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

说的甜蜜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民族团结

微信扫码分享

民族团结(通用13篇)

民族团结 篇1

  【摘要】:本教案的设计,开课运用歌曲,激情导入,既渲染气氛、创设特定的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在学文明理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采取学故事、讲故事、榜样感染法,正反事例对比法等形式,使学生明白我国各族人民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的重要性,从而树立为维护民族团结而努力的情感。结尾又让学生在歌曲中加强对本文主旨的理解,既照应了开头,又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关键词】:多媒体    激情    明理   导行  

  教学设计理念:  

  依纲靠本尊重教材,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多媒体教学激情、明理、导行,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素质教育的落实;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体现教材教法同步改革,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教材对象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大多十一、二岁,他们大多勤奋好学,活泼可爱,求知欲强。针对我国目前少数地区仍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因而对学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尤为重要。  

  教学内容分析:  

  《民族团结》是鄂教版思品十二册第十三课。本课让学生了解汉族和少数民族各有优势,搜集有关民族团结故事,从而使学生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靠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加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教学目标:  

  道德认知目标:  

  1、知道民族团结的故事。  

  2、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  

  道德情感目标:  

  敬仰维护民族团结的人,培养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道德行为目标:  

  1、为增进民族团结而努力,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收集我国各民族和睦团结的资料。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  

  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课件渲染气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2、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榜样感染法,正反事例对比法。  

  4、自己动手收集资料法。  

  教学准备:  

  1、播放vcd,欣赏歌曲《大中国》、《爱我中华》。  

  2、课件:①6位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图片。  

  ②中国政区图。  

  ③课后想和做第二题的“议一议”题目。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vcd,欣赏歌曲《大中国》。  

  2、师导入:大家都喜欢这首歌吗?歌中的“兄弟姐妹”指的是什么?(生答:56个民族)那么56个兄弟姐妹生活在祖国大地上,怎样才能使祖国繁荣富强呢?  

  3、生答后,师相机板书课题:民族团结。  

  (此环节通过播放学生熟知的音乐,从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求知欲望,从而水到渠成地导入本课的课题)。  

  二、          学文明理,激情导行。  

  〈一〉        学习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  

  1、师:今天老师邀请了6位小朋友在我们课堂作客。(出示课件)请根据他们的服饰打扮判断他们是哪个民族的?  

  2、生答: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傣族。  

  3、师:你们回答得不错。那么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生:高山族、土家族。  

  生:朝鲜族、苗族。  

  生:白族……  

  4、师出示课件(中国地图),简要介绍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汉族、少数民族所占的比例及少数民族存在的优势。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直观的挂图,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看、听、思、学相结合,从而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及维护民族团结的必要性)。  

  〈二〉、学习民族团结的故事。  

  1、生读课文1—4自然段。  

  2、思考:①人们为什么尊敬文成公主?②文成公主对促进民族团结做了怎样的贡献?③藏族群众是怎样纪念文成公主的?  

  3、指名答。  

  4、你还搜集到哪些民族团结的人和事。  

  5、指名答。  

  (本环节通过设疑、启发、点拨,层层递进地学习民族团结的事;通过榜样感染法,搜集资料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  

  〈三〉、学习怎样实现和维护民族团结。  

  过渡:的确,无数民族团结的故事,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那么怎样实现和维护民族团结呢?  

  1、学生读文,从文中找出答案。  

  2、生答: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生: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生:……  

  3、出示课件(想和做第二题的“议一议”)思考:张品和王剑这样做有什么不好?你应该怎样帮助他们认识错误?指名答。  

  4、生:不好。他们应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生:不好。他们不应歧视别人。  

  生:……  

  (通过设计议一议,正反事例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应为维护民族团结做力所能及的事。)  

  三、          活动导行,深化情感。  

  设计小活动:假如班上来了很多不同民族的小朋友,你怎样与他们相处?指名答。  

  1、生:我应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  

  生:我应和他们交朋友,因为我们是兄弟姐妹。  

  生:我应尊重他们,平等相待。  

  生:……  

  2、师小结:中华民族大家庭,平等互助兄弟情。风俗习惯互尊重,和睦相处分外亲。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神圣职责。维护民族团结更是我们爱国的表现。  

  3、播放《爱我中华》歌曲,学生齐唱。  

  (通过设计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把学习的氛围推向高潮。在教师小结后播放音乐,既渲染气氛,调动情感,又升华了主题。)  

  板书设计:  

  民族团结  

  相互尊重  

  平等相待                (爱我中华)        

  和睦相处  

  教学反思:  

  本堂课以爱国心,民族情为线索,按照激情——明理——导行的步骤,循序渐进的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教学目标。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既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又升华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课以一首《大中国》导入,从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结尾又以一首《爱我中华》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这既照应了开头,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于少数民族的了解仅体现在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本堂课教学,学生从课件中形象直观地了解到了少数民族的服饰、风俗习惯,分布及其存在的优势,让学生看、听、思相结合,从而认识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必要性,为下文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用故事激趣,在故事中明理、导行。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本课教学时,教师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布置了学生搜集有关民族团结的故事,同时又充分学习文中动人的《文成公主的故事》。榜样的事迹成了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不仅让学生思想上受到感染,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指导了学生的行为。在此基础上,教师运用课件相机出示反面的事例,让学生在对比中明理、导行。  

  4、设计活动,强化学生的明理、导行。  

  结尾设计的小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又一次把课堂推向高潮。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教师及时地进行引导,把思品课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思品课为生活服务的目的。

民族团结 篇2

  第11课 主讲:彭志文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一目的学习,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教材中几幅插图的讲解,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对孔繁森先进事迹的描述,使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介绍了二个问题:(一)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给予支持,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大发展的新气象。 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同时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是保证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平等、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各起来,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是基于多方面的因素的考虑。这一知识点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初二学生难以把握,因而具有较高的难度。 二、教法建议 1.导入  新课。方法(一):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我国秦汉以来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基本史实以及各民族在社会生活的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由此导入  新课。方法(二):建议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片断导入  新课。方法(三):有条件的地方,用多媒体制作一组反映影像资料,让学生从资料中得到感性认识,从而自然进入新课学习。 2.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一目,建议: (1)在学生交流各自了解少数民族情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本目教材第一段,用多媒体设备给出我国的56个民族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使学生理解三个问题:一是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二是的概念。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国家的发展繁荣。三是各民族分布的特点。 (2)用多媒体设备给出教材中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本目的小字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重点指出: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组成部份。 (3)组织学生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作如下归纳:①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分离的民族关系。③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4)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走访民族区域自治地区,或者查找一些图文、影视资料。让学生充分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可以作如下补充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合乎民意,有很大的优越性。①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②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③有助于把国家富强与民族繁荣结合起来。④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热爱本民族的情感结合起来。 (5)进行课堂交流,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某一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如:服饰、婚娶、丧葬、节日、艺术等。 3.关于“各民族共同发展”一目,建议: (1)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如,内蒙古包头钢铁基地、宁夏青铜峡水电站、新疆的石油勘探和通往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公路干线和铁路干线等。在学生对少数民族发展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与进步。①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发展。②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经济,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③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④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⑤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⑥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宽于汉族的计划生育政策。 (2)引导学生观看本目教材中的几幅插图。提问:这五幅图表现的主题是什么?学生回答后进行如下归纳:各族人民在跨入社会主义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为建设祖国、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迸发出巨大的热情。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社会面貌和宗教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和共同发展繁荣政策的结果。 (3)组织学生畅谈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最后由概括指出:①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得益于政府重视,给予政策保障和多方支持(人力、物力、财力)。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大发展,且已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③西部大开发战略使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4)有条件的地方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剧《孔繁森》,了解其先进事迹,感受其优秀的人格魅力。 三、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提供的资料,培养学生运用识读、表述和归纳等方法,积累必要的历史知识。 2.运用教材中的几幅插图,训练学生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 3.通过畅谈少数民族地区大发展,培养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运用抽象思维进行加工,最终得出自己的新见解。使学生逐步掌握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谁能说说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间做出的贡献?除课本上的,你还知道哪些事迹。 提示:孔繁森的事迹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查找图书报刊资料、观看《孔繁森》影视录像、请有关人员作孔繁森事迹报告等。孔繁森事迹包括:忠诚党的事业,关心人民疾苦、不顾个人得失等。 活动与探究 用直线将少数民族歌曲与它所属的少数民族连起来 图(略) 提示:①学习少数民族歌曲。②理解歌词意义。③在班级组织少数民族歌曲歌咏比赛。④收集某一少数民族歌曲,并能从歌曲中体会其民风、民俗和特点,找适当机会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民族团结 篇3

  第四单元 

  这一学习主题的内容标准有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两方面内容。新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我国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和国家的高度统一。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进入历史新时期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和澳门终于回到祖国怀抱。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指引下,必将最终解决中国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

  第11课 民族团结

  一、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1、新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我国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和国家的高度统一。

  2、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

  3、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2、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1、 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状况,知道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带来的新气象;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的资料,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法;

  2、通过学习教材中的插图,使学生学会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通过对孔繁森事迹的了解,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图片和影像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料;分小组介绍民俗文化;

  2、学唱民歌;

  2、 说说孔繁森的故事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谈话法、讨论法;活动法;

  学生学法:学会探究式学习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五十六个民族的分布)

  看谁懂得多?交流各自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民歌竟猜:1、2、3议一议

  1、我国一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多少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2、小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3、说说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有何意义?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看谁懂得多?看教材p54和你自己了解的情况,谈谈今天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的新鲜事。

  说说孔繁森的故事。

民族团结 篇4

  第12课 民族团结教学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是由多少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

  a.57    b.56    c.55    d.50

  2、中共中央在筹建新中国时, 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什么政策  (   )

  a.民族平等  b.民族 团结   c.民族区域自治  d.共同繁荣

  3、我国第二橡胶基地是                                              (   )

  a.西藏地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4、什么战略的实施使我国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   )

  a.科教兴国   b.西部大开发  c.人才强国   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5、被藏族群众称为“活菩萨”的山东援藏干部是                        (   )

  a.焦 裕禄    b.史文彬    c.孔繁森  d.王庆喜

  二、材料解析 题

  阅读下列材料: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歌曲《爱我中华》

  请回答:

  ⑴我国一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⑵中国共产党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什么政策?实行此政策有什么意义?

  ⑶我 国对少数民族实行什么原则?有什么意义?

  三、简答题

  根据我国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 域自治。它既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我国处理 民族关系的一项政治制度。到90年代初,我国建立了多少个自 治区、州、 县?请举例说明。

  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b 5、c

  二、材料解析题

  ⑴55 ⑵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反 对民族歧视和压迫。国家还实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政策,使少数民族 地区得到迅速发展。

  三、问答题

  5个;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民族团结 篇5

  【课程导入】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同学们,从上面人物的服饰中,你能辨认出他们分别属于哪个民族吗?你知道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他们是怎样相处和发展的呢?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我国在少数民族聚集区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有什么好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与一般的省、市、县有什么不同?

  2.假设你是一名导游,要带领一批外国朋友到新疆游览。途中,你要向大家介绍新疆地区的历史文化、主要民族、风土人情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并查阅相关资料,写出一篇导游词。

  3.调查一下你周围的同学,看看他们中间有没有少数民族?这个少数民族又有哪些节日和风俗习惯呢?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我国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 )。

  a.二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少数民族自治区不受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

  c.党的民族政策是各民族共同发展

  d.西藏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

  【资料:】

  据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大陆共有12.953 3亿人。其中汉族115 940万人,占总人口的91.59%;各少数民族106 43万人,占总人口的8.41%。人口在1 0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壮族和满族两个,人口在1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有20个。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有1 617.88万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云南、广东等省。1958年,我国设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满族人口为1 068.23万人,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以辽宁省为最多。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12世纪时,满族的祖先女真曾建立了金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后,于1635年定族名为满洲;19xx年辛亥革命后,称为满族。

  回族人口为981.68万人,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肃、青海、河南、河北、山东等省也分布有大小不一的聚居区。回族分布广泛,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一个少数民族。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

  维吾尔族人口为839.94万人,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是我国西北部的一个古老民族,唐朝时被称为回鹘。“维吾尔”的意思是“团结”“联合”。新中国成立后,于1955年设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蒙古族人口为581.39万人,主要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青海、甘肃、黑龙江等省。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盛行的体育运动之一是赛马,歌唱的是骏马,跳的舞蹈是《牧马舞》《马刀舞》,连最有名的乐器也叫马头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是我国建立最早的一个民族自治区。

  藏族人口为541.6万人,主要聚居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等省。20世纪50年代,西藏地区还保持着“政教合一” 的封建农奴制。1959年,党领导西藏人民进行民主改革,使广大藏族人民获得了新生。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

  【思维拓展】

  xx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广大工作者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战胜各种困难,成功解决了高原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创造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

  青藏铁路的建成,将给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机遇?

民族团结 篇6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情感:

  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六年级部分第五单元有关教学内容和要求设置的。对青少年进行民族间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的教育很有必要。其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民族问题一直是我国的一个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民族问题,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并采取措施,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在我国宪法中也明确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应让学生从小了解我国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其二,不能忽视目前境内外,仍有少数敌对分子利用民族问题制造事端,破坏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进行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十分必要。其三,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各民族间交往日益频繁,许多少数民族到内地来做生意,随着边境地区旅游事业的发展,汉族人也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因此,对学生进行这一教育,也有现实意义。

  本课以观察照片,让学生从我国各民族代表的合影照片中认识几个民族,并谈看了照片之后的感想入手导入  课文,用以说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与课文第一段相连接。

  本课应讲清两点。

  1.民族团结的意义。

  课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通过历史的回顾说明,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互助;第二,在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第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加强民族团结,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2.各民族间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课文以孔繁森的事迹和新疆地区一个回汉维族杂居的村庄村民互相帮助的事例,说明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家庭,各民族间亲如兄弟,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课文最后一段简单说明了少年儿童也要为加强民族团结而努力,在与不同民族交往中应注意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友好相处。这段话主要是指导学生的行为。

  教法建议

  教学建议和应注意的问题。

  1.本课所讲事例多数是学生熟悉的。教学中,教师应借助事例让学生理解本课所讲观点。也可以参考后边的参考资料再给学生介绍一些事例,说明祖国的文化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民族团结则国家兴旺、民族昌盛;民族分裂于国于民都不利。

  2.本课政策性较强,在教学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汉族地区要防止以汉族为主体来谈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防止大汉族主义倾向;少数民族地区也要防止本民族狭隘的民族主义。

  3.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有侧重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开放地区和旅游开发区,可以侧重在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方面;对民族杂居地区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有民族纠纷或分裂活动的地区,更应强调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必要性。

  教学设计示例

  十二   民族团结一家亲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情感:

  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 

  一、听民族音乐,春民族娃娃,观察各民族照片,导入  新课

  1.播放民族歌曲联唱:

  《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朝鲜族)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汉族)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

  《新疆好》(维吾尔族)

  请学生猜猜: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出示政区版图)

  边交流边指出这些少数民族的区域,并出示部分民族娃娃。

  3.出示各民族照片:这是一张怎样的合影?(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

  4.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2课——民族团结一家亲。(出示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书,齐读课文第1、2节。

  5.师: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师: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听配乐录音故事:文成公主进藏。

  生看书讨论(第3节):

  (1)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

  (2)为了促进藏族与中原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么?藏族青年怎么做的?

  (3)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师:汉藏是一家。民族之间只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促进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

  板书:祖国的兴旺发达

  2.师: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出示投影)指名朗读课文第4小节。

  (1)小组讨论:为什么刘伯承将军要和小叶丹结拜为兄弟?

  (2)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师:红军的诚意和尊重,赢得了彝族人民的信任,也使革命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板书:革命的胜利

  3.在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还需要民族团结吗?

  请生默读课文第5小节。生交流。

  小结: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族人民只有加强团结,互相帮助,共同促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观看录像,加深认识

  1.师:长期以来,在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动人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事迹。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电影《孔繁森》片段。

  (风餐露宿了解民情,实地考察;卖血抚养孤儿;关心藏族老人;因公牺牲。)

  师:刚才我们看了电影《孔繁森》的片段,大家的眼中噙满了泪水,同学们深深地被孔繁森为了祖国建设、民族团结而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孔繁森牺牲了,当地人民又是怎样评价他的呢?(播放“灵堂拜祭”片段)

  出示挽联: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二离桑样,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2.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民族团结、互相尊重的故事?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小结:孔繁森、打井团长等英雄模范,舍小家为大家,几十年如一日,为了祖国建设,促进边疆发展,帮助边疆人民,贡献出了毕生精力。

  板书: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3.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各族人民,不仅在建设和保卫边疆中并肩作战,而且在生活上也同样亲如手足。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天山脚下有个回、汉、维三族聚居的村庄,那里的村民是如何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最后一节,讨论交流。

  小结:汉族也好,少数民族也好,都是中华儿女,都是一家人。只有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才能共建美丽的家园,才有利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板书:互相尊重  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齐读村民们的话:沙石结合在一起是座山,大家团结在一起能使荒滩变花园,民族团结就是好。

  四、联系实际,辨析导行

  1.师:各族人民不仅在生活上要互相照顾,建设中互相支援,还应互相尊重风俗习惯,这是搞好民族团结的基础。少数民族也像汉族一样,有许多风俗习惯,你们了解哪些?是怎样对待的?

  2.小品辨析:《蒙古包做客》

  讨论:苏意这样做可以吗?这样做会有什么影响?

  小结:苏惠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应当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只有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才有利于搞好民族团结。

  3.观看录像:《发展中的西藏》

  讨论:从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五、归纳总结,提出要求

  1.学了“民族团结一家亲”这课书,你懂得了什么?

  生交流,师补充板书:有利于

  2.中队委员在《娃哈哈》旋律声中提出倡议:6月1日就要到了,让我们给云南少数民族的小伙伴写一封信,交流学习生活情况,互通信息,为促进民族大团结尽一份力。

  3.课后活动:搜集少数民族为祖国做贡献的事例,以及表现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图片、邮票和歌曲。班会上展示。

  板书设计 

  十二  民族团结一家亲

民族团结 篇7

  活动目标: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族团结的故事,从而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热爱祖国。

  活动准备:演奏少数民族歌曲、舞蹈、讲故事、合唱等。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甲:尊敬的各位领导

  乙:尊敬的各位来宾

  合:大家好!梅河口市外国语学校五年一班《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甲:蔚蓝的天空,因为有了白云的点缀,才不会寂寞。

  乙:宽广的大地,因为有了万物的装点,才显得生机盎然。

  甲:一个家庭,一个单位,及至整个民族。

  乙:只要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才能构建永久的和谐。

  甲:从一望无垠的草原到美丽富饶的边疆。

  乙:从碧波滚滚的南海到白雪飘飘的北国。

  甲:五十六个民族同呼吸。

  乙:共命运。

  合:心连心。

  甲:五十六个民族。

  合:永远是一家。

  甲: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为了这次班会收集了许多有关少数民的资料,还编排了几个精彩的节目,正准备用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

  乙:我发现好多同学手里有图片,他们想做什么呢?那就让我们去看一看吧!

  乙:各小组手中都有一些拼图,现在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完成黑板上的这幅拼图。

  甲:(指黑板)同学们,这是什么?(这是伟大祖国的版图)

  甲:是的,这是好大的中国,每当我们轻轻打开中国地图,

  乙:第一眼看到了彩色的中国。

  甲:碧绿的是草原、

  乙:金色的是沙漠、

  甲:蓝蓝的是大海、

  乙:弯弯的是江河。

  甲: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数相对较少,称为少数民族。

  乙:我们骄傲的是我们56个民族情同兄弟姐妹,亲如一家。

  甲:今天,我们班56名同学正好代表了56个民族,我们一同来参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主题班会。

  甲:同学们,说说你代表的是哪个民族的好吗?(我代表的是…)

  甲:既然咱家里的人都齐了,我们一同来背《中华民族歌》。

  乙:少数民族一向勤劳勇敢,多才多艺,他们用音乐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现在有请几位小乐手表演,请大家猜猜他们表演的是哪个民族的曲目?

  ①萨克斯敖包相会-----蒙古族(有伴奏)

  ②二胡《赛马》-------蒙古族

  ③萨克斯《桔梗谣》---朝鲜族

  ④电子琴《洗衣歌》---藏族

  ⑤古筝《彝族舞典》

  ⑥二胡《掀起你的盖头来》维吾尔族

  乙:少数民族的舞蹈在祖国艺术的百花园中是一簇光彩夺目的奇葩,少数民族的舞蹈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可谓婀娜多姿,精彩纷呈。

  乙:请欣赏

  傣族舞----《碧波孔雀》

  美丽的草原,透彻的琴声,欢乐的歌谣,交织在一起,浑然一色,令人心旷神怡。

  请欣赏

  歌伴舞---《高原蓝》

  甲: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别具风味的饮食,别具特色的风俗习惯,你了解哪些,请谈一谈。

  乙:同学们,让我们通过视频,亲眼目睹一下彝族人过火把节和佤族人过木鼓节的盛况吧!

  甲:中国少数民族的节日真是丰富多彩,你还知道哪些节日?

  生:我还知道黎族人喜欢跳竹竿舞,我们小组成员接下来给大家表演《竹竿舞》,谁想尝试,就来跳吧!

  甲:同学们表演得很精彩,中国民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为生活在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地而骄傲。

  乙:因为这片土地汇聚了56份热情。

  甲:这片土地汇聚了 56份希望。

  乙:这片土地汇聚 了56颗炽热的爱国心。

  甲:这片土地涌现了无数的民族英雄人物,马本斋就是其中的一位。

  乙:马本斋是回族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是抗日民族英雄。请听《英雄母子》的故事。

  甲:看过电影《孔繁森》的人都会眼噙泪水,深深地被他为祖国建设,民族团结而忘我工作的精神所感动。

  乙:为了西藏阿里的建设,他累得一次次病倒,为了救助三个藏族孤儿,他一次次卖血,他是全国援藏干部的好榜样(---看视频)

  甲:我们向这些为民族团结做出贡献的英雄模范致敬!(敬礼!礼毕)

  甲:团结是我们的生命线,

  乙:团结是我们进步的动力,

  甲:团结是社会发展的基石,

  乙:在灾难面前,这一团结的力量更是势不可挡。

  甲:诗朗诵-----《民族团结,永创辉煌》。

  乙:你拉我的手

  我拉你的手

  各族人民手拉手

  (领唱---《你我手拉手》)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班会,你是怎样理解各民族是一家的?

  A   B   C   D

  甲:大家说得太好了,我们伟大的祖国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

  乙:他们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甲:那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用心,用爱去传承各族人民永远一家亲的传统。

  乙:让我们不断谱写民族事业的崭新篇章!

  甲:有请班主任做总结。

  甲:最后,让我们用歌声来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爱,

  乙:让我们用优美的舞姿跳出我们心中的歌。——《爱我中华》

  甲:我宣布:梅河口市外国语学校五年一班《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民族团结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7.5”暴力事件并结合个人生活实际,了解新疆的基本概况、明确我国的民族国情;通过材料,了解分裂活动给国家、人民带来的危害。

  态度与方法目标:通过相关图片、图文资料,理解和谐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必要性;通过小组讨论,专题探究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7.5”暴力事件的分析,体会作为一名青少年,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教学重点:理解维护民族团结,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从国家、青少年两个角度掌握如何加强民族团结。

  教学难点:从历史、政治、经济三个角度理解为什么“三股势力”分裂祖国的行径是不能得逞的;民族区域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导入 “7.5”暴力事件的有关图片 感受分裂活动的危害

  新疆概况我了解 通过图片介绍新疆的地理位置

  提问:1、新疆的简称和行政中心是什么?2、新疆的地形以什么为主?主要有哪些地形单元?3、计算杭州与乌鲁木齐之间的实地距离;4、新疆的气候类型与形成原因。

  1、 思考、回答问题。

  2、 板演:计算实地距离。

  3、 根据新疆的位置,分析新疆气候产生的原因。

  民族国情我知晓 指导学生阅读中国政区图

  提问:1、我国实行民族自治区的依据是什么?2、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出示材料:今昔新疆对比说明了什么? 1、 回顾、思考、回答问题

  2、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得出结论:只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发展中国,发展新疆。

  “三股势力”分裂祖国的行径是不能得逞的 1、 出示讨论题,给出提示。(从政治、经济、历史三个方面来考虑)

  2、 指导学生的讨论。

  3、 小结学生的讨论 1、 小组讨论。

  2、 代表发言。

  3、 感受“三股势力”的分裂活动是不能得逞的,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

  民族分裂我反对  1、 出示相关图片

  2、 提问:(1)犯罪分子侵犯了他人的哪些权利?(2)构成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回顾八年级思品的有关知识。

  2、回答有关问题。

  民族团结我维护 1、 出示问题:

  (1)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

  (2)维护民族团结,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

  (3)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繁荣国家该怎么做? 1、思考、回答问题。

  2、感悟:维护民族团结,不仅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青少年的责任和义务。

  探究: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区别 1、 出示问题:

  你认为能否在新疆建立与香港、澳门类似的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有和区别? 1、 思考、回答问题。

  2、 明确两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区别。

  课堂作业 出示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

  课堂小结  齐声朗读

民族团结 篇9

  第15课  民族团结的加强

  [课标内容]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新另的民族政策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情况,指导学生对解放前后的民族工作情况进行比较,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2)了解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如节日、服饰、艺术等,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看图片、影视资料等,感知党和政府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理解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性。

  (2)了解西部大开发战略,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和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开发西部,建设社会主义做贡献的雄心斗志。

  [重点和难点]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

  难点:国家为什么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是本课的重点。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法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民族间的团结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那么,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关系问题上,党和国家制订了哪些政策?民族团结是怎样得到进一步加强的?

  导入新课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1、新中国的民族政策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1、各族人民跨入社会主义社会

  2、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

  3、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4、西部大开发

  [小结]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团结是怎样得到加强的?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分析:(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事务,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也加强了民族团结。

  [课后作业]

  引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民族团结 篇10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情感:

  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六年级部分第五单元有关教学内容和要求设置的。对青少年进行民族间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的教育很有必要。其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民族问题一直是我国的一个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民族问题,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并采取措施,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在我国宪法中也明确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应让学生从小了解我国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其二,不能忽视目前境内外,仍有少数敌对分子利用民族问题制造事端,破坏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进行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十分必要。其三,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各民族间交往日益频繁,许多少数民族到内地来做生意,随着边境地区旅游事业的发展,汉族人也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因此,对学生进行这一教育,也有现实意义。

  本课以观察照片,让学生从我国各民族代表的合影照片中认识几个民族,并谈看了照片之后的感想入手导入  课文,用以说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与课文第一段相连接。

  本课应讲清两点。

  1.民族团结的意义。

  课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通过历史的回顾说明,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互助;第二,在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第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加强民族团结,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2.各民族间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课文以孔繁森的事迹和新疆地区一个回汉维族杂居的村庄村民互相帮助的事例,说明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家庭,各民族间亲如兄弟,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课文最后一段简单说明了少年儿童也要为加强民族团结而努力,在与不同民族交往中应注意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友好相处。这段话主要是指导学生的行为。

  教法建议

  教学建议和应注意的问题。

  1.本课所讲事例多数是学生熟悉的。教学中,教师应借助事例让学生理解本课所讲观点。也可以参考后边的参考资料再给学生介绍一些事例,说明祖国的文化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民族团结则国家兴旺、民族昌盛;民族分裂于国于民都不利。

  2.本课政策性较强,在教学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汉族地区要防止以汉族为主体来谈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防止大汉族主义倾向;少数民族地区也要防止本民族狭隘的民族主义。

  3.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有侧重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开放地区和旅游开发区,可以侧重在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方面;对民族杂居地区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有民族纠纷或分裂活动的地区,更应强调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必要性。

  教学设计示例

  十二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情感:

  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

  一、听民族音乐,春民族娃娃,观察各民族照片,导入  新课

  1.播放民族歌曲联唱:

  《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朝鲜族)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汉族)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

  《新疆好》(维吾尔族)

  请学生猜猜: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出示政区版图)

  边交流边指出这些少数民族的区域,并出示部分民族娃娃。

  3.出示各民族照片:这是一张怎样的合影?(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

  4.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2课——。(出示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书,齐读课文第1、2节。

  5.师: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师: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听配乐录音故事:文成公主进藏。

  生看书讨论(第3节):

  (1)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

  (2)为了促进藏族与中原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么?藏族青年怎么做的?

  (3)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师:汉藏是一家。民族之间只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促进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

  板书:祖国的兴旺发达

  2.师: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出示投影)指名朗读课文第4小节。

  (1)小组讨论:为什么刘伯承将军要和小叶丹结拜为兄弟?

  (2)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师:红军的诚意和尊重,赢得了彝族人民的信任,也使革命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板书:革命的胜利

  3.在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还需要民族团结吗?

  请生默读课文第5小节。生交流。

  小结: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族人民只有加强团结,互相帮助,共同促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观看录像,加深认识

  1.师:长期以来,在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动人的的事迹。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电影《孔繁森》片段。

  (风餐露宿了解民情,实地考察;卖血抚养孤儿;关心藏族老人;因公牺牲。)

  师:刚才我们看了电影《孔繁森》的片段,大家的眼中噙满了泪水,同学们深深地被孔繁森为了祖国建设、民族团结而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孔繁森牺牲了,当地人民又是怎样评价他的呢?(播放“灵堂拜祭”片段)

  出示挽联: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二离桑样,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2.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民族团结、互相尊重的故事?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小结:孔繁森、打井团长等英雄模范,舍小家为大家,几十年如一日,为了祖国建设,促进边疆发展,帮助边疆人民,贡献出了毕生精力。

  板书: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3.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各族人民,不仅在建设和保卫边疆中并肩作战,而且在生活上也同样亲如手足。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天山脚下有个回、汉、维三族聚居的村庄,那里的村民是如何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最后一节,讨论交流。

  小结:汉族也好,少数民族也好,都是中华儿女,都是一家人。只有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才能共建美丽的家园,才有利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板书:互相尊重  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齐读村民们的话:沙石结合在一起是座山,大家团结在一起能使荒滩变花园,民族团结就是好。

  四、联系实际,辨析导行

  1.师:各族人民不仅在生活上要互相照顾,建设中互相支援,还应互相尊重风俗习惯,这是搞好民族团结的基础。少数民族也像汉族一样,有许多风俗习惯,你们了解哪些?是怎样对待的?

  2.小品辨析:《蒙古包做客》

  讨论:苏意这样做可以吗?这样做会有什么影响?

  小结:苏惠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应当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只有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才有利于搞好民族团结。

  3.观看录像:《发展中的西藏》

  讨论:从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五、归纳总结,提出要求

  1.学了这课书,你懂得了什么?

  生交流,师补充板书:有利于

  2.中队委员在《娃哈哈》旋律声中提出倡议:6月1日就要到了,让我们给云南少数民族的小伙伴写一封信,交流学习生活情况,互通信息,为促进民族大团结尽一份力。

  3.课后活动:搜集少数民族为祖国做贡献的事例,以及表现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图片、邮票和歌曲。班会上展示。

  板书设计

  十二 

民族团结 篇11

  第四学习主题  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这一学习主题的内容标准有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两方面内容。新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我国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和国家的高度统一。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进入历史新时期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和澳门终于回到祖国怀抱。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指引下,必将最终解决中国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

  第1课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

  掌    握

  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发展和繁荣的状态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整理知识提炼结论

  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获得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识图想象知识迁移

  利用教材有关照片及其说明文字,结合本校西藏班网页介绍的内容,通过汉藏“民族团结”的感性认识,联想到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继承传统树立责任

  通过了解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自觉承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

  学习英模积极进取

  了解孔繁森的感人事迹,自觉学习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确立起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的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

  教学难点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图片和影像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料;分小组介绍民俗文化;

  2、学唱民歌;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活动法;

  学生学法:学会探究式学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还记得西汉有位自愿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使得汉族与匈奴族友好相处的著名美女吗?谁说得出她的姓名?(王嫱——王昭君。)谁还能说出唐朝时,为促进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做出卓越贡献的两位公主吗?(文成公主、金城公主)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我国秦汉以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经过了多年不间断的发展。各民族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战争,但是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却是主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的发展和繁荣,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如何巩固和发展呢?请大家学习新课。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1  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由56个民族组成,各民族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分布格局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2   组织学生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教师按下表启发归纳)

  历史传统

  秦汉以来,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经济文化

  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长期以来取长补短、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政治利益

  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关系,在根本的政治利益上完全一致

  教师指出:我国民族区域的分布特点是历史形成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国情实际。它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也有助于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它有助于国家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贯彻执行,也有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它有助于国家富强,也有助于各民族繁荣。它有助于各民族巩固热爱祖国的情感,也有助于大家增强热爱本民族的情感。总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个两全其美的选择。

  二、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学生阅读相关课文,回答:请你以藏族、达斡尔族、傣族为例,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藏族百万农奴翻了身,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成为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了国家商品粮基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橡胶基地。

  说出当时为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而进行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名称。

  克拉玛依油田、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兰新铁路、包兰铁路、包头钢铁公司等。

  教师归纳指出:人民政府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措施有

  a.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发展;

  b.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经济,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

  c.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

  d.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

  e.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

  f.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宽于汉族的计划生育政策。

  引导学生观看本课插图,回答:这些插图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各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阶段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为建设祖国和自己美好的家园,迸发出巨大的热情。他们的社会生活、精神面貌、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政策的结果。

  从孔繁森的先进事迹中,说说他有哪些高贵品质值得提倡?

  忠诚党的事业,关心人民疾苦,不顾个人得失等。

  练习巩固

  1根据课文中的思考题,指导学生完成。

  2完成课本学习测评:

民族团结 篇12

  以下是初二历史民族团结说课稿,欢迎大家参考!

  民族团结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民族团结”。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一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内容和作用:

  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第11课,分为两个子目:“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和“各民族共同发展”。前者体现了我国民族的分布格局与新中国成立对少数民族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后者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

  本单元的主题是“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这节课讲述的内容是实现祖国统一和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学生认识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对少数民族实行的民族政策和了解少数民族发展状况的关键一课。因此,本课内容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能力方面:(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基本事史实,并学会分析其重要意义。

  对于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处理和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利用影像资料对教学资源进行补充,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承担起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了解孔繁森的感人事迹,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为祖国建设作贡献的远大理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本课重点设置为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同时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是保证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平等、团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

  其中如何使学生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这一知识点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八年级学生难以把握,因而具有较高的难度。因此,我将这一知识设为难点。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已初步具备了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也存在认知水平和发展趋势的差异,因而在问题设置上应注意梯度,进行分层教学,尽量照顾到各个层面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具体到这一节课,知识点多,相关的资料也很多,学生大多从影视、网络、现实生活等渠道有所了解,但是对本课中涉及民族政策理解不够深入,对各民族共同发展分析不够全面。因此需要从学生的认知背景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将理论问题具体化理解,全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和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

  本着 “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读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兴趣激励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视频观摩、分析归纳等学法,调动学生多重感官,达到“看——思——议”的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说一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课我采用问题导入,为了切合本节课的学习特色,对于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

  设置砸金蛋的活动,利用多媒体出示三个金蛋,里面包含三个问题让学生选择抢答,这三个问题分别是:1、你知道少数民族哪些有特色的服饰?2、你知道少数民族有哪些节日或活动?你知道哪几个少数曾经统一中国?设置这几个问题既符合八年级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轻松的进入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

  本课我采用问题导入,为了切合本节课的学习特色,对于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

  设计一则新闻报道,由老师担任新闻记者,给大家报道关于民族团结的新闻。

  请同学们听一则新闻,

  7月18日电(记者 秦磊)彩袖飞舞,锣鼓喧天。18日,青海省首个县级民族区域自治政权——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的15.8万名各族人民载歌载舞,迎来了建县50周年的喜庆日子;遍地飘香的油菜花,还为他们带来了一个盛载着丰收的欢乐节日:“2019祁连山之夏——油菜花节”。

  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山东段的门源回族自治县隶属于海北藏族自治州,全县6902.2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回、汉、藏、蒙古、土等22个民族,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多民族聚居的县份,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6.72%,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41.09%。

  全国人大民委、国家民委、青海省委、省政府、海北州分别派出代表团并致贺电祝贺门源县建县50周年。开幕式结束后,门源县各族人民还举行了盛大的歌舞活动。

  那么,民族区域自治是怎么一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来了解这一方面的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

  鉴于这节课内容前者理论性比较强,后半部分比较庞杂。因此,我主要以西藏地区为例讲授本课,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在第一部分“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中,我先出示“五十六民族分布图”让学生结合课本第一段内容找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这样既能加强学生的读图能力,又能轻松的掌握基本知识点。

  然后进入“西藏历史之旅”

  提出问题“西藏地区什么时候开始中原王朝进行密切交往,随后都有哪些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举措?”

  【设置依据】这个问题的设置侧重帮助学生回忆中国古代史知识,认识到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汉两族人民团结互爱,同时也体线历史知识的古今联系。

  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来到西解放初期,让学生观看观看“西解放初期”的相关视频。

  随后回答问题

  1、 西藏何时和平解放?1965年西藏全称是什么?

  2、 这个名称体现了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有何意义?

  【设置依据】第二个问题让学生结合课本思考,这两个问题是有梯度的设置,层层深入,让学生具体的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让学生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实行后还在哪些地区实行,结合课本让学生说出五个省级自治区,并进行课外拓展给学生讲解我国自治区的级别划分,在学生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体实施有所了解后,让学生结合课本说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以此上升到理论高度,从形象到抽象,使学生学习层层递进,掌握知识,这正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少数民族人民能带来哪些政治权利,播放关于西藏人民代表大会的视频,观看之后,让学生结合课本,分组讨论。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又达到了生生互动,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为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时政紧密联系,让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确认识,我设置了“火眼金睛”环节,出示一段理解关于民族自治制度的一段话或几个事件,让学生找出其中几处描述错误的地方,以此巩固这一子目学习的内容。

  接着给学生出示课本57页右上角的黑体字部分,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里面的规定。

  组织学生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原因,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历史、文化生活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从而突破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少数民族地区到底有哪些巨大发展变化,由此进入第二个子目各民族共同发展进行学习。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是本课的一个重点,这一子目内容具体体现了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后,少数民族地区在各个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状态能迅速融入到此部分当中,我会给以图文配合的形式给学生讲述解放以前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落后的生活状态。

  为了使学生能够系统的了解一个地区的发展,我会播放有关“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周年的视频,让学生讨论,从视频和现实生活中我们对西藏地区变化了解多少?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接着,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进行全面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带了了契机,给学生介绍西部大开发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后,少数民族的变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最后由我提示学生,归纳人民政府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所实行的措施。

  在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有了基本认知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谁知道有关少数民族的一些品牌商品或旅游名胜”让学生积极抢答。

  【设置依据】这个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同时也培养学生关注少数民族生态环境的意识。

  少数民族地区能有今天的发展,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克服困难、无私奉献的工作者,引导学生辩证的思考问题。

  最后播放藏干部孔繁森的先进事迹,让学生感受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

  想一想,假如你是一个支援少数民族的志愿者,你想为这些地区做些什么事情?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树立帮助他人的高尚情操。

  四、【课堂小结】

  讲授新课后,我将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梳理本课线索,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通过几道选择题进行课堂练习,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学习成果。

  在此基础上,展示西部大开发、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中体现各族人民万众志成城团结一致的相关图片,让学生联系建国以来我们在民族团结方面所做的努力和近年来涌现的感人事迹,领悟新时代所体现的民族团结精神,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民族团结精神,作为一名学生在生活中如何去体现这种精神,由此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感情的升华。

  四、【课外拓展】我会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结合课本活动与探究并完成相关内容。

  ①学习少数民族歌曲。

  ②理解歌词意义。

  ③在班级组织少数民族歌曲歌咏比赛。

  ④收集某一少数民族歌曲,并能从歌曲中体会其民风、

  民俗和特点,找适当机会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给学生进行明确分工,课后搜集、整理材料,课后进行活动。这样既是学生对生活丰富,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能力的空间,全面培养学生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民族团结 篇13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课标要求】

  1.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2.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了解祖国大陆与中国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单元概述】

  本单元主要阐述了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问题。内容以民族区域自治、“一国两制”的提出、港澳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等重大历史事件为标志,表明了在处理民族问题和祖国统一问题的基本立场和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强决心。

  【知识结构】

  【真题解析】

  1、【湖北宜昌】“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况,我们提出的基本方针是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改革开放                          d.四项基本原则

  【解析】本题以《乡愁》诗中“母子分离”的语句,描述海峡两岸的离别之痛,主要考查的是为和平解决中国台湾问题,我国政府提出的具有创造性的方案—“一国两制”。本题答案为a。

  2、【XX年益阳市 】

  材料一:1982年9月,在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中,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态度强硬:中英谈判只有在承认“三项条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下去。邓小平在会见这位以强硬著称的“铁娘子”时,针锋相对地提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到时英国必须下旗归去。

  材料二:香港地区示意图

  请回答:

  (1)代表香港岛的是图中字母____,代表新界的是图中字母___ 。

  (2)与香港问题相关的“三个条约”中,规定割让香港岛的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

  (3)到今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已有_____周年。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与读图、识图能力。在香港被英国侵占的

  过程中,最先侵占的是香港岛、然后是九龙司地方一区,最后是“新界”。香港岛、九龙、“新界”的地理位置是读图识图的重点。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新界”分别是在1840年《南京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1898年被割占(强租)的,通过再现历史史实,可以得出结论。中国政府已于1997年7月1日正式收回香港主权,到XX年,已经8周年了。

  参考答案:(1)代表香港岛的是图中字母b,代表新界的是图中字母a。(2)与香港问题相关的“三个条约”中,规定割让香港岛的是《南京条约》。(3)到今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已有8周年。

  【知识运用】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关于我国少数民族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靠、不可分离的关系

  ③在长期的历史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④在1954年制定宪法时,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

  a.区域内的人口和面积     b.当地民族当家作主

  c.走社会主义道路      d.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

  3. 下图是二幅反映我国西藏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学习的画面(图片说明:XX年6月17日,湖北工业大学为8名来自西藏山南地区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颁发了学士学位),它主要表现了

  a.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关注       b.各地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援助

  c.全国各地支援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       d.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体育事业的援助

  4.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主要说明

  a.英国的霸权地位已经丧失

  b.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崇高地位和威望

  c.中国处理国际关系时坚持不妥协立场

  d.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动权就越大 

  5.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后,我国分别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这个“特别”的意思是

  a.政治上不直属中央政府管辖     

  b.与原宗主国(即英国、葡萄牙)还有政治经济联系

  c.原有的经济地位不变

  d.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

  6. 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原则解决港澳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            b.中国成功的外交努力

  c.改革开放带来综合国力的提高            d.殖民主义衰落下去了

  7.在“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党和政府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一中一台,两岸分治”

  c.“不统不独,维护现状”                d.“一国两府,对等竞争”

  8. 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之所以迅速发展,最根本的一点是

  a.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一脉相承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

  c.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                    d.海协会和海基会的共同促进

  9. 中国台湾在“一国两制”的前提下回归祖国,与香港最大的不同是

  a.中国台湾享有高度自治权                    b.中国台湾有独立的立法、司法和终审权

  c.中国台湾以地区的名义在国际上从事外交活动  d.中国台湾有自己的军队,大陆不派军驻台

  10.过去,海峡两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如今是“轻轻一拨号,频频传佳音”。这说明两岸

  a.已实现了通邮       b.已实现了直航

  c.已开通了电话等通信业务    d.相互探亲访友,热闹异常

  二、材料解析

  11.阅读下列材料

  孔繁森是山东援藏干部,1979年、1988年两次援藏。在他第二次进藏工作时,他上有九旬老母,下有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妻子体弱多病,为了西藏的发展,他义无反顾。他在任阿里地委书记期间,踏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访贫问苦,调查研究。正当他根据阿里的资源和区位优势,设计阿里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美好蓝图时,却于1994年不幸因公殉职,时年50岁。当地群众为他撰写的挽联称: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请回答:

  通过孔繁森的事迹,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怎样的民族政策? 我们应该学习孔繁森哪些优秀品质? 

  1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再次郑重呼吁:作为第一步,海峡两岸可就“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承担义务,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对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规划。     

  ——x大报告

  材料二:行政院长萧万长今天在立法院表示,以第二次汪辜会谈为起点,只要有助于两岸和平发展及国家民主统一的议题,都可以开展沟通对话,期能双方合力耕耘,使两岸关系拨云见日,迎接春暖花开时节。      

  ——中央台北(1998年)2月10日电

  请回答:

  (1)举出一个“‘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的例子。

  (2)“两岸关系拨云见日,迎接春暖花开时节。”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三、历史探究

  13. 藏族著名歌手才旦卓玛首唱的《翻身农奴把歌唱》(纪录片《今日西藏》主题歌)里有这样的歌词:“太阳啊霞光万丈,雄鹰啊展翅飞翔。……翻身农奴把歌唱,幸福的歌声传四方。”

  这首歌反映了什么重要历史事件? 其主题是什么?  

  14.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1                                         图2

  (1)图1、2反映的是哪一地区的百年沧桑巨变? 

  (2)导致图1、2这两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3)对该地区的百年沧桑巨变,你有何感想?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选择题

  1—5:cdcdd                 6—10:caadc

  二、材料解析

  11.共同发展的民族政策。我们应该学习孔繁森为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献身精神以及他忘我工作的公仆品质。(相近的表达亦可)

  12. (1)“汪辜会谈”。

  (2)两岸加强交流、勾通,摈弃前嫌,消除隔阂,可以相信,在统一的道路上越走越近。)

  三、历史探究

  13.事件:西藏进行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主题:歌颂了西藏的民主改革,表达了西藏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喜悦之情。(近似的表达亦可)

  (1)香港地区。

  (2)图1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败、落后;

  图2根本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3)感想正确、恰当、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民族团结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564661156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