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一梦入混沌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微信扫码分享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通用5篇)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篇1

  第3课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四大经济区域

  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西汉所说的山西、山东与今天的地理概念不同。它们以河南崤山分界,以东为山东,以西为山西。因为崤山附近有函谷关,所以又有关西、关东之称。山东包括了今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及晋南、苏北、皖北等部分地区。历史上这里被称为中原。山东是汉代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最重要的粮食产地。山西在战国时属于秦地,大体是以关中为主,后又扩展到河西和巴蜀等地。四大经济区中,属于黄河流域的山东、山西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那里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因而经济实力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江南地势复杂,气候炎热潮湿,很多地区为原始森林覆盖,不利于开发。两汉时这里大部分地区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差距较大。

  龙门碣石以北是指山东、山西以北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是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它又以长城为界,分为塞内、塞外两部分。西汉时塞内一度被辟为农业区,但经济实力十分有限。农耕与游牧两大经济类型之间长期对峙交流,汇合成互补、互利的统一整体。

  2、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

  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已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1、古代人口流动的原因

  中国古代,由于天灾人祸不断,人口的流动始终没有停止过,有时还出现大规模的流民浪潮。古人把人民流亡的原因总结为五逃:“一曰天,二日官,三日军,四日钱,五曰愚。”天指天灾,官指政府的徭役,军指供给军队的物资,钱指高利贷,愚指的是经营不善。

  2、中原人口的三次南迁高潮

  两晋之际,由于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山东、山西沦为主要战场,中原人口纷纷向南迁徙,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两晋之际的人口流动,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

  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发生在唐安史之乱以后。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北方人口再度南迁,大量涌人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中唐以后南方的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实力大为提高。

  两宋之际,金灭北宋的靖康之变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1)中原人口的南迁,不但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而且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3)南方本来就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从上古到西晋末,北方经济强盛,一直处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经过孙吴、东晋、南朝的开发,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南方的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加。农业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在南方出现了像建康(今江苏南京)这样人口上百万的大城市。

  中唐以后,在大河南北“戎事方殷”、经济停滞的同时,南方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会,都在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

  北宋立国主要依靠东南的财富力量。宋都南迁后,更致力于南方的经济建设,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完成。

  2、文化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自南宋起,江浙地区已成为人才密布区,有“财赋之地,人文渊薮”的说法。

  3、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

  随着中华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经济重心的南移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互补的需求,成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一大特点。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篇2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从古代“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的角度,对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进行叙述和分析。内容包括三目,第一目“四大经济区域的形成”分析了我过古代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第二目“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介绍了古代中原人口大量南迁的三次高潮及南迁的原因和影响。第三目“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分析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及影响,贯穿于本课的线索是“经济重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记忆西汉时期四大经济区域的范围,重点分析山东、山西成为经济重心的原因;掌握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

  ②培养的基本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用其它学科的知识与方法来记忆历史事件,分析历史问题,解读历史现象的本质原因 ,达到学科之间的相互交融。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现在行政区图与古代四大经济区域图的比较,让学生正确理解古代的山东、山西的地理概念。通过丰富的图表、图片、融合其它学科史料知识,让学生自提取历史信息掌握历史知识。

  ②结合潮汕区域地方的乡土历史让学生深刻理解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古代四大经济区域的描述,认识我国古代经济文明发展的多样性,认识南方经济的发展是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

  ②通过对一些地方史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家乡区域文化的热爱与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对乡土历史的兴趣与求知欲。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古代中国中原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及其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过程。

  教学难点: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

  四、教学方法

  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

  五、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板书设计

  一、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四大经济区的分布

  2、四大经济区的特点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1、三次南迁高潮

  2、主要原因

  3、影响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原因

  2、过程

  3、文化重心的南移

  教学设计过程

  师:预习过课文的同学就知道,事实上,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一开始是在北方的,后来才逐渐移到了南方,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中国古代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经济重心南移的这一历史过程。

  师:问答式教学,讲解四大经济区的划分及其经济特点

  教师提问:“山东山西这一中原地区大体相当于黄河流域地区,历史以来一直长期处于全国的经济重心地位,大家能不能从地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它的原因,各组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设想: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透过历史的现象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引导学生进行学科间的融合与知识的理解。

  a组:这一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约为500~800毫米,雨季集中于夏季高温的七八月份,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b组:这一地区普遍是黄土,保水保肥能力虽低,但有较好的毛细作用,能将土壤下部的肥力吸收到地表,这样的自然条件适合对肥力、水分要求不高,在幼苗期间特别能耐旱,成长期又需要高温多雨的作物粟和高粱的生长。

  学生:归纳出中国古代区域经济的特点,通过现在行政区图与古代四大经济区域图的比较,正确理解古代的山东、山西的地理概念。

  教学设想:引导学生从图片提取历史信息,学会古代与今天的比较。

  师:用白居易的《忆江南》和一系列图片展现江南的繁荣景象。提问:“为什么江南会从一个落后、荒凉的地区成为一个经济繁荣,风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是什么原因使江南得到开发?”从而过渡到第二目“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师:利用表格展现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的变化状况,讲解人口迁移的形式及其原因

  生:掌握中国古代三次人口迁移的高潮,并分析其原因。

  师:重点讲述第三次人口迁移的情况,引入潮汕区域史,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历史来理解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所带来的影响。

  设想过程:(打出“南宋初年人口南迁图”)

  师:不言而喻,一目了然,人口主要由黄河流域往南方迁移。现在大家把目光集中到这一个箭头,这是哪里?

  (指着右下角的箭头)

  生:广东

  生:福建

  生:潮汕

  师:对,就是闽南潮汕这片地区。

  生:啊……

  生:哦……

  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么一种现象:我们这个地方有一些老屋大门上挂着“陕西世家”、 “颖川世家”或“颖川旧姓”之类的牌匾?有没想过这是为什么?

  生:对,有见过

  师:我国的姓氏都有自己的发祥地,就拿这个“颖川世家”来说,陈姓的发祥地是河南颖川,这个“颖川世家”就是要说明他们是祖先从河南颖川迁移过来这里的名门望族,他们希望子孙后代不要忘了自己的老家。我们所熟悉的灵山寺的大颠和尚,他就是河南颖川人,俗名叫陈宝通。现在还挂“颖川世家”的屋子,这户人极可能就是姓陈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调查下。

  师:这大批南迁的人口给南方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呢?

  生: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

  生:还有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师:对,不仅有量,还有质,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来的是一大批高素质、高科技的人才。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学生笑)

  师:这是最直接的影响,还有其它的变化吗?

  师:还带来了新的风俗习惯,课本里举了一个南方人学北方人吃笼饼去皮的风俗习惯,事实上潮汕地区过年吃春卷的习惯也是北方人带来的。

  师:大家都非常肯定自己是汉族人,而我不敢确定你们是不是“纯正”的汉人,除非你能确定你祖先是从中原迁移过来的。从刚才“全国南北方人口户数对比”的表格中看到,南迁的人口是巨大的,甚至占了压倒性的多数。事实上,我们大家都有可能是古代百越民族和南迁的汉人通婚结合而成的——“杂种”。(学生笑)从生物学意义上说,我们继承了父亲和母亲各自一半的遗传基因,所以叫“杂种”没错。南迁带来了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它带来了民族的融合。

  生:阅读以下史料

  材料1:(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土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孔秀恭等传论》

  材料2: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陆游集》

  分析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学生归纳:由于中原人口的南迁,南方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由北方迁移到南方。

  师:引导学生继续从社会环境和江南地区自身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来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师:显示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生:通过对词作历史背景的分析,理解经济重心的南移对文化重心的南移造成的影响。

  设想:通过分析词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融合词作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南方文化的影响,达到知识获得、能力培养与情感愉悦相互统一的境界。

  师:结合潮汕地方历史做进一步说明

  师:中原人口的南迁,经济重心的南移,其对江南文化方面的影响是巨大的。课本24页左边(唐)张籍《永嘉行》中“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就说明了中原文化对南方语言系统的影响。事实上,潮汕方言跟古代中原地区的语言也是有着历史渊源的,据一些语言学家的研究表明:潮汕方言保留了较多的古汉语的特点。可以说,在唐代,潮汕这一地区是一个“蛮荒之地”,潮汕地区往往是作为朝廷流放不同政见者的地方,我们都熟悉的韩愈就被流放到这里来。

  生齐颂: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师:对,韩愈来到这“鸟不拉屎”当时是非常郁闷的,(学生笑)说这里的人“不知礼仪”。然而正是中原人口的不断迁入,极大地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开发,最终成为一个经济繁荣,文教发达的区域,享有 “海滨邹鲁”的美誉。

  【课堂总结】课堂总结:自战国到中唐,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北方。随着历史的演变,由于北方的战乱,大量人口从中原南迁,南方经济不断发展;北方的重心地位逐渐丧失,终于在两宋之际让位于江南地区,中国经济的重心完成了北方向南方的转移,这一变化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经济重心的南移也还带来了文化重心南移等一些列深刻的影响。

  【课堂练习】(当堂做)

  【课后研究性学习】

  课题:中国古代人口迁移与潮汕地区的开发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篇3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2、从战国到东汉,我国古代经济区域发展的整体特点:

  1)多样性特点

  2)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

  二.中原人口大量南迁

  次数 迁徙时间 迁徙原因

  第一次高潮 两晋之际 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

  第二次高潮 唐安史之乱后 安史之乱的破坏

  第三次高潮 两宋之际 靖康之乱的影响

  古代人口迁徙产生什么影响?

  (1)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及经济重心的南移(如带来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2)促进了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南移的原因:

  ①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②人口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

  ③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④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⑤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⑥

  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完整的作物体系

  1)、     初步开发     耕地面积和产量提高

  (孙吴、东晋、南朝)  手工业和商业    建康

  2)、逐渐超过(中唐以后): 水利事业    扬州

  3)、完全超过(两宋以后):“苏湖熟,天下足”

  3、影响

  (1)、城市的繁荣。

  (2)、文化重心的南移。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篇4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课程标准要求

  古代人口迁移的流向:一是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地区流向人口稠密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二是北人南迁,由人口众多的黄河流域迁向人口稀少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三是内地人口流向边疆地区,大多由政府组织军民迁移,从事戍守、开发、屯田等。四是有很多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到海外谋生、居住,形成华人外流。五是在长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不少外国人来华经商定居,形成外族内流。今天我国省区间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一是国家有组织的从东部沿海地区城市调出各种人员支援西部边疆地区的建设。而是东部农村人口移向地广人稀的东北、西北等地,农村人口省区间迁移的主流是自发移动。古今人口迁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你怎样看待今天的民工潮?学习“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明确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古代中国四大经济区的形成特点。

  ●认识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原因、经过和历史影响,并作简要评价。

  ●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的过程,及对江南的开发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概括归纳人口外迁及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

  ●从多角度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人口南迁的思考,明确人口分布及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

  ●通过经济重心的南移,思考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自主学习精要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四大经济区的划分:

  全国的经济区域的特点:从战国到两汉已呈现出多样性    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 。

  2、传统的农业区——山东、山西地区:

  在四大经济区中,属于黄河流域的山东、山西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原因:地处黄河流域,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因而经济实力强。

  3、开发起步相对晚的地区——江南地区

  特点:与山东、山西相比,江南经济实力差距较大。

  原因:江南物产丰富,但气候炎热潮湿,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两汉时,这里大部分地区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

  4、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龙门碣石以北地区

  地理概念:龙门碣石以北是山东、山西以北的广大地区。又以长城为界,分为塞内、 塞外两部分。

  特点:这一地区是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西汉时        塞内一度被辟为农业区,但经济实力十分有限。

  原因:气候寒冷、土地贫瘠。

  思维激活

  说一说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呈现怎样的特点?划分了哪些经济区域?各经济区域有何发展特点、原因是什么?

  做一做  素有“天府”之誉的巴蜀是传统的农业区,它属于

  a.山东经济区     b. 江南经济区      

  c. 山西经济区    d.龙门碣石以北经济区

  答案:c

  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1、中国古代,由于天灾人祸不断,人口的流动始终没有停止过,有时还出现大规模的流民浪潮。南迁的中原人口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劳动力,而且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这就使得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在质和量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从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魏晋至两宋时期中原人口的三次大规模南迁的高潮:

  (1)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 两晋之际,由于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山东、山西沦为主要战场。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中原人口纷纷向南迁徙。

  (2)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在唐朝安史之乱后。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北方人口再度南迁,大量涌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使得中唐以后南方的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实力大为提高。

  (3)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三次高潮: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

  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在加上本来就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二)经济重心转移的过程:

  1、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经过孙吴、东晋、南朝的开发。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南方的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在南方出现了像建康这样的大城市。

  2、江南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中唐以后,在大河南北“戎事方殷”、经济停滞的同时,南方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会,都在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

  3、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两宋立国主要依靠东南的财富力量。宋朝都城南迁后,更致力于南方的经济建设,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中心。

  (三)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自南宋起,江浙地区已成为人才密布区,有“财赋之地,人物渊薮”的说法。

  思维激活

  说一说  《辛丑条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签订的?影响如何?义和团运动有何意义?

  做一做  南宋时,苏、湖、常、秀有“天下粮仓”之美称,还产生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   

  b.南方稻米产量大幅提高  

  c. 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d. 水稻已普遍得到种植

  答案:c

  核心问题突破

  1、考点一:黄河流域长期处于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主要原因

  学法指要:黄河流域长期处于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原因应从政治中心、自然地理条件、生产力发展状况等方面来归纳理解。

  思维开放线  一是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劳动力相对密集;

  二是春秋战国以来铁农具和牛耕使用较为普遍;

  三是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黄河流域和巴蜀地区兴建了一系列的水利工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案例拓展园:、两汉时江南地区落后于黄河流域的原因有:①地势复杂 ②气候过于炎热潮湿 ③人口稠密 ④生产技术落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两汉时江南大部分地区人口稀少。西汉时的山东包括现今的诸多省份和地区,是当时最大的粮食产地。

  2、考点二:江南经济开发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学法指要: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较晚,长期落后于黄河流域。后来随着中原地区战乱频繁,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中原地区人口大量南移,江南地区得到了很好的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思维开放线  (1)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 隋唐时期,江南的经济继续发展,隋朝开凿大运河,转输江南财粮,反映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但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说明当时经济重心仍在北方;安史之乱以来,北方战乱割据,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形成“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局面,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权更迭频繁,混战不已,而南方局势相对安定,战争较少,北方人口继续大量南迁,全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4)宋元时期,南方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南方,此后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宋代“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和元代大运河南粮北运、大都粮食供应“仰给江南”的史实,是经济重心已经南移的有力证据。

  案例拓展园:“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对唐朝张籍的这句诗理解最准确的是

  a北方人大多害怕胡人

  b南方人与北方人有不同的的特点

  c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

  d南北的语言融合比较好

  答案:c

  解析   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可以更准确的把握材料解析.唐以前人口的迁移多是因为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北方战乱,而语言等民族融合的现象是人口迁移作用的表现.。

  3、考点三:认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明显的特征

  学法指要:理解我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从过程上总结其显著特征。从而得出历史启示。

  思维开放线  原因:南方自然条件好;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农业劳动力增加,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统治阶级为保证国用,调整政策,重视生产的发展;政治中心的南移 (如南朝、南宋)对经济中心的南移也有一定的影响。

  显著特征:

  (1)北方人民的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

  (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或封建战乱时期最突出。

  (3)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历史启示:(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2)充分合理的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就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3)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统治者的重视。

  案例拓展园: 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南方人口增加,逐步超过北方

  b对南方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

  c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南移

  d南北风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

  答案:c

  解析   最主要的影响是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南方人口增加属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之一;生态破坏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主流;文化中心的南移是经济重心南移影响下的产物。

  高考经典感悟

  例1:(xx年,北京)促成南朝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条件是:

  a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b水利工程的兴修

  c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传入

  答案:a

  解析  本题属最佳选择题,b、d两项的表述是在a项这个前提条件下,更能充分实现的,故选a。

  例2:( xx年,全国 )从各主要时期江南得到发展的条件看,最有利的条件是

  a科技发展    b政策调整   c民族融合   d阶级斗争

  答案:c

  解析  南朝时期、唐末和两宋是江南得到发展的最重要时期,综观几个时期,民族融合是其共同的条件,因民族融合有利于生产力的进步,封建化的进程,故又是最有利的条件。

  同步优化训练

  一、选择题

  据《史记》记载,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请回答1~3题。

  1.四大经济区中,在汉唐时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是:

  ①山东地区    ②山西地区    ③江南地区    ④龙门碣石以北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汉代经济重心的分布,最主要的特点是(    )

  a.沿长江流域东西延伸    b.沿黄河流域东西延伸

  c.沿长城两侧东西延伸    d.沿运河由北向南延伸

  3.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主要原因包括(    )

  ①自然条件  ②人口密度   ③开发早晚    ④生产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中国古代,人口的流动始终没有停止过。请回答4~5题。

  4.我国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    )

  a.由内地流向边疆    b.由边疆流向内地

  c.由北方流向南方    d.由南方流向北方

  5.唐宋时期导致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    )

  ①阶级矛盾    ②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③民族矛盾    ④人地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中原人口的迁移导致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请回答6~8题。

  6.导致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    )

  a.社会环境稳定    b.自然条件改善

  c.政治重心南移    d.生产力大为改观

  7.中唐以后,扬州成为全国经济中心。这反映的主要问题:

  a.江南经济开始得到开发

  b.江南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c.江南正式成为经济重心

  d.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8.右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导致的主要历史影响是:

  a.岭南地区经济地位位居全国首位

  b.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c.南方正式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安史之乱后,有魏生者……因避乱,将妻入

  岭南。天宝末,禄山作乱,中原鼎沸,衣冠(喻指官僚地主)南走真如,辗转流寓于楚州安宜县(真如、安宜均在今江苏境内)。

  ——《太平广记》卷403、404

  材料二  安史之乱后.东周(洛阳)之地,入陷贼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中州畿内(指-硌阳附近),不满千户,东至郑(今郑州)、卞(今开封),达于徐方(今徐州),北自革怀(今河南沁阳一带),经于相土(相州),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郭子仪传》

  材料三    唐江南九州户数表(单位:户)

  州名 苏州 鄂州 洪州 饶州 吉州 衡州 邵州 泉州 汉州

  开元户数 68 093 19 190 55 404 14 062 34 381 13 513 12 330 30 754 477

  元和户数 i00 808 38 618 9l 129 46 116 4l 025 18 047 18 000 35 571 889

  《元和郡县图志》(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

  请回答:(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材料三中历史现象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对当时及以后的中国历史有何影响?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记载南朝刘宋王朝的历史)

  请回答:

  (1)从汉代以前到南朝时期,我国江南经济的发展发生了什么变化?

  (2)导致这一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哪几次重要的人口南迁的移民潮?

  阅读思考视窗

  南宋都城临安,即使是南方本地人开的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旧俗,在门前张挂炉子灯;茶馆则学北方人张挂名人画像。更有趣的是,北方人在吃笼饼、蒸饼的时候习惯于先去掉皮,原本是因为北地风尘比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

  请思考:南方风俗习惯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  在汉代,山东地区和山西地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

  2.b  唐宋之前,黄河流域一直是我国的经济重心所在。

  3.d  自然条件、开发早晚、人口密度、生产技术水平都是我国古代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4.c  我国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由北方流向南方。

  5.b  安史之乱和金军南下是造成这次人口南迁的重要原因。

  6.d  生产力的发展,即南方地区劳动力的补充以及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引进,是江南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7.b  中唐以后,江南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8.c  南宋初年的人口迁移进一步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完成。

  9.答案:(1)材料一反映的是:为逃避战乱,北方居民纷纷迁往南方;材料二反映的是:安史之乱导致中原荒凉残破,人口大量减少;材料三反映的足:与北方的情况相反,南方人口数量剧增。

  (2)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所造成的破坏主要在北方,南方战乱较少.相对安定;北方居民的大量南迁。

  (3)导致我国人口的大迁移,改变了我国人口的分布状况;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促进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解析:该组材料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北方战乱较多,北方人大量南迁,江南人口大量增加,由此促进了江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0.答案:(1)汉代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2)导致这一变化的因素主要有: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环境稳定,政治重心南移,自然条件较好等。

  (3)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三次人口南迁的移民潮:两晋之际,安史之乱后,两宋之际。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材料的背景,即注意《史记》《宋书》所反映的时代。

  阅读思考视窗答案:北方人民的南迁,带去了较为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同时改变着南方的风俗习惯。解析: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生活习俗同时也会发生变化和融合。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篇5

  3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课程标准】

  通过对古代四大经济区域的描述,认识我国古代经济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重点】

  掌握四大经济区域的基本内容

  【难点】

  认识南方经济的发展是北方南迁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

  【知识梳理】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四大经济区的划分:

  司马迁根据                ,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      、       、       、

  。

  2.四大经济区

  (1)山东、山西地区:

  特点:在四大经济区中,属于黄河流域的山东、山西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         

  的地位。

  原因:地处黄河流域,          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因而经济实力强。

  (2江南地区

  特点:与山东、山西相比,江南经济实力差距较大。

  原因:江南物产丰富,但气候炎热潮湿,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两汉时,这里大部分地区人口稀少,           落后。

  (3)龙门碣石以北地区

  地理概念:龙门碣石以北是       、           的广大地区。又以长城为界,分为塞内、 塞外两部分。

  特点:这一地区是传统的            区。西汉时塞内一度被辟为农业区,但         十分有限。

  原因:气候寒冷、土地贫瘠。

  思考1.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呈现怎样的特点?划分了哪些经济区域?各经济区域有何发展特点、原因是什么?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1.原因:中国古代,由于            不断,人口的流动始终没有停止过。

  2.三次大规模南迁的高潮:

  (1)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

  ①时间:          之际

  ②由于          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       、      沦为主要战场。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2)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

  ①           以后。

  ②原因:          使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

  ③表现:大批北方人口大量涌入          及其以南地区。

  ④影响:中唐以后南方的人口迅速增加,          大为提高。

  (3)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三次高潮:

  ①时间:        之际。

  ②原因:        之乱

  ③影响:促进了南北文化的融合。

  3.影响:南迁的北人给南方带去了很多新的风俗习惯,促进了南北文化的融合,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文化重心的南移.

  思考2. 今天我国出现的人口迁移与古代中原人口的南迁有何不同?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原因:

  (1)         人口的南迁。

  (2)南方         相对稳定。

  (3)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4)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2.过程:

  (1)东晋、南朝时期:初步形成了            、             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出现了人口上百万的城市,如        。

  (2)中唐以后:南方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        、         ,都在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          。

  (3)南宋:北宋立国主要依靠东南的财富力量。宋朝都城南迁后,更致力于南方的经济建设,经济上           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            。

  3.影响:

  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          的南移。自南宋起,         已成为人才密布区,有“财赋之地,人物渊薮”的说法。

  思考2. 概述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

  【知识拓展】

  1. 黄河流域长期处于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主要原因

  一是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劳动力相对密集;

  二是春秋战国以来铁农具和牛耕使用较为普遍;

  三是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黄河流域和巴蜀地区兴建了一系列的水利工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江南经济开发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时期,江南的经济继续发展,隋朝开凿大运河,转输江南财粮,反映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但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说明当时经济重心仍在北方;安史之乱以来,北方战乱割据,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形成“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局面,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权更迭频繁,混战不已,而南方局势相对安定,战争较少,北方人口继续大量南迁,全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4)宋元时期,南方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南方,此后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宋代“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和元代大运河南粮北运、大都粮食供应“仰给江南”的史实,是经济重心已经南移的有力证据。

  3. 认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明显的特征

  (1)原因:南方自然条件好;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农业劳动力增加,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统治阶级为保证国用,调整政策,重视生产的发展;政治中心的南移 (如南朝、南宋)对经济中心的南移也有一定的影响。

  (2)显著特征:

  ①北方人民的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

  ②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或封建战乱时期最突出。

  ③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3)历史启示:

  ①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②充分合理的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就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统治者的重视。

  【走进高考】

  1.(xx年,北京)促成南朝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条件是:

  a.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b.水利工程的兴修

  c.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传入

  答案:a

  解析  本题属最佳选择题,b、d两项的表述是在a项这个前提条件下,更能充分实现的,故选a。

  例2:( xx年,全国 )从各主要时期江南得到发展的条件看,最有利的条件是

  a.科技发展     b.政策调整     c.民族融合      d.阶级斗争

  答案:c

  解析  南朝时期、唐末和两宋是江南得到发展的最重要时期,综观几个时期,民族融合是其共同的条件,因民族融合有利于生产力的进步,封建化的进程,故又是最有利的条件。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据《史记》记载,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请回答1~3题。

  1.四大经济区中,在汉唐时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是:①山东地区②山西地区③江南地区④龙门碣石以北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汉代经济重心的分布,最主要的特点是

  a.沿长江流域东西延伸              b.沿黄河流域东西延伸

  c.沿长城两侧东西延伸              d.沿运河由北向南延伸

  3.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主要原因包括 ①自然条件②人口密度③开发早晚④生产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中国古代,人口的流动始终没有停止过。请回答4~5题。

  4.我国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

  a.由内地流向边疆    b.由边疆流向内地  c.由北方流向南方  d.由南方流向北方

  5.唐宋时期导致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①阶级矛盾②统治阶级内部矛盾③民族矛盾④人地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中原人口的迁移导致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请回答6~8题。

  6.导致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

  a.社会环境稳定    b.自然条件改善      c.政治重心南移   d.生产力大为改观

  7.中唐以后,扬州成为全国经济中心。这反映的主要问题:

  a.江南经济开始得到开发        b.江南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c.江南正式成为经济重心        d.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8.右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导致的主要历史影响是:

  a.岭南地区经济地位位居全国首位

  b.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c.南方正式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9.南宋时,苏、湖、常、秀有“天下粮仓”之美称,还产生。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               b.南方稻米产量大幅提高  

  c. 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d. 水稻已普遍得到种植

  10.两汉时江南地区落后于黄河流域的原因有:①地势复杂②气候过于炎热潮湿③人口稠密 ④生产技术落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对唐朝张籍的这句诗理解最准确的是

  a.北方人大多害怕胡人                b.南方人与北方人有不同的的特点

  c.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          d.南北的语言融合比较好

  12.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南方人口增加,逐步超过北方        b.对南方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

  c.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南移    d.南北风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

  13.(江苏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14.(05江苏3)下列表述能正确反映六朝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是

  a 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b.寺院经济衰落

  c.城市中出现了柜坊                 d.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15.(04北京16)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b.“扬一益二。”(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第二) 

  c.“苏湖熟,天下足” 

  d.“买不尽淞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安史之乱后,有魏生者……因避乱,将妻入岭南。天宝末,禄山作乱,中原鼎沸,衣冠(喻指官僚地主)南走真如,辗转流寓于楚州安宜县(真如、安宜均在今江苏境内)。

  ——《太平广记》卷403、404

  材料二  安史之乱后.东周(洛阳)之地,入陷贼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中州畿内(指-硌阳附近),不满千户,东至郑(今郑州)、卞(今开封),达于徐方(今徐州),北自革怀(今河南沁阳一带),经于相土(相州),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郭子仪传》                                    

  材料三    唐江南九州户数表(单位:户)

  州名

  苏州

  鄂州

  洪州

  饶州

  吉州

  衡州

  邵州

  泉州

  汉州

  开元户数

  68 093

  19 190

  55 404

  14 062

  34 381

  13 513

  12 330

  30 754

  477

  元和户数

  i00 808

  38 618

  9l 129

  46 116

  4l 025

  18 047

  18 000

  35 571

  889

  《元和郡县图志》(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

  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材料三中历史现象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对当时及以后的中国历史有何影响?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记载南朝刘宋王朝的历史)

  请回答:

  (1)从汉代以前到南朝时期,我国江南经济的发展发生了什么变化?

  (2)导致这一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哪几次重要的人口南迁的移民潮?

  3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5  abdcb  6―10  dbccb      11—15  ccddc   

  二、非选择题

  16.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为逃避战乱,北方居民纷纷迁往南方;材料二反映的是:安史之乱导致中原荒凉残破,人口大量减少;材料三反映的足:与北方的情况相反,南方人口数量剧增。

  (2)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所造成的破坏主要在北方,南方战乱较少.相对安定;北方居民的大量南迁。

  (3)导致我国人口的大迁移,改变了我国人口的分布状况;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促进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解析:该组材料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北方战乱较多,北方人大量南迁,江南人口大量增加,由此促进了江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7.

  (1)汉代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2)导致这一变化的因素主要有: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环境稳定,政治重心南移,自然条件较好等。

  (3)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三次人口南迁的移民潮:两晋之际,安史之乱后,两宋之际。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材料的背景,即注意《史记》《宋书》所反映的时代。

  参考答案:

  1.a  在汉代,山东地区和山西地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

  2.b  唐宋之前,黄河流域一直是我国的经济重心所在。

  3.d  自然条件、开发早晚、人口密度、生产技术水平都是我国古代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4.c  我国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由北方流向南方。

  5.b  安史之乱和金军南下是造成这次人口南迁的重要原因。

  6.d  生产力的发展,即南方地区劳动力的补充以及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引进,是江南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7.b  中唐以后,江南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8.c  南宋初年的人口迁移进一步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完成。

  9.答案:c

  10.解析:两汉时江南大部分地区人口稀少。西汉时的山东包括现今的诸多省份和地区,是当时最大的粮食产地。答案:b

  11.解析   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可以更准确的把握材料解析.唐以前人口的迁移多是因为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北方战乱,而语言等民族融合的现象是人口迁移作用的表现.。答案:c

  12.解析   最主要的影响是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南方人口增加属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之一;生态破坏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主流;文化中心的南移是经济重心南移影响下的产物。答案:c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570641156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