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春来了

春来了

甜味剂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春来了

微信扫码分享

春来了(精选10篇)

春来了 篇1

  教学内容: 一、歌曲: 二、综合训练:按指定节奏写作旋律 三、欣赏: 1、 牧歌 (无伴奏合唱) 2 、渔歌 (巴乌,筝,笙三重奏)民族乐器介绍 (三)吹管乐器 教学目的:  一、 指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歌唱春天的到来教育他们要热爱生活,充满热情的去寻找这美好的春天。  二、 按指定的节奏写作旋律,继续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三、 感受蒙古族名歌的音调及无伴奏合唱中的人声的表现魅力和多声部和声效果的美感。   四、 感受哈尼族,彝族的民间音乐。初步认识和了解我国民族吹管乐器----笛,唢呐,笙,管子,箫的形状音色。教学重点:F大调音位教学难点 :  旋律写作。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     1、 轻声演唱F大调音阶,熟悉各音的音位。     2 、以Fa为主音,做音程构唱。     3 、复习歌曲《我们要做雷锋是的好少年》     4 、导入  歌曲初听范唱。     5、 指导学生视唱第一乐段。     6 、学生自学第而乐段。     7、 指导学生发现旋律写作中的重复,模进的规律,做为综合练习的示范。     8 、演唱歌词,启发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唱出歌曲的意境。     9 、导入  欣赏《牧歌》初听。    10、 讲授无伴奏合唱的知识。    11 、复听,从音色上感受其音响效果。    12 、启发学生想象,从力度,和声的变化去体会其美感。    13、 对比欣赏,上句围绕着 “Sol”音,下句主旋律转入以 “Do”音为中心。  14、 听辨男低音浓厚的哼唱15、 完整欣赏,下课。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      1 、轻声唱F大调音阶、。      2 、复习F大音位。3、音程构唱。4、演唱乐谱。    5、演唱歌词。和伴奏。6、歌曲处理: 注意跳音的演唱。对唱练习。  问句与答句有什么区别。最后 “哈哈哈”如何唱才能正确 。  表达其思想情绪 ?7、 完整演唱。    8 、介绍 “笛,箫,笙,唢呐,管子”。9、 分析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介绍各件乐器的构造,音色,音域。听录音,将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加深印象。10 、欣赏《渔歌》。    11 、介绍巴乌。12、 让学生听一下由巴乌吹奏的《渔歌》的主题音乐音色。    13 、欣赏全曲。  展示谱例,让学生边听边看    14 、教师板书乐曲的几个组成部分,引起学生的想象。    15、  复听。进一步分析乐曲的少数民族音调,使学生对其有所感受。16、  巩固复听,做听听想想。    17、  做综合联系: (1) 、引导唱谱,找出上下句在节奏旋律上的联系及区别。   (2)、 重复在前句后句相应小节处填入所缺旋律。 (3) 、启发学生在旋律上做一些变化,力求流畅通顺。 (4)、  指导学生修改,互帮互学。 18 、展示优秀作品。19 、下课。

春来了 篇2

  一 教学目的:

  1 指导学生用优美统一的声音演出《春来了》,用歌声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唱出三拍子的韵味、连音与断音的 对比。

  2 认识3/4拍的拍号,并感受其强弱规律以及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通过听音填空练习,进

  一步培养学生听吧辨音高的能力,并能用五线谱写出来。

  3 通过欣赏,进一步熟悉我国民族吹管乐器中,唢呐的音色及其表现特征,感受音乐,并通过音乐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4 通过学习,《勇敢的鄂伦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

  二 教学重点:

  1 轻快优美的声音,三拍子的韵律。

  2 八孔竖笛合奏教学,注意协调性。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春来了》了解并掌握有关知识

  一  组织教学:

  1        引导学生说一说上学期所学的内容, 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复习1-2支歌曲。

  二  放一首乐曲----关于春天的。

  1   师:同学们,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

  2    请学生说一说对春天的感受,说一说你们眼里的春天。

  三 教新歌《春来了》

  1  听音乐《春来了》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2  复习音乐知识

  3    每小节三拍

  4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3  随音乐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4  学唱歌曲

  1)哼鸣歌曲旋律

  2)听琴模唱歌曲旋律1---3遍

  3)学唱歌词:

  注意:娘。看。被都是一字多音。(要多练习)。

  符点音符要唱准。

  最后的结尾要唱的轻快一些。

  四 引导学生总结:

  《春姑娘》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春满枝头、桃红柳绿的春色图。

  五 边唱歌曲,边踏脚、拍手,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六 教师总结,学生听音乐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听音填空  欣赏  八孔竖笛

  一  组织教学

  1 复习第一课时歌曲《春来了》

  2 进一步指导学生处理好歌曲。用正确的方法演唱。

  二  听音填空:(P2歌谱)

  1 教师弹琴学生听音,把听到的音填入括号中。

  2 唱一唱这一条旋律,并注意拍子的韵律。

  三 八孔竖笛《勇敢的鄂伦春》

  1 学唱第3页歌谱。注意唱谱时两个声部的和谐。

  2 分声部吹奏练习。

  3 两个声部的合奏练习。

  注意:第二声部进入要及时、准确,演奏中不要受第一声部的影响。

  演奏时,注意运舌的力度、速度,区分节拍重音与其它音的不同舌位。

  四 欣赏《山村来了售货员》

  1 介绍乐曲的大致内容:

  乐曲以东北民歌音调为基础,运用描绘性手法,通过挑货上山,吆喝叫卖,以及山民争相购货的场景,热情的歌颂了售货员送货上们,为山区人民服务的精神。

  2        指导学生将富有想象力的旋律唱一唱,

  3        指出唢呐和乐队对答的旋律(采用模进手法)

  启发学生说一说联想到的场面。  

  3 初听全曲辩别所用乐器(唢呐)

  4 唢呐音色高亢明亮常用于合奏、独奏,也用于戏曲歌舞伴奏。

  5 再听全曲辨别哪一段音乐描绘售货员挑担上山的情景?并随着音乐做动作。

  6 聆听音乐,细心体会阅曲的内容。

  五 教师总结所学内容,布置竖笛练习,听音乐出教室。 

春来了 篇3

  【活动目标】

  1、学会念儿歌,理解动词“探”。

  2、回忆已有经验,尝试创编“我”在春天里的活动。

  3、能积极、大方地用肢体动作表现儿歌内容。

  【活动准备】

  1、有关春天的背景图一幅。

  2、与儿歌内容匹配的图标及手偶。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谈话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春天来了吗?你怎么知道春天来了呢?

  师:还有谁也知道春天来了?

  二、欣赏儿歌,学习儿歌。

  1、欣赏第一遍。

  师:儿歌里有谁知道春天来了?

  教师根据幼儿所说的内容,按儿歌的顺序竖着排列图标。

  教师小结:小草知道,鸭知道,花知道,我(小朋友)知道。

  2、欣赏第二遍。

  教师边念儿歌边将图标摆放完整。

  师:“小草、小鸭、小花、我”知道春天来了,会干什么呢?

  师:他们会做什么样的动作呢?(重点学习动词“探”)3、集体看图标念儿歌。

  师:我们再一起听一听儿歌,儿歌的名字叫什么?

  4、集体看图标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5、教师抽掉其中个别图标,集体共同念儿歌,增加趣味性。

  三、引导幼儿表演儿歌。

  1、幼儿自选手偶,与同伴相互念儿歌。

  2、扮演同一角色的幼儿坐在一起,共同表演儿歌。

  四、引导幼儿创编儿歌。

  1、师:前几天,我们在春游的时候是怎么玩的?你能不能也把我们的活动编进这首好听的儿歌里?

  2、幼儿尝试仿编最后一句儿歌,教师用图标记录下来。

  3、集体朗诵幼儿创编的短句。

  附儿歌:春来了

  春来了,草知道,探出脑袋左右瞧。

  春来了,鸭知道,游来游去水中跳。

  春来了,花知道,迎着风儿把手招。

  春来了,我知道,拉着风筝快快跑。

春来了 篇4

  单元总要求:

  1、通过演唱,听赏本单元的歌曲,乐曲,使学生了解与春天有关的音乐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体验春天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继续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养开朗,大方的性格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 在生动活泼的音乐中,体验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产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二、 初步感受三拍子歌曲的韵律,学会用优美,柔和的声音表现歌曲内容。

  三、 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再见吧冬天》并能自己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强弱两种不同的力度

  1、 游戏《鼓上的小米粒》

  2、 请学生拍一拍强弱两种不同的力度以及2/4拍和3/4拍的强弱规律。

  3、 感受三拍子的韵律,选择合适的方法给歌曲伴奏(《再见吧,冬天》的旋律),同时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

  二、复习几首有关冬天的歌曲

  1、 唱歌曲《堆雪人》

  提示学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2、 欣赏《雪花飞舞》

  这一首歌曲的情绪又是怎样的。

  三、歌曲《再见吧,冬天》

  1、 冬天,我们可以做很多有趣的游戏: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现在冬天已经渐渐离开我们了,老师要对冬天说一句话:“再见吧,雪花”;你能对冬天说一句话吗?

  2、 指名请学生回答

  3、 听教师范唱歌曲《再见吧,雪花》

  4、 学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独奏《小松树》

  2、唱《小小雨点》

  3、节奏创编《小雨点》

  教学目标

  一、 通过欣赏木琴独奏《小松树》,了解木琴的音色,感受到乐曲的情绪,在聆听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二、 通过演唱《小小雨点》,感受二拍子歌曲的节拍感能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三、 能利用打击乐器自编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歌曲《再见吧,冬天》

  1、 集体齐唱歌曲。

  2、 创编歌曲《快来吧,春天》(请学生说一句欢迎春天的话,然后把它用《再见吧,冬天》的旋律唱出来。

  3、 请2~3位学生进行表演。

  二、 初步熟悉音乐,请学生听音乐说一说春天我们能看到一些什么?

  1、桃花开了我们就知道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我们就知道春天来了……闭上眼睛听一听,仿佛看到了春天的……

  2、教师用不同的速度,在不同的音区弹奏《小小雨点》的旋律,并分别请学生讲一讲

  3、 指名请一些学生根据老师弹奏的音乐,用自己的动作表演这些事物,初步要求动作和音乐合适,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音乐的变化。

  三、歌曲《小小雨点》

  1、 听教师范唱(听还有谁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2、 学生仔细聆听并回答

  3、 教师演唱,请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编几个简单的动作加以表演。

  4、 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5、 集体演唱《小小雨点》

  6、 提示学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7、 指名请学生演唱。

  8、 请学生给歌曲创编一些动作并加以表演

  9、 集体演唱歌曲《小小雨点》

  10、 完成课后练习“我的创造”。

  四、结束教学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我和小树来比赛》

  2、动集体舞《小树快长高》

  3、拓展有关植树节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一、初步养成主动倾听音乐的习惯,并乐意与他人合作。通过演唱《小小雨点》,感受二拍子歌曲的节拍感能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二、“问”与“答”,“领”与“齐”的部分能准确切入。

  一、 参与游戏后能分辨常见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小雨点》

  1、集体演唱歌曲《小小雨点》

  2、指名请学生进行歌表演。

  二、歌曲《我和小树来比赛》

  1、教师导入

  2、初步熟悉旋律 (请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棵小树,听音乐告诉老师小树在干什么) 教师结合速度、力度等等不同的音乐要素弹奏歌曲《我和小树来比赛》的旋律,并请学生讲一讲。

  3、创设情景,教师可以把歌词改编成一个小故事,让学生进行表演 可以请几组学生进行表演(把《我和小树来比赛》的旋律穿插在故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

  4、教师范唱《我和小树来比赛》

  5、出示歌词,跟老师按照歌曲节奏读歌词 6、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7、反复练习 8、集体演唱歌曲

  9、请学生想一想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演唱这一首歌曲。

  11、指名请学生演唱 四、律动、集体舞《小树、小树快长高》 分别请学生扮演小树,和小朋友加以表演。

  五、课堂小结。

春来了 篇5

  教学内容《春来了》课   时第一课时

  教

  学

  目标

  一、 在生动活泼的音乐中,体验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产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二、 初步感受三拍子歌曲的韵律,学会用优美,柔和的声音表现歌曲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再见吧冬天》并能自己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流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一、复习强弱两种不同的力度

  二、复习几首有关冬天的歌曲

  三、歌曲《再见吧,冬天》

  四、为歌曲伴奏

  1、 游戏《鼓上的小米粒》

  2、感受三拍子的韵律,选择合适的方法给歌曲伴奏(《再见吧,冬天》的旋律),同时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

  1、 唱歌曲《堆雪人》

  2、 欣赏《雪花飞舞》

  这一首歌曲的情绪又是怎样的。

  1、 冬天,我们可以做很多有趣的游戏: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现在冬天已经渐渐离开我们了,老师要对冬天说一句话:“再见吧,雪花”;你能对冬天说一句话吗?

  2、 听教师范唱歌曲《再见吧,雪花》

  3、 学唱歌曲教师先做示范

  请学生拍一拍强弱两种不同的力度以及2/4拍和3/4拍的强弱规律。

  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指名请学生回答让学生跟着老师为歌曲伴奏

春来了 篇6

  教学分析:

  《春来了》是一首三拍子韵律的歌曲,歌词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春满枝头、桃红柳绿的春色图。本课主要通过以节拍、歌唱、欣赏、表述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春天的美景,使学生了解春天、喜爱春天,更热爱生活。既全面培养了学生音乐、美术、文学方面等综合的艺术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表现歌曲,使课堂教学充满勃勃生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春来了》,认识3/4拍的拍号,感受其强弱规律以及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能唱出三拍子的韵味,并唱好结尾的断音。

  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说春、唱春、赏春、赞春等活动,多方面感受春天的美好形象,使学生尽情享受春天带来的喜悦和希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怀。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用优美、统一的声音演唱《春来了》,能用歌声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让学生以“春”为主题,通过说、唱、赏、赞等活动形式多角度参与表现。

  教学重点:

  学习歌曲《春来了》,能用优美、统一的声音演唱,并通过一系列活动感受和体验春的美好,促进学生歌唱、审美等综合能力的形成,激发对春天的向往和热爱。

  教学难点:

  能够很好的感受和表现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学会用腹部的力量控制气息,唱好结尾的断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春天圆舞曲》歌曲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说春: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

  师:冬爷爷赶上末班车走了,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舞步来到我们身边,你知道她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吗?(用优美的语言描述)

  生: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万物复苏、花儿红了,草儿绿了;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生:看,春姑娘带着一群可爱的燕子飞来了,小鸟在枝头叽叽叽喳喳地欢叫,迎接春姑娘的到来呢!

  生:春天里山更青,水更绿,大地更美丽了!

  生: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温暖,我们可以脱去厚厚的冬装,换上漂亮的春装。

  生:春天到了,让我们去愉快地郊游、放风筝。

  二、唱春:歌唱春天的天籁之音

  师:的确,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我们已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可是,春姑娘她喜欢和我们捉迷藏,现在,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她到底藏在哪里?

  (多媒体课件展示歌曲《春来了》,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表达的内容)

  ①感受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谁先找到春姑娘?

  生:春姑娘在桃花的花苞里、柳树的枝头上。

  师:春满枝头,桃红柳绿,让我们再一次感受春姑娘的迷人气息,想一想,她用怎样的节拍轻盈地穿梭在花间树里?

  a.学生通过倾听感受,确定三拍子。

  b.认识3/4的拍号,了解其强弱规律。

  c.用拍手、拍腿或身体动作表现3/4拍的强弱规律。

  ②学唱歌曲

  师:这首歌曲我们已经听了两遍,同学们也比较熟悉了,让我们选择一种自己的喜欢的三拍子方式为歌曲伴奏,并用lu跟老师的琴声哼唱。

  提问:

  1.你觉得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欢快、活泼)

  2.歌曲哪两句节奏相同;哪两句曲调相同?分别列出来并唱一唱。

  3.哪一句比较难唱?这个乐句有什么特点?如何唱好它?

  找出结尾句,练习断音的唱法,说明它是模拟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抒发了喜悦之情。注意用腹部的力量控制气息,不能用喉头加力。

  a.请学生尝试着跟琴唱一遍歌谱。

  b.完整地有表情地随琴演唱歌曲。

  ③巩固歌曲

  a.用领、齐唱等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b.伴随音乐伴奏用优美、统一的声音演唱,表达对春来了的喜悦和向往之情。(请一部分学生用三角铁、沙球、碰铃等为歌曲伴奏,其余学生边唱边以拍手、拍腿或身体摆动来表现三拍子韵律)

  ④拓展歌曲

  a.同学们动人的歌声把爱唱歌的小鸟、爱跳舞的蝴蝶、蜜蜂们都给吸引来了,让我们一起加入它们,跟着音乐跳起来吧!(各小组随歌曲音乐即兴表演)

  b.师生互动,大家和老师一起边唱边表演。

  三、赏春: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

  1.师:“春来了,春风轻轻拂过树梢,穿过田野,花儿露出了笑脸,小草挺起了蛮腰,蝶儿翩翩起舞,小鸟也唱起了动听的歌儿……那是一幅多么诗情画意的景象啊!”

  以《春天圆舞曲》为音乐背景,多媒体欣赏不同的摄影春景画面和艺术家笔下描绘的各种春天。

  2.师:你喜欢哪一副春景图?请你为画面取一个带有“春”字的成语名字。

  生:春花烂漫

  生:春意盎然

  生:春暖花开

  生:大地回春

  生:春色怡人……

  3.师:我国古代有很多诗人都很喜欢春天,于是留下了一些关于春的名诗佳句。同学们,你们知道多少呢?(小组互相交流)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生: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配乐诗朗诵唐朝孟浩然的《春晓》和宋朝朱熹的《春日》两首。

  四、赞春:揭示春天的美好情怀

  师:你们喜欢春天吗?它给你的感想是什么?请用一、二句话赞美你眼中的春天。

  生:春天多么美好。

  生:春天,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和希望!

  生:让我们拥有春天般温暖的胸怀。

  师:春天是美好而充满希望的,它属于我们每个人。同学们,你们就像四季中的春天一样朝气蓬勃,愿你们珍惜美好春光,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用我们的智慧为祖国更美好的明天作好奋斗的准备。

  (《春来了》的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春来了 篇7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优美统一的声音演出《春来了》,用歌声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唱出三拍子的韵味、连音与断音的对比。

  2认识3/4拍的拍号,并感受其强弱规律以及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通过听音填空练习,进

  一步培养学生听吧辨音高的能力,并能用五线谱写出来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春来了》了解并掌握有关知识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引导学生说一说上学期所学的内容,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复习1-2支歌曲。

  二放一首乐曲----关于春天的。

  1师:同学们,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

  2请学生说一说对春天的感受,说一说你们眼里的春天。

  三教新歌《春来了》

  1听音乐《春来了》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2复习音乐知识

  3每小节三拍

  4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3随音乐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4学唱歌曲

  1)哼鸣歌曲旋律

  2)听琴模唱歌曲旋律1---3遍

  3)学唱歌词:

  注意:娘。看。被都是一字多音。(要多练习)。

  符点音符要唱准。

  最后的结尾要唱的轻快一些。

  四引导学生总结:

  《春姑娘》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春满枝头、桃红柳绿的春色图。

  五边唱歌曲,边踏脚、拍手,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六教师总结,学生听音乐出教室。

春来了 篇8

  第一单元《春来了》

  单元总目标:

  1、通过演唱,听赏本单元的歌曲,乐曲,使学生了解与春天有关的音乐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体验春天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继续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养开朗,大方的性格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 在生动活泼的音乐中,体验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产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二、 初步感受三拍子歌曲的韵律,学会用优美,柔和的声音表现歌曲内容。

  三、 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再见吧冬天》并能自己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强弱两种不同的力度

  1、 游戏《鼓上的小米粒》

  2、 请学生拍一拍强弱两种不同的力度以及2/4拍和3/4拍的强弱规律。

  3、 感受三拍子的韵律,选择合适的方法给歌曲伴奏(《再见吧,冬天》的旋律),同时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

  二、复习几首有关冬天的歌曲

  1、 唱歌曲《堆雪人》

  提示学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2、 欣赏《雪花飞舞》

  这一首歌曲的情绪又是怎样的。

  三、歌曲《再见吧,冬天》

  1、 冬天,我们可以做很多有趣的游戏: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现在冬天已经渐渐离开我们了,老师要对冬天说一句话:“再见吧,雪花”;你能对冬天说一句话吗?

  2、 指名请学生回答

  3、 听教师范唱歌曲《再见吧,雪花》

  4、 学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独奏《小松树》

  2、唱《小小雨点》

  3、节奏创编《小雨点》

  教学目标

  一、 通过欣赏木琴独奏《小松树》,了解木琴的音色,感受到乐曲的情绪,在聆听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二、 通过演唱《小小雨点》,感受二拍子歌曲的节拍感能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三、 能利用打击乐器自编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歌曲《再见吧,冬天》

  1、 集体齐唱歌曲。

  2、 创编歌曲《快来吧,春天》(请学生说一句欢迎春天的话,然后把它用《再见吧,冬天》的旋律唱出来。

  3、 请2~3位学生进行表演。

  二、 初步熟悉音乐,请学生听音乐说一说春天我们能看到一些什么?

  1、桃花开了我们就知道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我们就知道春天来了……闭上眼睛听一听,仿佛看到了春天的……

  2、教师用不同的速度,在不同的音区弹奏《小小雨点》的旋律,并分别请学生讲一讲

  3、 指名请一些学生根据老师弹奏的音乐,用自己的动作表演这些事物,初步要求动作和音乐合适,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音乐的变化。

  三、歌曲《小小雨点》

  1、 听教师范唱(听还有谁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2、 学生仔细聆听并回答

  3、 教师演唱,请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编几个简单的动作加以表演。

  4、 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5、 集体演唱《小小雨点》

  6、 提示学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7、 指名请学生演唱。

  8、 请学生给歌曲创编一些动作并加以表演

  9、 集体演唱歌曲《小小雨点》

  10、 完成课后练习“我的创造”。

  四、结束教学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唱 《我和小树来比赛》

  2、动 集体舞《小树快长高》

  3、拓展 有关植树节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一、初步养成主动倾听音乐的习惯,并乐意与他人合作。通过演唱《小小雨点》,感受二拍子歌曲的节拍感能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演唱歌曲。二、“问”与“答”,“领”与“齐”的部分能准确切入。

  一、 参与游戏后能分辨常见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小雨点》

  1、 集体演唱歌曲《小小雨点》

  2、 指名请学生进行歌表演。

  二、歌曲《我和小树来比赛》

  1、 教师导入

  2、 初步熟悉旋律

  (请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棵小树,听音乐告诉老师小树在干什么)

  教师结合速度、力度等等不同的音乐要素弹奏歌曲《我和小树来比赛》的旋律,并请学生讲一讲。

  3、 创设情景,教师可以把歌词改编成一个小故事,让学生进行表演

  可以请几组学生进行表演(把《我和小树来比赛》的旋律穿插在故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

  4、 教师范唱《我和小树来比赛》

  5、 出示歌词,跟老师按照歌曲节奏读歌词

  6、 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7、 反复练习

  8、 集体演唱歌曲

  9、 请学生想一想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演唱这一首歌曲。

  11、指名请学生演唱

  四、律动、集体舞《小树、小树快长高》

  分别请学生扮演小树,和小朋友加以表演。

  五、课堂小结。

春来了 篇9

  第一课     春来了

  一 教学目的:

  1 指导学生用优美统一的声音演出《春来了》,用歌声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唱出三拍子的韵味、连音与断音的 对比。

  2 认识3/4拍的拍号,并感受其强弱规律以及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通过听音填空练习,进

  一步培养学生听吧辨音高的能力,并能用五线谱写出来。

  3 通过欣赏,进一步熟悉我国民族吹管乐器中,唢呐的音色及其表现特征,感受音乐,并通过音乐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4 通过学习,《勇敢的鄂伦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

  二 教学重点:

  1 轻快优美的声音,三拍子的韵律。

  2 八孔竖笛合奏教学,注意协调性。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春来了》了解并掌握有关知识

  一  组织教学:

  1        引导学生说一说上学期所学的内容, 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复习1-2支歌曲。

  二  放一首乐曲----关于春天的。

  1   师:同学们,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

  2    请学生说一说对春天的感受,说一说你们眼里的春天。

  三 教新歌《春来了》

  1  听音乐《春来了》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2  复习音乐知识

  3    每小节三拍

  4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3  随音乐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4  学唱歌曲

  1)哼鸣歌曲旋律

  2)听琴模唱歌曲旋律1---3遍

  3)学唱歌词:

  注意:娘。看。被都是一字多音。(要多练习)。

  符点音符要唱准。

  最后的结尾要唱的轻快一些。

  四 引导学生总结:

  《春姑娘》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春满枝头、桃红柳绿的春色图。

  五 边唱歌曲,边踏脚、拍手,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六 教师总结,学生听音乐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听音填空  欣赏  八孔竖笛

  一  组织教学

  1 复习第一课时歌曲《春来了》

  2 进一步指导学生处理好歌曲。用正确的方法演唱。

  二  听音填空:(P2歌谱)

  1 教师弹琴学生听音,把听到的音填入括号中。

  2 唱一唱这一条旋律,并注意拍子的韵律。

  三 八孔竖笛《勇敢的鄂伦春》

  1 学唱第3页歌谱。注意唱谱时两个声部的和谐。

  2 分声部吹奏练习。

  3 两个声部的合奏练习。

  注意:第二声部进入要及时、准确,演奏中不要受第一声部的影响。

  演奏时,注意运舌的力度、速度,区分节拍重音与其它音的不同舌位。

  四 欣赏《山村来了售货员》

  1 介绍乐曲的大致内容:

  乐曲以东北民歌音调为基础,运用描绘性手法,通过挑货上山,吆喝叫卖,以及山民争相购货的场景,热情的歌颂了售货员送货上们,为山区人民服务的精神。

  2        指导学生将富有想象力的旋律唱一唱,

  3        指出唢呐和乐队对答的旋律(采用模进手法)

  启发学生说一说联想到的场面。  

  3 初听全曲辩别所用乐器(唢呐)

  4 唢呐音色高亢明亮常用于合奏、独奏,也用于戏曲歌舞伴奏。

  5 再听全曲辨别哪一段音乐描绘售货员挑担上山的情景?并随着音乐做动作。

  6 聆听音乐,细心体会阅曲的内容。

  五 教师总结所学内容,布置竖笛练习,听音乐出教室。 

春来了 篇10

  细致,对有些同学来说那样会觉得太复杂,影响练习的效果。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渐加深要求。每句结尾部分有的两拍有的三拍,注意把握。在歌曲处理的过程中,我注意学生情感的启发,并且力争和他们站在一条线上,我寻找春天,我歌唱春天。你呢?从你的歌声中能让听者感受得到吗?教师带动学生哼唱一遍歌曲,说说自己的感受,这一系列的方式对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歌曲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歌曲最终的演唱还可以,五年级女生跑调的现象非常严重,不得不采取了非常初级的办法,效果依然不是很明显,积极性很高,也是一个收获吧。

  欣赏的第一首曲目《牧歌》,我最喜欢的曲子。在不介绍任何知识的情况下先听两遍,用心感受。然后再讲授无伴奏合唱的知识,由感性到理性,进而要求学生从银色上去感受其音响效果。并且把我对欣赏曲目很个人化的喜爱告诉学生。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春来了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598321157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