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二年级艺术下册画一画《蒲公英》

二年级艺术下册画一画《蒲公英》

零度碳酸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二年级艺术下册画一画《蒲公英》

微信扫码分享

二年级艺术下册画一画《蒲公英》(精选12篇)

二年级艺术下册画一画《蒲公英》 篇1

  第三课题 画一画《蒲公英》

  美术课目标:

  通过对蒲公英这种植物的了解,知道它既是一种花又是一种会飞的种子。让学生不仅能进行绘画表现,而且能通过演唱和表演在学习中将其生态现象延伸到对自己生活的联想,思考更深刻的内涵。在艺术学习中陶冶学生的心灵。学会用艺术的形式加以表现。

  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将其生态现象延伸到对自己生活的联想,思考更深刻的内涵。

  教具准备:

  1.图片资料及vcd光盘、水印木刻资料等。

  2.音乐盒带及伴奏带。

  3.美术材料、工具、范画。

  学具准备:

  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复备学生活动复备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工具。

  2、唱一唱:有感情的歌唱歌曲《蒲公英》。

  3、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描写蒲公英景象,谈谈有什么感想。

  4、看一看:

  老师展示收集的蒲公英图片资料。

  5、老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蒲公英的诗。

  带着妈妈给你的小伞,

  到远方去寻找美丽的家园。

  穿过小树林,

  飞越小溪流,

  带着美好的希望,

  轻轻地落在土地妈妈的怀里。

  无数的小伞,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6、提出作业要求:

  根据自己的喜欢,用彩色笔把喜欢的蒲公英的样子画出来,添画出漂亮的背景。

  7、画一画: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把喜欢的蒲公英的样子画出来。

  8、教师小结,展示学生作品。 1、准备好工具,静息。

  2、有感情的歌唱歌曲《蒲公英》。

  3、学生体会歌曲中描写蒲公英的景象,并说出自己的感想。

  4、观看老师收集的蒲公英图片资料。。

  5、有感情地朗读蒲公英的诗。

  带着妈妈给你的小伞,

  到远方去寻找美丽的家园。

  穿过小树林,

  飞越小溪流,

  带着美好的希望,

  轻轻地落在土地妈妈的怀里。

  无数的小伞,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6、认真听教师的要求

  7、完成作业。

  8、展示作品并欣赏

  课后小记:

二年级艺术下册画一画《蒲公英》 篇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的语言活动《蒲公英》。

  下面我就说说本次活动的设计方案:

  一、说教材:

  《蒲公英》这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作品,它篇幅短小,结构层次清楚分明,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使孩子们在领会诗歌拟人手法产生的美时,从蒲公英的这种微笑的植物中感受生命的美丽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形象而易于孩子了解的比喻手法,使整篇儿童诗优美而又富于生命的活力,增添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憧憬,易于孩子们朗诵和仿编。结合季节特点,我在活动前带领孩子们去感受大自然,去接触和了解认识蒲公英,让懂得蒲公英“为他人着想,助人为乐”的美德。

  二、说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从情感教育、能力培养、知识三个方面,我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定位于:

  1.通过活动,帮助幼儿在观察认识蒲公英的基础上,欣赏儿童诗,理解诗中优美的词句和比喻句手法的运用,感受。

  2.要求幼儿学会有感情地朗诵儿童诗,并能用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3.扩展幼儿的想象,引导他们运用积累的经验与词汇,仿编新的儿童诗。

  三、说重难点

  活动的难点在于引导幼儿理解儿童诗优美的词句而重点则是在认识蒲公英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学会朗诵儿童诗。

  四、说教法:

  每个孩子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具有极强的兴趣。活动程中我运用了自制的课件、背景乐和儿童诗录音、教师自身的朗诵,把孩子们带入一种美的意境,使孩子们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了儿童诗的语言美,体验学习儿童诗的快乐。活动的开展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使孩子们能主动积极、自愿地参与和学习,获得经验,体验了孩子的主体地位,也正好契合了《纲要》中关于“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理念。此外我还采用了欣赏倾听法、谈话交流法、游戏表演法引导孩子在活动中敢说、想说、愿意说,树立了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本次活动达到美的享受,快乐学习的和谐统一。

  五、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了活动的重、难点。在活动中教师充分调动幼儿运用直观视听法、讨论谈话法、情境表演等学习方法,让孩子学得轻松,感兴趣。

  六、 活动准备:

  1.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利用散步或春游的机会,引导幼儿观察蒲公英,了解它的外形特征。

  (2)、录音机、配乐朗诵录音磁带。

  (3)、蒲公英头饰若干。

  (4)课件及背景乐(画面一:蒲公英的外形图;画面二:青草地上开着许多野花;画面三:蒲公英的花形→凋谢过程,结出绒白色的球→风一吹,花朵上的绒毛随风飞扬→雪白的绒毛轻盈降落;画面四:第二年绒毛种子生根发芽的过程)

  七、说过程 :

  每个活动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环紧扣一环,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活动设计很重要的体现和实现的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我把活动分成几个部分完成。

  第一部分:通过课件的展示,激起幼儿兴趣。 《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还提出了让幼儿“想说、敢说”。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和课件的展示给孩子创设了一种散文意境。以神秘的语气告诉孩子说:“昨天,老师做了个梦,梦见我来到了青草地上,看到了什么?你们来猜猜!”孩子们一定会积极的响应我的提问,他们会展开想象的翅膀来猜想我在梦中看到了什么,这时我再告诉孩子们我看到的是草地上开着许多美丽的野花,让孩子们继续猜想我最喜欢什么花?激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给孩子提供一个自由想象说话的空间和机会。孩子们在谈话想象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体验到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这时教师再打开课件画面一:蒲公英的外形图,让孩子得到答案会无比兴奋和满足,激发起幼儿想去欣赏和学习儿童诗的兴趣。

  第二部分:欣赏儿童诗,引导幼儿了解儿童诗优美的词句和比喻句并学会有感情地朗诵儿童诗。 这一部分我分四个环节来完成:

  (一)通过播放课件和配乐录音,让幼儿感受儿童诗的语言美。在孩子们对儿童诗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后我回提问:①蒲公英在什么季节开花?②散文里说青草地上怎么样?“我”最喜欢什么?③蒲公英开着什么颜色的小花朵?④蒲公英长得和其他花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说它“打着一把伞”?…蒲公英在晴天和雨天各做什么事?你听后心里是怎么想的?†诗人为什么对蒲公英说“你悄悄告诉我吧,我不会和别人讲……”?‡你觉得蒲公英美在什么地方?通过提问,让幼儿对诗的形象及其产生的意义有进一步的理解。

  (二)帮助幼儿欣赏儿童诗并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情景表演和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通过多媒体课件,更加形象的帮助幼儿理解诗歌中对蒲公英为他人着想,助人为乐过程的描述,刺激幼儿的视觉感官,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在教学中为了让幼儿充分体验诗歌优美的词句,利用课件展示帮助孩子理解,激发孩子对生命的热爱,陶冶他们的情操感受到生命的美丽。在示范朗诵时,教师配以情境表演和优美的背景音乐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诵,充分的刺激幼儿的听觉感官。讲就是指教师和幼儿的互动式的交流,教师和幼儿充分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想法和愿望。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自然的张口习得诗歌的语句,丰富幼儿的语言。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让孩子们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活动的重点在这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突破活动的难点,理解什么是比喻句。教师采用的是学习诗歌形象的比喻(把蒲公英比做小伞)和拟人的手法(和人一样有良好的情感和能力),让幼儿谈谈:你平时看到的花草(如向日葵、仙人掌、荷花、茶花、菊花、含羞草等),在不同情况下会有什么不同的姿势,或有什么作用,学习说说比喻句或拟人句。启发幼儿充分想象,鼓励幼儿讲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发现,帮助幼儿使用恰当的词语编出一首小诗。

  (四)请孩子们戴上蒲公英的头饰,跟着配乐录音磁带,一边表演,一边自己轻轻地跟着朗诵儿童诗,进一步感受儿童诗的特点,激发孩子们对生命的热爱。

  在每个环节中,无论是提问还是孩子交流中,我始终注意和孩子处在同一平行线上,善于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回答,而且每次的提问都出自于双方自然的对话,使整节课轻松自然。在设计提问中,我给予孩子们更多说的空间,不去束缚他们的思维,充分体现孩子们在活动学习中的自主性。

  第三部分:延伸后续部分设计了两个活动:

  1.带领幼观察,观察后谈话:“你看到什么花儿也开放了,它们开着什么样的小花朵?”

  2.在观察谈话的基础上,提出绘画要求,请幼儿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花,在绘画中表现出它们的特征。

  (幼儿语言的获得依赖于环境,幼儿语言的发展是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的结果,观察活动是幼儿积累感性经验的过程,也是幼儿整理经验的好时机。)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与批评指正,谢谢!

二年级艺术下册画一画《蒲公英》 篇3

  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8

  蒋惠英 发表

  《蒲公英》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地体现出了小蒲公英种子选择成长环境的不同的人生观,从而揭示出故事的寓意。在教学完本课后,感想颇深,值得冷静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反思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一、朗读的指导力求具有扎实性

  第一范文教学必须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学习,在读中感悟,这是中年级语文教学尤其要遵循的教学规律。自始至终,我的整堂新课提供给了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由于学生朗读训练到位,教学的各环节才能在学生踊跃的举手氛围中顺利结束,一切都显得那么入情入理。

  二、内容的把握力求具有条理性

  做任何事必须有条有理,才能获得圆满的结果,语文教学同样如此。在读每一个自然段的时候,我试着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问题情境,让她们边读边思考,读完后用简洁的话说清楚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教学,既能让学生有目的地读书,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一举两得。所以,在理清课文“起因——经过——结果”三个层次的环节上,我没有花很多的时间,学生就很快理清了课文的脉络,自然而然的过渡到了下一个环节,可谓顺理成章。

  三、思想的教育力求具有渗透性

  只有让学生真正体会了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寓意,语文教学才算是获得了真正的成功。教学的每一时刻,教师都要抓住契机,随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在学习中长才智,更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长大,明辨是非。教材是教育之本,思想是育人之本。我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仍继续探索着……

  四、教学的语言力求具有激励性

  教师的魅力来自于教师自身的修养,教师的语言是教师修养最直接的表现。所以我的每一句话都是我最真心的告白。“生字宝宝”、“实事求是”“你是个听话的好孩子”,“长辈多关心你们呀!”……在我看来是那么的自然,加上我一向亲和力的微笑,我的课堂成了真善美的天地,我和学生在这个天地里同忧愁同欢笑,共同体验学习的乐趣。

  我清楚的认识到: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不在于能上精彩的实践课,也不在于学生每次能考出优异的成绩,而在于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否成为新时代的“四有”新人。失败在所难免,我的课还存在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会在实践中不断实践,在创新中不断创新,在探索中不断探索,也可能在失败中不断失败……但我相信,只要翻过这座山,对面的海一定很美。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id=3560

二年级艺术下册画一画《蒲公英》 篇4

  师:蒲公英的种子带着小降落伞,乘着风儿,飘呀飘呀,看到了雄伟的高山,辽阔的大海,茂密的森林,广阔的原野……如果你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你会选择哪里安家落户呢 为什么

  生1:我会选择广阔的原野安家.因为原野上肥沃的泥土中有丰富的营养,适量的水分,能使我们茁壮成长.

  生2:我要落在华山的顶上.因为在华山顶上能看到无数优美的风景.

  生3:我会选择茂密的森林.我喜欢小动物,在森林里我会和他们交朋友.

  生4:我要落在一个花盆里,与一株姿态优雅的花朵为伴,看城市美丽的风景.

  …………

  师:第二年春天,你们能说说你们的命运吗

  生1:我在辽阔的原野里茁壮成长,在阳光下开出了美丽的花朵,把原野装扮得无比美丽.

  生2:我落在华山顶上,石缝里的泥土使我扎下了根,长大了.可是,我没有朋友,每天只是孤独地看着美景,只有偶尔经过的雄鹰会和我打声招呼.

  师:如此孤独,你后悔当初的选择吗

  生2:不后悔.我孤独着,但也美丽着.

  生4:我在一个精致的花盆里与一株名贵的花朵做伴,欣赏窗外美景,真是太幸福了!

  师:也许那株名贵的花朵根本看不起你,主人把你当作一棵杂草连根拔掉,瞬间你便失去了生命,你会后悔吗

  生4:我不后悔.不是有一句话说过:"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我拥有曾经的美丽,死不足惜!

  师: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书上的两颗蒲公英的种子,为它们的命运感到惋惜.可是,我不明白,难道它们甘愿选择死亡吗

  生5:不是的.第一颗小种子想发财想昏了头,不了解沙漠的情况;第二颗小种子只想找到欢乐,却不知道美丽的表面下隐伏着危机.所以,任何事情,不能光看表面美不美,还要看对自己合适不合适.

  生6: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它们不听太阳公公的话,所以才有了这样的结果.

  听课评价:

  这一教例的成功之处在于老师在课堂上能耐心倾听,民主接纳,巧妙唤醒.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课上,当学生说想去沙漠,对于这个背离了标准答案的发言,老师没有立即打断,而是耐心倾听.这无疑给了学生求异的勇气,批判的锐气.于是,又有了想去湖泊亲自尝试,这时老师没有把自己预设的答案强加给学生,而是民主地接纳了,肯定学生独到的见解.在老师的鼓励之下,唤醒了更多学生潜在的心智,产生了"老师.你错了"的独创的灵气.生生,师生相互启发:凡事并非随心所欲!有时不能选择,无法改变,那就要学会适应.这里面蕴涵了一个多么深刻的生活哲理.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使教学内容得到不断丰富,不断完善,不断增值.

  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时机,在学生做出了有悖于"标准"的回答之后,老师给予恰当的评价,友善的尊重,学生就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会得到迥然各异的收获.学生畅所欲言,感悟了更多的东西:不被假象迷惑,不盲从,敢于尝试,追求快乐,向往美好……

  的确,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另一种声音,民主地接纳学生的标新立异,从中发现创新的苗头,点燃创新的火花,唤醒创新的潜能.这一教学设计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学生的创新精神根植于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求异,角度可以是多向的,理解可以是多维的,答案可以是多样的,价值取向更是多元的.

二年级艺术下册画一画《蒲公英》 篇5

  作者:沈高明    发表时间:2004-4-28    阅读次数:698 

  (课堂高潮:揭示寓言蕴含的道理) 

  师:同学们想一想,当落到沙漠里和湖泊里的种子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会想些什么? 

  生:它们会想,我们真不该不听太阳公公的话。 

  生:小种子会想,我以为那金光闪闪的沙漠和银花朵朵的湖泊里会有许多宝贝。现在才知道,这里根本就没有财宝,我真不该只看漂亮的外表,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生:是啊!在我们出发之前,太阳公公特地嘱咐过我们,我们还亲口答应过到泥土中去生长。现在才知道那黑黝黝的泥土适合我们生长,是我们生根长叶的地方。 

  师:这两颗种子得到这样的结果,上了谁的当? 

  生:他们是被金光闪闪和银花朵朵的表面迷惑了。 

  师:它们会对那些也想飞到金光闪闪的沙漠和波光粼粼的湖泊中去的小种子说些什么呢? 

  生:你们要听太阳公公的嘱咐。 

  生:你们可不能像我们这样,你们应该到那黑黝黝的泥土中去,那里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 

  生:你们千万不要被漂亮的外表所迷惑,金光闪闪的沙漠会让你们干死,波光粼粼的湖泊会让你们淹死。那黑黝黝的泥土里有丰富的营养,会让你们茁壮成长起来。 

  师:是啊,两颗种子为自己错误的选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得到了一个教训:看事物应当全面,不能被事物美丽的外表所迷惑。有时,有必要听从长者的正确指导。 

  评析: 

  这个片断的可贵之处在于: 

  首先,教师紧扣两颗蒲公英种子因被沙漠、湖泊美丽的外表所迷惑,没有到泥土中去生长,最后导致干死、淹死这一事实,巧妙设计问题进行启发诱导,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可谓生花之笔。“蒲公英种子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它们会对那些也想去沙漠、湖泊的种子说些什么”这两个开放性的问题,逐层点拨,引导学生角色体验,既有助于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加以整合,水到渠成地揭示了文章的寓意,突出了教学重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独立性和创新性。 

  其次,突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这一教学过程 中,教师始终以航船导拨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驶向彼岸而掌舵,逐层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寓意,带着学生进入本堂课的高潮。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在不知不觉中懂得了一个道理,即课文的寓意。相信,这会比教师灌输给他们的印象要深刻得多,理解得透。 

二年级艺术下册画一画《蒲公英》 篇6

  教后反思——执教《蒲公英》有感

  周行学校小学部 祁 静

  《蒲公英》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地体现出了小蒲公英种子选择成长环境的不同的人生观,从而揭示出故事的寓意:只有虚心听取别人的亲切嘱咐,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在教学完本课(第一课时)后,感想颇深,值得冷静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反思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1) 新课的导入力求具有趣味性

  新课教学一开始的设计,我想参考备课书上直接出示蒲公英图的方法,由图直接揭题,详细介绍蒲公英这种植物来导入新课的。但思来想去,总觉这种方法不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愁眉苦脸间,手无意识翻到“练习3”,练习中的题目点燃了我的灵感。于是,我做了大胆的尝试:先让学生搜集有关植物传播种子方面的材料,把这个练习利用课余时间提前教给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搜集的材料比我更丰富,介绍的内容比我更生动。在此基础上,我设计出了实践课中的新课导入方案——先用简短的一句话说说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然后观察蒲公英的简笔画,初步了解蒲公英各部分的名称、颜色和形状,引导学生认识“降落伞”,并懂得它的作用;接着打开课本观察小女孩的动作,跟着一起吹一吹,体会当时愉快的心情。学生学习新课的热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涨,让我更加坚信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更需要不断的尝试。

  (2) 生字的学习力求具有深刻性

  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侧重点有了明显的改变。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理解生字,掌握生字?成了我教学中新的困扰。翻阅教科研杂志,实践课观摩取经,耐心听取同事的建议……一个个方案孕育而生,又一次次地筛选,并逐步推敲完善。于是,生字教学环节的设计初步成型——以“嘱咐”为重点,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在学生的自由发言中把握时机,层层递进,有坡度的质疑解疑;以读为主,在理解生字的过程中适时渗透学法,教会学生几种解释词语的方法,让她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在以后的生字理解中有的放矢,做到学以致用。

  (3) 朗读的指导力求具有扎实性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学习,在读中感悟,这是中年级语文教学尤其要遵循的教学规律。自始至终,我的整堂新课提供给了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由于学生朗读训练到位,教学的各环节才能在学生踊跃的举手氛围中顺利结束,一切都显得那么入情入理。

  (4) 内容的把握力求具有条理性

  做任何事必须有条有理,才能获得圆满的结果,语文教学同样如此。在读每一个自然段的时候,我试着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问题情境,让她们边读边思考,读完后用简洁的话说清楚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教学,既能让学生有目的地读书,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一举两得。所以,在后面理清课文“起因——经过——结果”三个层次的环节上,我没有花很多的时间,学生就很快理清了课文的脉络,自然而然的过渡到了下一个环节,可谓顺理成章。

  (5) 写字的指导力求具有方法性

  学生能写出一手好的钢笔字,离不开老师日积月累的谆谆教导。新课的教学不能遗漏了对写字教学的科学指导。我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先和学生复习字的结构分类,然后让学生观察生字,找出自己觉得难写的笔顺,指导学生一起来写一写,再分析“生字中哪种结构的字居多?”“这些结构的字大小有什么特点?”“其它字的结构又有什么特点?”一步一个目的,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领悟了这些生字,为学生写好字提供了一定的导向辅助,也能提高学生写字的实效性。

  (6) 板书的设计力求具有吸引性

  我根据自己的特长,设计了学生易于接受而又形象逼真的简笔画板书,那“慈祥可亲的太阳公公”、“金光闪闪的沙漠”、“波光粼粼的湖泊”、“黑黝黝的泥土”和三个言简意赅的词语,抽象而又完整地刻画出了文章的主旨,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欢迎和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7) 教学的语言力求具有激励性

  教师的魅力来自于教师自身的修养,教师的语言是教师修养最直接的表现。因为我爱教师这份事业,因为我更爱我的学生,所以我的每一句话都是我最真心的告白。“生字宝宝”、“实事求是”“你是个听话的好孩子”,“长辈多关心你们呀!”……在我看来是那么的自然,加上我一向亲和力的微笑,我的课堂成了真善美的天地,我和学生在这个天地里同忧愁同欢笑,共同体验学习的乐趣。

  (8) 思想的教育力求具有渗透性

  只有让学生真正体会了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寓意,语文教学才算是获得了真正的成功。教学的每一时刻,教师都要抓住契机,随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在学习中长才智,更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长大,明辨是非。教材是教育之本,思想是育人之本。我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仍继续探索着……

  我清楚的认识到: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不在于能上精彩的实践课,也不在于学生每次能考出优异的成绩,而在于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否成为新时代的“四有”新人。失败在所难免,我的实践课同样存在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会在实践中不断实践,在创新中不断创新,在探索中不断探索,也可能在失败中不断失败……但我相信,只要翻过这座山,对面的海一定很美。

二年级艺术下册画一画《蒲公英》 篇7

  学内容

  8、蒲公英

  共几课时

  3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呈现出的做事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4.继续培养边读边想、咀嚼品味、圈画批注的读书习惯。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

  资源

  1.文中插图形象生动,反映了文本内容,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

  2.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它只有十几厘米高,体内有雪白的乳汁,就像牛奶一样。春天,蒲公英开花了,看上去好像是一朵花,其实是许多小花聚在一起。秋天,花变成了种子,头上长着蓬松的白茸毛。种子成熟以后,随风飘扬,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预习

  设计

  1.拼读生字,去掉拼音准确朗读生字。

  2.认真观察生字,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习字册》上的生字描一个写一个。

  3.划词语、标小节号,并正确、流利地朗读和理解。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5.查找有关蒲公英的知识点。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近课文(4分钟)

  1.看图,交流蒲公英知识。

  2.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20分钟)

  ●       预习作业1

  1.展示——去拼音读生字。

  2.全班站起来两两过关,过关完毕坐下。

  ●       预习作业2

  1.展示书本上的描红。

  2.点评、总结记住字形、生字写美观的方法。

  3.在《习字册》上练写。

  4.同桌互评。

  5.展示自己最得意的记字方法。

  6.闭眼书空,出差错的字等书空完毕迅速看书巩固。

  ●       预习作业3

  1.组号为“2”的学生说词意。

  ●       预习作业4

  1.朗读展示。

  2.小组内过关读。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6分钟)

  1.在预习的基础上听老师指点再次归纳。

  2.铭记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第四板块:学习第1自然段(10分钟)

  1.读课文。

  2.思考问题。

  3.用“可爱”说一句话。

  4.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

  第一板块:看图揭示课题。

  1.出示蒲公英图片。

  图上画的是什么植物?谁能说说蒲公英的样子及其有关知识。

  2.板书课题:蒲公英(齐读)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       预习作业1

  1.选择有代表性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

  2.小组内两两过关。

  ●       预习作业2

  1.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展示交流。

  2.点评。

  (1)“绒”要注意右部的笔画安排,写“降”字要注意右下角的笔画。

  (2)“富”上小下大,“惑”是上大下小。

  渗透:汉字富有智慧,通过笔画变化达到整体和谐、美观的效果。

  3.小组内交流记忆方法。

  4.集体闭眼书空。

  ●       预习作业3

  1.抽组号为“2”的学生说词意。

  ●       预习作业4

  1.抽组号为“3”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

  2.评价、纠正。

  3.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朗读。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蒲公英种子所作的不同选择所带来了不同结果。

  第四板块: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组织交流讨论:

  “小降落伞”指什么?它们“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要去干什么?

  帮助学生了解“花托”的意思,可以借助简笔画或图片。

  3.你觉得那洁白的小绒球长得怎么样?你能用“可爱”说一句话吗?

  4.指导朗读。

  蒲公英的种子在微风的吹拂下离开了妈妈的怀抱。他们要到广阔的天地去,它们的心情多么激动,多么愉快。我们读第一自然段时,要用什么语气?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剩余字。

  2.完成《补充》一,《一课一练》一。

  作业

  设计

  1.见《补充》、《一课一练》。

二年级艺术下册画一画《蒲公英》 篇8

  [教例]:《蒲公英》是一篇以植物蒲公英为题的寓言故事,教给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过渡:好,你们和书上的小蒲公英们都找到了自己想住的地方,那么一年后我来看大家过得怎么样。

  2、师:时光过得真快!一年过去了,谁能告诉我,你生活在哪?现在什么样子?(师下去采访:我生活在森林里,有大树的呵护,我生活得很好;我生活在湖泊里,很不幸,我被淹死了;我生活在城市里,环境很不好,又没有泥土,在水泥地板的缝里生活得很不好;我生活马路边,生活还好,只是很瘦;我生活在沙漠里,早已被干死了……)

  3、师:你们由于当初的选择不同,于是有了各自不同的生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中的两颗小种子的结果又怎样呢?

  师: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生读。)板书:早已干死  早已淹死

  师:这两颗种子为什么会死的呢?

  (出示句子: 第二年的春天,落在沙漠里的蒲公英种子早已干死;落在湖泊里的种子早已淹死;生:因为湖很深,就淹死了,沙漠很干,就干死了。

  生:因为沙漠里吸收不到水份,所以干死了,湖泊里水太多,淹死了。)

  师:可是当初谁嘱咐过它们。

  (生:太阳公公。)

  师:谁来读读太阳公公嘱咐的话?

  (生读。)

  师:这金光闪闪只是沙漠的表面,这银花朵朵只是湖泊的表面,所以,他们只看到了?

  (生:表面。)板书表面

  师:多么可怜的小种子啊,自己练读练读。

  师:泥土中的蒲公英种子长得怎么样呢?茁壮成长

  (生读。只有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壮成长起来,他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竞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

  师:什么叫竞相开放。在比什么?

  (生:比谁的种子多。生:他们在比谁能把大地装点得更好。)

  师:在金灿灿的阳光下,蒲公英的种子争着开放,把大地装点得特别美丽。我们一起读读。

  师:为什么它们长得特别好。

  (生:因为泥土里有足够的营养。生:因为泥土把营养输送给它们。)

  师:还记得太阳公公的话吗?谁来读一读,只有――

  (生: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

  4.由蒲公英种子的不同结果,你想到了什么?

  (生:做人要脚踏实地。)

  (生: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

  (生:做事要实事求事,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生:还要听取前辈正确的指导)

  【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以教材文本为依据,引导学生个性化地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在“对话”“感受”“体验”以及“兴趣、习惯和语感培养”中加以具体落实。根据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同。从而告诫人们做事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让学生深切感悟到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教学时,师创设了情境,注重学生的体验,感悟这个哲理。

  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主体感受,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教师让学生谈谈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结果。适时让学生“辩一辩”。学生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的过程,就是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过程,更是追求真理、探求真知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得到了升华,主体性得到了落实。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时机,在学生做出了有悖于“标准”的回答之后,老师给予恰当的评价,友善的尊重,学生就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会得到迥然各异的收获。教师适当提示、巧妙点拨,简要总结,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注重为学生的理解、感悟、积累搭好“脚手架”。拓展、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学会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当课堂的主角。

二年级艺术下册画一画《蒲公英》 篇9

  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3

  宝带实验小学  金玉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每一个学生对教材的感受各不相同,在教学中我们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在揭示《蒲公英》这则寓言故事的道理时,我不是照搬教参上的正确答案灌输学生,而是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让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哪一类的人,适时让学生“辩一辩”。学生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的过程,就是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过程,更是追求真理、探求真知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得到了升华,主体性得到了落实。常此以往,就能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的境界。

  结尾的小练笔设计,既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更帮助学生在懂得探索与幻想重要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听从和盲从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二年级艺术下册画一画《蒲公英》 篇10

  1

  作者:佚名    转贴自:吴江市屯村实验小学论坛    点击数:198

  《蒲公英》教后记

  《蒲公英》是苏教版小语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童话故事。本文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了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相同。课文寓人生的哲理于有趣的故事中,为了让学生深切感悟到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的道理,教学时,我创设了情境,注重学生的体验,让他们来感悟这个哲理。

  一、创设情境。

  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指出:“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但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指望审美情感会自发地形成,必须进行目标明确的工作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教学伊始,生动直观的挂图,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蒲公英自由飞翔的优美意境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孩子们的眼睛一下发亮了,脸庞漾出了微笑,我紧抓时机,引导学生带着各自的体验朗读,读出了味,读出了形,读出了神。

  二、引导质疑。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扮演了太阳公公,让学生认真倾听太阳公公的话,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架起一座信息传递的桥梁,使教学过程营造出了一种意境,诱发心境的产生,充盈着美的气息,优化听说读的训练过程,让学生领悟了听的要领,在听中感悟语言文字,也为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提供了范例,一举多得,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不仅发现问题,还学会了联系课外阅读和生活经验解决问题,课堂充满了灵性。

  三、放飞想象。

  我让学生把自己想像成在蓝天下自由飘荡的蒲公英种子,有选择生活地点的自由。学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即使现在是一颗蒲公英种子也不例外,他们想去各种地方寻找快乐,观赏风景。我抓住孩子这一心里,让他们畅所欲言,充分释放了他们的这种欲望。想象这一教学形式,尊重儿童文化,童真、童趣,学生拥有心理自由,能够无拘无束地自我展现,他们的智慧奔涌,表达出对文本的批判性、超越性的理解,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学生生命的律动、灵性的飞扬

  转载自吴江市屯村实验小学论坛

  提供  张英

二年级艺术下册画一画《蒲公英》 篇11

  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5

  一、领悟教材把握重点

  《蒲公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中的讲读课文。这是一篇以植物蒲公英为题的语言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成熟的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所持的态度、所作出的选择不相同,结果他们的命运也截然不同,从而告诫人们作任何事都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应该听从前辈的正确教导,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根据课文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3、通过学习、理解课文,知道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教学准备:图片、小黑板、录音磁带、投影片

  二、精选教法激趣乐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课借助录音故事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情绪,把学生领入乐学氛围。

  2、本着新课程标准中“起点低,要求严,训练实”的要求,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美的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使学生的主体状态得到激活。

  3、根据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规律,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将朗读复述课文等吸收积累语言的训练放在首要位置,将吸收和积累范文语言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将知识、活动和审美融为一体

  三、讲究学法贵在探究

  新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者应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未知的兴趣、习惯和能力。本课我准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上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为学生营造能够让他们都愿意积极参与,都能自主选择的开放融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生成能力,提高素质。

  四、巧设程序步入意境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准备用两课时教学全文。

  第一课时:揭示课题,初读,整体感知全文,细读精思,突破教学重点。随课文进行分散识字。

  第二课时:品读感悟,突破教学难点。

  这里我主要说一下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一、借助媒体步入意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1、听本文录音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出示图,导入课文。

  [此环节设计说明: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利用电教媒体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生动,用它导入新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语境”,从而丰富和拓展了学生阅读的“心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增加密度开阔视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让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3)标出小节号,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习第一小节(出示图)

  (1)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谁能看图向我们介绍这种植物?

  (2)引导读第一自然段。

  (3)相机出示词语:绒球降落伞,学习生字。

  [此环节设计说明:设计自读、展示、交流这几个过程,教师就充分地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带着问题积极探究,用心地品位、揣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自我感悟、讨论中自主学习。学生自我探索知识,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导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探求新知的灵气与悟性,营造了一种师生民主、平等、融洽的课堂气氛,学生探究知识、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得到了激活。]

  3、学习第二小节

  可爱的降落伞们究竟会飘落到哪里去呢?我们继续读课文。

  (1)在学生反复读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读懂了什么?

  (2)然后指导朗读。突出:别也不要只有……才……等词。

  4、学习第三小节

  (1)听了太阳公公的嘱咐,小降落伞齐声答到:……(引读第一句)

  (2)绝大部分的种子听了太阳公公的话,到泥土中去生长了。可是,有两颗小种子却不这样想。请大家继续读课文。采用分角色比赛读的方法进行教学。

  [第2、3自然段设计说明:第2、3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是全文的重要,教学设计遵循“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老师“导”而不“牵”,没有过多的提问和讲述,而是巧妙地引导学生抓着蕴涵丰富形象的重点词语,适当点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知识的容量和密度,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感知、感受、感悟”三个层次逐层推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探究知识。始终引导学生抓着课文的重点词句,以朗读为主线,让学生在反复读、仔细品、认真想中获得新知。]

  5、学习第四小节

  过渡:种子的选择不同,它们的结果怎么样呢?

  (1)自由读,画出表示不同结果的词。

  (2)根据回答补充板书。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此环节设计说明:从读通阶段的整体到读懂阶段的部分回到整体,将各个部分联系起来,融合贯通,进一步“入境悟情”,感悟会之于心,诵读出之于口,心口相应,增强阅读效果。]

  三、激活想象丰富说话内容

  1、你愿意把介绍给别人听吗?

  2、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读后的收获告诉家长。

  [此环节设计说明: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必须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表象再现,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感受。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学生自然地丰富了说话的内容。这种把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巧妙的结合在一起的方法,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是非常适宜的。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复述了课文。]

  四、指导写字。

  1、蒲公英的种子给我们带来一些词语。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读,适当谈一些自己的理解。

  2、出示生字,自读,指名自选生字,从结构、笔顺、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

  3、学生进行部分字的描红练习。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二年级艺术下册画一画《蒲公英》 篇12

  各位领导、老师、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下面我将《蒲公英》一课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向大家做以简单汇报,请大家批评指正。我的汇报共四个方面:

  一、关于教材及其教学目标的确定

  《蒲公英》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文本以童话的形式讲述了蒲公英安家的故事,教育学生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合实际的幻想,懂得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最好的选择。

  本课的教学目标很明确:一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要能够正确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课文内容;三要让学生明白,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合实际的幻想,学会选择。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太阳公公话语的深刻内涵;把教学难点确定为,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表面现象,什么是不切合实际的想法,如何学会选择。

  二、对学生年龄特征与教学过程之间制约关系的认识

  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是确保课堂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和基础。《蒲公英》教学中,我对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及其与教学过程之间的制约关系,主要把握了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水平阶段,抽象理解能力比较弱,这就决定了他们对课文中所蕴藏的人生哲理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易于接受的特定情境中去学习,去理解,去感悟。

  2、小学三年级学生也处在语言训练的关键时期,其记忆类型正向意义记忆过度,但还有明显的机械记忆的痕迹,这就给教师的讲授提出了明确要求:只有在形象化的基础上引入适当的思考,才能激发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探索。

  3、他们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善于提问,给我们的课堂过程提供了理想的切入点,只有抓住他们的这些特点设计教学,才能有效驾驭课堂,让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学程序中游刃有余,进退自如。

  三、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策划与设计

  本节课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整体策划比较丰富,形式灵活多样,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且不同方法的组合搭配合理,与教学内容相一致,达到了激发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就方法本身而言,主要有:1、学生在老师的安排下进行自主学习,独立认知,独立思考。例如阅读课文,找出符合条件的关键词;2、学生在老师的提示引导下,带有一定探究性的学习。例如探究太阳公公的嘱咐,分析归纳两颗蒲公英种子的错误想法和不幸结局等;3、在相互借鉴中交流学习。例如课堂提问中的相互补充;4、在模拟情境中的巩固性练习。例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劝说我不要飞向沙漠和湖泊;5、在特定语境中的理解与应用。例如在课文情节中学习字词;6、在补充资料中进行拓展学习。例如观察教学中出示的图片,既弥补了学生感性认识上缺陷,又降低了对关键词语的理解难度。此外,还有在阅读中的感悟学习,在课外作业中的强化回忆学习等。

  四、教学设计中的突出特点

  总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一)、成功运用了主题教学法设计教学过程。

  所谓主题教学法,就是教学过程自始至终围绕一个主题来组织,在主题的统领下分化教学环节,设计课堂提问,策划师生互动,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主题一词是我自己系统反思小学语文课堂,归纳不同类型课文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然后提炼出的一个关键的、本质的、普遍的核心词语,它能直接反映出小学语文课堂的目的和价值。基于这种反思,我尝试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方法,即主题教学法。《蒲公英》的教学,是我对主题教学法的第一次尝试。我原先以为只是教研组内部的一节公开课,所以就大胆地拿出来让大家评议,没想到今天还有这么多的老师,看来有些冒险,请大家见谅。

  用主题教学法设计《蒲公英》的教学过程,我主要实施了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凝练主题。通读全文,我发现《蒲公英》一课的终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许多外表看起来非常诱人的东西,对自己而言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可是教学指导书及各类教参中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却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合实际的幻想”、“要实事求是”等。我认为,这样确定教学目标,其实还没有抓住文本的实质,也就是没有完全揭示出文本的主题。文中的蒲公英面临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选择”,正确的选择产生良好的结果,错误的选择导致悲惨的结局。而“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合实际的幻想”等,只是面临选择时应该具有的正确认识。因此,我就把《蒲公英》一文的教学主题凝练成“选择”。

  二是围绕主题。主题选定后,教学过程就在“选择”的统领下来设计,来策划,让教学始终围绕“选择”这一主题来推进。我用以“选择”为题的诗歌导课,先给学生设定了一个具体而确定的学习氛围,也对学生的后续学文给了一个暗示;然后在分析太阳公公的嘱咐时,强调了正确选择的重要性;在分析两棵小蒲公英种子的思想、行为和结局时,用列表对比的形式,直观揭示了不同的选择导致不同的结果;最后又以“选择”为题的诗歌总结教学,照应导课,使“选择”这一主题伴随教学活动的始终,并引领着教学过程逐步推进。

  三是实现主题。主题教学法的关键是,通过教学,学生理解了主题的含义,接受了主题的思想,并能用主题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也就是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蒲公英》的教学中,学生通过理解太阳公公的嘱咐,对比不同蒲公英的不同结局,最终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最好的选择。学生不仅自己理解了这个道理,认可了这个道理,还能够运用这个道理去劝告别人,可见教学过程真正实现了文本的价值和目的。

  以上三个环节,就是运用主题教学法来设计教学过程的具体做法。它的优点主要表现为:

  1、把语文课堂升化成生活的场景,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教给了学生可以受用终生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法,实现了新课标中的大语文教育理念,落实了文道统一的基本要求。

  2、教学主题鲜明,思路清晰,目的明确,内容集中,既利于教师的教,也利于学生的学,让语文课堂“形散而神不散”, 提高了教学效率。

  3、帮助教师跳出教材教教材,把教材当做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而不是教学的目的。这就便于教师驾驭课堂,以免偏离教学目标。也能让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思路更开阔,方法更灵活,素材更丰富,让课堂更生动。

  (二)、成功运用了尝试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在突破教学难点时,我采用了尝试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学生理解小蒲公英种子不同的选择导致不同的结局,并从中感悟正确选择的重要性,掌握正确选择的科学方法,这是实现本课教学主题的关键所在。为此,我没有进行过多的分析和解释,也没有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先给学生出示了尝试教学提示表,让学生清楚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进度;再引导学生根据表格说明和要求开展自主尝试学习,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然后在点名回答中给予必要的评价,纠正学生尝试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偏差;接下来提示学生对照表格中的内容,观察和比较不同的蒲公英种子最终的结局,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最后统一全班学生的思想认识,达到理解上的一致,从而轻松突破了教学难点。

  实践证明,尝试教学在突破教学难点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为:

  1、提高了教学效率,节省了教学时间。

  2、给学生的有效思维、主动思维和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3、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高度有机地统一了起来,教得省力,学得深入,记得牢固。

  各位领导、老师、同志们,以上就是我对《蒲公英》一课的粗浅认识,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二年级艺术下册画一画《蒲公英》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609101157857.html