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安乐窝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微信扫码分享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精选6篇)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重要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区别文学描写和历史原貌之间的关系;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说出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能力;通过录像、材料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地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史实,了解曹操(诸葛亮)等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设计思路〗

  学情分析  学生对三国历史多少有一些了解,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浓厚,表现欲望强烈,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可以进一步刺激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渴求;通过学生的课堂讨论分析,可以增强师生的互动性。

  教材分析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初期阶段。东汉末年政局混乱,黄巾大起义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地方割据势力膨胀,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百姓渴望结束混战,实现统一,恢复安定生活。经过“官渡之战”曹操统一了北方;经过“赤壁之战”,曹操、孙权、刘备分别据有中原、江东、四川等地,形成三分天下之势,最终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教学设计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大量的影像、动画、图片等信息,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历史情境,通过几段录像及动态的过程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讨论题的设计,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探究。在讨论中,既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图片1:课题动画

  图片2:(录像)讲课前我们先看一段反映东汉末年政治、经济、军事状况的录像,然后我们比一比,赛一赛谁的记忆力好,谁的综合分析能力强。

  下面我们就看一看同学们谁的记忆力好,谁的综合分析能力强,通过录像我们可以看出东汉末年政治、经济、军事情况如何呢?

  要求说出:政治上:政局混乱,外戚宦官专权,朝政腐败,农民起义

  军事上:军阀割据

  经济上: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

  教师归纳;外戚宦官轮流执政导致东汉后期政局混乱,政治非常腐败,朝政腐败,官逼民反,公元184年爆发了张角等领导的黄巾大起义,朝廷无力扑灭烽烟四起的农民起义,只好号令各地豪绅组织地方武装就地镇压,由此造成地方势力恶性膨胀,中央政权日益衰落,东汉政权名存实亡,逐渐形成群雄割据,天下大乱的局面,三国鼎立的时代也从此拉开了帷幕。

  一、曹操统一北方

  1.了解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情况(识图)

  图片3:我们来看当时主要的军阀割据势力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有曹操,袁绍,袁术,孙权等,在中原的军阀混战中,有一个人越来越突出,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曹操以数千人起家,他採取了哪些措施使自己的实力逐漸强大起來的呢?

  2.材料分析:曹操势力日渐强大的原因(材料一)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招贤纳士。

  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图片4:材料分析

  196年,曹操把流离失所的汉献帝接到许昌,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党取得了优势地位。曹操爱才若渴,连下几次唯才是举令,于是一大批贤臣名将聚于麾下,采用屯田政策,(招募流亡农民,垦荒屯田,不仅解决了流亡农民的生计问题,而且对北方的生产恢复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更关键的是它解决了大部队粮草供应的难题)。就这样,曹操敢于向当时的大军阀袁绍挑战,双方在官渡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战。

  3.讲解“官渡之战”

  flash动画:官渡之战

  4.分析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附材料二,加以说明)

  材料分析:毛玠语太祖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织,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敬纳其言。

  ——《三国志》

  我们看到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明显处于劣势,然而兵力并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它还取决于其他很多因素,曹操之所以能够以少胜多打败不可一世的袁绍是因为他占有许多优势。回忆一下我们所讲的内容,想一想曹操拥有哪些有利条件?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

  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有政治上的优势。招贤纳士,谋士如云,勇将如雨。

  实行屯田政策,解决了大部队粮草供应问题。

  而袁绍这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一则材料

  图片5:材料分析:沮授说绍云:“……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绍弗能用。

  ——《三国志》

  袁绍自恃祖上根基深厚,地大,兵多,粮足,听不进正确意见。

  在官渡之战中,袁绍傲慢,不采纳许攸的建议;曹操虚心,接受降曹的元少谋士许攸的意见,也是曹军取胜的重要原因。

  5、强调官渡之战的作用

  图片6: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

  1.了解曹操的远大志向

  图片7:官渡之战后,曹操继续对袁绍的残余势力作战,又陆续消灭了一些军阀,2XX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还朝途经渤海边时,留下了豪情满怀的诗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当时曹操 53岁了,他的壮心时什么呢?(南下统一全国)那他将遇到的对手是何许人也?

  2.简述刘备、孙权情况。

  3.重点介绍:三顾茅庐,隆中对。

  这时孙策遇刺身亡,他的弟弟孙权继承父兄的基业并大有发展,控制长江下游的江南一带。

  刘表没有什么大志,反倒是依附于他的刘备不甘寄人篱下,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出了在隆中隐居的诸葛亮,接受了这位年仅26岁的卧龙先生为他设计的战略思想,也就是著名的隆中对,最终实现了三分天下的鼎立之势。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设计了一幅怎样的战略蓝图呢?看书102页回答,从此隆中对策成为刘备集团的战略方针,按照这个战略方针,诸葛亮出山的第一件事就是联吴抗曹,孙刘联军同曹操展开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4.分析赤壁之战交战双方的优劣势

  2XX年曹操率领20多万大军南下,而孙刘联军当时只有不足5万兵力。这一次曹操是占有绝对的优势兵力,然而我们都知道他却残败而回,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原因。

  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一战对曹操有哪些不利因素:

  多北方士兵,不习水战。铁锁联船。

  (北方士兵水水土不服,疾病流行。)

  曹操被表面的强大冲昏头脑,骄傲轻敌。

  再看对孙刘联军来说可说是天时、地利、人和。他们利用曹军的弱点,制定了火攻的计划,运用诈降计,在一天夜里,东南风起,黄盖诈降,火烧赤壁,曹操惨败,仓皇逃回北方。

  归纳:曹操:20多万人马,占有绝对优势;士兵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战,只得用铁链将战船连在一起;骄傲轻敌,中了黄盖的诈降计。

  孙刘联军:不足5万,处于劣势;采用火攻,大败曹军。

  图片8:flash动画:赤壁之战

  5.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赤壁之战后,曹操率残部仓皇逃回北方,无力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得到巩固,并向岭南地区发展。刘备占据了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攻占四川,也得到了休养生息的立足之地。所以赤壁之战形成了天下三分的格局。公元2XX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建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222年孙权也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简单分析孙权称王而不是称帝的原因)。至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三国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分裂时期,但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三国鼎立局面最终结束于西晋的统一。

  105页小字,了解三家归晋。

  三、每课一得

  了解《三国志》与《三国演义》的区别

  图片9:三国鼎立从酝酿到结束,将近百年,一时多少豪杰,他们的故事,以其特有的魅力,代代相传,经过民间艺人的加工,最后由文学家罗贯中写成了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它来源于历史,却又有别于历史,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虚构的内容,我们学习历史要注意辨别小说与史书的不同。

  四、巩固练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重点学习了两次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这两次战役都和一个人物有关(曹操),但结果却不同: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赤壁之战曹操却在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情况下惨败而回,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展开讨论)

  图片10:评价曹操(略)学生展开讨论。

  教案点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探讨的探究式的教学理念。首先,教师通过展示反映东汉末年政治、经济、军事状况的录像,要求学生分析和归纳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使学生机获得了直观的历史感受,又提高了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其次,教师通过补充大量的文字、图片、动画等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了官渡、赤壁两次战争的胜败决定因素,既提高了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这段历史的理解。第三,教师特别重视区分文学作品和历史中的人物的区别,引导学生对此进行了专门的探讨,有助于学生重新审视三国历史,学会区分文学和史学的不同。第四,教师重视历史地图的运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理解历史地图的能力。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了学生的其他能力,是一堂素质教育的好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篇2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及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

  2、了解著名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关系。

  3、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及历史发展影响。

  4、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

  难点:辩证的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

  三、知识要点梳理

  1、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战役名称 时间 地点 交战双方 结果 意义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三国建国年表

  国名 建国年代 建国者 定都

  魏   

  蜀   

  吴   

  3、263年,魏国灭(      )。

  266年,魏国权臣(       )-废魏帝自立,定国号为(        ),仍以洛阳为都,史称(          )

  280年,西晋灭(           ),统一全国。

  四、合作展示

  1、为什么是曹操而不是其他军阀最终统一北方?

  2、曹操为什么在官渡之战中获胜而在占据优势的赤壁之战中反而失败呢、

  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到底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

  五、当堂练习

  一、选择题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首诗中的“烈士”指的是谁(   )

  a  项羽    b  诸葛亮    c  刘备   d  曹操

  2、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阀集团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

  a  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b  实行屯田制,保证军粮供应

  c  奖励农耕,得到农民的支持

  d  官渡之战打败劲敌袁绍

  3、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战役是(    )

  a  淝水之战   b  赤壁之战   c  巨鹿之战    d   官渡之战

  4在右图所指的古代战争中,来自北方的军队战败的原因不包括(    )

  a  北方军队不习水战

  b  北方军队以寡敌众

  c  北方军队流行疾疫

  d  南方军队战术得当

  5,关于赤壁之战的下列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

  b  发生在三国鼎立形成前的东汉时期

  c  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d  赤壁位于长江边上

  6三国时,吴国位于东南,其京都建业就是今天的(   )

  a  洛阳   b  长沙    c   广州    d   南京

  7、三国之前是(   )

  a  东汉   b  西汉   c  东晋   d  西晋

  8、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情况表述错误的是(    )

  a  是东汉末历史的倒退

  b  民族融合得到加强

  c  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

  d  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9、“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对(   )的评价

  a  刘备   b  孙权   c  曹操    d  诸葛亮

  10、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

  a   220年    b  221年    c   222年   d  230年

  11、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

  a   曹操   b  刘备   c  孙权    d  诸葛亮

  12、促进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著名战役是(   )

  a  赤壁之战   b  官渡之战   c  巨鹿之战   d  淝水之战

  13、阅读材料题:

  材料二:毛玠与太祖(曹操)“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织,蓄军备,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三国志》

  材料三:“设使国家无有孤(曹操),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三国志注》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于曹操有关的两个战役分别是什么?结果如何?

  (2)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谈谈曹操统一北方的意义。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篇3

  第14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导学案

  【目标要求】

  1.识记与理解

  识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结果,理解两次战争的特点及其

  对历史发展的影响。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建国时间、国号和都城,理解鼎立局面

  的形成和影响。理解诸葛亮的外交政策,进一步提高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

  的能力。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上战争的能力和透过现象抓本质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能力与方法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片断,让学生感受战争场面和人物性格。通

  过列表比较魏蜀吴的建国时间等知识,通过读识《三国鼎立形势图》了解三国的形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树立初步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唯物主义

  观,把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第一标准。

  【预习导学】

  1.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名存实亡,众多军阀割据一方,互相兼并,连年混战。在军阀中,

  著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2._______年,袁绍和曹操在_______对垒,曹操以少胜多,获得胜利,官渡之战后几年,

  曹操基本____________。

  3.________年,曹操以东汉王朝丞相的身份率领大军南下,企图一举占领南方,统一全国,

  _____、______组成联军,在_______一带的长江两岸与曹军展开激战,结果以少胜多,

  大败曹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_________ 。

  4.220年,曹操病逝,他的儿子曹丕胁迫汉献帝退位,自己登基称帝,改国号为________,

  建都______。221年,刘备在_____称帝,国号汉,历史上叫做____或____。______年,孙权正式称帝,国号吴,定都_____。随着魏、蜀、吴的建立,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问题探究】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东汉是统一政权,而其后的三国时期是分裂时期,这是历

  史的倒退吗?请写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例题精析】

  1.奠定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  )

  a. 长平之战       b. 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清楚哪些战役与曹操有关,a、b两项与曹操无关,是战国时期

  和秦朝时期的史实。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均与曹操有关,这就要弄清楚这两次战役各自

  的结果与作用。故选c项。

  2.官渡之战中,袁绍拥有“精兵十万,骑万匹”,但曹操却能大获全胜,你认为曹操取胜

  的原因主要在于                                                     (  )

  a.采取正确计谋   b.军事力量强大   c.得到人民支持     d.袁绍刚愎自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探究能力。官渡之战是以少胜多的战役,故b

  项错误;两者都是军阀,故c项错误;d项是客观原因,故选a项。

  【目标检测】

  1.曹操在《蒿里行》一诗中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它描写的这一惨境发生在                                             (   )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西晋时期

  2.曹操是一位著名诗人,他在《龟虽寿》一诗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结合下列史实,你认为他的雄心壮志是(   )

  a.消灭袁绍势力   b.统一黄河流域   c.南下统一全国   d.废掉汉献帝

  3.“东望夏口,西望武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是宋朝的苏轼对下列哪次

  战役发出的感叹?                            

  a. 长平之战      b. 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4.下列对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惯水战        b.曹操对孙刘联军根本不屑一顾

  c.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        d.天气环境刮东南风是败因之一

  5.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故事,

  这些故事都与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关,他就是        (   )

  a.曹操            b.诸葛亮        c.周瑜            d.孙权

  6.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一些有关三国时期的故事,下列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曹操在洛阳建立了魏国            b.刘邦在成都称帝建蜀汉       

  c.孙刘联军战曹军于赤壁            d.孙权在徐州建立了吴国

  7.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

  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材料二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的“三国”指哪三国?材料二中的词句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

  的战役有关?请写出这次战役的时间。

  (2)材料二中的“周郎”指的是谁?与他一同指挥这场战役的还有哪一位?

  (3)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4)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你最喜欢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质疑反思】

  【预习导学】

  1.袁绍  曹操  孙权 刘备  2.200 统一北方  3.208 赤壁 刘备 孙权 长江 赤壁之战

  4.魏    洛阳   蜀汉  蜀   229    建业

  【问题探究】

  从汉朝的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这是因为,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名存

  实亡,众多军阀各据一方,互相兼并,连年混战,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魏、蜀、吴

  统治者在军阀混战中脱颖而出,完成了各自境内的相对统一,并采取了一些稳定社会、

  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人民生产生活状况有所好转。从这些史实看,从汉朝的统一政

  权到三国鼎立,既有利于统一局面的重新出现,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目标检测】

  1.b    2.c   3.d    4. b    5.b     6. c

  7.(1)魏国、蜀国和吴国。赤壁之战。公元2XX年。

  (2)周瑜,诸葛亮。

  (3)因为曹操自恃兵力雄厚,骄傲轻敌,麻痹大意。加上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又不服南方水土,很多人得了疾病。这就埋下了失败的祸根。而孙刘联军采用

  了正确的战术,火攻曹军,结果大败曹操。

  (4)如喜欢曹操。因为他有远大志向,善于谋略。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基本统一北方,促进了北方生产的发展。(也可写其他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理解诸葛亮的外交政策,进一步提高用历史唯物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4)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3)历史使人智慧,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出示曹操的诗《龟虽寿》,学生齐诵诗歌。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师:你印象中的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戏剧中的曹操又是怎样一个人?

  师:曹操是不是大白脸,一脸奸相?诸葛亮是不是会呼风唤雨,能借东风,火烧战船?三国时期究竟发生过哪些大事?三国纷争的局面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共同走进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揭开谜底找出答案吧!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从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归纳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

  师: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大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其中最为著名的军阀有哪些?

  师:他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彼此长期混战。刀枪剑戟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那么,谁顺应历史的潮流,是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生答:曹操)

  师: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以统一天下为已任,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用诗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

  指导学生看曹操图像及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师: 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怀有雄心壮志,他要统一天下。

  师:曹操要统一天下,必先统一北方。而在北方的各派军阀中,实力最雄厚的是谁?

  师:曹操要统一北方,必先击败实力雄厚的袁绍。那么,曹操的势力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呢?

  学生看书归纳曹操势力是如何发展壮大的?

  师:随着曹操势力的壮大,曹操与袁绍展开了决战,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

  学生讲述官渡之战。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归纳:

  表格1: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时间 公元2XX年 公元2XX年

  交战双方 袁绍和曹操 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以少胜多

  结果 曹操胜利 曹操失败

  师: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

  学生各抒己见: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呢?

  师:从刚才的交流中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已非常清楚。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正可谓: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若使许攸谋见用,山河焉得属曹家。从上述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袁绍的谋士许攸降曹并建议偷袭乌巢,是官渡之战曹操取胜、袁绍失败的关键。

  师: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地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师:“假如你是曹操,请谈谈统一北方后的感想?”过渡到“赤壁之战”。

  师:曹操统一了北方,又想乘势统一全国。但这时南方有两股势力可以和他相抗衡。一个是江南的孙权,一个是依附于荆州的刘备。割据江东的孙权,统治比较稳固。依附于荆州的刘备,自称是东汉皇族的后裔,在军阀混战中,不甘寄人篱下。他听说诸葛亮有安邦定国之策、济世安民之术,便请他出来相助,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生讲故事)

  学生讲述赤壁之战。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上面表格的第二部分内容   

  师: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两次战争的主角都是曹操,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

  畅所欲言: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

  以史为鉴:历史使人智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师: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赤壁之战后,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变化。曹操退守到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谁也打败不了谁,但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这样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二)、魏、蜀、吴的建立

  学生看书完成下面表格:

  政权名称 时间 创建者 都城(今名)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蜀 221年 刘备 城都

  吴 229年 孙权 建业(南京)

  (教师强调魏国的建立者是曹丕,所以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曹操也没称帝,他是在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的)

  教师指出:魏、蜀、吴的建立,标志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影响?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军阀混战局面,虽然三国时期是我国的分裂时期,但由于三方互相牵制,这种相对的形势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过渡:三国形成后,各国都努力巩固自己实力,同时又试图消灭对方,那么,他们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魏、蜀、吴的关系:学生自己阅读

  蜀吴关系:结盟―――破裂―――重新结盟                                         

  蜀吴与魏:敌对―――吴魏靠拢,蜀孤立―――蜀吴结盟与魏对立

  诸葛亮的外交策略:联吴,制魏,保蜀

  三、总结扩展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图示法小结全课: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几年后,为统一全国,曹操南下,然而赤壁一战曹操大败归北,三国鼎立局面由此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互相制约,结束了东汉的军阀混战局面,同时,他们又试图消灭对方,所以,不断壮大自己,重视发展生产,也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这为后来中国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师: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最后究竟是谁独霸天下,问鼎九州呢?请听下回分解。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篇5

  课程标准

  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区别文学描写和历史原貌之间的关系。

  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说出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已及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历史教学挂图,直观形象地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

  收集有关三国的历史小故事,从多方面了解历史任务和历史事件。

  阅读课文内容,找出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提高从课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史实,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史实,教师可通过重点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培养学生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其中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教学难点。

  教学内容

  幻灯片:复习巩固:

  说秦汉、道秦汉,

  秦汉文化不简单;

  西汉佛教传进来,

  东汉道教兴起来;

  《史记》首创纪传体,

  秦陵兵马俑

  创造了世界大奇迹。

  幻灯片:提问:“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什么时期的人?写了一本什么书?这本书被鲁迅称誉为什么?这本书的体裁、内容是什么?

  辨析题:右图(老君岩)反映的是本土宗教——佛教。

  一、        导入新课

  幻灯片:播放电视剧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家喻户晓,你认为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谁?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人?

  幻灯片:京剧脸谱  历史上的曹操真的就是一个阴险疑诈的奸臣吗?

  学习朗读课文“导言”

  幻灯片: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导入新课。

  二、        讲授新课

  1、曹操统一北方

  (1)   曹操统一北方的背景

  由于黄巾大起义的打击,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北方出现许多军阀割据的政权。它们为了扩张势力,彼此连年征战,百姓苦于战乱,渴望早日统一。曹操和袁绍后来成为有实力统一北方的两大军事集团。从兵力上看袁绍强于曹操,但结果却是曹操统一北方。

  幻灯片:官渡之战示意图

  (2)   官渡之战

  双方矛盾加剧,唯有决一雌雄。2XX年,官渡之战爆发,引导学生看图,生动讲述战争经过,结果曹操以少胜多,此战曹操基本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学生阅读课文,师生互动讨论“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幻灯片:1.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2.曹操势力的壮大

  3. 官渡之战(2XX年)

  4. 结果:曹胜袁败---以少胜多

  5. 影响:曹操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幻灯片:赤壁之战示意图

  2、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北方,想进一步统一全国,结合图,讲述南方的两股势力,是曹操统一全国的最大威胁,分别介绍孙权和刘备的所处位置和情况,孙权承其父兄,延揽人才,苦心经营,在江东地位日益稳固。刘备三顾茅庐(学生表演小品),得诸葛亮辅佐(学生表演隆中对),势力不断增强。2XX年,曹操与孙刘联军战于赤壁,曹操强于孙刘联军,(引导学生看图),可让学生绘声绘色介绍赤壁大战的经过(小故事),结果孙刘联军大敗曹操,以少胜多。此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都洛阳。221年,刘备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建业称帝,国号吴。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

  幻灯片:请思考:赤壁之战胜败的原因?

  幻灯片:二、赤壁之战和三国的建立

  1.战前形势

  2.赤壁之战(2XX年)

  3.三国的建立

  幻灯片:“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  鲁迅

  幻灯片:念奴骄·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幻灯片:三、课堂练习:选择题

  1.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官渡之战中,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

  a.兵精粮足     b.战术得当     c.政治优势     d.取得民心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这里的“老臣”是指(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

  4.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三国 ”是指(   )

  ①曹魏  ②蜀汉  ③孙吴  ④东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   )

  a.军心涣散   b.骄傲轻敌   c.准备不充分    d.士兵不习水战

  6.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

  a.220年     b.221年     c.222年     d.230年

  7.三国独立,三国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

  a.蜀、魏、吴   b.吴、蜀、魏   c.魏、吴、蜀    d.魏、蜀、吴

  8.“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一语跟下列哪一次的战役有关?  (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长平之战

  9.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 

  a.曹操       b.孙权      c.刘备       d.诸葛亮

  问答题

  曹操一生中最关键的两次战役是那两次?这两次战役结局有何不同?各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幻灯片:四、巩固小结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官渡之战——曹操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初步形成

  二、魏、蜀、吴的建立——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三、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天下

  幻灯片:读歌谣助记忆:

  东汉末年军阀战,诸葛草庐知三分;

  二0 0年官渡战,曹统北方基础奠;

  二0八年赤壁战,孙刘抗曹鼎局现;

  三国曹魏吴蜀汉,曹丕孙权刘备建。

  四、        板书设计

  曹操——袁绍   曹操——孙刘联军                  魏220年曹丕洛阳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蜀221年刘备成都

  2XX年          2XX年                            吴222年孙权建业

  统一北方       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篇6

  第14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课程标准】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 方、战争结果与影响;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影响;诸葛亮的外交政策。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官渡之战的赤壁之战的学习,提高学生评价战争的能力和方法;通过对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的原因分析和三国鼎立对历史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学生用正确方法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树立把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第一标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影响及三 国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读引言

  2.教师引入:大家听说过曹操、诸葛亮等名字吗?谁来为大家讲讲他们的故事?请几个学生讲三国的故事。同学讲的故事哪些符合历史的本来面貌, 哪些又不符合呢?请认真看教材寻找答案。

  二、新课讲授

  (一)从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

  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的情况。教师出示“军阀割据图”及古诗 ,帮助学生理解。

  2、 曹操势力的膨胀:学生读教材,归纳出三点原因①“唯才是举”,重视人才②“挟天子以令诸侯”③本人的才能

  3、官渡之战:结合“官渡之战示意图”,学生讲解,老师适 当补充,然后归纳出 知识要点:时间、地点 、交战 方、结果、影响等。

  4、赤壁之战:以曹操诗《龟虽寿》来解读曹操的志向:统一全国,从而引出赤壁之战。出示“赤壁之战示意图”请学生讲经过,归纳要点:时间、地点、交战方、结果、影响等。

  5.用表格归纳“东 汉末年的两次著名的战争”, 引导学生思考这两 次战争出现的相反的结果的原因。

  (二)三国鼎立的形成

  1、三国鼎立的形成: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读教材,完成老师给出的表格(包括:政权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统治范围)

  出示“三国鼎立形势图”,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

  2、三国时期三国的关系:学生读书,学生分类归纳:蜀吴关系、蜀魏关系、魏吴关系。

  (三)课堂小结

  学生归纳,教师补充。

  (四)学习测评

  完成课后学习测评题。

  (五)拓展思考

  1.三国时期的社会特点给你的整体感觉是什么?

  2.《三国演义》中的历史人物、历史故事 与真正的历史有没有区别,应该怎样看待这种区别?

  【教学后记】略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559261155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