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第24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第24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看似乖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第24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微信扫码分享

第24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精选8篇)

第24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篇1

  第24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主要有: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石窟艺术是我国文化的精华,其成就值得中华民族自豪,从而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二、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难点:书法、绘画艺术。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回顾:哪位同学说一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几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如同一幅幅光彩夺目的图画映入我们的眼帘。的确,我国古代人民所创造出来的灿烂的文明就象是一串串的明珠,永远放射出迷人的光彩。每当我们看到这些,一种骄傲、自豪之感便油然而生。为我们都是中国人而骄傲、自豪。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内容是文学艺术及其成就。

  2.明确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首先我们要明确学习任务,学生齐读或指名学生读。

  3. 自主学习,初步了解基础知识

  4.学生展示(教师补充)

  书画艺术

  多媒体出示王羲之画像和《兰亭序》的摹本,向学生进一步介绍王羲之及《兰亭序》,学生观察《兰亭序》中以“之”字最多,计有20个字,字字别开生面,无一雷同。

  学生思考:你从王羲之身上学到什么?(各抒己见)

  汉字的演变过程?(多媒体出示)

  教师过渡:自古书画不分家,魏晋南北时期书法艺术百花争艳,绘画艺术上也是俊才辈出,最著名的当推东晋的顾恺之。

  多媒体出示《女史箴图》讲解顾恺之的人物化的特点“传神”和“神气”,即即刻画人物质性格和内心世界,主要表现在眼睛上。只要他点眼睛,画中的人就象要活了一样。并介绍《女史箴图》摹本在19xx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被英国所掠,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国内只能看到此图的复制品。(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本部分内容学生通过看书了解即可)

  辉煌的石窟艺术

  强调一下石窟开凿的时间、地点,之后出示有关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图片,使学生对石窟艺术有直观的印象,其成就值得中华民族自豪,从而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5.课堂探究、展示、评价

  (学生回答后教师适当点拨补充:研究历史、旅游、艺术性等)

  6.学生回顾知识点教师总结

  (歌谣记忆)

  东晋羲之写字行,         书法艺术集大成,

  代表作品《兰亭序》,      “行书”天下第一名,

  后人给王送美誉,          尊称他为大“书圣”。

  东晋恺之画人物,          形象逼真好艺术,

  代表作品有两幅,         《女史箴图》《洛神赋》。

  北朝劈山凿石窟,          “云岗”“龙门”最杰出,

  继承秦汉的风格,           吸收佛教的艺术。

  7.当堂达标(翻番式检查、小组交换矫正、评价)

  (1)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是在(      )

  a.三国时期      b.东汉末年

  c.南北朝时期     d.两晋时期

  (2)下列关于石窟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田园诗意境          b.包含外来艺术特色

  c.不限于雕刻艺术            d.是佛教盛行的结果

  (3)传说故事“书成换白鹅”来源于(    )

  a.顾恺之的绘画              b.王羲之的书法

  c.陶渊明的诗歌               d.班固的汉赋

  (4)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开凿于(        )

  a.北魏    b.东魏   c.西魏    d.北齐

  (5)下列关于我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表述错误的是(      )

  a.《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

  b.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c.顾恺之的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d.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这一时期著名的石窟雕刻艺术宝库。

  (6)简要说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四、教后记

第24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篇2

  第23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学习目标:

  1. 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祖冲之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

  2. 通过绘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表,培养综合归纳能力。    

  3. 培养热爱科学、刻苦钻研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是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

  本课的难点:割圆术

  课前准备:(1)通过网络搜集或采访家长,收集有关农业方面的谚语。

  (2)准备铅笔、小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6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祖冲之星”。祖冲之有哪些突出的贡献?他生活的时代,还有哪些重要的科技成就问世?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23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二、明确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首先我们要明确学习任务,学生齐读。

  三、 自学探究:

  (一)祖冲之和圆周率

  时空连线——祖冲之学术报告会

  祖冲之穿越时空隧道来到我们学校,应邀作一场学术报告,他的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 祖冲之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祖冲之推算出的圆周率是多少?这项成就领先于世界多少年?

  (2) 祖冲之采用什么方法计算圆周率?

  (3) 祖冲之取得重要的成就的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133页“祖冲之和圆周率”课文,学生自学思考准备:

  学生展示:(祖冲之是南朝时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在多方面取得成就,最突出的成就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也就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就领先世界近一千年。祖冲之计算圆周率利用前人创造的“割圆术”。祖冲之著有《缀术》。祖冲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他从小就对科学研究兴趣浓厚,注意学习前人的成就,但不盲从,敢于创新。刻苦钻研,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教师点拨:

  (1)祖冲之为什么要推算圆周率? 先让一位学生说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公式中的π表示的就是圆周率。圆周率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应用十分广泛,只要涉及到圆的问题,都要运用圆周率。应用于数学、天文学、历法、机械制造等各领域,

  (2)“割圆术”是怎么回事?请同学们拿出一支铅笔和一把小刀,我们看到,铅笔是6边形的,我们用小刀均匀地在铅笔的每一个棱上削掉一块儿,使它变成12边形,用这个办法再削……我们观察到随着铅笔边数的增加,会出现什么现象?边数越多,他的周长越逼近圆的周长,面积越逼近圆的面积,圆周率的数值就越精确。如果按照割圆术计算,要得到小数点以后七位精确的圆周率值, 这就需要对9位数字以上的大数进行上百次加减乘除和开方运算。这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祖冲之付出了艰苦的劳动。

  过渡讲解:任何一项科技成果的出现都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还要有坚强的毅力和决心。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曾说过,他的进化论思想是“从一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得到启发的。这部百科全书就是贾思勰所作的《齐民要术》。好!我们阅读第二目: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二)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指导学生阅读134页“贾思勰和《齐民要术》”课文思考回答:

  《齐民要术》属于哪一门科学?主要内容是什么?历史地位怎样?

  学生展示:贾思勰的代表作是《齐民要术》,属于农业科学,主要内容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教师点拨:贾思勰非常重视实践,亲自参加农业生产,注意向有经验的农民学习。他在《齐民要术》中收录了大量的农业谚语、歌谣。有很多农业谚语至今流传,指导农业生产。让学生分组展示收集的农业谚语,提高学习兴趣。

  回顾古代农业发展情况:(1)我国原始农耕时期,就已经领先于世界种植哪三种农作物?(水稻、粟、蔬菜)我国汉朝农耕技术又有怎样的发展?(西汉的耕犁已经安装犁壁耕地,使用耧车播种,掌握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而且大规模治理黄河和兴修水利等)

  3.郦道元和《水经注》

  北朝还有一位伟大的地理学家,他就是郦道元,请大家阅读第三目“郦道元和《水经注》”。  思考回答:《水经注》是一部什么书? 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它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内容以注录全国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

  师:投影展示《水经注》书影,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解总结:

  郦道元是北魏时期杰出的地理学家,他从小喜欢博览群书、野外旅行。他注重调查和实践,累了大量的地理知识和大量的第一手地理资料。在前人《水经》的基础上写成《水经注》一书,全书约30万字。《水经注》内容丰富,生动详细地记录了1250条河流的走向,以注录全国水道系统为纲,细介绍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它对我们今天制定城建规划,兴建水利工程,考古、从事历史研究都有重要参考价值。这部书的文字优美,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四、课堂小结:

  教师最后列出下面的图表,让学生依据本节课所学的有关内容,进行填充。

  人物 朝代 称谓 主要贡献

  祖冲之     

  贾思勰     

  郦道元     

  答案:

  人物 朝代 称谓 主要贡献

  祖冲之 南朝 数学家、天文学家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著有《缀术》

  贾思勰 北朝(北魏和东魏) 农学家 著有《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第一部最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郦道元 北魏 地理学家 著有《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五、情感升华:

  我们从数学、农学和地理学三方面了解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我们知道了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那么他们为什么能够取得巨大成就?你认为他们最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四人一小组讨论,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并形成初步结论)

  学生回答过程略。

  师小结:科学家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与他们热爱科学、刻苦钻研、亲身实践分不开的。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献身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六、达标拓展:(先宣布一下规则:我出示题目,说开始后,谁最早举手,回答正确可以为你们组赢得10分,看哪一组是优胜组。)

  1.有一位科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莫斯科大学将他的彩色大理石像镶嵌在“世界大科学家陈列”走廊上,他是(  )

  a.贾思勰  b.祖冲之  c.张衡  d.郦道元

  2.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 )

  a.《九章算术》       b.《缀术》

  c. 《齐民要术》       d.《水经注》

  3.要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物产、矿藏等情况可以查阅(   )  

  a.《离骚》         b.《水经注》

  c. 《齐民要术》       d.《缀术》

  4. 阅读下列材料:

  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还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曾著书总结了我国古代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

  阅读材料回答:

  ①上述材料中的内容反映了哪位科学家的成就?

  ②这位科学家生活在什么朝代?此材料节选自他的什么著作?

  ③这部著作有何重要价值?

  答案略

  附录

  教师收集的农谚

  立春无后霜,插柳正相当。

  惊蜇点瓜,遍地开花。(四川)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华北)

  谷雨前十天,种棉最当先。(河南)

  夏至不过不暖,冬至不过不寒。(北京)

  大暑前小暑后,庄稼老头种绿豆。

  九月无霜地也寒。(安徽)

  天下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日落云连天,必定有雨天。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油菜开花遍地黄,春雷一响播种忙。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第24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篇3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学习目标】

  1、祖冲之和圆周率(∨)

  2、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3、郦道元和《水经注》(∨)

  【知识梳理】

  1、祖冲之和圆周率:  朝        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在世界上      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之后的      ,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      年

  2、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他写的         是我国                                          ,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郦道元和《水经注》:             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的         是一部                 。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在世界上第一次将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之后第七位的是(    )

  a.刘徽   b.祖冲之   c.贾思勰   d.郦道元

  2、农学家贾思勰写的一部农书是(   )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缀术》

  3、成书于北魏时期的重要地理学专著是(    )

  a.《水经》   b.《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徐霞客游记》

  4、下列科学家中,是南朝人的是a祖冲之  b 贾思勰  c郦道元(   )

  a.abc     b.bc      c.a       d.ab

  【拓展视野】

  1.(07湖北宜昌卷)有关祖冲之和圆周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冲之既是数学家又是天文学家

  b.祖冲之首创了“割圆术”

  c.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

  d.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2.(08山东济南卷)下列属于《齐民要术》主要内容的有(    )

  ①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②记述了许多前人没有记载过的河流③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④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风土人情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知识梳理】

  1.南   祖冲之    第七位数     一千年

  2.北   《齐民要术》    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b    2.b    3.b     4.c

  【拓展视野】b c

第24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篇4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学习目标

  1.了解“书圣”王羲之、画家顾恺之以及石窟艺术的一些基础知识。

  2.提高鉴赏各类书法、绘画和石窟艺术作品的能力。

  3.通过欣赏王羲之、顾恺之的书画作品以及我国古代的石窟艺术,培养艺术审美的情趣。

  学习重点: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洛神赋图 »«女史箴图»

  学习过程

  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 “书圣”是指___,他的代表作是___。

  2、东晋著名的画家是___,他的代表作有           和         。

  3.山西大同的___石窟和河南洛阳的___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4.思考:“动脑筋”(115页)、“练一练”(117页)和“活动与探究”。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1、讨论解决“动脑筋”。

  2.思考、讨论:北朝的石窟艺术有什么特点?

  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书圣___,代表作___,书法特点___。

  承上启下的魏晋 书画艺术

  画家___,代表作___,绘画特点___。

  南北朝文化

  (二)                    两大石窟___、            。

  石窟艺术

  石窟特点___。

  认识: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字造型艺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使我国的书法升华到一种高级艺术形式,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闻名世界的古代艺术宝库,它们以令人惊叹的浩大工程、无比雄伟的气魄和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量。

  四.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

  1. 书法成为一门艺术始于(  )  a.东汉末年   b.三国时期   c.西晋   d.东晋

  2.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是(  )

  a.陶潜的诗    b.顾恺之的绘画   c.王羲之的书法   d. 曹操的诗

  3. «女史箴图»是谁的作品?(  )

  a.吴道子   b.顾恺之   c.张择端   d. 齐白石

  4.位于今天河南洛阳的著名石窟是(  )

  a.云冈石窟   b.龙门石窟    c.莫高窟    d. 乐山石窟

  5. 云冈石窟位于哪个城市?(  )

  a.西安    b.洛阳     c.南京     d. 大同

  6.下列艺术品问世时间距离诸葛亮生活的年代最远的是(  )

  a. «兰亭序»   b. «洛神赋图 »   c. «女史箴图»   d.龙门石窟佛像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古代有位画家认为,人物的神态主要表现在眼睛上。他不仅擅长绘画,文章和诗也写得很好。他做事又非常认真,有时达到痴迷的程度。因此,当时人称他有三绝,即才绝、画绝和痴绝。

  请回答:

  (1)这位画家是谁?

  (2)他的代表作有哪些?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迁移,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他从小习书,年轻时就以擅长隶、楷、行、草等各种书体著称。后人赞美他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将他的作品视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典范。

  —— 摘自华师大版«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我的新收获:这位书法家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你认为他取得成功有什么“秘诀”?请你讲一个有关他的故事。

第24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篇5

  教案之一

  科技与思想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和阅读使学生掌握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柱经》;范缜和《神灭论》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成就简表》通过学生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几位科学家,他们各有哪些重要的成就”这一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归纳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范缜和《神灭论》以及佛教与反佛教的斗争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现象、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模拟范缜与有神论者的辩论,使学生了解一些辩论的基本方法并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研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圆周率、《齐民要术》和《水柱经》内容和世界领先地位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科技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如数学、农学、地理学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并在不少领域居世界先进地位。使学生认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方面的光辉成就,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和智慧,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

  祖冲之和圆周率是本课的重点。在当时这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重要科学成就,也是我们祖先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重点讲述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范缜和《神灭论》是一个教学难点 。虽然范缜和《神灭论》一节是阅读内容,但是有神论和无神论的斗争,由来已久。这不仅是思想上的斗争,还是哲学观点斗争。对于初一的学生很难自己理解;此外本课内容有些专门的科学不易掌握和理解也是一个难点。

  地位分析

  本课的内容就其内容和地位来说不重要。只要使学生明白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对当时和后世以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而产生自豪感即可。

  教法建议

  关于“祖冲之和圆周率”、“郦道元和《水经注》”、“贾思勰和《齐民要术》”三节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在填写表格的同时自己讲述祖冲之和圆周率、郦道元和《水经注》、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等内容。

  类别

  时代

  人物

  成就

  关于“佛教的盛行和范缜的《神灭论》”虽然是阅读内容,但是有神论和无神论的斗争,由来已久。这不仅是思想上的斗争,还是哲学观点斗争。对于初一的学生很难理解。因此需要教师利用讲述法从背景、经过和结果等方面进行讲解。

  教学设计示例

  科技与思想

  重点分析:祖冲之和圆周率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分析:范缜和《神灭论》。

  学法设计: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

  教堂过程:

  导入  新课: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的状况,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一时期的科学文化的发展状况。

  一、大数学家刘徽和祖冲之

  1、刘徽

  三国时代的刘徽,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并计算出圆周率为3.14,他的成果,为后人更精确地计算圆周率打下了基础。

  2、祖冲之与圆周率

  教师首先提问:祖冲之有什么成就?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率。祖冲之在刘徽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胆的设想,反复的实践。他认真钻研古代天文、数学文献,注意吸取前人的成果,终于用割圆术,计算圆内接正10000多边形面积的方法,求得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论文集《缀术》是当时数学领域的最高成就。

  同时他在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也都有巨大贡献。为了表彰他的贡献,前苏联莫斯科大学“世界大科学家陈列”的走廊上镶嵌着他的彩色大理石雕像;月球上的一座环行山也用他的名字命名。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为什么祖冲之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呢?(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小字,帮助学生总结出答案: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等)

  二、郦道元和《水经注》

  1、郦道元

  教师首先指出:北朝的时候,还出了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这就是郦道元。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他的生平,估计学生如果进行了预习,会回答出。

  2、《水经注》

  教师首先指出:《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的重要著作。之后出示《水经》与《水经注》的区别图表。并提出问题:从原书和注解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著作

  河流水道

  字数

  内容

  《水 经》

  137

  不到1万

  河流流向、水情

  《水经注》

  1,252

  近20万 引书437种

  河流的详情、沿岸的山川城镇、风土人情和历史典故

  教师总结学生的答案: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经过长期观察考证,为《水经》一收作注。名为注释,实际上是颇具匠心的再创作。《水经注》以全国水道为纲,详细地记叙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风俗以及历史沿革等,他涉猎的书籍非常广泛,仅注中所引的就有437种。《水经注》至今仍是研究我国古代地理的重要著作,这对我们今天制定城建规划,兴建水利工程,考古、从事历史研究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这部书不仅为地理学家所重视,也为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农田水利学家、城建科学家所重视。同时,为这部书的文字优美,具有文学价值,因此也受到文学家的重视。

  三、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贾思勰

  教师可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后介绍贾思勰。

  2、《齐民要术》

  教师在指出“齐民”和“要术”的含义后提问:这部书的内容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它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农作物的种植、家畜家禽的饲养、农产品加工等许多方面。这些经验在当时世界上是先进的,它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巨著之一。教师最后列出下面的图表,让学生依据本节课所学的有关内容,进行填充。

  类别

  时代

  人物

  成就

  答案:

  类别

  人物

  时代

  成就

  数

  学

  刘 徽

  三国时期

  最早提出圆周率的计算方法。

  祖冲之

  南朝(宋齐)

  1、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比外国早了近一千年。

  2、论文集《缀术》是当时数学领域的最高成就。

  地理学

  郦道元

  北朝(北魏)

  著《水经注》我国古代地理学的不可多得的世界名著。

  农 学

  贾思勰

  北魏(北魏东魏)

  著《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巨著之一。

  四、佛教的盛行和范缜的《神灭论》(阅读)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盛行

  教师首先提问:佛教是何时传入我国的,又是何时开始流传的?

  朝 代

  僧 尼

  佛 寺

  南

  朝

  宋

  齐

  梁

  陈

  3.6万人

  3.2万人

  8.2万人

  3.2万人

  1,900多所

  2,000多所

  2,800多所

  1,200多所

  北

  朝

  北魏中

  北魏末

  北 齐

  北 周

  7.7万人

  200万人

  200万人

  近100万人

  6,400多所

  3万多所

  3万多所

  1万多所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图表:并继续提出问题:通过此表你可以看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结果上总结魏晋佛教盛行的原因:魏晋南北朝时,因为战乱频繁,政局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以信佛来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加上统治者的大力推行,可以利用佛教麻醉人民,维护其统治。因此,佛教空前盛行。学生继续进行讨论:人民信教的结果是什么?(人民信教的结果是,不但没解救痛苦,反而加重了负担,因此不断有人反对佛教)

  2、范缜和《神灭论》

  教师让学生模拟范缜和有神论者的论战,在辩论中阐述范缜的主要论点。使学生明白《神灭论》的目的是:论证灵魂不灭的说教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同时指出论战所带来的影响:据历史记载,“此论出,朝野暄哗”,震动了整个社会。范缜的《神灭论》,从根本上否定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欺骗和愚弄,在政治上动摇了统治阶级的精神堡垒。

第24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篇6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学习目标】

  1、王羲之与《兰亭序》(∨)

  2、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3、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知识梳理】

  1、王羲之与《兰亭序》

  的王羲之,人称           ,代表作有        ,有的              美誉。

  2、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的顾恺之,代表作有                            。

  3、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南北朝所凿的山西大同的          、和河南洛阳的        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两大石窟。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兰亭序》是谁的代表作(     )

  a.王献之目  b.顾恺之   c.王羲之   d.颜真卿

  2、以下哪些是顾恺之代表作a《女史箴图》b《洛神赋图》c《步辇图》d《清明上河图》(     )

  a.ab      b.bc       c.ac        d.bd

  3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里的雕像主要是吸收了下列哪些宗教的优点(      )

  a. 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4、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难体现中外文化交融的是(    )

  a.书法      b.绘画    c.诗歌     d.石窟

  二、非选择题

  吸收前人精华,独创一家,其字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回答问题:

  (1)材料中反映的是什么人的成就?

  (2)他的代表作是什么?有何美称?

  (3)后人怎样尊称此人?

  【拓展视野】

  1.(江苏扬州卷)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作品中,被称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是( )

  a.顾恺之的画  b.王羲之的书法  c.敦煌壁画  d.龙门石窟浮雕

  2.(山东济南卷)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品有( )

  ①《女史箴图》 ②《兰亭序》 ③《洛神赋图》 ④云冈石窟的浮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知识梳理】

  1.东晋   “书圣”   《兰亭序》  “ 天下第一行书”

  2.东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3.云冈石窟    龙门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c    2.a     3.a    4.c

  二.非选择题

  ⑴王羲之

  ⑵《兰亭序》  “天下第一行书”

  ⑶“书圣” 

  【拓展视野】b c

第24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篇7

  教案之一

  科技与思想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和阅读使学生掌握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柱经》;范缜和《神灭论》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成就简表》通过学生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几位科学家,他们各有哪些重要的成就”这一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归纳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范缜和《神灭论》以及佛教与反佛教的斗争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现象、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模拟范缜与有神论者的辩论,使学生了解一些辩论的基本方法并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研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圆周率、《齐民要术》和《水柱经》内容和世界领先地位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科技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如数学、农学、地理学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并在不少领域居世界先进地位。使学生认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方面的光辉成就,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和智慧,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

  祖冲之和圆周率是本课的重点。在当时这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重要科学成就,也是我们祖先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重点讲述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范缜和《神灭论》是一个教学难点 。虽然范缜和《神灭论》一节是阅读内容,但是有神论和无神论的斗争,由来已久。这不仅是思想上的斗争,还是哲学观点斗争。对于初一的学生很难自己理解;此外本课内容有些专门的科学不易掌握和理解也是一个难点。

  地位分析

  本课的内容就其内容和地位来说不重要。只要使学生明白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对当时和后世以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而产生自豪感即可。

  教法建议

  关于“祖冲之和圆周率”、“郦道元和《水经注》”、“贾思勰和《齐民要术》”三节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在填写表格的同时自己讲述祖冲之和圆周率、郦道元和《水经注》、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等内容。

  类别

  时代

  人物

  成就

  关于“佛教的盛行和范缜的《神灭论》”虽然是阅读内容,但是有神论和无神论的斗争,由来已久。这不仅是思想上的斗争,还是哲学观点斗争。对于初一的学生很难理解。因此需要教师利用讲述法从背景、经过和结果等方面进行讲解。

  教学设计示例

  科技与思想

  重点分析:祖冲之和圆周率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分析:范缜和《神灭论》。

  学法设计: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

  教堂过程:

  导入  新课: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的状况,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一时期的科学文化的发展状况。

  一、大数学家刘徽和祖冲之

  1、刘徽

  三国时代的刘徽,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并计算出圆周率为3.14,他的成果,为后人更精确地计算圆周率打下了基础。

  2、祖冲之与圆周率

  教师首先提问:祖冲之有什么成就?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率。祖冲之在刘徽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胆的设想,反复的实践。他认真钻研古代天文、数学文献,注意吸取前人的成果,终于用割圆术,计算圆内接正10000多边形面积的方法,求得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论文集《缀术》是当时数学领域的最高成就。

  同时他在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也都有巨大贡献。为了表彰他的贡献,前苏联莫斯科大学“世界大科学家陈列”的走廊上镶嵌着他的彩色大理石雕像;月球上的一座环行山也用他的名字命名。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为什么祖冲之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呢?(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小字,帮助学生总结出答案: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等)

  二、郦道元和《水经注》

  1、郦道元

  教师首先指出:北朝的时候,还出了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这就是郦道元。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他的生平,估计学生如果进行了预习,会回答出。

  2、《水经注》

  教师首先指出:《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的重要著作。之后出示《水经》与《水经注》的区别图表。并提出问题:从原书和注解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著作

  河流水道

  字数

  内容

  《水 经》

  137

  不到1万

  河流流向、水情

  《水经注》

  1,252

  近20万 引书437种

  河流的详情、沿岸的山川城镇、风土人情和历史典故

  教师总结学生的答案: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经过长期观察考证,为《水经》一收作注。名为注释,实际上是颇具匠心的再创作。《水经注》以全国水道为纲,详细地记叙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风俗以及历史沿革等,他涉猎的书籍非常广泛,仅注中所引的就有437种。《水经注》至今仍是研究我国古代地理的重要著作,这对我们今天制定城建规划,兴建水利工程,考古、从事历史研究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这部书不仅为地理学家所重视,也为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农田水利学家、城建科学家所重视。同时,为这部书的文字优美,具有文学价值,因此也受到文学家的重视。

  三、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贾思勰

  教师可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后介绍贾思勰。

  2、《齐民要术》

  教师在指出“齐民”和“要术”的含义后提问:这部书的内容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它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农作物的种植、家畜家禽的饲养、农产品加工等许多方面。这些经验在当时世界上是先进的,它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巨著之一。教师最后列出下面的图表,让学生依据本节课所学的有关内容,进行填充。

  类别

  时代

  人物

  成就

  答案:

  类别

  人物

  时代

  成就

  数

  学

  刘 徽

  三国时期

  最早提出圆周率的计算方法。

  祖冲之

  南朝(宋齐)

  1、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比外国早了近一千年。

  2、论文集《缀术》是当时数学领域的最高成就。

  地理学

  郦道元

  北朝(北魏)

  著《水经注》我国古代地理学的不可多得的世界名著。

  农 学

  贾思勰

  北魏(北魏东魏)

  著《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巨著之一。

  四、佛教的盛行和范缜的《神灭论》(阅读)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盛行

  教师首先提问:佛教是何时传入我国的,又是何时开始流传的?

  朝 代

  僧 尼

  佛 寺

  南

  朝

  宋

  齐

  梁

  陈

  3.6万人

  3.2万人

  8.2万人

  3.2万人

  1,900多所

  2,000多所

  2,800多所

  1,200多所

  北

  朝

  北魏中

  北魏末

  北 齐

  北 周

  7.7万人

  200万人

  200万人

  近100万人

  6,400多所

  3万多所

  3万多所

  1万多所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图表:并继续提出问题:通过此表你可以看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结果上总结魏晋佛教盛行的原因:魏晋南北朝时,因为战乱频繁,政局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以信佛来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加上统治者的大力推行,可以利用佛教麻醉人民,维护其统治。因此,佛教空前盛行。学生继续进行讨论:人民信教的结果是什么?(人民信教的结果是,不但没解救痛苦,反而加重了负担,因此不断有人反对佛教)

  2、范缜和《神灭论》

  教师让学生模拟范缜和有神论者的论战,在辩论中阐述范缜的主要论点。使学生明白《神灭论》的目的是:论证灵魂不灭的说教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同时指出论战所带来的影响:据历史记载,“此论出,朝野暄哗”,震动了整个社会。范缜的《神灭论》,从根本上否定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欺骗和愚弄,在政治上动摇了统治阶级的精神堡垒。

第24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篇8

  教案之一

  科技与思想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和阅读使学生掌握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柱经》;范缜和《神灭论》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成就简表》通过学生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几位科学家,他们各有哪些重要的成就”这一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归纳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范缜和《神灭论》以及佛教与反佛教的斗争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现象、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模拟范缜与有神论者的辩论,使学生了解一些辩论的基本方法并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研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圆周率、《齐民要术》和《水柱经》内容和世界领先地位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科技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如数学、农学、地理学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并在不少领域居世界先进地位。使学生认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方面的光辉成就,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和智慧,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

  祖冲之和圆周率是本课的重点。在当时这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重要科学成就,也是我们祖先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重点讲述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范缜和《神灭论》是一个教学难点 。虽然范缜和《神灭论》一节是阅读内容,但是有神论和无神论的斗争,由来已久。这不仅是思想上的斗争,还是哲学观点斗争。对于初一的学生很难自己理解;此外本课内容有些专门的科学不易掌握和理解也是一个难点。

  地位分析

  本课的内容就其内容和地位来说不重要。只要使学生明白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对当时和后世以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而产生自豪感即可。

  教法建议

  关于“祖冲之和圆周率”、“郦道元和《水经注》”、“贾思勰和《齐民要术》”三节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在填写表格的同时自己讲述祖冲之和圆周率、郦道元和《水经注》、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等内容。

  类别

  时代

  人物

  成就

  关于“佛教的盛行和范缜的《神灭论》”虽然是阅读内容,但是有神论和无神论的斗争,由来已久。这不仅是思想上的斗争,还是哲学观点斗争。对于初一的学生很难理解。因此需要教师利用讲述法从背景、经过和结果等方面进行讲解。

  教学设计示例

  科技与思想

  重点分析:祖冲之和圆周率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分析:范缜和《神灭论》。

  学法设计: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

  教堂过程:

  导入  新课: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的状况,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一时期的科学文化的发展状况。

  一、大数学家刘徽和祖冲之

  1、刘徽

  三国时代的刘徽,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并计算出圆周率为3.14,他的成果,为后人更精确地计算圆周率打下了基础。

  2、祖冲之与圆周率

  教师首先提问:祖冲之有什么成就?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率。祖冲之在刘徽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胆的设想,反复的实践。他认真钻研古代天文、数学文献,注意吸取前人的成果,终于用割圆术,计算圆内接正10000多边形面积的方法,求得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论文集《缀术》是当时数学领域的最高成就。

  同时他在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也都有巨大贡献。为了表彰他的贡献,前苏联莫斯科大学“世界大科学家陈列”的走廊上镶嵌着他的彩色大理石雕像;月球上的一座环行山也用他的名字命名。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为什么祖冲之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呢?(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小字,帮助学生总结出答案: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等)

  二、郦道元和《水经注》

  1、郦道元

  教师首先指出:北朝的时候,还出了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这就是郦道元。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他的生平,估计学生如果进行了预习,会回答出。

  2、《水经注》

  教师首先指出:《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的重要著作。之后出示《水经》与《水经注》的区别图表。并提出问题:从原书和注解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著作

  河流水道

  字数

  内容

  《水 经》

  137

  不到1万

  河流流向、水情

  《水经注》

  1,252

  近20万 引书437种

  河流的详情、沿岸的山川城镇、风土人情和历史典故

  教师总结学生的答案: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经过长期观察考证,为《水经》一收作注。名为注释,实际上是颇具匠心的再创作。《水经注》以全国水道为纲,详细地记叙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风俗以及历史沿革等,他涉猎的书籍非常广泛,仅注中所引的就有437种。《水经注》至今仍是研究我国古代地理的重要著作,这对我们今天制定城建规划,兴建水利工程,考古、从事历史研究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这部书不仅为地理学家所重视,也为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农田水利学家、城建科学家所重视。同时,为这部书的文字优美,具有文学价值,因此也受到文学家的重视。

  三、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贾思勰

  教师可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后介绍贾思勰。

  2、《齐民要术》

  教师在指出“齐民”和“要术”的含义后提问:这部书的内容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它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农作物的种植、家畜家禽的饲养、农产品加工等许多方面。这些经验在当时世界上是先进的,它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巨著之一。教师最后列出下面的图表,让学生依据本节课所学的有关内容,进行填充。

  类别

  时代

  人物

  成就

  答案:

  类别

  人物

  时代

  成就

  数

  学

  刘 徽

  三国时期

  最早提出圆周率的计算方法。

  祖冲之

  南朝(宋齐)

  1、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比外国早了近一千年。

  2、论文集《缀术》是当时数学领域的最高成就。

  地理学

  郦道元

  北朝(北魏)

  著《水经注》我国古代地理学的不可多得的世界名著。

  农 学

  贾思勰

  北魏(北魏东魏)

  著《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巨著之一。

  四、佛教的盛行和范缜的《神灭论》(阅读)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盛行

  教师首先提问:佛教是何时传入我国的,又是何时开始流传的?

  朝 代

  僧 尼

  佛 寺

  南

  朝

  宋

  齐

  梁

  陈

  3.6万人

  3.2万人

  8.2万人

  3.2万人

  1,900多所

  2,000多所

  2,800多所

  1,200多所

  北

  朝

  北魏中

  北魏末

  北 齐

  北 周

  7.7万人

  200万人

  200万人

  近100万人

  6,400多所

  3万多所

  3万多所

  1万多所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图表:并继续提出问题:通过此表你可以看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结果上总结魏晋佛教盛行的原因:魏晋南北朝时,因为战乱频繁,政局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以信佛来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加上统治者的大力推行,可以利用佛教麻醉人民,维护其统治。因此,佛教空前盛行。学生继续进行讨论:人民信教的结果是什么?(人民信教的结果是,不但没解救痛苦,反而加重了负担,因此不断有人反对佛教)

  2、范缜和《神灭论》

  教师让学生模拟范缜和有神论者的论战,在辩论中阐述范缜的主要论点。使学生明白《神灭论》的目的是:论证灵魂不灭的说教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同时指出论战所带来的影响:据历史记载,“此论出,朝野暄哗”,震动了整个社会。范缜的《神灭论》,从根本上否定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欺骗和愚弄,在政治上动摇了统治阶级的精神堡垒。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第24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561081156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