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生物圈

生物圈

挑衅炫耀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生物圈

微信扫码分享

生物圈(精选17篇)

生物圈 篇1

  【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能够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了解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通过上台交流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是一个整体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地球的情感;通过对个人、本地区、整个人类活动对破坏的讨论,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爱护环境和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分析总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方法】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进行交流、分析、讨论。

  【教学步骤 】

  一、课前准备

  对照提纲,分小组调查和收集资料

  提纲: 1、本地有哪些生态系统?你还知道哪些生态系统?

  2、你和你的朋友,你的家庭做的许多事,可以通过复杂的途径影响,试举例说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本地有哪些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的事例?这给本地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

  4、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使受到了破坏?(可用图片或文字资料说明)

  5、本地将正在或将要采取何种措施来保护环境?

  6、从爱护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我们每个人应该怎么做?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2、你认为在中有哪些生态系统?本地有哪些生态系统?

  (二)新授

  1、各小组抽签介绍七种生态系统。

  (结合生态系统的组成,谈谈该生态系统的特点,如:主要的植物和动物种类。)

  2、小组讨论交流

  各生态系统是否相互独立,互不相干呢?

  (1)    书本P30页资料分析

  (2)    分别从三个方面:非生物成分(阳光、水、空气)、生态系统所处的地理位置(以淡水生态系统为中心分析)、各生态系统的植物和动物分析,找出他们的联系。

  得出结论: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课前准备资料的整合与交流

  生态系统被破坏之后能不能得到恢复?(能,靠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但当遭到严重的破坏之后就无法恢复了,对而言,最大的破坏是什么?(人类的活动)那么:

  (1)你、你的朋友、你的家庭所做的许多事,有哪些是危害了的?

  (2)本地有哪些导致生态系统遭破坏的人类活动事例?这给本地带来了什么危害?

  (3)人类还有哪些活动危害了?造成了什么样的严重的后果?

  (可以口头描述,也可以用文字、图片资料展示)

  针对这种现状,人类的有些活动已经严重地危害了,危害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国家、本地区已经或即将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你对此有何建议?

  我们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我们每个人应该怎么做?(从小处入手,谈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三)、教师总结

  不但是我们每个人的家,而且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一旦人类活动破坏了,使得无法恢复,那地球上的生物包括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所以,地球不光是我们人类的,也是美丽的植物和可爱的动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必须保护好。

  (四)课后作业 

  上完这节课后,你对环境问题有什么认识?有什么感想?

  [1]

  

生物圈 篇2

  【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能够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了解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通过上台交流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是一个整体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地球的情感;通过对个人、本地区、整个人类活动对破坏的讨论,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爱护环境和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分析总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方法】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进行交流、分析、讨论。

  【教学步骤 】

  一、课前准备

  对照提纲,分小组调查和收集资料

  提纲: 1、本地有哪些生态系统?你还知道哪些生态系统?

  2、你和你的朋友,你的家庭做的许多事,可以通过复杂的途径影响,试举例说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本地有哪些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的事例?这给本地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

  4、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使受到了破坏?(可用图片或文字资料说明)

  5、本地将正在或将要采取何种措施来保护环境?

  6、从爱护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我们每个人应该怎么做?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2、你认为在中有哪些生态系统?本地有哪些生态系统?

  (二)新授

  1、各小组抽签介绍七种生态系统。

  (结合生态系统的组成,谈谈该生态系统的特点,如:主要的植物和动物种类。)

  2、小组讨论交流

  各生态系统是否相互独立,互不相干呢?

  (1)    书本P30页资料分析

  (2)    分别从三个方面:非生物成分(阳光、水、空气)、生态系统所处的地理位置(以淡水生态系统为中心分析)、各生态系统的植物和动物分析,找出他们的联系。

  得出结论: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课前准备资料的整合与交流

  生态系统被破坏之后能不能得到恢复?(能,靠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但当遭到严重的破坏之后就无法恢复了,对而言,最大的破坏是什么?(人类的活动)那么:

  (1)你、你的朋友、你的家庭所做的许多事,有哪些是危害了的?

  (2)本地有哪些导致生态系统遭破坏的人类活动事例?这给本地带来了什么危害?

  (3)人类还有哪些活动危害了?造成了什么样的严重的后果?

  (可以口头描述,也可以用文字、图片资料展示)

  针对这种现状,人类的有些活动已经严重地危害了,危害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国家、本地区已经或即将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你对此有何建议?

  我们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我们每个人应该怎么做?(从小处入手,谈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三)、教师总结

  不但是我们每个人的家,而且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一旦人类活动破坏了,使得无法恢复,那地球上的生物包括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所以,地球不光是我们人类的,也是美丽的植物和可爱的动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必须保护好。

  (四)课后作业 

  上完这节课后,你对环境问题有什么认识?有什么感想?

  [1]

  

生物圈 篇3

  【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能够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了解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通过上台交流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是一个整体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地球的情感;通过对个人、本地区、整个人类活动对破坏的讨论,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爱护环境和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分析总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方法】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进行交流、分析、讨论。

  【教学步骤 】

  一、课前准备

  对照提纲,分小组调查和收集资料

  提纲: 1、本地有哪些生态系统?你还知道哪些生态系统?

  2、你和你的朋友,你的家庭做的许多事,可以通过复杂的途径影响,试举例说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本地有哪些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的事例?这给本地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

  4、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使受到了破坏?(可用图片或文字资料说明)

  5、本地将正在或将要采取何种措施来保护环境?

  6、从爱护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我们每个人应该怎么做?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2、你认为在中有哪些生态系统?本地有哪些生态系统?

  (二)新授

  1、各小组抽签介绍七种生态系统。

  (结合生态系统的组成,谈谈该生态系统的特点,如:主要的植物和动物种类。)

  2、小组讨论交流

  各生态系统是否相互独立,互不相干呢?

  (1)    书本P30页资料分析

  (2)    分别从三个方面:非生物成分(阳光、水、空气)、生态系统所处的地理位置(以淡水生态系统为中心分析)、各生态系统的植物和动物分析,找出他们的联系。

  得出结论: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课前准备资料的整合与交流

  生态系统被破坏之后能不能得到恢复?(能,靠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但当遭到严重的破坏之后就无法恢复了,对而言,最大的破坏是什么?(人类的活动)那么:

  (1)你、你的朋友、你的家庭所做的许多事,有哪些是危害了的?

  (2)本地有哪些导致生态系统遭破坏的人类活动事例?这给本地带来了什么危害?

  (3)人类还有哪些活动危害了?造成了什么样的严重的后果?

  (可以口头描述,也可以用文字、图片资料展示)

  针对这种现状,人类的有些活动已经严重地危害了,危害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国家、本地区已经或即将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你对此有何建议?

  我们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我们每个人应该怎么做?(从小处入手,谈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三)、教师总结

  不但是我们每个人的家,而且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一旦人类活动破坏了,使得无法恢复,那地球上的生物包括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所以,地球不光是我们人类的,也是美丽的植物和可爱的动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必须保护好。

  (四)课后作业 

  上完这节课后,你对环境问题有什么认识?有什么感想?

  [1]

  

生物圈 篇4

  【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能够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了解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通过上台交流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是一个整体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地球的情感;通过对个人、本地区、整个人类活动对破坏的讨论,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爱护环境和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分析总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方法】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进行交流、分析、讨论。

  【教学步骤 】

  一、课前准备

  对照提纲,分小组调查和收集资料

  提纲: 1、本地有哪些生态系统?你还知道哪些生态系统?

  2、你和你的朋友,你的家庭做的许多事,可以通过复杂的途径影响,试举例说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本地有哪些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的事例?这给本地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

  4、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使受到了破坏?(可用图片或文字资料说明)

  5、本地将正在或将要采取何种措施来保护环境?

  6、从爱护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我们每个人应该怎么做?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2、你认为在中有哪些生态系统?本地有哪些生态系统?

  (二)新授

  1、各小组抽签介绍七种生态系统。

  (结合生态系统的组成,谈谈该生态系统的特点,如:主要的植物和动物种类。)

  2、小组讨论交流

  各生态系统是否相互独立,互不相干呢?

  (1)    书本P30页资料分析

  (2)    分别从三个方面:非生物成分(阳光、水、空气)、生态系统所处的地理位置(以淡水生态系统为中心分析)、各生态系统的植物和动物分析,找出他们的联系。

  得出结论: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课前准备资料的整合与交流

  生态系统被破坏之后能不能得到恢复?(能,靠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但当遭到严重的破坏之后就无法恢复了,对而言,最大的破坏是什么?(人类的活动)那么:

  (1)你、你的朋友、你的家庭所做的许多事,有哪些是危害了的?

  (2)本地有哪些导致生态系统遭破坏的人类活动事例?这给本地带来了什么危害?

  (3)人类还有哪些活动危害了?造成了什么样的严重的后果?

  (可以口头描述,也可以用文字、图片资料展示)

  针对这种现状,人类的有些活动已经严重地危害了,危害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国家、本地区已经或即将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你对此有何建议?

  我们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我们每个人应该怎么做?(从小处入手,谈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三)、教师总结

  不但是我们每个人的家,而且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一旦人类活动破坏了,使得无法恢复,那地球上的生物包括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所以,地球不光是我们人类的,也是美丽的植物和可爱的动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必须保护好。

  (四)课后作业 

  上完这节课后,你对环境问题有什么认识?有什么感想?

  [1]

  

生物圈 篇5

  作者:扬光涛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生物圈教学的第一节,在设计方面,我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从而获得发展为重点,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同时,在知识方面:突出了“人和生物圈”这一条主线;而在教学目标方面则强调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种理念。通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收集分析资料、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激活教材,引导学生体验和领悟教材的精华,完成教学任务。

  教材分析:

  《生物圈》位于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在教材中处于重要的位置:生物圈是地球上各种生物共同的家园,当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认识生物圈、关注生物圈才能更好地理解生物圈、保护生物圈。本课从介绍生物圈的范围入手,使学生首先理解“生物圈”的概念,知道所要学习的生物圈由哪些部分组成,这样也就为今后“生物圈”这个主题知识体系构建了一个基本的框架。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球有感性认识,但对地球上,生物与环境所构成的统一整体“生物圈”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注意从学生已知的地球入手,去把握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有好奇心和表现欲,因此,在设计上,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查找关于其它星球的资料,通过表达与交流,角色表演等方式,让学生认识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生物圈是生物生存和唯一家园,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②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2、能力目标: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难点和重点 

  重  点:

  ①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②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难  点:

  收集和分析资料(因为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需要对图片、文字和数字资料进行分析)。

  课前准备

  教 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宇宙中各大星球的外貌,从而和地球作出对比。

  学 生: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中各大星球的资料。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合作学习、角色扮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生物圈的范围

  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生物圈的范围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引导学生归纳与总结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①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并且利用手头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最后总结出结果。

  ②学生展示收集的其它星球不适于生物生存的条件

  ③学生分别扮演动物和植物在各个星球上的生活状况,表现出它们对食物、水、氧气的依赖。

  教师布置学生扮演角色,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课下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自己设计一个生物圈的简易模型。

  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物圈

  一、 生物圈的范围                  二、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1、大气圈的底部                 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

  2、水圈的大部          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岩石圈的表面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对生物圈概念的认识及对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完全通过学生课下收集资料,课上通过活动交流来独立完成的,这时教师及时给予补充和纠正。而在探究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的分析讨论来共同完成。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完全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可以尽情的展示自己,尽情的与同学交流,教师给予指点,赞许和鼓励

  本次课程改革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权威者,而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整节课老师都非常和蔼,融入学生中间,课堂气氛轻松、和谐、融洽,师生间犹如朋友,充分体现了师生关系是“平等中的首席

  知学生答题明会耽误时间不能有效调控

  多种原因导致时间没有把握好,课只充分完成前半节任务,后半节匆忙点到,没有完成设计。

生物圈 篇6

  【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能够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了解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通过上台交流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是一个整体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地球的情感;通过对个人、本地区、整个人类活动对破坏的讨论,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爱护环境和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分析总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方法】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进行交流、分析、讨论。

  【教学步骤 】

  一、课前准备

  对照提纲,分小组调查和收集资料

  提纲: 1、本地有哪些生态系统?你还知道哪些生态系统?

  2、你和你的朋友,你的家庭做的许多事,可以通过复杂的途径影响,试举例说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本地有哪些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的事例?这给本地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

  4、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使受到了破坏?(可用图片或文字资料说明)

  5、本地将正在或将要采取何种措施来保护环境?

  6、从爱护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我们每个人应该怎么做?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2、你认为在中有哪些生态系统?本地有哪些生态系统?

  (二)新授

  1、各小组抽签介绍七种生态系统。

  (结合生态系统的组成,谈谈该生态系统的特点,如:主要的植物和动物种类。)

  2、小组讨论交流

  各生态系统是否相互独立,互不相干呢?

  (1)    书本P30页资料分析

  (2)    分别从三个方面:非生物成分(阳光、水、空气)、生态系统所处的地理位置(以淡水生态系统为中心分析)、各生态系统的植物和动物分析,找出他们的联系。

  得出结论: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课前准备资料的整合与交流

  生态系统被破坏之后能不能得到恢复?(能,靠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但当遭到严重的破坏之后就无法恢复了,对而言,最大的破坏是什么?(人类的活动)那么:

  (1)你、你的朋友、你的家庭所做的许多事,有哪些是危害了的?

  (2)本地有哪些导致生态系统遭破坏的人类活动事例?这给本地带来了什么危害?

  (3)人类还有哪些活动危害了?造成了什么样的严重的后果?

  (可以口头描述,也可以用文字、图片资料展示)

  针对这种现状,人类的有些活动已经严重地危害了,危害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国家、本地区已经或即将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你对此有何建议?

  我们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我们每个人应该怎么做?(从小处入手,谈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三)、教师总结

  不但是我们每个人的家,而且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一旦人类活动破坏了,使得无法恢复,那地球上的生物包括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所以,地球不光是我们人类的,也是美丽的植物和可爱的动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必须保护好。

  (四)课后作业 

  上完这节课后,你对环境问题有什么认识?有什么感想?

  [1]

  

生物圈 篇7

  学习目标:

  1、 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 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3、 了解分析收集资料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难点:学生课下收集生物圈相关资料,课堂对相关资料的分析。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就同学们所知,地球上哪里能找到生物呢?生物要生存需要什么条件呢?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1、学生自学教材,了解生物圈的概念、范围。

  2、小组内讨论、讲解:生物圈的范围。

  3、影片展示:生物圈的三个圈层及相应的生物。

  思考:这三个圈层内的生物有什么不同呢?比较说明。

  学习任务二: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条件

  1、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介绍自己采用的收集方法。

  2、 小组内探讨所收集的资料,分析所提供的条件。

  3、 小组向班级展示讨论成果。

  4、 通过课件师生分析教材提供的图片资料,通过具体事例得出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生活条件。

  分析思考:月球、火星等星球上为什么没有发现生命?

  讨论: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对待这个所有生物的家,我们应当怎么办?

  三:系统总结

  引导总结构建知识体系。

  四:尝试应用:

  1、 如果养花,应当提供怎样的条件?

  2、 宇宙旅行应当携带哪些维持生命的物质?

  五、诊断评价

  1、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繁衍的地方叫(     )

  a   大气圈   b 生物群落   c  生物类群   d 生物圈

  2、在岩石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有(     )

  a   森林和草原                  b  陆生动物和人

  c   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        d  森林、草原、陆生动物、真菌和人类

  3、果农在移栽植物幼苗的初期,幼苗往往会出现萎蔫现象,是下列哪种条件缺乏引起的?

  a  空气    b   水分   c  阳光    d  营养物质

  4、生物圈中最主要的生产者是(     )

  a   人   b  生活在岩石圈的生物   c  生活在大气圈的生物 d 绿色植物

  5、大气圈的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          、         、        等。在大气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是        、        ,还有         等微小的生物。

  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诗提到了那些生物?你能说出这些生物生存需要哪些条件吗?

生物圈 篇8

  教学过程

  引  言:

  一个人一天平均消耗一千克氧气,地球上有六十多亿人,每天要消耗60多亿千克的氧气,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第一部分: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装置,请同学观察金鱼藻在光下放出氧气这一现象。在观察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气体的成分,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做出假设,并思考验证方法。(可提示学生:氧气能够助燃。)师生双方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法对气体的成分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第二部分: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普利斯特利的三个实验。请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把点燃的蜡烛和活着的小白鼠分别放进密闭的容器,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小白鼠为什么死掉?

  2.点燃的蜡烛或小白鼠与绿色植物分别从对方那里得到了什么?

  3.普利斯特利为什么要设计三个实验?

  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综合看问题的意识,并让学生初步得出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的结论。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讨论。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其他小组大胆的发表不同的意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争论的科学作风。

  探究活动:教师出示讨论提纲:

  1.这个实验中除二氧化碳以外能否出现别的变量?

  2.如何确保实验中只有二氧化碳一个变量?

  3.你认为对照实验应该如何设计?

  4.你准备选取哪些材料用具?如何应用?

  学生根据讨论提纲进行分组讨论,每一小组根据自己讨论的结果制定探究计划,实施探究。因为本实验设计难度较大,需注意的问题较多,所以教师在此通过讨论提纲为学生降低学习难度。然而本实验又是本册书中最后一个探究实验,要求学生能较为独立地完成探究活动,以考察学生对各项综合技能的运用情况,所以教师出示讨论提纲后并没有在全班给予统一答案,而是让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情况独立设计井完成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在教师主持下学生交流探究报告,教师与学生根据讨论提纲共同分析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及严谨性。教师对每个小组实验的合理方面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实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的,与其他小组一起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请他们在以下三种方案中做出选择:(1)否定原来假设,得出与假设相反的结论;(2)按照原来的实验方案重做一遍,检验自己的实验结果是不是可以重复;(3)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重新检验假设。交流结束后,教师请每一个小组的组员对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评与互评,并结合教师的评价作为一个阶段性成绩收录入学生成长档案袋中。

  第三部分:光合作用及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光合作用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以及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和地点)请学生讨论后根据光合作用的实验对光合作用做一个初步的小结。(学生归纳)教师进一步完善光合作用的概念并利用课件展示光合作用的公式。在了解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公式后,教师请学生思考:由光合作用的公式来分析,同学们能阐述一下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意义吗?(学生讨论后回答:光合作用可以提供食物,产生氧气供生物呼吸,把太阳能转化成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等等)教师对以上回答予以充分肯定,然后指出:光合作用除了以上种种好处外,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接着教师出示129页的系列数据请学生比较分析。(学生比较分析,对于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性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请学生进一步思考:

  1.碳-氧平衡会被打破吗?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会打破碳-氧平衡?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预防?

  2.你认为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如果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过多,会对生物圈造成什么影响?请你预测一下。

  (学生对以上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发言交流)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交流,加深了学生对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重要性的理解,并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四部分: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师利用课件逐一展示,三种不同种植密度的植株结出的果实。请学生分析植株结果情况与种植密度之间的关系,并思考它们这种差异与光合作用的内在联系。(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合理密植会使植物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不会造成浪费。)教师请学生进一步思考:你知道农业上还采取哪些措施来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吗?(学生思考回答)

  第五部分:课堂小结

  教师用亲切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你认识了光合作用了吗?你知道绿色植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了吗?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再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生物圈 篇9

  一、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指导他们在课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小组,自觉地参与到调查问题、收集资料、准备发言的活动中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突出人文主义教育。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是《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的第一课时,是“生物圈中的人”这个单元的最后一章,主要阐述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以及人类作为生物圈中的特殊成员,有义务保护好生物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不科学、无节制地利用资源已经对生物圈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实际上也威胁人类的生存,使学生产生危机感,认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

  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能力目标] 

  能初步学会收集资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一些身边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近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并使这种意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思想。

  3、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做到从实际行动出发保护环境。采取让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解疑,合作交流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4、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目标达成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团结协作性较差,家庭条件各不相同,全班学生可分成三大组:第一组为家中有电脑并已上网的学生,调查收集有关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相关资料第二组和第三组为家中无电脑的学生,分别从报刊、书籍等收集人类为改善环境所做的努力的资料。通过课前活动可以充分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启发、举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1制作ppt课件以辅助教学;

  2.查找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资料、图片,布置学生查阅、整理资料。

  学生:1.根据教师课前发的学案进行新课预习(学案如下:)

  ⑴.土地有什么作用?

  ⑵.我国目前土地的状况如何?

  ⑶不合理利用土地对生物圈有什么影响?

  ⑷.森林有什么作用?

  ⑸.无节制砍伐森林有什么危害?

  [6].我们应如何合理利用森林?

  ⑺.环境污染对生物圈有什么影响?

  ⑻.分析人类环境中的污染物来源。

  2.利用网络、报刊、杂志以及生活的环境等这些信息收集有关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资料。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策略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强化学习的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真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而不是直接呈现现成的结论;学生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讨论和交流,思维和智慧共享,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体现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体性。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生物圈 篇10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3.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

  1、 认识光合作用。

  2、 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3、 探究活动的设计。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材分析

  通过生物呼吸和燃料燃烧都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没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明显增多,氧气含量降低的悬念,引起学生对大气中碳—氧平衡是如何维持的问题产生兴趣。

  可将金鱼藻的放氧实验分成两步进行演示。首先让学生观察光下金鱼藻放气泡的实验,引出光合作用除了能制造有机物还能制造什么物质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作出假设。然后再做气体燃烧状况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结果推测金鱼藻放出的气体是氧气。

  关于光合作用原料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普利斯特利的三个实验先分别进行分析,再将分析结果综合起来考虑,得出光合作用不但能产生氧,而且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结论。植物所产生的氧气除了满足自己生存的需要外,还可以供给其他生物使用。建议教师在学生分析完三个实验后,尽可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再上升一个层次。即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普利斯特利为什么要设计三个实验,才能得出最终结论?”目的是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综合看问题的意识,当一个现象由多种因素控制时,应当先研究一种因素,控制其他因素。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验装置采集气体,对气体成分进行简单探究,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课本叙述和教师的讲解学习实验过程,获得结论。

  教师提供实验装置,并指导学生进行采集,引导学生对气体进行探究。

  讲解并引导学生学习实验规程,组织学生讨论。

  二、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1、 利斯特里实验

  2、 探究活动

  通过课本对普利斯特里的三个实验分别进行分析,初步获得光合作用不但产生氧,而且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结论。

  利用教师提供装置制定探究计划,实施探究计划。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养成综合看问题的意识。

  提示学生注意事项,鼓励学生自己寻找材料用具,设计实验。

  三、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根据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总反应方程式,进而初步认识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意义。然后根据教师提供的数据,对教师提问进行分组讨论,进一步认识光合作用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归纳光合作用的总方程式和概念。通过概念初步分析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意义,而后给学生提供数据,并设置思考题,启发学生从理性上认识光合作用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四、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观察教师出示的三种种植密度不同的植株结的果实,进行讨论,分析原因,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到田间进行观察或访问有经验的老农,了解不同种植密度的植株结果的情况,分析原因,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出示三种不同的植株,引导学生从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方面进行讨论,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生物圈 篇11

  说教材:

  教材特点:1、所有生物共同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2、当今社会,由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圈的变化也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因此,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了解生物圈;3、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从宏观而不是微观角度来开始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生物课标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本节从生物圈的角度介绍人和其他生物,先让学生对生物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便于后续内容的学习。

  学习内容:本节课的学习是通过对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学习重点:1、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3、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学习难点: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说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角色扮演,提高小组合作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2、阅读上一届(6)班的《电池对水体的污染》课题报告,初步认识课题报告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说教法: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角色扮演,阅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向学生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那么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什么是生态系统吗?”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生态系统特点:有植物、动物、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在某一个区域内;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一个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类型:地球的表面并不是都一样的,而且各地的气候也不一样,因此生物的种类也不尽相同,那么开动你们的思维,你认为在生物圈中都有哪些生态系统呢?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来认识各种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等。

  三、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我爱我家”。两个学习小组(每个班级均有10个学习小组)合成一个学习小组,分成5组分别扮演森林、草原、海洋、淡水、农田,发挥你们的想像力,以口头作文的形式把你们各自的生态系统表达出来,向其他同学展示一下你们的“家”。学生畅所欲言将各自的生态系统表达出来,在表达的过程中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略)

  四、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同学们把各自的生态系统都表达出来了,而且表达得非常好,看来同学们都以自己的家为荣,都非常爱自己的家,这种情感非常可贵。刚才同学们都是以自己的家为中心来谈的,那么生态系统是独立存在的吗?与其他的生态系统有关系吗?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讨论,分析自己的生态系统与其他的生态系统的联系:农田生态系统需要淡水浇灌;森林生态系统可以为地球大气提供清新的空气;海洋生态系统为我们提供海产品;等等。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发现各个生态系统并不是孤立存在于生物圈中的,他们都与其他的生态系统产生联系,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依存,当其中的某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时候,会影响到生物圈中的其他生态系统。通过我们刚才的分析,从整个生物圈来说你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各个生态系统也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某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其他的生态系统也会受到影响,生物圈就是一个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包括各种生物,还有光、水、大气等非生物,当某一部分发生变化时,都会影响整个生物圈,所以我们说生物圈它就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五、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在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生态系统遭到轻度破坏时能依靠自我调节能力调节过来,但是当遭到严重破坏时,生态系统就无法恢复了。在整个生物圈中,谁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最大?是人类的活动。那么在你们身边,有没有破坏环境的行为呢?学生畅所欲言将身边人类的破坏活动揭示出来,并表现出极大的愤慨:白色污染;随意堆放垃圾;滥砍滥伐;浪费淡水资源;湖泊、河流受到污染;工厂随意排放废气,污染空气,产生温室效应……

  六、保护我们的生物圈:阅读上一届(6)班的《电池对水体的污染》课题报告(《电池对水体的污染》链接)后,同学们你们认为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达成共识:我们要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不随意乱扔垃圾;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影响我们周围的人,带动其他人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我们要多种树,绿化环境。

  七、教师总结:生物圈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家,而且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如果生物圈遭到了破坏,就很难恢复,那么地球上的生物也就无法生存了。所以我们要记住一句话:地球不仅是我们人类的,它也是那些美丽植物和可爱动物的共同家园。

  八、课下作业:以“爱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为题,写一篇文章。

  说学法:因为本节课的教学重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所以更多的是让学生深入体验。1、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可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体验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体验到各生态系统是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依存,当其中的某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时候,会影响到生物圈中的其他生态系统。2、观看课件里的环境污染图片,让学习认识到地球上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状况。体验环境污染的危害。3、阅读上一届(6)班的《电池对水体的污染》课题报告,让学生明白莲花镇电池污染的严重性及前景是不容乐观的。同时也可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应从我做起,人小事做起。

生物圈 篇12

  一、分析教材

  这是一节七年级的生物课。

  人和其他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生物的生存、延续和发展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旨在使学生认识到“家”中有很多成员,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处在动态变化之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人类的迫切愿望,加强环境教育,使初中生提高环境意识,正确认识环境问题的现状,学习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和观念,并使学生的行为与环境相和谐,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分析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学过生物学知识,但他们从小学的《自然》及生活中的电视节目中已了解了许多生物学的知识。他们能说出各种各样生物的名称、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生存等,但没有构成“生物和其生存的环境”的整体体系──生物圈的概念,不知生物和生存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七年级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的规律要求在教学中充分调动他们的激情。他们不喜欢枯燥的说教,但乐于观察、分析图片,自己动手做实验等能表现他们的活力。

  七年级的学生不喜欢、不满足简单的教材里的图画、文字,他们喜欢讲自己熟悉的人或事。布置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合个性发展的空间,更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三、设计理念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以活动教学方式为主,通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力求在整个教学中体现出“三维”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生物圈,这个家庭中的一员,应该积极、主动认识并保护这个家;

  2. 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发表的见解。

  (二)能力

  1. 使学生初步具有搜集、处理图文资料,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 会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讨论问题,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知识

  1. 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 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3. 尝试搜集和分析资料;

  4. 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导入课题。

  1. 播放歌曲《大中国》,教师和学生齐唱。

  [让学生体会到家的温馨和重要性。]

  2. 歌中唱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同时我们全世界人民还生活在一个比中国还大的家,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这个家的名字。

  [让学生对生物圈有个初步的理性认识。]

  3. 比喻:地球──足球

  生物圈(地球的表层)──一张薄纸

  既然如此,你想了解这个家吗?

  4. 引入课题:生物圈。

  [使学生在一种轻松而又好奇的氛围中愉快地进入角色,开始本课的学习。]

  (二)学生通过讨论、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学习新知。

  1. 生物圈的范围。

  (1)说一说: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

  证一证:阅读教材第11、12页“生物圈的范围”,看看科学家的观点是否与自己的相同。

  [给学生自由发言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出问题:通过验证,哪些同学的观点和科学家的一样,一起交流一下,可以吗?

  引导学生概括出:以海平面为标准划分,向上可达到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约10千米的深处,整个厚度约为20千米。

  提出问题:在这个20千米的厚度中,可以把生物圈划分为几个圈层呢?

  (2)角色扮演: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每组代表一个生物圈层进行讨论,并做汇报表演。

  [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活动(一般前后四个学生,方便易行),利用角色扮演,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扮演过程中,既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还会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有极大帮助。如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表演结束,学生概括出:

  (3)由此介绍: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是截然分开的吗?

  [让学生自己先猜想,再举例说明,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想象的科学精神。]

  结论:不是。

  (4)设疑:为什么生物圈中有生物,其他地方没有呢?

  2.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1)讨论:学生分成6大组(确定1人为组长,及时、准确记录该小组成员活动情况,以作学期成绩参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比较教材第12、13页的6幅图片。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学习能力。]

  讨论题:

  ①向日葵生长需要什么条件?长颈鹿的生活需要什么?

  ②向日葵和仙人掌,牛和海豚的生存条件有什么异同?

  ③为什么干旱会使粮食严重减产?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观察、比较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2)汇报结果:以组间竞赛形式,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出该组讨论的结果,其他组成员和教师作评委,对各组的作答给予适时的、恰当的评价。

  [通过竞争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注重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方式和应用。]

  (3)小结:

  讨论1:向日葵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土壤和肥料;

  长颈鹿的生活需要食物、水、空气、阳光和温度。

  讨论2:向日葵生活在土壤中,土壤中有水分;

  仙人掌生活在沙漠中,土壤中缺水;

  牛生活在陆地上,而海豚生活在海洋中。

  讨论3:因为植物的生长需要水,没有水,植物就不能正常生长,所以干旱会使粮食减产。

  (4)质疑:①地球上其他的生物生存也需要这些条件吗?

  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地球上其他的生物生存也需要这些条件。

  (实物投影)投影学生搜集的多种资料,有文字的、有图片的……

  ②如何获得和分析这些资料?

  引导学生回忆、并结合教材第12页红框中内容,掌握有关搜集和分析资料的知识后小结:

  资料形式:文字、图片、数据、音像资料等。

  对资料处理:整理并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或发现探索的线索。

  [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和时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5)小结:所有生物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都是一样的,这些条件包括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6)知识迁移:任举一种熟悉的生物,说说它的生存也必须具备这些条件吗。

  [遵循巩固性原则。]

  3. 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关“生物圈”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引导学生回忆,总结本节所学的知识点。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小结本节主要知识及学习活动,养成学习──总结──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让学生设计一道题,尽量把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去(提示:可以用表格的形式)。

  有人设计了类似的题目:下列条件是该生物生存所必需的填“+”,否则填“-”,问其他哪一个学生愿意表现一下?(学生争着回答。)

  [让学生大胆创新,改变以往教师考学生的方式,自己设计题目考自己,在提高创新能力的同时,也使所学知识得到了巩固。]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关“生物圈”的知识你还想知道哪些?

  我想知道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这些条件一旦改变或不足时,对生物有没有影响?生活在这个生物圈中的生物会不会对生物圈造成影响?

  [培养学生虚心提问,学无止境的意识,并为下节课或以后的学习做铺垫。]

  4. 巩固练习。

  (1)你会填吗?

  (2)我来试一试。

  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松土、施肥、浇水、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还要把花搬到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种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分别是(  )

  ①阳光②水③空气④营养物质

  ⑤适宜的温度⑥一定的生存空间

  a.①④⑥⑤②③     b.③④②①⑤⑥

  c.②①⑤⑥③④     d.⑤②①④⑥③

  [体现“sts”的教学模式,将所学的内容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物学习在生活中的应用。]

  (3)课后想一想。

  生物在生物圈内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条件改变或不能满足时,生物是否还能很好地生存?如果不能,请搜集资料说明你的观点。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六、教学反思

  本设计中导入部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虽然只是一首简单、普通的歌曲却一下子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了,使他们愉快轻松地进入本节知识的学习。对于知识点的学习,采用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也是本设计的较成功之处。

  让学生学完知识,自己编一道题考一考其他的同学,并将编好的题目写在预先准备的纸上,以便实物投影展示,“考”时由编题者当“主考官”,学生自愿参与,“被考者”的回答正确与否,主要由编题者确认,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采取集体讨论方式来解决。这样,让学生编题互问互检,注重学生间相互评价方式的应用,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将新教材、新教法和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培养落到实处。

  需要反思的是:1.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生物是一门新学科,所用的教材又是新教材,学生尚未进入正轨,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讨论风气、合作精神,出现了课堂气氛松散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从这一方面狠抓学生,分组时采取责任制,责任到人,做到“组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2. 以后的教学过程要认真解读、努力钻研新大纲、新课程标准,尽量达到高的要求。

生物圈 篇13

  教学目标 

  ①会查阅资料以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并进行交流。

  ②能选取多方事例来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③发展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④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难点和重点

  重 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而这种习惯的养成更要从小培养,因此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是本节的重点。

  难 点:学生逐个认识各个生态系统,难以从这个认知过程飞跃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因此学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节的难点。

  课前准备

  教 师:准备一些生态系统景观的影像资料及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影像资料。

  学 生:课下收集有关各种生态系统的资料。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复习:什么是生态系统

  ①教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生态系统的概念,注意纠正表达不准确的地方

  ②教师假设:假设给你一大片土地,你可以设计你周围的环境及各种生物,那么你要怎样设计才能使你生活的生态系统维持下去?

  新课:

  1 生态系统的类型

  ①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和收集的资料说出各种生态系统。

  ②学生看各种生态系统的影片,通过影片让学生来认识所看到的各种生态系统。

  2  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

  ①游戏:我爱我家。学生分组扮演各种生态系统,以口头作文的形式把各自的生态系统表述出来(组内先交流,然后向其他组同学介绍)。

  ②团结协作:大部分的生态系统学生比较了解,但有一些生态系统有的同学不大熟悉,这时让学生提出一个他不熟悉的生态系统,由其他的同学帮助他,给他介绍一些通过查阅资料所获得的有关这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使学生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知识,体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③学生详细介绍几种熟悉的生态系统,其他生态系统的详细资料由学生课下查阅完成,并写成小短文(或收集的图片)在班级的墙报上展出“多姿多彩的生态系统”。

  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①学生分析:这些生态系统虽然各有特点及作用,但从生态系统的组成上来说都有共同之处。并由学生讨论找出共同点,从而得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②学生分析:假设其中某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了,会对其他的生态系统产生什么影响?从而得出生物圈是一个整体。

  ③ 学生在分析联系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①学生互相交流在自己的身边有哪些人为的活动对生物圈产生了严重的破坏。

  ②学生观看影片,表现出对被破坏环境的痛惜及对破坏行为的憎恨。

  5 保护我们的生物圈

  ①学生交流:从自身做起,如何保护我们的生物圈。

  ②学生以组为单位,在组内交流讨论,制定保护校园的方案和实施计划。

  课下作业  

  ①以“爱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为题,写一篇文章。

  ②定期进行保护校园活动。

  [1]

  

生物圈 篇14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特点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第一单元第二章中的一个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当今社会,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圈的变化也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了解生物圈,本节内容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从宏观角度进行学习,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通过对各种各样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生态系统的认识,让学生对生物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便于后续内容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要求:能够描述生态系统的种类及特点。

  2、 能力要求:能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使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所有生物共同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使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2、难点:考虑到初一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位在“学生能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说教法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在此理论知道下,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生态系统景观的资料以及美国科学家进行生物圈II号实验的影象资料。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析、讨论,让他们充分展示课下在网络上获得的知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展示两则对比材料,让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知识得到升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始终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通过学生对各种影象资料、图片的观看、讨论、分析、交流,培养他们通过分析资料、图片获取知识。

  四、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复习提问“什么叫生态系统?并举一两个生态系统的例子。”学生回答后,教师顺便导入新课:地球的表面有海洋也有陆地,有冰冷的南极和北极,也有炎热的赤道和沙漠地区,可见各地气候差异很大,生物种类也不尽相同,因此生物圈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二)导学达标

  1、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反映生态系统景观的短片。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呈现生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恰当的解说,感人的音响,能在学生的大脑皮层引起兴奋,能激发兴趣,因此,我先提出问题:短片中介绍了哪几种生态系统?它们各自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让学生带者问题观看短片,然后,分别针对各个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和作用进行提问,请同学举手回答,教师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达到本节课的知识要求。

  2、资料分析、讨论和交流

  我针对初中学生爱表现自我、自我意识强的心理特征,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课堂小组竞赛的手段,调节、控制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稳而不死,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因此我

  (1)请同学阅读书P30资料。

  (2)小组讨论:河流生态系统与哪些生态系统有关联?

  (3)进行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说明本组的讨论结果,各小组的讨论结果相互补充,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河流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实,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生态系统有着方方面面的联系。

  3、学生阅读分析

  教师应让学生体会学科的思考方式。在新教材中,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大有裨益。为了达到本节课的能力目标,我请学生阅读P31“DDT在生物圈中的流动”这段文字,并结合插图进行分析,教师加以适当引导,新教材尤其重视学生图文转换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以图释文,在图像中收集相关重要信息等等。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确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最后大部分同学都能阐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4、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突出本课重点。

  (共分四步进行)

  (1)观看“生物圈Ⅱ号实验”短片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思维,增强求知欲,形成深刻的记忆,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再次利用教学资源,播放“生物圈Ⅱ号实验”短片。 使学生意识到: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珍惜它,爱护它。这时我提出疑问:可是,生活中,我们常可见到或听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例子。

  (2)学生展示课下收集的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学生不再只从教师的讲解中获取知识,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无比丰富的知识。我就根据适当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课下在网络上获得的知识。本节课我就请同学代表利用多媒体展示展示课下从网络上收集的环境遭到破坏的资料或图片,使学生看到,我国环境遭到破坏的现象非常严重,致使生态失去平衡,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气候恶劣等一系列严重后果,这些状况不仅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将严重制约我国的经济建设。同学们分析后意识到: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从而使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实现了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3)教师展示对比材料,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知识得到升华

  对比材料一

  日本的森林覆盖率已达80%,远远高于我国(不足30%)但日本人从不肆意过渡采伐林木,日本没有制造一次性筷子的工厂,使用的全部有国外进口,其中57%来自中国、印度、越南。

  我国的夜市、餐馆中,一次性筷子随处可见,我国乱砍滥伐的恶事件屡屡暴光却屡禁不止。

  对比材料二

  在几年前,日本人就防患于未然,义务到我国甘肃毛乌素去植树造林,防风固沙,防止沙漠蔓延殃及到日本。

  我国把3月12日定为植树造林日,每年3月12日,我国政府不惜动用车辆兴师动众去植树造林,年年植树,却不见植树的地方绿树成荫。

  教师向学生表明:日本人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不可取,但他们这种环保意识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使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4)根据上述对比材料,展开小组讨论

  让同学们马上展开讨论:作为中学生,为了保护地球,爱护环境,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通过这些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知识得到升华,使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再次突出本节课重点。

  (三)认定目标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讲内容,使学生明白本课的三个目标要求(知识要求、能力要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

  (四)达标测评

  反馈练习,训练学生对知识的应用,综合能力。

  (五)布置作业

  做练习册,并以“从我做起,如何做一名环保小卫士”为题写一篇400字短文。

生物圈 篇15

  教学目标 

  ①会查阅资料以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并进行交流。

  ②能选取多方事例来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③发展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④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难点和重点

  重 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而这种习惯的养成更要从小培养,因此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是本节的重点。

  难 点:学生逐个认识各个生态系统,难以从这个认知过程飞跃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因此学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节的难点。

  课前准备

  教 师:准备一些生态系统景观的影像资料及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影像资料。

  学 生:课下收集有关各种生态系统的资料。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复习:什么是生态系统

  ①教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生态系统的概念,注意纠正表达不准确的地方

  ②教师假设:假设给你一大片土地,你可以设计你周围的环境及各种生物,那么你要怎样设计才能使你生活的生态系统维持下去?

  新课:

  1 生态系统的类型

  ①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和收集的资料说出各种生态系统。

  ②学生看各种生态系统的影片,通过影片让学生来认识所看到的各种生态系统。

  2  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

  ①游戏:我爱我家。学生分组扮演各种生态系统,以口头作文的形式把各自的生态系统表述出来(组内先交流,然后向其他组同学介绍)。

  ②团结协作:大部分的生态系统学生比较了解,但有一些生态系统有的同学不大熟悉,这时让学生提出一个他不熟悉的生态系统,由其他的同学帮助他,给他介绍一些通过查阅资料所获得的有关这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使学生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知识,体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③学生详细介绍几种熟悉的生态系统,其他生态系统的详细资料由学生课下查阅完成,并写成小短文(或收集的图片)在班级的墙报上展出“多姿多彩的生态系统”。

  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①学生分析:这些生态系统虽然各有特点及作用,但从生态系统的组成上来说都有共同之处。并由学生讨论找出共同点,从而得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②学生分析:假设其中某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了,会对其他的生态系统产生什么影响?从而得出生物圈是一个整体。

  ③ 学生在分析联系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①学生互相交流在自己的身边有哪些人为的活动对生物圈产生了严重的破坏。

  ②学生观看影片,表现出对被破坏环境的痛惜及对破坏行为的憎恨。

  5 保护我们的生物圈

  ①学生交流:从自身做起,如何保护我们的生物圈。

  ②学生以组为单位,在组内交流讨论,制定保护校园的方案和实施计划。

  课下作业  

  ①以“爱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为题,写一篇文章。

  ②定期进行保护校园活动。

  [1]

  

生物圈 篇16

  课题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教师活动

  教材

  教育目标 

  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学生活动

  教材

  重点、难点

  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全过程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  含义

  2、  如何维持平衡的

  四、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光合作用公式

  2、光合作用过程

  与呼吸作用的区别:

  原料;产物;条件;部位;能量转变;物质转变

  3、光合作用的应用

  合理密植

  课堂小结

  课堂巩固

  课外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吗?

  启发引导:生物圈中哪些生物消耗氧气(二氧化碳),哪些生物不断向大气重视放养期(二氧化碳)

  提问:为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永远清新,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含义;

  出示插图,提出问题:

  1、  光合作用原料;产物;

  2、  二氧化碳、水、氧气、有机物的来龙去脉

  指导学生列表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与区别。

  提问:如何合理利用阳光?

  你学到了什么?

  答疑;纠错

  技能训练

  成功的关键:

  (光照充足,植物生长旺盛,枝叶繁茂等)

  学会自己独立设计探究实验;

  氧气平衡:

  (生物呼吸消耗氧气,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二氧化碳平衡:

  (生物呼吸产生并释放二氧化碳,植物吸收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

  各抒己见,献计献策,

  具有环保意识

  理解公式含义

  观察示意图,

  结合已有知识,回答问题

  1、  二氧化碳,水;氧气,有机物;

  2、  二氧化碳从气孔进入;氧气从气孔排出;水分通过导管运来;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走。

  掌握列表比较的方法

  知道合理密植的道理

  自己总结归纳

  课后练习P131.3

  学会分析实验结果

生物圈 篇17

  课题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教师活动

  教材

  教育目标 

  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学生活动

  教材

  重点、难点

  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全过程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  含义

  2、  如何维持平衡的

  四、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光合作用公式

  2、光合作用过程

  与呼吸作用的区别:

  原料;产物;条件;部位;能量转变;物质转变

  3、光合作用的应用

  合理密植

  课堂小结

  课堂巩固

  课外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吗?

  启发引导:生物圈中哪些生物消耗氧气(二氧化碳),哪些生物不断向大气重视放养期(二氧化碳)

  提问:为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永远清新,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含义;

  出示插图,提出问题:

  1、  光合作用原料;产物;

  2、  二氧化碳、水、氧气、有机物的来龙去脉

  指导学生列表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与区别。

  提问:如何合理利用阳光?

  你学到了什么?

  答疑;纠错

  技能训练

  成功的关键:

  (光照充足,植物生长旺盛,枝叶繁茂等)

  学会自己独立设计探究实验;

  氧气平衡:

  (生物呼吸消耗氧气,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二氧化碳平衡:

  (生物呼吸产生并释放二氧化碳,植物吸收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

  各抒己见,献计献策,

  具有环保意识

  理解公式含义

  观察示意图,

  结合已有知识,回答问题

  1、  二氧化碳,水;氧气,有机物;

  2、  二氧化碳从气孔进入;氧气从气孔排出;水分通过导管运来;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走。

  掌握列表比较的方法

  知道合理密植的道理

  自己总结归纳

  课后练习P131.3

  学会分析实验结果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生物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586861156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