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灿烂的宋元文化

灿烂的宋元文化

旧城已冷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灿烂的宋元文化

微信扫码分享

灿烂的宋元文化(精选15篇)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1

  第13课  (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的掌握宋元时期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情况,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向学生展现了我国古代的重大科技发明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本课重点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难点是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

  教着准备雕印好的“灿烂的宋元文化”几个大字。 学生准备橡皮泥 橡皮檫 小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雕印的“灿烂的宋元文化”提问:这是怎么制出来的?(雕印)师:中国古代印刷术起源于印章和石刻,发展到隋唐时出现了什么技术?(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术经过五代,到了两宋时期兴旺发达。雕版印刷术出现以后,我国刊印了大量精美的书籍。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思考雕版印刷的欠缺与不便之处呢?教师举例说明如:宋太祖时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XX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场。另外,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雕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就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学生通过示例归纳出结论:费时 费工 浪费性大。师 由此可见 雕版印刷术需要改革创新了,于是到北宋时,有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个人是谁?(北宋平民毕升)

  (二)授新课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师: 观察毕升画像,阅读小字部分,简要归纳出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刻制单字 排版 印刷 拆版)学生动手体验,完成活动探究(1)师: 同学们想一想,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相比较有哪些优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活字印刷突出两个变,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由此可见,活字印刷把印刷术推进了一个新的 阶段,。元朝时王贞发明了木活字,才广泛推广和应用。但是,毕升的这一创举比欧洲早4XX年。师: 今天的印刷业又有什么新的发展呢?(激光照排 电脑排版 高速印刷机等)

  2.指南针的应用师:同学们见过大海吗?假如你是一名海员,驾驶一艘船在茫茫的大海上行驶,那么船上首先要具备什么?(指南针)师:说道指南针,这里有一个小故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咸阳修建一座阿旁宫,大门用磁石做成,如有人暗藏兵器入宫行刺,就会被磁石吸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掌握了磁学知识,早在战国时,人们就制成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观察汉朝的司南模型思考:司南由哪两部分组成,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师:到了北宋,人们制成指南针。观察宋朝的罗盘针模型思考:罗盘针比司南有哪些进步?它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出示材料分析: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隐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朱  《萍州可谈》

  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赵汝适《诸蕃志》  思考:从以上材料中分别获得了什么信息?突出的变化是什么?师 : 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讲解,“沉石寻孤屿,浮针辨四维”,南宋诗人朱继芳的诗句更道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由于小小的浮针而打开崭新视野的豪情。指南针的应用使人类可以全天候航行,将“原始航海时代推至终年。”由此指南针也被世人誉为“水上之友。”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人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创造了条件。

  3.火药的应用和传播古代中国,不但有纷呈异彩的冷兵器,而且也最先跨入火器国家行列。师:火药是怎样发明的?它有哪些作用?师: 中国是火药的故乡,火药在唐朝末年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争。指导学生观察“突火枪”图片,并说明其原理。活动探究:比较一下金元时期的火箭发射与今天的火箭发射原理是否相同?           师:宋元时与科技成果相伴随的还出现了许多科学家,书中提出的主要是哪两位?其主要成就是什么?

  (三)总结

  元朝的统一经济的发展以及隋唐文化的基础,使宋元科技水平发展到一个高峰阶段,四大发明的应用及传播,促进了人类文明史的发展,与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共同构建了宋元文化的繁荣。    学完本课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2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以及向世界的传播;宋元时期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及书法成就。

  2、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古人创造的领先世界的科技、文学、绘画、史学成就,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确立向古人学习的态度。

  【重点难点】四大发明、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自学指导】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        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的发明,

  和         的广泛使用,是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

  2、北宋的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

  年。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制成“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2、       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         事业。南宋时,指南针由          人传入欧洲。这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3、火药是我国古代           发明的;            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          、         、         等。

  4、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               、             、

  和              。

  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生活在       的司马光,编写的《               》,是一部        体的通史巨著。这部书按        顺序,叙述了从        到         的历史,将近三百卷。

  四、宋词和元曲:

  1、宋词的发展:兴起于      ,繁盛于      ,是宋朝主要的文学形式;

  2、杰出词人及其成就:

  姓名 生活时代 代表作 作品风格

  苏轼

  (苏东坡)   

  李清照  《声声慢》、

  《漱玉词》 

  辛弃疾 

  3、元曲由       和        组成。元朝剧作家中,最著名的           ,他的代表作是悲剧《            》。

  五、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1、随着城市的发展,表现市民生活的        画出现并日益增多,这是两宋绘画的一个特色。

  2、北宋张择端的《               》,描绘了北宋      的繁荣,是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

  3、元代著名的画家是           ,当时人称颂他的画属于“        ”。

  4、宋元时期的书法盛行           。“宋四家”是指         、          、          、        。元朝著名的书法家是            。

  精讲透析

  掌握四大发明及对世界的影响

  区别司马迁的《史记》

  诗词鉴赏

  【思维拓展】

  你最喜欢哪位词人?你能写出他(她)的一首词吗?

  【自我评价】掌握的    很好       好       一般

  【学习心得】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掌握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基本概况,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概括归纳能力,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合作探究三大科技的发明、改进和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反思古今科技的落差,培养学生振兴中华、赶超世界先进科技的历史责任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应用。

  教学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在教师博客中建立四大发明的专题资料等。

  学生准备:准备自制活字、指南针的材料和工具。

  教法方法:

  直观教学法、网络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以一组烟花绽放的画面和音乐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联想,导入本课。

  二、探究新知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有人在“百度知道”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吗?”,由此引出雕版印刷术,并探讨雕版印刷术的不足。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请学生观看一段有关活字印刷术的视频,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效率。视频播放完毕,与学生一起回顾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了解印刷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认识印刷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影响。介绍当代毕升──王选的事迹,进行知识延伸和情感教育。

  作为中国人都知道是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然而在世界上关于印刷术发明权的争论却从未止息。争论之一:“韩国学者称:活字印刷术是他们祖先最先发明的。”争论之二:“西方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只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者,活字印刷术是由德国人古登堡发明的。”这两个观点一抛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势必会产生一连串的问题。

  学生通过上网搜索相关资料,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来解决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直接在百度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也可以到老师提供的网站和老师的博客去参阅相关的资料。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分组汇报各组得出的结论、个人的看法及由此所想到的。

  2、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远离尘世的喧嚣,回归大自然的怀抱,旅游已经成为当今的时尚。假如你要去原始森林旅游,为防止迷失方向,你应该携带哪些物品?”由此引出指南针。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归纳总结指南针的发明过程,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为后来的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由此联系世界史新航路的开辟,请学生讲一讲欧洲航海家的主要事迹,为将来学习世界史做一个良好的铺垫,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课前导入的烟花图片,自然过渡到火药的学习。展示早期的火药武器,启发学生思考“火药除了用于军事外还有哪些用途?”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出示古今火箭的图片,通过思考“宋元时期的火箭发射与我们现在的火箭发射是否有相同之处?”,认识古今科技是一脉相承,不断向前发展的。

  三、动手体验:

  1、活动一:用橡皮、萝卜等自制一些活字,蘸上墨印在纸上。

  2、活动二:自制指南针。

  教师深入到学生当中进行指导。(如果课上时间不充裕,可以把此活动改在课下进行,同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完成。)

  四、课堂小结:

  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新知识?有何感想?”

  五、课外延伸

  学完本课后,把你的收获和感想整理成电子稿发表在自己的博客或个人空间里,也可以发表在本班的网页上,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如果有疑问,可以登录老师的博客留言,与老师及时进行交流与探讨。

  板书设计: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4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课程目标 :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沈括和《梦溪笔谈》、郭守敬和《授时历》。探究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和传播,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形象思维能力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⑴制作泥活字,了解活字印刷的过程。

  ⑵分析宋元时期科技发达的原因,培养学生独立思索的能力。

  ⑶指导学生观察本课中的有关插图、阅读有关历史材料,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学习的习惯和依据史料获得历史信息的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通过对四大发明的介绍及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⑵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活字印发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课前准备

  ⑴师生收集、查阅、整理、宋元时期科技信息。

  ⑵制作powepoint课件。

  ⑶准备印章一枚。

  教学过程

  导入:中华文明悠久绵长,提问:中国古代的四大文明是什么?(学生答略)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正文部分:

  一、 活字印刷的发明和传播

  师:四大文明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的问题解决了,大家知道我们手中的课本是怎么印刷的吗?(学生思考)

  生:(扫描、静电复印、胶印、油印)

  师:这是现代印刷手段,那么一千多年前人们是用什么方法来传播文化呢?(学生思考)

  生:手抄。

  师:对,那么手抄有什么缺点呢?(学生思考并作答)

  归纳:费时、效率低、易抄错漏抄。随着文化不断发展,抄书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要,这为印刷发明提供了客观要求。

  师:请同学们拿出印章,沾上墨,在纸上印出汉字。

  师:印章和石刻长期使用又给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启示。雕版印刷应运而生。(有条件地方可播放录像)提问:我国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什么?(学生思考)

  生:唐朝《金刚经》。

  师:雕版印刷比手抄方便许多,一次可印几百上千本。但大家知道它有什么缺点吗?(学生思考并作答)

  生:费时费工,发现错别字需整版重新雕刻。

  师:对,如宋太祖时刻印《大藏经》,花了XX年,雕版达13万块,因此,印刷术的改革创新已经成为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北宋时平民毕升在世界上首先创造了活字印刷术。(出示毕升画像)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了解活字印刷的过程。体会发明创造性的艰辛。然后提问:活字印刷有哪几道工序?和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的“创新”表现在哪里?

  生:刻字—排版—印刷—拆版。“创新”表现在突出两个变:⑴变死字为活字,⑵变死版式为活版。

  师:活字印刷是印刷品史上的一次革命,它提高了印刷效率,,但由于泥活字易损坏,难着墨,未能大力推广。直到元朝时王桢发明了木活字才大力推广。

  师:结合地图讲述活字印刷传播情况,十四世纪传入朝鲜、日本。十五世纪传入欧洲,这里突出1456年用活字印成第一部活字印本《圣经》比中国晚了四百年,关于意义可联系世界史进行讲述。然后师生一起总结活字印刷发展经历:手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木活字—铜、铅、锡活字。

  二、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

  师:说到指南针,先讲一个小小的故事。据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修阿房宫时,宫中有一座门是用磁石做成,如果有人身穿盔甲,暗藏兵器,入宫行刺,就会被磁石门吸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掌握了磁学知识。人们除了知道磁石吸铁,还知道磁石能够指示方向。早在战国时,人们就制成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叫做“司南”。然后教师可提出如下思考题:⑴司南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是根据什么样原理制成的?⑵罗盘针比司南有哪些进步?它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这种导航仪为什么会在北宋很快应用?它的广泛应用对中国和世界航海事业有何作用?(然后指导学生看书,共同完成上述问题。第一个问题由学生答,第二问在学生答后教师进行归纳。)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航海业迫切需要一种准确可靠的导航仪器,于是指南针应用于海上。北宋时还只是“阴晦则观指南针”。到了南宋,则是“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可见,指南针的应用使人类可以全天候航行,将“原始航海时代推至终年”。

  指南针被人们赞誉为“水上之友”,它在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

  古代中国不但有纷呈异彩的冷兵器,而且也最先跨入火器国家行列。

  三、 火药的应用和传播

  师:火药是怎样发明的?它有哪些作用?

  生:道士在炼丹的过程中发现的,它用来制造鞭炮、弹药、开山、采矿。

  师:中国是火药的故乡,火药在唐朝末年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争。指导学生看图突火枪(说明它的原理),指出突火枪是古代的一种用火药发射弹药的竹管射击器,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是火枪、火炮的鼻祖。

  活动与探究:金元时期火箭发射与今天的火箭发射原理是否相同?(学生答后教师归纳,略)

  师:火药是怎样向世界传播的?

  生:13—14世纪随成吉思汗西征传入阿拉伯国家,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师:思考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何贡献?

  (建议:和学生共同探讨四大文明对人类贡献后,打出英国科学家培根的精辟论述,以激起民族自豪感,再联系当前实际,阐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师:  大家知道活字印刷是怎能样流传下来的吗?(如学生不知,教师告诉学生:活字被沈括的侄子辈所得,引起沈括的注意并记录下来。)

  四 、沈括和郭守敬

  师:指导学生看书,同时注意归纳他们的主要成就。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补充)最后

  思考 :宋元时期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因素有哪些?

  第一,宋元文化是在隋唐文化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继续发展;第二,宋元时期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小结

  宋元文化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已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的又一高峰。四大发明是中国的先民以罕见的聪明才智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千古的足迹,是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象征。

  评价策略

  个人档案法  自我评价法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5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课程目标:以宋词为例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成就。说出《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宋词、史学、绘画、书法)通过对不同风格作品的了解与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资治通鉴》和《史记》体例的比较,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归纳整理历史知识更新的能力。

  ②注重探究式学习培养对历史的理解 力。

  ③采用列表格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④举行古代名诗、词比赛。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宋元文学艺术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司马光对工作的执著和严谨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宋词和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难点:本课头绪多,应突出重点,繁简适度

  课前准备:收集历史典故,著名词人作品,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宋元时期我国科技达到了最高水平,同一时期我国古代文学也呈现空前繁荣局面。(或多媒体《清明上河图》导入)

  正文部分

  一、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师:中国古代史学著作很多,请大家说说看你能说出几部?(学生思考后回答)然后用幻灯打出《资治通鉴》,接着提问:这部书的作者是谁?你知道书名的来历吗?

  生:司马光。因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政道”故名。

  师:请两名同学表演“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师:刚才 两位同学表演非常精彩,同学们,你知道《资治通鉴》这部书的体例吗?它和《史记》有何不同呢?

  生:先分组讨论后回答 (略)。

  多媒体显示表格(对纪传体和编年体进行比较)

  师:北宋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孱弱的王朝,为什么出现了《资治通鉴》这样一部通史巨著?

  生:可直抒已见,从多角度回答问题

  师:从根本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归纳。根本原因是宋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冲突中处于劣势,加上阶级矛盾尖锐,使北宋政治家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他们把目标转向历史总结,以为当世统治者的借鉴。客观原因是书院制度完备学习风气活跃,北宋文化普及较高,为《资》的编写提供大量人才,同时印刷术进步,使书籍 得以大量印刷。加上司马光等人严谨治学精神。

  动脑筋:思考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活字印刷经济又省力?

  二、宋词的杰出词人

  师:词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词的产生是随着音乐的发展而出现的,唐中期以后,音乐发展较快,句式整齐的诗较难配乐,因为了便于歌唱,人们便按乐曲节拍来填写歌词,出现长短不一的句式,这就是词。它在唐出现,到宋时达到顶峰。(主要原因是在于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这一时期主要词人有哪些?

  生: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用幻灯打出三人头像,介绍他们生平)

  (用多媒体讲述三人作品及特点)多媒体显示苏、李、辛三人代表作品《念奴娇  赤壁怀古》、《如梦令》及《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要求同学跟着大声朗读,并体会他们的风格特征。得出苏、辛词豪迈奔放(豪放派),李词特点风格委婉(婉约派)。

  要求学生制表归纳三人主要作品及风格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师:我国绘画有悠久的历史。从东晋的顾恺之到唐代的吴道子,风格各异,到宋元时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表现大众生活的风俗画,它的代表作就是《清明上河图》。指导学生看书。

  幻灯:展示《清》图,向同学介绍该图的主要内容(可参考本单元活动课)

  教师作总结:画卷表现了城乡百姓的社会生活,展现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时代风貌,折射出北宋经济发展状况,该图以浓厚的生活气息,精湛的笔墨及淳朴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宋代风俗画的突出成就。

  师:宋元时期出现了许多画家,你能列举几个吗?

  生:(略)

  师:书法在宋元时期成为文人的一种爱好,涌现出很多的书法家,被称为“宋四家”的是谁?

  生: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师:元朝的赵孟頫也是著名的书法家。

  幻灯:展示书法家的作品,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增强艺术鉴赏力。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收集从东汉至宋元时期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字帖、拓片)

  总结:宋元时期不仅科技领先,而且文化灿烂。我们祖先为我们奉献了一份丰厚的文化大餐,面对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我们在自豪的同时,更应认识到我们的责任与重担,为中华民族腾飞而努力。

  评价策略

  个人档案法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6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认识宋词及三位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了解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五代宋元时期绘画与书法的特色和成就;欣赏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繁荣的都市街景,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宋代书法家“宋四家”和元代书画家“赵孟頫” 。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创设图文情境,加强课堂的热烈气氛和教学的直观性,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采用讲授法、谈话法、启发式、比较法、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互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意志;

  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杰出的词人”

  难点: 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宋元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或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王菲的歌曲《明月几时有》,提问: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是谁?你知道他在我国文学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什么吗?

  展示《宋元文化》课件。 学生欣赏音乐,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意图:通过歌曲激发情感,回答教师的提问,让学生在视听情境中感受宋词的魅力,并在情感体验上与本课内容相联,顺势导入新课。

  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教学条件。

  [新课教学]

  一、史学: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引导学生阅读漫画司马光砸缸

  提出问题: 司马光写了一本什么样的书?

  多媒体展示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的图片

  “史学双璧”提问:对《资治通鉴》的称誉,还有一部能与之媲美的一部史学著作,也是一位以司马为姓的史学家,你们大家知道是谁吗?

  由学生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主持编写了一部多达294卷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史记》

  比较一下《资治通鉴》和《史记》在编写体例、内容、记述的历史阶段方面有什么异同?  意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资治通鉴》来了解编写此书的目的“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

  依据:回顾以前的知识;回忆的学习方式主要为本课内容学习作对比,即突出编年体与纪传体的不同。

  二、文学:宋

  词和元曲

  ——学生宋

  词赏析会

  表演朗诵词人的代表作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查找资料,并组织学生讨论:苏轼,辛弃疾,李清照词人的风格?

  1.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苏轼

  2.辛弃疾发扬豪放派风格

  3.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

  教师提问:为什么每位词人抒发的感情又不同呢?

  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 学生采用分组活动形式,将全班分成三个组,分别代表苏轼,辛弃疾,李清照词的鉴赏者,由学生介绍其代表作品。

  分析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和政治为基础的

  豪放派与婉约派的不同

  意图:将教材主干知识和学生课外收集的相关知识由学生通过自己的叙说传递给全班同学。有利于突破重点。

  依据:有学生自主的收集资料,让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个体努力与群体合作获取的,有更深刻的经历体验。

  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选择典型事例来突破重点。

  依据: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力,让学生自我提高能力。

  三、艺术: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艺术殿堂的欣赏。

  教师及时用多媒体播放出事先准备的《清明上河图》视频,让学生做导游。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了北宋的都城汴京,如果你就是一个小导游,你将怎么给游客介绍繁华的汴京景象。

  张择端之所以能够创作出传世的精品,除了他画技高超,善于观察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呢?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东京城那样繁荣的景象,张择端能创作出这样真实、精美的作品吗?

  (多媒体展示赵孟頫的几幅作品) 学生充分参与。画面从右端开始,依次展现了东京城郊、汴河河道和热闹繁华的街道、店铺、酒楼,中段以“虹桥”为中心,气氛热烈达到高潮。全画浑然一体,宛如一首宏伟而又和谐的交响乐。

  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两宋绘画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绘画这样的文艺作品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 意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注意力,发挥多信息源的优势;同时通过问题深化主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依据: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赏析作品,了解作品反映出的历史深层次的内涵。

  宋朝书法

  教师一边继续播放《宋四家》的书法作品。

  学生鉴别和欣赏,学生相互交流,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意图:在活动中让历史与现实交融,让思维与情感在无形中深入,激发对于书法艺术的热爱。

  [布置作业] 总结拓展与升华——表格梳理 从史学,文学,艺术三个方面,来填写表格? 思考回答问题,完成表格。   意图:通过课内作业的延伸,复习提高。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知识形成结构体系更容易理解与记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知识教学目标的掌握与巩固

  四、板书设计(多媒体展示)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板书)

  一、史学:司马光和《资治通鉴》(板书)

  二、文学:宋词和元曲

  1、两宋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2、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

  三、艺术: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1、绘画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赵孟頫  《秋郊饮马图》

  2、宋朝书法——“宋四家”

  五、设计说明与评价

  本节课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输渠道,而让学生学会欣赏历史上出现的文学作品,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合作和探究等多种方法与途经,实现历史学习三维目标,从历史的角度来赏析中国古代的文化。我的教学设计正是基于此基本理念之上设计的。另外,本课设计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巧妙把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实现课堂与课外的完美结合,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7

  课题名称灿烂的宋元文化(一)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应用。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能力目标探究三大发明的过程。情感价值观认识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重点、难点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过程和方法阅读指导法,分组讨论法、制表格教学媒体投影

  教学程序

  a教学风向标、  四大发明的应用及其给我们今天带来的影响。  发扬古代劳动人民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b板书设计   第13 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  毕生发明印刷术 2、  活字材料的改进 3、  套色印刷术和转论排字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  战国时期司南道北宋指南针 2、  火药的发明 三、四大发明个传播及其意义 四、沈括、郭守敬 1、北宋沈括 成就:《梦溪笔谈》、“十二气历” “石油”名称 2、元代郭受敬 成就:《授时历》(365.2425天)开凿通惠河 课时小结:   思考:什么因素促使宋元时期取得丰硕的科技成果?  a、政治、经济、文化等  b、隋唐文化的影响,外来文化  c、各族人民聪明  教师活动 1、  指导复习、提出问题。温故引新 2、  展示:(投影) 文明的勃兴(先秦)----昌盛文化(秦汉)---承上启下(三国南北朝)-----文化高峰隋唐)---灿烂繁荣(宋元) 3、  引导阅读、分析课文 4、  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求学生展示查阅的资料。讲故事   5、  指导探究:   6、  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有什么不同?今天的印刷业有了什么发展?   7、  课时反馈   8、  小结:学生活动 1、 探究印刷术,回答雕版印刷术的不足,和不便的地方? 例:一本书需要,XX年,13万块版《大藏经》 2、思考、回答: 活字印刷术有那几道工序? 宋元时期印刷术还有那些发明? 3、讨论、回答: 四大有那些?它们的影响有那些? 4、其它科技发明: 阅读、回答、讨论 5、参与课堂自制表格 6、布置作业、完成课标 7课堂反馈 8试一试:  自己刻字(肥皂、木板、土豆、胶泥等)课后记本课知识零乱,复杂。利用表格授课效果较好。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8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一、明确目标

  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概况: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传播。

  学习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学习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四大 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前置自学

  1、活字印刷术是         的          发明的,比欧洲早约           年。

  2、        时期,我国人民制成“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应用于航海。      时,广泛应用,并由        传入欧洲,为以后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即欧洲人开辟新航路)

  3、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明的。在           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火药开始用于军 事上,           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军事,主要武器有       、      、        ,13、14世纪,中国的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         和           。

  三、展示交流:

  四、合作探究

  1.列举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并说明各意义。

  2.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应用和传播的过程。

  指南针:北宋:

  南宋:

  火药(火药武器):唐朝中期:

  唐朝末年:

  宋元时期:

  13、14世纪:

  五、达标拓展

  (一)单项选择

  1.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时,其活字版用的是(    )

  a.铅活字  b.木活字  c.陶活字  d.铜活字

  2.我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比欧洲早了(    )

  a.1XX年   b.2XX年   c.3XX年   d.4XX年

  3.下列关于活字印刷术错误的是(    )

  a. 活字印刷术最早出现于中国      b.活字印刷术是由毕升发明的

  c.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的发明早   d.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

  4.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出现于北宋的有(   )   ①活字印刷术 ②造纸术 ③指南针  ④火药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5.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   )  a.罗盘针  b.司南          c.指南针         d.磁针

  6.指南针发明于(    )           a.战国       b.汉朝  c.北宋       d.南宋

  7.把我国发明指南针传播到欧洲的是(    )

  a .日本的遣唐使   b.意大利的传教士  c.阿拉伯人   d.欧洲航海家

  8.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是在(    )    a.三国  b.隋唐   c.唐朝末年       d.宋元时期

  9.在我国历史上火药在军事上开始广泛使用是在(  )

  a.唐朝      b.五代         c.北宋         d.元朝

  10.指南针广泛应用航海并向外传播是在(  )   a.战国     b. 北宋    c. 南宋   d.元朝

  (二)读图题:(1)右图物品的名称是什么?  

  (2)出现于什 么时期?

  (3)当时的火药武器还有那些?

  (三)材料题:1.“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请回答:

  (1)材料中的“指南针”是什么时候由谁发明的?

  (2)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什么?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3)指南针传播到欧洲后,产生了什么影响?

  2.“火 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 把骑士阶级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1)中国的四大发明除了材料中提及的以外,还有什么?

  (2)四大发明发明于北宋的有哪几项?

  (3)联系材料,说说火药、印刷术传导欧洲后,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9

  【课程导入】

  图1展示的是你所熟悉的故事,图中救人的孩子日后成为图2这位北宋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叫什么名字?他最杰出的史学贡献是什么?皇帝为他主持编写的史书题了书名。你知道是什么吗?

  图1

  图2

  “唐诗宋词”的说法由来已久。这是因为,诗和词分别代表了唐代和宋代的最高文学成就。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经对唐诗有所了解。那么,宋代又有哪些词人?他们的代表作各是什么呢?

  读读下面这首词,你有什么感受?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元时期,我国出现了众多的画家和书法家。谁的画被称为“宋画第一”?谁的画又被称为“神品”?被称为“宋四家”的书法家又是哪些人?

  赵孟《秋郊饮马图》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1.中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也是一个史学十分发达的国家。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史学家吗?我们经常说的“二十四史”究竟是一些什么样的史书呢?

  2.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曾指出修史以直书实录为贵,可以说直书实录乃中国古代优秀的史学传统之一。你知道“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这两句话吗?请查阅相关资料或请教老师,了解这两句话背后的故事。

  3.宋代有哪些著名词人?他们的作品各有什么风格?请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比较他们作品风格的差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下面这几句词的作者是谁?词牌名是什么?(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a.辛弃疾       b.苏轼        c.李清照       d.岳飞

  e.《念奴娇》    f.《满江红》    g.《蝶恋花》

  2.下列人物中,属于宋代的画家有(      )

  ①郭熙 ②赵孟 ③李公麟    ④黄公望    ⑤张择端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⑤

  二、读图题

  写出下列书法作品的作者及其朝代。

  (1)

  (2)

  (3)

  (4)

  【资料:】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宋代历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约三百多万字,所记年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XX年),下迄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

  为了克服旧史繁乱芜杂的弊端,司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一书时,“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在编写过程中,司马光并不着重于“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春秋》义法”,而是力求符合历史事实,言必有据。由于该书是为了“穷探治乱之迹,上助圣明之鉴”,所以宋神宗赐书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一书,语言简洁,叙事生动,被宋神宗称为“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它的编成,标志着我国历史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民族绘画。中国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画科:以人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人物画;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山水画;以鸟兽草木为主要描绘对象的花鸟画;以宫室、楼台、屋宇等建筑物为创作题材的界画。

  中国画最重要的特色是,画家常常以诗、以印、以书法入画,绘画、诗文、书法以至篆刻相互影响,紧密结合,故有“书画同源”一说。与“西洋画”相比,国画常用的是散点透视法,不是从固定的点上来观察对象,而是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在不断的运动中来描绘事物,取景布局视野广阔。中国画特别强调传神写意,要求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中国画艺术的传神写意,并不是丢掉真实,而是追求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更高更完美的艺术真实。

  中国画中的人物画成熟于我国汉代;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出现较晚,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出现了独立的山水画创作和画论;花鸟画崛起于五代时期,水墨画也同时盛行。在画风上,元代渐趋写意,明清和近代继续发展,侧重于达意畅神。

  【思维拓展】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你知道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断代史、通史之间的区别吗?请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10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4 灿烂的宋元文化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宋元时期的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及书法成就。 2、通过对宋词、元曲、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审美感,提高鉴赏力。 3、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学习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宋词和元曲 【知识梳理】史学上的“两司马”及“史学双璧”

  史学家

  年代

  著作

  体例

  叙事范围

  司马迁

  西汉

  《史记》

  纪传体通史

  黄帝——西汉武帝                                                     ——         

  类别

  朝代

  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特点(或内容)

  宋词                   

  《                   》

  豪放派

  两宋之交          

  婉约派                  

  豪放派

  元曲                  

  《           》

  类别

  朝代

  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特点(或内容)

  绘画                     

  《            》

  描绘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

  元朝          

  《秋郊饮马图》

  他的作品被称为“         ” 

  类别

  阶段

  代表人物

  代表作

  备注

  书法

  东晋王羲之

  《兰亭序》

  “书圣”

  隋唐时期

  颜真卿、柳公权

  《颜氏家庙碑》

  《玄秘塔碑》“颜筋柳骨”

  宋朝                           

  “宋四家”

  元朝                    

  【学习自测】 1、全书网络“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为主要内容,这是我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该著作是 a.《史记》       b.《金刚经》       c.《资治通鉴》       d.《窦娥冤》 2、《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type="#_x0000_t75" allowoverlap="f">3、下列各项中,属于北宋苏轼词作的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d.“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4、两宋之交的文学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最强音是 a.歌颂祖国壮美的山河                b.揭露统治者的腐朽     c.同情人民的痛苦生活                d.渴望祖国的统一 5、在词中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一直胸怀恢复中原壮志的南宋词人是a.岳飞        b.辛弃疾         c.李清照             d.文天祥6、“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的故事情节和“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的台词都出自哪一戏剧?作者是谁? a.屈原《离骚》  b.关汉卿《窦娥冤.》  c.罗贯中《三国演义》  d.施耐庵《水浒传》 7、有一幅著名的风俗画反映了宋代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社会生活丰富等现象,这幅画及作者是a.【唐】阎立本——《步辇图》              b.【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c.【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d.【元】赵孟頫——《秋郊饮马图》 8、在某校组织的一次历史人物竞猜活动中,当主持人说道:“元代著名的书画家、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画作被誉为‘神品’。”茗茗同学立即作出了正确的回答:a.阎立本           b.吴道子           c.张择端              d.赵孟頫 【课外阅读·宋词欣赏】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反思质疑】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11

  点击::第一范文 课件附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和书法成就。

  通过此期文化成就的介绍,引导学生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初步分析历史现象的初步能力;通过对宋词、元曲、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过程与方法

  截取《上下五千年》宋元文化部分史学、文学、艺术等资料片,丰富与充实课堂教学内容;采用自学法、师生讨论法、比较法、歌诀法等完成教与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其他文化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对祖国灿烂文化的骄傲感。

  ●设计思路

  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案:

  ↘重点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与元曲”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在“司马光和《资治通鉴》”这一重点内容上,教师搜集有关司马光的小故事,充实教学内容;同时分析该作品出现的背景、注意与《史记》的纵向比较,突出编年体的特点。

  在“宋词与元曲”这一重点内容上,加大学生对这些作品的感知能力,强调学生对作品要多读,通过朗读原作,领会作品风格。

  ↘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教师将反映此时代特征的相关作品加以综合比较,帮助学生感性认识这一观点。以此突破这一难点。

  ●教与学方法

  ↘提问法

  ↘答疑法

  ↘讨论法

  ↘歌诀法

  ●教学资源

  ↘光碟《上下五千年》宋元部分:史学、宋词、元曲、《清明上河图》。

  ↘资料司马光小故事、部分宋词等。

  ●板书设计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司马光,战国五代编年忙。

  二、宋词和元曲

  1、辛弃疾、李清照;宋苏轼,三词佼。

  2、元关汉卿《窦娥冤》,斥地又骂天。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末东京繁荣景。

  ●--

  教学过程

  提示或建议

  ↘复习提问

  宋元时期我国科技成就

  ↘导入新课

  宋元时期,我国不仅科技成就突

  出,史学、文学、艺术等成就也

  光彩夺目。

  ↘讲授新课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板书)

  (问题)1、《资治通鉴》的作

  者?生活的时代?

  2、《资治通鉴》的内容?

  3、《资治通鉴》的体裁、

  特点及价值。

  (板书)《资治通鉴》司马光,

  战国五代编年忙

  同学们对司马光应该非常熟悉,

  谁能讲讲他的小故事?

  我们前面还学习了司马迁,(问

  题)这两人如何区分?

  (教师补充)纪传体是以人物为

  中心编写;编年体是以年、月、

  日等时间顺序编写,就象我们的

  历史课本编写体例一样。

  (教师讲述)《资治通鉴》是一

  部继《史记》以后我国著名的史

  学巨著

  (问题)为何在北宋时期出现这

  一巨著?

  (教师讲述)北宋王朝与少数民

  族长期的冲突中,多数处于劣

  势。加之北宋国内出现的一系列

  困难,促使北宋的政治家们积极

  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他们

  把目光投向历史,通过总结历史

  上的经验教训,以为当世统治者

  借鉴。这是《资治通鉴》问世的

  根本原因。

  (教师讲述)司马光写作《资治

  通鉴》态度非常严谨,(举例)

  他40多岁时开始编写《资治通

  鉴》,为了尽快完成编写工作,

  他取来一块圆木,用工具把圆木

  刮得光光亮亮,当枕头用,每当

  疲倦极了的时候,他就在木枕上

  小睡一会儿。如果一翻身,头便

  会从木枕上滑下来而惊醒。只要

  一醒,司马光又马上开始编写工

  作。

  司马光给这这个木枕取了一个

  名,叫“警枕”,意思是:警惕

  自己,加紧编写《资治通

  鉴》,终于在司马光去世的前

  两年,一部贯穿古今的编年体通

  史巨著《资治通鉴》完成了。司

  马光死后,人们发现《资治通

  鉴》的部分残稿整整堆满了两间

  房子,有人翻阅其中的篇章,竟

  没有看到一个写得潦草的字。

  (问题)从中你可以看出司马光

  的哪些品质呢?

  (教师讲述)《史记》、《资治

  通鉴》都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史学

  作品,主要是因为他们都能秉笔

  直书,客观地记述和评价历史,

  如司马迁,能够直言汉武帝好大

  喜功的过失,能将陈胜放在世家

  的高位,司马光能客观评价历朝

  皇帝,不因他是宋孝武帝而对他

  的昏庸腐朽避而不谈,正因为如

  此,他们的作品才能够熠熠生

  辉,成为史学界典范作品。

  (练习)

  1、同学们使用的历史教科书是按

  照年代先后顺序编写的,这叫

  “编年体”,下列在编写体例上

  与历史教科书类似的是(   )

  a《资治通鉴》b《史记》c《梦溪

  笔谈》d《诗经》

  2、某校初一年级的同学正在正在

  编排历史剧《唐太宗》,下列书

  籍可供他们参考的是(   )

  a《史记》b《汉书》c《资治通

  鉴》d《三国志》

  3、《史记》和《资治通鉴》记载

  重合的历史时期是(   )

  a从黄帝到汉武帝b从战国到五代c

  从战国到汉武帝d从汉武帝到宋神宗

  4、判断题:《资治通鉴》是按

  年月日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

  代的历史,将近500卷。(  )

  (教师讲述)宋元时期,不仅史

  学成就突出,而且文学成就也是

  一个璀璨时期。

  二、宋词和元曲(板书)

  1、辛弃疾、李清照;宋苏轼,三

  词佼。(板书)

  2、元关汉卿《窦娥冤》,斥地又骂天(板书)

  (问题)请对比分析辛弃疾、李

  清照、苏轼三人在词的风格上的

  异同?

  (练习)请仔细品位下面三首南

  宋时期的诗词,请你谈谈,这三

  首诗词的共同主题是什么?由

  此,你发现文学作品与社会有什

  么关系?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

  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

  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西江造

  口壁》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

  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

  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

  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

  血。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

  阙。”

  ──岳飞《满江红》

  (教师讲述)这三首诗词,都体

  现出了当时的时代特征,毛泽东

  曾讲过“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

  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

  头脑中的产物”。因此,文学、

  艺术的发展的确是以经济和政治

  为基础的,没有宋金对峙和金兵

  南下,就不会有辛弃疾、陆游、

  岳飞诗词中对祖国山河分裂悲痛

  等内容,如果没有元朝封建统治

  者的黑暗,就不会有《窦娥冤》

  剧本,没有北宋东京的繁华,便

  不可能出现张择端《清明上河

  图》这幅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

  品,所以,宋元时期文学艺术的

  繁荣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密

  切相关。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板

  书)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

  末东京繁荣景(板书)

  (练习)

  1、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邓

  小平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的祖

  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

  名画应是:(    )

  a《天王送子图》b《洛神赋图》c

  《清明上河图》d《步辇图》

  2、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

  以一位元朝最著名的书法家的名

  字命名了水星环行山,以纪念他

  对人类文化史上的贡献,这位元

  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是(   )

  a黄庭坚 b柳公权 c赵孟頫

  d颜真卿

  ↘巩固小结:

  (教师讲述)宋元时期创造了继

  隋唐之后的中华文明史的又一个

  高峰,是什么因素促使这一时期

  取得了如此丰硕的成果呢?之

  一:此期政治、经济的发展、繁

  荣;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

  的交流加强。之二:继承了隋唐

  文化之三:吸收了外来文化之

  四:各民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

  勤劳动等。之四:各民族人民的

  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等。

  学生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学生观看资料片《资治通鉴》

  学生回答:1、司马光,生活在北

  宋。

  2、这部书按年代顺序,

  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将近

  300卷。

  3、《资治通鉴》是一部

  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全书取材广

  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

  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学生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教师提示,从两人所处时代、所著

  作品、作品内容、作品特点等加以

  区分。

  生答:

  人物

  司马迁

  司马光

  时代

  西汉

  北宋

  著作

  《史记》

  《资治通

  鉴》

  著作内容

  从传说中的

  黄帝到汉武

  帝

  战国到五代

  著作体裁

  纪传体通史

  编年体通史

  著作特点

  文笔简洁、

  语言生动

  取材广泛,

  叙事明晰,

  文笔生动

  生答:勤奋、持之以恒、严谨

  生答:1、a 2、c3、c4、╳

  这四道练习题从《资治通鉴》的体

  裁、内容、与《史记》的比较、卷

  数等基础知识着手,着重训练学生

  的快速反映能力及基础知识的灵活

  掌握能力。

  生看资料片《宋词、元曲》

  生朗读教材p72页词《念奴娇·赤

  壁怀古》

  教师提示:从三人生活的时代、经

  历、来理解三人词的风格与特点。

  生答:

  姓名

  时代

  经历

  特点

  苏轼

  北宋

  经济繁

  荣,家

  境优裕

  气势豪

  迈、雄

  健奔放

  李清照

  两

  宋之交

  开始生

  活稳

  定;后

  流落南

  方

  风格委

  婉、感

  情真

  挚、清

  新自

  然;后

  期渗透

  了忧伤

  感情

  辛弃疾

  南宋

  曾参加

  抗金斗

  争,立

  志恢复

  中原

  风格豪

  迈,倾

  吐了对

  山河分

  裂

  的悲痛

  生答:爱国,收复河山

  学生讲述《窦娥冤》故事梗概。

  生看资料片《清明上河图》

  学生对照《清明上河图》摹本想象

  口头作文,北宋东京一日游之感

  学生概述宋四家:苏轼、黄庭坚、

  米芾、蔡襄,教师强调书写正误。

  学生概述元朝最著名的画家及书法

  家:赵孟頫

  生答:1、c  2、c

  生熟读4句歌诀:

  《资治通鉴》司马光,战国五代编年忙

  辛弃疾、李清照;宋苏轼,三词佼

  元关汉卿《窦娥冤》,斥地又骂天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末东京繁

  荣景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12

  【课程导入】

  西方人常说中华民族是一个聪慧的民族,是他们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并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你能一一说出我国古代的这些文明吗?其中又有哪些是发生在宋元时期? 

  扶风纸

  灞桥纸

  纸

  图1 造纸术 

  缕悬法指南针

  罗盘针

  指南针

  司南

  图2 指南针

  火箭

  火龙

  突火枪

  火铳

  图3 火药的应用

  陶活字印版

  木活字

  转轮排字 

  图4 活字印刷术

  你知道上面这些辉煌的文明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吗?能用你自己的语言把这些创造过程表述一下吗?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将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1.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纸张的主要原料是木浆,当今造纸业不仅正在吞噬着我们赖以生存的森林,而且也是最易引发污染的产业之一。对于这一问题,你有好的解决办法吗?

  2.我国不但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指南针的国家,而且也是最早把指南针用于航海的国家。你会自制指南针吗?取一根缝衣针,用磁铁一极在钢针上沿着一个方向摩擦几十次,钢针就变成了磁针,然后用细线拴在针的中间部位,挂在一个支架上,它就可以指示南北方向了。

  3.以5~6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分工合作,收集有关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资料,自编一份小报,展示出来,向大家介绍更多有关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知识。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按照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

  ②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③④②  d.②④③①

  2.下面哪一位是发明活字印刷的毕升?(      )

  a

  b

  c

  d

  二、判断题

  1.宋代的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      )

  2.郭守敬的《授时历》不是科学论著。(      )

  3.“石油”一词是中国人首创的。(      )

  4.沈括的《梦溪笔谈》一书,最早记录了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

  【资料:】

  在火药发明之前,古代军事家常采用火攻这一战术克敌制胜。在当时的火攻中,有一种武器叫火箭,它是在箭头上附着像油脂、松香、硫黄之类易燃物质,点燃后射出去,燃烧敌方军械、人员和营房。但是这种火箭燃烧慢,火力小,容易扑灭。如果用火药代替一般的易燃物,燃烧比较快,火力也大。所以,在唐末宋初,人们已经采用火药箭了。这是火药应用于战争的最初形式。随后,人们又在石炮的基础上创造了火炮。火炮就是把火药装成容易发射的形状,点燃引线后,由原来抛射石头的抛石机射出。火药运用在武器上,是武器史上的一大进步。在战争中,火药武器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威力,这使它很快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火药武器相继出现。10XX年时,有个叫唐福的人,把他所制的火箭、火球、火蒺藜献给宋朝廷。10XX年,石普也制得火球、火箭,宋真宗把他召来,并且让他当众作了表演。

  宋代由于战争不断,对火器的需求日益增加。宋神宗熙宁年间,北宋政府设置了军器监,总管军器的制造。据记载,当时的军器监规模宏大,分工比较细,雇佣工人曾经达到四万多人。监下分有火药作、青窑作、猛火油作、火作(生产火箭、火炮、火蒺藜等)等十一个大作坊。而火药的生产放在第一位,可见火药、火器在兵器中的地位。史料还记下了“同日出弩火药箭七千支、弓火药箭一万支、蒺藜炮三千支、皮火炮二万支”,清楚地表明了当时火器生产的规模。

  【思维拓展】

  英国科学家培根说:“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请根据自己对培根这段话的理解,试评价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13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教师寄语】

  学习灿烂的宋元科技文化,感受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伟大.

  【学习目标】

  1、掌握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了解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贡献,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合作探究三大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改进和应用

  3、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反思古今科技的落差,培养学生振兴中华、赶超世界先进科技的历史责任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重点难点】

  重点: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

  难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基础识记:(小组合作交流,疑难问题做好标记)

  1.(      )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                 )是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北宋时(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2)活字印刷术的优点是:(          )、(          )。

  (3)活字印刷术发明的意义:                                         。

  3.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1)战国时期,人们利用磁石(          )的特性,制成(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2)北宋时,制成(        ),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时期,广泛用于航海事业。

  (3)传播:由(      )人传入欧洲。

  意义:                                              。

  (4)火药是我国古代(        )发明的。

  (5)火药的应用:(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时期,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6)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        )、(        )、(        )、(        )。

  4、沈括可郭守敬:阅读课本74页小字,概括沈括和郭守敬在科技方面的贡献。

  三、【合作探究】

  1、英国科学家培根说:“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请根据自己对培根这段话的理解,试评价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

  2、列表概括我国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四、【典型引导】

  1.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很早就用于军事,下列战争中最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

  a. 隋末农民战争                      b.蒙古军队灭金的战争

  c. 南宋将领抗击金军的战争            d.文天祥抗元的战争

  五、【课堂小结】

  1、是什么因素促使宋元时期取得丰硕的科技成果?

  a、政治、经济、文化等

  b、隋唐文化的影响,外来文化

  c、各族人民聪明

  六、【.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注重发明和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北宋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        )

  a.张仲景   b.祖冲之   c.贾思勰   d.毕升

  2.当时在海上航行时,“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个“当时”是指:(        )

  a.战国时期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3.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其中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的发明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4.生活在南宋的读书人,要想印刷精美的书籍,他会采用的印刷方式是(        )

  a.活字印刷    b.雕版印刷    c.刻竹简    d.手抄

  5.有很多发明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发现和实践,那么火药是怎样发明的(        )

  a.化学实验中发明的        b.炼丹家炼制丹药时发明的

  c.两军交战中发明的        d.过节时燃放爆竹发明的

  6.与隋唐时期相比,宋元文化的最主要特点是(        )

  a.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使中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

  c.影响且促进了欧亚世界闻名的进步    d.传统科学技术开始衰落

  7.“以火箭射城外茅屋,延及官军营”,这是史书对我国古代一次起义军作战情况的记载。起义军使用火箭的现象最早发生于(      )

  a.东汉末年  b.隋朝末年  c.唐朝末年  d.元朝末年

  (.二)、连线题

  沈括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毕昇                          著有《梦溪笔谈》

  郭守敬                         编辑《授时历》

  (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上材料最早应写于什么时候?根据是什么?

  (2)从以上材料中能获得什么信息?材料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3)你知道指南针是在什么时候传到欧洲的?试谈谈指南针的传播对世界的影响。

  七、【.教学相长】

  收获                                                                                                   

  困惑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14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地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绘画及书法成就。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宋元文化,而且是灿烂的宋元文化,可见宋元文化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它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杰出的词人”是本课的重点子目。本课的难点,是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回忆隋唐时期雕版印刷的发展状况以及现存的雕版印刷品等相关知识。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隋唐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思考“雕版印刷的缺欠和不便之处”?教师适当举例说明。如:宋太祖时由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XX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场。另外,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就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由学生通过示例归纳出结论,并切实感到改革雕版印刷术的必要。(2)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观察教材中毕升的画像,阅读小字部分,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简要归纳出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刻制单字、排版、印刷、拆版。对比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不同,引导学生思考“活字印刷术发明的作用”。体会毕升的创“新”在哪里?突出两个“变”: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结合地图了解活字印刷术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进一步了解活字印刷术在以后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的状况(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以及套色印刷等)。并引导学生联想到今天,印刷业已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3)15世纪,欧洲出现活字印刷术,比中国晚约四百年。概括活字印刷术发明和推广的情况。2、指南针的应用(1)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出示《司南》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司南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根据磁石指南的原理制成的)培养学生观察、识图的能力。(2)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3)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思考:罗盘针比司南有哪些进步?它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这种导航仪器为什么会在北宋末年得到很快的应用?它的广泛应用对中国和世界有何作用?(4)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3、火药的应用(1)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3)宋元,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4)13、14世纪,火药及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二、史学成就《资治通鉴》取名的由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史学上的“两司马”史学家      年代       著作       体例           叙事范围司马迁      西汉     《史记》     纪传体通史     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战国到五代三、宋词出示宋词的三个代表人物的作品,鉴赏并概括其特点:派别       词人    代表作品     风格    婉约派    李清照  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清新自然。豪放派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慷慨激昂,气势豪迈。辛弃疾 四、元曲(1)由杂剧和散曲组成。(2)最优秀的剧作家: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学生讲述《窦娥冤》的故事情节。五、绘画(1)宋代绘画,突出表现在: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的创作中。(2)李公麟,人称“宋画第一”。(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讲述风俗画与《清明上河图》时,可指出风俗画通过表现城乡百姓的社会生活,展现具有鲜明民俗特色的时代风貌,折射出北宋经济的发展状况。《清明上河图》以浓厚的生活气息、精湛的笔墨及淳朴的艺术格调代表了宋代风俗画的突出成就。(4)赵孟頫的画,人称“神品”六、书法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七、小结(略)八、作业:课后作业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15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学案二

  【学习目标】

  1、掌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的有关史实。

  2、通过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初步培养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知识梳理】

  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          与

  三大发明取得突破性进展,并被广泛应用到印刷业、航海业和军事上。

  一、                  的发明

  1、朝代:                           2、发明者:         

  3、地位:比欧洲早约四百年           4、影响:                              

  二、 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一) 指南针  (        时期制成“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1、 出现:         时,制成了           ,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2、 传播:       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3、 影响:为后来                            创造了条件

  (二) 火药的使用   ( 火药是我国古代          发明的)

  1、       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2、        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3、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            、             ,加上            ,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                                      。

  三、 沈括和郭守敬

  1、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代表作《梦溪笔谈》,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他最早提出“石油”这个名称,并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同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也在这一本书记载下来。沈括还创制“十二气历”。

  2、元朝时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郭守敬的科学成就《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三百年。他还主持开凿了通惠河。

  【学习自测】

  1、西方学者谢和耐说:“直至18世纪中叶,在中国刊印的书籍比在世界上其余地方所印刷的总数还要多。”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古代哪一技术的发明和普及

  a.造纸术         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2、英国作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学方面,  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这里的“第三种”指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3、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出现和广泛使用 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4、宋代史书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对此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宋代的航海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b.我国劳动人民最早知道了磁针指南的作用

  c.指南针在宋代用于航海事业,但只是辅助作用  d.指南针是我国古代水手最早发明的

  5、小赵从历史辨析栏目中下载了四句话,请你帮他找出与历史事实相符合的一句

  a.春秋时,有人在野外行走,带着司南辨识方向

  b.秦朝时,有人在纸上书写一种小篆字体

  c.西汉时,有人用活字排版《伤寒杂病论》

  d.唐朝时,有人使用火药武器同阿拉伯人交战

[!--temp.footer2--]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