻值和它两端的电压,就可求出导体中的电流.所以欧姆定律更全面地反映了导体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现在大家用了几十分钟就学习到的这个电学的基本规律,是德国物理学家花了10年的时间,自己制造了测电流的仪器和寻找到电压稳定的电源,经过长期细致研究才得到的.后人为了纪念他的贡献,把电阻的单位和上述电流定律都用他的名字命名.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课本的阅读材料,学习欧姆坚持不懈地从事科学研究的精神.下面大家看看课本中是怎样运用欧姆定律去解答实际问题的.(为节约篇幅,这里没有抄录课文及其例题,请读者参看课本)阅读完后请思考黑板上提出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学生开始阅读时,教师板书.然后巡视指导约6—7分钟后,提醒学生结合板书的三方面思考)

  板书:

  (1)可以计算的问题:(U、R、I三个量中,知道两个可求其余一个)

  (2)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格式:(画出电路图或写出已知条件、求解物理量→写出根据公式→代入数据→计算结果)

  (3)物理量的单位的运用:(若已知量的单位不是伏、安、欧,要先化为伏、安、欧再代入式子计算)

  以上问题圆括号中的内容先不板书.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回答前两个方面的问题.(分别由两个学生各回答一个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写出上面板书(1)、(2)中括号内的内容)在例2中(见课本),如果已知电流为450毫安时,应怎样用公式计算结果?(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写出(3)后括号内的内容).现在哪位同学来回答,什么叫伏安法?(指示学生看课文最后一段)

  现在请大家解答下面两个问题.(出示小黑板或幻灯片.请两个学生在黑板上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两个问题均有两种解法.例如①,可以先用欧姆定律解出电阻值,再用欧姆定律解电流值;也可以直接用前面比例式(1)求解.)

  问题①一个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0.25伏时,流过它的电流是0.13安.如果流过它的电流变为0.91安,此时它两端的电压多大?

  问题②一个电阻箱接在电压不变的电源上.把它的电阻调到350欧时,流过它的电流是21毫安.若再调节电阻箱,使流过它的电流变为126毫安,此时电阻箱的电阻应是多大?

  教师:在解答问题①时,除了黑板上的解法外,有同学还用了另一种解法(教师板书出来)大家看都对吗?(学生答)欧姆定律是一个普遍适用的定律.但在涉及只求两个量的变化关系的问题中,直接用比例式解通常要简捷些.

  让大家阅读“想想议议”中提出的问题,议论一下.(学生阅读,分组议论)

  教师:为什么安培表不能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去?(学生回答,教师订正)伏特表接到电源两极上为什么不会被烧毁?(学生回答,教师订正)

  4.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在实验得出的规律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了欧姆定律.刚才大家看到,应用欧姆定律,不仅可以定量计算各种电学问题,而且还能简单明了地解释像安培表为什么不能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这类物理问题.今后学习中我们将会接触到这一电学基本规律的广泛应用.今天的复习任务首先是把定律的物理意义真正理解清楚.在作业 中一定要注意解答的书写格式,养成简明、正确表达的好习惯.

  5.布置作业 

  (1)工厂中车床照明灯采用36伏的安全电压,某车床照明灯工作时灯丝电阻是32欧,求通过灯丝的电流.

  (2)一段导体两端电压是2伏时,导体中的电流是0.5安,如果电压增大到3伏,导体中的电流多大?

  (3)电压保持不变,当接电阻为242欧的灯泡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91安,如改接电阻为165欧的电烙铁,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大?

  (四)设想、体会

  1.本课题教学设计的关键之一是处理好第一节的实验规律和欧姆定律的关系,使学生易于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的物理意义.特别是欧姆定律的公式为什么那样表达,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采用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再令K=1的办法引出,超出初中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是不可取的;直接把公式抬出来,不说明它为什么综合概括了实验规律,就急急忙忙用公式去解题的办法,给学生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留下悬案,也是不妥当的.本教案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从实验规律出发,引出定律内容,再把定律的结论与实验的结论对比理解,说明定律既概括了实验的结果,又比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在引出公式后,由公式导出两个实验的结论,说明公式也的确是实验结论的概括.这样,学生对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的物理意义就有了切实的理解.对课文开头提出的欧姆定律是“实验结果综合起来”的才会有真切的体会.这样做的前提是在本章第一节的教学中,先通过实例运用学生在小学和中学数学学习中已较熟悉的比例知识导出本教案中的(1)(2)两式,根据第一节的内容和课时实际,不难做到.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数学表达物理规律和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本章的一个重要特点.上述设计和课堂练习题的设计都有利于这种能力的培养.

  2.本课题的另一重点教学目标 是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欧姆定律解题的能力.“掌握欧姆定律”的教学要求是本章以至电学学完后的最终要求.这节课只应是既简单又基础的应用.由于学生已经较长时间没有涉及到用公式进行定量计算,在这一节课对解题加以强调是非常必要的.教案中采取学生先阅读课文例题,再一起概括小结解题思路方法;在本课小结中再次强调,对学生提出要求等措施来实现.

  3.由于采用了学生阅读课文的措施,这不仅有力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而且也减少了教师的重复板书,节约了一些教学时间,有条件加两个课堂练习题.这两个练习题的目的不仅在于强调在涉及物理量的变化关系时,可以用比例法巧解,而且也再一次强化了欧姆定律与实验所得的规律的一致性的认识.但对U、I、R三个量同时变的问题,仅在教师阐明定律的意义时提及,在练习题中没有涉及,留待后续学习中去深化,以免加大学习的难度.

  4.定律中的U、I、R是对同一导体而言,在本节课只需提醒学生注意就可以了.不必去讲不同导体的U、I、R要用下标区别的问题。待学习电阻的串联时,有了这种需要再提出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

欧姆定律教案 篇3

  安徽省肥西县官亭中学 (231261) 张明仓

  [课型]新授课

  [课时]?课时

  [教学目标 ]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引出欧姆定律;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应用。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的传授,使学生通过对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的了解,受到其刻苦钻研精神和严谨科学态度的感染和熏陶。

  [重点 难点 关键]重点是欧姆定律所揭示的物理意义及其数学表达式;难点是欧姆定律的实验及其设计;关键是做好本节的实验。

  [教具]演示用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及定值电阻(5欧、10欧、15欧各一个)、导线若干根。

  [教学方法]以实验引导、分析比较、讲授为主

  [教学过程 ]

  一、新课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那么,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和研究的问题。其实,这个关系早在十九世纪初时已被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经过十年的艰辛探索总结出来了,成为电学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即后来人们所称的

  欧姆定律(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为了学习、研究欧姆定律,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试着用堂上短短几十分钟,借助于比欧姆时代先进得多的现成仪器,踏着平坦的道路重复一次欧姆及前人的研究工作,又来学当一次科学家,行吗?(话音刚落,学生们都高兴地同声叫:行!)好!今天我们研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间关系的方法与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一样,即先使其中一个量(如电阻)保持不变,研究其余两个量(电流和电压)间的关系;再使另一量(如电压)保持不变,研究剩下两个量的关系;最后通过分析、综合,就可总结出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一)实验与分析(板书)

  1、实验目的:研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

  2、实验器材:电源一个、演示电流表一个,演示电压表一个、开关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定值电阻5欧、10欧、15欧各一个,导线若干根。

  3、实验步骤:

  ①设计电路图和实物连接图。(出示小黑板,如图1所示,但先用两张纸分别横向盖住电路图、实物图和表格)

  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器材和学过的(串、并联)电路思考:应取哪种电路连接?并动手设计电路图。与此同时,教师巡视并选出两个代表性电路图,再揭下小黑板电路图盖纸进行对照。可能出现跟小黑板上教师设计的电路不同,这时应因势利导地说明,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通路,器材所接位置不同,不受影响。并向学生强调:无论哪种设计方法,都不能把仪表正、负极接反;在连接实物时应断开开关,并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放到最大电阻位置。

  待多数同学都完成设计后,请两位同学上讲台(他们是以后分组实验的小组长),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布置其他同学设计表格。然后揭下小黑板上表格的盖纸,让同学们自己订正。

  (师生共同检查、分析、订正上面两位同学连接的实物图。)

  ②保持电阻R不变,研究电流I随电压U的变化关系。(实验并板书)

  条件:在图(b)中接入5欧的定值电阻。

  操作:按照表一做三资助实验,每次都使电阻R两端电压按1伏、2伏、3伏递增。

  记录:观察电流表示数并记在表一电流栏内。

  分析:同学们对三次实验数据作分析比较后,可得“电压增大几倍电流也增大几倍”的感性认识。

  结论:当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关系。(板书)

  ③保持电压U不变,研究电流I随电阻R的变化关系。(实验并板书)

  条件:在图(b)中,保持定值电阻R两端电压为3伏不变。

  操作:按照表二做三次实验,依次分别接入5欧、10欧、15欧电阻。

  记录:观察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在表二电流栏内。

  分析:同学们对三次实验数据作分析比较后,可得到“电阻增大几倍电流就减小几倍”的感性认识。

  结论:当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关系。(板书)

  (二)、欧姆定律(板书)

  ①文字表述: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规律叫欧姆定律。(板书并讲解)

  ②公式:I=U/R(板书)

  ③单位:U—伏、R—欧、I—安(板书)

  ④说明:欧姆定律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它适用于任何情况下的电流计算。

  ⑤强调:欧姆定律公式中各个物理量只能是同一导体在同一时刻所具有的量,也就是说不能用甲导体的电压、电阻去求乙导体的电流。

  (三)、欧姆定律公式的变形(板书)

  讲解:上述欧姆定律公式的变形反映了一段导体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知道了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算出第三个量。应特别注意,I=U/R和R=U/I属于形同实异。也就是说,R=U/I式中的R不能理解为:电流一定时,电阻R与电压U成正比,或电压一定时,电阻R与电流I成反比。因为导体电阻的大小是由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决定的,所以R=U/I,只能用来计算电阻的大小,而不能用作电阻的定义式。

  三、课堂小结:欧姆定律是今后学习电学中常用的定律,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应掌握以下几点:①要学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②要掌握欧姆定律的实验与设计;③要了解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④要掌握欧姆定律的公式、单位及公式的变形。

  四、巩固练习:

  l、按照表一记录的电压值和电阻值计算电流值。

  2、某一电阻接在60伏的电路中,其上通过的电流为2A,问:该电阻为大?若电压增大到120伏时,其电阻为多大?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华东版初中物理教材。

欧姆定律教案 篇4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教具:

  书写有提问和例题的投影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使用投影幻灯片)表1、表2是某同学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时的两组实验数据。请在表格中空白部分填写出正确数值,并说明道理。

  答:表1填3伏和0.9安。根据: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表2填0.15安和15欧。根据: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进行新课

  (1)欧姆定律

  由实验我们已知道了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把以上实验结果综合起来得出结论,即欧姆定律。

  板书:〈第二节 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期(1827年)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的一条关于电路的重要定律。

  欧姆定律的公式:如果用U表示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R表示这段导体的电阻,I表示这段导体中的电流,那么,欧姆定律可以写成如下公式:

  公式中I、U、R的单位分别是安、伏和欧。

  公式的物理意义:当导体的电阻R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几倍,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增加几倍。这反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I∝U)。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加到原来的几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反映了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的关系(I∝

  I—电流(安) U—电压(伏) R—电阻(欧)〉

  有关欧姆定律的几点说明:

  ①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②对于一段电路,只要知道I、U和R三个物理量中的两个,就可以应用欧姆定律求出另一个。

  ③使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各物理量要用所要求的单位。

  (2)应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例题1:课本中的例题1。(使用投影片)

  学生读题,根据题意教师板演,画好电路图(如课本中的图8—2)。说明某导体两端所加电压的图示法。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解题过程要求写好已知、求、解和答。解题过程写出根据公式,然后代入数值,要有单位,最后得出结果。

  板书:〈例题1:

  已知:R=807欧,U=220伏。

  求:I。

  解:根据欧姆定律

  答: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约为0.27安。〉

  例题2:课本中例题2。(使用投影片)

  板书:〈例题2〉

  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按例题1的要求解答。由一位同学到黑板上进行板演。

  学生板演完毕,组织全体学生讨论、分析正误。教师小结。

  ①电路图及解题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②答题叙述要完整。本题答: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在它两端应加2.8伏的电压。

  ③解释U=IR的意义:导体两端的电压在数值上等于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乘积。不能认为“电压跟电流成正比,跟电阻成反比。”因为这样表述颠倒了因果关系也不符合物理事实。

  例题3:课本中的例题3。(使用投影片)

  板书:〈例题3〉

  解题方法同例题2。学生板演完毕,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正误。教师小结。

  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所以U、I的比值是一定的。对于不同的导体,其比值一般不同。U和I的比值反映了导体电阻的大小。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材料、长度和

  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由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所以某导体两端的电压是零时,导体中的电流也等于零,而这个导体的电阻值是不变的。

  ②通过例题3的解答,介绍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板书:(书写于例题3题解后)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

  3.小结

  (1)简述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

  什么叫伏安法测电阻?原理是什么?

  (2)讨论:通过课本中本节的“想想议议”,使学生知道:

  ①电流表的电阻很小(有的只有零点几欧),因此,实验中绝对不允许直接把电流表接到电源的两极上。否则,通过电流表的电流过大,有烧毁电流表的危险。

  ②电压表的电阻很大(约几千欧),把电压表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测电压时,由于通过电压表的电流很小,一般不会烧毁电压表。

  4.布置作业 

  课本本节后的练习1、4。

  (四)说明:通过例题,要领会培养学生在审题基础上画好电路图,按规范化要求解题。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

欧姆定律教案 篇5

  (一)教学目的

  1.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的物理意义,了解定律中各量的单位;

  2.能较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

  3.知道什么叫伏安法;

  4.培养运用物理公式解答物理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二)教具

  写有课堂练习题的小黑板(或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得出了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和它的电阻的关系,请一位同学叙述一下这个关系(抽中等学生或差等生不看书回答)。大家认为他说得对吗?(不足之处由学生订正)上节课我们曾经把这个关系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请一位同学回答是怎样表示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R一定时,I1/I2=U1/U2 (1)

  U一定时,I1/I2=R2/R1 (2)

  教师: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就是将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得出的一个电学的基本规律,即欧姆定律.

  板书:欧姆定律

  2.新课教学

  教师: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呢?让大家阅读课本,请一位同学朗读欧姆定律的内容,教师板书.

  板书: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教师:欧姆定律的内容中好像比上节实验得出的关系少设了一点什么,你们发现了没有?(在说到“正比”或“反比”时,没有说“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或“电压不变的情况下”)这是否意味着“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不需要保持电阻不变这个条件了呢?不是的.只有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才会跟它两端电压成正比.同样,也只有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才会跟它的电阻成反比.定律作了简明的叙述,但暗含了这两个条件.这是对定律应注意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定律没有指明“正比”、“反比”所应满足的条件,还意味着它能适用于电压、电阻同时都变化时,电流应如何变的情形,这种情形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遇到.其次欧姆定律中说到的电流、电压、电阻都是属于同一段导体的.在后面将欧姆定律用于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时,注意到这一点是很必要的.欧姆定律的内容可以用公式来表述,请大家看看课本上是怎样表述的.(学生看书,教师板书)

  教师:欧姆定律的公式中,U、R、I各表示什么?各量各用什么单位?(学生答).这个公式是怎样概括表述了欧姆定律的内容呢?我们以导体电阻R一定的情况来说明,若导体两端的电压由U1变为U2时,流过导体电流由I1变为I2,则由(3)式可以写出下面两式,(教师一边叙述一边板书)将两式相除,即得到(1)式.

  板书:R一定时,I1=U1/R

  I2=U2/R

  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它的电阻由R1变为R2时,电流由I1变为I2.请同学们由(3)式导出(2)式.(学生推导,教师巡视后,请一个学生说出他的推导过程,教师板书)

  板书:U一定时,I1=U/R1

  I2=U/R2

  教师:大家看到,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都简洁优美地概括了上节在一定条件下由实验得出的结论.而且从欧姆定律的公式我们可以看到,只要知道了导体的电阻值和它两端的电压,就可求出导体中的电流.所以欧姆定律更全面地反映了导体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现在大家用了几十分钟就学习到的这个电学的基本规律,是德国物理学家花了10年的时间,自己制造了测电流的仪器和寻找到电压稳定的电源,经过长期细致研究才得到的.后人为了纪念他的贡献,把电阻的单位和上述电流定律都用他的名字命名.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课本的阅读材料,学习欧姆坚持不懈地从事科学研究的精神.下面大家看看课本中是怎样运用欧姆定律去解答实际问题的.(为节约篇幅,这里没有抄录课文及其例题,请读者参看课本)阅读完后请思考黑板上提出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学生开始阅读时,教师板书.然后巡视指导约6—7分钟后,提醒学生结合板书的三方面思考)

  板书:

  (1)可以计算的问题:(U、R、I三个量中,知道两个可求其余一个)

  (2)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格式:(画出电路图或写出已知条件、求解物理量→写出根据公式→代入数据→计算结果)

  (3)物理量的单位的运用:(若已知量的单位不是伏、安、欧,要先化为伏、安、欧再代入式子计算)

  以上问题圆括号中的内容先不板书.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回答前两个方面的问题.(分别由两个学生各回答一个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写出上面板书(1)、(2)中括号内的内容)在例2中(见课本),如果已知电流为450毫安时,应怎样用公式计算结果?(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写出(3)后括号内的内容).现在哪位同学来回答,什么叫伏安法?(指示学生看课文最后一段)

  现在请大家解答下面两个问题.(出示小黑板或幻灯片.请两个学生在黑板上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两个问题均有两种解法.例如①,可以先用欧姆定律解出电阻值,再用欧姆定律解电流值;也可以直接用前面比例式(1)求解.)

  问题①一个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0.25伏时,流过它的电流是0.13安.如果流过它的电流变为0.91安,此时它两端的电压多大?

  问题②一个电阻箱接在电压不变的电源上.把它的电阻调到350欧时,流过它的电流是21毫安.若再调节电阻箱,使流过它的电流变为126毫安,此时电阻箱的电阻应是多大?

  教师:在解答问题①时,除了黑板上的解法外,有同学还用了另一种解法(教师板书出来)大家看都对吗?(学生答)欧姆定律是一个普遍适用的定律.但在涉及只求两个量的变化关系的问题中,直接用比例式解通常要简捷些.

  让大家阅读“想想议议”中提出的问题,议论一下.(学生阅读,分组议论)

  教师:为什么安培表不能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去?(学生回答,教师订正)伏特表接到电源两极上为什么不会被烧毁?(学生回答,教师订正)

  4.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在实验得出的规律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了欧姆定律.刚才大家看到,应用欧姆定律,不仅可以定量计算各种电学问题,而且还能简单明了地解释像安培表为什么不能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这类物理问题.今后学习中我们将会接触到这一电学基本规律的广泛应用.今天的复习任务首先是把定律的物理意义真正理解清楚.在作业 中一定要注意解答的书写格式,养成简明、正确表达的好习惯.

  5.布置作业 

  (1)工厂中车床照明灯采用36伏的安全电压,某车床照明灯工作时灯丝电阻是32欧,求通过灯丝的电流.

  (2)一段导体两端电压是2伏时,导体中的电流是0.5安,如果电压增大到3伏,导体中的电流多大?

  (3)电压保持不变,当接电阻为242欧的灯泡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91安,如改接电阻为165欧的电烙铁,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大?

  (四)设想、体会

  1.本课题教学设计的关键之一是处理好第一节的实验规律和欧姆定律的关系,使学生易于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的物理意义.特别是欧姆定律的公式为什么那样表达,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采用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再令K=1的办法引出,超出初中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是不可取的;直接把公式抬出来,不说明它为什么综合概括了实验规律,就急急忙忙用公式去解题的办法,给学生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留下悬案,也是不妥当的.本教案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从实验规律出发,引出定律内容,再把定律的结论与实验的结论对比理解,说明定律既概括了实验的结果,又比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在引出公式后,由公式导出两个实验的结论,说明公式也的确是实验结论的概括.这样,学生对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的物理意义就有了切实的理解.对课文开头提出的欧姆定律是“实验结果综合起来”的才会有真切的体会.这样做的前提是在本章第一节的教学中,先通过实例运用学生在小学和中学数学学习中已较熟悉的比例知识导出本教案中的(1)(2)两式,根据第一节的内容和课时实际,不难做到.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数学表达物理规律和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本章的一个重要特点.上述设计和课堂练习题的设计都有利于这种能力的培养.

  2.本课题的另一重点教学目标 是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欧姆定律解题的能力.“掌握欧姆定律”的教学要求是本章以至电学学完后的最终要求.这节课只应是既简单又基础的应用.由于学生已经较长时间没有涉及到用公式进行定量计算,在这一节课对解题加以强调是非常必要的.教案中采取学生先阅读课文例题,再一起概括小结解题思路方法;在本课小结中再次强调,对学生提出要求等措施来实现.

  3.由于采用了学生阅读课文的措施,这不仅有力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而且也减少了教师的重复板书,节约了一些教学时间,有条件加两个课堂练习题.这两个练习题的目的不仅在于强调在涉及物理量的变化关系时,可以用比例法巧解,而且也再一次强化了欧姆定律与实验所得的规律的一致性的认识.但对U、I、R三个量同时变的问题,仅在教师阐明定律的意义时提及,在练习题中没有涉及,留待后续学习中去深化,以免加大学习的难度.

  4.定律中的U、I、R是对同一导体而言,在本节课只需提醒学生注意就可以了.不必去讲不同导体的U、I、R要用下标区别的问题。待学习电阻的串联时,有了这种需要再提出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

欧姆定律教案 篇6

  安徽省肥西县官亭中学 (231261) 张明仓

  [课型]新授课

  [课时]?课时

  [教学目标 ]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引出欧姆定律;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应用。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的传授,使学生通过对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的了解,受到其刻苦钻研精神和严谨科学态度的感染和熏陶。

  [重点 难点 关键]重点是欧姆定律所揭示的物理意义及其数学表达式;难点是欧姆定律的实验及其设计;关键是做好本节的实验。

  [教具]演示用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及定值电阻(5欧、10欧、15欧各一个)、导线若干根。

  [教学方法]以实验引导、分析比较、讲授为主

  [教学过程 ]

  一、新课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那么,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和研究的问题。其实,这个关系早在十九世纪初时已被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经过十年的艰辛探索总结出来了,成为电学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即后来人们所称的

  欧姆定律(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为了学习、研究欧姆定律,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试着用堂上短短几十分钟,借助于比欧姆时代先进得多的现成仪器,踏着平坦的道路重复一次欧姆及前人的研究工作,又来学当一次科学家,行吗?(话音刚落,学生们都高兴地同声叫:行!)好!今天我们研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间关系的方法与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一样,即先使其中一个量(如电阻)保持不变,研究其余两个量(电流和电压)间的关系;再使另一量(如电压)保持不变,研究剩下两个量的关系;最后通过分析、综合,就可总结出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一)实验与分析(板书)

  1、实验目的:研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

  2、实验器材:电源一个、演示电流表一个,演示电压表一个、开关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定值电阻5欧、10欧、15欧各一个,导线若干根。

  3、实验步骤:

  ①设计电路图和实物连接图。(出示小黑板,如图1所示,但先用两张纸分别横向盖住电路图、实物图和表格)

  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器材和学过的(串、并联)电路思考:应取哪种电路连接?并动手设计电路图。与此同时,教师巡视并选出两个代表性电路图,再揭下小黑板电路图盖纸进行对照。可能出现跟小黑板上教师设计的电路不同,这时应因势利导地说明,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通路,器材所接位置不同,不受影响。并向学生强调:无论哪种设计方法,都不能把仪表正、负极接反;在连接实物时应断开开关,并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放到最大电阻位置。

  待多数同学都完成设计后,请两位同学上讲台(他们是以后分组实验的小组长),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布置其他同学设计表格。然后揭下小黑板上表格的盖纸,让同学们自己订正。

  (师生共同检查、分析、订正上面两位同学连接的实物图。)

  ②保持电阻R不变,研究电流I随电压U的变化关系。(实验并板书)

  条件:在图(b)中接入5欧的定值电阻。

  操作:按照表一做三资助实验,每次都使电阻R两端电压按1伏、2伏、3伏递增。

  记录:观察电流表示数并记在表一电流栏内。

  分析:同学们对三次实验数据作分析比较后,可得“电压增大几倍电流也增大几倍”的感性认识。

  结论:当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关系。(板书)

  ③保持电压U不变,研究电流I随电阻R的变化关系。(实验并板书)

  条件:在图(b)中,保持定值电阻R两端电压为3伏不变。

  操作:按照表二做三次实验,依次分别接入5欧、10欧、15欧电阻。

  记录:观察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在表二电流栏内。

  分析:同学们对三次实验数据作分析比较后,可得到“电阻增大几倍电流就减小几倍”的感性认识。

  结论:当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关系。(板书)

  (二)、欧姆定律(板书)

  ①文字表述: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规律叫欧姆定律。(板书并讲解)

  ②公式:I=U/R(板书)

  ③单位:U—伏、R—欧、I—安(板书)

  ④说明:欧姆定律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它适用于任何情况下的电流计算。

  ⑤强调:欧姆定律公式中各个物理量只能是同一导体在同一时刻所具有的量,也就是说不能用甲导体的电压、电阻去求乙导体的电流。

  (三)、欧姆定律公式的变形(板书)

  讲解:上述欧姆定律公式的变形反映了一段导体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知道了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算出第三个量。应特别注意,I=U/R和R=U/I属于形同实异。也就是说,R=U/I式中的R不能理解为:电流一定时,电阻R与电压U成正比,或电压一定时,电阻R与电流I成反比。因为导体电阻的大小是由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决定的,所以R=U/I,只能用来计算电阻的大小,而不能用作电阻的定义式。

  三、课堂小结:欧姆定律是今后学习电学中常用的定律,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应掌握以下几点:①要学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②要掌握欧姆定律的实验与设计;③要了解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④要掌握欧姆定律的公式、单位及公式的变形。

  四、巩固练习:

  l、按照表一记录的电压值和电阻值计算电流值。

  2、某一电阻接在60伏的电路中,其上通过的电流为2A,问:该电阻为大?若电压增大到120伏时,其电阻为多大?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华东版初中物理教材。

欧姆定律教案 篇7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教具:

  书写有提问和例题的投影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使用投影幻灯片)表1、表2是某同学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时的两组实验数据。请在表格中空白部分填写出正确数值,并说明道理。

  答:表1填3伏和0.9安。根据: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表2填0.15安和15欧。根据: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进行新课

  (1)欧姆定律

  由实验我们已知道了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把以上实验结果综合起来得出结论,即欧姆定律。

  板书:〈第二节 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期(1827年)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的一条关于电路的重要定律。

  欧姆定律的公式:如果用U表示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R表示这段导体的电阻,I表示这段导体中的电流,那么,欧姆定律可以写成如下公式:

  公式中I、U、R的单位分别是安、伏和欧。

  公式的物理意义:当导体的电阻R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几倍,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增加几倍。这反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I∝U)。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加到原来的几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反映了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的关系(I∝

  I—电流(安) U—电压(伏) R—电阻(欧)〉

  有关欧姆定律的几点说明:

  ①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②对于一段电路,只要知道I、U和R三个物理量中的两个,就可以应用欧姆定律求出另一个。

  ③使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各物理量要用所要求的单位。

  (2)应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例题1:课本中的例题1。(使用投影片)

  学生读题,根据题意教师板演,画好电路图(如课本中的图8—2)。说明某导体两端所加电压的图示法。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解题过程要求写好已知、求、解和答。解题过程写出根据公式,然后代入数值,要有单位,最后得出结果。

  板书:〈例题1:

  已知:R=807欧,U=220伏。

  求:I。

  解:根据欧姆定律

  答: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约为0.27安。〉

  例题2:课本中例题2。(使用投影片)

  板书:〈例题2〉

  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按例题1的要求解答。由一位同学到黑板上进行板演。

  学生板演完毕,组织全体学生讨论、分析正误。教师小结。

  ①电路图及解题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②答题叙述要完整。本题答: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在它两端应加2.8伏的电压。

  ③解释U=IR的意义:导体两端的电压在数值上等于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乘积。不能认为“电压跟电流成正比,跟电阻成反比。”因为这样表述颠倒了因果关系也不符合物理事实。

  例题3:课本中的例题3。(使用投影片)

  板书:〈例题3〉

  解题方法同例题2。学生板演完毕,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正误。教师小结。

  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所以U、I的比值是一定的。对于不同的导体,其比值一般不同。U和I的比值反映了导体电阻的大小。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材料、长度和

  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由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所以某导体两端的电压是零时,导体中的电流也等于零,而这个导体的电阻值是不变的。

  ②通过例题3的解答,介绍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板书:(书写于例题3题解后)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

  3.小结

  (1)简述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

  什么叫伏安法测电阻?原理是什么?

  (2)讨论:通过课本中本节的“想想议议”,使学生知道:

  ①电流表的电阻很小(有的只有零点几欧),因此,实验中绝对不允许直接把电流表接到电源的两极上。否则,通过电流表的电流过大,有烧毁电流表的危险。

  ②电压表的电阻很大(约几千欧),把电压表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测电压时,由于通过电压表的电流很小,一般不会烧毁电压表。

  4.布置作业 

  课本本节后的练习1、4。

  (四)说明:通过例题,要领会培养学生在审题基础上画好电路图,按规范化要求解题。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

欧姆定律教案 篇8

  (一)教学目的

  1.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的物理意义,了解定律中各量的单位;

  2.能较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

  3.知道什么叫伏安法;

  4.培养运用物理公式解答物理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二)教具

  写有课堂练习题的小黑板(或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得出了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和它的电阻的关系,请一位同学叙述一下这个关系(抽中等学生或差等生不看书回答)。大家认为他说得对吗?(不足之处由学生订正)上节课我们曾经把这个关系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请一位同学回答是怎样表示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R一定时,I1/I2=U1/U2 (1)

  U一定时,I1/I2=R2/R1 (2)

  教师: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就是将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得出的一个电学的基本规律,即欧姆定律.

  板书:欧姆定律

  2.新课教学

  教师: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呢?让大家阅读课本,请一位同学朗读欧姆定律的内容,教师板书.

  板书: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教师:欧姆定律的内容中好像比上节实验得出的关系少设了一点什么,你们发现了没有?(在说到“正比”或“反比”时,没有说“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或“电压不变的情况下”)这是否意味着“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不需要保持电阻不变这个条件了呢?不是的.只有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才会跟它两端电压成正比.同样,也只有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才会跟它的电阻成反比.定律作了简明的叙述,但暗含了这两个条件.这是对定律应注意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定律没有指明“正比”、“反比”所应满足的条件,还意味着它能适用于电压、电阻同时都变化时,电流应如何变的情形,这种情形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遇到.其次欧姆定律中说到的电流、电压、电阻都是属于同一段导体的.在后面将欧姆定律用于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时,注意到这一点是很必要的.欧姆定律的内容可以用公式来表述,请大家看看课本上是怎样表述的.(学生看书,教师板书)

  教师:欧姆定律的公式中,U、R、I各表示什么?各量各用什么单位?(学生答).这个公式是怎样概括表述了欧姆定律的内容呢?我们以导体电阻R一定的情况来说明,若导体两端的电压由U1变为U2时,流过导体电流由I1变为I2,则由(3)式可以写出下面两式,(教师一边叙述一边板书)将两式相除,即得到(1)式.

  板书:R一定时,I1=U1/R

  I2=U2/R

  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它的电阻由R1变为R2时,电流由I1变为I2.请同学们由(3)式导出(2)式.(学生推导,教师巡视后,请一个学生说出他的推导过程,教师板书)

  板书:U一定时,I1=U/R1

  I2=U/R2

  教师:大家看到,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都简洁优美地概括了上节在一定条件下由实验得出的结论.而且从欧姆定律的公式我们可以看到,只要知道了导体的电阻值和它两端的电压,就可求出导体中的电流.所以欧姆定律更全面地反映了导体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现在大家用了几十分钟就学习到的这个电学的基本规律,是德国物理学家花了10年的时间,自己制造了测电流的仪器和寻找到电压稳定的电源,经过长期细致研究才得到的.后人为了纪念他的贡献,把电阻的单位和上述电流定律都用他的名字命名.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课本的阅读材料,学习欧姆坚持不懈地从事科学研究的精神.下面大家看看课本中是怎样运用欧姆定律去解答实际问题的.(为节约篇幅,这里没有抄录课文及其例题,请读者参看课本)阅读完后请思考黑板上提出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学生开始阅读时,教师板书.然后巡视指导约6—7分钟后,提醒学生结合板书的三方面思考)

  板书:

  (1)可以计算的问题:(U、R、I三个量中,知道两个可求其余一个)

  (2)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格式:(画出电路图或写出已知条件、求解物理量→写出根据公式→代入数据→计算结果)

  (3)物理量的单位的运用:(若已知量的单位不是伏、安、欧,要先化为伏、安、欧再代入式子计算)

  以上问题圆括号中的内容先不板书.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回答前两个方面的问题.(分别由两个学生各回答一个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写出上面板书(1)、(2)中括号内的内容)在例2中(见课本),如果已知电流为450毫安时,应怎样用公式计算结果?(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写出(3)后括号内的内容).现在哪位同学来回答,什么叫伏安法?(指示学生看课文最后一段)

  现在请大家解答下面两个问题.(出示小黑板或幻灯片.请两个学生在黑板上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两个问题均有两种解法.例如①,可以先用欧姆定律解出电阻值,再用欧姆定律解电流值;也可以直接用前面比例式(1)求解.)

  问题①一个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0.25伏时,流过它的电流是0.13安.如果流过它的电流变为0.91安,此时它两端的电压多大?

  问题②一个电阻箱接在电压不变的电源上.把它的电阻调到350欧时,流过它的电流是21毫安.若再调节电阻箱,使流过它的电流变为126毫安,此时电阻箱的电阻应是多大?

  教师:在解答问题①时,除了黑板上的解法外,有同学还用了另一种解法(教师板书出来)大家看都对吗?(学生答)欧姆定律是一个普遍适用的定律.但在涉及只求两个量的变化关系的问题中,直接用比例式解通常要简捷些.

  让大家阅读“想想议议”中提出的问题,议论一下.(学生阅读,分组议论)

  教师:为什么安培表不能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去?(学生回答,教师订正)伏特表接到电源两极上为什么不会被烧毁?(学生回答,教师订正)

  4.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在实验得出的规律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了欧姆定律.刚才大家看到,应用欧姆定律,不仅可以定量计算各种电学问题,而且还能简单明了地解释像安培表为什么不能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这类物理问题.今后学习中我们将会接触到这一电学基本规律的广泛应用.今天的复习任务首先是把定律的物理意义真正理解清楚.在作业 中一定要注意解答的书写格式,养成简明、正确表达的好习惯.

  5.布置作业 

  (1)工厂中车床照明灯采用36伏的安全电压,某车床照明灯工作时灯丝电阻是32欧,求通过灯丝的电流.

  (2)一段导体两端电压是2伏时,导体中的电流是0.5安,如果电压增大到3伏,导体中的电流多大?

  (3)电压保持不变,当接电阻为242欧的灯泡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91安,如改接电阻为165欧的电烙铁,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大?

  (四)设想、体会

  1.本课题教学设计的关键之一是处理好第一节的实验规律和欧姆定律的关系,使学生易于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的物理意义.特别是欧姆定律的公式为什么那样表达,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采用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再令K=1的办法引出,超出初中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是不可取的;直接把公式抬出来,不说明它为什么综合概括了实验规律,就急急忙忙用公式去解题的办法,给学生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留下悬案,也是不妥当的.本教案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从实验规律出发,引出定律内容,再把定律的结论与实验的结论对比理解,说明定律既概括了实验的结果,又比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在引出公式后,由公式导出两个实验的结论,说明公式也的确是实验结论的概括.这样,学生对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的物理意义就有了切实的理解.对课文开头提出的欧姆定律是“实验结果综合起来”的才会有真切的体会.这样做的前提是在本章第一节的教学中,先通过实例运用学生在小学和中学数学学习中已较熟悉的比例知识导出本教案中的(1)(2)两式,根据第一节的内容和课时实际,不难做到.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数学表达物理规律和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本章的一个重要特点.上述设计和课堂练习题的设计都有利于这种能力的培养.

  2.本课题的另一重点教学目标 是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欧姆定律解题的能力.“掌握欧姆定律”的教学要求是本章以至电学学完后的最终要求.这节课只应是既简单又基础的应用.由于学生已经较长时间没有涉及到用公式进行定量计算,在这一节课对解题加以强调是非常必要的.教案中采取学生先阅读课文例题,再一起概括小结解题思路方法;在本课小结中再次强调,对学生提出要求等措施来实现.

  3.由于采用了学生阅读课文的措施,这不仅有力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而且也减少了教师的重复板书,节约了一些教学时间,有条件加两个课堂练习题.这两个练习题的目的不仅在于强调在涉及物理量的变化关系时,可以用比例法巧解,而且也再一次强化了欧姆定律与实验所得的规律的一致性的认识.但对U、I、R三个量同时变的问题,仅在教师阐明定律的意义时提及,在练习题中没有涉及,留待后续学习中去深化,以免加大学习的难度.

  4.定律中的U、I、R是对同一导体而言,在本节课只需提醒学生注意就可以了.不必去讲不同导体的U、I、R要用下标区别的问题。待学习电阻的串联时,有了这种需要再提出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

欧姆定律教案 篇9

  (一)教学目的

  1.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的物理意义,了解定律中各量的单位;

  2.能较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

  3.知道什么叫伏安法;

  4.培养运用物理公式解答物理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二)教具

  写有课堂练习题的小黑板(或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得出了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和它的电阻的关系,请一位同学叙述一下这个关系(抽中等学生或差等生不看书回答)。大家认为他说得对吗?(不足之处由学生订正)上节课我们曾经把这个关系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请一位同学回答是怎样表示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R一定时,I1/I2=U1/U2 (1)

  U一定时,I1/I2=R2/R1 (2)

  教师: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就是将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得出的一个电学的基本规律,即欧姆定律.

  板书:欧姆定律

  2.新课教学

  教师: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呢?让大家阅读课本,请一位同学朗读欧姆定律的内容,教师板书.

  板书: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教师:欧姆定律的内容中好像比上节实验得出的关系少设了一点什么,你们发现了没有?(在说到“正比”或“反比”时,没有说“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或“电压不变的情况下”)这是否意味着“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不需要保持电阻不变这个条件了呢?不是的.只有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才会跟它两端电压成正比.同样,也只有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才会跟它的电阻成反比.定律作了简明的叙述,但暗含了这两个条件.这是对定律应注意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定律没有指明“正比”、“反比”所应满足的条件,还意味着它能适用于电压、电阻同时都变化时,电流应如何变的情形,这种情形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遇到.其次欧姆定律中说到的电流、电压、电阻都是属于同一段导体的.在后面将欧姆定律用于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时,注意到这一点是很必要的.欧姆定律的内容可以用公式来表述,请大家看看课本上是怎样表述的.(学生看书,教师板书)

  教师:欧姆定律的公式中,U、R、I各表示什么?各量各用什么单位?(学生答).这个公式是怎样概括表述了欧姆定律的内容呢?我们以导体电阻R一定的情况来说明,若导体两端的电压由U1变为U2时,流过导体电流由I1变为I2,则由(3)式可以写出下面两式,(教师一边叙述一边板书)将两式相除,即得到(1)式.

  板书:R一定时,I1=U1/R

  I2=U2/R

  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它的电阻由R1变为R2时,电流由I1变为I2.请同学们由(3)式导出(2)式.(学生推导,教师巡视后,请一个学生说出他的推导过程,教师板书)

  板书:U一定时,I1=U/R1

  I2=U/R2

  教师:大家看到,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都简洁优美地概括了上节在一定条件下由实验得出的结论.而且从欧姆定律的公式我们可以看到,只要知道了导体的电阻值和它两端的电压,就可求出导体中的电流.所以欧姆定律更全面地反映了导体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现在大家用了几十分钟就学习到的这个电学的基本规律,是德国物理学家花了10年的时间,自己制造了测电流的仪器和寻找到电压稳定的电源,经过长期细致研究才得到的.后人为了纪念他的贡献,把电阻的单位和上述电流定律都用他的名字命名.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课本的阅读材料,学习欧姆坚持不懈地从事科学研究的精神.下面大家看看课本中是怎样运用欧姆定律去解答实际问题的.(为节约篇幅,这里没有抄录课文及其例题,请读者参看课本)阅读完后请思考黑板上提出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学生开始阅读时,教师板书.然后巡视指导约6—7分钟后,提醒学生结合板书的三方面思考)

  板书:

  (1)可以计算的问题:(U、R、I三个量中,知道两个可求其余一个)

  (2)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格式:(画出电路图或写出已知条件、求解物理量→写出根据公式→代入数据→计算结果)

  (3)物理量的单位的运用:(若已知量的单位不是伏、安、欧,要先化为伏、安、欧再代入式子计算)

  以上问题圆括号中的内容先不板书.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回答前两个方面的问题.(分别由两个学生各回答一个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写出上面板书(1)、(2)中括号内的内容)在例2中(见课本),如果已知电流为450毫安时,应怎样用公式计算结果?(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写出(3)后括号内的内容).现在哪位同学来回答,什么叫伏安法?(指示学生看课文最后一段)

  现在请大家解答下面两个问题.(出示小黑板或幻灯片.请两个学生在黑板上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两个问题均有两种解法.例如①,可以先用欧姆定律解出电阻值,再用欧姆定律解电流值;也可以直接用前面比例式(1)求解.)

  问题①一个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0.25伏时,流过它的电流是0.13安.如果流过它的电流变为0.91安,此时它两端的电压多大?

  问题②一个电阻箱接在电压不变的电源上.把它的电阻调到350欧时,流过它的电流是21毫安.若再调节电阻箱,使流过它的电流变为126毫安,此时电阻箱的电阻应是多大?

  教师:在解答问题①时,除了黑板上的解法外,有同学还用了另一种解法(教师板书出来)大家看都对吗?(学生答)欧姆定律是一个普遍适用的定律.但在涉及只求两个量的变化关系的问题中,直接用比例式解通常要简捷些.

  让大家阅读“想想议议”中提出的问题,议论一下.(学生阅读,分组议论)

  教师:为什么安培表不能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去?(学生回答,教师订正)伏特表接到电源两极上为什么不会被烧毁?(学生回答,教师订正)

  4.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在实验得出的规律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了欧姆定律.刚才大家看到,应用欧姆定律,不仅可以定量计算各种电学问题,而且还能简单明了地解释像安培表为什么不能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这类物理问题.今后学习中我们将会接触到这一电学基本规律的广泛应用.今天的复习任务首先是把定律的物理意义真正理解清楚.在作业 中一定要注意解答的书写格式,养成简明、正确表达的好习惯.

  5.布置作业 

  (1)工厂中车床照明灯采用36伏的安全电压,某车床照明灯工作时灯丝电阻是32欧,求通过灯丝的电流.

  (2)一段导体两端电压是2伏时,导体中的电流是0.5安,如果电压增大到3伏,导体中的电流多大?

  (3)电压保持不变,当接电阻为242欧的灯泡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91安,如改接电阻为165欧的电烙铁,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大?

  (四)设想、体会

  1.本课题教学设计的关键之一是处理好第一节的实验规律和欧姆定律的关系,使学生易于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的物理意义.特别是欧姆定律的公式为什么那样表达,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采用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再令K=1的办法引出,超出初中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是不可取的;直接把公式抬出来,不说明它为什么综合概括了实验规律,就急急忙忙用公式去解题的办法,给学生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留下悬案,也是不妥当的.本教案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从实验规律出发,引出定律内容,再把定律的结论与实验的结论对比理解,说明定律既概括了实验的结果,又比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在引出公式后,由公式导出两个实验的结论,说明公式也的确是实验结论的概括.这样,学生对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的物理意义就有了切实的理解.对课文开头提出的欧姆定律是“实验结果综合起来”的才会有真切的体会.这样做的前提是在本章第一节的教学中,先通过实例运用学生在小学和中学数学学习中已较熟悉的比例知识导出本教案中的(1)(2)两式,根据第一节的内容和课时实际,不难做到.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数学表达物理规律和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本章的一个重要特点.上述设计和课堂练习题的设计都有利于这种能力的培养.

  2.本课题的另一重点教学目标 是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欧姆定律解题的能力.“掌握欧姆定律”的教学要求是本章以至电学学完后的最终要求.这节课只应是既简单又基础的应用.由于学生已经较长时间没有涉及到用公式进行定量计算,在这一节课对解题加以强调是非常必要的.教案中采取学生先阅读课文例题,再一起概括小结解题思路方法;在本课小结中再次强调,对学生提出要求等措施来实现.

  3.由于采用了学生阅读课文的措施,这不仅有力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而且也减少了教师的重复板书,节约了一些教学时间,有条件加两个课堂练习题.这两个练习题的目的不仅在于强调在涉及物理量的变化关系时,可以用比例法巧解,而且也再一次强化了欧姆定律与实验所得的规律的一致性的认识.但对U、I、R三个量同时变的问题,仅在教师阐明定律的意义时提及,在练习题中没有涉及,留待后续学习中去深化,以免加大学习的难度.

  4.定律中的U、I、R是对同一导体而言,在本节课只需提醒学生注意就可以了.不必去讲不同导体的U、I、R要用下标区别的问题。待学习电阻的串联时,有了这种需要再提出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欧姆定律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537871155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