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旧城已冷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微信扫码分享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通用11篇)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篇1

  三维目标

  目  标

  内   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的实质及概况;东欧剧变的原因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

  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从经济与政治之间、内因与外因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其根本原因,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论从史出

  问题探究

  概括阐释

  情境再现

  独立思考

  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讲述,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增强把中国建设成国社会主义强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阿拉木图宣言

  多极化趋势的增强及其影响

  “一超多强”;欧洲联盟;俄罗斯的复苏;中国的崛起

  【教学重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欧洲联盟;多极化趋势

  【教学难点】东欧为何剧变、苏联为何解体

  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涉及的“热点”较多,而且多个问题已在时事政治中有所了解。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讲述、放录像资料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前阅读教材,从中寻找疑问,带着问题去搜集有关的历史资料,加以思考、分析,寻找答案,形成自己对有关问题的认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阐述,与他人合作交流。教师相应提供部分历史原始录像、历史资料及相关文章,引导学生分析、处理,加深对本课有关历史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入新课

  大家看这张图片:一个画面是大量居民涌入墙内,另一幅画面是在拆除一段墙,这些人在干什么呢?大家知道这幅图片中的两个画面描述的是什么事情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幅图片描述的是德国柏林墙被拆除的史实。大家知道柏林墙的来历吗?柏林墙是冷战的产物,始建于1961年,当时作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反法西斯防卫墙”横断在它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之间,总长43公里。1989年11月9日,在宣布民德公民可以自由穿越柏林墙的那个晚上,约10万人象潮水一般从柏林墙的东边涌向西边,所有的护栏全部被挪走,28年的人为阻隔就这样消失了。1990年6月13日,民德政府开始拆除全部柏林墙。1990年10月3日两德实现统一,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以德国分裂为基础、苏美对峙为特征的“雅尔塔格局”彻底终结。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原因

  (1)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进入误区:1985年经济改革,无法打开局面;1988年起,转而政治改革。

  (2)受苏联改革和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局势发生激烈的动荡。

  (3)根本原因: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

  (4)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5)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2、含义

  执政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3、表现:

  (1)东欧剧变:

  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

  1989年民主德国政局大动荡,政府宣布开放东西柏林边界,拆除柏林墙,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

  【问题探究】德国统一的原因有哪些?

  1)、德意志民族的向心力:东西德人民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强烈的民族感情,是促成德国统一的根本原因

  2)、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促使两德统一的重要动力:

  3)、国际局势的变化,是促成两德统一的重要的外部条件

  ①东西方冷战的结束,为统一创造了必备的条件:为了自身利益,两国之间的冷战逐渐被对话所代替。

  ②东欧剧变为德国统一提供了契机:西德总理科尔抓住这一有利历史时机,提出德国统一的“十点建议”,再加上其他国家的努力推动和其他的外部因素,促成了德国的统一。

  (2)苏联解体:

  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民族矛盾爆发,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

  1991年底,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不复存在,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

  4、影响:

  首先,苏联的解体使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北约东扩,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结束。

  其次,苏联解体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分裂过程,如南斯拉夫的分裂。

  其三,苏联的解体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扩大创造了条件,也为欧洲摆脱美国而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

  最后,苏联的解体对欧洲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是严重打击,使得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更大的困难。

  【问题探究】如何正确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失败,只是表明苏联模式失败,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

  2)、历史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挫折是暂时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还不够成熟,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缺乏经验,加之西方资本主义实力敌视、遏制乃至颠覆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因素使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3)、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改善。社会主义各国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

  5、教训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5)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6)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7)必须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问题探究】“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特点怎样?

  1、原因

  (1)“冷战”结束后,东西方力量对比的失衡,导致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上等矛盾相继爆发。

  (2)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使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

  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2、表现

  1)南斯拉夫解体:

  1991年,南斯拉夫国内发生武装冲突,南斯拉夫联邦解体。

  1992年,由原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和黑山等组成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成立。

  (2)北约轰炸南联盟: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趁南联盟内部发生科索沃危机,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向南联盟发动了长达78天的狂轰滥炸,

  这次北约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斯拉夫动武,

  也是北约成立50年来首次进攻一个主权国家。

  (3)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

  xx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三架飞机,分别撞向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大楼和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对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造成厂严重威胁。此后,世界各国部加强了反恐斗争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问题探究】“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1、原因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1)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2)其他国家则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

  2、表现

  (1)欧盟的建立及发展:

  背景:“冷战”的结束,为欧洲的统一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过程:

  1992年,欧共体各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正式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目的是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成立欧洲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

  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影响:

  随着实力不断增强,欧盟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

  (2)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3)俄罗斯:

  政治上: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改善

  军事上: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经济上:国内经济的不断好转

  (4)中国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特点

  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4、意义

  有助于扼制美国搞单极世界由它来“领导”国际社会的图谋,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巩固总结】二次大战后至上世纪8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1.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雅尔塔体系确立,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开始;

  2.从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3.到了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本课小结】

  80年代中后期,苏联和东欧各国在改革进程中出现了重大的挫折。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走向解体,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战后以来的两极格局崩溃。东欧剧变到苏联解体,标志着战后以美苏两极对立体制为核心的旧格局已经终结,世界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向多极化过渡的时期。两极格局的结束,使世界正处于一个新旧交替时期。各种国际力量正经历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政治呈多极化的趋势。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篇2

  课标要求: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复习内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和平和动荡并存、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复习重点:两极格局的解体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复习难点:多极化趋势的影响,美国的大国强权思想对自身造成的恶果和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东欧剧变

  1.剧变:20世纪80年代后期,东欧各国______丧失政权,________发生根本性变化。

  2.典型

  (1)波兰:1989年,________在大选中获胜,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

  (2)德国统一: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_________,两德统一。

  3.原因:(1)历史:东欧各国照搬_____模式,受制于苏联。

  (2)现实: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

  政治:各国党和政府忽视__________。

  苏联:____________改革思想的影响。

  西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___________”政策。

  二、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

  (1)内容:上台初,改革集中在__________。

  1988年,改革转向_____________。1990年放弃党的领导,实行________。

  (2)影响:政局动荡、__________爆发,民族______活动愈演愈烈。

  2.过程

  (1)更改国名:1991年8月,苏联将国名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2)“八一九”事件: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___________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3)苏联解体:1991年底,11个加盟共和国在______________签署文件,宣布成“_______________”。

  三、 和平与动荡并存:

  1、原因:

  (1)

  (2)

  2、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表现:

  (1)科索沃战争:1999年,以    为首的北约打着“          ”的旗号,趁南联盟内部发生       危机的情况下,向南联盟发动战争。这是北约在没有经过联合国     授权的情况下对南斯拉夫动武,也是北约成立50年来首次进攻一个主权国家。

  (2)恐怖主义泛滥:xx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机撞向          双塔大楼和       所在地五角大楼,导致世贸双塔大楼倒塌。世界各国加强了反恐斗争。

  四、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1.世界格局的特点:“___________”,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2.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1)美国:成为惟一的__________,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__________。

  (2)欧盟:

  1991年欧共体在荷兰签订《_______________》。

  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1999年,欧盟内部统一货币________在11国启动。

  (3)日本:“冷战”结束后,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加快谋求________________地位的步伐。

  (4)俄罗斯联邦:拥有足以与美国匹敌的_____________,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好转,国际地位也有了很大改善。

  (5)中国:改革开放后,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并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___________________,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影响

  有利于促进世界_____、稳定和_______。

  有利于抑制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苏联解体后的世界格局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苏联1960年-1985年经济增长率百分比(根据苏联1985年《国民经济年鉴》

  1961-1965年 1966-1970年 1971-1975年 1976-1980年 1981-1985年

  6.5 7.8 5.7 4.3 3.6

  材料2  (下面是70年代至80年代苏联的理论口号)“20世纪时资本主义存在的最后世纪,到这个世纪末,将根本没有资本主义,或者只剩下为数不多的资本主义残余”

  ——瓦尔加《二十世纪的资本主义》

  材料3  西方反诉反攻的敌对势力长期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并采取种种手段施加压力和影响,搅乱群众和干部的思想。

  ——1996年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结合材料1、2、3及所学知识,从经济建设、理论建设、思想建设三个角度分析苏联社会主义道路失败的原因,从中可得到哪些启示?

  材料4  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4中“国际形势的变化”的含义是什么?指出引起之一变化的原因及当前这种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

  知识检测

  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表明

  a. 社会主义制度已经不符合上述地区经济、政治发展的要求

  b.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政策获得了决定性胜利

  c.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d. 资本主义制度到目前为止是人类历史上最理想的社会制度

  2.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b.动荡的国内环境

  c.西方“和平演变”的影响      d.没有从根本上改革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3.随着两极格局解体和日本经济实力大增,日本越来越不满足于“经济强国”的地位,积极谋求与之相适应的“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地位。为此,日本众议院通过了允许向海外派遣军队协助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法案,并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下列说法中不能表明上述现象的是                                                                                                                                         

  a.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    

  b.日本的行为违反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c.日本妄图操纵国际事务,加紧争夺国际政治领导权

  d.日本军队参加维护行动,维护了国际社会安全

  4.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同其他宣布独立的国家于1991年12月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独联体是                                        

  a.国家的联合组织                 b.欧洲区域经济集团

  c.冷战后出现的军事集团           d.一个独立主权国家

  5.欧共体与独联体相比,其主要的不同在于                                    

  a.是冷战的直接产物                         b.是国家联合组织

  c.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表现形式               d.是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6.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发生的相同外因是                                                                  

  a.苏联模式僵化                b.戈尔巴乔夫改革影响

  c.东欧和苏联体制弊端          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影响

  7.20世纪后期,对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转变影响最大的事件是

  a.欧盟的正式成立             b.苏联的解体

  c.联合国地位的提高           d.日本的崛起

  8.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表明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③社会主义制度需要通过改革不断完善④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在进入21世纪之后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a.主要霸权国家的衰落                b.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c.联合国地位和作用的加强            d.地区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和加强

  10.下列关于当今世界新旧格局交替的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是  

  a.多极化趋势加强,新格局尚未形成          b.旧格局影响尚在,但新势力已产生

  c.由国际经济旧秩序向国际经济新秩序过渡   d.由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向经济实力竞争过渡

  11.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 ①“冷战”局面和两极格局结束  ②当前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安全和稳定

  a.①②均正确               b.①②均不正确

  c.①正确②不正确           d.①不正确②正确

  12.戈尔巴乔夫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a.引起苏联人民的思想混乱        b.党内斗争日趋尖锐

  c.苏联经济大滑坡                d.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13.关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东欧剧变,下列表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a.剧变前东欧各国面临严重经济困难  b.东欧各国都先实行政治多元化,然后完成政权更迭

  c.德国结束了近半个世纪的分裂局面  d.波兰是最早发生剧变的国家

  14.苏东剧变后,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是                                    

  a.走向缓和    b.缓和与紧张并存       c.和平与动荡并存      d.区域性合作加强

  15.下列有关当今国际形势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是                                                         

  a.和平与发展是主流       b.地区性冲突有所增加

  c.世界形势趋于紧张       d.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6.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                

  a.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

  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格局

  c.美国日益受到欧、中、日、俄等力量的制约

  d.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

  17.当前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b.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深

  c.中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d.美国推行单边主义霸权政策

  18.两极格局瓦解对中国最有利的影响是

  a.给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b.中国对国际战略平衡的影响增强

  c.有利于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d.西方国家放弃了对中国的“和平演变”战略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跌宕起伏,复杂的多变,对我国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材料二】 从当今世界情况看,起因于经济利益的矛盾是基本的、广泛的;起因于领土争端的冲突是长期的、棘手的;起因于民族、宗教问题的纷争有膨胀的趋势,利用民族主义和宗教狂热制造事端的危险性不可低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稳定、不安宁的因素,将会导致地区冲突甚至引发局部战争,这是对国际安全新秩序的最大挑战。

  【材料三】 xx年,中国国家访问俄罗斯期间,两国元首正式宣布中俄互办国家年。中俄互办国家年的特点是参与层次高、活动规模大、涵盖范围广、社会影响深,目的是宣传中俄友好,增强政治互信,增进传统友谊,推动两国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扩大中俄友好的社会基础,推动中俄友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向更高水平,实现两国的共同繁荣,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今国际形势的总趋势特征。

  (2)、根据材料二,归纳造成“国际形势跌宕起伏”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所学史实,谈谈中俄的“传统友谊”。结合材料三,分析中俄互办国家年的积极意义。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篇3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课标要求: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 瓦解

  1、东欧剧变

  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影响

  ①原因   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执政党的失误和腐败——内因

  ②过程:局势激烈动荡 → 共产党纷纷丢失政权 → 社会制度 发生根本变化:社会主义 → 资本主义

  ③实质: 社会制度 发生根本变化

  2、苏联解体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历史原因(根本原因)

  ①原因    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错误——现实原因

  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外因

  ②催化剂:“八一九”事件

  ③标志:“独联体”的建立(1991、12)

  ④实质: 社会制度 的根本变化: 社会主义  →  资本主义

  ⑤影响:两极格局瓦解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两极格局结束后的世界形势

  三、多极化趋势加强

  1、美国——两极格局结束后唯一的 超级 大国

  2、欧盟——国际地位 不断提高

  ①建立:决定建立( 1992 年)→ 正式建立( 1993 年)

  ②影响:随着实力不断增强,欧盟的国际地位 不断提高

  △学思之窗:欧盟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①决心:不甘心唯美国马首是瞻,要在世界发挥重要作用

  ②办法:走联合发展之路,不断加强一体化

  ③实力:通过联合,西欧实力不断增强,尤其是在欧盟成立后, 西欧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实力越来越强

  3、日本——力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4、俄罗斯——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5、中国——成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课堂小结: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美国——两极格局结束后唯一的 超级 大国

  欧盟——国际地位 不断提高

  多极化趋势加强    日本——力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俄罗斯——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中国——成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随堂练习——《全品》第27课“典题探究”(见《全品》第27课,略)

  △作业:《全品》课时作业(二十七)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篇4

  【重点讲解】

  一、简析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

  1.世界由两极到多样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1)前苏联经济的衰落和解体直接导致了两极格局的终结。

  (2)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是世界走向多样化的标志。

  (3)第三世界的实力的增强对多样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认识

  (1)推行强权政治、力图独霸世界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贯主张。

  (2)促使国际格局变化和国际关系中心舞台转移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国家之间斗争的焦点是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综合国力的较量,谁在综合国力较量中取胜,就可以成为多极中的一极。

  (3)维护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出发点。

  (4)国际经济关系是最活跃的关系,影响着国际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的发展变化。

  3.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规律

  (1)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格局中主角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2)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要力量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及外交政策的调整。

  (3)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和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

  4.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制约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力量的消长、军事实力的变化、新兴势力的崛起等。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出现的原因

  1.动荡的原因

  (1)“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恐怖主义;民族分离活动等)。

  (2)在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力图构筑以其为首的单极世界,不断推行其霸权政策,根据它自己国家的发展战略规划插手别国内政、外交,甚至不惜诉诸武力(霸权主义)。

  (3)东西方力量对比出现失衡,导致国际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

  2.和平主流的原因

  (1)在两级格局瓦解后,和平和发展是世界的两大主题,这是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

  (2)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多方政治经济力量的崛起,必然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有所遏制,多方力量的制约,使各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不得不遵守秩序,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难点分析】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1.原因

  (1)历史原因:苏联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下许多问题和矛盾。

  (2)内部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3)外部原因:西方反苏反共的敌对势力,长期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对意识形态领域方面的渗透,推行“新思维”并采取种种手段施加压力,搅乱群众和干部的思想;同时,诱惑并迫使苏联领导人改变内外政策,从而改变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和平演变”,终于引发了严重后果。

  2.过程:1991年8月苏联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名控制局势的“八一九”事件。这一事件大大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签署文件,独联体扩大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苏联完全解体。

  3.影响:首先,使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苏联解体前,苏联持进攻态势,西欧面临苏联的强大压力,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居防守态势,北约东扩使俄罗斯面临巨大压力。其次,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扩大了创造了条件,也为欧洲摆脱美国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第三,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分裂过程,如南斯拉夫的四分五裂。第四,苏联的解体对欧洲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是一次沉重打击,使得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空前的曲折和困难。人们从苏联的兴亡中借鉴它的经验和教训,进而为社会主义运动的顺利发展寻找正确道路。

  二、对东欧剧变原因的分析

  1.历史原因:东欧各国在二战期间,完全处于法西斯势力控制之下,多数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力量不够强大,如波兰、匈牙利、罗马利亚等国是在苏军的帮助下获得解放的。因此,这些国家的共产党执政后,其政治、经济、外交甚至领导人的任命和更替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苏联,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1949年初,苏联与东欧其他国家建立了“经互会”,在这个组织中也存在着某些不符合平等互利原则的现象。随着和平建设事业的发展,这种一致性的弊端日益暴露,因此,各东欧国家相继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

  2.内部原因:大多数东欧国家解放后在经济上照搬苏联模式,实行高积累、高投资,追求高速度,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经济出现严重困难,虽在后来进行过一些改革,但收效不大。导致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日益加深,这是东欧剧变最深刻的社会根源。

  3.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建设“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和对外政策“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各国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

  4.西方因素:西方国家以各种手段诱惑东欧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

  【学法导航】

  1.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演变的历史,培养对历史事实的再认和概括能力。

  2.结合当今世界热点问题,举出一个较全面反映当今实际政治格局的事例,并说明该事例反映出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

  【热点追踪】

  呼吁叙利亚尽快结束流血冲突

  第四届阿拉伯-土耳其合作论坛xx年11月16日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呼吁叙利亚尽快结束流血冲突,以实现国家的稳定与和平。来自土耳其和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国的外长或外交大臣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就中东北非地区局势以及土耳其与阿拉伯国家加强合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在会议结束时发表了共同声明。共同声明呼吁叙利亚尽快结束流血冲突,实现国家的稳定与和平。阿拉伯-土耳其合作论坛xx年成立,旨在加强土耳其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地区安全、文教科技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合作与对话。

  【小资料】

  巴以冲突的历史由来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公元前13世纪末,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被当地土著人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兴起,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由于这项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成立,从此,开始了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经过多年的战争双方认识到,谁也无法消灭谁,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开始寻找政治解决的途径。

  1993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双方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然而这些协议由于以历届政府的有意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尽管根据有关协议,1994年5月巴勒斯坦开始自治,但由于分歧太大,巴以双方至今没有达成永久性和平协议。

  xx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由于沙龙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巴勒斯坦一些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人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致使以色列采取了强烈打击报复,巴以双方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同步训练】

  1.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放弃苏共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这表明他的改革

  a.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b.取缔了苏共    

  c.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d.能够推动苏联政局稳定

  2.如下图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这一事件对于某班同学的一次国际关系探究活动来说,其历史价值在于

  a.完成一次历史图片的释读        

  b.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在苏联的曲折性

  c.剖析出冷战格局的形成          

  d.找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因果关系

  3.苏联解体说明了

  a.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b.“斯大林模式”的失败

  c.列宁主义的失败                      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失败

  4.20世纪80、90年代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

  a.核战争威胁消失,各大国更加重视发展经济、增强竞争力

  b.美、欧、日三极间的矛盾突出,昔日盟友变成了经济“冷战”对手

  c.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有利于美国构建单极世界

  d.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5.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当今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交替”是指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由民族冲突向地区冲突过渡

  c.由意识形态的对抗向政治对抗过渡    d.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

  6.目前的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a.它是各国综合国力对比的结果       

  b.反映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c.“一超多强”局面短时期内就会改变  

  d.它是在世界两极格局解体后形成的

  7.多样化的新国际格局不能很快确立是因为

  a.世界动荡不安                     

  b.各国的综合国力对比相对稳定的局面尚未形成

  c.各国之间尚未达成妥协             

  d.新的国际较量尚未开始

  8.随着两极格局解体和日本经济实力的大增旧本越来越不满足“经济强国”的地位,积极谋求与之相适应的“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为此,日本众议院通过了允许向海外派遣军队协助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法案,并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下列说法中不能表明上述现象的是

  a.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        

  b.日本的行为违反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c.日本妄图操纵国际事务,加紧争夺国际政治领导权

  d.日本军队参加维和行动,维护了国际社会安全

  9.1991年,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说:“我们是世界上惟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找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这表明

  a.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企图独霸世界    

  b.苏东剧变后,“单极”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c.冷战结束后,美国为干涉他国制造舆论    

  d.美国凭借其实力充当资本主义的保护神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得虽然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

  ──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

  材料二: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钱其琛外长所说的“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是什么?

  (2)上述材料中“国际形势的变化”的含义是什么?指出变化的原因及当前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

  【参考答案】

  1.c 2.d 3.b 4.d 5.d 6.c 7.b 8.d 9.a

  10.(1)其一,各国内部原因。二战后,苏联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计划经济体制成为东欧各国效仿的准则和法度。东欧各国虽进行过经济方面的改革,但大多未能突破这种经济模式,收效不大,经济发展缓慢。在政治上,官僚主义滋生,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特权和腐败现象出现。这些都使东欧各国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低落。致使国内的反对派日益获取相当数量的群众支持并最终以大选的形式获取政权。其二,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其“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其三,西方因素。“和平演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战略。在东欧剧变过程中,西方国家进一步协调行动,利用各种传媒,宣扬西方价值观念,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利用贷款、技术和贸易援助,诱使和弹压东欧国家向西方靠拢;利用“人权”问题进行内政干涉,扶植支持东欧国家内部反对势力,通过这些手段直接干预了事态的发展。最根本在于,东欧国家照搬苏联经验,没有从本国实际出发摸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含义是指世界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原因: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经济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特点:世界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总趋势走向缓和。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篇5

  教学目标:了解波兰剧变、两德统一的过程;掌握苏联解体的 过程, 探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实质和原因;理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具体内容,探讨在此趋势下国际关系的特征。

  重点: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难点:两极格局 解体的原因,以及多极化趋 势下和平与动荡的国际关系出现的原因。

  课堂合作探究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1)原因:受 和 的影响。 

  (2)含义:欧洲各国 丧失政权, 发生根本性变化。

  (3)表现: 年, 第一个发生剧变。         年,两德统一。

  2.苏联解体 

  (1)直接原因是改革失误: 的政治改革,以 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 ”,和“ ”,使苏联改革走进了误区。

  (2)过程: 年,苏共决定放弃党的 ,实行 。 活动愈演愈烈。 年, 的成立标志着苏联解体。

  3.影响: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1.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 、 并存。

  2.动荡的原因:(1)“冷战"结束后, 力量对比失衡,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压抑的 、 、 、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

  (2)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3 )  呈现泛滥趋势。

  3.表现

  (1)1991年, 解体。(2)1999年,美冒轰炸 .

  (3)xx年美国的 事件。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表现:“一超多强”

  2.原因:(1)  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2)欧洲一体化加快,由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1992年。欧共体各国签订了《 》,目的是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成立欧洲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 年,欧盟正式成立。(3)日本极力争取 席位。(4)  取代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国内形势不断好转,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5)中国是最大的 国家,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

  3.影响:有利于削弱和抑制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课堂合作探究

  1.东欧剧变。(1)实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其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纷纷转向资本主义制度。(2)波兰剧变和两德统一:①波兰剧变:20世纪80年代初,波兰政府为摆脱经济困境,大幅度提高肉类价格,引发了许多城市的工人罢工,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组织团结工会崛起,使局势更加动荡;1989年,波兰统一工人党被迫实行政治多元化方针,与团结工会举行谈判,达成团结工会合法化、举行议会大选等协议。在大选中,团结工会获胜,组织政府。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②两德统一:1989年,民主德国大量公民外逃,政局出现大动荡。10月,德国统一社会党改变党的方针,承认反对派组织“新论坛”为合法组织,决定实行多党制。11月,政府宣布开放东西柏林边界,拆除柏林墙。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两德统一。

  (3)东欧剧变的原因:①历史根源:照搬苏联模式,长期受制于苏联。②内部原因:由于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政治上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与法制,脱离群众,导致政治危机。③外部原因: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等政策的推行。④直接原因:在危机面前,东欧各国的执政党在国内国际压力下,宣布实施“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承认反对派的合法存在,最终失去政权。

  2.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①经济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把注意力集中在经济领域的改革上,但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②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提出“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性"和“公开性”,实行多党制。其结果是引起了局势动荡: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引发潜伏已久的民族矛盾,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

  (2)苏联解体:①“八一九"事件:其根本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局势混乱;直接原因或导火线是苏联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此举意味着把统一的苏联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其实质是苏联一些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企图防止苏联解体和国家政权性质发生变化而发动的政变。其结果是失败并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共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②苏联解体有双重含义:一是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二是伴随着瓦解,苏联分裂为15个国家。苏联解体后成立的独立国家联合体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国家的联合组织。③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立:1991年底,俄罗斯等11、 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签署文件,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其成员扩大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同时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至此,苏联完全解体。

  典例剖析【例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型生剧变,这表明   

  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  ②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③东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经验不够成熟 ④社会主义国家 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变式题1】东欧剧变的最主要教训是    (      )

  a.社会主义道路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b.要进行改革开放,充分发挥社会主 义制度的优越性

  c.要时时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d.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

  知识点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1.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出现的原因

  “冷战”结束后,东西方力量对比的失衡,导致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使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2.和平与动荡并存的表现

  (1)1991年,南斯拉夫国内发生武装冲突,南斯拉夫联邦解体。(2)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

  (3)“冷战”结束后,国际恐怖主义也呈现泛滥趋势,对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9•11”事件后,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反恐斗争。

  典例剖析       【例2】“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是    (     )

  a.极度紧张  b.和平安宁    c.地区冲突不断    d.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变式题2】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知识点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和原因

  (1)特点: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2)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并极力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多个国家或国家联盟力量中心的出现。

  2.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及表现

  (1)欧洲联盟:“冷战”结束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在:1991年年底,欧洲共同体各国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目的是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和成立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1993年年底,欧洲联盟正式成立。1995年;欧盟成员国扩大为15个,规模进一步扩大。1999年,欧盟内部统一货币欧元在11国启动,标志着欧盟内部合作进一步加强。欧盟还决定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增强军事实力,提高国际地位。这些举措都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日本:“冷战”结束后,日本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3)俄罗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与美国相匹敌的军事武器。随着国内经济形势不断好转,国际地位也有了很大改善。

  (4)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中国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典例剖析     【例3】在当今世界格局新旧交替之际,中国    (    )

  ①关于人权的主张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②国际环境得到改善,国际地位和作用得到提高   

  ③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   ④因加入wto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巩固测试

  1.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华约组织的解散     b.两德统一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2.当今世界局势出现紧张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b.美国推行霸权主义

  c.日本要求建立政治大国   d .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3.下列对有关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b.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有利于美国独霸世界           d.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4.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5.当今世界人类面临许多共同问题,其中被称之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的是……(    )

  a.腐败蔓延     b.恐怖主义     c.政变迭起     d.民族矛盾

  6.“冷战”结束后,局部性的区域性的.小规模的冲突不断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以来存在着民族.宗教.种族.领土等深层矛盾

  b.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制造紧张气氛

  c.北约国家妄图取代联合国的地位    d.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日益减弱

  7.下列关于“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的新的分化和组合表述准确的是(  )

  a、日本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图独霸世界

  b、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建立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俄罗斯的地位和实力进一步提高和增强,在国际舞台上到处施威

  d、美国面临着严重的恐怖主义威胁,迅速衰落

  8.材料解析:1969年7月2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阐述了他的亚洲政策 :美国将恪守对亚洲盟国的条约义务,同时希望有亚洲国家自己来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责任,除非存在某个核大国的威胁。这一政策后来被称为“尼克松主义”,其要点是美国准备从亚太地区收缩力量。

  请完成:

  (1)“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是什么?他的自的是什么?

  (2)为推行“尼克松主义”,美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篇6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教学目标】

  1、知识层面

  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2、能力层面

  通过分析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及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世界重要力量都应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推动力(如欧盟、中国等),而不应该成为世界和平的潜在威胁(如日本);

  (2)在世界多极化发展中,大国仍然是重要的力量中心;在多极化趋势下,广大发展中国家必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重点和难点】

  重点: 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难点: 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激趣、学习、质疑、探究、神入。

  【教学过程】

  导入

  上世纪末期世界上发生了一件石破天惊、惊天动地、地动山摇的大事:一场“特大地震”,造成了九座大楼倒塌,其中有世界上最高的两座中的一座。这不是自然界的地震,而是人类社会的震荡,这就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常谚说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雄,作为大动荡后出生的90后,必将形成群星闪耀的局面。那么,你们从大动荡的时代汲取什么营养,汲取多少营养,如何汲取营养,才能成为时代的英雄?你们将不得不关注它、认识它、研究它——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时代——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学生读课程标准,并概括为:旧格局已打破,新格局还在形成中,也就是新旧转型时期。先来学习旧格局的瓦解)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一)自主学习  东欧剧变,什么变了?为什么变?(介绍历史有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

  合作学习 1﹒建柏林墙的目的是什么 ?实现了吗?孩子们的行动,更能说明什么问题?

  2﹒如果你是政府领导人,从图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3﹒当柏林墙拆除的时候有人拉走数吨重的断墙,像宝贝似的珍藏着,还在世界各地展览。有什么收藏价值?

  (二)苏联解体

  欣赏并用教材中的话解释两幅漫画。漫画包含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含义。

  二、 和平与动荡并存

  (一) 自主学习    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是紧张对峙。但是,冷战结束后天下并不像人们所希望的太平盛世出现,是什么原因?世界形势又表现为什么特点 ?

  (二)关于科索沃战争

  1﹒(视频)战争是为了维护人权吗?战争实质是什么?

  2.自主探究   美国进攻南联盟本质上是独霸全球的体现。教材是从那几个方面揭露的?

  (三)关于“9•11”事件

  1﹒看完视频说一说恐怖主义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

  2.百度帖吧上有网友这样评价“9•11”:

  回复:多行不义必自毙

  9.11一半同情 一半活该

  作者:221.235.84

  问题: 为什么该网友认为“9.11一半同情 一半活该 ”?

  (世界霸权主义横行,国际恐怖主义泛滥,使世界形势出现紧张动荡的一面,但是有利于世界和平的力量也在一天天的壮大着。过渡到第三目学习)

  三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一)自主学习  教材是从哪些方面说明“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趋势加强” 的?      

  (二)多极化趋势加强对历史的影响

  答案:第一,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第二,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第三,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三)合作探究  依据教材,结合材料(见另页),说明多极化的形成是漫长而复杂的?

  (提示:多极化趋势发展,必须是世界各国尤其是爱好和平的国家经济的发展、实力的增强,制约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新课标第一网

  答案:第一,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构建单极世界的图谋,是最大障碍。

  第二, 一系列矛盾和冲突会产生各种干扰和冲击。

  第三,世界各种力量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是复杂的,并将产生多种不确定因素。

  四、小结

  五、任选一题,课后思考:

  1苏东剧变对我国的建设有什么启示?

  2面对当今世界局势,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

  3如果你是中央电视台 国际观察栏目的主持人,你如何做一期世纪之交的国际关系的节目?

  4见教材学习延伸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篇7

  【教学目标】

  目  标内   容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东欧剧变东欧剧变的实质及概况;东欧剧变的原因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从经济与政治之间、内因与外因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其根本原因,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论从史出问题探究概括阐释情境再现独立思考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讲述,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增强把中国建设成国社会主义强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阿拉木图宣言

  多极化趋势的增强及其影响

  “一超多强”;欧洲联盟;俄罗斯的复苏;中国的崛起【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东欧剧变1.东欧剧变的实质及概况2.东欧剧变的原因二、苏联解体1.戈尔巴乔夫改革2."八一九"事件3.阿拉木图宣言三、多极化趋势的增强及其影响1.“一超多强”2.欧洲联盟3.多极化趋势重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欧洲联盟;多极化趋势难点:东欧为何剧变、苏联为何解体【教学方法】本节内容涉及的“热点”较多,而且多个问题已在时事政治中有所了解。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讲述、放录像资料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前阅读教材,从中寻找疑问,带着问题去搜集有关的历史资料,加以思考、分析,寻找答案,形成自己对有关问题的认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阐述,与他人合作交流。教师相应提供部分历史原始录像、历史资料及相关文章,引导学生分析、处理,加深对本课有关历史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导入新课】大家看这张图片:一个画面是大量居民涌入墙内,另一幅画面是在拆除一段墙,这些人在干什么呢?大家知道这幅图片中的两个画面描述的是什么事情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幅图片描述的是德国柏林墙被拆除的史实。大家知道柏林墙的来历吗?柏林墙是冷战的产物,始建于1961年,当时作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反法西斯防卫墙”横断在它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之间,总长43公里。1989年11月9日,在宣布民德公民可以自由穿越柏林墙的那个晚上,约10万人象潮水一般从柏林墙的东边涌向西边,所有的护栏全部被挪走,28年的人为阻隔就这样消失了。1990年6月13日,民德政府开始拆除全部柏林墙。1990年10月3日两德实现统一,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以德国分裂为基础、苏美对峙为特征的“雅尔塔格局”彻底终结。由此导入新课。【讲述内容】一、东欧剧变1.东欧剧变的实质及概况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急转直下的政局变化,令全世界为之瞠目.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在东欧的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六国,政权纷纷易手,执政四十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均下台成为在野党(其中民主德国统一于联邦德国;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于1992年3月在大选失败后下台;南斯拉夫在经历近一年之久的内战后,于1992年4月最终分裂为五个独立的共和国).伴随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经济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剧变后的东欧各国,已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多米诺骨牌第一张为什么是波兰?通过放映一段有关波兰剧变的时事录像资料,让学生通过录像了解事件的基本过程。然后教师稍做介绍。在东欧各国中,波兰的情况更特殊。1956年波兰开始“民主化进程”,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经济援助、文化交流等手段,对波兰进行渗透。波兰有90%的居民信奉天主教,党员也往往是教徒,天主教成为反社会主义的借用力量。恰逢此时,一名原波兰籍人士当上了教皇,他就是约翰·保罗二世。1982年,美国总统里根与其结成了“历史上最大的秘密联盟”,行动的重点是使波兰脱离苏联集团。1988年,美国一方面对波兰政府实行经济制裁,另一方面为波兰反对派“团结工会”提供500万美元的活动经费,终于导致“团结工会”上台,东欧剧变即从波兰开始。2.东欧剧变的原因让学生概括教材内容,教师简单讲述即可。波兰等东欧国家长期照搬苏联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阻碍了这些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改革成效不大,同西欧国家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国家经济状况恶化,群众强烈不满。经济危机诱发政治危机,由于严重破坏了民主和法制,东欧各国的党和政府脱离群众,丧失民心。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各国党的改组、分裂、蜕变。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和意识形态等各种手段诱压东欧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内、外因结合,使东欧各国共产党相继失去政权。二、苏联解体1.戈尔巴乔夫改革关于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可先提出问题:苏联为什么会走上解体?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出在战后初期形成的两极格局中,美国和苏联是决定性的因素,当时它们两国是可以互相抗衡的力量。两极格局结束时,苏联的解体在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苏联对外扩张和军备竞赛,使苏联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为形势所迫,1985年出任苏联共产党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开始按他所策划的方向进行改革。作为第一步,他决心放弃同美国的对抗,把精力集中于国内事务。这促成了8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从紧张走向缓和,两极格局也出现了明显动摇。2."八一九"事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先放一段有关录像资料,教师可简单介绍这一事件的背景和经过。1989年下半年,在苏联的直接影响和干预下,东欧局势发生急剧变化,由此导致东西方两大集团原有的泾渭分明的界限迅速消失。而苏联国内的改革,却越改越乱,经济危机、民族矛盾和社会动荡并存,并日益严重。"八一九"事件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导致了局势的混乱;其直接导火线,是《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签署问题.这一条约的签署,不仅意味着苏联国家体制将发生重大变化,变为一个松散的邦联,而且意味着对民族分离活动的让步和认可苏联瓦解的开始。因此,出现了由一些苏联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发动的“八一九事件”。这一事件后,在短短的三四个月,苏联共产党丧失政权,: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3.阿拉木图宣言1991年12月21日,由苏联11个共和国(波罗的海3国和格鲁吉亚除外)的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举行的首脑会议上签署(简称: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时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至此联盟国家彻底解体。苏联解体对国际格局和国际局势的变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出:苏联由统一的联盟国家变成大小强弱不等、利益各异的十几个国家。苏联的解体,终于导致了世界两极格局因其中一极的消失而最后崩溃。苏联的巨大变化,产生了极为广泛和深远的国际影响。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国际关系根本改观,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快。这一变化,既使全球大战的危险性大大减退,又带来了国际局势的新动荡。在讲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到挫折时,可提出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说明了什么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或以讨论的方式进行。三、多极化趋势的增强及其影响1.“一超多强”提问:“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概括后,教师概括综合讲述。苏联解体改变了世界两极格局,二战后的冷战局面结束,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与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同时,世界其它国家则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冷战结束后,世界存在公认的五大力量中心,即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和中国,这种“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标志着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超多强”的存在表明,国际格局既不是单极,也不是多极,而是单极化与多极化相互较量,这种较量在相当长时期内还将持续下去。大国(国家联盟)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有利于多极化的国际格局的建立,也有利于新的大国关系的建立。2.欧洲联盟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法律大街200号一座十字形的大厦内。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亦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生效,欧洲联盟成立。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马约”指出,欧洲联盟的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这些举措都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3.多极化趋势世界力量多极化的趋势自60年代末70年代初已露端倪,在整个七八十年代,这一趋势更日见明朗.首先,世界力量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两极世界格局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这主要表现为:美苏两国的力量相对衰落;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两极格局的瓦解,使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更加不可逆转.除了欧洲联盟成为世界多极化进程中一只重要力量外。日本也要求与自己经济地位相适应的政治地位,加快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苏联解体后,接替苏联联合国席位和拥有与美国军事相匹敌的俄罗斯,也努力恢复和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也日益提高,成为致力于推动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对国际战略平衡的影响在不断增强。就目前情况来看,国际政治关系中存在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许多国家。五个力量中心之间存在的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最后应使学生明确:迄今为止,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没有成为一种稳定的世界格局,建立多极化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进程是符合时代进步的表现,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在建立多极化政治格局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应该遵循平等、合作、互利的原则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秩序。【课后研讨】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认为:在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新形势下,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将不再是经济因素和国家的利益。人类的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将是文化方面的差异。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也有人认为关于“文明冲突”的观点是经不起检验的。你同意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观点吗?说说你同意的理由。如果你不同意,同别人交流一下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由。思路:(1)文明的冲突是各种冲突的背景而不是各种暴力冲突的根本和直接的原因。造成各种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因素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冷战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文化因素对国际政治局势影响有所增加,但是,经济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冲突仍然是国际冲突的根源。在冷战后,同一文明内部爆发的冲突事例比比皆是,爱尔兰问题,中国与中国台湾之间的紧张关系、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在西撒哈拉问题上的争端,与文明冲突都毫不相干。而在"9·1l"事件后,又出现了在反恐怖问题上跨文明的合作。因此,把人类的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用“文明的冲突”来概括是不全面的。【本课小结】80年代中后期,苏联和东欧各国在改革进程中出现了重大的挫折。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走向解体,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战后以来的两极格局崩溃。东欧剧变到苏联解体,标志着战后以美苏两极对立体制为核心的旧格局已经终结,世界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向多极化过渡的时期。两极格局的结束,使世界正处于一个新旧交替时期。各种国际力量正经历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政治呈多极化的趋势。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篇8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方案

  【课标要求】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两极格局瓦解的背景及其标志(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提高阅读材料和归纳、概括历史的能力;理解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提高认识历史现象、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相关材料的学习,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的状况,掌握阅读材料和获取信息的学习方法。

  通过两极格局时期与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形势变化的比较,了解世纪之交世界形势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掌握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结合多极化趋势加强,探究世纪之交世界格局特征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掌握运用史论结合方法分析历史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世纪之交世界格局的学习,认识世界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两极格局瓦解后出现的“一超多强”局面和多极化趋势加强,既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又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所以“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作为本课的重点。

  难点:当今世界格局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当今世界格局中多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世界格局处于动态的发展变化之中,世界格局对现实问题影响广泛,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较难把握,所以,“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1学时)

  第一目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教学要点:①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②东欧剧变;③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瓦解。

  第二目  “和平与动荡并存”

  教学要点:①“冷战” 结束后的世界形势;②北约轰炸南联盟;③9.11事件。

  第三目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教学要点:①美国构筑单极世界的企图;②欧盟的成立;③日、俄、中等政治力量的壮大;④“一超多强”局面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1.导入设计

  ①营造情境

  以美苏对峙的漫画导入新课。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漫画并提炼出美苏对峙的实质——两极格局,从而引入新课。

  ②问题导入

  结合本课标题引入新课。

  2.两极格局的瓦解

  采用教师概述及其师生问答方式学习本部分内容。

  ①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走进误区,导致苏联动荡。

  ②东欧剧变。各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③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瓦解。

  设问一:苏联解体对两极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两极格局随之瓦解。

  设问二: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紧张对抗的局势有所缓和;国际政治力量失衡。

  ④制作ppt演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瓦解。

  3.和平与动荡并存的世界局势

  采用教师导学、学生问题研究方式学习本部分内容。

  ①“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和平与动荡、缓和与紧张并存。

  ②学生自由发言,谈出自己所了解的世纪之交动荡、紧张的历史事件。如:北约轰炸南联盟,9.11事件和伊拉克问题等。

  ③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动荡、紧张事件背后的原因。如北约轰炸南联盟事件。

  设问一:科索沃危机是怎样出现的?南联盟内部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

  设问二:科索沃危机是怎样从南联盟内部问题演化成国际问题的?美国为首的北约插手。

  设问三:美国为首的北约何以会插手南联盟内部问题?美国独霸全球政策、北约东扩企图。

  设问四:概括前南地区动荡紧张的原因。美国的独霸政策;北约的东扩企图;前南地区的民族、领土等矛盾。

  设问五: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南联盟的做法对联合国宗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冲击了联合国安理会解决国际纠纷的方式。

  ④制作ppt演示动荡、紧张事件。

  4.“单极世界”于多极化

  采用材料研习方式学习本部分内容。

  ①结合美国构筑单极世界的材料,引导学生说明“冷战”结束后美国的政策特点。

  ②结合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国家主张多极化的材料,引导学生说明上述国家主张的相似之处;比较60—80年代与世纪之交时期多极化发展的阶段特点。

  ③结合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分歧,分析单极世界和多极化对实际历史发展的影响。

  ④引导学生认识世纪之交世界格局的特点:“一超多强”的局面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⑤制作ppt展示相关材料。

  5.小结

  “一超多强”的局面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是主要政治力量通过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国际局势,它对世界历史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五、教学资源建议

  书籍:

  《冷战后的国际关系》(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网络: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联合国(中文)网站、

  电影:

  有关纪录片

  六、学习评价建议

  1.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演变的历史,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再认和概括能力。

  2.结合当今世界热点问题,举出一个较全面反映当今实际政治格局的事例,并说明该事例反映出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

  3.[拓展链接]围绕联合国改革问题,举行学生研讨会。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篇9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考纲要求】

  ⒈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        ⒉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⒊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考点落实】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

  〈☆★☆〉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实质及其对世界格局产生影响;识记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虽然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受重大挫折,但是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⒈东欧剧变:

  ⑴原因:

  ①东欧各国照搬            ,受制于苏联(根本原因);

  ②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政治上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和法制建设;(内部原因)

  ③                的影响;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外部原因)

  ⑵实质:                   

  ⑶典型事例:         和        

  ⒉苏联解体

  ⑴原因:

  ①                 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根本原因)

  ②                      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原因)

  ③“冷战”期间,与美国展开的军备竞赛,消耗了苏联的国力,加剧了苏联国内的社会矛盾;

  ④西方国家长期推行的                的战略。(外部原因)

  ⑵标志:               ,俄罗斯等11国签署               

  ⑶影响:

  ①                  ,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②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

  ※体验问题

  ⒈“1991年8月19日,在党和军队内甚至爆发了反改革的暴乱。他们绑架了戈尔巴乔夫,并在莫斯科周围集结了3500辆坦克。通过以俄罗斯总鲍里斯•叶利钦为首的民主派的果断行动,反叛力量遭到了失败。”对材料中的“反叛”行动解读正确的是

  ①由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导致的  ②实际上是一些苏共领导人挽救苏联的最后一次尝试  

  ③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  ④标志着苏联的解体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⒉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表现在(   )

  ①两极格局终结             ②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已经形成

  ③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④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过度时期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分析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和表现;理解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⒈原因:

  ⑴                 ;(根本原因)

  ⑵           极力构筑单级世界,其他国家主张                。

  ⒉表现:

  ①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美国为 主导的单级世界”;

  ②    :一体化向纵深发展,随着欧盟的综合实力大大加强,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③       :加快谋求政治大国的步伐,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④       :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⑤中国:极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⒊影响:

  ⑴目前,世界格局暂时形成            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⑵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⑶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体验问题

  ⒈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   )

  a.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格局

  c.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d.美国日益受到欧、中、日、俄等力量的制约

  答案  d

  ⒉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下列有关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带来的积极影响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b.有利于抑制、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推动世界建立了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秩序    d.为世界多样化发展提供了舞台

  ⒊xx年4月,普京在一次公共场合抨击美国“几乎是毫无节制地”滥用武力,并且称美国所倡导的“单极世界”是不可接受的。这段材料表明(   )

  ①美国今天仍然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②美国的目的是保持其世界霸主地位 

  ③这反映了今天世界的政治格局为“一超多强” ④美俄两国仍然在意识形态领域存在分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考点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⒈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的原因是(    )

  a.苏联解体意味着美苏“冷战”的结束         b.苏联解体意味着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

  c.苏联解体意味着资本主义阵营占了上风    d. a苏联解体意味着世界走向和平

  ⒉1990年11月,柏林墙开放后不久,民主德国边防兵把一个小孩抱到墙上,让他看一眼西柏林市景。此情景反映了                           (   )

  a.两个德国的出现   b.两极格局的形成   c.两德统一在望    d.美苏“冷战”结束

  ⒊下列关于多极化格局与其他国际关系格局不同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它的形成是以各政治力量的综合国力强弱为依据 b.它的形成是一个和平演进的过程

  c.形成过程中必有各国的相互竞争和相互妥协     d.它的形成缓慢,具有长期性

  ⒋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以来,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                     (   )

  a.苏东剧变   b.和平和发展是主题   c.美苏“冷战”结束    d.各国的经济发展

  ⒌约瑟夫•奈教授xx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同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d.从某些程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⒍从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xx年1月19日,日本陆上自卫队进入伊拉克,这是二战以来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踏上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领土;xx年12月15日,日本参议院投票通过“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的法案。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日本已树立政治大国地位      d.日本逐渐成为经济大国   

  ⒎基辛格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这句话表达 (      )

  a.当今世界,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b.国际新秩序与旧秩序完全不同

  c.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的趋势,美国难以独霸世界d.美国的国际地位非常矛盾

  答案  c

  ⒏有人说:“单边世界容易产生霸权,两极世界容易形成对峙,只有三极或者多极世界才是稳定的格局。”在两极格局瓦解后,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有(  )

  ①美国地位相对削弱  ②欧盟一体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  ③日本从经济大国试图向政治和军事大国迈进④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⑤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  ⑥俄罗斯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

  a.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⑥

  答案  b

  ⒐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这一现状反映的世界政治格局走向是(  )

  a.两极格局      b.资本主义一统天下  c.社会主义一统天下   d.多极化趋势

  答案  d

  ⒑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21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有关知识,请从以下选项中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

  a.欧洲共同体  两极瓦解  一超多强  不结盟运动  b.欧洲共同体  一超多强  北约东扩  亚太经合

  c.欧洲联盟    一超多强  北约东扩  亚太经合    d.欧洲联盟    两极瓦解  华约解散  亚太经合

  答案  c

  二、材料解析题

  ⒒(08广州4月)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据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据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三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注: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材料四 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格局漫画: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在二战后是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

  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尼克松为什么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

  ⑶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目的,简要分析其原因。

  ⑷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美国对外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简要说明。

  ⑸概括材料四所反映的国际关系格局的特征,并指出这一国际关系特点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⒈d ⒉b.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⒈d ⒉d ⒊ a

  【考点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⒈a⒉c⒊b. ⒋d ⒌a. ⒍ d ⒎ c ⒏b ⒐d ⒑c

  二、材料解析题

  ⒒⑴苏联。“冷战”政策。

  ⑵20世纪70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西欧和日本等国的崛起,美国地位动摇。

  ⑶目的:建立单极世界。原因: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⑷“冷战”政策导致中美两国的敌对状态,我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20世纪70年代,两国关系缓和,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推行霸权政策,导致两国在合作的同时,也增加了摩擦。

  ⑸特征:多极化趋势加强(“一超多强”)。 影响: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篇10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波兰巨变、两德统一的过程;掌握苏联解体的过程,探讨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的实质和原因;理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具体内容,探讨在此趋势下过国际关系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资料、历史图片,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通过合作探究,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思路引领,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情感价值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运动虽然遭受挫折,但并不意味着失败,它是前进道路上的曲折,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难点:两级格局解体的原因,以及多极化趋势下和平与动荡的国际关系出现的原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21世纪之交,曾经有这样两件大事发生:1999年科索沃危机和xx年9.11事件:

  [图片展示并说明] 1999年,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内部发生科索沃危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科索沃进行了狂轰烂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毁。xx年9月11日,美国遭到了恐怖分子的袭击,纽约世贸中心双塔大楼和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受到损坏。

  这意味世纪之交,世界仍还有局部战争的存在,恐怖主义的威胁,那么当前我们究竟面临着怎样的一种国际局势呢?

  【多媒体显示】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二战后(50---80年代)形成的世界格局是美苏为首的两级格局,它有何特点?

  【生答】美苏两分天下,美苏合作、美苏均势、冷战对峙、大国强权。

  【过渡】两级格局是如何解体的呢?从其特点可知,必是某一极的解体即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这主要指两个事件: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多媒体显示板书】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一)东欧剧变

  【简述】1989年至1990年,在东欧的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六国,政权纷纷易手,执政四十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均下台成为在野党。

  【多媒体显示】相关文字及图片

  1.概况:时间:1989-1990年

  波兰是东欧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团结工会);东德并入西德,德国重新统一;罗马尼亚外东欧国家都通过和平方式发生剧变;南斯拉夫发生内战,国家一分为五92.3;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设问】东欧是怎样发生剧变的?

  【多媒体显示材料两则】

  材料一:1989年,柏林墙打开后,大批民主德国公民前往西柏林。大量公民外逃的浪潮,使长期保持稳定的明主德国政局出现大动荡。这时,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领导更换,随后党的方针改变:承认反对派组织“新论坛”为合法组织;政府宣布开放东西柏林边界,拆除柏林墙;决定实行多党制。第二年春天,称为“德国联盟”的三个反对党联盟在大选中获胜。10月,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的方式,实现了两德的统一。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波兰政府为了摆脱经济困境,大幅度提高肉类价格,引发了许多城市的工人罢工,产生了以瓦文萨为首的团结工会。团结工会得到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不断挑起罢工,导致局面动荡。波兰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宣布全国进入“战时状态”,使局势平稳下来。“战时状态”结束后,由于经济得不到根本好转,局势继续动荡,波兰统一工人党的威信大为降低。

  材料三:…几经曲折之后,当局与反对派的圆桌会议于1989年2月6曰召开…圆桌会议最重要的决议是关于提前举行议会选举的决定。…议会根据圆桌会议协议制定的选举法规定,众议院460个议席中…波兰统一工人党占35%,联合执政党统一农民党和民主党占25%,同z f合作的世俗宗教团体占5%。其余35%的议席由包括反对派在内的无党派人士竞选,参议院的议席则全面自由竞选。…波兰统一工人党领导人以为通过召开圆桌会议可以分化反对派,争取其中“建设性部分”,吸收他们进入政权…在1989年6月的议会选举中,波兰当局在议会选举中惨败。反对派(主要是团结工会)不仅获得了众议院自由竞选161席中的160席,而且囊括了参议院100个席位中的99席。波兰统一工人党知名领导人全部落选。…1989年9月12日,团结工会顾问、天主教知识分子马佐维茨基受命组阁成功…

  ——选自原外交部东欧司司长裴远颖回忆录

  【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过程】【用箭头简要显示】

  2.过程:

  (1).执政的共产党和工人党由于内部和外部的原因,经济和政治上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党内出现了反对派,与党外的反对派遥相呼应。

  (2).执政党在国内外各种压力下,不断对反对派妥协退让,甚至放弃社会主义原则,实行政治多元化、多党制,反对派得以扩大势力。

  (3).反对派向执政党夺权,通过不断制造动乱,施加压力,使执政党陷入困境,然后取得政权。个别国家甚至通过武装冲突实现政权更迭。

  【设问】经历了剧变后,东欧各国发生了什么实质性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多媒体显示材料】

  宪法中关于波兰统一工人党的领导作用、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计划经济体制以及同苏联特殊关系的条文均被删。波兰统一工人党被排除在内阁之外。这样全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全部权利,除已被架空的总统外已经完全落入团结工会手中。

  【学生讨论回答】说明了波兰执政党性质发生了变化,这就说明波兰政权性质发生了变化,社会制度也由原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

  【设问】此为波兰剧变情况,德国统一(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是否也是社会制度的改变?

  【显示柏林墙修筑及拆毁图片】【引导回顾两德历史】【学生思考回答】是的。

  【指出】两德合并完成了民族、国家统一历史重任,是德国人民的愿望和幸事,但这是以放弃民主德国社会主义制度为代价而完成的,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来说无疑是重大的挫折。

  【补充说明】此后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等东欧国家,都发生了政权更迭、社会制度剧变的类似事件。此后,东欧各国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经济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由此可知,剧变实质是什么呢?

  【生答】【显示】3.剧变实质:社会制度发生变革

  【设问】为什么东欧各国会发生剧变?

  【多媒体显示材料】

  材料一:“战后45年来,人民政权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是战后初期和哥穆尔卡1956年重新上台的一段时间里。但我们犯了许多错误:忽视民族特点,照搬斯大林模式,对教会和党外爱国力量政策过左,伤害了许多群众的感情。党和国家机关越来越脱离群众,官僚主义蔓延,以及经济政策的失误,造成社会气氛恶化,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倒退,人民社会水平下降,党的威信丧尽,加上教会力量大,西方传统文化在群众中影响深,以及西方国家的政策等因素,终于在1980年爆发全面危机,反对派(主要是团结工会)乘机崛起,全国一片混乱,…”

  ——前波兰统一工人党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契莱克

  材料二:美国在西欧设立两个专门对东欧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政治和文化渗透的大型广播电台——“自由欧洲电台”和“自由电台”。这两个电台公开承认,其主要任务和目的是从美国利益出发,通过向苏联、东欧国家的人民特别是青年“传播国际以及苏联、东欧国家内发生的重大信息”,介绍西方社会的成就、生活及价值观念,促进苏联、东欧的“言论自由”和“人权原则受到尊重”,即“尊重人权和民主原则、尊重言论自由”“促进自由交流思想”。

  ……1987年7月,美国总统批准了国会关于为波兰前团结工会的基层组织提供100万美元津贴的决定,使资助团结工会行为从暗地里变为完全公开化。在波兰发生剧变的过程中,美、英、法等西方国家都对波兰社会主义政府施加了巨大压力,而对团结工会都给予巨大支持。

  ——选自《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材料三: 1985年出任苏联共产党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开始按他所策划的方向进行改革。作为第一步,他决心放弃同美国的对抗,把精力集中于国内事务……允许了东欧国家的民主化。这促成了8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从紧张走向缓和……他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 ……                                       ——百度百科

  【引导学生讨论回答】【多媒体显示】

  4.原因:1)内部:长期受制于苏联,照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和法制。

  2)外部: 戈尔巴乔夫的建设“民主社会主义”纲领,推动东欧各国党的改组、分裂与蜕变;西方国家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过渡】东欧剧变后不久,苏联亦解体。

  【多媒体显示降旗图片】【板书】(二)苏联解体 1991年

  【设问】苏联自1922年成立时起,至91年历经69年,为何如此一泱泱大国,91年即轰然倒塌?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下面,我们就先从其解体过程窥探一二。首先要从其实行体制特点说起。

  【多媒体显示板书】1.经过:

  【多媒体显示】【引导学生回忆说出】

  斯大林体制特点及影响

  1.经济体制

  (1)产权分配:绝对公有化大锅饭  (2)流通体制:指令性计划否市场

  (3)经济规律:抓重工、轻农轻经济畸形发展

  2.政治体制

  (1)权力分配:干部个人集权制、缺乏民主法制、斯大林个人崇拜无制约

  (2)干部队伍:上级任命终身制  (3)政策弊端:争霸、内斗、禁锢特权、压迫少数民族

  3.影响: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社;严重阻碍阻经济进一步发展

  【引导学生讨论改革必要性】苏联经济日益衰退与恶化,为维持苏联世界大国地位需要改革。

  【多媒体显示板书】(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讲述】正如前面材料所示,针对政治上缺乏民主的情况,戈尔巴乔夫提出政治多元化观点, 他认为苏共应该放弃执政党地位,和其他党派公平竞争,通过选举,用民主的手段取得在苏联国内的统治权利。在1989-1990年各共和国的选举中,反对派掌握了在苏联最大的三个城市:莫斯科、圣彼得堡和基辅组建政府权利,多党制雏形在苏联出现。

  【设问并显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造成了怎样的后果?催化了东欧各国的剧变;国内经济持续下滑;民族日益矛盾尖锐;党内斗争尖锐化;经互会解体、华约解散,苏联在东欧构筑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面崩溃。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催生了八一九事件的发生。

  【指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多媒体显示】

  (2)八一九事变

  ①起因:根本原因(改革走入死胡同)与导火线(《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1991年8的签署)

  ②实质:是党内一些高级干部为了挽救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所做的一次失败的努力。

  ③影响:改变苏联国内的政治力量对比;政权性质发生了变化。

  【指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签署,不仅意味着苏联国家体制将发生重大变化,变为一个松散的邦联,而且意味着对民族分离活动的让步和认可苏联瓦解的开始。因此,出现了由一些苏联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发动的“八一九事件”。在八一九事件中,苏军被叶利钦所控制,也表明了苏共失去了其在苏联国内的统治地位,苏共被排挤出政权。

  【多媒体显示】【师述】

  (3)标志解体:阿拉木图宣言

  1991年12月21日,由苏联11个共和国(波罗的海3国和格鲁吉亚除外)的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举行的首脑会议上签署(简称: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时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至此联盟国家彻底解体。两级格局也随之瓦解。

  【设问】【引导学生讨论回答】【多媒体显示】苏联为何解体?

  2.原因:

  (1)内部:1)历史原因 :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根本)

  2)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直接)

  (2)外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战略。

  【问题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经验教训: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5.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6.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7.必须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

  【设问】苏联解体对国际格局和国际局势的变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引导学生讨论回答】【显示】

  3.影响: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特点的世界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①美国企图独霸世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势力借机向原苏联和东欧地区介入,对继续坚持社会主义的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施加压力。但两极格局结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从而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振兴民族经济。

  ②社会主义的力量受到重大挫折,同时,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如中国)从挫折中吸取了教训,正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③民族主义思潮抬头→地区冲突、局部战争不断。如波黑战争、车臣危机等问题。

  ④世界总趋势走向缓和,但和平与动荡并存,国际社会的重大问题仍是争取和平。

  【指出】苏东剧变只能说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失败,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过渡】两级格局解体后,美国成为惟一一个超级大国,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力图构建以他为首的单极世界,但却力不从心。

  【指出】在这种局势下,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力量多极化的趋势自60年代末70年代初已露端倪,在整个七八十年代,这一趋势更日见明朗.这是两极世界格局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 两极格局的瓦解,使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更加不可逆转。

  【多媒体显示材料】 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材料一:20世纪60~8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趋于缓慢,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无法自拔,与苏联展开以“星球大战计划”为主要内容的军备竞赛等,也严重的制约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赞成美国领导下的世界单极格局:发展中国家深受旧国际格局之害,认为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格局是旧格局的翻版;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世界格局;即使是美国的盟国,也不赞同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格局。而美国自身正面临西欧、日本等国的激烈竞争,加之当代国际事务日益复杂,人类面临诸多公共问题,如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环境恶化、艾滋病、恐怖主义威胁等,这些问题单靠一个国家是解决不了的,而有待于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因此,美国尽管实力强大,但借此建立单极格局,形成美国独霸世界的局面是不可能的。其他国际力量正在对美国形成制约。

  【设问】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政治经济力量的崛起挑战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学生阅读材料和教材相关内容回答】【多媒体显示】

  (一)原因:美苏实力相对下降;世界多方力量的崛起,人类共同利益的需要

  美国→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等

  【指出】美国虽然地位有所下降,但实力雄厚,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多媒体显示】【师述】

  材料一:xx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整个世界的31%,购买力占整个世界的21%。然而,美国经济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也是世界经济体系的核心角色。美元是世界货币,国际货币机构也被美国的利益所操纵。                                                ——布兰德利•沃麦克[美]

  材料二:军事(实力)众所周知,美国的军费开支要比居于其后的15个高军费国家的总和还要多,其xx年的军事预算占整个世界军事预算的43%。另外,近期的战争表明,美国的军事行动在机动性和技术专长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美国的军事预算使技术革新和更 新成为可能,这一点非其潜在竞争者的能力可及。

  【多媒体显示】(二)表现:“一超多强”

  1.美:仍是唯一超级大国,综合国力无人匹敌。

  【过渡】以上是美国实力展示,下面我们来共同来看看其他几只经济政治力量崛起的情况。

  【多媒体显示材料】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师述】欧洲人逐步将雨果的预言变成了现实。

  【多媒体显示图片及文字】【简介】

  2..欧洲走向联合:欧共体到欧盟——扩大了其力量,能与美抗衡。

  ①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51年)、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57年)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②1991年签定《欧洲联盟条约》   ③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形成(12国、人口逾3.4亿)

  ④1995年扩大到15个  ⑤1999年启动欧元  ⑥决定建立欧洲快速反映部队,增强欧盟军力

  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

  【过渡】日本在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号经济大国;1987年,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目前是世界债权大国、贸易大国和对外援助大国。随着日本经济地位的提高,日本在外交方面也竭力谋求与之相匹配的政治军事外交。

  【多媒体显示】材料:xx年9月,日本派出了1000人的自卫队远赴伊拉克,参与战后的伊拉克重建。xx年8月24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表示,他将在出席联大会议期间要求联合国考虑吸收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显示并说明日本政治情况】(1)开展联合国外交,谋求政治大国地位(2)注重日美关系(3)注重与亚洲邻国建立密切的经济分工与合作的关系(4)企图成为军事大国。

  【补充说明】战后,西欧日本与美国同属与资本主义阵营,他们的壮大与美国都有很大的关联。正是靠着美国的经济技术资金方面的援助,才有了日后的崛起。这期间,为了提高自身的政治经济地位,形成平等伙伴的关系,不可避免的在经济和政治方面与美国形成竞争与抗衡。这也不可避免的使世界局势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多媒体显示】4.俄罗斯力量的壮大:

  【过渡】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国际上的地位,虽然经济实力远不如西欧和日本,但它拥有苏联的大量军事武器技术,足以与美国匹敌,所以也是国际上一支不容小视的力量。

  【多媒体显示并简介发展历程】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核大国。

  (1)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问题(国家分裂和经济问题),依赖西方援助幻想的破灭后,呼吁“自救”。

  (2)俄罗斯的全方位外交

  ①目的:确保大国地位。

  ②政策:a加强与西方国家的联系。加强与欧盟的关系,但反对北约东扩,在车臣问题上采取强硬措施。b协调与独联体内其他各国的关系。c发展与亚太国家的关系,扩大在该地区的影响。

  (3)普京的务实外交及其影响

  ①措施:大幅度改组政府,果断应当车臣问题,强化中央权力

  ②作用:稳定了政局,使俄罗斯走出了低谷;在国际事务中,仍是对美国构成挑战的国家。

  5.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中国力量的壮大——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成就瞩目

  【多媒体显示中国成就】

  资料一: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发展。从1997年开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比率保持在7%以上,xx年是9.1%,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一贯坚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资料二:凤凰卫视11月17日(注:xx年)消息综合报道,正在韩国访问的中国国家今天将从韩国首都首尔乘专机抵达釜山,出席今年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并在apec会议期间的“ceo高峰会”上发表重要演讲。据美联社援引分析家说,中国实际上已经挤掉了美国,成为本周釜山亚太经合组织年度峰会的主导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

  【设问】新的国际格局形成了吗?为什么?

  【显示图片文字】“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归纳】【显示】

  世界格局是指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两极格局解体后,对国际关系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力量,自身都处在较大的变化之中,一时间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局面。(如:前苏联国家的政治经济还存在治乱兴衰的不少未定因素;美国的经济实力处于变化之中;德国、日本两国的外交战略还需要较长的调整;中国的综合国力也在不断变化。)由此决定了新世界格局的形成必然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

  【设问】多极化趋势有何影响?

  【多媒体显示】(三)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强调】就当今世界实际情况来看,国际政治关系中主要存在着美国、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五个力量中心。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许多国家。五个力量中心之间存在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和稳定。谈判和协商已成为大国解决问题和争端的主要手段。

  但是多极化趋势与美国单极霸权企图之间的斗争远没有结束,反而愈演愈烈,使当前国际关系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多媒体显示】三、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关系

  (一)特征: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总的趋势是缓和

  在世界总体缓和的趋势下,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局部“热战”时有发生,世界局势呈现和平与动荡并存的特征。

  【设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特征?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归纳】【显示】

  动荡的原因:

  1.“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恐怖主义;民族分离活动等);

  2.在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力图构筑以其为首的单极世界,不断推行其霸权政策,根据它自己国家的发展战略规划插手别国内政、外交,甚至不惜诉诸武力(霸权主义);

  3.东西方力量对比出现失衡,导致国际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

  和平主流的原因:

  1.在两级格局瓦解后,和平和发展是世界的两大主题,这是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

  2.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多方政治经济力量的崛起,必然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有所遏制,多方力量的制约,使各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不得不遵守秩序,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本课小结】

  80年代中后期,苏联和东欧各国在改革进程中出现了重大的挫折。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走向解体,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战后以来的两极格局崩溃。东欧剧变到苏联解体,标志着战后以美苏两极对立体制为核心的旧格局已经终结,世界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向多极化过渡的时期。两极格局的结束,使世界正处于一个新旧交替时期。各种国际力量正经历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政治呈多极化的趋势。这种趋势下的国际关系中,显现出和平与动荡并存的特征,但和平和发展是世界两大主题,世界总的趋势是缓和。

  【课后研讨】

  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认为:在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新形势下,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将不再是经济因素和国家的利益。人类的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将是文化方面的差异。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也有人认为关于“文明冲突”的观点是经不起检验的。

  你同意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观点吗?说说你同意的理由。如果你不同意,同别人交流一下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思路:(1)文明的冲突是各种冲突的背景而不是各种暴力冲突的根本和直接的原因。造成各种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因素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冷战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文化因素对国际政治局势影响有所增加,但是,经济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冲突仍然是国际冲突的根源。在冷战后,同一文明内部爆发的冲突事例比比皆是,爱尔兰问题,中国与中国台湾之间的紧张关系、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在西撒哈拉问题上的争端,与文明冲突都毫不相干。而在"9•1l"事件后,又出现了在反恐怖问题上跨文明的合作。因此,把人类的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用“文明的冲突”来概括是不全面的。

  【板书设计】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国际格局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一)东欧剧变

  1.概况   2.过程     3.剧变实质    4.剧变原因

  (二)苏联解体

  1.经过     2.原因     

  3.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一)原因

  (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三)影响

  三、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关系

  (一)特征

  (二)原因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篇11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课标要求】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了解苏联解体和两级格局瓦解的标志

  (2)了解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

  (3)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树立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理想。

  【三维目标】

  1、知识层面

  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2、能力层面

  通过分析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及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世界重要力量都应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推动力(如欧盟、中国等),而不应该成为世界和平的潜在威胁(如日本);

  (2)在世界多极化发展中,大国仍然是重要的力量中心;在多极化趋势下,广大发展中国家必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重点难点】

  重点:两级格局瓦解和多级化趋势加强,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难点:苏东剧变的原因,和平与动荡的国际局势出现的原因

  【知识梳理】

  一  苏东剧变

  1.原因:①苏联改革的影响:戈尔巴乔夫以“                ”取代           ,提倡所谓        和        ,使苏联改革走进了误区

  ②国内经济困难 ③西方和平演变思想

  2.剧变的含义:                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3.过程:

  ①       (时间),        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

  ②1990年,       并入      ,实现了两德的统一

  ③          (时间),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宣布成立             ,苏联解体。

  4.影响:苏联解体,              也随之瓦解,           也结束了。

  二  和平与动荡并存

  1.原因:

  ①世纪之交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②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         等矛盾相继爆发

  ③美国试图独霸全球,插手别国事务,使                 的冲突增加。

  2.动荡的表现:

  ①1999年,北约打着               的旗号,向南联盟狂轰滥炸,这是北约在没有             的情况下对南斯拉夫动武,也是北约成立50年来           。

  ②xx年,美国发生             ,导致世贸双塔大楼倒塌。

  三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①冷战后,美国成为唯一的       ,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         

  ②欧洲统一:1992年,欧共体各国在荷兰签订了《             》,目的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成立            ,      (时间)欧盟正式成立

  ③日本将两极格局的瓦解视为跻身      的大好时机,极力争取联合国            席位

  ④随着经济好转,俄罗斯         有了很大改善;它还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     

  ⑤中国作为              ,致力于推动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高考真题】

  1.(09广东文基)下列关于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苏联解体后两极世界变成了单极世界   b.第三世界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c.中国和美国的综合国力远超过其他国家 d.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

  2.(09广东文基)欧盟建立的背景是                   

  a.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经济竞争日益加剧

  b.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加强且相互间消除了贸易障碍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使欧洲国家感受到竞争压力

  d.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使欧洲各国急欲联合自保

  3.(全国ⅰ)以下两图是欧洲某一城市的街景。图一摄于1961年8月,图二摄于1989年11月之后。它们分别反映的是                                                                   

  图一                              图二

  a.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     b.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

  c.军事冲突加剧和政权更迭     d.民族矛盾激化和暂时缓解

  4.(广东单科)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       

  a.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

  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格局

  c.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

  d.美国日益受到欧、中、日、俄等力量的制约

  5.(北京)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动荡并存。下列各项中严重干扰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  

  ①霸权主义横行  ②南北差距加大  ③地区冲突不断  ④恐怖主义抬头

  a.①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江苏)下列有关当今国际形势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是  

  a.和平与发展是主流       b.地区性冲突有所增加

  c.世界形势趋于紧张       d.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7.(上海)xx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推行

  “坦克式民主和自由”。这表明美国是“冷战”结束后                                                       

  a.唯一的超级大国b.多极世界的一员   c.欧盟外交的代表 d.两极世界的一极

  【巩固练习】

  1.(皖南八校联考)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日在与天皇、皇后会面时来了一个几乎呈九十度角的深鞠躬(据日本共同社,右图),美国福克斯电视台批评奥巴马身为美国总统“不该向外国要人低头”。下列是拟定好的新闻报道的标题,合适的是

  a.违背1787年宪法的奥巴马举动

  b.进一步发展的世界多极化趋势

  c.完全赞同日本的风俗习惯的奥巴马

  d.金融危机下美国超级大国地位丧失

  2.(陕西师大附中)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缓和与紧张并存,和平与发展更突出的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

  b.欧、美、日之间矛盾突出,昔日盟友变成了经济竞争对手

  c.核战争威胁消失,各大国更加重视发展经济,增强经济竞争力

  d.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力量对比变化有利于西方

  3.(银川一中)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表现在            

  ①两极格局已经终结  ②美国独霸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③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④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广东惠州3月)有人说:“单边世界容易产生霸权,两极世界容易形成对峙,只

  有三极或者多极世界才是稳定的格局。”两极格局瓦解后,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

  ①美国地位相对削弱  ②欧盟一体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 ③日本从经济大国试图向政治和军事大国迈进  ④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⑤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  ⑥俄罗斯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

  a.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⑥

  5.(宁波测试)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

  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这一现状反映的世界政治格局走向是                          

  a.两极格局     b.资本主义一统天下   c.社会主义一统天下    d.多极化趋势

  6.(锦州期末)“1991年8月19日,在党和军队内甚至爆发了反改革的暴乱。他们绑架了戈尔巴乔夫,并在莫斯科周围集结了3500辆坦克。通过以俄罗斯总鲍里斯•叶利钦为首的民主派的果断行动,反叛力量遭到了失败。”对材料中的“反叛”行动解读正确的是

  ①由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导致的 ②实际上是一些苏共领导人挽救苏联的最后一次尝试  ③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 ④标志着苏联的解体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湖南十二校联考)xx年11月26日晚至27日凌晨,在印度孟买至少发生8起连环

  恐怖袭击事件,造成数百人伤亡。此前世界许多地区出现过类似的恐怖主义事件,这表明                        

  a.恐怖主义是世界不太平的因素之一    b.恐怖主义是世界不太平的主要根源

  c.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d.因恐怖主义的泛滥,国际战争威胁已经不存在

  8.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

  a.社会制度的价值观不同          b.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c.复杂的宗教信仰和民族关系      d.各种政治力量的平衡和相互制约

  9.中国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主要原因是

  a.中美关系得到根本的改善         b.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力量失衡   

  c.不结盟运动发展的影响           d.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10.有专家认为xx年的国际格局是“群龙无首”,这一评价反映的实质是

  a.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b.“一超多强”局面终结

  c.多极化格局形成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11.有人说:“单边世界容易产生霸权,两极世界容易形成对峙,只有多极世界才是稳定

  的格局。”下列表述能支撑以上观点的是 

  ①18世纪英国打败法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②二战后逐步形成美苏两分天下的格局

  ③亚太经合组织建立表明世界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 ④苏联解体后形成多个力量中心使世界相对稳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安庆)观察漫画《布什的进攻》。它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法德俄保护伊拉克      b.欧洲国家走向联合

  c.美国推行单边主义      d.美欧关系日趋紧张

  13.(福建上航三校联考)有美国学者认为,世界政治格局“现在是,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将是一个1+x的世界,也就是一个超级大国加若干个大国的世界”。对“1+x ”中“x”的分析理解错误的是

  a.是一个常数                     b.目前尚不能确定x的值

  c.是一个动态的数值               d.数值不会很大,有一个大致范围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些事倩(东欧剧变)来得虽然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

  ──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

  材料二 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⑴钱其琛外长所说的“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是什么?

  ⑵上述材料中“国际形势的变化”的含义是什么?指出变化的原因及当前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参考答案

  高考真题

  1——7    dabdd  ca

  巩固练习

  1——10   bacbd  dabdd

  11——13  cca

  14:

  (1) 其一,各国内部原因。二战后,苏联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计划经济体制成为东欧各国效仿的准则和法度。东欧各国虽进行过经济方面的改革,但大多未能突破这种经济模式,收效不大,经济发展缓慢。在政治上,官僚主义滋生,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特权和腐败现象出现。这些都使东欧各国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低落。致使国内的反对派日益获取相当数量的群众支持并最终以大选的形式获取政权。

  (2) 其二,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其“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

  (3) 其三,西方因素。“和平演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战略。在东欧剧变过程中,西方国家进一步协调行动,利用各种传媒,宣扬西方价值观念,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利用贷款、技术和贸易援助,诱使和弹压东欧国家向西方靠拢;利用“人权”问题进行内政干涉,扶植支持东欧国家内部反对势力,通过这些手段直接干预了事态的发展。

  最根本在于,东欧国家照搬苏联经验,没有从本国实际出发摸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含义是指世界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原因: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经济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特点:世界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总趋势走向缓和。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573671156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