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

酒醒梦一场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营养物质

微信扫码分享

营养物质(通用16篇)

营养物质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食物中种类及作用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食物中的种类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观看录像,总结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列表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小组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一节概述人体必需的六大的来源、功能等,在人体必需的六大类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有:糖类、蛋白质、脂肪;其中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储备的供能物质是脂肪;蛋白质也能供能;等量的糖、蛋白质、脂肪,供能最多的是脂肪(有可能可以加入脂肪燃烧放能可使水温升高的演示实验);在人体必需的六大类中,能参与调节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和维生素;在人体必需的六大类中,参与细胞构成的最重要的物质是蛋白质。维生素几种主要的维生素的功能及缺乏症状不要混淆。整个教学中应注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多举学生熟悉的例子。

  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建议讲两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实验探究食物中有哪些;第二课时结合录像资料介绍对人体的作用。教学中建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实验、讨论、汇报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直观材料--如录像,用简单的动画讲述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让学生更容易接受。通过实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在的作用的教学中应注意总结。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难点分析:

  1、  对人体的作用

  2、  几种供能物质

  3、  探究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实验

  教学过程 设计:

  第1课时:

  <引入>:章:请学生看两组图片(实物投影),一组为饥饿的孩子,一组为肥胖的孩子。提问:这些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学生答:略)如果那些骨瘦如柴的孩子依然得不到营养,他们会怎样?(学生答:略)我们需要哪些营养?怎样获得这些营养?怎样才算营养均衡……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要在第五章解决的。

  <引入>:节:人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离不开,而我们获得营养的主要途径是摄取食物。那么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呢?

  请几位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吃的早(午)餐,在这些食物中都含有哪些营养成分?请同学们依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来证明。(学生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设计方案,相互评价、改进,最终确定实验方案,明确注意事项,实施实验。(教师可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实验,部分实验可采用演示;每个实验在不同小组的实施方法也可不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食物中的种类。

  <课后作业 >:收集有关介绍的作用的资料。

  <板书设计 >: 

  第五章   消化和吸收

  第一节  

  一、 的种类

  1、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的种类:

  2课时:   

  <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食物中的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它们对人体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我们这节课来学习这个内容。

  首先请同学们先来看一段录像(媒体素材中提供此内容),请大家注意思考:几种物质分别有什么作用?我们分别从哪些食物中可以获得这些物质?

  学生看录像。

  看后总结归纳(可参考媒体素材中,PPt文件——),指导学生列表归纳。

  主要来源

  主要功能

  水

  无机盐

  糖类

  蛋白质

  脂肪

  维

  生

  素

  A

  B1

  C

  D

  探究活动

  探究简易检测食物中的能量

  实验目的:

  通过检测食物中含有的能量,了解食物中的有机物与能量的关系以及食物中有机物产生的能量对人体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和用具:花生种子一粒、解剖针、火柴、温度计、清水、试管、试管夹

  实验步骤:

  1、在试管中倒入10毫升自来水,然后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并作出记录。测温后将试管固定于铁架台上;   

  2、用解剖针将花生种子穿起,然后用火柴将花生种子点燃。将点燃的花生种子置于试管下方,加热试管中的自来水;

  3、待花生种子快要燃尽时,再用温度计测量自来水的温度,并作出记录。

  4、计算两次测量的温度差。这个温差就是试管中自来水温度上升的数值。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实验结果:花生种子中的有机物分解释放出热能使自来水的温度升高

  实验结论:

  食物中的有机物(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营养物质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食物中种类及作用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食物中的种类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观看录像,总结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列表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小组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一节概述人体必需的六大的来源、功能等,在人体必需的六大类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有:糖类、蛋白质、脂肪;其中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储备的供能物质是脂肪;蛋白质也能供能;等量的糖、蛋白质、脂肪,供能最多的是脂肪(有可能可以加入脂肪燃烧放能可使水温升高的演示实验);在人体必需的六大类中,能参与调节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和维生素;在人体必需的六大类中,参与细胞构成的最重要的物质是蛋白质。维生素几种主要的维生素的功能及缺乏症状不要混淆。整个教学中应注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多举学生熟悉的例子。

  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建议讲两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实验探究食物中有哪些;第二课时结合录像资料介绍对人体的作用。教学中建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实验、讨论、汇报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直观材料--如录像,用简单的动画讲述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让学生更容易接受。通过实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在的作用的教学中应注意总结。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难点分析:

  1、  对人体的作用

  2、  几种供能物质

  3、  探究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实验

  教学过程 设计:

  第1课时:

  <引入>:章:请学生看两组图片(实物投影),一组为饥饿的孩子,一组为肥胖的孩子。提问:这些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学生答:略)如果那些骨瘦如柴的孩子依然得不到营养,他们会怎样?(学生答:略)我们需要哪些营养?怎样获得这些营养?怎样才算营养均衡……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要在第五章解决的。

  <引入>:节:人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离不开,而我们获得营养的主要途径是摄取食物。那么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呢?

  请几位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吃的早(午)餐,在这些食物中都含有哪些营养成分?请同学们依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来证明。(学生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设计方案,相互评价、改进,最终确定实验方案,明确注意事项,实施实验。(教师可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实验,部分实验可采用演示;每个实验在不同小组的实施方法也可不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食物中的种类。

  <课后作业 >:收集有关介绍的作用的资料。

  <板书设计 >: 

  第五章   消化和吸收

  第一节  

  一、 的种类

  1、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的种类:

  2课时:   

  <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食物中的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它们对人体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我们这节课来学习这个内容。

  首先请同学们先来看一段录像(媒体素材中提供此内容),请大家注意思考:几种物质分别有什么作用?我们分别从哪些食物中可以获得这些物质?

  学生看录像。

  看后总结归纳(可参考媒体素材中,PPt文件——),指导学生列表归纳。

  主要来源

  主要功能

  水

  无机盐

  糖类

  蛋白质

  脂肪

  维

  生

  素

  A

  B1

  C

  D

  探究活动

  探究简易检测食物中的能量

  实验目的:

  通过检测食物中含有的能量,了解食物中的有机物与能量的关系以及食物中有机物产生的能量对人体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和用具:花生种子一粒、解剖针、火柴、温度计、清水、试管、试管夹

  实验步骤:

  1、在试管中倒入10毫升自来水,然后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并作出记录。测温后将试管固定于铁架台上;   

  2、用解剖针将花生种子穿起,然后用火柴将花生种子点燃。将点燃的花生种子置于试管下方,加热试管中的自来水;

  3、待花生种子快要燃尽时,再用温度计测量自来水的温度,并作出记录。

  4、计算两次测量的温度差。这个温差就是试管中自来水温度上升的数值。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实验结果:花生种子中的有机物分解释放出热能使自来水的温度升高

  实验结论:

  食物中的有机物(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营养物质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食物中种类及作用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食物中的种类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观看录像,总结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列表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小组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一节概述人体必需的六大的来源、功能等,在人体必需的六大类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有:糖类、蛋白质、脂肪;其中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储备的供能物质是脂肪;蛋白质也能供能;等量的糖、蛋白质、脂肪,供能最多的是脂肪(有可能可以加入脂肪燃烧放能可使水温升高的演示实验);在人体必需的六大类中,能参与调节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和维生素;在人体必需的六大类中,参与细胞构成的最重要的物质是蛋白质。维生素几种主要的维生素的功能及缺乏症状不要混淆。整个教学中应注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多举学生熟悉的例子。

  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建议讲两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实验探究食物中有哪些;第二课时结合录像资料介绍对人体的作用。教学中建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实验、讨论、汇报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直观材料--如录像,用简单的动画讲述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让学生更容易接受。通过实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在的作用的教学中应注意总结。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难点分析:

  1、  对人体的作用

  2、  几种供能物质

  3、  探究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实验

  教学过程 设计:

  第1课时:

  <引入>:章:请学生看两组图片(实物投影),一组为饥饿的孩子,一组为肥胖的孩子。提问:这些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学生答:略)如果那些骨瘦如柴的孩子依然得不到营养,他们会怎样?(学生答:略)我们需要哪些营养?怎样获得这些营养?怎样才算营养均衡……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要在第五章解决的。

  <引入>:节:人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离不开,而我们获得营养的主要途径是摄取食物。那么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呢?

  请几位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吃的早(午)餐,在这些食物中都含有哪些营养成分?请同学们依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来证明。(学生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设计方案,相互评价、改进,最终确定实验方案,明确注意事项,实施实验。(教师可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实验,部分实验可采用演示;每个实验在不同小组的实施方法也可不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食物中的种类。

  <课后作业 >:收集有关介绍的作用的资料。

  <板书设计 >: 

  第五章   消化和吸收

  第一节  

  一、 的种类

  1、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的种类:

  2课时:   

  <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食物中的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它们对人体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我们这节课来学习这个内容。

  首先请同学们先来看一段录像(媒体素材中提供此内容),请大家注意思考:几种物质分别有什么作用?我们分别从哪些食物中可以获得这些物质?

  学生看录像。

  看后总结归纳(可参考媒体素材中,PPt文件——),指导学生列表归纳。

  主要来源

  主要功能

  水

  无机盐

  糖类

  蛋白质

  脂肪

  维

  生

  素

  A

  B1

  C

  D

  探究活动

  探究简易检测食物中的能量

  实验目的:

  通过检测食物中含有的能量,了解食物中的有机物与能量的关系以及食物中有机物产生的能量对人体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和用具:花生种子一粒、解剖针、火柴、温度计、清水、试管、试管夹

  实验步骤:

  1、在试管中倒入10毫升自来水,然后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并作出记录。测温后将试管固定于铁架台上;   

  2、用解剖针将花生种子穿起,然后用火柴将花生种子点燃。将点燃的花生种子置于试管下方,加热试管中的自来水;

  3、待花生种子快要燃尽时,再用温度计测量自来水的温度,并作出记录。

  4、计算两次测量的温度差。这个温差就是试管中自来水温度上升的数值。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实验结果:花生种子中的有机物分解释放出热能使自来水的温度升高

  实验结论:

  食物中的有机物(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营养物质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食物中种类及作用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食物中的种类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观看录像,总结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列表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小组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一节概述人体必需的六大的来源、功能等,在人体必需的六大类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有:糖类、蛋白质、脂肪;其中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储备的供能物质是脂肪;蛋白质也能供能;等量的糖、蛋白质、脂肪,供能最多的是脂肪(有可能可以加入脂肪燃烧放能可使水温升高的演示实验);在人体必需的六大类中,能参与调节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和维生素;在人体必需的六大类中,参与细胞构成的最重要的物质是蛋白质。维生素几种主要的维生素的功能及缺乏症状不要混淆。整个教学中应注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多举学生熟悉的例子。

  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建议讲两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实验探究食物中有哪些;第二课时结合录像资料介绍对人体的作用。教学中建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实验、讨论、汇报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直观材料--如录像,用简单的动画讲述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让学生更容易接受。通过实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在的作用的教学中应注意总结。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难点分析:

  1、  对人体的作用

  2、  几种供能物质

  3、  探究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实验

  教学过程 设计:

  第1课时:

  <引入>:章:请学生看两组图片(实物投影),一组为饥饿的孩子,一组为肥胖的孩子。提问:这些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学生答:略)如果那些骨瘦如柴的孩子依然得不到营养,他们会怎样?(学生答:略)我们需要哪些营养?怎样获得这些营养?怎样才算营养均衡……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要在第五章解决的。

  <引入>:节:人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离不开,而我们获得营养的主要途径是摄取食物。那么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呢?

  请几位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吃的早(午)餐,在这些食物中都含有哪些营养成分?请同学们依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来证明。(学生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设计方案,相互评价、改进,最终确定实验方案,明确注意事项,实施实验。(教师可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实验,部分实验可采用演示;每个实验在不同小组的实施方法也可不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食物中的种类。

  <课后作业 >:收集有关介绍的作用的资料。

  <板书设计 >: 

  第五章   消化和吸收

  第一节  

  一、 的种类

  1、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的种类:

  2课时:   

  <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食物中的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它们对人体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我们这节课来学习这个内容。

  首先请同学们先来看一段录像(媒体素材中提供此内容),请大家注意思考:几种物质分别有什么作用?我们分别从哪些食物中可以获得这些物质?

  学生看录像。

  看后总结归纳(可参考媒体素材中,PPt文件——),指导学生列表归纳。

  主要来源

  主要功能

  水

  无机盐

  糖类

  蛋白质

  脂肪

  维

  生

  素

  A

  B1

  C

  D

  探究活动

  探究简易检测食物中的能量

  实验目的:

  通过检测食物中含有的能量,了解食物中的有机物与能量的关系以及食物中有机物产生的能量对人体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和用具:花生种子一粒、解剖针、火柴、温度计、清水、试管、试管夹

  实验步骤:

  1、在试管中倒入10毫升自来水,然后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并作出记录。测温后将试管固定于铁架台上;   

  2、用解剖针将花生种子穿起,然后用火柴将花生种子点燃。将点燃的花生种子置于试管下方,加热试管中的自来水;

  3、待花生种子快要燃尽时,再用温度计测量自来水的温度,并作出记录。

  4、计算两次测量的温度差。这个温差就是试管中自来水温度上升的数值。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实验结果:花生种子中的有机物分解释放出热能使自来水的温度升高

  实验结论:

  食物中的有机物(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营养物质 篇5

  备课人:江秀平

  课题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了解几种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缺乏症及食物的来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     了解几种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缺乏症及食物的来源。 2.     某些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缺乏症及防治。 教学方法 讨论   探究   合作 教具 板 书 设 计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第二课时 水: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    运输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及尿素等废物 缺乏症和食物的来源无机盐:参与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人体的  新陈代谢                                      维生素:既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 为人体提供能量,但一旦缺乏会影响 人体的生长发育,甚至患病     教    学   内   容       教法,学法 一、回顾旧知识: 1.我们吃的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中,都含有的六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2.                                        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                                     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脂肪。脂肪也是                             。不过贮存在人体内的的脂肪一般是         的物质。 二、问题引入 常言道,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为什么水分对我们这么重要呢?《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就说,女人是水做的。今天老师要说,不仅是女人,所有的人都是水做的。这么说有科学依据吗? 三、明确目标 四、授课 [比速度]看谁在10分钟内自学课本25—26页完成学案问题 水,除了是人体细胞含量最多的成分外,还有哪些重要作用呢? 要保证健康生活,只是多喝补充水分可不够。有两类营养物质,在我们身体内含量虽不多,但如果缺了它们,我们就会患各种各样奇怪的病,同学们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1.你知道缺乏含钙的无机盐有什么症状吗?这些成分在哪些食物中含有的多? 2. 你知道缺乏含磷的无机盐有什么症状吗?这些成分在哪些食物中含有的多? 3.你知道缺乏含铁的无机盐有什么症状吗?这些成分在哪些食物中含有的多? 4.你知道缺乏含碘、含锌(微量)的无机盐有什么症状吗?这些成分在哪些食物中含有的多? 学生思考回答 设疑、提问、引入新课巡视, 提示:可以从书本查找解决 有的疑惑不解,有的开始翻书查找有关内容,涌跃回答。 明确: 我觉得有一定的依据。因为水份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 新生儿的含水比例高于成年人。瘦的人含水比例高于肥胖的人。 学生自学 巡视指导 点评:师生相互点评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离开水都无法进行,废物也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不管是从含量还是作用来看,水都是我们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所以,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白开水。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无机盐和维生素 完全正确。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种类都非常多,如果同学们有挑食的毛病,就很容易因缺少某种维生素或无机盐而患病。 学生看书查找答案

  创设情景,指导学生看书。

  巡视检查大多数学生完成后,组织小组讨论交流,给予鼓励性评 价。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讨论       教    学   内   容            教法,学法                5.你知道几种维生素缺乏时的症状和食物的来源 你知道“第七营养素”——膳食纤维吗? 五、[随堂训练]请你在20分钟内完成学案各题 六、学生谈收获

  引导学生从课本中发现问题,并从常见的食物成分表中查找 创设疑问,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维持其学习 积极性。 指导学生阅读32页材料 师生点评 教后记:

营养物质 篇6

  一.课标要求: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主要作用2.能力目标通过对验证食物含有能量的实验和分析食品的成分等活动,培养学生实验和调查、分析资料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合理膳食对人体的重要性,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重点、难点分析:【重点】营养物质构造身体,营养物质能提供能量、营养物质维持生命和健康这3个方面来概括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主要作用。【难点】初一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多数,故对测量的方法,用数据来验证食物中含有能量,有一定难度。实验“验证食物含有能量”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四.设计思路:        让学生描述进入青春期后身高体重的变化及食量的变化,分小组调查运动后饥饿感和含量的变化,分析营养物质对体的作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食物中是否含有能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小品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分析营养成分,了解营养物质对生命和健康起重要作用,注重师生双方的活动与知识的归类,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五.活动设计:

  第1课时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目标及说明创造情境,激发探究兴趣①若你看过《泰坦尼克号》,你一定不会忘记当时的情景:船慢慢地在下沉人们纷纷登上救生艇。假如你也在现场,船舱的空地可以往下下列物品:一袋水果、一罐牛肉、一块面包、一壶水,你会选择哪一样? ②现在不少同学正进入青春期,你有没有发现自己的体重和身高在增长的同时,饭量也在增长?这是为什么?③有些同学经常不吃早饭,有时会出现头晕眼花,甚至易跌倒,这是什么原因? ④当你在换牙或长个的时候,往往要多喝些牛奶,为什么要这样做? ⑤冬天当你饥饿的时候,为什么也感到冷? ⑥现在人们吃的食品里纷繁多样,你注意到了各种食品的包装上的成分说明了吗?食品中添加的成分对人体是否都有益?然后让学生任意选择某个问题进行回答。 学生在情境中结合生活经验。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踊跃发言使学生较快的投身于学习的情景中。在情境中思考问题,在情境中探索生物。

  小品表演小品呈现不吃餐上学,课堂上感觉到头晕眼花,四肢无力;长期生病的人因为胃口差,吃不下东西而消瘦;因为战乱和自然灾害而处于饥饿状态的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非洲难民。学生小品表现学生在表演中体验,在体验中进一步分析营养物质的功能

  调查调查:运动后饥饿感是否增强根据调查,小组交流,分析营养物质的作用。感知营养物质给我们提供能量

  实验探究①教师先组织学生阅读了实验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再指导学生学会用天平正确称量物体的质量。 ②布置学生分组实验:验证食物含有能量。通过实验,各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一致:食物含有能量。学生计算出100克同样的食物燃烧后释放出的热能是多少?(参照公式q=4.2×水温度的变化值×水的体积÷食物的质量×100÷1000)。 ③对照信息库资料,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为什么我们测出的能量和资料上的数据有较大的误差? ④⑤通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同学们又解决了新的问题,并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

  ①阅读了实验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学会用天平正确称量物体的质量。 ②计算出100克同样的食物燃烧后释放出的热能是多少? 学生小组操作实验。 认真观察、记录现象。 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发扬小组合作精神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引导自学,合作探究,组织讨论交流①哪些营养物质建构我们的身体?其中最多的物质是哪种?构成细胞的比不可少的物质是哪一类? ②供给我们能量的物质有哪些?其中供能最多的物质是哪种?储备能量的物质是哪种?

  小组成员的合作探究,学生思考、发言。

  学生感知:营养物质建造我们的身体、营养物质给我们提供能量。

  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对上课开始提出的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解答。 学生思考、探究这样通过问题的解决,不仅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使课堂教学的结构更加完整。

  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收获学生发言检查对知识的学习情况

  第2课时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目标及说明

  复习旧知

  引入课题引入:上一节课主要了解了营养物质中富含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食物中还有哪些并不含有能量,但对健康也很重要的物质呢?

  学生思考、回答:有,如水、无机盐、维生素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避免了重复与啰嗦,使教学更有针对性,重点更为突出。水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为什么水分对我们的生命这么重呢?指导阅读课本62页。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不管是从含量,还是作用来看,水都是我们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所以,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白开水。生:因为水分是人体细胞的一种主要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 生: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离开水都无法进行,废物也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输送。 生:我有次生病,腹泻脱水,人一下子就病倒下来,虚脱了,就是由于脱水引起的。  对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强调。

  小品表演

  无机盐对维持生命和健康的影响

  1.要保持健康,只多补充水分可不够。有两类营养物质,在我们身体内含量虽不多,但如果缺少了它们,我们就会患各种各样的疾病。学生们知道它们是什么吗?2.完全正确。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种类都非常多。如果同学们有挑食的习惯,就很容易因缺少某种维生素或某种无机盐而营养不良或患病。大家看,有一位同学就患病了。3.看来这位同学病得不轻。同学们都是“小医生”能帮这位病人一下他得了什么病吗?4.这位同学分析得非常好。但当医生不能只看病不开药呀!你觉得要治好他的病,应该多补充哪些食物呢?5.对,如果病人缺碘,可多食用海带等海产品。我们内陆地区食海产品的机会相对较少,为了补充足够的碘,国家在我们吃的盐里加了什么? 无机盐和维生素。课前挑选了一名学生以角色形式,自说自演一位缺碘的病人。生:缺钙。生:我觉得不对,缺钙只影响骨骼发育,不会影响智力。而且他的脖子也很大,应该是缺碘。 生:海白菜。 生:海带。 生:紫菜 生:海中的鱼虾。 生:吃的盐都是“加碘盐”

  通过学生自身表演体验,学生必然会去认真研究教材,掌握知识,并且会在表演中使知识得到巩固。

  小品表演

  维生素对维持生命和健康的影响   还有其他类型的“小患者”,有人愿意上来帮助他们诊断吗?

  注意引导学生做诊断(气氛活动,台上的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台下的学生发言踊跃,热烈,查食物成分表积极。)学生要想表演成功自己会去研究课本,查找资料,结合表演,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纤维素的作用

  1.除同学们说到的一些症状,还有一位同学,经常出现排便困难的症状,大家觉得应该补充哪类食物呢?

  为何多吃水果、蔬菜,

  2.就能帮助排便呢?引导学生看书

  生:我也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后来我妈妈让我多吃水果和笋子,这种情况就消失了。

  生:我妈买了许多香蕉给我吃,后来就好了。生:多吃新鲜蔬菜也可以。因为它们含有丰富的纤维素。生:纤维素除了能帮助排便外,对身体还有许多好处,所以一些科学家将它称为“和七类营养素”。培养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有的同学表演能力非常强,有的同学自学能力也很好,而有的同学简直就是小辩论家,让老师刮目相看。在这一节的学习中,同学们觉得自己有哪睦收获呢?只要大家有收获,我们就成功了。希望大家了解了各类营养物质后,能自觉地合理饮食,健康快乐地成长。

  生:原来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种类这么多,这么重要。

  生:(回忆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种类)

  生:我们应该改掉偏食的毛病。

  生:我觉得我的胆子比以前大了。

  生:我也能当小医生了。

  检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营养物质 篇7

  第五章 营养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茎是由芽发育的

  濮阳市第五中学 李艳红

  教学目标 

  1.了解芽的种类,理解叶芽的结构及叶芽发育。理解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关系。

  2.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叶芽的结构,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3.通过分析“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关系”,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

  1.“叶芽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知识。因为: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叶芽的结构息息相关,叶芽的结构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实际上,叶芽就是尚未展开的枝条(枝条:长有叶和芽的茎)。也就是说,茎是由叶芽发育的。只有弄清叶芽的结构,才能更好地理解茎与芽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为后续知识的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础。

  2.“叶芽的发育”是本节的难点知识。因为:叶芽的发育过程是一个相对缓慢的,动态的、变化的过程。伴随着叶芽的发育,新的枝条逐渐形成。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原因,会造成一些学生理解上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设法利用一些手段(录像、教具、动画等),克服时空带来的障碍帮助学生理解叶芽的发育过程与茎形成的关系,从而突破难点。

  3.“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关系”也是本节的一个难点知识。因为:对初一学生而言,植物体内的生长素以及生长素的浓度、作用机理,这些知识都是比较抽象而陌生的,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看,理解这些知识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教师要针对书中的内容,深入浅出他讲明顶芽对侧芽抑制,产生顶端优势现象及去掉顶芽能使侧芽生长、发育的道理就可以了。

  (1)学生经常掌握不好双面刀片的拿法,弄不好会把手划破。教师课前应把刀片的一侧用胶布包好,并告诉学生刀片的正确拿法,避免划伤手指。

  (2)用刀片纵向剖开叶芽时,学生会出现“剖偏”现象,从而影响对叶芽的观察效果。教师除了做好示范外,可以多备几个叶芽,让学生多做几次,从中挑选出最完整的叶芽纵剖面。

  教学过程 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

  1.关于本节课的引言,教师可以根据前面已经讲过的知识,复习提问:植物体的根和叶各有什么功能。由此引出,营养物质的运输是由茎完成的。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植物体的茎是怎样产生的?启发学生得出:茎是由芽发育而成的。

  2.“芽的种类”的教学,课前可准备一些枝条(杨树)、挂图或投影片,告诉学生芽有许种类,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名称也不一样。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芽分类的标准和名称的确定。一般学生能够提至书上的两种分类标准,教师可稍加扩充,如杨树等植物的芽外有些鳞片保护着,这种芽又叫鳞芽,没有鳞片的芽又叫裸芽。以此说明芽的名称的多样性.教师可提示学生:顶芽有可能是叶芽也有可能是混合芽,也可能是花芽,但发育成枝条的芽,应该是叶芽或混合芽。

  3.“叶芽的结构”的教学,应采取实验与教学同步的方法,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一些基本的技能。

  为了便于学生观察叶芽的纵切面,教师可以用元白菜心,制作成“芽纵剖教具”,用来表明叶芽各部分的结构和名称;用模型或动画投影片说明叶芽发育的过程,也可用伸缩教鞭示意叶芽伸展情况;有条件的也可给学生放录像片,进一步展示叶芽的生长、发育的全过程。明确叶芽就是枝条的雏型,其中孕育着茎的结构,茎是由芽发育的。

  为了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叶芽的结构图,请学生填出图注和各部分发育的结构名称。顺着思路,可问学生:①如果把叶芽的生长点去掉,叶芽会怎样?②叶芽的各部分是不是都不能生长了?③侧芽的发育与顶芽的发育有没有关系?在学生回答这些问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侧芽发育和顶芽发育的关系问题。

  4.关于“侧芽发育和顶芽发育”的教学,可以顺着上述思路,首先引导学生讨论植物的侧芽发育与顶芽发育是否有关系。然后用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例子,并配上图片或投影片等,说明顶芽生长抑制侧芽发育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向日葵、松树、杨树等)。最后再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植物体内产生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它主要分布于生长旺盛的地方。为什么顶芽生长会使侧芽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呢?在解释这一现象时,要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知识水平,不要把高中的知识,搬到这里来讲,只要按照书本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语言,讲清生长素的作用和顶端优势现象产生的道理就可以。在讲解过程中,一定要说明:生长素多集中在顶芽等生长旺盛的部位,并能往下运输。在含量微少时会促进植物生长,含量稍多就会抑制植物生长。一般情况下顶芽生长素含量少生长快,侧芽生长素多生长慢或停滞。当顶芽去掉后,生长素往下运输的量减少了,侧芽处生长素含量降低,顶芽对侧芽的抑制解除,侧芽开始生长,并能发育成侧枝。侧枝上也有顶芽,同样的道理会抑制侧枝上的侧芽发育,以此类推。为了使学生能理解这一作用机理,讲解时可配合使用自制投影片、板图。讲解后还可以播放有关的动画片、录像片,使学生深对这些较为抽象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节最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一些影片或资料,说明顶端优势和整枝摘心在农业实践中和植物栽培中的广泛利用。也可以用学生熟悉的材料进行说明,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不同的植物根据需要的不同,可以维持顶端优势(向日葵、黄麻、松柏科植物),也可以摘心整枝,促进侧芽的大量发育,以便获得更多的花芽和果实(棉花、番茄)。

  教师小结:植物的茎是由芽发育的。茎是植物体内不可缺少的结构。茎能输导营养物质,还有支持、贮藏、繁殖等功能。茎之所以有这些功能是与茎的结构有关。为下节课的内容可稍做铺垫。

  课堂练习

  1.看图识记叶芽的各结构的名称及作用。

  2.幼叶叶腋里的突起将来发育成什么?

  3.叶芽、花芽和混合芽的区别。

  4.叶芽中侧芽、顶芽是有谁发育成的?

  5.植物的顶端优势原因是什么?

  6.一株植物的主干通常由种子的( )发育成的。

  A 胚芽 B 胚轴 C 胚 D 子叶

  7.叶芽将来发育成( )

  A 叶 B 花 C 茎 D 枝条

  8.下列各项相比起来,较小一些的是( )

  A 侧芽 B 混合芽 C 花芽 D叶芽

  9.一株植物中的侧枝数目为___。

  10.枝条上比较小的芽一般是( )

  A 叶芽 B 花芽 C 混合芽 D 侧芽

  作业 布置

  1.基础训练本节内容;(课堂上有时间的话,课堂上可以合上课本巩固本节知识,检测自己学习的情况)

  2.课下记忆本节内容。

营养物质 篇8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教学目标

  了解营养素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类物质,掌握蛋白质、糖类、油脂和维生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查阅资料和讨论等活动,学会自主和合作学习的方法。

  通过学习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形成合理安排饮食的意识,增强自我保健和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难点:了解营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活动一 探究人体营养素包括哪些方面?

  情景导入:提问: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可见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所吃的食物通常包括哪些呢?

  小组交流:列举生活中的常见食物和饮品的类别。

  观察:(多媒体投影)教材P88图12-1、P91图12-7、 P92图12-9、 P93图12-10。

  小结:人体生命的生存和健康离不开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物质,通常称之为人体营养素。

  活动二 学习竞赛

  主题:“我”的风采我展示。

  设疑:这些营养素对人体来说,究竟分别有什么其他物质不可替代的作用呢?

  指导阅读:(分四大组,分别指定阅读教材上关于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内容介绍,结合教师课前布置查阅的有关资料,组内合作,讨论并完成下面的任务:以第一人称手法写一份自我介绍的文段,题目自拟。要求:简要介绍某类营养素的基本情况,重点陈述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组际竞赛:各组派一名代表上讲台演讲。(根据演讲的口才、表情及内容质量,由学生评委评分)

  活动三 应用实践

  辩论:偏食习惯好不好?

  设疑:我了解到我们同学们中有的同学喜欢吃这种食品而不喜欢吃那种食品,即存在所谓的偏食。这种饮食习惯好不好呢?

  (正反方辩论)

  小结:偏食影响身体健康。特别是同学们正处于身体生长旺盛时期,更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偏食。

  阅读与讨论:

  阅读:P90、 P92“资料”。

  讨论:a.有人用甲醛溶液来浸泡水产品并出售,这样做有什么危害?

  b.为什么吸烟有害健康?

  c.为什么霉变食物绝对不能食用?

  d.运动会上的长、短跑赛进行中,为什么有的同学感到很累?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赛前服用一些葡萄糖?若改食一些花生或者麦食品,效果好吗?

  知识拓展(多媒体播放):

  a.“劣质奶粉”导致“大头婴儿”的相关报道。

  b.“毒大米”危害介绍。

  c.吸烟的危害分析。

  活动四 课堂计算竞赛

  ①一女运动员可以在60 s秒内跑完400 m,她的氧气吸入量为4 L/min,而肌肉在工作达到极,每公斤体重每分钟需要氧气约0.2 L,如果该女运动员体重为50 kg ,她将缺少多少氧气?

  ②花生米含糖约24%(质量分数,余同),油脂约39%,蛋白质约26%;小麦含糖约76%,油脂约2%,蛋白质约11%;50 g花生和50 g小麦在体内完全氧化放出的能量各是多少?

  课题小结:经过本课题的学习,在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和对化学学科的情感方面,你分别有哪些收获?

  活动五 课外调查

  我们是一所农村中学,大多数同学家住农村。请在课外做一个调查,对于家中(或亲友、邻居中)发生霉变的食物是如何处理的?这种处理是否科学合理?我们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对此应做哪些工作呢?调查报告于一个月内完成。

  点评:整堂课以四个主题活动展开,层次清楚,意图明确,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第五个主题更是结合农村的实际,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研究,让学生感悟到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对社会常见的“偏食习惯”采取目前流行的深受大、中学生欢迎的“辩论”形式,而不是“答辩”形式,有其新意。但是课中如何把握,则对学生的课前准备和教师的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点评:湖北省枝江市教学研究室 易章和

  背景资料

  ①22名小学生吃玉米糊中毒,已有一人遇难

  本报讯(记者 刘振雄 特约记者 龙桥 通讯员 杨兴炳)我省郧西县一所小学11日突发食物中毒事件。至昨日,22名中毒学生中已有1人遇难,两人紧急转院抢救。

  事情发生在邻近陕西的郧西县景阳乡泥沟中心小学。11日下午5时30分左右,该校五、六年级数十名寄宿学生吃了晚餐的玉米糊后不久,出现呕吐、恶心、头晕等症状,立即被校方送入当地卫生所抢救。

  昨日上午9时50分,该校五年级女生12周岁的何莹莹经抢救无效身亡,12岁的男生孙文林、陈华登被紧急转送至郧西县医院抢救。

  事发后,十堰市副市长胡仲军、郧西县副县长张惠莉等赶到事发地指挥抢救,调查原因。据郧西县疾病控制中心介绍,初步怀疑系玉米霉变引起,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

  (《楚天都市报》20xx年11月13日)

  ②大量服用维生素E有害健康

  据新华社华盛顿11月10日电(记者曲俊雅)维生素是一种抗氧化剂,大多数人认为补充维生素E可以帮助他们延缓衰老。不过,最新研究发现,服用药物大量补充维生素E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危害身体健康。

  研究负责人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埃德加•米勒博士说,大多数复合维生素片一般含35~40个国际单位维生素E,这对健康也许会有些微小的“益处”。但如果能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维生素E,服药补充毫无必要。坚果、食用油、全谷食物和绿叶蔬菜中都富含维生素E。

  此外,美国心脏学会早已指出,维生素E没有预防心脏病的作用,而最近研究还表明,维生素E和降胆固醇药互相冲突。

  (《三峡都市》(周末)20xx年11月12日)

  ③野生珍稀、特殊功效、“生猛”刺激安全饮食必须革除三种陋习

  据新华社南昌11月10日电(记者冯丽)专家认为,要确保饮食安全首先要革除三种饮食陋习。

  不少人认为物以稀为贵,放着肉厚味美的畜肉不吃,偏吃肉少味寡的蛇、鼠、猫、虫,以为野生、珍稀的动物更有营养,其实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无论从组织结构、化学组成还是消化利用来看,它们都没有任何优势,不少野生动物还极易引发人类疾病。

  我国传统习惯有一些糟粕和迷信也影响了部分人的饮食喜好。如从“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推理,相信吃乌龟肉能长寿;从老虎的雄健敏捷,推理出虎骨酒能治跌打损伤;认为动物生殖器可以滋阴壮阳等等,甚至把“驮峰”“熊掌”“蛇肉”“牛鞭”传得功效神奇,美味无比。这些动物肉不仅保健功效毫无科学依据,即使从味道讲也毫不足取。

  “活猴脑”“蛇胆”“乌龟”“活鱼”“醉虾”等,这些近乎野蛮的吃法,不仅伤害人们对动物的爱怜之心,而且极不卫生

营养物质 篇9

  第五章 营养物质的运输

  第二节 茎的结构

  濮阳市第五中学 李艳红

  教学目标 

  1.掌握木本植物(这里指双子叶植物中的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理解草本植物(这里指单子叶植物中的草本植物)茎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理解年轮形成的道理,了解草本茎倒伏的原因及防止倒伏的措施。

  2.通过用显微镜观察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茎的横切装片,进一步巩固使用显微镜的技能和在显微镜下识别生物体结构的观察能力。

  3.通过分析“木本茎年轮的形成”,使学生树立生命物质的发展变化观点和内、外因辩证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

  1.“本本植物茎的结构”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因为:

  (1)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可作为其它植物茎结构的代表,弄清木本茎的结构,为了解其它植物的茎奠定基础。

  (2)只有掌握了木本茎的结构,才能更好地理解茎的功能和年轮形成的原因。

  2.对维管束概念的理解和年轮概念的理解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因为:

  (1)维管束是对茎结构整体而言,是茎的立体结构。它指的是:茎内,由韧皮部、形成层、本质部三部分合起来构成的结构。课本上维管束的图和茎的横切装片,都是一个平面的结构。如何使学生对维管束的理解形成立体概念,教师可参看教参,自制维管束教具加以说明,避免学生对维管束的理解形成片面性。

  (2)年轮的形成是多年生木本植物茎的形成层在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下进行周期性活动的结果。学生能够理解年轮是植物的生长线,但容易把年轮的概念与年轮线的概念混淆,造成理解上的误差。为了避免这种误解,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应注意结合挂图、模型或自画板图配合相应的文字进行说明。准确地把握年轮的概念及年轮线的概念。

  3.组织学生观察木本植物茎和草本植物茎结构的横切、纵切装片,也是教学内容的难点。因为:学生对茎结构的认识还只停留在书本和教师的挂图上,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茎结构在认识上存在差距,需要有一个“重新认识”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中,要耐心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把观察到的结构特点与教科书中的挂图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 设计

  本节课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1.看图识记叶芽的各结构的名称及作用。

  2.幼叶叶腋里的突起将来发育成什么?

  3.叶芽、花芽和混合芽的区别。

  4. 侧芽、顶芽是由叶芽中的什么发育成的?

  5.植物的顶端优势原因是什么?

  6.茎的功能是_____和______,茎是由____发育成的。

  7.杨树的顶芽属于_____。

  8.下列关于叶芽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叶芽中具有大量分生组织细胞 B离生长点越远的幼叶越早发育成叶

  C生长点及周围部分将发育成顶芽 D芽原基着生在未来枝条上节的位

  新课讲授:

  1.关于引言:教师通过复习提问的形式,从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引出茎的功能,从而导出茎的结构。也可以准备好一些种类的植物茎(2~3年生),直接提问学生:①茎是怎么发育而成的?②茎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会有这些作用?③茎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在学生回答这问题的基础上,说明不同的植物,茎的形态虽不一样,但其基本功能却是相同的。有支持植物体、输导营养及繁殖的作用。茎的这些功能与它的结构密切相关。茎的结构究竟是怎样的,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茎的结构进行研究。

  2.关于“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的教学,应采取实验与教学同步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好一些植物的茎,有草本植物的茎(小麦、玉米),也有木本植物的茎(椴树、杨树、柳树)。首先用准备好的材料,使学生明确木本茎和草本茎的区别(概念)。然后再以木本茎为例进行研究。研究的方法可采取:

  [在实验课上进行](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按步进行。首先发给每位学生一小段(约5cm)椴树茎,让学生动手剥一剥茎的外皮,这一层是很容易剥掉的。再引导学生往里剥就不那么容易了,很硬。然后让学生用刀片或竖刀把茎横切,观察茎横切面的结构,并用解剖针扎一扎茎横断面,哪部分硬,哪部分疏松。

  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后,教师可以提问:①茎的结构可以分成几部分?②最硬的结构在哪,最软的结构在哪?③为什么会这样?并组织学生讨论。

  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教师对不清楚的问题或不易观察的结构进行补充讲解。如:关于树皮,它的结构实际上是很复杂的。韧皮部是树皮中的重要结构,它主要是由筛管和韧皮纤维组成的。教师用挂图说明筛管的结构。强调筛管是由许多管状的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的。这些细胞中含有细胞核和细胞质。上下连接的两个细胞结合处叫筛板,上有许多小孔叫筛孔,筛管细胞之间靠筛孔进行物质传递,筛管是运输有机物的通道。关于韧皮纤维,可与木质纤维对比学习。关于木质部,可以与韧皮部进行对比讲解。导管的结构可以复习提问,由学生自己说明(第三章已讲)。木纤维的结构和功能可对比韧皮纤维,强调木纤维的坚硬、无弹性、强大支持力的特点。不同的植物茎中的木纤维和韧皮纤维的数目是不一样的。如亚麻茎中的韧皮纤维很丰富,可以用来编织亚麻布和帆布,很结实。红松的木材质地优良,耐腐蚀力较强,是建筑、车辆、造船、家具的上等优质用材。

  在讲解形成层的结构和功能时,教师可以这样设问:木本植物的茎逐年生长、加粗,所以茎中肯定有些细胞具有产生新细胞的能力,那么这些细胞在哪里呢?学生可能回答不准确或不知如何回答,教师需进一步提示: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属于什么组织?这种组织细胞具有什么特点,经过提示,学生会想起来,分生组织的细胞特点,这样就可以在图中找到形成层的位置了。形成层的位置决定了它能不断地向外分裂产生新的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新的木质部,使茎逐年加粗。

  在学生掌握了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后,教师给出维管束的概念,并组织学生讨论:木本植物的茎维管束呈什么状态。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用自制教具或模型说明维管束呈筒状。

  最后,教师根据自制教具或模型一层层地认识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加深学生对茎结构的立体认识和记忆。

  (2)在教师的设计下,学生发挥主动性。

  课前把实验材料和用具都发给学生,课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和想象力,让他们想方设法把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弄清楚。课本可以做为参考依据,教师可以作为他们中的一员,帮助出主意、想办法,并把握住学生的思路,使之朝着正确的方面进行。

  当然,对学生自己不能搞清楚的结构或不易发现的问题,教师也要进行说明、解释和讲解。但要注意,学生已经搞懂的内容,教师就没有必要再重复了。

  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是: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他们可以不受故有框框的限制,想方设法观察到茎的结构就可以。②经过学生自己“动脑”的操作,会更深一步地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课堂练习

  1.杨树的茎由外向内的组成是( )

  A.表皮 形成层 木质部 薄壁细胞 B.表皮 机械组织 薄壁细胞 维管束

  C.树皮 机械组织 薄壁组织 维管束 D.树皮 形成层 木质部 髓

  2.木本植物的茎中,细胞具有分裂能力的结构时( ),它可使茎不断加粗.

  A.树皮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髓

  3.木本植物的茎中髓的作用是______.

  4.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中,树皮的内侧部分叫( )

  A. 髓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韧皮部

  5.木本植物的茎中,维管束的构成是

  A.木质部 髓 B. 木质部 韧皮部 C.木质部 韧皮部 形成层 D韧皮部 髓

  6.木质部的组成是( )

  A.木纤维 导管 B.韧皮纤维 筛管 C.木纤维 筛管 D.韧皮纤维 导管

  7.韧皮纤维与木纤维的区别?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1.韧皮部中有支持作用的是_____,其结构与木质部中的____相似.

  2._____与_____都属于输导组织,但前者是由于_____________消失而相通,且细胞内没有______和_______,而后者通过______上的筛孔相通,是活细胞,前者主要运输______,后者主要运输_______。

  3.温带地区的树木,由于形成层活动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形成_____

  和_____两类不同的木材,相间排列而形成_______。

  4.铁轨下的枕木,人或车辗过而不会折断,其支持作用的主要是

  A韧皮纤维 B髓 C导管筛管 D木纤维

  5.木材中,木质部远比韧皮部厚,是因为______向___分裂的细胞还比向____分裂的细胞多

  6.在树木的年轮中,木质最坚硬的部分形成于( )

  A 春季 B 春夏之间 C夏季 D秋季

  7.柳树枝条可以柔软下垂,因为它的茎内( )

  A 只有韧皮纤维 B 只有木纤维 C 韧皮纤维发达 D 木纤维发达

  8.下列四种细胞中,属于活细胞的是( )

  A导管 B筛管 C木纤维 D韧皮纤维

  新课讲授:

  1.第二课时开始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上节课研究和讨论的问题,如木本茎的结构中维管束的作用?在茎的结构中有几种组织、名称?茎为什么能够长粗?形成层的活动一年四季是否都一样?在学生回答这些问题时,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并为引出新课内容奠定基础。

  2.新课引言:出示学习目标(1.草本植物茎的结构特点;2.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比较。)及自学指导(自学课本P96—97,知道草本植物茎的结构特点,并总结它与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在完成上述过程后,教师可以指着三年生木本植物茎横切图或投影片问学生:“这是几年生植物茎横切图?”(如果没有挂图和教具可看书上彩图八或寻找木菜墩)学生一般能够答对是三年生的。追问为什么?也能提到“年轮”,当再问什么是年轮,年轮是如何形成的?一般就很难说对或说准了,需要教师进一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3.关于“年轮的概念与形成的原因”的教学过程 ,开始可组织学生讨论有关形成层的活动情况,用实物(木菜墩)或挂图、模型引导学生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年轮的概念。同时要强调指出:年轮与年轮线不是一回事。年轮是木本植物茎横切面上的同心轮纹。每一个同心轮纹是木本茎在一年中形成的木质部。因为形成层的活动受季候的影响,春夏季所生木质部色淡而宽厚,细胞大,壁薄,称春材(早材);夏未至秋季所生木质部则色深而狭窄,细胞小,壁厚,称秋材(晚材)。当年春材与秋材逐渐过渡,组成一轮,而春材与次年秋材之间,界线明显,出现轮纹。年轮线只指春材与次年秋材之间的分明界线。根据树干基部的年轮数,可推测树木年龄。

  可以告诉学生,年轮的宽度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每因气候、虫害或其他因素一年内可产生若干假年轮。热带乔木常终年生长,多不具明显的年轮。

  4.关于:“草本植物茎的结构”的教学,可采取与木本植物茎结构对比的方式进行,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具体过程:先让学生观察草本植物茎的结构(图片、茎横切片、实物),认清茎的各部分细胞特点和结构名称。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对比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和草本植物茎的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①草本植物的茎为何不能无限力加粗呢?②为何多数草本植物长不高呢?以便能更好地加强学生对草本植物茎结构的理解。同时可以补充说明:草本植物茎中的机械组织,除了有支持作用夕卜还有一定的柔韧性。如有的农村利用玉米秸编织成美丽的工艺品,给农民带来丰厚的收益。在农业生产方面,我国农业科学家很早就开始研究、培育优良的抗倒伏品种,避免由于机械组织的不发达,造成的粮食减产。实践证明,一般小麦的株高在80~85cm最为合适,过矮也不利于小麦的生长和结穗。有时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还需施加一些矮壮素(多效哇),促进茎干的粗壮。最后,可让学生整理出木本植物茎和草本植物茎在结构上的异同对照表,便于学生记忆。

  草本植物茎

  木本植物茎

  维管束组成

  韧皮部、木质部

  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

  维管束排列

  散生在薄壁细胞中

  呈筒状

  茎的加粗

  不能逐年加粗

  可以逐年加粗

  课堂练习:

  1.单子叶草本植物茎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是( )

  A韧皮部 B木质部 C表皮 D机械组织

  2.草本植物茎的薄壁细胞属于

  A分生组织 B机械组织 C保护组织 D营养组织

  3.草本植物的维管束组成是( )

  A韧皮部 木质部 B形成层 韧皮部

  4.在木本植物茎和草本植物茎中都具有的结构是( )

  A树皮 B韧皮部 C筛管 D韧皮纤维 E木质部 F导管 G木纤维

  H叶绿体 I 形成层 J维管束 K薄壁细胞

  5.木本植物茎的维管束由( )组成,排列呈____,而草本植物茎中的维管束主要由( )组成,没有_____,并且分散在________中间.

营养物质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环剥枝条形成树瘤的现象,知道植物体以木质部的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以韧皮部的筛管运输有机物。

  2、通过对茎的输导作用的分析,了解保护树皮的意义及茎具有贮藏有机物的作用。

  能力目标

  1、通过设计茎的输导作用的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及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实验或观察基础上,通过讨论或分析得出适当的结论并加以表述,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植物体的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结构与物质运输功能相适应的教学,使学生体会植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通过讨论“茎的输导作用”,引导学生懂得爱护树木,保护树皮的重要性,进而进行绿化美化、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的重点是通过对探究实验的设计及分析,得出导管是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通路;而有机物是通过筛管输导的科学结论。

  (1)通过上节的教学,学生已经知道了茎的木质部中的导管是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茎的韧皮部中的筛管是输导有机物的通道。

  (2)通过探究实验,学生会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自己的"亲眼所见",经过整理、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即茎里的导管能够把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到植物体全身,茎里的筛管能够把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植物各部。

  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分析和综合能力的表现;也可以看作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

  2、讲述环割枝条上方形成的"瘤状物"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瘤状物的形成,实际上是比较复杂的过程。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不用讲得过细,要求学生明白是由于有机物的运输受到阻碍引起的就可以了。

  教法建议

  1、让学生在课前完成"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的探究实验的设计及完成,上课时将实验装置或处理材料带到实验室,对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介绍。由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并不一定完善,所以教师要自备红墨水在茎中运输的实验结果及树瘤标本,以便上课时分发给学生观察,最好能做到每组或每桌一份。

  2、观察红墨水在茎和叶中的运输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分析得出的结论有两点;一是茎的木质部被染红,不宜说成导管被染红;二是水分运输的方向和部位,即向上运输至叶。红墨水中既有水又有水溶性物质,突出水的运输方向、途径和部位,无机盐一点即通。

  3、树瘤形成的原因很复杂,其结构基础是木栓形成层的形成及其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物质基础是由于有机养料运输途径的割断使有机养料积累。教学时只要让学生明确切口上部膨胀起来与有机养料的积累有关,并领悟到韧皮部(树皮部分)运输有机养料即可。

  从树皮对运输有机物的重要性方面,就能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明白爱护树木、保护树皮的重要性,进而进行绿化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及结果的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

  难点:有关输导有机物的实验。

  手段:以实验观察与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设计思想:

  本节课首先以对茎运输营养物质的探索性实验开始,但学生设计的实验有些并不能很好的解决本节课的问题,所以在课前教师一定要准备好有关的实验,以供课上学生观察。重点要求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 :(1课时)

  (课前要求学生看实验-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完成设计有关茎运输营养物质的实验)

  一、导入  :

  提问:1、茎的功能是什么?

  2、木本植物的茎的结构是怎样的?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总结:茎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那么在木本植物的结构中,哪些与运输营养物质有关呢?

  二、讲授新课:

  (一)探索性实验: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学生展示设计实验的思路及结果。

  组织学生对每组的实验设计进行分析。

  总结并纠正学生设计实验中出现的错误。

  展示课前准备好的有关茎的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实验结果,并组织学生观察茎中哪一部分被红墨水染红了。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实验结果。

  总结:茎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里的导管向上运输的。

  (二)茎对有机物的运输:

  提出问题:参照"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的实验设计及分析,推测一下茎对有机物运输的相关结构是什么?如何用实验来验证?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出示有瘤状物的枝条,利用投影或录像介绍实验操作方法。

  组织学生观察,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总结:有机物通过韧皮部的筛管向下运输到其他各个器官,当环割后,有机物就堆积在切口的上方,使此处的细胞分裂和生长都加快,树皮就膨大起来,形成了瘤状物。

  (三)茎的其他功能:

  提出问题:"茎除了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哪些功能?请举例说明"

  组织学生发言

  总结:茎除了可以运输营养物质,还有以下几个功能:

  1、贮 藏营养物质,如甘蔗。

  2、支持,如支持叶,有利于叶进行光合作用。

  3、繁殖:如扦插等。

  板书设计 :

  第三节

  一、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由茎的木质部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二、茎的有机物的运输:

  由茎的韧皮部运输有机物

  探究活动实验目的: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沿着木质部向上运输的

  实验材料:2~3年生的木本植物技条

  实验用具:等大的玻璃瓶或矿泉水瓶三个、小蜡烛、刻刀、小纸片

  实验步骤:

  1、取粗细大小相当的2~3年生木本植物的枝条三根(枝条上所带叶片数相等),将三根枝条底部分别斜切,观察其韧皮部。木质部和髓。

  2、将一根枝条的韧皮部蜡封。方法是按木质部和髓的分布位置,将小纸片刻成 形,盖在一枝条断面处,使其韧皮部露出,将小蜡烛点燃,使其蜡液滴在韧皮部断面上,待蜡凝固后,取走纸片。

  3、将一根枝条的木质部蜡封。用同样方法将小纸片刻成相应的形状盖在枝条断面的韧皮部和髓部,露出木质部,将蜡液滴在木质部断面上,取走纸片。

  4、第三根枝条不做任何处理。

  5、将三根枝条分别插入盛有清水的甲、乙、雨三个瓶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几小时后观察现象并完成观察记录。

  实验结果:

  甲瓶中的枝条实验后叶片仍然硬挺,这能说明蜡封韧皮部不影响枝条的吸水;乙瓶中的枝条实验后叶片萎蔫,说明蜡封木质部阻碍枝条的吸水;丙瓶中的枝条实验后叶片仍然硬挺。

  实验结论: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沿着木质部向上运输的

  思考题:

  此实验为什么要在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进行?

  温暖、光照充足能使枝条上的叶片的蒸腾作用旺盛,枝条的吸水能力加强,进而得到的实验结果就越能说明问题

营养物质 篇11

  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组名:       

  第三章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1)

  【学习目标】知道糖、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学习重难点】糖、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预备知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

  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包括:

  【基础知识】

  一、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代表物的化学组成:看课本表格

  观察教材78页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式,发现葡萄糖和果糖具有相同的________,具有不同的_________,葡萄糖和果糖互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蔗糖和麦芽糖互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淀粉和纤维素是否互为同分异构体?为什么?

  根据糖类是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多少可以把糖分成    、    和     。

  二、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性质

  1、 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⑴葡萄糖的特征反应:

  ①在碱性、加热条件下,能                                          

  ②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也可使                                            

  应用:                                                                   

  ⑵淀粉的特征反应                                                         

  ⑶蛋白质特征反应:①                     ②                           

  应用:                                                                    

  2、 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①双糖、多糖可以在稀酸的催化下,最终水解为                         。

  有关化学方程式:                                                          

  ②油脂

  酸性水解:                                                                 

  碱性水解:                                                                 

  用途:                                                                 

  ③蛋白质水解:                                                             

  【思考与交流】

  1、 我们长时间咀嚼馒头、米饭为什么会感到甜味?

  2、现有三瓶已失去标签的溶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淀粉溶液,如何利用化学方法将他们一一鉴别出来。

  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组名:       

  第三章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2)

  【学习目标】认识糖、油脂、蛋白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糖、油脂、蛋白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糖类、油脂、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糖类物质的主要应用

  ⑴葡萄糖和果糖的存在和用途

  ①存在:             、                 、         

  ②主要用途          、                、             、             

  ⑵蔗糖的存在和用途 

  ①存在:            、            

  ②主要用途             

  ⑶淀粉

  ① 存在:                    

  ②主要用途            、               

  ⑷纤维素  ①存在:             、                 、             、          

  ②主要用途           、                 、              、         

  2、油脂的主要应用     

  ⑴油脂中的碳链含              时,主要是                

  油脂中的碳链含              时,主要是               

  ⑵应用:脂肪在人体内的化学变化是        ,然后再分别进行           ,

  油脂同时还有                         的作用

  3、蛋白质的主要应用

  食用:                         纺织业:                           

  皮革业:                       医药业:                       

  化工业:                                      

  ⑷酶:酶是一类                           ,是                       。

营养物质 篇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使学生掌握糖类代谢的主要途径

  2、使学生掌握蛋白质代谢的主要途径

  3、使学生掌握脂类代谢的主要途径

  4、使学生理解糖类、蛋白质、脂类三大类营养物质代谢的特点

  5、使学生理解三大类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二、能力方面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糖类、脂类、蛋白质的代谢途径及其相互关系,训练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等科学思维品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肝脏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体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观点的 教育。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三大类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生命科学在人们的生产实践中的价值,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观方面的 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包括糖类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人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五部分的内容。

  1、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途径

  教材中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代谢途径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学生缺乏有关的生物化学基础知识,而这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途径实际上是由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组成的,而且这些变化又相当复杂。因此,处理这部分教材时一定要把握好 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在学生能接受的情况下,尽量向学生展示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总体轮廓。

  (1)糖类代谢

  教材从细胞或血浆中的葡萄糖来源,葡萄糖在细胞中的利用,即去路两个方面,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糖类代谢,最后教材以表解的形式对这部分知识做了归纳。

  主要内容有:细胞或血浆中葡萄糖的来源主要有三,即①食物中糖类物质的消化吸收②血糖浓度低于80-120mg/dL时,由肝糖元分解产生③由其它非糖物质(如甘油、氨基酸、乳酸等)在代谢中转化产生;细胞或血浆中葡萄糖的去路也有三,即①在细胞中氧化分解提供能量②血糖浓度高于 100mg/dL时,在肝脏或骨骼肌中合成糖元③在细胞中转化为其它非糖物质。

  (2)脂类代谢

  教材选择了脂类物质的三个组成,即脂肪、磷脂和胆固醇中学生熟悉的脂肪作为重点,简要介绍了脂肪的代谢途径及其特点,并用表解的形式做了归纳总结,最后教材提了一下血脂和胆固醇相关知识。

  (3)蛋白质代谢

  教材也从细胞或血浆中的氨基酸来源,以及氨基酸在细胞中的利用,即去路两个方面,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蛋白质代谢,最后教材以表解的形式对这部分知识做了归纳总结。

  主要内容有:氨基酸的来源有三,即①从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吸收获得②自身蛋白质分解产生③通过转氨基作用产生新氨基酸;氨基酸的去路也有三,即①合成各种组织蛋白和酶②通过转氨基作用产生新的蛋白质③通过脱氨基作用分解,其中含氮部分转化为尿素,不含氮部分转化糖类、脂肪等其它物质。

  2、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教材指出,细胞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这三类物质的代谢在时间、空间上是同时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过程。但是,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不是三类物质之间都可以相互转化。

  教师还应通过实例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观点,即在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关系中,糖类代谢处于中心地位。

  3、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

  结合糖类代谢,教材简要地从人在饥饿初期和长期饥饿时血糖含量的变化,不良的饮食或偏食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的肥胖,阐述了这些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时给出了具体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结合脂类代谢,教材从脂肪肝的产生及其预防、治疗措施介绍了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的重要性。

  最后教材结合蛋白质代谢,介绍了有关氮平衡的知识,如足量的蛋白质供应对于婴幼儿、儿童少年和老年人的重要意义,以及食入各种蛋白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教法建议

  1、引言

  这部分内容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化学基础,加之有一部分内容涉及到了较深的生物化学方面的知识,因此本节的知识内容适于讲授为主。但本节内容又学生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预防疾病联系紧密,因此本节的突破口可放在学生感兴趣的自身健康话题上引入本节课题。

  在学生对本节的内容提起兴趣后,引导学生回忆:

  人类摄入的营养素都有哪些?

  从而使学生全面了解营养物质除糖类、脂类、蛋白质外,还有水、无机盐类、维生素、纤维素,即七大营养物质,并着重引导学生讨论膳食纤维(即纤维素)的有关问题。

  2、糖类代谢

  糖类代谢可以让学生听过或见过的一些生活经验入手,提出一些与糖类有关的问题串,引发学生的分析、思考、讨论;最后 教师可把学生讨论得出的结论总结成课本中的表解。3、脂类代谢

  (1)脂肪代谢

  脂肪代谢也应从学生自身入手,设计一些与脂肪代有关的问题串,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归纳出脂肪代谢途径谢;最后教师可把学生讨论得出的结论总结成课本中的表解。

  (2)血脂和胆固醇代谢

  血脂的高低是人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学生关心的话题,有条件的话可让学生参照我国正常成年人空腹时主要的血脂含量来衡量一下自己的血脂水平。虽然教材中没有提及胆固醇的代谢,但胆固醇与人体的健康是学生比较关心的,有可能的话,可适当补充上胆固醇在人体中的来源与去路的问题。

  4、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代谢也可采用一边结合学生自身实际,一边总结细胞中氨基酸的来源与去路的方式进行 教学,最后,把学生讨论的结论归纳为教材中表解的形式。

  5、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

  这部分内容涉及生物化学的内容比较多,且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在这方面接触的生活实例也不是很多,因此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主要通过实例讲授为主,学生思考、讨论为辅。

  (1)糖类、脂类、蛋白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①糖类代谢与脂类代谢之间的关系

  教师应让学生清楚,糖类与脂肪之间的转化是双向的,但它们之间的转化程度不同,糖类可以大量形成脂肪。

  ②糖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首先使学生明确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概念,然后教师应指出糖类与蛋白质之间的转化也可以是双向的: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转变成非必需氨基酸,但糖类不能转化为必需氨基酸,因此糖类转变蛋白质的过程是不全面的;然而几乎所有组成蛋白质的天然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后,产生的不含氮部分都可以转变为糖类。

  ③蛋白质代谢与脂类代谢的关系

  教师应向学说明,蛋白质与脂类之间的转化依不同的生物而有差异,例如人和动物不容易利用脂肪合成氨基酸,然而植物和微生物则可由脂肪酸和氮源生成氨基酸;某些氨基酸通过不同的途径也可转变成甘油和脂肪酸,例如用只含蛋白质的食物饲养动物,动物也能在体内存积脂肪。

  教师最后应总结一下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

  (1)糖类、脂类、蛋白质之间转化是受到制约的

  教师可举例说明三大营养物质转化的制约条件:

  例如,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而且糖类供应充足时才有可能大量转化成脂肪;

  再如 教师还可举人和动物体内糖类、脂类、蛋白质作为能源物质的先后顺序这个例子,或者提问下面的问题:长期营养不良的人为什么会全身浮肿?

  教师应向学生阐明三大营养在人和动物体的作用是各有侧重的,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蛋白质的主要作用于是构成生物体和调节生命活动。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氧化分解,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人体才会动用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分解供能,当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都不足时,体内蛋白质就将成为主要的供能物质;然而当糖和脂肪供应充足,且其代谢过程又都正常时,体内蛋白质的分解供能就会相应减少。

  6、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

  (1)糖类代谢与人体健康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血糖的来源与去路的示意图,分析人体对血糖浓度的调节机制。

  人体血糖浓度一般维持在80-120mg/dL(0.1%),食物中的糖类物质被消化为葡萄糖,然后被吸收入血液,血糖增加,此时一部分葡萄糖会在肝脏和肌肉等处转化为肝糖元和肌糖元,使血糖浓度维持在80-120mg/dL(0.1%)的正常水平;反之,血糖浓度下降时,肝脏中的肝糖元又可以转变为葡萄糖陆续释放到血液中,使血糖浓度继续维持稳定状态。

  人在长期饥饿状况下或肝功能减退的情况下,血糖含量降低到50-60 mg/dL,为低血糖,主要表现为头晕、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症状。出现低血糖早期症状,又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因为脑组织功能活动所需要的能是主要来自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而脑组织中含糖元极少,需要随时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来氧化供能,所以会出现惊厥和昏迷等症状,当血糖含量低于45mg/dL时,脑组织就会因得不到足够的能量而发生功能障碍。

  ③从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角度分析,造成人体肥胖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脂肪代谢与人体健康

  教师可与学生一起讨论脂肪肝的问题,可提问:你听说过脂肪肝吗?知道为什么会得这种病吗?知道脂肪肝对人体带来的危害吗?

  3、蛋白质代谢与人体健康

  教师可通过下面的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

  ①你觉得动物性蛋白的营养学价值高,还是植物性蛋白的营养学价值高?为什么?

  ②为什么说在食物中掺食豆类可以提高其它蛋白质的利用率?

营养物质 篇1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环剥枝条形成树瘤的现象,知道植物体以木质部的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以韧皮部的筛管运输有机物。

  2、通过对茎的输导作用的分析,了解保护树皮的意义及茎具有贮藏有机物的作用。

  能力目标

  1、通过设计茎的输导作用的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及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实验或观察基础上,通过讨论或分析得出适当的结论并加以表述,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植物体的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结构与物质运输功能相适应的教学,使学生体会植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通过讨论“茎的输导作用”,引导学生懂得爱护树木,保护树皮的重要性,进而进行绿化美化、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的重点是通过对探究实验的设计及分析,得出导管是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通路;而有机物是通过筛管输导的科学结论。

  (1)通过上节的教学,学生已经知道了茎的木质部中的导管是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茎的韧皮部中的筛管是输导有机物的通道。

  (2)通过探究实验,学生会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自己的"亲眼所见",经过整理、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即茎里的导管能够把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到植物体全身,茎里的筛管能够把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植物各部。

  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分析和综合能力的表现;也可以看作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

  2、讲述环割枝条上方形成的"瘤状物"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瘤状物的形成,实际上是比较复杂的过程。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不用讲得过细,要求学生明白是由于有机物的运输受到阻碍引起的就可以了。

  教法建议

  1、让学生在课前完成"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的探究实验的设计及完成,上课时将实验装置或处理材料带到实验室,对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介绍。由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并不一定完善,所以教师要自备红墨水在茎中运输的实验结果及树瘤标本,以便上课时分发给学生观察,最好能做到每组或每桌一份。

  2、观察红墨水在茎和叶中的运输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分析得出的结论有两点;一是茎的木质部被染红,不宜说成导管被染红;二是水分运输的方向和部位,即向上运输至叶。红墨水中既有水又有水溶性物质,突出水的运输方向、途径和部位,无机盐一点即通。

  3、树瘤形成的原因很复杂,其结构基础是木栓形成层的形成及其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物质基础是由于有机养料运输途径的割断使有机养料积累。教学时只要让学生明确切口上部膨胀起来与有机养料的积累有关,并领悟到韧皮部(树皮部分)运输有机养料即可。

  从树皮对运输有机物的重要性方面,就能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明白爱护树木、保护树皮的重要性,进而进行绿化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及结果的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

  难点:有关输导有机物的实验。

  手段:以实验观察与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设计思想:

  本节课首先以对茎运输营养物质的探索性实验开始,但学生设计的实验有些并不能很好的解决本节课的问题,所以在课前教师一定要准备好有关的实验,以供课上学生观察。重点要求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 :(1课时)

  (课前要求学生看实验-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完成设计有关茎运输营养物质的实验)

  一、导入  :

  提问:1、茎的功能是什么?

  2、木本植物的茎的结构是怎样的?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总结:茎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那么在木本植物的结构中,哪些与运输营养物质有关呢?

  二、讲授新课:

  (一)探索性实验: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学生展示设计实验的思路及结果。

  组织学生对每组的实验设计进行分析。

  总结并纠正学生设计实验中出现的错误。

  展示课前准备好的有关茎的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实验结果,并组织学生观察茎中哪一部分被红墨水染红了。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实验结果。

  总结:茎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里的导管向上运输的。

  (二)茎对有机物的运输:

  提出问题:参照"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的实验设计及分析,推测一下茎对有机物运输的相关结构是什么?如何用实验来验证?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出示有瘤状物的枝条,利用投影或录像介绍实验操作方法。

  组织学生观察,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总结:有机物通过韧皮部的筛管向下运输到其他各个器官,当环割后,有机物就堆积在切口的上方,使此处的细胞分裂和生长都加快,树皮就膨大起来,形成了瘤状物。

  (三)茎的其他功能:

  提出问题:"茎除了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哪些功能?请举例说明"

  组织学生发言

  总结:茎除了可以运输营养物质,还有以下几个功能:

  1、贮 藏营养物质,如甘蔗。

  2、支持,如支持叶,有利于叶进行光合作用。

  3、繁殖:如扦插等。

  板书设计 :

  第三节

  一、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由茎的木质部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二、茎的有机物的运输:

  由茎的韧皮部运输有机物

  探究活动实验目的: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沿着木质部向上运输的

  实验材料:2~3年生的木本植物技条

  实验用具:等大的玻璃瓶或矿泉水瓶三个、小蜡烛、刻刀、小纸片

  实验步骤:

  1、取粗细大小相当的2~3年生木本植物的枝条三根(枝条上所带叶片数相等),将三根枝条底部分别斜切,观察其韧皮部。木质部和髓。

  2、将一根枝条的韧皮部蜡封。方法是按木质部和髓的分布位置,将小纸片刻成 形,盖在一枝条断面处,使其韧皮部露出,将小蜡烛点燃,使其蜡液滴在韧皮部断面上,待蜡凝固后,取走纸片。

  3、将一根枝条的木质部蜡封。用同样方法将小纸片刻成相应的形状盖在枝条断面的韧皮部和髓部,露出木质部,将蜡液滴在木质部断面上,取走纸片。

  4、第三根枝条不做任何处理。

  5、将三根枝条分别插入盛有清水的甲、乙、雨三个瓶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几小时后观察现象并完成观察记录。

  实验结果:

  甲瓶中的枝条实验后叶片仍然硬挺,这能说明蜡封韧皮部不影响枝条的吸水;乙瓶中的枝条实验后叶片萎蔫,说明蜡封木质部阻碍枝条的吸水;丙瓶中的枝条实验后叶片仍然硬挺。

  实验结论: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沿着木质部向上运输的

  思考题:

  此实验为什么要在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进行?

  温暖、光照充足能使枝条上的叶片的蒸腾作用旺盛,枝条的吸水能力加强,进而得到的实验结果就越能说明问题

营养物质 篇14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导学案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方法:

  本节教材内容包括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测定食物中的能量以及资料分析、探究活动及进一步探究等学生活动。本节课利用课本资源,在查阅活动中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这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加强。同时也可使学生利用所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对于探究活动,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其测定的数量并不准确。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时.应注意首先是定性(有无能量),第二才是定量(有多少能量),这样就能发挥探究活动的作用,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人体,生命活动能量的来源。      通过介绍维生素的发现史.既说明了维生素的重要作用,也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的发展与方法,并认识到科学的作用。对无机盐的介绍可与生活实例相结合,既掌握其作用又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2、 能力目标: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测定食物中的能力。3、 情感目标: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的其他生物。三、教学重点:1、营养物质的类别、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2、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对探究数据的处理。

  四、教学难点:探究活动的组织及如何减少实验的误差。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 学生分组及分配工作,准备好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各种材料、用具。2、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 调查当地人们都常吃哪些食物。2、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不模仿教材中现成的装置,利用废弃物制作实验装置(其中,锥形瓶、温度计、试管夹、铁勺由教师提供)。3、 预习与无机盐、维生素相关的知识;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丰富以上知识,并结合有关知识自编自演与之相关的小品(课堂上表演)。

  六、课时:2课时七、教学过程: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课程引入

营养物质 篇15

  教学目标

  1、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

  2、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教学重难点:探究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

  教学过程

  导言: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物,人类的各种食物均直接或间接来自环境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新课:一、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人必须摄入一定量的食物,才能维持生命,才能进行各项生命活动,食物含有保证人体正常生活生长发育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

  探究:

  常见食物的营养成份

  目的:说出盒装食物的营养成份和生产原料。

  推荐器材:记录本、调查表、钢笔等。

  指导:1、每个学生针对自己经常食用的5种食物,提出有关营养成份的问题,并作出相关的假设。

  2、设计调查表。

  3、独立完成对5种盒装食物营养成分调查。

  教师建议:选择学校或家长附近的超市或食品商店阅读5种食物包装盒或包装袋,记录主要营养成分,生产原料等信息。

  教师讲述:食物多种多样,生产原料一般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一般都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及维生素、无机盐、水和纤维素。

  蛋白质、糖类、脂肪它们既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人体的供能物质。

  实验: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

  目的:举例说明食物中含有质白质、淀粉、脂肪。

  器材:面粉、花生、小麦种子、烧杯、试管、滴管、碘液、白纸、匙子、纱布、单面刀片、镊子、清水等。

  教师指导:1、2人一组,取一匙面粉,加清水和成面团,用一叠成双层的纱布包住面团,将包着的面团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轻轻揉挤,观察清水的变化。

  2、把用纱布包着的面团放在另一盛满清水的烧杯中继续揉挤,等到不再有白色物质从纱布里渗出来时,打开沙布团→黄白色的胶状物质。

  3、在揉挤的过程中,从纱布向清水渗出许多白色物质,是什么?是否是淀粉?如何验证。

  4、取烘干的花生、小麦,用单面刀片纵向切开,分别将种子的切面向着白纸,用大拇指挤住移开种子,观察白纸上出现的现象。

  学生讨论:不同的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淀粉、脂肪一样多吗?

  教师讲述:蛋白质: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每天要摄取足量多的蛋白质,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生命活动。

  瘦肉、鱼、蛋、豆、奶、含大量的蛋白质。

  糖:是细胞的主要成分,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含糖植物:小麦、水稻、玉米、高梁,甘薯,马铃薯、藕、甘蔗、甜菜。

  脂肪:能够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可贮存猪肉、羊肉、蛋、大豆和花生。

  小结:

  本课重点学习:通过调查盒装或袋装食物营养成分、理解蛋白质、淀粉、脂肪是人类三大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 篇1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环剥枝条形成树瘤的现象,知道植物体以木质部的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以韧皮部的筛管运输有机物。

  2、通过对茎的输导作用的分析,了解保护树皮的意义及茎具有贮藏有机物的作用。

  能力目标

  1、通过设计茎的输导作用的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及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实验或观察基础上,通过讨论或分析得出适当的结论并加以表述,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植物体的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结构与物质运输功能相适应的教学,使学生体会植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通过讨论“茎的输导作用”,引导学生懂得爱护树木,保护树皮的重要性,进而进行绿化美化、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的重点是通过对探究实验的设计及分析,得出导管是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通路;而有机物是通过筛管输导的科学结论。

  (1)通过上节的教学,学生已经知道了茎的木质部中的导管是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茎的韧皮部中的筛管是输导有机物的通道。

  (2)通过探究实验,学生会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自己的"亲眼所见",经过整理、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即茎里的导管能够把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到植物体全身,茎里的筛管能够把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植物各部。

  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分析和综合能力的表现;也可以看作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

  2、讲述环割枝条上方形成的"瘤状物"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瘤状物的形成,实际上是比较复杂的过程。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不用讲得过细,要求学生明白是由于有机物的运输受到阻碍引起的就可以了。

  教法建议

  1、让学生在课前完成"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的探究实验的设计及完成,上课时将实验装置或处理材料带到实验室,对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介绍。由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并不一定完善,所以教师要自备红墨水在茎中运输的实验结果及树瘤标本,以便上课时分发给学生观察,最好能做到每组或每桌一份。

  2、观察红墨水在茎和叶中的运输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分析得出的结论有两点;一是茎的木质部被染红,不宜说成导管被染红;二是水分运输的方向和部位,即向上运输至叶。红墨水中既有水又有水溶性物质,突出水的运输方向、途径和部位,无机盐一点即通。

  3、树瘤形成的原因很复杂,其结构基础是木栓形成层的形成及其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物质基础是由于有机养料运输途径的割断使有机养料积累。教学时只要让学生明确切口上部膨胀起来与有机养料的积累有关,并领悟到韧皮部(树皮部分)运输有机养料即可。

  从树皮对运输有机物的重要性方面,就能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明白爱护树木、保护树皮的重要性,进而进行绿化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及结果的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

  难点:有关输导有机物的实验。

  手段:以实验观察与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设计思想:

  本节课首先以对茎运输营养物质的探索性实验开始,但学生设计的实验有些并不能很好的解决本节课的问题,所以在课前教师一定要准备好有关的实验,以供课上学生观察。重点要求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 :(1课时)

  (课前要求学生看实验-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完成设计有关茎运输营养物质的实验)

  一、导入  :

  提问:1、茎的功能是什么?

  2、木本植物的茎的结构是怎样的?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总结:茎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那么在木本植物的结构中,哪些与运输营养物质有关呢?

  二、讲授新课:

  (一)探索性实验: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学生展示设计实验的思路及结果。

  组织学生对每组的实验设计进行分析。

  总结并纠正学生设计实验中出现的错误。

  展示课前准备好的有关茎的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实验结果,并组织学生观察茎中哪一部分被红墨水染红了。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实验结果。

  总结:茎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里的导管向上运输的。

  (二)茎对有机物的运输:

  提出问题:参照"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的实验设计及分析,推测一下茎对有机物运输的相关结构是什么?如何用实验来验证?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出示有瘤状物的枝条,利用投影或录像介绍实验操作方法。

  组织学生观察,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总结:有机物通过韧皮部的筛管向下运输到其他各个器官,当环割后,有机物就堆积在切口的上方,使此处的细胞分裂和生长都加快,树皮就膨大起来,形成了瘤状物。

  (三)茎的其他功能:

  提出问题:"茎除了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哪些功能?请举例说明"

  组织学生发言

  总结:茎除了可以运输营养物质,还有以下几个功能:

  1、贮 藏营养物质,如甘蔗。

  2、支持,如支持叶,有利于叶进行光合作用。

  3、繁殖:如扦插等。

  板书设计 :

  第三节

  一、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由茎的木质部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二、茎的有机物的运输:

  由茎的韧皮部运输有机物

  探究活动实验目的: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沿着木质部向上运输的

  实验材料:2~3年生的木本植物技条

  实验用具:等大的玻璃瓶或矿泉水瓶三个、小蜡烛、刻刀、小纸片

  实验步骤:

  1、取粗细大小相当的2~3年生木本植物的枝条三根(枝条上所带叶片数相等),将三根枝条底部分别斜切,观察其韧皮部。木质部和髓。

  2、将一根枝条的韧皮部蜡封。方法是按木质部和髓的分布位置,将小纸片刻成 形,盖在一枝条断面处,使其韧皮部露出,将小蜡烛点燃,使其蜡液滴在韧皮部断面上,待蜡凝固后,取走纸片。

  3、将一根枝条的木质部蜡封。用同样方法将小纸片刻成相应的形状盖在枝条断面的韧皮部和髓部,露出木质部,将蜡液滴在木质部断面上,取走纸片。

  4、第三根枝条不做任何处理。

  5、将三根枝条分别插入盛有清水的甲、乙、雨三个瓶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几小时后观察现象并完成观察记录。

  实验结果:

  甲瓶中的枝条实验后叶片仍然硬挺,这能说明蜡封韧皮部不影响枝条的吸水;乙瓶中的枝条实验后叶片萎蔫,说明蜡封木质部阻碍枝条的吸水;丙瓶中的枝条实验后叶片仍然硬挺。

  实验结论: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沿着木质部向上运输的

  思考题:

  此实验为什么要在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进行?

  温暖、光照充足能使枝条上的叶片的蒸腾作用旺盛,枝条的吸水能力加强,进而得到的实验结果就越能说明问题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营养物质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590721157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