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仰面清风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微信扫码分享

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精选6篇)

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篇1

  教学内容

  《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课题 1(40分钟)。

  学生分析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学生在生物学中已学过,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课题侧重让学生了解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所以教师的教学主旨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辅以必要的讲解,从而完成本课的学习。

  设计理念

  本课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各项活动和任务的展开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为中心,通过开展四人活动、小组活动,以问题、图片、故事等方式创设不同的情景,将学生引入所要谈论的话题。课前让学生调查家庭和学校,收集有关资料。让学生学会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共同学习、资源共享的精神。

  --

  情景暗示,导入新课

  引入多媒体画面,引出民以食为天,看到这几幅画:

  教师:你能说说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有哪几种?

  学生: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

  通过优美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题探究

  ①蛋白质

  探究始于问题,这个问题是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中,捕捉到的新情境与原有知识有水平间的联系,但又与答案有一定的距离的信息后形成的,也就是说,当情境中隐含的与学生现有观念、知识结构产生冲突的、令人困惑的信息时,学生便能提出许多“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

  恩格斯曾说:“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方式”,它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那么什么是蛋白质?它有何生理功能?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本p88~p90,学生通过阅读拓宽了知识面懂得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教师:医生建议儿童、青少年、伤病员多喝牛奶、黑鱼汤补身体,为什么?

  学生:牛奶、黑鱼汤含丰富的蛋白质,是修补受损组织和机体生长的主要原料。

  多媒体展示:图片:吸烟的害处。

  故事:在美国举行了一次吸烟比赛,参赛队员在1小时内吸烟最多者获胜,结果造成一名队员当场死亡。请同学们分析这名队员死亡的原因。

  学生:烟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物质,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缺氧致人死亡。

  老师:晓刚同学想探究香烟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物质,请你帮他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学生分四人一组讨论后,上台交流。

  学生:将香烟点燃后,生成的气体收集起来,先通过澄清的石灰水,再通过新鲜的鸡血。

  点评:学生通过这种教师“问题式”的教学,使知识在问题探究之中得到升华。

  ②糖类、油脂

  其实在六大营养素中能给人提供能量的还有糖类、油脂,下面利用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展示:优质大米和霉变大米

  学生结合图片和资料p92分组讨论回答:

  在生活中能否用霉变的大米喂养家禽、家畜?

  学生:发霉变质的食物中毒素会积累在家禽体内,人吃了这样的家禽,也会因有毒物质进入人体而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

  ③维生素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则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陶冶情操,获取知识。几百年前的欧洲,长期在海上航行的水手经常遭到坏血病的折磨,患者常常牙龈出血,最后痛苦死去,人们一直查不出病因。奇怪的是只要船只靠岸,这种疾病很快就不治而愈。水手们为什么会得坏血病呢?一位随船医生通过细心观察发现,水手在航海中很难吃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这位医生试着让水手天天吃一些新鲜的柑橘。奇迹出现了──坏血病很快就痊愈了。柑橘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本领呢?

  学生:柑橘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坏血病就是缺乏维生素c所致。

  知识建构

  教师引导学生将探究的结果引入生活中,以科学、规范的形式纳入学生的知识结构,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严密化,并将获得的知识应用于新的现实情景,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知识的巩固和扩展。

  多媒体展示: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小组活动:要求学生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提示:设计午餐食谱要含有五类食物且比例合适)学生分组探究,并选派一名同学上台交流,师生评价。

  学生:一根黄瓜、一条红烧鱼、一碗紫菜蛋汤、一碗米饭。

  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构建的“认知结构”还达不到“系统化”的高度。因此最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回顾,重新审视了本节课的内容,借助投影列出了教师事先设计的知识要点,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教学效果:课堂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性化、个性化等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气氛浓厚,知识建构与思维发展相得益彰,具体表现为:

  ①情景导入引人入胜:“民以食为天”引出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直奔课题。

  ②课堂设计知识与应用并重。

  以“水手们为什么会得坏血病呢?”为例,通过探究得出缺乏维生素c所致,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有化学,化学之中有生活。

  ③课堂气氛紧张而活跃,课堂交流和谐有序。

  课堂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探究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高涨。

  ④注重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和提高。

  ⑤课堂容量大,效率高。

  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中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几个方面:

  ①对课程的分析深度不够,要加强对本学科知识系统的联系和理解。

  ②教师语言和表情需要增加亲和力。

  ③思维与能力培养的力度还要加强。

  ④课堂反馈要更及时准确,在学生的反馈中要充分展露他们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缺陷,捕捉到学生的思维闪亮点,并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

  点评:本节课利用“情景暗示,导入新课”,又通过“情景”式教学进行探究,最后通过知识建构三部曲,一气呵成,达到了用“情景”解决化学教学中的“问题”的作用。

  点评:湖北省宜昌市教研中心 刘永舜

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篇2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以人教版实验新教材初三《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1的内容为依托,由本人设计的一节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网络教学课。初三化学新教材是以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而编写的。新教材倡导以科学探究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的信息加工、解释和综合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拓宽思维空间,便于创造性的发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化学与生活的开放性题目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对象分析

  初三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知识面已逐渐扩大,求知欲大大增加,学习的兴趣也就大大地扩展了。教师单纯教授知识的方式已无法适应学生的认知需要,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自主学习要比教师单纯教授知识更有效,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还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元认知技能等。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2)动作技能方面,通过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一方面能掌握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掌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化学开放性题目的能力。

  3)情感方面,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学习目标具体描述语句

  1.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与人体健康的重要关系以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2.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3.运用网络环境,使学生掌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六大营养物质对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合理安排日常饮食。

  教学难点

  1.如何安排日常饮食才是科学、合理的。

  2.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调控。

  解决措施

  在组织、设计教学内容时注重创设学习情境,强调“情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注意信息资源设计,强调利用丰富的互联网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注重自主学习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创设以教师为主导的积极、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但又离不开教师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导。

  模式说明

  ①提出问题──教师利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创设出与主题相关的虚拟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下提出“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是什么”的问题,使学生积极思考,明确本节课所要探究的知识点,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②引导探究──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探究。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通过internet资源进行自主探究。探究过程包括信息收集、整理提炼。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上的认知主体位置。

  ③网上竞赛──教师精心设计一些与探究主题相关的化学问题,通过网络竞赛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所得到的信息来回答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知识竞赛达到化学知识点的回归和内化。

  ④点评导引──让个别学生把自己的探究成果进行展示,促使学生间的互相交流,并使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方式,即如何通过互联网资源收集到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课后反思

  从XX年9月起,广州市东山区作为全国新课程标准教材的实验基地,全面铺开了新课程的实施,从而吹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号角。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的初中化学新教材也在秋风中悄然而至。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倡导以科学探究为课改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由此,新课程标准还提出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应进行改革,强调要加强化学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创新意识,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因此,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学习。

  本--以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和元认知理论、自我发展教育理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互动活动理论等相关理论为依据,运用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化学开放性题目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化学与生活》是以人教版新教材初三化学第十二单元的内容为依托,由本人设计的一节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网络教学课。新教材倡导以科学探究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的信息加工、解释和综合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拓宽思维空间,便于创造性的发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化学与生活的开放性题目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本课是一节网络教学课,学生可能会不太习惯这种“课堂”模式(可能与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有关),再加上网络资源信息量大、干扰多,部分学生可能会不知道如何进入学习角色。因此在本课的--当中,特别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快融入对化学与生活之间联系的思考。同时,在网页课件的设计方面也要注意不采用太多与主题无关的花哨设计,在保证网页界面生动友好、图文并茂的前提下尽量使网页课件主题突出、内容简洁。

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篇3

  教学目标

  了解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

  初步认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在人类生命活动中的重大意义。

  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意识和合作探究能力。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激发更多的学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

  重点和难点

  蛋白质在人类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实验准备

  一组精美图片(或制作成多媒体)、研钵、滴管、小烧杯、量筒、医用维生素c、蒸馏水、漏斗、滤纸、玻璃棒、石蕊、碘酒、米饭

  课时安排 1课时

  --

  情景创设

  同学们都吃过饭了吗?我们每天为什么要吃饭啊?为什么光吃饭还不行,还要吃菜呢?

  (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得出我们人类维持生命和健康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

  群体互动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在生物学和化学中已经知道了不少。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常见的盐,本单元所涉及的无机盐将在下一个课题中进行研究。本课题我们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四类有机物的营养物质。

  请分组阅读教材p88~94,讨论并完成p89、p93两处的课堂练习。

  交流汇报

  各小组汇报小组的讨论成果。

  巩固提高

  ①特殊的蛋白质──酶;维生素的音译名:vitamin-维他命;

  ②演示:碘与淀粉的反应:单质碘+淀粉显蓝色。

  组间抢答

  给我们平时常吃的食物找“家”:米饭、羊肉、苹果、白菜、牛肉、花生、糖果、猪肉、黄瓜、鲜奶、鱼肉、玉米、鸡蛋、柑橘、萝卜、蒜苗、雪梨。

  主要含蛋白质的有               ;主要含糖类的有               ;

  主要含油脂的有               ;主要含维生素的有               。

  探究辨析

  ①抛砖引玉:警方常用“指纹显示”来破案。方法一:取一个蒸发皿,加入少量的碘酒后,微微加热,将留有手指印的证物(纸张或器皿)放在蒸发皿上方,过一会儿可显示出清晰的指纹(其原因是手指上的油脂在器皿或纸张上,而碘可溶于油脂中,从而显示出指纹来);方法二:将硝酸银溶液小心地涂抹在案情证物上,再用光照,则在物证上会显示出黑色的指纹来。(其原因是手指上的汗迹中含有无机盐nacl等,与agno3反应生成了agcl,经光照,agcl分解产生黑色银的微粒,而显示出黑色指纹)。

  ②学生实验探究维生素c的性质:取3片医用维生素c(也可用学生自备的水果、果汁),碾碎后溶于10 ml水中并过滤,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入几滴紫色的石蕊试液,观察,可见     。说明维生素c的水溶液呈     性,医学上常把维生素c称之为     (可查阅资料或访问医护人员)。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在高温条件下易被破坏。请想一想,如何食用新鲜黄瓜,才能充分利用黄瓜中丰富的维生素c。

  交流展示

  (“我”在维持人类生命和健康中的作用)

  课前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收集四类有机营养物的生理功用(每小组负责一类),并用第一人称“我”写成汇报交流材料。

  警钟长鸣

  (多媒体展示)

  ①吸烟与疾病。图片:肺癌患者的肺与正常人的肺的比较。

  ②资料:甲醛浸泡的鸡爪和水产品。

  ③资料:硫黄熏制的白木耳。

  ④市场上销售的毒大米和毒笋。

  ⑤关注生活中所见到的“黄曲霉菌”。

  ⑥关注居室装修中的“隐形杀手”──甲醛、苯。

  感悟交流

  看了之后你们有何感受?

  学后反思

  ①我们应怎样关注健康、关爱生命?

  ②我们应怎样合理安排膳食?调查我们学校的食谱是否符合健康要求,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③我们为什么不能偏食、挑食?我们为什么要多吃蔬菜?

  课后调研

  你认为“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民间说法有科学道理吗?建议你做一做下面的调查研究:参考课本p94页习题3中提供的数据,记录自己(或他人)每天行走多少路,大约消耗多少油脂?根据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之比,制定一个科学的走路锻炼计划,并坚持实施,做好记录,分析结果,在适当的时候完成调查研究报告。

  点评:本节课从“民以食为天”的吃开始,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学知识,从而使本课题顺理成章地导出。

  在学生互动活动中又设置了一栏:“其他,你感兴趣的内容”,更是体现了“以人为本”张扬学生个性的理念。值得一提的是滕老师的“课后调研”给学生提供了七年级数学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可谓用心良苦。

  点评:湖北省枝江市教学研究室 易章和

  背景资料

  ①XX年11月10日楚天都市报

  掺有矿物油的大米对人体有致畸、致癌作用。一次性进食了较大量的含矿物油的食物,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腹泻、偶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鉴别掺油大米的简便方法是:用少量热水浸泡大米,手捻有油腻感,严重者水面有浮油。

  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p116

  现代营养学家用身体质量指数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这个指数等于人体质量(千克)与人体身高(米)平方的商。一个健康人的身体质量指数在20~25之间;身体指数低于18,属于不健康的瘦;身体质量指数高于30,属于不健康的胖。

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篇4

  教学目标

  了解营养素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类物质,掌握蛋白质、糖类、油脂和维生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查阅资料和讨论等活动,学会自主和合作学习的方法。

  通过学习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形成合理安排饮食的意识,增强自我保健和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难点:了解营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

  课时安排 1课时

  --

  活动一 探究人体营养素包括哪些方面?

  情景导入:提问: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可见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所吃的食物通常包括哪些呢?

  小组交流:列举生活中的常见食物和饮品的类别。

  观察:(多媒体投影)教材p88图12-1、p91图12-7、 p92图12-9、 p93图12-10。

  小结:人体生命的生存和健康离不开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物质,通常称之为人体营养素。

  活动二 学习竞赛

  主题:“我”的风采我展示。

  设疑:这些营养素对人体来说,究竟分别有什么其他物质不可替代的作用呢?

  指导阅读:(分四大组,分别指定阅读教材上关于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内容介绍,结合教师课前布置查阅的有关资料,组内合作,讨论并限时完成下面的任务:以第一人称手法写一份自我介绍的文段,题目自拟。要求:简要介绍某类营养素的基本情况,重点陈述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组际竞赛:各组派一名代表上讲台演讲。(根据演讲的口才、表情及内容质量,由学生评委评分)

  活动三 应用实践

  辩论:偏食习惯好不好?

  设疑:我了解到我们同学们中有的同学喜欢吃这种食品而不喜欢吃那种食品,即存在所谓的偏食。这种饮食习惯好不好呢?

  (正反方辩论)

  小结:偏食影响身体健康。特别是同学们正处于身体生长旺盛时期,更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偏食。

  阅读与讨论:

  阅读:p90、 p92“资料”。

  讨论:a.有人用甲醛溶液来浸泡水产品并出售,这样做有什么危害?

  b.为什么吸烟有害健康?

  c.为什么霉变食物绝对不能食用?

  d.运动会上的长、短跑赛进行中,为什么有的同学感到很累?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赛前服用一些葡萄糖?若改食一些花生或者麦食品,效果好吗?

  知识拓展(多媒体播放):

  a.“劣质奶粉”导致“大头婴儿”的相关报道。

  b.“毒大米”危害介绍。

  c.吸烟的危害分析。

  活动四 课堂计算竞赛

  ①一女运动员可以在60 s秒内跑完400 m,她的最大氧气吸入量为4 l/min,而肌肉在工作达到极限时,每公斤体重每分钟需要氧气约0.2 l,如果该女运动员体重为50 kg ,她将缺少多少氧气?

  ②花生米含糖约24%(质量分数,余同),油脂约39%,蛋白质约26%;小麦含糖约76%,油脂约2%,蛋白质约11%;50 g花生和50 g小麦在体内完全氧化放出的能量各是多少?

  课题小结:经过本课题的学习,在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和对化学学科的情感方面,你分别有哪些收获?

  活动五 课外调查

  我们是一所农村中学,大多数同学家住农村。请在课外做一个调查,对于家中(或亲友、邻居中)发生霉变的食物是如何处理的?这种处理是否科学合理?我们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对此应做哪些工作呢?调查报告于一个月内完成。

  点评:整堂课以四个主题活动展开,层次清楚,意图明确,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第五个主题更是结合农村的实际,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研究,让学生感悟到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对社会常见的“偏食习惯”采取目前流行的深受大、中学生欢迎的“辩论”形式,而不是“答辩”形式,有其新意。但是课中如何把握,则对学生的课前准备和教师的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点评:湖北省枝江市教学研究室 易章和

  背景资料

  ①22名小学生吃玉米糊中毒,已有一人遇难

  本报讯(记者 刘振雄 特约记者 龙桥 通讯员 杨兴炳)我省郧西县一所小学11日突发食物中毒事件。至昨日,22名中毒学生中已有1人遇难,两人紧急转院抢救。

  事情发生在邻近陕西的郧西县景阳乡泥沟中心小学。11日下午5时30分左右,该校五、六年级数十名寄宿学生吃了晚餐的玉米糊后不久,出现呕吐、恶心、头晕等症状,立即被校方送入当地卫生所抢救。

  昨日上午9时50分,该校五年级女生12周岁的何莹莹经抢救无效身亡,12岁的男生孙文林、陈华登被紧急转送至郧西县医院抢救。

  事发后,十堰市副市长胡仲军、郧西县副县长张惠莉等赶到事发地指挥抢救,调查原因。据郧西县疾病控制中心介绍,初步怀疑系玉米霉变引起,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

  (《楚天都市报》XX年11月13日)

  ②大量服用维生素e有害健康

  据新华社华盛顿11月10日电(记者曲俊雅)维生素是一种抗氧化剂,大多数人认为补充维生素e可以帮助他们延缓衰老。不过,最新研究发现,服用药物大量补充维生素e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危害身体健康。

  研究负责人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埃德加·米勒博士说,大多数复合维生素片一般含35~40个国际单位维生素e,这对健康也许会有些微小的“益处”。但如果能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维生素e,服药补充毫无必要。坚果、食用油、全谷食物和绿叶蔬菜中都富含维生素e。

  此外,美国心脏学会早已指出,维生素e没有预防心脏病的作用,而最近研究还表明,维生素e和降胆固醇药互相冲突。

  (《三峡都市》(周末)XX年11月12日)

  ③野生珍稀、特殊功效、“生猛”刺激安全饮食必须革除三种陋习

  据新华社南昌11月10日电(记者冯丽)专家认为,要确保饮食安全首先要革除三种饮食陋习。

  不少人认为物以稀为贵,放着肉厚味美的畜肉不吃,偏吃肉少味寡的蛇、鼠、猫、虫,以为野生、珍稀的动物更有营养,其实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无论从组织结构、化学组成还是消化利用来看,它们都没有任何优势,不少野生动物还极易引发人类疾病。

  我国传统习惯有一些糟粕和迷信也影响了部分人的饮食喜好。如从“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推理,相信吃乌龟肉能长寿;从老虎的雄健敏捷,推理出虎骨酒能治跌打损伤;认为动物生殖器可以滋阴壮阳等等,甚至把“驮峰”“熊掌”“蛇肉”“牛鞭”传得功效神奇,美味无比。这些动物肉不仅保健功效毫无科学依据,即使从味道讲也毫不足取。

  “活猴脑”“蛇胆”“乌龟”“活鱼”“醉虾”等,这些近乎野蛮的吃法,不仅伤害人们对动物的爱怜之心,而且极不卫生。

  (《宜昌日报》XX年11月11日)

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营养素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2.了解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通过计算,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经氧化为人体提供能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讨论等,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2.通过认识、分析、比较教材上的大量图片,学会从读图来认识化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糖、脂肪、维生素等人体常见营养素。

  难点

  了解糖、脂肪、维生素等人体常见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人饿了,会浑身无力,此时首先想到要吃饭;马拉松长跑运动员在中途要喝葡萄糖水;消化吸收能力差的病人要通过静脉输入葡萄糖水……

  人们要维持一定的体温,要从事各种活动,需要热量和能量。吃饭或摄入葡萄糖,为什么能提供人们活动所需的热量和能量呢?

  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有关糖类的知识。

  [板书]一、糖类

  二、新课教学

  [讲解]一般地说,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等有机化合物属于糖类,也称为碳水化合物。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在人类食物所供给的总能量中,有60%~70%来自糖类。

  [板书]糖类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人们吃饭,从大米、面粉、玉米、土豆等主食中摄入的糖类物质是淀粉。

  [板书]1.淀粉[(C6H10O5)n]

  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食物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作用,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为葡萄糖,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

  [板书]2.葡萄糖(C6H12O6)

  葡萄糖是一种有甜味的白色固体。葡萄糖经过肠壁吸收进入血液成为血糖,输送到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为人体组织提供营养,又在酶的作用下,转变为淀粉储藏在肝脏和肌肉中。

  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

  [板书]C6H12O6+6O26CO2+6H2O

  在上述反应中,每克葡萄糖约放出15.6 kJ的能量。

  过渡:我们平常所吃的甘蔗中就含有糖类物质——蔗糖。

  [板书]3.蔗糖(C12H22O11)

  蔗糖在甜菜中的含量也极高。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白糖、冰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就是蔗糖,它是食品中常用的甜味剂。

  过渡:麦芽糖也是一种常见的糖类物质。通常食用的饴糖(如高粱饴),其主要成分就是麦芽糖。

  [板书]4.麦芽糖(C12H22O11)

  [提问]为什么在口中咀嚼米饭和馒头时会感到有甜味?

  [讲解]当在口中咀嚼米饭和馒头时会感到有甜味,这是因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它能将食物中的部分淀粉催化水解为麦芽糖的缘故;余下的淀粉由小肠中的胰淀粉酶催化水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在肠液中麦芽糖酶的催化下,水解为人体可吸收的葡萄糖。

  正常人每天要摄入一定量的淀粉等化合物,在血液中也要维持一定浓度的葡萄糖。如果摄入的这些化合物不够,就会造成血糖含量太低(医学上称为“低血糖”)。低血糖的人会出现乏力、疲倦、昏迷、休克等症状。因葡萄糖可不经过消化过程而直接为人体吸收,故体弱和血糖过低的患者可利用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的方式来迅速补充营养。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淀粉含量较高的食物常常容易发生霉变。其中因霉变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毒性较大,可诱发肝癌,故绝不能食用霉变食物。  [过渡]食物中的另一类营养物质——油脂也是动物体内重要的供能物质。有关油脂我们需要了解些什么呢?

  [板书]二、油脂

  请大家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总结。

  [师总结,板书]油脂是油和脂肪的合称;油脂是重要的供能物质,每克油脂在人体内完全氧化时放出39.3 kJ的能量,比糖类多一倍;人体内的脂肪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投影课堂练习]花生米含糖约24%(质量分数)。油脂约39%,蛋白质约26%;小麦含糖约76%,油脂约2%,蛋白质约11%。50g花生米和50 g小麦在体内完全氧化放出的能量各是多少?

  [解答]由课本信息知:

  1 g油脂完全氧化可放出39.3 kJ能量

  1 g葡萄糖完全氧化可放出15.6 kJ能量

  1 g蛋白质完全氧化可放出约18 kJ的能量

  50 g花生米中,含油脂:50 g×39%=19.5 g

  含糖类:50 g×24% =12 g

  含蛋白质:50 g×26%=13 g

  50 g小麦中,含油脂:50 g×2%=1 g

  含糖类:50 g×76%=38 g

  含蛋白质:50 g×11%=5.5 g

  50 g花生米在体内完全氧化放出能量为:

  19.5×39.3+12×15.6+13×18=1187.55(kJ)

  50 g小麦在体内完全氧化放出能量为:

  1×39.3+38×15.6+5.5×18=731.1(kJ)

  [过渡]20世纪初期,人们认为只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矿物质和水就可以满足健康的需要。那时,某些成人和儿童由于摄入维生素不足,生长发育出现障碍;一些人也因摄入维生素不足,患营养缺乏症。这些病症曾成为医学难题。在20世纪中后期,人们相继发现了各种维生素及其作用。对维生素重要作用的认识是20世纪营养学的进展。

  [板书]三、维生素

  维生素有20多种,它们是分子组成和结构都较为复杂的物质,它们多数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在人体内需要量很小,但它们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缺乏某种维生素将使人患病,如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水果、蔬菜、种子食物、动物肝脏、鸡肉、鱼类、鱼肝油、蛋类、牛奶和羊奶等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板书]维生素在人体内需要量虽小,但却很重要。

  我们只要保证膳食中含有各种维生素,不偏食,一般不会缺乏维生素。如果长期对食物烹调的方法不对,使食物中的维生素破坏或流失,人就容易患某些疾病。因此,如果摄入的维生素不足,就要注意补充。现在人们已经能够用人工方法合成或从一些食物中提取某些维生素制成维生素制剂。

  [投影资料]几种维生素的性质特点

  维生素A微溶于水,维生素D不溶于水,它们都易溶于油脂;维生素A、D的制剂都是油状的。维生素B能溶于水,水煮时容易流失,高温加热易破坏,难储于体内,应经常摄入,以保证人体的需要。维生素C能溶于水,易被氧化而破坏(尤其在加热或碱性环境中),烹调蔬菜时不用水浸,烹调前不捣碎、切薄,在沸水中煮,食用前不要长时间保温。食用凉拌蔬菜(如蔬菜色拉)或生菜能获得较多的维生素C。维生素C制剂不能存放太长时间。

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篇6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教学目标

  了解营养素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类物质,掌握蛋白质、糖类、油脂和维生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查阅资料和讨论等活动,学会自主和合作学习的方法。

  通过学习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形成合理安排饮食的意识,增强自我保健和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难点:了解营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活动一 探究人体营养素包括哪些方面?

  情景导入:提问: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可见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所吃的食物通常包括哪些呢?

  小组交流:列举生活中的常见食物和饮品的类别。

  观察:(多媒体投影)教材P88图12-1、P91图12-7、 P92图12-9、 P93图12-10。

  小结:人体生命的生存和健康离不开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物质,通常称之为人体营养素。

  活动二 学习竞赛

  主题:“我”的风采我展示。

  设疑:这些营养素对人体来说,究竟分别有什么其他物质不可替代的作用呢?

  指导阅读:(分四大组,分别指定阅读教材上关于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内容介绍,结合教师课前布置查阅的有关资料,组内合作,讨论并完成下面的任务:以第一人称手法写一份自我介绍的文段,题目自拟。要求:简要介绍某类营养素的基本情况,重点陈述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组际竞赛:各组派一名代表上讲台演讲。(根据演讲的口才、表情及内容质量,由学生评委评分)

  活动三 应用实践

  辩论:偏食习惯好不好?

  设疑:我了解到我们同学们中有的同学喜欢吃这种食品而不喜欢吃那种食品,即存在所谓的偏食。这种饮食习惯好不好呢?

  (正反方辩论)

  小结:偏食影响身体健康。特别是同学们正处于身体生长旺盛时期,更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偏食。

  阅读与讨论:

  阅读:P90、 P92“资料”。

  讨论:a.有人用甲醛溶液来浸泡水产品并出售,这样做有什么危害?

  b.为什么吸烟有害健康?

  c.为什么霉变食物绝对不能食用?

  d.运动会上的长、短跑赛进行中,为什么有的同学感到很累?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赛前服用一些葡萄糖?若改食一些花生或者麦食品,效果好吗?

  知识拓展(多媒体播放):

  a.“劣质奶粉”导致“大头婴儿”的相关报道。

  b.“毒大米”危害介绍。

  c.吸烟的危害分析。

  活动四 课堂计算竞赛

  ①一女运动员可以在60 s秒内跑完400 m,她的氧气吸入量为4 L/min,而肌肉在工作达到极,每公斤体重每分钟需要氧气约0.2 L,如果该女运动员体重为50 kg ,她将缺少多少氧气?

  ②花生米含糖约24%(质量分数,余同),油脂约39%,蛋白质约26%;小麦含糖约76%,油脂约2%,蛋白质约11%;50 g花生和50 g小麦在体内完全氧化放出的能量各是多少?

  课题小结:经过本课题的学习,在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和对化学学科的情感方面,你分别有哪些收获?

  活动五 课外调查

  我们是一所农村中学,大多数同学家住农村。请在课外做一个调查,对于家中(或亲友、邻居中)发生霉变的食物是如何处理的?这种处理是否科学合理?我们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对此应做哪些工作呢?调查报告于一个月内完成。

  点评:整堂课以四个主题活动展开,层次清楚,意图明确,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第五个主题更是结合农村的实际,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研究,让学生感悟到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对社会常见的“偏食习惯”采取目前流行的深受大、中学生欢迎的“辩论”形式,而不是“答辩”形式,有其新意。但是课中如何把握,则对学生的课前准备和教师的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点评:湖北省枝江市教学研究室 易章和

  背景资料

  ①22名小学生吃玉米糊中毒,已有一人遇难

  本报讯(记者 刘振雄 特约记者 龙桥 通讯员 杨兴炳)我省郧西县一所小学11日突发食物中毒事件。至昨日,22名中毒学生中已有1人遇难,两人紧急转院抢救。

  事情发生在邻近陕西的郧西县景阳乡泥沟中心小学。11日下午5时30分左右,该校五、六年级数十名寄宿学生吃了晚餐的玉米糊后不久,出现呕吐、恶心、头晕等症状,立即被校方送入当地卫生所抢救。

  昨日上午9时50分,该校五年级女生12周岁的何莹莹经抢救无效身亡,12岁的男生孙文林、陈华登被紧急转送至郧西县医院抢救。

  事发后,十堰市副市长胡仲军、郧西县副县长张惠莉等赶到事发地指挥抢救,调查原因。据郧西县疾病控制中心介绍,初步怀疑系玉米霉变引起,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

  (《楚天都市报》20xx年11月13日)

  ②大量服用维生素E有害健康

  据新华社华盛顿11月10日电(记者曲俊雅)维生素是一种抗氧化剂,大多数人认为补充维生素E可以帮助他们延缓衰老。不过,最新研究发现,服用药物大量补充维生素E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危害身体健康。

  研究负责人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埃德加•米勒博士说,大多数复合维生素片一般含35~40个国际单位维生素E,这对健康也许会有些微小的“益处”。但如果能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维生素E,服药补充毫无必要。坚果、食用油、全谷食物和绿叶蔬菜中都富含维生素E。

  此外,美国心脏学会早已指出,维生素E没有预防心脏病的作用,而最近研究还表明,维生素E和降胆固醇药互相冲突。

  (《三峡都市》(周末)20xx年11月12日)

  ③野生珍稀、特殊功效、“生猛”刺激安全饮食必须革除三种陋习

  据新华社南昌11月10日电(记者冯丽)专家认为,要确保饮食安全首先要革除三种饮食陋习。

  不少人认为物以稀为贵,放着肉厚味美的畜肉不吃,偏吃肉少味寡的蛇、鼠、猫、虫,以为野生、珍稀的动物更有营养,其实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无论从组织结构、化学组成还是消化利用来看,它们都没有任何优势,不少野生动物还极易引发人类疾病。

  我国传统习惯有一些糟粕和迷信也影响了部分人的饮食喜好。如从“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推理,相信吃乌龟肉能长寿;从老虎的雄健敏捷,推理出虎骨酒能治跌打损伤;认为动物生殖器可以滋阴壮阳等等,甚至把“驮峰”“熊掌”“蛇肉”“牛鞭”传得功效神奇,美味无比。这些动物肉不仅保健功效毫无科学依据,即使从味道讲也毫不足取。

  “活猴脑”“蛇胆”“乌龟”“活鱼”“醉虾”等,这些近乎野蛮的吃法,不仅伤害人们对动物的爱怜之心,而且极不卫生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553451155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