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小动物唱歌》

《小动物唱歌》

拱手江河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小动物唱歌》

微信扫码分享

《小动物唱歌》(精选5篇)

《小动物唱歌》 篇1

  教学设计】

  《小动物唱歌》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小动物在唱歌”中的内容。通过聆听演唱大量描写动物的音乐、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叫声,演唱描写动物的歌曲、将自己喜爱的动物编入歌曲演唱,让学生充分认识动物、感受音乐中的动物,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教学中与自然科学常识整合,注重培养学生听辨能力和观察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教学目标 】

  1. 生通过聆听、学习描写小动物的歌(乐)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

  2、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聆听和学唱歌曲《小动物在唱歌》,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3、通过各种音乐活动,为学生积累大量描写动物的音乐素材,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

  律动。教师弹奏轻松、愉快乐曲《美丽的鲜花在开放》,教师和学生自由地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美好的音乐氛围能使学生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开始这节愉快的音乐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呢?用你的肢体语言和声音模仿你最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

  “汪汪 汪,朋友们 好!”

  学生们也用他们喜爱的小动物的叫声与我问好,

  “喵喵 喵,小狗 好!”

  “叽叽 叽,老师 好!” ……

  【这样的开课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感受导入  新课。

  故事情景导入  。在投影屏幕出现小蚂蚁、小青蛙、小黑鸡、小白猪等小动物图片,在画面的导引下,学生带上头饰把前三单元的有关小动物的歌曲一一表演唱,,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森林中的动物王国。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把歌曲《小蚂蚁》、《做个好娃娃》、《云》、《小雨沙沙沙》、《鹅》等歌曲有机的整合在一个音乐故事情景中。并引导学生用《鹅》歌曲的音乐填加新的古诗进行演唱比赛,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了创新学习的积极性……随后学生又在歌曲《小动物在唱歌》中通过教师启发帮助其他小动物编创歌词,并随音乐自由地用肢体语言表现动物,师:“看!森林里的动物可多了。它们非常感谢大家帮助编歌词和大家一起开演唱会,让我们用动作和声音模仿、表现这些小动物,和他们一起演唱好吗?”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现空间,让他们大胆地模仿音乐中的动物,同时也在活动中自觉地辨别评价自己与别人的动作,选择肢体语言和体态表现活泼可爱的小动物。】

  谈话:今天的音乐会开的很成功,我们回到学校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间通过信息交流可间接地拓宽视野,在互动中展示自我、自由评价,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明白了动物与人类的和谐相处的关系!同时也是学生喜爱的音乐激趣活动。】

  三、唱歌曲。

  多媒体课件出示小鸡、小鸭的图片。模仿小鸡、小鸭的动作和叫声。

  小鸡 说话 唧唧 唧,

  小鸭 说话 嘎嘎 嘎。

  初次完整演唱歌曲后。感受歌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特点和演唱情绪。

  再演唱歌曲,在这里教师特别强调力度记号(F强 、P弱)。在唱歌曲时注意力度记号所表达的意境,学生们不由自主地活跃起来,把力度强的地方唱成狗爸爸,弱的地方唱成狗孩子,有的晃头,有的拍腿,有的跺脚,有的学小兔跳,有的学小狗叫 ……

  1=D 2/4

  32 1| 1 1 │3 4 5 | 5  5 │(1 5| 1 5 │ 32  2 )|

  【演唱歌曲《小动物唱歌》时,通过律动帮助记忆歌词,让他们去去自由发挥表达他们心中的感受。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愉悦的活动中学生们智慧的火花便开始迸发为歌曲创编出千姿百态的表演动作。】

  随歌曲伴奏演唱《小动物唱歌》,学生自由加上自编动作。

  四、创编活动。

  师: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也想加入我们的演唱了,请同学们想一想该怎样演唱呢?

  【前面的音乐活动如:用动物叫声问候,听表现动物的音乐,看同学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声音猜动物名称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编素材。学生们感觉正是展示自己的机会,积极开动脑筋,争先恐后发言。】

  有的学生说我想请小狗来演唱,有的说我想请小羊唱歌,还有的说我想请小猫来演唱……

  1=D 2/4

  6 3 3 2 │3 5 3 │(5656 3 3 │ 1212 3) │

  小狗 唱歌 汪汪 汪,

  小羊 唱歌 咩咩 咩,

  小猫 唱歌 喵喵 喵,

  合作学习。学生自由分小组,改编和创编歌词,结合律动进行表演。其中部分学生为新加入的小动物编歌,另一部分同学为歌曲编动作。

  【通过小组合作,逐步培养学生的交际合作协调能力。师生、生生互动,情感交融。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探究式的自主学习。】

  教师和学生讨论:如何把小马和大象请到我们的歌曲中演唱?讨论中得出:

  1=D 2/4

  6 3 3 2 │3 5 3 │(5656 3 3 │ 1212 3) │

  小马 跑步 嗒嗒 嗒,

  大象 走路 嘭嘭 嘭,

  表演展示。师:欢迎大家来到“和小动物开赛歌会”!学生们尽情表现自我、展示自我,遨游在音乐王国。

  【音乐给人的想象插上高飞的翅膀,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潜能得以充分开发。探究式学习方法既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尊重学生的自我感觉也为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唤起他们的表现欲和创造欲。有了成功的体验,就能极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音乐学习的兴趣,则更能终身享受音乐。】

  【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我尝试着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应用CAI课件创设情景激趣,让学生在声、光、电、流动的画面的启发下走进音乐,让音乐走入学生生活。首先,注重以审美为核心,给学生营造视觉的美、听觉的美、肢体的美,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学习音乐。其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入手,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演唱大量描写动物的歌曲,进行体态律动、舞蹈、表演的活动中,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自主地合作、探究、创造性的去发挥想象力,在互动中、情感交流中充分调动学生更深刻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音乐教学实践,产生对音乐的强烈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第三,在活动中肯定学生多种不同的感受,尊重学生的自身体验,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发展,使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在体验中成长。这种激励机制即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我觉得教学中教师要设计更多巧妙的环节让学生去实践,去创造。

《小动物唱歌》 篇2

  今年的教师评优课活动,让我大开了眼界,不仅是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对一年级音乐前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重组,在学生的活泼、热情、积极学习、尝试了成功的快乐。 

  【教学设计】

  《小动物唱歌》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小动物在唱歌”中的内容。通过聆听演唱大量描写动物的音乐、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叫声,演唱描写动物的歌曲、将自己喜爱的动物编入歌曲演唱,让学生充分认识动物、感受音乐中的动物,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教学中与自然科学常识整合,注重培养学生听辨能力和观察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教学目标】

  1. 生通过聆听、学习描写小动物的歌(乐)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

  2、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聆听和学唱歌曲《小动物在唱歌》,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3、通过各种音乐活动,为学生积累大量描写动物的音乐素材,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律动。教师弹奏轻松、愉快乐曲《美丽的鲜花在开放》,教师和学生自由地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美好的音乐氛围能使学生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开始这节愉快的音乐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呢?用你的肢体语言和声音模仿你最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

  “汪汪 汪,朋友们 好!”

  学生们也用他们喜爱的小动物的叫声与我问好,

  “喵喵 喵,小狗 好!”

  “叽叽 叽,老师 好!” ……

  【这样的开课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感受导入新课。

  故事情景导入。在投影屏幕出现小蚂蚁、小青蛙、小黑鸡、小白猪等小动物图片,在画面的导引下,学生带上头饰把前三单元的有关小动物的歌曲一一表演唱,,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森林中的动物王国。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把歌曲《小蚂蚁》、《做个好娃娃》、《云》、《小雨沙沙沙》、《鹅》等歌曲有机的整合在一个音乐故事情景中。并引导学生用《鹅》歌曲的音乐填加新的古诗进行演唱比赛,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了创新学习的积极性……随后学生又在歌曲《小动物在唱歌》中通过教师启发帮助其他小动物编创歌词,并随音乐自由地用肢体语言表现动物,师:“看!森林里的动物可多了。它们非常感谢大家帮助编歌词和大家一起开演唱会,让我们用动作和声音模仿、表现这些小动物,和他们一起演唱好吗?”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现空间,让他们大胆地模仿音乐中的动物,同时也在活动中自觉地辨别评价自己与别人的动作,选择肢体语言和体态表现活泼可爱的小动物。】

  谈话:今天的音乐会开的很成功,我们回到学校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间通过信息交流可间接地拓宽视野,在互动中展示自我、自由评价,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明白了动物与人类的和谐相处的关系!同时也是学生喜爱的音乐激趣活动。】

  三、唱歌曲。

  多媒体课件出示小鸡、小鸭的图片。模仿小鸡、小鸭的动作和叫声。

  小鸡 说话 唧唧 唧,

  小鸭 说话 嘎嘎 嘎。 

  初次完整演唱歌曲后。感受歌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特点和演唱情绪。

  再演唱歌曲,在这里教师特别强调力度记号(F强 、P弱)。在唱歌曲时注意力度记号所表达的意境,学生们不由自主地活跃起来,把力度强的地方唱成狗爸爸,弱的地方唱成狗孩子,有的晃头,有的拍腿,有的跺脚,有的学小兔跳,有的学小狗叫 ……

  1=D 2/4

  32 1| 1 1 │3 4 5 | 5  5 │(1 5| 1 5 │ 32  2 )|

  【演唱歌曲《小动物唱歌》时,通过律动帮助记忆歌词,让他们去去自由发挥表达他们心中的感受。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愉悦的活动中学生们智慧的火花便开始迸发为歌曲创编出千姿百态的表演动作。】

  随歌曲伴奏演唱《小动物唱歌》,学生自由加上自编动作。

  四、创编活动。

  师: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也想加入我们的演唱了,请同学们想一想该怎样演唱呢?

  【前面的音乐活动如:用动物叫声问候,听表现动物的音乐,看同学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声音猜动物名称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编素材。学生们感觉正是展示自己的机会,积极开动脑筋,争先恐后发言。】

  有的学生说我想请小狗来演唱,有的说我想请小羊唱歌,还有的说我想请小猫来演唱……

  1=D 2/4

  6 3 3 2 │3 5 3 │(5656 3 3 │ 1212 3) │

  小狗 唱歌 汪汪 汪, 

  小羊 唱歌 咩咩 咩,

  小猫 唱歌 喵喵 喵,

  合作学习。学生自由分小组,改编和创编歌词,结合律动进行表演。其中部分学生为新加入的小动物编歌,另一部分同学为歌曲编动作。

  【通过小组合作,逐步培养学生的交际合作协调能力。师生、生生互动,情感交融。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探究式的自主学习。】

  教师和学生讨论:如何把小马和大象请到我们的歌曲中演唱?讨论中得出:

  1=D 2/4

  6 3 3 2 │3 5 3 │(5656 3 3 │ 1212 3) │

  小马 跑步 嗒嗒 嗒, 

  大象 走路 嘭嘭 嘭, 

  表演展示。师:欢迎大家来到“和小动物开赛歌会”!学生们尽情表现自我、展示自我,遨游在音乐王国。

  【音乐给人的想象插上高飞的翅膀,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潜能得以充分开发。探究式学习方法既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尊重学生的自我感觉也为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唤起他们的表现欲和创造欲。有了成功的体验,就能极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音乐学习的兴趣,则更能终身享受音乐。】

  【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我尝试着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应用CAI课件创设情景激趣,让学生在声、光、电、流动的画面的启发下走进音乐,让音乐走入学生生活。首先,注重以审美为核心,给学生营造视觉的美、听觉的美、肢体的美,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学习音乐。其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入手,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演唱大量描写动物的歌曲,进行体态律动、舞蹈、表演的活动中,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自主地合作、探究、创造性的去发挥想象力,在互动中、情感交流中充分调动学生更深刻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音乐教学实践,产生对音乐的强烈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第三,在活动中肯定学生多种不同的感受,尊重学生的自身体验,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发展,使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在体验中成长。这种激励机制即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我觉得教学中教师要设计更多巧妙的环节让学生去实践,去创造。

《小动物唱歌》 篇3

  学情分析:

  一年级三班共有72名学生,他们大都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音准和节奏都有一定的基础,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表演能力相对上学期而言有一定的提高。从学生整体来讲,相差不明显。要加强学生的表演能力和音乐的感受能力。

  教学设计:

  一、用一组可爱的小动物图片引入教学,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和好奇心让他们产生兴趣。

  二、歌曲学习。第一段分句教唱。第二段采用听唱法,在听第二段之前故意用还疑语气提问,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他们在听录音时更加用心。歌曲学完后,再次回到图片中,利用图片加深歌曲学习。

  三、认识强弱音记号“f”、“p”。用图片引入学习,通过打击乐器体会强音和弱音的区别。再利用小游戏让学生亲身体会强音和弱音的发音方法。其次教师讲述“f”、“p”,让学生在课本中找出记号。

  四、歌表演。先让学生一起表演,再让他们上台表演,表演的好的学生就将他表演的小动物的图片奖励给他,激发他们的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图片(小鸡、小鸭、小羊、小猪、小青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复习上次课内容:学生齐唱歌曲《咏鹅》。

  2、将课前准备好的图片展示在黑板上。

  教师提问:你认识它们吗?

  学生回答:认识。

  教师分别提问小动物的名字及小动物的叫声。

  3、你们会唱歌,那小动物们会不会唱歌呢?引出课题《小动物唱歌》。教师板书课题。播放幻灯片,学生读课题。

  二、学习歌曲《小动物唱歌》

  1、跟教师按节奏、分乐句朗读歌词。(让学生对歌词内容有个初步认识,注意弱起小节的力度。)

  2、教师播放录音两遍。(听第一遍录音时,教师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让学生对歌曲旋律有个初步印象。复听录音,加强学生对歌曲的印象。)

  3、教师分句教唱第一段歌曲。(注意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中“真快乐”的音准。第一乐句曲谱为322,同时注意第三拍2

  为一拍,学生容易唱成两拍。第二乐句曲谱为321,同时第三拍1也为一拍。)

  4、歌曲第二段采用听唱法,先让学生听一遍录音再齐唱。这段中容易出现错误的是节奏“汪汪汪汪”,学生容易唱成“汪--汪--”,教师纠正错误。

  5、学生齐唱歌曲。

  教师以疑问口吻提问:你们会唱这首歌了吗?

  学生回答:会了。

  教师:我有点不相信,那你们来唱一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

  6、创编歌词。

  教师提问:你们能把《小动物唱歌》里的小猫和小狗的叫声换成我们黑板上的这些小动物的叫声吗?

  学生回答:能。(教师可提问学生最喜欢的小动物是哪一个,选择图片学生一起演唱。)

  三、认识强弱音记号“f”和“p”。

  1、播放多媒体图片,通过“喊人”和“说悄悄话”引入强和弱的学习。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看两张图片,我们先来看第一张,你们看这个男孩在干什么?(播放第一张图片)

  学生举手回答。(男孩在喊远处的一个女孩)

  师:那他在喊女孩时声音是怎么样的?

  学生回答:大声的喊。

  教师:就用了很强的声音。

  (播放第二张图片)

  教师:那你们看看这两个女孩在干什么?

  学生一起回答:说悄悄话。

  教师:那她的声音是怎么样的?

  学生回答:很小的声音。

  教师:就是很弱的声音。

  2、教师打击铜鼓、锣让学生听两组声音并回答。一组为强音,一组为弱音。

  3、游戏。让学生模仿教师声音的力度。

  教师: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模仿。你们要用跟老师同样力度的声音作出回应。你们能做到吗?

  学生:能。

  教师用强声:请坐好!

  学生用强声:坐好了!

  教师用弱声:请安静!

  学生用弱声:安静了!

  (这样学生就能掌握强弱声的发音控制)

  4、教师提问:那同学们知道我们在音乐中怎么表示声音的强和弱吗?播放课件学习“f”代表强音,“p”代表弱音。让学生在课本中找出标有“f”和“p”的地方。

  5、教师按强、弱要求范唱歌曲。

  6、学生按强、弱要求演唱歌曲。

  四、歌表演:《小动物唱歌》

  1、学生齐唱歌曲,并自己设计加入小猫和小狗的动作。

  2、请学生上台表演歌曲,要求选挂图中的喜欢的小动物的声音替换猫和狗的声音,并模仿所选动物的典型动作,或是拍手等其他动作,运用到表演当中。(每次选三个或以上学生表演,谁表演的,就将图片奖励给他。)

  五、总结

  1、提问:同学们,你能把《小动物唱歌》里的小猫和小狗的声音换成其他动物的声音吗?

  2、提问:你认识“f”和“p”了吗?

  六、作业

  请学生回家以后将《小动物唱歌》里的小猫和小狗的声音换成其他动物的声音,表演给家长看。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以审美为核心,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入手,给学生营造一个美的氛围。

  第一,我利用“小动物的美”增加学生的好奇心提起他们对这首歌曲的兴趣,一年级的学生对小动物的叫声很熟悉也很乐于表现,所以课题导入较成功。第二,歌曲的学习。1、引导学生听范唱,使他们听到歌声的美。2、学生能按正确的节奏跟着教师朗读歌词。3、教师播放录音时,学生能认真的听录音。4、第一段歌曲的学习,开始学生对音准的把握并不是很准确,经过反复学习,音准把握程度良好。歌曲第二段旋律跟第一段基本相同,节奏稍有变化,用听唱法教学较成功。5、再次利用小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创编歌词,学生兴趣较高,大部分学生能达到要求。6、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强弱的力度,对于强弱力度在歌曲中也能正确的把握。第三、肢体的美。在进行歌表演的活动时,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自主地合作、探究、创造性地去发挥想象力模仿小动物的动作特征。

  在活动中肯定学生多种不同的感受,尊重学生的自身体验,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发展,使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在体验中成长。这种激励机制既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本次课的不足之处也很多。一节课上这两个内容有些多,学生两个内容体验和表现的时间都有限,歌曲的弱起也很费劲,应该把两个内容按主次分开,可以第一课时学习体验音的强弱,让学生联系生活多体验,多用打击乐器创造生活中的声音,第二课时学习歌曲,并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按歌曲上的要求把强弱的地方唱好,让学生多种形式的演唱歌曲。

《小动物唱歌》 篇4

  设计意图: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喜欢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爱模仿更是小班幼儿突出的特点。他们喜欢听以小动物为内容的故事、儿歌、歌曲,会不由自主地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走路、吃东西的样子……。为让小班幼儿加深对小动物的关爱,并在模仿小动物的活动中获得快乐,我选择了动物唱歌的声音。因此比较适合小班幼儿的演唱。通过教学活动,可引导幼儿乐意模仿小动物的叫声,激发幼儿热爱小动物的美好情感。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儿歌,感受作品活泼有趣的情节。

  2.乐意学学、说说、做做每个动物各自的本领。

  活动准备:

  大公鸡、小鸭子、小青蛙、小花猫的头饰,儿歌相应的图片,圈4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马上要举行音乐会了,小动物们都在练习唱歌,准备来参加。

  你们听,谁在练习唱歌啊?(播放公鸡的叫声)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大公鸡的图片

  提问:大公鸡是怎么唱的啊?

  (幼儿模仿ooo)

  出示大公鸡嘴巴的图片(连着的3个)(师幼站起来学鸡叫,与幼儿互动)

  提问:大公鸡,喔喔喔,他在告诉我们什么呢?(天亮了)出示太阳图标。

  (幼儿自由讲述)

  你们真动脑筋,听懂了他在唱什么。你们想不想学大公鸡唱歌?怎么唱的?我们来试试!(引导幼儿看图标念儿歌,大公鸡,喔喔喔,天亮了。)

  2.教师:“呀!第二个小动物只露出了身体的一部分,猜猜这是谁?”(出示鸭子的嘴巴)

  提问:“你从哪里看出是鸭子?(出示鸭子的图标)鸭子的嘴巴什么样?”(扁扁的,幼儿学做。)

  “鸭子是怎样唱歌的呢?”(出示鸭子嘴巴的图标)它除了会嘎嘎噶叫?它还有什么本领?(在水里游泳)(出示小鸭子游泳的图标)

  教师朗诵:“小鸭子,嘎嘎嘎、游泳了。”“ 小鸭子在唱什么?”(引导幼儿一起来学唱)

  3.教师:“第三个小动物他呀藏在了谜语中呢,我们来猜猜他又会是谁呢?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 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尾巴。”(谜底:青蛙)

  “那青蛙又是怎样唱歌的呢?”(呱呱呱,出示青蛙嘴巴的图片)

  教师:“小青蛙怎么走路的?”(幼儿自由模仿青蛙的动作)

  教师:“小青蛙,他有什么本领?”(捉害虫)

  教师:“小青蛙,呱呱呱,捉害虫”(和幼儿一边模仿动作时教师朗诵)“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青蛙唱歌:小青蛙,呱呱呱,捉害虫。”

  4.教师:“最后一个小动物本领可大了,他阿乌一口就能吞下一只老鼠呢,你们知道它是谁吗?”(小花猫)

  教师:“看小花猫多得意啊!(出示猫抓老鼠的图片)谁来告诉我,小花猫又是怎样唱歌的?他会唱些什么呢?

  教师:“小花猫,喵喵喵,抓老鼠。”(幼儿一起念)

  5.完整的欣赏儿歌

  (1)音乐会马上要开始了,看看小动物准备好了没有。(按照顺序和幼儿一起回忆小动物的名字)

  (2)师幼一起看图标朗诵。

  (3)请男孩女孩分别来看图标念儿歌:小朋友都学会了小动物唱歌,接下来,我们请小弟弟和小妹妹比赛谁唱的歌更好听,更响亮,好吗?

  三、结束部分:

  教边出示头饰:小动物们的音乐会真热闹啊,你们也想来开音乐会吗?好,老师给大家准备好了公鸡、鸭子、青蛙还有小花猫的头饰,等一下我请四位小朋友来扮演小动物,然后站在这几个小舞台上进行表演,如果是公鸡唱歌的,你就做公鸡唱歌的动作,轮到鸭子唱歌的,扮演鸭子的小朋友就做动作,听明白了吗?

  (幼儿边念边表演,鼓励其他幼儿一起念)

《小动物唱歌》 篇5

  音乐教学的综合与创新学习

  --------《小动物唱歌》教学案例与反思

  今年的教师评优课活动,让我大开了眼界,不仅是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对一年级音乐前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重组,在学生的活泼、热情、积极学习、尝试了成功的快乐。

  教学设计】

  《小动物唱歌》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小动物在唱歌”中的内容。通过聆听演唱大量描写动物的音乐、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叫声,演唱描写动物的歌曲、将自己喜爱的动物编入歌曲演唱,让学生充分认识动物、感受音乐中的动物,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教学中与自然科学常识整合,注重培养学生听辨能力和观察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教学目标 】

  1. 生通过聆听、学习描写小动物的歌(乐)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

  2、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聆听和学唱歌曲《小动物在唱歌》,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3、通过各种音乐活动,为学生积累大量描写动物的音乐素材,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

  律动。教师弹奏轻松、愉快乐曲《美丽的鲜花在开放》,教师和学生自由地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美好的音乐氛围能使学生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开始这节愉快的音乐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呢?用你的肢体语言和声音模仿你最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

  “汪汪 汪,朋友们 好!”

  学生们也用他们喜爱的小动物的叫声与我问好,

  “喵喵 喵,小狗 好!”

  “叽叽 叽,老师 好!” ……

  【这样的开课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感受导入  新课。

  故事情景导入  。在投影屏幕出现小蚂蚁、小青蛙、小黑鸡、小白猪等小动物图片,在画面的导引下,学生带上头饰把前三单元的有关小动物的歌曲一一表演唱,,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森林中的动物王国。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把歌曲《小蚂蚁》、《做个好娃娃》、《云》、《小雨沙沙沙》、《鹅》等歌曲有机的整合在一个音乐故事情景中。并引导学生用《鹅》歌曲的音乐填加新的古诗进行演唱比赛,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了创新学习的积极性……随后学生又在歌曲《小动物在唱歌》中通过教师启发帮助其他小动物编创歌词,并随音乐自由地用肢体语言表现动物,师:“看!森林里的动物可多了。它们非常感谢大家帮助编歌词和大家一起开演唱会,让我们用动作和声音模仿、表现这些小动物,和他们一起演唱好吗?”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现空间,让他们大胆地模仿音乐中的动物,同时也在活动中自觉地辨别评价自己与别人的动作,选择肢体语言和体态表现活泼可爱的小动物。】

  谈话:今天的音乐会开的很成功,我们回到学校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间通过信息交流可间接地拓宽视野,在互动中展示自我、自由评价,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明白了动物与人类的和谐相处的关系!同时也是学生喜爱的音乐激趣活动。】

  三、唱歌曲。

  多媒体课件出示小鸡、小鸭的图片。模仿小鸡、小鸭的动作和叫声。

  小鸡 说话 唧唧 唧,

  小鸭 说话 嘎嘎 嘎。

  初次完整演唱歌曲后。感受歌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特点和演唱情绪。

  再演唱歌曲,在这里教师特别强调力度记号(F强 、P弱)。在唱歌曲时注意力度记号所表达的意境,学生们不由自主地活跃起来,把力度强的地方唱成狗爸爸,弱的地方唱成狗孩子,有的晃头,有的拍腿,有的跺脚,有的学小兔跳,有的学小狗叫 ……

  1=D 2/4

  32 1| 1 1 │3 4 5 | 5  5 │(1 5| 1 5 │ 32  2 )|

  【演唱歌曲《小动物唱歌》时,通过律动帮助记忆歌词,让他们去去自由发挥表达他们心中的感受。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愉悦的活动中学生们智慧的火花便开始迸发为歌曲创编出千姿百态的表演动作。】

  随歌曲伴奏演唱《小动物唱歌》,学生自由加上自编动作。

  四、创编活动。

  师: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也想加入我们的演唱了,请同学们想一想该怎样演唱呢?

  【前面的音乐活动如:用动物叫声问候,听表现动物的音乐,看同学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声音猜动物名称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编素材。学生们感觉正是展示自己的机会,积极开动脑筋,争先恐后发言。】

  有的学生说我想请小狗来演唱,有的说我想请小羊唱歌,还有的说我想请小猫来演唱……

  1=D 2/4

  6 3 3 2 │3 5 3 │(5656 3 3 │ 1212 3) │

  小狗 唱歌 汪汪 汪,

  小羊 唱歌 咩咩 咩,

  小猫 唱歌 喵喵 喵,

  合作学习。学生自由分小组,改编和创编歌词,结合律动进行表演。其中部分学生为新加入的小动物编歌,另一部分同学为歌曲编动作。

  【通过小组合作,逐步培养学生的交际合作协调能力。师生、生生互动,情感交融。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探究式的自主学习。】

  教师和学生讨论:如何把小马和大象请到我们的歌曲中演唱?讨论中得出:

  1=D 2/4

  6 3 3 2 │3 5 3 │(5656 3 3 │ 1212 3) │

  小马 跑步 嗒嗒 嗒,

  大象 走路 嘭嘭 嘭,

  表演展示。师:欢迎大家来到“和小动物开赛歌会”!学生们尽情表现自我、展示自我,遨游在音乐王国。

  【音乐给人的想象插上高飞的翅膀,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潜能得以充分开发。探究式学习方法既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尊重学生的自我感觉也为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唤起他们的表现欲和创造欲。有了成功的体验,就能极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音乐学习的兴趣,则更能终身享受音乐。】

  【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我尝试着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应用CAI课件创设情景激趣,让学生在声、光、电、流动的画面的启发下走进音乐,让音乐走入学生生活。首先,注重以审美为核心,给学生营造视觉的美、听觉的美、肢体的美,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学习音乐。其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入手,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演唱大量描写动物的歌曲,进行体态律动、舞蹈、表演的活动中,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自主地合作、探究、创造性的去发挥想象力,在互动中、情感交流中充分调动学生更深刻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音乐教学实践,产生对音乐的强烈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第三,在活动中肯定学生多种不同的感受,尊重学生的自身体验,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发展,使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在体验中成长。这种激励机制即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我觉得教学中教师要设计更多巧妙的环节让学生去实践,去创造。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动物唱歌》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595171157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