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必修2第18课《罗斯福新政》学案

必修2第18课《罗斯福新政》学案

零度碳酸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必修2第18课《罗斯福新政》学案

微信扫码分享

必修2第18课《罗斯福新政》学案(精选4篇)

必修2第18课《罗斯福新政》学案 篇1

  【学习目标】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知识梳理】

  1.背景

  (1)面对不断恶化的_________和_______。

  (2)1933年3月,________就任美国总统。

  2.内容

  (1)整顿________体系。

  (2)政府加强对________的计划指导。

  (3)调整农业。

  (4)实行________政策。

  (5)进行________。

  3.特点:在不触动 ________________的前提下,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通过_______形式,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

  4.影响

  (1)使美国经济走出低谷。

  (2)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_______,使美国避免走上_______道路。

  (3)开创了______________的新模式。

  (4)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基础练习】

  1.罗斯福新政的意义,不包括(   )

  a.使美国消除了经济危机              b.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c.提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d.推动资本主义内部机制的调整

  2.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

  a.扭转经济危机造成的颓势            b.以强有力的政策改善经济状况

  c.运用政权力量加强对经济干预        d.以侵略和扩张方式克服危机

  3.美国罗斯福新政中的“新”主要体现在(   )

  ①国家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   ②重视稳定社会秩序和缓和社会矛盾 ③政府全力推行国有化政策   ④发展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正确的是(   )

  a.罗斯福实行的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政策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b.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矛盾

  c.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可能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

  d.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5.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

  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刺激消费需求    ④抑制物价上涨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互动探究】

  合作探究1: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有哪些?

  材料一: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逐步被存货山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所代替。86000家企业破产,5500家银行倒闭;失业人数由不足 150万猛升到 1700万以上。占整个劳动大军的四分之一还多。整体经济水平倒退至 19xx年。农产品价值降到最低点。农民将牛奶倒入大海。把粮食、棉花当众焚毁的现象屡见不鲜。 富兰克林•罗斯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取代了焦头烂额的胡佛。

  材料二:胡佛曾在1928年竞选时预言:“让每个餐桌都摆上一只鸡,车房中有辆车”。可不久就被经济危机无情粉碎了。当时的美国,随处可见饥饿的人群在垃圾堆中寻找食物,胡佛被讽刺为“饥饿总统”,城市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称为“胡佛村”,胡佛成了美国历届总统中最受讽刺的一位。

  材料三:纽约大街上流行这样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20万退伍军人向华盛顿进军,要求政府提供生活保障,法西斯势力有所抬头,社会动荡不安。全国上下不满情绪和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材料四:胡佛得到1575万选民票,而另一位候选人22280万张,比胡佛多了700多万张。另外,胡佛只有59张选举人票,而另一位候选人得到472张选举人票,这意味着胡佛失去了绝大多数州的支持。这位以绝对优势战胜胡佛的人,曾经有记者这样评价他:“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合作探究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哪些?各自的实施目的是什么?效果怎样?

  材料五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罗斯福总统的就职演说

  材料六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作用。”                         

  ──罗斯福

  合作探究3:如果罗斯福不实行新政,当时的美国将会出现什么情况?由此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认识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

  合作探究4:罗斯福新政能不能彻底根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究竟“新”在哪些方面?

  【效果测试】

  1.xx年9月以来,三鹿毒奶粉事件使人们对国产奶制品的消费信心受到很大打击,重建国人消费信心刻不容缓。七十多年前,面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断然实行新政,其政策措施中有利于鼓励和刺激国人消费的有(   )

  ①实行美元贬值    ②商品上贴“蓝鹰”标志   ③实行“以工代赈”  ④发放紧急救济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罗斯福总统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的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文中“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指(   )

  a.美国政府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        

  b.美国进一步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加强掠夺  

  c.美国政府仍然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美国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

  3.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相似之处是(   )

  ①都是在面临经济困难的时候进行的 ②实质上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③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④都促进了经济恢复和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看到这个国家二分之一的人们住无定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按照他的这一理念,美国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有(   )

  ①推行以工代赈,扩大就业 ②鼓励削减农业,政府补贴 ③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 ④要求企业制定经营章程,规定工资标准和工作时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5. 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

  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农业结构   c.复兴工业生产   d.实行社会救济

  6.下图所示的曲线反映了罗斯福新政前后的(   )

  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

  7.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xx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参考答案:

  【基础练习】

  1.a 2.c 3.c 4.d 5.b

  【效果测试】

  1.d 2.d 3.d 4.d 5.c 6.c 7.a

必修2第18课《罗斯福新政》学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主要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和合作探究,初步形成论从史出的史学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感悟罗斯福锐意改革的勇气和胆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教学难点:归纳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新”。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史料教学法以及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罗斯福在总统就职典礼上的演讲,用罗斯福总统渊博的知识、出众的口才、亲和的形象和克服危机的坚定信心把学生紧紧地吸引到课堂上来,罗斯福上台之后都实行了哪些方面的政策呢?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2、新课教学:

  向学生抛出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问题:假如你是罗斯福总统的内阁成员之一,你会采取什么措施帮助美国渡过这场危机?按照历史兴趣小组,根据大屏幕上呈现的四个情境分别进行讨论:

  情境一: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5500家,有900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就在罗斯福总统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32个州的银行 关闭,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换。

  这是哪方面的措施,引导学生从金融方面进行分析,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情境二: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是农民,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降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五分钱一斤等。

  面对这种情况,你作为内阁成员,会采取什么措施,找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并请其他同学给予补充。

  情境三:在大屏幕上呈现1933年的《工业复兴法》的内容和蓝鹰标志的图像。

  请学生讨论一下工业方面有哪些措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情境四:田纳西水利工程的水坝图片

  引导学生从兴建公共工程方面进行分析。

  小组讨论结束之后,由师生共同总结出罗斯福新政金融、农业、工业以及公共工程四个方面的措施。(此处应有板书)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次换位思考,假如你生活在当时的美国,作为一个普通民众,你能感受到新政后有什么变化?

  生:“农产品价格上升了”、“失业人数减少了”等等。

  抓住学生们的这一感受,教师抛出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问题:罗斯福新政产生了哪些影响?并引导学生从美国国内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进行分析。(此处应该有板书)

  3、能力提升:

  我们常说“罗斯福新政”,那么罗斯福新政到底“新”在哪里呢?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需要充分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从国家干预、社会福利等方面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出新政“新”在国家干预的新模式。

  4、小结作业: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布置本节课的拓展延伸作业:奥巴马总统在上台之后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改善美国的经济状况,请根据本节课所学,试着分析奥巴马总统上台了采取了哪几方面的措施,这些措施又产生了什么影响。

  五、板书设计

必修2第18课《罗斯福新政》学案 篇3

  第2课 罗斯福新政(教案)                       江苏省怀仁中学      张云一、课标要求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二、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罗斯福新政的

  内容

  罗斯福新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重要概念;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运用具体史实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想象法;

  问题抢答

  通过对罗斯福人生经历的了解,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通过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辩证的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科学态度。

  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

  讨论法;

  问题探究三、知识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四、教学方法想象法、讨论法五、教具准备教师课前完成多媒体课件。六、教材教法分析 1,本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本单元第一课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这是罗斯福新政产生的重要历史背景;第二课是:罗斯福新政(实施、作用与意义);第三课是: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主要是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所以本课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2,知识结构:       背景:胡佛反危机失败; 全国要求改革;  罗斯福就任总统     项目:整顿银行与金融业;调整农业政策;复兴工业 ;       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罗斯   内容: 复兴;  救济;    改革福新   阶段:1933~1935年;  1935~1939年     影响: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新政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七、本课教学过程设计[导入] 引用罗林·柯尔比的一幅漫画导入新课。   1932年7月2日,即罗斯福在芝加哥发表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演说的翌日,著名漫画家罗林·柯尔比在报纸上发表了一幅漫画:一个疲惫的农民倚锄仰望天空掠过的一架机翼标有"新政"字样的罗斯福座机,那迷惘的表情中透着些许希望,自此,"新政"一词就作为罗斯福施政纲领的鲜明标志不胫而走。[新课] 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历史常识:历史事件的要素-------背景(原因)、时间、地点、过程、性质、影响。其次,学生迅速阅读教材(5分钟)。最后,学生概括本课的要素-----背景、概念、内容、项目、阶段、影响。1,背景:师:阅读教材102页“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这一目的第一、二段,请回答:罗斯福新政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实施的? 生:(个别回答)胡佛反危机失败;全国要求改革;罗斯福就任总统。师:胡佛反危机失败的根因是什么?生:坚持自由放任政策。师:对于“罗斯福就任总统”这一背景,教师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1)学生说说所了解的罗斯福,从中发现他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身残志坚 爱国救民 乐观自信 改革创新。   (2)罗斯福击败胡佛就任第32任总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时势造伟人。(时势指:胡佛反危机失败;全国要求改革)       b, 罗斯福个人的可贵品质。       c, 主要原因: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3)对于“国家干预经济”这一难点,教师通过下面图示讲解:解决经济危机       使生产和销售均衡、协调发展                         销毁多余的产品(资本家不愿意 ) 把生产压下来      通过立法,规范竞争,把生产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主要办法)                   提供就业机会         兴办公共工程(刺激消费,带动生产)     把销售提上去                   刺激出口        美元贬值------教师在讲完之后,点出:新政“新”的含义之一就是新的理论、政策,即国家干预经济。2,过程:(师:四个项目、三个内容、两个阶段)师:假如你是新当选的美国第32任总统,面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你将如何实施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来摆脱困境、复兴经济?(引导学生从经济危机的表现入手)生: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表现--------- 摆脱困境、复兴经济的措施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整顿银行与金融业企业破产                        复兴工业农产品价格猛跌                  调整农业政策工人失业                        救济与公共工程师:对于四个项目,教师采用下列想象法和问题抢答的方式解决。具体如下:(1)每组选一位同学,由他(她)采用罗斯福“炉边谈话”的方式,向大家说一说你们组负责的项目的主要内容。(2)对新政四个项目的有关内容设计了一系列问题,三组同学进行抢答。抢答:1,有关“整顿银行与金融业” ------ 阅读教材102页[历史纵横],回答新政首先开始于哪个部门?为什么? ------整顿银行与金融业措施实施后产生的影响有: (  d  )    ①恢复了银行信用,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②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③联邦政府职能、总统的权力扩大,渗透到了金融领域     a ①      b ① ②     c ① ③       d ① ② ③抢答:2,有关“调整农业政策”  ----- 调整农业政策的目的是( a  )     a 摆脱农业危机,缓和农民的斗争  b 提高农产品价格     c 保护土壤                     d调整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政策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c  )     ① 维护了农民的经济利益   ② 保护了土地资源  ③ 缓和了社会矛盾     a ① ②  b ① ③   c ① ② ③   d ② ③ 抢答:3,有关“复兴工业”  :新政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工业计划指导,目的是( a  )a 防止盲目竞争b 保证工人的权利c 缓和矛盾d 扩大企业规模蓝鹰标志------《全国工业复兴法》法案第三条规定了公平竞争的法规,要求各工业部门规定生产规模和价格以实现“工业和平”,消除生产过剩。材料反映出新政缓和危机的措施有  ( c   )  ①国家干预经济 ②用法规加强对工业的指导  ③通过有计划的指导消除生产的绝对无政府状态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① ② ③        d  ① ③ ------法案第七条规定了雇员有权组织起来集体谈判雇佣合同,禁止以参加公司工会为雇佣条件……”,此材料反映出新政缓和危机的措施是(     )  ① 国家调解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  ② 保证了工人的一些权利;  ③ 缓和了阶级矛盾等信息;  a ① ② ③  b ① ②   c ①   d ① ③ 抢答:4,有关“救济与公共工程”                        上面两图反映的新政举措是为了( c   )a.整顿金融    b.调整农业    c.“以工代赈”  d.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在抢答过程完后,对四个项目让学生回忆,在此基础上,对四个项目进行归类为三个内容,然后进行阶段划分,图示如下:                      4个项目整顿银行与金融业   调整农业政策复兴工业救济与公共工程3个内容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2个阶段第一阶段  1933----  1935第二阶段   1935----  1939                                                             归类

  具体

  对于“3个内容”,教师用多媒体显示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内容(三r)。

  (1)救济──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

  (2)复兴──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3) 改革──是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对于“2个阶段”,教师设问:(1)两个阶段中都涉及到的内容是什么?学生集体回答:救济。(2)贯穿新政始终的救济缓和了社会矛盾,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是什么?生答:财政危机。师:很对。为此,政府实施了以工代赈。(3)为何第二阶段到1939年结束了? 生:阅读教材后回答,主要是二战爆发,国际局势紧张,罗斯福将注意力集中于国际事务3,影响

  师:罗斯福新政是为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的总称。它本是应对危机而急速作出的政策调整,初衷只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改革弊病,以迅速地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但它的实施,却引起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不仅在美国历史上刻下了深刻的烙印,而且对后来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学界对“新政”作用的评价基本上有以下两种观点:①功大于过论;②过大于功论。你同意哪种观点?请阐述你的理由。(提示:结合教材103主要内容所产生的影响和104页的作用和意义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分成两大组,每一个大组分成若干个小组,围绕上述两种观点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表本组的讨论意见。)生:讨论----同学上台总结发言。观点①功大于过论。理由是:a,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1936---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国民经济状况得到显著改善。b,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如:工业复兴措施中的有关工资、工时、保障工会权利等;农业调整中为农业提供补贴、稳定农产品价格等,此外救济和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都缓和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c, 在很多方面改变美国人的生活.不仅改变了美国人的政治生活,也改变了美国人的经济生活,尤其是新政实施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弱势群体相当数量的成员首次享有法定的经济保护。d, 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观点②过大于功论。理由是:a,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内部改革,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危机。b,没有实现完全的复兴和充分的就业。c,虽然改变了美国了政治生活,但这种改变开了一个恶例,即行政干预了司法权,破坏了原来的三权之间五相牵制、监督的体制。师:在学生讨论阐述自己组观点的基础上,再由学生归纳新政的影响。(要求学生从积极作用和局限性两方面概括)生:积极作用:(1)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2)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3)在很多方面改变美国人的生活。(4)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局限性: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内部改革,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危机。师:对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教师设问:有人说罗斯福是在敲富人的竹杠,是在吃烤百万富翁。那么它是否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呢?生:罗斯福新政是美国政府为应对危机作出政策调整,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即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本质,也不具有社会主义色彩。师:投影阅读材料----材料: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设问:1、所谓“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2、“旧民主秩序”是指什么?3、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的前提是什么?(答案提示:所谓“彻底的革命”是指废除资本主义制度。所谓“旧民主秩序”是指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罗斯福新政的前提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小结] 1,阅读本课知识结构,自由提问 2,教师总结:面对大危机,罗斯福实施新政,虽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但使美国度过了危机,尤其是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推动了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新”的含义之一) 

必修2第18课《罗斯福新政》学案 篇4

  课标要求: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作用的探讨、归纳与概括,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实现以古鉴今的教育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同时学习罗斯福迎难而上、战胜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产生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以“自主感悟、互动创新”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介绍罗斯福生平,当选总统过程,思考罗斯福新政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出台新政的?

  一、新政背景

  (一)胡佛反危机失败

  1. 银行倒闭

  2.企业破产

  3.农产品价格猛跌

  4.失业人数激增

  5.法西斯势力趁机抬头

  (二)罗斯福当选总统

  二、新政内容

  1、整顿金融

  2、复兴工业

  3、调整农业

  4、社会救济

  内容 具体措施 结果与影响

  整顿金融 《紧急银行法》停业整顿;放弃金本位制;管制证券业 恢复银行信用,金融体系正常运转,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复兴工业 《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包括工资、工时及集体合同权利条款的行业公平竞争法规 稳定产品价格,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无序竞争

  调整农业 《农业调整法》农业调整署;减耕;调整农产品结构 提高农产品价格,摆脱农业危机,缓和农民的斗争

  社会福利 发放紧急救济金,“以工代赈”,兴建公共工程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三、新政实质

  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干预。

  (史料)部分资本家在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    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

  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甚至有人建议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美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虽然最高法院的确宣布很多新政法令违宪,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在美国,从来没有哪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

  四、新政影响

  1、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

  2、避免美国在危机下走上法西斯道路

  3、开始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本课小结: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缓和了社会矛盾,挽救了民主制度,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是资本主义国家面对危机,自我调整,干预经济的一个成功案例,这种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引起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一系列新的变化。

  练习:(见课件)

  《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陈桂强

  本节课内容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学理念把握适中。“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教师应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性作用。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十分明显。从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和评价,到罗斯福成功原因的探讨,都是由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或独立或互助完成的。

  2对罗斯福新政内容的处理比较好。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课本上剖析得极为详尽,如果在课堂上由老师或者学生念出来会比较枯燥,而且学生未必能深刻理解。因此我设计了一道发散思考题:如果你是罗斯福,你会采取什么方法来解决经济危机?在学生讨论时,我要求他们结合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来思考。这样,他们不仅学习了新政的内容,更重要的是理解了罗斯福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既复习了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又为后面的评价罗斯福新政奠定了基础。

  3、历史课要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以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罗斯福勇敢、坚强、不屈不饶的精神和大无畏的气概无疑是个很好的榜样,他对资本主义传统经济理论进行批判并大胆摈弃,需要广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而这些都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学习基础之上的。通过对罗斯福生平的简介,学生能学到罗斯福身上的某些优秀品格。

  有待完善之处:

  1、由于时间关系,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过于简单。

  2、对“新课标”理解尚浅,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练。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必修2第18课《罗斯福新政》学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574551156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