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1溶液的形成

1溶液的形成

契合伴侣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1溶液的形成

微信扫码分享

1溶液的形成(精选13篇)

1溶液的形成 篇1

  教学目标

  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重点和难点

  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比较。

  难点:评价实验方案。

  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实验准备

  演示用品:底部用石蜡粘着一小木块的烧杯、naoh固体、水、玻璃棒、药匙。

  分组实验用品:三只各装有100 ml水的烧杯、三份质量相同的固体nacl、 nh4no3、naoh、药匙、温度计。

  投影仪及相关图片(或自制动画)。

  课时安排 1课时

  --

  教学过程

  点评

  教师演示趣味实验:向烧杯(底部粘有一小木块)中注入半杯水,加入三匙naoh并不断搅拌。

  教师: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烧杯底部粘着的木块掉下来了。

  讨论与交流:烧杯底部的小木块脱落,猜想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是naoh加入水中溶解时,水溶液的温度升高,使烧杯底部的石蜡熔化,因而木块掉下来了。

  学生:是不是所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都会升高?

  学生: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为什么会升高?

  教师:下面我们就围绕同学们的猜想和疑惑来进行研究。

  创设实验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动与探究(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阅读有关教材,明确活动目标、实验用品。

  学生:我们的活动目标是探究nacl、nh4no3、naoh溶解于水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学生:实验用品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nacl、nh4no3、naoh。

  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我组的实验方案是先测出水的温度,再向水中加入溶质,等溶质溶解后测出水溶液的温度。若水溶液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则物质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的,反之是吸热。

  教师:同学们的实验思路是正确的。下面我提供一个设计方案,请同学们参考。

  阅读教师提供的实验方案。

  (1)取三只烧杯,各注入100 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将两药匙nacl、nh4no3、naoh分别加入上述三只烧杯中,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

  (3)用手背小心触摸三只烧杯的外壁,有什么感觉?

  (4)把实验后的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内。

  (5)计算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填入下表中。

  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测量的温度/℃

  温度的变化(与水相比)

  水    氯化钠溶液    硝酸铵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各小组将老师提供的方案与自己的方案比较,谁的方案更佳?说出你的理由。你在以后设计实验方案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老师所用的水都是100 ml,三次所加的溶质的质量也相同。因此老师的方案更好。

  教师:假若很少很少的溶质加到大量的水中,水的温度变化情况可能是怎样的呢?

  学生:这样可能水溶解的物质太少,水形成溶液后的温度变化不明显,测不出物质溶于水是吸热还是放热,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

  学生: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必须对实验条件作周密的考虑。

  教师: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实验方案设计中,要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分组实验,填写有关表格。(表格见上)

  交流各组实验所得的结论。

  学生:nacl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变化不大;nh4no3溶于水时吸收热量;naoh溶于时放出热量。

  实验目的和实验用品对学生设计方案有提示作用。

  学生自主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通过比较,意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

  活动与探究(二):尽可能利用生活中的用品对下列问题任选一个进行探究。

  设想一种实验方案验证naoh溶于水时大量放热。

  设想一种实验方案验证nh4no3溶于水时大量吸热。

  设想一种实验方案既能验证naoh溶于水时放热,又能验证nh4no3溶于水吸热。

  讨论与交流:交流各组的设想。

  学生:在玻璃杯底部用石蜡粘上小木块,就可用来验证naoh溶于水时大量放热。

  学生:在小木块上洒一些水,再放上一个玻璃杯,即可验证nh4no3溶于水时大量吸热。

  学生:将用过的小玻璃瓶用合适的橡皮塞密封,在橡皮塞上安上一支用完的透明圆珠笔芯,既能验证naoh溶于水时放热,又能验证nh4no3溶于水吸热。

  ……

  教师:同学们的设想是否正确,有待于实践的检验,请同学们课外继续去探讨。我们看哪些组的同学完成得出色,完成得好的组将有一份纪念品。

  拉近化学与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反思与评价:比较活动与探究(一)中的实验方案与活动与探究(二)中的实验设想,说出它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学生:(一)中用到了温度计,适合于测量任一物质溶解于水是吸热还是放热。

  学生:用生活中的代用品做实验,只有温度有很大的变化,才有明确的实验现象。

  ……

  教师:你们是最棒的!只要我们善于比较、善于分析,说不定未来的科学家就诞生在你们中间。

  教师:刚才我们探究了几种物质溶于水时温度的变化,那么为什么物质溶于水时温度会发生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1页内容。

  师生共同分析:溶质溶解于水时温度变化的实质。可投影下列图片(也可动画展示)。

  扩散──吸热  水合──放热

  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降低;

  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升高;

  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不变。

  旨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恰当的表扬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动力。

  利用图片(或动画)变微观为宏观,帮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

  反思与小结

  在本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

  课外拓展

  实验验证活动与探究(二)中你所设计的方案的可行性,填写下列表格。

  实验目的

  实验用品

  实验原理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执教: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宋家嘴初中 唐汇丽

  点评

  本节课的--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核心,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猜想烧杯底部的小木块脱落的原因,设计实验方案,反思评价不同的方案,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目标设计实验方案,分组实验,讨论活动中的成功和不足,让学生反思领悟,体会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到了技能,获取了知识,锤炼了思维,张扬了个性。(2)创造性地运用了教材:教师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再次设计实验验证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难能可贵的是,对探究方案进行反思,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升华。(3)运用图片(或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溶液形成的实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点评: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教研中心 黄英文

  背景资料

  冷却剂

  在生产、生活中常用冰做冷却剂,但冰只能提供0 ℃左右的低温。一些医疗和研究单位常需要更低的温度。提供低温较方便的方法是用冷冻混合物。下表是几种常见冷冻混合物的组成及冷冻混合物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

  几种常见冷冻混合物的组成和最低温度

  冷冻混合物的组成

  最低温度/℃

  41 g nh4no3和100 g冰

  -17

  19 g nh4cl和100 g冰

  -16

  23 g nacl和100 g冰

  -21

  大量实验表明,固体物质溶于水,使水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这一性质常为人们所利用。例如,冬天常在汽车的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以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向公路和积雪撒盐,使冰雪很快融化。

  某些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这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够导电。例如,食盐溶于水生成自由移动的na+和cl- ,稀硫酸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h+和so42-,所以食盐水溶液和稀硫酸都能够导电。

1溶液的形成 篇2

  教学目标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实验准备

  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

  课时安排 2课时

  --

  本课时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小组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只是引导、组织好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点评

  情境创设

  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

  学生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

  学生3: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

  ……

  教师引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

  学生齐答:想!

  教师活动:下面请同学们做:

  “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

  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三个、药匙

  展示不同颜色的溶液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食盐

  糖

  硫酸铜晶体

  现象

  结论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认识溶液、溶质、溶剂。

  学生们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个别加以辅导。等同学们大部分完成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谈谈本小组的实验情况:

  学生回答:我们这组的实验现象是: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溶在水中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

  结论是:它们都能溶于水中。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很好。还有没有不同的现象和结论的?

  学生甲:我们这组还发现有少量固体物质仍存在液体中。

  教师:很好,这说明这些固体没有被水溶解完,谁能说出有什么办法使它完全被水溶解?

  学生乙:可加水。

  学生丙:还可加热。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观察得也很仔细。下面让我们再来观察老师的这五种溶液,要求从上、中、下、左、右仔细观察有些什么特点。

  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和归纳总结能力,由点带面,由一般到特殊,从而得出溶液等概念。

  学生1:它们的颜色不同。

  学生2:每一种液体都一样。

  学生3:它们都是混合物。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什么是溶液呢?(教师边引导学生观察边口述溶液、溶质、溶剂的定义并将它们板书到黑板上)

  设疑:根据你们的观察,谁能说出溶液的特征来?

  学生1:均一、稳定。

  联系实际:谁能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

  学生2:糖水,糖是溶质,水是溶剂。

  学生3:医生给我打针时的药是溶质,蒸馏水是溶剂。

  学生4:医生用的碘酒,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教师设疑: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对溶液有了一定的认识。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时有这样的现象,当油渍滴到了你的衣服上时,你将怎么办?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学生1:这很简单:用水和洗衣粉洗。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对,但我们要知道其中的道理。下面让我们来做活动与探究(二):

  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

  仪器: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

  溶剂

  溶质

  现象

  水

  碘

  水

  高锰酸钾

  汽油

  碘

  汽油

  高锰酸钾

  结论

  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比较明显地得出结论。   

  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

  学生1:现象:碘不溶于水中,高锰酸钾能溶于水中;但碘能溶于汽油中,高锰酸钾不能溶于汽油中

  结论: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也不一样。

  学生2:不对,我认为碘是很难溶于水,不应是“不溶”。

  教师点评:同学们做实验很认真,观察得也很仔细,总结结论: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设疑:把一种溶液放入到另一种溶液中能形成溶液吗?

  请同学们做活动与探究(三)

  药品:酒精、水、高锰酸钾溶液

  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

  溶剂

  溶质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

  水

  乙醇

  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

  学生甲:我们小组的实验:振荡前现象:液体是分层的;

  振荡后现象:液体没有分层;

  静置后现象:液体也没有分层;

  结论是:它们在水中能形成溶液。

  教师点评并设疑: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那么,请问溶质除了是固体、液体外还可以是什么状态?举例说明。

  语言的准确表达离不开实验的仔细观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准确表达。

  学生乙:还可以是气体,如我们夏天喝的汽水,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溶剂。

  教师小结:很好,下面我们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

  ①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②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③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

  学生观察仔细,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并能准确回答。

  设疑:把油放入水中是否能形成溶液呢?现在我们来做活动与探究(四):

  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

  仪器:试管两支、胶头滴管

  试管内加入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的

  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水、植物油、洗涤剂 

  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

  学生1:我们所做的实验现象是:将植物油滴入水中,振荡前它们是分层的,振荡后它们均匀了,静置后它们又分层,把液体倒掉后试管不干净,但加入洗涤剂后用水清洗,试管又干净了。

  此实验引导学生将理论用于生活实际中,并比较溶解与乳化是不同的。

  教师介绍:这就是乳化现象。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个现象?

  学生2:我看到妈妈在洗碗时,出现过这样的现象。

  ……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将知识进行归纳,并巩固所学知识。

  小结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然后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回答。

  (教师点评)

  巩固练习

  同学们回家后,将自己家中现有的物品制成溶液,并写成小论文形式,下节课我们进行交流。

  教科书p33习题。

  执教: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邓村初中 聂家培

  点评

  本节课的主题是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通过观察、讨论、交流体会知识的产生与形成过程。这样的设计不但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了落实,而且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点评: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教研中心  黄英文

1溶液的形成 篇3

  教学目标

  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初步探究活动,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并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重点: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及实验探究。

  难点:物质在水中溶解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教学用具

  多媒体、实验仪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

  实验引入

  演示物质溶于水的趣味实验──在一只小烧杯中装入半烧杯水,在烧杯下面放一块小小的薄木块,并向木块上放少量水,将烧杯向上提,观察到木块没有被提起来;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硝酸铵,边加边搅拌,直到烧杯外壁有水珠凝结,这时又把烧杯向上提。

  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并猜想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物质溶于水是否都是这样的呢?

  活动探究

  方案设计:用烧杯、温度计、玻璃棒等仪器来探究naoh、nacl、nh4no3三种固体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情况的方案设计。

  分组实验:按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并观察记录:

  水中加入溶质

  氢氧化钠(naoh)

  硝酸铵(nh4no3)

  氯化钠(nacl)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溶解现象

  结论

  展示交流:展示交流实验探究情况。

  演示分析

  多媒体演示分析溶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归纳整理

  吸热>放热  溶液温度降低

  吸热<放热  溶液温度升高

  吸热=放热  溶液温度不变

  设计再探究

  实验设计:如果没有温度计,你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方案可直接用实验简图表示)

  可供选择的某些用品有:nacl、naoh、nh4no3 、浓h2so4……(你还可选用其他一些仪器和药品。)

  

  实验探究:实验探究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交流展示:同学讨论交流再探究方案及实验情况。

  现实录同学们展示交流的活动案例:

  典型案例1:

  naoh溶于水时温度变化装置:naoh溶于水时温度变化的装置改进:

  分析:此装置有无不完善之处,如有,如何改进?

  典型案例2:

  此装置是否正确,说明理由,改进装置为:

  如不正确,如何改进。

  典型案例3:

  评价设计方案:

  案例群展示

  封闭体系                        开口体系

  执教:湖北省宜昌市九中 孙明槐

  点评

  本节课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溶液形成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然后分析吸热和放热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溶液的吸热和放热现象,整个教学思路严密清晰,学生自主参与面广,创新点较多。创设的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烧杯和杯外湿木块冰冻粘结的实验现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创设了设计实验的思路,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同时,本节课的知识点较少,但安排了很丰富的活动素材,特别是引导学生深层次地进行探究时,提供的仪器和药品既能给思维受阻的学生以启迪,又能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广阔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乐于探究的精神。本节课注重了知识技能的形成与学习方法的联系,是一节符合课改精神的好课。

  点评:湖北省宜昌市教研中心 刘永舜

1溶液的形成 篇4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学案

  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

  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三个、药匙

  食盐

  糖

  硫酸铜晶体

  现象

  结论

  活动与探究(二):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

  仪器: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

  溶剂

  溶质

  现象

  水

  碘

  水

  高锰酸钾

  汽油

  碘

  汽油

  高锰酸钾

  结论

  动与探究(三):药品:酒精、水、高锰酸钾溶液

  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

  溶剂

  溶质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

  水

  乙醇

  活动与探究(四):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

  仪器:试管两支、胶头滴管

  试管内加入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的

  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水、植物油、洗涤剂 

  拓展训练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矿泉水是溶液,蒸馏水是纯水。

1溶液的形成 篇5

  化学教学案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教学目标:1、溶液的概念及组成

  2、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

  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及组成

  教学难点: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

  学情分析:溶液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本节课可充分利用生活中有关溶液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教学方法: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手段:课本上的彩图、课外收集的资料、分组实验

  课前预习作业:

  1、你接触过哪些液体物质?举例说明。

  2、一些物质(如:食盐、蔗糖、泥土、植物油、面粉等)分别放入一定量的水中,然后观察现象并记录下来。

  3、什么叫溶液?你上面举出的例子中哪些是溶液?

  4、溶液有几部分组成?指出上述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分别是什么?

  5、观察一下溶液,从外观上看有哪些特征呢?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学生收集溶液的相关资料

  从自己家中寻找常见的溶液,带少量样品到学校

  创设趣味性化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导入

  要求学生看教材中的插图、图9-1及图9-3

  看图片思考

  让学生在欣赏精美的图片中感知化学的魅力。

  【讲解】这些精美的图片都与化学中的溶液密切相关,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特殊液体产生的神奇效果。这节课我们将与大家一起走进化学溶液世界,领略化学的魅力。

  结合图片中有关溶液的介绍,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作用下,深切感受到学习溶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化学情感。

  创设情境

  引导发现

  一、溶液

  做【实验9-1】

  分组合作

  创设实验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溶液就在我们身边。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叫溶质?

  2、什么叫溶剂?

  阅读教材后,分小组讨论,交流对溶液组成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及分析归纳能力。

  【介绍】常见溶液中的 溶质和溶剂

  【实验9-2】、【实验9-3】

  做练习

  分组实验

  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对溶液的认识,树立学以至用的意识。

  从人类衣食住行的角度,列举大量的事实,说明溶液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

  小组讨论,交流资料。

  引发学生对溶液的亲近感,感知学好化学的重要性。

  让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与溶液有关的现象或事例。

  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确立“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学习意识。

  深入研究

  溶液与浊液的区别

  【实验9-4】

  小组讨论,提交结论

  让学生在猜想、解疑中体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创设情境

  二、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

  【活动与探究】

  一些物质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

  小组实验,讨论交流

  让学生通过自己研究,培养总结归纳的能力。

  归纳总结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的更加绚丽多彩。

  让学生真正了解“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内涵,树立学好化学,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

  课堂小结

  1、溶液的概念及组成

  2、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

  学生总结

  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上,给予指导。

  板书设计:

  一、溶液:

  1、什么叫溶液?

  2、什么叫溶剂?

  3、什么叫溶质?

  4、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

  5、常见溶液中的 溶质和溶剂

  二、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

  本节课达标自测

  a

  一、填空题:

  1、将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③写名称)填在相应的短线上。

  ①稀硫酸:          ,②澄清石灰水:          ,

  ③碘酒:      , ④锌和盐酸完全反应后的溶液:          ,

  ⑤氢氧化钠溶液:          。

  2、少量的碘加入到汽油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所得到的溶液名称是                               。

  3、少量的植物油加入到水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

  该混合物叫做           。做完实验后,这支试管用             洗涤,因为              有                  的功能。

  4、    色的高锰酸钾溶液中用滴管缓缓加入少量酒精,不要振荡,现象是                  ,然后振荡,现象是                        ,该溶液中的溶质是               ,溶剂是                     。

  二、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水银  b.蔗糖水  c.石灰浆   d.植物油、水、洗洁精混合振荡后的液体2.以下不属于溶液外观上的基本特征的是(     )

  a.均一       b.稳定       c.无色        d.透明

  3.组成溶液的溶质(   )

  a. 只能是固体           b. 只能是液体

  c.只能是气体          d.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4.一杯溶液里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是(     )

  a.相同的     b.不同的     c.只有上层是相同的     d.无法确定

  5.溶液一定是(   )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c、溶液一定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d、冰和水混合在一起,冰是溶质,水是溶剂

  7两种能溶于水且能起反应的块状固体a、b,反应最快的情况是( )

  a、两种块状固体接触         b、将两种固体碾细拌合

  c、将两种固体溶于水并搅动   d、一种块状固体与另一种粉末混合

  b组

  一、选择题:

  1、下列混合物中,属于溶液且溶质是单质的是(    )

  a.石灰水   b.泥水      c.碘酒      d.牛奶

  2、一种液体是否是溶液,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液体里

  b、 一种物质被分散成分子或离子均匀进入另一种物质里

  c、液体是均一的、稳定的

  d、长期放置不分层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溶于水是扩散过程,所以溶解都是要吸热的

  b、 溶液中只可以有一种溶质

  c、一杯调好的糖水,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甜,说明后面喝的糖水含糖少

  d、条件不改变时,溶液放置多久,溶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4、向图中的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后,原来u型管内两臂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面降低了些,左边的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是(  )。

  a.活性炭       b.氯化钠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二、简答题:

  1、写出下列溶液中溶剂的名称

  碘酒           ,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

  硫酸铜溶液            ,医用酒精              。

  2、小英在做饭时,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

  (1)    从你能想到的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中,写出其中两项,并预测此因素对食盐的溶解速率的影响:

  因素1                       ,你的预测                        ;

  因素2                       ,你的预测                        。

  (2)从你所列因素中选出一个,通过实验验证你的预测。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社会实践:调查干洗衣服的原理

  布置作业:课本33页3、4题  

  课后记:本节内容既贴近生活,又有一定的悬念,学生学完本课后感到收获很大。

1溶液的形成 篇6

  教学目标

  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初步探究活动,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并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重点: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及实验探究。

  难点:物质在水中溶解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教学用具

  多媒体、实验仪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

  实验引入

  演示物质溶于水的趣味实验──在一只小烧杯中装入半烧杯水,在烧杯下面放一块小小的薄木块,并向木块上放少量水,将烧杯向上提,观察到木块没有被提起来;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硝酸铵,边加边搅拌,直到烧杯外壁有水珠凝结,这时又把烧杯向上提。

  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并猜想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物质溶于水是否都是这样的呢?

  活动探究

  方案设计:用烧杯、温度计、玻璃棒等仪器来探究naoh、nacl、nh4no3三种固体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情况的方案设计。

  分组实验:按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并观察记录:

  水中加入溶质

  氢氧化钠(naoh)

  硝酸铵(nh4no3)

  氯化钠(nacl)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溶解现象

  结论

  展示交流:展示交流实验探究情况。

  演示分析

  多媒体演示分析溶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归纳整理

  吸热>放热  溶液温度降低

  吸热<放热  溶液温度升高

  吸热=放热  溶液温度不变

  设计再探究

  实验设计:如果没有温度计,你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方案可直接用实验简图表示)

  可供选择的某些用品有:nacl、naoh、nh4no3 、浓h2so4……(你还可选用其他一些仪器和药品。)

  

  实验探究:实验探究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交流展示:同学讨论交流再探究方案及实验情况。

  现实录同学们展示交流的活动案例:

  典型案例1:

  naoh溶于水时温度变化装置:naoh溶于水时温度变化的装置改进:

  分析:此装置有无不完善之处,如有,如何改进?

  典型案例2:

  此装置是否正确,说明理由,改进装置为:

  如不正确,如何改进。

  典型案例3:

  评价设计方案:

  案例群展示

  封闭体系                        开口体系

  执教:湖北省宜昌市九中 孙明槐

  点评

  本节课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溶液形成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然后分析吸热和放热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溶液的吸热和放热现象,整个教学思路严密清晰,学生自主参与面广,创新点较多。创设的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烧杯和杯外湿木块冰冻粘结的实验现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创设了设计实验的思路,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同时,本节课的知识点较少,但安排了很丰富的活动素材,特别是引导学生深层次地进行探究时,提供的仪器和药品既能给思维受阻的学生以启迪,又能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广阔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乐于探究的精神。本节课注重了知识技能的形成与学习方法的联系,是一节符合课改精神的好课。

  点评:湖北省宜昌市教研中心 刘永舜

1溶液的形成 篇7

  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

  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三个、药匙

  食盐

  糖

  硫酸铜晶体

  现象

  结论

  活动与探究(二):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

  仪器: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

  溶剂

  溶质

  现象

  水

  碘

  水

  高锰酸钾

  汽油

  碘

  汽油

  高锰酸钾

  结论

  动与探究(三):药品:酒精、水、高锰酸钾溶液

  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

  溶剂

  溶质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

  水

  乙醇

  活动与探究(四):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

  仪器:试管两支、胶头滴管

  试管内加入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的

  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水、植物油、洗涤剂 

  拓展训练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矿泉水是溶液,蒸馏水是纯水。

1溶液的形成 篇8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邓村初中 聂家培

  教学目标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实验准备

  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本课时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小组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只是引导、组织好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点评

  情境创设

  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

  学生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

  学生3: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

  ……

  教师引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

  学生齐答:想!

  教师活动:下面请同学们做:

  “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

  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三个、药匙

  展示不同颜色的溶液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食盐

  糖

  硫酸铜晶体

  现象

  结论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认识溶液、溶质、溶剂。学生们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个别加以辅导。等同学们大部分完成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谈谈本小组的实验情况:

  学生回答:我们这组的实验现象是: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溶在水中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

  结论是:它们都能溶于水中。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很好。还有没有不同的现象和结论的?

  学生甲:我们这组还发现有少量固体物质仍存在液体中。

  教师:很好,这说明这些固体没有被水溶解完,谁能说出有什么办法使它完全被水溶解?

  学生乙:可加水。

  学生丙:还可加热。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观察得也很仔细。下面让我们再来观察老师的这五种溶液,要求从上、中、下、左、右仔细观察有些什么特点。

  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和归纳总结能力,由点带面,由一般到特殊,从而得出溶液等概念。学生1:它们的颜色不同。

  学生2:每一种液体都一样。

  学生3:它们都是混合物。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什么是溶液呢?(教师边引导学生观察边口述溶液、溶质、溶剂的定义并将它们板书到黑板上)

  设疑:根据你们的观察,谁能说出溶液的特征来?

  学生1:均一、稳定。

  联系实际:谁能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

  学生2:糖水,糖是溶质,水是溶剂。

  学生3:医生给我打针时的药是溶质,蒸馏水是溶剂。

  学生4:医生用的碘酒,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教师设疑: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对溶液有了一定的认识。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时有这样的现象,当油渍滴到了你的衣服上时,你将怎么办?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生1:这很简单:用水和洗衣粉洗。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对,但我们要知道其中的道理。下面让我们来做活动与探究(二):

  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

  仪器: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

  溶剂

  溶质

  现象

  水

  碘

  水

  高锰酸钾

  汽油

  碘

  汽油

  高锰酸钾

  结论

  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比较明显地得出结论。    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

  学生1:现象:碘不溶于水中,高锰酸钾能溶于水中;但碘能溶于汽油中,高锰酸钾不能溶于汽油中

  结论: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也不一样。

  学生2:不对,我认为碘是很难溶于水,不应是“不溶”。

  教师点评:同学们做实验很认真,观察得也很仔细,总结结论: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设疑:把一种溶液放入到另一种溶液中能形成溶液吗?

  请同学们做活动与探究(三)

  药品:酒精、水、高锰酸钾溶液

  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

  溶剂

  溶质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

  水

  乙醇

  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

  学生甲:我们小组的实验:振荡前现象:液体是分层的;

  振荡后现象:液体没有分层;

  静置后现象:液体也没有分层;

  结论是:它们在水中能形成溶液。

  教师点评并设疑: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那么,请问溶质除了是固体、液体外还可以是什么状态?举例说明。

  语言的准确表达离不开实验的仔细观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准确表达。学生乙:还可以是气体,如我们夏天喝的汽水,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溶剂。

  教师小结:很好,下面我们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

  ①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②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③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

  学生观察仔细,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并能准确回答。设疑:把油放入水中是否能形成溶液呢?现在我们来做活动与探究(四):

  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

  仪器:试管两支、胶头滴管

  试管内加入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的

  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水、植物油、洗涤剂 

  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

  学生1:我们所做的实验现象是:将植物油滴入水中,振荡前它们是分层的,振荡后它们均匀了,静置后它们又分层,把液体倒掉后试管不干净,但加入洗涤剂后用水清洗,试管又干净了。

  此实验引导学生将理论用于生活实际中,并比较溶解与乳化是不同的。教师介绍:这就是乳化现象。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个现象?

  学生2:我看到妈妈在洗碗时,出现过这样的现象。

  ……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将知识进行归纳,并巩固所学知识。小结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然后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回答。

  (教师点评)

  巩固练习

  同学们回家后,将自己家中现有的物品制成溶液,并写成小论文形式,下节课我们进行交流。

  教科书p33习题。

  执教: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邓村初中 聂家培

  点评

  本节课的主题是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通过观察、讨论、交流体会知识的产生与形成过程。这样的设计不但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了落实,而且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点评: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教研中心  黄英文

1溶液的形成 篇9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化学药品中认识一些溶液的实例。通过对物质溶于水等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分析,理解溶解的过程及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学生通过水和油的小实验,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

  课题

  溶液的形成

  授课人

  吕芳

  学校

  江苏省天一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溶液、乳浊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乳化与溶解的不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

  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式

  仪器、药品

  烧杯、玻璃棒、试管、药匙、蔗糖、食盐、碘、水、高锰酸钾、汽油、洗涤剂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我们在以往的化学实验中,曾用到许多溶液如     

  H2O2溶液能分解产生氧气,紫色石蕊溶液遇酸

  会变红色。在化学实验室里你还曾用过或见过

  哪些溶液?

  [指导分析]

  出示四瓶溶液:H2O2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石蕊溶液、70%的医用酒精

  让学生观察讨论:这些溶液有哪些共同点?

  [设问]

  (1)什么是溶液?溶液就是含水的液体混合物吗?

  (2)溶液是怎样形成的?

  [指导学生实验探究]

  (1)仔细观察实验的现象。

  (2)你能解释蔗糖、食盐、碘逐渐消失的原因吗?

  [分析解释]

  从微观角度分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蔗糖分子,Na+和Cl-向水里扩散,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间隔中,形成一种稳定的混合物——溶液。

  在酒精分子的作用下,碘分子均一地分散到酒精分子间隔中,形成碘的酒精溶液——碘酒。

  放多媒体动画:蔗糖溶于水,食盐溶于水。

  学生讨论回答:

  AgNO3溶液、稀硫酸、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澄清石灰水……

  讨论回答(1)都含有水

  (2)都是混合物

  (3)都是液体

  (4)都是澄清透明的

  在试管里加入少量药品,充分振荡,观察解释。

  蔗糖   食盐    碘

  水    水     酒精

  学生阅读理解溶液、溶质、

  溶剂的概念。

  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增强学生对溶液的感性认识。

  提高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通过回忆微观粒子的运动理解溶解的过程。

  二、教案

  [板书设计]

  均一性

  澄清

  第九单元 溶液

  特征

  溶液

  外观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透明

  稳定性

  1、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组成

  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

  液

  2、乳浊液——洗涤剂乳

  化功能——清洗油污                        

  溶质                      溶剂

  (固、液、气)                (液)

1溶液的形成 篇10

  一、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化学药品中认识一些溶液的实例。通过对物质溶于水等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分析,理解溶解的过程及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学生通过水和油的小实验,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

  课  题  溶液的形成

  授课人 吕  芳

  学  校  江苏省天一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溶液、乳浊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乳化与溶解的不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 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 点  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式

  仪器、药品  烧杯、玻璃棒、试管、药匙、蔗糖、食盐、碘、水、高锰酸钾、汽油、洗涤剂等。

  二、教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我们在以往的化学实验中,曾用到许多溶液,如h2o2溶液能分解产生氧气,紫色石蕊溶液遇酸会变红色。在化学实验室里你还曾用过或见过哪些溶液?

  [指导分析]

  出示四瓶溶液:h2o2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石蕊溶液、70%的医用酒精

  让学生观察讨论:这些溶液有哪些共同点?

  [设问]

  (1)什么是溶液?溶液就是含水的液体混合物吗?

  (2)溶液是怎样形成的?

  [指导学生实验探究]

  (1)仔细观察实验的现象。

  (2)你能解释蔗糖、食盐、碘逐渐消失的原因吗?

  [分析解释]

  从微观角度分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蔗糖分子,na+和cl-向水里扩散,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间隔中,形成一种稳定的混合物──溶液。

  在酒精分子的作用下,碘分子均一地分散到酒精分子间隔中,形成碘的酒精溶液──碘酒。

  放多媒体动画:蔗糖溶于水,食盐溶于水。

  [指导分析]

  用多媒体逐一打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1)溶液均一性、稳定性的意义。

  (2)蒸馏水是溶液吗?

  (3)泥水是溶液吗?

  (4)只有水能做溶剂吗?

  (5)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吗?

  (6)溶液里的溶质只能是一种物质吗?

  (7)将蔗糖溶液和nacl 溶液混合后还是溶液吗?溶质是什么?

  (8)下列溶液中溶质、溶剂是什么?

  蔗糖溶液、蔗糖溶液、碘酒、澄清石灰水、

  稀盐酸、cuso4溶液、naoh溶液、盐水。

  [演示实验9-3]

  水和乙醇互相溶解

  [阅读总结]

  (1)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2)两种液体互相溶解,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若有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

  (3)用水作溶剂的溶液,叫做水溶液,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水溶液。

  [指导学生探究实验]

  观察不同物质在同种溶剂里的溶解性。

  [演示实验]

  碘      高锰酸钾

  汽油    汽油

  比较:同种物质在不同种溶剂里的溶解性。

  结论:物质的溶解能力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分析讨论]

  (1)在厨房里或医院里你见过哪些溶液?

  (2)溶液有什么用途?

  (3)为什么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比较快?

  提示:从微观角度去思考,多种溶液混合,不同的溶质分子(或离子)接触面增大,反应加快。

  [设问]

  (1)你家中餐具上的油污是如何清洗的?

  (2)洗涤剂为什么能除油污?

  [指导学生探究实验9-4]

  引导学生观察振荡前后及静置后的现象。

  用多媒体逐一打出下列问题,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或看书后回答:

  (1)植物油溶于水吗?

  (2)振荡后得到乳状浑浊的液体是溶液吗?

  (3)什么叫乳浊液?

  (4)乳浊液里小液滴的分散均一吗?稳定吗?

  (5)乳浊液中加入洗涤剂后振荡,植物油溶解在水里了吗?

  (6)用汽油擦除衣服上的油污,用洗涤剂清洗盛过植物油的试管,分析二者原理是否相同。

  [解答学生的提问]

  [布置作业]

  1、完成书本习题

  2、回家做家庭小实验“清洗餐具”

  学生讨论回答:

  agno3溶液、稀硫酸、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澄清石灰水……

  讨论回答

  (1)都含有水

  (2)都是混合物

  (3)都是液体

  (4)都是澄清透明的  

  在试管里加入少量药品,充分振荡,观察解释。

  蔗糖 食盐 碘 

  水     水   酒精

  学生阅读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学生回答并归纳总结:

  (1)均一:溶液各处浓稀完全一

  样;稳定:温度不变,溶剂量不

  变,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

  (2)蒸馏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3)泥水不属于溶液,因为泥不溶于水,一般物质溶于水或其它溶剂中形成溶液。

  (4)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做溶剂。

  (5)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6)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物质。蔗糖溶液、食盐溶液混合后仍是溶液,溶质是蔗糖和食盐。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描述现象,得出结论,填写在书上。

  学生阅读理解记忆。

  学生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碘      高锰酸钾

  水     水

  学生回答:黄酒、碘酒、生理盐水、注射液、葡萄糖溶液、无土栽培营养液……

  黄酒做烧菜的调料,碘酒消毒,营养液供给植物生长的养料……

  学生实验:

  (1)试管内加水和植物油,充分

  振荡。

  (2)试管内加水和植物油及洗剂,充分振蒎。

  描述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

  学生看书,了解洗涤剂的乳化功能。

  学生分析归纳:

  汽油能溶解油脂,洗涤剂有乳化功能。

  讨论、归纳、总结本课主要内容,提出疑问。

  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增强学生对溶液的感性认识。

  提高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通过回忆微观粒子的运动理解溶解的过程。

  指导学生学会对比、分析,学会归纳总结,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巩固溶质、溶质的知识。

  激发兴趣,增强学生探究欲。

  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给学生反思与质疑的时间。

  [板书设计]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1、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

  2、乳浊液──洗涤剂、乳化功能──清洗油污

1溶液的形成 篇11

  教学目标

  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重点和难点

  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比较。

  难点:评价实验方案。

  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实验准备

  演示用品:底部用石蜡粘着一小木块的烧杯、naoh固体、水、玻璃棒、药匙。

  分组实验用品:三只各装有100 ml水的烧杯、三份质量相同的固体nacl、 nh4no3、naoh、药匙、温度计。

  投影仪及相关图片(或自制动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点评

  教师演示趣味实验:向烧杯(底部粘有一小木块)中注入半杯水,加入三匙naoh并不断搅拌。

  教师: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烧杯底部粘着的木块掉下来了。

  讨论与交流:烧杯底部的小木块脱落,猜想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是naoh加入水中溶解时,水溶液的温度升高,使烧杯底部的石蜡熔化,因而木块掉下来了。

  学生:是不是所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都会升高?

  学生: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为什么会升高?

  教师:下面我们就围绕同学们的猜想和疑惑来进行研究。

  创设实验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活动与探究(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阅读有关教材,明确活动目标、实验用品。

  学生:我们的活动目标是探究nacl、nh4no3、naoh溶解于水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学生:实验用品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nacl、nh4no3、naoh。

  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我组的实验方案是先测出水的温度,再向水中加入溶质,等溶质溶解后测出水溶液的温度。若水溶液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则物质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的,反之是吸热。

  教师:同学们的实验思路是正确的。下面我提供一个设计方案,请同学们参考。

  阅读教师提供的实验方案。

  (1)取三只烧杯,各注入100 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将两药匙nacl、nh4no3、naoh分别加入上述三只烧杯中,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

  (3)用手背小心触摸三只烧杯的外壁,有什么感觉?

  (4)把实验后的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内。

  (5)计算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填入下表中。

  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测量的温度/℃

  温度的变化(与水相比)

  水    氯化钠溶液    硝酸铵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各小组将老师提供的方案与自己的方案比较,谁的方案更佳?说出你的理由。你在以后设计实验方案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老师所用的水都是100 ml,三次所加的溶质的质量也相同。因此老师的方案更好。

  教师:假若很少很少的溶质加到大量的水中,水的温度变化情况可能是怎样的呢?

  学生:这样可能水溶解的物质太少,水形成溶液后的温度变化不明显,测不出物质溶于水是吸热还是放热,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

  学生: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必须对实验条件作周密的考虑。

  教师: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实验方案设计中,要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分组实验,填写有关表格。(表格见上)

  交流各组实验所得的结论。

  学生:nacl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变化不大;nh4no3溶于水时吸收热量;naoh溶于时放出热量。

  实验目的和实验用品对学生设计方案有提示作用。

  学生自主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通过比较,意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

  活动与探究(二):尽可能利用生活中的用品对下列问题任选一个进行探究。

  设想一种实验方案验证naoh溶于水时大量放热。

  设想一种实验方案验证nh4no3溶于水时大量吸热。

  设想一种实验方案既能验证naoh溶于水时放热,又能验证nh4no3溶于水吸热。

  讨论与交流:交流各组的设想。

  学生:在玻璃杯底部用石蜡粘上小木块,就可用来验证naoh溶于水时大量放热。

  学生:在小木块上洒一些水,再放上一个玻璃杯,即可验证nh4no3溶于水时大量吸热。

  学生:将用过的小玻璃瓶用合适的橡皮塞密封,在橡皮塞上安上一支用完的透明圆珠笔芯,既能验证naoh溶于水时放热,又能验证nh4no3溶于水吸热。

  ……

  教师:同学们的设想是否正确,有待于实践的检验,请同学们课外继续去探讨。我们看哪些组的同学完成得出色,完成得好的组将有一份纪念品。

  拉近化学与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反思与评价:比较活动与探究(一)中的实验方案与活动与探究(二)中的实验设想,说出它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学生:(一)中用到了温度计,适合于测量任一物质溶解于水是吸热还是放热。

  学生:用生活中的代用品做实验,只有温度有很大的变化,才有明确的实验现象。

  ……

  教师:你们是最棒的!只要我们善于比较、善于分析,说不定未来的科学家就诞生在你们中间。

  教师:刚才我们探究了几种物质溶于水时温度的变化,那么为什么物质溶于水时温度会发生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1页内容。

  师生共同分析:溶质溶解于水时温度变化的实质。可投影下列图片(也可动画展示)。

  扩散──吸热  水合──放热

  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降低;

  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升高;

  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不变。

  旨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恰当的表扬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动力。

  利用图片(或动画)变微观为宏观,帮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

  反思与小结

  在本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

  课外拓展

  实验验证活动与探究(二)中你所设计的方案的可行性,填写下列表格。

  实验目的

  实验用品

  实验原理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执教: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宋家嘴初中 唐汇丽

  点评

  本节课

  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核心,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猜想烧杯底部的小木块脱落的原因,设计实验方案,反思评价不同的方案,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目标设计实验方案,分组实验,讨论活动中的成功和不足,让学生反思领悟,体会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到了技能,获取了知识,锤炼了思维,张扬了个性。(2)创造性地运用了教材:教师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再次设计实验验证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难能可贵的是,对探究方案进行反思,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升华。(3)运用图片(或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溶液形成的实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点评: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教研中心 黄英文

  背景资料

  冷却剂

  在生产、生活中常用冰做冷却剂,但冰只能提供0 ℃左右的低温。一些医疗和研究单位常需要更低的温度。提供低温较方便的方法是用冷冻混合物。下表是几种常见冷冻混合物的组成及冷冻混合物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

  几种常见冷冻混合物的组成和最低温度

  冷冻混合物的组成

  最低温度/℃

  41 g nh4no3和100 g冰

  -17

  19 g nh4cl和100 g冰

  -16

  23 g nacl和100 g冰

  -21

  大量实验表明,固体物质溶于水,使水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这一性质常为人们所利用。例如,冬天常在汽车的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以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向公路和积雪撒盐,使冰雪很快融化。

  某些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这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够导电。例如,食盐溶于水生成自由移动的na+和cl- ,稀硫酸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h+和so42-,所以食盐水溶液和稀硫酸都能够导电。

1溶液的形成 篇12

  一、--思路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化学药品中认识一些溶液的实例。通过对物质溶于水等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分析,理解溶解的过程及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学生通过水和油的小实验,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

  课  题  溶液的形成

  授课人 吕  芳

  学  校  江苏省天一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溶液、乳浊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乳化与溶解的不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 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 点  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式

  仪器、药品  烧杯、玻璃棒、试管、药匙、蔗糖、食盐、碘、水、高锰酸钾、汽油、洗涤剂等。

  二、教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我们在以往的化学实验中,曾用到许多溶液,如h2o2溶液能分解产生氧气,紫色石蕊溶液遇酸会变红色。在化学实验室里你还曾用过或见过哪些溶液?

  [指导分析]

  出示四瓶溶液:h2o2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石蕊溶液、70%的医用酒精

  让学生观察讨论:这些溶液有哪些共同点?

  [设问]

  (1)什么是溶液?溶液就是含水的液体混合物吗?

  (2)溶液是怎样形成的?

  [指导学生实验探究]

  (1)仔细观察实验的现象。

  (2)你能解释蔗糖、食盐、碘逐渐消失的原因吗?

  [分析解释]

  从微观角度分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蔗糖分子,na+和cl-向水里扩散,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间隔中,形成一种稳定的混合物──溶液。

  在酒精分子的作用下,碘分子均一地分散到酒精分子间隔中,形成碘的酒精溶液──碘酒。

  放多媒体动画:蔗糖溶于水,食盐溶于水。

  [指导分析]

  用多媒体逐一打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1)溶液均一性、稳定性的意义。

  (2)蒸馏水是溶液吗?

  (3)泥水是溶液吗?

  (4)只有水能做溶剂吗?

  (5)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吗?

  (6)溶液里的溶质只能是一种物质吗?

  (7)将蔗糖溶液和nacl 溶液混合后还是溶液吗?溶质是什么?

  (8)下列溶液中溶质、溶剂是什么?

  蔗糖溶液、蔗糖溶液、碘酒、澄清石灰水、

  稀盐酸、cuso4溶液、naoh溶液、盐水。

  [演示实验9-3]

  水和乙醇互相溶解

  [阅读总结]

  (1)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2)两种液体互相溶解,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若有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

  (3)用水作溶剂的溶液,叫做水溶液,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水溶液。

  [指导学生探究实验]

  观察不同物质在同种溶剂里的溶解性。

  [演示实验]

  碘      高锰酸钾

  汽油    汽油

  比较:同种物质在不同种溶剂里的溶解性。

  结论:物质的溶解能力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分析讨论]

  (1)在厨房里或医院里你见过哪些溶液?

  (2)溶液有什么用途?

  (3)为什么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比较快?

  提示:从微观角度去思考,多种溶液混合,不同的溶质分子(或离子)接触面增大,反应加快。

  [设问]

  (1)你家中餐具上的油污是如何清洗的?

  (2)洗涤剂为什么能除油污?

  [指导学生探究实验9-4]

  引导学生观察振荡前后及静置后的现象。

  用多媒体逐一打出下列问题,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或看书后回答:

  (1)植物油溶于水吗?

  (2)振荡后得到乳状浑浊的液体是溶液吗?

  (3)什么叫乳浊液?

  (4)乳浊液里小液滴的分散均一吗?稳定吗?

  (5)乳浊液中加入洗涤剂后振荡,植物油溶解在水里了吗?

  (6)用汽油擦除衣服上的油污,用洗涤剂清洗盛过植物油的试管,分析二者原理是否相同。

  [解答学生的提问]

  [布置作业]

  1、完成书本习题

  2、回家做家庭小实验“清洗餐具”

  学生讨论回答:

  agno3溶液、稀硫酸、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澄清石灰水……

  讨论回答

  (1)都含有水

  (2)都是混合物

  (3)都是液体

  (4)都是澄清透明的  

  在试管里加入少量药品,充分振荡,观察解释。

  蔗糖 食盐 碘 

  水     水   酒精

  学生阅读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学生回答并归纳总结:

  (1)均一:溶液各处浓稀完全一

  样;稳定:温度不变,溶剂量不

  变,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

  (2)蒸馏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3)泥水不属于溶液,因为泥不溶于水,一般物质溶于水或其它溶剂中形成溶液。

  (4)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做溶剂。

  (5)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6)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物质。蔗糖溶液、食盐溶液混合后仍是溶液,溶质是蔗糖和食盐。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描述现象,得出结论,填写在书上。

  学生阅读理解记忆。

  学生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碘      高锰酸钾

  水     水

  学生回答:黄酒、碘酒、生理盐水、注射液、葡萄糖溶液、无土栽培营养液……

  黄酒做烧菜的调料,碘酒消毒,营养液供给植物生长的养料……

  学生实验:

  (1)试管内加水和植物油,充分

  振荡。

  (2)试管内加水和植物油及洗剂,充分振蒎。

  描述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

  学生看书,了解洗涤剂的乳化功能。

  学生分析归纳:

  汽油能溶解油脂,洗涤剂有乳化功能。

  讨论、归纳、总结本课主要内容,提出疑问。

  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增强学生对溶液的感性认识。

  提高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通过回忆微观粒子的运动理解溶解的过程。

  指导学生学会对比、分析,学会归纳总结,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巩固溶质、溶质的知识。

  激发兴趣,增强学生探究欲。

  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给学生反思与质疑的时间。

  [板书设计]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1、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

  2、乳浊液──洗涤剂、乳化功能──清洗油污

1溶液的形成 篇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4)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 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2)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

  教学工具

  教师用具:投影仪、烧杯、玻璃片、玻璃棒、五试管溶液(品红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钾溶液)、硝酸铵固体。学生用具:仪器:小烧杯、玻璃棒、小试管 、药匙、滴管、酒精灯、火柴、温度计; 药品:食盐、蔗糖、碘、高锰酸钾、汽油、水、乙醇、植物油、洗涤剂、洗衣粉、纯碱、硝酸铵、氢氧化钠

  教学过程

  学习情境

  展示五种液体:红色(晶红溶液),蓝色(硫酸铜溶液),黄色(氯化铁溶液),紫色(高锰酸钾溶液),无色(氯化钾溶液)。

  [设问]看到这五种液体,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发言]如:

  1.想知道这它们各自的味道。

  2.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3.想到它们可能是不同颜料与水混合而成的。

  4.它们颜色各不相同,可能是混合物。

  [引入]通过大家的发言,可以看出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探究化学奥秘的愿望很强。同学们都知道海水又苦又咸,它同这五种液体一样,都属于溶液,学完了本节课后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第九单元 溶 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引导]同学们桌子上都摆有食盐、蔗糖及别的用品,下面就按“活动与探究一”的内容进行实验。

  [投影]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于水

  试验用品:食盐、蔗糖、水、烧杯、玻璃棒、药匙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实验现象]请一组同学上台解释他们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其他同学提出异议。

  [现象]蔗糖、食盐都消失在了水中。

  [结论]蔗糖、食盐都可以溶解在水中。

  [提问]如何从微观上理解这一现象?

  [学生讨论、总结]蔗糖微粒、食盐微粒运动扩散到水分子中去了。(教师指出:物质在水中以什么形态存在,将在以后的章节中学习)。

  [引导提问]我们刚才得到的液体,都是混合物拿出开课时的五种液体,让学生观察:1.每种液体各部分一样吗?

  2.放置了这么长时间,你有没有看到哪种液体析出沉淀?

  [学生回答]

  1.各部分完全相同。  2.没有析出沉淀。

  [教师总结]像这样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叫做溶液。

  [提问]根据刚才的实验及分析总结溶液的概念。

  [讨论、总结,并互相交流]

  一、溶液

  [投影]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提问]水具有什么作用?

  [回答]分解其他物质的作用。

  [投影]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例如:水。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讨论]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

  [交流结果]在蔗糖溶液中,溶质是蔗糖,溶剂是水;在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

  [教师指出]开课的五种液体中:红色的是品红溶液,蓝色的是硫酸铜的水溶液,黄色的是氯化铁的水溶液,紫色的是高锰酸钾的水溶液,五色的是氯化钾的水溶液。

  [设问]你还能否再举出一些溶液?并指出溶质、溶剂。

  [学生发育]

  1.糖水中溶质是糖,溶剂是水。

  2.白酒中酒精是溶质,水是溶剂。

  [教师指出]除了水可以作溶剂外,汽油,酒精等也可作溶剂。例:碘酒: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过渡]大家应该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当衣服上沾上油滴时,用水洗很难洗去,怎么办呢?

  [学生发言]

  1、可以用肥皂水洗。

  2.用洗衣粉洗。

  (教师给予鼓励)

  [引导]完成下面的“活动与探究二”之后,你就会明白洗去的道理。

  [投影]活动与探究二:

  实验用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药匙、试管、胶头滴管

  步骤:

  [学生活动]

  [互相交流]请一组同学将他们的实验现象、结论展示给大家。其他各组提出异议。

  [结论]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而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易溶于水。这说明: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2.溶质与溶剂的辩证关系

  ①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解决问题]衣服上的油滴用什么洗去?为什么?

  [回答]汽油。因为油在水中溶解能力小,在汽油中溶解能力强。

  [过渡]前面我们谈到的溶质大部分是固体,那溶质还能否是别的状态呢?下面进行“活动与探究三”。

  [投影]活动与探究三:乙醇溶于水

  实验用品:乙醇、高锰酸钾水溶液(高锰酸钾起显色作用,便于观察)、试管、胶头滴管

  [学生活动](做上述实验的第一部分)

  [交流]把植物油滴入水中,振荡前分层,振荡后不分层,静置后分层。在振荡过程中有一些小油滴分散在水中,液体倒掉后试管不干净。

  [引导提问]这样的液体稳定吗?

  [回答]不稳定。

  [引导]我们把这样的液体叫乳浊液,那什么是乳浊液?

  [学生讨论、总结]

  4.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引导]现在进行“活动与探究四”的第二部分,看实验现象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

  [交流]水、植物油和洗涤剂混合起来,振荡前分层,振荡后形成均一的泡沫,静置后泡沫仍均匀,不分层。倒掉液体后试管较于净。

  [设问]这是为什么呢?

  [结合动画模拟讲解]洗涤剂的分子结构中有亲水基(喜欢与水在一起的一端)和亲油基(喜欢与油在一起),当它接触油脂时,亲油基就会将大油滴分散成小油滴,这些小油滴不会聚集起来,又能随水流走。化学上把这种现象叫乳化现象。

  [设问]乳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你能否举出几个例子?

  [学生发言]

  1.用洗衣粉洗衣服。

  2.用洗发水洗头。

  3.洗餐具时加入洗洁精效果较好。

  [思考]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试分析二者的原理是否相同。

  [讨论、总结]前者是油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后者是乳化现象。

  [鼓励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

  [学生发言]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溶液,知道了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若溶液中有水,一般水是溶剂。我们还学习了乳浊液与乳化现象。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1溶液的形成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550691155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