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第14课 钢铁长城

第14课 钢铁长城

仰面清风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第14课 钢铁长城

微信扫码分享

第14课 钢铁长城(精选4篇)

第14课 钢铁长城 篇1

  一、 学习目标

  1、 掌握: 人民海军的建立和发展

  人民空军的建立和发展

  人民海军的建立和发展

  2、 分析:钢铁长城的形成原因

  3、 通过对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历史的比较,从而体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威、国威,以及国防力量的日益增强。

  二、 学习重、难点

  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

  难点: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关系

  三、 学习过程

  1、知识网络梳理

  2、典型例题

  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 图一中部队成立于什么时期?装备如何?

  (2) 图二中部队发展装备情况如何?主要任务是什么?

  (3)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 比较这两幅图,你有何认识?

  3、达标测试

  (1)、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海军不包括(   )

  a 北海舰队     b东海舰队    c南海舰队    d华东军区海军

  (2)、李红同学参见“我国国防建设知识竞赛”,抽到以下题目:1971年由我国自行研制,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的舰只是什么?她应选择(   )

  a、巡航舰  b、导弹驱逐舰  c、太仓舰  d、核潜艇

  (3)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的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现阶段我国海军构成主要是(      )

  ①水面舰艇部队    ②潜艇部队  ③海军航空兵部队  ④海军陆战队  ⑤航空母舰部队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4)、汶川大地震是对人民军队的一次考验,大灾难再次证明了人民军队是祖国的钢铁长城。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建设成就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20世纪50年代,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

  b、我国自行研制了导弹驱逐舰

  c、海军装备了我国自行制造的核潜艇

  d、组建了战略导弹部队

  (5)我国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是在

  a、1970年  b、1971年  c、1974年  d、1976年

  (6)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是(   )

  a、我国自行研制出导弹驱逐舰

  b、空军部队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

  c、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d、我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7)现在我国导弹部队装备的核武器中不包括(   )

  a、核潜艇    b、中程导弹     c、远程导弹     d、洲际导弹

  (8)下列关于我国空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57年中国组建了自己的空军

  b、空军刚刚组建就面临越南战争的考验

  c、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d、空军建立之初,飞机全部从国外购买

  (9)一次军事演习中,雷达兵报告在我国南海上空发现敌导弹,指挥员下令发生导弹在空中拦截,通讯员应该把这项命令传达给(   )

  a、海军陆战队  b、导弹部队   c、海军航空兵   d、特种部队

  (10)某同学在学习了《钢铁长城》一课后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感想,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军队种类决定军事力量的强弱

  b、军队的发展必须走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道路

  c、中国今天的综合科技实力在世界上不在首位,因此中国的军事装备最好依赖进口

  d、中国海军、空军成立比较晚,因此必须集中全部力量发展海军和空军

  简答:

  比较中国人民空军和海军的发展历程,说出这两支军队发展过程中的相同点。

  课堂小结

  反思:

  作业:

  14课学案达标测试答案

  1、d   2、d  3、c   4、a  5、b   6、b  7、a   8、c   9、b  10、b

  简答答案:共同点:逐渐强大;现代化科技含量不断增加;我国自主研制的武器不断增多。

第14课 钢铁长城 篇2

  点击::第一范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分析国防现代化即钢铁长城形成的原因,认识到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3)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来认识历史的本质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收集课外资料、观看相关的影像资料等,说明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收集、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国防现代化即钢铁长城形成的原因,认识到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的能力。

  (3)通过自由辩论,训练学生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人民海军、陆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历史的比较,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威、国威,体会国防力量的日益增强。

  (2)认识到钢铁长城的形成,反映了国家和民族的日益强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3)认识到坚固的国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4)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从而使学生树立起为中国的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把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定为本课的重点,也是一个能力激活点。可通过布置学生课前搜集相关海军、陆军、空军的图片和数据资料,在课上进行展示和讲解,来完成解决重点的第一步,再通过教师所作的多媒体课件进行直接对比和展示,对现代化军队建设和发展情况的讲解和展示,能够激发学生在感知历史的基础上升起爱国主义情感,并能树立为祖国国防力量的壮大贡献自己力量的伟大理想。

  2.难点:国防力量的强大与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本课涉及的是海、陆、空多方面的军种和兵种,强化学生理解国防力量的强大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的作用,就成为本课的难点。教师首先让学生结合本课的标题自由讨论钢铁长城会对现代化经济建设起到什么作用?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和对近代中国外交的回顾可以回答出基本的答案:近代国防力量的衰弱是近代中国屡遭屈辱的一个原因,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导致近代中国屡战屡败的主因,所以,建设现代化的国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有力保证,而也正是由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强大、科技力量的壮大才有能力进行巩固国防的建设。这样还能提升学生的自豪感,进而教师再稍做小结,顺利解决本课的难点。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

  多媒体展示影视资料:展现人民海军、陆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力争形成活泼、生动、合作的课堂气氛。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播放1999年建国50周年大阅兵的影视资料和建国初期的阅兵资料(历史影视资料\yuebing.rm)相隔五十年的视觉反差让学生们直觉的产生这样的疑问:仅仅五十年我国的军队建设怎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从而迅速激起对我国海陆空军队发展史浓厚的兴趣,急切的想了解我国军队的发展历程。通过两副历史画面的对比使学生从视觉、听觉和思维上直接对现代化的国防产生兴趣,这样顺其自然的导入本课。

  感知历史:关于人民海军,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直接演示现代海军发展的新式装备,讲解的过程中进行不同时期的国力,军事势力对比,再次采取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感受到现代国防力量海军、陆军、空军的强大。并在此时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相关的海军的图片或数据资料,并进行相关的讲解,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种建立和强大的过程形成感性认识,进而解决本课的重点“明确海军的建立过程”,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同时可以适时穿插提问:“中国近代有海军但是为什么却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屈辱条约?而新中国的海军为什么能够保卫祖国的边疆!”引导学生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的问题,并能在比较中了解国家的强大与国防力量增强的关系。明确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同时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而突破本课难点。接着教师再次提问:“现代化的海军如此强大,那么现代化的空军发展历程如何呢?是否也如海军一样有着辉煌的历史呢?”顺序导入空军的演变历程……

  关于人民陆军,采取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分时间段提问:近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陆军是怎样的一支军队?学生可简要回答:可以说是一支“小米加步枪的军队”;教师提问:建国初期的陆军装备如何?学生可以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回答:是缴获了国民党的美式武装和日军残余武器的陆军;教师提问:那么现代的陆军装备如何呢?学生回答:目前全军有陆军集团军十八个,加上新疆军区、西藏军区部队,共计有二十五个步兵师,二十八个步兵旅,九个装甲师、九个装甲旅,两个炮兵师、十七个炮兵旅,十九个高炮或防空旅。在五十三个步兵师或旅中,机械化部队仅占到百分之二十左右。通过每个阶段陆军状况和装备数据的对比,使学生直观上对现代化的陆军形成鲜明的认识,从而了解国家经济、科技的强大对国防力量的巨大贡献,同时明确国防的巩固和建设是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有利保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解决本课难点。

  关于人民空军,根据初中二年级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可以出示教师做的幻灯片演示现代化飞机的新型机型,并对其各自的战斗力作以相关的介绍,强化对其现代化程度的介绍,再次使学生在感知空军发展历史的同时,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和概括同时可以通过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图片、文字和影像资料,介绍空军经历的严峻考验,尤其是对在抗美援朝中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王海、蒋道平的事迹进行讲解。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表述历史与评价历史的能力,同时适当出示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飞天的图片,缩短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也可让学生自发的介绍航天英雄杨立伟,激活学生的兴奋点,吸引他们课后也想去多了解空军发展的历程,升华他们那种爱国的情感,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相关网站。使学生在感知历史与积累历史的同时,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比较与概括,再次增强理解国家的强大与国防力量增强的关系,进而再次是难点弱化。

  关于导弹部队,教师通过相关资料的展示,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并明确现在我国的导弹部队已经是我国的第二炮兵部队,担任着核反击的任务,但我国政府声明绝不先使用核武器并绝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产生想为祖国现代化的国防建设奉献出自己力量的勇气。

  本子目学生把搜集来的资料和教师课件相整合,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科技强军的重要性。通过展示海、陆、空军的发展历程感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威、国威。通过认识国防力量的强大和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综合分析理解加强国防的重要性。

  分析探究:教师将此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问题从知识到能力、由表及里,逐层分析,渗透,学生的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如(1)怎样理解人民解放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相对应的回顾了空军,陆军、海军发展的历程。(2)议一议: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你能举出例子说说吗?(3)你能谈谈坚固的国防与经济建设有什么联系吗?

  自由发挥:学生可通过教师布置的课前作业自发分成三组,辩论每一军种的重要性,以此来培养学生表述历史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现象,最终使学生达到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飞升。

第14课 钢铁长城 篇3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概括人民军队的发展特征中,感悟现代化军队中科技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从小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信念。

  2.在体验人民军队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时,说出怎样面对考验,取得成功。

  3.在探究人民海、空军的建立发展过程中,认识到我国国防力量的加强,犹如形成一条“钢铁长城”,从而增添民族自豪感。

  知识与能力

  1.分阶段简要讲述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历程。

  2.根据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史实,能够说出人民军队武器装备的发展特点,说出科技发展对国防建设的作用。

  3.根据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史实,能够说出人民军队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主要作用,进而说出“钢铁长城”的含义。

  4.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等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体验历史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初步掌握体验式学习的主要环节和注意事项。

  2.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主题探究学习的主要环节及注意事项。

  3.在分组探究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

  教学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1.重点: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过程。

  2.处理方法:运用问题提示,引导自学,初步建构知识结构;运用新情境中的问题,深化对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历程的理解和掌握。

  3.难点:“钢铁长城”的理解、科技在人民军队中的作用和人民军队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等的概括。

  4.处理方法:运用问题探究的方法,通过解决由浅入深的问题,突破难点;通过创设历史场景,在感受历史发展变化中,突破重点。

  课前导学

  1.运用预习提纲,预习本课课文。

  2.收集有关人民空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事迹,准备再现蒋道平空战的短剧。

  3.收集有关人民军队发展历程的图片、材料。

  4.复习有关旧中国的国防知识,如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

  教学渗透

  通过各个时期各军种装备图片展,感悟科技强军的重要性;阅读相关材料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教学资源

  1.多媒体展示平台。

  2.自制课件:相关文字材料、图片材料、问题链接各个时期各军种装备典型图片,影片《国庆50周年大阅兵》等。

  3.相关网站,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人民日报社网站等。

  板书设计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导入新课

  出示长城的投影。

  设计如下问题引入新课。

  这就是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的长城。它显示了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辉煌成就。谁能告诉大家,当初统治者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对,现在我们已经把长城作为国防的象征,如今那古老的泥土城墙已被现代化装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座钢铁长城所取代。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巨大发展变化。

  板书:第14课钢铁长城

  抵御少数民族的掠夺和屠杀,属于国家的防御工程之一。

  从学生熟悉的长城入手,引入新课,以拉近教材与现实间的距离,并用图片以增强形象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教授新课

  简介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新中国的国防和外交,具体分为3课内容:钢铁长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外交的新发展;另有1节活动课。

  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课内容,充分显示同学们的学习水平,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看看哪一组能获得本节课的优胜组称号。

  出示预习提纲(见板书设计),要求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完成这些问题。

  引导学生检测预习效果。

  对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进行调控,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自学效果的检测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或板书内容进行评价,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并引导学生修正回答内容。教师依据板书,简介本课主要内容。

  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分组依据预习提纲,阅读课文,完成板书需要填的部分,可以小组内讨论,形成共同意见,并推选一名代表准备检测预习效果或完成板书空白内容。

  海军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

  成立后的70年代: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研制出多种舰艇,如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

  90年代以来: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空军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前夕:从属于陆军;

  成立后的70年代: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取得战果;制造出多种机型;并走上国产化道路;

  90年代以来:现代化建设的新飞跃,自行研制加上引进,新型飞机增多。

  导弹部队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前夕:没有;

  成立后的70年代:57年才组建战略部队;

  90年代以来: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分组学习,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竞争意识,提高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效率。

  运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自学本课内容,解决预习提纲中的问题。

  检测预习效果可以用以下方案中的一种:各组选出一名学生代表运用教材内容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空白内容。各组选出一名学生代表运用教材回答问题;教师请另一位同学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空白内容。各组选出一名学生代表自己边回答问题,边完成板书空白内容。

  出示新中国成立时、我国自行研制的、xx年出访欧洲的海军编队等军舰图片,要求学生阅读图片,结合本课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片简要介绍我国海军的发展历程。

  2.依据图片和课文内容,说出我国海军装备的变化特征。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你认为我国海军的逐渐强大有哪些重大作用?

  4.有人说旧中国有海无疆,而新中国的海军则能够保卫祖国的海防。你认为这话是否正确?请用史实说明你的观点。

  在学生展示其探究结果时,适时进行引导,纠正学生的学习失误,并鼓励学生大胆探究。

  人民空军的发展还经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请几位同学分别扮演蒋道平、美国飞行员、中朝人民,再现蒋道平空战及空战归来后受到人民欢迎的历史场景。其他同学在观看这几位同学的表演时,思考并准备回答以下问题。

  1.蒋道平是在什么情况下抗击美军的?蒋道平的行为为什么能够得到中朝人民的赞扬?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2.刚才几位同学再现历史场景的效果如何?应该怎样再现历史场景?

  3.比较人民空军和海军的发展历程,说出两支军队发展过程中的相同点。

  在学生展示其探究结果时,适时进行引导、纠正学生的学习失误,并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和体验。

  推出教材导言中的两幅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下列问题。

  1.说出两幅图片的主要不同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导致这些不同的主要原因。

  3.根据教材的图片材料,简要说说我国导弹部队的发展历程。

  4.从前面的探究过程中你能归纳出“阅读材料,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分为几个环节吗?

  阅读材料,分组讨论,形成共识,每组推荐一名代表,陈述自己组的答案。

  1.可以依据板书内容介绍,具体内容略。

  2.逐渐强大;现代化科技含量不断增加;我国自主研制的军舰逐渐增多。说明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科技对军队的更新起着决定性作用;应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的信念。

  3.保卫祖国的海防,抵抗外敌入侵。

  4.正确。如鸦片战争时,英军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战争中,虽然清朝海军装备了近代武器,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而使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新中国成立后,海军力量不断壮大,有力地保护了祖国的海防。

  几位学生代表再现历史场景,其他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学生代表的表演。

  仔细审题,分组讨论,每组推荐一名代表,陈述解决问题的答案。

  1.是在我国空军刚刚诞生,敌人异常强大的情况下抗击美军的。因为他保护中朝人民的利益,不畏强敌,敢打敢拼,英勇杀敌,取得了辉煌的战果。要敢于正视挑战,勇敢接受考验;要为保护人民利益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奋斗。

  2.明确所要体验或再现的历史事件的发展特征;依据特征,选择体验或再现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典型表现;设计体验或再现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全力进行体验或再现。根据学生代表的具体体验或再现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有:是否抓住历史发展特征、是否是典型表现、是否进行设计、是否全力投入等方面。

  3.共同点:逐渐强大;现代化科技含量不断增加;我国自主研制的武器不断增多。

  仔细审题,分组讨论,每组推荐一名代表,陈述解决问题的答案。

  1.发生了质的变化,科技含量不同,作战效果不同。

  2.科学技术的发展;政府的重视;经济的发展等。

  3.根据板书内容进行简介,具体内容略。

  4.首先读懂材料,明确材料的主要内容;其次回忆所学知识,把材料内容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再次认真审题,明确问题的任务;最后根据问题任务和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其中读懂材料、认真审题是关键。

  本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在新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深化对新中国海军发展历程的理解和掌握。其中第二问还兼有完成情感目标的作用。第三问运用探究式学习,通过解决问题来突破本课难点。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只要意思符合即可。

  如学生在探究中出现困难,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对象或对问题进行分解,以降低探究难度,使学生顺利地学习探究。

  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也是合作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探究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间的合作协商。

  本环节由再现历史场景和体验历史发展入手,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新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人民空军的发展历程。其中第一问评价再现历史场景的体验式学习为切入点,用问题解决的方式来实现情感目标2、突破本课的另一难点;学生在表演时要引导学生突出蒋道平的英勇奋战和受到人民的广泛赞誉。第二问,是为完成过程目标而设计,注意引导学生归纳体验过程和注意事项。第三问是为完成情感目标1、巩固情感目标2而设计的,能力要求较高。

  本环节学生学习方式比较灵活,有探究、体验等,还有调节学生学习情绪和学习气氛的目的。

  本环节由历史图片材料入手,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新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我国导弹部队的发展过程,巩固已经实现的情感目标。其中第四问是为完成过程目标2而设计的,在前面探究基础上,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探究过程,再结合本环节的系列问题来回答问题。同时,在以下问题探究中要引导学生回忆探究环节和注意事项,再解决问题。

  复习巩固与深化。

  运用下列问题,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重新归纳本课内容,并完成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突破本课最后一个难点:理解“钢铁长城”的含义。

  1.本课主要讲述了哪些重要内容?根据这些内容你能说出“钢铁长城”的含义吗?由新中国的“钢铁长城”,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2.本课的学习过程基本都采用了分组学习的方法,你能说出分组学习的好处吗?在分组学习中你向同伴学习了哪些学习方法?

  在学生展示其探究结果时,适时进行引导、纠正学生的学习失误,并鼓励学生大胆探究。

  细审题,根据问题要求,重新归纳本课内容,并回忆所学相关知识,解决问题链。

  1.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历程。主要指人民军队英勇作战的优良传统与先进的武器装备相结合,构筑了坚固的保卫祖国疆土和安全的防线,这就是“钢铁长城”。为祖国国防事业的迅速发展而自豪;为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而自豪;为祖国更加繁荣而努力学习等。

  2.可以集思广益,形成全面解决问题的答案,避免失误。同伴的细心审题、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感染了自己等。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回答即可。

  本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新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根据问题要求重新归纳本课知识,并回忆所学相关知识,以深入理解和掌握本课知识,完成本课的过程目标3和情感目标3,实现读史明智的教育功能。

  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对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壮大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壮大,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的结果,也是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表现。我国经济的腾飞为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当然,我国人民的努力拼搏,特别是军事科学家们的奋斗,直接促进了我国国防力量的强大。作为一名中国人,能不为我国国防力量的强大而自豪吗!最重要的是,从我国国防力量的逐渐强大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怎样学习,特别是怎样学习历史,怎样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怎样从历史学习中吸取成长的经验,以更好更快地成长。

  布置课外活动任务:预习下节课内容;收集有关新中国国防力量发展的图片等。

第14课 钢铁长城 篇4

  【课程导入】

  同学们,大家能猜一猜这是中国军队的什么现代军事装备吗?

  (上图为中国新一代导弹驱逐舰,下图为中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歼8战斗机)

  你想知道人民解放军有哪些武器装备吗?改革开放后,人民军队有哪些变化?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一定会对人民军队有所了解。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1.你知道我国的“建军节”是哪一天吗?请介绍一下它的由来。

  2.结合教材,列举人民军队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3.在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军队不怕牺牲,浴血奋战,打出了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人民军队在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以及促进经济建设方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xx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多少周年?( )

  a.61周年  b.71周年  c.81周年  d.91周年

  二、连线题

  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   20世纪70年代

  我国成功仿制歼5型歼击机   20世纪60年代

  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20世纪50年代

  【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军种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于1949年4月23日正式成立,其主要任务是独立地或协同陆军、空军防御敌人从海上入侵,保卫领海主权,维护海洋权益。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主要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航空兵、岸防兵和陆战队等兵种以及各种保障部队组成,编有北海、东海、南海三个舰队和海军航空兵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现已成为一支兵种齐全、常规和尖端武器兼备、具有立体攻防能力、能有效保卫国家领海的战斗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诞生于1927年8月1日,是人民解放军陆地作战的主力,也是各军兵种中历史最久、在历次作战中发挥最出色的一支部队。经过七十多年的建设,人民解放军陆军编有步兵、炮兵、装甲兵、防空兵、电子对抗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等专业兵种,已发展成为一支具有强大火力、突击力和高度机动能力的多兵种合成军种。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于1949年11月11日,其主要任务是担负国土防空,支援陆、海军作战,对敌后方实施空袭,进行空运和航空侦察。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已发展成为一支由航空兵、高射炮兵、地空导弹兵、雷达兵、空降兵等多兵种合成,由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等多机种组成的现代化军种。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简称二炮,组建于1966年7月1日,是以地地战略导弹为主要装备、担负战略核反击任务的军种。其主要任务是遏制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在敌人对中国发动核袭击时,独立地或联合其他军种的战略核部队对敌人实施有限而有效的自卫反击。第二炮兵部队由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部队以及各种保障部队组成,在保卫祖国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思维拓展】

  1985年6月4日,邓小平宣布中国政府裁军一百万。在扩大会议上,邓小平说:“减少一百万,实际上并没有消弱军队的战斗力,而是增强了军队战斗力。即使国际形势恶化,这个裁减也是必要的,而且更加必要。”

  请结合我军的现代化建设,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temp.footer2--]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